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4-05-28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共8篇)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喜欢朗读诗歌。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6个字。

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喜欢朗读诗歌.预习任务:

1、借助拼音读熟课文,圈出生字。

2、搜集有关鸟类的知识。

3、自主、合作、探究:

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小诗,这首小诗写了一件与两只鸟蛋有关的事。谁会读课题?你是怎样认识“蛋”字的?谁会用“蛋”字组词?

二、揭示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2、理解重点词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的内容。

3、认会12个生字,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认会的。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自学指导: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勾出生字多读几遍。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认读生字。目标检测:

1、指名读文,纠正读音。

2、认读生字卡片,交流识字方法。(师继续引导对形声字的感悟)练习设计:想一想,填一填。

1、“捧、抬、投”都有()旁,表示这些字的意思都和()有关。

2、()和“冷”的偏旁相同,都是(),我发现带()的字与寒冷、冰凉有关。

3、车+()=连 口+向=()耳+又=()

4、把你的发现写出来。

四、朗读、理解课文。

(一)朗读诗歌

自学指导:给三分钟练习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目标检测:指名读,学生指正。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老师朗读时表达的情感。

方法指导:一边读一边想象每一小节描述的情景,体会感叹号所表达的语气。学生自由练读。

学生展示读,可以读全诗,也可以读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或几小节。

(二)理解、背诵诗歌。

1、造句理解“焦急”,换词理解“仿佛”。练习设计:照样子填空

例:鸟蛋不见了,鸟妈妈焦急万分。考试的时候,我焦急万分。,我焦急万分。

2、说说这首诗讲述的事。

3、试着背诵这首诗,比比谁能背下来。

五、拓展延伸:说一说

(1)文中的“我”是不是个好孩子?

(2)小鸟出生后,鸟妈妈会怎么给它们讲这段出生前的经历?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

1、检查背课文

2、读一读,组成词语写下来。

例:听(听话)(听 歌)

唱()()定()()

远()()连()()

二、揭示目标:写好6个生字,三、指导写字

1、出示“连、远”,重点指导写好走之。

自学指导:观察这两个字是什么结构?写的时候注意什么?

学生发言,师总结:这两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走之由三笔写成,点不要和下面的横连在一起,横折折撇要向左下方稍斜一点,捺是平捺,不要写得太斜。学生练习,差生板演,集体纠正。

2、出示“听、唱”

自学指导:观察这两个字是什么结构?写的时候注意什么?

学生发言,师总结: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的左窄右宽,坐标的口要写的小而高。

学生练习,差生板演,集体纠正。

3、用上面的方法说一说“定”和“向”的写法。练习设计:

1、听写词语。(方向 连忙 听说 一定 高远)

2、照样子说一说

例:鸟蛋凉凉的——凉凉的鸟蛋

小路长长的—— 杨树高高的——

3、连一连。

高远的 鸟蛋

欢唱的 鸟儿

小小的 蓝天

四、拓展延伸:想想最后一节时所描绘的画面,画一幅画。

课堂评价:(用“☆”评价)自我评价: 小组长评价: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2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一课, 通过其重点难点的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少) 多少首先是建立在学生会比较两种物体的个数谁多、谁少、多几个、少几个这些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 因此本节课在设计时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通过实际操作和现场辩论, 解决实际问题等环节, 让学生真正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 (或少多少) 其实就是求两个数的相差数, 运用减法将大数减去小数的进行计算。

一、预设生长, 开放学习环境

在课堂上, 我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的和谐师生关系, 通过手势、眼神、语言不断地鼓励孩子敢于交流, 敢于创新, 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课堂的一开始, 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地时候, 这是一定要抓住时机进行热身训练, 一系列的口算过后, 迅速出示两条彩纸, 彩纸颜色艳丽, 很能吸引学生, 但从肉眼上不能直接看出长短, 提问让学生怎么比较长短的时候, 很多同学都想到了要将一端对齐后看, 并让学生根据两张纸的长短用我们以前学过数学的知识说一句话, 学生很自然想到了红纸条比黄纸条长一些, 黄纸条比红纸条短一些。当追问到:你是怎么知道的?红纸条比黄纸条具体长多少呢?你能来示范一下吗?学生非常自然地想到将一端对齐后将一根长地彩带折过来后, 多出来的那段就是比另外一种颜色多的长度。随手而来的彩纸, 形象的实物操作, 让学生将复杂的知识生动演示出来, 让知识构建成为可能。

二、预设生成, 开放学习内容

1. 提问。

课堂中例题出示, 展示情境图, (红花片13个, 蓝花片8个) , 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提问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 似乎有点难, 如果实在不会, 我们也可以先提问让学生仿照着提, 事实证明千万不要小看他们, 有时候他们的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学生能根据条件提出譬如以下的问题来:

(1) 两种花片一共有多少个?

(2) 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

(3) 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个?

问题提得很好, 老师就要适时表扬, 谁都喜欢表扬, 只管说好话, 能表扬到浑身起鸡皮疙瘩最好, 我就是这么做的, 学生们上课听到开心的很, 情绪会传染, 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 让他们愉快地成长, 其实比什么都重要, 因此, 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 我的学生很愿意主动地去尝试解决问题。

2. 摆演。

当学生借助小花片一一摆放的时候, 他们其实无意中已经在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了, 如果没有做到这样, 也没有关系, 我们可以将对应好的和没有对应好的拿出来比较, 看上去很明显, 如果对应的话, 一下子就可以看出多了多少, 反之, 就不清楚。

理解数量关系后, 我们需要尝试着将这样的句子连贯的说, 反复说才能让自己的理解更加透彻。这时候一边提醒学生反思:红花片比蓝花片多了5个, 那么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呢?逆向思考能够让学生思维更加严谨。学生会思考到其实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就是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几个, 实际就是两种花片相差5个, 直接点题, 学习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3. 抓摆。

展开开放式学习, 学生同桌合作, 两个同学抓一把花片, 数数有几个, 并比一比多少。学生合作时观察到有些同学是用一一对应比较后得出结果, 有的直接就能说出谁比谁多了几个?这时及时抓住学生中的学习资源, 让这些没有排就算出结果来的同学交流得出:实际上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只要将大数减小数就可以得到相差数了, 算理算法自然水到渠成。

开放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去思考, 发散思维, 开放的学习内容重点体现在课堂实践和习题的设计上, 教会学生思考,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题目看似简单, 但每次都贴近生活实际, 恰好在他们够得到的高度, 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实践性、创造性。

三、预设理念, 开放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人们在观察事物、理解事物和对事物作出反映所具有的独特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以及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感情上和生理上所产生的种种反映总和。学习方式没有好坏之分, 只有不同之分。每个学生都具有与众不同的学习风格, 或喜沉思、或喜交流、或爱自学、或需指引……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展示自己个性的过程。我允许并且鼓励和引导学生能根据不同的内容, 不同的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灵活地动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学习。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殊对象的共性, 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 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 从而取长补短, 灵活运用各种各式更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在课堂中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联想、发现;自主尝试、探究;自主讨论、交流;自主归纳、总结;自主练习、提高, 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我听见就忘记了, 我看见就记住了, 我做了就理解了。”我们在学习情境中就应该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 这样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在这些实实在在的数学活动中才能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3

1.用欢快、活泼有弹性的声音唱歌,能熟练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参与歌表演、律动等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感受劳动歌曲的特点,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

教学重点: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的快乐,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并能随音乐即兴表演。

教学难点:

1.掌握好×× ×××乂×× ×和×× ××乂×××的节奏型。

2.连续三度跳进,不易唱准,需多次模仿练习。

教学过程:一、创设教学情境,练会节奏

师:“小朋友们,今天森林中的小熊猫邀请樊老师去它家做客,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去啊?”(生答)师:“小熊猫家住的比较远,樊老师坐火车去,中间还要中途休息呢。呜,火车开啦!”(放《火车开啦》的音乐,老师在教室里边唱边做开火车律动,火车轰隆轰隆地向前开,音乐结束时,火车到达第一个站点小鸭家门口时停下来)。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帮老师按小鸭家的门铃,喊一下小鸭和我们一起去小熊猫家做客?”(课件出示小鸭家门铃的节奏谱:×× ××乂×× ×,请一生边划拍边念节奏)师:小鸭们听见了吗?(小鸭们回答:听见了)师:“请用你们自己的叫声按照门铃声的节奏来回答好吗?”(生戴着头饰按节奏边表演小鸭动作边按节奏用叫声回应。)师:“请小鸭们跳上火车和老师一起去做客吧!”(扮做小鸭的学生跟老师一起随着《火车开啦》的音乐边表演边唱。)师:“火车飞快地奔驰着,小朋友们看下一站到了,呜。”(火车停在小猫的家门口)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帮助老师去请小猫们和我们一起去做客呀?”(出示小猫咪们家门铃的节奏谱:×× ×××乂×× ×,请一生边划拍边念节奏。)师:“小猫们你们听见了吗?(生答),请你们用门铃的节奏回答一下。”(生戴着头饰边表演小猫的动作边按节奏用叫声回应)师:“请小猫们跳上火车,我们继续向前走。”(学生继续随着《火车开啦》的音乐边走边演唱《火车开啦》。再开到小鸡的家,门铃节奏与小鸭家一样,进行第一个节奏的巩固;最后开到小狗的家门铃节奏与小猫家一样,进行第二个节奏的巩固)

二、自然导入新课,感受旋律

师:“小熊猫家快到了!小朋友们,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一起演奏乐曲,欢迎咱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请小朋友们跟着他们演奏的音乐下火车,找到自己的座位坐端正。”(播放《快乐的小木匠》伴奏音乐)师:“正当小动物们起劲地演奏着乐曲欢迎我们的时候,忽然从小熊猫家中传来了很奇怪的声音,听一听是什么声音呢?”师:“小朋友们都动脑筋了,说得也特别的好。对,这是小熊猫在做木工活时发出的声音:有用锯子锯木头的声音,还有榔头敲钉子的声音。请你们用嘴巴来模仿一下锯木头和敲钉子的声音。”(生兴高采烈地模仿)。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学学小熊猫,也来做一回小木匠?(生答)那我们一起听着声响用嘴巴模仿着,再做一做小木匠的动作。”(师生共同模仿木匠干活,同时用口技模仿声响。)师:“小朋友们表演得真像,大家很快乐吗?(生答)小熊猫在做木工活时也很快乐,它一边干活还一边唱歌呢,让我们坐端正竖起小耳朵一起来欣赏它快乐的歌声。”(播放歌曲《快乐的小木匠》)师:“小朋友们你们可不可以向小熊猫那样边唱边干活呢?(生答)我们一起用小鸭、小鸡和小猫的叫声来模仿一下小熊猫的歌声。”(《快乐的小木匠》伴奏起,师生共同边表演边用三种小动物的叫声哼唱旋律。)师:“小朋友们唱得很棒,做得也很棒!你们知不知道小熊猫学做木匠的故事呀?(生答)小熊猫是森林中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它的爷爷是森林里最好的木匠,小熊猫就想跟着爷爷学做木匠,可它学习不专心还没有学到爷爷的真本领,就去帮森林里动物们干活去了,结果笑话百出。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帮长颈鹿一家修桌子的?”(播放影片片段)师:“看了这段影片你觉得,小熊猫的木匠活儿做得怎么样?它应该怎样做呢?”(学生动脑筋发表各自意见。)师:“后来小熊猫改掉了坏习惯,经过自己刻苦努力的学习,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木匠,做的东西不仅漂亮而且坚固,小动物们都非常喜欢他。现在小熊猫把干活当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干活的同时就唱歌,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它快樂的歌声。”(播放动画《快乐的小木匠》。)

三、新歌教学

师:“小熊猫在他的歌中都说了些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歌曲)

1.按节奏读歌词。师:“小朋友跟着老师把小熊猫的话读一读。”(生跟着老师读第一段歌词。然后按一问一和的方式分角色朗读歌词。)

2.听、模唱学唱歌。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学这首歌?(生答)老师先来学学小熊猫的歌声。”(教师弹琴范唱歌曲,学生欣赏,然后进行教唱)

3.分角色演唱巩固。师:“小朋友们学得真快,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非常佩服。他们希望能听到大家美妙、动听的歌声。你们愿意唱给他们听吗?”(生答)

4.师生共同歌表演。师:“哦,大家的精彩演唱再次得到了小动物们的阵阵喝彩!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前面我们模仿了小熊猫做木匠活时候,都有哪些动作吗?(学生模仿。)下面我们一起边唱边表演,看哪个小朋友表演得最棒?”(教师也参与进去和学生一起随着音乐即兴表演。女生唱第一段,男生表演;男生唱第二段,女生表演;师生共唱第三段,一起表演。)

5.开动脑筋起歌名。刚才小朋友们在演唱的时候,小熊猫轻轻地对我说,它的歌曲到现在还没起歌名,它想请远方来的小客人帮忙起个歌名,你们看起个什么歌名比较好呢?刚才,小朋友们都说得非常好!最后让我们再和小熊猫一起边唱边干活,共同分享劳动的快乐!

