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2024-05-17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精选7篇)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篇1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当前,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代课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它也带来的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及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

一、创设情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和真切生动的人类生活。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有不少小学学生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单调枯燥的讲解和说教,让他们对物理学习产生抗拒心理。但是,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无疑会对物理课堂起到积极的作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

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这样能让课堂变得生动真实,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在物理教学课堂中,教师需要适当插入一些练习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对练习题的选择就需要教师去把握,去整握。还有利用多媒体,学生从中能学到很多课外知识,五、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生活条件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在他们个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而来的。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篇2

余姚市实验小学创建于1908年, 历经女子小学堂、学宫小学、康节小学、实验小学, 一百多年来, 一脉相承。学校曾先后获得全国红旗大队、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体卫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注·提”教学实验先进单位、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国防教育先进集体、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这些荣誉的取得都离不开学校现代化、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更离不开学校一代又一代教师的努力。

余姚市实验小学本着“科教兴国, 教育先行。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 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根本大计”, 努力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指示, 积极发展学校现代教育技术, 加快学校的教育现代化进程, 巩固和发展多种媒体优化组合教学;积极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 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结合学校的实际,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各项工作, 努力使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 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我们的方法

1. 以组织为保障, 规范现代教育技术管理

早在1988年学校根据现有条件 (学校有传统, 设备有保障, 师资有优势, 教师有基础) , 将计算机教育作为了学校特色来发展, 历任领导都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重视校园现代化建设。学校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领导小组, 由校长担任组长, 组员都是信息技术方面有一定能力的专职教师, 同时建立了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小组。设想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制定了教师培训等规划, 以其努力促进学校的特色形成。学校现有2名电教专职教师 (兼任网管工作) , 3名计算机专职教师, 还有4名兼职信息管理教师。他们中有省特级教师、宁波市名师、省教坛新秀、市学科骨干教师等。学校还与市科协及电教中心建立了协作关系, 以其及时得到前沿的信息, 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 实现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提高。

2. 以现代化为目标, 按标准配置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

学校将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投入作为学校重要工作来抓, 1998年基本实现教育设施的现代化标准。标准的计算机教室、电化教室、语音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 音乐、科学、体育、综合实践等学科的设备配置也均达到或超过省级示范实验小学标准。

随着时间的推移, 数字化进程的加快, 近几年学校又分别添置和更新了实物 (视频) 展示台、录音机、电视机、打印机、液晶投影仪等设施设备。做到了每位教师都有一台最新的电脑, 每个办公室都有一台至几台打印机, 每个班级都有多媒体展示平台, 学校建立了千兆校园计算机网络、安装了浙大校园网络管理平台、安博管理软件, 构建了闭路电视系统, 同时为每个专用教室都配备适合现代教育的设备, 校园音响作到了全覆盖, 等等。学校拥有两台摄录像机, 一套视音频编辑系统, 并拥有完整的一套调音台、影碟机系统, 卫星天线一套, 电子屏幕一块, 还有一个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齐全的蓝翔梦剧场等。去年学校又投入60万元, 建设了两个省级标准的主播教室。

3. 以应用为目的,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效益

学校重视网站建设, 专门请杭州市电脑公司进行网络规划, 一名计算机专职教师赴上海和宁波进行了网页制作培训。学校网站开设了学校概况、教师之家、雏鹰天地、教育科研、百年校庆、家校联系、BOLG等栏目。本着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理念, 学校先后又开辟了“走进河姆渡”、“小学科普网”、“书香校园”、“青苗文明岗”、“春晖文明岗”、“教学资源库”等子网页, 每个字网页都分别由专人维护。2009年确定为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 (2009~2014年) , 同时学校校园网站获浙江省优秀校园网站评比一等奖。

为使设备发挥效益, 学校近几年每年都要购置大量的学科类教学软件资源, 供教学使用, 现已形成6大类的资料库。同时学校制定出台了电化教室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多媒体课件制作奖励制度、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登记制度、办公室电脑使用管理制度、教师笔记本电脑使用制度, 等等。现代化的设施环境, 为实现协作学习、个别化学习提供了硬件基础。近两年, 学校凭借信息技术优势开展了网络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特别是在省级课题《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主题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引导下, 学校教学模式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 以培训为手段, 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提高学校现代化教育水平, 教师培训是关键。学校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十五培训规划》, 先后组织了校长、专职电教人员、学科教师三个层面的培训, 并做到培训与学习相结合:学校充分利用师资优势, 建立了一套规范的自培制度, 学校利用级段和教研组组合形式进行长期信息技术的培训。培训与应用相结合:学校从1996年开始先后进行了三轮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第一轮以中级培训为主, 普及计算机知识;第二轮以课件学习为主, 提高辅助课堂教学的能力, 第三轮以网络培训为主, 创新学习、科研模式) 。有大部分教师通过了计算机国家三级考核。随着学校网站众多子网页的添设, 这些维护员的网络管理水平日益见长, 学校又通过他们来提高其他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和制作水平。现全校95%以上教师均能使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 50%以上的教师能根据教材实际自己制作课件, 在平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上课。

5. 以科研为依托, 实践现代教育技术课题

学校重视现代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理论的结合。1994年确立《小学计算机教学研究》实践课题, 并在1995年在宁波市立项, 1997年课题在宁波市评比中获三等奖。1998年根据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特别在计算机教育方面的优势, 将《小学计算机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申报了宁波市人民政府首届基础教育优秀成果获二等奖, 课题主报告还荣获浙江省首届计算机教育论文二等奖。

