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教学实录

2024-09-11

莫高窟教学实录(共7篇)

莫高窟教学实录 篇1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的语文课我们要学学读课文的方法,学什么方法呢?我们来一起写。(板书:连结)师:咱们一起读一遍。师生齐读。

师:什么是连结?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

生:两根短绳子系在一起连结成一根长绳子。生:两条纸绳用胶粘起来。

生:用钉子把两块木板连结起来。师:文章的段与段用什么连结? 生:词语、句子

师:句子和词语都可以把段与段、句和句连结起来,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关注一 下文章是怎么连结的?觉得有意思吗?我们今天就来试试这种方法好不好。师:我们今天要学习哪篇课文呢?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板书:莫高窟)师:(指“窟”字)这个字念什么? 学生读。

师:你认识的字真多!我们一起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学习连结方法

师:让我们看看课文吧。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投影出示第一自然段)自己读读,想想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愿意来读读这个自然段。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什么了,谁来说说? 生:我知道了莫高窟的位置。

生:我知道了莫高窟有492个洞窟。

生:我知道了其中最有价值的要数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师:读到这你能不能猜一猜,课文的后几个自然段会写些什么? 生:彩塑。

师:你是根据什么猜的?

生:因为第一自然段介绍最有价值的是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我觉得可能会写彩塑。生:我觉得会写壁画。因为第一自然段介绍最有价值的是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我觉得可能会写壁画。生:我觉得会写藏经洞。

师:看来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句话上了,这句话简单介绍了莫高窟最有价 值的是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接下开来可能会具体写写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是什 么样的?那你们猜的对不对呢?想不想验证一下,那就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学习材料,读读这三段文章。生读课文。

师:猜对了吗? 生:猜对了。

师:那一定有描写壁画的段落,谁来读读。生1读描写壁画的段落。

师:这段用四个“有”写出了壁画内容的丰富多彩,又用五个“有的”写出了

飞天姿态的优美,我们要用声音高低快慢的变化把壁画的特点体现出来。谁再来读读。生2读文。体现了壁画的特点。

师:一定也有描写彩塑的段落吧,谁来读读。

生3读。

师:天王多威风呀!要把它威风凛凛的样子读出来。生3再读,读出了菩萨的慈、天王的威,力士的猛。师:肯定也有描写藏经洞的段落吧,谁来读读?

生4读。

师:这么多珍贵的文物被外国入侵者掠走,真是令人痛心。

师:内容我们猜对了,可这三段排列的顺序是打乱的,那应该按什么 顺序连结呢?刚才已经有同学举例子说明,连结的时候要有顺序,要 通过词语或句子把段与段连结在一起,请同学们默读这三个自然段,自己试着排一排,想想这样排的依据是什么?画出相关语句。(课件 出示问题)然后在你的小组中交流排列的顺序和依据。生:默读三段,画出相关语句,小组讨论。

师:哪组愿意来汇报一下,小组同学按你们排列的顺序每人汇报一 个自然段。先把你汇报的段落读出来,然后说说你这样排列的依据。生小组汇报,按顺序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生:我们组排列的依据是: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莫高窟最有价值的 要属: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我们是按这个顺序排的。

师:看来这句话真的挺重要的,不仅告诉我们下文要写什么,还告 诉我们下文是按照彩塑、壁画、藏经洞的顺序写的。

师:还有哪组同学也是这么排的,能说说你们的依据吗?

生1:我找到这样一句话“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 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从“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 这句话可以看出彩塑已经介绍完了,所以彩塑的段落应该排在前 面。在藏经洞的段落中找到了连结词“还有”,前面彩塑壁画都介 绍完了,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藏经洞,所以把这段排在最后。生2观点同生1相似。

师:大家都找到这句话,你在这句话中找到连结词了吗?一起说。生齐答:„„不仅„„还有„„ 师:“不仅”连结的是哪部分? 生:连结的是精妙绝伦的彩塑。师:“还有”呢?

生:连结的是壁画的段落。

师:在这句话中除了“„„不仅„„还有„„”,还有哪些词起到了 连结作用?

师:同学们没发现,那老师来帮帮忙。你们看“精妙绝伦”这个词 是写什么的? 生:写彩塑的。

师:这个词总结了彩塑的特点,那找到另一个词了吗? 生:宏伟瑰丽。

师:宏伟瑰丽是对下文内容的概括。也起到了连结作用。师: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吧!生齐读。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找到了一些连结词,有„„ 生齐答:„„不仅„„还有„„,„„还有„„。(师板书词语)师:这些词就像胶水一样把文章的上下段紧紧地连在一起。

三、运用方法,修改句子。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文章是怎样连结的了,现在老师想 把这句话的叙述顺序改变一下,(壁画和彩塑交换),那应该怎么改

变这篇文章呢?

生:把壁画这段放在第二段,彩塑是第三段,藏经洞是第四段。师:仅仅是调整一下段落顺序就可以了吗? 生:还要把连结的句子进行修改。师:怎么改呢?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生写句子。

师:大家商量好了,我们来汇报一下,老师读前段的最后一句话,你来读补充的句子和下段的第一句话,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两 段连上了吗?

师:其中最有价值的要属彩塑、壁画和藏经洞。

生:莫高窟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 富多彩。

师:连上了没有?

生:(齐答)连上了。

师: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生:莫高窟不仅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还有精 妙绝伦的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师:连上了没有? 生:连上了。

师:但是宏伟瑰丽重复使用了两次,看看放在哪里更合适? 生:放在第二句更好,起到了连结作用。

师:看来大家不仅发现了文章是怎样连接的,还学会了把段与 段紧密连接在一起,你们太棒了。

四、认读词语

师: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句把我们带到这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中,这些词语大家读准了吗?我们来读读描写彩塑的词语。(出示词语:慈眉善目

威风凛凛

强壮勇猛

神态安详

惟妙惟肖

精妙绝伦)

生:读词语。

师:想看看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是什么样的吗?(课件出示图片)我们来看看,这里有()的菩萨,()的天王,()的力士,这一尊尊()的彩塑真是()。生看图填词语。

(出示描写壁画的词语:宏伟瑰丽

自天而降

漫天遨游 翩翩起舞

倒悬身子

轻拨银弦)

师:我们再来读读描写壁画的词语。

生读词语。读词后完成填空练习。

(莫高窟的壁画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有的 彩带飘拂,();有的舒展双臂,()„„)

五、总结全文。

莫高窟教学实录 篇2

师: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 作者主要是抓住什么来描写彩塑精妙绝伦的?

