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智慧停车建设方案

2024-09-05

城市智慧停车建设方案(精选9篇)

城市智慧停车建设方案 篇1

一、目标任务。

建立城区智慧停车信息平台,逐步升级改造分布在不同区域的路内、路外停车位,实时信息统一接入平台管理,实现市区内停车位信息的互联互通,市民可通过停车云平台了解市区内实时停车位信息。

加强停车场建设力度,构建“配建为主、公共为辅、道路为补”停车体系,增加停车泊位供应量,2022年新建城区停车位*个,提高停车泊位使用效率,有效缓解市民出行停车难和居民小区停车难问题,营造安全、有序的城市静态交通环境。

二、资金安排。

2022年全市新建城区停车位*个,总投资约*亿元,均由社会资本投资。

三、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月底前)。进行存量停车泊位摸底统计,全面摸清城区路内、路外公共停车位情况,梳理停车现状和建设需求,制定新增停车泊位建设计划,制定路内路外停车位智慧化改造方案,落实立体停车位选点。

(二)建设阶段(*—*月)。

建设智慧停车管理系统。搭建智慧停车管理平台,设置停车诱导屏、智能道闸、地磁感应、摄像头等,完成城区路内、路外停车位智能化改造工作。完成城区*个停车位建设工作。

(三)督查考核阶段(*月)。

重点开展督查考核。针对任务,对项目建设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和年终总结考核。

四、责任分工。

牵头单位:市住建局。实施单位:市住建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及相关停车场运营管理企业。配合单位:*区zf、*区zf,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

1.市住建局负责*市智慧停车信息系统、诱导系统建设,组织编制城市智慧停车平台和停车位建设方案,完成*个新增停车位建设任务。

2.市自然资源局负责停车场用地政策实施,加强用地供给,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3.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负责对停车场的使用及管理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停车场挪用、停车场闲置、私设停车场、私划停车位、乱停放、分割销售公共停车泊位或以租赁形式变相分割销售公共停车泊位等停车服务违法行为和交通安全隐患,及时依法处理或者移交有关部门处理。施划市政道路公共停车泊位。

4.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停车场收费监督管理。督促停车场经营者在显著位置设置标价牌,实行明码标价。严厉查处不执行zf定价政策、强行收费、只收费不服务、不执行明码标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违规行为。

5.市财政局负责对市区公共停车场建设运营进行政策、资金扶持,支持公共停车场项目健康运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停车规划建设管理的协调体制,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停车工作的统筹指导,统筹协调推进方案的实施。细化分解任务,靠实工作责任,加强部门协调,多方联动推进,层层抓好落实,推进民生工程有序实施,确保目标全面实施,当年见效。

(二)加强督查检查。

城市停车问题是市民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建设智慧停车平台和公共停车位既是我市城市发展补短板,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难点,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市住建局要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确保智慧停车系统和公共停车场建设任务按照计划顺利执行。

城市智慧停车建设方案 篇2

主持人:虞同文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高级经济师)

学会朱惠君秘书长因公无法参加今天的恳谈会, 委托我主持。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 既结为连体、缺一不可, 又互相牵制、彼此影响。上海机动车每年增加20万辆 (牌照拍卖新增10万辆, 郊区沪C牌照新增10万辆) , 要求有停车泊位相匹配;停车泊位不足, 为寻求停车多绕路、降车速, 增加交通流量, 影响通行能力。反过来, 去某一区域经常找不到停车泊位, 有可能放弃机动车出行, 改用公交等其他方式。由此可见, 停车 (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 问题确实关系到交通方式生成与吸引、交通发展战略与策略、交通需求管理与导向, 以及城市规划等一系列问题, 值得我们研讨, 明确对策。缓解当前停车难, 还有赖于技术手段。在e环境下, 发展智能停车系统, 充分利用现有泊位, 确能解决部分停车问题。

俞铮 (上海喜泊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

在智慧城市及智慧交通建设中, 智能停车系统的构建逐渐成为行业内外的热点话题。智能停车系统不只是智能化的停车道闸、LED显示屏, 更是一个完整的智能化停车方案, 包括智能化停车场的规划与设计、智能化停车系统的建设与运作、智能化停车方案的实施与运作等多方面内容。我们公司已在浦东新区陆家嘴、塘桥等地区进行了智能停车系统建设方面有效的尝试。陆家嘴街道面积6.89平方公里, 区域内停车资源紧张, 停车整合管理需求比较迫切。针对这一情况, 我们一期工程是利用公司在停车数据上的优势, 对地区停车资源进行挖掘与共享, 通过APP、网站等渠道向居民提供实时停车信息。二期工程是利用公司在智能化停车场建设方面的经验, 对区域内老旧小区、商业楼宇、占道停车进行规划, 同时对区域内停车场 (尤其是老旧小区) 进行信息化改建。塘桥街道潮汐式停车方案项目面积3.86平方公里, 是将住宅区与商业区的停车场联动起来, 利用上下班时间差实施错时停车。为实现两类停车场充分有效的联动, 在前期, 我们进行整体停车资源的挖掘、潮汐式停车试点的信息化改造;在中期, 整合现有停车资源, 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居民提供实时停车信息;在远期, 将统一规划区域内所有停车场, 实施集中管理。在陆家嘴地区实施多级诱导 (出行前诱导、大牌诱导、驶近停车点诱导、进入区域方向诱导、进入停车位诱导等) 以后, 经测算, 停车时间由原来的15分钟减少到7分钟, 节约了8分钟。根据尾气检测国家标准, 汽车怠速运行时, 每分钟排放一氧化碳3 264克, 碳氢化合物133.5克;传统停车15分钟共排放48 960克, 智能停车后减少排放23 782.5克, 减排51.3%。我们在实践中感到, 陆家嘴、塘桥的做法和经验都有可复制性。

