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 简便计算

2024-08-18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 简便计算(通用15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 简便计算 篇1

一、口算。(10分)

10-2.65=0÷3.8=9×0.08=24÷0.4=67.5+0.25=6+14.4=0.77+0.33= 17.15-8.47-1.5317-3-4

7152

÷2+×0.125×0.25×32 5

63456

5-1.4-1.6=80×0.125=3÷3×17

=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90分,4×20+5×2)1125-997998+124641

+3.2+523

+6.8

1225-(122

7+25)400÷125÷825×(37×8)

(1

-1)×1213×244

15×4734×(2+1334)

125×8.84.35+4.25+3.65+3.753.4×99+3.4

95119

22.3-2.45-5.3-4.55

4.25-3513

6-(26-14)

437

×1+57.125×18

-0.51112+718+524)×72 187.7×11-187.7 2.42÷3+4.58×114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 简便计算 篇2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1) 了解学生情况。可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班级基本情况 (男、女生人数) ;上学期总评成绩 (各等级人数) ;学生掌握“双基”的情况 (理解、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情况) ;具备基本能力的情况 (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学困生情况。 (2) 针对学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3) 制定出可行的复习计划。 (4) 依计划付诸行动。

二、分类梳理, 强化复习的系统性

作为复习课的重要特点就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 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 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内容, 可以整理成表, 使学生对于本章内容 (从分数的意义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的分类与互化、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这才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再如, 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要把除法商不变的性质、比的基本性质与之结合起来, 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

三、辨析比较, 弄清易混的题型和概念

有比较才有鉴别。复习时要创设比较、辨析的思维条件,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中, 灵活选用综合法、对应法、转化法、图示法、逆推法、假设法等思考方法, 深化解题思路。如教学: (1) 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修, 需要20天, 由乙工程队修, 需要30天。两队合修需要多天? (2) 一批布料, 做上装能做20件, 做裤子能做30条, 如果整套做, 能做多少套? (3) 甲从东城到西城要20分钟, 乙从西城到东城要30分钟。如果甲、乙两人分别从东西两城同时相向出发, 经过几分钟相遇?这3道题的文字表述虽然不一样, 但它们的解答算式却是一样的, 即1÷ (1/20+1/30) 。因此, 在复习时,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 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各类复习题进行归类, 这样才能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从而拓宽解答应用题的视野, 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对于“易混概念”, 首先要抓住“意义”方面的比较, 如质数和奇数、质数和质因数、比和比例等。对易混概念的分析, 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把握概念的本质, 避免不同概念的干扰。对易混的方法也应该进行比较, 以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 如化简比和求比值、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等。

四、一题多解, 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有些习题,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法, 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灵活解题的能力。相同的题目, 不同的分析思路, 列式不同, 结果相同, 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同时也给学生以启迪, 开阔了解题思路。有些应用题, 虽然题目的形式不同, 但它们的解题方法是一样的, 如工程问题和相遇问题中的部分习题, 题目的类型不同, 但解题的算式是一样的。复习时, 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引导学生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 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在设计各种题型的练习时, 既要有单纯的基础知识方面的题目, 也要有一定现实生活的题目;要注意应用题的一题多解, 让学生选出较容易掌握的方法。如教学“白兔和灰兔共有280只, 白兔只数是灰兔的3/4, 白兔和灰兔各有多少只?”可以有以下6种解法:

解法一 (分数除法知识) :

灰兔280÷ (1+3/4) =160 (只)

白兔280-160=120 (只)

解法二 (比例知识) :

3+4=7 280÷7=40 (只)

白兔40×3=120 (只)

灰兔40×4=160 (只)

解法三 (分数乘法知识) :

设灰兔有x只, 白兔有3/4x只。

x+3/4x=280 7/4x=280 x=160

解法四 (分数乘法知识) :

设白免有x只, 灰兔有x÷3/4只。

x+ (x÷3/4) =280 7/3x=280 x=120

解法五 (比例知识) :

设灰兔有x只, 白兔有280-x只。

解法六 (比例知识) :

设白兔有x只, 灰兔有280-x只。

这样的训练, 差生至少也能学会其中的一、两种解题方法, 优生则学会了从多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让学生学会选择自己认为比较容易的解题方法去解题。

五、有的放矢, 揭示规律, 挖掘创新

数学复习不是机械的重复, 什么都讲, 什么都练是复习的大忌。复习一定要精要, 有目的, 有重点, 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慨括。题目的设计要新颖, 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 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让他们多思考, 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通过复习学到更多的解题技能。在复习中要通过总结以往的数学知识, 使学生集中温习, 集中理解, 应用知识, 解决问题, 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 加强概括、分析、综合、比较, 揭示解题规律和思考方向, 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获得新的见解。

六、使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教师应全面了解“学情”, 恰当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正确引导学生搞好复习, 以帮助他们取得好的成绩。但任何一个班级, 学生的成绩情况不可能都在优秀或某一平台上。这就要求我们对成绩尚差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怀, 对他们的知识欠缺方面及时给以弥补, 因材施教, 适当补习,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在复习教学中, 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 要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活动时间与思维空间, 要多给学生提问题及质疑问难的时间与机会, 使他们在复习中积极动手、动口、动脑, 多实践、多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查、自测、自评, 查漏补缺, 质疑问难, 让学生针对各自的学习缺陷, 进行温习补救, 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总复习中, 教师不应面面俱到, 满堂灌, 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安排、点拨总结、答疑引导和评估反馈上。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思维得来的时候, 才是真正的知识”。要让学生明白, 无论学哪一门功课, 课堂上老师讲的, 笔记本上记的, 课外阅读的……等等, 都是书本上的知识, 要把他们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使自己能够自如的运用, 就必须通过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来转化。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策略探究 篇3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策略

我们都知道,小学六年级是小学的毕业阶段。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在这个阶段,既要回顾总结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情况,也要为学生进入初中的数学学习做好相关的衔接教学。而这些教学任务的完成都是通过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这个教学环节来完成。那么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如何开展呢?我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系统梳理小学数学知识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到复杂的应用计算逐渐向学生传授。由此可知数学具有系统性的知识体系。由于六年级数学是小学数学学习的最高阶段,因而小学六年级总复习涉及小学数学的各年级段。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并不能一次性掌握所有的数学知识,学习数学也是一个需要反复吸收的过程,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中进行归纳和总结。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既是一个回顾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提升数学能力的过程。在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那些零碎的、看起来毫无联系的知识点加以总结和概括,使得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一些数学规律,了解到一些解题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提高。举例而言,教师在总复习的过程中讲授分数应用题,要透过一题而总结一类应用题的解法。一道分数应用题既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有关分数的数学知识,又可以教会学生寻找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二者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解法解决问题,以此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此外,在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系统地教授数学方法的内容,让学生对数学方法有个初步的认识,比如分析法和综合法的运用,或者可以使用比较教学法、思维导图法,这些方法都很实用。

二、加强典型问题的练习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题海战术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渗透,题海战术基本上已经被抛弃。实际上,对于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对题目的练习。数学学科非常灵活,千变万化,同一个知识点可以有很多种的考察方法。因此,虽然现在反对题海战术,但并不意味着学习数学,可以少做数学练习。只不过,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盲目地做数学练习,而是优化数学练习,加强典型问题的练习。

