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的四季教案及课后反思(公开课)

2024-07-03

2我的四季教案及课后反思(公开课)(共10篇)

2我的四季教案及课后反思(公开课)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阅读,学生能够结合自我体验,说出“我的四季”蕴含的人生含义。2.诵读品味,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3.通过学习感悟,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品味,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2.通过学习感悟,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对话交流、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三课时 课前预习布置:

1、学生朗读课文三遍,解决文中的疑难字词,梳理文章的脉络。(是为了让学生对文章整体感知,熟悉文章,梳理脉络)

2、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和其他参考资料,收集整理有关本文的作家作品知识,使学生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了解作者以及背景,有利于学习课文)

3、摘录有关描写四季的诗句。(是为了学生的知识积累)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稚嫩到成熟的过程,就像一年中四个季节一样,但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轮回不止,属于我们的人生四季却只有一次。在仅有的一次人生四季中,我们如何度过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张洁的一篇抒情散文《我的四季》,想一想,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板书课题](由文章的题目联系到文中的主题,以及让学生明确通过该篇课文的学习要达到的目的,水到渠成。)

二、检查预习,梳理脉络(13分钟)

1.学生代表根据课前收集资料介绍作家作品。张洁——当代女作家。著有作品集《张洁小说剧本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2届茅盾文学奖)。2004年,她又凭借《无字》再次获得茅盾文学奖,成为首位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张洁获意大利1989年度“玛拉帕尔帝”国际文学奖。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证。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幽雅醇美。她的许多小说意境储蓄深沉,文笔清新,富有散文的抒情,如同一副副“淡雅淡泊的泼墨山水画,诗情画意被罩于一层由温柔的忧郁和缠绵所构成的朦胧薄雾之中,有点难以捉摸,却又强烈地拨动读者的心弦”(黄秋耘语)。

(学生介绍结束,教师出示幻灯片)

2.组内讨论、交流文中的字词以及摘录的四季的诗句。(可让学生上黑板板书)自艾(yì)自怜 怨天尤人(yóu)碾成(niăn)干瘪(biě)(该环节是为了检查预习作业)

3.学生自读、思考、体悟,写出准备发言要点。屏幕出示自读体验任务:(1)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生命如四季”,这自然界的四季应指人生的哪些阶段? 明确:

第一部分(1)点名生命犹如四季。第二部分(2-4)生命的春天。

第三部分(5-8)生命的夏季。第四部分(9-10)生命的秋天。第五部分(11-14)生命的秋天。

对应人生中的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老年时期(板书)(2)这篇散文整体上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作者把自己的人生比做是一年的四个季节,文章表面写的是

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其实是在写作者的一生经历和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学生在熟读文章的基础之上,再读课文,梳理脉络,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研讨课文 1.作者人生之春

(1)在生命的春天里,“我”面对自己的“不毛之地”是怎样做的?那作者的人生之春有着怎样的特点?

明确: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在不毛之地上开垦、播种。艰辛仍充满责任、希望。(板书)

(2)从“我”面对“不毛之地”是做法中能看出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为自己的生命地块负责,不逃避。2.作者人生之夏

(1)生命的夏日,“我”都做了些什么? 明确:寻找水源,浇灌人生。(2)面对失误、挫折、失败,“我”作出了怎样的抉择?那作者的人生之夏有着怎样的特点?

明确:不怨天尤人,继续走完自己的路。历经磨难,永不放弃(板书)3.作者的人生之秋

(1)为什么说“我”收获的欢乐是“又酸又苦”的? 明确:经过春夏的艰辛和磨难,收获的却很微少。

(2)如何理解“面对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 那作者的人生之秋有着怎样的特点?

明确: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

只要付出过,只要奋斗过,大可不必在乎最后的结果。感悟收获但不后悔(板书)4.作者的人生之冬(1)在生命的冬日,“我”要做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明确:检点人生,珍惜现在。

(2)为什么“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那作者的人生之冬有着怎样的特点?

