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思想品德

2024-06-30

九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精选8篇)

九年级上册思想品德 篇1

第一单元 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

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1、责任的含义:就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或不应该做某些事情。

2、责任的产生: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3、责任的来源: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4、责任与角色的关系是什么? ①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不同的责任,源于不同的角色。

②角色的变化,承担的责任就随之而变化。扮演的角色越多,承担的责任越多。

③只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5、谁对我负责?

①自己对自己负责;②他人对我负责;③我们相互负责。

6、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表现是什么?

①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②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小到为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诚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7、为什么要自己对自己负责?

①谁对自己不负责任,谁就要对这种不负责任所造成的后果负责。

②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③如果不能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自己负责,就永远无法长大。

8、我们为什么要对他人和社会负责(为什么要有社会责任感)?

①当我们在为别人、为社会承担责任的时候,很多人也在为我们的成长和生活承担着责任。

②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和发展,更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们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③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我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就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

9、承担责任的回报: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更多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自我价值的提升等。

10、承担责任的代价: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意味着因可能做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处罚。

11、承担责任的意义是什么? 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12、如何选择自己的责任?

①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回报和代价进行正确的评估,作出最合理的选择。

②一旦作出自己的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我们应负的责任。

13、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为什么仍然要为它们承担责任?

①如果采取抱怨消极、懈怠等消极态度,同样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②有时我们虽然无法改变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位臵,但可以改变我们对待自己该做的事情的态度。

③只要我们把它们当做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放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出色。

14、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是最有责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

第二课

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1、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①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②个体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①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

②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③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3、我们应该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4、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提倡集体主义价值观。

5、关爱集体的表现是什么?

①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

②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③在集体中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④总之,人人都主动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建设出力。

6、怎样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① 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 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② 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③ 国家处于困难时刻,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④我们青少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焕发青春光彩。

⑤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7、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①首先是对自己负责。我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就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也是负责任的表现。

②对他人负责。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

③对集体负责。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会有保障。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④对社会负责。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社会,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⑤对国家负责。维护国家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为国分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⑥只有人人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8、列举你参加的公益活动

例如:参加义务植树;向居民宣传防火知识;清理乱贴的小广告;清明到烈士陵园扫墓等。

9、参与公益活动的意义?

①有助于创建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

②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③我们的每一次行动会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会得到众多人的积极响应,会带动更多的人与你同行。

④参与公益活动也是履行社会责任,使我们的生活更安全更温暖,这种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10、自觉承担责任的含义是什么?

自觉承担责任,就是我要承担责任、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要我承担责任、被迫被动地承担责任。

11、负责任的表现有哪些?

①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是我们负责任的表现。

②当我们做错事时,就要勇于承认,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承认错误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12、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①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

②当我们做错事时,承认错误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并要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

③我们要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④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在反思中更好地履行责任,并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

第二单元 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变化及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形象:

①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起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②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③但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2、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为什么说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具体表现或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所以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初级阶段的含义: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初级阶段的起止时间: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到21世纪五十年代,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国家的根本任务: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这会注意现代化建设。

国家总任务: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总任务制定依据: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6、党的功绩:

在九十多年的艰辛探索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中国人民,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应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2)科学发展观(了解)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大以来,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我们要应对更多的风险和挑战,必须怎么做(要让“中国号”高歌向前,应怎么做)如何理解“旗帜就是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明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制定的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制定的出发点: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8、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地位。

9、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的。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③(了解)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10、四项基本原则含义和意义是什么?

含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11、改革开放的意义:改革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哪些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3、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①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要把“一个中心”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

②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时候不能动摇。

14、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5、我们应如何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

1、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2、学习并宣传国家有关民族政策,提高自己和群众的民族意识。

3、向国家有关部门针对民族问题建言献策,贡献自己的才智。

4、从自己的身边小事做起:如不歧视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同学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5、敢于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16、什么是“一国两制”?

①“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②“一国”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③“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17、对台湾问题的相关知识、方针政策:

①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③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

④“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⑤我们(国家、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第四课 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1、我国为什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①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②我们国家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的需要。

③总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2、我国怎样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①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开放。

②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③必须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④必须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3、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基点。

②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独立自主不等于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对外开放不等于一切依赖外援。

③对外开放的目的是增强我国独立自主的能力。

4、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其他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等。

我国人口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人口问题的对策及原因: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只有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实行优生优育,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

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实现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意义:实现计划生育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表现在许多方面(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例子略)。

A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B、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严峻的环境形势迫使我们做出选择: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6、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国资源国情是什么?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我国资源现状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长期以来,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7、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要求是什么?

