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统计总结报告

2024-06-26

2022年统计总结报告(精选8篇)

2022年统计总结报告 篇1

2022年,某县统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某视察QD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以下称为《意见》《办法》《规定》)等统计工作重要改革部署,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深入实施依法统计、法治统计,充分发挥法治在统计工作中的规范、引导、促进和保障作用,积极为统计改革、建设和服务提供法律保障,稳步推进我县依法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做好权责清单认领工作

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对权责清单进行梳理,按要求认领本单位相关事项并进行全面梳理汇总,做到工作步调一致、工作要求一致和工作标准一致,确保了权责清单事项规范化和标准化。

二、积极落实统计法治工作制度,完善依法行政体系

(一)将统计法治制度建设纳入重要议程。

明确单位一把手做为法制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确保法治制度建设落实到位。

(二)适时修订了执法信息公示办法等三项制度并对外公开。

严格落实制度工作要求,特别是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要求执法人员在现场检查前即开启执法记录设备,告知执法对象,全程记录执法过程,规范制作文书,依法履行职责,确保制度保障有力。

(三)进一步加大《关于建立领导干部违规干预统计工作记录制度的办法》落实力度。

扎实做好领导干部违规干预统计工作记录台账填报工作,先后印发《领导干部违规干预统计工作记录台账》500余册,建立了季度纸介质报送制度,全面、如实记录领导干部违规干预统计工作情况。

(四)健全完善数据质量防控体系。

制定印发《某县统计数据质量全程管理体系》《某县统计局领导班子及其成员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等相关文件制度,对统计业务流程的各环节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和控制,建立数据质量追溯机制,明确数据质量责任,加大执行防控体系建设力度。

(五)全面清理不符合统计法精神的文件和做法。

充分认识清理纠正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对照《关于全面清理纠正违反统计法精神的文件和做法的通知》部署要求,聚集重点问题,全面清理纠正把统计机构作为地方目标完成责任单位的文件和做法,全面清理纠正以工作考核等方式误导下级统计机构或者调查对象填报数据的文件和做法,全面清理纠正为各种评

比、资格认定等提供个体统计资料的文件和做法。积极组织开展统计系统内部自查自纠工作。

三、加大培训宣传力度,全力改善统计生态环境

(一)紧抓关键少数。

2022年7月12日,县委第十四届委员会第100次常委会扩大会议上,向全体与会人员传达了《意见》《办法》《规定》等文件精神和有关统计要求,落实统计责任,李虎成县长部署了下步统计工作要求。

(二)将统计法纳入党校培训内容。

积极与党校、人社局等部门对接,2022年9月份已正式将统计法律法规纳入了党校教学内容,并制作课件对9月份党校学习人员进行了统计法律法规专题培训。

(三)结合专业培训开展法治培训。

通过近距离面对面畅谈式培训沟通,为街道统计人员、企业统计人员解疑除惑,明确统计职责,重申法律底线。

(四)积极开展全县统计法社会宣传。

设计更加喜闻乐见统计普法宣传材料,结合9.20全国统计开放日活动,12月的宪法日和统计法颁布纪念日开展了统计法制现场宣传活动,先后发放各种普法宣传资料2000样

份。强化网络宣传阵地,开展统计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最大程度、最宽广度、最远深度进行普法宣传。

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一)积极开展统计执法业务培训,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认真贯彻落实执法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本年新增两名执法人员(参加省组织的执法资格网络培训,并参加了某省行政执法资格证的考试),完成了我局本人员执法证件审验,使执法人员做到持证上岗、亮证执法、规范执法。

(二)积极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认真制定统计执法检查计划,严格落实《统计部门推广“双随机”抽查实施方案》,严格依托QD县“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平台开展双随机抽查工作。及时做好企业双随机抽查库与执法人员库信息维护,建立5项双随机检查任务,抽取43家四上企业统计执法检查。

(三)扎实推进统计数据专项整治。

连续开展了贯彻落实国家统计局执法检查要求优化统计生态提升数据质量专项整治、民生领域(统计数据领域)专项整治、统计造假专项整治等系列整治,明确整治目标,强化问题导向,定责任定措施定期限,周调度周汇总周报告,对统计数据质量把关不严、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不够、基

层统计基础薄弱等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问题进行全面自查整改,积极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行为,为优化统计生态、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打好前战,展现统计担当。

五、以统计信用体系建设为契机,推进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按照上级部署,探索建立事前信用承诺、事中分类监管、事后联合惩戒的新型监管机制。2022年11月份,结合新纳统单位核查工作与25家拟新入库企业签署了数据质量承诺书。印刷了《企业统计信用管理办法》及《统计从业人员统计信用管理办法》800册,结合专业年报会对统计信用相关要求进行了宣传。

2022

2022年统计总结报告 篇2

调查企业按登记注册类型划分,国有企业144家,占12.9%;私营企业251家,占22.5%;有限责任公司332家,占29.7%;港澳台投资企业80家,占7.2%;外商投资企业136家,占12.2%。

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情况

1.销售总额增幅回落,物流需求有所放缓

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2009年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销售总额比上年增长8.9%,增幅同比回落6.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企业销售总额增幅同比回落7.8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企业销售总额增幅同比回落6.9个百分点。销售总额增幅回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物流需求增速放缓。

2.货运量平稳增长,委托代理货运量比重提高

2009年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货运量同比增长9.4%。其中,工业企业同比增长8.6%,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同比增长1 5.1%。在货运总量中,委托代理货运量同比增长12.5%,占货运总量的比重为57.4%(图1),同比提高7.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企业委托代理货运量同比增长12%,占货运总量的比重为57.2%;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委托代理货运量同比增长15.5%,占货运总量的比重为58.5%。委托代理货运量比重的提高,一定程度上表明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出于节约物流成本和集中精力于主要业务的考虑,更多地选择将物流业务外包,以利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3.物流成本增速明显减缓,企业物流效率有所提高

2009年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物流成本比上年增长8.2%,增幅同比回落20.1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物流效率有所提高。其中,运输成本同比增长1.8%,增幅同比回落28.9个百分点;保管成本增长11.9%,增幅同比回落24个百分点。在保管成本中,配送成本、仓储成本、货物损耗成本和利息成本同比增长17.4%、7.2%、2.4%和3.6%,增幅均有较大回落。此外,物流管理成本增长10.7%,增幅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见图2。

4.物流成本费用率水平略有下降

受企业物流成本增幅减缓、物流效率有所提高等因素影响,2009年,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物流成本费用率为9.0%,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企业物流成本费用率为9.8%,下降0.1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物流成本费用率为8.1%,下降0.2个百分点。

