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原因及治理措施

2024-08-12

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原因及治理措施(通用11篇)

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原因及治理措施 篇1

2010-10-13 15:28 来源于网络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1、裂缝的表现形式

沥青路面的开裂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横向、纵向、网状和反射裂缝等。

1.1横向裂缝表现

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缝宽不一,有时伴有少量支缝,缝长有的贯穿整个路幅,有的贯穿部分路幅,裂缝弯弯曲曲、有枝有叉。

1.2纵向裂缝表现

裂缝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一般都发生在高填方的路基上。纵向裂缝容易形成沿行车方向呈台阶状,影响行车舒适性。

1.3网状裂缝表现

裂缝纵横交错,将面层分隔成若干多边形的小块,一般缝宽1mm以上,缝距40cm以下。是行车荷载的重复作用而引起的疲劳裂缝。

1.4反射裂缝表现

基层产生裂缝后,在温度和行车荷载作用下,裂缝逐渐反射到沥青表面,路表面裂缝的位置形状与基层裂缝基本相似。对于半刚性基层以横向裂缝居多,对于柔性路面上加罩的沥青结构层,裂缝形式不一,主要取决于下卧层。

2、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引起沥青路面开裂的原因很多,大体可分为三种:(1)由于行车荷载的作用而产生的结构性破坏裂缝。在车轮荷载的作用下,当路面结构层底部产生的拉应力大于其材料的抗拉强度时,产生的开裂称之荷载型裂缝。(2)由于沥青面层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温度裂缝,包括低温收缩裂缝和温度疲劳裂缝,称之非荷载裂缝。(3)经常出现在桥涵两端的横向裂缝,或在路段上出现较长的纵缝,主要是由填土固结沉陷或地基沉陷引起,称为沉降裂缝,尽管沥青路面开裂的原因和裂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的行车荷载作用、沥青面层温度变化是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2.1横向裂缝

(1)沥青面层的自身温缩开裂;(2)半刚性基层的开裂反射到沥青面层;(3)某些基层开挖沟槽埋设管线以及冰冻地区路基冻裂导致路面的横裂;(4)面层施工时,施工缝未处理好,接缝不紧密,结合不良;(5)桥梁、涵洞或通道两侧的填土产生固结或地基沉降等。

2.2纵向裂缝

(1)填方材料和填方的不均匀性,以及填方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沉降,特别是经过雨水浸泡后,路基强度有所下降,沿边坡部分路基承载力也下降,就会出现纵向裂缝;(2)施工时,前后摊铺幅相接处的冷接缝未按有关规范要求认真处理,结合不紧密而脱开;(3)纵向沟槽回填土压实质量差而发生沉陷;(4)拓宽路段的新老路面交界处土层处理不彻底,沉降不均匀引起纵向开裂;(5)边坡值小于设计值,边坡压实不够和边沟过深使实际填土高度加大而滑坡等引起的纵向开裂。

2.3网状裂缝

(1)路基局部压实度不足或基层材料局部松散不成板体,使路面的承载能力下降形成的裂缝;(2)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质量差。沥青延度低,抗裂性差。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过长,拌和温度过高或在储料仓仓储时间过长,使沥青变硬,对拉应变敏感而产生的裂缝;(3)沥青层厚度不足,层间粘结差,水分渗入,形成的裂缝;(4)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引起的疲劳裂缝;(5)外界原因如污染、腐蚀等造成的局部网裂。

2.4反射裂缝

基层反射裂缝是由温度收缩和干燥收缩变形引发所致。曝露时间、失水率、级配和水泥剂量对干缩性能有影响,降温时间、温度、级配和水泥剂量对温缩性能有影响。

3、预防措施

3.1横向裂缝

(1)对基层进行处治。采取防裂措施,及时对基层进行养生以减少前期开裂,及时铺筑沥青面层或浇洒透油层以减少裸露时间,减少基层横向干缩性开裂。(2)桥涵两侧填土充分压实或进行加固处理。沉降严重地段,事前应按软土地基处理。(3)按本地区气候条件和道路等级选取适用的沥青类型,以减少或消除沥青面层温度收缩裂缝。优先考虑采用优质沥青。(4)合理组织施工,摊铺作业连续进行,减少冷接缝。冷接缝的处理,应先将已摊铺压实的摊铺带边缘切割整齐、清除碎料,然后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处,使其预热软化;铲除敷贴料,对缝壁涂刷粘层沥青,再铺筑新混合料。(5)充分压实横向接缝。碾压时,压路机在已压实的横幅上,钢轮伸入新铺层15cm左右,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20cm,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层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

3.2纵向裂缝

(1)路基填筑时,使用合格的填料,并进行分层压实,同时正确放坡,高填方段放缓边坡,减少边坡深度。(2)面层施工时,尽量采用全路幅一次摊铺,如分幅摊铺时,前后幅应紧跟,避免前摊铺幅混合料冷却后才摊铺后半幅,确保热接缝。如无条件全路幅摊铺时,上、下层的施工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前后幅相接处为冷接缝时,应先将已施工压实完的边缘坍斜部分切除,切线须顺直,侧壁要垂直,清除碎料后,宜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处,使其预热软化,然后铲除敷贴料,并对侧壁涂刷粘层沥青,再摊铺相临路幅。摊铺时控制好松铺系数,使压实后的接缝结合紧密、平整。(3)沟槽回填土应分层填筑、压实,压实度需达到要求,宜采用T型搭接。(4)拓宽路段的基层厚度和材料须与老路面一致或稍厚。土路基应密实、稳定。铺筑沥青面层前,老路面侧壁需涂刷粘层沥青。沥青面层应充分压实。新老路面接缝宜用热烙铁烫密。

3.3网状裂缝

(1)沥青原材料质量和混合料质量严格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要求进行选定、拌制和施工。尽量采用低温变形能力高的优质沥青。(2)控制好半刚性基层的施工质量,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沥青碎石柔性基层,以缓解网裂的程度。(3)沥青路面摊铺前,对下卧层需认真检查,及时清除泥灰,喷洒好透层油。(4)沥青面层各层应满足最小施工厚度的要求,保证上下的良好连接;并从设计施工养护上采取措施有效地排除雨后结构层内积水。(5)路面结构设计应做好交通量调查和预测工作,使路面结构组合与总体强度满足设计使用期限内交通荷载要求。上基层必须选用水稳定性良好的有粗粒料的水泥稳定类材料。

3.4反射裂缝

(1)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2)基层混合料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的状态下碾压,要防止碾压时含水量过小,压实度和强度不足,造成强度裂缝。(3)对分段施工的基层,在碾压时,应预留3~5m混合料暂缓碾压,待下段混合料摊铺后一起碾压,以利于衔接。对于分层碾压的基层,上下层的接头应错开3~5m,以减少出现裂缝的机会。(4)合理选择混合料的配比,控制细料数量;重视结构层的养护,并及早铺筑上层或下封层以利于减少干缩裂缝。(5)在旧路面加罩沥青路面结构层前,可铣削原路面后再加罩,或采用铺设土工布、土工隔栅后再加罩,以延缓反射裂缝的形成。

4、治理措施

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原因及治理措施 篇2

因沥青路面相对于砼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适宜分期修建等优点, 故获得广泛应用。施工中, 不仅需要完善的施工技术规范, 而且要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健全的质保体系, 要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及用量。

2 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

2.1 变形类

车辙属变形类, 是指路面上沿行车轮迹产生的纵向带状凹槽, 深度1.5cm以上。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 路面产生永久性变形积累形成的带状凹槽。车辙降低了路面平整度, 当车辙达到一定深度时, 由于辙槽内积水, 极易发生汽车飘滑而导致交通事故。产生车辙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设计不合理以及车辆严重超载导致的。影响沥青路面车辙深度的主要因素是沥青路面结构和沥青混凝土本身的内在因素, 以及气候和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等的外界因素。

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 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过大; (2) 表面磨损过度; (3) 雨水侵入沥青混凝土内部; (4) 由于基层含不稳定夹层而导致路面横向推挤形成波形车辙。

2.2 裂缝类

裂缝主要有三种形式:纵向裂缝, 横向裂缝和网裂。沥青路面建成后, 都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基本上没有影响, 但随着表面雨水的侵入, 导致路面强度下降, 在大量行车荷载作用下, 使沥青路面产生结构性破坏。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裂缝从表现形式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三种。影响裂缝的主要因素有:沥青的品种和等级、沥青混合料的组成、面层的厚度、基层材料的收缩性、土基和气候条件等。

坑槽 (裂缝类) 是常见的沥青路面早期病害, 指路面破坏成坑洼深度大于2cm, 面积在0.04m2以上。形成坑槽主要是车辆修理或机动车用油渗入路面, 污染使沥青混合料松散, 经行车碾压逐步形成坑槽。

2.3 松散类

沥青路面的松散是指路面结合料失去粘结力、集料松动, 面积0.1m2以上。松散是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路面病害, 松散可能出现在整个路面表面。也可能在局部区域出现, 但由于行车作用, 一般在轮迹带比较严重。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 局部路基和基层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破坏; (2) 碎石中含有风化颗粒, 水侵入后引起沥青剥离; (3)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多, 沥青结合料本身的粘结性能降低, 促使面层与轮胎接触部分的沥青磨耗, 造成沥青含量减少, 细集料散失; (4) 机械损害或油污染。

