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2024-06-04

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通用8篇)

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篇1

趁着寒假休息时间,我将《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重温了一遍,之前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阅读,而通过半年的工作之后对这本书又有重新的认识,经过半年的工作我深知当一名好教师绝非易事,而要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则是难上加难。但是,既然我已经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我就要自觉地刻苦学习,努力锻炼教学技艺,完善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在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成为专家型教师的教师也绝不是一个好教师。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将是我职业生涯的追求。

《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一书紧紧围绕着中小学教师如何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展开阐述,即打造师德魅力、储备专家水平的知识、教研相长、在反思中成长、凸显创新等。全书一共有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中都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际操作技巧;既有许都鲜活案例,又有为切实解决专家型教师成长中的实际问题而精心设计的适用方法。避免了枯燥乏味,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品味这本书的。

本书开篇讲述了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规律。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职业专长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专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规律,从新手、熟练新手、胜任者、能手到专家的各个阶段都表现出明显特点,把握好每个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完成对自身不同方面素质的塑造和突破,一步一个脚印不断适应、不断地成熟才会逐步走向成功。而对我我来说,作为一个刚走出学校踏上讲台的新手教师,我现在的目标很明显是努力从新手变成熟练新手并且争取在最快的时间达到胜任者阶段,而在新手阶段,我就要努力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完善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并多向学校里的前辈请教。努力发展自己此阶段的专业素质。为迈入下一阶段打好基础。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是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高尚的师德包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处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专家型教师更应该如此。作为一名新手教师,我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用积极饱满的热情走上讲台,用心灵约束自己,处处为孩子做榜样。学会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爱护学生。认真,快乐的工作。

作为专家型教师,除了普通文化知识,还应具备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既要知识渊博,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又要透彻了解所教学科的基本内容;既要具备相信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还要树立新的知识观、掌握合理的知识结构、灵活组织转化各种知识;既要自主学习,不断进取,也要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风格,具备综合的专业能力。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如今,随着课改的深入、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一桶水”已远远不能激起饱受信息浪潮冲击的学生兴趣。显然,对于我这个教学新手来说,自己的知识储备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必须虚心向学,坚持自主学习。不断地去积累知识。首先要不断完善学科专业知识,透彻了解所教学科的基本内容。还要不断学习教育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除此之各方面的知识也要不断积累。并尝试灵活转化各种知识,努力向专家型教师靠近。

教学反思是成为专家型教师的有效途径,对于教师创新教学实践有重要意义。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课堂教学的实践作为认识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分析和总结。通过反思,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优化的教学状态。反思是吸取经验教训的最有效的手段,不反思自然就推动不了发展。我想,像我这样的新手教师,反思对我来说应该是格外重要的,它应该是我以后教学工作中每天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所谓,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技能。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我必须做到1.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2.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与“合作”。3.反思是否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4.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5.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6.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7.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伪探究”。除此之外我还要在理论学习中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理论。在相互借鉴中自我反思,多观摩,多听课。并进行扬弃集优。

21世纪的发展呼唤创造性人才。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区分“教育家”与“教书匠”的重要标志。专家型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呈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专家型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改变教学方式。要想有创新精神,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因此,我应该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要保持好奇心,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必须在拓宽视野、敢于求异、勇于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努力尝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并改变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教学。然而,我毕竟缺乏经验,在创造力方面我还需多努力,只有等自己慢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才会去尝试创造。在初始阶段我还得从模仿开始,但是,不能一味模仿。要从模仿中找出适合自己教学方法。

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篇2

一、开设“专家”讲坛的构想

我园是一所有近60年发展史的老园,教师中既有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又有擅长教学的各学科带头人,还有从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等专业毕业的教师。因此我们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为教师的发展着想,充分挖掘园内丰富的人力资源,让更多有专长、综合型的优秀教师,不仅成为园本培训的受益者,同时还是园本教研的引领者。

二、“专家”讲坛的特征

1.开放性——人人可以走上讲坛,坛主就是身边的你我他。“专家”讲坛不论学历资历,能者就为师。可以是“官教兵”,也可以是“兵教官”;可以“师带徒”,亦可“徒教师”。

2.多元性——“专家”讲坛呈现的方式方法和展示的内容尽可能多元化,如各领域的教学活动——上课说课评课;主题观摩活动——主题墙的创设、自然角的管理、班级网站、教师博客等;热点话题——早期阅读、怎样做微型课题等;现场培训——打击乐、集体舞教学等。

3.灵活性——“专家”讲坛在时空上可以不断拓展,如在本园教师正常研修培训的基础上,将“专家”组团成为“漂流的讲坛”,到乡镇中心园、姐妹友好园、西部结对园巡回讲演展示,在更大范围进行互动交流对话碰撞,提高“专家”讲坛的效度、信度和广度。

三、“专家讲坛”运作策略

1.自主申报。每学期开学前的热身培训,园长室发放调查表,了解教师需要哪方面的“专家”,希望在讲坛有怎样的收获。同时,结合学期的重点工作和常规工作需求,确定本学期“专家讲坛”的内容。教师自定主题申报,从根本上变“要你讲”为“我要讲”。

2.骨干引领。幼儿园有一不成文的规定,园长和年级组长每学期必须在“讲坛”上亮相。

3.小组推荐。讲坛中很多的“专家”是在活动中生成的。我园每一次开展的主题性活动,首先由小组集体讨论,形成有特色的年级组或班级实施方案。活动的整个过程要求全员观摩,最后把富有创意的年级组(班级)或个人推上“讲坛”。

四、“专家讲坛”的效果

1.强化了领导的参与。“专家”讲坛使得园领导不再做远离一线的脱产干部,“读、做、思、研”的自主性更高了。如果园领导不参与教学,不参加教师的集体教研,不参与各类活动的策划,就会在研修活动中丧失话语权。现在,我园的几位领导都是市县级骨干教师。

