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师有关的成语

2024-08-10

与老师有关的成语(共7篇)

与老师有关的成语 篇1

【严师畏友】:严:严格。要求严格的老师和朋友。

【能者为师】: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谘师访友】:谘:询问,商量。请教老师,问询朋友。

【名师益友】:指有学问,能给自己以教化帮助的老师和朋友。

【良师诤友】:良:好;诤:敢于直言。很好的老师,能够直言相劝的朋友。

【良师益友】:良:好;益:有帮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青蓝冰水】:“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的略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严师益友】:严:严格;益:有帮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老师和朋友。

【一字师】: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一瓣香】:一瓣:即一炷香。用点燃的一炷香表达心中的虔诚。多用来表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一瓣之香】:一瓣:即一炷香。用点燃的一炷香表达心中的虔诚。多用来表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一字之师】: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青出于蓝】: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青过于蓝】: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同“青出于蓝”.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哪怕只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也要一辈子当做父亲看待。比喻十分尊重老师。

【一炷心香】:心香:旧时称中心虔诚,就能感通佛道,同焚香一样。比喻十分真诚的心意。多用来表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圣人无常师】:圣人:旧指品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常:永久的。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老师。比喻无论是谁,只要有长处,就向他学习。

1.与羊有关的成语

2.与鹿有关的成语

3.与爱有关的成语

4.与海有关的成语

5.与读书有关的成语

6.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7.与水有关的成语

8.读书有关的成语

9.与高兴有关的成语

与老师有关的成语 篇2

猴年,很多媒体举行了许多与猴子有关的活动和节目。但是就语文方面来说,与猴子相关的成语很少有人关注,有些成语如朝三暮四、肝肠寸断、马上封侯等,看似跟猴子没关系,但讲述的就是猴子的故事,而且非常有趣,很有启发意义。下面讲述关于猴子的5个成语故事,希望能引起同学们学习成语的兴趣。

1. 朝三暮四

《庄子·齐物论》:宋有狙①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狙之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芋②,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芋,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①狙(jǖ):猴子。②芋(xù):橡子。

故事中,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众猴子所得到的食物其实并没有增加或减少,而猴子们为这样的分配表现出一喜一怒,就显得很可笑了。朝三暮四原来比喻使用手段欺骗人,后来常形容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2. 杀鸡儆猴

相传,猴子是最怕见血的,驯猴的人在驯猴前就杀鸡给猴看,吓唬一下它——你要是瞎蹦跶,就是同样的下场。再怎么顽皮的猴子,一见此景,便全身发软,任由驯猴人教化了。

在驯猴人看来,杀一只鸡的成本远远低于杀一只猴子的成本。而鸡往往又是活蹦乱跳的,什么“鸡飞狗跳”“鸡飞蛋打”,说的都是它的这种脾性。所以被杀时的鸡总会把场面演绎得令人恐怖,它尽管挨了刀,却还东奔西逃,弄得四周鲜血淋漓、满地鸡毛。而驯猴人正需要用这种效果来吓唬猴子,让猴子们感到害怕,不敢乱来。现比喻用惩罚一个人来吓唬或警诫另外的人。

3. 肝肠寸断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故事大意为:东晋的桓温去攻打蜀地的成汉政权,部队行进到三峡的时候,军中有人捉了一只小猿猴。这小猿猴的母亲沿着河岸边走边大哭,桓温的船队开了百余里,母猿跟了百余里,最后跳到船上就死了。打开它的肚子一看,肠子都断成一寸一寸的了。桓温听闻这种行为之后非常气愤,就下令开除了那个捉猴人。肝肠一寸寸断裂,形容母猴伤心到了极点。

4. 调弓号猿

《淮南子》记载:楚王有白猿,王自射之,则搏矢而熙。使养由基射之,矫弓操矢往,未之发,猿拥柱而号矣,发之则应矢而下,王大悦。

这个典故名叫“白猿肆巧,由基抚弓”,说的是,楚王养了一只白猿,楚王用箭射它时,它不但不害怕,反而夺过箭和楚王嬉戏起来。后来,楚王派养由基来射白猿,还没发射,这白猿就已抱着柱子大哭起来,养由基一箭射出,白猿应声而倒,楚王非常高兴。原来养由基是神箭手,他熟练的射箭架势将白猿吓住了。后用“调弓号猿、虚引猿泣”等形容射箭技艺高超。

5. 沐猴而冠

《史记·项羽本纪》: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注:劝说他的人是韩生)

与数字有关的成语故事 篇3

东汉初期,有名清官会稽太守第五伦为官十分清廉,他甚至亲自铡草喂马,别人问他是否有私心,他毫不掩饰地说有,举例说侄儿生病时,他一夜十起去看望,每次都能安然入睡,而自己的儿子生病时,他一夜十起,心中有所牵挂就通夜难眠。