典型问题的练习,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认真准备,因为不是任何一个题目都可以成为典型问题的。为此,进行典型问题的练习,需要经过三个步骤。其一,进行选题。选题是首要步骤,不可随意。一般而言,典型问题要具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在考察某个数学知识点方面具有代表性;另一个是相对综合,可以将几个知识点加以串联。其二,筛选易错题。易错题的特征是学生在这个问题上普遍出错,这就意味着,这个问题里有学生的盲点,所以这类问题也属于典型问题。让学生解决易错题的有效方法是对错题进行反复训练,直到学生彻底消除知识盲点为之。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测验中加入这些易错题,以考察学生是否真的已经掌握相关知识点。其三,挑选灵活多变题。灵活多变题的特征是同一个知识点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类问题可以训练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性。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是以不变应万变。教师要在这种类型的题目的讲解中带领学生抽丝剥茧,找出这些问题的真面目。典型例题需要学生不断地去温习,巩固记忆,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典型题目集。

三、运用分层教学模式

经过六年的小学数学的学习,学生们在学习数学方面呈现出差异性,这是不可避免的情况。尤其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阶段,学生们对数学的掌握程度千差万别。因此,以往在日常教学中采取的统一授课模式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认为,面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应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

当然分层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课后辅导而言。在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的环节中,应当针对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差异,布置适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任务。对于那些基础较强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稍有挑战性的数学题以拓展他们学习数学的思维。而对于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应该重点抓住对他们的知识性辅导,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对于那些后进生而言,不仅要在知识上进行补课,也要在思想上对其进行补课。要时常督促这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且也要开化他们的思想,激发他们对学生数学的兴趣,长此以往,可以不断提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分层教学法具有针对性,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自己。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是对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的重要环节。教师一旦抓住了这个环节,那么学生就很有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们认为,以上三个策略能够使得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程卫国.浅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 简便计算 篇4

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89×99+892.63+5.8+7.37+4.252×15-5×5255×102

2.58-1.6+3.42125×6445×25+75×4523.5-2.8-7.2

58.65-(3.2+8.65)99×125×83200÷25÷4250÷8×4

80+(146-46×3)48-(5.2+2.03×10)32×15+(32.6+8.09)

2.38-2.4+3.62125×2475×55+75×4527.5-6.8-3.2

55.83-(3.2+5.83)29×125×85600÷25÷4250÷8×4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计划 篇5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毕业总复习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过程。所以,在具体实施前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

小学生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已经接触和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学知识,形成了相关的数学技能,也能对生活中有关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智力上已达到一个“综合发展”的层次。但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不可否认还缺乏整体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认识。所以在这小学阶段最后的时间里,组织学生全面复习和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显得十分必要。尤其是对于部分“学习困难学生”,总复习更具有重要意义。

2、教材情况

教材总复习的内容不仅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教学质量的高低涉及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任务能否圆满地完成。教材把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划分为44个课时进行整理复习。根据教材编排,大体上可将44个课时的内容分成6个部分。

第一部分重点复习数的知识,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的意义和性质及其相关知识点,还包括数的整除知识。

第二部分重点复习数的运算,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法则、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解方程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等。第三部分重点复习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包括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正反比例意义及其判定等。

第四部分重点复习量与计量的有关知识。包括质长度、面积、体积(容积)、时间等的单位及其进率,单位之间的换算与化聚等。第五部分重点复习几何形体的相关知识。包括线与角的概念、判断、度量、操作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周长与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的特征、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容积)等的计算。

第六部分重点复习各类应用题。包括基本的数量关系,简单应用题、两、三步计算的一般复合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方程和比例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等。

教材的整个编排内容丰富、详细,系统性强,力图通过全面整理复习,促使学生达到巩固知识,掌握基本数学概念,熟练基本技能,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同时,力图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总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引导学生力求达到:

1、比较系统、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的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用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力求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具有一定的速度。会解简易方程。养成自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已经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各种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与换算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各种单位之间的化聚和名数的换算。

3、牢固地掌握所学各种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几何形体的特征,建立相应的表象,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所学集合形体的周长、面积(表面积)和体积(容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图形实际问题。

4、掌握所学统计初步知识,能正确地绘制(一般是半独立性)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正确理解统计表(图)并能根据图表信息分析、解决相应的问题,正确地解答有关平均数问题。

5、牢固掌握所学常见数量关系和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答相关的应用题,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6、结合总复习,引导学生养成自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

三、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过程的安排

由于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所以,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直接制约着复习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班实际复习对象和复习时间来确定复习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我班实际,总复习阶段共计44课时,复习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一)、数和数的运算(12课时)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

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4课时),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2课时),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2课时),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2课时),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综合计算能力(2课时)。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4课时)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1课时),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2课时),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3、辨析概念,加深理解(1课时),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应用题(16课时)

这节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2课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课时)。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5课时)。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2课时)。

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3课时)。

(四)、量的计量(3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1、整理量的计量知识结构(1课时),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

2、巩固计量单位,强化实际观念(1课时),包括“名数的改写”。

3、综合训练与应用(1课时)。

(五)、几何初步知识(6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1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

2、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2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2课时)。能实现周长、面积、体积的正确计算。

4、整体感知、实际应用(1课时)。

(六)、简单的统计(3课时)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求平均数的方法(1课时)。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1课时),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1课时),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四、策略与措施

1、统一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改善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强化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益。

2、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编排体系及意图,把握单元、期末、升学考点,做到有的放矢。

4、按照教材总复习的编排,分块分课时复习,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回顾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力求比较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查漏补缺。

5、适当组织一些综合性练习(历年统测),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知识缺漏,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互帮活动,帮助这些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

7、认真上好课,向课堂要质量。搞好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三个为主”(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课堂上要加强训练力度。

8、教材总复习拟安排26-30课时,力争在5月底到六月初完成;接

下来做好一定量的综合性练习或针对性练习。

9、每复习一个单元,认真严格考核,达到统一进度,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考核,要及时批改、评奖、补救,实行单元过关。

10、注意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同事之间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基础”,加强沟通。

在分知识点复习时,引导学生在理解上下功夫,做到“应知应会”。有关的知识点需要记忆的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

某一知识点如和其它知识有联系的,引导学生加以联系和沟通,尤其是一些容易混淆的内容,多作比较,加以区别。

2、培养能力,关注“素养”。

复习时引导学生在“会”字上下功夫。如:四则计算和四则混合运算、作图与解答图形题、分析解答应用题等。

在实际操作中,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空间观念、灵活思维等数学“素养”的形成。

3、启发自觉,注重策略。

复习过程中着力调动学生自觉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引导学生以良好的情绪投入复习。引导学生探讨复习策略,讲求复习方法和实效。如:分知识点归类复习的方法、沟通性复习方法、一题多思复习方法、互助检测性复习方法等。

4、加强反馈,关注差异。

复习中注意重点反馈信息,抓住具有普遍性或针对性的问题,重点强化复习。尤其注重学生的独立性作业,从中获得“真实的反馈信息”,使复习更具实效。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当选编一些“发展题”,以满足这些学生的学习需要。对于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着重帮助他们掌握教材规定的基本要求,使他们达到小学数学学习的最基本目标。

