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预习习惯的结题报告

2024-07-23

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预习习惯的结题报告(精选6篇)

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预习习惯的结题报告 篇1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从中可以看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良好的习惯对于人的一生的有着重大影响,从而也说明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

那么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和倾向。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在一定的情景下自然而然的“自动化”地表现出来。如果是好的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否则会终身受累。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业成败的关键。学业上取得成功,就个人而言,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智力因素,即天赋,聪明程度,这就是人的智商;二是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这就是情商,亦即后天的努力程度。天赋固然重要,但往往是有的学生很聪明,学习成绩却并不出色;相反有的学生智 力一般,学习成绩却很好。究其原因,是非智力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些主导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其实就是学习习惯。研究证明,98%的人智商都差不多,一个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刻苦,顽强拼搏,持之以恒,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取得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经过不断地练习,逐步养成的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对终身学习、发展有益的学习习惯.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本课题研究以深入第一线全方位地了解我校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状况,并针对大部分学生共同存在的某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加以分析、研究,形成课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以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

2、为了改变现状,为了更好地贯彻教育部关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之下,本课题才得以有保障,有指导,有计划,有条不紊的开展。在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做了以下这些工作: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之下,本课题才得以有保障,有指导,有计划,有条不紊的开展。在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做了以下这些工作:

(一)健全课题组成员,建章立制,保证课题有序开展

1、组织理论学习。本课题属于课堂教学研究,适合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但又要有理论知识作指导。因此课题组经常组织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用科学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由于英语教师一人教学几个班的各科教学任务,时间很紧,因此,我们要求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来钻研课题研究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作好学习笔记,通过自学,教师们都基本掌握了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所要用到的有关理论知识。

2、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坚持两周开展集体课题研究一次,分析和总结前段时间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商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制定好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做好相应资料的收集和课题档案。

(二)加强研究过程的监控和实施,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1、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你对英语的兴趣),学习习惯(你认为怎样才能把英语说好),学习策略(你在家经常听录音学英语吗),学习要求(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英语教学活动),并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进行分析研究,我们发现这些农村孩子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由于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不少同学既爱英语又怕英语,很想学好可又不知从何入手,特别是“听”不懂,“说”不出。由此可见,英语学习在这帮农村娃的学习生活中很有潜力和空间,可在“听”与“说”之间卡了壳,关键要靠老师在这方面的指导,因此我 们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英语活动。(1)创设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①创设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和良好的校园环境是诱导学生学好英语的一个重要的外在环境。因此,学校在校园环境方面精心设计,千方百计地为英语教学服务。每个班的墙壁上都贴有英语交际用语,每期板报都开辟英语专栏,英语标语在校园内随处可见,正是“桃李虽不言,花下自成蹊,墙壁不觉活,处处有寓意”发

挥了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功能。让学生处处感受到英语就在自己身边,和母语一样亲切。

②每节课上,我们要求教师用英语和学生交流,每节课规定有口语交际的时间,即 Free talk,或复习学过的话题,或综合运用对话体系进行语言的整合,这样不仅创设了和谐的教学氛围,而且通过这种日积月累,润物无声的渗透,大大提高了学生说的兴趣和说的信心。同时由教导处安排,每学期要求学生进行英语演讲,先进行班级比赛,然后是年级,最后是校级之间的竞赛。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物质与精神的 双重奖励。这样鞭策学生去说,给了说的动力,大大激发了学生说愿望。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在说中得以培养。我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单词写字比赛和课文阅读比赛,每学期六一文艺表演中,英语歌曲和英语情景剧最受同学们的喜爱了。

③加强口语测试,促进说和读的能力的提高。每学期末,我们要求各实验教师对本班进行口语测试,及时检查本学期学生的口语学习情况,或学习中存在的漏洞,以便今后更好的开展好口语交际活动或调节好课堂上口语练习的强度。测试中,我们首先制定好测试方案,把握测试的标准和难度,制定好试卷(试卷难度相同),由学生抽签,教师与之单独测试,这样保证了测试的公平公正和成绩的真实性。④组织书写测试,促进听和写的能力的提高。每学期组织一次英语书写比赛和默写比赛,本着难度适宜,结合课文,适当拓展的原则。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够到“果子”,让所有努力的同学都能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他们的写英语的积极性。

2、以课堂为主阵地,听说读写并重,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1)农村的孩子缺少良好的说的氛围,回到家中几乎不可能用英语与家长交流。因此,英语课堂成了英语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同学们听英语,说英语,读英语和写英语最佳时段。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杜绝用汉语组织教学,要保证英语氛围,课前必须保证五分钟的口语交际。教师要依据新课标,把握好教材,能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营造真实的交际情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兴趣去说,能感觉到英语就在身边,是生活的一部分。再此基础上,在写一写。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引下,我校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效果很好,每次赛课都能获得评委好评。但是课堂上我们也发现一些孩子能自己按老师的要求说英语,可是

听不懂别人的表达,或是过一会儿才明白别人在说什么。这正应了一些教育专家们分析的,学生要先将听到的英语翻译成汉语,再把汉语转化成自己理解的内容,当然反应慢了。这也正说明了学生听的太少,缺少良好的听的习惯和较高的听的能力。

因此,课堂上我们不仅仅要求学生说,还要求学生听,以听促说。要让学生听懂,教师的发音首先要准。每个教师在课前必须先听录音,纠正好自己的读音,确保发音正确,然后再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一人回答其他人没事干的情况,当一位学生说时,教师还要设计好相应的问题,请其他同学带者问题去听。在做听力题时,尽量不要听一句译一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提高听的能力。(2)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提高师生听说能力。教师的听说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说能力。让学生能“听”会“说”,首先要让教师能“听”会“说”。我们邀请了常州市几所名校的老师来校指导教师上课,讲座,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联系,理论指导实践。同时,我们区每学期开展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研讨活动,听听中学老师在口语教学方面的经验,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开展有效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和他们组成英语沙龙,大家在一起交流,的确受益非浅。我们也积极派老师外出听课学习,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借他山之石,攻本校之玉。

3、巩固课内,延伸课外,积极落实并提高说的能力

(1)跟踪调研,及时进行阶段总结,撰写案例反思和经验文章,在反思中谋求进步,在进步中求得提高。每学期,由教导处和课题组安排,对每个年级的英语教学进行阶段调研,及时发现问题,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共同探讨这些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商讨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反思自己教学中该如何改进,被调研的教师要写好反思,课题组也要写好调研总结。每次集体备课就是我们课题组的一次研讨会,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的课题组会每周一次,而且富有意义。(2)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加市教育局或教研室举办的各项英语技能测试比赛和赛课等活动,师生共同进步。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的能力决定了学生的能力。因此,只要有学习的机会,我们决不放过。不仅外出学习,还积极上好课题研究课和公开课,每次赛课我们群策群力,一人上课大家谋划,力保每次赛课都能取得好成绩。在学生中,我们也积极开展活动,大大提高了学

生学英语的兴趣,通过活动产生强烈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的好胜心,产生学习上的动力。同时,宣传发动学生积极征订《时代英语报》,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大家学习,开阔学生眼界,丰富课外知识。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我们积极进行培优补差,每学期开学初,我们就在班上摸底,列出培优补差计划,每周抽出一到两节课组织大家学习,做到让每个学生生做好自己能做到的事,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又巩固了知识。

四、研究后的一些思索:

