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2024-06-22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通用12篇)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篇1

[摘要]:“环保”——是一个即具体又抽象的名词。对于孩子,如何把这个概念用他们所能理解的方式教会他们,就需要我们老师运用多种途径把环保教育贯穿在各项活动中,使得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加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学习活动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我们就要抓住这些可利用因素,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

[关键词]:环保 兴趣 潜移默化 情感 契机

人类与环境紧紧相连,由于污染的蔓延和生态平衡的破坏,人类的共同家园——地球已经亮出了黄牌,为了人类的生存和未来,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和环境改善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终生教育,在幼儿中开展环保教育,是奠基工程。幼儿是人类的未来,是明天地球的主人,初步让幼儿知道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帮助幼儿萌发环境保护意识,做个环保小卫士,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必须从培养浓厚的兴趣入手,对幼儿进行培养。

一、在环境创设中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教育环境与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教育环境应该围绕教育目标、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结合教育主题及季节特征,及时的对原有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整;我们可以将环保教育渗透到语言教学、社会教学、艺术教学等五大领域中进行。在区域活动中可以投放大量的废旧物品并将其变废为宝,让幼儿感受到废物是可以再利用的。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室内外的空间,多为幼儿提供各种环保知识信息,刺激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让幼儿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关注周围的环境,意识到人类生存与环境的休戚相关,从而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使幼儿乐于观察和探索自然,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

二、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幼儿园的环境保护教育应把丰富多彩的环境保护教育内容渗透到一日活动中去,把原有的教材与环境保护教育联系起来,有机地加以结合。例如,在认识水、空气、电、声音、动物、纸、树、花时,我们可结合进行减少污染、噪声,节约水、电、纸,保护珍稀动物,爱护花草树木等方面的教育。如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幼儿认识空气,应改变原本只停留在“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可周围到处都有,人类生存离不开空气”这一层次上,而应在此基础上再提出问题:“空气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并带领幼儿到大街、建筑工地、工厂、公园走走,让幼儿体验呼吸后的不同的感受。又如每天的一餐一点中,在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同时,结合教育活动,进一步对幼儿进行节约能源教育。不挑食,不浪费,不倒掉饭菜,让幼儿知道我们所吃的颗颗饭粒,都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种出来的,我们所节俭下的食物,可以供养很多人。在盥洗活动中,也要注意让幼儿从小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环境保护教育也要寓于各种游戏活动之中,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知识,在玩乐中受教育。如在角色游戏中,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集无毒无害的废品,利用纸盒、纸筒、饮料罐开展“咖啡屋”、“小卖部”、“娃娃家”等,使幼儿在游戏中接受环保教育,并懂得如何减少垃圾和利用废物,以培养幼儿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需要大量的材料,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商讨,利用生活中无毒无害的纸盒、饮料罐、胶卷筒、纸板等废物,制作游戏材料,让幼儿懂得“废物的根本出路在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三、在“节日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节日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是教育幼儿的有利时机;幼儿园开展节日活动,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环保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如:3月12日植树节,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植树节、春秋游、6月5日世界环境日,我们都可以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我们通过“植树节”活动,让幼儿了解树木的种类、生长过程、生长条件,树木与气候和季节的变化,树木和地形的关系,乱砍乱伐对人类造成的危害等,让孩子们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己的道理。在“世界地球日”活动中,教师可设计“地球是我家”的教育主题系列活动。通过一系列有组织、有目的的主题教育,让幼儿理解生物,人和各种环境因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幼儿关心、爱护环境的态度和行为。这些为幼儿成长后,能与自然和睦相处,都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不同程度的培养。节日活动还有“爱鸟周、无烟日、世界粮食日”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结合教育目标,对幼儿以不同的形式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四、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家长观念直接影响每个幼儿,家庭是幼儿生活中最亲密的环境。因此,情感教育融入的环保教育需要家庭、幼儿园的协力配合,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如: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用废旧材料做成的“馒头、饺子、馄饨、帽子、骑马竿、动物沙包、飞盘等玩具,号召孩子与家长一起收集一些废旧材料,一起做成小玩具或装饰品。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到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可以循环再利用,让孩子直观地看到即节约自然资源又防止造成公害的道理,教师可将全体幼儿、家长、老师用废旧物制作的各类玩具进行义卖,让孩子们自己既当营业员又当顾客。通过活动,提高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并学会了珍惜自然资源和废物利用。

五、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做个“环保小卫士”

我们不仅要把环境保护教育纳入现代幼儿科学教育,在幼儿园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而且还要让幼儿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使幼儿从小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还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做个“环保小卫士”。幼儿年纪虽小,但他们有正义感,老师应善于抓住各种机会教育幼儿不要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用完水及时关好水龙头,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财物,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要与平时结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活动,教育幼儿保护环境要从自己做起,保护好身边的环境,当好环保小卫士,长大当好保护社会大环境的好公民。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篇2

一、寓环保于学习教育中, 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幼儿园是幼儿环保教育的重要场所, 教师要将环保教育渗透在幼儿园各科教学中。首先是创造恬静、整洁的生活环境。如桌椅、玩具摆放整洁, 保持室内外的清洁卫生, 同时, 对活动室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布置, 如:在班级内, 一边是题为“绿色世界”的植物园墙饰, 一边是“我为环保出份力”的主题墙, 窗台上, 有种植角、养殖角, 通过让小朋友亲自养动植物, 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其次是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如科学活动中, 结合“水”“声音”等内容, 让幼儿懂得干净的水和安静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意义, 并教育幼儿不喝脏水, 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另外, 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主题活动。如在大班:“水”的主题活动中, 开展了“水为什么变脏了”“污水和自来水”“小猫搬家”等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参观、谈话、小木偶表演、小实验、游戏等有趣的活动, 使幼儿了解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并懂得要处理好垃圾、保护环境必须从我做起。

二、寓环保于日常生活中, 培养幼儿的环保习惯

我们要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将环保教育与生活习惯的培养紧密结合, 强化对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如集会时教育幼儿公共场所不高声喧哗, 说话、走路要轻轻, 不乱丢纸屑、不随地吐痰;洗手后要关好水龙头, 节约用水、不浪费水资源;进餐时鼓励孩子不挑食, 不浪费饭菜;放学后要随手关灯;户外活动时不乱摘花朵, 初步了解人与植物、动物之间的关系, 萌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潜在意识。平时, 教师还要多组织幼儿收集废纸、易拉罐、玻璃瓶、果冻盒等废弃物品, 把它们再生利用, 做成各种新奇、有趣、立体、直观的玩教具, 这样既可以节省材料, 又可以减少污染。

三、寓环保于活动开展中, 强化幼儿的环保知识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 随时都可以渗透环保教育, 教师要尝试把环保知识融合进幼儿喜欢的故事、儿歌、小实验、手工制作等活动中, 使幼儿园环保教育内容儿童化、趣味化, 幼儿在这些活动中, 通过充分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 学得更生动、有趣且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教师通过指导幼儿表演童话故事《猪八戒吃西瓜》, 使幼儿懂得了如果一个人只图个人方便而不顾公德, 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损人不利己;表演《鲫鱼妈妈哭了》使幼儿初步了解水有什么用, 向幼儿说明我们人类的水资源越来越贫乏, 工厂和生活用的污水没有经过处理, 直接排放到江湖海洋中, 会造成许多河流、湖泊的污染, 以至于有水也不能用, 好多小鱼、小虾会毒死……让幼儿知道节约用水和保护水源的重要性, 激发幼儿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既丰富了幼儿的环保知识, 又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促进幼儿环保行为的养成。