含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要求:它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8、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①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说到底都是发展问题。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②面对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形势,谋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识。

9、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①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②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10、我们青少年学生能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做什么?

①积极宣传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做一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宣传者。

②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倡议,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水、少开空调、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等,努力做一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践行者。

③为更好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做一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建言者。

④积极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做一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维护者。

11、为什么我国要坚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①—④)我们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⑤—⑧)我们必须优先发展教育;(⑨)总结

①在人类发展史上,科技发展的每一次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②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水平。

④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⑤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⑥我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要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就必须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⑦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⑧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⑨总之,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12、怎样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

①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②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依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③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④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

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它包括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等。

2、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延绵不绝、历久弥新?

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中华文化的深刻影响(或作用): 中华文化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结合时代和实践的要求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青年一代肩负的光荣使命。

5、中华民族精神的含义是什么?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6、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其具体体现,如:①在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②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③改革开放新时代: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改革创新为核心、科学精神、服务精神等。

7、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民族为什么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②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③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8、我们青少年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②认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义务。

③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④要立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九年级上册思想品德 篇2

基于此, 面对即将到来的2017年中考, 就如何学好九年级思想品德学科,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对开卷考试形成正确的认识

中考将历史和思想品德学科合并为综合文科, 采取开卷考试方式, 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的改革探索, 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考生在开卷考试中可以自由查看自己所带的各类资料, 但同样要遵循考试的相关纪律, 不可以互相传递资料、商量和抄袭。这种考试方式相对于同学们所熟悉的闭卷考试而言, 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为考生回答问题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 减轻了考生的学习负担, 同时有利于考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水平。因此, 一般而言, 开卷考试在题目设计上显得更为灵活, 更加偏重于考查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 对考生的要求不是降低了, 而是提高了。近几年来, 人们普遍感觉到思想品德中考试题越来越活。因此, 同学们一定要从思想上重视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 坚决抛弃“开卷考试就是翻开书抄答案”的错误认识。只有形成了正确的思想认识, 报以良好的态度, 加上积极的行动, 在思想品德学科上的学习才可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二、要认真了解中考试题和答题要求

以贵阳市思想品德学科的中考试题为例, 分为五大题型, 具体如下:

一、“请你选择”:10个小题, 每个2分, 共20分。

二、“请你参与”:2个小题, 每个6分, 共12分。

三、“请你回答”:3个小题, 每个7分, 共21分。

四、“请你评析”:1个小题, 9分。

五、“实践探究”:一般有3个小题, 共13分。

这五大题型都有具体、明确的答题要求, 如“请你评析”的答题必须要按照“先判断—后分析—再亮观点”的三个环节规范完成。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或者老师, 查阅近三年的中考试题, 对各个题型的具体答题要求加以研究, 了解和掌握各题的答题方法、策略, 做到了然于心、有的放矢。

三、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中考试题的70%为基础题。因此, 同学们一定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除了要做到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做好学习笔记、课后认真复习、完成作业等常规要求之外, 要努力培养自己认真阅读教材的习惯, 充分熟悉教材内容。可将教材中涉及到的一些易混淆的知识, 如“制度”“关系”“根本”“实质”“核心”等知识进行归类整理。还要把握基础知识内在的联系, 构建知识框架体系, 尽可能地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做到融汇贯通, 综合理解, 这样有助于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

四、要关注对国内重大时事政治和生活实际的了解

中考试题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学以致用能力的考查。按照以往的要求, 同学们要熟悉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之间国内重大时事政治, 还要特别关注这个期间与贵州省相关的重要时政热点。建议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 通过报刊、网络、电视等途径去了解这些时政新闻, 认真做好记录, 在老师的指导下, 结合所学知识和观点, 对这些重大时政热点作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 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归纳、总结、表达等能力。

五、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答题训练

1. 加强答题速度的训练。

影响答题速度的因素主要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审题能力、书写速度、答题技巧等。政史两个学科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就时间分配来看, 思想品德试卷最多只有60分钟。为赢得考试时间, 同学们在答题过程中, 不要在一时不会做的题目上过多停留, 也不要动不动就翻书。如果遇到不顺手的题目, 可以先空着, 把会做的题目做了, 等到试卷回答完毕后再回过头做之前不会做的题目。要有意识地提高书写的速度, 注意书写的规范和整洁。