5、追求效率,减负增质。

复习中注重课前教学设计,力求课堂效率,避免“堤内损失堤外补”,有效为学生减负,引导学生心情舒畅地投入复习,做到减负增质双赢。

6、要把握考纲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的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上做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习知识的深浅程度。

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总复习计划 篇6

太来小学:杨佳永

一、指导思想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水平,进一步发展数学能力的重要部分,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过程。因此,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质为目标,培养出合格的小学生为服务宗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二、复习内容及重难点:

1、数与代数: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量与计量、比和比例。重点:整、小、分数四则运算,混合运算和简算,解方程和解比例。难点:使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常见数量关系系统化,并能融会贯通灵活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2、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测量与计算、图形的位置与变换;重点:图形的计算及应用。难点:准确的进行计算。

3、统计与可能性:统计与可能性。

三、复习目标:

1、系统地整理知识。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中的系统整理,而小学毕业复习是让学生在对知识的回顾与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毕业复习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加深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平达到熟练掌握水平的程度。

3、查漏补缺。结合学生学情实际,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实行一对一的单独辅导,让每个学困生都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4、使学生比较系统的牢固的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四、复习措施:

1、全面系统地对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查漏补缺。

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讨论、合作学习等多形式的组织复习活动,让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巩固已学过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3、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复习和整理,重视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的基础上留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法则、性质系统化。对于易混淆的内容要加强比较,(如求比值与化简比)使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强化应用题的基本训练,常见数量关系的积累和运用,使学生牢固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题能力。

5、强化能力培养。在复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复习四则运算,在学生理解运算法则的基础上,常常性地进行训练,不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运用计算方法的能力。

6、加强反馈,注意因村施教。复习时要注意抓重点,有针对性,加强反馈,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节教学过程,使各种程度的学生得到有效发展。

7、适当补充设计练习题,强化训练,进一步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做好复习转差工作,尤其要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并成立互帮小组。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帮助下,使后进学生争取在期末达到合格。

9、以说代做,以听代练,以练代讲,有重点、有系统的进行有效复习检查。

10、重视测试。通过单元测试和综合测试卷,让学生对本册教材的学习内容达到融会贯通。测试评卷时,注重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以口头表扬和物质奖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复习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课时左右 ⒈数和数的运算(5课时)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⑴、数的意义、数的读法和写法 ⑵、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

⑶、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⑷、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⑸、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 ⑹、四则混合运算 ⒉代数的初步知识(2课时左右)

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⑴、用字母表示数 ⑵、简易方程 ⑶、比和比例

⒊解决问题(6课时左右)

这节重点放在问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的实际应用。

⑴、解决简单问题(1课时)

⑵、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2课时)⑶、列方程解决问题题(2课时)⑷、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2课时)⒋、量的计量(2课时左右)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⑴、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单位 ⑵、名数的改写

⒌、几何初步知识(5课时左右)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⑴、平面图形的认识

⑵、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⑶、立体图形的认识

⑷、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 ⒍、简单的统计(2课时左右)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⑴、平均数 ⑵、统计表 ⑶、统计图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训练(6课时左右)

⒈四则混合运算、简算、解方程、解比例的强化训练。⒉几何形体公式的实际综合应用。⒊各类实际问题的训练。⒋填空题和判断题的强化。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策略的思考 篇7

一、知识再现

复习的核心就是知识再现, 将已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取的过程。知识再现不是简单地把过去所学的知识再给学生重复一遍, 由于知识的重复性已经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很难进入已有的认知。因此, 必须抓住学生新鲜感、好奇心强的心理, 运用不同的方式, 创设不同的情境, 运用不同的方法重现学过的知识, 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新鲜感,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设置适当的问题或者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小组比赛等, 如, 在复习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的时候, 可以任意找出几组数据, 让学生从中分别列出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 看谁能既准确又快速地列出来。这种讨论与比赛的过程就是对所学知识的提取, 唤起学生的回忆, 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 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掌握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开拓思维

数学是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 逻辑性强, 能训练人们的思维能力;注重方式方法, 能让人们的思维更敏锐, 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必须开拓学生的思维, 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在解题过程中, 一个题可以有多种解法, 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不同的分析思路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解题方法。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融会贯通,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思路去看待问题, 往往会得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如, 有这样一道题:“小白兔和小白鼠共有150只, 小白兔只数是小白鼠的2/3和小白鼠各有多少只?”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思路去分析、解答题目。解法一 (分数除法知识) :小白鼠 (只) , 小白兔150-90=60 (只) ;解法二 (比例知识) :2+3=5, 150÷5=30 (只) , 小白兔30×2=60 (只) , 小白鼠30×3=90 (只) ;解法三 (分数乘法知识) :设小白鼠有x只, 小白兔有;解法四 (分数乘法知识) :设小白免有x只, 小白鼠有解法五 (比例知识) :设小白鼠有x只, 小白兔有150-x只, 解法六 (比例知识) :设小白兔有x只, 小白鼠有150-x只, 这样一道题, 不仅唤起了学生对分数乘除法知识、比例知识、方程的解法等知识的回忆, 还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思维的能力。

三、融会贯通

虽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 但从一年级学到六年级, 所有的知识都是杂乱无章地储存在学生的大脑中, 较容易混淆模糊。人的大脑就像图书馆储存图书一样, 只有按照一定规则和编号存放, 才能顺利地通过相联系的检索找到图书。如果大脑记忆库的信息储存不经编码, 胡乱存放, 那么, 信息的提取就较困难, 必须经过反复提取建立通道才能找到所需信息。复习过程中, 首先必须把分散的知识进行整理综合, 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定律的复习中, 应弄清来龙去脉, 沟通相互关系, 掌握推证过程, 注意表达形式, 从微观到宏观、从具体到抽象等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对其比较分析, 融会贯通, 使每一个相关的知识点从点到面衔接起来,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这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才能达到复习的目的和效率。

四、对比分析

俗话说: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这就是运用了对比分析的手法, 是按照特定的指标将客观事物加以比较, 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并做出正确的评价。当对象有明显的相似之处时, 在数学教学时也可以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如, (1) 学校有篮球100个, 足球是篮球的50%, 请问足球多少个? (2) 学校有篮球100个, 足球比篮球多50%, 请问足球多少个? (3) 学校有篮球100个, 足球比篮球少50%, 请问足球多少个?看似相似的题目, 结果却大相径庭。这种对比分析的方法, 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 更好地渗透科学思维, 更好地体会科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天霞.“3+3+3”浅谈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

[2]刘迎华.论如何将激励教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之中[J].新课程:教育学术.