薛美根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交通所所长, 教授级高工) :

历史遗留的停车缺口加上机动车的快速增加, 使停车泊位供应长期难以满足停车需求。现在进入大数据时代, 应该充分挖掘现有停车泊位数据, 建立大平台, 把供应告诉需方, 在供需之间建立信息通道, 减少空驶公里, 实现节能减排。我建议, 对陆家嘴地区停车多级诱导系统、塘桥地区停车泊位错时利用的经验进行评估, 并作为案例予以推广。其次, 交通诱导与停车诱导是不矛盾的。驾车出行, 先需交通诱导, 选择顺畅的道路;临近目的地, 又需停车诱导, 找到最便捷的停车位。这两种诱导都非常需要。

顾学海 (上海市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停车科科长) :

解决上海停车泊位缺口也要两手抓:一是提高居住区、大型公共服务和活动中心等公建项目的停车场库配建标准, 加快建设停车场库, 扩大停车设施容量;二是充分挖掘现有停车泊位潜力,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上海现有停车场库2 400多座, 其中拥有50泊位以上的有1 700多座, 道路停车2万多个点, 有人工计时、人工收费的, 电子计时、人工收费的, 自动计时、自动收费的。2014年计划在公共停车场库实行电脑打票, 还计划建设公共停车信息平台, 历时2年半建成。信息平台包括道路停车信息、居住区和公建项目停车信息, 以及服务系统。停车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停车容量、收费标准、泊位利用实时信息等, 还有APP等信息通道。建立公共停车信息平台有利于改变目前停车供与需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提高现有停车泊位的周转率和利用率。喜泊客信息技术公司已花大量精力开发这方面技术, 希望将他们的经验固化下来, 在同类地区推广、发展, 以缓和停车紧张态势。

陆惠丰 (上海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一院总工, 教授级高工) :

许多城市机动车年均增长10%以上, 停车矛盾日趋紧张。将现有停车场库资源进行整合, 建立大数据平台并服务公众, 对于发展低碳绿色交通具有积极意义。如能将道路交通与停车泊位的实时信息结合起来, 搭建同一平台则意义和作用更大、更强。吸引居住小区与商务楼宇错时停车, 涉及到具体的经济、政策等问题, 需要政府出台政策性指导意见。解决停车问题, 更高层面是引导居民出行采用公共交通与慢行交通, 需要规划、建设好P+R停车场库。同时, 重视自行车投放站点规划与建设, 包括公共租赁自行车站点的合理分布和设施要求。

晏克非 (同济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

我想“泊位共享”的概念, 一般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用地性质的建筑物 (如商场、办公楼、餐馆、居住、医院等) , 利用其不同使用功能产生的停车需求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通过规划设计与科学管理的手段, 对停车泊位进行优化整合, 将有限的停车泊位服务于相邻的两个或多个用地与建筑的不同目的出行对停车泊位的需求, 从而实现泊位空间的高效利用。“泊位共享”在我国早有提出, 叫做“错时停车”、“交叉停车”, 国外称之为“分享停车 (Zip-paking) ”。其核心内容就是“共享”, 即停车者可以共享各类停车泊位, 特别是对公共停车泊位设施的共享。显然, 共享停车可以挖掘城市建筑与公共停车空间资源, 最大限度地提高停车泊位时空资源的利用。在我国人口密度高、用地资源短缺、私家车膨胀的都市区实施共享停车, 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但是, 实施泊位共享, 应具备3个条件:一是规划上创造泊位共享布局, 满足人们在步行尺度 (500米) 内找到共享车位;二是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智能化信息管理;三是采用市场化政策, 突破传统停车位占有机制。为此我建议, 根据上海市区已建的停车诱导系统区域的特点, 将适宜共享条件的相关商办、居住、医院、餐饮和娱乐等建筑物业的停车位实施局域范围的共享规划设计。在管理上拓展停车诱导功能, 建立局域共享停车位信息平台, 通过市场化协商、整合及多赢政策, 基本满足上述3个条件。

停车难从源头上是规划问题。无论是旧区资源整合, 还是新区规划, 都要按照用地功能复合、集约型布局的原则和停车“分散、小型、方便、因地制宜”的原则, 从我国国情出发, 改变传统的公共停车场规划分散化和平面式的布局, 重视公共停车泊位与配建泊位一体化, 重视地上与地下空间布置的一体化。鉴于历史的局限性, GB 50220-95提出的城市公共停车场计测标准偏高。诸多城市多年经验表明, 孤立建设停车场不可取。建议采用市场化方法, 从规划源头上解决好配建车位 (包括存量盘活) , 以及社会化服务与共享问题。

白胜勇 (上海市交警总队指挥处副处长, 宣传中心主任) :

静态交通是热点、难点问题之一, 考验着社会管理模式和我们的智慧。交警部门目前主要管理道路停车和大型活动时期的临时停车, 还有一些交叉停车管理, 比如社区与道路的错时停车、单位与道路的错时停车等。喜泊客信息技术公司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希望通过总结, 形成范式, 变成可以接受、可以推广的运作模式。刚才提到建设公共停车信息平台, 确实很重要。去正大广场, 搜索停车场库与泊位利用信息, 通过车载终端、手机等途径掌握信息, 可有效减少空驶里程与行程时间。

陈前 (黄浦区静态交通管理所所长) :

静态交通管理所主要监管区内所有机动车路边停车和停车场库。原卢湾辖区内路边停车全部实现了咪表和手持POS机计时收费, 但投入很大, 近200万元, 每年维护费用, 包括信息牌、诱导系统等需100多万元。我们在基层工作中感受到, 尽快建设公共停车信息平台非常重要, 能把现有的停车稀缺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起来。

