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

2024-07-24

六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共8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 篇1

3.烟台的海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规范书写本课出现的8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凝重、前赴后继、锲而不舍、惬意、呢喃细语、轻盈。”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课文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能模仿造句。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烟台的人勤劳、能干。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是如何谴词造句,在行文中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见过海吗?(师板书海),大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说)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走近烟台的海(板书:烟台的),一起去领略那里海的独特魅力。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的识、记。(同桌互读,互相默写,互相纠错)

2.借助描红练习,指导书写。(引导学生对照课后第二题描红,同位互相检查,提醒学生不仅要关注字是否写正确,还要关注规范、美观。重点指导“滤”的写法,“滤”字的左旁要写得窄一些,略向上提,居于右长撇上,右部上边的撇要长而舒展,留出右下“心”的位置。)

3.检查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指名朗读,生评价。(指导学生对读的情况进行评价,首先看读得是否正确、流利;在此基础上,从语速、语调、重音等方面进行指导。)(2)指导读好长句子。(要求读通、读顺,读出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

夏天,来自南太平洋的风使许多南面临海的城市感到湿漉漉的,而这股带着潮气的风经过胶东半岛崇山峻岭的阻拦、过滤,到达北面临海的烟台时,只剩下凉爽和惬意。

告别了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

(3)用上面的方法练读整篇课文。(4)畅说烟台海的特点,理清课文脉络。

师:同学们自学得非常认真,那一年四季,烟台的海各有什么独特之处?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课文,尝试用一个词来概括各个季节的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后相机板书:冬 凝重 春 轻盈 夏 浪漫 秋 高远)小结过渡:作者正是这样别出心裁地按照冬、春、夏、秋的顺序给我们介绍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独特景观的。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作者为什么先写冬日烟台的海吗?

(冬日烟台的海最有特点,最独特!)是的,那就让我们先走近烟台冬天的海,去领略它的独特之处。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走进文本,研读感悟(感受冬日烟台海的独特)1.感受烟台的海

(1)出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冬天烟台的海有着怎样的独特景观?圈划出关键词句,用心体会,可以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在旁边写写简要感受。

(2)学生自读体会并在小组内交流。

(3)生汇报自学成果,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文字,出示一些画面。(深入感悟烟台冬天的海的景色)

A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师:你抓住了描写涌浪的句子。那你又抓了哪些关键的词呢?(同时注意词语的朗读指导)(浪头多、声音响、速度快、来势猛、力量大)

引导学生抓住“小山似的”“千万头暴怒的狮子”“前赴后继”“锲而不舍”“扑”“数丈高”“竟”“数百斤”“十几米远”等词体会波浪的汹涌、气势磅礴;抓住“雷鸣般的”体会声音洪大。

相机指导学生练习用“„„像„„”造打比方的句子;积累一些波浪大、声音响的词语。同时指导朗读。

小结:作者把涌浪比作小山、狮子,还赋予了涌浪“前赴后继”、“锲而不舍”、“扑”、“掀”等精神和动作,你觉得恰当吗?(恰当,是的,这里作者恰当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我们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重点紧扣“扑”字感悟浪的汹涌,烟台海的壮观景象。

请大家看看这令人惊心动魄的涌浪。

看图片后读:从画面中感受着涌浪惊心动魄的气势,相信我班的男子汉一定能把这种气势带到朗读中来。(男生读后再齐读)

B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烟台的海形成了如此的涌浪呢?

C冬天,深褐色的海面显得很凝重。(指名读句子,理解“凝重”,)

师:你抓住了本段的中心句。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海的颜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感受烟台的人

过渡:如此汹涌澎湃、气势汹汹的海浪真是令人惊心动魄啊!海边的人们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用“——”画出文中描写人的有关活动的语句,认真读一读,用心体会。)学生读悟第二自然段写人部分。

(1)组织交流:请谈谈你的体会?(从“纷纷顶着、观赏、不顾、站在、拍照留念”等词语中,体会烟台人和外地游客不畏严寒,不惧危险,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板书:不畏严寒)

(2)小结构段方式,再读感悟:一般的地方,冬天是萧条冷落的,而冬天烟台的海却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显得如此凝重。这个自然段就是围绕第一句话,由景到人,展示了冬日烟台海的独特景观。请大家一起再来读读这一小节,让烟台冬日的海的凝重、烟台人的勇敢、豪迈的情怀深深驻扎在我们心头。

(3)总结学法: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欣赏冬天烟台的海的?

出示:A找一找写景的句子

B说一说景的特点,抓住重点词句谈一谈表达感受 C找一找写人的句子

D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3.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领略了烟台冬天的海,我们知道这是一幅凝重的画,一道令人震撼的背景,是烟台人壮丽的舞台。它还是怎样的画,怎样的背景,在这个舞台上,烟台人又干些什么?下一节课我们就用刚才学习冬日烟台的海的方法去学习其它三个自然段,真正地去领略烟台海的轻盈、浪漫、高远。

(2)出示作业:

A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下节课当小导游做准备。B摘录文中你认为最精妙的词句,并说说理由。

第二课时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导入新课: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烟台的海有着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并且一年四季的景色都不相同。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冬季烟台海的壮观及凝重,这节课我们共同再走入烟台的海,去身临其境地体会和感受它。

(四)走进文本,研读感悟

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3、4、5自然段,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你们最喜欢的一个季节,也就是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来学习。学习时可以按照以下的要求:

1.说说这个季节的海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喜欢?你认为这部分哪些语句写得很美?为什么?

2.用“ ”画出描写烟台人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学生按上述的学习方法在小组内自学介绍春、夏、秋的三个自然段。A感知烟台海春日的轻盈

过渡:冬日,我们经受了大海的强烈冲击,转眼,春天到了,我们发现,大海,她变了模样:(出示段落)“春天,海水变得绿盈盈的。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指名读。

1.如果说冬天的海是凝重的,那么春天的海给了你怎样的感觉呢? 学生交流:活泼、顽皮、可爱,(交流中读一读)

这些词儿是来形容孩子的,用上这些词,让我们感觉到春日的大海成了一个活泼、顽皮的孩子!让我们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一下这春天的海,出示春天烟台海的图片:

2.人们对春天大海的喜爱尽在其中,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她的喜爱:

“春天,海水变得绿盈盈的。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

指导朗读好。

3.引读: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大海也不例外。

学生齐读:脱去冬装的渔民们驾船驶过平静的海面,到养殖区去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

读着这段文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个怎样的烟台人?