从不同行业看,2009年工业物流成本费用率最高的橡胶制造业为24.3%,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相对较低;批发零售行业中,物流成本费用率最高的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行业为23.3%,无店铺及其他零售、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产品批发等行业相对较低。见图3。

物流企业情况

调查显示,2009年物流企业业务量增速普遍放缓,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双双下降,企业利润率水平走低。

按类型划分,综合型物流企业131家,占29%;运输型物流企业244家,占55%;仓储型物流企业占70家,占16%。

1.主要业务量增幅回落,主营业务收入下降

2009年,物流企业货运量同比增长6.0%,一体化物流业务量同比增长26.1%,配送量同比增长13.6%,增幅同比回落1.2、0.3和16.8个百分点。同时,货运周转量同比下降10.2%,货代业务量同比下降11.9%。

2009年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1.3%。其中,占主营业务收入三成的运输收入同比下降25.3%,导致主营业务收入下降9个百分点。此外,一体化物流收入、配送收入增长27.2%和21.7%,增幅同比分别回落17.4个和9.2个百分点。在全部调查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的企业占43.6%。

从不同类型看,2009年运输型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降幅最大,同比下降13.2%;综合型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由上年的增长36.2%转为下降12.9%;仓储型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3%,但增幅同比回落19.9个百分点,见图4。

从不同区域看,西部地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增幅同比回落26.6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9%,增幅同比回落26.4个百分点;东部地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2.6%。

从不同登记注册类型看,2009年国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6.8%,降幅最高;私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8%,但增幅同比回落30.7个百分点;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下降3.7%和9.6%。

2.主营业务成本小幅下降,企业利润率水平走低

2009年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下降3.6%。其中,运输成本下降20.4%,货代成本下降15.0%;一体化物流成本增长33.3%,配送成本增长23.0%,仓储成本增长10.2%,增幅同比回落12.6、11.5和13.1个百分点。见图5。

从不同类型看,运输型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下降3.1%;综合型物流企业同比下降1 5.6%;仓储型物流企业同比增长10.7%,增幅同比回落18.7个百分点。在运输型物流企业中,铁路运输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44.9%。航空运输业和水上运输业企业,一方面受需求动力不足影响,另一方面企业积极采取措施,有效减少燃油消耗,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分别下降18.9%和1 2.7%。道路运输业企业受成品油价格上涨和税费改革等因素影响,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10.9%。

2009年,物流企业收入利润率为5.5%,同比下降5.6个百分点。成本利润率为6.0%,同比下降7.1个百分点,物流企业盈利水平有所下降。其中,物流企业收入利润率小于3%和大于10%的企业所占比例最高,为38.7%和31.0%,显示出物流企业盈利水平呈现两级分化现象。

3.资产规模较快增长

2009年物流企业资产规模同比增长17.2%。其中,资产大于10亿元的企业占14.2%,在1亿~10亿间的企业占28.5%,在5000万到1亿间的企业占12.6%,小于5000万的企业占44.7%,见图6。不过与2008年相比,资产大于10亿元的企业比重同比提高了1.8个百分点,小于5000万的企业所占比重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

4.前50家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10亿元

2009年,前50家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共达4506亿元,同比下降5.3%,但降幅低于全部调查企业8个百分点。其中,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千亿元,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同比增加3家;前50家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10亿元,第50位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2亿元,同比提高60.5%。

2013年债券市场统计分析报告 篇3

2013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回顾

(一)全球经济整体缓慢复苏

2013年,全球经济呈现整体缓慢复苏、个体走势分化的重要特征。由于经济复苏的进程不一致,各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政策也不相同。美国国内关于财政平衡的纷争不断,欧洲财政紧缩的步伐有所放缓,而日本还在竭尽所能地进行财政刺激。美联储已开始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而欧洲和日本坚持推行宽松货币政策。新兴经济体鉴于赤字和债务风险加大以及通胀压力,财政和货币政策趋于谨慎。

1.欧洲经济步履蹒跚,债务危机波澜不惊

2013年,在连续多个季度经济萎缩后,欧洲经济终于在第二、第三季度实现了正增长,欧盟前三季度环比增长率分别为-0.1%、0.4%和0.2%,欧元区前三季度环比增长率分别为-0.2%、0.3%和0.1%。总体来看,欧洲经济摆脱了衰退,欧债危机有所缓和。

2.美国经济逐季走高,财政平衡成为重要影响因素

2013年,美国经济总体向好,经济增速逐季加快,复苏基础较为稳固。前三季度美国实际GDP环比折年率分别为1.1%、2.5%和4.1%。失业率下降,就业市场有所改善。美国失业率从2013年年初的7.9%逐渐下降至11月的7%,为2008年11月以来的新低。总体来看,2013年美国经济复苏有力,宏观政策执行有惊无险,为2014年经济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3.世界贸易活动大幅回暖

2013年12月,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报收于2277点,较2012年末的699上升1578点,涨幅为225.75%。总体来看,世界贸易活动大幅回暖。

(二)国内经济平稳和缓增长

2013年,中国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逐步退出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的同时,努力保持货币信贷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适当规模,基本逆转2011年以来实际GDP增速逐季递减趋势(见图1)。从国内生产总值来看,2013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7.7%、7.6%、7.7%,意味着中国经济连续第八个季度放缓。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3年1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0%,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高于全年均值0.2个百分点,连续15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这是该指数自2013年6月以来首度出现回落。

图1 中国GDP同比增速(单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3年银行间债券市场价格变动和收益率情况

(一)中债指数整体大幅下跌

2013年中债指数整体大幅下跌。其中,上半年平稳上升、下半年大幅下降,收益率曲线先降后升。截至2013年12月末,中债综合指数(净价)为96.07,较上年同期下降4.65%,中债综合指数(财富)为145.89点,较上年同期下降0.5%。全年来看,银行间债券市场价格走势基本呈现分段特征:第一阶段,1—5月,中债指数缓慢上行;第二阶段,6—12月,中债指数震荡下跌。

第一阶段:中债收益率曲线缓慢下行。年初,在巨量外汇占款的影响下,流动性亦显温和。在经济下行预期推动下,收益率曲线在前4个月呈震荡下行状态,10年期国债收益率整体下行约13BP,至3.44%。