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是渗透在每节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又是延伸在英语课堂教学之外的,它需要滴水穿石般的毅力和耐力,这是对每位教师和学生的考验。虽然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研究中,我们也有很多的困惑:如在教学中我们怎样最小化地避免两极分化,真正做到让每位学生参与到“说”的行列;怎样做到听、说的完美结合,让学生不仅能说出自己所想,还要能正确,快速地听懂别人在说什么;怎样在农村的英语教学中做好家校配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英语学习天地、更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更优质的学习环境„„,太多的问 题值得我们去思索和探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预习习惯的结题报告 篇2

一、明确预习任务

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任务。预习任务的布置不能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 教师一定要悉心指导。在小学英语的不同阶段, 预习的任务是不尽相同的, 老师一定要有层次地进行预习任务的布置。如低年级的学生, 以听和读为主;而高年级的学生, 不仅要进行听读训练, 还要加强说和写的要求。同时, 还应鼓励学生多提问。如在学习“Time”一课时, 可以让学生听音指读课文, 然后在家里根据钟表上的时间提出问题, 并尝试着回答问题。

而对于同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预习的要求和任务也应该分层次。我们可以把预习的人物分成几个层次。比如, 在预习课文的时候, 可以布置如下预习任务: (1) 会跟读录音。 (2) 能通顺地朗读课文。 (3) 会背诵课文。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预习。

二、指导预习方法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可见,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 作为教师, 尤其要重视方法的指导。

1. 读一读。

英语学习和语文的学习有着一个相同点, 那就是多读。朗读是英语预习过程中一种常用的方法, 也是使用频率相当高的一种方法。它贯穿于英语学习的整个阶段, 适合任何一种课型。无论是单词还是短语, 无论是句子还是课文, 都需要朗读。由于它是最低要求的预习, 所以相对于其他一些作业来说, 并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所以还是颇受欢迎的。

2. 听一听。

听, 是预习英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因为英语对于学生来说, 是一种完全陌生的语言, 换句话说, 是没有任何语言基础和语言氛围的。而且, 在小学阶段, 音标的正确掌握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为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单词的拼读、课文的朗读等带来一定难度。所以, 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好配套的磁带, 加强听说训练, 这种预习可以侧重于模仿练习。对于刚刚学习英语的学生来说, 要听清楚字母的发音;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 配合音标的学习, 听单词的读音, 听课文中单词的连读、升降调的发音, 提高学生朗读英语的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多听课文录音, 听的时候要听懂大概的内容, 增强学生听的感觉。

3. 画一画。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毕竟有限,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 总会碰到不理解或是跟着磁带读了很多遍还不会读的单词、短语等。碰到这样的情况, 教师就要指导学生不要灰心, 要积极引导学生把自己不理解的知识做好记录。因为, 发现问题也是预习的关键所在。有了问题, 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 有了目标的学习, 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预习的过程中, 如果是自己已经会读的单词, 可以打个钩;如果是碰到难以解决的难题, 可以打上一个问号。这样, 在课堂上, 正好有针对性地听老师辅导和讲解。针对性强了, 听课的效率就高了。如有个学生在预习关于水果的单词时, 对于菠萝 (pineapple) 这个单词, 听了很多遍磁带读音, 可是还是不会读, 他就在书上做了个标记。第二天上课的时候, 他有侧重地听老师讲解了菠萝这个单词的发音及记忆方法, 结果很快就掌握了。后来, 这位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越来越高了。

三、检测预习效果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为了保证预习的落实和质量, 教师必须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 在检查的过程中落实激励机制, 从而促进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养成与长效发展。

1. 制定一张预习表格, 对于每晚的预习作业, 让学生记下每日预听预读几遍, 并且在表格里为自己打上等级。做得好的打个五角星, 一般的打个钩, 需要努力的打个三角形。以此来勉励和激励自己不断努力。

2. 口头检测也是必不可少的。它有一个优点, 就是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可以是课前, 也可以是课上, 它可以贯穿于课的始末。课上,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英语比赛, 在朗读的过程中, 对于读音比较准确的学生, 教师要口头表扬, 或者奖励贴纸, 以此鼓励学生继续认真地做好预习。在学习动物这一课时, 我只着重教了其中的两个单词, 其余的由小组交流和一部分学生当小老师来完成。

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预习习惯的结题报告 篇3

养研究”

结题报告

所属实验区(直属校)蒙自市草坝镇中心学校

实验校 大落就小学

执笔人姓名

王丽青

联系电话

***

邮编 661101 E-mail 704905361@qq.com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1、课题界定

农村小学:教育资源落后,家长意识淡薄。规范:规范姿势、规范笔画、规范笔顺。

书写能力:在长时期里逐渐形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令人满意的、好的写字习惯。

培养: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进行教育和训练;使其成长。农村三年级学生钢笔字规范书写能力培养:指在小学三年级阶段通过一定的目的长期地进行教育和训练书写,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汉字的习惯,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的汉字,逐步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行款整齐和美观,并具有一定的速度。

2、课题提出的背景和原因

现在的小学生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普遍不正确,这样就导致很多的学生写的字歪歪扭扭,潦潦草草,大小不匀。长此以往,便会养成不良的书写习惯,就会出现近视、斜肩、驼背、脊椎弯曲等现象,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影响他们的一生。而现在的课堂教学很少有关这方面的训练,只是平时偶尔提醒一下,没有一套系统的训练方法,学校对写字教学也不重视。三年级是刚开始学习写钢笔字的阶段,要想培养孩子的书写能力,入门时的教学显得异常重要。因此,培养学生规范书写钢笔字的能力刻不容缓。正确、工整、认真地书写,既有利于完成高质量的作业,增强学习信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更有助于培养他们做事耐心细致、有恒心、有毅力的品格。

书写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不仅能体现出一个 2 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也在日后的学习、就业和工作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对学生的检测中,学生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成绩,所以小学生的书写能力培养非常重要。加上现在信息化社会的来临、电脑的普及,很多学生从刚开始学习就步入了少纸、无纸时代。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已经注意到,字写得不好看的小学生已经占现在的多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与写字”部分对小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分学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学生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课题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目标

课题目的:

(1)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全面提高并规范学生的书写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具体:良好的写姿:头正、身平、臂开、脚平。良好的握笔姿势:掌虚、指实;手指离笔尖一寸、眼睛离纸面一尺、胸桌距离一拳。规范内容:基本笔画规范、笔顺规范、结构规范等。心意纯静、专心致志。)(2)通过对正确书写习惯的研究,发现和总结一套有经验的方法。

课题预期目标:

(1)提高学生书写兴趣和规范书写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整体提高学生书写水平。

(2)参加研究的教师科研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有与研究内容相关的论文、研究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等在校级以上交流或发表。

4、本课题参加的实验为三年级,共2个实验班,一共80人,老师7 3 人,实验起止时间为2013年10月-2015年11月,历时2年。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2、人本教育理论。教育的本质在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健康地、积极地、主动地、活泼地发展。

3、在当今课改的大浪潮中有很多教师已经或正在研究规范小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多的研究报告、论著诞生,但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在实际教学与家庭教育中,普遍忽视、轻视写字教学,缺乏对学生写字方法与技巧的指导,作业量过多,学生忙于赶作业,无暇顾及书写质量,忽视学生写字技能的训练,学生普遍都存在着写字习惯差,坐姿、执笔方法不正确,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卷面不整洁,学生作业书写不规范等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1、课题研究的内容

(1)三年级学生钢笔字规范书写能力培养的方法。(2)小学生书写能力培养的好途径。

(3)矫正小学生错误的握笔方法和写字姿势,让学生正确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结构的书写要求。

2、课题研究原则(1)主体性原则:书写能力的培养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

(2)层次性原则:在进行书写能力培养时,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3)循序渐进原则:书写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4)激励性原则:研究中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眼光看待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用“正强化”理论,鼓励并强化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