1999年起, 学校分别向省电教馆、宁波市教科所申报了《计算机多媒体在学科教学应用模式的研究》《网络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等课题。2003年两课题《网络环境下的主题探究学习模式的研究》《网络道德教育的实践》分别在浙江省、余姚市立项。《网络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获省三等奖, 宁波市学科论文一等奖;《计算机多媒体在学科教学应用模式的研究》获宁波科研成果三等奖。近三年学校先后有《网络教学热中的冷思考》《让语言教学重新焕发生命》《电化教育中实施快乐教育》《利用电教媒体进行行为规范教育》《计算机操作教学中的“三结合”》等近十篇现代教育技术论文在CN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省级课题《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主题探究性学习模式》是学校进一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和深化。

●●我们的成效

1.提高了信息化进程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丰富学习资源, 改善学习环境, 培养创新型人才, 是现代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方式和目标的要求。去年学校再次被浙江省教育厅确立为“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2009~2014年) ”, 以此学校进一步以校园网为依托, 以教科研为先导, 从管理、教学、提高师生素养等入手, 全面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和建设。现学校的两个校区实现了网络视频对接, 管理者通过视频进行事物的商讨, 教师们通过视频进行教研对话, 学生通过视频相互展示自己。学校95%以上教师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会运用网络进行资料的查找。电脑备课、网络沟通等这不仅拓展了教师的信息视野, 提高了教学效率, 也使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教育教学环境中, 增强了学习兴趣, 显现了学习效果。

2.凸显了师生素质

学校先后涌现出信息技术的省特级教师一名、宁波市名教师一名、省教坛新秀一名。多名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在省级、宁波市级获佳绩。三年级至六年级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 保证每周一课时, 让学生从小就学习信息技术技能, 培养信息素养。学生的操作水平、信息意识得到较大提高, 十余年来在各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赛中有280多人次获奖, 并取得宁波市第18次夺冠的殊荣。学校初步实现了办公无纸化, 这对师生低碳生活习惯的养成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同时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成就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 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曾连续四次获余姚市教育十大新闻, 2000年又获宁波市教书育人十件新事之一, 并多次受到嘉奖。

●●我们的思考

从现代教育技术到现代教育艺术 篇3

一、科学选择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提升。当代高中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众多,而且对这些信息技术充满认知兴趣。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教师需要科学筛选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声音、图像、视频、动画、文字等信息处理技术,将学习内容立体呈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热情被点燃起来,课堂学习效果自然会大幅度提升。

例如,在学习《赤壁赋》时,为让学生尽快进入教学情境之中,我特别播放了初中时学习过的《核舟记》相关图片。当学生对文字进行梳理之后,我又开始播放由本班学生参与录制的配乐朗诵。由于音乐、画面和教材内容形成和谐统一,又是同学朗读的课文,自然要特别关注。在小组讨论时,我提出几个思考问题:思考作者为何而乐?第二节中作者悲从何来?第三节中客悲的原因是什么呢?最后一段作者和客人是怎么转悲为喜的呢?由于前面有很好铺垫,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教师成功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开文本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多媒体画面引发学生回忆,配乐朗读又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课堂学习呈现良性化。使用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课堂教学常态,但要科学设计运用课件还需要教师做出更多努力。

二、优化课堂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有些教师解决某些重难点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很丰富,教师往往是自己讲得口干舌燥,但学生依然是听得稀里糊涂。因此,改变教学意识,制定教学重难点突破策略,便显得异常重要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用声光电技术将一些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这样可以充分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优化处理,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突破教学重难点做好技术环境铺垫。

优化教育技术,要求教师能够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接受实际制定教学措施。例如,在学习《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时,为让学生能够顺利掌握阅读现代文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举行全校局域网语文课堂互动活动。学生们同时登录学校局域网,进入互动平台,对同一篇文章进行网上互问互答。一个班级学生负责提出问题,另一个班学生负责回答问题,然后进行轮换。由于是网上互动,学生参与热情非常高,争先恐后地提问解答,课堂学习研究气氛特别浓烈。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利用网络技术展开不同班级教学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由于涉及竞赛性质,学生自然不甘落后,课堂教学进入最佳状态。教师给出一些点拨,学生自然会心领神会的。

三、合理运用教育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彻底放弃“一言堂”,要少讲多练,特别是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扩展课堂容量,为学生主动探索提供更广阔平台。现代教育技术运用,需要教师进行方法筛选、进程优化、信息整合,为学生呈现针对性更强教育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提供课文背景材料,引导学生理解文本;通过丰富信息传递,调动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学生领会文本的思想感情;利用课件还可以渲染课堂气氛,促进文本生本对话。这对培养学生健康审美观价值观都有重要帮助。

例如,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我准备了微视频,播放毛泽东影视片断,从影像中感知伟人的风采。学生不仅对毛泽东有了更多认知,也被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所吸引。再让学生来读这首词,很明显能够感受到学生认知的提升。原来学生朗读诗词的节奏普遍较快,很容易破坏作品的内质,难以表达作者的情感。可看过电影剪辑之后,学生朗读速度明显降低,语气中自信力量大大增加,这说明电影教育技术的运用是卓有成效的。

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有效整合,为课堂教学量身定做各种教学辅助手段,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科学运用,能够集中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艺术化,让课堂教学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为学生高效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篇4