2. 要自觉加强对各类题型的答题训练。

平时可以有针对性地以中考题型进行专项训练, 还可以采取定时定量对“请你选择”或“请你评析”等题进行强化训练。同时, 为适应中考要求, 要加强规范答题和规范使用答题卡的训练, 避免不必要的失分现象。答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用学科术语组织答案, 切忌口水话。

六、要掌握审题的方法

审题是一个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也是对试题作出准确回答的关键。有的同学们在答题时出现的观点不全、内容不充实、所答非所问等情况, 导致卷面失分, 都与审题不认真或者审题不明有关。因此, 审题时一定要保持头脑冷静, 仔细读题, 抓住关键词, 明确答题方向。在明确题意要求的前提下, 再拟答案要点, 确保答案的完整和准确。另外, 在答完试卷后, 不要急于交卷, 应将题目与答案对照检查, 发现错误与遗漏之处可及时修正和补充。

七、建立错题集

九年级《思想品德》指瑕 篇3

一、 教科书中部分文字表述不严谨、欠科学

1.为了引导学生自觉关心社会发展,教材第8页引用了古代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并注明作者为:顾炎武。但笔者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查阅,发现:第一,此联出自明朝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其次,顾宪成与顾炎武并非同一人,顾宪成是明朝人,卒于1612年。顾炎武生于1613年,生活在明末清初阶段,留有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呼吁人们自觉承担起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

2.教材第42页最后一自然段简析了勇于创新对我们个人的积极影响后,便得出结论:勇于创新是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必由之路。“必由之路”是指事物的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必须经历的过程,战胜困难和挫折必须要创新吗?显然是否定的。因此,建议将原来的表述改为“勇于创新是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重要途径”。

3.教材第104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一目下引用的一段楷体字材料中提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被誉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67%,经济总量突破20万亿元,跃升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而紧接着在第106页“经济快速发展的奥秘”一目下引用的一段楷体字材料中又提到“1979年到2006年的28年间,我国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平稳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达到9.6%,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前后表述不一致,显然是不严谨的。

4.教材第113页在介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提到“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这一提法是不科学的,应改为“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其他国家机关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二、 教科书中部分材料说服力不强

1.为了论证教材第26页中“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当民族、国家、利益遭到侵犯,身处危亡时,一切有良知的中国人同仇敌忾,奋起抗争;当民族国家幸逢盛世,喜讯连连时,我们会精神愉悦,共贺同庆”的观点,教材在第25页安排了两幅图片:第1幅图片是“群众义愤填膺地严正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的暴行”,图片中人物的举止与所显现的表情能充分反映“当民族、国家、利益遭到侵犯,身处危亡时,一切有良知的中国人同仇敌忾,奋起抗争”;但第二幅图片“奥运圣火成功登上珠峰”(如下图1所示),从画面中所表现出的内容并不能直接反映出“当民族国家幸逢盛世,喜讯连连时,我们会精神愉悦,共贺同庆”,可换成“尽情欢呼中国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图片 (如下图2所示)。

2.教材第64页为说明“诚信是公民职业道德的要求”,在前面引用了一段材料:“创办于1669年的同仁堂,虽然历经风雨,但一直生生不息。目前,已发展为拥有31亿多元资产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名列全国中药企业之首。同仁堂之所以长盛不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能一以贯之地坚持诚信为本的药德思想。在同仁堂下属的各药店里都挂着一副对联,上联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下联是‘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他们严把药材质量关,认货不认人,紧紧堵死假冒伪劣药材的渠道,取得了‘天下第一中药店的殊荣。”

仔细阅读分析,不难发现,上述材料的中心思想是:“同仁堂作为一家国有大型中药企业之所以能长盛不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该企业能始终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这与“诚信是公民职业道德的要求”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而用这段材料说明教材第65页中“诚信对促进企业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意义”则更具有针对性,建议作一调整。

三、 教科书中部分知识的引入缺乏必要的铺垫

1.教材第127页在介绍完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后,总结时提出,在多种收入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人们的收入可分为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受法律保护。目前,我国正努力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依法拥有财产性收入。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而且“财产性收入”与本框介绍的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紧密相关。新教材适时增添这一新的提法,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贯彻落实了党的十七大精神,但是,什么是财产性收入,这蕴藏着什么含义?对这个涉及到“居民收入”统计的专门术语,学生并不熟悉,如果教师在教学上简单处理,就只能让学生生硬地接受结论,但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都是不利的。因此,建议应在其后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增加对“财产性收入”的解释说明:“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2.教材第129页在表述“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必要性”时,提到:“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什么?学生并不清楚,也就无法理解性地进行学习。但教材第108页中提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议此处作一调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四、 教科书存在知识重复现象,部分内容有待整合