2.助推了教师的发展。(1)“专家”讲坛,使年轻教师身边多了可触摸的“教授”,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可得到指导。(2)“专家”讲坛,让教师找到了开启“困难”和“问题”的“金钥匙”。讲坛经常围绕一线教师的实践困惑和研究难题展开,真正体现为教师服务的理念。如集体舞如何教?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提问?如何减少孩子的消极等待?孩子打人了怎么办?等等。有时也会就大家感兴趣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沙龙研讨。为了让教师“知其然”更“知所以然”,我们针对传统的观摩活动只能展现一个结果,并不能展现全过程的缺陷,注重“讨论—实践—观摩—讲座”一体化的行动研究与研修。(3)“专家”讲坛给教师提供了展示成长与成功的舞台。不少教师在实践中勇于创新,点子层出不穷,能干肯做,但不太善于总结,也怕在大众面前表达。“专家”讲坛督促他们对自己的“创作过程”做深入的思考、系统的总结,这样教师的成长就有了质的提升。

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篇3

一、专家型教师及人格魅力的涵义

1.专家型教师的涵义

指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职业道德、娴熟的教学技能、典型的优势特征、对教育问题进行科学探索的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最高目标,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具有典范作用。目前,国内职业学校认为专家型教师的培养与发展主要指以下五方面:一是行为层面,即教师基本的动作行为技能、实践教学行为和师生互动行为等。二是知识层面,即教师基本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知识和实践经验知识等。三是能力层面,即教师基本的智力与能力、职业能力、教学监控能力等。四是观念层面,教师基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观、教学效能感等。五是人格层面,即教师基本的健康人格、职业人格、为人师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等,这是专家型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关键。

2.人格魅力的涵义

教师人格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是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是教师自我完善的最高境界。有了它,学生的心灵就拥有了一片“最灿烂的阳光”。凡是成功的教师,无不以人格之光烛照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人格又称为个性,是个体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即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它包括:个性倾向、理想、信念、气质、性格。“魅力”的释义为: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魅力是自身非权利影响力,是一个人的人品、学识、才能、情感、意志等素质的综合。人格魅力就是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

二、专家型教师人格魅力的特征

健全的人格是合格教师必备的重要的心理素质,教师的人格特征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即传授知识,而首先是“育人”。教师应是学生做人的典范。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当建立在教师的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的教育工作,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

教师的人格特征会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对象的心理产生影响,这已成为共识。一个成功的教师应具备如下的人格特征:坚定自信、意志顽强、冷静沉着、兴趣广泛、幽默风趣、聪慧豁达、机智严谨、助人为乐等。甚至可以说教师的人格已构成一种技能。俄国教育家马卡连柯就认为,教师的威信、机智和判断能力、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对学生的爱以及他们的观察力和坚强的意志力等,都是取得教育技巧的决定因素。

三、专家型教师对学生成长影响的理性思考

1.教师的爱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作用

中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师爱是平凡而伟大的,是教师发自内心的由衷的热情,是一种自我牺牲,依恋不舍的道德情感。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缘于爱的”。作为爱,它具有高度的责任性、高尚的无私性。师爱又是对学生的成长全方位、全过程殷切的关爱和呵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师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提高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成才,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

2.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道德升华的示范价值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代表着社会由成年一代向未成年一代传播先进思想、道德规范和科学文化知识;教师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才的培养,要依靠广大的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训练、陶冶学生的品德和情操,又要组织控制、评价学生的学习。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教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示范性,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力。

3.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

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学生,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久而久之,使他们对师长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深厚的归属感,转化为热爱学习、探求真理的优美情愫。而且,更进一步将教师的这种情感立场上升为自己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从而确立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亚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灵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是人本教育,抓住学生的心灵,教育就成功了一半。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也是能吸引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亲其师,信其言”。

4.教书育人是师德的重点

教师的基本职责和道德义务就是教书尽责、育人尽心。明代思想家黄宗羲云:“道之示闻,业之示精,有惑不能解,则非师也。”教师不仅授业解惑,更注意教学生做人做事,教之以事而喻德。我们在教师中提倡以“四种精神”来激励、鞭策自己:一是“奉献精神”,即不断追求理想、追求真理、立志献身;二是“乐业精神”,以教师为荣,以教为乐,以桃李满天下而感到欣慰,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科学精神”,科學精神是一种求知精神、真理精神,实事求是精神,也是一种寻求智慧的精神;四是“敬业精神”,专心致力教学工作的精神,它是道德信念、道德理想的具体体现。

5.教师的人格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美国的鲍德温研究了73位教师与100名学生的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教师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多方面,优秀的外表、良好的气质是外在魅力,而人格魅力是真正内涵的体现。

6.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学业发展的激励价值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源泉中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跟学生交往最密切,因此对学生的影响也最大。可以说,教师人格修养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学识越渊博,身心越健康,教师人格魅力就越大,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也越强,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越好。有人在研究中发现,喜欢某位教师的小学生有80%、中学生有75%想成为像这位教师一样的人。在大学的调查中,喜欢某位教师的大学生有60%喜欢这位教师所任的学科,认为这一学科更有价值,在平时的学习中花费的时间更多。所以,教师应成为学生喜欢的人,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学业的发展。

四、总结

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篇4

在 CSDN 的作者群中,苏杰就是用博客记录成长历程的代表。作为阿里软件的产品设计师,他从去年开始写“产品设计体会”这个系列,不但自己感悟到了很多知识,也受到了很多网友的好评,而且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朋友们所关注。那么,写博客到底记录了什么?又是怎么对自己的工作有所提高的呢?CSDN 记者特此采访了苏杰,了解到他在写作过程中的经历与感悟。

记者:7月,您开始在自己的 MSNSpace 上面写“产品设计体会”这个系列文章的,最初您开始写这个系列目的是什么呢?在这之后,又是哪些原因一直让您保持住了持续更新的热情呢?