四、快乐下课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集 篇4

(二)》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的读书姿势,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学习描红、临帖等写字方法,提出明确要求,继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通过指导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做到:读书写字时身体重心落在坐骨和凳(椅)支撑点范围内,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30—35厘米之间,胸部与桌缘距离保持在6—8厘米之间,始终做到坐姿端正,读书时要使视线与课本平面所成的夹角接近直角:写字时左右手臂平放在桌面上,笔杆与练习本平面成6()„左右的夹角。握笔时食指较大拇指稍低,握笔处与笔尖保持3—4厘米距离。

[教学重点、难点]训练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准备]

1.幻灯片。

2.挂图。

一、导人新课小朋友们,我们已在学校生活了一学期了,知道了读书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知道了怎样坐,怎样拿书,怎样握笔。但这还不够,还要进一步巩固,形成习惯才行。只有这样,才能读好书,写好字,保护视力,促进身心健康成长。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训练正确的读写姿势。

二、看图说活请小朋友把书打开到第2页,从上往下看,说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三、训练正确的写字姿势

1.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字姿势歌》,歌唱的是我们写字时要做到的要求。小朋友们还记得吗?投影显示《写字姿势歌》。

2.逐句出示《写字姿势歌》,结合看图,训练写字姿势。

(1)投影映示第1页最下面的—一幅图,同时在图下方覆盖上“眼离书,约——尺”。

①请小朋友看这幅图,谁来说说,眼睛离书本大约有多远?为什么要有一尺远?

②上学期老师讲过,一尺在米尺上30厘米过一点的地方,请小朋友拿出尺,同座互相量—量,看有没有达到要求;

③同座互查,教师巡查,纠正错误;

(2)胸离桌子约有多远?

①点名说。

②请小朋友按要求做,同座互查。

(3)在图下方覆盖:“臂肩脚,要摆平”:

①哪个小朋友来说说,这句话要求我们写字时要做到什么?写字时背要怎样?为什么要这样做?

②点名说。

③请小朋友按要求做,老师巡查。

(4)写字时该怎样握笔呢?请小朋友们看书上第3页最上面的小朋友是怎样握笔的。

①写字用右手握笔,握笔时,壬要用中指、食指和大拇指他的两根手指起帮助作用。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动作,让学生也做一做。教师巡查,对于学生的错误,予以纠正;

②握笔的地方离笔尖该多远?请小朋友们看第1页中间的图,观察后、投影出示“离笔端,约一寸”。点名说。请小朋友们用尺量一量,在3厘米过一点的地方用橡皮筋或水彩笔做上记号。

③再次训练握笔姿势,教师巡查,纠正错误。同座互查。

(5)写字时,左手该怎样放?书本和文具盒该怎么放?投影映示“用左手,轻按本,学用品,放有序”。点名说。

(6)训练写字姿势。

请小朋友按照《写字姿势歌》的要求去做,看谁做得好。

①请小朋友读儿歌。

②同座小朋友拿出本子、铅笔,摆好写字姿势,同座小朋友互相检查,教师巡查,纠正错误姿势。

3.评析错误写字姿势:下面请小朋友们当老师,说说图上的小朋友错在哪里,投影映示:胸靠在桌缘上,眼睛离本子太近,人身体倾斜着写字,握笔点离笔尖过近或过远等。

四、找出相通处,训练读书姿势

1.投影映示一小朋友读书的正侧面图。请小朋友想和写字姿势有什么相同或相近的地方。

2.点名说。

3.小结:读书和写字的坐姿大部分是一致的,如身子坐直、两臂平放、胸口离桌子一拳、眼睛离书本一尺、课本和练习本放在正前方。

4.复习《读书姿势歌》,投影显示,齐读。

5.小朋友们能按要求做吗?请小朋友们摆好读书姿势,教师巡查,同桌互查,纠正错误。

五、举行读书写字仪式,再次训练读写姿势

1.刚才我们学习了正确的读写姿势,知道该怎么做,从现在开始,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小朋友们就要按要求去做,注意读写姿势,读好书写好字。(板书:读书写字)请小朋友们起立,我们一起读《读书、写字姿势歌》。

2.老师请小朋友们先摆好读书姿势,再做写字姿势,看谁做得好。(教师巡视,表扬优秀学生。)

六、总结

1.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2.我们不光在学校要注意读写姿势,在家里也要注意。

3.发读写姿势检查表,要求家长填写

附:读书、写字姿势歌读书姿势歌写字姿势歌学写字,重姿势读书时,要做到:眼离书,约一尺眼离书本要一尺胸与桌,离——拳脚放平,背挺直离笔端,约一寸胸离桌子约——拳臂肩脚,要摆平书本稳稳手中拿用左手,轻按本还要稍稍向外斜学用品,放有序书本用具放有序记得牢,学巩固条条要求须牢记好习惯,早养成还要天天坚持练终身益,受无穷

教学后记:

《识字1》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把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朗读词串,积累词汇,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教材分析

重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难点

诵读中体会春色美景。

教具

生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词语----出示在图中相应的事物旁)

1、春姑娘是位神奇的魔法师,她能把大自然打扮得非常美丽,你看(课件出示春光融融,鸟语花香的春景图)

2、谁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从图中的哪些景物中找到了春天?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景物旁出示词语。

春风(1)注音“春”的读音,谁能读准它?指名读、齐读。

(2)春风跟其他季节的风有什么区别呢?

(出示)春风像

(3)真好!那我们一起把这轻柔的春风读一读。

春雨(1)齐读词语两遍。

(2)春雨有是什么样的?

(3)出示春雨像,像,又像。

同桌讨论,指名读。

(4)通过课外阅读,你知道哪些有关春雨的诗句?

(5)有感情读一读词。

柳树(1)注意两个生字的声母,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看,在春风吹拂下,柳树在干什么?真像什么?

出示春风一吹,柳树。指名读。

嫩芽(1)注意“嫩”的声母和韵母,谁能读准它?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请小朋友们再仔细看一看图,找一哪些是嫩芽呀!

(3)“嫩芽”是什么样儿的?

(4)看来大家都明白了,齐读这个词。

小草(1)读准“草”的声母,一齐读两遍。

(2)你们看到小弟弟在干什么?它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往外钻呢?

(3)说的真棒!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词。

布谷(1)齐读词语。

(2)它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叫的?你能学一学吗?

(3)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布谷”的叫声吧。

(4)初夏时,“布谷”常昼夜不停地叫,它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杜鹃“。布谷能吃许多害虫,我们可要保护它。

燕子(1)小燕子穿什么衣服呀?

(2)你对小燕子有什么了解?

(3)齐读词语两遍。

梨花、杏花、桃花

(1)把这些花儿的名字读准,指读,齐读。

(2)你是怎样辨认它们的?

(3)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美丽的花是怎样开放的?

(4)除了上面这些花外,还有哪些花也是春天开放的?

(5)齐读三个词语。

二、图文结合,巩固词义

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采用图文结合方式,将词语和图画对位。将12个词语的卡片分给学生,老师点出课件上某个景物,拿相应词卡的学生上来,带领同学们齐读词语两遍。

3、班一起读12个词语。

三、齐读词语,体会特征

1、读词串,说一说每一组词串与春天的什么有关?

2、除此之外,你在春天里,还观察到过什么?

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并家听。

2、诵读词语。

《识字2》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认识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归类识字课文,是和体育有关的。板书:识字2

二、看图,读韵文

1、小朋友们观察书上的图,看看有哪些运动项目,哪些是你了解的,哪些是你还不太了解的?

2、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3、图文结合,理解词义这些运动项目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比较了解的,请提出来:

4、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篮球足球排球跳高跳远游泳射击登山“足球”的“足”就是指什么?“排”为什么是“提手旁”?“游泳”为什么都是“三点水旁”?

三、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认读。

2、反馈检查。带拼音认读,检查是否读准字音,去拼音认读,检查是否记住了字音。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给“球、足、射、击”找朋友。

2、记忆“足、射、登”的笔顺。

3.反馈“足、射”的笔顺。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播放轻音乐。

5.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

6.学生描红、仿影、临写《习字册》上的生字“击、足球、排”。播放轻音乐。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八种运动项目都是小朋友们比较熟悉的,还有四种运动项目“竞走、铁饼、铅球、标枪”小朋友们还不太了解,课后大家可以问问体育老师,也可以问问家里的人,还可以找找相关的资料。下节课我们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书空“球、排、射”的笔顺。

二、继续看图学词语

1.出示图及词语:竞走铁饼

2.读准字音。铅球标枪

3.这四种体育运动项目,现在你们了解了吗?谁来说说看? 随机介绍:“竞走”是田径运动赛项目之一,走时两脚不得同时离地,脚离地时膝关节不得弯曲。“铁饼、铅球、标枪”可出示实物让学生认识认识。

4.借助图画,看拼音练读上述词语。

三、根据意思归类读韵文

1.现在老师把黑板上的词语按照书上的顺序重新排列。小朋友们看第一组3个词语是和什么有关的?(球类运动项目)第二组的3个词语呢?(是常见的田径运动项目)第三组的3个词语呢?(是投掷运动项目)

2.按要求归类读词语。

3.用多种方式练读韵文。

四、巩固字义,指导书写

1.做游戏:采用贴图形式将词语与相应的体育运动项目一一对应,贴对的同学领着大家读一读。

2.学生在书上描红“竞、铅、标”。

3.说说怎样记住这3个字。

4.学生完成《习字册》上“竞、铅、标”的书写。播放轻音乐。

5.听写生字词语。

五、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看图说话(词语用得越多越好)

《识字3》教学设计之二 佚名

一、游戏引入,初识象形字

1.组织游戏:(出示课文插图)

(1)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

(2)小组同学一起合作,把你们看到的用简单几笔画下来,看哪一组画得多画得像。

(3)请一组同学上台介绍自己的画。

2.引人新课:

(1)想看看古代人是怎样记录这些事物的吗?(示象形字)。

(2)猜猜看,这些古代字符分别表示图上的哪些事物?

(3)这些古代文字逐渐演变,就有了大家看到的这些现代汉字。(示现代汉字)

二、识读字、词、儿歌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木会读的字多拼几遍拼音。

(二)识读字、词。

1.自读生字。(示生字)

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2.同座互读生词。(示生词)

要求:词儿连读。

3.小组学习,查读字、词。

要求:小组同学互相帮助,让每位同学把每个字、词都读准。

4.全班查读字、词。

(l)查读字,正音。(开火车读、齐读)

重点指导:川chuan 什chen

(2)查读词:正音,词儿连读、读好听。

(指名读、齐读)

重点指导:

a.“竹子,石头,燕子”第二个字是轻声。

b.“竹子”:看,绿油油的竹子,品读。

“泉水”:听,泉水流动的声音,品读。

“燕子”:说,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燕子吗?品读。

(三)识读儿歌。

l、自读儿歌。(示儿歌)

要求:读准,读通顺。

2.指名读儿歌。

3.听录音读儿歌。

4.放音乐自由练读儿歌,练好后读给好朋友听,请他给你提提意见。

5.齐读儿歌。

三、识字、写字:舟、竹、石、川、燕

1.认读要识写的生字。(不带拼音)

2.小组学习:讨论如何识记字形?

3.重点指导“燕”字。

(1)你有什么办法记“燕”字?(适时教学新偏旁“四点”,指正“燕‟懒笔顺)。

(2)师范写“燕”字。(边写边说如何把“燕”字写好看。)

(3)生描红。

4.全班交流其余4个字的识记方法。

5.自学笔顺图。

6.描红,观察各字的重点笔画。

7.书写所学生字。

[说明]

《识字3》一课是苏教版标准本实验教材小语~年级下册中的集中识字课型,是以介绍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过程为基本内容的看字形演变识字。此课要求学会9个生字,l个只识不写的字,认识3个新偏旁;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

在设计教学时,首先我们特别重视文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整合,以识字为切入口,以识词为中介,最后再以诵读儿歌来巩固树深识字、识词的成果,把看图到识字、识词,到儿歌连为一体。同时,注意处理好各部分的轻重,儿歌是为了结识字提供语境,而不是阅读课文,重点还应是识字、写字。于是,我们把整个课堂教学分为三大块:一是游戏激趣,引入新课;二是读准字、读好词、读通儿歌;三是识记字形、写字训练。接着,我们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设计各环节具体的学习方式及教学过程。

1、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开课时的游戏设计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在观察、画画、猜象形字的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来历,同时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我们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坚持“先自学而后教”、“专教那些学生不会和相对薄弱”的原则。在识读部分采用整体感知,自读课文,自读生字,同座互读词,小组合作学习查字、词,自读、听读、练读、好朋友互读儿歌等形式。在记字、写字部分采用小组讨论记字;自学笔顺图、自己描字、自己观察掌握如何把字写好看等过程,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用在“刀刃”上,只对难读准的字,如“川、什”加以示范,对不易理解、读好的词,如“竹子、泉水、河川、燕子”加以点拨,对难记、难写的“燕”字加以指导,培养了自主学习意识,锻炼了自学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各方面得到发展。

2.求实。

对于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力求扎实。识字“实”:我们安排近20分钟时间识字,从初读的读准字音,到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到训练词儿连读,然后到小组学习查读字、词,人人过关,再到老师查读指正,最后读儿歌加以巩固。力求训练有层次,步步到位。写字“实”:我们安排了近15分钟时间,记5个字的字形并书写,读贴、描红、临贴,步步落实。求实,为的是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如:读儿歌部分,师说:“这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读一读吧。”记字时,师说:“你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记这个字。”

4.生活体验,发展语言。

汉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当它仅作为符号单独存在时,它对学生是没有意义的,而没有意义的识记又是非常困难的。可一旦把生字放在具体的环境中,让它与生活密切的联系起来,就不仅能引起儿童的注意,还能在强化生字教学的同时,发展语言。

如在读词“燕子”时,问:“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燕子?”在学“燕”这个字时,引导学生说清用燕子的外形来记这个字,并适时引导学生也想着燕子的样子,边用手在桌上写“燕”字,一个难字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体验中轻松地记住了,词也读好了。

5.把握好教师的角色意识。

这堂课我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只在查读字词以及“燕”字的书写部分加以点拨、引导,激励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会学习。

6.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

检查读书习惯:两手拿书、书斜立;

眼到、口到、心到;

边读边想像。

督促写字习惯:身正、足安、肩平、臂开;

看清字形,记准笔顺,找

好重点笔画,再写字。

《识字4》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几个偏

2.初步了解一些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其他字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诵读谜语,理解谜语(字谜),体验猜字谜的乐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观察字盘

1.师板书“也”。

2.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个字吗?(生答)今天,老师给“也”找来了几个朋友,你们看。(出示字盘)

3.师转动字盘,将“也”分别与“守、土、十、马”组合、演示。4.板书“驰、地、他、池”4个字。

二、读准字音,学习词语

1.生借助拼音,自由读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词连读.四人一小组交流:哪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在书上用“。”做记号,多读几遍。

3.检查指导。

(1)指名读生字及词语。

(2)相机指导:“驰”、“池”是整体认读音节“en”,不要读成“eng”。“塘”的韵母是后鼻音。

(3)齐读生字及词语。

(4)理解。看图理解“田地”、“池塘”。奔”的韵母是师生对话表演,用上“你我他”。让学生感知“你我他”的用法。联系图来理解“奔驰”。

三、游戏巩固请一名学生当小老师,转动字盘,让其他学生用字盘辨字,并口头组词。

四、学习字谜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圈出生字,读准音。

2.出示卡片,开火车检查字音。提醒学生注意:“行”韵母是后鼻音。“稼、千、虾、庄”都是三拼音。

3.指名读字谜歌。告诉学生:这是一首字谜,它让我们猜一个字。

4.四人一小组讨论:这首字谜的谜底是什么?