1.教材第70页安排了“尊重个人隐私”一目,正文部分阐述了“隐私及隐私权的含义、尊重他人隐私”,而同样的内容在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第十七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已出现;如教材第119页介绍“权利和义务关系”时提到:“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基础。”,而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第十五课《神圣的宪法》中介绍权利和义务关系时又提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权利和义务互为条件、互相依存。”虽然是从不同角度讲的,但知识上令人有重复之感,而且使用该版本教材的地区在组织中考复习时很容易让学生无所适从。

2.教材第7课《维护合法权利》将第1框的标题定为“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该框题由导言和“了解继承法”及“依法维护民事权利”两个话题构成。在导言中,首先强调了经济权利是我国法律保护的重要权利,是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并简要说明了公民的经济权利主要包括财产权、继承权、劳动权、休息权等。然后安排了两个“知识链接”,分别介绍了“我国宪法对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保护”及“财产所有权的含义”;话题一“了解继承法”,介绍了“继承权的含义、财产继承的方式、分配继承遗产的原则、法定继承的顺序、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正确对待遗产继承”等内容;话题二“依法维护民事权利”,通过一则股票案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合法财产权利遭到侵害时,学会依法维权。且在正文表述中提到“我国公民的合法的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公民依法行使自己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而“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都是财产所有权的内容,上述内容的安排显得非常混乱。建议:(1)将话题二中的内容调至话题一前面,并将原标题改为“依法保护公民合法的财产所有权”,原第86页“知识链接”中,在介绍完“财产所有权的含义”后紧接着点出“财产所有权所包括的四个内容”;(2)话题“了解继承法”改为“我们享有财产继承权”;本框介绍了财产所有权与财产继承权两项公民依法享有的重要经济权利,且篇幅相当。故本框原来的标题“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可将其改为“公民依法享有的财产权利”。

五、 教科书中部分标点符号的使用不规范

1.教材第59页“参与竞争,必须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既要有敢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相信我能行,勇敢地参与竞争;也要正确对待竞争中的成功与失败,要有一颗平常心,胜不骄,败不馁。要克服竞争中的自私心理与妒忌心理,正确对待别人取得的成功,特别是当自己遭遇挫折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认真分析,及时总结,调整方法,战胜困难,努力进取”。

2.教材第109页“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建立和完善……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快速、持续发展。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外……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上面所列两段,第一段宜将第2个逗号改为句号,第1个分号改为逗号,第1个句号改为分号;第二段宜将“强大动力”后的句号改为分号。这样层次就会显得非常清晰,更利于学生有条理地理解和把握句意。

九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知识点 篇4

1.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

①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存的。

②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

③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④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2. 关爱集体的表现是?

①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

②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③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更大的力量。

3.怎样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①我们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②维护国家的尊严。

③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

④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⑤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4.为什么要参加公益活动?

①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社会责任,又帮助他人,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②带动他人与我同行,共同创建一个互帮互助的和谐社会。

③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①信守承诺。

②勇担过错。

③自觉承担责任。

④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

6.集体与个体的关系?

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同时,个体也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7.为什么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集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集体,只有人人都主动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建设出力,集体才会真正成为我们依恋的家。

8.集体的力量取决于哪些因素?

不仅取决于成员数量的多少,而且取决于成员之间的组织和配合。

9.团结的集体的重要性?

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10.怎样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作为公民,我们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11.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

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别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12.守信的重要性?

我们许下诺言,也就意味着自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信守承诺,就会为自己赢得信任。失信于人,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甚至会对他人、对集体的利益造成损失。

13.自觉承担责任的含义?

自觉承担责任,就是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被动地承担责任。

14.怎样自觉承担责任?

①我们要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九年级上册思想品德 篇5

学案

学习目标:知道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知道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学习过程:

有承诺就有责任、承诺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

①P15列举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中的承诺现象。

商品生产经营者对商品和服务作出的承诺。

学校等教学教育机构对社会作出的教学教育承诺。

②承诺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责任,即承担了信守承诺或“说话算数”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履行这一责任和义务。

③承诺有许多种形式:

2、正确认识承诺和责任的关系

(1)P16活动设计

对韩亮和小飞的言行的评论

韩亮:韩亮的言行是对的,韩亮借书看并承诺按时归还,符合个人发展要求和社会道德法律规范,是社会所确认的。(可让学生自己讨论,教师总结)

小飞:小飞的言行是不对的。小杰偷书是违法行为,作为小飞,应该指出小杰行为的违法性并帮助他改正错误。而小飞采取的却是相反的做法,违背了道德要求和法律规范。(可让学生自己讨论,教师总结)

(2)承诺和责任的关系:(可让学生自己讨论,教师总结)

①一般情况下,有承诺就有责任。责任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相互承诺。

②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必然随之产生一定的责任。

③责任是对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产生与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之中,表现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身份不同,责任不同。(可让学生自己讨论,教师总结)

(一)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不同,责任就不同

P18说一说

(二)认清人生的不同责任,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每一个人都要扮演社会角色,承担社会责任

2、必须认清自己在人生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责任,扮演好角色。

课本P19填一填:我有哪些责任?