3、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小学写字教学理论与实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等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

(2)个案观察研究法。通过此方法了解平时没有良好书写习惯的学生数量以及研究前后的变化。

(3)调查分析法。对学生书写能力养成教育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作相应的调查结果分析。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对比,依据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反思与总结。

4、课题研究措施: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长:陆春桃

(负责课题统筹、规划、计划、管理)

副组长:李繁春

雷国华

王丽青

陆秀琼(负责课题试验的具体 5 实施和研究)

资料小组:课题组其他成员(负责进行问卷设计、数据整理和分析、校本教材资料整理等)(2)成立书法兴趣小组

学校在各班选拔的基础上,选取一些对书法热爱和感兴趣的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每周三下午课后,进行训练、辅导、评讲。这样,兴趣小组的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这部分学生的写字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这些学生在班级中又能起到“以点带面”的积极示范作用,同时也让这些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提高了全校学生的写字能力。

通过兴趣小组活动对学生书写作品对比展示、讲故事、编儿歌和顺口溜、赏析名家书法作品,激发学生写一手好汉字的愿望和兴趣,培养“提笔即练字”和认真书写的意识。

(3)教师示范指导,引领学生提高写字能力,快速掌握写字的要领与方法

教师通过正确、专业的示范,为学生正确、规范的写字作了良好的开端。我们要求教师写规范字,能用钢笔进行范写。不仅是写字课上的例字范写,还有课堂板书、批改作业等,都要做到字迹清楚、正确、工整。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示范作用。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教师展示给学生的都是一个个端端正正、十分标准的写字姿势。教师加强平时作业书写的要求、指导,进行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的养成教育。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坚持用5—10分钟练字,每天写好3个字; 而且每周至少开设一节专门的写字课,进行写字指导、练习和交流。

教师用儿歌、顺口溜,榜样激励等方法,强化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纠正不良的写字姿势,指导运笔技巧,培养学生按正确笔顺书写的习惯。

学生在掌握了写字的要领以后,需要反复的练习,练中学,学中练,逐步掌握书写的规律,力求使每个学生不仅把字写对,而且规范、端正,进而达到整洁、美观。通过教师细致而耐心的指导,学生能掌握写字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写字能力。(4)利用各种比赛,促进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

学校课题组结合“明德儿童创意智能竞赛”“草坝中心学校书法比赛”等活动,相应地开展了各类书法大赛,一方面检验了学生写字的效果,另一方面又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学生在这些“写字舞台”上,向全校师生展示自己的写字能力,展示写字成果,激发全校学生的写字热情,促进学生以“榜样”为力量,努力写字,刻苦练字,人人都写一手好字。

(5)通过校本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书写修养,深入开展写字教研

学校加大写字教学的研究力度,定期开展写字研讨课教研活动。老师积极认真参加书法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书法修养,以身作责,言传身教。比如:学校在每学期开展教师基本功比赛“三字”比赛,师生同台书法展示等。

(6)注重个案研究,以点带面,寻求有效策略

我们在三年级两个班中挑选了10名学生开展实验。课题试验以 问卷调查为主,每班老师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试验对象,在学校课题组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各试验老师按要求进行分析、记录和指导。课题组定期进行交流、汇报,以及讨论相关策略,并撰写了调查报告报告。在总结经验和规律的基础上,以点带面推及到整个试验班。试验研究不仅纠正了个案中的学生的不良书写行为,也促进了其他同学努力养成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取得较好的效果。(7)家校合作,促进良好书写习惯养成的可持续性

我们采用了家校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家长会、校内外墙报、校园网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使家长从思想上重视孩子的书写习惯,从自己做起,做好榜样,耐心指导小孩的作业书写;对小孩作业的书写进行监督和指导;大力配合学校和老师开展相关的作业书写评价活动。

四、课题研究成果与结论

1、课题研究成果

(1)绝大多数的学生掌握了汉字各种笔画、笔顺、结构的书写方法,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能写出一手端正规范、结构均匀、整洁美观的汉字。很多学生在学校举行的各类书法比赛中成绩喜人。(2)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研究实践,我校涌现了一批肯钻研,积极投身书法教学的教师队伍,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科研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增强。几乎全部教师都有能力承担班级硬笔书写的教学。教师有多篇书法教学论文、案例在市、县论文评比中获奖,多位教师在各级书法比赛中获奖。通过本课题研究,教师工作热情高涨,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涌现了一批兢兢业业、勤奋工作的老 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这种风气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位学生。

(3)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和谐发展。

①通过书法教学,使学生认识书法、欣赏书法,培养传承祖国文化的责任感;学生学习了书法的技能技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书写能力;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和拓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②在教学中充分感受中国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其它学科的学习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营造一种和谐发展、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③注重文化涵量,多形式多角度增加课外知识,把写字训练整合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强化执笔和坐姿训练,预防近视眼和保障身体健美,把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工作落到实处。

④学校通过大面积张挂学生的书写作品,开展班级书写比赛、书写之星评选等活动,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大大地提高我校学生的集体感和荣誉感,有利于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建设。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效果显著,使学生受益、教师进步、学校发展,社会满意。学生不仅写字有了明显进步,德智体各方面的素质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2、课题研究结论

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培养了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具备一定的书写能力,能写出一手端正规范、结构均匀、整洁美 观的汉字。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品格,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3、思考与展望

经过二年的深入研究,对于《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钢笔字规范书写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这个课题,我们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学生掌握书写的技巧,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习惯。因此,课题的结题,并不意味着研究的结束,而应该是研究的一个新的起点。希望得到专家、领导的不吝赐教,使本课题研究得到提升,逐渐完美,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透视》 方斐卿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3)《小学写字教学理论与实践》 杨献荣 著(4)小学语文教学网

(5)《小学语文教学》

山西教育报刊社

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预习习惯的结题报告 篇4

**县**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学校健康教育是整个健康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

展的重要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减负增效的实施,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关注。素质教育论者都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既是“学会了”,也就形成了能力。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可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学习过程一中断,就无所谓“学会”,无所谓能力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之后,又发表了题为《学习:内在的财富》的专题报告,为21世纪教育提出了战略性思路与行动建议,指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其中也强调这个目标“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这也告诉我们,学生要“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就必须“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而要能够“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就必须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更需要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使学生具有开拓和竞争意识,健全开放的人格,能够独立自主接纳他人,友爱宽容,健康文明,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方式和良好习惯,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目标的实现最基础的根源在小学教育,小学教育应把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我们的教育应与之相适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有助于今后发展的学习习惯。我校在2001年就确立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研究课题。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定向、连续、有序的研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深感对此课题进行研究与实践具有更加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1.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素质教育还没有能完全真正落到实处,“应试教育”的阴影并没能彻底摆脱。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这一课题而言,各地教科研部门开展的研究,还缺乏系统而深层次的探索,这正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并由此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

3.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

三、研究内容 1.常规学习习惯。

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听、说、读、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方法的习惯。

2.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

3.合作性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课堂积极参与合作操作、实践。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学习信息,思考探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习惯。

4.自信的学习习惯。自信心是创新者不可缺少的良好心理素质。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习惯和联想探索,假设习惯的培养,体现个性发展。

以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归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习惯培养的统一。以素质教育的培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超越和拓展了传统的学习习惯的内涵。围绕这些培养内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训练学生,注意扩展到课外家庭、社会,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习惯,是适应时代发展,创新的培养策略与培养方法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注:方法与过程也可分列)2 1.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对教师进行全面培训。为把这项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我校及时组建了实验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全面负责,教导主任***具体负责课题管理,少先队辅导员***负责团队活动和主题教育,形成了全方位的管理体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建立健全心理教育有关机制。

