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2024-05-26

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共10篇)

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1

我们将在市教科院的领导下,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切实履行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深入研究课程实施和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教研方式的转变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为常州市基础教育的和谐科学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主要工作

(一)深度推进课程改革

(1)进一步引导教师深度领会课程改革理念的实质性内涵,提高教师自主学、反思性学的能力。特别是对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历史课程具有的人文色彩;历史课程如何贴近学生生活等方面的理念进的深入理解。

(2)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着重加强探究性教学、生成性教学的研究,重视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评价研究,不断推进学科中的研究性学,借力e学,逐步转变课堂教学范式。促进学生历史学方式的改善。

(3)进一步改进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更多地关注学生历史学方式改变。

(4)认真、扎实地好组织培训工作,提倡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如学术沙龙、参与式研讨、公开课观摩与评价、集体备课和案例设计等多元的研训活动方式,切实提高研训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继续组织课堂教学同题异构研讨活动,引导教师探索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方式,分享教学实践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6)推进校本教研工作,树立典型教研组,促进全市历史教研组研究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各教研组强化独立备课、集体研讨的意识,加强全市性的集体备课活动,以课作为案例,备课重点放在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如何突破教学难点,采取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及加强课的整体性研究方面。引导和规范五年内青年教师编写课程方案、编写详细教案的行为,促进这部分教师夯实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学领导力。

(7)以学科骨干教师组织学科指导小组,进行专题性研讨,争取在课程改革的一些关键问题上有所突破。

(二)认真抓好常规教学工作,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1、初中

(1)组织历史评优课,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教师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2)组织初中各年级研究课,本学期强调加强对学生历史资料运用及历史质疑能力的培养。

(3)加强课型研究,加强课堂教学规范管理与指导,带动面上的提高。

(4)加强对历史学科微课程的研究,探讨其可行性和实效性。

(5)做好期末卷命题工作以及中考历史命题工作,编制考试说明。

(6)组织部分教师参与并做好初三历史中考阅卷工作。

(7)修订并落实“常州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常规调研活动。

2、高中

(1)通过多种方法和形式,切实抓好教研活动。开展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等研究活动,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和经验;抓好备课、听课、评课各个环节,保证教研活动的质量。

(2)推进校本教研活动,营造研究氛围,落实研究内容,深化研究主题。力求在校本课程开发、联校教研活动、资源共享等方面有所研究、有所探索。

(3)加强课型研究,引导教师认真学《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丛书,切实加强课型研究,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4)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研究。修订并落实“常州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常规调研活动。

(5)做好期末教学情况调查测试题的命题工作,并做好质量分析工作。继续对学校期中、期末试卷进行评点,总结成功经验,指出存在问题,引导教师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学生学业发展的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系统,规范和提高命题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加强对各类考试的研究,增强考试命题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三)认真开展课题研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以江苏省教研课题“初中生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价研究”为研究载体,整合教育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研究”子课题(历史)课题组,着力推进初中历史批判性思维的评价研究,促进全市初中历史教学研究氛围的形成。

(四)认真抓好毕业班工作,确保教学质量

1、初中

(1)编制并解读xxxx中考历史考试说明,结合江苏省中考培训会议的相关精神,进一步明确复教学的导向与价值。

(2)开设初三历史复课研究课,提高初三历史复课教学质量。

(3)召开初三历史复教学研讨会,研讨近年来各地中考试卷的成败得失。

2、高三

(1)依据xxxx年高考考试说明,研究近五年来的江苏高考试题,着重探讨新模式下的历史复教学的特点与方法,加强对复的实效性的研讨。

(2)着重研究四课时/周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其课型特点和教学方法,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

(3)开好全市高三教学工作研讨会后续会议,提高会议的有效性。

(4)组织好“一模”、“二模”两次考试,切实做好分析评价工作

(5)在室领导统一安排下,积极做好高考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工作;帮助各校老师选好用好各种复资料。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结合课程改革的需要,与市内各相关部门合作,在教研室统一安排下,搞好教师培训工作。争取在较短时间内,使教师在理念和行动方面都有所提高。