(勤劳)是呀,一年之计在于春,他们抓住时机,去(板书:勤劳播种),播下鱼苗,播下种子,播下秋的收获和希望!

4.边出示边引说: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春天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勤劳的烟台人在这里播种希望。

B感知烟台海夏日的浪漫

过渡:(使用课文原段)夏天,来自南太平洋的风使许多南面临海的城市感到湿漉漉的,而这股带着潮气的风经过胶东半岛崇山峻岭的阻拦、过滤,到达北面临海的烟台时,只剩下凉爽和惬意。“

出示:因此,夏日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清晨,太阳像被水冲洗过的红色气球,飘飘悠悠地浮出水面,海面上拖着长长的倒影,每一次的海边日出都使人如痴如醉。傍晚,平静的海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岸边的石凳上坐满了游人,他们脚下,是海浪与堤岸的呢喃细语。” 1.春天的海已经很迷人,读读这段话,你会发现,夏天的海还会有一份别样的美。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我从你们的脸上,看到了一份份陶醉,夏天的海什么最让你陶醉? “少女”,读到这句话,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大海。根据学生回答引到作者的话。飘飘悠悠和长长

傍晚——你向往这样的生活吗?你向往什么呢?(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欣赏)

在这样如诗如画的环境中舒适、悠闲地生活,是多么浪漫的事啊。(板书:人海相依)引说:

在人们的眼中,烟台夏天的海,就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3.让我们一起用动情而舒缓的朗读,把自己融入那幅画、那道背景、那座舞台。C感知烟台海秋日的高远 过渡:(用概括句)

“烟台的海告别了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步入了秋的高远。”久居这座城市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一到立秋这天,海水立刻变得格外湛蓝,天空也显得格外明朗,较之昨日,空气中立刻就有了秋的凉意。

1.指名读,发现你读的时候特别关注这个词?(格外)2.(高远)

——是呀,天高云淡,神清气爽,好一幅——海阔天空的秋意图啊,这就是秋的高远。3.这时,勤劳的烟台人,开始了他们秋的收获——板书(充实忙碌)。

出示: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勤劳的烟台人,你在海上忙碌什么?仅仅收获了鱼儿?你拿着鱼儿心里会怎样?对呀,你还收获了哪份快乐呀?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正是这样的海养育了这样的人,正是这样的人赋予了海这样的气息。人与海,海与人,紧紧相依。齐读最后一节。“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活剧”

4.师:说是一幅画,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说是广阔的背景,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说是壮丽的舞台,是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回归整体: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烟台人就是这样,播种着、收获着、生活着、创造着——他们的幸福与未来:出示——世世代代的烟台人在这里上演着威武雄壮的活剧。齐读最后一段。

2.作者围绕这段话按季节顺序,都是先写景,再写人。这种由景及人的写作方法,是写景文章常用的手法。我们平时也可以借鉴。而不管是写景还是写人,都是要表达作者的情怀。在这篇课文中,最浓烈最深沉的情感就集中在这一段,“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世世代代的烟台人在这里上演着威武雄壮的活剧。”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呢?

3.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作者的情——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世世代代的烟台人在这里上演着威武雄壮的活剧。

(六)观光旅游,拓展练笔。

过渡:冬天的海是最具特色的,一定会吸引很多游客前来观光,我们枣庄多家旅行社看到了这次商机,从中可以赚取利润,可是唯一差的就是导游员,现在要从我们同学当中选中最优秀的导游员,去参加这一次烟台之旅。(条件:能写会道,设计广告词;待遇:月薪六千,外加包吃包住包玩)

七、板书设计:

3、烟台的海

冬 凝重 不畏严寒

轻盈 勤劳播种

夏 浪漫 人海相依

高远 充实忙碌

“画” “背景” “舞台” “活剧”

教学建议:

1.“以读促讲”非常适合本篇文章的学习,在朗读技巧上能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很好,总结后学生的朗读水平有显著的提高,可见这一环节是高效合理的,平时也可以多采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养成体悟的好习惯。也可以在学生朗读之后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这样有一个更加直观的指导,更有利于对文章的体悟也为下一次总结打好基础。

六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 篇2

一、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发展形象思维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 也就是要使学生学习现实的生活空间, 学生的空间感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 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身边的生活数学”来拓展学习背景, 促使学生主动地将数学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例如:教学学生认位置, 我们可以以学生坐的位置为例, 就可以认识前后、左右等位置, 说明某个同学所在的位置, 就要说清楚第几组, 第几排, 第几个, 也可以说在哪个同学的前面、后面、左面或右面等。

二、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获得直观经验

学生对现实空间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及其所处方位的感知, 对物体视图的初步认识, 以及常见的平面图形的了解, 积累丰富的几何事实等, 都需要学生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猜测验证以及交流与讨论, 可以了解现实的生活空间和常见的立体与平面图形, 理解现实的三维世界, 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

【案例1】观察物体

1. 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小汽车, 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个部位。

2. 用屏幕显示小刚、小强、小芳三

人在不同位置观察小汽车的情境图, 并给出他们三人所看到的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

3. 让学生独立思考, 合作讨论:

小刚、小强、小芳三人分别应该看到的是汽车的什么部位?你是用什么方法认知的?

4. 交流汇报:学生合作讨论后交流汇报他们三人应该看到的汽车的部位图。

5. 猜测想象:

小芳想到高处去看看小汽车, 于是她乘上了热气球, 想一想她现在是从什么位置观察小汽车的, 猜猜她看到的是什么图形。让学生先想象再自主观察、选择判断。

通过这种活动情境丰富了学生的体验, 他们用眼去看, 用口描述, 用脑思考, 用心感受, 使学生在多种感官参与体验的活动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案例2】观察物体

1.先让学生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2.让学生用4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在小组中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 再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 然后对观察结果进行比较, 并认识到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 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 也可能是不同的。

3.出示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 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学生自主探究后, 组织全班同学讨论交流拼拾方法。

通过这些简单的观察和实验, 不断认识、了解和把握实物与相应的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 在切身感受和体验中建立空间观念。

三、积累经验, 实践与应用相结合

学生的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 对学生来说, 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 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升华,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发展空间观念。

一直以来, 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心是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 学生课堂中的大量时间被牵制在解答形式问题中, 这不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因此需要我们将这种只关注计算的教学向关注观念、能力、计算并重的教学转变。加强操作探究题的训练, 重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分析、探究、推理中生成与发展空间观念。

操作探究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1. 探究平形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 出示一个长方形, 一个平行四边形, 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从而提出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问题。

(2) 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 (注:不满一格的按一格算) , 学生独立数一数, 数完后与同桌交流一下, 并找出它们的长和宽, 再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长、宽和面积进行比较。

(3) 学生独立思考, 全班交流后, 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长与长方形的长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宽与长方形的宽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教师进一步提问:根据你的发现, 你能想到什么?

