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语文教案

2024-09-12

马说语文教案(精选5篇)

马说语文教案 篇1

1、知识目标:

⑴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和“其、以”的用法。

⑵了解作者和文体特征。

⑶理解短文所说明的深刻道理,充沛领悟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发生的社会背景。

⑷背诵并默写这篇文章。

2、能力目标:

⑴加强朗读训练,训练同学的文言语感,督促同学疏通词句,翻译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⑵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3、德育目标:

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同学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身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和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引导同学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2、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本文手法独特,表意含蓄,言在此而意在彼,不读难以领悟。教学时宜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创设学习氛围;教师范读、同学跟读,注意体现节拍、语调和语气;同学练读,努力以声传情,以音达意,声情并茂,深切体会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2、讨论点拨法。让同学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激活思维,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形成自身的见解。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引导同学理解文意,体味情感。

3、延伸拓展法。联系实际,赋予作品以时代意义,引导同学认识当今社会的人才制度,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这篇作品的思想内容,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作者和文体简介;指导同学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节奏;翻译课文,整体掌握文意;合作研讨,深层探究,理解作者的观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体验与反思,品析作品简练含蓄的特点,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同学们,你一定听说过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投影显示)“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首诗呼唤人才,呼唤健全的人才制度。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谈到了作者的人才观,它是唐代大作家韩愈的《马说》。

设计二:我们古代名士文人特别喜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此所借之物就有了丰富的内涵。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爱莲说》《陋室铭》,今天我们学习韩愈的传世名作《马说》。

二、作者和文体简介

三、朗读课文,整体掌握文意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⑴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同学听读,要求听准字音。

教师抽查预习情况,督促同学积累生字、通假字。

(多媒体显示)

①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伯乐相马骈槽枥

②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食之不能尽其材

才美不外见

其真无马邪

马说语文教案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表现性监测评估,教学应用

监测评估是一种基于过程证据的推理评价, “由于评价涉及获得学生行为变化的证据, 所以, 获得任何有关教育目标所期望的行为的有效证据, 都是一种合适的评价方法”[1], 因此, 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有关学生意识、 行为变化的证据则是监测评估的基础。 同时, 借助表现性行为的监测即“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 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某个新问题或创造某种东西, 以考查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 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2], 又是获取监测评估证据的最好途径。

一、初中语文阅读表现性监测评估教学应用的设计依据及优势

《语文课程标准 》提出:“语文课程评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 改善教师教学。 ”表现性监测评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促使教师重新思考学生优秀的标准, 在清晰地界定学生要从事的阅读任务的基础上, 提倡如实、及时地记录, 监测体现了学生真实的阅读活动表现。

表现性监测评估克服了传统纸笔测验的致命弱点:“在于其检测的主要是与记忆、理解有关的狭隘领域, 而非基于真实情境的‘实作’能力”[3]。 这一监测评估现状, 改变了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纯粹的应试者、 忽视本应是评估主体的学生对评估的参与的这种教学现状,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尊重差异, 体现了监测评估的客观、全面、多元、发展的特性, 彰显监测评估的人性关怀和人文精神。

二、语文阅读表现性监测评估表的教学应用

笔者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马说》为例, 设计三张表格, 分别为:阅读内容学习表现性监测评估表 (表一) 、阅读内容学习表现性监测评估标准 (表二) 、阅读课堂学习行为表现性监测评估表 (表三) , 尝试阐述表现性监测评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阅读内容学习表现性监测评估表的设计

一级指标以教师为主导, 依据PISA阅读素养的架构设计, 将阅读任务类型确立为:检索信息、解释文本、反思与评价, 二、三级指标依据课文教学目标师生予以讨论、分类确立具体内容。在设计的表格“阅读内容学习表现性监测评估表”中, “自我完成记录”让学生在课前予以完成并填写相关内容, “师生、生生互助补充记录”让学生在课上师生、生生教学互动的基础上予以填写记录, 监测评估可以是自评或他评加以完成。 具体如:

检索信息:字词1分 (文言重点字词梳理1分) ;文章内容1分 (概述文章观点、内容1分) ;延伸拓展3分 (了解“伯乐相马”的故事1分, 借助网络、书本, 查找韩愈身世及贡献1分, 借助网络、书本, 查找古人“不平之鸣”诗文1分) 。

解释文本:选取重点的词、句、段进行深入思考, 分析其内涵 (2分) 。

反思评价:作者的写作用意? (1分) 如果想成为“千里马”, 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 作为人才应当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 (1分) 我的疑问 (1分) 。

2.阅读内容学习表现性监测评估标准的设计

设计表格 “阅读内容学习表现性监测评估标准 (10分制) ”, 注重以阅读内容学习表现性监测评估表为基础, 以教师为主导, 依据课文教学目标, 师生共同讨论, 分级设定评价标准。 具体分三级进行评估, 并要求学生做好自评和他评。 具体如:

检索信息:字词1分:文言重点字词梳理1分 (找出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1分, 找出并掌握文中部分重点文言字词0.5分, 未能找出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0分) ; 文章内容1分:概述文章观点、内容1分 (对文章的观点概括完整、内容表述清晰1分, 文章观点概括较为完整、 内容较为表述清晰0.5分, 对文章的观点概括不完整、内容表述不清晰 (0分) 。

延伸拓展:了解“伯乐相马”的故事1分 (故事叙述完整1分, 故事叙述不完整0.5分) ;借助网络、书本, 查找韩愈身世及贡献1分 (通过查找能流利讲述韩愈身世及贡献1分, 通过查找较能流利讲述韩愈身世及贡献0.5分, 没有查找和了解0分) ;借助网络、书本, 查找古人“不平之鸣“诗文1分 (借助网络、书本, 查找古人“不平之鸣”一首以上诗文 (1分) , 未能借助网络、书本, 查找古人“不平之鸣”诗文 (0分) 。

解释文本:选取重点的词、句、段进行深入思考, 分析其内涵2分 (选取重点的词、句、段进行深入思考, 分析其内涵2分, 选取部分重点的词、句、段进行思考, 分析其内涵1分, 未能选取重点的词、句、段进行思考、分析0分) 。

反思评价:作者的写作用意1分 (把握本文系作者不平之鸣作品及对昏庸、无能统治阶级的讽刺、鞭挞1分, 作者的写作用意把握不完整0.5分, 作者的写作用意未能把握0分) ;如果想成为“千里马”, 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作为人才应当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 1分 (扣紧文章主题阐述观点1分, 扣住主题阐述部分观点0.5分, 未能阐述观点0分) ;我的疑问1分 (提出值得探讨的观点1分, 未能提出值得探讨的观点0分) 。

3.阅读课堂学习行为表现性监测评估表的设计

设计表格 “阅读课堂学习行为表现性监测评估表 (10分制) ”, 对一、二级指标进行细致划分, 并按优、良、中、差做出等级评估。 具体如:

一级指标:课前准备1分 (二级指标:课前资料收集, 做预习笔记, 情绪平静、静等老师上课, 阅读用具准备充分、有序摆放) ;阅读情绪1分 (精神饱满、投入、对学习内容感兴趣, 思维活跃) ;主动参与4分 (主动思考、质疑、问难, 小组合作主动沟通、交换见解, 呈现倾听、讲述等体验性阅读, 代表小组、全班展示) ;创新意识2分 (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有独立人格呈现) ;目标达成2分 (教学目标达成度、课堂作业完成) 。

三、分析与思考

1.表一、表二将阅读任务类型 (检索信息、解释文本、反思与评价) 确立为阅读内容学习表现性监测的一级指标, 对学生的考察任务予以较清晰的分类;二、三级指标依据课文教学目标予以分类, 进一步将考察的任务细化, 并明确评价标准。 “自我完成记录”具体地呈现了课前学生学习状况的历史信息, 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能够完成什么, 为教师新授课教法、学法的确立及教学内容的设计提供依据, “师生、生生互助补充记录”为学生学习所得, 既监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又考查学生思维的表现过程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 再予以赋分。 这样通过阅读内容学习表现性监测评估表, 监测者可以充分观察到课前与课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对学生的阅读学习的能力、知识、思维水平有一个全面的监测评估, 在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估的同时, 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为进一步反思和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学生也通过表格内容的呈现, 与教师形成理解性沟通, 给自己的知识掌握一个明确定位, 改变以往纸笔测试终结性评估中以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学生、极大挫伤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的现状, 实现监测与教学的有效融合。

2.表三阅读课堂学习行为表现性监测评估表凸显了监测评估的几个特性: (1) 真实。 评估随堂进行, 因此情境是真实的, 它关注的是学生课堂的学习状态, 并在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时真实地反映学习情况。 (2) 互动。 从“主体间性”的角度互相评判对方, 对学习行为的真实表现及时记录。 (3) 生成。 在互动评估学习中,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 学生的主动创造精神得以充分体现, 展现一个不断生成的课堂。

当然, 主题阅读学业成就监测评估方案的研制在使用中还伴随有许多问题, 还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进一步开发、实施、修正、完善与提高。

参考文献

[1][美]拉尔夫·泰勒, 著.施良芳, 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86.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师范教育司.新课程与学生评价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70.

八年级语文上册《马说》教案 篇3

(1)概括本段内容。

(2)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

要点提示:

(1)无识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

(2)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正是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

3.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请一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3)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

(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要点提示:

(1)妄言无千里马者,恰是不识千里马者。

(2)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3)前两个“之”,代词,指千里马,分别作动词“策”(驱使)、“食”(喂)的宾语。第三个“之”却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如同我们在第一册中读到的“久之”的“之”一样。(见蒲松龄的《狼》)这里“鸣”是(马)鸣,而不是鸣(马)。这样用使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富于变化。

(4)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3.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归纳课文。

1.读了本文请你谈谈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要点提示:

1.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2.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

五、拓展探究

1.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写了些什么作品?