2、扶持青史会的工作,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一是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帮带作用,二是尽力搭建让青年教师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促使其较快成长。

3、继续安排优秀教师拍摄精品课,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资源。

(六)其他工作:

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其他工作。

三、日程安排

二月份

1、开学初教研活动

(1)历史教研组长与中心组成员工作例会,安排新学期工作。

(2)毕业班历史教师会议。

2、历史研究课

3、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的准备工作

三月份

1、组织初中历史评优课比赛

2、初中历史研究课

3、初中历史精品课拍摄

4、高三“一模”考试及组织阅卷工作

5、高中历史研究课

四月份

1、初中历史研究课

2、全市高三历史复教学研讨会(后续会议)

3、高三历史研究课

4、编写期末试卷

五月份

1、期末试卷及各类资料的校对工作

2、xxxx年历史学科中考的各类准备工作

3、高中历史研究课

4、高三“二模”考试阅卷。

5、市区学校高考前夕教学情况交流会

6、期末试卷及各类资料的校对工作。

六月份

1、初高中历史期末考试

2、中考历史阅卷工作

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2

历史小品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历史课堂教学活动, 即在教师的指导下, 按照常规教学内容和进度, 以课堂为基本阵地, 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基本特征, 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实践, 引导学生在历史情境活动中去体验, 在历史情境活动中去发展。它通过把某些适合表演的历史事件的课文内容或阅读材料改编成舞台小品的形式,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表演小品。无论是扮演者还是观众, 都要把自己投入到当时的情境中去, 并就此展开讨论, 增加对历史的理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更好地理解和探讨教材[1]。

历史小品走进课堂, 确实能给历史教学注入一股新鲜活力, 使历史课堂教学有了生气。下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运用的历史小品及其效果来谈谈它的积极作用。

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的好,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成才的先导”。学好历史, 首先要对历史感兴趣, 因为兴趣才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历史课堂上表演小品, 学生感到新鲜有趣, 让学生身临其境, 一下就把历史展现到了眼前, 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历史的趣味, 这样就拉近了学生与历史课的距离, 让学生带着一种轻松自如的心态进入历史课学习。每次设计历史小品时, 学生表现非常活跃, 都能积极主动承担、认真完成活动任务, 都争着表演历史人物。如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化百花齐放, 呈现“白家争鸣”的特点, 各个学派的主张难以掌握和理解, 为此我编排了几个历史小品进行表演:1) 苛政猛于虎;2) 三人行必有我师;3) 老子以柔克刚;4) 孙子训练宫女。这样有趣的历史小品, 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 也使学生们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避免了历史课的枯燥乏味, 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 有些历史知识点只靠教师全盘灌输、讲解, 学生是难以理解的, 甚至无法记住。因此, 要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就不仅要让学生听、读、说, 还要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对于历史教学来说, 课堂教学仍然是教育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 要使学生对知识加深记忆, 做到融会贯通, 就需要教师设置适当的情景,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做到师生互动, 适当地运用表演小品则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主要大国召开了四次大的国际会议, 要掌握的内容很多, 学生比较头疼。为此我编排了小品, 一方面让一些学生表演德日法西斯的疯狂侵略;另一方面“几个大国首脑”, 面对当时形势商讨应对的办法。结果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积极讨论、商讨。就这样让学生通过听、看、做等方式参与教学活动, 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能使学生通过表演小品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有助于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点,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能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历史小品, 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和自主实践, 学生始终处于活动的状况中, 它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如一个小品表演往往需要几个学生团结协作, 才能共同完成, 因此演小品对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表演小品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如正在表演的同学突然忘了台词等, 怎么办?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品可以使学生提高其遇事的应变能力, 还有语言表达能力[2]。历史小品的编排和表演为学生提供了相对自主的深入掌握知识的空间, 并且这个空间是活跃的,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因此历史小品的表演对学生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联想探究的创新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 都能够不同程度地得到培养和提高[1]。