[3]杨巨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思维训练[J].小学时代:教师版.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 简便计算 篇8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总复习;习题选择

数学和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两大支柱性课程,就数学学科而言在进行小学毕业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过去大量的公式、定理、概念等进行回顾,同时还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解题思路和做题技巧,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做题速度和解题准确率。就目前小学数学六年级毕业总复习的现状来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需要教师在复习方法和复习策略方面下工夫,进一步对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总复习的水平进行提升。

一、把握学生基础,合理规划复习

小学数学复习的展开并不是随意进行的,教师需要在带领学生进行复习之前做好周密的规划,以保障复习工作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并能够在预定的时间里完成所有的复习项目。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把握学生基础。复习主要是针对班级内学生进行的,因此如果复习规划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那么就很难保障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教师需要对本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掌握,并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数学复习的一些想法。

其次,针对学生差异制订个性规划。经过对学生成绩的分析以及和学生的交流,教师可以发现班级内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尽相同,采取统一的复习方式很容易造成复习质量的下降。因此,教师可以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分组,分组主要以学习基础为划分标准,并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制订出适宜其复习的教学方案,让班级内的学生都能得到提升。

例如,在复习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在统一授课后,可以安排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习题的练习,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进一步细化地对其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并且对这部分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细致的解答。

二、紧贴教材内容,突出复习重点

教材是数学教学展开的基础,学生学习的所有知识都来自于教材,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紧贴教材内容进行课堂复习。首先,教师应将教材中所有知识进行整合,在一轮复习中带领学生按章逐节地进行复习,这样做到的目的是迅速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其次,在二轮复习的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整合,将所有知识串联在一起,强化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此增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数学知识点众多并且十分细碎,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应突出重点内容,让学生把握住复习的主干,以减少学生复习的难度。

例如,笔者在带领学生进行复习的过程中,会将教材内容以提纲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知识树、结构图等方式,将复习脉络理顺,并用重点符号或者差异色彩标明重点内容,以方便学生自己进行回顾和记忆。

三、注重习题选择,强化技巧教学

传统的小学数学复习以题海战术为主,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往往会要求学生做大量的试卷,并反复向学生进行习题的讲解。实践证明,这种复习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不利于学生复习质量的提升,还会因为题量过多,反复讲解过于枯燥等,造成学生对数学复习的厌烦心理。所以数学教师应对这种题海战术进行摒弃,重新对习题复习进行规划。

首先,教师要注重习题的选择,着重选取类型题、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以此来提升学生对解题方法的掌握。

其次,教师要控制学生做题的数量,不要盲目追求做题的数量,而要关注学生成绩的提升。并且教师在课堂进行习题讲解的过程中也应增加一些创新元素,活化课堂授课氛围,以此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让学生进行习题的讲解;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习题的互评,以及组内的讨论等等。

最后,教师要在数学习题讲解的过程中,向学生传授一些数学解题技巧,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可以快速地形成解题思路,高效地完成习题的解答。

例如,在进行选择题作答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应用排除法进行答案的选择。或者将一些较为有用的计算规律教授给学生,如奇数与奇数相加减结果仍为奇数,偶数与偶数相加减结果仍为偶数,奇数与偶数相加减结果为奇数等。

综上所述,小学生进入六年级后应在毕业总复习方面下工夫,就小学数学而言教师应对传统复习方法进行改革,通过新方法、新思路的应用,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完成数学知识的复习,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赵哲.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重点选谈[J].新课程:小学,2014(02).

[2]李晓敏.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提升策略[A].2012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

小学六年级数学期末总复习二 篇9

一、填空

1、一个数,十万位上是最小的质数,万位上的数既是质数又是偶数,个位上是最小 的合数,其余各位上都是零。这个数是(),四舍五入到万位是()万。

2、用10以内的不同质数组成一个三位数,使它有约数2,同时又是3的倍数,这 样的数是()和()。

3、在9、10、60、54、105、210、110、520中,能被3整除的数有(),能被5整除的数有(),能同时被3和5整除的数有()。

4、甲仓存粮a吨,比乙仓存粮的3倍多b吨,乙仓存粮()吨,两个仓库共 存粮()吨。

5、三个连续奇数,中间的一个数是a,其余的两个数可表示为()和()。

6、甲数是乙数的—,乙数与甲数的比是(),甲数与两数和的比是()。

7、把一批图书按4:5:6分给甲、乙、丙三个班,甲班分得的书是乙班的——,乙班

分得的书是这批图书总数的——。

8、一个扇形和一个圆的半径相等,它们的面积比是2:5,这个扇形的圆心角是()度。

9、小红家2005年5月1日存入银行2000元,年利率为2.25%,到2006年5月1日

可得到期利息()元,按规定扣去20%的利息税()元,实际取出本金 和利息共()元。

二、选择

1、甲数是a,比乙数的3倍少 b,乙数是()。

A、3a-bB、(a-b)÷3C、(a+b)÷32、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

3、小华存400元钱,定期三年,年利率2.70%,到时可得税后利息()。

A、32.4B、25.92C、425.924、a的最大约数是16,b的最小倍是16,那么a和b比较是()。

A、a>b

A、—B、—C、—D、—

三、判断

1、a和b是互质数,那么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ab。()

2、1.5:0.5的比值是3。化简后的比是—。()

3、5和7都是互质数。()

4、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 篇10

设计说明

复习是对已学知识加以回忆,并进行系统整理的过程,不是讲授新知识,因此要特别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到本册教材为止,小学阶段的三种统计图已经全部教学结束,所以在本节课中要特别注重三种统计图的对比,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根据统计需要选择恰当的统计图,不同的统计图能反映出数据的哪些信息等;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和比较,让学生从不同方面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数据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归纳整理

1.归纳整理。

师:本学期我们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习了哪些知识?请同学们先自行整理,再在小组内交流。

借鉴教材“独立思考”板块,引导学生从统计图的类型、特点和分段整理、分析数据等方面进行回忆整理。

2.学生汇报,相互补充。

引导学生自由交流、相互补充,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统计与概率部分的知识,学生对统计图方面的知识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建立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

⊙分类整理

1.复习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1)回顾。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你们对扇形统计图有哪些了解?

(①特点: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数。②作用: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与总数的百分比,以及各部分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巩固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106页1题。

①呈现问题,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

②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2.根据统计要求选择恰当的统计图。

(1)呈现问题:

下面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课件出示)

王羽家去年1~6月份支出情况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金额/元

20xx

3800

2900

2200

3000

2700

王羽家去年5月份各种支出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用途

教育

食品

还购房贷款

水电费

服装

其他

百分比/%

15

30

30

5

15

5

王羽家去年5月份各种支出情况统计表

用途

教育

食品

还购房贷款

水电费

服装

其他

金额/元

450

900

900

150

450

150

(2)明确三种统计图的作用。

师:你们知道三种统计图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和作用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特点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扇形的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

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作用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便于相互比较。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也能看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学生独立解答。

(表①要表示出去年1~6月份支出的增减变化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表②要表示出去年5月份各种支出所占百分比的情况,应选用扇形统计图;表③要表示出去年5月份各种支出的具体数量,应选用条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三种统计图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复习分段整理数据。

(1)回顾:本学期在学习数据的整理、分析方面我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除了可以将数据进行排序外,还可以将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分析,并交流分段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和作用。

(2)巩固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106页2题。

①组织学生整理数据。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 简便计算 篇11

一、系统分析,拟订计划

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总复习是按照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进行编排的。因此,在复习阶段开始前,教师要首先明确各板块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知識范围、顺序与结构,教学重点与难点。然后,要认真剖析班上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自己班上每一位学生现在掌握了什么,没有掌握什么,还有什么知识需要掌握, 什么知识需要重点强调,反复练习;且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根据自己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知识的编排特征,拟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二、抓好基础,强化能力