明确:尽最大努力做好每一件事,问心无愧。因为回想一生,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现在仍在努力做事。

身处黄昏仍能有事可干,品味,反思。(板书)

5.贯穿于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

明确: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板书)

作者的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和永不退缩的人生态度。(该环节是在梳理文章脉络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课文,学生能够结合自我体验,说出“我的四季”蕴含的人生含义,把握文章主旨。)

第三课时

一、诵读感悟,品味语言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深有感触的句子中,说说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给你怎样的启示。如:

(1)在这个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2)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还是不值得。

(3)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2.学生交流对话,向同学展示自己富有个性的文本解读结果、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通过交流共同分享别人的经验。

(该环节设计是根据新课改要求,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作为重要的课

程资源,发掘学生经验的课程价值。如此设计正是让学生以已有的直接经验解读文本,实现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

二、总结

生命如四季,充满劳作、艰辛、期待与收获,面对困难不回避,面临失败不回头,对自己负责,珍惜现在,把握现在,方能此生无悔。

三、拓展延伸(7分钟)

在作者的眼中,生命如四季,那在你的眼中,生命如什么,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命?说说自己的看法。

(该环节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本文学习,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作业布置

在四季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季继续朗诵、感悟,试背诵

板书设计:

我的四季 张洁

春——少年时期——艰辛充满责任、希望 夏——青年时期——历经磨难,永不放弃 秋——中年时期——感悟收获但不后悔 冬——老年时期——品味,反思 主线: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教学反思

2我的四季教案及课后反思(公开课) 篇2

反思推荐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1

一、作品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原本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溢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二、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规范强调:“语文教学不只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同学人文思想的培养。”“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同学自主评价、研读赏析。本课旨在古诗教学中尝试主题性阅读,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揣测,让同学对古诗的情感体验更为厚实。塑造同学完美人格,提升同学的生命质量。

三、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测重点诗句的情味,体验诗人流露出的感情。

(2)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四、教学时数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言

同学们,人生会经常碰到不如意的事情,你自身在学习上或生活中有过失败的经历吗?面对失败,你当时又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呢?

(请同学略说)

是啊!面对困境,有的人怀着一种忧伤,把失望和气馁刻在了人生的底片上,而有的人接纳失败却像捧起一本书,倾注一种自信和智慧的目光去阅读,而后去发明一种新的生活。唐代诗人高适曾这样劝慰朋友——“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啊!下面让我们欣赏高适的《别董大》。(板书课题)

(二)研读与赏析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别董大》这首诗,看看在这首诗中,到底是什么感动了你?(出示古诗《别董大》,同学自由反复诵读全诗)

2、通过刚才的读,大家已经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1)写的是谁在哪里送别谁?

(明确:高适在塞外送别董大)

(2)高适?高适是谁?

(明确:高适是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tiǎo),今天的河北省景县人。因为官至散骑常侍,所以又称高常侍。他的诗大多反映边塞生活,诗情豪放。作品集为《高常侍集》。)

(3)董大?多奇怪的名字啊?谁能说说呢?

(明确: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4)我记得这样的称谓在王维的一首古诗中也出现过?(见机点拔:那首诗是“渭城朝雨浥轻尘……”)

(5)这首诗是《送元二使安西》,这里的“元二”就是?

(明确: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称他为——元二。)

3、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当时分别时的环境。

(1)读了诗以后,你了解到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分别的?看图,想象一下,此情此景,你的感受如何?(同学自由发言)

(明确:荒寒凄凉。)(板书:荒寒凄凉的环境)。

(2)现在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古诗的前两句,读一读。(请同学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失意流落,好友分别,自身就是人生两大憾事,而天空亦不作美呀,细细读读前两句,你觉得那些景物最能反衬出当时的心情的?你能来把它划出来吗?

(明确: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3)黄云?白云、乌云大家听得多了,这里怎么是黄云?你读读诗,猜猜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点拔: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局部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

(4)读这句诗,突出“千里”;再读这句诗,突出“曛”。个别试读,男生试读,女生试读,全班试读。

(5)同学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注意到这只大雁了吗?

大雁在这样的环境中奋力高飞(读重音),它会怎么想,对自身会怎么说?诗人高适也看到了这只雁,他又有什么想法,又有什么感触呢?

(同学说)

(是啊!这假如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它不只仅是在对董大说,其实也在对自身说。

同学们,要知道诗人怀才不遇,将近有30年啊,直到50岁才得了一个“有道科”的官衔。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

4、后两句是高适在临行前对董大说的赠言。

(1)你能从诗中找到根据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是高适对董大说的?

(明确:是从“君”字中看出的,因为“君”在诗中就是您,指董大。)

(2)好友分别,难分难舍,董大的心情一定糟糕到了极点了,而真正的朋友这时候最应该怎么办?

(3)读一读,看诗人是怎样劝慰朋友的?

(4)这两句中哪些词表示出了抚慰与鼓励?

(5)假如你是董大,你会说一些什么呢?(小组说说)

(6)感情升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中得到什么启迪?