邱英浩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副处级调研员, 高级工程师) :

上海人口密度高、用地紧张, 需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极致。解决停车问题, 需要审视现行的规范、标准。医院新建停车场库, 结果被医务工作者的车辆都停满了, 就医者的车辆无法停放, 造成医院周边道路乱停车, 严重影响道路通行, 所以, 要分类设置, 将职工与公共停车分开。沿黄浦江两岸高强度、高密度开发, 且功能较为单一, 造成开车办事到处找车位, 影响动态交通。由此可见, 产城融合、商居平衡极为重要, 规划上必须统筹考虑, 停车问题需标本兼顾。

顾其渭 (上海市停车服务业行业协会秘书长, 高级经济师) :

智慧城市系列之智慧停车 篇3

过多的时间用于寻找停车位将会导致驾驶员沮丧,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商家的销售损失,以及城市销售税收的损失。通过对停车数据进行分析,实际上可以找到方法,从而减轻这些负面影响。

停车计时器发明于70多年前,但这么多年来,它的工作原理基本上都保持不变:停车场工作人员在停车场周围搜寻停车超时的车辆,并在驾驶员回归前开出罚单。这一过程非常低效,在大多数城市,发现超时停车的概率不超过10%。最近推出的信用卡计时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即驾驶员不需要再携带大量的硬币用于停车,同时城市可以在线生成收入报告。但是,它仍然无法改善停车造成的社会或经济问题。

很多城市将停车计时器设置成在“工作时间”收费(即周一到周五的早上9点到下午6点),而在高峰需求时不收费。事实上这一做法通常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例如在许多零售商业区,停车需求量最高的是晚上的酒吧和餐馆,但因为这些车位在夜间是免费的,因此它们常被附近的居民占据,造成食客们最终放弃这一区域而改去其他地方。

如果停车位的规划者能够真正理解驾驶员的行为,那么他们就可以设置的定价和条例,以优化可用的车位,从而实现智慧停车。有研究表明,在使用率高于90%的停车场,可以减少15%的停车拥塞。

通过对停车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并使用相关的办法,可以大大改善停车情况。只有非常精细地理解驾驶员的行为,包括每个空间、每个车位、每个区域在每个时刻的情况,才能做出正确的停车定价,制定出合适的停车条款。

利用数据和分析实现智慧停车,非常有益于经济。研究表明,通过仅仅减少10%的拥堵,我们不是能够增加国内生产总值,而且可以创建相当数量的就业机会。通过使用数据分析进行停车管理,城市很容易做到这一点,并得到相应的收益。提高收入意味着商家和城市的双赢。更重要的是,当驾驶人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能够享受到更少拥挤的街道和充足的停车位。

城市智慧停车建设方案 篇4

4.0 iBeacon技术的智慧停车解决方案

随着商业大厦、智慧社区、CBD的大规模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出入口控制场所选择部署智能门禁控制管理系统以及智能停车场收费管理系统,以期实现高效率、高安全的通行权限管理。但来来往往的人员中,既包括了大量的内部业主、内部员工、商户等,又包括了众多顾客、访客等,使人员及车辆出入口控制管理工作呈现管理维度高、管理对象繁杂、安全隐患多、管理人员工作量大、技术素质要求高等更多新特点。

随着智能终端特别是以智能手机为核心载体,iBeacon(蓝牙4.0)、二维码、视频流车牌识别、APP、微信公众号等创新技术的产业化成熟,使“互联网+”环境下的出入口控制管理行业,呈现了蓬勃的发展态势

商业大厦、智慧社区、CBD的大规模化发展使得停车场面积大,结构复杂,迷宫一般的停车场,车主经常不记得自己的车停在哪里了?

基于iBeacon技术+视频流车牌识别的智能停车解决方案能让停车场“长”出很多双眼睛,变得更智能,让车主体验更轻松的服务。

行业需求

商业大厦、智慧社区、CBD特别是很多旅游景区、大型场馆、酒店、餐厅等都配备专属停车场,但由于忘记停车位,或者停车场楼层多,空间大,方向不易辨别,场景和标志物类似,绝大多数人在找车时根本不记得自己把车停在具体的哪个位置。另外,停车场进行数据统计成本高,无法对收集数据进行系统分析。

应用价值

基于iBeacon技术+视频流车牌识别的智能停车解决方案运用视频流车牌自动识别、物联网、iBeacon定位等技术相结合来帮助用户实时记录车位,尽快找到车辆停放的区域或停车具体位置,解决了因空间大、场景类似等问题造成的找车困难的情况。

解决方案

基于iBeacon技术,通过蓝牙设备的布设,结合手机客户端的使用,为用户提供记录车位和线路导航的功能,提高用户体验,节约用户时间,同时帮助停车场进行电子数据统计和分析。

应用模块

对用户

用户进入停车场时,停车场入口的iBeacon蓝牙控制器检测到iBeacon蓝牙卡,有权限的业主会在后台登记。

记录:用户将车停好后,车位iBeacon蓝牙检测器自动把该车位信息发送给云后台,并记住业主的停车点位。

寻找:用户准备离开时,进入停车场,APP点击“寻找爱车”按钮,应用将提供到达爱车点位的最近路径。

对停车场

数据收集:每日停车数量、车型的数据收集,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成本。

城市智慧停车建设方案 篇5

能力论证报告

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是指识别、测算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以下简称PPP)项目的各项财政支出责任,科学评估项目实施对当前及今后财政支出的影响,为PPP项目财政管理提供依据。

