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

2024-06-02

《暮江吟》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精选6篇)

《暮江吟》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 篇1

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字词。读读记记“瘙痒、窈窕、秽物、堂皇、缈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清楚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难点: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谜语导入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快速朗读课文,学生结合语句理解以下词语意思。

搔痒 窈窕 秽物 纽扣 渺小 鼻涕 爱憎 堂皇 附庸 养尊处优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课文主要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探究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完成下列表格

2、品析:作者是如何介绍这五根手指各具不同的姿态与性格的?

(学生自读课文相关段落,交流讨论其结果。)

大拇指:运用排比的句式,列举生活实例,说明其吃苦耐劳,默默奉献。

食指 :运用排比句式,举例说明其作用,表现食指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中指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其优美的姿态和高傲的态度。

无名指和小指:列举实例,运用设问,强调了无名指和小指在兰花状姿态中最优美,表现其附庸、享乐的性格。

3、学生总结概括:

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团结就是力量。)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拓展延伸

1、了解《五个手指的故事》

《暮江吟》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 篇2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学习课文, 了解菊花的香味、形状、颜色、品性的特点。

3.初步感悟文言文的特点, 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语感。

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借助译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文言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借助译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文言文。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于菊花的资料上传至班级云空间。

2.学生自学古诗、浏览资料并在个人空间中完成课前预习单。

【设计意图】

先学后教, 课前自主学习, 提升“个性化”的预习能力。

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 利用云空间提供自学资源, 无论是色彩斑斓、姿态各异的菊花美图欣赏, 还是有关菊花的民间传说、民俗知识的介绍, 亦或是关于菊花其他古诗的推荐品读, 都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选择,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 自主掌控学习进度。与此同时, 学生在自学后完成课前预习单, 培养了学生自主预习能力, 调动学生自学积极性, 教师则通过浏览学生空间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调整个性化备课, 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充分落实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让教学更具针对性, 让课堂教学效益更高。

【设计意图】

以生为本, 课中小组协作, 增强“语文化”的合作能力。

1.利用思维导图, 助力知识建构

关注每一个学生, 调动组内成员互学互助读通课文,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行个别化指导。通过在组内展示各自的思维导图, 理清课文脉络, 展示每个学生的初学成果。

利用思维导图, 助力知识建构。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 它图文并重, 借由颜色、图像、关键词的使用让思维变得更具个人特色和多面性。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 可以极大提高听课效果。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对即将开始的学习内容, 进行整体感知, 按照作者思路, 提取纲要, 画出思维导图。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找出学习重点和难点, 以备课堂上有针对地听讲和提问。思维导图就能清晰地展现了新旧知识间的关系, 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借助平板, 每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思维结果展现出来, 获得成功感, 同时也能方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预习情况, 敏锐捕捉优秀的思维导图, 抓住这种生成性资源, 适度放大, 顺学而导。

2.以生为本,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上的差异, 势必导致在学习期间的进度和效度不一致, 为了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享受学习, 让教学更加适应学生个体需要, 教师根据菊花的四个特点分门别类地放置学习包中的资源, 每个学生打开空间便能看到所有的教学资源, 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查阅不同的资料, 同时教师根据教学重难点设计出有启发性、开放性、有梯度的问题, 即课中实践单, 让学生在自学时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 保证自学的效果。

在充分自学感悟的基础上, 组内自主选择、合作探究, 教师适时点拨, 认可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在肯定中转换, 在悬置中定向, 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教育思想的转型, “学习”成为一种从“倾听他者的声音”出发, 展开对话性实践的过程。这种“协同学习”强化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三人行, 必有我师, 思维在交流碰撞中, 可能会产生新的思维。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能让低学力的学生发挥“被主动性”, 交流自学结果的同时跟随能力稍强的学生挑战更高程度的学习, 而优等生在教会其他学生的过程中, 对自己的自学成果可以进行梳理、修改、归纳, 可以深化理解, 促进组织力、学习力、表达力的提高。