在复习中教师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基础知识运用。

1.基础知识

小学阶段所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比较多。复习时教师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每部分的知识点,把容易混淆的内容一一区别开来。例如:让学生判断圆锥的体积就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假分数一定比1大,等等。

2.基本技能

在数学复习中,老师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拓展延伸、模仿运用。比如:老师把一箱苹果平均分给6个人或7个人,都正好余2个,这箱苹果至少有多少个?指导学生解答后,再出示:老师把一包糖,如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差2个;如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则余2个;如果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正好分完,这包糖至少有多少个?学生看到这道题就不知所措啦。如果教师把这种题的解题思路告诉学生,让他们明白这种题都是用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来解答,学生就能轻松应对啦。

3.周长、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

小学阶段学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得来,基本上都是通过割补、拼凑、实验等直观演示与操作,经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一步一步建构起来的,因此在复习的时候应该让学生仔细回顾其推导过程。比如:三角形的面积、圆锥的体积等计算公式的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就应该让学生再一次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4.知识对比

比如: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质因数的意义,尤其是因数和质因数的意义,学生容易混淆。教师要从求积和分解质因数入手,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真正理解它们的意义。

5.计算能力

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占了很重的比例。但是,仍然有不少同学的计算能力很差。原因有多方面的,有学生的粗心大意,也有教师的疏忽漠视。因此,在复习的时候,我们一是要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二是要交给学生计算的方法与步骤。计算时硬是要让学生要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验。一看算式数字的特征;二想计算的方法与顺序,想是否能用简便方法;三是平心静气的计算;四是算完后仔细检查验算。

三、能力的培养

1.空间想象能力

由于学生基本上是十二三岁的孩子,空间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在复习图形和几何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一定要采用直观教学,通过学生动手画图,亲自测量,逐步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

2.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能力,一定要让学生认真读题,仔细分析,通过题中的关键字词的理解,理清数量关系,从而正确列式解答。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并根据简单的数量关系的变化,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和解题灵活性的训练。

3.培养操作实践的能力

如:在1、2、3、4、6这五个数中选四个数组成比例。教师要让学生在自己选择方法组成比例的基础上,再告诉学生比较常用的方法。

四、中差生转化工作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不可能成绩都是一样的优秀,肯定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中差生。要想提高班上学生的整体成绩,就必须要提高中差生的成绩,特别是差生(学困生)的成绩。在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教师一是要建立学困生档案,找准他们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二是和学困生交心谈心,树立其学习的信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并实时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发现其闪光点;三是建立一帮一的学习小组,让成绩好的同学和学困生结对子,通过成绩好的同学的帮助与引导,让他们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 简便计算 篇12

班级: 姓名:

一、请根据下列每题的叙述画出线段图:

1、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能行55千米,乙车每小时能行60千米,3小时后两车还相距4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A、B两地相距250千米,甲车每小时能行55千米,它从A地开出2小时后,乙车才从B地开出,乙每小时能行60千米。乙车经过多少小时才能和甲车相遇?

二、只列式不计算:

1、沪宁高速公路全长274.08千米,两辆汽车分别从上海和南京同时相对开出,经过1.2小时相遇。其中一辆汽车每小时行118.4千米,另一辆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小新的家与学校相距290米。一天他上学走了50米后发现忘了穿校服,又返回家去穿校服,然后再到学校去。这样他从家到学校一共走了多少米?

3、甲、乙二组共同完成150个机器零件。已知甲组12分钟能做24个零件,乙组每分钟能做3个零件。完成这批零件时,甲组用了多少分钟?

4、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相向而行,4小时后两车还相距80千米,已知货车每小时行53千米,问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甲乙两车从相距45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5小时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1.5倍,那么乙车每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三、应用题:

1、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52千米,行驶312千米后遇到从乙地开来的一辆汽车,如果乙地开来的汽车每小时行42千米,算一算,这两辆车是不是同时开出的?

2、客轮与货轮同时从相距450千米的两港相向而行,客货每小时行25千米,货轮每小时行30千米,10小时后两轮相距多少千米?

3、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小明和小刚骑自行车从相距400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小明每分钟行240米,小刚每分钟行160米。如果一直按这样的速度往前行。他们两人会相遇吗?如果你认为不会相遇,请写出理由;如果认为会相遇,请求出经过几分钟相遇?

4、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75千米,预计3小时到达,行了1小时,机器发生故障,就地维修了20分钟,要想准时到达而不误事,以后每小时应加快多少千米?

5、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2千米。两车在距离中点12千米处相遇。两车同时开出后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甲、乙两车从相距360千米的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到达B地要5小时,乙车到达A地要6小时。当甲车到达B地,乙车距离A地还有多少千米?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 简便计算 篇13

(0.5+ X)+ X =9.8÷2 2(X+X+0.5)=9.8 25000+ X =6 X

3200=450+5 X + X

7.5+2 X =15

91÷X=1.3

30÷X+25=85

5×3-X÷2=8 4(X-5.6)=1.6

150×2+3 X =690

X-0.8X=6 X +5.6=9.4 7(X-2)=2 X +3 1.4×8-2 X =6

1/3 X+5/6 X=1.4 312 X-8 X =4.8 X-0.7X =3.6 18(X-2)=270 6 X-12.8×3=0.06 7(6.5+ X)=87.5 /7+6/20 X=5 1

0.7(X+0.9)=42 1.3 X+2.4×3=12.4 X+(3-0.5)=12 3 X + 7 X +10 = 90 3(X4)+3(X-2)= 2 X +6 X+8 X-12=28 3(2 X-1)+10=37 1.6 X+3.4 X-X-5=27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 简便计算 篇14

关键词:总复习;数学成绩;五大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70-01

小学数学教育重点应当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必要的数学基础。但是,社会和家长能够感知到的,可能更多的是学生的数学成绩,再通俗点说,就是学生考试的成绩,也就是考试的分数。作为学校和老师不能对社会和家长的关注置若罔闻,我们必须回应社会和家长的关切。因为,关注应试也是应当的,毕竟现在的高考没有取消。但我们坚决反对用题海战术,用牺牲老师和学生时间,来获得好的成绩,高的分数。

其实,只要我们的学生平时,数学基础打的较好。在进行数学总复习时,如果能处理好“基础与拓展、整体与差异、普遍与个别、规范与灵活、训练与兴趣”这五个关系,取得好的数学成绩就不成问题。

一、重视基础,关注拓展

小学数学是大众数学,90%以上的数学知识是学生终生有用的。这些知识就是我们数学教学保底知识,是数学课程目标规定的下线。

当然,我们在组织学生复习过程中,在重视夯实基础保底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又要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在重视考虑到所有学生吃好的同时,还要关注那些“饭量大”,还没有吃饱的少部分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将来可能是我们国家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栋梁之才。

二、重视整体,关注差异

现在,《数学课程标准》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学生对某些数学知识掌握程度的具体数字目标,但是我们不能过分降低或这些目标。这些知识,如果学生的平均正确率过低,我们的数学教学就谈不上打好了数学基础,这知识的目标应当保证,这是我国基础优于西方之处,我们应当保持这个优势。就算这些知识每项整体测试达成了。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达到了。就是说我们首先要实现整体达标,然后在关注每个学生的达标。我们要经常统计这项的正确率,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策略。

三、重视普遍问题,关注个别错误

小学数学总复习的各个阶段,教师都应当对学生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摸底和分析,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知识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因为,普遍性问题,会成为班级数学成绩的“短板”,我们有侥幸心理:“那里就那么巧,就考这种类型的题目?