苏杰:就像我在第一篇里提到的一样,一开始只是个很朴素的原因:那段时间老板要求我们产品设计师的周报要写作文,不少于500字。当然之前也确实在工作中有些零散的体会,但一直懒得整理,正好在老大们的“产品设计师要有想法”这个观点的指引下,就开始写了。

之后就想,既然开始做一件事情,就要一定要把它做好。其实每周只需要半个晚上的时间,就可以写一篇文章了。我觉得但哪怕很小的一件小事,只要坚持下来都是很有意义的。给自己下套我还是比较拿手的,我写得也不多,基本就是每周一篇。年初我给自己的08目标中有写满52篇,正好满一年,现在很有信心要写满99篇,相信到时候会有一些小小的奇迹出现。

记者:这样的话,您的上司也会看到这些文章了吧,他有没有对您的写作提出过什么意见和建议?您的同事有没有看到过您写的这些文章,他们的反响如何呢?

苏杰:上司们还是很支持的,我所在的产品部门氛围很好,这对我的写作也是一种鼓励。过年前在公司内发了一封群信,大家都给我很多鼓励,也感谢我的“年货”。

后来在老大们的支持下,我们产品团队也开始搞定期的内部交流会了,每两周有一个固定的下午,就用工作时间哦,专门找个地方,聊天,谈做产品设计师的体会,大家互相学习,还有人请吃请喝,既放松了心情又能交流经验,很有意义。

记者:系列文章发表这么久以来,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写这个系列文章得出的体会,对您的工作有怎样的提高?

苏杰:写系列文章是一个不断思考、整理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需要学的东西很多,不管是工作中还是自学的时候都能得到新的知识,所以需要一个提炼、融入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举个不合适的例子,就好像做产品一样,不断的加功能,加到太乱了就重构一次,再加功能,越来越强大。

写了这些文章后,确实感觉工作更有目的性了,经常一个礼拜是这样的过程:这几天要做什么工作,缺哪些知识,就去看点文章看些书;然后再到工作中实践;最后总结写成体会,就这样循环,

记者:对于自己的工作,您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去关注的呢?在做产品设计这项工作上,您走过了哪些阶段?

苏杰:态度?能骗到自己把工作当爱好就OK了。我发现自己真是干一行爱一行,我研究生是学生物医学工程的,在医院实习过半年,穿着白大褂在检验科给人做检查。后来又用很多临床收集来的数据做分析,整天对着电脑研究数据挖掘和信号处理。之后找工作误打误撞进了阿里,做起产品设计,从开始什么都不懂,到现在越做越觉得这就是我想做的事情。阿里能提供的平台和自由度真的很好,三五年内我觉得完全可以继续边做边学到很多东西。

我把自己在阿里做产品设计的经历分成了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没什么能力,不负责产品的任何模块,只是打杂。

第二阶段,感觉到无聊了,自认为可以做点产品设计的事情了,主动要求负责某些模块并可以做好指定的工作。

第三阶段,负责产品较多模块甚至所有功能,熟悉产品各个设计细节,感觉自己走了产品就难以运作下去,很有成就感。

第四阶段,全面负责产品,知道了产品的工作不只是设计功能。

第五阶段,主动定规范、定流程,把自己手上的工作一点点分出去,使得自己可以去做其他事情。

第六阶段,离开自己做的已经比较成熟的产品,由其他同事继续,自己再去迎接新的挑战。

总的来说,我在阿里的工作是一个不断成长不断挑战自己的过程,在获得成功的同时,向更高更好的目标挑战,永远把自己放置在一个追求进取的状态。

记者:做产品设计需求雄厚的技术功底吗?对于以后想走向产品设计的开发者,您有什么建议呢?

苏杰:我本来不是技术出生,所以我回答:不是必要条件。团队里也有从开发转向产品设计师的,很有特点。背景这个概念绝对是有利有弊,看各人怎么用自己的“技术背景”了。用好了,可以在设计的时候思考全面,进入实施阶段与工程师更顺畅的沟通;用不好就会让技术压倒商业,在业务模型没定的时候就考虑过细的实现难度问题。团队中的产品设计师原来还有做运营的、做项目设计师的,所以说之前做什么不重要,产品设计师必须是一个通才而不是专才,另外加上不断的学习。对于要做产品设计师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各位可以看系列文章第三十篇《“体会”导读的思维导图》。

记者:最后,您希望您的读者在看了这个系列文章后有什么体会?

苏杰:之前只是周报,然后贴出来的最初目的是找到同行,抛砖引玉,大家一起交流一起进步,因为自己是个新人加菜鸟,入行到现在也才两年不到,所以一直很希望得到大牛的指引。但是,我感觉写原创的产品设计师、产品设计师太少,可能大家都太忙了吧。这方面交互设计师、用户体验师做的就好很多。我去年开始就订阅了好几位牛人的blog来关注阅读,都很有意思而且收获也很大。在他们眼中经常感觉PM和UE是“对立”的,所以我要立志做一个“爱好用户体验的产品设计师”。

我自己本身不是开发人员,我想开发写博客记录肯定也是有好处的,我觉得做什么东西都需要有个总结的步骤,就像做项目有总结一样,这样才能在下次做得更好。

理想的教师成长之路 篇5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简单的八个字道出了管理的精髓。这其中,人的因素又起主导地位。“鸟无头不飞”,要充分挖掘一个团队的潜力,挑选和培养作为核心的管理层,又是重中之重。