第二阶段:中债收益率曲线一路飙升。6月,在准备金备付、国内外流动性收缩、财政缴款延后以及季末因素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流动性持续紧张,短端收益率在资金面的影响下上行幅度较大,长端收益率在宏观经济基本面的支撑下相对稳定。7—10月,中债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上移,整体来看,中债收益率曲线大幅上行,中债净价指数悬崖式下跌,二级市场交投大幅萎缩。11—12月资金面继续维持中性偏紧格局,基本面也不利于债券市场,由于年末资金面紧张,中债收益率曲线缓慢上行。总体来看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约111BP,至4.55%。

(二)货币市场利率大幅波动

2013年,货币市场利率出现两次大幅波动。第一次出现在6 月中上旬,导致波动的原因较多,既有美国退出QE 预期等带来的外汇市场变化的影响,也有节日现金投放、补缴准备金、税收清缴等时点性因素的影响;既有金融机构在流动性风险控制和资产负债管理方面的不足,也有外部“唱空”中国的噪音引起的市场预期变化等情绪性因素,还有监管政策集中出台的叠加影响。在此情况下,Shibor隔夜利率和Shibor7天利率最高分别达13.44%和11%。6月下旬以后,随着央行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市场利率,以及时点性、情绪性因素的逐步消除,货币市场已恢复平稳运行。第二次大幅波动出现在12月中旬,导致波动的原因与第一次基本相同,其中SHIBOR隔夜利率最高时达到4.51%,SHIBOR7天利率最高时达8.84%(见图2)。

图2 2013年以来Shibor变化趋势(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债券市场发展规模

(一)债券市场年度发行总量增速放缓

2013年,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含央票)87016.27亿元(见表1),较2012年增加7218.72亿元,同比增长9.05%,相比2012年增速下降了2.61个百分点。其中,在中央结算公司登记新发债券1150只,发行量共计56453.94亿元,占债券市场发行总量的64.88%;在上海清算所登记新发债券2000 只,发行量共计27845.02亿元,占债券市场发行总量的32%。在交易所发行公司债和中小企业私募债共计331只,发行量2717.30亿元,占债券市场发行总量的3.12%。

nlc202309040551

从中央结算公司新增债券的券种结构来看,2013年发行国债13374.40亿元,同比增加11.15%;发行企业债券4752.30亿元,同比下降26.88%;发行政策性银行债19960.30亿元,同比下降6.73%;发行商业银行债1117.00亿元,同比下降71.60%。政策性银行债和国债的发行规模居主要地位,二者发行量合计约占发行总量的59.05%(见图3)。

表1 2013年债券市场发行情况

发行量(亿元)发行只数

全市场87016.27 3481

中央结算公司登记托管的债券56453.94 1150

上海清算所登记托管的债券27845.02 2000

中证登登记托管的债券2717.30 331

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上海清算所网站、Wind资讯

图3 中央结算公司2013年各券种累计发行量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编者注:去掉图中“记账式国债”、“地方政府债”后的空格)

从中央结算公司新发债券的期限结构来看,3—10年期中长期品种发行量占比达56.30%,0—3年期短期品种和10年期以上长期品种发行量占比分别为39.40%和4.30%。

(二)债券市场托管总量继续平稳增长

截至 2013年12月末,全国债券市场总托管量达到29.48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48万亿元,同比增幅为13.39%。其中,在中央结算公司托管的债券总量为25.91万亿元,占全市场托管量的87.89%;在上海清算所托管总量为2.69万亿元,占全市场托管量的9.11%;在交易所托管的公司债和中小企业私募债总量为0.88万亿元,占全市场托管量的3%。

(三)债券市场交投活跃度明显降低

2013年,债券市场现券和回购交易结算270.82万亿元,同比增长1.15%,相比2012年增速下降了31.52个百分点。其中全市场现券结算量为43.23万亿元,同比下降45.40%;全市场回购交易结算量为227.59万亿元,同比增长20.69%(见表2)。

中央结算公司结算量为195.90万亿元,同比减少10.32%,其中现券交易结算量36.98万亿元,同比减少47.81%;回购交易结算量158.93万亿元,同比上涨7.68%。上海清算所统计交易结算量共计10.84万亿元,同比减少8.64%,其中现券交易结算量5.24万亿元,同比减少32.28%;回购交易结算量5.59万亿元,同比上涨35.73%。交易所统计债券交易结算量共计64.08万亿元,同比上涨71.15%,其中现券交易结算量1.01万亿元,同比上涨71.39%;回购交易结算量63.07万亿元,同比上涨71.14%。

从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的券种结构来看,信用类债券现券交易结算量比重达49.90%,结算量同比减少37.03%;政策性银行债券现券结算量比重为30.98%,结算量同比减少42.57%;央行票据现券结算量比重为2.51%,结算量同比减少87.24%;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现券结算量比重为13.74%,结算量同比减少48.38%。2013年商业银行柜台结算量18.72亿元,较上年增加24.88%。

表2 2013年债券市场现券和回购交易结算情况

结算量(亿元)结算笔数(笔)

全市场2708193.561071957

中央结算公司小计1959018.18947451

现券交易369752.31457536

回购交易1589265.88489915

上海清算所小计108363.41124506

现券交易52413.5685098

回购交易55949.8539408

交易所小计640811.96

现券交易10091.12

回购交易630720.84

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上海清算所网站、Wind资讯

2013年债券市场运行特点分析

(一)债券市场监管和规范力度进一步加强

2013年初,为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保护参与者合法权益,促进市场健康发展,银监会出台了《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8号文),并全面展开对“影子银行”的重拳治理。8号文意在控制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和委托债权等商业银行非标债权资产业务的迅速增长,从而有效防范和规避风险。

进入2013年二季度,“代持养券”等灰色利益链问题引发了债券市场对交易方式和交易机制的反思。自此债市彻查揭开面纱,银行间监管迅速升级。

7月,人民银行发布公告(〔2013〕第8号),要求银行间市场全部债券交易通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交易系统达成,交易一旦达成,不可撤销和变更。此举进一步规范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结算行为。8月,人民银行发布公告(〔2013〕第12号),强化银行间债券市场券款对付结算规则,要求市场参与者进一步建立健全内控机制,明确岗位职责,规范操作流程,加强防范市场风险,提高市场效率。

(二)债券市场创新不断涌现

2013年债券市场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10月、12月相继发行了首单永续企业债及永续中票。其中13武汉地铁可续期债发行规模为23亿元,首个计息周期票面利率为8.5%,接近上限定价,以每5个计息年度为一个周期,约定发行人赎回时到期。虽然在目前债券市场发展趋弱的大环境下,永续债券的市场需求不甚理想,出于对流动性、资产配置、会计处理等方面的考虑,投资者目前仍持谨慎态度,但从市场发展来看,永续类债券的推出有利于丰富我国债券市场产品序列。

nlc202309040551

二是2013年12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了同业存单。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共发行10只同业存单,发行规模340亿元,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等在内的10家银行成为首批试点机构。该创新品种的推出有利于进一步引导、规范同业存款等线下业务,使机构之间的利率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丰富了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负债产品。