开展PPP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有利于规范PPP项目财政支出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实现PPP可持续发展。“通过论证”的项目,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在编制预算和中期财政规划时,将项目财政支出责任纳入预算统筹安排。“未通过论证”的项目,则不宜采用PPP模式。

每一全部PPP项目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省级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具体比例,并报财政部备案,同时对外公布。

1、财政能力论证的政策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金[2014]113号文)、国务院《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2013年96号文)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2、财政能力论证的方法论依据:依据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

3、财政能力论证的目的:通过对XXPPP支持基金覆盖的项目包清晰识别、测算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以下简称PPP)项目的各项财政支出责任,科学评估在基金范围内的项目实施对当前和今后财政收支平衡状况的影响,评估PPP项目的财政责任支出预算对财政的承受能力,规范PPP项目的各项财政支出管理,有序推进项目的投资管理,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

PPP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工作流程图

报告目录

第一章 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概述

一、财政承受能力论证释义

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目的

三、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内容

(一)主要参与方

(二)论证对象

(三)论证范围

(四)论证基准日

四、财政可承受能力论证依据

(一)国务院政策文件

(二)财政部政策文件

(三)发改委政策文件

五、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工作流程

第二章 智慧停车场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概况

一、智慧停车场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背景

二、智慧停车场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一)智慧停车场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名称

(二)实施机构

(三)授权主体

(四)智慧停车场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产品和服务

三、智慧停车场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经济技术指标

(一)智慧停车场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选址

(二)智慧停车场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投资

(三)智慧停车场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建设期

2、特许经营期

(四)智慧停车场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资本金比例及资金来源

第三章 智慧停车场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运作方式

一、智慧停车场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运营模式

二、智慧停车场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公司股权情况

三、授权及合作期限

(一)授权

(二)合作期限

四、风险分配框架

五、社会投资人投资回报模式

(一)可用性付费(二)运营服务费

(三)政府对项目的支出责任

(1)政府对智慧停车场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的资本金支出责任(2)运营期付费责任(3)政府支付方式

六、价格调整机制

第四章 智慧停车场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风险及财政承受能力影响因素

一、智慧停车场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存在的风险与合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一)风险的定义

(二)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风险的特点

1、风险的多样性

2、风险的偶然性

3、风险的阶段性

4、风险的渐进性

二、财政承受能力影响因素

(一)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

(二)财政内部因素

1、财源结构不合理是形成地方财政风险的经济因素

2、不合理的财税体制

3、债务负担日益沉重是财政风险不断累积的直接因素

4、地方财政过度扩张有可能加剧地方财政风险

第五章 财政支出责任的识别和测算

一、财政支出责任识别

(一)股权投资支出责任

(二)运营期支出责任

(三)风险承担支出责任

(四)配套投入支出责任

二、财政支出责任测算

第六章 财政承受能力评估

一、财政支出能力评估

(一)2012-2016年XX市XX区财政收支情况

(二)XX市XX区未来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测

(三)智慧停车场及配套工程建设PPP项目实施对财政支出的影响

二、行业和领域均衡性评估

三、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结论

第七章 信息披露

附图、附表:

1、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工作流程图

2、智慧停车场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目标段范围 图

3、智慧停车场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模式示意图 表

1、智慧停车场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风险分配基本框架 表

2、政府各年付费规模 表

3、财政对本项目的支出责任

表4、2012-2016年XX市XX区财政总收入 表5、2012-2016年XX市XX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表6、2016-2045 年XX市XX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测

智慧城市部分解决方案简介 篇6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姜燕 ***

2015年1 同方股份简介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6月,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资本5.75亿元人民币。以“科技服务社会”为宗旨,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密切依托清华大学的科研实力与人才平台,紧紧围绕“技术+资本”、“合作+发展”、“品牌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大力弘扬“承担、探索、超越;忠诚、责任与价值等同”的企业文化。

企业目标: 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企业

企业文化: 承担 探索 超越 忠诚 责任与价值等同

同方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校训,以“科教兴国”为己任;探索高科技产业 发展之路。不断超越自我,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实施品牌化、集团化、国际化三大战略,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企业。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超过420亿元,年营业收入超过220亿元,目前,“清华同方”品牌价值已超过900亿元,累计申请中国专利1887项,海外专利544项。被评为“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企业信用100强”,上榜世界品牌500强。

核心能力

以清华大学为虚拟研究中心,包括6个海外研发机构、3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6个联合实验室以及各事业部和控股公司下设的研发基地等构成的多方位的研发体系,在技术创新上成效卓越。

第1页 2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住建部分别于2013年1月和8月审批了90个和103个试点城市,合计193个。住建部要求,各地要针对本地区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实际问题,制订出智慧城市创建目标,做好顶层设计,制订创建任务和重点项目的时间节点。同时,要高度重视信息整合和共享协同,抓好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提升各应用系统效能;注重城市发展中的应用体系建设,突出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标志性成果。

同方公司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针对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实际问题,制订出智慧城市创建目标,做好顶层设计,制订创建任务和重点项目的时间节点。设计内容包括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大数据智慧中心和N个具体应用:智慧安全、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水利、智慧环保、智慧国土、智慧农业、智慧公安、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企业、智慧建筑等)、资金解决方案、运营方案等。

第2页 3 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

同方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产品是以城市数据资源的共享交换、开发和服务为主线,汇集散落在各个委办局的各类数据,消除信息孤岛,横向打通委办局的业务壁垒,纵向实现从基层应用、中层监测评价管理、高层决策的整体链路,打造涵盖数据汇集、数据管理与应用、数据服务功能的“一体化”数据平台,支撑城市运行的态势监测和智慧决策。