生: (默读后) 作者主要抓住神态来描写彩塑精妙绝伦的。

师: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的神态的?画出相关句子。

生: (个别朗读2~4句) 这些彩塑个性鲜明, 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 有威风凛凛的天王, 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 他侧身卧着, 眼睛微闭, 神态安详。

师:具体写了哪几种神态?

生: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神态安详。

师:这些彩塑神态各异, 谁能试着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以上3句话)

师:这三句话虽然都是描写彩塑的神态, 但每句的表达方法却不同。想一想, 这3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这样写?

生:第1句话是总的概括彩塑的神态特点, 第2、3句话具体描写彩塑的神态。

生:第1句话是总写, 第2、3句是分写。这样写条理清楚, 让我们感受到莫高窟彩塑确实精妙绝伦、惟妙惟肖。

师:第2、3句话虽然都是具体描写彩塑的神态, 但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生:第2句话写了许多彩塑的神态, 而第3句话重点介绍了卧佛的神态。

师:这三句话都是描写彩塑的神态, 但不同的是第1句话概括描写了彩塑神态的特点, 这叫总写;第2、3句话具体描写了彩塑的不同神态, 这叫分写。第2句话介绍了三类彩塑的不同神态, 这叫面的描写;第3句话具体描写了一尊彩塑的神态, 这叫点的描写。这样有总有分, 有面有点, 点面结合, 使读者既对彩塑有了整体印象, 又对某一尊彩塑留下深刻印象。

片段二:比较

师: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壁画上的飞天的?

生: (个别朗读) 壁画上的飞天, 有的臂挎花篮, 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 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 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 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 翩翩起舞…… (只体现分写、面写。)

师:再读一读这句话, 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出飞天优美的姿态的?

生:运用了排比。

生:每一种姿态都用了两个四字词语来描写。

生:每个四字词语里都含有动作。

师:这句话用排比这种整齐的句式, 和对仗工整的含有动作的四字词语写出了飞天的优美姿态。如果说第2自然段写彩塑是抓住神态描写, 展示的是一种静态的美, 那么这段写飞天是抓住什么描写?展示的是一种动态的美。谁能读出这种美? (指名朗读)

师:飞天是莫高窟壁画的典型代表, 作者对飞天的描写, 是面的描写, 还是点的描写?作者抓住飞天进行具体描写,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壁画的宏伟瑰丽。

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 第3自然段与第2自然段在写法上有哪些相似之处。

生:这两段都是总分总结构。

生:这两段都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

师:这两段都采用了总分总的写法, 先用一句话概括特点, 再围绕这句话进行具体描写, 最后总写感受。分写时, 先从面上作一般介绍, 再选择一个点进行具体描写, 有面有点, 点面结合。既获得了整体印象, 又对某个点留有深刻印象。

教学反思

《莫高窟》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中一篇介绍景物的说明文, 课文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 说明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课文结构清晰, 叙述具体, 在表达方式上与《小镇的早晨》有某些相似之处。从全篇看, 作者先从总的方面简介莫高窟, 接着选取莫高窟保存的彩塑、壁画以及收藏珍贵文物的藏经洞, 分述敦煌艺术, 最后总结全文。课文第2、3两个自然段结构相似, 每段都以第一句话简要说明要描述的内容, 接着围绕这个句子作具体描述:先以一种整齐的句式作一般介绍, 最后选择一个典型作较为详细的描写。“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因此, 教学这篇课文, 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 不仅要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感受敦煌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吸收中华优秀文化智慧, 丰富文化积淀, 还要引导发现, 迁移运用, 让学生习得一些语言规律和表达方法。

《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通过精读课文,将学生带进莫高窟,切实感受莫高窟的艺术魅力,理解“莫高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了解莫高窟文物流失的史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强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析课文的2、3自然段,借助多媒体,感悟彩塑的神态各异和壁画的宏伟瑰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难点:再现莫高窟彩塑、壁画生动的画面,感受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

[教学过程]

一、尝试朗读,自主释疑

1.导入:在我国大西北茫茫的戈壁沙漠中,放眼望去,满眼荒凉,毫无人烟。然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就在这恶劣的环境中诞生了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今天我们来学习《莫高窟》。

2.让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质疑。(预设:莫高窟在什么地方?莫高窟里面有什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5.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在课堂伊始,由余秋雨的名言导入,通过地图的出示和充满深情的导语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并透过第一自然段从整体上初步感受到了莫高窟的宏伟与神奇,调动了学生的情感积累,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熟练朗读,大胆质疑

1.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课文从哪几方面讲莫高窟的?

2.学生反馈。

3.相机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4.再次质疑。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质疑,让学生大体了解课文,从哪几方面讲莫高窟的。

三、品赏诵读,互动解疑

(一)走进宝库,欣赏彩塑

1.朗读第一自然段,在这段中你读懂了什么?(指名回答,出示图片)

2.朗读第二自然段。

(1)想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

(2)这段中描写了几种类型的彩塑?(出示图片)

(3)看了这些彩塑,你觉得这些彩塑有什么特点?(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4)指导朗读。读出菩萨的慈善,天王的威风,力士的勇猛。

3.这段中还特写了一尊彩塑。(出示图片)

文中是怎么描述这尊大佛呢?找出相关句子读。

设计意图:莫高窟内的彩塑,文中出现的佛教人物基本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神态各异的彩塑也是教学的难点,因此,适时地展现画面可以使文字活起来,让学生主动、自然地进入到课文中。在接触了彩塑绚丽多姿的形象后,再一次朗读课文,学生兴趣大增,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对“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惟妙惟肖”等词语的理解愈加深刻,脑海中的彩塑画面也越来越丰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起了学生内心深处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赞美之情。

(二)走进宝库,欣赏壁画

过渡:莫高窟除了有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这是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文接下来写的就是——壁画。让我们走进宝库,看看壁画有何独特的艺术魅力来为莫高窟增辉。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1)交流壁画的特点:宏伟瑰丽、内容丰富。

a.从哪些地方能让我们感受到壁画的宏伟瑰丽?(小组交流)

小结:壁画的数量大,宏伟壮观。

b.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又体现在哪里?(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出示图片)

(通过有……有……有……还有……,我感受到壁画内容丰富多彩,宏伟瑰丽)

(2)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这些飞天是什么样的?谁来把飞天优美的姿态读出来?