梦想也是扎根于现实的。只追求天马行空,却无所依傍,写得再精彩,逗人一乐之外很难给人以启迪。

我的梦想和我们身边的现实,诸君不妨想象成两人对弈或者两军对垒,在开战前看清两军的排兵布阵,胜败基本可定。

现实天天在我们身边上演,大家都很熟悉。下面是我的想法。

学校里正式编制的,目前都是教师身份。我就从新教师入校谈起。

新教师第一年入校,第一要务是熟悉和把握课堂教学。对一个教师来讲,课堂永远是发挥自己聪明才智最重要的舞台。把握教材,掌握教法,了解学生,做好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做的工作很多。从模仿有经验的教师开始,到自己力争完美的把握好课堂授课,一年的时间只少不多。这个期间,还要做好“全员育人”在内的其它各项工作,所以时间和精力不够,是刚工作的新教师的普遍感受。

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工作是相当重要的。新教师工作满一年之后,打好了教学基础,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开始见习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不够扎实的,继续抓好教学工作。教学工作扎实,但是不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也轻易不要让他们做班主任,他们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精研教学,一样可以成为名师。当然,不排除以后他们提升自己,为以后担任班主任奠定基础。

见习班主任期间,跟有经验的班主任结对,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了解并初步参与班级管理,了解一个学年度班主任工作的整个流程,熟悉班级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了解该年龄段的学生的身心、学习特点,为下学一年实习班主任打好基础。

顺利完成见习的,参加工作的第三个年头,在老班主任的指导下,实习班主任工作。这一学年的班级工作,在你老班主任的指导下,新班主任独立展开。在具体的实践中,独自担当重任,带领全班同学顺利完成一学年的工作。

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我个人的体会是每三年能明显感觉出上一个台阶。工作满三年,教学方面,对教材、教法、学法、学情等方面的把握,能具备足够的实力和自信。有能力开始在这些方面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班主任管理工作也是这样,完成参与见习和独立实习,不过是刚刚胜任班主任工作,要想在工作中,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打造一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至少也需要三年的摸索和验证。

胜任班主任工作了,再给他们三年时间,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用班级各个方面的成绩来证明他们的实力。这六年班主任工作,足以保证一名年轻教师攀登到事业的巅峰。名班主任就是这样成就的。

工作九年,对学校的方方面面也很熟悉了。是时候从最优秀的办主任中挑选年级组长了。他不单继续担任班主任工作,还要同时带领一个级部,跟同事们共创辉煌。“一枝独放不是春,班班齐放春满园”。

年级组长做满三年,从优秀的当中,挑选出一位担任校长助理,协助校长做好日常工作。不做班主任和年级组长了,教课还是必须的。成功的校长助理,总有机会担任校长职务的。

校长一个足矣,课必须要教。工作日程满到跟学生上课下课一样充实,外来人员谈工作需要预约,有时候需要出差外出,所以安排一个校长助理。

还有一个重要的岗位,后勤主任,为了保证后勤为前勤服务,这个岗位也必须是年级组长出身。要年龄稍长,方方面面想得周到,也能处理好方方面面的人际关系才好。

百名教师以下的初中学校,一个校长,一个校长助理,一个后勤主任,三个年级组长,处理学校好的管理工作,足矣。学术方面,再加上各学科教研组长,这个学校的核心团队就齐全了。作为一个各项制度健全的学校,非要给安排上一些其它工作的话,找教育教学工作量小一些的老师兼任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现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这个架构,为年轻教师提供了不断攀登的上升之路,他们可以沿不同的方向,朝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甚至是教育家努力。

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理想,每一个人的潜力都尽力挖掘出来,这样一学校,各项工作一定是蒸蒸日上。十几年下来,何愁不出名校?

教师的成长与追求之路 篇6

一、教师成长一般必经的几个阶段

有的概括为“一三五七”,有的概括为“一三六九”四个阶段,即一年入门、一年胜任教学,三年胜任、开始冒尖,五年或六年成为骨干,七年或九年成为学科带头人、成为名师。

这四个阶段就是:新任教师“上路”阶段;青年教师“过关”阶段;骨干教师“提高”阶段;“名师”锻造阶段。

二、多数教师的心理轨迹与工作“抛物线”

1、“初出茅庐”阶段。

刚刚步出大学的校门,信心百倍地走上神圣的讲台,一腔热血,满怀激情,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无限的期盼,欲将真情换人生,想把青春赌明天,立志要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誓言要“混”个出人头地。这是猛虎下山的阶段,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阶段,这是热血沸腾的阶段,这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心中有事业、有目标,有追求,眼中无困难、无波折、无羁绊,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敢想敢干敢冲。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所有的真心、爱心和耐心,所有无法高涨的热情都投入到教学中、灌注到学生身上。由此,青年教师完成了华丽转身,实现了由学生到“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飞跃。这是最难能可贵的精神,是人生档案中最珍贵的记忆,是两鬓斑白时最值得回味的岁月。假使人生始终能以这种状态前行,什么样的奇迹不能创造?