四、寓环保于家园互动中, 树立幼儿的环保观念

环保教育只有幼儿园与家庭、社会共同配合, 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通过家园联系栏、周计划表向家长宣传环保知识, 介绍幼儿园环保教育内容, 请家长支持并参与环保活动。引导家长平时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 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和海洋馆, 帮助孩子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唤起对大自然的热爱, 给孩子创造一个讲究环保的良好家庭生活环境。再如, 环保制作大赛, 让孩子和家长在活动中受环保教育, 为幼儿及家长提供宣传、参观的好机会, 为环保事业出一份力。

五、寓环保于特殊节日中, 增强幼儿的环保责任

环保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同时, 社会也应积极为幼儿的环保意识提供平台, 为幼儿营造重视环保的良好氛围。例如, 可以利用各种节日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如:“3.12”植树节, 我们带幼儿去植树, 去给小树浇水, 通过植树节让幼儿了解树对人类的重要性, 初步懂得保护自然是保护自己的道理;4 月22 日世界地球日, 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地球病了》。组织幼儿讨论地球为什么生病?怎么办?由此让幼儿懂得任何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培养幼儿关心、爱护环境的态度和行为;6 月5 日是世界环境日, 我们带孩子上街捡白色垃圾……这些活动的开展, 强化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增强了幼儿的环保责任。

总之, 环境保护教育应从小抓起, 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通过经常持久的环保教育, 使幼儿确立环保意识, 形成环保观念, 提高环保觉悟, 增强环保责任感, 成为真正的“环保小卫士”。

摘要:当前, 环境保护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在环保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 环保教育意义深远, 它将关系到下一代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是未来环境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提高幼儿环境保护意识尤为重要。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篇3

一、让幼儿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学习和巩固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幼儿生活在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环境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变消极躲避为积极预防,就能够使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

首先,为了孩子的安全,要教育孩子不随身携带锐利的器具,如小剪刀、带尖的玩具等。在运动和游戏时要有秩序,排好队,一个挨着一个,不拥挤推撞,在没有成人看护时,不能从高处往下跳或从低处往上蹦。要告诉幼儿不爬树、爬墙、爬窗台。不从楼梯扶手往下滑,上下楼梯要靠右边走,不推挤。乘车时不在车上来回走动,手和头不伸出窗外。其次,热水、药品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品。花花绿绿的药品会让幼儿误认为是糖豆而吃进肚里,杯里的热水也会因为幼儿不会判断而造成烫伤,那么如何提高幼儿对事件的预见性呢?一定要让幼儿了解一些生活的常识,如:成人倒一杯热水,让孩子来触摸一下杯子,感受烫是什么样的感觉,随后告诉孩子,如果被热水烫了会是什么结果。还要告诉孩子,药不能随便吃,成人喂多少孩子才能吃多少,最好成人把药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最后,要告诉幼儿,当他独自在家,有陌生人叫门时,不随便开门。

知道了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那么就应提高幼儿分析、判断的能力,为幼儿准备一些画有安全与危险事物的小图片,如插座、火、药、热水、食品、玩具等,请幼儿自己来区分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险的,提高幼儿判断事物的能力。从而提高幼儿对事情的预见性,预防悲剧的发生。

二、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幼儿形成自我的意识

幼儿园的环境应是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的。教师应与幼儿共同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对幼儿进行直观、形象而又综合的教育。一次,我发现幼儿常常在室内乱跑,发生相撞的事情,于是与幼儿进行商量,我们决定在室内布置一些安全标记,提醒幼儿注意。但幼儿不了解安全标记。我们就从认识安全标记入手。在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在班内的接线板,插座等地方都贴有禁止触摸的标记;在窗台张贴了禁止攀爬的标记;在楼道张贴了下滑危险的标记,这样可以提醒幼儿自身要注意安全。对于室内的小环境,也应该引起注意。对于幼儿园的室外环境设施等,一定要具备完整,并且应该要对其进行检查,修理。在活动区,开设安全角,墙上贴有安全图、110、120、119标记。玩具柜内摆有救护车、救火车、警车等,还有电话、手机模型。使幼儿在进行活动区活动时,通过游戏训练了幼儿遇到困难如何救助的方法。

三、通过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让幼儿学习和巩固自我保护的技能

小班幼儿具有好奇心强,好动,随心所欲的特点,而且不知深浅,不明是非,常常趁老师不注意玩一些危险物品,做一些危险的事或到一些不安全的地方玩。但教师不能因为这些就限制幼儿的活动。虽然他们年龄小,但他们与需要不断的获取经验,在生活中去不断的探索和反思。在与环境进行交互作用之后从而获得相应的信息、感受。

活动中,仔细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利用各种教育活动,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一次,姗姗在手工区玩剪刀,一不小心就把手弄伤了,孩子们看到姗姗受伤后痛苦的表情后都纷纷说:“以后可不敢再随便动剪刀了了。”幼儿知道不再随意动剪刀了,可能以后幼儿由于随意玩剪刀而受伤的机率就会很小了,但这不是安全教育的目的,会抑制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如果以后幼儿一拿到剪刀,就想可能会被伤到,事事需要成人帮忙。这样,受保护越多就越容易出差错,幼儿会越来越丧失自我保护的能力。以后如果遇到突发事件,他们就会束手无策。于是,我请姗姗讲讲怎么被剪刀伤得手,帮助幼儿分析怎样才能不被剪刀伤到手。让幼儿知道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并让幼儿亲自实践,掌握使用剪刀的技能。

四、通过以感受、体验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由于儿童敏感于成人的言行,他们会因为成人的担忧焦虑而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因此幼儿园中照料孩子的教师们开始关注给孩子以情绪情感上的安全经验。例如:经常给孩子以拥抱、微笑或身体接触等,给孩子确定的安全感,并确定自己是受关爱的;让孩子了解一日作息的每一个环节,减少他们因无法预知而产生的恐惧;和孩子们讨论可能使孩子害怕的災难等。陈鹤琴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利用游戏教导孩子!”如以消防安全教育这一主题为例。首先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关于消防安全的孩子们感兴趣的任何内容,如消防演习有哪些步骤,怎样逃离火灾现场,有哪些消防用品等;接下来在各种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就可以去亲身体验刚才所讨论过的内容。在教育活动中,孩子们可根据录像或画册等来自制一些消防用品。如灭火器、消防队员制服、灭火用的长长的水管等。并安排学生进行消防演练角色游戏,其中一些孩子表演救火队员,练习怎样使用一些灭火器材,而另一些孩子则表演逃离火灾现场的人,练习一些逃生的动作或自救技能。让孩子们在遇到实际危险情况时能及时正确地运用所掌握的逃生方法来进行自救,为他们以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园一致教育