同学自由讨论赏析

(董大是个人才,但暂时无人赏识,只要他不沉沦,不灰心,振作起来,他就会走出一条阳光大道来的。让我们祝福他吧。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诗人却能勃发出如此高昂的豪情来,确实让人佩服。)(板书:豪情高昂)

(同学读——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再全班读)

(三)对比参读,感悟诗蕴

是啊,人生自古伤离别。送别主题的古诗我们学过的还有很多,老师今天随手也抄了几首,与大家一起欣赏。(出示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看看这些古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1、同学比较,指名汇报。

2、同是送别之诗,这些诗又各有什么特色?自身考虑,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汇报交流。

4、小结:这些古诗,同是写对好友的别情,然而描写的景物不同,抒发的情感也不同。这些诗中,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目相送,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话相送,说到底诗人是以什么相送?

六、小结:

古诗词是一尊巨大的,丰富的宝库,可以通过它们穿越时空,了解当时的人事,感受诗人的情怀,学习做人的道理。课下应主大量阅读。

七、板书设计

别董大

唐代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凄凉 真挚 深厚

高昂

荒寒

2我的四季教案及课后反思(公开课)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教材根据单元主题“水”选编了《浪淘沙》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第一首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作为实际主义诗人,他既用恢宏的笔触形象再现了海面的壮美广博,又用寥寥数语描写了海上的变化,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第二首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他用细腻的笔调,描写了宁静素雅、美仑美奂的西湖景致。此诗写于公元1073年,描写了西湖刚晴又雨时富于魅力的美景。晴天里的西湖波光闪闪,旖旎可爱,蒙蒙雨天的山色,同样妩媚动人。她宛如那美丽的西施,不论怎么打扮都是那么动人。诗人的想象新奇,写出了西湖的神采和韵味。

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市区小学,学生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接触过不少古诗,加之上学期我们开展的“古诗文诵读竞赛”,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很多学生能够通过诵读、借助工具书对古诗有初步的感悟,但也存在极大的差别。作为在海边长大的小朋友,对大海十分熟悉,但对西湖却缺少形象的感受,教学本课时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制作课件。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能做到正确书写、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3.感受两首诗的不同风格,积累与水有关的古诗。

4.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西湖美丽的风景图片并为朗诵配音)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了解唐朝诗人白居易和宋朝诗人苏轼的生平,收集、背诵学过的他们写的诗。

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1.谈话:假期中,我们班的×××同学在家人的带领下到杭州的西湖游玩,那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请他来当导游带我们一起去游览一番。(学生边介绍边出示课件,带领学生领略西湖的美丽风光)

西湖美吗?从你们专注的眼神,惊异的表情,老师已经感受到了。面对西湖的山光水色,我们只感到语言的贫乏,可古时候的诗人们,却能用寥寥数语勾勒出西湖的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吗?(交流苏轼的资料)

(出示多媒体课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绩,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

3.理解题目: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功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你现在能明白题目的意思了吗?(指名解题,注意调整词序:“饮湖上”应为“湖上饮”,题目可调整为“雨后初晴湖上饮”,把省略的局部补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饮(酒)时(看到的景象))

4.过渡:900多年来,此诗妇孺皆能成诵,成为咏西湖诗中的名篇,为什么人们最喜欢这首诗呢?让我们先来读一读吧。

二、质疑解疑,理解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和不恰当的停顿。

3.学生自读、质疑,将不懂的词、句标出。

4.学生自读感悟。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结合西湖美景图片了解诗文大意。

5.小组交流学习体会: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6.集体交流不理解之处。(注意“潋滟”、“空濛”、“西子”、“总相宜”的意思)

三、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1.(课件出示古诗的前两句)指名读,谈感受。

2.从这两句诗文中,你感受到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各是怎样的?用自身的语言描述。(领略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特的,理解“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

3.体会作者看到这般美景的心情。指导学生朗读,建议放慢语速去读。

4.学生练习,指名读,范读,齐读。

5.西湖晴天、雨天都如此美丽,不由使作者想起古代的一个美女西施,发出如此感慨。

6.(课件出示古诗后两句)指名读。为什么作者拿西施来比西湖呢?(学生首先会想到两者都有个“西”字,更要引导学生理解两者都具有的自然之美:西施无论是化淡妆穿素衣,还是涂浓妆穿锦衣,总是美丽迷人。西湖无论是晴天的波光荡漾,还是雨天的迷蒙山色,都让人流连忘返。还有西施是古代春秋时期的越国人。那时越国的地域与后来和现在所称的“浙江”的地域大致相当。杭州和西湖正处在西施的故乡一带。苏轼在杭州就很自然地想到著名的古代美女西施,并拿她来与西湖相比。)