一夜十起的意思是:心里惦挂事情,一晚上起来十次,不得安睡。

二桃三士

春秋时期,齐国有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居功自傲,蛮不讲理,相国晏婴担心他们会闹事而影响国家安危,建议齐景公赐两个桃子让他们三人论功而食,结果他们有勇无谋,因争吃桃子纷纷自杀身亡。

二桃三士的意思是:士,武士。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比喻借刀杀人。

举一反三

有一天,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举一反三的意思是: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三令五申

三令五申,原出于《史记》的《孙子吴起列传》。人们引申为“三令五申”,即反覆多次向人告诫的意思。例如某地政府向食品商店屡次告诫食品要清洁卫生,以免损害顾客健康,我们便可说:对于食品商店要保证清洁卫生,政府已“三令五申”,大家都早已知道了。

三令五申的意思是:令,命令:申,表达,说明。多次命令和告诫。

与帝王有关的成语 篇4

与帝王有关的成语: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不仅仅是政治史的创造者,同时,他们也是中华文化的创造者。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一、夏桀

1【桀骜不驯】桀: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朝最后一位当权者。骜:马不驯良。驯:驯服。比喻傲慢,性情强暴不驯顺。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赞》:其桀骜尚如斯,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

二、商汤

2【网开一面】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出处: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 典故:一天,汤在田野散步,看见一人张开大网,喃喃地说:“来吧,鸟儿们!飞到我的网里来。无论是飞得高的低的,向东还是向西的,所有的鸟儿都飞到我的网里来吧!”汤走过去对那人说:“你的方法太残忍了,所有的鸟儿都会被你捕尽的!”一边说着,汤砍断了三面网。然后低声说:“哦,鸟儿们,喜欢向左飞的,就向左飞;喜欢向右飞的,就向右飞;如果你真的厌倦了你的生活,就飞到这张网吧”。“网开三面”这个成语就是由此而来。后来,人们把它改为“网开一面”。

3【顺天应人】应:适应,适合。顺应天命,合乎人心。常用于颂扬建立新的朝代。出处:《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这里的“汤”指的是商汤,商汤于鸣条之战打败夏桀而灭夏,建立商朝;武指的是“周武王”,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打败商纣灭商,史称武王克殷,建立了周王朝;这两场革命史称“汤武革命”。

三、商纣王

4【暴殄天物】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自然生物。指任意残害各种生物,也指不爱惜物品,任意挥霍浪费。拼音:bào tiǎn tiān wù 〔辨误〕殄不能念成zhēn。出处:《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四、周武王

5【爱屋及乌】因为爱一处房子,也爱那房顶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爱与他(她)有关系的人或物。说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关爱到了一种盲目热衷的程度。及,达到。乌,乌鸦。出处:汉.刘向《说苑·贵法》:“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典故:周武王打败了殷商,但是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心里还没有谱。他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五、周赧[nǎn]王

6【债台高筑】形容欠债很多。出处:《汉书·诸侯王表序》颜师古注:“周赧王负责,无以归之,主迫责急,乃逃于此台,后人因以名之。”责,就是现在的债。

典故:战国后期,周赧王听信楚孝烈王的建议,用天子的名义召集六国出兵伐秦,他让西周公拼凑6000士兵,由于没有军费,只好向富商地主借钱,可六国根本不听他的话,他借的钱很快就花完,债主纷纷上门讨债,他只好隐藏在宫中的一座高台上。

六、秦始皇

7【焚书坑儒】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比喻对文化和文化人的摧残。出处:《史记·卷121·儒林列传》

典故:据《史记》记载,前213年,秦统一第八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在一次朝廷会议上提出恢愎周朝的封建制,秦丞相李斯反对,他以为时代变化,制度应该随之变化,不应该以古非今。李斯建议:“史书只保留秦国史书,其他国家的史书都焚毁;《诗经》、《书经》及诸子百家之书只有博士官可以保留,民间的都限期交出烧毁;医药、卜筮、农业之书民间可以保留;想学法律的人以官吏为师。”秦始皇下旨同意。史称“焚书”。第二年,即前212年,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的术士侯生、卢生寻药未果而出逃,秦始皇大怒,下令拷问咸阳。事后,将相关460人在咸阳坑杀。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坑杀的人“皆诵法孔子”。

七、汉高祖刘邦

8【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形容越多越好。益,更加。善,好。出处: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典故:刘邦问韩信:“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你为什么被我捉住?”韩信说:“陛下不善于带兵,但善于统领将领。”

9【秋毫无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百姓的利益。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典故:楚汉相争时期,韩信因得不到项羽的重用就投奔刘邦,在丞相萧何的推荐下,刘邦拜他为大将,刘邦问韩信有什么高见。韩信把刘邦与项羽进行一番对比,说刘邦的军队与项羽的军队不同,对百姓的利益秋毫无犯,可以得天下。