教书育人的成败,关键在教师,课题研究能否顺利地开展,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而教育科研又是更新教育观念、永葆教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的有效载体,是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的必由之路和必经过程。因此在实施研究前,我们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组织课题组教师深入学习。一方面集中学习有关习惯培养方面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步骤,组织教师仔细研读,认真琢磨,在级组里交流心得,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相关理论经验;一方面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教育科研经验;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珍惜每一次与专业教研员的交流和研讨,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和能力。

这样经过长时间的充电学习,我校大部分教师由原来的不知道心理教科研如何下手,成长为具有一定的教科研操作能力的教师,提高了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2.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掌握第一手材料。

为了掌握学生的情况,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我校为实验班全体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生活习惯、学习兴趣、课外阅读、家庭学习、交往、爱好等)和问卷调查。通过认真分析综合,在掌握学生在校表现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和生活环境。另外各班还建立了“知心信箱”、“悄悄话”等心理教育信箱,以便及时把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生活心理。一系列的操作使得我们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为实验的实践奠定了基础。

3.围绕课题,狠抓实验工作管理。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者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集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开发自身潜能,取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人格健全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课题在内容上侧重于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背景调查、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帮助全体学生获得适应与发展,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矫治的能 3 力。在途径和方法上,侧重于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优化个案者家庭教育的辅导研究,并辅之一次定期教育、适时矫治和过程评价等多种方法。

4.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

心理教育活动课,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形式。我校实验班开设每两周一次的心理活动课。课的内容有的选用指导书上的范例,有的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及近期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即兴而定,在认真编写教案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如:角色扮演、讨论分析、辩论心理陈述等,使心理教育不受传统学科教学的干扰,以期收到更好效果。

把心理教育渗透到各科课堂教学中。课堂40分钟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宝贵时间,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要渠道。因此,充分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抓住学科教学这个关键,适时地进行心理教育渗透,不仅在备课中列出心理素质培养目标,而且在授课中得到体现。学校在评课中将是否合理渗透心理教育,是否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评课的重要标准之一,有的放矢的教学管理也为我们在课堂中全方位渗透心理教育奠定了基础。

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实际,文道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习惯,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这不仅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日复一日,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无穷。

5.家校同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很大,根 4 据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在对我校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心理辅导时,发现一些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良习惯往往根源于家庭的不良教育或家长的不良行为的影响,我们发现要帮助他们克服、矫治这些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习惯,必须取得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开办《家长报》。根据我校家长的特点,在2004年初开办了《长凝小学家长报》。使家长掌握了大量教育孩子及培养孩子好习惯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们认识到要改变以往把教育责任全部推给学校的错误想法和做法,从而积极配合学校做好习惯培养工作,把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

启动“走进家庭、同育新人”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全校上下进行集体家访,特别是对后进生、学困生、家庭生活贫困、有残疾的学生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并对于那些问题较严重的学生,我们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对他们进行心理调整、心理训练、行为训练,在进行个别辅导的过程中,我们力求建立一种平等自由的辅导关系,在和谐的辅导关系中,引导学生自我探讨,发现并了解自我,纠正不良习惯,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为了将问题生尽快转化,我们还进行问题生跟踪教育,进行个案分析,让孩子们与快乐共存,与幸福有约。

6.将学习习惯的培养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丰富多彩活动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载体,它具有现实生活中所不及的凝练和精神,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校各学科设立兴趣小组,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同时学校也组织了相关系列活动:如勤奋学习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晨读、学生作业展评观摩、朗诵会、百题口算大赛、学习习惯童谣创编大赛等等。学校发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并根据自身的不足和学校师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出总结,并动员学生们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入生活情景拍成小品、相声、短剧等,在主题班会、中队活动、校本课程、心理培育课上进行表演,使同学们对学习习惯的要求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透彻,提高了师生的规则意识,使学生逐渐形成了善于对自己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与反省,善于及时调控自己不正确行为的习惯。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注:本课题成果注重实践成果,而缺乏理论成果,老师们撰写时一定要两者兼顾)1.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同学们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原有的一些不良的学习惯得到了改正,逐步养成了多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坚持每天20分钟练字,书写清楚、规范、美观;在学习过程中已能够熟练使用工具书,自行扫除阅读理解上的文字障碍,成为一种基本技能;养成了“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记好听课笔记,写好读书笔记,切实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和读书的质量;养成了朗读背诵的习惯,能有表情的诵读课文,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坚持课外阅读,既拓展了视野,吸收了大量的信息、知识,又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养成了科学思维的习惯,掌握了创新思维的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思维活跃,不人云亦云,不偏激武断,实事求是,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个人看法,并尽可能做到自圆其说„„

2.实验班各学科考试成绩较前有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了明显进步。在全镇每学期末的统考中,各学科成绩都居同年级第一名,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和校领导的表扬。从2001年9月开始,我校先后在两个平行班中以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由一人执教进行了对比实验,到2005年7月实验结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见下表:

3.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会学,而且善学。关于学习中的行为习惯,我们根据学校制定的“良好学习习惯评估细则”要求进行了调查测试,在前测中,全校402名学生中学习习惯良好的占32.7%,一般的占40%,较好的占27.3%,在后测中,学习习惯良好的占70.5%,一般的占18.5%,较差的占11%。

4.学生素质方面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学生在全市、县、镇各级比赛中获奖达一百余人次。

5.教师会教、善教、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我校是一所镇直农村小学,在研究中,全体教师通过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发生变化,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去年的教学质量评估中,我校的教学质量及各级各类活动均名列全镇第一,甚至超过一些城市小学。

通过这项课题的研究,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逐步由实践型向经验型、进而向科研型转变,一个科研性的教师群体正在我校形成。

六、问题分析与思考

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预习习惯的结题报告 篇5

项 目 名 称:研 究 单 位:项目行政主持人:杨项目业务主持人:罗主 研 人 员:张起 止 时 间:

研 究 报 告

绵阳市西山路小学

玲 吴克敏 李洪刚 朱小兰 罗红梅 2008年9月—2009年1月

《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前 言

我校微型课题《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自2008年9月申报立项以来,在进修校、教研室专家和学校教科室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数学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研究现状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也发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习习惯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通过多年的亲身教育实践认为:“幼稚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知识、技能、言事、思想、态度、情绪等,都在此时期打下基础,它是决定其将来人格、体格的重要因素”。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早期,能否给予系统的、良好的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低年级教育中固然要帮助孩子学习生活、学习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爱学习、会学习,爱动脑、会动脑,是 一种十分重要的个性品质,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是使孩子终身受益的一种基本素质。而且,也只有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孩子在生活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英国教育家洛克曾指出“事实上一切教育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也就是说,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如何结网,如何捕捞,他们才会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更多的鱼。可是,目前的现状是父母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多的把目光集中在分数上。有些孩子家里过分宠爱,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较忽视。有些孩子,他们虽然聪明,但往往习惯很差,课堂纪律散漫,注意力不集中,听讲效果欠佳。有些同学上课时精神不集中,讲话或摆弄东西,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有的一边写作业一边玩橡皮、铅笔,哪里说话哪搭茬儿;有的在家一边看书一边看电视,或者一边学习一边吃喝,这些小动作已经成了他们的不良习惯,这自然会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影响学习成绩。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一下子不适应学校的生活。上课的时候容易出现很多不好的习惯,如:上课时没有养成正确的坐姿,总是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爱讲话,外面有声响的时候容易分散注意。上课举手不积极,作业粗心大意,字迹潦草,不能认真、独立、按时地完成。经过一年的小学生活,大部分学生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作业。但是到了二年级,还是有不少的学生存在以上的问题,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我们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在实践中深深懂得: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奠基人,应该如何把握好这一关键期让学生养成一系列 3 的良好习惯?我们认为,低年级学生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和适应时期,随着新生入学,学习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这给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都带来了重要影响。而小学生学习行为又同其他行为方式(如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对学习的本身,而且对学生道德品质以及心理的和谐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本身,对于形成和完善儿童个性以及主体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由此可见学习习惯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那么作为小学启蒙年级,则更应该把数学教学的重心放在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培养上。只要能从小养成好的数学学习品质与习惯,真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学习,创新思维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高。因此,我们特提出了“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即“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的课题。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表明,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已经有许多年了,而且触及习惯培养的研究非常多。国内外关于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构建了全方位的内容结构体系和途径方法体系,但研究对象较广,多是整个小学阶段的学生,且研究范围较广。但是对于习惯养成关键时期的小学低年级关注不多。我们的研究意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更细致、更具体的研究,争取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二、研究意义