2、困惑彷徨、自满自足、停滞不前阶段。

胜任上路、过关斩将、成为骨干、特别是高级职称评聘兑现之后,自我满足感油然而生,前进的步伐不由自主地放缓甚或停止而消极怠工,此其一。举目四望,人皆碌碌庸庸,举世皆浊何能独清?举世皆醉何能独醒?淤泥深深何能玉立亭亭?不前不后随大溜,“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此其二。岁月在流逝,激情也在流逝,昨天的“琴棋书画诗酒花”变成了今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家务与日俱增,两头忙得焦头烂额,“他生未卜今生休”,追求被转嫁到孩子身上,理想被浸泡得无影无踪,炒菜铲与教科书共举,肥皂泡与粉笔沫齐飞,此其三。“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人间没有难行路,世上哪个不成仙”?一遇困难就灰心,一遇波折就泄气,一遇崎岖就悲观,一遇批评就赌气,一遇议论就心慌,一遇挫折就心凉,被颠簸得生发出“人生不过尔尔,工作不过尔尔”的悲叹,意志消沉,“看破红尘”,怨天尤人,一蹶不振,随波逐流,自甘沉沦,此其四。拼搏多年,虽未长成参天大树,但也已经是响当当、硬邦邦的名牌教师,虽然没有自我满足,但下一回如何分解?理不清头绪,找不到路径,四顾茫茫,徘徊不进,难以克服进一步发展的“高原”和“瓶颈”,日久生厌,“职业倦怠”心理挥之不去,此其五。

五谷杂粮,七情六欲,风寒暑湿,疾病乃生。生理上是如此,精神上也是如此。自我满足,自甘平庸,消极悲观,迷失彷徨,经历着起伏与曲折、新鲜与厌倦、成功与困惑、拼搏与失望的心灵揉搓,生气顿减,元气渐消,锐气不再,勇气难找,神气无影,志气全抛,像一只被扎破的原本充气十足的气球渐小渐瘪。因为“容易走的路都是下坡路”,因此,多数人一劫不复,从此堕入茫茫人海、无底的黑洞、绝望的深渊。只有少数意志坚定、坚韧不拔的人才能坚持不懈,渐入佳境,终跃高峰。

如何才能破除自满心态,克服倦怠心理,突破自我发展的“高原”与“瓶颈”,实现冲天的梦想?

3、名师导航,树立远大目标,追求更高境界,努力实现自我阶段。

目标指引人生。人生最大的追求是幸福,而人生最大的幸福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位优秀教师,应该以魏书生、任小艾、钱梦龙、李镇西、李希贵等当代教育名人为榜样,把平时的教学实践与深度的教育教学研究结合起来,从“草根”教研起步,走教学研究之路,向 “名师”、“名家”、“导师”、“塑造师” 等更远大的目标冲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专家为伍,高手为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高人指路,高人指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自己体悟。成熟的优秀教师,在实现由“教书匠”向教学艺术的层面甚或教学艺术家的高度飞跃,向国家、省、市特级教师的目标冲刺,摘取“杏坛名师”、“齐鲁名师”、国家级名师的桂冠的进程中,可以说是“高路入云端”,身边能够帮助自己的人越来越少,应借助网络资源、名家高层论坛、取之不尽的专家论著资源等,向高手学习,博采众长,熔于一炉,自我锻造,自成一家。

只有坚持才能成功。从田埂上走出来的青年歌唱家、原任城区安居镇农民刘大成说:只要有梦想,就非常了不起;只要坚持就能成功。他在农家小院里坚持着,坚持着走向“星光大道”,冲向全国。我们的近邻、单县农民朱之文也在坚持着,在田间地头、河畔沟崖、建筑工地上坚持着,也坚持着走向“星光大道”,冲向全国。

一生磨一镜。在荷兰,一个刚刚中学毕业的青年农民,在一个小镇找到了一份替镇政府看门的工作。他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工作了60多年,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再也没有换过工作。为了打发时间,他选择了又费时又费工的打磨镜片当自己的业余爱好。他一磨就是60年。他是那样的专注和细致,锲而不舍。他的技术已经超过专业技师了,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他们的都要高。借着研磨的镜片,他终于发现了当时科技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从此,他声名大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就连英国女王都到小镇拜会过他。创造如此奇迹的‚小人物‛,就是科学史上大名鼎鼎的、活了90岁的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他老老实实的把手头上的每一个镜片磨好,用尽毕生的心血,致力于每一个平淡无奇的细节的完善。终于,他在他的细节里看到了他的‚上帝‛,科学也在他的细节里看到了自己更广阔的前景。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我们能执著地把手上的小事情做到完美的境界吗?我们能数年如一日、十几年如一日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们,工作干得平常叫职业,干得出色叫事业。把细活当精品磨,肯定出大精品;把工作当学问做,肯定有大学问:把职业当事业干,肯定成大事业。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当从手边、身旁、脚下、本职做起——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会一行。“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敬业为本,狠练“蹲”功,贵在坚持。“飞瀑之下必有深潭。”所谓厚积薄发,所谓居高临下,所谓游刃有余,所谓水到渠成,都离不开敬业之根、蹲功之本和坚持之恒!

巴拉昂是一位年轻的媒体大亨,以推销装饰肖像画起家。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迅速跻身于法国五十大富翁之列。1998年因前列腺癌在法国博比尼医院去世。临终前,他留下遗嘱,把他4.6亿法郎的股份捐献给博比尼医院,用于前列腺癌的研究;另有100万法郎作为奖金,奖给揭开贫穷之谜的人。

巴拉昂去世后,法国《科西嘉人报》刊登了他的一份遗嘱。他说:‚我曾是一位穷人,去世时却是以一个富人的身份走进天堂的。在跨入天堂的门槛之前,我不想把我成为富人的秘诀带走,现在秘诀就在法兰西银行我的私人保险箱内。谁若能通过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而猜中我的秘诀,他将得到我的祝贺。当然,那时我已经无法从墓穴中伸出双手为他的睿智而欢呼,但是他可以从那只保险箱里荣幸地拿走100万法郎,那就是我给予他的掌声。‛