四、能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历史小品重在学生参与活动, 没有成功与失败, 教师不能要求太高。我们在组织《春秋战国的纷争》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小品时, 演绎越王勾践、吴王夫差等角色的学生非常投入, 动了真情, 流了泪水, 非常感人。学生正是通过主动的参与和体会, 不仅了解了当年越王勾践为了雪耻称霸的艰难, 而且实现了自我教育,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五、历史小品的选取

历史小品不仅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提高了素质。但选择历史小品一定要注意一些技巧。

(1) 历史小品的选题, 要尽可能选择教材中一些能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故事素材。如, 商鞅变法,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等。

(2) 历史小品剧本的编写, 要由老师与学生共同来编写。编写的要求:1) 是主题鲜明, 依托教材, 突出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2) 是精而短小, 品而有味, 能给学生一定的教益和启发[1];3) 是要符合历史事实, 不能虚构、夸张。如小品《昭君出塞》, 有些和亲是被迫的, 但昭君出塞没有任何被迫, 不能颠倒事实。另外, 要突出昭君出塞与呼韩邪单于和亲, 不是屈辱的纳贡求和, 而是平等互利的结合, 是民族和平友好的交流与融合。 (3) 历史剧本的台词, 要简洁生动, 通俗易懂, 尽量口语化、幽默。

(4) 历史小品的演员, 要具备一定的能力, 如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

(5) 历史小品的情节, 要符合历史事实, 易于表演, 难以表演的就运用旁白解说。

(6) 历史小品的表演, 要注意表情和动作尽可能符合历史情境和人物性格特征, 还需要全体同学的配合, 这样效果才好。

(7) 历史小品的导演, 要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 对表演不能要求过高。

六、历史小品运用误区

历史小品是一种历史课堂教学活动, 通过学生以自己的直接体验来感知历史事件, 了解历史人物。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但它也有局限的一面, 不能走进误区。

(1) 历史小品的编排非常耗时费力, 一学期中在一个班不宜多搞, 可以在所教的年级班级中共同享用[3]。

(2) 历史小品的编排不能太长, 要短而精悍, 内容是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

(3) 历史小品的编排不能太闹, 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4) 历史小品的编排不能太密, 要突出主题。

总之, 历史小品有利于开拓思路, 改变传统的教法,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这也符合中学历史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活动”中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潘伟东.中学历史课堂活动课的研究与实践[J].历史教学问题, 2004, (6) :93-95.

[2]白桦.小品走进课堂的辩证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1, (9) :28-29.

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3

关键词:历史意识 知识关联 思想观念教育 析评能力 贴近生活

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历史问题的认识能力、历史问题的观察能力、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培养的实际就是使学生形成一种较强的,正确的,科学的历史意识。那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呢?

一、在教学中注意历史知识的关联,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基础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讲清重要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横纵向的关联,注意课与课之间的关联,注意每一节课中知识的内在关联,以及历史事件与现实问题的关联等。从而突出历史知识的关联性和系统性。使学生将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跨时空的有机类比与联系,掌握历史基本规律和认识方法,为学生历史意识的产生奠定基础。

二、在教学中注重思想观念教育,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内容

历史教学不是单纯的传递历史知识,而在人的教育与发展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不可替代的责任。中学历史课程每一章节无不透露着深厚的思想观念教育内涵。如爱国意识,民族意识,参与意识等这些都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的。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内容。

如在学习民族团结一课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可联系青藏铁路的开通,分析青藏铁路为发展西藏,造福西藏的巨大作用。采用有关图片和数据说明党和人民对西藏发展作出的贡献,深刻领会“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这一我党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学生认识达赖一伙藏独势力种种破坏国家安定团结,违背藏族人民意愿的罪恶行径和最终失败的下场。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析评能力,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落脚点

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说“我们研究过去,了解过去。了解过去是为了解释现在,解释现在是为了观察未来。”我国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目标中也提出“能够联系当前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加以理解。”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历史,析评历史,认识现实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用历史的眼光审视过去正视现实展望未来,形成良好的历史意识,这正是历史教学落脚点。