1、学习习惯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经过反复训练而巩固下来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 必备的素质,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人才。高年级学生的父母会提起自己的孩子学习习惯差,这主要是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造成的。我们常常会说习惯成自然,如果在低年级学生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将对他以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

2、学习习惯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

叶圣陶先生曾语重心长地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了。”小学时期是学生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抓住这个时期,经常地、具体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就能起到促进发展作用。因此,在小学低段,让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有助于今后发展的学习习惯。那么在中高段,学生才能有更高的发展,继而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形成健全人格,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力量源泉。

三、课题研究思想及原则

本课题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以《数学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为基本要求,坚持以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家长的协助辅导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以低段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中心,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标,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高效的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指导研究的具体原则:

1、主体性原则

课题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任何智力正常学生都能充分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开发自己学习潜能。问题让学生自己揭示,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尊严、价值,弘扬主动精神,调动学生内在发展潜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一切实验研究工作的基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学习习惯参与人员必须以丰富的知识和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克服形式主义,扎扎实实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对待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确保实验研究成果经得起科学验证。

3、活动性原则

通过小组合作,让全体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不断拓宽活动领域,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自己探索活动交流中全面提高素质。

4、灵活性原则

课题方案实施过程中,常出现一些难以预计的情况,因此在系统执行过程中,根据实施结果,随时修正课题实施方案。

四、课题概念界定

(1)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方式,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 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2)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如专心上课、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等等行为习惯。不良的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较长时间形成,严重影响学习效果、效率的规律性行为方式。

五、研究措施: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我校低年级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准备、认真倾听、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认真书写、及时改错等习惯,提高学生认知,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使每个学生的个体在各自条件下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2、通过实验研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用科学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掌握教学规律,体现素质教育,突破学科中心,在对学生的关注中提高教学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

3、通过实验研究,改革课堂教学中抽象、单一的模式,在教学中探索,总结出适合本学科教学的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取得实践经验,并将此推广。

(二)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确定的对象为校1—2年级低段学生。研究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同时在其它年级也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研究内容(1).当前儿童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主要是调查分析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方式,以及在校的学习活动情况。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行为,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以加强学习习惯培养的针对性。(2).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目标的研究。根据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学习习惯培养目标。这一目标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习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性发展。

(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寻求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四)、研究方法

根据上述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采取了如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低年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2.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尝试和探索。本课题既是一项学术研究,同时也是我校今后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将把本课题确立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策略认真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3.个案研究法。本课题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促使全体学生形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将随机选取一些孩子,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进行追踪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五)研究思路

以《数学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为基本要求,体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小学低段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养成教育的模式、途径与方法,探索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效果的新途径。

(六)、研究途径

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学生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养成课前准备、认真倾听、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认真书写、及时改错等习惯,提高学生认知,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使每个学生的个体在各自条件下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七)研究过程

如何推进小学低段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使其养成良好的听课、思考、作业等的习惯呢?针对以上原因,数学课题组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⑴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环境和氛围对孩子学习生活的促进作用。在校园环境布臵、硬件设施等方面,要呈现出一种浓厚的爱读书、爱学习的气氛。同时,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情感、知识、技能、能力融于一体的儿童文化活动,使孩子在娱乐中学习,在生活中求知。

⑵加强家校合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一方面,要积极向家长 宣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动员广大家长一起来做好这项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家访、家庭教育讲座、家校联谊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⑶加强个体指导,帮助孩子克服学习障碍,矫正不良习惯。由于个性心理、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在学习情感、学习方式上也会存在很多差异。因此,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及时帮助一些学生矫正不良学习行为,防止不良行为形成不良习惯。

⑷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日常教学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塑造学生人格的主阵地,必须深化教学改革,使教学活动从偏重于灌输知识转变为传授知识、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活动。特别是在语言、社会、科学等教学活动中,既要对孩子的学习行为严格要求,又要创设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在孩子主动求知的过程中指导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主要利用评价机制推进小学低段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具体做法如下:

1、通过表现性评价促进课前准备习惯的养成

在学校教育背景下,所谓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

不听无准备之课,准备充分才能提高课堂学习质量。课前准备不但有利于课堂进行的顺畅性,节省时间,同时也为学生日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从小学低段开始教师应不懈地督促学生——养成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我们的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由小组长针对同学课前准备的表现进行及时地评价并予以记录。例如:课前组长检查本组同学是否准备好数学课的学习用具:数学书、文具、草稿本、课堂作业本、数学学具等。如果没准备好,小组长不给该同学加星;如果准备好了,给该同学加一颗星;如果不仅自己准备好了,而且还能提醒周围的同学,则给该同学加两颗星。其次,每周末评出本班周“课前准备之星”,颁发名片式“喜报”与家长共享,习惯不好的同学则以悄悄话的形式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家校联系共同激励和督促学生的习惯养成。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习惯也不是一天能养成的,这样的评价机制在小学低段(特别是一年级)数学教学中需要持之以恒。

2、通过即时性评价促进数学听课习惯的养成

即时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评价者对于评价对象的具体表现所作的即时的表扬或批评”。它通常与教学活动过程相结合,是一种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的“进行性的评估”,贯穿于学习的过程中,其主要作用在于“给个人提供关于自己学习情况的信息”,它是评价中的一种有效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果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努力。

认真倾听是小组或全班交流讨论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保证,是生生、师生之间有效互动得以推进的前提保证。为了提高交流讨论活动的质量,为了使课堂教学过程不断向纵深推进,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倾听不仅包括听教师讲课,还包括听同伴发言。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来说,认真倾听教师讲课可能还比较容易做到,但倾听同伴发言就显得比较困难。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大都以自我为中心,还不太容易接纳同伴的意见,倾听同伴的心声。在交流讨论 11 活动中,学生一般有三种状态:第一种,只顾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听也不管别人说什么;第二种,没有仔细倾听别人的意见,发言与别人类同或重复;第三种,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能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其中,第三种情况的学生是极少数,前两种情况中,不会倾听的学生又占大多数。所以,要使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不仅人重而道远,要有一个逐步培养、长期形成的过程。为了使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既是对他人的尊重,又是自己有修养的具体表现;其次要引导学生不但关注同伴的发言,还要仔细倾听,学会欣赏他们的长处,发现他们的不足,这样,自己的发言不仅不会重复,还会在他们发言的基础上有所补充、有所提升,甚至会有新的创意。当然,教师自己首先是学生发言的“倾听者”,其次是善于听出学生发言之区别的“发现者”,更是发现学生仔细倾听并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的“评价者”。