10【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鸿门(今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个抗秦领袖项羽及刘邦。这次宴会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后人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注:以下几个和高祖有关的成语皆源于此)出处: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

1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汉王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虽然表面上目的简单,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某人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典故:项羽漳水一战,击败秦军,便直奔咸阳,却被刘邦的守兵挡住。项羽的叔父项伯请刘邦到鸿门赴宴。项羽设宴招待刘邦,谋士范增暗示项羽趁机杀掉刘邦,他把项羽的堂弟项庄叫来,让他借敬酒、舞剑的机会,杀死沛公(刘邦)。项伯一看项庄来者不善,拔剑与项庄对舞,使项庄始终得不到机会。樊哙携剑带盾,闯入帐中,守护在刘邦身旁,使刘邦转危为安,逃出虎口。12【劳苦功高】做事勤苦,功劳很大。出处: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典故:鸿门宴上,项庄舞剑助兴想借机杀刘邦。樊哙赶紧拔剑上前对项羽说:“沛公恭候大王的到来,没有被封侯,你反而要杀如此劳苦功高的人?”

13【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典故:鸿门宴上,范增请项庄舞剑助兴,意图杀害刘邦。张良叫来樊哙,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与樊哙商议如何逃走,樊哙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大行:干大事,大的作为。顾:顾念,考虑。细谨:细微末节,小的谨慎。辞:拒绝。不辞:不躲避、不回避。让:责备。做大事不拘泥于小节,有大礼节不躲避小的责备。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典故:沛公从鸿门宴上出来后对樊哙说:“现在我出来,没有来得及告辞,怎么办?”樊哙说:“干大事不必顾及小的礼节,讲大节无须讲究小的责备,如今人家好比是刀子砧板,而我们好比是鱼和肉,还告辞干什么!”于是一行人离开那里,让张良留下来向项王致歉。

15【约法三章】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汉书刑法志》:“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

典故: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秦王子婴降。刘邦郑重地向百姓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

16【一决雌雄】比喻胜负、高下。决一胜负,比个高下。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17【分我杯羹】杯:一杯。羹:肉汁。分给我一杯肉羹,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典故: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抓了刘邦的父亲,扬言刘邦不投降就杀了他父亲炖成肉羹吃,刘邦听说后说我们两人是结拜兄弟,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如果杀了的话就分一杯羹给我。项羽听从项伯的劝告没有动手杀人。18【筑坛拜将】指仰仗贤能。

出处:《汉书.高帝纪上》:“汉王齐戒设坛场,拜信(韩信)为大将军,问以计策。” 19【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出处: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典故:这是民间对西汉建国功臣韩信一生的经典概括,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

20【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陈仓区)。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在军事上的含义是: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出处:《史记.高祖本纪》。

21【犬牙交错】错,杂、交叉。比喻交界线很曲折,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也比喻情况复杂,双方有多种因素参差交错。

出处:班固《汉书.中山靖王传》:“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相错者,为盘石宗也。”

典故:高祖赐封同族,但汉景帝时,爆发了以吴王为首的七国之乱。到了武帝时,施行了“领地削减”的政策,引起诸侯们恐慌:“我们与王室血脉相连,先帝将封地如犬牙般交错安排,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共同保护汉室。”于是,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将诸侯的领地分封给他们的子弟,削弱了各诸侯国的势力。22【一败涂地】形容彻底失败,无法收拾局面。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

典故:秦末,沛县县令见局势不稳,派人去召请刘邦,可是县令又怕刘邦回来罢自己的官。刘邦写了一封信射进城里,号召百姓响应起义。城里百姓杀死了县令,请他做县令,刘邦推辞说:“现在天下大乱,如果当县令的人推举不当,一旦失败,就要肝脑涂在地上。请你们另外推举更合适的人吧。”虽然刘邦多次谦让,最后还是担任了县令,被尊为“沛公”。

23【高阳酒徒】高阳:古乡名,在今河南杞县西南。秦末郦食其(yì jī)即此乡人,对刘邦自称“高阳酒徒”。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出处:《史记.郦食其列传》,沛公(刘邦)引兵过陈留,高阳儒生郦食其求见。使者入通,沛公曰:“为我谢之,言我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使者出以告。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遂延入。终受重用。

八、汉武帝刘彻

24【金屋藏娇】《汉武故事》讲述汉武帝幼时说如果能娶到表姐陈阿娇做妻子,会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后指纳妾。