数据规划设计系统:实现数据中心各类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设计各类数据的关联关系,定制各类数据的报表、规则,保证数据资源的有序关联和集成管理。

数据采集系统:对各个委办局的数据通过填报、导入、交换等方式进行采集,对数据采集的各个任务进行调度、监控、统计,并对数据采集任务进行自动的提醒通知。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围绕委办局各个部门的信息交换与共享的需求,打破数据孤岛,基于SOA架构,通过前置机、数据库对接、WebService等方式,实现政府各个部门信息资源的目录管理与共享、数据交换与管理、平台监控与运维。

数据管理分析系统:实现各类数据的整合、加工和统一管理,以专题的形式灵活组织各类报表数据、指标数据、文字资料。面向各个专业用户,通过一系列

第3页 的分析配置,实现各类不同的数据综合分析应用,包括查询检索、时态分析、数据钻取、可视化展示、GIS等功能。

领导决策数据桌面:向领导决策需求,通过GIS地图、驾驶舱、报表、时序动画等各类可视化技术手段,为领导提供面向主题的各类数据统计分析服务,如综合信息展示、热点监测、综合分析等。

移动APP数据服务应用:面向领导用户,基于移动智能终端(支持安卓、WP、IOS系统),实现各类数据服务的主动推送,满足随时、随地数据服务获取的需求。

第4页 4 教育三通两平台解决方案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力争实现四个新突破,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新突破。整合各种资源,彻底解决基础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提高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促进教育管理向智能化转型。

第5页 5平安城市解决方案

我国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社会治安状况也日趋复杂,公共安全问题不断凸显,城市犯罪突出,手段不断更新、升级。这些都迫切要求加快发展以主动预防为主的视频监控系统。开展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是提升公安机关战斗力的重要着眼点和切入点,也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平安城市治安监控系统建设,是提升优秀旅游城市形象、遏制案件高发、强化城市管理的有效手段。平安城市治安监控系统是采用当今成熟的网络、通信、图像编解码等先进技术,实现快速获取重点部位、复杂地段、商贸社区的实时视频信息,能准确、直观、快捷,反映和记录现场有关部位的动态情况,并且与公安指挥中心指挥决策系统联网,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的功能,实现犯罪实施、火灾发生实时连动报警、犯罪现场远程可视化及定位监控、同步指挥调度,快速反应、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并能记录保存治安状况和突发事件的有关证据,为处置案件提供法律依据,从而实现城市安防“事后控制 ”向“事前控制 ”的转变,有效提升市民的安居满意度。

第6页 6 智慧城管解决方案

同方“智慧城管综合管理平台”,简称“智慧城管”,它是一个专门为“智慧城市”服务的平台,结合我们的国情,对“数字城管”的业务理念和技术水平不断的拓展与升华,充分利用同方“智慧城管”的管理理念与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网络通信等技术紧密融合,构建一个智慧的应用平台,同时将城市运行体征中智慧城市管理、社会管理、人口管理、治安管理、应急管理、环境监控、数字物流、数字邮政、食品安全、数字医疗、数字校园、数字景区、数字工商、等方方面面的生命线统一接入到智慧城管平台,实现对城市与社会管理要素(人、地、事、物、组织)的人性化、服务化管理,创新了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体系,全面构建网格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民生、保稳定,极大地维护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社会和谐、改善了社会服务,从而形成一个大城管格局。

第7页 7 智慧医疗解决方案

智慧医疗集现代工程技术、信息技术于一体,通过对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的共享,可方便医务人员跨机构快速全面掌握患者的诊疗信息。结合各种医学专家知识库并应用计算机人工智能、通讯技术等科学手段来辅助基层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提供最佳就诊流程及提高诊疗医技的同时,可最大化的减少误诊率,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节约医疗成本。无论居民身处城市的任何角落,均可以利用各类先进的感知终端、通过全面覆盖的各种网络技术,搭乘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享受全程的“一站式”医疗服务,以及个性化的健康保健服务。从而缓解了居民“看病难,就医贵”的问题,进而真正实现“知未病、治未病”。

智慧医院是实现智慧医疗的基础。智慧医院是集合所有技术手段来整合医院内部的所有资源及数据信息,通过信息整合及共享,实现医院内部的整体管理及提供“一站式”的患者就医服务。智慧医院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涉及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数据挖掘等相关技术,还需要遵循相关行业标准实现数据共享及业务集成。通过物联网将所有物品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现数据采集、融合、处理,并通过操作终端,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第8页 8 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同方智慧交通解决方案运用大数据技术,基于交通业特点创建了基础元数据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创建各类数据的横向联系,将不同来源、不同结构、不同形态的数据按统一标准接入系统并进行整合、分析、处理,实际交通路况的实时监控,事件应急和辅助决策等。

路网运行监测分析系统

关注高速公路交通量监测和分析,建立完善的交通量相关指标体系,通过综合使用多种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实现微观、中观、宏观指标数据的计算,并结合GIS以图形化和专题的方式为用户提供高速路网交通量指标实时监测和历史数据深入分析挖掘功能。主要包括:评价监测、路网综合监测研判、定向专题分析等。

基于熵的智慧交通事件视频检测、预警与应急处置系统

运用熵模型,实现对路网交通拥堵和突发事件的及时监测识别和预警,并对交通运行趋势做出实时监控预警预测,辅助交通指挥,对交通突发事件进行联合应急处置,保证整个路网的交通运行安全与畅通。

第9页 9 智慧旅游解决方案

智慧旅游它是一种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公众、政府、企业等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它以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