让幼儿形成自护习惯,必须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避免伤害。轻开门窗、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线、不跟陌生人走等,都要求家庭与幼儿园互相配合,对幼儿进行教育,并长期坚持。同时,家长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从事着不同的工作,教师要充分发挥家长这一教育资源,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让幼儿区分安全与不安全事情,可请家长与幼儿共同寻找,家长们纷纷找来各种图片、或利用各种现代化设备提供安全方面的材料,丰富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

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篇4

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作者:王明英

来源:《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年第05期

游戏作为幼儿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创新。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角色游戏这一富有想象空间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创新意识更是顺应自然而又理所当然的了。那么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呢? 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浅析如下。

一、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

幼儿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出发,游戏对幼儿操作能力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尝试操作,并对个别幼儿给予相应的指导,就会使全班幼儿掌握操作的技能。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幼儿实际能力的高低和兴趣,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玩具,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动手组装制作出各种玩具等。同时鼓励幼儿进行多变组合的操作与思考也是十分必要的,即通过活动促使幼儿改变原有事物的排列组合,进行新组合。如:在结构活动《拼火柴》中,教师通过简单讲解后用火柴在黑板上拼出了几种图案,然后让幼儿用火柴进行练习,慢慢的大多数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想像拼出各种各样的新图案:轮船、房子、小动物等,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并把他们的成果展示在同伴眼前。

二、根据幼儿特点组织适当的角色游戏

由于幼儿在活动上存在着差异。有的幼儿不停地活动,喜欢高强度、富有竞争性和刺激的游戏,注意力不易集中。这类幼儿即使被要求从事安静的活动也很难安静得下来,反而会弄坏玩具,影响游戏进行。相反,另一些儿童则喜欢从事一些较为安静的活动,在从事大运动量的活动时往往因疲惫而不能长时间坚持下去。所以,角色游戏中应该既有动态活动,又有静态活动。同时,外向的幼儿喜欢言谈,说话较多,爱和他人交往,情绪和内心的想法常表现在脸上;相反,内向的幼儿不喜欢和人交流,很少将自己的情绪表露在外,较敏感,教师的言行往往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对角色游戏进行指导和总结时,要采取适当的批评和交流方式。对于外向的幼儿,可以用有说服力的批评来触动他,让他清楚地意识到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和内向的幼儿交流则一定要真诚、亲切,与之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尊重、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当教育他们时,要给其充分的时间去认识到问题所在。此外,我们还要关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儿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培养幼儿的辨别力与观察力

幼儿的观察力培养是让幼儿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途径。没有观察,幼儿就不可能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有真正的理解,就不能获取完整的知识,抓好观察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增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长和智力水平的提高,同时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提升。由于创新思维课程的图案精美生动,这很容易就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在活动中我能运用实物对幼儿进行直观教育,配合上生动的有趣的语言,孩子们此时学习的态度真的是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幼儿对观察的目的性和积极性也会自觉提高。如在创新思维训练活动《系红头绳》的游戏中,我先让幼儿认真的观察各种动物,然后记下动物的名字,我再拿起一个谜语牌,念上面的文字,让幼儿从我念的文字中猜出谜面中所指的动物,从众多的动物图形中选出一个,经我确认后,幼儿将谜语、图形上的红头绳系在一起。这样在原有事物感知的基础上,我可以引导幼儿根据动物图形自己创编谜语。这样既使幼儿通过猜谜活动观察认识了好多动物,又培养了辨别力与观察力幼儿的能力。

四、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园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帮助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线。”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把思维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这是促进幼儿思维主动性的关键。当幼儿对某事物感兴趣时往往可以激发起他们的主动性和潜在能力,就会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它。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饶有趣味地学习。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如创新思维活动《十猫拼图》中要求幼儿将被分割成不同形状的小猫重新拼合完整。幼儿在拼拼摆摆、玩玩、找找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判断、探索,了解各种猫图片的不同特征,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虽然拼板不是很大,但对孩子们来说出拼出正确的画面是很不容易的。但孩子们没有放弃,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认真地操作及拼摆着。孩子们几乎没有说话,全神贯注地在拼着这幅图。孩子们在等待着完整画面的出现,没多长时间,孩子们终于完成了,并且都高兴拍起了手,然后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了拼图技巧。孩子们在拼图过程中,认真地在思考,很小心地操作,最后很有经验地在讲述操作的方法,这样幼儿的好奇心得到了培养,兴趣也随之自然而生。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篇5

前郭县王府小学蒙路

数学教育是教师与幼儿共同交往的过程,宽松、愉悦、融洽的人际关系虽然是无形的,它能使幼儿积极、主动、大胆、自信、自如地进行探索操作活动,它能使优越的物质环境得到有效的利用。每个孩子学习数学的方式、速度是不同的,作为教师,我们应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带给幼儿,尊重、理解、宽容幼儿,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以自己的速度学习,孩子就会获得愉快、成功的体验,给幼儿的操作活动提供时间和空间,引导幼儿尝试、发现、寻找不同答案。激发幼儿在解决问题中表现出思维的多样性,促使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篇6

【摘要】幼儿行为规则教育正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行为规则教育不仅能提高幼儿的道德意识,而且还是一切社会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抓好幼儿期的规则教育,能为幼儿今后的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实践发现,社区环境是影响幼儿道德素质和社会行为规则的关键。社区环境离幼儿最近,是社会中的一个小社会,运用社区环境来培养幼儿的基本社会行为规则意识是非常贴切的。文章从感受和体验规则、学习和理解规则、掌握和巩固规则、遵守和应用规则四个方面来阐述怎样运用社区环境培养幼儿的基本社会行为规则意识。

关键词社区环境;幼儿;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培养应该是人的底线教育,遵守规则是人立足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更是社会交往中保证平等、诚信、交往成功的基础,是一个人养成好的道德意识、从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的良好开端。也就是说,要想培养出幼儿好的道德意识,就必须先培养出好的规则意识。古人云:“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致开花结果。”幼儿期是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才能使他们终生受益,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社区环境是影响幼儿道德素质和对社会行为规则遵守与否的关键,那么,怎样利用社区环境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呢?

一、走进社区,感受和体验规则

社会行为规则的培养是社会领域教育中一项重要的目标,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社会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行为。幼儿年龄小、模仿力强,对各种行为都带有具体形象性,当他们受到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不由自主地学会了其中的一些行为和习惯。相反,不论你怎么教,抽象的教学效果都不如他们亲眼目睹、亲身体验和感受的效果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所以,教师要带领孩子走进社区,让社区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让他们感受到规则的存在,萌发幼儿的规则意识。如《参观超市》、《参观小学》、《热闹的马路》、《参观银行》、《参观农贸市场》等,这些活动都很直观、形象地让幼儿感受到许多规则的存在,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教育很实用,也很具有感染力,能够激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互动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教学形式,平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参与社区活动,充分利用社区环境和幼儿进行互动,让他们体验规则,使之在玩中感受社会规则的存在,从而萌发幼儿的规则意识。例如,带领幼儿走进社区,在小区里与花草、喷泉拍拍照,体验社区环境的美;秋天带领幼儿捡树叶,在草地上打打滚,玩玩游戏;和小区里的爷爷奶奶玩一玩健身器械;到超市去买一买东西;参观小学时和小学的哥哥姐姐玩一玩,等等。这些活动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充分自由的空间,使他们感到轻松、快乐,感受到平等,感受到尊重、感受到秩序,等等。由此,使他们在玩中发现其乐趣和美,喜欢社区的环境,促使他们乐意到社区玩。在快乐的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设施、购物排队等规则,感受和体验规则的存在。同时,还提问幼儿思考:社区的环境为什么这么美呢?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实践证明,这种通过互动,让幼儿参与活动、体验规则的方式进行规则意识教育,幼儿更易接受、易消化。