2.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

3.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一位古代文人?

把你的探究结果,写成一篇小短文,下节课交流。

《马说》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1、了解作者韩愈的有关情况及本文写作背景。

2、领会、掌握文章词、句、段的含义,读懂文章。

3、理解作者托物寄意,以马喻人的写法。

4、在现实社会中既重视老师、伯乐的作用,又不坐等伯乐发现自己,而要努力学习真本领,积极推销自己,使才能得到发挥。

【教学方法】

自读法、朗诵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课件

【过程与方法】

1、课前查找资料,通过预习,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2、课堂采取读-议-讲-练的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课后结合相关资料及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读懂理解课文,并能熟读成诵

2、加强人才观教育

教学难点:韩愈为什么会产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

先请同学们看屏幕。

投影:刘翔跨栏照片

刘翔是中国运动员的骄傲,他在雅典奥运会上以12秒91的成绩平了世界记录,取得男子110米栏冠军,书写了中国田径新的历史,除了个人努力以外,还要靠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从平庸的跳高选手到奥运会冠军,年轻的刘翔,早已习惯了鲜花和掌声,但在刘翔的背后,有那么一位默默无闻的教练孙海平。连刘翔自己也说过:“除了自己的天赋外,师傅有很大的功劳。”孙海平就是能识刘翔这匹“千里马”的“伯乐”。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文章,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投影

《马说》

韩愈

设计意图:用奥运冠军刘翔这匹千里马被伯乐孙海平发现作为导语,是因为刘翔奥运会上夺作为男子110米栏的冠军,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体育天才,是一匹真正的千里马;二是因为刘翔从一个跳高运动员成长为跨栏名将,他的教练孙海平确实起到重大的作用,是当之无愧的伯乐,举他们的事例引入,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共鸣,增加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的达到学习目标。

二、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韩愈的有关情况及本文写作背景。

2•领会、掌握文章词、句、段的含义,读懂文章。

3.理解作者托物寄意,以马喻人的写法。

4、懂得在现实社会中不坐等伯乐发现自己,而主动积极推销自己,使才能得到发挥的道理。

设计意图:在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了解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使学生学习时有的放矢,知道哪些知识是自己需要掌握的,学习时思路就会更清晰,就更能有好的学习效果。

三、检查预习情况

教师:请同学们介绍一下“说”这种文体的有关常识以及我们学过的“说”有哪些。投影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但讲究文采,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似。我们学过的“说”有《爱莲说》、教师: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作者韩愈的有关情况。

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他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散文健康发展的道路.韩愈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郁郁不得志,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资料补充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投影:

3、教师:下面我们再一起处理一下本课的字词,请同学们看屏幕

投影;

读准下列加线字的音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骈()死于槽枥之间

(3)一食()或尽粟一石

(4)食()马者

(5)才美不外见()

(6)不以千里称也()

教师提问学生,给出正确读音

投影、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同“饲”,sì喂。

不能尽其材 “材”同“才”,cái才能。

其真无马邪 “邪”同“耶”,yé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xiàn表现,显现。

学生回答后,投影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检查预习这一环节很重要,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听课,更能有的放矢,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四、初步疏通课文大意

1、教师 :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注意体会感情。

2、学生听录音。

3、听录音后,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进一步体会感情,并尝试当堂背诵

投影伯乐——千里马——名马——奴隶人——槽枥——千里称

一食——食马者——是马也——虽有——食——力——才——常马——安求策——食——鸣——曰——其真——其真

4、教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课文翻译。

5、学生讨论。

投影.辨析词义

1、策

2、食

3、其4.以

策之不以其道()食马者()其真无马邪()不以千里称也

执策而临之()食不饱()其真不知马也()策之不以其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投影答案

投影;

6、讨论后派代表翻译课文;同学之间互相评论,指出不足。(附译文)

7、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学习文言文,了解课文大意,进一步体会文言字词句的含义是很重要的,直接牵涉到下一个环节学生能否准确、恰当地理解课文。让学生自己通过查资料,通过同同学们的讨论,通过反复朗读来解决问题,同样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

五、具体分析课文:

教师: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全文,看屏幕,思考以下问题

投影9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1、写了千里马的遭遇。采用了象征手法,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识别人才.发现人才的人;食马者比喻愚妄无知的统治者

2、齐读第一段,思考:1.本段哪句话写了千里马的遭遇?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第二段,这一段写了千里马的什么遭遇?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俗话说:“又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那怎么行?所以老师平时让你们多读点书,就是为了让你们“吃饱”。

3、齐读最后一段。(学生齐读)哪句话是这一段话的中心句?