5.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转动字盘,显示学生所说的字学生看相应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字谜。

6.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读出韵味,读出猜字谜的情趣。让学生说说听了老师的朗读,觉得怎么样。

(2)生自由练读。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中的拖腔唱读或顿读。

(3)指名读字谜歌。评一评。

(4)同桌一起读字谜歌。

7.课外延伸。小朋友,猜字谜有趣吗?课外请小朋友搜集我们一起来猜。

五、析记字形,指导书写

1.析记字形。

(1)认读生字“驰、奔、池、塘”。

(2)教学新部首:“马”、“大”、“土”。

(3)交流记字方法。教师及时小结学生的记字方法。

2.指导书写。

(1)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帖中的范字“驰、奔、池、塘”。

(2)说一说怎样才能把“驰、奔、池、塘”写规范,写漂亮。

(3)教师范写生字并重点指导:“奔”大字头的撇、捺要写得分开些,舒展些。“十‟‟写得小些扁些。“升”横要写得稍长,撇、竖要分开些,能承受住整个字。“驰”左窄右宽,马字旁最后一笔是提。“塘”左窄右宽,“土”要写得偏上些,短些。

(4)播放轻音乐,生说写字姿势歌。描、仿、临写生字各

(5)师巡视,及时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给“也”字找朋友,并口头组词。

2.读生字新词。

3.诵读字谜歌。

二、析记字形,指导书写

1.析记字形。

(1)认读生字:行、千、庄。

(2)教学新偏旁。

(3)说说怎么记住这几个字。

2.指导书写。

(1)小许交流:怎样才能把“千、行、庄”写规范,写漂亮?

(2)教师范写生字并重点指导。

(3)学生随着音乐描、仿、临写生字。

三、课堂练习

1.加偏旁组词。

也------()------()-----()-------()

2.扩词。

行()()()

奔()()()

3.选字填空。

池 驰

(1)鱼儿在()塘里游来游去。

(2)骏马在草原上奔()。

4.游戏猜字谜。

《练习1》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要求]

1.按笔顺写字。

2.学用字词句:认真读词语和描红;制作课程表;给句子加标再分角色朗读。

3.读读背背:读背成语,读背古诗。

4.写铅笔字,认识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5.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认清笔顺”

1.审题。

(1)引导学生看题目要求,听老师范读。学生再齐读一遍。

(2)组织讨论:这道题可以怎样去完成?

(3)老师小结,明确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自学笔顺表,熟记字笔顺,按笔顺写字。

2.学生自学,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1)各自轻读,书空笔顺。

(2)同桌交流说笔顺。

3.指导。

(1)指名认读生字,并书空笔顺,相机纠正。

(2)质疑:哪几个字的笔顺你觉得很难记,需要多练生字(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3)强化记忆板书下来的生字的笔顺。

(4)同桌互相抽查笔顺易错的字。

(5)教师小结。

4.练习。

(1)强调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2)学生按笔顺写字一遍,教师个别辅导。

5.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二、教学“写好铅笔字”

1.审题。

(1)练读题目。

(2)引导与上题比较,明确写字要求。

2.弄清笔顺,练习描红。

(1)认读生字。

(2)提名说笔顺,教师同步示范描红。

(3)强调描红要求与写字姿势:每个笔画要一笔写成,不能描,不能有复笔,要使铅笔的笔锋在字的点画中间运行;要按照字的笔顺一笔一画地写。注意保持本面的整洁。

(4)学生完成描红练习,师个别辅导。

3.点拨笔顺规则,仿影体会。

(1)师生谈话,引导学生发现笔顺规则——先横后竖。

(2)学生仿影体会。

4.指导临写。

(1)出示“干”,提醒学生注意“干”的第二笔横较长。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干”。强调临写要做到:一看,二想,三写,写完后认真对照,看临写是否准确、到位。注意保持本面整洁。

(3)学生练习写一个“干”。

(4)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写“羊”和“草”。

5.反馈。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学用字词句”。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学生分组练说本班的课程名称。

3.提名说,其他人补充。

4.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5.检查认读,相机正音。

6.学生质疑生字的笔顺,教师示范描红。

7.明确描红要求,强调写字姿势,学生练习描红。

8.反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二、教学第二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投影空白课程表,教师示范填写纵横序数并讲解。

3.学生在印发的空白表上完成各序数的填写。

4.投影班级课程表,师生讨论填法。

5.学生自选方法完成制表。

6.利用自制课程表,相互询问,熟悉班级开设的课程。

7.反馈。展示部分学生制的表格,肯定成功之处,指出不足之处,并进行矫正训练。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说说题目有几个要求。

(①加标点

2.复习学过的标点,讨论如何使用。

3.学生各自试加标点,练习朗读。

4.集体讨论,相机点拨。

②分角色朗读)

(1)出示第一句话:你们明天上午有什么课

(2)指名读句子,并说出所加标点。

(3)评判对错,再说出自己的理由,练习读出疑问的语气。

(4)依照第一句话完成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完成其余三句话的加标点和朗读练习。

(5)教师小结:这四句话是两个人之间的对话,他俩一个提问,另一个作出相应的回答。想一想,要想问得清楚该怎么读,要想答得明白,又该怎么读,然后与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

5.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教师巡视辅导。

6.反馈。

(1)指名两位学生分角色读。

(2)引导学生评议:读得怎么样?好在哪儿?有什么不足?

(3)教师小结。

7.多种形式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整体回顾,教师总结

1.投影本节课所学的三道题内容。

2.启发思考讨论:这三道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发挥自己精心制作的课程表的作用?

3.指名说,相互补充。

4.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先了解了所学课程名称,接着自己动手制作课程表,最后通过朗读对话弄清了课程表的作用。希望你们积极发挥它的作用,真正做到要学的功课早知道,提前预习并做好学习准备。

第三课时

教学“读读背背”。

一、读背成语

1.师谈话激趣:成语是汉语的精华,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诵读:它,他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锻炼、提高,文化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这学期我们就开始练习“读背成语”这种童子功。

2.学生借助拼音试读4条成语。

3.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范读。

4.学生再以多种形式练读。

5.借助图片、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

(1)映示图片,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观察、体验。

(2)指导学生表达感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教师问: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生答:笑声、欢呼声、锣鼓声、鞭炮声……)这些声响混在一起,真像一阵又一阵的响雷从头上滚过,就叫做“欢声雷动”。人们的心情怎样?(生答:人们聚在一起,大声地欢呼着,笑得嘴巴合不拢,眼里流下了泪)这就叫“欣喜若狂”。为了庆祝申奥的成功,人们纵情地欢呼,不停地挥动手中的彩旗,情不自禁地边唱歌边跳起舞,这就叫——(生:载歌载舞)这一天,北京城没有夜晚,所有的灯都亮着,绚丽的烟花在空中不停地绽放,这就叫——(生:灯火辉煌)

6.学生练读练背成语。

7.反馈。

(1)指名背诵说说记忆方法。

(2)多种形式背诵成语。

8.教师小结。

二、读背古诗《村居》

1.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能背给大家听一听吗?

2.映示古诗《村居》的背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弄清图意。

3.揭示古诗《村居》,明确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学生借助拼音各自练读古诗。

5.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示范读。

6.学生再练读,直到读准音,读通句子。

7.借助生活经验与图片,引导学生弄懂诗的大概意思。

(1)诗歌主要写春天的什么景色?①田野风光②儿童放风筝

(2)田野的风光美在哪儿?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第一句诗。

(3)儿童是怎样放风筝的?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的生活情景,理解第二句诗。

8.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9.反馈读背古诗效果,交流学习方法。

第四课时

教学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

一、观赏图片揭示话题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

2.弄清图意,板书话题:说说我的家

二、教师示范说话,明确说话要求

1.学生看图听老师说话。“我叫王小明。我家住在环城花园2号楼305室,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爸爸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妈妈是一位布厂的工人。我很喜欢自己的家。”

2.思考问题,明确说话要求。

(1)提问:听了王小明的介绍,你知道了他家的哪些情况?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住址、家人、工作、感情。

(3)学生借助拼音读读本次说话的具体要求。

(4)借助板书内容,教师提示说话要求。

三、练习

1.指名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练说。

2.将四个问题连起来练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提名说,对照要求评议。

4.学生分小组练说,然后推荐同学向全班进行介绍。

《春笋》教学设计之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7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3、知道春笋具有冲破重重障碍,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理解词语;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述:轰隆一声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竹笋。(抽拉幻灯片)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出示实物春笋)春笋娃娃裹着浅褐色的外衣,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小朋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春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先将方框内生字读几遍,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并分好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

⑴ 抽读生字卡片,正音。

“声、冲”是后鼻音。

⑵ 去掉拼音再读,开火车读。

⑶ 认读词语:

一声 春雷 唤醒 冲破 石块 冒着 浅色 一节 向上 嫩生生 阳光 春雨

⑷ 指导读好长句子:

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⑸ 分段抽读课文。(长句子老师领读)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学老师读书的语气、停顿。

4、学生再读课文,试着模仿老师的语气。

5、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春笋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是怎么生长的?要求学生互相说一说。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2、自学生字笔顺,准备交流:

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3、重点指导:声:上面是“士”,不是“土”。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和词语卡片。

2、抽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齐读,说说有几句话。

⑵ 学习第一句话:“唤醒”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叫醒)谁唤醒了春笋?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春笋生长的季节)这里把春笋当成什么来写?为什么?我们还学过哪篇课文中把事物当成人来写?

⑶ 指导朗读:“一声春雷”要读得慢些,清晰有力,“唤醒”要读得重一些。指名试读,全班齐读。

⑷ 学习第二句话:春雷唤醒了春笋,躺在泥土里的春笋是怎样长出来的呢?指名读第二句话。

出示:它们()泥土,()石块,一个一个()地()出来。

指名填空,齐读句子。

“它们”指的是谁?为什么要冲破泥土?“掀翻”是什么意思?“冒”改成“钻”好不好?为什么?“一个一个”说明什么?(说明春笋很多,而且你追我赶地往上长)

覆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冲破了。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啊!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地往上长,终于冒出了地面,这种生长的力量是多么强大。我们在读这句话时,要把“冲破、掀翻、冒”读重些,读得有力些。(范读,指名试读,同桌互读,齐读)

⑸ 指导背诵:

这一自然段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话说春雷唤醒了春笋;第二句话讲了春笋是怎样生长的。(自由练习背诵,指名背)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轻声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读后说说这段有几句话。

⑵ 学习第一句:(出示幻灯片)谁来说说春笋的样子和颜色?书上哪句话写了春笋的样子?指名读句子。

① “裹着”(动作演示)“浅褐色”(看图理解)

② 指导朗读,看图激情:小朋友看,这些嫩生生的娃娃冲着你们格格地笑呢,你们喜欢它们吗?谁能用喜爱的语气读这句话?

⑶ 学习第二句话:

师述:春笋的生长离不开雨露和阳光。指名读第二、三句话。

① 春笋长成什么样儿了呢?(指导看图)

② 指导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停顿,语气要逐渐加强,语调渐渐提高。(指名试读,齐读)

③ 指导背诵。用问答方式引导背诵:

春笋是什么样子的?

春笋是怎样生长的?

它们长成什么样儿了?

三、总结

读了课文,你觉得春笋怎么样?你想对春笋说些什么?

是啊!春笋就是凭着顽强的意志和生命力,才能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地冒出来。在阳光下继续坚强而又健康的成长!长成高大的竹子,供人们使用。

齐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

1、扩词:

节:春节、节日、节约、节省

破:冲破、破旧、破烂不堪

2、背诵课文。

3、辨析组词:

中()

皮()

冲()

破()

4、兴趣题:

⑴ 用“唤醒”说一句话。

⑵ 春笋长大后,长成了竹子。想一想,竹子有什么用呢?说给同桌小朋友听。

〖板书设计〗

1 春笋

冲破 掀翻 冒

迎着

笑 长

不怕困难 顽强生长

〖教学后记〗

识字教学既是一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又是难点。低年级的孩子记忆里好,但是面对每天九个生字,往往是今天写,明天忘。如何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效率?在生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指导学生给生字编故事,编儿歌,编口诀、换部首记忆。例:石头撞虎皮就是“破”。这样的生字教学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雨点》教学设计之三 作者:陆健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并会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一点水的变化常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了解一点水的变化常识,激发学生观察、认识自然现象的兴趣。

3、学会本课3个生字“落”、“海”、“洋”。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1、(多媒体课件显示)小朋友看,天空布满了乌云,你还看见了什么?