二、把课堂搬进社区,学习和理解规则

蒙台梭利通过科学观察、验证,发现了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幼儿具有自我学习、使自己趋于完善的潜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社会教育应该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要创设一个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同时,教师还应尽量把课堂转移到社区环境中,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来学习和理解规则。

社区环境中有许多鲜活的情境,如:社区超市。当幼儿刚进入超市时就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就给了他们一种愉快的心情;幼儿们随着和谐的音乐声看看这、看看那,激发了他们交流的愿望;超市里有许多好看、好玩、好吃的物品,无不吸引他们的.心;漂亮的营业员阿姨看到幼儿都能主动地笑脸相迎、逗逗孩子、询问孩子的需要等;买好物品的人们都能主动、自觉、整齐地排队、有序付款;营业员阿姨把物品装好并微笑送走每一位客人,等等。超市里无论是从人到物还是到整个环境,都能给幼儿一个健康、和谐、关爱、支持的良好氛围,在超市购物付款时,他们没有教师的提醒也能够自觉地和大人一样依次排队付款。

在社区活动中,教师应及时地发现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幼儿学习规则。例如,笔者在带领幼儿去超市购物时,调皮大王张某某买的东西最多,只见他抱着一包将要掉的东西往收银台跑去,但这时收银台排队的人较多。于是,他利用自己个子矮的优势从人的缝隙中跑到收银台前,后面排队的叔叔故意问他:“小朋友怎么不排队呀?”他说:“因为我的东西要掉了呀!”引起大家捧腹大笑。收银台的阿姨告诉他:“叔叔是先来的,先来的要排在前面,你是后来的当然要排到后面去了。”他不听阿姨的劝告,耍赖地说:“我的东西掉啦,掉到地上啦。”最后,营业员还是让他先付款了。当时,笔者就让小朋友们对张某某的行为进行了讨论。通过讨论和总结,张某某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其他幼儿也理解了为什么要排队,从而进一步认识了规则。

三、把社区搬进课堂,掌握和巩固规则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中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它不仅给幼儿创造了一种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而且幼儿还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活动,给幼儿提供了更多合作交往、解决问题的机会。

当幼儿已经能够认识到规则时,如果不去进一步地掌握和巩固练习,那将会前功尽弃。因此,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和巩固规则,给他们生活、学习、游戏等带来诸多益处和愉悦,就应该让他们经常接触规则。但天天带幼儿进入社区、逛超市那是不现实的,所以要想达到掌握和巩固规则的目的,只有把社区搬到课堂中来,把规则搬到幼儿喜爱的区域活动中。如:在区域活动中开设了天天超市、娃娃银行、话吧、书报厅、邮局、医院等区域游戏,这些活动都很实用。游戏中,幼儿把角色的每一个行为都模仿得淋漓尽致,扮演得形象逼真,满足了幼儿好奇、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使他们在模仿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同时,幼儿在玩中无形地运用着规则,达到了巩固规则的目的。

区域活动是幼儿活动的“小天地”,在活动时,笔者充分听取幼儿的意见,鼓励幼儿自觉参与环境创设,自己制定游戏规则,进一步巩固规则意识。如:创设“天天超市”,幼儿们自觉把家中的废旧物品如饮料瓶、饼干盒、牛奶箱等带到班中,自己选择摆放地点,他们共同讨论、商讨进入超市的规则。在游戏过程中,他们知道,集体中不能像家里那样随心所欲,必须受到集体规则的约束,并自觉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进行游戏。他们不断地补充物品,不断地完善游戏规则。现在的“超市”可真像是活灵活现的社区超市了,这些“小鬼们”天天玩得不亦乐乎,“超市”成了他们的挚爱。

规则意识的培养只有亲身经历规则情境,让幼儿多次尝试有规则、没有规则或不遵守规则带来的快乐、沮丧、失望,他们才会知道规则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才会知道规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逐步产生对规则的尊重感和认同感,加深对规则的认识,巩固规则意识。

四、再次走进社区,遵守和应用规则

浅谈如何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篇7

关键词:环境污染,幼儿,环保教育,家庭

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 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 所以幼年时代, 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是社会的责任, 更是我们的责任,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创设优美的环境, 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陈鹤琴说过:“教育要注重环境, 利用环境。”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应创设与教育目的相一致的教育环境, 发挥幼儿的感官作用, 如:在幼儿园环境布置中可加入一些环保元素, 利用废旧物品装饰墙面, 制作课堂教具或是好玩的游戏小道具等等;创设图书角, 摆放一些关于环保方面的图书和粘贴环保宣传画;种植植物, 激发幼儿爱护植物的欲望;粘贴环保小图标, 提醒幼儿不随地吐痰, 不乱扔果皮纸屑, 说话轻, 走路轻等,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就会对环保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为加入到爱护环境的行列中奠定了基础。

二、开展多项环保教育活动

教师要准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以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为依据, 在一日常规中巧妙地加入环保教育内容, 首先在教学活动中, 可开设一些关于环保题材的课程。如《保护美丽家园》, 通过故事、视频、幻灯片等, 让幼儿了解到大自然的美丽和我们丰富的国土资源。然后再观看一些被污染的河流, 被砍伐的树木, 工厂烟囱的浓烟等图片, 让幼儿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 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欲望;其次环保教育还可加入到游戏当中, 教师多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游戏, 对幼儿来说游戏是其天性, 在快乐的游戏当中适当地加入环保理念, 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 如音乐游戏《海底世界》, 通过音乐游戏感受河水被污染后, 小鱼失去了自己的家园的悲伤;另外, 每天请一名幼儿轮流来当“环保小卫士”, 负责管理班级卫生和垃圾箱;每周评选一名“环保小明星”来鼓励幼儿参与到爱护环境中;教师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及节约用水的方法;教育幼儿不浪费粮食等。在细节中加以引导, 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三、环保意识同幼儿观察、实践和行动相结合

在了解了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同时, 教师可组织幼儿开展多种形式来加深环保理念的实践性, 如:美术手工展览——让幼儿回家收集废旧物品, 如饮料瓶、纸盒、旧报纸、树叶、旧挂历等, 制作成各种各样手工作品;还可在“六一”儿童节的节目筹备中来一场环保时装秀, 既丰富了节目内容又可以很好地宣传环保, 一举两得;班级可放置两个垃圾桶, 标注“可再生的”、“不可再生的”, 告诉幼儿垃圾在投放时要分类, 让幼儿知道一些可再生的垃圾通过加工处理, 可以变成有用的材料;教师讲授了一些环保小知识后, 例如要节约用水、不浪费粮食、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用电等等, 可以组织一次小型的环保知识竞赛, 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让幼儿懂得随手关灯、节约用纸、爱护图书和玩具, 这些既是良好的行为习惯, 又是环保的基本要求;开展一周环保日, 全班动员, 一起打扫班级卫生, 让孩子们体验通过自己的双手让班级变得更整洁, 既美化了环境又让幼儿有成就感。