我的角色

我的责任

我的角色

我的责任

子女

赡养扶助父母

游客

讲究文明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

学生

尊师重教、勤奋学习

消费者

诚实消费拒绝欺诈依法维权

同学

互相帮助共建良好班集体

观众

保持安静遵守秩序

朋友

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国家公民

遵守法律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社区居民

关心社会公益增进邻里团结

……

将来的我----一个好公民、一个好劳动者、一个好家长…

达标检测题、父母的责任是抚养教育子女,这个责任来自于()⑴法律的规定(2)分配的任务(3)道德要求(4)传统习俗

A(1)(2)(3)

B(1)(3)(4)

c(2)(3)(4)

D(1)(2)(4)

2责任产生于()

A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B日常生活中的高雅情趣c友好交往中的取长补短D现代社会中的开明开放

3以下选项中属于我们中学生应承担的责任的有()

(1)孝敬父母(2)认真学习(3)遵纪守法(4)保护环境

A(1)(2)(3)

B(2)(3)(4)

c(1)(2)(4)

D(1)(2)(3)(4)

4、XX年3月5日下午,王小军同学在上完作文课后,参加学校组织的上街打扫路面卫生的集体劳动。

(1)请问,材料中的小王承担了哪些责任?

(2)3月5日是“学雷锋活动日”,你还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

5、刘国梁作为一个乒乓球运动员,曾经身经百战、战绩卓著,为国家赢得了荣誉。刘国梁告诉记者,自从成为国家乒乓球男队主教练的那一天起,他就一直提醒自己要更加有责任感。既然当了主教练,就要承担教练的任务,需要管理全队的队员,脑子里思考的事情也多了,队员的训练、生活、思想等都需要教练做一定的工作,在奥运会期间更是需要教练费心。而当球员的时候,自己一般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了就可以了。

九年级上册思想品德 篇6

【课

题】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认识新自我 【教学目标】

1.珍爱生命 2.生命的意义 3.走出青春的误区 4.正确认识自己 5.发掘自己的潜能 6.训练解题技能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时政链接]

1.张丽莉,女,1983年生,大学本科,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语文教师。2006年,她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教。她在2012年5月8日的交通事故中,为救学生而受重伤,致使双腿截肢,2.瘦弱妈妈搬开200斤楼板救子:据华西都市报报道:儿子上厕所被砸,埋在预制板内,母亲冒着余震危险去救儿子,期间,眼见着三楼的床掉下去。儿子求母亲快走,别管他,母亲使出全部力气,独自将上百斤的预制板挪开,救出儿子。母亲事后说,她也不知道怎么那么有力量。

3.偶像的力量:北京时间2010年7月11日凌晨,美国男子110米栏传奇巨星阿兰·约翰逊宣布退役。约翰逊是刘翔的偶像,两人曾有过8年的栏坛对抗。听到约翰逊奴役的消息,正在北京训练的刘翔说:“约翰逊是个非常好的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曾经厌倦过跨栏,但他的坚持,帮助我继续下去。他可以说是我坚持下去的精神动力,永远是我的偶像。” [知识回顾]

一、知识要点: 第三课 珍爱生命

1、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⑴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生动和精彩。

⑵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①地球上的生命丰富多采,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②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需要每一个人,去关爱与呵护周围的生命。③为什么生命之间需要相互关爱?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践踏地球上的生命,就是在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2、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⑴每个人的生命都具有独特性:每个人老师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⑵人类的生命具有独特性:

①人的生命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②人的生命独特性更多地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⑶发挥自身的独特性: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独特闪光的成才之路,展示自己的风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3、珍爱我们的生命

⑴永不放弃生的希望:珍爱生命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希望。

⑵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①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实现人生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②每个人对国家、社会和他人都有价值。在肯定、尊重、悦纳、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应同样尊重和善待他人的生命。