脱皮 (松散类) 沥青路面脱皮是指路面面层层状脱落, 面积0.1m2以上。导致沥青路面脱皮主要是因为水损害。

3.4 其他类

修补损坏面积:因破损或病害而采取修复措施进行治理, 路表外观上已修补的部分与未修补的部分明显不同。

4 防治沥青路面损坏的主要对策

4.1 改善沥青混合料的级配。

传统的AC-I型沥青混合料存在细料多、中间料少的现象, 对这样的沥青混合料的普遍反映是摊铺时易产生离析。沥青砼虽然是密实型的, 但不是嵌锁型的, 砼中粗骨料呈悬浮状态, 沥青砼热稳定性较差。因此, 为减少离析, 提高热稳定性, 可以采用改进的AC-I型结构, 主要是适当减少细集料的含量, 增加中间料的含量, 基本上级配曲线以规范中级配中值线为基准线, 4.75mm粒径以下走中值线下线, 4.75mm粒径以上走中值线上线, 从室内试验结果和现场外观情况看, 效果比较理想。

4.2 调整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

为使最大公称粒径与结构层厚度匹配, 保证压实度, 减少空隙率, 防止沥青路面渗水, 上面层可普遍采用3cm厚改进的AK-13型结构和SAM-13结构, 下面层统一采用4cm厚改进AC-20I型结构。从摊铺情况看, 沥青砼压实和密水效果较过去的AK-16上面层和AC-25I下面层得到了明显改善。

4.3 合理提高压实度, 适当减少空隙率。

将压实度控制标准从96%提高到98%。按这一标准控制的沥青路面, 通车后再压密的现象比较不明显, 且沥青路面实测空隙率较小, 不易产生早期水损害。同时为减少实测空隙率, 规定马歇尔设计空隙率测定时, 采用实测密度与理论密度双控, 保证理论密度不低于93%, 这样使沥青砼的空隙率得到严格控制, 保证3层沥青路面基本不渗水。为保证压实度达98%, 要求施工单位必须配备2台25t以上轮胎压路机。经检测, 沥青路面压实度的代表值超过98%, 空隙率除个别点外都能控制在7%以内, 保证了沥青路面基本不渗水, 雨后已基本消除了水渍。

4.4 严格控制沥青用量。

在沥青路面施工中, 根据目标配合比设计的原则, 认真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 经过生产配合比段化调整, 确定最优的沥青用量。为保证混合料有足够的沥青用量, 以提高沥青砼的抗水能力, 将规范规定的允许误差±0.3%缩小为±0.2%~-0.1%。

4.5 严格控制石料的压碎。

在渗水状态下, 石料的压碎对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的影响很大。为保证沥青混合料在摊铺和碾压过程中基本不产生压碎现象,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选择石料时尽可能选择针片状含量小、压碎值小的石料, 针片状含量必须严格控制在15%以下, 尽可能不超过10%, 石料压碎值应控制在24以下;二是改善碾压工艺, 当发现石料有压碎现象时, 原则上尽可能采用轮胎压路机搓柔碾压, 而不采用钢轮压路机振动碾压;三是加强对石料压碎情况的检查, 在终压完成后, 沥青砼尚未冷确情况下, 局部揭开检查, 如有压碎现象, 研究分析产生压碎的原因, 并采取措施。

4.6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

严格检查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运输、碾压过程的规范化。对沥青和石料质量进行源头和现场检测。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压实度、空隙率、沥青用量、级配、压实厚度、渗水量等技术指标。

4.7 提高道路养护的意识。

围绕建设与养护、维修与预防的关系, 随着路网的不断完善, 只有长期保持良好的路面使用性能, 道路建设的巨额投资才能充分发挥其投资效益, 而长期保持路面良好的技术状况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养护维修支持系统来保障。从这一意义上来说, 养护维修实际上是道路建设的一种延续。在路面养护和维修的关系上,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习惯于等到路面开始出现损坏后, 才对它进行维修, 而对于路面还处于良好状态下进行预防性养护的意义则往往熟悉不足。预防性养护实质上是一种周期性的强制保养措施, 并不考虑路面是否已经有了某种损坏。

5 结束语

沥青路面的损坏病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已经成了一个共同研究的课题。有效防治损坏, 不仅提高了工程质量, 同时降低了工程成本, 为国家节省了费用, 使沥青路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从而加快了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浅谈沥青路面病害及治理措施 篇3

关键词:沥青路面 裂缝 波浪

1 沥青路面的拥包、波浪及处理措施

沥青路面上有一道道软硬程度不同和厚度不等凸起的坎子,多出现于重车行驶的车适上,这叫拥包,又叫油包。顺路方向出现纵向的波峰相距较长的凹凸现象,叫做波浪。波峰相距较近,而且距离相等,连续起伏的叫做样板。产生拥包相波浪(搓板)的主要原因是用油量偏大,沥青稠度低。集料级配不兴,细料偏多;沥青混合料拌和及摊铺不匀,以及沥青面层与基层粘结不良等。这样沥青面层在车轮水平力作用下,尤其是在陡坡、停车站、交叉口等经常刹车的位置。使沥青面层抗剪力强度不足,发生整层或翻修基层部位推移而形成拥包或波浪。相应的处治方法,由于面层与基层结合不好应刨悼油层,清除基层表面浮土或翻修基层然后铺上油层。由于面层原因引起的油包或波浪则用挖补方法修补。将拥包波浪供热软化铲平,当前国内有些城市应用铣刨机铣削波浪与拥包,效果甚好。小面积的油层搓板,也可以在峰谷内项铺油料找平处治。总之,出现拥包或波浪后要及时维修以免影响行车。

2 沥青路面的麻面、松散及处理措施

麻面不同于粗面,表现为表面不够平整、坚实和致密。路表石料之间留有空隙,颗粒1/3以上的高度没有沥青粘结。油量少、主集料过大,嵌缝料少是形成麻面的主要原因,沥青的老化也能形成麻面。麻面易渗水,影响路面的使用年限。石料与沥青之间粘结不足全造成松散。造成松散的原因很多,沥青用量过少;矿料含土或表面潮湿而导致矿料与沥青的粘结不牢,沥青粘度偏低,混合料温度过高以及碾压不足等。另外,沥青路面干涩、老化也就达成松散。松散不仅降低路面使用品质,行车作用下易于发展成坑槽。轻微的麻面可撤砂养护,使砂填充空隙,防止石料震松、脱落,天热反油时能逐步缓和,严重的麻面及松散破坏宜及时罩面,有的局部应铲除进行修复。

3 沥青路面的光滑面及改善措施

石料的磨光、磨损、泛油等使沥青路面的表面形成光滑面。在雨天滑溜危及行车安全。形成光滑的原因,一是由于沥青用量过大,造成泛油;二是罩面材料颗粒较细不具备足够粗糙度;三是沥青面层的矿料不耐磨,如采用石灰石等。防止出现光滑面的方法是在施工中严格控制沥青用量,必要的道路加铺防滑面。当出现光滑面后,如因泛油引起的,则在热天趋面层较软时可以撤一些5-15毫米的耐磨石料,如花岗岩、砂岩等,如属面层偏细或石料不耐磨时应考虑在面层上加铺有一定厚度的抗滑层。另外,在光滑面前后竖立行车注意安全标牌以减少滑溜事故的产生。

4 沥青路面的脱皮、啃边及处理方法

沥青面层局部被车轮粘起形成脱皮,有时脱皮面积较大,整层被粘起。脱皮的原因是泛油、沥青稠度较低,封层面与主层局部粘结不好;当底层尘土很多,清底不净,汽态水在沥青面层下积聚时往往造成大面积脱皮。发生脱皮病害时,尤其是大面积脱皮要及时进行养护维修,如采用表面处治或加铺细粒式沥青混合凝土(沥青砂)等措施,以防止雨水渗入导致路面产生松散、坑槽等。啃边是沥青路面边缘松放、破碎。啃边的主要原因是路基压实不足,路肩受水影响承载力下降,路面边缘强度不足或沥青路面碾压不实、较薄等因素所致。施工时设置路缘石、加固路肩相对沥青路面边缘加强碾压可以防止或减少啃边。

5 沥青路面的裂缝及处理措施

路面裂缝反映了内部的缺陷。按裂缝型式可分为纵向裂造、横向裂缝、网裂与龟裂。按形成裂缝的原因可分为收缩裂缝、强度裂缝与施工裂缝。秋冬季节,气温下降,沥青面层或稳定土基层尤其是石灰土基层收缩而形成许多裂缝。这类裂缝一般与道路中线垂直呈横缝,而且具有裂缝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的规律性。由于土基收缩或冻缩导致的裂缝,一般各个方向都有,但以横裂较多。以上两类又称为反射裂缝。由于国产多蜡沥青的低温塑性差,常出现沥青面层本身的裂缝,它的形状多以三叉裂形式出观,同时在裂缝宽度和长度上逐年发展。基层强度不足,沥青面层的老化往往形成大面积网裂和龟裂,局部的网裂和龟裂常是基层局部压实不足导致等因素引起的。当纵向裂纹较宽而明显,且在纵向裂缝之间有逐渐增多的细小横裂相连,并发展为网格状裂缝,称为网络裂。网裂再进一步发展成为纵横裂缝较宽,而层碎裂成块的龟裂。网裂和龟裂常伴随路面下沉现象而出现。施工裂缝,主要是在沥青面层的铺筑施工中,对于横向与纵向的接茬处理不当而产生的。

封闭路面裂缝以防止水分渗入路基,是维护的主要任务之一。温度裂缝和小的干裂缝,其缝隙在6毫米以內的可用适宜温度的热沥青进行浇灌封闭;缝缝隙大于6毫米的,在把裂缝内处理干净后可用沥青砂等材料撒入缝中。由于基层强度不足引起的网裂和龟裂,轻微的可用刷油法进行封闭以防浴水,严重的应采用挖补方法连同基层一起处治。

参考文献:

[1]陈祥义,吴剑.国外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试验方法评价[J]. 中外公路,2007(01).