四、提高教师自身的环保素质

作为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在孩子们小小的心灵当中, 老师简直就像是超人一样无所不能, 对老师特别崇拜, 而且孩子的天性很喜欢模仿, 尤其是模仿老师说话, 模仿老师的表情, 甚至走路的动作等, 教师对于孩子们来说起着榜样性的作用, 教师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一举一动, 除了自己要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外, 还要多读一些环保周刊, 了解更全面的环保知识, 丰富自身的业务素质, 更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和行为举止, 如随手关水龙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投放、物品摆放整齐、手脸干净等等, 教师还可以和孩子们走出幼儿园到社区自发组织一次环保公益宣传活动, 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教育孩子。这样, 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中自然就保持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巩固了环保意识。

五、家长配合参与

家长就像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在老师开展一系列的环保活动的同时, 自然少不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首先孩子的自控能力不强, 这就需要家长必须以身作则, 身体力行, 帮助孩子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如:在公共场所不吸烟, 不乱扔瓜皮果核;在家里, 听音乐、看电视注意控制音量, 不制造噪音;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浪费粮食;经常到大自然中游玩,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有条件可开辟一小块田地, 种植花草小树等等, 告诉幼儿花儿虽美, 但是不可以摘, 草地不能随意践踏, 爱护公共设施等;带幼儿到马路上观察汽车排出的尾气以及工厂烟囱冒出的浓烟等, 让幼儿亲身感受到废气对空气的污染和人体的危害, 使幼儿自己亲身体会到环境污染的危害。

“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 而最后, 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这句活告诉我们破坏大自然的后果是多么地可悲, 不要等到世界上所剩的最后一滴水是我们的眼泪。对环境的保护, 归根结底是基于保护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资源, 保护我们生存发展的最起码条件, 但真正做到自觉长久地保护环境资源, 维护自然的生态平衡, 还有许多工作等待着我们去做。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要肩负责任, 在努力创造和改造现实的同时, 把环保的种子播撒到下一代孩子的心灵中去, 让他们从小就有环保意识, 并且在生活中养成习惯, 那么我们未来的生活环境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那时天更蓝, 水更清, 我们的世界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Z].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篇8

一、现状

现在独生子女已经成为这一代的主要潮流,爸爸妈妈的宠爱,爷爷奶奶捧为掌上明珠,使他们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在家里,他们称王称霸,事事都顺心,所以到了幼儿园里,他们根本无视其他人的存在,什么东西都占为己有,什么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根本就没有合作意识,有些幼儿连什么是合作也不知道。而经过长时间的交往,那些不会与同伴合作的孩子就会产生不快乐,有些还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所以,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原因

(一)作为教师本身是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在学生时代,合作的潜能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发,与人合作的技巧未能得到充分的培养,教师的合作理念尚未能有效构建,这样势必造成合作指导的贫乏,尽管许多时候都把合作作为重点进行研究,但在实际操作中无章可循,适度难控,很难达到理想化的效果。

(二)幼儿年龄小,独生子女多,多数在家里处在“小太阳”的地位,娇生惯养、我行我素、自私、狭隘、自我优越感强。社会、家庭又很少能为孩子提供练习合作的机会和场所,因此幼儿不愿与人合作;与同伴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指责”和“埋怨”。

(三)幼儿合作的习惯尚未养成,教师急于求成,操之过急,违背幼儿的生理、年龄特点,不讲清要求,不考虑幼儿的生活背景。不关注个别幼儿不合群现象,一味地让幼儿合作、讨论,结果是表面热闹,实效不强。

三、对策

幼儿期是人的各种合作素质形成的关键期,《纲要》中指出:“儿童的自主活动不是单独的个体活动,而是以与同伴、教师及其他人共同生活为背景的。”而合作又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我们除了要教会幼儿各种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注重幼儿各种品质的培养,特别是合作能力的培养。

(一)树立合作的榜样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最好的榜样,而且是幼儿最喜欢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平时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两位老师经常互相配合,如:在中午发放碗、勺,盛饭菜时,我们总是分工合作,一老师发碗,另一老师分菜,教师间反复多次的默契合作,引来很多孩子也想来帮忙发放碗筷。所以后来每天设立了小小值日生,孩子们在这劳动中不但锻炼了自己的,还培养了幼儿之间相互协调合作的好品质。无形之中教師榜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幼儿的合作意识也被激起,并开始逐步地萌发。

另外,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有合作行为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思慧是我班一个很内向的小朋友,平时从不会主动让别人帮忙,所以有时穿衣服不会穿,情愿自己无数边地试着再来也不向别人求助,见此情景,以后午睡后我就常会帮助他,教他怎样穿,再后来别的小朋友经常看到后,就也会主动来帮助他,在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后,以后的日子里常会看到很多小朋友相互帮忙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等。这说明教师的榜样以及及时的指导起到了效应,也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二)提高合作的意向

在《纲要》内容和要求的共同生活中指出:“要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和责任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细心观察的话,有很多小事都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如在玩好建构性游戏后,大家会一起合作整理大型积木,而不是让组长一个人完成;户外活动结束时,活动器材也是大家一起合作整理好的。有一次户外活动前,我请两个小朋友去拿一筐皮球到操场上玩,可不知怎么回事,可能是一个小朋友手一滑,皮球滚了一地,那两个孩子匆忙地捡着。这时我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两个人捡多慢啊,怎么办呢?”孩子们一起说:“我们一起捡就快了。”我告诉他们:“几个人完成一件事,这就是合作,合作起来的力量大!”通过这件事后,大家的合作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在玩好建构性游戏后,大家会一起合作整理积木,而不是让组长一个人完成;户外活动结束时,活动器材也是大家一起合作整理好的。

(三)创造合作的机会,保证幼儿受锻炼

在幼儿园里,幼儿经常是一同游戏、学习的。因此,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和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幼儿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学会合作。在美术活动中,我采用小组作画的方式,让幼儿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使他们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成一致,合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体育活动中,我经常向幼儿布置要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为了能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也有良好的合作精神,我还特意提出了一些合作要求。图书角我要求幼儿不争抢图书、爱护图书、愿意与同伴交谈书上看到的内容。娃娃家要求幼儿能自由选择伙伴,学会分配角色,互相配合,进行游戏等。教师只有不断地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多引导他们参加集体性游戏,才能更好的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

(四)教给合作的方法,让幼儿在合作中成长

现在的幼儿因为家庭条件较好,平时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往往习惯于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的行为,所以老师如不教给他们合作的方法,就容易形成“混乱”的局面,使合作的效果一团糟。因此,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至关重要。例如,在区域活动或娃娃家游戏前,组织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可互相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她;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个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友协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习得合作的方法策略,使幼儿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浅谈幼儿园安全意识培养 篇9

【摘要】幼儿园是幼儿的集中场所,而我们的幼儿在家是独生子女,大多是在爸妈、爷爷、奶奶保护着,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致使我们的幼儿体质差、体能弱,动作反应不 够敏捷,再加上幼儿园保教人员安全意识不到位,幼儿意外事件时有发生,笔者根据从教十多年的经验,从日常活动中增强幼儿体质、增强保教人员安全意识、变保护幼儿为幼儿自护几个方面进行幼儿安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幼儿安全意识安全教育