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题目是——《雨点》。

师板书课题,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样子是不一样的。雨点落进了哪些地方?样子有什么不同呢?

《小池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感受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到了,细心的你发现了什么?

2、过渡:春天多美啊,老师想带着你们一起去郊游,想去吗?让我们一起唱着《春天在哪里》出发吧。

教师弹奏,学生全体起立唱歌踏步。

3、好了,我们来到了一片青草地。(贴小朋友的图)

小朋友,快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认真看黑板上的图,说清图意。

二、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1)过渡: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清清的小池塘显得格外可爱。小朋友,让我们轻轻地打开课本,一起来感受小池塘的美吧!

(2)自由读课文。

(3)指名分段读课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小池塘中水波闪动,池塘边的芦苇随风飘动,多美啊!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描写的这个美丽画面,请小朋友们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说说自己的理由,然后通过朗读,把小池塘的美读出来吗?

(2)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并进行评议。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就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那在这只明亮的“大眼睛”里,我们能看到些什么呢?请你接着读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3)谁来说说看?

(4)指名读课文。并把相对应的图片贴到黑板上去。

(5)美丽的小池塘倒映出了白云、太阳、月牙、星星,还会映出些什么呢?昨天刘老师让小朋友来动手画一画,谁想来展示展示?

(6)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画图,贴在黑板上,并用“倒映在池塘里,像”的句子说话。

4、学习第三自然段

你觉得现在的小池塘美吗?对呀,引读“美丽的小池塘,明亮的大眼睛,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五彩的世界倒映在小池塘里,把小池塘装点得格外漂亮。让我们拿起书,把小池塘的美景看个够吧!

(2)齐读课文。

6、时间不早了,我们就要离开小池塘了,此时此刻,你想对小池塘说些什么呢?

7、在我们伟大祖国广阔的土地上,美丽的景色还有很多很多,这需要小朋友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会,这样你会发现更多更多的美!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一边看图一边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课文中共有4句话,配有4幅图。请小朋友一边看一幅图一边读相应的一句话,再想想它们的意思。

3、通过自己的读,你知道雨点都落进了哪些地方?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样子有什么不同?现在我们就一句一句地把课文读懂读好。

三、讲读课文。

(一)讲读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

luò

(1)(出示生字)落。读准字音

雨点是从空中落下来的,它落进了池塘里。

(2)(多媒体播放:池塘画面)

池塘里的水跟我们平时看到的小河里的水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2、一动也不动,就像什么?书上用了哪个词?

Shuì jiào

(1)(出示词语:睡

觉)读准字音,“睡”是翘舌音。

我们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要闭上眼睛,所以“睡”这个字很有意思,是个眼目旁。你能读出它的意思吗?

(2)指导读好第1句。

(二)讲读第二句。

1、指名读第二句。

(多媒体课件播放:小溪画面)小溪的水缓缓地流着,就像在干什么?书上是怎么说的?

sàn

出示词语:散 步)读一读。

2、为什么不说它睡觉,而说它在散步呢?散步的时候是怎么走的呢?你能读好这个词吗?

3、指导读好“散步”。

4、指名读第2句。评议,再读。

(三)讲读第三句。

1、自己看第3幅图,小声读第3句话,能不能把意思读懂。

(多媒体课件显示:江河画面)

2、指名读。

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一听他有没有读懂。

3、评读。

4、齐读第3句。

5、小结:刚才大家看着图,自己读懂了第3句话的意思。

(四)讲读第四句。

1、现在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自己读第4句话,能不能把第4句话读懂、读好。

2、指名读。

3、评:他读懂了没有?从哪里听出来的?

Hǎi yáng

tiào yuè

(出示词语:海 洋

跃)

4、指导读好“海洋”、“跳跃”。

5、齐读第4句话。

四、指导朗读。

1、现在谁能把整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呢?

2、自读、互读、指名读、赛读、全班读。

五、教学生字。

1、出示字卡,读读生字卡片,巩固字音。

2、这些生字不光要认识,还要能记住它们。

本节课,我们学了几个有三点水的字?

3、“落”是上下结构的字,三点水在这里不做偏旁了。

你怎么记住这个字?

“海”这个字请小朋友注意右边“每”的笔顺。

“洋”这个字怎么记呢?

4、师范写“落”、“海”、“洋”。

5、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剩余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背诵课文,表演课文。

教具准备:

录音磁带、头饰、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齐读生字卡片(“海”、“洋”、“落”)

2、口头扩词。

海()()()

落()()()

3、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这么有趣的课文,愿意背下来吗?

2、为了背好课文,我们先来读好下面这几个词语:

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跃

3、看着板书或屏幕,试着背诵课文。

(1)自背、同座位互背、指名背、评议、全班齐背。然后问:我们来演一演这个课本剧好吗?

4、拿出自己做的头饰,边背边做动作。

三、拓展练习

1、课文我们已经学懂了,你们注意观察过吗,春天的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给大自然带来哪些变化呢?小朋友到郊外去观察,你就会发现了。

2、多媒体课件显示:雨点落进果园里、树梢上、田野里、池塘里的画面。

3、(出示:口头填空)

雨点落在果园里,点红了。

雨点洒在树梢上,染绿了。

雨点落在田野里,滋润了。

雨点降在池塘里,唤醒了。

4、雨点还会落在哪里呢?学生互相讨论。

四、教学生字

1、出示字卡,读字音。

2、教学新偏旁。

睡:上节课老师已经教过,这叫“眼目旁”,跟读两遍。

散:右边的偏旁是“反文旁”,跟读两遍。

觉:偏旁是下面的“见字底”,跟读两遍。

步:上面的叫“止字部”,让学生认读两遍。

3、自学课后的笔顺表,描红。

4、从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呢?学生各抒己见,师提醒以下的几个生字。

步:下面不要写成“少”,多出一点来。

睡:重点指导右边的笔顺。

五、指导写字。

散:左右等宽。

跑、跃:左右等宽,足字旁略微比右边的部件短一些。

睡:右边的第二笔横写长一些,第三笔横略长些,第一笔横写得最短。

1、师范写“散、睡”,生描红。

2、生描红,临写生字,师巡视指导,放轻音乐。

板书设计:

池塘

睡觉

小溪

散步

2、雨点 江河

跳跃

海洋

奔跑

教学反思:

课文写作者在不同地观察同一事物都不一样。引导学生观察,春天来了,小雨点落在其他地方,会有什么变化。

《春到梅花山》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早春时节梅花山盛开时的美景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让学生置身于春光之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

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一教时

一、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花山的美。

2、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感受梅花山的美。

三、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提问导入

1、板书课题,谁能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2、看到这个题目,小朋友们一定要问:梅花山在哪里?春天来到梅花山怎么样?对吗?

3、简介梅花山:

梅花山位于南京中山门外钟山的南部,在东郊风景区内。每年到了红梅花开的时候,许多人都来到这里游览。

4、春天来到梅花山怎么样呢?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二)初读课文

1、引导看软件,用自己的话从图上看到什么?

2、要求学生: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生字词。

3、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尝试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4、了解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和带有生字词的语句。

寒气还没有退尽。

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散发休息欢乐晶莹透亮涌动

(2)学生拼读生字词。

指名认读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教师正音,领读生字词。

(3)学生相互交流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4)我们怎样才能记住下面这些字?请大家想好办法。

出示生字词:寒还退尽挨片发休息欢

学生自主记忆,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指名发言。

归纳:

部件法:休息

换一换:吹

歌诀法:尽

5、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指导停顿。朗读。

(2)齐读。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4)齐读。

(三)布置作业

1、写写、识记生字词。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早春时节梅花山盛开时的美景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早春时节梅花山盛开时的美景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运用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2、指名领读两个长句(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二)讲读课文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效果。

汇报读懂了什么?

(3)梅花山的梅花这么多,这么美,这么香,你们喜欢。请选折你喜欢的句子朗读,然后大胆地读给大家听。

(4)各自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2、讲读第二自然段。

(1)第二自然段一共有两句话。请你们组有读,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2)归纳:第一句话是总写,第二句话具体写人们怎么喜爱它的。

(3)练习朗读第二自然段。

(4)回忆全文内容。

(5)练习朗读全文,指名朗读。

(三)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像”练习打比方,口头说一句话。

3、填空:

(1)人们喜爱()。

(2)梅花山发出()。

(3)春风姐姐轻轻()。

(4)春笋掀翻()。

第三教时

一、教学要求:

指导在田字格中将生字端正、匀称、美观的书写。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写字。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填空。

(1)人们喜爱()。

(2)梅花山发出()。

(3)春风姐姐轻轻()。

(4)春笋掀翻()。

2、用“像”练习打比方,口头说一句话。

3、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写字指导

1、说出下列偏旁:

尸字头又字旁提手旁自字头

2、出示生字,要求自主学习,说说怎样才能把下面这些字写好:

发片休息还退挨寒

3、组织交流

片:最后一笔竖折。

发:最后一点别忘了。

休:左窄右宽。

尽:尸字头居中,两点保持一定距离。

还、退:半包围结构。

学生说一个,教师板书一个。

4、学生描红。

(四)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写字。

2、用下列偏旁组字。

提手旁()()()宝盖头()()()三点水()()()走之底()()()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

4、春到梅花山

人们

梅花

涌动

盛开 挨着 片片彩云

人流

一朵一朵

晶莹透亮

欢乐的海洋

散发

清香

(多)

(美)

《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厂”、“斤”、“牛”、“力”等,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的欢乐。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这一学期,我们学过《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后,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农村的池塘美了。梅花山梅花盛开,也很美。)

2、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再到草原去看看,那里春天的早晨怎么样呢?(板书:草原()的早晨)领读。

3、讲述草原:我国的内蒙古及西部黄土高原,有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间或杂有耐旱的树木,适宜放牧牛羊。

4、谁能说说记住“原”字的办法?(用部件法记“原”:“厂、白、小”)结合教“厂”字头。

二、初读指导

1、引导看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牧民们骑在马上,挥舞着鞭子;羊儿本跳着向前奔)

教材中的另外一幅图上画了些什么呢?

(牧民们骑在马上,照看着羊群;一群群羊儿在草地上吃草)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

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词:啪鞭打破黎明宁静铺满新绿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指出:“宁、静”是后鼻音;“鞭、新”是前鼻音。

③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请小朋友们互相交流。

(啪,象声词;鞭,结合插图理解)

④教者小结。

黎明:天快要亮或者刚亮的时候。

宁静:安静。

新绿:刚刚出现的绿色。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叶露出了新芽。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跨上骏马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③交流:“无边的草原”说明草原怎么样?(草原大,看不到边)

④教师讲:“牧民”是牧区中靠畜养和放牧牛、羊生活的人。骏马指好马、走得快的马。

问:“牧民们跨上骏马”是什么意思?(牧民们骑上了好马)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词:远处飘动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③交流对生字词的理解。(远处:远的地方;飘动:联系生活实际讲)

4、复习巩固生字词

出示下列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啪鞭黎明宁静铺满跨骏马

结合认读生字词教新的偏旁

5、自由读课文。

6、指名读课文。

三、作业

读读、写写下面的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出示卡片,指名认读词语: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2、听写:“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说出“处”、“牧”、“原”的偏旁名称。

3、指名朗读课文。

静读训练

1、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读,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的事?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季节:春天——新绿铺满草原;时间:早晨——黎明)

口头填空。鞭声打破了宁静。的草原醒来了。

自由讨论并交流:“草原醒来了”是什么意思?

(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也露出了新芽,就好像草原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现在醒来了。)

(夜,静悄悄的,草原也跟人们一样睡着了。早晨,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草原由静到动,就像醒过来一样了。

指名读全段。(重音:响亮、黎明、新绿)

2、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板书:羊儿牧民)

再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

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

牧民们,追赶那。

填空后互相交流对“一只只”、“蹦跳着”、“无边”、“跨上”等词语的理解。(一只只:羊儿多;蹦跳着羊儿欢快;无边:草原大;跨上:牧民怀着欢乐的心情)

(板书:一只只涌出跨上追赶)

这一段写草原上羊儿和牧民怎么样?(羊儿多,牧民欢乐)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重音:蹦跳无边欢乐)

3.第三自然段。

轻声读全段。这一段只有一句话,谁会读的?

指名朗读后提问:这一自然段写的什么?(草原上羊儿多,牧民欢乐)

你为什么这么说?(“一群群”说明羊儿多;“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说明牧民心里很欢乐,放声歌唱)

这一自然段和上一自然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是写草原上的羊儿多,牧民乐)(不同的地方是:第二自然段中是“一只只羊儿”,这一段是“一群群羊儿”羊儿更多了。上一段通过写牧民跨上骏马追赶羊群表示欢乐,这一段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来表现牧民的欢乐)

作者说“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为什么这么大比方?(羊儿是白色的,跟白云的色彩一个样;羊儿一边吃草,一边活动,白云在空中也不断移动。它们有相似的地方。)(板书:一群群飘动歌声)

引读:远处,一群群羊儿——学生接着读,师读:蓝天下回荡着——学生接着读。

三、课堂练习

1、读了《草原的早晨》,我们又懂得了什么?