7.因为这巧妙的比喻,使这两句诗成为传世名句;也因为这传神的比喻,使“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感受这美妙的诗句。

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句。

8.小结:寥寥数语却能勾画出西湖多姿多彩的魅力,怪不得近千年来,人们每每来到西湖都要吟诵这优美的诗句。让我们也来回味一下,配乐(如《平湖秋月》)朗诵古诗,并配以西湖优美画面。

四、总结学法

(课件出示:质疑解疑,理解诗意;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第二首描写大海景象的古诗《浪淘沙》,

五、学习《浪淘沙》

1.了解作者:白居易是唐朝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是一位伟大的实际主义诗人,诗经常状物抒情,表达深刻含义,让我们看看作者借这首诗来告诉我们什么。

2.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理解,遇到困难在学习小组中一起交流、启发,对于“淘不住”“遂令”等词语,教师要给予讲解。

教师巡视,关注后进学生,参与小组交流之中,查找问题,适时点拨。

3.集体交流学习情况:指名读一读诗,学生用自身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品味“遂令东海变桑田”蕴含的深刻道理。

4.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六、比较两首诗的不同风格

说说自身喜欢的原因,并有感情地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七、作业:(第二课时完成)

2我的四季教案及课后反思(公开课) 篇4

设计意图:

小班阶段幼儿的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探索世界是从他们最贴近的自身开始。他们通过自己周围的人际环境,特别是对自己具有重要意义的成人,如父母、老师等对待自己的态度、方式来认识自己的。为了让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体验,我们预设了主题活动《我的故事》,想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感知自己是一个独立的、自主的、独特的个体。

教材分析:

对于刚进入幼儿园上学的孩子来说,家是他们认为最安全而又温馨的港湾,因此我设计了让幼儿通过回忆家庭中的生活情景和模仿爸爸妈妈话语,引导幼儿充分感受家人的爱与被爱,体验和家人在一起的欢乐时光,给幼儿美好的情感体验。

《我的家》是通过幼儿涂色的方式,让幼儿用他喜欢的颜色来打扮自己的房间,让小班的孩子喜欢自己的家,并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到爸爸妈妈对他们无私的爱,懂得珍惜,懂得付出。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让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家。

2、让幼儿感受家的温暖,以及爸妈对他们的爱。

3、引导幼儿学习颜色的协调搭配。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教学重点:

1、幼儿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爸妈对他们的爱。

2、颜色的协调搭配。

教学难点:

幼儿对“爱”的体会。

教学准备:

1、区角环境布置

2、范画,油画棒,供幼儿涂色家的图片

3、《我爱我家》的背景音乐(材料分析:在这堂课准备之前,我与家长配合,根据课程的需要为幼儿准备全家福照片。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受温暖,有安全感,依赖感。)

教学过程:

一、参观娃娃家,导入活动

1、教师:小朋友看,这是我们幼儿园的家,看看,家里有什么?都是什么颜色的?(幼儿自由回答)(有宝宝床,餐桌,电视,冰箱,空调等等)

师:我们来看宝宝的小床,哇,被子上的画是谁呀?(海绵宝宝)

师:看床头上的画,是谁的家啊?(海绵宝宝),原来这个宝宝是谁?(海绵宝宝),2、通过欣赏,引入小朋友自己的家和自己的房间是什么样的?

教师:小朋友,那你们说说家里都有什么?(让幼儿自由的说说)教师:下面我来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总结:哦!小朋友们的家也都很漂亮,那你们的房间都是谁给你们弄的啊?(爸爸妈妈),看来,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很爱你们,把你们的房间打扮的漂漂亮亮的,那你们要不要好好的爱护自己的家啊?

(我运用区角环境“海绵宝宝的家”给幼儿提供了“家”体验,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下,主动的与自己同伴,老师进行语言交流。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家,体现《纲要》里的语言要求)

二、幼儿操作《我的家》。

1、师:瞧,老师这儿也为宝宝们准备一个家,你们觉得美吗?(教师出示范画)师:那怎么样它才可以变成一个漂亮的家呢?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填色方式,拿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去打扮我们的家吧!