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一种弊端:父母总是习惯于担负起幼儿安全的责任,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幼儿:“当心,这样太危险,不能做。”而孩子本身很少关心自己的安全问题。如果孩子不能区分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危险,那么父母、教师再严密的保护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我们既不可能时时刻刻地跟在幼儿身边,也不能因为怕出事故而束缚孩子的手脚,限制他们的行为。其实,“千般照顾,不如自护”。家长和教师不仅有保护幼儿生命安全的责任,同时要及时检查幼儿园的设备、设施,更重要的是要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安全指导、教育,提高幼儿保护自己的能力,帮助幼儿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

一、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这指明了安全保护在幼儿园工作中所处的地位。“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是《纲要》在健康教育中提出的总目标之一。幼儿生长发育迅速,但还未完善,可塑性强,但知识经验缺乏,活动欲望强烈,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因此,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保护能力是幼儿园实施健康教育的根本保证。当然,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年龄特点,下面我就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提出了以下的教育目标。

小班:

1、不远离成人,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走。

2、不接触危险物品,不去危险的地方。

3、懂得玩大型器械的方法与规则,上下楼梯时不拥挤。

4、不乱吃东西,不将异物放入口、耳、鼻中。

5、身体不适时能主动告诉成人,知道打针、吃药能治病、防病。

中班:

1、知道自己的幼儿园、父母姓名、家中的电话号码、住址,与家人失散时懂得找民警帮助。

2、不玩危险游戏,注意保护自己不受伤害,遇到危险时知道躲避与求救。

3、不吃不清洁的食品,知道保护自己身体器官。

4、配合成人要求治病与防病。

大班:

1、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知道遇到危险时简单的自救方法。

2、初步了解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功能,知道简单的保护方法。

3、了解简单的防病知识,知道通过卫生运动来增强自己的体质

二、当今幼儿安全意识教育存在的不足

安全意识是指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及保证自身安全的基本行为的认识。安全意识是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什么要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教育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幼儿处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体的各种机能水平较差。3—6岁儿童身心处于明显的未成熟阶段,幼儿身体各部分的器官比较娇嫩,神经系统比较脆弱,运动水平比较低,动作的协调性差,所以走路摔跤、弄伤自己是时有的事,而且幼儿的大脑对身体动作的变化不

能灵活作出相应的反应,比如在奔跑过程中遇到其他小朋友迎面而来却不知躲闪。

2、幼儿安全知识存在空白区,缺乏一定的防范能力。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幼儿对自己行为将会产生的后果无法预见,如有的幼儿在滑梯上推小朋友,有的小朋友不顾跷跷板那一端的小朋友,自己突然走开等等,都是幼儿不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出现什么后果的表现。

3、幼儿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都非常感兴趣。他们东奔西窜,样样都想触摸、试探一下,但由于幼儿的动作不稳又缺少生活经验,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危险,因此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4、家长的过分包办,剥夺了孩子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当前的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样样都是父母包办代替,就拿吃西瓜来说,把西瓜瓤切好,瓜子全拣出来再让孩子吃;吃鱼,把鱼骨头全挑出来,再让孩子吃,家长的过多包办代替,使孩子丧失了许多锻炼的机会,觉得任何事都是轻而易举的,这样势必让孩子对安全缺少认识。另外,孩子入园后,由于幼儿园人数较多,教师有可能照顾不全或工作疏忽,导致幼儿园事故时有发生。

如何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幼儿的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成为家庭、幼儿园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的问题。因此,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的内容及安排

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我们幼儿园确定了幼儿应掌握的安全知识与技能,即包括对自然环境和主体感觉等方面变化(或异常情况)的感知与处理,也包括对社会环境中不安全因素和危险处境的认识与应对。据此,我们提出了从以下各个方面来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

1.生活环境中的安全自护教育

进餐:进餐或饮水时先用手摸摸碗或杯子,以免烫嘴;不能乱吃或乱喝没有生产标志的东西;不能用牙签剔牙。

睡眠:睡前要洗脸、洗脚、漱口;不能含着东西睡觉,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

行走:行走时手不插在衣兜里;会扶着栏杆上下楼梯;学会靠右行走,不猛跑;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注意来往车辆;认识红绿灯等交通安全标志。

药物:学会辨认药物和一些容易与饮料混淆的有害物品,不乱吃药;知道120是急救电话,认识防毒标志。

防触电:教育幼儿不接触电插头、插座等,不在靠近电源的地方玩耍;知道高压电的标志,并远离它们。

开、关门:不在门边玩;不把手放在门缝、抽屉里;知道“安全门”的作用。

2.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护教育

防火、防烫伤:不在火源附近玩耍;不玩火柴、打火机和蜡烛;知道衣服着火时迅速浇水并快速脱衣服;烫伤后迅速用凉水冲或浸泡患处;知道119火警电话,认识防火的标志。防雷电:知道打雷下雨时,不能在大树及高大的建筑物下避雨;不在雷雨天看电视。防洪水:了解自救知识。抓住能浮起来的物品,或上树或爬到地势较高的地方。防地震:了解地震发生时的一些现象。进行简单的自救训练。

防拐骗:知道自己及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码,知道父母的工作单位;不接受陌生人的玩具、食品;不跟陌生人走;遇险时,会用电话呼救;知道报警电话110。

防异物吸入:不将别针、硬币、小玻璃球、钮扣、黄豆等放入口、鼻、耳中;不将气球的碎片放入口中倒吸气。

3、环境教育中安全教育意识的创设

通过浅显易懂的环境创设让幼儿感受安全教育的知识。

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最直观的教育方法,通过有趣的图片、漫画、标志符号、照片等布置安全

宣传栏或墙饰,让幼儿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熏陶、感受安全教育。如,“过街要走人行道”、“知道红绿灯和交通标志”、“不能玩火,不能玩电”、“不从高处往下跳,不爬窗户”、“不跟陌生人走,陌生人敲门我不开”、“遇到火警、生病和坏人应该打什么电话”,“上下楼梯要靠旁边走”等,定期更换。还可以利用大量的废物和玩具、资料,创设“警察岗亭,公共汽车,救护中心,消防大队”等区角,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模拟扮演,从中感悟到交通安全规则、火灾或生急病的报警电话和抢救方法。

4、主题活动中安全教育意识的开展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体验安全防护技能。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活动让幼儿亲身经历整个过程,增加体验,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开展“发生火灾怎么办?”的主题活动,通过观看录像、图片,使幼儿初步感知火对人们的帮助和害处,通过模拟逃生的游戏,使幼儿了解安全自救逃生的常识,学习保护自己。还可以开展“保护自己办法多”、“小小安全员”等类似主题活动,增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让幼儿亲身体验安全自救的方法和技能,增强安全防护意识。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使幼儿避免一些意外伤害与不幸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为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5、游戏活动中安全教育意识的培养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行为缺乏理智,易受情绪的影响,若不经常进行教育,并利用游戏规则约束,则可能造成意外事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游戏《找娃娃》、《我家住在哪儿》等活动,教育幼儿不要随便离开集体,要和大家在一起。如果万一走失,要胆大、心细,记住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及周围明显的建筑特征。激发幼儿脱险自救的情绪,促使幼儿想出一些脱险自救的具体方法。利用表演游戏《乘公共汽车》,使幼儿懂得“上下车不拥挤,不把头、手伸出窗外,不在车内乱跑”等乘车常识;利用角色游戏《红绿灯》让幼儿了解交通规则,外出要跟随大人,不能在马路上玩耍,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引导幼儿设想出各种各样自救自护的方法并进行演习。同时组织幼儿讨论哪种方法更好,让幼儿懂得采用最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培养幼儿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品质,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6、常规教育中安全教育意识的渗透