关键字:现代远程教育,新型教学模式,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现代远程教育作为知识经济和信息革命时代的新型教育方式,近年来得到全社会的充分重视和长足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现代远程教育不再仅仅是一种成人教育培训的教学手段,而且正在进入各种教育领域:校园教育、校外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等等,与这一教育模式一起到来的将是一系列教育制度、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的变革。然而,在这样一个现代信息技术大显身手的特定领域,技术如何与教育融合,为教育服务,推动教育的变革,筑建起现代远程教育的架构,还有大量的难题和工作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实践、去创造。

上海电视大学自秋季起,在以开放式学历教育为主的教学中全面展开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探索和实践,以寻求适用的现代远程教学模式,满足日益扩大的开放教育的需求。总结和分析两年的实践,并与国内外远程教育的经验进行比较研究,将有助于实现我们的目标。

上海电视大学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背景

u 教育需求

上海电视大学创办于1960年,1966年因“文革”停办,1978年复办。自创办以来,主要面向上海地区的成人学历教育,以大专层次为主。至,共计培养大专以上毕业生7万余人。图1显示了历年毕业人数的变化趋势,其中至的数据是根据目前在校人数和统计毕业率计算的预测数据。继恢复高考后形成的80年代学习高峰后,90年代上海经济发展所引发的第二次学习潮已经初见端倪。

每当社会需求大幅度增长的时候,必将促进新的教育模式的诞生和发展。80年代的教育需求促进了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并催生了自学视听、自学考试等新的教育模式,得以将需求高峰实现为教育高峰。然而,基于当时的经济及技术环境,80年代的远程教学手段基本沿用传统模式。在世纪之交的教育热潮中应运而生的成人本科教育、注册视听、开放式招生等新型办学模式,必须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才能适应目前经济、技术环境下的教育需求。

基于对上海地区人才状况和需求的分析预测,上海电视大学于秋季起在上海地区开设开放办学的“专升本”金融专业,第一年即招生2000余人。第二年起开设开放办学的专科专业,入学人数大幅度增长,招生专业逐年增加。应社会需求,自98年开办起每年春、秋两季招生,目前在校的开放办学学生20000余人。

图1:上海电视大学历年毕业人数和办学模式

表1:上海电视大学开放办学规模的发展

学年本科专业专科专业入学人数10200032800020005917000

u 地区信息化环境

自90年代以来,上海地区的经济和技术环境经历了令人瞩目的巨大变化,并将迎来信息技术及建设的更大飞跃,城市信息港的建设已被列为上海重大建设工程的一号工程,便是明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条件无疑已经具备。

但是,上海信息化环境尚处于“厚积”过程中,这也是无疑的。因此,认真分析我们所处的环境,是构建一个实用、有效的本地区现代远程教育框架的前提。

地区内通信条件:目前的上海城域网基本是窄带的(小于1M带宽),地区内各网络的互连尚未完全整合。家庭上网则通过ISDN或普通电话线路拨号接入,带宽在33.6~64K之间。ISDN通信已在包括郊区在内的范围中全面推广,宽带城域网正在建设中。光纤化工程、“三网合一”工程及其他整合措施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使上海地区较快地进入宽带时代;ADSL、有线电视电缆双向化将成为家庭用户宽带入网的主要途径。

Internet建设进程:近年来上海的ICP在量和质上都有显著提高,涌现出一批知名度较大的网站,随之而来的是“网民”数量的增加和公众对Internet的进一步了解。但是企业上网尚未普及,电子商务刚刚起步,网上实用的和及时的信息不多,使得Internet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公众生活中尚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有以下三点:第一,首先接受Internet的群体与远程教育对象有一定的重合度。第二,IT企业充分意识到现代远程教育是信息技术的用武之地,是信息道路拓宽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开始积极参与远程教育,在观念和策略上有较大的突破。第三,金融、证券等少数行业的内部网络化和信息化得到率先发展,办公自动化在大多数管理部门已经推广,但总体处于单机阶段。

IT普及教育的开展:上海地区自1994年以来由市政府倡导、组织的市民计算机应用能力普及教育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是地区信息化建设迅速发展的社会基础。至19底,累计231万人次参加了市民计算机应用能力统一考试,其中134万人次获各级证书。随着上海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展开,这一学习热潮逐渐发展为全方位的IT普及教育,新项目不断推出,各行业纷纷制定行业IT培训目标。IT普及教育推动了个人电脑的普及,促进了家庭上网的增长。

u 前期探索和技术准备

上海电视大学自创办以来,特别是1978年复办以来,逐渐建成了一个覆盖上海城郊、渗入各骨干行业的教学网络。这个网络包括36个教学点,行政独立,但在专业设置、招生规划、教学计划及实施过程、考核评估等教育工作上受市电大的统一领导。二十多年的运作,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远教管理体制,造就了一支比较成熟的远教管理队伍。

表2:上海电大系统教学网络

教学点类型直属教学点区县教学点行业教学点教学点数量32112

目前上海电视大学在常规招生的本、专科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模式为:自学+电视教学+面授辅导,由于电视教学资源的易于滞后和质量不尽如人意,以及对学生的自学缺乏有效的支持和引导,近年来有向面授为主方向发展的趋势。时间空间限制的矛盾日益突出,招生规模扩大所带来的对教师的压力也逐渐增大。