2、幼儿填色,教师巡回指导。

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小朋友要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哦,把你的家涂的漂漂亮亮的。

三、展示幼儿作品,并相互欣赏与评价师:小朋友们真能干,画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家,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本环节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形式的艺术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思想。让幼儿遗言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活动延伸:

1、教师鼓励幼儿用油画棒创作画出作为爸爸妈妈“爱”的礼物。

2、教师与幼儿一起进入区角,将画好的家展示出来。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2我的四季教案及课后反思(公开课)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录象、展示妈妈的作品,知道妈妈关心爱护自己,妈妈本领大。

2、尝试用语言等多种方法,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3、爱自己的妈妈,并为自己的妈妈感到自豪。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录像(妈妈在家中为宝宝做的一系列事情)。

2、收集妈妈的作品,如织的毛衣等

3、联系妈妈来园参加活动。

活动过程:

一、布置“妈妈的作品展”,请幼儿一起来参观,引起兴趣。

“你们看,这里放了些什么呀?”“你们知道这些都是谁的作品吗?”“妈妈的本领大不大呀?”

二、组织幼儿谈论:我的妈妈真能干。

“谁来夸夸你的妈妈,告诉大家你的妈妈的本领。”

请幼儿用语言介绍自己的妈妈的姓名,让幼儿夸奖自己的妈妈,说说妈妈的本领,引发自豪感。

三、幼儿看录像并听妈妈介绍,初步了解妈妈是怎样关心宝宝的。

“我们来看一看妈妈是怎样来关心我们小朋友的。”

1、看完录像后提问:

①早晨妈妈是怎样关心宝宝的?

②妈妈下班回来后,还要做些什么事?

③晚上妈妈又是怎样关心宝宝的?

2、请个别幼儿的妈妈说说自己是怎样照顾孩子的让孩子感知妈妈的关爱和辛苦。“那现在我们欢迎妈妈来说说她是怎样来关心你们的?她为你们做了些什么事?”

3、小结:妈妈们都很关心自己的孩子,除了努力工作以外,还要照顾你们,非常辛苦。

四、尝试用多种方法表达对妈妈的爱。

1、“妈妈这么关心我们,我们应该怎样来谢谢妈妈呢?”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例如:说说感谢的话;亲一亲妈妈;为妈妈做一些事;送给妈妈礼物等。

2、实践活动:请幼儿将大红化送给自己的妈妈,并说上一句感谢的话。

3、集体给妈妈送上一首歌曲《好妈妈》,表达爱妈妈的感情。

“我们来唱一首歌给妈妈听吧。“

教学反思:

在班级里开展此次教学活动时,自己坐在幼儿中间,心和情感离幼儿很近,有种师生互动的感觉。然后以谈话的方式导入,亲切、自然,这样迅速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专注地参与课堂学习。接下来的各个环节可以说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使音乐的表现与创造在平日教学中紧密相连,是孩子们较喜欢的教学方式之一。让孩子们充分发挥了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和生活联系紧密。

2我的四季教案及课后反思(公开课) 篇6

一、活动背景

在一起已经生活了一年多了,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好伙伴。本活动可以加深朋友间的友谊,并使孩子了解一些交朋友的方法,增强交往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体验朋友多的乐趣,能初步表现好朋友的脸型特征。

2、正确认识自己与朋友交往中和言行,知道怎样做才对,学习一些交往技能。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三、活动准备

记号笔、蜡笔、音乐《找朋友》、老师朋友的画像、孩子和朋友的合影。(平时外出游玩活动时的留影)。

四、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入话题。

1、教师:你有朋友吗,你是怎么认识他(她)的?

2、教师:先让我们听下其他的小朋友怎么认识的?

(二)、韵律活动:找朋友,感受找到朋友的愉快。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唱起来动起来,去找一找自己的好朋友,和好朋友手拉手坐到位置上。(放《找朋友》的音乐)

(三)、说说我的好朋友

1、播放老师朋友的画像、孩子和朋友的合影。(平时外出游玩活动时的留影)

2、“我们大家都有许多的好朋友陪我们一起玩,说说你的好朋友的名字和他的脸型、五官等特点。”“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幼儿介绍、描述自己的好朋友,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在黑板上演示不同的脸型。

提示幼儿要把好朋友的脸画的大才漂亮。

请1-2名幼儿尝试画吃自己朋友的脸,并说说好朋友的优点,让大家猜是谁。

(四)、引导幼儿共同讨论交朋友的乐趣。

师:交了这么多的朋友,你心里感到怎么样?