(4) 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第一步:提出假设:是否可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来计算它的面积?

第二步: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和剪刀进行剪拼。

第三步:小组讨论: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 你发现了什么?

第四步: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叙述出自己的推导过程, 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 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六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 篇3

[关键词]古典诗词 想象 体验 比较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78

传统教学中,古典诗词教师将诗歌大意的理解作为教学的重点,逼迫学生将意境深远的诗词进行不切实际的肢解,而忽略了隐藏在诗歌背后的诗人。通过实践研究,笔者发现,古典诗词的教学要将学生的精神与诗人的内心世界连接起来,才能使诗词教学由机械肤浅的层面逐渐走向丰厚灵动的境界。

一、在逐层诵读中明晰故事,感知词人

诵读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策略。很多古典诗词传达情韵的不仅仅是文字本身,更是通过诵读过程中的音律、声调营造出相应的意境。因此,读得正确、流利、富有节奏是古典诗词教学的保底工程。在诵读过程中了解词人的故事,是学生读出古词韵味的重要方法。

在执教《如梦令》时,我引导学生经历了以下诵读过程。

1.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正确流利,教师相机教学“兴”“藕”的读音。

2.以《人间词话》中“词之为体,要眇宜修”的论述引领学生感受宋词的精妙和韵味。

3.标出此词节奏,依托注释掌握词中的故事。

纵观以上三个步骤,学生对宋词的诵读并不只停留于篇数的累积,更不是枯燥单调地重复,而是有较强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的诵读。

二、在想象体验中再现画面,揣摩诗人

每一首诗词都是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古诗词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对诗词中的画面进行想象体验,让学生逐步朝着诗词的内蕴出发。在《如梦令》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想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李清照笔下生动的画卷。

1.词人乘着小船,欣赏到了怎样的美景?(通过对“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等关键词进行想象)

2.组织学生交流。

“溪亭日暮”:突出溪水潺潺和黄昏的景象,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描述,并激情诵读第一、第二句。

“藕花深处”:借助“深”字想象词人被各种形态的荷花所包裹的画面,体悟“人陷荷花中”的景象。

“一滩鸥鹭”:引导学生从鸥鹭齐飞的壮观景象入手,感受别样的动态画面,并想象鸥鹭齐飞、双桨划水、词人叫笑的各种声音。

经历了这样的想象过程,学生才能深刻品悟词中的语句,才能还原词人真实直观的经历。

三、在资料介入中掌握背景,体悟诗人

古诗词由于其用词的语法习惯和蕴含的情感思想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给诗词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怎样才能让天真烂漫的孩童,洞察诗歌中蕴藏着的丰富的情韵,真正感受词人独特的心境呢?笔者在执教《如梦令》一课时,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将词人的生平事迹,尤其是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进行整合处理,将其运用在课堂教学的关键之处。

1.紧扣“兴尽”“沉醉”感受词人当时豪放豁达、开朗乐观的心境,从而推测感知词人是个怎样的人。

2.教师补充李清照的资料:少年家境富裕,且在父母的影响下能诗善词,生活优越自在,可在“靖康之耻”后,李清照背负着国亡家破的阴影,生活陷入孤苦凄凉之中。

3.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感受朗读这首词作,特别指出由于作者年轻时的惬意悠闲已经不复存在,才用“常记”一词。

此时,词作中的语言文字已经不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蕴含着作者生命气韵的有血有肉的文字,从而为学生体验诗歌内在的情韵提供了帮助。

四、在比照阅读中辨析异同,洞察诗人

对比是生命个体认知事物发展过程的思维方法,是确定事物本质属性的最佳方法。在诗词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就是让学生补充相同主题或者内容相近的诗词、同一作者不同时间的作品,在学习教材诗词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些补充诗词进行比照性学习,从而触摸诗人的情感变化,明晰诗人生命的特质,真正与词人实现精神对话的过程。在执教《如梦令》时,笔者引出了李清照的另一首词作《武陵春》。

1.教师出示《武陵春》,要求学生对比两首词不同的行数以及每行的字数,以强化学生对不同词牌名下词作的文体格式的认识。

2.扣住关键语句“载不动许多愁”引发学生对《武陵春》情韵的体验。

3.列举两首词的相同因素:舟——有乘兴之舟与载愁之舟;花——有勃发之花和败落之花;词人——一个是开朗豁达的少女,一个是愁绪满腹的老妇。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感受到同样的事物,在人物不同的背景之下,蕴藏着不同的人生故事。

古典诗词的教学应该拨开文字的藩篱,让学生直接与作者对话,实现精神的有效对接,从而更好地从诗词中汲取营养。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 篇4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正确,美观。(4分)

mán

péng

tún

hóu

hóu

zhāi

(二)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6分+2分=14分)1.找出带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

(1)A依恋(niàn)B.哺育(bǔ)C收敛(liǎn)D悄然无声(qiǎo)()

(2)A诺言(ruò)B堤(dī)岸

C.凌晨(línɡ)D 系(jì)着绳子

()

(3)A歼灭(jiān)B明晃晃(huǎnɡ)C拘束(shù)D蒙(ménɡ)骗()

2.找出词语中有错字的一项。

(1)A.烽火

B.银妆素裹

C.半截

D.无辜

()(2)A.蛤蟆

B.豪不介意

C.魔爪

D.烛芯

()(3)A.灌溉

B.赤朱丹彤

C.胀溢

D.湛蓝

()3.读读诗句,划线的词语与农具相关不正确的是()A.昼出耘田夜绩麻。

(锄头)B.童孙未解供耕织。

(木犁)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耙)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