3.在对话中尊重和鼓励学生个性的发挥

《菊》每个版块学习内容及方式各不相同, 小组自主选择、合理分工、合作学习, 教学展开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思考、见解和价值取向多向交流和碰撞的过程, 教学氛围更加动情、活跃、开放。以小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尊重个性化体验和真实感悟, 鼓励质疑, 变学生被动参与为积极主动参与, 变师讲生听、师问生答为学生自主学习, 多向交流, 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师生互动。

关注学生合作沟通, 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不断加深对于文言文的理解, 提高个人的创造力和觉解力, 提升团队价值, 提高语文素养, 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设计意图】

着眼发展, 课后延伸探究, 推进“深入化”的思考能力。

《暮江吟》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世界各国人民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

2、行为与习惯目标:养成倾听他人意见、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和感受世界文化的博大、差异以及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对不同文化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世界各国人民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教学难点:对不同文化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二、教法学法

教法:1、搜集资料法,课前根据调查提纲,利用互联网等方式收集相关的资料。

调查提纲:

(1)不同国家的人们是以什么方式庆祝圣诞节的?

(2)准备圣诞树、圣诞帽、圣诞老人、贺卡等物品。

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学法:《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型课程,在课堂上,只有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课的教学中,我将教材、学生、生活实践、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课堂与生活的链接。

三、教学过程

1、重温中国传统节日---欢乐中国年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2)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热闹的是哪个节日?板书:节日(春节)我们又是怎样过春节的?(出示图片:贴春联和门神、燃放爆竹、烟花,吃团圆饭影像资料)ppt

小结: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这些内容我们在以前已经学习过,其实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今天,我们学习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课时《节日万花筒》,走近多彩的世界,一起去看看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们有哪些节日,他们又是怎样庆祝这些节日的呢?板书课题

2、了解多彩世界节日

活动一、多彩“圣诞节”。

(1)猜一猜:提到节日,总是让人很期待,一说到驯鹿、雪橇、礼物,你会想到西方哪一个节日?(圣诞节)

(2)说一说:你所了解的圣诞节。出示关于圣诞节的物品:圣诞老人、圣诞树、圣诞帽。

(3)交流:同学们,你们结合课文和课前收集的资料在小组里交流不同国家的人们庆祝圣诞节的方式。

(4)汇报:圣诞节是世界上庆祝人口最多的节日之一,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庆祝圣诞节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

①美国:与家人装饰圣诞树、分享圣诞大餐、唱《平安夜》颂歌。(相机出示:装饰的圣诞树、圣诞大餐和音乐《平安夜》颂歌。)

②澳大利亚:烤海鲜、喝啤酒、晒太阳、点篝火。(出示海滩圣诞)

③波兰:桌布下放草、晚餐不吃肉。

④保加利亚:点火驱逐妖魔。

小结:同学们,由于各个国家的文化不同,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人们庆祝圣诞节的方式也多姿多彩,这真是多彩的圣诞节呀。

⑤做一做:学生制作圣诞贺卡,表达祝福。

活动二、隆重“开斋节”。

1、交流:同学们,我们刚过了一个多样的圣诞节,现在再去了解世界穆斯林最大的节日——开斋节,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你对开斋节的了解。

2、谈一谈:感受穆斯林集体礼拜时那种严肃、庄重的气氛。

3、说一说:穆斯林除了沐浴盛装、参加礼拜以外,还有哪些习俗呢?

4、想一想:款待穆斯林客人,有什么要注意的问题?

温馨提示:穆斯林是不吃猪肉的,同学们,我们应当尊重他们的民族信仰,尊重他们的饮食习惯。

小结:开斋节规模之庞大,形式之庄严,气氛之隆重,让人惊叹,开斋节,相当于汉族群众过春节,藏族人民过藏年,是穆斯林最隆重的节日。

活动三、激情“狂欢节”。

①看一看:欣赏巴西狂欢节。

②跳一跳:可以让生跟着节奏一起摇摆。

③交流观看感受。

小结:这样的狂欢节让我们感受到巴西人民的的激情以及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3、拓展延伸总结深化---和谐大家庭

①除了这些节日,你们还知道国外哪些节日?