(草原上的羊儿真多。牧民们的生活很快乐)(板书:多乐)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鞭声

()草原

()羊群

()清香

照例填空

一()春雷 一()气

一()白鹅

一()小船 一()梅花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复习检查

出示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背诵指导

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

(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

(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结合口头填空练习,理清文章结构。

练习背诵。

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无打处民动牧原新

2.指名认读。

仔细看田字格内的“打、动、牧、新”,比较在结构的安排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根据学生发言,老师归纳:

虽然这四个学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但是在安排上还是有区别的。“打”,左高右低;“动”,左低右高,下面也不齐平。“牧”左右两部分一样高。“新”左右两部分的上面部分齐平,右边的“斤”字的“竖”稍长。

“无”和“民”都是独体字。着重指导写好最后一笔:“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从田字格的中心起笔,沿竖中线往下写,写至与撇平时再向右拐,最后向上钩。“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处,复习折文旁,再与“外”做比较。处,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是平捺,“卜”在平捺上方。“外”是左右结构。

作业

练习描红。

各自练习写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背诵课文。

板书:草原的早晨

羊儿

牧民

一只只 涌出

跨上 追赶

一群群 飘动

歌声

(多)

(乐)

《练习2》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 教学第1小题。

⑴读题。

⑵春天多美呀!指名读。师生评议,师相机指导。再读一读,谁能读正确、流利。

⑶指名读,评议。这段话写得美吗?为什么?你能读出春天的美吗?

2. 教学第2小题。

⑴同学们,你们真棒,老师为你们鼓掌。

⑵读题。自己读第2小题的内容,想一想:你们知道了什么?

⑶生交流,汇报。生在一起找、讨论。

3. 教学第3小题。

⑴读题。你能说说你对文中出现的动物在什么了解?

⑵生相互交流所知道的有关燕子、蜜蜂、布谷鸟的习性。

⑶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生活习性?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⑴(出示投影)学生认读。

⑵观察一下今天的生字有什么相同点?

⑶引导学生回忆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写字姿势正确,描红笔笔到位,字字工整。

3. 学生练习。

4. 反馈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能积累描写春天景色的成语。

2. 熟记谚语。

3. 教会学生做一张贺卡,能写一句祝贺的话,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

教具:录音带、成语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㈠教学第1题

1. 读题,审题。

2. 现在是什么季节?

3. 春天来了,有没有发现身边的事物有什么变化?

4. 我们学校的花坛多漂亮呀!谁来夸夸花坛?

5. 你们看,那盛开的花儿多像小朋友的脸呀!你们看,花坛里除了花,还有什么?

6. 是呀,春天来了,天气渐渐暖和了,各种花儿都开放了。

7. 花园里万紫千红,蜜蜂嗡嗡叫,香气扑鼻,多美!

8. 阳光下,小朋友在自由地学习、玩耍,个个都觉得——(出示春光明媚)师领读,生跟读。

9. 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到处是春天的脚步,到处是春的气息,这真是(出不春意盎然)师领读,生跟读。

10(播放歌曲)师生共同唱歌。

11.齐声朗读成语,背诵成语。

㈡教学第2小题。

1. 审题。

2. 指导。

⑴图上是谁在干什么?

⑵谚语就是通过简单的话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本题的两个谚语讲的是什么呢?自己读一读。

3. 练习。

4. 练习背诵,反馈。

5. 鼓励学生回去收集。

二、教学第四题

1. 审题

2. 谁会做贺卡?你能教其他小朋友吗?

3. 老师教做贺卡的步骤。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观察一幅描绘春天景色的图画,练习有顺序地说一段话。

教具:挂图

一、审题

指名说要求。

二、指导观察

1.(出示挂图)要求:按先上后下,先近后远的顺序说说图上远近的顺序说图上远处近处画了哪些景物?

2.指名说。

三、指导说话

1. 指导学生说好开头第一句话。

2. 将板书逐步变成填空题,指导学生分句练说。

3. 让学生自己看图练说。

4. 指导学生说一句结束语。

5. 将整个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蘑菇该奖给谁》教学设计

一、观察图画,导入课文

出示课文的第三幅插图,请学生观察,图上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在学生基本说出意思后,老师激趣:“兔妈妈为什么要给小白兔一个最大的蘑菇呢?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那就读一读《蘑菇该奖给谁》这一课吧。不过,你一看课题就会更奇怪了,蘑菇到底该奖给谁呢?兔妈妈做得对吗?也请小朋友在课文中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课文内容,寻找答案。

2.检查反馈。

(1)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参加临走得意蘑菇

练习乌龟

(2)把自己认为读得好的地方朗读给大家听。

三、细读课文,悟情明理

1.过渡: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喜欢读兔妈妈与两只小兔子的对话。现在,我们就来重点读“对话”。

2.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

(1)指名读小黑兔妈妈的话。大家想一想:兔妈妈问这话时,心里会想什么?那么,她会是什么神态呢?说话的语气会怎样?谁能再来试试。

(2)指名读小黑兔的话。想一想:小黑兔为什么要抢着说?说话时是什么神态?谁能把“得意”的样子做给大家看看。当学生做出得意状时,请他读小黑兔的话。

(3)同学们再来看看小白兔的表现。让学生找出表示神态的词语:难为情。谁能来读小白兔的话,让大家来感受到“难为情”的意思?

(4)现在,我们来讨论讨论:为什么小黑兔很“得意”,而小白兔“难为情”?(小黑免得了冠军,小白兔落在最后。)

(5)分角色读第一次对话。

3.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

(1)兔妈妈没有马上作出奖励,而是再问了一句(师读兔妈妈的话)--“你们今天都跟谁比赛啦?”这一次,两只小兔子又分别作了回答。不过,与上次对话不同的是,这次课文中没有描写他们的神态。现在,老师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看看,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2)学生尝试后,进行交流:尽管没有提示语,但从他们的话语中,仍可以感受到小黑兔的“得意”和小白兔的“难为情”。再让学生说说:你是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的。(小黑兔:“所有的”--得意;小白兔:“都”--难为情。)

(3)指导朗读两只兔子的回答。

4.指导朗读第三次对话。

(1)听了两只小兔的这一次回答,兔妈妈很快作出了奖励。那么,兔妈妈把最大的蘑菇奖给了谁呢?指名读兔妈妈的这一段话。大家来看看,兔妈妈在说这话时,是什么心情?(激动)你能从哪几个词语上看出兔妈妈的激动心情的?(“好孩子”“亲了亲”“挑出”)现在,哪位同学再来读读,我们一起听听,看能否感受到。

(2)指名读小黑兔的话,看看这次小黑兔是什么神态?(不服气)小黑兔为什么不服气?老师也在为小黑兔报不平,得了冠军却没有得到奖励,最后一名却获了奖,这没道理。同学们说,对吗?让学生展开讨论。

(3)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题目上面的两幅图。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曾经看到的骏马奔跑的景象(有条件的学校可放一段草原奔腾的录像),以及乌龟们是怎么爬的。再比较一下他们的速度。之后,再观察一下小白兔和小黑兔是怎样参加比赛的(小白兔跑得满头大汗,而小黑兔却跑得轻松悠然)。现在,再来比较:今天两只小兔子谁跑得速度快?

(4)看来,兔妈妈奖励得一点没错。那么,兔妈妈的奖励单单是因为速度吗?指名读最后一段。原来,兔妈妈奖励小白兔是因为他“敢和高手比呀!”那同学们来研究一下:为什么兔妈妈更看重这一点呢?

可让学生结合两只小兔子比赛的情况来讨论,引导他们得出:与高手比能激发人奋起直追,促使能力提高;与低手比常会使人消磨斗志,能力也会退步。而且,与高手比需要勇气和决心。

(5)啊,兔妈妈的奖励一点没错。不过,小黑兔还没有认识到,你能把道理说给它听吗?引导学生练习说话,同时加深课文的理解。

《骑牛比赛》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要有高超本领,必须经过长期刻苦的努力。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骑手说的话。懂得只有不怕吃苦,经得起摔打,才能学到真本领。

三、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

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一教时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二、教学重难点:

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

三、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7、骑牛比赛

指名读,领读。

2、简介南美洲:地球七大洲之一,位于西半球南部。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

轻轻读全文,读后仔细看两幅图,说出它们的意思。

2、自由读课文,33

要求:

(1)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读通课文,着重读好长句子。

(3)标出自然段序号,想一想各自然段的内容。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自主认读,指名认读。(带上拼音)

特别观看技艺热烈一束这位南美洲

兴致勃勃只有高超尽管掌声献上曾经

(2)自主学习,交流记住生字的办法。

(3)自主学习词义。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互相交流。

(4)指名朗读课文。

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指导读好长句子。

好几个骑手/骑在野性大发的/公牛背上,只两三秒钟/就摔了下来。

只有一个骑手/技艺高超,尽管公牛/疯狂地上下蹦跳,他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说说各自然段的内容。

第一自然段写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

第二自然段写一次骑牛比赛的情况。

第三自然段写一位姑娘和一位技术高超的骑手的对话。

(三)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教学要求: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有高超本领,必须经过长期刻苦的努力。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懂得要有高超本领,必须经过长期刻苦的努力。

三、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卡片。

2、读第二自然段中的句子。

(二)讲读课文

1、出示练习题,学生自主学习。

(1)口头填空。

南美洲人()爱看骑牛比赛。一天,赛场周围()了人,大家在()地观看比赛。

(2)想一想:什么叫“技艺高超”?从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看出这位骑手技艺高超?他为什么会技艺高超?

2、自由读课文,读后互相介绍“读懂了什么”。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口头填空。

我们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南美洲的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

(2)第二自然段一共几句话?各写什么?

(3)问:哪些句子写一位骑手技艺高超?请朗读有关的句子。

(4)小姑娘向技术高超的骑手献上花并且问他为什么没摔下来的时候,骑手回答的话是什么意思?

(5)骑手的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朗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1、小姑娘给一位骑手献上一束鲜花。

小姑娘给一个骑手献上一枝鲜花。

全场响起了掌声。

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大家观看比赛。

大家在兴致勃勃地观看比赛。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教时

一、教学要求:

(一)复习检查

1、读生字词。

2、比赛时这位骑手为什么没有从牛背上摔下来?

3、“曾经从牛背上摔下来上千次”是什么意思?

(二)朗读指导

1、各自练习朗读课文,重点注意读好轻声。互相检查,纠正。

2、讨论:在一般情况下,哪些地方应该读轻声?

3、自主朗读,继续体会轻声。

4、指名朗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束:独体字,竖写在竖中线上。

观:左高右低。

技、位:左窄右宽。

热烈:上宽下扁。

特:右边注意由“土”“寸”组成。

(四)布置作业

1、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2、回答问题:比赛时这位骑手为什么没有摔下来?

板书:

7、骑牛比赛

骑手

结果

好几个

野性大发

两三秒钟就摔下来

一个

疯狂蹦跳

还是牢牢骑在牛背上

曾经摔下来上千次

技艺高超

(要有高超本领必须长期刻苦努力)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则语言故事,讲的是山上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段,第一自然段讲山上有棵小松树,山下有棵大松树。第二自然段讲小松树想大松树夸耀自己长得高,看得远。第三自然段讲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盲目自大的行为。第四自然段讲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很惭愧,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6个二类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生字卡片

教时安排:2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正确地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学习第一小节及本小节中“松、多、呢、回、答”五个生字。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

师:在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

8小松树和大松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会它。

2、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学习这位叔叔是怎样读课文的。要认真看书、仔细听!

3、同学们自己再试着读读课文,争取读准每一个字。

song duo ne hui da bo hai ye tuo

呢 回

答 伯 还 爷 托

4、请同学们把刚才画出的生字、生词,以及含有生字的句子再重点读读,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学生认读自己画出生字、生词及句子。)

(教师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5、生字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自己读读,动脑筋记住它。

(学生自读,指生读,齐读。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生词。对易错的生字订正、齐读。)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松:左右结构木字旁,右边是个公。

多:第四笔撇在第二笔横撇的中间起笔,呈上下排列。

呢:与“泥”作比较。

回:全包围结构大口框,书写时注意先里头后封口。

答:“答”字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部分。

四、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五、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摹。

2、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

1、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寓意,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书写“伯”“孩”“爷”“托”。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生字。

二、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1、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不懂的地方一会儿提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2、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弄清小松树和大松树长在什么地方。

3、(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它们长在山的什么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

4、咱们再齐声朗读一遍。

5、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那我们读课文时就要把小松树的这种傲气、不礼貌读出来。自己试着读读。

大松树听后生气了吗?看看课文中的插图。

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它是怎么说的?

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

怎样才能读好风伯伯的话呢?想想当你犯了错误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批评教育你的。

(学生自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练读,指生读。)

小松树听懂风伯伯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同学们有懂“惭愧”这个词的意思的吗?小松树做错了事,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它这时的心情就是“惭愧”心情。同学们低下头,做一下“惭愧”的样子。

这时,他会想些什么?

假如你是小松树,这时,你想对大松树说些什么?

是大山爷爷把小松树托起来的,小松树想明白了,小朋友,你们是怎么想的?