三是12月发行的国电电力首次以中债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收益率曲线为基准利率,约定当期的基准利率为簿记建档日以及重置票面利率日前5个工作日的5年期国债收益率算术平均值。该创新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实质性推进。

(三)公募类信用债券发展速度有所放缓,私募类债券发展较快

信用类债券整体平稳发展。截至2013年12月末,信用类债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共发行3.84万亿元,同比增长2.81%,占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发行总量的45.60%,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3.05个百分点。信用类债券存量规模9.02万亿元,同比增长22.49%,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规模的31.53%,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62个百分点。

其中,公募信用类债券快速发展的势头未能延续,主要品种发行量有所减少或仅小幅增加,企业债、中期票据发行量同比分别减少26.88%、15.17%,短期融资券发行量同比小幅增加4.48%。而私募债券发展迅速,自2011年5月首批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PPN)推出之后,近两年来PPN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13年12月末,PPN存量规模9432.88亿元。2013年共发行PPN5668.08亿元,同比增长48.64%,占当年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类债券发行总量的14.75%。

自4月份央行规范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行为以来,做量、代持、隐藏利润亏损、利益输送等不合理交易行为被压缩,信用债流动性下降。从交易结算量来看,信用类债券全年现券交易量为21.06万亿元,同比减少37.03%。

(四)银行理财产品及货币型基金发展迅速,债券型基金市场有所萎缩

据Wind资讯的统计,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为44587款,比2012年增长了37.7%。据《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3》数据显示,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已突破10万亿元,较2012年的7.1万亿元至少增长40.8%。无论从发行量还是管理资产的规模来看,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均出现了快速扩张。从预期收益率来看,2013全年平均预期收益率达4.69%,相比2012年的4.46%,增长了23BP。虽然年初银监会 8号文对银行理财投资非标资产进行限制,下半年又遇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并且随着贷款利率全面放开、同业存单推出等利率市场化具体举措的推进,对银行理财产品产生了一定冲击,但从各项指标来看,银行理财产品作为投资者认可的相对安全的财富管理工具,在2013年再创辉煌。

另外,在年中和年底两次货币市场利率异常大幅波动的冲击下,货币基金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尤其是借道互联网平台、电商的创新型货币基金横空出世,货币基金规模、业绩双丰收。根据Wind资讯数据,货币基金成为2013年基金规模增长的主力。截至2013年12月31日,货币市场型基金份额为8798.77亿份,同比增加1723.88亿份,相对于其他基金类型(包括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其他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份额规模增加最多。在资产规模方面,货币基金也是资产规模增长最多的类型。截至2013年12月31日,货币基金资产净值达到8832.30亿元,同比增加了1756.89亿元。且在QE退出预期引发的资金利率高企以及下半年资金面偏紧的大背景下获得了平均3.96%的较好收益。

相比货币基金的风光无限,债券型基金则表现暗淡、乏人问津。随着2013年下半年债券市场的急转直下,债券型基金上半年累计收益迅速缩水,全年平均收益仅为0.82%。在基金份额以及资产规模方面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截至2013年12月31日,债券型基金份额达2828.65亿份,资产净值达2840.37亿元,分别低于货币型基金的5970.12亿份、5991.93亿元。

(五)债券发行成本有所上升

2013年上半年债券发行利率平稳,但下半年以来,债券投资需求减弱,发行利率不断走高,发行成本有所上升。

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各期限招标利率均于11月份达到历史高点,部分期次政策性金融债由于发行利率过高而推迟发行。如国债50年期招标利率由5月份的4.24%上升至11月份的5.31%,上升了107BP,创50年期国债发行以来的新高。国开行政策性金融债10年期由4月份的4.15%上升至10月底的5.04%,上升89BP。

信用类债券发行成本也呈明显上升趋势。以主体评级为AAA级的5年期中期票据发行利率为例,前半年发行利率较为稳定,基本保持在4.5%至5%的区间内,但下半年以来发行利率节节攀升,至11月已超过6%,最高达6.4%,较年初最低水平4.84%上升156BP。2013年主体评级AAA的5年期中期票据平均发行利率5.08%,较去年的4.78%上升30BP。同时,交易商协会对中票及短融的发行利率指导虽已放开,但发行利率仍高于二级市场利率,一二级市场仍存在一定的点差。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主体评级AAA的5年期中期票据一二级市场平均点差10BP,较2012年收窄5BP。

上述中期票据发行利率走高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货币政策中性偏紧,银行间债券市场资金面较为紧张,尤其在6月份出现货币市场利率异常大幅波动之后,市场流动性预期极其谨慎,使得债券投资需求减弱,利率上行。二是商业银行在资本管理、流动性管理等监管考核压力之下,越来越多地走向表外业务以缓解表内压力,这使得货币乘数扩大带来资金借贷市场的高度繁荣。而随着2013年对理财和同业业务的监管,表外业务收紧,高速扩张的货币供应失去了源头,带来了资金面的紧张和收益率的上行。三是在利率市场化推进的过程中,商业银行资金成本逐渐提高,为维持原有的利差空间,商业银行对债券投资的期望回报率有所抬升,而作为债券市场投资主体,商业银行拥有债券市场的定价权,这带来了债券市场利率中枢的整体抬升。

nlc202309040551

(六)债券指数基金进一步发展

虽然2013年债券型基金市场表现较为低迷,但对于债券指数基金(以下简称债指基金)来说,因其风险分散、收益相对稳定、管理成本及交易费用相对较低、方便投资者配置等受到市场关注,并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末,当年已发行的7只债指基金规模超过220亿元,是2003年的近23倍。随着境内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近年相关监管机构对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与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额度扩容,债指基金未来的市场空间仍然巨大。

图4 2003—2013年指数型债券基金发行情况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编辑注:图例“发行支数”改为“发行只数”)