师小结:朋友多了就会觉得觉得快乐,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有礼貌地交朋友,有的和好朋友分享玩具,有的互相谦让,有的帮助别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许许多多的好朋友。

五、活动延伸

发散幼儿思维

1、师:那么除了人类是我们的好朋友,在大自然中还有谁是你的好朋友?师:现在和你的朋友一起去外面找找看,还有什么也是你们的好朋友。

幼儿回答

老师:对,我们还有很多动植物好朋友,我们也要好好爱护它们。

2、听着音乐找更多的好朋友一起跳舞,并和好朋友做一些抱一抱、亲一亲的动作,增进朋友间的友谊。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设计上我是让幼儿在唱唱、看看、说说、玩玩中体验朋友多的乐趣,并乐意、大胆地和别人交朋友。活动中我引导孩子们积极的参与活动,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2我的四季教案及课后反思(公开课) 篇7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学习欣赏散文,感受散文的意境。

基本理解散文内容,喜欢阅读散文。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小脸盆若干,散文图片,幼儿园电脑课件,录音机。

知识经验准备:知道生活中有各种不同材料、不同形状、不同用途的盆。

活动过程:

说说我的洗脸盆。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家里有没有洗脸盆,它是什么形状和颜色的,上面有什么图案等。

玩玩我的洗脸盆。事先准备好一个装满水的洗脸盆,引导幼儿玩“倒影”游戏,激发幼儿探索和学习的兴趣。

教师播放配乐散文诗,利用图片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散文的内容及意境。

提问:散文中的“洗脸盆”里有些什么景物?(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这是真的洗脸盆吗?如果不是,那它描述的是什么地方呢?

教师小结:散文中的“洗脸盆”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洗脸盆,它其实是太湖,太湖位于苏州无锡境内,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朗读散文。播放配乐散文诗,鼓励幼儿跟教师一起有感情地朗诵散文。

活动渗透:

美术活动:写生——洗脸盆。

科学活动:景色迷人的太湖。

健康领域的体育活动:水浴游戏。

园中渗透:各种表现湖泊景色的照片粘贴在活动室墙面上供幼儿欣赏。

情境渗透: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有倒影现象。

家庭渗透:(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鼓励家长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幼儿认识太湖,知道太湖在我国的哪个地方,有什么景色特点等。

散文欣赏《我的洗脸盆》

我的洗脸盆里,有鱼、有虾,还有一条条船哩,要知道,它们可不是脸盆上的画,全是真的呢!

我天天拿一条毛巾,在盆里洗脸洗手,里面的水怎么也不会浑浊,总是碧清碧清的。

奇怪吗?我的洗脸盆,就是老大老大的太湖呀。我的家,就住在太湖的渔船上。

(王勤/文)

活动分析:

本活动选取的散文将太湖比作洗脸盆,充满了孩童的大胆和天真,为幼儿提供了驰骋想象的空间,激发了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活动以现实生活中的洗脸盆导人,容易让幼儿产生亲切感,并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散文做好铺垫;欣赏配乐散文朗诵的环节,进一步深化了幼儿对散文的理解,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重点:感受散文中的优美意境。

活动难点:培养对散文的兴趣。

活动拓展:

如有条件的话,让家长带幼儿到公园或有湖泊的地方游玩,引导幼儿直观感受景物的倒影。

把配乐散文磁带、录音机投放到语言区里供幼儿自由聆听和欣赏。

把散文制作成图书,投放到语言区供幼儿阅读。

开展以“我心中的太湖”为主题的绘画活动,鼓励幼儿把对湖水的认识和感受表现出来。

注意事項:

课前注意引导幼儿先要了解湖泊以及倒影产生的原因。

教师注意朗读散文时的语调和情感。

教学反思:

通过教师的巧设提问激发全体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不只是个别的,而是把班内孩子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激发他们想说的欲望。以此全面发展幼儿的观察、语言表达、看图讲述等。

《四季》公开课教案 篇8

时间:2017年09月 地点:一年级教室 课题:四季

授课人:沈祥炜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点,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观察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四幅图上各画了什么。

2、在看图的基础上读课文,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再数一数课文中有几句话。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句。(1)指名读第一句。

(2)让学生说一说这句话写了什么。

(3)在这句话中,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4)用“是”字说一句话。

(5)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春天来了呢?