三、角色表演,升华体验。

1、自读课文,要求读好小松树和风伯伯的对话。

2、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读课文。

3、小组戴头饰朗读、表演。

四、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伯:左右结构单人旁,右边是个白。

孩:左右结构子字旁。

托:左右结构提手旁。

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

爷:上下结构父字头。

师范写,生描红。

五、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小记:

理解课文时,“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是本课的重点,教学时,从小松树的话一个“喂”,一个“你呢”启发学生想象小松树当时骄傲的样子,并试着来表演,通过朗读和想象学生能体会到小松树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样子。再从第三小节中的“摸、孩子、高多了、托起来”等词语体会风伯伯的和蔼可亲、语重心长。在学完课文后的表演是学生最喜欢的形式,通过表演学生把自己感悟的展现在大家面前,有了深入学习课文为前提,学生能小松树开始的骄傲自满,后来的知错羞愧;风伯伯的宽厚慈爱演出来。

《练习3》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读词语,通过读词语和看图,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汽车类型,建立起词语概念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2. 联系生活经验,了解几种常见车型的功能和作用,进而把句子补充完整并说出来。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同学们,你们看到过什么车?

2. 今天,我们来认识几种车。

二、新授

1. 指名读题。

2.(出示挂图)图上的汽车你认识吗?

3. 指名说,其它学生补充,纠正。

4. 读一读书上的词语。

⑴自读。

⑵指名读,评议,纠正,师重点提醒

⑶齐读。

5. 把词语和相应的车相连起来,齐读一遍。

6. 这些车各有各的本领,你知道吗?

7. 指名回答,相互补充。

8. 出示:消防车是用来的。

救护车是用来的。

车是用来的。

⑴你会填空:指名口头填空。

⑵打开书,写下来。

⑶师巡视指导,及时批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积累成语。

2. 能背诵《三字经》中的几句。

3. 练写铅笔字,并能写正确、美观,在写字实践中认识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

教具:投降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1. 教学第1小题。

⑴指名读题。

⑵学生自读成语。你懂得其中哪条成语的意思?

⑶师讲述《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你们听了故事后,觉得精卫、愚公值得我们学习吗?

齐读:百折不回、勇往直前。有感情朗读。

2. 教学第2小题。

⑴指导看图。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呢?

⑵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这两句诗句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师作适当点拨。

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⑷指导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认读三个生字。

3. 这三个生字都有一个相同点,是什么呢?

4. 写左右结构的字时,我们通常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5. 怎样把字写美观呢?

6. 师示范写“伯”,生描红、仿写。

7. 生描红、仿写其它写得好的两字,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目珠

练习对话,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表达能力。

教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审题

谈谈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看图说话

1. 一位小朋友在放学路上碰到了谁?这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他在干什么?

2. 解放军叔叔向小朋友问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指导练习说话

1.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练习中的对话材料,弄清问路人和带路人说话的内容和相互的问答关系。

2. 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评议鼓励。

四.练习

1. 各组的小朋友都分角色朗读了对话,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努力,都学会了在现实交际中如何为人指路。现在,你们能自编内容表演吗?

2. 各组自编内容表演,师巡视指导。

3. 请代表上台表演。

4. 如指的是有关学校各办公室的路,则可以让学生亲自走出老教室实践一下。

5. 现在都明白了吧?同学们真聪明!通过自己走一走,诠认,就能清楚地为一些问路的人指路,当好一个小向导了。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课文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邓小平爷爷从小认真练字的故事,懂得认真练字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在指导阅读时,充分利用插图来加深课文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一教时

一、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课文出现的生字词。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三、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1、板书课题。

领读后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2、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请默读课文后回答。

3、师:邓小平,人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二)初读课文

1、看软件演示,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第二幅土,说说你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尝试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4、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带上音节)

经常当时主要功课每次要求纸蒙描熟照按

(2)指名借助拼音拼读生字词。

(3)擦去拼音,继续认读生字,指名读。

(4)说说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

(5)出示长句,指导停顿。

先生要孩子们/先用纸/蒙着字贴描,等练熟了,再照着字帖写。

每次写字,邓小平爷爷/都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所以,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指名试读课文,侧重检查长句子的停顿是否恰当。

(三)布置作业

1、继续认读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和轻声。

第二教时

一、教学要求:

1、复习生字词,理解在文章中的意思。

2、了解邓小平爷爷从小认真练字的故事,懂得认真练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从小认真学习的思想感情,好好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激发学生从小认真学习的思想感情,好好学习。

三、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经常先生母亲知道邓小平

时候当时功课衣服

2、朗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口头填空:

邓小平爷爷小时侯就能写()好字,()受到先生的()。

师:“一手”有时用来表明某人有一种技术或本领。

(3)指名朗读全段。

2、第二自然段

(1)揭示练习题,讲这是两个长句,要求各自轻轻读课文后口头填空。

先生要孩子们()用纸蒙着字帖(),()练熟了,()照着字帖()。

()写字,邓小平爷爷()按先生的()去做,所以,他()。

(2)再次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说出每句话的意思?

两个长句告诉我们什么?

(3)练习用“先------再-----”说一句话。

(4)看软件,体会先生的要求。

(5)指名读第五句,提问:小平怎样用功?母亲心里怎样高兴?

3、回顾全文,讨论:

(1)邓小平爷爷小时侯写的字就很好,我们从哪儿看出来?

(2)邓小平爷爷为什么能把字写得好呢?

自由练读,知名朗读。

(三)布置作业

1、熟读两个长句。

2、给下面的词换上意思相近的词:

夸奖()经常()用功()应该()

3、练习背诵课文。

第三教时

一、教学要求:

1、指导背诵课文。

2、指导正确、端正、匀称的把字写在田字格中。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背诵和写字。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出跟下面各词意思相近的词

夸奖()经常()用功()应该()

2、背诵两个长句。

(二)背诵指导

1、着重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回忆这一自然段五句话的层次。

2、第一句话:写当时写毛笔字是小学生的主要功课。

第二、三句话写先生怎样指导学生写字。

第四句话写邓爷爷每次写字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得的红圈圈最多。

第五句话写母亲知道以后的心情。

3、自由试背,指名背诵。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邓平经当主课次求

2、上面这些字,哪些字写的时候容易安排?请说说你的想法?

3、指导:

“邓、经、课、次”虽然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具体安排上还是有区别的。

“邓”上部横向持平。

“经、课”左边的上部都略高于右边。

“次”左低右高。

“邓”的右边部分,第一笔是横撇弯钩。

4、练写生字。

5、上面这些生字,我们怎样才能记住他们的字形呢?

师生共同讨论。

(三)布置作业

1、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

2、背诵课文。

板书:

9、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每次都能按要求去做

得的红圈圈最多

能写一手好字

《奶奶的白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认识“心”字底和“八”字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辛劳,懂得孝敬长辈,不让他们多操心。本课拟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

两幅课文插图;轻音乐磁带;写字软件;生字卡片等。

一、激情导入

1.老师板书“白发”,指名读。(相机为“发”正音)

2.老师:你们见过谁有白发?(依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完善板书:奶奶的白发)

3.指导读好课题。

二、读中感悟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小朋友听后说说指导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并及时纠错正音,如:好奇、吭声、怎么、抬起头等。

4.学生默读课文,分别找出我和奶奶的画,并用不同的记号标出来。(例如我的画用三角标出,奶奶的画用圆圈标出,小朋友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一标)

5.同捉分角色练读对话,边读边体会我和奶奶说话时的情感。

6.指名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小朋友们仔细听,并好老师一起评一评:

(1)什么地方读得特别好,请他们再读读,为大家作示范;

(2)什么地方读得不够理想,也请他们再读读,让他们作改进。(邀请几对同桌来读,达到对教材充分熟悉的程度)

三、入境悟情

1.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情感。

(1)体会第一处重点句:

a.小朋友,当我问奶奶为什么她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时候,奶奶笑着告诉我:“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老师边说边出示文中插图1和奶奶的话)

b.指名读这句话。

c.小朋友,你们能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事来说一说,为什么“白发一半是爸爸给的,一半是我给的呢“?

d.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注意奶奶说话时的表情。

e.小结:奶奶为了我和爸爸十分操劳,才有了这满头白发。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想?(小朋友充分想象,体验“我”当时的情感)

(2)体会第二处重点句:

a.出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及相关句子:

我抬起头,望着奶奶的白发说:“奶奶,要是我不再让你操心,这白发还会变黑吗?”

b.指名读句子,小朋友说说自己的体会。

c.指导读好这句话,可加进我说话时的动作,同时体会我的天真以及我对奶奶的关心。

2.演练整篇对话。

(1)小朋友,你们能像刚才一样,加上动作和表情把整篇对话演一演吗?

(2)先请小朋友分角色在小组里演一演,别忘了加上动作和表情,老师也参与表演。

(3)小组之间展开竞赛,比一比哪组表演得最棒。师生一起担当评委,并给优胜组颁发奖品。

3.小结:

奶奶对我充满疼爱,我对奶奶也无比关心,这种情感是多么感人啊!相信每个小朋友也能像文中的我一样孝敬奶奶、爷爷、爸爸、妈妈。

四、自主识字

1.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几个。读给同伴听听,告诉他你是怎么认识它们的。

2.出示自己认为难记的字,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帮助记忆。

3.媒体先后出示“怎”和“兴”的写法,学生仔细观察后,按笔顺先在书上描红,而后写在习字本上。

4.实物投影学生作业,学生观察并评价,最后达成共识:

(1)“怎”是上下结构的字,上窄下宽,横画间的距离要韵称。写“心”字底,关键是写好卧钩。

(2)“兴”是“八”字底,“八”字的最后一笔捺要变成点。

5.剩下的字,请小朋友看清字形,记住笔顺,然后认认真真地写。每个字都先在书上描红,再在习字本上写两遍。

五、实践延伸

小朋友,为了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不再那么操劳,不再很早就生出白发,让我们回家后就帮着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吧!并且请小朋友以《我为**做家务》为题,向别人介绍你所做的事。

《陈毅探母》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二、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力,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字,并会写。

三、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两教时

第一教时

一、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亲情。

2、学习生字词。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亲情。

三、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陈毅探母

2、指名借助拼音拼读课题,用课文中的词语讲“探母”的意思。

3、简介:陈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等职务。

4、过度:陈毅,是一位元帅,国内外知名的革命家、军事家、外加家。他对带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的呢?

(二)初读课文

1、轻轻读课文,读后仔细看书上的插图,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是图上内容的,把他们画出来读读。

(1)写第一幅图的句子是: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的床前,拉着她的手,仔细地询问病情。

学生发言后,指名朗读。

(2)写第二幅图的句子是:他打来一盆水,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

指名朗读。

2、再次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自由拼读,并想一想他们的意思。

(1)揭示生字词。

母亲元帅故乡多少今天应该陈毅探母询问一盆五十岁替

(2)指名拼读生字词。正音。重点指出前鼻音的字:元今盆陈探

后鼻音:乡应

(3)有哪些生字词的意思已经懂了?同做交流。

(4)默读课文,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三)讲读课文

1、出示练习题,要求口头填空。

(1)第一自然段写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后,()。

(2)第二自然段写陈毅()询问母亲的病情,替母亲()。

(3)第三自然段写陈毅说,替母亲洗衣服是()的。

自由读课文,试填试答,同座互相交流。当众填空。

师生评议。

2、师:陈毅元帅是很孝顺的,请画出课文中写陈毅元帅孝顺母亲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要画他们。

指名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3、继续自由读课文,读后口头填空。

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了,立即()。一进家门,就(),还替母(),他是一位()。

(板书:孝顺)

(四)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新词,会正确书写。

三、教学准备:

教学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故乡

母亲

多少

应该

今天

2、小黑板揭示,口头填空:

(1)()进家门,陈毅()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地()。

(2)陈毅元帅()多岁了,还替母亲()。

3、写出意思相反的词:多()

小()

4、指名读课文。

5、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二)写字指导

1、记忆字形。

揭示本课生字,自主学习,看谁能够想到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记忆字形的方法。

(1)猜字谜:少

(2)部件法:元

(3)换一换:该

(4)减一减:母

2、指导写字。

(1)自主学习,看看写这些字的注意点是什么?

(2)学生发表意见后,提醒:

“元、少、今、母、乡”都是独体字。

“应”是半包围结构。

3、学生描红。

(三)布置作业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单人旁()

言字旁()

人字头()

2、抄写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

赶回

细心询问

11、陈毅探母

孝顺

洗衣

应该

《好学的爸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悟课文内容,体会并学习“爸爸”的好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23.好学的爸爸

(一)深夜 还

多学

一种语言

学外语

清晨 又

多了

一样本领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生字、写偏旁、组词、填空、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

2. 读课题。指导读准“好”,是第四声。

3. 理解“好学”的意思

4. 学生提出疑问。

二. 指导看图,学习部分生字词

1. 出示图一,讨论:

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你从哪儿看出来?

2. 相机出示生字词:深夜灯下

(1)学习生字:夜灯

a.正音。

b.扩词。

c.指导写法。

d.练习描红。

3. 过渡。

深夜,“爸爸”还在灯下看书,多爱学习呀!“爸爸”在学什么呢

三. 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想想课文讲了意一件什么事情。

2.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a.指名读.49

b.说说容易读错的字音。

c.去拼音读词语。

(2)出示难读的句子,指导朗读。

(3)指名分节读课文。

(4)讨论:课文中写的是“爸爸”的什么事?

四. 作业

1. 练读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写字。(灯深)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说说“夜”的笔顺。

2. 指名读课文。

二. 细读课文

1. 细读第一段。

(1)指名读。

说说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分几句话写的。

(2)讨论:

a.“爸爸”怎么好学的?

b.结合插图理解第二句话。“一觉醒”来说明了什么?

(3)指导朗读。(用赞美、敬佩的语气)

(3)小结。

2. 细读第二自然段。

(1)轻声读。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哪句话是写“我”和“爸爸”的对话。

(2)理解第一句话。

a.指名读。

b.理解“好奇”。说说“我”为什么好奇?

c.用“好奇”说话。

d.我为什么会“a”、“o ”、“e”地念起来?

e.指导朗读。

(3)理解父女俩的对话。

a.讨论问题,相机指导朗读。

“爸爸”听到“我”在读汉语拼音时,是怎么说的?“外国语”指什么?