现行的教学管理模式是上述教学模式的支撑,其要点为: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核;集中教学研究,分散教学辅导。由此可见教学网络在实现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上海电视大学自底起进行电大系统的信息化建设。3月建成市电大校园网,在校内逐步推行办公网络化,逐步完成了电大系统内教学管理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并开始通过Web网站向学生提供教学管理信息服务。97年5月,引入视频会议技术,在试点教学点之间进行各种不同类型的`交互教学试验。同时,以较大的投入建设了CD-ROM多媒体课件开发、制作系统,研制了若干课程的计算机辅助学习软件。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使用这些新的信息技术,使我们比较深入地了解现有技术和教育相融的程度,及需要改造之处。

上海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技术准备,上海电视大学自98年秋季起,在首届招生的开放办学金融专业(专升本)的教学中全面尝试一种新型的远程教学模式,在现有的教学网络基础上建设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我们的目标是:为学生所接受,达到现行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并在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共享优秀教师资源、更适合个性化学习等方面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

u 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基于地区信息化环境、现行的教学模式、现有的远教资源、师生的教学及学习方式,我们试行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多种媒体发挥各自优势的综合使用。以四种不同媒体的教材,支持学生的自学;通过六种交互手段,为学生提供教学辅导。仍然使用传统的各种教学手段,但应在当前技术环境下,根据现代远程教学的特点和组合使用其它媒体的需要,进行改造。综合使用多种教学媒体,不是技术的堆砌,而是在分析媒体特点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组合,这样不但充分发挥了媒体的各自优势,而且发挥了综合优势。

图2:上海电视大学探索中的远程教学模式

精心编写适合远程学习的印刷教材。远程教育中使用的印刷教材应不同于校园式教育使用的教材,应更注重对学习的引导效果、更适合于独立学习,这些应在形式和内容上得到体现。

让学生共享精彩的课堂教学。每门课程的主讲教师应是该领域的专家,并有良好的课堂教学能力。学校将主讲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环境中的教学过程摄录下来,通过电大系统远程教学专用宽带网络及Internet,向学生提供视频点播服务。学生不受任何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只要接入Internet,就能按需选择学习内容,接受该课程领域中的优秀教师的授课。上海电视大学于99年10月起采用这一方式,目前向学生提供的VOD资源达350多小时,除了开放办学的专业课程外,也用于大量面向社会的继续教育课程。

发挥Web快速响应的优势。Web上的导学资源不应该是印刷教材或CD-ROM课件的网络版,Web的优势在于它的快速响应能力,可以最快的速度推出新的课程,或对传统课程补充新的内容。好教师每一次讲课都是不同的,每个好教师的讲课也都是不同的。那么,web就是教师的网上课堂,学生到这个课堂来,每次都想接受一堂最新内容的、个性化的授课,而不是在教材和课件中也能得到的不变的内容。因此,上海电视大学的网上课堂设计为与教学进度同步的动态发布模式,要求教师按进度陆续发布导学材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过程中掌握的学生状态及时地调整后继的学习指导。

以CD-ROM作为网上学习的后备方式。由于在目前的信息化条件下,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上网学习机会,学生的上网学习能力也有差异,CD-ROM除了用于部分课程的多媒体辅助学习课件外,更多地作为网上学习的后备方式和辅助手段发挥作用。新生入学时,每人得到一张“远程学习入门光盘”,内容包含:远程学习方式的介绍、上网操作教学视频录象、上网操作辅助学习课件、上网学习所需软件、第1至4周的网上导学内容。这张光盘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远程学习方式的适应过程。在整个学习期间,学生每学期进入复习考试阶段时,将得到一张“远程学习辅助光盘”,内容包含:本学期全部课程的网上导学内容、复习课视频录象、专业领域最新参考资料。作为网上学习的后备方式和辅助手段,C D-ROM发挥了很大作用。

个别交互和群体交互并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方式,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电话、语音信箱、电子邮件,都能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个别交互;而BBS和网上聊天室则提供小组式的讨论,实现群体交互。上海电视大学为开放办学学生设立专用电子邮件服务器,每个学生有独立的电子邮件帐号。组织好网上小组讨论,则是对主持教师的一个挑战。

实时交互和非实时交互并重。语音信箱、电子邮件及BBS实现的是非实时的交流,电话和聊天室实现了实时的交流,而最真实的远程交互是双向视频交互,即将视频会议技术引入远程教育,可以进行两点或多点之间的实时视频、音频、数据的交互。各种交互手段互补,是远程教育各个不同环节的需要。鉴于目前大多数课堂教学尚未采取讨论式教学,交互的需求主要产生在学生消化学习内容的过程中,因此主要提供各种非实时的交互方式,学生随时可用,并在一定的期限内得到教师的回答。每门课程在一个学期内安排3至4次的实时交互,利用网上聊天室进行。双向视频交互则用于期末的复习答疑,学生能直接得到课程主持教师的指导,解疑答惑。

表3:新旧教学模式的比较

教学手段现行的电大教学模式多种媒体综合使用的现代远程教学模式印刷教材作为主教材作为主教材主讲教师课堂教学视频教材录象带/电视台VODCD-ROM基本不用每学期一张网上导学 每周一次面授辅导每周一次每月一次电话答疑随时可用随时可用语音信箱 随时可用Email交互 随时可用网上非实时讨论 随时可用网上实时讨论 每月一次双向视频远程辅导 每学期两次

u 建设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在上述教学模式下,学生一方面分散进行远程学习,一方面就近选择教学点接受面授辅导和双向视频远程辅导。为了保证每个学生有足够的上网学习机会,教学点还必须为学生提供远程学习的环境。上海电大系统以较大的投入建设各教学点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统一规划,并作为开展开放办学的必要条件。