②指名说。

③课件出示西班牙的奔牛节、泰国的泼水节、美国的感恩节等。

④尽管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节日不同,但透过不同的节日,我们总能感受到相同的地方,这相同的地方是什么呢?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分组交流、讨论,最后全班反馈。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4

教材情况分析:

六年级通过前面三年来的学习,学生已经经历了“家庭-学校-家乡与祖国-地球”的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里,我们学习“我们居住的星球”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大他们观察、研究、认识事物的视野,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是六年级上册教材的基本设计思路。在这一册《科学》教材里,学生将学习“地球上的一天”“地面形态的变化”“四季中的变化”等内容。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各单元主要教学目标、要求

1、“我们居住的星球”将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样子,人类认识地球的历程,知道地球仪、地图与地球之间的关系。

2、“地球上的一天”是教材要孩子们了解昼夜交替现象,知道气温变化与动植物的行为变化关系,逐步培养学生观察记录、进行模拟实验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地面形态的变化”单元让学生认识地球表面的形态,及变化的原因,了解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快乐。

4、“四季中的变化”这一单元将引导他们去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及,知道四季气温、动植物、星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学措施:

1、强化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过程,促进自主学习。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六、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

我们居住的星球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一天

第三单元

地面形态的变化

第四单元

四季中的变化

周)

复习、期末评价

(第一周~第四周)

(第五周~第七周)

(第九周~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第十五

《暮江吟》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 篇5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能体会出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会,对边疆风物深厚的感情。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中情景。

教学难点: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沙漠地域的样子吗?你觉得沙漠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岑参的作品《碛中作》,看看诗人眼里的沙漠是什么样的?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西来”指什么?(点明了行进方向)

“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

“两回圆”交代了什么?(表面上看,似乎诗人只是点明了离家赴边已有两月,交代了时间正当十五月圆;然而细一推敲,诗人无穷思念正蕴藏其中。一轮团圆的明月当空朗照,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他不由得思想起辞别两个月的“家”来,时间记得那么清晰,表明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殷切。现在,月圆人不圆,怎么不叫人感慨万分?也许他正想借这照耀千里的明月,把他的思念之情带往故乡,捎给亲人?)

5、师述诗人刚刚把他的心扉向我们打开了一条缝隙,透露出这一点点内心深处的消息,却又立即由遐想回到现实--“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又是什么意思?

小结:

前句故设疑问,并不作正面回答,转而融情入景,给读者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后句写出了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景色是苍凉的,但感情并不低沉、哀伤。在诗人笔下,戎马生涯的艰苦,边疆地域的荒凉,正显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正如诗人所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诗人当时面对明月思念故乡的画面,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怀

四、小结:

诗人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向读者展示他戎马倥偬的动荡生活。诗于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心理活动,含而不露,蕴藉感人。

诗以鲜明的形象造境写情,情与景契合无间,情深意远,含蕴丰富,读来别有神韵。在描写旅人远走塞外时,是只见万里黄沙,不知哪里才是自己的归宿?悲凉中更带有深沉哀婉的乡愁,单就“平沙万里绝人烟”来看.可以当作是纯碎的写景,充分流露出悲壮与凄清的综合美。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深沉哀婉的乡愁。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暮江吟》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 篇6

1、学会“簿”1个生字,注意它的写法。

2、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知道本组诗歌从哪几方面学了少年旅行队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散文诗的节奏美、韵律美以及浓郁的抒情色彩。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旅行队队员们的行动和语言中感受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大自然的敬仰和喜爱之情。

2、感受课文每部分加小标题的好处,体会总分关系问句的妙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看到同学们热情洋溢的面孔,我就能猜到同学们一定度过了一个愉快而又有意义的暑假。同学们能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度过的吗?(学习、访友、旅行……)

2、在暑假中旅行的同学请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收获,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

(课件出示同学们旅游境地优美的风光。)

3、请没有去旅游的同学想象自己参与旅游时的感受。

(点评:让同学们在优美的画面中找到旅行的快乐,能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

二、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1、请同学快快速浏览课文,谁来说一说,少年旅行队的含义是什么?