③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生命。

④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不丧失生的希望;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⑶延伸生命的价值:

①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许多人虽然生命已经结束,可他们为社会所作的贡献却让后人受益无穷,他们的生命价值得以延伸。

②我们要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并为之不懈努力,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第四课 欢快的青春节拍

1、走进青春 ⑴青春悄悄来:

①我们身体的变化,意味着我们正在长大,开始从儿童向成年的过渡,进入青春期,开始人生最美丽的春天。

②青春期(是指10-19岁)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关键期。我们的身体将发生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型的变化;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③在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发育很快,需要大量的营养。同时会出现一系列特殊的生理现象,这些都是正常的。

④我们身体的成长有着不同的韵律。即使同一个人,其不同身体部位的发育速度和水平也是不一样的。

⑵成长不烦恼:

①在我们的身体变化的同时,我们的心理也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②青春期心理充满矛盾,这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这些心理矛盾有时让我们感到苦闷,但正是它们构成了我们向前发展的动力。当然,如果处理不好这些矛盾,它们也会成为阻碍我们发展的阻力。因此,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各种力量调控内心心理矛盾,是很重要的。

③怎么解决青春期的心理矛盾?

A.向老师、家长、亲友以及社会寻求帮助; B.要自己学会当自己的“心理医生”。保持心理健康将有助于我们身心的协调发展,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2、感悟青春 ⑴青春误读:

①对于青春的好奇,我们需要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彼此共享成长的体验,彼此尊重是我们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

②追求个性不一定要在装扮上标新立异,人格独立也不是故作姿态。真正的个性在于从内心深处散发的魅力,真正的独立是逐渐摆脱依赖,勇于为自己行为负责的精神。

③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两者之间可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从而营造一种和谐温馨、合作团结的氛围。

⑵青春畅想:

①青春不仅仅是身体的变化,更多地体现在一个人的心态、气质、想象力和情感中,是一种全新的感觉。决定青春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心态。

②青春是活力的象征,蕴涵着智慧、勇敢和意志。有了这些,我们便有了克服怯懦的勇气和冒险的魄力。

3、祝福青春

⑴青春的幸福:在青春期,我们会有苦恼,但更多的是梦想,是激情,是幸福。①因为拥有青春,我们每一天都站在新的起跑线上,迎接新的挑战; ②因为拥有青春,我们可以尽情放飞梦想,并努力追寻; ③应为拥有青春,我们不怕失败,相信一切可以从头再来。

⑵寄语青春:因为青春是美好的,所以需要我们仔细体味,我们应更加珍惜,开创出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

第五课 自我新期待

1、日新又新我常新 ⑴自我新认识:

①正确认识自己,就要做到: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一个人的美就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内存美对外在美起促进作用。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缺点。

②每个人都是变化发展的,自身优点、缺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⑵认识自我的途径:

①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反省自己的点滴表现,总结自己。②通过他人了解自己。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冷静地分析,既不盲从,也不能忽视。③通过集体了解自己。集体往往对一个人的评价更全面、更客观。

2、发现自己的潜能 ⑴认识自我的潜能:

①自我是发展的,自我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

②发现潜能,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我们要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合乎实际的评估,包括自己的潜能,以判断今后发展的方向。

⑵发掘自己的潜能:

①经常给自己积极的暗示,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信心和勇气,能帮助我们发掘潜能。②在心中想象出一个理想的形象,激励自己斗志,有利于释放自己的潜能。③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激发潜能。要培养有利于激发潜能的习惯,从小事做起。

3、自我新形象

⑴我心中的理想形象:

①认识自己,发掘自身潜能,能更好地更新和完善自己,向理想中的自我前进。②我们应善于从不同榜样身上学习不同的优点,不断完善自我。⑵面对新期待:

①每个人都期待自己有美好的未来,每个人的自我期待中都包含着对自己未来职业和生活的希冀。

②社会对不同职业的人也有一种期待。③我们要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与潜能,了解社会对各种职业的角色期待,从社会需要与自身的实际出发,确定个人的成长目标。⑶未来新规划:

①从现在做起,向着自己的理想前进。

②青少年时期的主要任务是生存知识学习与品德培养。美好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让我们自省、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略,详见课件)

二、辨析题

要认识自我,我们只能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与评价来认识自己。

三、活动与探究题

进入了初中,一切是那么的新鲜,一切又是那么的好奇,同学们在此过程中,也常会对现实感到不满,也会幻想自己更美丽可爱,幻想自己有惊人之举,如果两者之间比较接近,就会产生自信、自尊、自豪的积极体验与满足感。反之,就会导致自怨、自卑,从而影响自己健康成长。