[2]张久鹏,黄晓明.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流变指标评价[J].公路,2006(07).

[3]苏凯,孙立军.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预估方法研究综述[J].公路,2006(07).

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原因及治理措施 篇4

摘要:沥青路面长期在车辆行驶作用和自然影响下,会发生很多病害,最为常见的有:坑槽、车撤、波浪、松散、沉陷等,为了保持公路沥青路面良好的使用性能和最大限度地延长使用寿命,本文对病害的原因做了分析并提出了处理的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原因分析;预防性养护前言

随着公路沥青路面的里程的快速增长,公路管养部门的管理与养护工作任务的压力越来越重,如何确正确、合理地采取养护维修措施养好沥青路面,确保沥青路面养护质量,降低管养成本,节约养护费用,提高资金的投资效益,成为公路养护管部门重要的研究课题。下面就针对公路沥青路面早期产生的病害进行分析及如何采取预防性措施进行探讨。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病害产生的原因分析

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病害主要有裂缝、坑槽等病害。

2.1 裂缝

形成裂缝的原因主要是路面结构、路面材料和底基层以及路基填土强度等缺陷引起的。

横向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公路路面基层多采用高强度、高密度的半刚性结构设计,虽然强度高、变形小、整体性能好,但温差涨缩路面的影响十分明显,容易造成横向反射裂缝。当路面铺筑材料级配控制不严,混合料中存在含水量、粉尘含量、骨料的针片状等含量超标的情况下,通车后在车辆荷载、车辆变速(加速、刹车)、交变轮荷的剪切冲击作用下,容易产生横向裂缝。

纵向裂缝的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路基部分,高填方路段路基压实度不够不密实。在路基土自重和车辆荷载作用下产生不均匀沉落,路基发生滑动,特别是在半挖半填路基填方部分压实不密实,在路基土自重和车辆作用下产生不均匀沉落。老路加宽改善路段,加宽部分的路基强度不足也是产生纵向裂缝的原因之一。

2.2 坑槽、沉陷

龟裂、网裂出现之后,未及时加以养护处理,路面逐步松散形成裂块脱落,被行驶的车轮带走,从而形成坑槽。沉陷是由于部分施工段落控制不严,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要求在反复行车荷载的作用下形成的病害。根据调查,目前公路沥青路面出现的早期病害主要表现为水损害坑槽、沉陷,损害主要发生在雨季,特别是梅雨和暴雨季节;行车道比超车道严重:下坡车道刹车水的侵蚀比上坡车道严重。发生水害的地方一般在排水不畅的部位,并且路面透水性较为

严重,挖开路面面层,可见基层有积水;路面破坏之处一般先有小块的网裂。初步分析原因主要是:

a.该路段的结构层没有设置排水系统,造成水分长期滞留在面层中。

b.在弯道路段超高排水是通过中央分隔带的开口,使到路面水从路面高的一幅排到低的一幅。水经常会滞留在路面,特别是中央分隔带的周围,造成路面积水。

c.重车在下坡路段时频频刹车,刹车片靠源源不断的淋水来降温,大量的刹车水不断的流向路面,特别是超载超限车辆更是明显。交通量大的路段,即使是烈日的晴天,下坡路段的一幅都是潮湿的,沥青路面长时间的处于潮湿状态,加剧沥青路面的损坏出现坑槽。

d.随着行车的作用和自然条件(风、雨、雪、阳光)的侵袭,出现路面露骨泛白,沥青路面的老化。随着时间的延长路面中的沥青逐渐变脆,抗剥落性逐渐变弱,路面集合料之间的沾结力减弱,面层颗粒松动逐渐分离脱离原路面形成坑槽。

e.油石比、级配不合要求。路面施工时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用量偏小,出现花白料,导致颗粒间的沾结力不强,粒料在车的作用下容易与路面松动分离脱落,造成路面早期损坏。级配不合要求,粗集料过多导致沥青混合了碾压不密实,封水性不强,路表水浸入路面。细集料过多,路面强度不足在车作用下会产生推移形成波浪、车辙。

f.路面稳定基层材料拌合不均或有离析现象导致路面基层强度不均,在车辆长时间的作用下产生不均匀沉陷,出现路面积水而龟裂破坏。

g.路面基层碾压局部(或边缘)不密实,强度不符合要求。在车辆荷载多次重复作用下形成车辙,行车道比超车到明显,特别行车道比较严重。对沥青路面出现的坑槽,采取事后进行修补,目前大多有冷补,但效果不理想,耐久性差;也有热补方式(如热再生),且效率低,经济效益较差。上述的传统方法都不能根本上解决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的问题。早期病害处理的措施

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处理主要突出预防性养护。预防性养护是指沥青路面产生轻微病害尚未破损之前,采取前瞻性、预见性的对策和切实可行的保养措施,把公路病害及造成的病害因素发现在先,处置在前,防止病害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提高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益。预防性养护的前提是路面基层强度充足,其实质是在适当的时间,对路面相应病害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其核心是强调养护的主动性、计划性、合理性。其目的是达到养护的最佳成本效益。可根据不同的早期病害和公路的等级采取不同的预防性养护措施:

3.1 灌缝、封缝

灌缝、封缝是为了阻止地表水进入出现的裂缝中,灌缝、封缝适用于处理不活动的已经相对稳定的裂缝和正在温度及车辆荷载下发展的裂缝。

3.1.1 灌缝:由于路面基层结构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因而路面出现了不同程

度的反射裂缝,为防止雨水冲刷作用下裂缝的继续扩展,及时对反射裂缝进行灌缝处理。目前,我国常采用灌缝方法有:普通热沥青灌缝、SBR改性乳化沥青灌缝、路面裂缝密封胶修补裂缝和压浆法修补裂缝。

3.1.2 “压缝带”封缝:裂缝是沥青路面常见的早期病害之一,道路早期裂缝多以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为主。对沥青路面采用“压缝带”处理是一种较好的处理沥青路面裂缝的措施,对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05年在盐(津)水(富)公路k48+000——k50+000路段油路预防性养护中就开始试用了“魁道”压缝带,经过两年多的使用观察效果较好。无需任何机械设备的投入,在不改变裂缝原有结构的情况下可直接沿裂缝贴上去,施工完成后,立即可开放交通。

3.1.3 增设聚酯玻纤布:为了有效根除基层反射裂缝所产生的拉应力对路面的影响,对有病害但基层强度较好地段,采取将路面铣刨,在基层表面喷洒热沥青,贴聚酯玻纤布,再在上面铺筑沥青面层。在威(信)叙(永)二级公路k2+000——k6+000养护中证明效果较好。

3.2 坑槽修补

由于油路面基层施工过程中局部质量控制不严,路面会出现局部龟裂逐步形成松散、坑槽,针对路面出现的局部破坏如坑槽、松散等,常采用的修补方法是:热补法、就地热再生法、热拌冷补法和冷拌冷补法。

3.2.1 路面基层结构未变形、强度充足路段时:过去常采用热补法,通常的做法是将破坏区域内的旧沥青料全部清除,然后再用新热沥青混合料填补,这种方法可以保证修补质量,但大量的旧沥青混合料被废弃,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了避免资源的浪费,许多段进行了废料回收研究,将废旧沥青混合料回收集中堆放,到一定数量后应运沥青再生拌和技术进行再生利用。有的段进行了冷补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使用冷补添加剂、稀释剂(柴油)、沥青、集料组成的混合料修补路面。有的总段还购买了“就地热再生机械”等进行路面修补。

3.2.2 路面基层结构强度不足或已破坏路段时:将已破坏的路面基层清除到基层底,整平。根据坑槽面积大小采取不同的压实机械(压路机或冲击夯、平板夯)压实,根据原有的基层厚度确定摊铺两层或三层水稳碎石与原基层高度一致,分层压石密实达到压实度要求,水稳基层养生7天。喷洒粘层油后铺筑油面层。

3.3 路表(封层)处置

在路面养护生产过程中除对坑槽进行规范的修补外,对坑槽较多和水损坏比较严重的路段采用路面表面封层处理。常用的路表封层措施有:雾状封层、稀浆封层、碎石封层、沥青表处、刮油封层等。