听课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求学生要集中注意力,有针对性地解决未知的问题,听懂老师的讲解。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要把自己思维活动紧紧跟上教师的讲课,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要从中学习数学思维的方法。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的效果。

低段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应该比较注意在课堂上,为了学生能更好进行学习,要积极评价学生提出的想法,充分赏识孩子。“积极评价”则是一项开发宝藏的工作,积极评价会使学生的一个闪光点放大成为耀眼的光芒,同时还会“排挤”掉一些不良行为。因此,在课堂上老师 12 一定要赏识孩子,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把它放大。当孩子在课堂上提出了独特见解时,我们会评价:“善于思考,见解独到!” 当孩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我们会评价:“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你能提出这样有价值的问题,真了不起!” 当孩子的小手在犹豫不决时,我们会鼓励:“大胆地说出你的想法,也许会给大家新的启示!” 当孩子因回答问题出错时,我们会评价:“你这个错误很有价值,给全班同学都提了醒,相信大家今后都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孩子的心是最纯洁的,童言无忌,在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中,在老师的赏识、尊重、鼓励中,孩子们会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创新的火花将不断闪现。

在实践与摸索中我们还发现制定学习公约,对每一节数学课表现出色的同学通过短信平台分类向家长通报表扬,要求家长在家里也予以鼓励,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成就感和认同感,继而为更高的方向——特别表扬而努力!

总之,即时性评价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做法,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励着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3、通过自我反思性评价促进数学解题习惯的养成

自我反思性评价,是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多元化的信息,与自己原有的评价结果、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使之获得改造和重组,形成新的评价结果的过程。它是一种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自主评价的进一步完善。这一过程实际上是经过师生、生生和学生与媒体的交互作用,不断地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和意志品质,最终形成相应的评价能力的过程。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反思者。13 任何学习都有一个反思的过程。有了这种反思,就能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优化学习方式。

我们认为反思性评价中自评互评不仅能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赏识他人的能力,而且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提高自信心。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把自评互评与学生的日常作业习惯结合起来。其实我们常常会发现相当部分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错误并不是完全因为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引起的,而是由于作业习惯不好,所以平时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1)、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培养学生自觉检查的习惯。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要注意作业的书写规范,态度认真,思维独立。同时紧紧把握住演算草稿和检验答案这两个细节,对学生强化态度的严格要求。作业演算草稿的认真程度和完成作业能否自觉检验往往集中反映了学生的作业态度。如果学生的演算草稿也能象书写那样条理化、规范化,作业完成后对照演算草稿自觉认真验算,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练习正确率,而且对于学生认真作业习惯的养成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能做到这几点的同学每次作业可以分别加1颗星。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教会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完成作业的基本方法。审题是学生进行正确答题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能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形成严密的思维方式,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解题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在低段审题习惯培养中,主要做好:①发现的信息。现在的信息可以大致分为文字信息,图画中的信息,人物或动物提供的对话信息。②搜集、整理信息。把发现的信息进行数学化处理,比如图中数到数,人物对话中提到的数等进行整理,变成有用的信息。③弄懂问题或提 14 出问题。④处理问题。主要是根据问题选择正确的做题方法。⑤列式解答。

4、通过鼓励性评价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会表现习惯的养成。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或全班的交流讨论活动。之所以要鼓励,是因为有的学生害怕说错,有的学生因内向而怕羞,有的学生因过于自信而总是抢着发言,无形之中给其他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进行必要的减压。第一,不要怕说错。出现错误很正常,正是因为有错误,才需要学习。错误说出来,就可以知道错在哪里,弄明白产生错误的原因,把错误改正过来,以后就不会再犯。如果不参与讨论,很有可能连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都不知道,那么以后还会再犯同样的错误。第二,不太发言的学生要抢着说,经常发言的学生要看机会说。所谓看机会,就是或者说出不同于其他学生的观点,或者在别人都说完以后做概括、总结等,不断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三,要学会表现自己。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只有不断参与,才能逐渐学会表现自己,表现能力才会逐步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自己也会越来越有信心。学生自信心提高了,就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5、通过开展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合作,学会交流习惯的养成。

小学阶段的学生合作大多以小组活动为主。相对班级教学中的学生参与机会来说,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的机会要多得多。许多教师都期望通过小组合作活动,使教学重心从班级层面下移到小组层面。这也是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普遍流行之原因所在。然而,小组活动中的合作状况并非尽如人意。就小组合作状态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种。其一,组长“替代思维”。这种现象说明小组中的“权威”已经产生,权利与机会“非他莫属”,在无形中他已得到其他成员的首肯与默认 15。其二,谁也不服谁。这表现为小组活动时间已经结束,还没有争吵出结果。其三,同时抢着发表意见,结果谁也没有听清楚别人的意见。其四,各归各自由活动。从这些状态可以看出,小组活动还流于表面形式,效率比较底下。主要原因:第一,学生既不了解小组活动的规则,也不太懂得如何与他人交往;第二,教师对学生如何进行小组活动既缺乏相关指导,又缺乏相应的关注与协调。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活动效率,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我们要对小组合作活动进行合理安排与相关指导。首先,确定小组成员的搭配与组长人选。小组成员搭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异质搭配,另一种是同质搭配。采用何种形式,主要根据活动内容与性质来定,一般以异质搭配为多。这样有利于组员之间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和共同提高。组长可采取轮流担任的办法。后一任组长上任后,前一任组长要起辅助与帮衬的作用。一般一学期对小组进行一次大的调整,小组形成后要相对稳定,一学期中每人可轮到一次担任组长的机会。其次,制订小组活动规则。每一轮新组长上任前,都要进行上岗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组长的职责和工作要求。组长的职责是负责小组活动的开展;组长的工作要求包括学习任务与内容来确定小组活动的形式(小组轮流、小组抢答、小组讨论、先个人再小组等),根据学习内容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谁记录、谁概括总结,谁代表小组汇报发言等),以身作则并协调状态,及时发现活动开展比较好的小组,请他们在全班学生面前示范并进行点评;及时发现小组活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予以指出和纠正。

小组合作活动的有效开展,是课堂教学重心真正下移的前提保证,是课堂教学互动生成的前提保证。因此,建立小组合作活动常规,非常必要。

五、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理论成果

1、确立了学习习惯与学习效果相结合的主题教学思想。

2、进一步探索了学习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3、促进课堂教学互动生成的教学过程的展开。

(二)、实践成果

1、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我们对四个实验班228人和两个参照班108人进行调查,发现四个实验班同学的学习习惯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具体如下: 前测: 一二年级学生学习习惯调查表

班级人数 及时做好上数学课的准备工作 认真倾听老师讲解和同学的发言 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积极发言)对老师的见解和同学的观点提出质疑 和小组同学合理地进行合作性学习解题时先阅读题目要求、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后做作业的 看完题意后先不急于写,而是确定解题方法后再书写的 书写能工整,计算能仔细、验算能及时的 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的 一(1)58 2 4 20 1 3 1 0 3 1 一(3)47 1 3 6 1 2 0 0 2 1 二(1)62 15 20 22 7 10 7 4 3 4 二(2)61 11 9 13 4 10 4 2 6 7 一(2)48 5 7 6 1 4 3 1 2 2 二(3)60 14 18 23 8 12 5 7 3 5 中测: 一二年级学生学习习惯调查表