“爸爸”应该用什么语气读?

“我”的话该怎么读?

指名读。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5

15放小鸟

教材分析:《放小鸟》是一篇充满着浓浓的人文情怀的文章,讲的是姑妈送“我”一只小鸟,“我”非常喜欢,“我”把它养在笼子里,可是小鸟不吃不喝。经过内心的斗争,“我”决心放小鸟回家。

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难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要爱护鸟类。教法学法:朗读 想象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出示小熊图,问:瞧,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只什么?认识吗?想知道小熊的故事吗?——今天我们要学的第15课讲的就是这个小熊的故事(贴小熊图)。让我们打开书,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二、探究问题

(一)初读课文

1、课文比较长,生字也比较多,遇到不熟悉的字划出来,多读几遍,看你读几遍能把这个故事读下来。——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检查生字:小熊还带来了一些生字朋友,你们认识吗?

出示:小象 小猴 荒岛 天空 梦见 孤零零 一座 一年 一起玩 谁来读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小朋友真厉害,一下子就把这些词语读下来了)

老师这还有两个更难的,谁来读好它?

继续出示: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真棒,我们跟着他读一读)还有这两个,会读吗?出示:高兴极了不停地说(我们一起读一读)

(二)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座 玩 空 呀 年 象 极

1、自主学习,说说用什么方法来记字形

2、结合学生发言,小结:

3、指导写字:

座:半包围结构。注意:上面部分的横要略短,“坐”要略向左靠,否则会出现松散现象。

玩:左右结构。注意:左边“王”的最后一笔改为提,“元”的撇画写得稍长,要延伸至“王”的一提之下。

空:上下结构。上面是“穴”字头,要盖住下面的“工”字。年:独体字。第一二笔写得偏小,三横之间保持等距。极: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象:上中下结构。上面两个部分只占二分之一。中间部分先写一个扁扁的口。另外要处理好三撇。

4、按笔顺描红。

三、作业

练习写生字,习字册描红。

第二课时

一、提出问题

读课文,你有什么问题?

二、探究学习

1、词语会读了,课文小朋友也会读了吗?我请一个小朋友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小朋友仔细听。

2、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小熊住在哪里吗?(简笔画:荒岛)

想象:荒岛会是什么样的啊?(没有树,没有花,光秃秃的)是呀,小熊一个人住在这个荒岛上,没有树,没有花,多寂寞、多孤单呀!书上哪个词讲小熊很寂寞很孤单的?我看哪个小朋友最会读书!——示“孤零零”(齐读词语)

问:小熊孤零零的,真孤单啊,它想做什么呢?(找朋友)是呀,小熊孤零零的,真想找朋友啊!——谁再来读读这一段?读出小熊特想找朋友的语气?是呀,小熊孤零零的,多可怜啊!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熊这么想找朋友,这时候,它看到什么了?(贴“云”)——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小熊多么着急地想找个朋友啊,谁来着急地读一读?引读:我们现在都是小熊了,看到天空飘来一朵云,连忙问:“——”(指导读出着急找朋友的心情)

4、学习第3自然段

(1)多着急找朋友的小熊啊!那云儿是怎么说的呢?快点往下读读——生自由读——谁来说说云儿怎么说的?(还有谁也找到这个地方了?(2)师演示:把白云变成一棵树

问:云儿飘来飘去不说话,变成了什么?

那云儿这是什么意思啊?谁来告诉大家?

——它是让小熊种树啊,小熊明白了吗?它是怎么做的?

(3)出示:“小熊明白了,它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

——小熊种的树多吗?想一想,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4)那么种了这么多小树,小岛怎么样了?再接着往下读一读,示:“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谁愿意读给大家听?(5)那怎样才是“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呢?

(指黑板)小朋友看这,小熊种的小树苗在小岛上一年一年长大了,那这是不是绿叶成阴,漫山遍野了呢?——怎样才是呢?——你认为小熊还会把树种在哪呢?谁上来种一种?(指名学生上黑板种树)小岛上种满了树,再想象一下,小岛上还会有什么?(花,草)理解:小岛变美了,这儿是树,那儿是树,它们你连着我,我连着你,这就是——“漫山遍野,绿叶成阴”(6)看着这幅图,把这段话再读读,会读得更美——指名读,齐读

5、学习第4、5自然段

过渡:小岛在小熊的辛勤劳动下,到处都长满了小树,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变得多美呀!那他找到朋友了吗?——快速读读第4、5自然段。(1)小岛上都来了哪些朋友啊?

A、小鸟——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在说什么呢?——指名读小鸟的话

我们都变成小鸟了,伸出你的翅膀,一起说说:——(引读小鸟的话)。许多小鸟飞来了,都在这住下了(一起动作演示)B、还有谁也来了?它们怎么来的?小象说什么? 小猴也来了,小猴说什么?——小鹿呢? “这儿真好”,好在哪里啊? 按课文内容填空

这儿原来是一个()的荒岛,后来小熊在这里种了(),几年后,这儿()(),()、()、()到这儿安家落户了。“这儿”好在:

有树木:一年、两年,小树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有动物:许多小鸟飞来了,小鹿啊,小象啊,小猴啊都划着船来了。

这儿绿化搞的好,空气新鲜,绿叶成阴,生活在这里一定很愉快。(2)分角色朗读。小岛上不只来这几位朋友,一定还会来好多朋友呢!小朋友想想,还会有哪些小动物来?它们会说些什么?

6、学习第6自然段小鸟、小象、小猴、小鹿都在这儿住下了,现在最高兴的是谁啊?——谁来高兴地读读最后一段?

我们现在都是小熊了,一起来读读。

三、应用拓展

喜欢这个故事吗?回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吗?要讲好这个故事,首先得把课文读好,读熟,让我们拿起书,再把这篇课文来读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6

草原的早晨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厂”、“斤”、“牛”、“力”等,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的欢乐。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这一学期,我们学过《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后,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农村的池塘美了。梅花山梅花盛开,也很美。)

2、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再到草原去看看,那里春天的早晨怎么样呢?(板书:草原()的早晨)领读。

3、讲述草原:我国的内蒙古及西部黄土高原,有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间或杂有耐旱的树木,适宜放牧牛羊。

4、谁能说说记住“原”字的办法?(用部件法记“原”:“厂、白、小”)结合教“厂”字头。

二、初读指导

1、引导看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牧民们骑在马上,挥舞着鞭子;羊儿本跳着向前奔)

教材中的另外一幅图上画了些什么呢?

(牧民们骑在马上,照看着羊群;一群群羊儿在草地上吃草)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

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词:啪鞭打破黎明宁静铺满新绿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指出:“宁、静”是后鼻音;“鞭、新”是前鼻音。

③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请小朋友们互相交流。

(啪,象声词;鞭,结合插图理解)

④教者小结。

黎明:天快要亮或者刚亮的时候。

宁静:安静。

新绿:刚刚出现的绿色。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叶露出了新芽。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跨上骏马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③交流:“无边的草原”说明草原怎么样?(草原大,看不到边)

④教师讲:“牧民”是牧区中靠畜养和放牧牛、羊生活的人。骏马指好马、走得快的马。

问:“牧民们跨上骏马”是什么意思?(牧民们骑上了好马)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词:远处飘动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③交流对生字词的理解。(远处:远的地方;飘动:联系生活实际讲)

4、复习巩固生字词

出示下列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啪鞭黎明宁静铺满跨骏马

结合认读生字词教新的偏旁

5、自由读课文。

6、指名读课文。

三、作业

读读、写写下面的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出示卡片,指名认读词语: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2、听写:“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说出“处”、“牧”、“原”的偏旁名称。

3、指名朗读课文。

静读训练

1、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读,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的事?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季节:春天——新绿铺满草原;时间:早晨——黎明)

口头填空。鞭声打破了宁静。的草原醒来了。

自由讨论并交流:“草原醒来了”是什么意思?

(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也露出了新芽,就好像草原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现在醒来了。)

(夜,静悄悄的,草原也跟人们一样睡着了。早晨,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草原由静到动,就像醒过来一样了。

指名读全段。(重音:响亮、黎明、新绿)

2、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板书:羊儿牧民)

再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

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

牧民们,追赶那。

填空后互相交流对“一只只”、“蹦跳着”、“无边”、“跨上”等词语的理解。(一只只:羊儿多;蹦跳着羊儿欢快;无边:草原大;跨上:牧民怀着欢乐的心情)

(板书:一只只涌出跨上追赶)

这一段写草原上羊儿和牧民怎么样?(羊儿多,牧民欢乐)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重音:蹦跳无边欢乐)

3.第三自然段。

轻声读全段。这一段只有一句话,谁会读的?

指名朗读后提问:这一自然段写的什么?(草原上羊儿多,牧民欢乐)

你为什么这么说?(“一群群”说明羊儿多;“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说明牧民心里很欢乐,放声歌唱)

这一自然段和上一自然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是写草原上的羊儿多,牧民乐)(不同的地方是:第二自然段中是“一只只羊儿”,这一段是“一群群羊儿”羊儿更多了。上一段通过写牧民跨上骏马追赶羊群表示欢乐,这一段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来表现牧民的欢乐)

作者说“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为什么这么大比方?(羊儿是白色的,跟白云的色彩一个样;羊儿一边吃草,一边活动,白云在空中也不断移动。它们有相似的地方。)(板书:一群群飘动歌声)

引读:远处,一群群羊儿——学生接着读,师读:蓝天下回荡着——学生接着读。

三、课堂练习

1、读了《草原的早晨》,我们又懂得了什么?

(草原上的羊儿真多。牧民们的生活很快乐)(板书:多乐)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鞭声

()草原

()羊群

()清香

照例填空

一()春雷 一()气

一()白鹅

一()小船 一()梅花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复习检查

出示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背诵指导

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

(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

(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结合口头填空练习,理清结构。

练习背诵。

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无打处民动牧原新

2.指名认读。

仔细看田字格内的“打、动、牧、新”,比较在结构的安排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根据学生发言,老师归纳:

虽然这四个学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但是在安排上还是有区别的。“打”,左高右低;“动”,左低右高,下面也不齐平。“牧”左右两部分一样高。“新”左右两部分的上面部分齐平,右边的“斤”字的“竖”稍长。

“无”和“民”都是独体字。着重指导写好最后一笔:“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从田字格的中心起笔,沿竖中线往下写,写至与撇平时再向右拐,最后向上钩。“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处,复习折文旁,再与“外”做比较。处,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是平捺,“卜”在平捺上方。“外”是左右结构。

作业

练习描红。

各自练习写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背诵课文。

板书:

5草原的早晨

羊儿

牧民

一只只 涌出

跨上 追赶

一群群 飘动

歌声

(多)

(乐)

练习2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能找出同偏旁的字,并了解形声字构字的特点,提高学生认字光趣和能力。

3.把句子补充完整,让学生意识到同一段话,可从不同角度学到许多东西,从面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4.写字训练,认识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教学第1小题。

⑴读题。

⑵春天多美呀!指名读。师生评议,师相机指导。再读一读,谁能读正确、流利。

⑶指名读,评议。这段话写得美吗?为什么?你能读出春天的美吗?

2.教学第2小题。

⑴同学们,你们真棒,老师为你们鼓掌。

⑵读题。自己读第2小题的内容,想一想:你们知道了什么?

⑶生交流,汇报。生在一起找、讨论。

3.教学第3小题。

⑴读题。你能说说你对文中出现的动物在什么了解?

⑵生相互交流所知道的有关燕子、蜜蜂、布谷鸟的习性。

⑶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生活习性?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⑴(出示投影)学生认读。

⑵观察一下今天的生字有什么相同点?

⑶引导学生回忆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写字姿势正确,描红笔笔到位,字字工整。

3.学生练习。

4.反馈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积累描写春天景色的成语。

2.熟记谚语。

3.教会学生做一张贺卡,能写一句祝贺的话,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

教具:录音带、成语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㈠教学第1题

1.读题,审题。

2.现在是什么季节?

3.春天来了,有没有发现身边的事物有什么变化?

4.我们学校的花坛多漂亮呀!谁来夸夸花坛?

5.你们看,那盛开的花儿多像小朋友的脸呀!你们看,花坛里除了花,还有什么?

6.是呀,春天来了,天气渐渐暖和了,各种花儿都开放了。

7.花园里万紫千红,蜜蜂嗡嗡叫,香气扑鼻,多美!

8.阳光下,小朋友在自由地学习、玩耍,个个都觉得——(出示春光明媚)师领读,生跟读。

9.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到处是春天的脚步,到处是春的气息,这真是(出不春意盎然)师领读,生跟读。

10(播放歌曲)师生共同唱歌。

11.齐声朗读成语,背诵成语。

㈡教学第2小题。

1.审题。

2.指导。

⑴图上是谁在干什么?

⑵谚语就是通过简单的话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本题的两个谚语讲的是什么呢?自己读一读。

3.练习。

4.练习背诵,反馈。

5.鼓励学生回去收集。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谁会做贺卡?你能教其他小朋友吗?

3.老师教做贺卡的步骤。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观察一幅描绘春天景色的图画,练习有顺序地说一段话。

教具:挂图

一、审题

指名说要求。

二、指导观察

1.(出示挂图)要求:按先上后下,先近后远的顺序说说图上远近的顺序说图上远处近处画了哪些景物?