(6)指导有感情的朗读第一句话,然后让学生分角色读这句话。

2、学习二、三、四句各写了什么。(学法同上)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2、四季

冬 草芽

荷叶

谷穗

雪人 小鸟

公开课教案及反思马琳二 篇9

成都美视国际学校

马琳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62至6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两地的相对位置,会看简单的线路图,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图中的路线,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猜想、合作、交流、汇报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生间的合作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体验与合作、与人交流的快乐,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渗透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让数学伴自己成长。

教学重点: 学会看简单地图上的路线图,知道确定位置的基本结构----方向与距离。

教学难点: 能用准确的语言清晰地描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具体路线。

一、复习旧知

激趣引入

1、读儿歌表演:太阳从东边升起来了,给了我们温暖;太阳从西边落下去了,给了我们睡眠;首都北京啊!它在我们的北方,给了我们爱,美丽的成都呀!它在祖国的西南方,给了我们的家。

2、地图上的方向又是怎样的呢?学生读儿歌(上北下南左西又东)师板书。

3、教室的东南西北在哪里,指一指(老师把四个字分别贴出来)并听口令做动作;向东点点头,向南招招手,向北走一步,向西拍拍手。

二、情境创设

快乐寻宝

1、寻宝游戏:用东南西北这些方向来做一个寻宝游戏好吗?(1)出示寻宝规则并让学生读一读:由副组长来老师处领取寻宝的秘密指令;然后与组长一起商量去寻宝,其余组员拍折加油;寻到宝后马上回座位(不能打开宝盒),等待老师的指令。

(2)开始寻宝,啦啦队加油。(宝物是什么呢?待会教师再揭晓)

2、谈话引入: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农历9月初9是重阳节。在重阳节这天,小红、小明和小刚三个好朋友约好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板书:看望老人)去之前,先要去超市买礼物:

(1)超市在学校的东边,用⊿表示,(,只有方向,先不出示距离)让学生先标示(板书:方向)。(打开宝盒给出题单一)

(2)交流为什么找不到准确位置?小结:只有方向是找不到具体位置的。

(3)出示:超市在学校东面60米地方问:先看图中的每一小段表示多长?(给出距离,并板书距离),能标出吗?

(4)评讲并课件演示,老师小结:师指着学生的作业、课件说:方向和距离才能准确找到位置。(板书:确定位置,并说:用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具体位置)。三|、合作学习

探索新知

1、出示主题图并板书课题——简单图线图。孩子们买好后脑白金就准备去吧!但三个小伙伴不认识路,这可难住了三个小伙伴,他们手中只有一个地图。大家能帮帮他们吗?老师把路线图带来了。(课件出示主题图)这说是今天我们学的内容:简单图线图(并板书课题。)

2、寻找信息

描述路线。

(1)小组议一议你能从图上看懂了什么?设问:图上告诉了什么方向?哪几个孩子去看望老人?到时什么地方去看望老人?谁的路线最简单?为什么?两点间的数据表示什么?(2)大组交流汇报:说到方向时就出示四个方向。

3、探索新知

解决问题

(1)小红现在要去敬老院,她应该怎样走?(先大组交流说,再填在书上)小红从()出发向()走()米到敬老院(2)指名学生说,老师课件演示。

(3)填一填:小明、小刚怎样走才能到敬老院呢?并填在书上。(4)学生汇报,老师配合课件演示,(5)、读一读引导小结:三个孩子从哪儿出发?(板书起点)到哪儿?(板书终点)要用“从——出发向——(方向)走了——(距离)到了——(地方)”用这样的方式描述路线。

(6)你知道谁家离敬老院最近?谁家离敬老院最远?为什么?你能算一算吗?说一说并课件演示

4、与老人开心跳舞愉快度过。(大家听音乐跳舞)到了敬老院,老人们可高兴了,直夸孩子懂事、孝顺,三个孩子和老人一起载歌载舞,可高兴了,不知不觉,天晚了三个孩子要回家了。问:回家以哪为起点,哪为终点?他们怎么走才能回到自己的家?

(1)学生自己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大组交流;

(2)老师(学生说一个,老师课件演示一个),学生反馈、改正。

5、梳理小结:善良的三个孩子在我们大家的帮助下看望了老人,并顺利地回到了家,我们从中学到了知识。(1)说一说:怎样看简单路线图呢?

(2)老师小结:首先要会认地图上的上北下南左西又东这四个方向;其次要找准起点,确定终点;最后要用“向什么方向走了多远到了什么地方”这样的句式来描述路线。

四、练习拓展

畅谈收获

1、挑战自我

(1)画一画:乌龟和蚂蚁一起去蜗牛家做客,画出它们最近行走的路线。(题单二)

⑵、算一算:从蜗牛家做完客回到家,乌龟一共走了多少厘米?

2、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怎么样?你还想说些什么?

3、小兔送信:(备用)

小兔要给4只小动物送信,你能描一描小兔它的送信线路吗?(1)算一算,小兔送完信后小兔回到家一共走了多少米?(2)小兔送信有几条路线?走哪条最近?