遗嘱刊出之后,绝大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钱;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机会。还有的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帮助和关爱。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巴拉昂逝世周年纪念日,律师和代理人按巴拉昂生前的交代打开了那只保险箱。在48561封来信中,有一位叫蒂勒大小姑娘猜对了巴拉昂的秘诀。蒂勒和巴拉昂都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野心,即成为富人的野心。在颁奖之日,《科西嘉人报》带着所有人的好奇,问年仅9岁的蒂勒,为什么想到是野心,而不是其他的。蒂勒说:‚每次,我姐姐把她的男朋友带回家时,总是警告我说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也许野心可以让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巴拉昂的谜底和蒂勒的回答见报后,引起不小的震动,这种震动甚至超出法国、波及英美。好莱坞的一些新贵和其他行业几位年轻的富翁就一些话题接受电台采访时,都毫不掩饰地承认:野心是永恒的特效药,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某些穷人之所以贫穷,大多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无可救药的弱点,即缺乏野心。“人生能有几次搏”? 如果我们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自觉地走教学研究之路,那么到头来,临近退休之时再回首,“功德圆满”者落一个“德高望重”的美名,更多的人只能永远被定格在“教书匠”的叹息里,只落得“发苍苍,视茫茫,齿摇摇”了。我们虽然无怨无悔,有“桃李满天下”的收获,也有“昨日幼苗成栋梁”的喜悦,但潜能没能得到充分挖掘和释放的欠缺,自我价值没能得到充分实现的遗憾,总会使我们的内心隐隐作痛。

世界是公平的,它给予了你“此”,就往往不再给予“彼”,它堵死了一道门,绝对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天无绝人之路”,它能够让任何知道自己要往何处去的人通过。人生犹如一张地图人们只有找到自己目前所在的准确位置并确定最终的目的地所在,才能描绘出一道清晰的生命轨迹。

人生不能从头再来。因此,我们应该大声地告诉老师们:不要停下您前行的脚步,要抬起头,往前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放飞您的梦想,拼尽全力去实现自我!

三、博览群书,全面学习——实践与学习,总结与反思,提高与升华。

丰富知识就是丰富人生,拓宽知识就是拓宽人生。我们听名师、名家的课或报告,往往都有这样的感受: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那么透彻,理念那么前卫、先进,对教学的思考那么深入,令人赞叹。报告更是引经据典,左右逢源,左一句唐诗,右一句宋词,前一句苏格拉底,后一句爱因斯坦,妙语连珠,极其自然,让人听了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高山仰止之感。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因为他们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丰厚的文化底蕴。

反观现实,我们有的教师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后,为什么在原有的平台上停滞不前,有的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学能力却逐渐下降?不求新知的教师,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拿着一张旧船票妄想再登过去的那艘破船,怎么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服?怎么能继续描绘出更辉煌更灿烂的人生?

人生的宽度在于学习力,人生的长度在于行动力,人生的高度在于思考力。我们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始终保持不断“充电”的状态,才能使工作和人生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渐入佳境,渐跃高峰。

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要求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要有“长流水”。因此,我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仅要深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而且还要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积淀中汲取精华和营养,“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出入三大教,经纶百家言”,为自己的工作出色、事业成功、终身发展奠定深厚的人文素养基础。只有不满足现状,不满足自我,不断的创新、创造、冲刺,我们工作得才能有滋有味,我们才能始终感到生活得充实,我们的职业生涯才能保持鲜活,我们才能永葆青春的活力!

成功在“恒”。我们与成功的差距在哪里?任小艾老师讲:“伟人与凡人之间只差一个字,那就是‘恒’”。爱因斯坦说:“人的差距是由业余时间决定的。”哈佛大学有一个警句:“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00-10:00之间。”我们与成功的差距就在于理想的坚持,信念的坚守,不懈的追求,勇往直前的锐气和持之以恒的激情!“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因此,我们对自己所教的学科就要多一分油然而生的“痴迷”,多一份锲而不舍的“执着”,多一分“纯粹忘我”的投入,多一分“理想主义”的“疯狂”,多一份“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气概,多一份摘取“皇冠上的明珠”的勇气,多一分内心的沉静与高贵气质的沉淀。

实践、反思、总结、提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国家教育部“跨世纪名师工程”推出的首位名师于永正先生曾说过: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没有反思的经验,只能是狭隘、片面、肤浅的经验;不会反思的教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至多是经验的积累;能够不断反思的教师,他的教育智慧就会随之不断地增长。一堂课下来,有成功,也有遗憾,把它们记下来,自己的认识往往会得到升华,负面的东西会一下变成正确的。我们的老师都要做善于反思的老师,边教学、边思考、边积累、边总结,然后上升到理论层面,反过来借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由此,我们的教学工作就会如虎添翼,而且离名师、名家的目标也越来越近。

最后特别强调一下“学会做人”:

反思:教师成长之路 篇7

一、反思理论的沿革

反思理论起源于杜威, 作为20世纪早期教育思想家, 他是第一个把教师看做“反思性实践性实践者”, 他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指出“反思是思维的一种形式, 是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反复、严肃、执著地沉思”, 并进一步解释为“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 按其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推导出的结论, 对其进行主动持久和周密思考”, “它使我们从单纯冲动和一成不变的运行中解脱出来”。他认为反思由三种态度构成, 即虚心、责任心和全心全意。美国学者萧恩 (1) (D.A.Schon) 认为:“促使从业者 (包括教师) 专业能力提高并非是外来研究性理论, 而是从业者对自己的实践行为及内隐其中的知识、观念进行有意识思考, 并把这种思考结果回馈于行动之中, 使之得以改善。这种思考可以发生在行动之中、行动之后和未来行动之前, 即为行动而思考。”他把“教学反思行为”描述为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 1987年专门发表了《指导反思性教师》一书, 主张理论与实践互动, 提倡“对行动的反思”, 认为教师应是“反思性的实践者” (2) , 至此“教学反思”成为教育教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内对反思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 著名学者熊川武总结国外关于反思性教学的研究, 将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 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 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 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 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3) 。申继亮、辛涛提出“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概念, 即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而在教学全过程中, 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 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4) 。张立昌提出教师自我实践反思的概念, 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 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 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 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 从而不断提高其教学效能的过程 (5) 。这些反思理论表明:反思性教学反映了人类对教学实践合理性的不断追求, 是现阶段培养学者型教师加速教学专业化的有效形式,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尝试, 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