多功能阅览室。为学生提供进行个别化远程学习的各种手段,每周开放30小时以上。要求配置10台以上可以独立接入Internet或市电大校园网的远程学习终端,具有声音输出,可以使用CD-ROM,安装流式视频播放软件和电子教案播放软件。对新入学的学生,教学点的远程学习环境为他们提供了掌握远程学习方法的机会。

多功能远程教学教室。要求配置大屏幕投影仪、桌面视频会议系统、学生发言系统、多媒体教学电脑。双向视频远程辅导课及面授辅导课均在这里进行,视频会议采用 ISDN拨号通信,多点广播式。有两种规格的远程教室:教学中心的教室和教学点的教室。教学中心的远程教学教室要求更完备的教学演示设备,如实物投影仪、智能化电子白板等,并配有摄像录像系统和视频压缩编码服务器,以便将课堂教学课程制作成视频点播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篇5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制高点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我校一直非常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工作,把它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以适应当今的信息时代的现代教育的要求。特别是在2005年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以来,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方向,狠抓实验的各项工作,初步形成了我校的特点,概括为:理念超前、思路清晰、硬件充实、管理完善、队伍优质、应用广泛、效果优异。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进一步提高对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一)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

要进行广泛宣传,端正广大教师的思想,确立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整体中的位置:(1)现代教育技术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2)现代教育技术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3)现代教育技术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全体教师都充分认识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真切地体会到其实效性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义,从而积极参与探索,参与到该项目的教育教学活动进程中。

(二)明确实验目标,全面开展实验工作

根据区教育厅《全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实施意见》的要求,确立我校作为实验学校的目标。提出以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为平台,建设数字化校园,以信息化带动学校的现代化,把信息化当作学校办学特色来重点建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三年的努力,使我校成为优秀的示范学校。

二、健全机构,加强管理,建立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管理机制

(一)成立领导机构,组建实验队伍

1.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成立“凯里市冠英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组织实验的开展。由教务处负责具体实施。

2.在以科组为研究单位,全员参与的基础上,成立以电教科组、各学科科组长、各科组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等共同组成的核心实验小组。针对各阶段的实际情况,分别制订相应的计划和管理制度,并付诸行动。

3.实行科组负责制,明确分工,层层落实。如电教科组负责教师培训、网络建设、网络管理,设备维护等。领导小组提出总体规划,各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制定本学科的实验计划,确定实验目标、研究课题和负责人员。为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立电教管理小组,每班都设有一名电教员,负责本班电教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工作,每学期每学年初都会对他们进行培训,制定“凯里市冠英中学电教员管理条例”、“凯里市冠英中学电教器材管理操作说明”,每学期对电教员的工作进行评比,对表现优秀的电教员进行表彰。

(二)完善制度,制订实验规划

1.建立完备的科研制度

学校要十分重视电教科研工作,形成校长带头,教务处主抓,学科组和备课组为研究单位的良好局面。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评价制度,学校成立专门的科研基金,在每年的“奖教奖学”中都设立科教研奖,对科教研工作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并且将教师掌握现代技术教育的水平与教师评价挂钩,积极推进和鼓励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活动。

2.制订实验工作规划

要按照区教育厅《全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实施意见》的要求,制定《凯里市冠英中学2005-2008年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凯里市冠英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计划》等工作规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为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加大投入,高标准建设学校的教学环境,构筑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平台

(一)构筑实用、高效的现代教育技术平台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注入新的活力。而新世纪的学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传授单纯书本知识的地方,应该在培养高素养、具有创新学习能力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学校站在信息大潮前沿,高起点、大投入,在软硬环境建设上大踏步的向前走。争取建设一个颇具规模、规划合理、配套齐全、高效实用的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具体做法是:

1.建成基于10M光纤的计算机信息网络

考虑到信息的传输效率,我校计算机主干网将采用10M光纤接至教学楼、实验楼和各处室办公室;再由每栋楼内的配线间通过10M线缆传输至终端。达到技术成熟,维护方便,并易于今后进一步扩充。

2.教师办公教学电脑化,一线教学人员人将达到计算机高级水平,并能熟练操作应用;所有办公教学场合均配有联网的多媒体电脑。配有5座以上的多媒体网络教室10间、电子阅览室1间。终端信息点近100个。

3.建成点对点控制的校园低音广播系统

学校建成高标准的低音广播系统,该系统除提供平台让学生播放广播节目外,一些语言类的教学活动也能通过点对点的控制,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

4.简洁、实用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大面积使用

建立设备齐全的电化教学场室,其中计算机室10间200台,综合电教室6间,视听阅览室一间,软件教材库一间,装备能处理各种视、音频、图像等信息和输出打印的教师课件制作室1间。

所有教室、学科功能室均将配有计算机系统、实物展台、高清晰/大亮度数字投影机,为老师从备课至教学展示融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造优良的条件。

(二)注重实效,全力推进校园网络的应用水平

为了避免出现“有路无车”、重硬轻软的情况,学校将在校园网筹建之初就要确立“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的校园网发展目标,确保校园网络在教学、管

理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真正把校园网的先进功能发挥出来。

1.利用网络,提高学校的办公信息化水平

学校将朝无纸化办公迈进,各种即时通知、网络论坛等资源,要方便师生的日常工作和学习,提高效率。

2.利用网络,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高效工具

学校将通过中国电信10M,将校园网上联到宁夏教育信息中心和上级教育专网,使校园网全时连接在Internet上。Internet上浩瀚的信息以及信息中心的专项资源为老师们的教学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的素材。