为更详实、完整地反映中国债券市场价格走势特征,中央结算公司对中债指数不断完善,已日渐形成指标丰富、覆盖广泛的指数体系。2013年,中央结算公司先后发布了中债-5年期国债指数、中债-5年期金融债指数、中债-中债信用增进公司增信债券指数、中债-高信用等级中期票据指数、中债-高信用等级企业债指数、中债-2012年新发行债券指数、中债-高收益中期票据指数、中债-高收益企业债指数、中债-企业债AAA指数、中债-企业债AA+指数、中债-企业债AA指数和中债-企业债AA-指数,共计13只。与此同时,中债指数在债指基金的应用方面也持续增强。多家基金公司采用中债指数作为跟踪标的指数,发行了债指基金,例如易方达中债新综合债券指数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国联安中债信用债指数增强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等。根据2013年12月末的数据,中央结算公司每日发布285条中债指数以及近5000个指数相关指标。

此外,中央结算公司不断完善中债VaR产品,如: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中债VaR产品,大幅提高了系统运算效率,并为部分银行类、证券公司类用户开通定制组合VaR服务,更好地满足了用户需要。

(七)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强

自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以及2011年RQFII制度实施后,近两年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数量快速增长。特别是在2013年推出诸多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积极举措的影响下,截至2013年末已有93家境外机构在中央结算公司开立债券账户,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3.08%。

作者单位:中央结算公司债券信息部

责任编辑:印颖 罗邦敏

2014 年国债发行兑付工作日志(2 月、3 月)

2022年毕业实习情况总结报告 篇4

接下来的第二阶段我被安排到销售室工作。为该店联系销售业务,推销该厂的主要产品:女士真皮鞋。虽然我学的专业不适合推销,但实际上这也并不是件好差事。对于我这个毫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没有业务联系初出茅庐的人来说推销一种商品确实很难的。所以刚开始那两天真的无从下手,只能跟着单位的同事跑那些有业务联系的老顾客去学学看看。通过一个星期的学习观察和老同事的分析我总结了一下:该鞋主要销售对象是女工,在我们粤北地区市场还挺大,而且自己工作时间短,经验少,又没有很广的交际面。

“皇天不负有心人”,通过努力我终于在最后一个星期里做成了几档生意。虽然有一档是推销给自己亲戚那里但生意成功总是值得高兴。另外几档就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更值得骄傲。

在为期1个月的实习里,我像一个真正的员工一样拥有自己的工作卡,感觉自己已经不是一个学生了,每天7点起床,然后像个真正的上班族一样上班。实习过程中遵守该店的各项制度,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一个月的实习使我懂得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对鞋业销售也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了解也发现了该店存在一些问题:

(1)由于受市场影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努力不够,产品质量不够稳定,使销售工作陷入被动,直接影响店内出售的正常运转;

(2)市场信息反馈较慢,对发展新客户的工作作得不够细。

(3)销售业务工作管理还不够完善,资金回笼有时不够及时,直接影响店内的正常运转;

2022年检验员年终总结报告 篇5

第一方面、生产质量管理:

1.质量目标:

以顾客为中心,对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为目地,为保证优质、安全的完成任务,我们将按照每一产品的产前工艺评审制定的生产工艺指导书,结合到生产过程的巡检中,对于工艺指导书中部分未提到的要求(如:水眼反边后的宽度)加以补充,确保每一工序都达到工艺指导书的质量验收标准。

2.质量管理的内容及步骤、要求:

根据产品质量要求,生产车间各工序控制好本车间工序和产品质量有关的资料,并要求每工序都要进行首检,确保本工序所以员工都能正确生产。对检出的质量问题及时上报与立即回应,按要求改正、停产、全检、返工或报废。

做好新产品的试样生产工作,将生产样品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及意见及时提出,召集相关人事进行认证。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将问题扩大化。

时刻要求自己每天都需要归零,归零后继续开始新的改善,改善我们的流程、改善我们的现状。例如:铁垫压型高度为多少?落料模具有些就漏芯料,有些不漏芯料?护圈拉伸为什么不够直?带着诸多问题,每天进步一点点,改善就是这样慢慢的体现的。

第二方面、生产现场管理

1.安全生产。通过生产日常监督与检查,加强监督车间工人是否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操作、设备动作是否安全良好、对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人与事加以制止,提前预知以及解决安全隐患。

2.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素质。针对员工理论知识水平薄弱这一实际问题,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质量问题先让员工自身寻找问题点,找到后对员工进行分析及往后注意事项和实际操作指导。以达到全员参与到质量的过程。

3.细化市场投诉,有时客户投诉的问题不单单是产品的问题,而是管理上的问题,是制度上完善的问题,我们不怕遇到问题,所有的问题其实是可以分解成销售问题、设计问题、生产问题、运输问题、等等。解决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的才是一个健康企业团队所应该去做的事情。

第三方面、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也是今后努力方向

首先,将每月的品质检查工作中存在的不合格品、次品、返修品,整理成有效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主动将服务与车间各相关部门分享。让各车间从中进行总结,让质量服务的不断提升。

其次,对于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现时都没有具有相应的合格证明及检验报告或检验方法,往后我们应主动向供应商索取,以便对其产品走向检验的规范化。

2022年统计总结报告 篇6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

这次的社会实践是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冰室打工,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星期,自己从中收获的却远比书本来的深刻直接。短暂又难忘的社会实践就像白驹过隙般,飞速而逝,而这其间的感受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应俱全。

因为冰室在一个休闲广场对面,晚上客流量比较大,所以上的是夜班,从晚上7点到凌晨1点多。即使是新年前后,天气却还是比较温暖的,很多家庭带着小孩出门游玩,朋友聚会,逛街休息等,都会选择冰室这种比较悠闲的地方,所以每个晚上都是忙得不可开交。刚开始觉得可能我就是一打杂的,拖拖地洗洗碗,实际上却没那么简单。客人来了要帮忙记单,帮忙送菜,开酒瓶,有时候还要当当苦力,搬搬抬抬什么的也是工作范围内的。晚上打烊收店的时候把露天桌椅搬进来,接着洗碗拖地。每天晚上就是重复这些简单的工作,好在老板娘是个很和善又幽默的一个人,每天打烊后都会做一杯热奶茶温暖我一下我的心,这个冷冷的假期却也倍感温暖。

虽然只是在一家冰室做着简单的工作,这个过程却并不是单纯的出卖自己劳动力来换取报酬,在与客人沟通中其实也是在锻炼着我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就如对于顾客提出的要求或意见,有时候甚至是投诉我必须认真对待,以最 好的态度来接受跟解决。我发现,其实学习不光充满在课堂上,社会上给你提供的学习机会更多。只不过,这个学习资源需要你的筛选。

在这次的社会实践后,我做了如下总结:

1、要善于沟通:碰到那些心情比较坏的人,真的要学会和他们沟通,不能和他们吵,要心平气和的和他们解释他们的问题。当然和老板也要好好的沟通,有时自己在工作上有什么问题要经常和老板沟通沟通,并及时的解决,这样工作才会有动力,才不会打退堂鼓。

2、要有耐心和热情:在工作的时候要经常微笑,这样会让那些客人感觉很舒心,客人来消费也是为了让自己舒适一点,开心放松点。

3、要勤劳:有时候一些细微的东西可以让老板更赏识你,也比较容易受照顾。什么地方脏了要主动打扫;没客人了的时候主动到厨房把餐具先洗;客人走后马上收拾桌子;有什么活儿就帮忙做,老板有个好印象,自然会在工作上多加照顾。

2022年统计总结报告 篇7

1 2008年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概述

1.1 按技术领域分类

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61项中, 甘肃省光机电一体化技术, 占22项;电子与信息技术9项;生物、医药技术7项;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6项;环境保护技术9项;新材料技术5项;其他高技术3项。

1.2 按技术来源分类

61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 企业拥有自有技术的项目53项;引进技术本单位消化创新的项目3项。统计显示, 甘肃省当年火炬计划项目技术大部分来源于企业自有技术, 来自国外技术和高等院校技术仍缺乏。

1.3 按承担企业类型划分

国家火炬计划项目61项, 股份有限公司31项;转制为企业的科研院所10项;国有企业7项;私营企业6项;其他内资企业3项;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项;集体所有制企业1项;其他事业单位承担项目1项。

1.4 按地区分类

2008年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按地区分布:兰州市拥有项目数最高, 达到31项;天水市20项;酒泉市4项;金昌市2项;庆阳市2项;白银市1项;甘南藏族自治州1家。

2 2008年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执行情况

2.1 计划进度情况

在61项火炬计划中, 按计划进度进行的项目有49项, 占项目总数的80.33%;未按计划进度执行的项目有12项, 占项目总数的19.67%。未按计划进度执行的项目从统计报表中调查显示, 因为资金不落实的原因占75%;因为协作关系的原因占16.67%;其他原因占8.33%。

国家火炬计划61项中, 已验收的项目17项, 占项目总数的27.87%;未验收项目44项, 占项目总数的72.13%。

2.2 资金落实及支出情况

2008年国家级火炬计划61个项目计划总投资9.84亿元, 当年到位资金3.42亿元, 占计划总投资34.76%。其中承担单位自有资金2.47亿元, 占72.12%;金融机构贷款资金0.69亿元, 占20.17%;各级政府和部门拨款资金0.31亿元, 占当年到位总资金8.97%;来自其他资金0.04亿元, 占1.07%。统计数据中显示, 火炬计划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各承担单位的贷款和自有资金。

2.3 经济效益情况

通过对2008年甘肃省承担的国家级火炬计划61个项目的统计, 完成工业总产值10.82亿元, 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0亿元, 出口创汇0.11亿美元, 实现净利润1.26亿元, 上缴税金0.65亿元。

由以上统计数据看, 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比2007年略有下降, 出口创汇方面仍十分薄弱。

根据对产品销售收入的数据统计, 进一步从两个方面做出分析:

甘肃省七个市州承担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 其中天水市承担20项国家火炬计划, 产品销售收入达5.22亿元, 占到全省销售收入52%;其次, 兰州市承担31项国家火炬项目, 产品销售收入2.89亿元。如表1所示。

从各技术领域看产品销售收入, 其中光机电一体化技术, 产品销售收入达3亿元, 占全省产品销售收入30%;其次电子与信息技术产品销售收入2.59亿元;生物、医药技术产品销售收入1.36亿元;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产品销售收入1.11亿元;环境保护技术产品销售收入0.88亿元;新材料技术产品销售收入0.82亿元;其他高技术领域产品销售收入0.24亿元。

2.4 技术标准情况

据统计, 2008年甘肃省火炬计划项目共采用5种技术标准, 其中采用企业标准有28项, 占45.9%;国家标准有17项, 占27.87%;行业标准有9项, 占14.75%;国际标准有5项, 占总数的8.2%;采用地方标准有2项, 占3.28%。

2008年项目经费支出3亿元, 占当年到位资金87.69%;其中用于研究开发的费用0.49亿元, 占当年经费支出14.39%。

2.5 实际参加人员情况

2008年度, 参加项目工作的主要人员959人, 比去年略有下降, 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317人, 中级职称494人。

2.6 知识产权情况

据统计, 61个火炬计划项目中, 2008年专利申请数81项,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17项, 向国外申请专利2项;获得2008年专利授权数121项, 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7项, 国外授权专利数3项。

3 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发展情况

2008年面对世界金融危机, 甘肃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总体经济发展较好, 趋于稳定, 对地方经济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据2008年数据统计, 甘肃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498家, 工业总产值513.32亿元, 比2007年增长42.39%;工业增加值108.8亿元, 比2007年增长24.61%;全年总收入520.44亿元, 同比2007年增加33.9%, 其中技术收入5.47亿元, 产品销售收入747.55亿元, 商品销售收入13.24亿元, 其他收入24.72亿元;出口创汇2.07亿美元;实现利润36.77亿元;上缴税费28.48亿元, 如表2所示。

4 甘肃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分类统计分析

4.1 技术产业分布情况

2008年, 甘肃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498家, 按地区分布:兰州市429家, 占86.14%;天水市24家, 占4.82%;酒泉市12家, 占2.41%;白银市8家, 占1.61%;定西市6家, 占1.2%;张掖市5家, 占1%;嘉峪关3家, 占0.6%;庆阳市3家, 占0.6%;陇南市2家, 占0.4%;平凉市2家, 占0.4%;临夏州2家, 占0.4%;甘南州1家, 占0.2%;武威市1家, 占0.2%。

4.2 技术领域分布情况

由表3统计数据看出, 核应用技术与其他高技术领域工业总产值最高, 电子与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发展还需大力加强, 而航空航天技术与地球、空间、海洋工程技术处于略势。

4.3 企业注册类型分布情况

由表4统计数据看出, 甘肃省股份有限公司上缴税金最高, 占总数的42%;有限责任公司上缴税金, 占26.82%;国有企业上缴税金, 占9.45%。

5 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人力资源情况

498家企业统计资料显示, 2008年从业人员达9.4万人, 比上年增加1.3万人;其中博士学历246人, 比上年增加54.72%;硕士学历784人;本科学历1.3万人;大专学历1.7万人;中专学历1.3万人。具有高级职称3832人, 比上年增加1061人;中级职称9545人, 比上年增加14.24%;初级职称1.2万人, 比上年增加11.53%。企业的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已经成为吸纳高素质人员的重要基地, 高素质人才成为甘肃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大力发展的中坚力量。