3.3.1 雾状封层:沥青路面的很多病害都是由于水渗透的原因造成的,有效的预防路面进水是非常必要的,而路面雾封层技术措施是一种很直接、有效和经济的预防性养护措施。雾封层就是在沥青面层上喷洒一层薄薄的、高渗透性的高分子改良乳化沥青,以形成一层严密的防水层将路面封闭,起到隔水防渗、保护路面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路面的水破坏,增大路面集料间的粘结力,同时减少由于空气和水渗透引起的表层沥青老化问题,延长路面使

用寿命以及改善外观等作用。

3.3.2 稀浆封层:沥青路面经过使用,路面基层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但随着通车年限的增加,路面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氧化、疲劳龟裂、坑洞等病害。稀浆封层是由良好级配的集料(细砂和矿粉构成)和乳化沥青构成的混合物通过专用喷洒器均匀地喷洒在路面上的一层封层,它具有防水、防滑、耐磨等性能以及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作用。稀浆封层对原路面条件有一定要求,原路面基层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施工表面平整且无坑洞等病害。因此为了使稀浆封层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必须事先对路面病害进行处理,车辙较深路段可先进行车辙修补。稀浆封层预防养护措施,还将会使旧路面焕然一新。

3.3.3 同步碎石封层:同步碎石封层由于胶结料和石料的粘结,使得铺筑后的封层有良好的抗裂性能,减少了路面的裂缝,对原路的裂缝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同步碎石封层表面粗糙,改善了原路面的抗滑性能,提高公路路面的使用功能及服务水平。同时可以节省材料、设备成本,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作效率,由于同步碎石封层设备的高精确度,也使得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施工完成后,2小时内即可通车,缩短了封闭交通的时间,提高了公路的运输效益。

3.3.4 沥青表处:沥青表处路面简称沥青表处,是由沥青和细粒碎石按比例组成的一种不大于3厘米的薄层路面。沥青表处路面薄、造价低、施工简便、行车性能好,成为提高低等级公路行车质量和通行能力的主要路面处置措施。沥青表处常用的施工方法有层铺法和拌和法两种。层铺法是一种在路面基层上分层浇油、分层撒布细粒碎石集料,经辗压成型的沥青表处施工方法。层铺法施工的特点是分层施工,常用的有两层法和三层法。拌合法就是在旧路面上铺筑一薄层热拌沥青混合料,其厚度一般在19--38mm,如原路面有坑洞等病害时应先将坑洞等病害进行处理。

3.3.5 刮油封层:用特殊的刮油耙在原有路面表面刮一层热沥青,将热沥青刮入裂缝和空隙中,再均匀地洒一层细集料,最后用压路机碾压将细集料压入沥青中,集料控制在0.1-5mm之间。它具有路面封裂,阻止路面开裂松散,延缓路面老化,提高路面抗滑性能的作用。刮油封层适用于低等级路的预防性养护。结束语

总之,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实质上是一种预见性、前瞻性、主动性、合理性的保养措施。它并不考虑路面是否已经损坏,养护管理人员要经常对管养的路段进行巡查,应根据沥青路面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正确、合理地选择不同的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及时进行保养维护,确保路面质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 篇5

1.变形类

车辙属变形类,是指路面上沿行车轮迹产生的纵向带状凹槽,深度1.5cm以上。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永久性变形积累形成的带状凹槽。车辙降低了路面平整度,当车辙达到一定深度时,由于辙槽内积水,极易发生汽车飘滑而导致交通事故。产生车辙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设计不合理以及车辆严重超载导致的。影响沥青路面车辙深度的主要因素是沥青路面结构和沥青混凝土本身的内在因素,以及气候和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等的外界因素。

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过大;(2)表面磨损过度;(3)雨水侵入沥青混凝土内部;(4)由于基层含不稳定夹层而导致路面横向推挤形成波形车辙。

2.裂缝类

裂缝主要有三种形式: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裂。沥青路面建成后,都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基本上没有影响,但随着表面雨水的侵入,导致路面强度下降,在大量行车荷载作用下,使沥青路面产生结构性破坏。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裂缝从表现形式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三种。影响裂缝的主要因素有:沥青的品种和等级、沥青混合料的组成、面层的厚度、基层材料的收缩性、土基和气候条件等。

坑槽(裂缝类)是常见的沥青路面早期病害,指路面破坏成坑洼深度大于2cm,面积在0.04㎡以上。形成坑槽主要是车辆修理或机动车用油渗入路面,污染使沥青混合料松散,经行车碾压逐步形成坑槽。

3.松散类

沥青路面的松散是指路面结合料失去粘结力、集料松动,面积0.1 ㎡以上。松散是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路面病害,松散可能出现在整个路面表面。也可能在局部区域出现,但由于行车作用,一般在轮迹带比较严重。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局部路基和基层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破坏;(2)碎石中含有风化颗粒,水侵入后引起沥青剥离;(3)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多,沥青结合料本身的粘结性能降低,促使面层与轮胎接触部分的沥青磨耗,造成沥青含量减少,细集料散失;(4)机械损害或油污染。

脱皮(松散类)沥青路面脱皮是指路面面层层状脱落,面积0.1 ㎡以上。导致沥青路面脱皮主要是因为水损害。

4.其他类

修补损坏面积:因破损或病害而采取修复措施进行治理,路表外观上已修补的部分与未修补的部分明显不同。

二、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整治措施

1.沥青路面车撒的治理措施

(1)如果车道表面因车辆行驶推移面产生的车辙。应将出现车辙的面层切削或铣刨清除,然后重铺沥青面层。然后采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或SBS改性沥青单混合料、或聚乙烯改性沥青混合料来修补车辙。(2)如果路面受横向推挤形成的横向波形车辙,如果已经稳定,可将凸出的部分削除,在波谷部分喷洒或涂刷粘结沥青并填补沥青混合料并找平、压实。(3)如果由于基层强度不足、水稳性能不好,使基层局部下沉而造成的车辙,应先处治基层。将面层和基层完全挖除。

2.沥青路面裂缝及坑槽的治理措施

(1)沥青路面裂缝产生后,如果在高温季节全部或大部分可愈合的轻微裂缝,可不加处理。如果在高温季节肯定是不能愈合的轻微裂缝,要及时进行维修,控制裂缝的进一步扩大,防止导致路面早期破坏,提高公路使用效率。同样在沥青路面裂缝的维修时,要严格工艺操作和规范要求。

(2)灌油修补法。在冬季节,将纵横裂缝处清扫干净,用液化气将缝壁加热至粘性状态后,再把沥青或沥青砂浆(在低温潮湿季节宜喷洒乳化沥青),喷抹到缝中,再匀撒一层2-5mm的干燥洁净石屑或粗砂加以保护,最后用轻型压路机将矿料碾压。如果是细小的裂缝,则要预先用盘式铣刀进行扩宽,再按上述方法做处理,沿裂缝涂刷少量稠度较低的沥青。

(3)对开裂的沥青路面进行修补。施工时,先把裂缝的旧迹凿掉,形成V形槽;再用空压机吹除V形槽中及其周围的松动部分和尘土等杂物,然后通过挤压枪把已经拌和均匀的修补材料灌入裂缝中,使之饱满。待修补材料凝固后,约一天左右即可开放交通。此外,如果由于土基、基层强度不足或路基翻浆等引起严重龟裂,应先处治好基层再重作面层。

(4)路面的基层完好,仅面层有坑槽时的护理方法。按“圆洞方补”的原则,划出与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的坑槽修补轮廓线,按长方形或正方形来进行,凿开坑槽到稳定部分,用空压机将槽底,槽壁的尘土和松动部分清除干净,然后在干净的槽底;槽壁喷洒薄层粘结沥青,随即填铺备好的沥青混合料。然后手压路机碾压,压时要确保压实力直接作用在摊铺后的沥青混合料上。采用这种方法,不会发生裂缝、裂纹等现象。

(5)热补法修补。采用热修补养护车,将加热板加热坑槽处路面,翻松被加热软化铺装层,喷洒乳化沥青,加入新的沥青混合料,然后搅拌摊铺,压路机压实成型。

(6)若因基层局部强度不足等使基层破坏而形成坑槽,应将面层和基层完全挖除。

3.沥青路面松散的治理措施

(1)因嵌缝料散失出现轻微麻面,在沥青面层不贫油时,可在高温季节撒适当的嵌缝料,并用扫帚扫匀,使嵌缝料填充到石料的空隙中。

(2)大面积麻面就喷洒稠度较高的沥青,并撒适当粒径的嵌缝料,应使麻面部分中部的嵌缝料稍厚,周围与原路面接口要稍薄定型要整齐,并碾压成型。

(3)因沥青与酸性石料间的粘附性不良而造成路面松散。应将松散部分全部挖除后,重作面层的矿料不应再使用酸性石料。

4.修补破损面积

沥青路面病害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篇6

关键词:沥青路面,基层,面层,施工,措施

1 概述

城市道路是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连接城市各区, 并与公路相连接的交通纽带。由于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振动小、噪音低、施工周期短、养护维修简便等特点, 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种等级的公路建设中, 但随之而来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损现象也成为经常困扰公路管理部门的难题。