“其真不知马也。”

4、不知马表现在哪些地方?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作者是怎样描写食马者自以为是、不懂装懂的可笑丑态的?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愤慨呢?(学生交流)

请两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5、师:千里马不受礼待,不见才美,不被重用,都是食马者不知马造成的。所以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正是因为“伯乐不常有”,我们的千里马才被食马者摧残、埋没、忽略。韩愈从小刻苦读书,二十五岁中进士,长期得不到重用,曾三次上书宰相,四十余日无回音,自己亲自上门询问,却被看门人挡于门外,你说让人气愤不气愤?所以,忧愤之下,韩愈写下了这篇奇文,表达了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的无比愤慨之情。6 课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句话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教师:封建社会埋没了不知多少人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同情百姓,写出民苦“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的柳宗元;与民同乐的欧阳修;“欲为圣明除弊事”的韩愈,还有李白、苏轼、王维„„许多的人才,想为国家、为百姓做些事,无奈社会黑暗,多次被贬,结局凄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通过对几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可以基本了解作者思想感情,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六、深入研讨,扩展思维

1、教师:同学们对作者的思想,对课文的主要内容都有了深入的了解。作者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只是缺少伯乐的发现。在封建社会,如果没有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的伯乐,确实什么样的人才也会被埋没。伯乐虽不常有,但自古以来还是有不少,请举出你所知道的伯乐。

秦穆公重用商鞅,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最终统一了全国。

萧何月下追韩信,帮助刘邦建立了西汉。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使得三分天下有其一。刘备就是一个伯乐。

奥运冠军刘翔,以前是学跳高的,是他现在的教练发现他跨越方面的天赋,所以收归旗下,精心培养,才有奥运会上那“惊人的一跨”。

那么,在当今社会,从刘翔的事例中,我们能概括出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伯乐的作用?应该树立怎样的人才观呢?

2、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1、伯乐的作用很重要,但并不起决定作用。

2、是金子总会发光,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真金。

3、不是说能日行千里的马才是好马,能拉车耕地的马只要不偷懒也应该算是好马。

4、既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拥有真本领,又要积极寻找机会,寻找伯乐,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

教师:如果是伯乐,就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多发现人才,像刘翔的教练孙海平,就对刘翔的成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如果觉得自己是个人才,也不能在家坐等伯乐上门,而要主动推销自己,让自己这块金子不被埋没,早日发光。如果想成为真正的人才,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学习,培养坚强的意志,同时,注意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使自己成为像刘翔那样的千里马。

七、教师鼓励学生

得人才者得天下,得人才者事业兴,所以时代呼唤千里马,时代也呼唤伯乐。你看,千里马冲山牢笼,飞奔起来了。(出示《八骏图》)这才是千里马该有的风采!(播放音乐《万马奔腾》)同学们,看图,随着音乐请想像万马奔腾的情景。以后同学们能当千里马就要当好千里马,能当伯乐就当一个好伯乐。

假如你以后是千里马,万一被埋没了,该怎么办?

那就自己当自己的老板,自己去开创一片天地。

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是“金子总会闪光的”,埋没只会是一时,而不是一世。我就跳槽,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毛遂自荐”,别人没有发现我,自己要善于推销自己。

这些都是很好的办法,不过你们也别着急,你们是不会被埋没的,我们这里来听课的老师个个都是伯乐。”

大家表现这么好,怎么不是人才呢?要相信自己,我们向这些既精心培养人才又善于识别人才的像伯乐一样的老师们致敬。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刻苦勤奋,努力学习,早日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八布置作业

《马说》教案 篇5

一.学习目标

1.能准确通畅地朗读课文,结合页下注释理解文意; 2.理清课文的思路体会作者情感,理解作品寓意; 3.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价值观观念,争做“千里马”!

二.你能讲出几个含有“马”字的四字成语吗?

三《马说》解题

“说”:是古代的一种托物寓意的议论体裁。“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

“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题。”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读准字音

伯(乐)

(骈)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

(食)不饱 才没不外(见)(食)之不能尽其(材)

四.请同学们首先自由诵读,疏通文意,然后小组合作,不会的问题向同学请教

请同学们再自由诵读一遍,思考下面的问题: 千里马有何特点?

继续思考下面的问题

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有哪些遭遇?

五.注意这几个句子的翻译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而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的,不能把发现千里马的希望寄托在伯乐身上。伯乐难道就一定是公正的、无私的吗?千里马最重要的是自己创造条件被人发现,主动出击而不是坐等良机。你怎么看待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呢?

本文的思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的悲惨遭遇(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痛诉食马者的无知妄说(其真不知马也)七.拓展思维

上一篇:第二季度传染病疫情分析下一篇:安徽省护士定期考核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