(出示图片)

(3)在这一段的最后一句有一个省略号,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壁画上的飞天还有很多的姿态)

设计意图:这一段的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大量丰富多彩的图片的感知,有效地带领学生领略壁画的“宏伟瑰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深深地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和祖国丰富灿烂的语言文化。其中仿照文中的句式,进行听说读写等训练,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优化的方便快捷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三)走进宝库,了解藏经洞

过渡:在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藏经洞。一起去看看藏经洞内曾经有些什么呢?(出示图片)

1.齐读第四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师: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却藏有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藏经洞简直就是一个宝库。(板书:珍贵文物)六万多件珍贵文物,件件价值连城。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文物都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但是他们的根在中国,他们的魂在敦煌。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软弱的清政府,就会受到侵略者的欺负,因此我们也该努力奋斗,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2.同学们,就用朗读来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吧!(齐读)

设计意图:对“莫高窟遭受的劫难——藏经洞被洗劫一空”这一历史的了解和保护文物的意识渗透这一人文性教育,我觉得以一个“曾”字为抓手,点到为止,重要的是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以及激发学生课后去探究这一段历史的欲望。

莫高窟课堂实录 篇4

五年级四班

赵明梅

一、复习导入

师:让我们继续走进《莫高窟》,一起去领略、感受她的魅力和风采。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莫高窟)齐读课题。生:

18、莫高窟。

师:你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吗? 生:主要讲了彩塑、壁画和藏经洞。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要详细研究彩塑、壁画和藏经洞。一起来看学习目标。为了方便同学们完成这个目标,老师给你们制定了一个自学指导。

二、学生自学

三、小组交流

四、小组展示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

晓涵组:

1、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从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和强壮勇猛体会到彩塑的多姿多彩。

2、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体会到彩塑的各种各样,每一尊彩塑都是不同的。我们小组展示完毕,请其他小组补充。生1: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这句话写了彩塑的特点是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生2: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体会到卧佛很长,从他的神态体会到姿态优美和自然。

生3: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从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和强壮勇猛体会到这些彩塑姿态和神情各不相同。

师:因为这些彩塑有不同的形态,所以在朗读时应有不同的语气。谁能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读一下这句话?(生读。)

(师打开图片,观赏这三种不同形态的彩塑和卧佛)

师:现在谁再来试着读一读?(生读)

师:关于彩塑,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生: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这里是从侧面描写彩塑的美丽,不然游人怎么会啧啧赞叹呢?(晓涵组展示完毕。)

师:从以上的学习,我们感受到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欣赏完这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一下壁画这一部分呢?

玉芳组:

1、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这句话是过渡句,作用是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也引出了下文。

2、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从中体会到飞天丰富多彩,各种各样;壁画的丰富多彩,宏伟瑰丽。请其他小组补充。

生1: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从四万五千多平方米体会到壁画的面积大。

生2: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从中体会到飞天非常美丽和丰富,运用了排比句,作者把这些壁画描绘的栩栩如生。

生3: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从这句话体会到壁画的内容多。还体会到这句话是个排比句,说明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

(玉芳组展示完毕。)

师:谁来试着读一读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生读)

(师出示飞天图片)

(生再读)

师总结壁画的特点:宏伟瑰丽。

师:莫高窟真是祖国的一颗明珠,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师:看完这些美丽的彩塑和壁画,还有一个地方要去参观一下——藏经洞。藏经洞里面有什么?

生: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

师:但是是曾藏有这么多东西,但现在仅有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是因为——

生: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师出示一个小资料库)

师:历史毕竟是历史,我们应该面对现实。我们应该珍惜文物,珍惜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所以,在1987年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

《莫高窟》教学反思 篇5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莫高窟》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莫高窟》教学反思1

《莫高窟》一文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令人赞叹的丰富藏品,颂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结构清晰,叙述具体。由于学生对莫高窟的知识了解甚少,所以,课前,我搜集了莫高窟彩塑、壁画及藏经洞等相关资料及图片,设计制作了教学课件,以便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对莫高窟有清晰地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理解文本内容。整堂课,我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在阅读教学上进行了一些尝试,我认为比较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展示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特别是美仑美奂的飞天图,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享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如学习彩塑的一部分时,在学生不理解“神态”,只会想动作的时候,我适时通过播放彩塑的各种神情,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有关神态的词语:如威风凛凛、慈眉善目等。又如学习壁画一部分时,视频展示宏伟瑰丽的壁画后再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描述飞天形象,水到渠成地对学生进行了说话和想象训练。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效果非常好。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想学生边读课文,边欣赏这些充满艺术美的图片,会是一种享受。也更好地体会到“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注重加强词、句的训练,说话的训练。

如:“飞天”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傲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指名声情并茂地朗读,其余学生闭上眼进行想像。然后让学生把想像到的飞天的画面描述出来。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这些优美的句子,深刻地记在脑海里,即进行背诵练习。

三、课堂上注重写作指导。

教学本课时,注重了写作知识的迁移指导。如在学习了莫高窟的彩塑二段后,我引导学生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对莫高窟的壁画进行了片段练习。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每次教学结束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值得我去深入的思考:在学生练习仿写说话训练时,出现了内容单调的现象,在调动学生参与及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做得还不到位。另外,学生朗读水平的培养仍是重中之重。该怎样朗读,朗读这一环节究竟该怎样穿插在课文中还需要好好去摸索。对于课文背诵,在课堂上没有能设计出一些好的环节来进行检测。