二、反思理论的理解

反思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 反思使教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可以通过教师反思性实践找回自我, 增强自信心。打破服从外部“权威”, 听从别人指挥的桎梏, 从而获得自己行动的议程、归宿, 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 选择更合理的教学策略, 提升教学实践的实效性, 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提升教学能力, 提高教学水平, 实现教学上的飞跃发展。因此, 反思使教师对教学生活产生一种责任感, 铸就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心态。

(二) 反思改变教师的习惯性思维, 提升思维深度和品质, 促进教学创新。

教师的习惯性思维是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形成的, 以观念方式沉淀在教师头脑中, 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社会和学生对教师有更高更新的要求, 即教师应该从“经验型教师”、“工具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转变, 而研究型教师的特点就是善于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 只有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能成就“研究型教师”。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发现问题, 并进行分析研究, 改变自己的惯性思维, 不断向自己提出新挑战, 不断创新,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实现专业成长。

(三) 反思是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

教师通过自觉反思, 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把个人专业发展与教育终极目标联系在一起, 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形成爱岗敬业、虚心好学、追求完美等优良职业品质。所以反思是连接教师自身经验和教学行为的桥梁, 是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 因而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条件。

(四) 反思有助于教师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的转换。

反思可以促使教师成为审视和分析自身教育观念及教学实践的观察者和批判者。反思型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 既关注教学过程, 又关注教学结果, 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进行积极反思;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事件和体验, 及时对这些经历和感悟予以解释、分析和研究, 并且不迷信权威、不盲从他人、不固守传统观念和经验, 以审慎的态度质疑、分析和评判教育教学理念及实践中的各种不合理因素。

三、教学反思的方式

(一) 反思日记 (或教后记) 。

教师在一天工作结束后记一下教学体会, 总结当日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和不足, 并对其进行分析。日记 (或后记) “帮助你对自己作为教师的情感和认知节律形成洞察力”。教师之间还可以合作, 互相交流教学日记, 学习别人解决问题的方式, 并从中受到启发。反思日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是“课后思”, 也可以是“周后思”, 还可以是“月后思”、“期中思”、“期末思”等。

(二) 听课。

听课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反思策略。“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通过听课, 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年轻教师要多听年长教师的课, 吸取上课的一些宝贵经验, 包括课堂管理、教学方法等。资深或者年纪大一点的教师应放下架子, 主动听年轻教师的课, 并将此与自己的教学比较, 通过这种反思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反思型教师还应主动邀请别的教师听自己的课, 让他人评估自己的课堂教学, 课后互相交流, 反思一些教学细节, 探讨改进措施。

(三) 学生反馈。

学生反馈策略指教师应定期从学生那里取得反馈信息, 从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学生的反馈是多样化的, 有对教师上课的看法, 有自己的学习总结, 还有向教师倾诉自己的不悦, 征求建议等。教师可根据这些信息, 反观自身的教育教学,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当然, 教师要从学生那里得到如实的反馈, 平时必须与学生坦诚相待, 互相尊重, 创造民主融洽的教学环境。

(四) 系统的教学理论学习。

教师要实现反思意识觉醒、反思能力增强, 系统的教学理论学习是必要的。在教学中, 我们难以想象一个缺乏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的教师在语言知识传授中灌注情感教学。理论来源于实践, 一旦上升到一定高度, 就会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教学理论的学习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 提高教师的反思力, 并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反之, 教学实践可以检验理论的正确与否。当教师发现教学实践与理论不相符时, 应先反思自己教学中是否存在不合理因素, 若确信无误, 可对理论产生怀疑, 并向理论的提出者挑战, 共同探讨, 这样教师才真正算得上是“学者型教师”。

四、教师反思的途径

反思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要反思首先要发现问题, 找出整改措施, 增强自信, 完善自我, 形成理念。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产生反思, 也就是反思的视角。

(—) 自我反思。回顾自己作为学生时最深有感受的一些事情、感受、人物, 站在当事者的角度反视自己, 将自己过去和现在的学习经历作为一面“镜子”, 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的感受和情绪、思维和行动, 验证自己的教学行为。

(二) 榜样反思。

学生喜欢和不喜欢的教师会成为一生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教师要在不知不觉中观察他人的良好言行, 从同学、同事、领导身上有选择地借鉴优良的思想和作风, 并付诸实施, 从而形成自己的理念和教学风格。

(三) 回顾反思。

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过程、理念、行为进行审视、反思。抓住关键事件、采取写自传、札记、日记等形式回顾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效果并反思。

(四) 观察反思。

学生时刻用眼睛和心灵观察、思考教师的言行。学生的行为、思维状态、学习成绩及期待都会反映每位教师的教学状况。“学”反映“教”, 从“学”的角度看问题, 关注学生的需要、发展状况及能力和素质, 以此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采取让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学日记、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等手段进行反思。

(五) 研讨反思。

邀请同事、专家观摩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与之交流探讨, 从而获取成功经验, 也可采用他们的新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这是教师间共同学习、合作学习、共同发展的有效手段。

(六) 阅献反思。通过阅读相应的文献找一些理念和见解, 接受新的信息、观点和模式研究自己反思自我。

(七) 反馈反思。

学生家长最关心孩子的发展, 他们的观察、了解、思考是教师力所不能及的。教师应采取用家长的眼光观察理解学生或召开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 倾听家长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 这是教师反思的重要手段。