通过一日生活常规中各个环节渗透安全教育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应从培养其良好的常规习惯开始。首先要让幼儿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怎样做才对,怎样做不对。

幼儿年龄小,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而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因此,幼儿教师、保育员、保健员、厨师等都应成为安全教育员,时时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教师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幼儿方法外,还应注意督促和检查,经常提醒,使幼儿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例如,组织幼儿观看动画片《小明跟谁走了》,让幼儿知道回家要等父母来接,决不跟陌生人走,也不吃陌生人给的任何东西。利用踏春或秋游,有意识地教育幼儿乘车时不要把头、手伸出窗外,不要在车行驶时吃棒棒糖和乱跑,同时,告诉幼儿在野外不乱采食花草、种子,强化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

另外,对于运动规则、生活制度、集体纪律等,幼儿园都应利用适当的机会加以引导教育,使幼儿从中学会正确分析情况,避免伤害,遇到紧急情况时会躲闪、让开,或喊叫求援,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7、随机教育中安全教育意识的渗透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重要的是不仅应该让幼儿知道哪里有危险,还应该让他们学习如何征服危险,在征服危险的过程中怎样保护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抓住偶发事件进行随机教育,及时抓住幼儿生活活动中瞬间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安全教育,也不失为安全教育的好方法。如:幼儿对教室里的录音机很好奇,自由活动时有一个幼儿玩弄录音机的开关、电线。老师抓住这一事件,结合常识活动,进行一些通电小实验,使幼儿了解电、电器的危险性,教育幼儿不要乱摸乱掀电源开关、插座、电线、电器等,让幼儿知道哪些东西有危险,会伤害身体,不能乱摸,使幼儿懂得既要玩得自由开心,又要注意安全。再如,喝开水时发现有一幼儿把杯子里的热开水拿去水龙头下冲冷水喝,及时的结合保健自助常识活动“喝生水会生病。”告诉幼儿喝生水的危害性。时时处处提醒关注幼儿安全,保护幼儿生命。

8、家园对安全自护教育的一致性

在培养幼儿安全自护意识教育的过程中,应要求家长配合进行一致性的教育。因为,相当一部分“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中,教师不便进行具体指导。因此,我们开展了数次家长课堂活动,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介绍给家长,提高家长自身的安全意识,让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掌握在家中的一些安全自护知识。在家中有许多的危险物品象炉子、热水瓶等,不能因为危险就设置各种禁区,应注意对孩子独立行为能力的培养,如使用家庭中常用器具的能力、盛、倒开水的能力、摔伤或砸伤后不能乱揉的知识及用手紧压伤口的止血能力;父母出门在外,幼儿独处在家中时,千万不要给陌生人开门;有紧急情况时,孩子请可靠的邻居帮忙等常识。幼儿家庭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对幼儿实施安全自护的家园同步教育,是幼儿健康、安全成长的必要保证。

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安全自我保护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发现在活动中教师的提醒在逐渐减少,孩子之间的提醒在增加,幼儿学会了积极地防御。同时,我们也感到,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真正使幼儿形成自律,从而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四、结语

总之,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每个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平安。因此,幼儿园与家庭的密切配合,对幼儿实施安全自护的家园同步教育,是幼儿健康、安全成长的必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张虹主编:《幼儿教育》,浙江教育报社出版,2007年;

2、程晓明主编:《早期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

3、史慧中、冯晓霞主编:《学前教育研究》,湖南版艺印刷有限公司2006年。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篇10

汶上县南站镇中心小学郑兴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学校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是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保证。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鉴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富有“弹性”的活动情境,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注重创新过程,激发创新激情,捕捉创新火花是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前提。“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并没有对如何进行转化作“操作”上的详尽指导,而是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试着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圆转化成一个你学过的图形?”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把学生推到了活动的主体地位上,他们纷纷投入到“如何转化”的学习活动中去,热烈地讨论、大胆地尝试、独立地操作、积极地思考„„结果,不少学生找到了不同于教材上的转化方法,表现出了学生良好的思维独创性。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相互合作交流共同探索,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使他们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自身良好的数学素质并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三、讲究创新方法是决定创新成败的关键,是实现创 新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要做到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心理倾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进行分层设组。如在课堂提问上:我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它分成上、中、下三层,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面向学习暂困学生;中档题则面向中等生;难度大的问题,通过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向优等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司其问,各有所得。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教师如能运用培养学生主动发展、实践探索、分层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不仅能更

如何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篇11

一、关爱幼儿,从点滴小事做起,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让幼儿学会感恩,教师必须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因为教师在幼儿心中有着很高的威信,幼儿能从老师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知恩和感恩。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尊重他们独有的说话、行动、思维方式,尊重孩子自己的生活节奏,教师的尊重与信任就是孩子生命成长中最坚实的阶梯。只有受到尊重的孩子才会尊重他人,他们心中那份被尊重、被理解、被认可的感受会通过健康、快乐的心情流露出来,并以一颗感恩的心快乐成长。记得在一次户外活动时,安安小朋友不小心磕破了膝盖,疼得直哭,这时我马上过去,把她抱在了怀里,一边检查着伤口一边说:“孩子不要哭,勇敢点。”并把他抱到了医务室,处理了伤口。又是一次户外活动时,我在做示范动作时。不小心崴了脚,疼得我直咧嘴,这时孩子们便围上来,争着抢着扶我起来,有的孩子还说:“老师,你别哭,一定要坚强。”从孩子们的举动中,我看到了幼小心灵中进发出的爱的火花,以及对老师爱的热烈回报,这使我更加相信爱的力量。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无形之中深刻地影响着幼儿。

二、在教学活动中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一)通过专门性的活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感恩节时可以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可以在其他节日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等传统节日中组织感恩活动,还可以利用教师、同伴、父辈的生日,指导幼儿亲自为自己的教师、同伴和长辈做一些生日卡片,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对幼儿的感恩教育,就是要从感谢身边的人做起,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正享受着他人为自己带来的幸福生活,对他人的帮助和付出怀有一颗感激的心,学会关爱、理解和尊重。

(二)通过渗透式的活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1移情法。移情法是一种旨在提高儿童善于体察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使儿童能够亲身体验他人的角色,从而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和需要,从而与之产生共鸣的训练方法。如在表演区开展“角色互换”亲子游戏,让孩子当一天家长。游戏时教师可以学着孩子平时的样子,比如“快,给我倒杯水,我渴了”“我身上痒痒,快给我挠挠”,让孩子体验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体验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爱,也让孩子明白平时自己的这些娇惯行为是不正确的,对父母的点滴孝行,对他人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也是一种报恩。