智慧旅游包含了基础设施现代化、泛在化、业务管理智能化、产业发展集约化等几个层面。

基础设施包括基于物联网的感知网络、基础数据库、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以及信息安全体系等。

信息服务泛在化通过是感知体系主动感知游客需求,提供多种旅游信息服务;整合多种渠道,为游客提供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消费环节的泛在化服务。

业务管理智能化是通过数据统计和智能分析,实现对旅游行业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通过旅游信息共享和应用协同,提高快速响应与应急管理能力;通过专家系统和数据挖掘,实现旅游管理的科学决策。

产业发展集约化是借助信息技术对传统旅游产业进行改进和创新,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和产业链;实现精准有效的网络营销,提升旅游品牌与文化价值;改善旅游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旅游产业链的效率。

第10页 10 产业市场监测平台

同方产业监测平台产品基于同方独有的“数据”+“资源”服务体系,按照动态监测、量化分析、科学预测、快速反应的总体要求,结合产业实际,建设经济运行监测网络,形成涵盖主要产业的、全面高效的、动态的经济运行产业监测平台。为涉及经济和信息化监管工作的各部门、各级机构之间搭建信息通道。

资源体系管理系统:主要完成产业监测平台信息资源规划、数据资源及服务资源的规划设计、监测数据资源的整合加工、资源管理等活动,是平台的基础业务。

监测分析系统: 利用先进的智能分析技术、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和经济分析模型,对产业监测平台丰富的数据资源进行分析和利用,满足政府决策、部门管理产业数据信息的查询和统计分析需求。

项目管理系统: 对各项重点工作进行跟踪管理,对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目标完成情况、工作进展情况等进行实时跟踪,能根据用户的选择对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

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提供信息综合查询、在线分析、数据挖掘等功能,其结果可以通过图形进行展现。

综合应用系统: 从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体系的角度,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对数据的分析应用。从最基本的数据综合查询,到以研究专题为导向的专题数据分析,再到利用商业智能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钻取,GIS平台对数据进行展示,以及使用分析预测模型算法进行高级分析的高端应用等。

信息服务系统: 对平台综合数据和分析成果数据共享发布的统一管理,通过门户系统将经过整合处理或加工后的各种层次的成品数据或分析成果对外发布,为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数据共享和信息服务。

第11页 11 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数据库

长期以来,政府各部门内部拥有着大量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资源,但由于管理分散,制度规范不健全,造成重复采集、口径多乱、数出多门;各部门的指标数据自成体系,标准不一,共享程度较差。随着政府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职能的转变,就要求必须能够全面、准确掌握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强化政府部门掌控决策信息资源的能力,各部门对加快解决数据资源分散管理、数据共享不足的问题需求十分迫切,需要建立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宏观数据库)系统以解决以上问题。

同方数据资源软件产品系列中的宏观库产品,通过梳理反应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将分散在各部门各行业的数据资源汇集到统一的数据平台中,并通过软件平台实现数据的资源化,形成数据资源体系,最终通过资源服务平台的形式提供给各类用户使用。

数据规划设计系统: 对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关指标体系及业务流程进行规划设计、形成统一数据标准及业务规范。

数据汇集与处理系统: 通过数据采集、共享交换、移动互联等方式实现数据的汇集,成为可用的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原始数据。

数据整合加工系统: 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与整理,形成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数据资源,确保数据质量。

第12页 数据预警监测系统: 根据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评价监测指标,对敏感数据进行动态监测,并提供预警预测与分析评价功能。

数据综合应用系统: 按照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按照主题及专题方式实现数据关联分析、对比分析等数据应用。

数据服务系统: 提供面向政府部门、业务单位及社会公众的专业服务系统,通过内网门户、外网门户、移动门户等方式提供全面数据服务。

第13页 12 自主安全可控协同办公系统

自主安全可控的协同办公系统是以“自主”、“安全”、“可控”为整体建设目标,基于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满足各种规模的企事业单位对于日常办公业务信息在各环节安全要求。

本产品适用于各种规模的企事业单位,主要将日常业务、事务、协作等信息在单位各部门、个人之间进行及时高效、有序可控、全程共享的沟通和处理。

公文管理: 公文管理主要是对于公文收文与发文的处理工作并且可以进行相关代办操作,用户可以进行起草,并进行逐级审批。

事务管理: 事务管理功能主要是对于办公流程中出现的相关事务进行简单的登记到最终审批。

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主要用于用户管理车辆、会议室、以及办公用品等公共事物,用户可以登记借用公共物品并记录。

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主要实现对内外网邮件的收发及管理,同时具备内部用户消息服务及交流讨论功能。

人力资源:实现从人力资源系统提取数据并提供查询检索等功能。个人中心:提供个人首页定制、日程管理、通讯录管理等个人信息查询与维护功能。

第14页 13 统计创新服务平台

全面、准确、及时、权威的统计数据是党中央、国务院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的基础;是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掌握发展动态、了解社情民意、实施科学决策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是社会公众、各类经济体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保障。

统计创新服务平台是为各级统计部门打造服务型统计职能而量身打造的统计综合业务平台,不仅能够满足各级统计部门日常统计数据汇集与处理需求,也能够支撑各级政府部门对统计数据的应用需求,同时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全面的数据服务。

数据管理平台:实现统计制度规划设计、数据汇集、数据质量控制、数据整合加工、数据审核验收等管理功能。

数据分析平台:通过监测评价、关联漫游、查询检索、统计分析、预警预测等功能,满足统计部门对数据的各类分析与应用需求。

数据服务平台:提供领导决策支持、主题专题、数据订制、共享发布、移动终端等多种特色服务满足各级领导、政府部门、调查单位、社会公众对统计数据的应用需要。

公众数据服务门户:专门应对社会公众对统计数据需要的服务门户,提供对统计数据的发布、解读、分析,用直观方式展现统计数据。

移动终端APP应用:提供面向部门领导、调查单位及社会公众的移动终端APP应用,提供定制化数据推送与订阅功能。

城市智慧停车建设方案 篇7

《通知》强调要强化城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调控。要求城市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编制停车设施专项规划。经依法批准的专项规划中有关要求应及时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 并作为城市停车场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严格执行。