出处:志怪小说《汉武故事》,大致为东汉末年所作。

典故:《汉武故事》讲述了一个青梅竹马的美好童话:馆陶长公主抱着小刘彘问:“彘儿长大了要讨媳妇吗?”小刘彘说:“要啊。”长公主于是指着左右侍女百余人问刘彻想要哪个,小刘彘都说不要。最后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陈阿娇问:“那阿娇好不好呢?”小刘彘就笑着回答说:“好啊!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我就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长公主非常高兴,于是数次请求景帝,终于定下了这门亲事。

九、汉中宗刘询

25【故剑情深】比喻对结发之妻不离不弃;结发夫妻情意浓厚;指不喜新厌旧。出处:《汉书·外戚传上》:“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白立许倢伃为皇后。”

典故:许平君与刘询成婚。后刘询为皇帝,许平君进宫为婕妤。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在霍光家族的威逼下要求让霍成君当皇后,刘询没有忘记与自己患难与共的许平君,他下了一道“寻故剑”的诏书:我在贫微之时曾有一把旧剑,现在我非常怀念它啊,众位爱卿能否帮我把它找回来呢? 朝臣们很快品出了这道圣旨的真实意味:连贫微时用过的一把旧剑都念念不忘,自然也不会将自己相濡以沫的女人抛舍不顾。于是他们都联合奏请立许平君为后。

十、汉哀帝刘欣

26【断袖之癖】指宠爱男色,同性恋。出处:《汉书·董贤传》:“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

典故:汉哀帝常常与自己宠爱的男宠董贤同卧同坐。曾有一次白天睡觉,董贤头偏枕了汉哀帝的衣袖,汉哀帝想起床,而董贤却未发觉,汉哀帝不想惊动董贤,于是用剑截断衣袖后才起来。待董贤醒来,见身下压着哀帝的断袖,也感到哀帝的深情,从此越发柔媚,须臾不离帝侧。

十一、汉光武帝刘秀

2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西方日落处,日落时太阳的余晖照在桑榆树梢上,指傍晚。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了补偿。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光武帝)玺书劳异曰:“ 赤眉破平,士卒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8【安知非仆】怎么就知道这个作天子的人不会是我呢?仆(pú),古时男子对自己的谦称。比喻人自己说自己前途不可限量。

出处:《太平御览》卷三百九十一引《东观汉记》载。

典故:光武帝还是一个普通百姓时,与姐夫邓晨到别人家去做客,当时大家看到谶书中说:“刘秀当为天子”。旁边的有些人说:谶书所说的刘秀肯定是国师公刘秀(当时新朝的国师公刘歆恰巧刚刚改名为刘秀)。可当时在场的刘秀(即后来的光武帝)却说:“怎么就知道这谶书中所说的要当天子的刘秀不是指的我呢?”,结果引起了众人的哄笑!刘秀登基后的第三年,与邓晨一起谈及往事,邓晨对光武帝说:“仆竟然做到了”,帝听后大笑!

十二、魏武帝曹操

29【望梅止渴】人听说可以吃梅子就会不由得流出口水而解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便凭空想来加以安慰。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典故: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于是曹操叫手下传话给士兵们说:“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口。他们凭借着这个,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30【割发代首】把头发割了代替砍头。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割发可以算是不孝之大罪,所以曹操就在军前割发代首以明军纪。现在已经演变为对中国贪官污吏的处罚捉小放大的调侃。

出处:《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曹瞒传》曰:常出军,行经麦中,令“士卒无败麦,犯者死”。骑士皆下马,付麦以相持,于是太祖马腾入麦中,敕主簿议罪;主簿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于尊。太祖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因援剑割发以置地。

31【横槊赋诗】槊:类似长矛;赋:吟。横着长矛而赋诗。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十三、蜀汉刘备

32【求田问舍】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价。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出处:《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33【髀肉复生】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高会民)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后表示感叹虚度光阴,想要有所作为。出处:《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先主备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3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出处:《三国志·蜀志传》。

典故:这是刘备去世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原句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仁服于人。”目的是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不要再好吃懒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

十四、蜀汉后主刘禅

35【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典故:263年刘禅投降曹魏,受封为安乐公,和一些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有一天,司马昭宴请刘禅,吩咐演奏蜀乐,并歌舞助兴。蜀汉旧臣们想起亡国之痛,个个低头流泪。只有刘禅怡然自若。司马昭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

十五、晋武帝司马炎

36【羊车望幸】意为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或者宠爱。出处:《晋书·后妃传上·胡贵嫔》。

典故: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有粉黛近万,因此,每天晚上到底要临幸哪个妃子,就成为一个让他十分头疼的问题。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坐着羊车,让羊在宫苑里随意行走,羊车停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宠幸嫔妃。有个聪明的宫人便把竹枝插在门上,把盐水洒在地上,羊因为喜欢盐水的味道,停下吃食,于是羊车就停在她的宫门口。