2.指名说。

三、指导说话

1.指导学生说好开头第一句话。

2.将板书逐步变成填空题,指导学生分句练说。

3.让学生自己看图练说。

4.指导学生说一句结束语。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7

有这样一组口算:

这是学生学习了“十几减6、5、4、3、2”的配套练习。之前, 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十几减8、7”, 即在做这组口算时, 学生已经完整地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在学生自主练习的过程中, 我随机让几个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奇怪的是, 在算14-3时, 他们无一例外地采用了“破十法”:先算10-3=7, 再算7+4=11。而在算14-5、14-7时, 他们却方法不一, 有的用“破十法”, 有的用“平十法”, 还有的是“想加算减”。

虽说学生正确算出了结果, 但在算法的选择上不禁让我感到了困惑:学生在算14-3时为什么会“舍近求远”, 不辞辛苦地选用“破十法”?口算14-3, 不是先算4-3=1, 再算10+1=11更方便吗?他们所采用的方法为什么会那样一致?这是什么原因?

二、课后思考

下课之后, 我带着这个困惑, 重新翻阅了教材, 认真地进行了思考, 我发现学生之所以会如此“笨拙”地选择算法, 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被规避”了。

从运算过程看, 这三道口算其实分属于不同的口算类型:14-3是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14-5、14-7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从整个一年级苏教版数学对计算教学内容的具体编排来看, 学生根本就没有接触过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对20以内诸如“14-3”之类的不退位减法进行了规避。同样, 对20以内诸如“11+3”之类的不进位加法苏教版教材也同样进行了规避。

正是基于此, 在计算14-3时, 无怪乎学生会不约而同地像算20以内退位减法那样算了!“想加算减”显然不行, 学生没有2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知识储备。“平十法”也同样行不通——平不了十。唯有“破十法”可以迁移类推!

按照苏教版教材的编排, 要到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学生才有机会接触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虽说是“100以内”, 但从例题和练习的安排来看, 学生接触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同样规避了20以内的计算。

诚然, 学生在学习了第四单元的内容后, 可以运用在此单元中获得的知识经验:“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去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但显然此时的“迁移类推”已经滞后于学生的发展需求了。

三、教材编排的建议

课堂上算14-3时, 学生之所以会出现用“远水解近渴”的怪事, 是教材规避20以内不退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直接后果。无论从哪个角度看, 都不能回避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苏教版教材需要在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之前安排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内容,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补足这一环。

1.从题目的数量看, 不能回避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不管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还是不进位加法, 不管是退位减法还是不退位减法, 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常见的计算。以20以内的减法 (减数是一位数) 为例 (图1) ,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有36道试题 (图1右上角部分) , 教材中未出现的不退位减法试题也有36道 (图1左下角部分) 。至于教材中出现的9道“十几减几”的口算 (图1中间灰色部分) , 也只是不退位减法中的特殊形式罢了。因此, 仅从题目的数量上, 我们就不能顾此失彼、厚此薄彼, 对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不闻不问、一避了之。

2.从计算的难易程度看, 没必要回避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我们知道20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历来是口算的难点, 与其相比较, 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算理学生容易理解, 算法也较容易掌握, 在教材中增设这一内容并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因而没必要回避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数的组成之后, 安排了“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学习。在此基础上, 若能再考虑到学生有这样的生活、学习经验:“15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16根, 去掉1根是14根……”此时安排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学习完全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因为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就是依据20以内数的组成。另外, 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题量虽大, 可其算理一致, 计算难易程度相当, 学生完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和掌握。

其实, 其他版本数学教材在一年级上册大多有此内容的安排。以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为例, 它们均在一年级上册安排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学习, 并均是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之后。所不同的在于, 有的教材将这部分内容与“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合并为1课时 (如人教版教材) , 而有的则独立为1课时 (如北师大版教材) 。

3.从学习的后续发展看, 不能回避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

我们知道数学知识常常是环环相扣的, 数学学习也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从学习发展角度看, “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学习能促进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10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认识、理解和掌握。

一年级的儿童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他们的运算思维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表象, 需要以具体表象为支撑, 因此他们对算理的理解以及算法的掌握常需要借助于摆小棒、搭积木等方式来实现。如14-3的算理是:14是由1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 去掉了3个一, 还剩1个一, 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借助小棒操作的思考过程如下 (图2) :

而这样用小棒帮助计算经验的积累有助于学生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如算14-7时:有的学生像上面那样是先去掉右边的4根, 发现还不够, 就再从10根中去掉3根, 剩下7根 (图31) ;而有的学生则敏锐地发现右边不足7根, 所以就直接从10根中去掉7根, 剩下3根再跟右边4根合起来 (图32) 。

“如何从14根小棒中去掉3根小棒”与“如何从14根小棒中去掉7根小棒”是一脉相承的, 后者是前者的继承与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后面的问题并不比前面的问题难多少。从操作过程,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 第一种操作所指向的算法是“平十法”, 第二种操作所指向的算法是“破十法”。小棒操作经验的积累, 使得“平十法”和“破十法”这两种算法不再是“空中楼阁”, 而是有迹可循了。

另外, 在刚开始学习口算14-3时, 学生是像上面那样依据数的组成来计算的, 用算式表达是:4-3=1, 10+1=11。而当学生熟练之后, 则会缩减中间的思考过程, 他们往往会这样去算:4-3=1, 14-3=11。这与后面学习“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算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是相通的。

4.从主体作用的发挥来看, 不应回避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不能替代学生学习, 也替代不了。学习永远是学生自己的事, 我们在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在可能的条件下各种情况都应让学生试一试。虽然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比较简单, 学生一学就会, 但我们绝不能因为它简单, 就“替学生做主”加以回避。因为有些事情必须亲身去实践, 该让学生经历的不让学生经历, 会造成“一叶障目”。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角度, 我们不应该回避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浅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 篇8

关键词:习作意识;生活化;体察思考;大胆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6-069-2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习作内容是“春游的建议”、“雏鹰争章”、“生活中的新发现”、“对关注的事谈看法”、“植物研究”、“话题讨论”、“一次体验活动”。从习作训练的内容来看,所要写的以“感受”为主。要让学生写出感受,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是需要做足课前准备的。没有感受有什么好写的,如何做到有感而发呢?无感受可写的原因之一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使得学生对生活的体察能力、思考能力不够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习作教学当成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来引导学生体察感悟,并把这份感悟能真切地透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只有当学生置身于生活中,在有了体察力、思考力后才能写出有感受的文字来。

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就要利用好习作内容的训练点来让学生体察生活,思考生活。笔者发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内容在安排上欠妥当,从难易程度上来讲:“春游的建议”、“雏鹰争章”这两个内容是学生最熟悉的,因为一二三年级学生就有着春游和争章的经历。“一次体验活动”显然也容易让学生从生活尝试中获得思考与感悟。只要教师把体验任务布置下去,孩子认真地去尝试体验就能很轻松地完成了。所以“春游的建议”、“雏鹰争章”、“一次体验活动”可以安排在前期进行教学。最难的要数“对关注的事谈看法”和“话题讨论”了,如果没有长期的对生活的关注度,敏感度是不会对生活中的事有所想法的,故可以把这两内容安排在后期进行教学。至于“生活中的新发现”、“植物研究”难度上要弱于“对关注的事谈看法”和“话题讨论”,但要有“新发现”和“研究”是需要学生花时间去体察和思考的。可将这两内容放在中期来进行教学。从上述难易描述中,笔者感受到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习作教学内容是对教师习作教学的一次真正的考量。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就要根植于生活,热爱生活,从生活的体察和思考中循序渐进、拾级而上地展开习作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教学。

一、明确习作生活化的意识

我们大多数语文老师在习作教学中总会关注的是写作的大主题、大方向是什么?是写人、写事、还是写物写景等来着手引导学生该如何写作,而忽略了人、事、物等和作者的联系,故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要么就是太程式化了,要么是假话连篇,要么是干瘪苍白毫无感情的。学生对于所书写的文字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其实是无知和被动的。可以说习作中就是缺了那么点生活化的气息和情感。

作文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写他们的生活,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表达真情实感。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教师需要对习作内容进行重组,要依据学生的生活感来指导,故一开始我就把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的内容罗列出来并组织学生探讨,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本学期的习作训练是贴近自己的生活,是需要通过亲身尝试和体验的,只有经过切身的体察才能在体察中有所思考,有所感受,才会有话想说。在交流探讨中我先让学生选择想写的习作内容,班中38位学生三分之二的选择是写“春游的建议”,问起原因大伙都说我们就爱玩,对于春游想要说的话太多了。看来“爱玩”就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爱玩”的意识十分强烈,自然就愿意去把自己在玩乐中的那份感受写出来了。剩下的三分之一有选择“一次体验活动”、“植物研究”、“雏鹰争章”、“生活中的新发现”。问其选择的原因,有的说我做过体验活动,有的说我有过对植物的观察,还有的说雏鹰争章我们就在争。显然学生的回答依然是建立在生活的体验上。至于为何没有人选择要写“对关注的事谈看法”、“话题讨论”,学生说我们不知道写什么,不会写。由此可见学生没有关注过生活中的事,可能平时也知道些生活中的事,如最近的重大新闻什么的,但我们的学生不会进一步地去了解相关的事件,也不会想去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当然不是人人都会有关注周围事件的敏感度、观察力、思考力的。对于我们的中年段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但既然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中需要写这一内容,就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有对周围事件敏感度、体察力、思考力的生活化意识。

我们老师可以利用晨会的时间,班队的时间组织并探讨些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事,使学生有关注周围事件的生活化意识。

二、在生活中体察思考,丰厚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习作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有时学生往往有感受却不会表达,表达能力弱,表达能力弱了也就缺乏语言的创造能力了。从中年级的学生习作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体察力、思考力是有的,可体察、思考的角度比较单一,所以牵制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力和创造力。

1.大视角体察思考

我们都知道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不会带来思考。但视角的狭隘会阻碍体察和思考。为了有效地教学好“生活中的新发现”和“植物研究”两堂习作课,我故意以自己为学生观察的对象。上课前我把一个红笔套夹在了头发上就这么走进了教室,当然好多学生都发现了,但能质疑我为什么要夹“红笔套”在头发上的人就寥寥无几了。他们也就发现不了其中的原因。以此为例我告诉学生有了发现还要思考,要从大视角体察思考才能有所新发现。我先让学生去研究植物,因为从大视角来说,“植物研究”的体察和思考更有针对性,而“生活中的新发现”范围太广了。但哪怕有针对性的植物研究也要从大视角去体察思考。如从植物本身的形、色、味等去体察思考;从植物生长的时间节气上去体察思考;从植物与人、动物环境的关系上去体察思考等等。要让学生明白观察要从大视角去体察思考才能有新发现。我除了提前布置任务给予学生充分观察和发现的时间外,还结合相关的课文学习来体察思考。我们都知道有时新发现是直接性的,直接性的好处是目标明确会主动地留心观察。但大多数的新发现都存在着间接性是偶然的,正如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那样,所以我在引导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新发现用语言文字描述出来时,就鼓励学生可以学学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里所要传达的意思,写生活中的新发现可以写真的事物被你发现了,某个人的性情发生了变化也可以写,还可以写写事物中有着科学的道理被你发现了,也可以写写透过发生的事件被你发现的道理等等,只要是你的发现,就可以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感受。透过我这么一讲,学生体察的视角、思考的方向就开阔了。学生在写“生活中的新发现”就会显得没那么难了。当然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也就不会千篇一律了。

2.规律性体察思考

规律无处不在,如何引导学生规律性体察思考呢?其实在引导学生写“对关注的事谈看法”、“话题讨论”中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如在写“对关注的事谈看法”中,班中大部分人都想谈一档热播的娱乐节目《奔跑吧兄弟》,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一定有原因,这个原因也必定有它的规律存在,因此我就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热播的原因,告诉学生带着规律性体察思考更容易发现事物的本质,找到热播的原因。基于学生已经有从大视角体察思考的意识方法后学生借助网络,向家长咨询等途径去展开研究和探寻。经过学生自己的体察和思考,他们找到了热播的许多原因。如:人气明星参与效应、节目拍摄场地的生活化、游戏节目的悬念和刺激性、笑料多解压了观赏者的生活压力等。看来这些热播的规律性原因被学生体察和思考出来了,那么学生在书写的时候就有底了。另外在引导写“话题讨论”之关于“打不打野猪?武松是不是英雄?”中让学生体察思考出“话题讨论”要么发表赞同的看法,要么发表反对的看法。这也是规律。在从这一“规律”中去找出其他的连带关系,发现其他的规律。这有这样学生才会去体察思考的更深入,深入的体察思考才会发现规律,这样所写的文章就不会内容简单,不够具体了。

三、大胆表达,热爱生活

《语文课程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解除羁绊于学生作文情感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弘扬人性,放飞情感,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

记得2012年一篇名为《我和爸爸的便当盒》的日本小学生作文在微博上被累计转发了3万余次,连姚晨、任志强等都忍不住转发挥泪推荐。那是因为日本小学生在作文中流露的真情打动了无数人。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表达真实情感。小学生爱幻想,有时想法往往会有一些不切实际,但学生愿把这些话说出来时,无论学生的想法多么可笑、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肯定,而不能以自己的观点、喜好、阅历、习惯等去批评指责。实际上,这里强调的是教师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作文,并批评指责他们的作文。因为,学生作文中的表达都是出自真情的流露、发自内心的感受。是其认知、理解、情感、思想、语言运用等综合水平的集中反映,是其生活体验的独特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是写作的第一手珍贵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表现出来,能展现出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爱。

上一篇:课题成果鉴定下一篇:以心窗为话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