怎样培养学生具有审视历史,正视现实,展望未来的历史意识呢?我认为学习历史绝不能停留在记住一些历史时代、人物、地名和事件等单纯的知识点上,因为历史教学不单纯是历史知识点的传递,而应透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分析,对历史人物评价,以及与对现实生活的联系等,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历史观念从而产生历史意识。

四、在教学中抓住教材、贴近生活实际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途径

现行历史新教材将历史人文地理社会科学和思想意识的一些基础知识融合在一起,是学生了解人类历史发展、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社会状况和发展方向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结构、的变化,解释其内在联系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学习教材、理解教材。如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导入框”根据“导入框”内容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平日听到或看到的,或教师有针对性的准备一些相关的故事、图片、影视片、书籍进行展播,同时教师设计一些启发性的思考题等,激发学生学习本课历史的兴趣,引入课堂教学。再如教师要关注教材的“动脑筋”、“练一练”、“活动与探索”、“自由阅读卡”等栏目。充分地利用好这些课程资源,使之成为学生历史意识形成的有效途径。

除了课堂教学是使学生形成历史意识的有效途径以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联系生活实际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渠道。如开展“寻找历史遗迹”“请老红军讲革命”“听老八路讲抗战”等。再如平日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每天的日历,想一想今天是什么日子?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特别是引导学生注意一些纪念日、节庆日一些特殊的日子等。要求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查阅等方式了解这些日子的历史事件背景、过程和意义,将得到的资料写成短文日记。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活动”“借阅活动”“展评活动”等,让学生互相交流体会、传阅短文日记,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思考历史、学习历史的习惯。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理解历史的能力和兴趣,同时,也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历史意识。

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4

新袁中学 侯爱忠

一、新袁中学初中历史工作总结

新袁中学历史组是勤奋的充满朝气的团队,是团结和谐的一家人!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学期,我们实事求是地做好了初三年级的教学计划,并及时调整,严格执行,按照教学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练习、考查和讲评,落实好教学的各个环节,组织好每一次集体教研活动,并把培优与补差工作纳入常规教学中。工作中,我们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师德,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成长,发挥集体的智慧,学有所得,教有所长。一年来工作成绩突出,硕果累累,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

1、备课、听课与教研

①我们定期组织教研活动,集体备课15-20次。认真组织青年教师汇报课,5年以上教师示范课等。课前,以备课组为单位,集体钻研课标和教材,围绕三维目标,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注重处理教材的能力。至少两次备课组内试讲,再在全科组内展示,或者面向全校展示。通过反复磨课,突破教学重难点,吸取优秀教学方法和经验,共同提高,力求每一节公开课都能形成精品。

②每人听课人不少于15节,备课组长不少于20节,积极参与评课,每人围绕听课内容至少提出3条优点和3条不足,积累并形成自己的教学经验。

③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理论学习,尤其是外出听课,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听课记录,积极参与现场或网络在线研讨,不断与历史同行们交流经验。

④及时记录教学反思,积极参与小课题研究,并围绕教研组主题活动和各人小课题题目,有目的地开展教学实验,期末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并形成课题研究成果,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上课与交流

①组织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形式多样,或师问生答,或生问生答,或学生对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向老师提问等,课堂气氛自由开放,学生智慧火花绽放。课堂语言丰富多彩,或简洁明了,或生动幽默,或抑扬顿挫,使课堂变得有趣有生气,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持续性。通过创造生活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正确情感。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

②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堂和课后练习,因此备课组的老师们,发挥集体智慧,精心准备题目,原创题比例越来越高,质量越来越好,尤其是初三第二学期的练习题,既有新颖的题型,又不乏与周年时事热点相结合,试题难易程度越来越接近中考水平,通过训练、考查和试题讲评,学生成绩不断进步。

③面对全体学生。初中的孩子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后进生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3、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在网上查询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新袁中学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1、通过集体备课、教学活动、案例分析、反思我的课堂等活动不断的调整我们教学行为。