十六、晋惠帝司马衷

37【何不食肉糜】意为对事物没有全面认知,也指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对别人的处境或行为妄加评论或建议。出处:《晋书·惠帝纪》: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

十七、晋明帝司马绍

38【日近长安远】比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多寓功名事业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实现之意。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

典故:晋明帝年少时,坐在元帝的膝盖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就问明帝:“你觉得长安和太阳哪个远?”明帝回答:“太阳远,没有听说有人从太阳那里来。”元帝感到惊奇。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举行宴会,重新问他,他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吃惊:“你怎么跟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抬头只看得见太阳,看不见长安。”

十八、前秦世祖皇帝苻坚

39【投鞭断流】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断水流。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出处:《晋书》卷一百十四〈苻坚载记下〉

典故:苻坚即位后想消灭东晋,遭朝中大臣劝谏,指出东晋有长江天险,不易攻下,但骄傲的苻坚回应:“我坐拥百万大军,只要我一声令下,所有士兵把他们的鞭投入长江,足可把长江水断流,长江天险还有什麼好怕的?”

40【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处:《晋书·苻坚·载记》。

典故:淝水之战时,苻坚与苻登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苻登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41【风声鹤唳】唳:鹤鸣声。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做敌人的叫阵声,疑心是追兵来了。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出处:《晋书·谢玄传》。

典故:淝水兵败后,苻坚的溃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

十九、后赵开国皇帝石勒

42【鹿死谁手】鹿:猎取的对象,比喻争夺的政权。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出处:唐·房玄龄《晋书·石勒载记下》。

典故: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开国皇帝石勒评价自己说:“我如遇到汉高祖,必当北面而事奉他,与韩信、彭越并肩齐驱而争为人先。倘若遇到光武帝刘秀,当共同驰骋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二十、北齐显祖文宣皇帝高洋 43【快刀斩乱麻】 出处:《北齐书·文宣帝纪》:“高祖(高欢)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高洋)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 二

十一、隋文帝杨坚

44【一衣带水】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域。原指窄小的水面间隔,后泛指江、河等水面不足以限制人们的交通与交往。“水”原指长江。出处:《南史·陈纪下》:“隋文帝谓仆射高熲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隋文帝在588年冬下令伐陈。出发前,他对高颎说:“我是天下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够因为一条像衣服带子一样狭窄的长江的阻隔,而不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吗?”隋文帝志在必得,派晋王杨广为元帅,率领五十万大军渡江南下,向陈朝的都城建康发动猛烈的进攻,并很快就攻下建康,俘获了陈后主,灭掉了陈朝。二

十二、唐高祖李渊

45【雀屏中选】雀屏:画有孔雀的门屏。指得选为女婿。出处:《旧唐书·高祖窦皇后传》

典故:李渊善于骑射,其妻窦皇后未嫁时为贵族女,明艳照人。其父北周大将窦毅举办射箭之赛,比武招亲,要求求亲的公子们以射中雀屏上的孔雀为标准。李渊竟然两发各中一目(孔雀眼睛),而娶得窦氏,这段佳话流传后世成为成语“雀屏中选”。二

十三、唐太宗李世民

46【小鸟依人】依:依恋。像小鸟那样依傍着人。现用于形容女孩子娇小可爱的样子。出处:《旧唐书·长孙无忌传》:“褚遂良学问稍长,性亦坚正,既写忠诚,甚亲附於朕,譬如飞鸟依人,自加怜爱。” 典故:有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将朝中大臣评论一番,最后说到了褚遂良。唐太宗说:“褚遂良在学问方面大有长进,性格很刚直,对朝廷忠心,对我很有感情;平时一副飞鸟依人的模样,我很是怜爱他啊!”

47【房谋杜断】指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美谈。比喻能人合作。出处:《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论》:“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 48【一代楷模】指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出处:后晋·刘昫《旧唐书·李靖传》“朕今非直成公雅志,欲以公为一代楷模。”

典故:李靖觉得自己在朝廷任官多年,功劳不小,应该急流勇退。便奏请退休归家。唐太宗答应了他的请求,说:“李靖能识大体,实在可嘉。(@高会民)我如今批准你的请求,不仅是成全你的志向,还想把你作为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二

十四、宋太祖赵匡胤

49【黄袍加身】黄袍:也称龙袍,指古代皇帝的袍服。指政变后夺得政权。也指登上帝位。

出处:《宋史·太祖纪一》。

典故: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北汉勾结契丹入寇,赵匡胤 出师御之,兵次陈桥驿,在赵普、石守信等策划下,发动兵变,黄袍加身,拥立赵匡胤即帝位,改国号为宋。史称“陈桥兵变”。二

十五、宋太宗赵光义

50【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收获。读书总有好处。出处: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卷六:太宗日阅《御贤》三卷,因事有阀,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典故:宋太宗常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由于他坚持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学问十分渊博,处理国家大事也十分得心应手。当时的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勤奋读书,也纷纷效仿,所以当时读书的风气很盛。

与方法有关的成语 篇5

改弦更张 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负薪救火 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回天乏术 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转极难挽回的时势;乏术:缺少方法.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

画沙印泥 书法家比喻用笔的方法.