(课件出示:少年旅行队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识的海洋探索。)

2、少年旅行队--(老师引读)

3、请同桌互相交流:诗人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旅行队在旅途中的所闻、所做、所想?(出发、老师、小纸船、标本、旅行者之歌)

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精读《出发》的内容,品味其中的情感

2、这节课,就让我们跟上旅行队的步伐,一起出发!现在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出发》这一部分,其余同学认真听,看看少年旅行队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

3、生:期待、激动、自由快乐!

(课件出示:明亮的阳光在喊他们,窗外的小鸟在喊他们,喊他们到田野里去,到山林里去,到生活里去。)配上小鸟的叫声。

4、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读出旅行队的期待与快乐之情。

5、谁来说一说,你为什么有这样的体会?

生: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三个“喊”字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召唤。

6、多么美丽、和谐的大自然呀!我们都该准备些什么呢?

生:昆虫网、标本箱、笔记本。

7、是呀!这些东西是不能忘记的!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相信同学们一定准备好了吧!

(课件出示:都准备好了吗?没忘记带昆虫网吗?没忘记带标本箱吗?没忘记带笔记本吗?)

8、这几个问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再仿照着写一段话。

生:总分关系。点明了出发前要做好的准备。

(同学间互相交流自己仿写的句子。 )

9、一切都准备好了,出发!(课件出示:美丽的大自然,鸟语花香、空气清新。远处依稀可以看见大山、大海、河流……同学们看看这里、望望那里,眼神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10、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你最想到哪里去,为什么?

11、课文哪些句描绘了你所看到的画面?

生:今天走到这里,把知识带走了。明天我们又出发了。我们不停的探寻,要走遍生活,走遍这个无边的知识世界。

12、指导朗读,加深情感体验。读出对未知世界的期待,对知识的渴望。

13、总结学习方法。

(1)细读文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3)由生动形象的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

(4)在读中感悟。

(5)根据写作特点学习写作方法。

第二课时

一、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1、请同学们运用以上的学习方法,从《老师》、《小纸船》、《标本》、《旅行者之歌》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同桌之间互相讲解。

2、由全班同学推荐一名同学来引导大家学习其中的一部分。

3、同学之间相互点评。

4、全班交流。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少年旅行队在大自然中的探索求知、锻炼成长的美好感情。

理解重点:

《老师》“亲爱的老师,生活的老师,你快把我们养大吧!告诉我们这个,又告诉我们那个。最重要的是先让我们看到许多困难,然后才看到成功。让我们经历许多艰苦,而又让我们在劳动的时候得到快乐。”

《小纸船》“去吧!小纸船!你们各奔前程吧!前面有你们广阔的天地!”

《标本》“我们的记忆,也是一只箱子,一只大得无边的箱子。让我们把珍贵、有用的、值得记忆的东西,放到这只奇异的箱子里去吧。不要让一些无用的东西占去了地方……”

《旅行者之歌》“大山它使我坚强、镇静,让我长得像一片茂盛的树林。大海它使我心胸开阔,热情汹涌。所有的河流,使我灵巧灵巧活泼,永远前进……”

5、大家想一想,旅行队还会去哪里呢?

(由文中的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

6、同学们在相互的交流中插上理想的翅膀,思路更加的开阔,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

二、回归整体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现旅行时的情景!

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旅行队在旅途中都有哪些收获?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比较拓展,升华情感。

1、少年旅行队在旅途中愉快、兴奋而又满怀向往的心情深深的感染着我们,激起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渴望到大自然中去探寻。

2、如果同学们有的已到大自然中去探寻过,请写下自己的感受,如果没有去过,大自然的怀抱向我们敞开着。让我们一起拥抱大自然吧!

板书设计:

少年旅行队

出发-----期待与激动

老师-----生活处处皆学问

小纸船--对未来的憧憬与梦想

标本----采集、研究、保存

旅行者之歌--忠实于生活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上一篇:市场营销促销方案下一篇:整改问题清单和措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