1.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刚一挨到海面

,它似乎借助了

,再一次。

2.中华文化丰富多彩,当清明节去瞻仰革命烈士墓,就会想起李清照的诗句:“,”。这个春天,生机盎然,当我们看到美丽芬芳的桃花时,就会想起张志和的诗句“

,”看到三亚那精美绝伦的落日,就会想起白居易的诗句:“

,”。看到气势磅礴的长江,就公想起杜甫的诗句:

,”

(四)用修改符号修改。(错别字、语病共5处)(5分)

“六一”庆祝会上,宣读了优秀少先队员的名单,特别发扬了刘华的先进事迹。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纷纷向他庆祝。刘华十分激动极了,他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今后一定要再接再励,刻苦钻研,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二、阅读与理解。(37分)

(一)《三亚落日》节选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被蓝透了的海水围着,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成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挺(拨 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ruǎn

nuǎn)地暖暖(ruǎn nuǎn)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rèn

lèn)的面。

1.在文中选择正确的字或拼音,在上面打“√”。(3分)2.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横线在文中划出来。(3分)

3.这段话写到了

、、、、等许多景物,它们的特点分别是、、、、。(5分)4.品味下面这句话中带点词在句子里所表达的情感。(2分)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成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

(二)渤海将变成死海 水利专家杨振环说:“眼下,渤海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一些近岸海域已经超过了自净能力,达到临界点。再不拯救渤海,后果不堪设想!”新 课 标 第 一 网 海洋专家鹿守本说:“渤海污染是毁灭性的。在渤海近岸的海湾和河口,出现了无大型物质区和地区性生物的灭绝。”

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碧兰说:“90年代以来,渤海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优势种群基本消失。大型鱼类资源基本破坏殆尽,小型鱼虾资源严重衰退。1997年的检测资料显示: 渤海无机氮超标率为(),无机磷超标率为(),油类超标率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专家丁德文说:“整个渤海的危机问题,在海区生态系统的失衡中表现最为明显。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经济鱼类持续减少,有的濒危,有的绝迹。随着物种的消失和食物链的断裂,海区整个生态系统逐渐走向解体。”他强调说:“如果一个生态系统破坏到了不可逆转的程度,那么,这片海域就无法恢复生产能力,这就意味着它濒临死亡。”

1.你怎么理解题目中的“死海”?(2分)

2.阅读右边的统计图,将有关数字填入文中括号内。(3分)

3.文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全文4段话中共同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这样写的好处是

。(3分)4.题目中的“将”字提醒我们:拯救渤海。(请从时间的紧迫程度上考虑,填一个成语。)(1分)

(三)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shū

sū)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是坐公共汽车,你()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

对年(幻

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是因为(wéi

wèi)从小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

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五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的毅力和

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令人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

竞)然。

其实,玛格丽特不光是学业上,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

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之一。当年她所在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

,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正因为如此,四十多年以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才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四年当选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永远都要坐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你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却总是不多。许多人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为他们把“坐在前排”仅仅当成一种人生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那些最终坐到“前排”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他们把理想变成了行动。

一位哲人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撒切尔夫人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或读音。(2分)

2.第一自然段中缺少了一组关联词,请你在括号内填上。(2分)3.适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3分)

坚强

顽强

拼搏

竞争

毋庸置疑

难以置信

名列前茅

异军突起

出类拔萃

野心勃勃

雄心勃勃

4.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的意思。(2分)

凤毛麟角:

“残酷”:

5.请你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2分)

6.玛格丽特以自己的哪些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2分)

7.读了最后一段,你一定有许多想法,请写出其中一两点,把它写明白。(2分)

三、作文。(30分)

题目:想起来就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开心、难过、气愤、害怕、好笑”等词语;2.有中心有条理,注意写出真实的感受。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字词百花园。

1、看拼音,写词语。(7分)

ɡuànɡài

méiɡui

háma

xīshēnɡ

biānfú

tánɡlánɡ

púsa

()()()()()()()qiānxùn

wúɡū

bǐnɡɡào

yùncánɡ

fánɡ’ài

qīmán

túnbù

()

()

()()()()()

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和意思。(4分)

锲而不舍(qì

qìe)挑衅(xìnɡ

xìn)拎着(līn līnɡ)悄无声息(qiǎo qiāo)西沙群岛是美丽富饶的地方。

①丰富。

②宽恕。

③另外添加的。不速之客

①快;

②迅速;

③速度;

④邀请; 3.把成语补充完整。(6分)

风刀霜()

银()素裹

()云驾雾

明()秋毫 如火如()

万()俱寂

()然大悟

顾()思义 含“然”字的成语:

、、、。

4、根据句子提供的语境,填上合适的词语或句子。(2分)(1)、别人问我这次考试语文作文怎么还是得了个零分,我只好对他们

,谁叫我不爱学语文呢。(提示:填含“笑”的词语。)(2)、俗话说:“

”,遇到困难你就后退,这怎么能行呢?你应该勇于接受挑战啊!

二、句子大排挡。(5分)

1、春天来了,花儿开了,小鸟唧唧喳喳叫着。(改成拟人句)

2、写一句和“农具”有关的古诗。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改成反问句)

4、一位台湾同胞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改为转述句)

5、大家都称赞爸爸办事很武断,从不犹豫。(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三、课文传真机。

1、你用纯洁的清流,;你用磅礴的力量。(1分)

2、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

,最后像,以一个、的弹跳,再以一个

、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3分)

3、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自以为从

,,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2分)

4、卢沟桥事变发生在****年**月**日,拉开了中国人民

的序幕。我知道的中日战争中的主要事件有:、等。(3分)

5、默写《如梦令》:

。。

。我还知道作者在《夏日绝句》里的名句:

。(4分)

6、学完课文《螳螂捕蝉》我知道了:

。(2分)

7、成功的合作要有

,要

,而且还要

。(2分)

8、通过这半学期的学习,我认识了

的杰奎琳,的聂将军,的孙悟空,的吴王,的斯帕拉捷,还游览了的长江和的金华双龙洞,欣赏了

的三亚落日。(填写能反映人物或事物特点的四字词语)(4分)

四、口语交际。(5分)

了解一下,最近报纸、电视、街头巷尾的人们又在关注什么样的话题呢,把你关心的新闻简要写出来,并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阅读题。

(一)《三打白骨精》节选

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走了一天的路,唐僧感觉饥饿,就让孙悟空去找些吃的。悟空跳上云端,四处观看,见南山有熟透的山桃,便要摘些来给师父充饥。