2、、聚焦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新的一年里,一要加强新课程实验研究,聚焦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途径。积极组织开展以“读懂课标、读透教材”为主题的研讨活动。组织教师研究课堂、评价课堂、改善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二要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益。有效性课堂要实现“五个转变”:①目标上,由单纯的学生考试而转变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②内容上,由单一的书本知识转变到联系生活;③对象上,由只重视少数尖子生转变到面向全体学生上来;④要求上,由一刀切转变到发展学生个性上来;⑤方法上,由被动式转变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来,变学会为会学。

3、强化管理,创新校本教研制度

提高教师素质,让教师在活动中思考、发现、认识、提高;在活动中教学、反思、历练、成长。

1、加强集体备课,把握基础知识。

2、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①认真学习研究成果;

②学习研究历史知识,提升课堂驾驭能力; ③学会怎样引导学生学习;

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教学目标:

1、完成八、九年级历史知识的整体复习,落实双基,提高能力,备战中考。

2、关注学困生,帮助他们顺利结束初中学业,学有所得。关注智优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为迎接中考做好充分准备。

二、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47班,就历史学科而言,学生在个性、学习风格等方面截然不同:有的学生思维敏捷,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上常常能和老师的思维迸出火花,学困生较少。有的学生问题较多,成绩较好的学生也不积极参加课堂活动,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导致老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与消化程度,发散思维不发达。他们都存在不喜欢动手书写的问题,甚至有些个别学生只会说,不会写。而且语言表述不规范。

三、中考复习工作及教学安排

(一)复习要求: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把握历史中考的方向。

研读《课程标准》,明确考试的范围要求、内容要求,应该对照教科书,逐个板块、逐个单元、逐个知识点落实知识点。

2、仔细研究教材,落实基础知识和主体知识。

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主体知识是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它包括了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线索等。基础和主干知识是载体,是分析问题的依据,是理解、思考问题的依托,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为了更有效地记忆、掌握基础和主干知识,在复习的过程中,继续采用构建知识网络和线索的方法,教会学生全面系统地阅读教科书,熟练使用教科书中提供的目录和大事年表,教会学生善于归纳和总结知识之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与对比等。

(二)具体工作及措施:

1、备课

针对九年级的复习课,我的教学设计尝试以下五步骤:第一步,理清单元阶段特征或专题特征,由学生自主完成本单元基础知识的梳理。即学生完成每课的知识点填空。第二步,由讨论思考题组成。针对单元重点和近年来中考的试题,设计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题目,简单的东西由学生回答即可。疑难点,尤其是热点、预测到的考点问题由老师引导分析、作出解答。这一部分是课堂操作的主体部分。通过分析加深教材或专题知识点的理解,这一部分主要强调的是老师“导”的作用,学生是思维的主体。第三步:巩固练习。学生完成本单元的试题,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评,巩固本单元知识的作用。这样通过上面几个环节,“梳理”、“探究”、“训练”三环节完成。第四步是课后反思。对老师来说,本单元有什么不足和遗憾及 1

补救措施可总结一下,对学生来说,本单元有什么缺憾的地方,或者有什么补充,甚至是对教师讲课的建议都可以相互交流。

2、上课

高质高效的上课,在课堂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习过程交给学生,努力删除教学中的无效环节。尤其是复习课,我们必须要从“细讲”过渡到“精讲”,讲要讲出新东西、新意境,而不是重复过去学过的基础知识;从“演员”过渡到“导演”,充分发挥教师的“导”的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要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要“授之以渔”,而不要“授之以鱼”,重点、难点问题要讲深讲透,把大量的剩余时间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最大限度的提高自习效率,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3、训练、批改和讲评

训练:科学的布置训练,力求做到举一反三。

整个九年级阶段的复习分成两个轮次。一轮复习按教材章节顺序切块复习,选题要体现基础性,强调覆盖面,目的是巩固基础知识;二轮复习体现专题原则进行复习,选题要注重本学科内知识的纵向联系,要体现学科内综合的特点,目的是加强学科内的综合;临考前(或