以上这些都是需要自己在平常的教学中好好的总结经验,我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反思,自己能从中有所得,为今后的教学添砖加瓦。“学无止境”,我会不断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莫高窟》教学反思2

《敦煌莫高窟》这篇课文介绍了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中精美的塑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赞美了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由于这篇课文对壁画所作的描绘都是比较优美的。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欣赏为主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由欣赏这美丽的壁画时所产生的感叹升华到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这篇课文的中的第二自然段中,对于塑像的介绍是:“最大的佛像有九层楼那么高,最小的菩萨还没有手掌大。”对于后者,学生的理解还比较容易,因为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手掌想像到佛像小到底是小到什么程度。但是对于“九层楼那么高”这个概念要学生一下子去想像就比较困难了,所以我就用三层楼高的教学楼作例子,“同学们,如果我们的教学楼是一尊佛像,你站在它的面前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学生很快反应说“很高”、“很大”、“雄伟”于是我又引导说:“我们的教学楼只有三层楼,那么请你想像一下,站在一尊比我们教学楼再高二倍的佛像面前,那时的感受又会如何呢?”接下来,我自己朗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当同学睁开双眼时,我又问:“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呢?”学生的想像力让我佩服,有同学说:“我刚才爬上了塑像,站在了佛像的顶上,向下眺望,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变得十分渺小。" “我站在那个佛脚下,很努力地向上看,却好像都看不到佛顶 ”“我感觉佛像十分雄伟,而且我在想,古代人是怎么把这尊佛像造出来的?”这次的朗读由于学生的感情得到的激发,所以在朗读时也加入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情感更为丰富。虽然这一段并非本文的重点段落,但是我认为如果在此时能够事先激发学生的感情,为后文做好铺垫,对于整篇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培养都是有好处的。

在对整篇文章教学完毕后,我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朗读。很多学生都挑了第四自然段,原因是这一段所描绘的情景比较优美.所以老师请学生来朗读,在朗读感受中,学生把听到的内容直接反应到头脑中,并通过自己丰富的想像力将其呈现在脑海中,让他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他们脑海中勾勒出那幅美丽图画的时候,也就达到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

《莫高窟》教学反思3

这篇课文我计划分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的教学,我预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解“威风凛凛”“惟妙惟肖”“啧啧赞叹”等词语。

3、概括段意,编写提纲。

4、完成“彩塑”部分的教学。上完整节课,我的感受就是三个字“慌”“缓”“换”。

为了不增加学生的额外负担,我的语文课一般是放在课堂中预习。课堂上我给了15分钟让他们当堂预习,我不指导,他们平时怎么预习的就怎么预习。学生开始翻书动笔了,我在行间巡视着。有的同学在读书,有的同学在划生字词,有的同学在查字典,有的同学在翻相关资料……所有的预习都在四人小组中有序地进行着。虽然,这部分内容我花了宝贵的15分钟,但是,我觉得是值得的。学生学得很投入,一点也没有流于形式。接下来,设计了一些检测的环节,有指名读,有选词填空,有根据成语的意思默写成语。因为前面预习十分充分,所以这些环节也很顺利。但是,在默写词语以及校对这个过程中安排得不够紧凑,所以,当这节课上到一半时,我就慌了,脸也红了:今天的学习任务完不成啦!在字词部分花地时间太长了,导致后面的第2小节的内容是囫囵吞枣。

教学中,最美丽的是等待。等待是一种艺术,让所有的孩子都在你的耐心地倾听中圆满地完成任务。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缓一缓”,放慢节奏,这样学生才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切不可行色匆匆,那样的课堂是教师的舞台而不是学生的殿堂。虽然,时间的安排上有点不合理,但是我觉得前面的基础知识学生掌握得很牢固了。欠缺地是文章的整体把握,学生的读书声少了,没有把书读透就“开讲”了。尤其是在“彩塑”这部分,我原本的设计是要让学生在熟读的程度上能够当堂背诵。因为第二课时,还有“壁画”“藏经洞”,这两部分内容也是要求背诵的。所以,第一课时一定要把“彩塑”这部分内容当堂会背诵,很遗憾的是我没有达到这样的预想效果。

以生为本的理念也逐步被我接受,也渐渐地渗透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改换了我原本的教学思路,先生后师,先学后教。我正努力创设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尽管本节课有很多的不成熟,但是,一次不成熟会换来更多的日臻成熟。教学就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莫高窟》教学反思4

第12课《莫高窟》也是一篇介绍我国名胜古迹的文章,《莫高窟》这篇课文介绍的是我国西北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这篇课文结构清晰段落少,学生爱读。叙述具体,文字浅显,学生好理解。而且本课的课文写作手法和《桂林山水》的写作手法一样,都是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因此,在教学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

一、初读课文,感受“敦煌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二、品读课文,教学时我采用的是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洞穴中“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许多珍贵文物的“藏经洞”,了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让他们铭记:这一切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学生的充分朗读,使他们最大限度的感知、体验莫高窟的美。

三、在学生感知课文时,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本课在写作上运用的排比句式比较多,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也用有的______,有的______,有的______句式练习说话。

由于没有把握好时间,教学没有完成预期设计的教学任务。本课结束后,我深思了几点,一是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高。二是没有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三是细节之处还需要注意。以上这些都是需要自己在平常的教学中好好改进提高,我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反思,自己能从中有所得,为今后的教学添砖加瓦。

《莫高窟》教学反思5

师:莫高窟至今保存着20xx多尊彩塑,请你找出这些彩塑的基本特征。

生: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师:还有补充吗?

生:这些彩塑还是惟妙惟肖的。

师:是啊,这些彩塑多么有特点啊,那么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彩塑呢?

生: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师:这些人物形象多么惟妙惟肖啊,还有吗?

生:还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师:说的真好,这些彩塑无不透露着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生:我真想亲眼看看这些彩塑。

生:我也想看看,如果能让我看见,真是太好了啊!

生:我没有看见这些彩塑,也不知道是不是作者在吹牛。

师:是吗?那我们一起来亲眼看看莫高窟的这些彩塑吧!

播放课件,学生观看。

师:大家刚才看了莫高窟的彩塑,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看了录像后,觉得课文还没有写出彩塑的美,这些彩塑比书本介绍的还要好啊!