为解决停车场建设用地难以落实的问题, 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通知》从分层建设、规范供地、盘活存量用地等方面给出了具体规定。明确可利用地下空间分层规划停车设施, 地块用地规划性质为相应地块性质兼容社会停车场用地, 同时, 明确以出让等有偿方式供地的, 可按地表出让建设用地使用权价格的一定比例确定出让底价。明确要规范编制停车场供地计划, 要求停车场用地供应应当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闲置土地依法处置后由政府收回、规划用途符合要求的, 可优先安排用于停车场用地, 一并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明确鼓励增建公共停车场, 鼓励盘活存量用地用于停车场建设。

为解决停车场建设吸引社会资本难的问题, 《通知》从多个方面给出了具体政策。鼓励停车产业化, 在不改变用地性质、不减少停车泊位的前提下允许配建不超过20%的附属商业面积。鼓励超配建停车场, 新建建筑超过停车配建标准建设停车场以及随新建项目同步建设并向社会开放的公共停车场, 可给予一定的容积率奖励, 并对超过停车配建标准建设地下公共停车场, 超配部分可不计收土地价款。《通知》同时明确简化停车场建设规划审批, 明确停车场权利人可以依法向停车场所在地的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

智慧城市建设 篇8

注重民生领域

城市的建设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有长远规划设计和长效的机制。智慧城市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但最终目标是要最大限度地为老百姓在医、食、住、行、游、教等方面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因此以民生为导向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突破口。

目前,很多城市把智慧城市的建设往往都押宝押在政府的投资中间,缺乏运营和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及相应的配套体制和法制的环境,无法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将导致智慧城市建设难以持续的推进。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首席工程师单志广表示,有些地方花大钱购置了先进设备,却因为缺乏运营和运维管理的长效机制,缺乏可配套的政策和法制环境,从而使得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也难以激发全社会力量参与。

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其重点就是要注重老板姓所急需的智慧民生领域。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社保、智慧安防、智慧社区、智慧校园等工程,其它智慧政务、智慧企业等领域要同步推进。推进过程中要聚焦重点项目,集中力量做好试点和攻关,充分关注老百姓的使用感受,不断优化使用感知,让智慧城市切实发挥应有的效果。同时,各城市要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和区域特色,明确、细化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布局,统筹建设重点和特色项目,而非简单照搬他市做法。

智慧城市建设要围绕服务民生来进行顶层设计,制定智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标准体系也至关重要。山东鸣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表示,做好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注重城市发展特色和应用特色,注重以智慧城市应用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创新智慧城市商业模式,制定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的运作机制和标准规范。各地针对本地区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实际问题,制订出智慧城市创建目标,做好顶层设计以市场应用为导向,以服务应用为切入点,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智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标准体系。要结合我国城镇化实际进展情况,研究制定智慧城镇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加强统筹协调,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营造智慧城市发展的良好环境。

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还没有规范、统一的模式和路径,山东鸣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表示,在智慧城市建设政府要起到主导作用,政府在制定规划,在资源配置,在核心的开发建设方面,政府必须起到指导作用。企业作为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政府不可能包揽天下,承担全部责任,政府制定规划以后,大部分运用,大部分的建设,应该是交给相应的市场主体,包括网络运营商、软件开发商、系统运营商等,包括他们完成更多具体的建设管理服务工作,所以企业作为主体,作为投资主体和管理服务主体。发挥市场主流作用,更多我们应用推广,服务的这种普及,还是希望要发挥市场作为主流作用,让市场来说话,让市场引导。

智慧城市应用的安防整体解决方案 篇9

智慧城市通过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提升城市管理者对城市方方面面信息的感知能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提供有针对性的新服务和新模式。基于多样化、高清化、智能化的面向“智慧城市”的应用解决方案将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支撑。

根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有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2050年将有75%人口居住在城市。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一方面给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城市在各个方面,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活质量、人口问题、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等方面也面临着发展的瓶颈。

智慧城市是在城市发展受到制约、转型面临挑战的背景下提出的。智慧城市通过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提升城市管理者对城市方方面面信息的感知能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提供有针对性的新服务和新模式。平安城市是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大华的多样化、高清化、智能化平安城市解决方案是针对传统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过程中一整套切实有效的方案和实践。

“智慧城市”的几个关键技术分析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城市管理者、居住者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整体上看,它至少应该有三层架构:感知层、互联层、应用层。

通过感知层采集城市全方位的信息,通过互联层把各个信息系统链接起来进行信息的交互与共享,通过应用层采用智能化的技术,深入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以获取更加新颖、系统且全面的洞察来解决特定问题。从技术的角度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基础技术是作为智慧城市的必要基石。

感知技术

这里的感知是更为广泛的一个概念。具体来说,它是指更为广泛的感知、测量、采集和传递信息的设备或系统。通过使用这些设备,从室内温度、湿度、烟雾到路面车辆信息、城市交通状况等任何信息都可以被快速获取并进行分析,便于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和进行长期规划。视频作为一种最为直观的感知方式,在城市中大量应用。我们认为在目前及未来的城市应用中,视频应用方案的发展方向是多样化、高清化的,既有针对社会面资源的模拟高清视频应用方案,又有针对公安实战业务部分的IP网络高清视频应用方案,还有针对城市重要掌控点位部署的HD-SDI无损高清视频应用方案。智能技术