请你结合“认识新自我”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放飞理想的翅膀”的班级实践活动。

(1)活动主题:(2)活动形式:(3)活动目的:

(4)活动步骤: 【课后作业】

《掌控》 【课后反思】

九年级上册思想品德 篇7

一、当前农村初中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课面临的困境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学业考试的复习教学中, 学生虽然深知复习的重要, 但面对“翻炒冷饭”的知识毫无胃口, 而教师面对没有兴趣与激情的学生课堂表现, 也显得束手无策, 结果造成了学生对复习课不感冒, 教师只能在堂上尽人事而为之, 课堂收效甚微。学生或如坠云雾中, 或自以为是, 致使知识得不到有效巩固、能力得不到助推与提升, 就更不用说情感态度价值观了。整个复习陷入“高耗”“低效”甚至“无效”的恶性循环。而作为农村学校的政治老师, 要提升思想政治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则还要面对更大的挑战。

二、有效复习的含义和标准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 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要在农村初中的思品课中实现有效的复习, 那就必须具备以下六个标准:1.通过复习, 是否使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够准确熟练地掌握, 并能灵活运用。2.通过复习, 是否是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 使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竖成串, 横成链, 形成知识网络。3.能否结合学生实际, 通过复习能够做到堵漏补缺, 扬长补短。同时弥补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4.通过复习, 能否使学生在系统深入掌握知识的同时, 能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通过复习, 能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发展独立思考。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6.通过复习, 能否达到师生情感的升华。

三、农村九年级思想品德有效复习探究与尝试

农村思想品德复习课该如何开展呢?课堂结构应该怎样?我们课题组进行了多番尝试和反思, 认为无论是哪种模式都得对照“有效”“高效”这标准, 在各种的探究中, 我们十分关注三个方面:重基础、显能力、养情感。

1. 重基础。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学家奥苏伯尔认为, 影响学习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 学习应该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 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故此, 思品课的复习必须重视基础, 而这个基础既包括学生对思品的已有的认知结构, 更包括思品课中的基础知识, 要实现复习的有效提升, 教师则要把学生的已有的政治知识的结构基础摸清, 同时把整个初中的思品的基础知识结构研究透, 通过建立在学社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基础上的复习教学, 使思品的基础知识与学生的已有基础之间发生有意义的联系, 而这种联系就是学生对知识内在关系的一种把握与提炼, 是帮助学生建构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所以, 重基础, 并不是把教材的简单重复、罗列。具体的实施策略上, 我们尝试了培养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 主动建构和完善知识结构, 理清知识间的脉络关系, 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 对生活的知识化心领神会。

2. 显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复习课要提升学生的能力, 就必不可少要把生活情景作为课堂设计的重要因素。在政治课的复习设计, 不仅要学生记熟课本知识, 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如果学生在学校教学中对知识记的很熟, 却不能用它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具体问题, 这种复习只做到了单向建构而忽视了逆向的外化于物, 这显然是一种无效的复习。政治课复习要凸显学生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熟悉教材知识体系的同时, 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方法, 并用这些方法去解决老师为他们截取的生活场景。以此, 复习课实现了知识的生活化, 答题方法的思路化, 使学生在老师的设计下步步为营, 将知识变成能力, 将解题方法变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具体实施方法是:在学生整体感知知识, 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解决疑难问题的基础上, 精心设计一组有梯度的练习题, 层层深入, 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同时渗透解题方法,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在迁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养情感。

一节有效的复习课必须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 让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环境下进行复习, 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行动, 将行动升华为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计课堂活动, 对学生的情感充分关注,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活动方式, 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促进复习课有效性提高。长期以来,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是容易忽视的问题, 不少教师在复习阶段中常常只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 只顾教学过程的推进, 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调控。学生的成绩提高了, 他们便认为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 学习目的明确, 学习刻苦, 学习的方法也是正确的;如果成绩不理想了, 则简单归结为学生的学习态度有问题, 学习不够刻苦等等。对性格内向且处于情感焦虑和抑制状态的学生, 如果在复习阶段缺少轻松活泼、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课堂活动, 肯定使学生“瞌睡不断”。如果教师在复习课中给予充分关注、引导这类学生调整好情感, 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 多让同学和教师交流, 完全可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对于情感态度教学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兴趣, 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合作精神, 树立每位学生的学习的自信心。自信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 但能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以自信, 那才真正体现出教师的智慧与爱心。在复习课中, 更不能忽视情感态度教学, 讽刺、挖苦不会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动力, 相反会产生更大的精神压力, 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很多老师认为九年级学生学习能力强, 有毅力, 就把时间全部放到讲解和练习上, 不考虑趣味性, 从而学生失去了兴趣, 产生了疲倦, 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 一个明智的政治教师要在枯燥的复习课中, 想法设法地培养学生对政治的巨大热情和持久兴趣, 是学生处于最佳的复习状态, 最终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尤其是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总之, 复习课既不同于新授课, 也不同于练习课。新授课目标往往很集中, 只需攻下知识上的一个或几个点。练习课是将某一点或一部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 关键是要使学生在复习中把旧知识转化, 并产生新鲜感, 努力做到缺有所补、学有所得。而有效的政治复习课更应该是切合学生的实际、帮助学生高效巩固基础、提高能力、人格有所发展的复习。