沥青路面病害产生原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路基或基层不良影响而产生病害;另一方面是沥青路面地面层由于材料、施工方法不当和受气候等自然环境影响而产生病害。

2 沥青路面产生病害的原因

2.1 路基或基层的不良影响

2.1.1 路基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先决条件, 因此, 消除或减轻路基存在的病害, 解决由于不良工程质量与水文地质造成的病害, 是确保路基安全与稳定和减少沥青路面病害的关键因素之一。

2.1.2 基层

基层是路面结构层中的承重部分, 它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扩散应力性能, 并且还应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

目前等级公路基层可分为无机结合稳定类 (又称半刚性) 和粒料类。

(1) 半刚性基层对路面的影响

虽然半刚性基层材料整体性强、承载力高、刚度大、水稳性好, 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如:抗变形能力低, 在温度或湿度变化时易产生开裂, 当沥青面层较薄时, 易形成反射裂缝, 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半刚性基层的收缩开裂, 对于含土较多的材料以干缩为主, 对于含集料较多的材料以温缩为主。而它的抗裂性能以温缩抗裂系数与干缩抗裂系数来评价。抗裂系数越大, 材料的抗裂性能越强。根据上述分析, 为将裂缝减少到最低程度, 就需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与基层所处的环境来确定半刚性基层的类型与配合比。另外,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应优先选用二灰稳定类基层, 二灰砂砾类集料含量约75%时, 抗干缩能力均强, 它适用于不同地区。

(2) 粒料类基层对路面的影响

粒料类基层可分为嵌锁型和级配型两种, 在设计、施工中以级配型粒料基层为主。级配型粒料基层的强度与稳定性直接影响到路面的使用, 而其强度与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料的类型 (碎石、砾石和碎砾石) 、集料的最大粒径和级配以及混合料中0.5mm以下细料的含量及塑性指数。同时, 还与其密实度有关。

当雨水进入沥青面层或基层的孔隙和裂缝时, 如果排泄不畅就会使孔隙和裂缝中充满自由水, 在行车荷载的压力下, 向四周冲击并携带基层的细料, 而行车荷载瞬时消失后, 冲击作用马上消失, 则细料冲出一段距离后沉淀, 这样水已对基层产生了冲刷过程, 通过不断地冲刷形成唧浆现象。如果施工不当, 造成基层材料不均匀, 局部孔隙过大, 以及基层表面的浮灰没有消除或清理不干净, 另外, 基层的碾压和养生质量都是影响其抗冲刷能力的重要因素。

2.2 沥青路面面层的原因引起的破坏

2.2.1 沥青混合料及进场材料的影响

(1) 采用优质沥青, 并且沥青标号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施工季节及气温、路面类型、矿料性质和施工方法等予以选用。

(2) 采用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有足够强度和耐磨性能以及良好颗粒形状的碎石, 硬度大、棱角尖锐的砂、石屑及高质量矿粉。

(3) 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影响。孔隙率太大, 不仅会渗水, 影响基层及路基的强度和承载能力, 影响使用寿命, 还直接影响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 加速沥青老化, 在压实过程中容易产生变形, 形成车辙。孔隙率太小, 在荷载作用下, 集料和沥青都没有稍微松动的余地, 便只能向侧边挤出, 也将会产生车辙。

2.2.2 沥青路面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1) 沥青混合料的拌合

沥青混合料在拌合与运输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冒黄烟、不均匀、沉淀及无法保证均匀温度等, 而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在沥青混合料拌合时解决好。首先所用的矿料符合质量要求, 矿料堆放场应加盖, 以防雨水, 减少矿料的含水量;其次, 在拌合过程中, 注意拌合温度的控制以及沥青用量的控制。

(2)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Ⅰ) 波浪形基层的摊铺, 不必考虑摊铺厚度的均一性。在波浪地段, 即使摊铺很平整, 碾压后仍会出现与基层相似的波形。因此对有波浪的基层应在凹陷处预先铺一层混合料并压实。

(Ⅱ) 摊铺机摊铺的速度影响沥青面层的厚度, 这就需要合理调整摊铺机的厚度调节器。

(Ⅲ) 沥青混合料的性质不稳定, 易使摊铺层厚度发生变化, 这就需要不断改变熨平的工作迎角。另外还应严格控制矿料的粒径, 使最大粒径小于摊铺厚度的一半, 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控制生产裂纹、拉沟等病害。

(3)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如果压实不足, 导致孔隙率增大, 会出现车辙;过压将会使矿料破碎反而使压实度降低或孔隙率过小, 出现泛油和失稳。因此, 必须控制碾压的温度, 速度与遍数、压实作业程序。

2.2.3 潮湿季节对路面的影响

实践证明:沥青面层的破损, 大多由于降落在路面表面的水, 通过路面裂缝、接缝或面层孔隙渗透到路面结构内部而产生。此外, 道路两侧有临时滞水时, 水分也有可能进入路面结构内部。若对渗入路面结构内部的水分缺乏有效的控制和处理, 就会导致路面面层的破坏。

2.2.4 成型期养护不及时

若路面出现裂缝、麻面、松散、坑槽、漏骨等这些小病害, 而不及时养护和修复, 则必将随着雨水的下渗和行车载荷的反复作用, 演化成更为严重的网烈、龟裂, 以至于路面出现沉陷和变形等大病害。因此经常性的养护和定期维修, 是消除病害、保证行车畅通、减少沥青路面破坏的必要手段。

3 防治措施

3.1 排水措施

3.1.1 保证路基地面排水结构物的数量和需要, 使地面水不渗入路基内部;另外, 地下排水结构物应根据地形、地下水的需要设置。

3.1.2 为了拦截地下水、临时滞水或泉水进入路面结构, 可直接在路基顶面设置由级配料组成的全宽透水性排水垫层。

3.2 处理方法

采取撒铺不同粒径和数量的矿料或重铺面层或者封层;采用挖基坑修补的方法, 也可采取先清除缝中的尘土和杂物, 然后用拌和好的沥青混合料填塞后加以捣实烫平;或采取挖铺法进行处理。总之, 根据不同的病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维修和处理。

4 结语

综上所述,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要彻底消除常见病害, 延长使用周期, 提高投资效益, 还需要设计、施工、养护管理各方主体各负其责, 严格设计、施工, 以达达到规定标准。

参考文献

[1]李辉.城市加铺沥青路面病害调查及原因分析[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10.[1]李辉.城市加铺沥青路面病害调查及原因分析[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10.

[2]杨慧德.沥青路面初期破坏及原因分析[J].浙江交通科技, 2001 (专刊) .[2]杨慧德.沥青路面初期破坏及原因分析[J].浙江交通科技, 2001 (专刊) .

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原因及治理措施 篇7

关键词:路面类型 沥青砼 裂缝类型 防治措施

1 路面分类

现有路面主要分为刚性路面(水泥砼路面)、柔性路面(沥青砼路面)两种,由于柔性路面(沥青砼路面)在行车的舒适性、噪音等方面远超刚性路面(水泥砼路面),公路路面特别是高等级路面越来越多的使用沥青砼。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拌和,经摊铺压实而成的路面面层,它的主要材料是适当比例的各种不同大小颗粒的集料、矿粉和沥青。它有多种分类方法,较普遍的分类方法是按其施工方法、技术品质和使用特点分为:路拌沥青碎(砾)石混合料路面和沥青表面处治路面、沥青贯入式路面、沥青砼路面、厂拌沥青碎石路面。按沥青材料品种不同分为:渣油路面、天然沥青路面、煤沥青路面和石油沥青路面。按集料种类不同分为:沥青砂、沥青砼、沥青碎石混合料等。

2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类型

许多高速公路路面在通车一年后平整度衰减很快,有的通车时间不长就出现了桥头跳车和路面早期破坏,特别是裂缝的产生,致使其使用性能大大降低,达不到设计的要求,如何防治沥青路面的裂缝,提高其性能已成为一个主要课题。

一般来说,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荷载型裂缝,即主要由于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裂缝。宁徐公路北段是江苏省连接南京与苏北的重要通道,其设计等级为二级,路面宽9米,路面结构为20cm二灰碎石+4cmAC16沥青砼+3cmAC13沥青砼,从1999年开始,几次翻修,可往往不久就出现大面积裂缝,表现形式面层呈龟裂状,裂缝纵横交错,缝宽在1mm以上,缝间距离在10cm以下,裂缝面积在1m以上。通过实地调查,裂缝主要是体现在沥青上面层,沥青下面层及基层(二灰碎石)基本完好,是典型的荷载型裂缝。

2.1 沥青砼面层产生裂缝的原因

经过调查,沥青砼面层产生裂缝的原因如下:①随着经济的发展,车流量日益增多,特别是重车增多,同时临近正在修建高速公路,各种建材均从该公路通过,在车辆荷载下,拉应力大于其本身的抗拉强度,直接导致面层出现裂缝。②本段路属于北方地区,经过冰冻水的侵入发展而成,纵横裂缝出现后,继续扩展。③沥青层的厚度不足,加速了网状裂缝的形成,水分侵入,导致层间结合较差。