一、两个星期)的时间的复习要回归课本和进行适量的综合训练,选题要突出热点、联系现实,以达到综合训练,提高能力的目的。教学和复习中就必须在注重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形成。两个班级及一个班级内部的学生,在学习方法、知识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要保证做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任务要求,做到激励智优生让其吃饱,关注中等生让其吃好,兼顾学困生让其消化得了,充分落实分层次教学的原则。

批改:合理利用时间,争取做到面批。班级学生的人数不多,尽量集中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训练,并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做,可以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助于学困生改掉拖沓的习惯,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讲评:试卷讲评要重视学生的薄弱环节,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查漏补缺。引导学生关注命题意图,了解解题方法,找出解题规律。认真书写讲评教案和讲评后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加强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掌握答题技巧,规范答题语言。

针对复习中暴露的问题,归类分析后,进行解题方法的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构思、组织材料、成文的能力。要认真指导学生做好中考复习的能力检测题,通过自我测评,让学生了解试题类型、掌握解题方法、思路、技巧等。在练习和考试中都应注意审题、解题、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审题过程中,要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然后确定解答思路和答题方法,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化,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回答问题。

5、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要求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考查,不但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更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

2此可见 “双基”是历史考试考查的重点。复习时要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的同时,注重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科学、灵活地复习,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复习方式。

6、融会贯通,注重中外历史知识的联系。

在复习时应对教科书融会贯通,要重视整合专题知识,突出重点,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适当打破单元、课之间的界限,做到将基础知识“联线串珠”。应该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史与世界史相互交融、密不可分。复习时应尽可能地将中外历史知识相结合,相互呼应联系,做到复习中国历史时,把历史现象、事件置于整个世界背景之下;复习世界历史时,把教科书中的中外历史知识有机地整合,这样在解题时就能触类旁通。复习时应该注意加强古今中外历史知识的联系,逐步形成较为整体的历史观来观察历史现象,分析、解决历史问题。

7、关注重大纪念、社会热点和时政。

复习时要重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注意历史的时代性,重视历史的史鉴作用。把握时代脉搏,关注国家及世界重大的纪念活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时政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能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比较,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8、学困生的辅导

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让学困生学得轻松。鼓励学困生,帮助他们树立可以学好的信心。在教学设计时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复习时及时敦促学困生做好学习准备,准备教材,积极参加学习活动。训练时,注意分层次和梯度。批改时,一定做到面批,并监督其及时改正。讲评时,多让学困生来回答问题,并及时表扬。

(三)复习进度安排

1、八年级系统复习阶段

三月初——五月初三课时结束一个单元,八年级上下册考试内容共分为10个单元。预计在第十一周结束复习。

2、八、九年级综合复习阶段

五月中旬———六月上旬

3、自我调整阶段

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6

本学期,我们历史教研组自始至终坚持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开展科组教研活动,上好公开课,并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教学的业务水平。教研组每位教师每节课都要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

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和其他老师一起探讨教学方法,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新探 篇7

一、运用历史故事, 激发兴趣。

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同时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它包括一定时间、一定地点, 一定条件下人物的动态和事件的发展。因此, 它是有情节、有过程的, 是有善恶是非和喜怒哀乐的, 历史本身就含有构成故事的各种因素。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梗概, 如果教师照本宣科, 一堂历史课尽是大一、二、三, 小1、2、3, 只有条条框框, 不见情节和过程那么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初中生活泼好动, 求知欲强, 对新鲜事物尤其感兴趣。根据这一兴趣特点,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 将历史知识揉入故事情节中, 把史实故事化, 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典型短小有趣的故事, 这样会使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最终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例如在讲授《春秋五霸》时, 我插入了“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和“卧薪尝胆”等成语故事, 在讲《戊戌变法》时, 我穿插了“康有为如何摆脱慈禧太后追捕的”那段惊险刺激的历史, 学生的兴趣相当浓厚从而轻松掌握了这些内容。