生:我现在觉得作者没有吹牛,莫高窟的彩塑真是闻名天下。

生:我现在真想快点长大,去莫高窟旅游,去亲眼看看这些彩塑!

生:……

师:那我们带着对莫高窟彩塑的印象,一起来朗读这一小节吧。

生:齐声有感情朗读课文。

评析: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我准备了很多的图片、音像资料,以提供给学生观看,帮助学生了解敦煌莫高窟的特点。在教学第二节莫高窟的彩塑的时候,学生只能从文字上感知,这个感知是十分抽象,呆板的,学生不能真切的感受到敦煌莫高窟彩塑的辉煌和神奇。甚至有的学生还产生了怀疑。在这个时候,我就带领着学生走进页,打开彩塑图片,从而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更深的感受。我继续播放视频,带着学生来到敦煌莫高窟,学生仿佛亲自走进了莫高窟,随着导游小姐游览观赏彩塑。学生通过观看图片,音像资料,他们对莫高窟的彩塑印象深刻了,呆板的文字变活了。在之后的朗读的时候,学生们声情并茂,抑扬顿挫,也不用我多作指导,就把莫高窟的彩塑文化读进了脑子。我通过这样的一节课,深深感受到了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巨大优越性。

《莫高窟》教学反思6

《莫高窟》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18课的课文。课文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藏有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本课教学内容为第二课时,主要学习彩塑和壁画,藏经洞等三个方面。

结合实际,考虑到本班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课文中所介绍的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差距比较大,可能会因为对莫高窟的知识了解甚少而影响对课文的理解。所以,课前,我搜集了莫高窟彩塑、壁画、的相关图片,设计制作了教学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大量运用网络,让学生对莫高窟有直观的了解,从而引导学生与祖国的历史、祖国的文化艺术史对话。大量运用网络创设的情境,将教学的“静”变为“动”,真正使课堂充满情趣。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对莫高窟有清晰地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理解文本内容。我的指导下,通过看、读、听、想、写等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整堂课,我根据新课标理念,结合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上进行了一些尝试,我认为比较成功之处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展示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特别是美仑美奂的飞天,并配以优美的音乐,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享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如学习彩塑的一部分时,在学生不理解“神态”,只会想动作的时候,我适时通过播放彩塑的各种神情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有关神态的词语:如威风凛凛、慈眉善目等。又如学习壁画一部分时,PPT展示宏伟瑰丽的壁画后,再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描述飞天形象,水到渠成地对学生进行了说话和想象训练。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效果非常好。大量莫高窟的彩塑、壁画、飞天、莫高窟地理位置图等,让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欣赏这些充满艺术美的图片,真可谓是一种享受。也能更好地体会到“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为了使学生体会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又充分挖掘了课文的情感因素,在讲授环节中,我多次采用信息技术播放视频,flash及相关的配乐等。引导学生用“心理视线”去领悟,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另外,我考虑了很多设计内容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并力求在PPT设计上灵活多变。让学生走进课文,发挥网络课堂教学的作用。

2,注重加强词、句的训练,说话的训练。

如:“飞天”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傲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指名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其余学生闭上眼进行想像。然后让学生把想像到的飞天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这些优美的句子,深刻地记在脑海里,即进行背诵练习。

3,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我将图文进行结合,因为,只有让学生通过媒体,借助课文,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学生才可能充分的、最大限度的去感知,体验莫高窟的美。这一点,我从学生的眼神、赞叹中得到了肯定。注重给学生创设说话的机会,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如,当学生理解了精

妙绝伦的彩塑,啧啧赞叹时,我适时引导学生想象,游人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时,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让他们铭记:这一切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学生有感而发,说得很精彩。课堂上采用灵活多变扎实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引导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真正学会学习!

但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还有一些问题和不足值得我思考:

1、图文结合的教学,图片何时出现才能跟文字更好地结合,才能有助于学生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

2、当课堂出现生成时,会耽搁较长时间,可能会影响整节课的完整性,这时该如何处理,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活到老学到老”,我会不断努力,利用现代化技术,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莫高窟》教学反思7

《莫高窟》是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内容,课文生动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课文结构清晰,叙述具体。但是文中所介绍的敦煌艺术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有一定的距离。以此为基础,我确定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读书指导和引导学生与祖国的历史、祖国的文化艺术史对话上。

在教学彩塑部分时,让学生默读文章抓住“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感受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配以图片展示,让学生在直观感受和语言文字之间建起“桥梁”,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语言得以内化。

在教学壁画部分时,让学生紧紧抓住壁画“宏伟瑰丽”、“丰富多彩”的特点,仔细品读语言文字去感受壁画的美丽,领悟语言文字的精妙。在处理壁画内容丰富多彩的时候,白板出示填空,让学生补充句子,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同时,在补充的过程中又一次体会到了壁画内容的丰富多彩。

藏经洞一段前后感情变化较大,主要让学生读,体会其中所包含的“骄傲”、“气愤”两种感情。然后补充西方列强掠走宝藏的资料,激起学生心中的怒火,激起他们对祖国的爱。

三个部分的处理,落脚点都放在感受祖国灿烂辉煌的文化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上。

课前是这么计划的,课堂上也是这样进行的。上完课有这么几点要说:

一、课进行的较为顺利,教学目标达成良好。

二、读的还是不够,特别是藏经洞部分,只读了两遍一遍默读一遍指名读。

三、课备的还是不够细致,特别是备学生还不够谨慎。主要表现在,补充说话部分没人举手,这是我第一遍在二班试讲时就遇到的问题,但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课堂机制还不够灵活,有待以后日常工作中加强练习。

总之,上完这节课我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较之以前的课这节课上我的废话明显减少,也更从容更镇定了。我会加倍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莫高窟》教学反思8

这学期的公开课在昨天上午第三节课结束,虽说公开课与平常上课区别很大,而且有时学生的接受效果还不如时常课,但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多上公开课还很有利于自身专业成长的。压力大了才会有更多的动力,有了公开课就没了随便上课的理由,你会鼓足干劲的准备,才会发现只要努力激发自己,你也会成为最好的老师。