结绳而治 原指上古没有文字,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治理天下.后也指社会清平,不用法律治国的空想.

狡兔三窟 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教亦多术 教:教诲;术:方法.教诲人有多种方法.

坚壁清野 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金针度人 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

炼石补天 炼: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古神话,相传天缺西北,女娲炼五色石补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

灵丹妙药 非常灵验、能起死回生的奇药.比喻幻想中的某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有效方法.

灵丹圣药 非常灵验、能起死回生的奇药.比喻幻想中的某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有效方法.

明察暗访 从明里细心察看,从暗里询问了解.指用各种方法朝廷调查研究.

墨守成规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巧取豪夺 巧取:软骗;豪夺:强抢.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

升山采珠 到山上去采珍珠.比喻办事的方向、方法错误,一定达不到目的.

试金石 一种黑色坚硬的石块,用黄金在上面画一条纹,就可以看出黄金的成色.比喻精确可靠的检验方法.

三折肱,为良医 几次断臂,就能知道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成为内行.也指高明的医道.

如法炮制 炮制:用烘、炒等针药材制成中药.本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现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神圣工巧 中医对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的别称.

殊途同归 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双管齐下 管:指笔.原指手握双笔同时作画.后比喻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

同归殊途 归:归宿;殊:不同;途:道路.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田父献曝 田父:老农;曝:晒.老农将晒太阳取暖的方法献给国君.常作向人献物或献计的谦词.

剜肉医疮 比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

挖肉补疮 比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淘沙得金 用水选的方法从沙子里取得真金.比喻除去杂质,提取精华.也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

歪打正着 比喻方法本来不恰当,却侥幸得到满意的结果.也比喻原意本不在此,却凑巧和别人的想法符合.

围魏救赵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无病自炙 灸:灼,多指中医用艾叶等灼烧身体某一部分的医疗方法.比喻自找苦吃或自寻烦脑.

言语道断 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行之有效 之:代词,它,指办法、措施等;效:成效,效果.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徇私舞弊 徇:曲从;舞:舞弄,耍花样.为了私人关系而用欺骗的方法做违法乱纪的事.

异途同归 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以酒解酲 酲:喝醉了神志不清.用酒来解酒醉.比喻用有害的方法救急.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以火救火 用火来救火灾.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以简驭繁 用简捷了当的方法来处理复杂纷繁的事物.

一张一弛 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纵横捭阖 〖解释〗纵横:合纵连横;捭阖:开合,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

抱薪救焚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同“抱薪救火”.

吃力不讨好 讨:求得.费了好大力气,也得不到称赞.形容事情棘手难办,或工作方法笨拙,不对头.

穿花纳锦 以穿纱的方法做成的刺绣花样.

多方百计 想尽或用尽种种方法、计谋.

鹅湖之会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在治学方法上,朱熹主张“先道问学”和“即物而穷其理”,即从博览群书和对外物的观察来启发内心的知识;陆九渊主张“尊德性”和“发明本心

改柱张弦 改换琴柱,另张琴弦.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更弦易辙 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豪夺巧取 豪夺:强抢;巧取:软骗.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

火耨刀耕 犹火耕.多指比较原始的耕作方法.

井中求火 在水井里去寻求火.比喻方法或方向不对,根本达不到目的.

冷灰爆豆 在冷灰中爆豆.比喻方法不对,白费力气.或比喻事情凭空突然发生.亦作“冷锅中豆爆”.

年经国纬 指以年为经,以国为纬的编写史书的方法.

却行求前 语本《韩诗外传》卷五:“夫明镜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袭蹈其所以安存者,则无异乎却行而求逮于前人也.”后因以“却行求前”谓以倒退求前进,比喻方法不对,因而不可能达到目的.

三折肱为良医 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省烦从简 省去烦杂的手续而采取简单的方法.

殊涂同归 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孔颖达疏:“言天下万事终则同归于一,但初时殊异其涂路也.”本谓由不同途径达到同一目的地.后以喻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相同结果.

剜肉补疮 比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

文武之道 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无般不识 犹百般,用尽方法.

无为之治 指道家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的治理方法.

消极怠工 指用消极的方法不认真工作

以煎止燔 用加热来制止燃烧.比喻处理方法不对,反而助长已成之势.

以汤止沸 用开水去制止水的沸腾.比喻处理问题方法不对,反而助长其气势.