例如,平均数问题,当我们发现“汽车往返360千米的甲乙两地,去时用5时,回时用4时,求往返的平均速度”学生的[360÷(5+4)]错误率近60%时。这就需要老师认真分析学生的原因。可能原因:1、学生没有认真审题;2、学生认真审题了学生还是不能自己改正。

这种普遍性问题,无论是上述那种情况,都值得教师和学生重视如果是第一情况,有必要经常性强化训练,逐渐让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和习惯得到加强;如果是第二种情况,教师就更要重视了,说明多数学生还会分析问题,或不会选择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可以引导学生画个图,想一想,学生如果还有问题时,可以到学校操场上,找两个点(AB)表示两地,引导学生亲自走一走,来感知“去、回”的总路程是360千米,还是2个360千米的和。

个别学生的个别错误,老师也应当给予关注。但弄清错误的原因,給予针对性点拨和指导,这样引起学生注意,特别学生困难学生,老师要给以足够的关注。提高后进学生的数学成绩,比提高优生的数学成绩更容易,而且,这样可以更容易提高全班的综合成绩。

四、重视规范,关注灵活

数学学科是极其规范的学科,数学术语,书写格式,数量的单位,就是答句的书写都有一定的要求,答句开头一般不要超过算式。还有像等于号、约等于号、小数点、脱式计算要写几步;还有像书写要整洁了、画图要用铅笔了等。

我们应当要重视规范,也应当关注灵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灵活,就没有创新。但是,学生灵活,不是学生想怎么做,就可以怎样做。如,学生进行简算时,必须遵循一定规律等。

五、重视训练,关注兴趣

要提高数学成绩,训练必要的,有总结洋思中学的经验是“揪,死揪,往死里揪。”又有人总结另一所升学率高的中学的经验是:“讲,不会,练;练,不会,考;考,不会,再考。”我们不赞成这种方法,我们认为至少在小学要减少使用这种方法,不要让学生小学还没有读完,就永远不愿意并害怕上学和讨厌学习。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说:“兴趣是学生生长着的能力的信息和征候”。没有兴趣的数学活动是低效的,有时是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要保持学生复习兴趣,并不容易。虽然,数学复习活动,不能说烫剩饭,毕竟复习内容对小学生来说,不是新鲜的材料。但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保持学生复习的兴趣:

1、重视激励,适当可以考虑一点物质刺激。当然,以精神鼓励为主,多肯定,多表扬。科学研究已表明:赞扬和物质刺激人的大脑皮层是同一区域,就是说,语言奖励有时可以代替物质。

2、练习形式丰富。我们每节课都考虑:题型多样化,如,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应用题等;学生参与学习器官多,如,手、眼、耳、口、脑、身体等。3、练习组织方式多样,如,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比赛等;

3、适当的批评也是有效果的。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 简便计算 篇15

2014毕业班小学数学总复习资料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S:面积 C:周长 л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 C=лd=2лr(2)面积=半径×半径×л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2、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13、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或者 和-小数=大数)

14、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或 小数+差=大数)

15、相遇问题

潼南县玉溪镇小学校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17、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常用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基本概念

潼南县玉溪镇小学校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 约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例如:1168、4600、5000、12344都能被8整除,1125、13375、5000都能被125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约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例如把28分解质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例如12的约数有1、2、3、4、6、12;18的约数有1、2、3、6、9、18。其中,1、2、3、6是12和1 8的公约数,6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

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如果几个数中任意两个都互质,就说这几个数两两互质。

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约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2的倍数有2、4、6、8、10、12、14、16、18 „„

3的倍数有3、6、9、12、15、18 „„ 其中6、12、18„„是2、3的公倍数,6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的公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潼南县玉溪镇小学校

(二)小数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 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做小数部分。

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小数部分的最高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

2小数的分类

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例如: 0.25、0.368 都是纯小数。

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例如: 3.25、5.26 都是带小数。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例如: 41.7、25.3、0.23 都是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例如: 4.33 „„ 3.1415926 „„

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例如:∏

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 3.555 „„ 0.0333 „„ 12.109109 „„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例如: 3.99 „„的循环节是“ 9 ”,0.5454 „„的循环节是“ 54 ”。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

潼南县玉溪镇小学校

1.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2.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3.小数的读法: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向右顺次读出每一位数位上的数字。

4.小数的写法: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5.分数的读法: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之”然后读分子,分子和分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6.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

7.百分数的读法:读百分数时,先读百分之,再读百分号前面的数,读数时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8.百分数的写法: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二)数的改写

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1.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例如把 1254300000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125430 万;改写成 以亿做单位 的数 12.543 亿。

2.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例如: 1302490015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13 亿。

3.四舍五入法: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 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例如:省略 345900 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35 万。省略 4725097420 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47 亿。

4.大小比较

1.比较整数大小:比较整数的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2.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3.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数,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数的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先通分,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三)数的互化

1.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3.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 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5.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6.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7.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数的整除

1.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先用能整除这个合数的质数去除,一直除到商是质数为止,再把除数和商写成连乘的形式。

2.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的公约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约数1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的最大公约数。

潼南县玉溪镇小学校

3.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或其中的部分数)的公约数去除,一直除到互质(或两两互质)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成为互质关系的两个数: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

(五)约分和通分

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的几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性质和规律

(一)商不变的规律

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商不变。

(二)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0倍„„

3.小数点向左移或者向右移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位。

(四)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2.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

3.被除数 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运算的意义

(一)整数四则运算

1整数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整数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一个因数× 一个因数 =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整数除法:

潼南县玉溪镇小学校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二)小数四则运算

1.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小数减法:

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3.小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4.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乘方:

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例如 3 × 3 =32

(三)分数四则运算

1.分数加法:

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分数减法:

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5.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四)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2.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

潼南县玉溪镇小学校

2.整数减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整数乘法计算法则:

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4.整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5.小数乘法法则: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6.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7.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8.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9.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的法则进行计算。

10.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11.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12.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六)运算顺序

1.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2.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3.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 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4.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5.潼南县玉溪镇小学校

(2)解题步骤:

a 审题理解题意:了解应用题的内容,知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读题时,不丢字不添字边读边思考,弄明白题中每句话的意思。也可以复述条件和问题,帮助理解题意。

b选择算法和列式计算:这是解答应用题的中心工作。从题目中告诉什么,要求什么着手,逐步根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进行解答并标明正确的单位名称。

C检验:就是根据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检查看所列算式和计算过程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如果发现错误,马上改正。复合应用题

(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的,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

(2)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个数的应用题。

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3)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已知两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的和(或差)。

已知两数之和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

(4)解答连乘连除应用题。

(5)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6)解答小数计算的应用题:小数计算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应用题,他们的数量关系、结构、和解题方式都与正式应用题基本相同,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间含有小数。d答案:根据计算的结果,先口答,逐步过渡到笔答。