我从四上开始接这个班,虽然三年级他们就已经接触自学型课堂教学,但系统的语文自学教学是从四下开始的。就现在来看,孩子们的自学还是很好的,大部分的语文课我都会采用部分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反思这节自学型课堂,孩子们学得很好,作为老师的我则我没有教好。

一、作为老师,自育自学的根本理念我还没有抓牢,我只是简单的模仿自学的“模板”在上课,很多环节的设计我都不明所以,对学生的回答我也不能做到及时、有效的反馈。针对这一点,在以后有时间的前提下一定要多看相关的理论书籍。

二、自学型课堂应该是学生自学,学生多说,老师的角色更多的是引导和点拨,但这节课看不到我在引导和点拨学生,我只是在反复的重复学生的问题和回答,没能有效评价和反馈,导致课堂实效差,超出课堂时间。

三、自学提示设计上存在问题。自学提示第二项“尝试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在自学时基本上没有孩子完成了这个自学要求,他们既要读书,找句子写体会,还要完成学习单,而自学的时间只有10分钟,所以导致学生无暇顾及这个自学提示。另外这个自学提示和小组讨论中的要求重复了,小组讨论第二项“小组合作朗读一个自然段”。小组讨论中已经有了朗读,在学生自学时可以不用重复朗读。

四、对学生预设较少。在日常教学中这一点我极少做到的,备课只顾着自己要讲什么,很少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接受,也不管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是不是会喜欢,所以一到公开课我也就很少预设学生的回答。以后备课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因为他们才是教学的主体。

《莫高窟》教学反思9

和“莫高窟”是中国西北一个文明遗产所在地不一样,“《莫高窟》”是一个文本,设计教学前,我对这个文本略加分析:

这是一种介绍、说明性的文本,即它的类,是比较宽泛的说明文;与之同类相似的,是《兵马俑》,宽泛地讲,也包括《九寨沟》这样的风景点介绍的文本。

这个文本的整体特点是:以空间结构为顺序,采用与叙述不同的共时解说(即各段之间是可以交换位置的);总-分-总结构。其“分”而具体写的部分,分别讲了彩塑、壁画、藏经洞三个部分。

在彩塑中,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游客赞美)相结合,突出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维妙维肖这三个关键词。

壁画结构与彩塑基本相似,关键词是宏伟瑰丽、内容丰富多彩、精美、灿烂辉煌。

藏经洞部分的特点是:面积不大、藏宝丰富、命运坎坷。其中的失宝,大家可能会联想到余秋雨比较著名的《道士塔》一文,虽考证并非严格,但因感情充沛而深得人心。

就课文而言,结构清晰,脉络井然。很多语段、句段可以成为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范本。

在教学中,我抓住了文中的词串,由词语入手,通过读——理解——再有感情读这几个环节来完成词语的教学。然后引词入段,在读准音,读通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彩塑”和“壁画”构段上的共同之处:都采用总分总的写作结构,渗透概括段意的方法:用文中的总起或总结句来概括。“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我们的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传授获得知识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关注构段方法,就是希望在阅读中悟到写的方法;第一次引导他们找文中句子概括段意之后,在学习后面几个自然段时,他们一下就知道去找总起或总结句来概括了段意,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也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

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打破了常规的第一课时最初环节的设计,导入揭题后,我进行了第一自然段的教学,通过读——悟引导学生抓关键字词来想象、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学生抓住“492”这一数字知道莫高窟的洞窟很多;从“悬崖绝壁”一词知道了莫高窟的洞窟在高处,还想象到古代劳动人民为建莫高窟付出很多艰辛,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聪明能干;从“四周布满沙丘”一句知道莫高窟身处茫茫的戈壁大漠。学生对“蜂窝似的”体悟不出什么,我就利用媒体,一出示蜂窝,学生马上就领悟到“蜂窝似的是说洞窟又多又密。”至此,我抛出“现在,你知道莫高窟这一名称的来历了吗?”学生争相发言,答案非常正确:“这些洞窟修建茫茫的沙漠,在又高又陡的绝壁上,故称其为莫高窟。”最后,请学生找出总起句来概括出段意。

文中的“飞天”“帛画”“刺绣”离学生生活较远,我充分利用媒体的优势,图文结合,让学生不仅理解了这些词语,还真切地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很自然地渗透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莫高窟》教学反思10

本堂课中,我尝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探讨,从而更好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这种新颖的学习方法,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效果非常好。我搜集了大量莫高窟的彩塑、壁画、飞天、莫高窟地理位置图等,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想学生边读课文,边欣赏这些充满艺术美的图片,会是一种享受。也更好地体会到“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加强词、句的训练,说话的训练。如:学生通过欣赏彩塑,亲眼所见彩塑的不同神态和不同个性,仿照书上“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再说说这些彩塑还有哪些不同的神态和个性。

再有“飞天”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傲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指名声情并茂地朗读,其余学生闭上眼进行想像。然后让学生把想像到的飞天的画面描述出来。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这些优美的句子,深刻地记在脑海里,即进行背诵练习。

《莫高窟》教学反思11

上《莫高窟》这一课,为了使学生能更容易,更准确地概括段意,我首先要学生把每一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并要求从每自然段找出关键词或句子来概括,通过每段的意思之间的联系给课文进行分段,学生可以很容易归纳出每部分的段意和主要内容。为了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莫高窟的美,这节课我们把课堂搬到了多媒体教室。

一幅幅精美图片的出现,使学生都忍不住啧啧赞叹。相信这人些画面一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记忆中,这是多媒体毋庸置疑的优势。但是可能是我在欣赏图片上花了较多的时间,导致课来不及上。在借助多媒体上课的时候,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高效率我得好好思索。

学习这一篇课文前,带学生去了电脑房查阅了寞高窟的相关资料图片,扩大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开课前,我从凤凰网上找到了精美的课件,依次展示的洞穴中“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许多珍贵文物的“藏经洞”,了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认识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同时,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最后全文欣赏的课件展示,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享受,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发言踊跃。特别是在自读自悟“藏经洞”一段时,能抓住文中重点词语说出独特感受,全课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莫高窟》教学反思《莫高窟》生动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现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创造力。教学时,重在读书指导,引导学生与祖国的历史、祖国的文化艺术史对话。