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现了。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谗,夺过罐子就要动口。

1、《三打白骨精》是四大名著《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作者是

代的,其余的三部名著是、和

。(2分)

2、片段的第一句话是

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

。(2分)

3、“八戒嘴谗,夺过罐子就要动口。”中的“夺”表现了

。(1分)

4、《西游记》中的故事还有:、等。(1分)

(二)露珠赞

我喜欢露珠,我赞美它。

夏日的清晨,我来到野外散步。在万道霞光中,一个美妙的、崭新的世界便(显出、呈现、出现)在我眼前。看!那无边的绿叶上,闪动着无数颗晶莹的露珠,一颗、两颗、十颗……啊!像夜空璀璨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满宝石,又像千百万闪光的眼睛。啊!露珠!这就是极普通而又为人们所喜爱的露珠。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教育、哺育、培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辛勤工作。它不像暴雨那样挟风雷电以(夸耀、显耀、炫耀)它的威力,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残忍、残暴)无情。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树木、庄稼……而对它们却无所苛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伏在桌边灯下夜以继日地工作,把全部心血洒在我们的心田…… 我爱露珠,它比珍珠珍贵,比宝石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我赞美它。露珠精神将永远在我心头闪动。

1、把文中不恰当的词语划掉。(2分)

2、本文所写的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而“园丁”和“老师”却是由事物产生的。(1分)

3、用“

”标出表现“露珠精神”的句子。(2分)

4、写出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再仿写一句。(4分)(1)它比珍珠珍贵,比宝石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

(2)露珠多像夜空璀璨的繁星。()

5、“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祖国的花朵”这句话中,“它”是指

,把

比作

。(3分)

6、你认为“露珠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以后你打算怎么做?(2分)

六、作文。(30分)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作文计划 篇5

一.习作内容分析

六年级上册教材与五年级一样,对习作有了两条新的安排,一是在每组语文园地中安排一次习作,全册安排八次习作,有四次与口语交际合并安排,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四次小练笔,八次但愿次做分别是:一处景物,观察日记,童话故事,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导游词,成长的故事,想象作文。

二.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经过五年级的训练,已有了一定的习作能力,大部分同学能有顺序的写作,心中有物,能主动写作,有三名同学习作能力差,许多作指导。

三.习作目标

1.培养学生习作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

2.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3.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表达注意好的作品对习作的引用作用

4.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5.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联系学生实际,写学生熟悉的人和事

2.鼓励学生多读,多观察,让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

3.在习作内容和形式上给学生留有比较大的自由

4.注意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习作后的交流和展示,使学生从中获得习作的快乐,逐步提高习作的能力

5.结合课文学习,以多种形式让学生经常练笔

五.改进教学的措施

1.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

2.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3.加强个别指导,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4.引导学生习作后的交流和展示

六.教学重,难点

习作指导

七.教具学具准备

1.课件.图片

2.搜集相关资料

八.教学时间安排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计划 篇6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汉语拼音

1、复习建议

(1)汉语拼音基本内容的学习在低年级就已完成,到高年级时有回生现象,因此有必要对汉语拼音的基本内容进行复习。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并复习一些主要的拼写规则。

(2)根据本方言的特点,把握学习汉语拼音的重点和难点。如声母中平、翘舌之分;韵母中前、后鼻音之分;读准轻声音和儿化音等。

(3)辨别多音字的读音是复习中应注意的一个问题。多音字一般都是多义字,所以要先看它用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再确定它的读音。如:“这种方便面很便宜。”这句话中的两个“便”的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2、复习要点

能背诵并默写《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准确拼读音节(读准翘舌音、后鼻音、轻声音和儿化音等),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主要题型

按《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排列字母顺序;填写相应的大小写字母;看拼音写词语(限11、12册词语);看拼音写出句子;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给带点字选择声母或韵母等。(典型题例略)

二、字词

1、复习要点

(1)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有较强的识字能力;

(2)巩固掌握本册所学过的汉字,(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要求会读、会写、会组词;

(3)学会在语境中理解词语、辩析词语、运用词语;

(4)能分类积累一定数量的成语;

(5)熟练掌握音序、部首两种查字法等。

2、主要题型

(1)看拼音写词语;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用音序和部首查字法选择正确的字义;

(4)改正错别字;

(5)照样子写词语(ABAB、AABB);

(6)根据意思写词语;

(7)把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8)词语搭配;

(9)用词造句;

(10)按要求写成语。

3、知识归类及典型题例

(1)改错别字方面:将自己本学期以来写过的错别字找出来,汇成错别字库,全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的改错练习;

(2)词语积累方面:(以成语的积累为主)

分类整理积累的成语:

从内容上:历史故事类;寓言故事类;描写自然景物的;形容色彩繁多的;表示时间过得快的;表示速度快的;表示心情的;描写外貌的;形容学习刻苦的;形容注意力集中的;描写友情的;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

从形式上:AABB式的;ABAB式的;含反义词的成语;含近义词的成语;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带有数字的成语„„

从感情色彩上:分清成语的褒贬色彩。

(3)词语运用方面:词语复习的重点是理解和运用,对常用词语和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应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运用。

三、句子

1、复习要点

了解句式变换的几种形式;能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变换句式;联系上下文和实际生活领会句子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根据要求造句和仿写句子;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结合语境,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正确地修改病句;积累名言警句、对联、歇后语并灵活运用。

2、主要题型

(1)把句子补充完整;

(2)写出句子的意思或表达的思想感情;

(3)按要求写句子;

(4)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

(5)修改病句。

3、知识归类

(1)常用关联词

并列关系:一面„„一面„„ 一会儿„„一会儿„„ 一边„„一边„„假设关系:如果„„就„„ 要是„„就„„ 即使„„也„„ 尽管„„也„„

条件关系: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都„„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 尽管„„还是„„ 可是„„ 然而„„递进关系:不但„„而且„„ 不仅„„还„„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 „„因此„„ „„由于„„ 之所以„„是因为„„

选择关系:或者„„或者„„ 不是„„就是„„ 是„„还是„„

取舍关系:宁可„„也不„„ 与其„„不如„„(2)古诗名句的分类整理 描写春、夏、秋、冬夏天的古诗;描写“离别”的古诗;描写乡愁的古诗„„

(3)句子的分类整理:对联、谚语、歇后语、古诗名句、文言文中的重点句

等。每一部分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再分一些小点来积累更好,如谚语的积累可分为:农业、天气、珍惜时间、激励自己等。