如果任由裂缝发展,该段路路况不可堪忧,可其设计等级为二级,采取增加路面层厚度等方法势必增加其投入,好在随着临近高速公路的通车,该段路车流量减少一半,通过最后一次大修,几年下来,其路况基本完好,可见,行车荷载是沥青砼路面产生裂缝的一大主因。

沥青砼路面裂缝另一种是非荷载型裂缝,其产生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两种,一种主要是以温度裂缝为主的低温收缩裂缝和温度疲劳裂缝;另一种是基层裂缝所导致的反射裂缝。

与宁徐公路翻修同期修建的还有一条沟通市县的一级公路,在沥青路面还在铺筑的期间,就出现规则的横向裂缝,顺着裂缝鉆芯取样,发现基层(二灰碎石)对应位置均有贯通裂缝。

二灰碎石基层属于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基层的一种。它是由石灰、粉煤灰和具有一定级配的碎石加水拌合,经摊铺压实后所形成的基层。这种基层具有强度高、板结性好、抗水毁能力强、分布荷载能力大,资源丰富和造价低廉等许多优点,但在其上修建的沥青路面往往建成通车1年左右会相继出现裂缝,在二灰碎石施工阶段,由于配合比、温度、湿度等原因造成的早期裂缝,则更为迅速的反映到沥青砼面层上。

2.2 防治措施

①控制二灰碎石施工工艺,缩短其拌合、摊铺、碾压成型的时间,特别是洒水养护,以防止其出现早期裂缝。②基层改用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碎石是近几年新兴的用于高等级公路底基层、基层施工的一种半刚性路面结构型式。作为沥青混凝土的下承层,因其具有良好的板体性、水稳性和抗冻性,相对于二灰碎石而言,其结构缝减少,对沥青砼路面造成的反射裂缝也就减少。③对现有裂缝,沥青面层必须凿除,长与裂缝等长,宽1.5米,将乳化沥青分次灌入二灰碎石裂缝中,必须灌满整个裂缝,再在裂缝上铺设1米款玻纤格栅,最后补上沥青砼,沥青砼施工过程中不得將玻纤格栅推移、起皱,同时注意接缝的平整。

2.3 沥青砼裂缝产生的自身原因

沥青砼裂缝的产生除了外因车辆荷载引起的荷载型裂缝、基层引起的反射性裂缝外,其自身的原因也挺多,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①沥青砼主要分为悬浮型、悬浮密实型及骨架型。前两种的强度主要体现在沥青的粘结作用,时间长了,沥青容易产生疲劳型老化,最终导致裂缝的产生,骨架型因为有了骨料的嵌挤效应,其强度、抗车辙、抗裂缝的性能有明显的提高,近来在高速公路上得到广泛使用,但骨架型对沥青的选择、施工工艺的要求相对提高。②沥青的选择。温缩裂缝产生主要是与沥青有关,一般认为,因温度下降而造成路面开裂,它与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收缩有关,这种裂缝是由表面开始发裂逐渐发展成为裂缝,即温缩裂缝。由于沥青路面结构层通常位于路表,直接接受气温变化。当温度下降时,沥青面层就会产生收缩变形。不同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没有收缩缝,于是这种变形就会受到基层对路面的摩阻力和路面无限连续板体对收缩变形的约束作用,使沥青面层内部产生拉应力。而这种拉应力大于沥青的粘着力,就出现了裂缝。不同类型的沥青对温度的敏感性、稠度即粘着力不同,其抗应变能力也就不同。③骨料的选择。沥青砼的强度是靠沥青与骨料相互粘结体现,骨料除自身的抗压强度外,与沥青的亲附性尤其重要,亲附性与骨料岩性有关,加工后的骨料还要检查其粒径、针片状含量,尤其要注意其含泥量不得超过1%。

3 施工过程导致沥青砼裂缝的原因

沥青砼裂缝除了设计(配比、厚度)、外因(温度、荷载、基层裂缝)、内因(原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外),与施工工艺也有很大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拌和温度过高或者在储料仓中存储时间过长,沥青本身老化,沥青混合料质量差,拌和时间过长,导致混合料抗变形能力降低而易产生的裂缝。②摊铺过程中的间断,导致摊铺机下的混合料温度过低,碾压不密实,前后不连贯,在此处就形成薄弱段,就容易形成裂缝。③摊铺作业尽可能连续,尽量避免冷接缝。如不能避免,用新的热混合料敷贴到接缝部位,使冷料部位预热软化,冷接缝应按照要求先将已压实的摊铺带边缘切割整齐,清除浮料,清除敷贴料后,再摊铺新的沥青混合料,向接缝壁涂刷0.3~0.6kg/m的粘层沥青。④上下层施工间隔太长,泥灰等杂物侵入下层沥青砼中的空隙,导致上下层粘结较差,不能形成一个整体,在行车阻力的作用下,造成上下层的推移效应,所以在沥青面层摊铺前,认真检查下承层的施工质量,以保证层间结合,同时还要清除泥灰等杂物,并喷洒0.7—1.1L/m2的透层油。

⑤充分压实横向接缝。碾压时,钢轮伸入新摊铺部位15cm左右,压路机先在横向接缝已压实的路幅上,然后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20cm,在转入纵向碾压前,压路机一定要完全进入新的摊铺层。

4 裂缝的处理措施

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原因及治理措施 篇8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根据工程实践分析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几种主要的病害形式及主要的防治措施,重点探讨了如何对其病害进行防治,以延长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寿命,推广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应用.

作 者:王静杰 WANG Jing-jie 作者单位:贵州省通力达公路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0003刊 名:山西建筑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年,卷(期):36(12)分类号:U416.223关键词:半刚性 沥青路面 裂缝 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原因及治理措施 篇9

摘 要:对城市加铺沥青路面各种裂缝类病害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预防以及处治。

关键词:城市道路;加铺沥青面层;反射裂缝

引言

上一个世纪,很多城市道路路面基本是清一色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进入新世纪后,出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多数使用了加铺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大大改善了城市的交通环境和居民的出行条件。但随之而来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损现象也成为经常困扰公路管理部门的难题。其中裂缝类破坏是城市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类型。下文我们将介绍裂缝类病害的成因并总结相应的预防和维修措施。

1 裂缝类病害的特征及成因

裂缝是路面早期破坏最常见的病害之一,裂缝类病害包括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网裂和龟裂,它的危害在于从裂缝中不断进入的水份使基层甚至路基软化,导致路面承载力下降,加速路面破坏。以下将分别介绍:

1.1 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往往集中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交接处,一方面由于老路基的不协调变形引起较大的弯拉应力从而造成纵向开裂;另一方面由于旧路面板的纵缝或初始缺陷处治不合理,在交通荷载和温度应力的作用下逐渐形成反射裂缝。

1.2 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是指由于路面结构的收缩或不均匀沉降或其他原因所形成的与路面中线近于垂直的裂缝。其成因主要有三个:

(1)基层材料收缩和温缩引起横向裂缝。一方面在基层成型过程中,因基层材料失水收缩而形成规则的横向裂缝,另一方面基层材料因温度骤降而发生低温收缩开裂。

(2)沥青混凝土面层材料的温缩引起的裂缝。横向裂缝有贯通全幅路面的,有从路面边缘开始的不贯通裂缝,这类裂缝通常是靠边缘处缝的宽度大,向路面中心延伸逐渐变窄,直至裂缝尖灭。低温开裂具体是指由于气温的下降,沥青材料变得越来越硬,沥青混合料的粘滞流动性减小,并开始收缩,当体积收缩率超过粘滞流动所允许的范围时,就在沥青路面中产生温度应力,当沥青面层产生的收缩拉应力或拉应变将会超过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或极限拉应变,就会在其表面开裂,随着持续的低温或下一次降温的到来,在裂缝的尖端会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致使裂缝向下延伸并逐渐穿透整个沥青面层,形成沥青面层的低温开裂。

③差异沉降引起的横向裂缝。在性质差异较大的路基衔接处或构造物与路段相接处,因相邻路基或路基与构造物差异沉降导致基层开裂,并反射到沥青面层,形成横向裂缝。

④基层的缺陷引起的反射裂缝。对于半刚性基层,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表现形式为横向裂缝,裂缝发展的规则性较差,裂缝分叉,常伴有支缝出现,裂缝间距比较均匀。一般情况下,反射裂缝多出现在行车道轮迹处,因为温度对反射裂缝的影响在整个路面宽度内是相同的,而行车荷载则是以一定的.频率分布在行车道上,尤其是在渠化交通的道路上。这类裂缝发生的初期,在行车轮迹处其宽度较大,两侧较细,且发展到后期,裂缝会贯穿全幅或半幅路面,裂缝出现的位置与基层裂缝的位置是对应的;对于刚性基层(一般为旧混凝土路面),在混凝土板接缝处最容易发生反射裂缝,而且是垂直的。因为旧板接缝或者裂缝有横向也由纵向的,所以这种反射裂缝既可能是纵缝,也可能是横缝,且裂缝宽度较大,扩展迅速,危害严重。