拥篲救火 谓方法不当,事必不成.

正心诚意 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泛指心术端正,意念真诚.

治丝而棼 谓理丝不找头绪,就会越理越乱.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正确,使问题更加复杂.语本《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治丝益棼 棼:纷乱.整理蚕丝不找头绪,结果越理越乱.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对头,反而使问题更加复杂.

驻颜有术 有方法保持青春,形容容颜不老

钻牛角尖 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指思想方法狭窄.

做刚做柔 指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

做好做歹 犹言好说歹说.指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

痛下针砭 〖解释〗针砭:古代以砭石为针的治病方法.比喻痛彻尖锐地批评错误,以便改正.

虚虚实实 〖解释〗假假真真,以假乱真.指军事上讲究策略,善于迷惑对方.也指文艺作品中虚写、实写并用,表现方法耐人思索回味.

养生之道 〖解释〗指修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

异路同归 〖解释〗通过不同的道路,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异涂同归 〖解释〗通过不同的道路,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因人制宜 〖解释〗因:依据;制:制定;宜:合适.根据人们的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纵风止燎 〖解释〗用鼓风的方法灭火.比喻本欲消弭其事,却反而助长其声势.

爱非其道 道:方法.对某人很亲爱,方法不对头.指父母对子女的溺爱

与教育有关的成语 篇6

2. 蒙以养正――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3. 孟母三迁――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4. 生聚教训――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5. 科班出身――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

6. 有伤风化――指对社会风俗、教育有不好影响的言行(多指男女关系方面)。

7. 有教无类――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8. 不教之教――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熏陶。

9. 断杼择邻――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10. 三迁之教――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后人用“孟母三迁”、“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11. 刑期无刑――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12. 沂水春风――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13. 易子而教――易:交换。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14. 神道设教――神道:本指天教,即神明之理,后指关于鬼神祸福之说。利用鬼神迷信作为教育手段。

15. 市井之徒――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16.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17. 脱胎换骨――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18. 夏雨雨人――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19. 玉不琢,不成器――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20. 春风风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帮助

21. 屡教不改――屡:多次,一次又一次;教:教育。经过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22. 比屋可封――意思是在唐、虞时代,贤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后比喻社会安定,民俗淳朴。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

23. 不教而杀――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24. 不教而诛――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25. 不可教训――教训:教育,教诲。对某人无法进行教育。

26. 春风化雨――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27. 东风化雨――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28. 反面教员――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可以从反面教育人民。

29. 画荻教子――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30.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指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

31. 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32. 有风有化――谓有教育意义。

33. 换骨脱胎――〖解释〗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34. 教导有方――〖解释〗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35. 洒扫应对――〖解释〗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36. 以法为教――〖解释〗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

37. 安详恭敬――安静、细心、谦恭、敬重,古时儿童教育的要领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与书有关的成语

2.有关于赞美老师的成语

3.关于开始的成语

4.关于法律的成语

5.2016春节带有春字的成语

6.关于鸡的十二生肖成语

与老师有关的成语 篇7

【关键词】文化差异 成语 翻译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对于语言的使用有着重要意义,先领会文化必将有助于了解这门语言。文化不仅包含了人类在发展历程中创造、积累的物质财富,而且包括世代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

一、中西方文化中的“猴”文化

中国人过春节的时候,都会联想起当年的生肖。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渐渐对中国的生肖文化产生了兴趣。不仅在中国,世界很多国家都发行当年的生肖邮票,以表达对中国农历新年的祝福。

1.中国文化中的“猴”文化。猴年了,先来看看中国的猴文化。长久以来,猴子被中国人视作吉祥物,它的吉祥之意在于与古代爵位之“侯”同音。猴子的形象深入中国人的心,可以说是因为吴承恩整理创作的《西游记》,该小说塑造了孙悟空这一神猴形象。孙悟空勇猛、乐观,却又叛逆,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历经八十一年,终于修成正果。跟美国电影里的蜘蛛侠等超级英雄一样,孙悟空就是说中国文化中英雄的化身。

2.西方文化中的“猴”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猴子被用来形容灵活、聪慧的人,具有褒义。而在英语中,如果你用“a little monkey”来称赞西方小孩的话,他可能不会高兴。因为在英语中,“little monkey”有“淘气鬼、捣蛋鬼”的含义,而非夸奖“聪明、机灵”的用法。因此在英语中,monkey多与顽皮、淘气的形象有关。

二、汉语和英语中与猴子相关的成语和习语概况

汉语成语言简意赅,多具有较为固定的形式,大多数都含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成语往往源于古代流传下来的故事,因此从文化角度看汉语成语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

1.汉语中与猴子相关的成语概况。在汉语中,有不少关于猴的成语。例如,朝三暮四,成语中虽没有“猴”字,说的却是养猴人与猴子的故事,现用来比喻变化多端、捉摸不定。沐猴而冠,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以讥讽依附权贵窃取名位之人。树倒猢狲散,比喻有权势的人一垮台,依附他的人就跟着散伙了。

这些都已经成为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内容。

2.英语中与猴子相关的习语概况。

To monkey around鬼混,胡闹。

It is very dangerous to monkey around in the factory.