一、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张扬个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我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了这一点。如,我在引导学生体会莫高窟的彩塑精妙绝伦和欣赏精美的飞天时,让学生能体会一点就说一点,喜欢哪里就说哪里。学生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他们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进而使课堂充满生机,畅所欲言,无疑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二、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本课的学习,不仅要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更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课上仿照例句,展开想象,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描摹飞天的形象;学完课文后,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比赛,向家长介绍莫高窟,出一张以“莫高窟”为主题的小报??形式可以不拘一格,让学生自主选择,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莫高窟》教学反思《莫高窟》一文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现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由于课文属于说明文,通常会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课堂通常也会显得沉闷。因此,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难点。多媒体有声有色、生动形象、信息量大,图文声像并茂,超越时空限制,交互性好,将教学内容设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运用于教学过程,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感知,加速新概念的形成,增大信息容量,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补充文字材料和实验操作无法传递的空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教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对莫高窟很陌生,书中仅有的图片并不能激发学生对莫高窟的研究热情,因此,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及音像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加速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使学生掌握重点,有效地突破难点。如,在理解宏伟瑰丽的飞天时,我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多幅飞天图片,学生一边看,一边发出惊叹声,看完后,个个啧啧赞叹,很快就理解了宏伟瑰丽的含义。

《莫高窟》教学反思12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和藏经洞,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课文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是语言优美,有鲜明的特色,很值得细细品读。特别是一些排比句把彩塑和壁画描绘得惟妙惟肖。但是光是品读语言还不足以让学生真正走进莫高窟的世界,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我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包括彩塑、壁画(飞天)的图片和莫高窟的视频材料,内容丰富,欣赏性很强。当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时,惊叹之声不绝于耳,教学效果立竿见影。同时,多媒体的呈现还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如宏伟瑰丽、精妙绝伦等。网络资源的利用让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了起来,丰富了想象力。

欠缺之处:课堂上学生缺乏思考,在让学生模仿说话的时候,似乎美妙的词语都让文章的作者给说尽了,学生的语言贫乏,没有美感。

《莫高窟》教学反思13

对本节课比较满意的地方:(教学设计、重难点、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

《敦煌莫高窟》这篇课文介绍了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中精美的塑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赞美了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由于这篇课文对壁画所作的描绘都是比较优美的。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欣赏为主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由欣赏这美丽的壁画时所产生的感叹升华到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现在我就来谈谈我在本堂课教学中的一点感受.这篇课文的中的第二自然段中,对于塑像的介绍是:“最大的佛像有九层楼那么高,最小的菩萨还没有手掌大。”对于后者,学生的理解还比较容易,因为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手掌想像到佛像小到底是小到什么程度。但是对于“九层楼那么高”这个概念要学生一下子去想像就比较困难了,所以我就用三层楼高的教学楼作例子,“同学们,如果我们的教学楼是一尊佛像,你站在它的面前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学生很快反应说“很高”、“很大”、“雄伟”于是我又引导说:“我们的教学楼只有三层楼,那么请你想像一下,站在一尊比我们教学楼再高二倍的佛像面前,那时的感受又会如何呢?”接下来,我自己朗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当同学睁开双眼时,我又问:“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呢?”学生的想像力让我佩服,有同学说:“我刚才爬上了塑像,站在了佛像的顶上,向下眺望,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变得十分渺小。”“嗯,那种心境一定比站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远眺更开阔吧!”“我站在那个佛脚下,很努力地向上看,却好像都看不到佛顶!”“哦?是吗?当时你有什么感受呢?”“我感觉佛像十分雄伟,而且我在想,古代人是怎么把这尊佛像造出来的?”“嗯!是啊,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是如此的伟大和充满智慧!那就请你们再读一读这个自然段!”这次的朗读由于学生的感情得到的激发,所以在朗读时也加入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情感更为丰富。虽然这一段并非本文的重点段落,但是我认为如果在此时能够事先激发学生的感情,为后文做好铺垫,对于整篇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培养都是有好处的。

《莫高窟》教学反思14

《莫高窟》这篇课文介绍了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中精美的塑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赞美了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由于这篇课文对壁画所作的描绘都是比较优美的。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欣赏为主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由欣赏这美丽的壁画时所产生的感叹升华到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在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有一定认识后,我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朗读。很多学生都挑了第四自然段,因为他们都认为这一段所描绘的情景比较优美,所以我请一位学生来朗读,其他同学闭目欣赏。主要目的一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朗读,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激发他们自己内心的感受。有时候教师的讲解的比不上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感受得真切,他们可以通过自己丰富的象想力将景象呈现在脑海中,然后让他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单靠教师的一张嘴是换不来的。

接着,我借助多媒体让孩子们来个直观的感受,在发挥想象。让孩子们欣赏彩塑,其中有详细描述卧佛的一段描写。让孩子们对过以后,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出其他彩塑的样子、形态、动作等等。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彩塑的丰富多彩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

上完着课后让我深刻的感受的千万不可小看孩子们的想象,他们会让课文更加的活泼、生动、真实。

《莫高窟》教学反思15

《莫高窟》这篇有点说明性质。结构清晰,先从总的方面简介莫高窟,然后分别从莫高窟保存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叙述敦煌艺术,最后总结全文。通过总——分——总的格式,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人们眼前,同时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新的课程标准上说:新的课程标准上说: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这一课,课上首先要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任务,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总分总构段方式的作用并学会在中运用。

那么这一课,的表达方式就是是指导学生习作的语文知识,在了解总分总这个学习点的基础上,体会这种写法更能展示出莫高窟的艺术成就,让人印象更深,理解更透彻。学习时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说说的结构。然后再读课文,说说每一节的主要内容——抓住中心句。最后细读课文,了解如何说明中心。这样几步下来,学生了解了的结构,明白了内容,感受到了历史文物的魅力,油然而生的是对创造这些美丽事物的人的敬佩之情。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这么一个好的事例,引导学生作文多好呀!把学生的视线引导我们自己的校园——干净整洁的操场、美丽迷人的花坛、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墙,让我们学校美景与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个文化氛围浓厚却又美丽向上的学校。