1.3 网裂和龟裂

网裂和龟裂是横裂和纵裂出现后未经处理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其中,网裂呈鱼网状,一般指面积较大、缝较小、缝距较大的轻微型病害。龟裂呈龟壳状,指面积较小、缝较宽较深、缝距较小的较严重病害。

网裂和龟裂主要是由于路面的整体强度不足,沥青面层老化等而引起的。一个原因可能是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路基路面压实度不足使路面整体强度不足,或路面材料配合不当、拌和不均等使沥青与石料粘结性差,由于路面整体强度不足,在荷载重复作用下,使面层疲劳开裂;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路面出现横向或纵向裂缝后未及时封填,致使水分渗入下层,使基层表面被泡软,在汽车荷载反复作用下,泥浆通过面层裂缝及空隙被压到表面产生卿浆,基层表面被逐步淘空,由横缝或纵缝逐步发展成的。另外,沥青老化和汽车严重超载,使基层产生疲劳破坏也是导致沥青面层形成网裂和龟裂的重要原因。

2 裂缝类病害的预防以及处治

预防横、纵向裂缝产生的主要措施有:作好地基的处理;路基填筑达到要求压实度,并尽可能保证均匀;作好路基防、排水。为预防网裂和龟裂要保证合理的路面结构设计,加强货车的载重管理,在路面出现裂缝时要及时修补处理。对于裂缝类病害的修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 沥青混和料罩面法:根据交通量的大小,选取细粒式或中粒式沥青混合拌和料,进行封层。厚度一般控制在1.5一4.0cm之间。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和罩面法中引入土工布或土工格栅作为应力吸收层,对抑制裂缝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2)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法:当气温在零上5度时,可以将级配骨料与乳化沥青混合成稀浆,用专门设备进行封层。由于气候原因破乳慢时,可加入2%水泥缩短破乳时间或直接采用慢裂快凝性沥青乳化。此法适应于大面积裂缝处治。用稀浆也可直接灌缝处理单缝。

(3) 灌油修补法:在秋末深冬季节多产生裂缝类病害,可用此法。处治时,将纵横裂缝处清扫干净,用液化气或喷灯将裂缝壁加热至粘性状态,然后用油壶或专门灌缝设备直接向裂缝内灌入加热的沥青,最后在接口表面撒布热砂或石屑进行养护。对于较宽的裂缝,可用铣刀扩宽,再按上述程序处理。

3 小结

裂缝是城市加铺沥青路面中发生率最高的病害类型,且具有极强的普遍性。线裂在车载以及温度的影响下应力集中会更加明显,且易扩展成为更具破坏力的病害。反射裂缝是沥青加铺罩面层的主要问题,是设计当中要解决的最关键问题。也可通过设置裂缝缓解层和应力吸收层来防止反射裂缝。

参考文献:

[1] 罗隆辉 四川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及预防[D].西南交通大学..3.

[2] 沙庆林,王旭东.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技术研究[J].公路,.11.

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原因和防治措施 篇10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预防处理

0引言

沥青砼路面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和较好的耐久性,行车平稳合适它是一种无接缝的连续式路面,噪音低,便于维修,广泛应用于高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但由于种种原因,沥青路面中期病害现象有时发生,已成为公路工程质量通病。

1常见的沥青路面病害

沥青路面各种病害的成因比较复杂,由于环境、地点、气候条件的不同,病害情况不一,主要有下面几种:

1.1泛油是由粘结料或沥青浆溢出路面形成局部黑而光亮的斑面。由于混合料中沥青用量偏多,沥青稠度太低,粘结料过软,或者是高温时下层粘结料上溢等,都会引起泛油。

1.2波浪它是路面上形成有规则的低洼和凸起变形。

1.3壅包是沿交通流方向出现的路表材料的竖向位移。这类病害大多是由于路表材料稳定度低、交叉口车辆的频繁起动与制动、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路面接点处产生过大应力所致。此外,面层较薄,以及面层与基层的粘结性差,也易产生推挤、壅包。

1.4滑溜沥青路面滑溜主要是由于行车作用造成矿料磨光。沥青面层中多余的沥青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泛油,也易形成表面滑溜。

1.5裂缝沥青路面上出现的裂缝,按其成因不同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三种类型。裂缝是沥青路面主要的一种破坏形式。

2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及原因

2.1设计方面①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②旧路补强段的路面厚度考虑不足。③路面厚度设计问题。④路面原材料选用问题。

2.2施工方面①对透层油或粘层油的作用认识不够,造成各结构层问连续性和粘结性差,为降低工程造价,摊铺面层前基层不撒透层油,或撒布工艺控制不严造成计量不准、油膜不匀、稠度不连续;基层清扫不净,残余浮土、碎石、油污等形成隔离层。②对原材料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控制不严,特别是矿粉和沥青用量不准,使沥青路面早期出现壅包、松散、露骨、坑槽等。③施工机械设备陈旧、不配套,使混合料的配合比计量、拌和均匀性、压实度、平整度等受到很大影响。路面基层施工初期曾采用人工拌和,后期主要采用路拌机路拌,平地机和压路机组合摊铺,极易造成水泥等粘结材料拌和不匀、基层顶面泛浆形成光滑的灰浆层或硬壳,从而导致层间粗糙度不足。④铺筑过程中压实度不足,造成面层内部孔隙率较大,粘结力、防水性能下降;拌合厂较远,运输途中混合料热量损失较大,温度不能满足铺筑要求i为保工程进度低温施工。⑤沥青混合料加热温度过高,拌和时沥青被矿料的高温灼焦、沥青老化,使路面强度不足,产生松散、坑槽等病害。

2.3养护管理方面

2.3.1养护不及时。沥青路面在行车作用下出现小面积松散,个别坑槽后,未及时进行养护,特别是采用层铺法施工的贯入式路面和表面处治,初期及时养护更为重要。

2.3.2养护方法不当。养护人员在沥青路面上采取人工喷油(或洒布机喷油)、人工撒料方法进行养护,结果破坏了原路面的平整度,甚至由于喷油不够,用油量控制不平衡,造成泛油、壅包、松散等病害。

3沥青路面早期病害防治措施

3.1重视沥青路面的合理结构设计

设计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和前提,设计单位应从实际出发,对地形复杂路段,做好地质调查工作,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以免给工程留下后遗症。

3.1.1选用合理的基层和底基层结构,并保证一定厚度。实践证明,半刚性基层材料强度高,水稳定性好,刚度大,如水泥稳定碎(砾)石、水泥稳定石屑、二灰碎石等,是公路相对合适的基层。底基层在填方路段宜采用砂砾垫层、天然粒料垫层等,在挖方路段,宜采用水稳定性较好的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或二灰综合稳定土做垫层。

3.1.2合理选用沥青面层厚度。最新研究成果表明:①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可由半刚性材料层(基层和底基层)来完成,无需用增厚面层来提高承载力;②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质量不是用厚的沥青面层,而是使用优质的沥青:⑨沥青面层的裂缝不只是反射裂缝,在正常施工情况下主要有沥青面层的温缩裂缝;④厚沥青面层的病害中車辙不容低估,厚沥青面层较容易导致在设计使用期间车辙超过容许值。综合上述,面层应根据设计轴载大小、抗疲劳极限等指标根据规范确定厚度。

3.1.3加强沥青路面的防水设计。为防止沥青路面因水而引发早期破坏,除要求路基、路面必须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和强度外,还要求路面必须有较好的排水性能,为此,路面排水设计应成为路面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3.2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优化

3.2.1沥青的选取。沥青质量的优劣与沥青路面的好坏有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因此,必须选用含蜡量低、延度大、温度敏感性低等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沥青。

3.2.2矿料的选择。矿料质量直接影响到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碎石的压碎值、磨耗值不符合要求将造成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偏低,引起沥青路面早期的剥落。碎石与沥青材料的粘附大小,对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和耐久性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应选择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碱性矿料。

3.2.3混合料配合比的确定。配合比设计中主要是考虑稳定性与耐久性。稳定性包括高温稳定性与低温抗裂性。耐久性包括抗水对寓性与老化性,通常以马歇尔试验作为主要的测试手段,由此来决定对矿料的级配和沥青用量,以确保混合料有良好的性质。

3.3严格施工程序,确保工程质量沥青路面的质量,除结构设计、材料组合外,还取决于施工。沥青路面施工必须按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施工规范施工,对施工的全过程、各阶段、每道工序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控制、评定,以保证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最终保证建设项目的整体质量。

3.4加强沥青路面的养护

3.4.1要经常保持路面清洁,无杂物和硬物存于沥青路面上。

3.4.2要经常疏通排水系统,以免积水渗入路基路面,影响路面强度和稳定性。

3.4.3要讲究养护方法,科学养护。

3.4.4要及时养护,把病害消灭在萌芽期。

3.5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处理措施

3.5.1对已完工的防渗性差及局部损坏的路面,普遍加一层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可取得良好效果。

3.5.2对沥青面层产生的严重壅包。①采用铣刨机进行铣刨;②使用人工按削峰填谷法,削去壅包的顶部,用拌和料层铺法填补低凹处。对于沥青含量较大的壅包,采取彻底挖除重新铺筑沥青面层的方法处理。对于不太严重的连片壅包,采用沥青拌和料进行调平。