(三)教学资源配置齐全,自制软件教材内容丰富

学校每学年将在全区中小学教材审查组推荐购置的电子教材的同时,根据满足广大教师的教学需要购买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学校鼓励老师自制各种教学资源,自制资源是最有效果、最实用的资源。教师课件制作数量争取达到年人均10个以上,教师的课件能多次在全国、区、市、区比赛中获奖。学校在校园网上建设一个“动态资源(http://ziyuan.dongtai.net)”,保证老师最新、最实用的资源能及时添加到资源库中,为全校所共享。学校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根据本校特点,有计划、系统地开发管理平台,如德育、教学、教研等管理平台。为教师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软件应用平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

四、加强培训,转变观念,建设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为进一步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开展,通过宣传工作转变教师的观念,通过组织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信息技术素养和现代教育理论水平。

(一)改变教师观念,促进教师成长

在传统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的角色从其特征、职能等方面都将发生变化。

教师应逐渐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知识信息总量的增加,要求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渐由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索者和能力进取者。在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实践中,教师要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带来的种种优势,我校计划以50%以上的课堂教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熟练应用,既能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也会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二)、搞好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1.组织好校本培训

由校内电脑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专题讲座。培训内容包括电教设备使用培训、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WORD文字编辑系统、数据库、WINDOWS操作、课件设计培训(PowerPoint、几何画板、Authorware)、Flash动画制作、网页制作、建立动态网站、建立自己的BLOG、网络运用培训、课堂设计培训(开展怎样说课、怎样上好一堂课、怎样评课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设计和评

价)。

教师要在运用中体会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自觉学习、不断提高、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请进来、走出去

先后派多名老师出外学习,参加全国、省、市有关的各种培训。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到我校举办信息教育技术专题讲座,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认识水平。进行教学设计方法培训。组织学习优秀教师的多媒体录像课,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组织教师学习课堂教学设计理论,观摩网络优质课并进行评析、学习范例、网上教学资源学习、设计、实践、制成网页,供大家学习研讨等,使教师学会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形成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型教育队伍。任课教师都要学会在网络环境下办公、信息查询,会利用智能化平台备课,会编制简单实用的教学软件,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并使之具有常态性。80%的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开展基于网络资源的问题解决学习,会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学科研。鼓励教师具有较高研究水平的课件开发和基于网络资源的课程开发能力,并走在相关领域的前列。

3.领导带头,骨干突出,典型引路

由校长带头,全体行政领导都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管理教学的校长经常出外参加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的会议及培训,争取成为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专家。

经过各种培训,涌现大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成果显著的骨干教师,要有10名以上教师参加未来教育全区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和intel未来教育培训班等。

五、科研引路,整合资源,构建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校要积极申报研究性科研课题,认真开展课题研究,以教研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

(一)以科研课题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全面开展

注重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教学质量。目前要尝试参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研究课题有: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国家级教育资源库建设研究项目”(NERRP)合作研究学校的课题:“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课题“资源库建设的共享与动态机制研究子课题”、参与区级课题“信息化条件下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的研究。争取所参与的这四个课题的研究早日立项并附注实践。

在校内要经常开展课题的阶段小结,组织专题研讨,经常参加设在各地的课题组阶段小结会,紧密联系总课题组,汇报课题的研究进展,请教课题的专家,使课题的研究能顺利进行。在课题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总结实验的经验和教训,争取取得一定的成果。

(二)改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

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能为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互动探究构建良好环境,为检测教学效果、教学水平提供技术保证。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便捷的特点和网络资源丰富的优势,极大地提高教学过程的信息含量、科技含量、教学效率和质量,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手段现代化,与新课改相结合突出课程开发这个重点,抓好资源利用。

1.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改一线教师为了教学需要,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多媒体网络,广泛参阅有关新课改书刊文献资料,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真正实现对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三维目标”。

2.加大课改调研和实验研讨的力度。学校课改领导小组及督查小组的成员要经常深入课堂进行听、评课活动,指导教师在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生活性上下功夫。对照新课标对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等几个方面进行重点研讨,及时整改。并根据调研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学校及时召开新课改实验研讨会,共商实验困惑,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对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摸索出的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及时交流、总结、推广、运用。

3.积极探索构建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的新方式。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要为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互动探究构建良好环境,为检测教学效果、教学水平提供技术保证。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便捷的特点和网络资源丰富的优势,极大地提高教学过程的信息含量、科技含量、教学效率和质量,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手段现代化。注重信息技术与新课程学科教学的整合,加强校本课程研发工作。要积极探索构建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的新方式。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研究,通过不断探究新问题,探索新手段、发现新规律、寻求新突破。经过多年的探索和与同行的交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归为以下环节来实施:课件制作,网络资源应用,专题性学习网站。这几种形式互相补充,有机结合,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程体系。学生通过专题性学习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师生通过信息平台互相研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生动。

要充分应用网络技术,在各个学科开展主题探究性学习。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评价中,都要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三)改变学生的地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依赖教师的组织、安排和要求学习,处于被动地位。现代教学媒体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改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教学课件、录像带、录音带、光盘、资料库和计算机网络的帮助,知识来源渠道多了、丰富了,学习的时间、内容、进度就可以自己掌握,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求,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得到进一步体现。

生活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 篇6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世界科学技术更是突飞猛进, 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在逐步加快, 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 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中来, 使现代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日趋多样化, 从而诞生了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作为教育手段, 就是利用科学技术, 使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 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融入生活, 在中小学教育中, 以“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来体现。