莫高窟教学反思 篇6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精读细品,自读自悟,自我评价。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朗读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本节课中我注重了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将朗读贯穿于整体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朗读。自由读、指生读、齐读、引读、范读……旨在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欣赏感悟到莫高窟的美和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其次,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读完后,让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学生有代表性的发言老师非常肯定,并要求学生重新进行朗读,马上巩固。

3、读写结合,详略得当。

一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在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重点段落(2、3自然段)学习体会,在学习过程中体现了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学生有所收获。

4、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难点。

莫高窟教学实录 篇7

关键词:多媒体,阅读教学,莫高窟

随着多媒体网络时代的到来, 全新阅读方式的出现, 培养新的阅读能力成为当前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多媒体网络应教会学生使用现代化信息工具进行阅读提高学生记效率地阅读和检索大量信息资料的能力, 同时, 在阅读教学媒体上应改变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单调模式, 突破单纯介质获取信息的格局, 进行学会从电子媒介上获取信息的本领。多媒体网络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成为必然, 现代多媒体网络的展示, 创设了生动形象的情境, 使课文变得直观, 生动, 有趣, 同时扩大了课堂阅读量, 为学生提供了自主的学习的机会, 学生在享受文、图、声、像多样光景的赏读意趣的同时, 有效地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多媒体网络创设生动的情境

俄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最初的教学充满了形象、色彩、声音, 总之, 能够为儿童种种感官所接受, 并且使我们自己也进到儿童思维的境界。”

《新课程标准》也强调: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而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与以往的教学手段相比, 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上能够提供给学生良好的视觉美感和精神上的愉快感, 充分创设出一个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 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教学《莫高窟》一课时, 由于学生没有去过莫高窟, 文本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脱离了生活实际, 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莫高窟, 走进莫高窟,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引导语导入:“在力削斧劈的断崖上, 在神秘的三危山下的峭壁上, 在茫茫戈壁沙漠的怀抱中, 莫高窟———这颗祖国西北的明珠, 依然闪烁着绚丽多彩的光彩, 吸引了众多中外的游客, 也让老师无比向往, 同学们, 你们想去吗?今天, 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走进莫高窟”, 接着播放莫高窟的实地录像带, 形象地图文, 悠扬的古典音乐, 给神秘的莫高窟更增加了古典的色彩。这样, 让静止的欲望, 渴望尽快步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 感受到莫高窟的神秘与瑰丽, 体会到中国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二、多媒体网络促进自主学习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在课文教学中, 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 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重新确认。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一切都上教师主宰, 从教学内容, 到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 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 而多媒体网络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网络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 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 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 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 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 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 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了教学, 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1) 激趣导入播放录象资料, 让遥远而陌生的莫高窟展现了学生面前; (2) 自主阅读, 选择学习内容, 文章主要写了莫高窟的彩塑, 壁画和藏经洞, 而且每段具有独立性, 因此我设计了选择你喜欢的学习内容, 课件制作时注意了交互性和独立性; (3) 抓住根本性问题进行探究性阅读, 交互性解答; (4) 拓展阅读, 学习完文章, 我为学生提供了搜索引擎和相关莫高窟的网站, 引导学生上网浏览, 拓展知识面, 让课堂向生活延伸。

这样的设计,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 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主人。他们通过多媒体网络这一学习途径认识了莫高窟, 感受了莫高窟的雄伟瑰丽。这进一步证实, 多媒体网络的介入, 使学生由无奈的听授, 被动地位转变为个性化的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充分表现的主体地位。

三、多媒体网络拓展阅读时空

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多媒体网络的介入, 改变了以往纸介质阅读, 转变为电子阅读, 这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阅读方式。教师可提供经过整理的大量资源, 学生可从网上获取相关资源, 可在论坛交流心得。另外一种比较成熟的拓展阅读方式是网络主题探究学习, 教师将与课文有关的各种资源放到网上, 分门别类地制作成网页, 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教学完《莫高窟》时,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几个网站, 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浏览查阅更多和莫高窟相关的知识。多媒体网络的使用, 很大地拓展了学生的阅读时空, 绚丽多彩的页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丰富的内容吸引着学生, 激发着学生的阅读欲望。把课堂向课外延伸, 让教学与生活链接。

四、多媒体网络改变练习方式

传统的语文练习基本是以作业的形式进行的。每次做完后, 将作业本交给教师, 由教师统一批改。这样的作业, 一方面使教师的任务很重, 另一方面间隔时间较长, 学生关注度必然降低。而利用计算机即使呈现, 实时互动的特点, 能够很好地避免这两个问题。例如, 教师可以利用快下课时很短的几分钟时间, 将事先输入计算机的课后练习呈现出来, 让学生来完成。这样的训练, 能够培养学生使用、推敲语言的习惯。多媒体网络的运用, 使练习更有针对性, 趣味性, 同时也可以设计多层次的作业, 就比如教完《莫高窟》, 教师设计了三项作业: (1) 背诵课文, 摘抄文中比较优美的句子。 (2) 依照文中的句子写一段话。 (3)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吗?想去看一看莫高窟吗?走进莫高窟专题网站, 了解更多资料, 并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4) 写一篇描写家乡景点的文章。 (选择其中两项作业)

本课的作业设计层次性强, 给了学生选择的余地, 同时练习的方式多样, 有写, 有思, 有操作, 还有观察, 这样的练习设计很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网络介入阅读教学, 声图、视听结合, 具有新颖性、趣味性, 直观性, 能使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得到优化。使各种教学资源, 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整理、组合相融合, 在整理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焦效应。媒体的和谐运用不仅使教学信息通道畅达, 而且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更好地开发, 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对产生学习的内驱力起到极好的促进作用。从而, 促进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 也促进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变革。它丰富了教学内容, 拓展了学生的阅读时空, 让学生在了解自然, 了解社会, 了解世界中丰富了知识, 提高了分析、理解、想象等综合能力, 启发思维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德儒.多媒体网络与课程整合.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安全法制教育大会讲话稿下一篇:小学语文教研组年度建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