(3)解答加法应用题:

a求总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求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b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和乙数比甲数多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4)解答减法应用题:

a求剩余的应用题:从已知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

-b求两个数相差的多少的应用题:已知甲乙两数各是多少,求甲数比乙数多多少,或乙数比甲数少多少。

c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比甲数少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5)解答乘法应用题:

a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已知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求总数。

b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是多少,另一个数是它的几倍,求另一个数是多少。

(6)解答除法应用题:

a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把这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求每一份是多少。

b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每份是多少,求可以分成几份。

C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的几倍的应用题:已知甲数乙数各是多少,求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几倍。

d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7)常见的数量关系:

总价= 单价×数量

路程= 速度×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效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3典型应用题

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的和特定的解题规律的复合应用题,通常叫做典型应用题。

潼南县玉溪镇小学校

(1)平均数问题:平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发展。

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

算术平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已知两个以上若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

数量关系式(部分平均数×权数)的总和÷(权数的和)=加权平均数。

差额平均数:是把各个大于或小于标准数的部分之和被总份数均分,求的是标准数与各数相差之和的平均数。

数量关系式:(大数-小数)÷2=小数应得数

最大数与各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大数应给数

最大数与个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小数应得数。

例:一辆汽车以每小时 100 千米 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 60 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求这辆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同样可以利用公式。此题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设为“ 1 ”,则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2 ”,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 100,所用的时间为,汽车从乙地到甲地速度为 60 千米,所用的时间是,汽车共行的时间为

+ = ,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2 ÷

=75(千米)

(2)归一问题: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

根据求“单一量”的步骤的多少,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一次归一问题,两次归一问题。

根据球痴单一量之后,解题采用乘法还是除法,归一问题可以分为正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

一次归一问题,用一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单归一。”

两次归一问题,用两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双归一。”

正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乘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反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除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解题关键:从已知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数量(单一量),然后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

数量关系式:单一量×份数=总数量(正归一)

总数量÷单一量=份数(反归一)

例 一个织布工人,在七月份织布 4774 米,照这样计算,织布 6930 米,需要多少天?

分析:必须先求出平均每天织布多少米,就是单一量。693 0 ÷(477 4 ÷ 31)=45(天)

(3)归总问题:是已知单位数量和计量单位数量的个数,以及不同的单位数量(或单位数量的个数),通过求总数量求得单位数量的个数(或单位数量)。

特点: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跟着变化,不过变化的规律相反,和反比例算法彼此相通。

数量关系式: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 = 另一个单位数量

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 另一个单位数量。

例 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 800 米,6 天修完。实际 4 天修完,每天修了多少米?

分析:因为要求出每天修的长度,就必须先求出水渠的长度。所以也把这类应用题叫做“归总问题”。不同之处是“归一”先求出单一量,再求总量,归总问题是先求出总量,再求单一量。80 0 × 6 ÷ 4=1200(米)

(4)和差问题: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以及他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

解题关键:是把大小两个数的和转化成两个大数的和(或两个小数的和),然后再求另一个数。

解题规律:(和+差)÷2 = 大数

大数-差=小数

潼南县玉溪镇小学校

(和-差)÷2=小数

和-小数= 大数

例 某加工厂甲班和乙班共有工人 94 人,因工作需要临时从乙班调 46 人到甲班工作,这时乙班比甲班人数少 12 人,求原来甲班和乙班各有多少人?

分析:从乙班调 46 人到甲班,对于总数没有变化,现在把乙数转化成 2 个乙班,即 9 4 - 12,由此得到现在的乙班是(9 4 - 12)÷ 2=41(人),乙班在调出 46 人之前应该为 41+46=87(人),甲班为 9 4 - 87=7(人)

(5)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它们之间的倍数 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解题关键:找准标准数(即1倍数)一般说来,题中说是“谁”的几倍,把谁就确定为标准数。求出倍数和之后,再求出标准的数量是多少。根据另一个数(也可能是几个数)与标准数的倍数关系,再去求另一个数(或几个数)的数量。

解题规律:和÷倍数和=标准数

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

例:汽车运输场有大小货车 115 辆,大货车比小货车的 5 倍多 7 辆,运输场有大货车和小汽车各有多少辆?

分析:大货车比小货车的 5 倍还多 7 辆,这 7 辆也在总数 115 辆内,为了使总数与(5+1)倍对应,总车辆数应(115-7)辆。

列式为(115-7)÷(5+1)=18(辆),18 × 5+7=97(辆)

(6)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解题规律:两个数的差÷(倍数-1)= 标准数

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

例 甲乙两根绳子,甲绳长 63 米,乙绳长 29 米,两根绳剪去同样的长度,结果甲所剩的长度是乙绳 长的 3 倍,甲乙两绳所剩长度各多少米? 各减去多少米?

分析:两根绳子剪去相同的一段,长度差没变,甲绳所剩的长度是乙绳的 3 倍,实比乙绳多(3-1)倍,以乙绳的长度为标准数。列式(63-29)÷(3-1)=17(米)„乙绳剩下的长度,17 × 3=51(米)„甲绳剩下的长度,29-17=12(米)„剪去的长度。

(7)行程问题:关于走路、行车等问题,一般都是计算路程、时间、速度,叫做行程问题。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搞清楚速度、时间、路程、方向、杜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这类问题的规律解答。

解题关键及规律:

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路程=速度和×时间。

同时相向而行:相遇时间=速度和×时间

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追及时间=路程速度差。同时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后,快的在前):路程=速度差×时间。

例 甲在乙的后面 28 千米,两人同时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行 16 千米,乙每小时行 9 千米,甲几小时追上乙?

分析:甲每小时比乙多行(16-9)千米,也就是甲每小时可以追近乙(16-9)千米,这是速度差。

已知甲在乙的后面 28 千米(追击路程),28 千米 里包含着几个(16-9)千米,也就是追击所需要的时间。列式 2 8 ÷(16-9)=4(小时)

(8)流水问题:一般是研究船在“流水”中航行的问题。它是行程问题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它也是一种和差问题。它的特点主要是考虑水速在逆行和顺行中的不同作用。

船速: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

水速:水流动的速度。

顺水速度:船顺流航行的速度。

潼南县玉溪镇小学校

逆水速度:船逆流航行的速度。

顺速=船速+水速

逆速=船速-水速

解题关键:因为顺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和,逆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差,所以流水问题当作和差问题解答。解题时要以水流为线索。

解题规律:船行速度=(顺水速度+ 逆流速度)÷2 流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路程=顺流速度× 顺流航行所需时间

路程=逆流速度×逆流航行所需时间

例 一只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顺水而行,每小时行 28 千米,到乙地后,又逆水 航行,回到甲地。逆水比顺水多行 2 小时,已知水速每小时 4 千米。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此题必须先知道顺水的速度和顺水所需要的时间,或者逆水速度和逆水的时间。已知顺水速度和水流 速度,因此不难算出逆水的速度,但顺水所用的时间,逆水所用的时间不知道,只知道顺水比逆水少用 2 小时,抓住这一点,就可以就能算出顺水从甲地到乙地的所用的时间,这样就能算出甲乙两地的路程。列式为 284 × 2=20(千米)2 0 × 2 =40(千米)40 ÷(4 × 2)=5(小时)28 × 5=140(千米)。

(9)还原问题:已知某未知数,经过一定的四则运算后所得的结果,求这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我们叫做还原问题。

解题关键:要弄清每一步变化与未知数的关系。

解题规律:从最后结果 出发,采用与原题中相反的运算(逆运算)方法,逐步推导出原数。

根据原题的运算顺序列出数量关系,然后采用逆运算的方法计算推导出原数。

解答还原问题时注意观察运算的顺序。若需要先算加减法,后算乘除法时别忘记写括号。

例 某小学三年级四个班共有学生 168 人,如果四班调 3 人到三班,三班调 6 人到二班,二班调 6 人到一班,一班调 2 人到四班,则四个班的人数相等,四个班原有学生多少人?