班级人数 及时做好上数学课的准备工作 认真倾听老师讲解和同学的发言 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积极发言)对老师的见解和同学的观点提出质疑 和小组同学合理地进行合作性学习解题时先阅读题目要求、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后做作业的 看完题意后先不急于写,而是确定解题方法后再书写的 书写能工整,计算能仔细、验算能及时的 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的 一(1)58 15 20 37 12 15 12 11 17 20 一(3)47 16 22 33 25 23 13 14 19 24 二(1)62 37 40 43 10 30 19 20 17 18 二(2)61 36 37 34 29 32 25 28 20 21 一(2)48 7 8 7 3 6 6 5 9 9 二(3)60 16 20 24 11 15 9 7 6 8 后测: 一二年级学生学习习惯调查表

班级人数 及时做好上数学课的准备工作 认真倾听老师讲解和同学的发言 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积极发言)对老师的见解和同学的观点提出质疑 和小组同学合理地进行合作性学习解题时先阅读题目要求、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后做作业的 看完题意 后先不急于写,而是确定解题方法后再书写的 书写能工整,计算能仔细、验算能及时的 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的 一(1)58 49 47 50 40 38 45 40 37 41 一(3)47 40 37 35 28 30 36 30 28 24 二(1)62 37 54 48 39 40 45 43 38 41 二(2)61 51 46 52 38 40 39 35 33 34 一(2)48 10 11 15 6 14 9 8 13 14 二(3)60 17 22 26 14 16 11 10 9 13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在大力提倡终身学习的大环境下,学生是不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否会学习?学生是否爱学习?学生是否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良好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轻松地学习?

首先,从前测看,大多数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不浓,其主要原因是: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读死书、死读书的情况还在,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许多家长的观念陈旧,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不够,大多数家长只重结果(学习成绩)不看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其次,家长对于何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知半解,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对于像课前主动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等一系列学习要求,不能很好落实,流于形式,也造成了学生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重视。

再次,老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持之以恒,要求多,落实少;作业多,方法少;唠叨多,指导少。也就造成了预习、复习天天搞,学生却不知怎样去预习、如何去复习。

实验过程中,低年级学生在家写完作业能自觉预习新课或及时复习当天所学知识,则由家长给予表扬,并随时与老师联系,了解学生情况,在校由老师提出表扬,并给予一个星以示奖励。在学校里,实验班的学生如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举手等,老师就发星或奖票,满五颗就在本班墙上给于学生一朵红花公布全班,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以上三张表内的人数变化中,我们明显看到:学生学习的方法更灵活、更科学了。实验进行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是以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为主的,课前不会预习,课堂上不会质疑提问,课后也不能及时复习,并加以拓展。而在后测中我们发现四个实验班的学生各种好习惯正逐渐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大多数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2.课题减轻了家长的负担,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从前测中我们看到,帮助孩子学习、辅导孩子功课的家长占一大半,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而且家长在工作之余还要辅导孩子,加重了家长的负担。而实验后,在后测表中我们明显发现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变浓了,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学习成绩提高,家长也变得轻松了。在期末调测中,我们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任课老师普遍反映: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上课也善于提问题了,老师教得轻松了,学生也学得轻松了。

3.个案的代表性为教学研究提供了帮助 个案记录与分析

(一)家校配合,共同关注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对特殊学生谭浩天的情况分析及辅导

小浩天是一(3)班一个很特殊的学生,开学前一段时期,这个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很散漫,并伴有离开座位,动手打同学的现象,对于老师的制止也不予理睬。通过对小浩天同学进行交心谈话,得知他是隔代抚养,父母外出务工,由爷爷奶奶带,平时娇生惯养,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对于老师耐心的教育他却不采不理,几乎使其他任课老师失去了信心。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课题组的老师集体进行讨论,觉得对于这个孩子来说,家庭的教育力量仍然不能放弃。老师特地到学生家里家访,先消除家长“听告状”的顾虑,她告诉孩子爷爷奶奶:“我们从来就没有把小浩天当成我们的负担,我们真正担心的是,不良的习惯给这个孩子一生带来的危害……”与家长的沟通,确立了共同教育培养的目标,我们都将扭转这个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逐步培养良好的习惯定为首要任务。定期电话联系,家长每周到校了解情况,这都体现出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配合。渐渐地,这个孩子上课比较静心了,再没有出现过扰乱整堂课纪律的现象,对老师的教导也能听也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了。尽管他的身上仍有许多缺点,而且对他的改变尚待时日,但他确实是在进步,虽然点滴,但是作为老师,我们应当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们身边每个学生,也包括这样的特殊生。

个案记录与分析

(二)循循善诱,耐心辅导,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对二(1)班学生陈耀忠的辅导

二(1)班的小忠记忆力、理解力都相比较弱,行为习惯极差,学习习惯也不好。他的不良行为主要表现是写字极差,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各科作业,在检查作业时经常说没有带,忘在家里了,多次教育批评效果不大。后来老师改变过去的师生交往方式,注意与他的情感交流,接近他、帮助他。鼓励他说真话、说实话,做错了事不给他压力。从要求他选择完成少量作业到由基本完成作业,利用“小步子”的原则,增强他完成作业的信心。观察记录他的表现,注意表扬他的每一次进步。经常和家长联系,共同促其成长。该同学经过一学期的耐心教育,明显好转,作业基本上按质按量完成了,成绩有所好转。我们数学组老师将继续采用激励表扬等方式,使学生的身心在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同时,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最终跟上班级发展的步伐。个案记录与分析

(三)夏俊杰是二(2)的一位单亲家庭的男生,他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爱做小动作,想说就说,作业拖拉;自己的学习用品不会收拾,桌上、抽屉里、地上到处都是,然而他的智力并不差,数学课上的内容他听两三遍就能懂。但学习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呢?认真进行分析,除了和他的性格有关,作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家庭教育一定程度上的缺失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习习惯没有培养好。他根本管不住自己。面对这样的孩子,光是教育是不够的,我们必须采取特殊的方法。老师跟他的妈妈经常进行交流沟通,统一认识。接着 老师把他的座位放在讲台旁,一发现情况,就以眼色、手势或轻敲桌面提醒他,他一有进步就及时表扬。课后,老师常找他聊天,告诉他遵守纪律、认真学习的重要性。现在他在课堂上不随便离开座位了,做小动作、拖拉作业的坏习惯有所改善。现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他还没有完全养成,离开老师的提醒督促他还是照旧,但是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教育需要引导、策略与耐心,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习惯。

个案记录与分析

(四)(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任智杰是二(2)班的学生,上课不会听讲,东张西望,好搞小动作。老师要求读书,他却漫不经心。等老师让他读课文时,他一句话也读不出来。作业马马虎虎,经常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

(二)、分析诊断:

该生比较贪玩,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尤其受地震影响,现在在板房上课,在课堂上,更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不善于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自控能力较差。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不大管教。上述几项行为表明他的主要问题是课堂注意力涣散,自控能力较差。

(三)、治疗与辅导的方案:

(1)辅导老师赵老师用关心鼓励的方式、信任的态度与小任同学交谈、接触,使他信任老师。老师问他学习是为了什么?他回答是为了 将来成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于是赵老师告诉他,无论你喜欢不喜欢的学科,都要努力学习,要想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全面发展。

(2)培养其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和责任感。

(3)同其他老师协作,在课堂上对小任多督促,使其集中注意力,养成注意听讲的习惯。对他多提问,用积极的思维活动保持注意力集中。

(4)以建议的方式,希望父母对孩子多加管教

整个指导过程表明,要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注意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单靠说服教育是不行的,要在良好的群体氛围中,依靠老师的辅导训练,家长的配合,才能见成效。

4、教师成果

(1)、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素质,锻炼了教师的能力,这对学校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参研人员撰写了如下论文并获奖:赵红梅的《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张铃在“提高教学效益”活动中,教学设计获一等奖,撰写论文《现代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几种功效》获一等奖、吴克敏的《运用多媒体在教学“角的度量”中的优势》获一等奖、李洪刚的《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获二等奖、罗红梅的《多媒体应用在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获国家二等奖。