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 信息素养即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而必须具备的收集、分析、处理、交流和呈现信息的素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 同时,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种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的精神、道德、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所以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 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 二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当前我国正在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 同时注意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问题, 二者同时前进。

一、作为学科教育, 信息技术着重的是技能培养,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技能, 更好的为生活和学习服务

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创造和传递。计算机作为信息获取、分析、处理的一种重要工具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位置, 但我们决不以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掌握代替信息技术的学习与掌握, 只能将计算机作为信息获取、分析、处理的工具进行学习。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应从信息技术的高度、信息技术的角度进行学习, 而不是脱离这个前提进行学习。

生活是学生的终身课堂, 源于生活的知识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进而理解和掌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许多比较单调而且枯燥, 但又必须了解的知识。例如, 在《信息的编程加工》, 我们以电视节目购物街猜物品的价格的环节导入, 整节课以此为核心, 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分析, 对算法的理解, 从而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编程是为了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将教育和生活相融合!例如:在讲“使用我的电脑”这一节, 有关“文件夹和文件”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计算机硬盘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文件夹, 文件夹中为什么还有下一级文件夹或文件?这些学生很难理解。如果此时教师打这样一个比方:全校学生都集中在操场上自由活动, 你爸爸来找你, 就会很不容易找到你。如果你在自己所在的班级中上课, 你爸爸就会根据你所在的年级、班级、第几小组, 很快地找到你的。计算机硬盘里存放了很多功能不一样的文件, 我们也需要一组一组分开来保存。然后通过一张“生活事物与信息概念”的对照表, 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理清关系。

又如, 在讲到Word文字处理中“绘制图形”时。教材中采用绘制一个三角形, 然后经过旋转等处理组合成一个类似菱形的形状, 这样学生感觉到比较枯燥。而笔者则先向学生展示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标志符号, 如:交通标志、安全标志、禁烟标志等, 然后简要介绍绘制图形的基本方法, 放手让学生利用插入自选图形来绘制其中的一个, 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又让学生知道了生活中各种标志的含义。这样联系生活的学习, 自然效果要好得多。信息技术教育不是单纯只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或者其他相关的信息技术, 更多的是和生活相结合, 以现实生活中信息技术的使用为例, 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以掌握的信息技术更好的生活。

二、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 着重的是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 是技能学科, 而是否掌握技能的考核方法就是作品, 而一件作品的最终完成需要大家的合作。而一件作品从制作到完成, 特别是网页等比较大型的作品, 不是学生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 而作为老师, 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在技术上提供指导, 更多的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完成, 需要学生自主去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应因材施教, 耐心地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促进学生自主能力不断地得到强化。要改变强迫性、指令性模式, 采取积极参与模式, 给学生自己支配时间的权力。鼓励、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提倡求异精神, 鼓励质疑问难, 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多思, 不断生疑、质疑, 在深入探索中解疑, 从而获得新知, 积极主动而富有创新地学习。

根据教学需要, 由学生自愿或教师根据学生基础状况把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组, 并进行分工, 由基础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 他们在听完老师讲课后进行操作时, 在小组里边做边讲解, 谈自己的认识和体验, 介绍学习方法。其他学生遇到问题时随时向他们请教。小组遇到问题时, 一方面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互相启发、交流, 一方面由每个小组自主探究, 大胆提出设想, 敢于各种尝试,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及时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评议, 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经验、体会, 老师对学生自己发现或摸索出来的方法、知识、窍门予以表扬鼓励, 指导其他小组掌握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这一章节, 主要是要让学生将之前学习知识整合成网站的形式, 并发布和交流。对于这样比较大型的作品, 让学生独立完成几乎不可能。因此, 本章节开始, 教师先展示已经做好的网站, 激发学生兴趣, 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在网站中在使用哪种工具, 一个网站的设计到发布应该注意哪些 (比如颜色, 布局等) , 然后让学生分组, 并进行分工合作, 随时质疑、探讨、交流。此时, 教师只是进行技术上的指导, 组织学生交流心得体会。对发现、摸索出好方法、小窍门的学生或小组予以充分的肯定, 并指导其他学生学习。虽然教师讲得较少, 看上去教室里场面有些混乱, 但只要学生在积极自主地学习探究, 就能从中体会到自己来完成一件作品的乐趣, 并从中获得与人合作的乐趣, 以便于更好地适应生活中的合作。

三、作为教育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可以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感受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 学生可以利用教师准备好的课件, 通过“人机对话”进行自主探索研究。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维的品质, 又增强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 还可进行如火如荼的在线讨论交流。实践证明, 课堂讲授与适当组织讨论相结合, 可以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辩识, 而且可以使他们在这种讨论中, 更好地认识自我, 促进其开拓思维的形成与发展。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 为更有效地组织讨论提供了便利条件。这样的讨论, 充分地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教师在网上启发性的点拨、开导, 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东西, 而这正是讨论的教育价值所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 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 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 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学习革命, 促进教学改革。

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实地体验到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例如虚拟青蛙, 学生可以做非常逼真的青蛙解剖实验;虚拟诊所里, 学生可以斟酌情况对不同的病情做出诊断。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篇7

【关键词】本科体育教学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 应用阐述

一、研究背景

设立在本科院校中的体育教学工作是肩负着国家高素质体育人才的培养重任,因而新教改之后的体育教学课程的设置决定了最终体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基于此,应当在一定措施的采取下对原有的本科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进行深化。从现代教育技术的角度出发,其作为重要的一项教育改革内容,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新技术体现,是高科技迅猛发展下的衍生物,伴随着软科学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同时发展而产生的,因而其有助于对人们的学习方式以及生活习惯进行改变,显然,这会对高校教育体制带来极大的冲击,因而,在本科体育教育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必然的一种趋势,符合趋势,紧跟时代,是对现代教育的必要要求。