2故事法。给孩子讲古时候知恩图报的感人故事,或讲地震中的故事,如: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级的特大地震,在这场地震中,“敬礼娃娃”小郎铮的故事,感动了四川,感动了中国。当解放军战士把他从冒烟的废墟上救出来时,没有人告诉他要“谢谢救命恩人”,他艰难地举起右手,向8位抬着他的解放军战士敬礼,郎铮才3岁,他却如此懂得感恩。让孩子向小郎铮学习,体会感恩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

三、在日常生活中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教育来源于生活,理应回归生活。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不应仅在教学活动上,而应结合幼儿的一日活动来进行,贯穿于幼儿的谈话、游戏、活动、突发事件等日常生活各个环节,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感恩教育。教育幼儿从日常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着力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引导他们加强实践,如晨间活动,孩子来到幼儿园时主动向老师问好,老师应积极地回应,同时向孩子问好,或摸摸孩子的头,你的一句“谢谢”会让孩子快乐一天,并让孩子知道恩情和回报。老师的爱是多种多样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就能滋润孩子的心田,使他们真切地感受爱,进而理解爱的珍贵。

感恩不仅仅是感知恩德,它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和公共意识。感恩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教师、家长及时鼓励、赞许等外部激励的方法来不断强化孩子的感恩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篇12

一、谁先谁后,猜拳决定

如今的独生子女往往被家长娇生惯养,喜欢一个人玩,不喜欢分享玩具,更不喜欢谦让。 在早上来园活动中,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我先来,你后来。 原来是两个孩子都要下棋,但是谁先下谁后下,却谁也不让。 在晨间谈话时,我们让孩子说说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难题,能两个人公平地下棋。 在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孩子制定出游戏的规则,通过猜拳一决胜负,胜出的一方先投骰子, 输的一方也不要有任何想法。 一个星期下来,每次棋类游戏开始时,都能听到两个孩子这样的声音:石头剪刀布。 哎,你赢了,你先来吧。 虽然有一方是输的,但是其遵守这样的规则,很乐意接受。

二、融洽交往,和平相处

社会交往技能指在与人交往和参与社会活动时表现的行为技能。 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对幼儿的发展 具有至关 重要的意义。 因此,要重视和鼓励幼儿的同伴交往,给予幼儿充分与同伴接触、交往的机会。 在小班下棋活动中,棋谱相当简单,有很多孩子都是一个人下棋,不与其他幼儿交往。 但是 ,现在孩子 们进入中 班 ,交往的主 动性提高 ,交往意识 明显提高。 所以,现在中班的下棋活动都要两个幼儿一起。 在下棋的过程中,要与同伴相处融洽,这样其他幼儿才愿意一起玩。 碰到纠纷时,要大家一起想办法较好地解决,不用武力,和平相处。

三、轮流等待,不争不抢

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在生命中,即使等待,也有很大的意义。 在下棋的过程中,等待更是一种规则。 在一次下棋活动中,朵朵和宸宸在下故事棋“龟兔赛跑”,宸宸是一个做事比较慢、是个慢节奏的男孩,而朵朵则相反,什么事都很快地做完。所以他们俩下棋时,就能听到朵朵的声音:“宸宸,你快一点,快一点啊,怎么那么慢啊? ”不时还会走到老师身边告状,弄的宸宸也不好意思。 于是我就走到他们身边,轻轻地对朵朵说:“等待也是一种规则 ,下棋的时候总会两人轮流下棋 , 相互等待。 在你下的时候,宸宸喊你了吗? ”朵朵一下子反应过来,知道自己做得不太好, 不太礼貌, 于是红着脸说了一句 “对不起”。 在下棋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等待,等待也是一门艺术。 轮流等待,这样才能不争不抢,也是为了更好地下棋。

四、注意集中,专注游戏

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这个受宠孩子的玩具能堆满一个房间。玩具多了,是真的有好处吗? 在早上的晨间活动中,我们总会发现这样的孩子:刚开始在语言区里戴着头饰、念着儿歌,两分钟后来到益智区开始玩数物匹配,三分钟后又来到积木区,开始搭建各种造型,十分钟后把教室里所有区域都玩遍了。 这样的孩子表现出来的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由于玩具太多,导致什么都想玩,什么都想试试。 在棋类活动中,由于一个阶段就推出一种棋谱, 如在第一话题中, 用 “三只小猪盖房子”、话题二是“小猫钓鱼”、话题三“龟兔赛跑”、话题四“木偶奇遇记”。 所以,在下棋过程中能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抗拒环境和诱惑的干扰,专注于当前下棋活动中。

五、离开视线,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一个人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 是人特有的一种特殊活动。 当然,对于幼儿园孩子来说,主要就是培养幼儿有自我控制意识。 小时候上学时,经常听老师说:“老师在或不在,要一个样。 ”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到呢? 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幼儿有自我控制的意识,先从一些小事开始。 比如:小班时候要让孩子在集体上课活动中认真听讲,不随便讲话,培养良好的班级常规。 在棋类活动中,由于是两个幼儿对弈,幼儿间的交流总是有的,但是声音要尽量低一点。一个班孩子有四十个,不可能盯着几个孩子,当老师不在身边 、离开老师 的视线时 ,要教育孩 子声音小 一点 ,学会控制自己。

六、听取指令,迅速整理

班级常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作, 需要教师智慧的引领。 在班级常规中,经常有不同的指令,如我班收玩具的音乐是《铃儿响叮当》,听到这个音乐响起,就知道把玩具收起来;排队有排队的指令,如“1”是站起来,“2”是把椅子塞好,“3”是到中间排队 ;用餐时也有轻音乐 ,轻音乐播放时 ,提醒孩子安静地用餐,不要说话。 每次下棋结束时,我们都会用固定的音乐提醒幼儿快速地整理区域。 指令的出现能适当地解放老师的嗓子,不要老师再用高八度的声音让幼儿停止游戏,同时在不同音乐中让幼儿感受每种音乐的不同氛围。 在每次整理东西的时候,一个乐曲的结束就代表东西都整理完,一段时间下来,就知道什么音乐该做什么事情,对整个班级常规起到很大的作用。

棋类活动是我园的园本课程, 在棋类游戏中幼儿不仅能锻炼大脑, 更能在平常一日活动中利用棋类中的规则指引我们更好地管理班级常规, 更好地在幼儿园以外的活动中做好引领。 幼儿是21世纪的栋梁,他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瞬息万变的、竞争性极强的社会里,不仅需要有较高的智力,还需要有较强的社交能力。 在下棋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气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有助于提高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通过对弈,培养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通过对弈,尤其是比赛,可以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通过对弈,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只有让棋类活动在幼儿活动中开展,才能真正发挥棋类活动应有的积极效用,为孩子们日后生活和学习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摘要:棋类游戏在我国非常受欢迎,不同年龄层次在棋类选择中各有不同。下棋是一项开发智力、开动脑筋的游戏,是全民都能参与的游戏。与其他游戏的不同点是下棋是两个人对弈,而且材料简单,只要棋谱和骰子,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能玩起来。每一种游戏都有其规则存在,下棋也不例外。幼儿在玩棋类游戏的时候,必须遵守其中规则,对幼儿树立规则意识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说棋类活动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上一篇:一路有你初中300字作文下一篇:福州_导游介绍词_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