6 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科技项目活动情况

6.1 各项经费情况

498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 2008年共筹集科技活动经费11.66亿元, 其中来自企业自有资金8.32亿元, 来自金融机构贷款资金0.47亿元, 来自政府部门的资金1.16亿元, 来自事业单位的资金98万元, 其他资金1.7亿元。根据上述统计, 科技活动经费筹集主要来自企业自有资金。

6.2 科技活动人员

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科技活动人员1.16万人, 比上年增加2923人, 其中科学家工程师4391人, 占全部科技活动人员的37.84%;参加科技项目人员7618人, 占65.65%;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4564人, 占39.33%。

6.3 研究与实验发展 (R&D) 人员

2008年甘肃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从事研究与实验发展 (R&D) 人员2686人, 比上年增加1183人, 占全年科技活动人员的23.15%。

7 2008年甘肃省高新技术企业情况

2008年统计282家高新技术企业, 工业总产值359.98亿元, 同比上年增长13.83%, 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70.13%;增加值94.66亿元, 比上年增加了7.45亿元, 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76.6%;出口创汇1.94亿美元, 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的93.55%。

8 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基本情况

8.1 大学科技园

2008年甘肃省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家, 拥有资金总额729万元, 其中自有资金467万元, 占资金总额64.06%, 政府拨款92万元, 占12.62%, 其他来源170万元, 占23.32%;固定资产1.27亿元;拥有企业个数123家;拥有场地面积114979m2。

在孵企业个数123家, 相比上年增加14家企业;从业人员3524人, 比上年从业人员增加58.1%;在孵总收入9.07亿元, 同比增长20.06%;净利润0.12亿元, 实际上缴税金0.17亿元, 同比上年有所减少。

毕业企业数34家, 相比上年增加13人;从业人员1427人, 比上年增加62.16%;总收入1.84亿元, 同比上年涨幅较大, 总收入达到去年的119%。

8.2 科技企业孵化器

2008年甘肃省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 孵化器总收入782万元, 固定资产1896万元, 拥有企业个数236家;拥有场地面积158076m2;

在孵企业数225家, 从业人员3388人, 比上年增加1.65%;总收入9.5亿元, 同比增长20.38%;R&D投入0.28亿元, 平均入孵时收入291万元。

9 结语

在去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甘肃省火炬计划依旧取得很大成绩。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 在省科技厅的正确领导下, 国家级火炬计划、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都保持了稳定的发展。

摘要:以2008年火炬计划统计数据为基础, 就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执行情况以及兰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情况中的多项重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以期为科技管理人员、决策者及科研人员研究、了解甘肃省火炬计划的实施提供参考。

2022年统计总结报告 篇8

(一)美国经济继续复苏,欧元区通货紧缩压力增大

美国5月非农就业环比增加21.7万人,失业率维持在6.3%,好于预期。在欧元区方面,自今年以来,欧元区陷入通货紧缩的预期不断升温,相应的数据也持续走低。其中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欧洲央行制定的接近2%的目标相去甚远,一直在1.0%以下运行,其中3月CPI更是降至0.5%的近四年低点。

(二)国内经济总体企稳

2014年上半年,在世界经济不均衡复苏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也经历了制造业动能不足、进出口数据一度双下滑、外汇占款大幅下降、房地产行业面临拐点以及年初以来人民币持续贬值等诸多问题。在过去几个月,政策层面陆续出台一系列“微刺激”措施,宏观经济在经历了阶段性调整之后,开始呈现一定企稳特征。在财政支出进度加快及货币政策定向宽松的带动下,中国经济出现弱改善局面,经济增速、物价、就业、PMI等指标数据显示经济运行总体有所企稳。

从国内生产总值来看,2014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7.4%、二季度7.5%,经济增速有所企稳(见图1)。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6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0%,比上月上涨0.2个百分点,高于上半年均值0.5个百分点,连续21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见图2)。

银行间债券市场价格和收益率变动情况

(一)中债指数一路高升,收益率曲线大幅下行

2002年以来,债券市场呈现了三年周期性规律,并且在周期内基本形成了第一年上涨、第二年微跌、第三年探底的“一牛两熊”模式(见图3)。今年正好位于自2002年以来第五个债市周期的起始端,出现“小牛”走势为大概率事件,今年上半年的实际走势正在验证这种周期规律。

上半年,中债指数一路高升,收益率曲线大幅下行。截至2014年6月末,中债综合指数(净价)为99.48点,较2013年12月末的96.07点上升3.55%(见图4),中债综合指数(财富)为154.38点,较2013年12月末的145.89点上升了5.82%。另外,10年期国债收益率整体下行49BP至4.06%(见图5)。

(二)期限利差先扩大后收窄

根据长周期实证研究结果,中债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10年期与2年期的期限利差可作为宏观经济波动的先行指标,并且具有12个月的领先性。从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10年期与2年期利差来看,自今年1月份以来,期限点差持续扩大,3月末扩大至2013年以来的最高点差109BP。而自4月份以来,国债10年期与2年期期限点差呈现收窄趋势(见图6),国债曲线平坦化趋势明显,而从历史经验看,期限利差较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及CPI有约12个月的领先性,反映了当前市场对宏观经济运行悲观预期在上升。

(三)货币市场利率震荡下行

2014年上半年,货币市场利率整体震荡下行。具体来看,隔夜、7天和14天回购利率较上年末分别下跌了31、140和82个基点至2.93%、4%和5.37%;Shibor隔夜、7天和14天利率较上年末分别下跌了24、138和57个基点至2.91%、3.87%和5.39%(见图7)。

上半年,央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除了在公开市场滚动开展正回购操作外,在4月份和6月份分别进行 “定向降准”,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县域农村合作银行及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的存准率,市场整体流动性较为平稳。

2014年上半年,央行在公开市场共开展44次正回购操作,其中14天正回购操作6740亿元, 28天正回购操作16540亿元。加上正回购到期21100亿元,央票到期630亿元,央行在公开市场共净回笼资金1550亿元。

上半年,央行并未如市场预期采取全面放松措施,而是通过对重点支持领域的定向投放进行结构性调整,以及在总量控制上精耕细作、预调微调,体现了央行在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保持货币政策稳定、连贯的意图。