在工厂里胡闹是非常危险的。

Monkey business捣鬼;恶作剧。

You must stop the monkey business if you dont want to get into trouble.

你要是不想惹麻烦,就不要干那些非法的事。

To make a monkey (out) of someone愚弄、戏弄某人

It is impolite to make a monkey out of someone in public.

当众愚弄某人是不礼貌的。

Monkey see, monkey do跟风,赶潮流

It is a case of monkey see, monkey do. He does everything that his brother does.

他就是东施效颦,他哥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在上述句子和词组中,monkey大都跟“捣蛋、胡闹、捉弄”的意思相关。

三、汉语和英语成语、习语的异同之处

成语是从古沿用至今,经过提炼积累而来的,很多成语能在英语中找到相对应的习语。把中文中的成语和英文中对应的习语排列出来,进行对照分析,不难发现:汉语成语多来自于古代经典著作,大都可以找到出处,英语习语多源于口头流传,很难找到出处。汉语成语在用词上保留着古代书面语的庄重、典雅,英语习语则多具有口头语的用词和结构特点。汉语成语多来自于古代经典著作,用以说明一个道理,英语习语则以小动物和生活中的某一现象为借寓,阐明一个立论。虽然汉语成语和英语习语有着诸多的不同,但却都文字凝练,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寓意深刻。

四、汉语成语的翻译技巧——以与“猴”相关的成语为研究对象

汉语成语,往往源于历史故事,寓意往往不是其字面意义。成语结构紧凑,词序不能任意变换,成分不能随便更换。下面我们就以与“猴”相关的成语为对象,探讨其翻译技巧。

1.同义习语借用法。有些汉语成语和英语习语在结构、内容和感情色彩上都相符合,有相同的含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直接借用来翻译。

杀鸡骇猴,本意是杀鸡给猴子看。在英语中,有句习语“Beat the dog before the lion”,字面意思是打狗给狮子看,让狮子知道厉害。但是它要表达的意思跟汉语中的杀鸡骇猴不谋而合,所以,我们可以借用英语的同义习语进行翻译,而不是按照字面意思逐字翻译,这样更符合英语的文化背景,能让英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猴年马月,指期盼的事情遥遥无期。而英语中有相对应的说法“Donkey's years”。这里的years其实是来自ears,因为驴的耳朵长,所以donkey's ears就指代很长的时间,后来演变成donkey's years意思不变,也是因为驴的寿命普遍较长。

2.直译法。按照文字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译。前提是直译过去不会引起歧义或造成不解。

沐猴而冠:猕猴戴帽子。在翻译该成语时,因为成语本身的意思已经非常明了,我们可以将其翻译成“a monkey with a hat on”,这样,不仅能简单直白地表达汉语成语的意思,而且还能生动逼真地将其神情态度表现出来。

3.意译法。有些成语如果采取直译,外国人可能会感到迷惑不解,但却在英语中无法找到具有相同含义的习语,则可采取意译策略,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将成语的意思传递出来。

五马六猴:形容不守规矩、不受管束的人。这个短语,我们在英语中找不到可以借用的同义习语,但是其表达的意思却很简单,因此我们可以将其翻译成“Undisciplined person”,既能表达清楚汉语成语的内涵,又符合英语的文化及语法特征。

4.增添法。树倒猢狲散:有权势的人一垮台,依附他的人就跟着散伙了。可译成“Once the tree falls, the monkeys on it will flee helter-skelter,”其中helter-skelter是“手忙脚乱”的意思,是译文中增加的成分,增加之后形象生动,译文栩栩如生。

纵观以上汉语成语的英语翻译,不难发现,虽然两种语言中使用的动物可能不同,但所表达的意思却是尤为相近的。这就是充分考虑了译入语——英语的文化特征,采取了符合其特点的翻译方法得到的译文。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翻译汉语成语时,找到英语语言中对等的表达异常重要。

从译入语的文化角度出发,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更主动地辨识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更全面地领会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复杂影响,并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来发挥文化在翻译中的作用。这是好的译文产生的必然途径。通过上述研究,本文作者得出如下结论:尽管在翻译过程中存在很多难点,但只要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遵循译入语的文化特征,准确选择翻译策略,可以实现汉语成语的准确、生动翻译。

上一篇:送医下乡启动仪式下一篇:暑假实训见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