(三)、社会效益显著

1、学生学习习惯的显著变化,受到了家长的认可。

2、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直接影响了学生其它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到社会的好评。

七、研究的结论

一学期的课题研究,使学生、家长、老师都受益匪浅,我们自己也获得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我们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科学原则,努力排除其中的不确定因素,结合我校实际总结并设计出我校自己的实验模式以及以后科研的途径和队伍。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方面总结我们的结论:

1.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首先要归因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好习惯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而好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机无疑于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和家长必须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引导。良好的预习习惯会促使其养成认真听讲以及按时完成作业等其他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新课标中指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有高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态度,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课题实施过程中,许多家长和老师的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培养孩子在游戏中想问题,查字典学英语,用扑克牌学数学;培养创新能力,从搞“破坏”开始,拆装小汽车和闹钟,创作摇滚乐,不断做出新的选择。孩子的兴趣产生了,学习自然变得简单了。

3.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实施不同的方案。

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方法引导是我们在实验中得出的重要结论之一。经过我们的实验表明,大多数孩子在使用正强化方法时都或多或少地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仍有极少数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对该方法效果不明显。我们适当地使用批评和惩罚来刺激其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的心理也在不断变化,他们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情感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实施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应对学生的世界有较多的了解,方可跟上学生的思路。只有了解学生,你才能帮助学生。

4.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更要归因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家长与学校的密切配合。

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在自主学习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主要还要靠老师和家长的激励及指导,要看老师和家长是否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以及如何激励和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逐步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正确科学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八、后续研究的设想

1.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系统研究,我们课题组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实验班学生的学习习惯明显比刚入学要好。但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 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还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提炼出一整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操作模式,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

2.本校班级大,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平时比较繁忙,再加之能力有限,课题研究的成果不是尽善尽美。今后在课题研究中要邀请一些理论基础雄厚、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来参与、指导。

3.学生性格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症下药,争取寻求更好的方法。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对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还仅仅只是开始,尚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努力深化,许多问题需要去设法解决,许多经验需要去认真总结,许多想法需要去变成现实。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潜心研究“教书育人”这门艺术,让学生健康地成长。

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孙云晓少年儿童教育报告》孙云晓著,接力出版社

《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理论专著孙云晓邹 泓主编,北京出版社。《好习惯是怎样培养出来的》(活动设计案例精选)孙云晓 孙宏艳主编,北京出版社。《稳步提高学习成绩》林 格主编,同心出版社。《小学生优良习惯与培养》 史德志主编 新时代出版社

《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孙云晓、张梅玲北京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

吴亚萍

上海教育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预习习惯的结题报告 篇6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预习是训练阅读的最重要的阶段。”课前预习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 对即将所学知识进行的自学。预习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它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同时也可以引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更能激起学生和文本的心灵交流。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呢?我从以下预习兴趣、预习方法和预习评价三方面来谈一谈。

一、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并逐步常规化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 方可得益。”只有有了兴趣, 学生才愿意去养成习惯。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的预习兴趣呢?一开始, 不妨以竞赛的方式鼓励学生预习。在我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时, 我就想到了这个办法——看谁预习最认真, 最能了解老师的心思?对于基本的预习环节如查字典认识生字, 读熟课文我设定比赛规则, 每次预习总分十分, 认真做到者得满分, 有欠缺则扣分, 若超额预习则加5 分, 由组长统计, 学期结算, 看谁最会预习。这样一来, 很少有学生会不预习, 每天早上都能听到学生争相读书的声音。每篇文章的词语, 我要求学生结合课后练习和自己的阅读, 先用铅笔画出来, 上课时再与老师核对, 看谁和老师最有默契, 每次画词语, 总是能听到学生高兴地低呼:“我又和老师一样了。”其实, 学生从一开始的为了得分, 慢慢转变成常规的学习步骤, 最后成为习惯, 都在竞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变化着。

二、从预习方法入手, 优化预习

学生之所以不重视预习, 有大半原因是因为不会预习。在我们老师眼中, 预习是极其简单的, 常常忽略了对学生预习的正确指导。其实, 要想学生能够有效地预习, 首先得教会学生如何正确预习。

(一) 读课文

预习的首要工作就是读书, 所谓“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读是理解一篇文章的基础。预习要让学生做到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读顺课文, 进而培养学生从读中悟理、悟情、悟法, 并发现疑难。我们要指导学生多种方法读, 如高声朗读, 轻声读, 默读等等。

(二) 查生词

初读一篇文章, 学生总会遇到一些不认识和不理解的生字词。我们应事先提醒学生养成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碰到一些难理解或重要的词语时, 我们还应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 鼓励学生自查自悟。碰到一些专业名词, 科学术语时, 可指导学生到网上、图书室翻阅有关资料。

(三) 提问题

课堂上许多学生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 就是认为反正老师上课要讲, 不愿花费时间去自查自找自问, 养成一种懒散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 我们老师可要求他们在预习时提出问题, 看谁能把老师学生问倒。孩子们为了发现问题, 会纷纷开动脑筋挖空心思找出疑点:有关于字词的, 有关于内容的, 也有关于文章作者的和时代背景的。

(四) 写批注

我带的是高年级的学生, 做批注是高年级预习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中年级也可以开始让学生写批注, 锻炼阅读能力。什么是做批注?就是在预习的时候, 针对文章中的较能唤起自己表达欲望的句子, 在旁边写写自己读书产生的感悟, 这一做法, 有利于学生提升自己独立阅读能力。如何教学生学会写批注呢?一开始, 我和学生上了一堂学写批注课。我告诉学生批注要点:挑你喜欢的句子, 或是读了很有感触的句子, 又或是文章的重点句子, 抓住句子中关键的重要的词语如表示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认真读一读, 有什么想法或是联想到了什么, 都可以在旁边写下来。接着, 我们一起针对《装满昆虫的衣袋》进行批注练习。我指导学生抓住法布尔的动作, 语言, 如“小心翼翼地包裹起来”, 通过解读动作“包”, 并联系上下文, 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小心翼翼地呵护它们。学生接触批注的前一段时间, 我将文章的重点语句摘给学生, 让学生围绕重点句重点词做批注, 慢慢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句子写感受。现在, 学生已逐渐掌握了批注, 上课回答问题也精彩多了, 常常有学生说出出人意料的话语, 给课堂增添活力。

三、注重预习效果的检查与评比

预习作业是学生课外自主完成的, 因此教师应对预习进行有效的检查、评价。课前预习可分为书面预习和口头预习两种类型。书面预习作业, 教师一定要收上来查看, 但可以不细致批改, 以检查为主, 对于一些认真的同学, 可以贴小红花或写“你真棒”等进行表扬。对于高年级的学生, 则可让学生互查。口头预习作业, 如果以竞赛的方式进行, 则要时常关注各人得分情况;如不是, 则请家长监督, 或采取抽读的形式不定期检查。教师的检查和评比, 无意中给了学生预习的压力和动力, 促进学生养成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

预习是学习的重要途径, 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更好地投入语文学习, 也能为将来的阅读品味打下奠基石。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幸福, 播种预习习惯, 收获阅读的乐趣。对于可塑性强的小学生,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摘要:预习对于学习而言, 是极为关键的环节, 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认真的预习。学生只有通过预习充分感知课文, 课堂上才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更深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因此, 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 更要指导学生有效地完成预习任务, 并通过各种途径,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上一篇:小手拉大手范文下一篇:机制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