(4)句式的分类整理: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照样子写比喻句、拟人句;关联词合成句子等。

(5)病句的分类:用词不当、成分残缺、重复罗嗦、前后矛盾、搭配不当、词序颠倒、指代不清等。

4、综合应用题例

(1)结合课文拓展

(2)结合生活运用

·给下列地方设计标语:教室;图书阅览室;微机室;学校食堂;花圃草坪。·在下列情况下写一句名言警句、谚语、俗语、歇后语或诗句:鼓励同学刻苦学习;鼓励同学不懂多问;教育同学不能骄傲;感谢父母养育之恩;赞美某人有学问;教育别人要爱惜粮食;给同学的毕业赠言„„

·分别写一句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

·请写出你的座右铭(或你喜欢的一句名言),并举例说说在生活或学习中所起的作用:

·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儿的生活好痛苦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父母接到信后,用了不同的标点符号来停顿,结果父亲笑了,母亲哭了。父亲笑了,是因为这么读: __ ______________。母亲哭了,是因为这么读:_________________ ___

·将下面这个句子改为礼貌用语:喂,走开点,我要过去。

·用恰当的关联词,把“坚持做好城乡清洁工程”和“能使桂林变得更美丽”连成三个不同的句子。

·在这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有哪几条格言警句对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用心写下来,希望你永远铭记。

第二部分:阅读

一、复习要点

⑴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主要指能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者结合生活经验以及自己的积累理解文章词句的意思和感情色彩;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最基本的表达方法;

⑵学会运用朗读、默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

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体会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特别要能区别句号与逗号,顿号与逗句、分号与句号的不同之处;

⑷学会利用各种渠道进行课外阅读和语言积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二、主要题型

(1)按原文填空或默写某段落(12册教材课后要求背、默的内容,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文);

(2)联系上下文推想词句的意思;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5)能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6)能给句子或段落加上标点符号。

三、复习策略

1、课内阅读(重在积累及方法的习得)

(1)要求背诵的课文或段落必须人人过关。

·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文和12册要求背诵的精彩句段以及“读读背背”中的内容,自主检查,拾遗补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必背和选背内容的背诵比赛,同时让学生挑出易错字、重点词语等进行按原文填空的练习。

·说说课文中下列人物的特点,准确把握人物的形象:莫泊桑、孔子、詹天佑、霍金、鲁滨逊、钱学森、肖帮、郑成功、蔺相如„„

(2)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

·仔细阅读这段话,谈谈你对以下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通过什么方法理解了这句话?(渗透“抓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全文中心理解、联系自身生活实际理解、反复朗读”等理解句子的方法)

·理解下面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渗透“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近反义词换词、词语拆并法、字理分析等理解词语的方法)

·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渗透“题目扩展法、要素归纳法、段意合并法、问题答案归纳法、摘录句段法、取主舍次法”等方法。)

·读了这篇短文或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结合内容具体谈:全文中心、主要人物品质、主要事情所蕴含的道理)

·试着给短文起一个喜欢的题目。(渗透拟题目的方法)

1、用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词语或短句作题目:《学会合作》《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2、用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个短语作题目:《莫泊桑拜师》《鲁滨漂流记》《三打白骨精》

3、用贯穿全文的线索作题目:《学与问》

4、用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特定时间、地点作题目:《在仙台》《景阳冈》

5、用文章所写的主要人物、事情、物品、地方的名字作题目:《詹天佑》《广玉兰》

2、课外阅读(重在方法的运用)

把学生人手一本的课外阅读教材当成阅读训练读本,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自主出题: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用横线或波浪线画出有关的词语和句子;给短文加题目或换一个题目;仿写句子;结合实际理解句子含义或自己的感受;概括短文主要内容;结合课文内容续写结尾等等。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出题,也可以自己独立出题,再把所有题目综合在一起,形成题库,每天抽一套题全班进行训练。相信在短时间内,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一定会提高。

第三部分:习作

一、复习要点

⑴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⑵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⑶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⑷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⑸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二、对苏教版五、六年级的二十八篇习作进行归类

第一类:记实作文

写一位自己教过的老师;写一种动物;写一篇以“秋天的树叶”为题的习作;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写写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后写一篇习作;写一篇参观、游览记;我身边的小能人;写一位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写一篇关于假期生活的习作;写一篇习作,表达自己对爸爸、***爱;写一种自己喜欢的美味;写一篇描绘剪纸作品的习作;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写一位名人;写写语文书里的故事;童年趣事;一件往事;写一篇读书笔记;成长的烦恼。

第二类:想象作文

看图想象,写故事;写一篇想象习作

第三类:应用文

学习修改习作;按照新闻报道的写法,写一次体育比赛或学习竞赛;记一次实验;调查统计谈感受;给老师的一封信;

三、复习重点

从以上三大类习作内容来看,基本属于话题作文,贴近学生生活,且基本囊括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复习基本以这些习作内容为主。重点确定为三点:

1、拟题;

2、选材;

3、表达。

四、复习策略

(一)拟题

给每一次习作拟一个喜欢的题目。(可结合自己写过的习作,好的题目保留,认为不满意的重新起一个)

拟题方法:

1、巧妙的改用和引用名言、俗语、成语。

2、新颖别致,能吸引人,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3、模仿教材中课题的拟题方法(见阅读部分)。

(二)选材及构思

1、记实作文选材原则:真实精辟,小巧新颖。

复习要点:

(1)用心体验,重视自我的真实感受,有独到见解。

(2)细致观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事,从中选择新的角度来写。

(3)以小见大,选择小巧精致的“点”,忌选多全大圆的“线”。

题例:看着以下这些作文题,根据以上的三点提示,想想可以选什么素材来写?