五、附板书设计:

看望老人——简单路线图

方向和距离

确定位置

小红从——出发向---走----米到敬老院。

起点 方向 距离 终点

发展与阳光

——《看望老人》一课的教学反思

1、新授课前的训练、引导到位,铺垫作用好。

2、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本课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将学生带入到去《看望老人》的这个情境中,让学生经历“朗诵方向儿歌——找教室的方向——寻宝物——找超市——看路线图”等有趣的数学活动。既让学生感到学数学的快乐,又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设计理念新,课堂中时时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习观察、思考、合作、探究、交流等便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效果非常好。

3、教学能从学生身边的事物,生活中常见问题切入。如:关于四个方向的小诗.做一做,动一动。新知识的传授借助本课教材的一幅路线图,引导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学生们在活动中巩固了看图辨认方向的知识,受到了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教育;接着又通过“小动物寻宝”、“小兔送信”、等习题的设计来提高学生辩认方向的能力。同学们在活动中,积极性很高,通过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做到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3、多媒体课件制作精良适用,增大课堂信息量,呈现图文并茂的生动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4、分享知识,播撒阳光

《夸父逐日》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神话和《山海经》的知识。

2、疏通文意,会翻译课文。

3、背诵课文并积累文言词语。

4.理解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5、学习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3、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按要求预习。【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这个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四篇关于“探险”的课文。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关于探险的神话故事——《短文两篇》第一篇《夸父逐日》。(幻灯片出示教学目标)

2、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上个学期我们知道了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请写出至少五个神话故

事的名称。(学生写完后口头展示,教师出示幻灯片,为没写够或写错字的学生做示范。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哪吒闹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后羿射日)。

3.请学生说说关于神话的这一体裁相关知识。教师出示幻灯片加深学生的认识。

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许多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象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二、学习《夸父逐日》

(一).教师介绍《山海经》。

《山海经》,书名,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不出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时作品,《海内经》四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二)、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要求起来朗读的学生读准字音、节奏。其他同学

听读,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学生齐读一遍。读准字音、节奏。

3.自主、合作。学生对照课文下注释,疏通文意,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然后小组讨论。(注意:小组成员发挥合作精神,会的同学教不会的同学。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记号。讨论完老师抽小组成员汇报。看哪一小组认真,仔细,看哪一小组质疑精神最强。)(时间8分钟)

出示幻灯片,强调翻译方法,出示幻灯片 对译 :对译是按原文词序,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移位 :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移动词语位置。

增补: 增补是指古代汉语省略或表达过于简单的地方,今译时要作必要的增补。

删减: 只要译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了,个别词语可以不译

4、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小组讨论结束后,抽小组成员汇报讨论结果,及时提出质疑,教师点拨指正。重点字词:

饮于河、wèi(渭)北饮大zé(泽)天柱折(she)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与日逐走(竞跑,赛跑)夸父逐日(追赶太阳)北饮大泽(大湖,传说其大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欲:想要。河:黄河。邓林:桃林。一定注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的文言句式哟!

古今异义——河:古义-----专指黄河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走:古义----跑

今义----步行

词类活用——北饮大泽: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文言句式:

省略句——“弃其杖,化为邓林”等于“(夸父)弃其杖,化为邓林”。译为: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状语后置句——饮于河、等于“于河、渭饮”。译为:就到黄河、渭水喝

5、参考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6.全文仅37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如果《夸父逐日》是一组动画,大家认为有哪几个画面组成?齐心协力,共同描绘。(2分钟)

夸父逐日、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化为邓林

(三)问题探究

1.你怎么看待夸父这一人物?

夸父是一个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所以,现在人们常以“夸父逐日” “夸父追日” “逐日” 这些词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2.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通过神话,表现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拓展延伸,放飞想象

在这几个画面中任选一个,展开想象,将其扩写。老师在这先做个示范,抛砖引玉了。

我扩写的是“化为邓林”这幅画面。

扩写“化为邓林”

夸父十分疲惫,渴死在半路上。顷刻间,电闪雷鸣,北风呼啸,被丢弃在路边的拐杖腾空而起,在半空中独自旋转。突然,一声霹雳,拐杖落到地底下,粉红的桃林拔地而起,蜜蜂在桃花中采花酿蜜,蝴蝶在林间追逐嬉戏。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这堂课我还是有很多的收获的:

1、学生喜欢小组合作探究,他们学的更开心。

上一篇:交通局挂职锻炼工作总结下一篇:初中生物七年级第五单元知识点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