3.5.3对于次高级路面产生的严重泛油,应及时铺撒石料。同时应根据泛油的程度选用石料规格,对于严重泛油的使用石料粒径为0.5~1.5cm,对于一般泛油的使用石料为0.5cm的粒径。

3.5.4对于局部沉陷、坑槽要及时修补,应采取圆洞方补方法,用原路面相同的沥青混合料填补、压实,并保持平整。

3.5.5对于裂缝,应先把裂缝的旧迹凿掉,使其露出新碴并成V形槽,用压力大于0.5MPa的空压机吹去缝中的灰土后,用乳化沥青或裂缝修补材料进行填补,并注意灌缝材料的下沉状况,及时补灌,保证效果。

4结束语

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原因及治理措施 篇11

1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类型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典型病害总体上分为结构性病害和功能性病害两大类。我国《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J073.2-2001) 将路面病害分为裂缝类、松散类、变形类和其他四种大类型, 并且根据病害的表现形式进一步细分为7种病害。通过对大量道路的调查, 发现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典型病害主要表现为横裂、不规则裂缝、龟裂、坑槽、车辙、泛油等几种形式。

2 典型病害的形成原因

2.1 不规则裂缝

不规则裂缝是指路面上的横缝、纵缝和斜缝等相互交错而使路面分割成许多不规则的裂块, 尺寸一般比较大 (0.5m以上) 。主要是面层材料的低温收缩和沥青的老化所引起, 出现在整个沥青混凝土路面范围内。

2.2 坑槽

坑槽指沥青路面由于面层集料局部脱落或者基层和面层的集料局部脱落而产生的路面洞穴。沥青混凝土本身孔隙率大或压实度不足或过分离析是路面产生坑槽的内在原因。坑槽通常是龟裂等其他常见病害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过量的水分通过这些病害进入路面结构后, 一些碎裂的小块面层或基层材料被驶过的车轮带走, 而逐步形成坑槽, 并进一步扩大。

2.3 车辙

车辙是在行车载荷重复作用下, 路面产生积累永久性的带状凹槽。车辙的产生受内因和外因的综合影响, 内因包括路面结构层次及材料组成, 外因包括设计、施工、交通条件和气象条件。

2.4 泛油

沥青从沥青混凝土层的内部或下部向上移动, 使表面有过多沥青, 这种现象称做泛油。泛油对行车安全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沥青用量过大、油石比掌握不准确是泛油产生的主要原因, 同时, 夏季的连续高温, 特别是南方地区阳光紫外线照射很强, 以及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 也是诱发路面泛油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3 常见病害防治措施

3.1 裂缝防治

3.1.1 裂缝的预防

裂缝作为路面的质量通病, 其防治措施应遵循“预防为主, 及时处治”的原则。新路面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设计, 提高施工质量等方法进行有效预防, 最大限度地减少和延缓裂缝产生的概率和程度、恢复路面功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路面改造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针对工程实际情况采取对应的措施可有效的预防裂缝产生的概率和程度, 尤其是旧混凝土路面的接缝必须先采取有效的填缝措施以避免横向反射裂缝的出现。

3.1.2 裂缝的处治

对于表现形式比较简单的裂缝 (横裂、纵裂) , 传统上采取封堵的方法:缝宽在5mm以内时, 清除缝内的杂物后, 将稠度较低的热沥青灌入缝内, 填入干净的石屑或粗砂并捣实刮平;缝宽在5mm以上时, 首先要除去已松动的裂缝边缘, 清楚缝内的杂物后用热拌沥青混合料填入缝中。具体可采用开槽灌缝的方法进行处治:

(1) 开槽:用开槽机沿裂缝开槽, 槽宽2cm槽深2cm。开槽长度视裂缝长度而定, 一般要沿裂缝可能继续发展的方向略长于裂缝。用吹风机将槽内杂物清理干净, 再用热风机烘干槽内可能残留的水份。

(2) 灌缝:用专用的灌缝材料, 采用专用密封胶进行灌缝处理, 一般需浇灌2遍~3遍, 直至灌缝材料与路面平齐为止。必要时将干燥洁净的石屑撒到灌缝表面, 即可开放交通。所用灌缝材料为专用灌缝材料, 具有良好的高低温稳定性, 设备操作简单灌缝效果较好。对于形式复杂的裂缝, 一般出现的面积比较大。可以采用稀浆封层、沥青薄层罩面、单层沥青表处等处于等形式进行处治。近几年来, 沥青路面灌缝材料、灌缝机械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些新材料、新机械在实践中被广泛采用, 对于裂缝的处治具有很好的效果。

3.2 坑槽的防治

3.2.1 坑槽的预防

近年来一些沥青面层发生大面积的水损害破坏和沥青路面的空隙率不合理是造成沥青面层坑槽松散网裂龟裂的主要原因。

针对坑槽, 其预防措施主要有: (1) 加强压实, 减小空隙率, 有些工程不按照规范要求的方法测定压实度或随意调整标准密度;片面追求平整度, 放松了对压实度的控制, 这些工程的共同特点是通车以后的平整度迅速衰减, 面层压实变形明显。应该明确, 平整度固然重要, 但压实度更重要, 必须在确保平整度情况下提高压实度。 (2) 采用合理的集料粒径和适宜的沥青面层压实层厚度, 现在沥青面层集料粒径普遍偏粗, 与其相匹配的压实层厚度稍偏薄, 不利于压实, 沥青混合料的粒径大造成的离析无法避免, 层厚越薄, 越易形成局部区域空隙过大, 成为透水、积水和积浆的场所, 容易造成沥青与集料剥离, 同时还应该根据集料粒径采用合理的沥青面层设计压实厚度。

3.2.2 坑槽的处治

针对坑槽, 其处治措施主要有: (1) 选择合理的材料, 建议采用AC-1或AK-13改性沥青混凝土。 (2) 作业前的准备。将选择好的沥青混凝土装进贮料仓, 并用液化气进行加热;将选择好的沥青注入贮罐, 注意不要加满, 因为沥青受热后会膨胀;检查整台机器的完好情况, 坚持例行保养和及时维修;检查液压系统是否工作正常, 检查乳化沥青管道是否畅通;预热乳化沥青, 将清洗液贮罐加满柴油, 便于及时清洗乳化沥青管道。 (3) 操作注意事项, 在进行坑槽修补作业时, 除了要求操作手具有一定的路面养护经验以外, 还需要反复训练, 这样才能熟练掌握乳化沥青喷洒的均匀程度、沥青混凝土的用量、压实这三大操作关键, 从而达到均匀、密实、快速修补坑槽的最佳效果。

3.3 车辙的防治

3.3.1 车辙的预防

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对车辙的影响非常大, 在重交通作用下, 为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车辙, 在今后路面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和施工控制过程中应采取措施。 (1) 保证铺筑的沥青混合料包括充分的破裂捣碎的骨料, 且骨料一定要有密级配足够的碎石, 大骨料的结构表面一定要粗糙; (2) 沥青含量要有足够的粘度。骨料颗粒周围的沥青薄膜厚度除了有足够防止早氧化的覆盖层外, 还应有足够的粘结强度; (3) 路面层必须充分压实以尽可能阻止由交通引起的附加压实, 还有就是要确实保证沥青混合料按照规范进行充分压实。

3.3.2 车辙的处治

对路面车辙的处治要针对不同车辙深度采取不同的处治措施。 (1) 严重车辙 (40mm以上) 。对于深度大于40mm的车辙, 其属于失稳性车辙, 对此类车辙采取彻底挖除, 重新摊铺高温稳定性好, 密水性强的混和料处理。 (2) 较严重车辙 (25mm至40mm) 。对于深度在25mm至40mm的车辙, 其属于压密性车辙, 采用热再生方法处理。在铺装层上加热耙松上面层和中面层上部的1cm, 并加入适量的改性沥青混和料, 最后一起压实成型。 (3) 微表处车辙 (15mm至25mm) 。对于深度在15mm至25mm的车辙, 采用二次摊铺的方法进行微表处理, 摊铺要对上、下层均进行二次摊铺。 (4) 深度15mm以下的车辙, 采用单层摊铺的方法处理, 仅对上层进行二次摊铺。

3.4 泛油的防治

由于泛油往往是沥青用量过大造成的, 所以在配合比设计阶段必须严格按照试验规程进行最佳油石比的选定;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师批准的配合比进行施工, 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生产配合比。

4 结束语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形式有多种, 根据作者多年的道路检测工作, 发现主要以各种形式的裂缝为主。本文总结了沥青混凝土路面一些主要病害的形成原因及防治, 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养护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和参考价值。在对沥青路面进行处治时, 首先要分清病害形成的原因, 进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才能达到治理病害的目的。

摘要:通过作者多年的道路检测工作, 本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综合性分析, 然后对养护措施进行探讨, 对道路养护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尤智浩.防水混凝土路面层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J].山西建筑, 2006.

上一篇:2018年全国Ⅱ卷文综地理试卷高清+解析 (Word版)下一篇:女生节送什么礼物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