《暑假趣闻》《雨中》《中秋之夜》《校园新事》《我忘不了他》《他进步了》《友谊》《温暖》

《瞧,我们这一家》《节日的大街》《家乡的×××》《×××游记》《我爱×××》„„

小提示:尽量用上你平时写过的习作素材。

2、想象作文选材原则:情节丰富,生动形象;依托现实,大胆合理。复习要点:

(1)给材料想象作文:充分发挥想象,使题目中的文字、图画材料变成自己或他人生活中曾经发生过的、情节丰富的故事。

(2)无材料想象作文:想象要大胆,以现实生活为依据,注意汲取科学知识,以这些内容为依托,进行合理的创作。

3、应用文选材原则:内容真实、注重实用

主要内容:书信、说明书、建议书、读后感、调查报告等

复习要点:

(1)书信:要传递有用的、收信人很想知道的信息,内容既要具体真实,又要简明扼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书信的交流沟通作用。

(2)读(观)后感:紧紧围绕原文或影视中给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联系实际展开论述。

(三)表达

对学生提出表达要求即可,不必将所有题目写成文,以免加重学生负担。

1、记实作文表达原则:具体自然、追求个性

指导要点:

(1)在表达时,要尽量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说得清楚、具体。

(2)努力接近口语,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要求高超的技巧,而重在求“真”,求个性。

2、想象作文指导要点:学会使用时空转换法、角色错位法,拓宽思维的空间。

3、应用文指导要点:

(1)书信:

1、格式要正确。称呼、正文、祝愿、署名、时间一样不能少。

2、内容具体简明,感情真挚,语气恰当。

3、称谓得当。

(2)读(观)后感:处理读(观)和“感”的关系。读(观)是“感”的基础,“感”是读(观)的结果,因而,要把“读”和“感”相结合,更要侧重于对“感受”的详细论述。

第四部分:自我检测

通过本校总复习系列训练题,并精选本市部分名校往年小学毕业水平真题测试卷作为第二轮的自我检测。检测原则是宁缺勿滥,重在精选,选取那些体现时代精神和新课标要求的试题,通过认真研习这些试题,让学生自我检测,查漏补缺,同时通过真题训练及时了解命题动态和趋势。

第五部分:实战演习

六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 篇7

忽然, 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 来不及多想, 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 往操场跑去。

在危急时刻, 老师对学生的爱, 都浓缩在了“大家快跑”里。课后, 有学生小声问我:“如果我们也遇到这样的情况, 您也会这么做吗?”我想了想, 认真地对他说:“会的。而且不但我会这样做, 我敢保证绝大多数老师都会这么做。”“为什么呢?”学生问。“因为, 你们还是孩子。还有人与人之间是有感情的, 老师和你们朝夕相处, 早已建立了师生情。这种感情是很牢固的。”

《最后的姿势》一课里的最强音是生死抉择之际的“大家快跑”, 那么, 在《给家乡孩子的信》中最让人难忘的声音是这样的:

我有病, 写字困难, 提着笔的手不听指挥, 不要说给每个同学写一封回信, 或者像五年级郭小娟同学所要的那样一小段话, 就只给你们大家回一封信也十分吃力, 有时候一支笔在我的手里有千斤重。怎么办呢?无论如何, 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失望, 我终于拿起了笔。……

没有一个“爱”字, 却处处流露出对家乡孩子浓浓的爱。开始时学生不解:“为什么不请别人代写?”我回答道:“巴金爷爷的心里装着孩子。”我给学生讲青年巴金, 讲文革中的巴金, 讲“说真话”的巴金。我说:“要让孩子说真话, 首先自己要说真话;要让孩子学会爱, 首先自己要爱孩子。巴金爷爷尝尽了缺乏爱的痛楚, 不能让下一代缺乏爱的营养。所以, ‘不能让家乡的孩子失望’。”没有豪言壮语, 但爱不是豪言壮语, 也无须豪言壮语。

感受谁爱普通人、自己的亲人。学生身边的人都是普通人和亲人, 长大后, 绝大多数也是普通劳动者, 即使是杰出人才, 其人格与普通人也是平等的。对学生来说, 普通人、亲人, 最熟悉, 心灵的距离也最近, 他们的现在正是孩子的未来———怎么对待他们也就是怎样对待孩子。

对普通人的爱, 首先是对他们生命的敬畏。如《船长》中的船长在危急时刻是怎样救助那些普通人的呢?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 大声吼道:“大家安静, 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 其他乘客跟上, 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在生死关头, 谁先离开快要沉没的轮船?哈尔威船长的顺序是这样的:妇女、其他乘客、船员, 唯独忘了他自己。在千钧一发的时刻, 船长为什么作出不利于自己的选择?这是学生讨论中最集中的一个问题。有的说:“妇女是弱者, 在紧急关头, 让妇女先走, 是高尚和文明的标志。”有的说:“如果有孩子, 哈尔威船长一定会说妇女儿童先走。”有的说:“我们男同学, 长大后就是男人, 我们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我们还讨论:什么是英雄?我们发现, 英雄的本质是无私的爱。哈尔威是英雄, 他爱轮船上的乘客, 他爱自己的岗位, 他爱船员, 他也爱自己。在他的眼里, 乘客都是一样的, 只有男女之分、强弱之别。对生命的敬畏产生的爱是最有力量的, 是忘我的。学生喜欢《船长》的重要原因是船长拥有像海洋一样宽广的爱:爱弱者, 爱叫不出名字的乘客, 爱所有的人。

不少老师教学《鞋匠的儿子》往往紧扣“宽容”展开, 没有错, 宽容是文本的重要主题。林肯宽容的源头在哪里?我请学生寻找课文的“文眼”。仔细寻觅、反复讨论后, 学生认为“伟大”是《鞋匠的儿子》一文的文眼:

……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 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

……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 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 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

在林肯的眼中, 父亲是“伟大”的;不过, 我们相信, 林肯父亲的伟大不仅仅是手艺无人能比, 一定还在于他有一颗伟大的心。在林肯的眼里, 鞋匠不但不卑微, 相反还可以成为“伟大”。在林肯的心中, 无论父亲从事什么职业、处于哪一个社会阶层, 都有机会伟大;不管是鞋匠还是议员甚至总统, 都有机会变得“伟大”, 只要你肯努力。在教学中, 我请学生说说你的父亲的“伟大”之处, 结果一发不可收, 学生没想到自己的父亲有这么多的“伟大”之处。这种“伟大”可亲可敬, 并不是高不可攀;就在你的身边, 并不遥远。在不远的将来, 我们都可能变得“伟大”。

林肯的宽容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一个以鞋匠父亲为荣的总统一定会成为伟大的总统。看上去如此平凡、普通的爱, 却是最炽热的爱。