二、本科体育教学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影响

(一)影响到了传统形式上的教育观念

无论是对于教育教学的行为,还是对于教育的价值取向,它们均会受到教育观念的影响,后者决定了整个教育工作的走向。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普及,在高校中逐渐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同时计算机技术也被广泛的使用到日常教学之中。自各个高校校园网建立以来,明显对传统体育教学的模式带来了冲击,并逐渐出现了“个性化、多样化以及终身化”的教学理念倡导,不一样的学生,不一样的教学理念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影响,老套的教学模式不能吸引当前学生走入课堂,参与教学过程,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更好的融合现代教育理念,设计全新的教学过程,有效提升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学生的参与性。

(二)改善原有的本科体育教学模式

长时间以来,本科体育教学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其在本科学校中一直无法得到大众的重视,以致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器材,质量、数量以及场地面积等难以与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相适应,并且设置的体育课程时间也较短,根本达不到教学效果。而在新的教育理念引进以后,体育教学逐渐在本科学校中得到大家的重视,原有的教学模式被改变,各个学校根据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逐渐引进更多的先进的体育器材,便于教师更有效的进行教学工作,学生可以接触到较为先进的体育锻炼方法以及理论知识,颠覆只有跑、跳、踢、打的原有教学。

(三)使体育教学内容发生了改变

一直以来,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就在于运动竞赛、身体练习等,围绕这样主,题体育教师有针对性的尽心加工和组织,使其能够作为体育教学有效的教材被使用,而这些教材就共同构成了体育教学内容。作为高科技产物的现代教育技术,其影响着整个本科体育教学的内容设置,在其的影响下,改变了原有的落后的体育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虚拟化技术的引入,就可以实现以前由于场地,资金限制而无法开展的课程,同时在教学上更加逼真,学生可以身临其境体会各种体育活动。

三、应用效果提升的建议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改变了原有的本科体育教学模式,若想取得变革的有效性,首先需要做的便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地将本科院校中的师生对于现代体育教学技术的了解和认识水平提高,才能够使他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在本科体育教学之中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必要性和及重要性。并且,只有建立在以上基础上,学生和教师才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现阶段本科体育教学中对于现代化教学技术运用的及时性,前者的可持续、稳定的发展需要借助后者的力量,后者作为现代化科学技术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相结合的衍生物,是非常适应于使用到本科体育教学工作之中的,若没有转变原有的观念,那么很难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渗透到本科体育教学中去,显然,本科体育教学的水平以及质量很难再进一步提升。

(二)本科院校体育教育同信息技术之间的整合力度加强

受到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水平及科学技术水平的影响,在本科院校中早已经运用了信息技术。其中,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其被人们应用在日常教学之中的多个方面,并且在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方面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伴随着不断推进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同信息技术之间的整合力度使原有的体育教学形式发生了变革,在良好教学环境的创设之下,学生们的体育知识得到了丰富、认知水平得到了优化,甚至是课堂教学的结构也发生了明显改变。切实的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对他们的兴趣爱好进行了解,确保了新的教学方案有效性作用的发挥。可见,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之中需要不断地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水平进行强化,使其能够同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完美整合,确保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已经充分的认识到和掌握到现代教学技术,以便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将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学长久发展目标实现。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良好建立

所谓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环境,其主要是指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所涉及到的那些系统化的计算机技术及条件。若想良好的进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推广活动,首先需要做的便是将良好的一个应用环境创设出来,该类型的环境应当包含有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硬件,一个是软件。其中,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以及校园网等属于硬件环境的范畴,其是作为本科院校教学基础而存在的;但是只有硬件存在,却没有软件存在,显然这是不完整的教学环境创设。存在于教学之中的软件环境不仅仅包含有各种同硬件相配套的应用软件、各种数字化的学习资源等,还包括了适用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高素质教师团队。显然,只有硬件和软件的协同发展和应用,才能够将良好的一个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环境创设出来,从而使本科体育教学的模式向更好的方向发生转变。

(四)重构高校体育教育评价体系

通过现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重构体育教育评价体系。首先,教育目标决定教育效果的成败,因而在教育目标的设置上要合理,有效,通过现代教育的数据分析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层次性和整体性,确定个目标要素之间的关系。其次,其次,对于评价方法的确定,需要有分解性。以当前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统计分析法和文件袋法。最后,是科学的解释获取到的数据结果,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获取的学生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整理,汇总,应用详细的数据,对学生进行最为公正的判断和评价,同时由于学生主体在成长环境,身体素质等方面有巨大差异,因而要教师加入主观判断,在评价过程中既要尊重数据,也要注重差异。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本科体育教学之中的有效应用,能够促进体育教学的模式向更加有利的方向前进和发展,从而更加满足学生以及社会对于体育教学的需求。另外,只有不断地对教学环境进行优化,才能够使本科体育教学的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体育教学在本科教育之中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晓华. 现代教育技术下高等体育院校本科教育中教与学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2]彭静. 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体育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4.

[3]李国良. 现代教育技术在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

[4]袁宏刚,黄艳萍. 浅析现代教育技术在本科体育教育改革中的应用[J]. 科技资讯,2011,28:205.

上一篇:社会实践体会下一篇:毕业生创业贷款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