债券市场发展规模

(一)债券市场年度发行总量稳步增长

2014年1-6月,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5.53万亿元,较去年同比增加1.34万亿元,同比增长31.99%。其中在中央结算公司登记新发债券747只,发行量共计29043.56亿元,占债券市场发行总量的52.5%;上海清算所登记新发债券1954只,发行量共计24741.08亿元,占债券市场发行总量的44.72%。交易所登记新发债券共计367只,发行量1537.02亿元,占债券市场发行总量的2.78%(见表1)。

从全国债券市场新增债券的券种结构来看,2014年1-6月国债发行6852亿元,同比下降9.73%;企业债券发行5453.3亿元,同比上升18.29%;政策性银行债发行13330亿元,同比上升36.31%;商业银行债发行225亿元,同比上升60%。政策性银行债和国债在发行规模中占据主要地位,二者发行量合计占发行总量的36.64%(见图8)。

从全国债券市场新增债券的期限结构来看,1年以下期限品种发行量占比最高,达38%;5~7年期品种发行量占比达到22%,3~5年期品种和1~3年期品种发行量占比分别为15%和12%(见图9)。

(二)债券市场托管总量继续平稳增长

截至2014年6月末,全国债券市场总托管量达到33.3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91万亿元,同比增幅为19.44%。其中在中央结算公司托管的债券总量为27.24万亿元,占全市场托管量的81.56%;上海清算所托管总量为3.98万亿元,占全市场托管量的11.93%;交易所托管总量为2.17万亿元,占全市场托管量的6.51%(见表2)。

(三)债券市场交投活跃度稳步上升

nlc202309020602

2014年1-6月,债券市场现券和回购交易结算153.53万亿元,同比增长7.76%。其中,全市场现券结算量为17.8万亿元,同比下降47.17%;全市场的回购交易结算量为135.73万亿元,同比增长24.76%。

中央结算公司交易结算量为105.64万亿元,同比下降3.82%,其中,现券交易结算量13.96万亿元,同比下降51.69%;回购交易结算量91.68万亿元,同比上涨13.28%。上海清算所交易结算量共计8.83万亿元,同比上涨22.06%,其中,现券交易结算量3.35万亿元,同比下降21.56%;回购交易结算量5.48万亿元,同比上涨84.97%。交易所债券交易结算量共计39.06万亿元,同比上涨53.71%,其中,现券交易结算量0.49万亿元,同比下降5.53%;回购交易结算量38.57万亿元,同比上涨54.93%(见表3)。

债券市场运行特点

(一)债券市场规范力度进一步加大

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127号文),加强对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管理,对商业银行同业非标渠道进行规范。在非标理财渠道、同业非标渠道被规范以后,短期内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将更加依赖贷款业务、债券融资业务、自营非标业务及其他一些创新业务。

为规范企业债券簿记建档发行行为,国家发展改革委于4月24日发布《企业债券簿记建档发行业务指引(暂行)》。该指引要求,将原来主承销商自行簿记建档改为主承销商在中央结算公司簿记建档。该指引对整个企业债的发行过程进行了规范,压缩并且杜绝了企业债发行过程中的寻租空间,并明确参与人不得进行不正当利益输送、破坏市场秩序。

(二)债券市场创新步伐加快

1.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正式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

2月13日,央行发布了《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这是央行首次发布理财产品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规范。该通知一方面放开理财产品开户,对于债券市场来说是一种创新;另一方面规范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行为,进一步规范理财产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开户流程。

2.柜台债券业务增加新品种

人民银行3月28日发布公告,从事柜台记账式国债业务的商业银行,其柜台债券业务品种可以在记账式国债基础上增加国家开发银行债券、政策性银行债券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等政府机构债券。承办银行可以通过其营业网点、电子银行等渠道向投资者分销债券,与投资者进行债券买卖,并办理债券托管与结算。这意味着普通投资者也可以参与投资以上三类债券。

3.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始尝试做市业务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实施《银行间债券市场尝试做市业务规程》,强化对尝试做市商业务进行规范。尝试做市制度是指尝试做市机构通过交易中心交易系统连续报出做市债券买卖双边报价,以及根据其他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的报价请求合理报价,并按其报价与其他市场参与者达成交易的行为。此规程旨在明确规范尝试做市机构的做市行为,表明央行和相关监管部门正在强化对做市商制度的完善,对债券市场的完善和创新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4.地方政府自发自还债券试点启动

5月22日,财政部公布了《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十省市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地方政府发行政府债券实行年度发行额管理,全年发行债券总量不得超过国务院批准的当年发债规模限额,并且剥离了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此次自发自还试点办法正是解决地方政府融资难的办法之一。一是明确了发债主体,二是降低了政府融资成本,三是融资方式更加便捷,四是权责更加清晰。

5.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互通互联迈出重要一步

根据国务院会议精神和管理部门要求,经主管部门批准,由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发起机构、华能贵诚信托有限公司担任受托机构、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担任主承销商的“平安银行1号小额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于6月23日在中央结算公司完成簿记建档发行。6月24日,中央结算公司完成该债券的登记确权。6月25日,上交所公告该债券挂牌上市交易。这是中央结算公司首次为交易所市场上市交易的债券提供发行、登记、托管和结算服务,以集中统一的登记托管支持发行人和投资人自由选择交易场所,落实了国务院精神,推进了债券市场的互通互联。

6.中央结算公司推出“中债城投债收益率曲线”族系

近年来,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融资结构,地方政府直接融资比例不断上升,城投债的发行量和成交量大幅提高。由于城投债在企业债中的比重不断增大,其利率走势呈现出不同于一般产业债的特点。为满足市场成员的需求,中央结算公司于5月19日推出“中债城投债收益率曲线”族系,并对部分企业债收益率曲线进行更名和合并,从而为企业债特别是城投债提供更加完善的收益率曲线和估值服务。

(三)债券市场出现第一例实质性违约

3月4日,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因公司流动性危机尚未化解,无法按时支付2011年公司债券利息。至此,“11超日债”正式违约,成为国内首例债券违约事件,也结束了公募债券刚性兑付和“零违约”的历史。长期以来,由于刚性兑付的存在,投资者在债券市场一味地追求高收益而忽视债券本身的信用风险,使得市场监管者、承销商和评级机构都承受着刚性兑付的压力,这种风险扭曲了投资者的心态,弱化了市场信用风险的定价能力。“11超日债”违约打破刚性兑付,无论是对债券市场监管者还是参与者都起到了积极的提醒作用。从长期看,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市场化,为债券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6月3日,鹏元已将超日债的主体评级下调至C级。

作者单位:中央结算公司债券信息部

责任编辑:廖雯雯 印颖

上一篇:赵寨小学汇报材料下一篇:教学方法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