参考文献

[1]陈白缦.课程改革与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J].教育探索.2004.

浅析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策略 篇8

关键词: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策略

一、重回课堂,直面困惑

综观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课堂,我们确实遇到了一些让人困惑的问题。以我的一堂校级公开课为例,我选取的是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二节第3课《政府依法行政,人民有序参与》。为了准备好这次公开课,我事先进行了精心备课,根据教参的安排,这节课由两个方面的内容组成:政府依法行政,人民有序参与。对这节课的内容,我主要通过三个环节来处理教材:①创设情境,了解政治权利;②知识探究,掌握有效方法;③初步尝试,参与政治生活。对这节课的内容,我主要是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办”三个层次进行了讲解。但当我拿着自认为还比较满意的教案走进课堂时,却发现我还是没有跳出课堂怪圈,困惑依然存在。

困惑一:是教学容量大还是变相的满堂灌?

在《政府依法行政,人民有序参与》这一课教案的设计中,我一共设置了5个情境,选取了17个相关的新闻链接及材料,1个课堂活动来达到原定的教学目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些教学内容也都图文并茂,而且也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我这样设计的出发点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接收些信息知识。但这么大的课堂容量也意味着必须是以我的讲为主,这是不是又成了变相的满堂灌呢?而且这么多的材料会不会给学生造成视觉疲劳呢?

困惑二:是面面俱到还是面面俱失?

教材中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仔细研读了好几遍,逐一对知识点进行了挖掘,在设计教案时,为了能让学生对知识点全面掌握,我几乎一个不漏地体现在了教案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常常会这样去设计教案,可我所希望的面面俱到会不会使我的课像流水账一样了无生趣、走马观花呢?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说,会不会就成了面面俱失呢?

二、探讨现状,正视症结

从九年级教学的大环境来看,我们也不难发现,造成上述困惑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中考压力造成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

初一、初二阶段思想品德的教学应该是处于一种比较宽松的教学环境中的,新教材中引用了大量贴近学生的事例,创设了学生愿意参与的活动情境,学生也没有过多考试的压力,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在和谐的课堂环境中进行。但一旦进入九年级,中考的压力让教师不敢懈怠,加快了教学节奏,增加了教学的内容,急于把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而此时的学生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反而会觉得思品课变得枯燥了,厌课情绪逐渐加重,课堂又回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情况,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师生关系紧张。

2.依赖教参导致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缺失

一直以来,我们都很习惯依赖教参,从教材的处理、教学的设计到教学方法的选择等受教参的影响极深,有时甚至是照搬照抄教参中现成的东西。这样缺乏创意的备课,使课堂缺少活力,并将自己的教学预设作为上课的唯一准则,什么时候问什么问题,学生怎么回答,教师怎么引导,都是事先精心安排过的,课堂生成的东西少之又少,教师的创新思维几乎消失。

三、分析教学,参悟对策

1.因时因地制宜,灵活处理教学内容

我们的有效教学应当围绕课程标准展开,教材是我们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但并不是唯一的法典。教师应该学会灵活地处理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2.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活动的实效性

我们在重视教材、教师等校内课程资源的同时,不能忽视了对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从校内和校外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科特点以及所能利用的校外课程资源的特点,按照实用、方便的原则,做到针对性强,有的放矢。

比如,在《政府依法行政,人民有序参与》中的小组活动环节,我经过修改之后挖掘了我们身边的课程资源,引用了重庆市委设立的“市长信箱”,让学生掌握一种比较便捷可行的,能让我们的建议、咨询、投诉等及时有效的途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而且也有效地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4.

[2]许惠英.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 重庆市北碚区水土一中)

上一篇:2020保险行业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梁思成的故事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