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 你还会想到爱吗?在教学《爱之链》时, 我请学生在课文中寻找一个词:这个词, 表示在困难的时候想到了爱。学生很快找到了这个词:笑。

……看见脸上带着微笑的乔伊, 她反倒紧张地闭上了眼睛。

(此前, “乔伊工作的工厂在前不久倒闭了, 他的心里很是凄凉”。)

乔伊笑着对老妇人说:“如果您遇上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就请您给他一点帮助吧。”

……她发现这位女店主的脸上虽然带着甜甜的微笑, 可掩盖不住她极度的疲劳。……

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 爱, 会温暖有困难的人。爱, 不是空话, 是实实在在的帮助。失去工作、心情沮丧的乔伊相信爱, 带着笑无私地帮助遇到困难的老妇人;他以前困难的时候常常得到别人的帮助, 因此, 他认为帮助有困难的人是天经地义的事;他相信, 他的困难是暂时的, 爱一定会温暖他。他笑, 因为他觉得帮助别人是幸福的事。尽管至少怀孕8个月, 尽管为了生存极度疲劳, 但乔伊的妻子依然带着“甜甜的微笑”, 因为她觉得, 服务别人、给别人带去热情、让人感到温暖是快乐的事。

笑, 感动了老妇人。老妇人留下包着一些钱的纸包还有纸条, 纸条上写着:“在我困难的时候, 有人帮助了我, 现在我也想帮帮你。”老妇人的善意, 让乔伊夫妇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在教学中, 我请学生谈谈:你或你的家人帮助过有困难的人吗?在你或你的家人遇到困难的时候, 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吗?在日常的生活中, 帮助过别人和得到别人的帮助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虽然可能还没有形成“爱之链”, 但大家只要努力, 相互爱护, 一定能够形成一条温暖的爱之链。因为, 这样的爱, 我们可以做到、也是有用的, 这是和所有的人有关联的爱。

六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 篇8

[教学过程]走近名著。(课件出示:四大名著作者、故事以及人物连线)

一、走进名著,激趣导课

同学们,看到这些故事名称,有什么发现?咱们中国人特别喜欢“三”,有“一波三折”“事不过三”的说法,故事情节讲究曲折跌宕、生动奇幻,小说中称为“三迭式结构”。

揭题:今天我们就走进明代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读一读《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感受小说的独特魅力,你们有兴趣吗?

(设计意图:名著连线,不仅能检查学生对四大名著的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我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思考,懂得小说中独特的“三迭式结构”。在引入学习任务时,教给学生阅读带有数字“三”这一类故事的方法。)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词语,读准文中新词。(出示词语,教师正音)

2.检查句子,感悟语言简练。(出示人物语言的句子,检查句子)

我们发现,文中用的是短句子,你感受到《西游记》语言有什么特点?

小结:为了展现小说尖锐的矛盾冲突,情节的曲折跌宕,小说的语言应该具有简练性。

(设计意图:要深入地理解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是必要的。通过检查句子的朗读,不仅让学生懂得小说语言的简练性,而且为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做铺垫。)

3.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内容。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总结出概括课文的两种方法:扩充课题法、提炼要素法。

(设计意图:引导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给学生概括课文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解读环境,初识情节

1.故事发生在________,导读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出示吴承恩原著中的环境描写,自由读一读。读了这段文字,你感受到什么,加入环境描写好处是什么?

2.常言说“山高必有怪,岭峻定生精”。这样的境描写真妙呀,它预示着惊险的故事即将发生。

(设计意图:解读环境描写,学生能初步感知情节的紧张激烈。原著背景的阅读,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同时给学生更为广阔的视野,更好地培养阅读能力。)

四、品读文字,感受形象

1.话说唐僧走了一天的路,感觉饥饿,就让悟空去找些吃的。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发现了。这妖精一心想吃唐僧肉,于是就施展妖术三变来蒙骗唐僧师徒,而悟空的三打,唐僧则两次责怪。

2.自读课文2-7自然段,找出你认为刻画人物十分精妙的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3.交流:孙悟空三打,感受孙悟空的性格。交流找出的句子,哪些词语写得特别精彩呢?说说孙悟空是个怎样的人?小说讲究“三迭式结构”,每次打的动作一样吗?作者是如何写的,咱们来看一看,第一次是——(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劈脸一棒),第二次是——(当头就是一棒),第三次是——(抽出金箍棒、抡起金箍棒)。为什么三次打的动作写得不一样?(教师适当提示:从当时的形势以及孙悟空的心理来分析)

小结:就因为小说用词的精妙,才使作者的描写引人入胜,孙悟空的形象鲜明丰满。所以,虽然三打白骨精的情节类似,却表现孙悟空前后三次的重叠变化,反而十分精彩,真是神来之笔!

4.交流:白骨精三变,感受白骨精的性格。白骨精三次分别变成了谁?哪些词语写得传神?你想用哪些成语来形容白骨精。

小结:在文学创作上,小说讲究用简练的笔墨,精妙的语言,刻画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这种手法叫做“白描”。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应代替学生去学。在出示学习目标后,我让学生自主选择认为刻画精妙的词语,领悟人物特点,感受小说魅力。)

5.追溯两次责怪,感受唐僧的性格特征。同学们你们都有一双慧眼,看到了白骨精的真面目。可是,唐僧却没有你们的火眼金睛了。孙悟空见妖精当头就打,这引起唐僧的极大不满。从唐僧的描写中,你会用哪些词语形容他呢?

五、阅读拓展,激发兴趣

1.第三次悟空打死了白骨精,白骨精现了原形,你猜,这次唐僧的反应是什么?指名回答后,教师引入:到底唐僧是怎么做的,有兴趣的同学找来原著,读读“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一章节。

2.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孙悟空没有金箍还会去西天取经吗?答案到底是什么,还是等你们看完这部名著,再告诉我吧!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应该“变成激发用更多的时间去读书的动因”。在学生想象唐僧第三次反应后,我抛出让孩子读整本书欲望的问题,激发去阅读原著。)

六、回顾课文,学讲故事

同学们,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这么精彩,你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

七、总结提高,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人物不同的特点,也体会到我国古典小说独特的表现手法。回家后将《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准备《西游记》一个其他小故事。下一节课,我们将在班级举行“我是小小故事家”的活动。

上一篇:支付宝还助学贷款流程下一篇:新安法学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