二、让学生以感性认识和初步了解为主, 教师适当加以引导。

当今的历史课教学实际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的尝试, 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以感性认识和初步了解为主, 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分析, 以此促进教学教学相长, 激发学生了解历史、认识历史和热心研究历史的兴趣。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理解开辟学习途径, 罗列主线, 讲述一定要紧扣主题, 切中要点。以初中历史课本的《夏朝与商朝》这一节为例, 明确该节应主要讲述以下四个问题:夏朝的建立及结束;成汤建商和盘庚迁殷;甲骨文和青铜器;人殉和人祭。首先应该用人物表现禹如何拥有特权, 他的儿子如何破坏禅让制, 自立为王, 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同时应简单地介绍一下夏朝的国家机器; 在讲述商朝的建立及盘庚迁殷这部分内容时涉及用人物显现故事情节的问题;其他如甲骨文、青铜器可以用考古发掘的实物图片加以说明; 人殉和人祭这部分内容可以利用遗址及仿真进一步讨论其实质问题。这样使学生以一条明朗的主线得以全面地认识与理解。

三、质疑设问, 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习新知识, 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 将其摆在学生面前, 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 后激励他们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例如在讲述《中国边疆的危机和中法战争》一课中法战争时, 我先让学生回答“镇南关一战的结果?”学生回答:“老将冯子材带领军民取得胜利。”我再追问:“接下来战局如何?”当学生兴奋地回答“中国取得战场的主动权并导致法国茹费理政府的倒台”后。我用沉重的语气说:“但最终的结果是中国不败而败, 法国不胜而胜。”同学们一片愕然, 我紧接着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让人看不懂的结果?”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立即展开积极讨论, 纷纷发表个人见解。最后大家在思考中认识到“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 法国不胜而胜, 是清政府一味妥协求和卖国的结果”。这样使学生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所以说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疑问时, 才能引起他们思维的积极性, 巧妙地质疑设问, 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学生心灵之窗,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四、大胆借鉴音乐电视 (MTV) 的做法, 把中学历史教科书上的内容制作成HTV。

如何彻底地改变这种修修补补的教学模式, 充分使学生感受到历史课的乐趣, 再现历史情境, 使学生比较易于理解, 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 从中培养他们理性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 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笔者认为, 历史教学应该大胆借鉴音乐电视 (MTV) 的做法, 把中学历史教科书上的内容制作成HTV, 历史学科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首先, 历史学科每一章节内容都是一个或几个比较完整的故事, 它们具有一定的情节。这一点是其他学科所缺乏的。而且即便是在教学中, 有时也不得不对某些情节进行渲染。这是制作HTV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也是当今历史题材影视剧得以风靡的重要原因。那么作为教学所用的HTV, 就必须是短小精悍型的。也就是说, 在介绍历史人物、讲述故事情节时要借鉴历史剧制作的方法但又要讲究精练、注意与史实相吻合。具体说来, 要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 内容不宜过多, 以教材内容为主, 不宜作更多发挥, 否则难免有重蹈历史剧的覆辙之嫌;时间不宜过长, 一节课的内容以半个小时左右为宜, 要有一定的空余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

五、搞好课外活动, 提高兴趣。

中学历史 教学感悟 篇8

1.历史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首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完善的知识结构。教师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有通史知识结构,做到贯通古今;二是要有中外历史知识结构,做到熟练把握;三是要有超出史学范围的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其次,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每节课的得失,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教学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如我校易仁欣老师上课时,时而气定神闲,时而诙谐自然。这样,学生学得轻松,听者耳目一新。再次,要掌握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使用声、光、图等技术手段,改变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方式(课本、黑板、粉笔加教师口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学生的领导者,而是指导者,师生应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时机地予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重视课堂教学提问艺术。第一,要善设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牢牢地吸引住學生,使他们急于去追根究底。第二,要多角度设问,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第三,提问要新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第四,提问要选准切入点。提问切入点选得准,学生就会兴趣盎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五,提问要把握好难易度。历史课堂提问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实际、知识能力实际,使学生可望又可即,恰到好处,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我校向和平老师在讲“英国君主立宪政体”时所设置的问题很有代表性,恰如其分地把女王和首相的职能、特点引入情境教学,让学生去讨论质疑,从而轻松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3.用情感化的教学语言,准确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评价,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行动。准确有效地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可使学生及时从教师那里了解自己,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及时检查并调节自己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学习方式,继而产生新的学习动力。教师在评价、教育学生时,要以理服人,切忌讽刺挖苦;要简练深刻,切忌唠叨;要有感情,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真情,切忌大说空话大话。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树立反思意识。在学生对一个问题产生不同意见时,教师应给予结论性评价,让学生明确真理到底是什么。实现民主化教学,必须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给学生以亲切感。如我校语文老师艾超鹏在示范朗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语言富有磁性,给所有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样的课听起来就是一种享受!扣人心弦的语言,烘托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