分析:当四个班人数相等时,应为 168 ÷ 4,以四班为例,它调给三班 3 人,又从一班调入 2 人,所以四班原有的人数减去 3 再加上 2 等于平均数。四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2+3=43(人)

一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6+2=38(人);二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6+6=42(人)三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3+6=45(人)。

(10)植树问题:这类应用题是以“植树”为内容。凡是研究总路程、株距、段数、棵树四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植树问题首先要判断地形,分清是否封闭图形,从而确定是沿线段植树还是沿周长植树,然后按基本公式进行计算。

解题规律:沿线段植树

棵树=段数+1

棵树=总路程÷株距+1

株距=总路程÷(棵树-1)

总路程=株距×(棵树-1)

沿周长植树

棵树=总路程÷株距

株距=总路程÷棵树

总路程=株距×棵树

例 沿公路一旁埋电线杆 301 根,每相邻的两根的间距是 50 米。后来全部改装,只埋了201 根。求改装后每相邻两根的间距。

分析:本题是沿线段埋电线杆,要把电线杆的根数减掉一。列式为 50 ×(301-1)÷(201-1)=75(米)

潼南县玉溪镇小学校

(11)盈亏问题:是在等分除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的特点是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一定数量的人,在两次分配中,一次有余,一次不足(或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足),已知所余和不足的数量,求物品适量和参加分配人数的问题,叫做盈亏问题。

解题关键:盈亏问题的解法要点是先求两次分配中分配者没份所得物品数量的差,再求两次分配中各次共分物品的差(也称总差额),用前一个差去除后一个差,就得到分配者的数,进而再求得物品数。

解题规律:总差额÷每人差额=人数

总差额的求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潼南县玉溪镇小学校

平行四边形的底a用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

s=ah

三角形的底用a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

s=ah/2

梯形的上底用a表示,下底b用表示,高用h表示,中位线用m表示,面积用s表示。

s=(a+b)h/2 s=mh

圆的半径用r表示,直径用d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d=2∏r s=∏ r²

扇形的半径用r表示,n表示圆心角的度数,面积用s表示。

s=∏ nr²/360

长方体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h表示,表面积用s表示,体积用v表示。

v=sh

s=2(ab+ah+bh)v=abh

正方体的棱长用a表示,底面周长c用表示,底面积用s表示,体积用v表示.s=6a²

v=a³

圆柱的高用h表示,底面周长用c表示,底面积用s表示,体积用v表示.s侧=ch

s表=s侧+2s底

v=sh

圆锥的高用h表示,底面积用s表示,体积用v表示.v=sh/3 用字母表示数的写法

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记作“.”,或者省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当“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

在一个问题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量,不同的量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问题的答案时,除数一般写成分母,如果式子中有加号或者减号,要先用括号把含字母的式子括起来,再在括号后面写上单位的名称。

4将数值代入式子求值

* 把具体的数代入式子求值时,要注意书写格式:先写出字母等于几,然后写出原式,再把数代入式子求值。字母表示的是数,后面不写单位名称。

* 同一个式子,式子中所含字母取不同的数值,那么所求出的式子的值也不相同。

二、简易方程

(一)方程和方程的解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注意方程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

方程和算术式不同。算术式是一个式子,它由运算符号和已知数组成,它表示未知数。方程是一个等式,在方程里的未知数可以参加运算,并且只有当未知数为特定的数值时,方程才成立。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三、解方程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四、列方程解应用题

潼南县玉溪镇小学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义

* 用方程式去解答应用题求得应用题的未知量的方法。

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 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 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 列方程,解方程;

* 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 综合法: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 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

* 分析法: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范围

小学范围内常用方程解的应用题:

a一般应用题;

b和倍、差倍问题;

c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 d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e 比和比例应用题。

比和比例

1比的意义和性质

(1)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

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5)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潼南县玉溪镇小学校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正比例和反比例

(1)成正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2)成反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潼南县玉溪镇小学校

(2)计算公式

c=2(a+b)s=ab 2正方形

(1)特征: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有4条对称轴。(2)计算公式

c=4a s=a²

3三角形

(1)特征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内角和是180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有三条高。

(2)计算公式

s=ah/2

(3)分类

按角分

锐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各为45度,它有一条对称轴。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按边分

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不相等。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度相等;两个底角相等;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都相等;三个内角都是60度;有三条对称轴。

4平行四边形

(1)

特征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相对的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相邻的两个角的度数之和为180度。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2)计算公式

s=ah 5 梯形

(1)特征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中位线等于上下底和的一半。

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

(2)公式

s=(a+b)h/2=mh 6 圆

(1)圆的认识

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r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每条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d表示。

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同一个圆里,直径等于两个半径的长度,即d=2r。

潼南县玉溪镇小学校

圆的大小由半径决定。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圆的画法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半径);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

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3)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

(4)圆的面积

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5)计算公式

d=2r r=d/2 c=∏d c=2∏r

s=∏r²

7扇形

(1)

扇形的认识

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AB”。

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扇形有一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

s=n∏r²/360 8环形

(1)特征

由两个半径不相等的同心圆相减而成,有无数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

s=∏(R²-r²)

9轴对称图形

(1)特征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有2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菱形有4条对称轴,扇形有一条对称轴。

三 立体图形

(一)长方体

特征

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有8个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宽、高。

潼南县玉溪镇小学校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s=2(ab+ah+bh)V=sh V=abh

(二)正方体

特征

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六个面的面积相等

12条棱,棱长都相等

有8个顶点

正方体可以看作特殊的长方体

计算公式

S表=6a²

v=a³

(三)圆柱

1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进一法: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数的时候,省略的位上的是4或者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2计算公式

s侧=ch

s表=s侧+s底×2 v=sh/3

(四)圆锥

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测量圆锥的高: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2计算公式

v= sh/3

(五)球

认识

球的表面是一个曲面,这个曲面叫做球面。

球和圆类似,也有一个球心,用O表示。

从球心到球面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球的半径,用r表示,每条半径都相等。

通过球心并且两端都在球面上的线段,叫做球的直径,用d表示,每条直径都相等,直径的长度等于半径的

潼南县玉溪镇小学校

倍,即d=2r。

计算公式

潼南县玉溪镇小学校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折线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4)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并注明数量。

3扇形统计图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数。

优点: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制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先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

(2)再算出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

上一篇:去上海日记100字下一篇:高中国旗下讲话:新学期 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