五、营造教师反思的氛围

校本培训是教师教育的一种有效模式, 是对教师培训的一种新要求。立足于本职、本岗、本校教师实际, 依学校最基本教育教学实践领域为阵地, 促进教师专业性、综合性、经验性发展, 应将教师个人提高、学校目标实现和社会服务有机统一起来, 这是开展校本培训的归宿。教师个人的发展是校本培训的立足点。教师真正成为反思性实践者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每一位教师管理者不妨借鉴舍恩的“教师—反思者”培训模式作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走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共同提高”之路, 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最佳手段。

教师管理者在推广和实践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 营造相互信任的氛围。

开展反思活动, 教师必然公开揭示自己的错误、困境、遭受的挫折, 把握不好易使教师感到消极。应采取正确引导、积极鼓动、勇于揭短、相互信任、帮助改正等方式营造良好气氛。

(二) 教育教学管理者的示范带动。

为使教师深处学校之中, 相信公开自己的失误免遭不公平待遇, 关键是学校管理者的示范带头作用。国外研究表明:在教师中培养反思精神, 管理者应先公开自己的错误比其他任何因素更重要。

(三) 学校建立反思激励机制。把反思当做一种职业行为, 当做评价教师的重要内容, 作为晋升和聘任的标准之一。

(四) 建立反思会议制度。每学期开展两三次反思会议, 并形成制度, 逐步培养教师的反思精神。

综述, 通过“反思———教师实践者”校本培训的学习和掌握, 在教师中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和精神, 促使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在反思中提高, 我国教育事业在教师反思中向前发展, 教师管理者把“反思———教师实践者”模式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 并通过实践与推广发挥它的社会效应。

注释

11 约翰·杜威, 著.姜文闵, 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22 唐纳德·萧恩.反思性实践者, 1983.

33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44 申继亮, 辛涛.论教师教学的监控能力.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5 (1) .

我的教师成长之路 篇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51-01步入教师这个行业已有七个年头了,回首过去的时光,自己由一名初生牛犊的学生成为现在的一名老师,这其中,有领导的关心,有同事的帮助,也有我自己艰辛的努力。回顾自己的教学之路,欢乐与辛酸同行,收获与遗憾同在。今天,我有几点成长的感悟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以学促教青年教师难免存在组织教学能力不强,课堂纪律松懈,实施课堂教学不尽合理等问题,要尽快彻底克服这些问题,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多读书,读好书,书籍是人类文明的阶梯,一名合格的老师应该是爱书之人。《给青年教师的五十个忠告》让我走出了初为人师的迷茫,《我们在为谁工作》让我知道了工作的真谛是什么。每周背诵一篇英语名人演讲,让我能够轻松自在的在英语课堂上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也让我能够经常引经据典,给学生以知识的充实和心灵的震撼。

为了自己能够有更扎实的理论知识,我每天都坚持写五百字的教学理论或者一篇教学反思。只有有了更扎实的理论知识做指导,我们讲的课才能有高度和深度,才能把繁琐的知识简单化,把简单的知识有趣化。也只有把握了当下时代的教学理论,才更易于把握现阶段学生的心理活动,才能更轻松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自己能够有更扎实的专业知识,我背诵了初中英语三年的课本上所有的文章,这也让我在课堂上表现的更加游刃有余,能够更好的把握讲课的分寸。为了能够调动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做全了从初一到初三的每一课的英语课件,这些课件都是按照五步教学法做的,这让我的学生每一节课都能很轻松自在的在良好的英语氛围当中去体验英语课听说读写的语言交际过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五步教学法的运用,把传统的填鸭式的学习转化为小组合作式的学习。影像化的教学夯实了语言基础。更好的把纸质的英语转化为动画的英语。让学生在形象生动地课堂上,真正的融入英语氛围当中。

五步教学法分别是问题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与反馈和知识拓展。这是一个非常受学生欢迎的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五步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了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也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以爱促学前些天,我们学校一位老师问我,你们班的学生为什么英语能学那么好,我说,因为他们基础扎实,他们每一学期都会挤时间把下一学期英语课本上的单词都背诵下来。并且,在我的影响下,我们每天上过的课文,他们都可以很流利自如的背诵下来。我觉得这给他们很强的英语语感以及学习英语的自信心。然后,老师问我,学生为什么那么听你的话呢?我说,因为他们信任我,而这所有的信任都来源于爱,爱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能够让你所爱的人反过来爱你的能力。我认为,我们作为老师,尤其需要也应该具备这种能力。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你的冷眼下有瓦特,你的教鞭下有牛顿,你的讽刺中有爱迪生。我们作为老师,一定要在尊重,赏识,接纳和平等的基础上,唤醒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主题能力和主题人格。我爱我的学生,我信任他们,我愿意并且也很努力的在找准每一个契机帮助他们拜托胆怯和害羞,大胆的、自信的表现自我。我一直坚信,最伟大的教育是不漏痕迹的教育,我赞许的一个眼神,或许就可以让我的学生瞬间找到自信和快乐。三、以德育人

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它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通过教育铸就人的精神比灌输知识更重要,作为老师,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更应该在生活中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间段,但也是孩子们的叛逆时期。有的学生思想纯正,品得优良,但是学习成绩却长期处于班级和年级尾部;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方面却很有欠缺,屡犯校纪校规,惹是生非,由此可见,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在育人的岗位上,不只是要传授知识,也应该注重学生品德的修养。比如,让孩子们背诵弟子规,通过充满人性光辉的古典文化教育孩子们要懂得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让孩子们通过人文知识的熏陶,养成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的道德品质。让道德教育既成为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成为一个性格、道德、理念形成的过程。

上一篇:西红柿成长范文下一篇:你是我的全世界高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