4.结合教材内容积极探究。

探究活动总是在动态中进行,符合青少年好奇爱动的特点,既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从而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状况,更好地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因此,通过探究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动脑,是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的有效办法。让学生动口说、动手做、动脑想,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可以赶走学生的睡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我校曹永清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学生自主研读、材料解读等形式,既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满足了心理需求,又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5.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应破除教师中心论,“以学论教”,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发挥“教”的主导作用,“教”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现在课堂上教师主张“老师少讲,学生多讲”,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掌握了思维的方法,灵活、牢固地掌握了知识。在整个教学环节设计上,要尽量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以学生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付诸行动的思路贯穿课堂始终;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提高其交往技能,开拓其思维范围;多肯定学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最终让新课标理念在课堂教学实际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6.多开展历史第二课堂活动,实施创新教育。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习内容、中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等,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开展历史第二课堂活动,如举行演讲比赛、表演历史短剧、制作历史图表、开展社会调查、利用网络开辟历史聊天室等。通过这些活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历史的直观认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中学初三历史中考复习计划 篇9

本学期时间很短、任务很重,而历史学科的课时安排又很少(每周仅两节),为做好中考复习工作,尽最大努力提高我校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使中考复习阶段历史的教学工作有序的展开,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时间安排

(一)、第一轮:系统复习,夯实基础。

1、时间:3月下旬至4月底,约6周左右时间。

2、内容:按照教材编写编写体系,依据复习范围和要求中的课程标准和考点要求提纲挈领复习。强化知识点,考点,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

3、方法:认真研读课标,对内容标准中的具体要求要理解到位。复习过程中,教会学生阅读、理解教材,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掌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和规律,形成知识架构,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学科技能和思维方法。训练中依据《中考测评》

(二)第二轮:设置专题,抓住重点。

1、时间:5月初至5月底,约3—4周时间。

2、内容:结合课程中重点,难点和社会生活热点问题,依据自主检测设置的13个专题,进行重点复习。通过训练学习、复习、巩固基础、构建知识网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强化分块综合和专项知识训练,突破重点、难点。

3、方法:抓住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要求学生点点过关,通过网络把分散的知识形成知识架构网络。巩固各环节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三)第三轮:综合检测,强化训练。

1、时间:六月初至中考前,2周时间。

2、内容:结合课标和学生实际,进行综合性、适应性练习,提高学生中考应试能力。

3、方法:综合检测、模拟训练,查漏补缺,加强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指导。

三、练习与测试

1、精心设置习题,每课后安排一定量的课外作业。

2、每月组织一次综合测试。

3、做好一模、二模考试工作。

四、学生学法指导

1、要求学生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明确复习目的,确定复习重点,落实复习措施,选好复习方法,科学合理的分配复习时间。

2、指导学生处理好教材与复习资料,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对基础知识复习要紧扣课本,课课过关。对专项热点问题复习,要点点过关。

中学历史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0

小纪汗中学 常睿

本学期,我担任初二年级历史教学工作,在这一学期里,我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主动与班主任团结合作,结合本班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出勤出力,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以下总结:

一、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指导思想。

教材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吸收了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历史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历史的价值,增强理解历史和运用历史的信心;初步学会应用历史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历史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认真备好课,突出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三、注重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历史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历史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四、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历史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历史的自

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认真批改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他们对历史产生了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上一篇:学习雷锋,争做校园标兵下一篇:土木工程专业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