“更深入的智能化”是智慧城市另外一个特征与要求,智能化是指深入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以获取更加新颖、系统且全面的洞察来解决特定问题。这要求使用先进技术来处理复杂的数据分析、汇总和计算,以便整合和分析海量的跨地域、跨行业的数据和信息。

视频智能技术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几个阶段,智能技术主要可分为:视频行为分析、车牌识别、视频诊断、智能检索、人数统计、图像复原、人脸识别等几大类。视频与图像的数据量是非常大的,它包含有大量的趋势性、经验性、模糊性的信息,视频智能的潜力是巨大的。

互联互通--嵌入式技术

“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是智慧城市另外一个基本特征与要求。这里的互联互通是指将遍布整个城市的各类“感知”设备收集和储存的分散的信息及数据连接起来,进行交互和多方共享,从而更好地对环境和业务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从全局的角度分析形势并实时解决问题,使得工作和任务可以通过多方协作来得以远程完成,从而彻底地改变整个世界的运作方式。

要实现“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意味着大量的运算资源将以一种小型化、分布式的方式嵌入各类设备中去,从而形成各类具备采集、运算、传输等能力的移动、互联终端设备,这些设备再通过传输网络,把现场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后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运用嵌入式技术开发的嵌入式设备,能够很好的满足设备的小型化、多功能化、低功耗等技术要求。采用嵌入式NVR、DVR、车载DVR、PVR等设备作为整个系统的底层接入网关,完成对现场模拟高清视频、网络高清视频、SDI

高清视频各类视频信号和温度数据、烟雾、报警等各类传感器采集信息的汇聚、分析、上传,以此实现“智慧城市”感知层数据的互联互通。

面向“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构建

智慧城市安防的管理目标已经可明确为对人、车、物的管理,管理的层级和方向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城市级视频监控报警平台的建立,其核心是以安全保障。第二层级是城市应急通信指挥体现的建设,其核心是预防和响应,第三层级是物联的城市、数字的城市、智慧的城市,其核心是为人服务。

智慧城市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车辆、道路、重要场所、能源、执法等。城市车辆管理

重点包括城市内公交车辆、出租车辆、长途运输车辆,监测其运行状态、位置实时信息,通过信息数据收集分析,来实现调度、应急指挥等功能。车辆管理可以实现对车辆运行状态的数据采集和位置信息的采集,及车辆运行时车内、外的环境情况数据记录。数据上传至综合管理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可以通过这些数据进行城市道路情况分析、城市公共交通调度、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等应用。

城市道路管理

车辆在城市中不仅仅是交通工具,城市生活离不开车辆,它是承载人们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城市管理角度、公共服务角度还是从公共安全角度来说,都非常有必要对城市车辆进行数据采集,然后据此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与应用。“智慧城市”对车辆信息的采集与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路面控制站用摄像、微波和各种传感器技术,通过高清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可以实现人流、车流、车型的统计,同时采集各种道路综合信息,发布各种控制信号,按照不同时段不同费率收费、获知实时交通流量、获知车辆违章信息。

利用智能交通各种模型及算法,可以为交通管理部门和人员及时、准确地提供交通信息,从而使交通管理控制系统有效地适应各种交通状况,在相对宏观的层面高度合理疏导或调配运力。

该模型算法还可以为管理者和出行者随时提供各种交通信息,帮助道路使用者合理选择行车路线,避开交通拥挤,减少交通事故,从而极大增强了路网系统的有效使用潜力和通行能力,提高了整个交通系统的机动性、便利性、安全性和舒适性,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随之增加,同时降低了交通系统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城市重要场所管理

视频图像提供了重要建筑和城市核心设备的直观状态情况和环境信息,是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手段和监控手段;通过对重要建筑和城市核心设备相关视频的智能分析,可产生趋势预警,比如对各类禁区的入侵检测告警,建筑物周围可疑人员的徘徊检测以及人

员聚集检测等;在视频智能分析结果超过警戒值时,即可触发相关的报警信息到监控中心,提醒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同时可以上报到相关的部门通知预警。

通过使用综合感知设备,可以对建筑物的传感器感应信息进行汇集,如振动感应,温度感应,烟雾感应等,在各类感应信息触发后,即可汇集,综合相关的信息统一上报到监控中心,比如将告警点周围的视频图像调出,通知出入口管理系统,上报上级管理系统封锁建筑物周围交通路口等等;通过对人员值班监测信息的记录,保证重点防护设备和建筑物随时有人员进行监管,避免出现管理和监控漏洞。

城市能源管理

针对储油储气站监测、加油加气站监测、危险品车,实现出入口的智能控制,比如通过车牌识别结果联动,RFID车辆出入管理等。在紧急情况时,对出入口进行告警联动下的紧急控制,强制关闭或开放某些出入口,进入紧急情况处置程序;视频智能分析产生的趋势预警,比如入侵检测。传感器感应信息,如温度信息,压力信息,静电报警信息。

城市移动执法管理

传统的固定点位的布控,往往仅局限于局部的物理位置,而城市人、车、物是不断运动的,公共安全的需求也更加复杂,仅有固定点位的布控往往无法做到全方位的覆盖,因此就需要通过移动点位更加灵活的布控方式来满足城市多样化的公共安全的需求。移动车载执法系统与单兵执法系统,是对固定点位有效的补充,另外通过这类便携式移动设备,还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城市的警力部署情况,为接出警策略、突发事件处理策略等上层应用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撑。

结束语

上一篇:公司党支部2020年度党建工作计划下一篇:弘扬真善美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