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应该怎么预习

2024-06-30

小学四年级数学应该怎么预习(共1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应该怎么预习 篇1

在教学中,按阅读顺序训练学生读书先看题目,然后粗读,了解课文梗概,再细读逐字逐句地理解全文内容;最后根据课后习题要求,精读深思,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段落层次和中心思想,写好学习提纲和读书笔记。并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外读物的阅读方面去。

四年级学生在读课文时,学生在读书时要做到手脑并用,不仅要划出生字新词,利用拼音读准字音,利用组词或看插图理解词义,还要运用读、划、注的方法阅读课文,用各种不同的符号划出重点词语、中心句、段落、疑难问题等。在边读边想的同时,细细品味文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和处理材料,以及运用恰如其分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所要说明的人、物、事、景的。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体会,用三言两语写在书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

(二)、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不仅是学习的准备,也是培养学生自学方法和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四年级学生的预习习惯处于提高阶段,更要抓好课外预习,让学生借助拼音和查字典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等。按“怎样读懂一篇课文”的要求,从粗读、细读、精读中理解课文,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习思想,解答疑难问题,进行效果检查。每次预习都要确定一个重点,布置适当的预习思考题,逐步提高要求,强化制度。

(三)、培养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的好习惯

在课堂中明确提出“学会倾听要三心”,即在倾听时做到:

一是认真:无论是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和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

二要耐心,学会尊重。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当别人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

三要边听边想,在听取他人说话时,有选择地接受,做到“听”、“说”、“思”并重,相互促进。逐步学会补充发言。

(四)、培养书写工整、乐于识字的好习惯

要教育学生从小就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笔一画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划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以及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把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进而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校内、在家里、在社区……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自觉地识记。

(五)、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小学四年级数学应该怎么预习 篇2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预习作业指导的功能

( 一) 有效化预习为学生提供练习机会

教学中, 有效化预习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 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 比如学生通过有效化预习可以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保持技能水平、提高解题速度、增强解决问题能力等.

( 二) 有效化预习帮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指导数学预习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师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准备把握教学指向, 取得最佳效率的一个有力手段. 通过指导数学有效化预习, 能使学生学会管理时间、制定课前预习计划、培养学习能力和发展研究能力, 学会查阅书籍和资料, 从而预习准备能力得到了锻炼.

( 三) 有效化预习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潜能

有效化预习鼓励学生间和师生间的合作与互动, 实现多方的智力交流, 从而实现学生间、教师间情感、态度和人格素养的碰撞, 实现知识、能力、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有效化预习策略

( 一) 有效化预习指导方法优化应关注学生的兴趣

如果能激发出学生的兴趣, 并且让学生能有成功的体验, 事半功倍. 设计预习作业时, 应充分了解学情, 设计出学生感兴趣、乐于尝试的题目, 争取多选择一些与学生实际联系密切的或带有一定趣味性与创造性的题目.

例如, 在学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 首位不能整除) 后, 38 ÷ 2与以前的8 ÷ 2、35 ÷ 2 …… 虽然都是除法, 但已有了很大的不同. 既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能让学生体验到研究并不神秘, 消除对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

( 二) 有效化预习指导方法优化应有即时性和针对性

即时是指有效化预习的设计应与近期新学内容紧密联系; 针对则是要求有效化预习的设计指向性要强, 要把设计的着眼点放在主干知识及其交汇点上, 放在基本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上, 避免人为地在题目中过多添加障碍, 保障题目的真正效用得以充分体现.

1. 学生小组活动.

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 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 ( 学生每回答一题后就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 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1) 6, 7, 8; (2) 5, 4, 9; (3) 3, 6, 10;

你发现了什么?

2. 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 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

教师问: 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做出判断? 有没有快捷的方法? ( 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 .

3. 得到结论: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在这里, 学生对知识的最终获取不是在教师的“灌输” 之下得到的, 而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 通过个人的深刻“体验”预习得来的. 问题开始有点难度, 教师要一步一步引导启发, 得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过程可以由学生自己写, 对于写出了主要过程的同学, 老师要大加赞赏, 让学生体验克服困难后的成功感. 学生在这样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中得到了知识, 更积极的意义在于, 通过体验开放式的学习活动, 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这种情感进而转化为更积极体验学习的动力, 为后一阶段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 三) 有效化预习指导方法优化应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通过典型性代表性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主动预习. 数学教材中创设了种种新颖有趣、巧妙、针对性强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将注意力集中于此, 从而产生浓厚兴趣.

( 四) 有效化预习应适量

预习有不少好处, 但只重量而不重质的预习作业的负面影响更大. 要结合数学学科的逻辑结构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由近及远, 由已知到未知, 深入浅出, 适时适度地进行.

如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后, 可以设计拓展练习: 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 你可以怎样想办法验证? 让学生利用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结果继续探究与之相关的新问题, 这样的拓展是适度的. 如果让学生继续去探究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 甚至去发现多边形内角和的规律, 那就拓展过度了. 要把握和发现适宜的实际去实施拓展的预设.

三、结论

小学四年级数学应该怎么预习 篇3

关键词:数学;预习作业;设计

一、数学预习作业设计的不足之处

1.形式单一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完全适应了学校的学习,教师也不会过多地关注学生的课前预习。教师在预习设计上往往会很单调,只是针对课本上的几个知识点的练习,表面上看能够检验出学生的预习效果,但往往会忽视学生思考的过程,也容易出现学生抄袭的现象,没有达到预习的目的。另外,这样的预习容易导致“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缺乏生机。

2.缺乏个性化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不同的,所具有的数学分析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教师没有注意到在预习作业设计上的分层教育,导致了“一刀切”和“绝对化”。如果预习作业布置的不够恰当,会使基础好的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放松“警惕”,而基础不好的学生会觉得很难,造成厌学的心理。所以,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学生得到更加个性化的发展。

二、小学四年级数学预习作业设计的策略

1.设计充满乐趣的预习作业

四年级的学生在心理上对有趣的东西会更容易接受,学习的主动性更高。有趣味性的数学预习作业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数学学习上会更加有干劲,学习效果会更好。同时,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上的教学就会更轻松容易。那么,如何设计有趣味性的预习作业呢?这就需要教师考虑到学生的人生经历,从实际出发,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预习作业。

2.形式丰富、自主性强的预习作业

教师要改变这种数学知识的学习主要靠课堂讲解的教学思想,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其是四年级的学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为了达到良好的预习效果,教师要布置一些形式丰富的预习作业,例如:学生课前预讲、教师布置课题课前讨论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避免“一刀切”的方法,尽量让学生对预习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解答,让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总之,小学四年级数学的预习作业要以学生为主体,让预习作业发挥应有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严育洪.教学,该怎样走向深刻[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7(10).

小学生应该怎么预习数学 篇4

二、课本标记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并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写心得。

三、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

四、尝试练习预习法: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

五、动手操作预习法: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 在教给学生预习方法的同时,要重视指导学生做预习笔记,不仅要做简单的眉批笔记、摘录笔记,还要会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型预习笔记。

中国结小学四年级课文怎么预习 篇5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神的形象,在史前时代,是用绳结的变化来体现的。“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无论是结合、结交、结缘、团结、结果,还是结发夫妻,永结同心,“结”给人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 “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也就自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兴盛长远,流传至今。

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因其以形意得名,如盘长结、藻井结、双钱结等,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浓郁的宗教色彩,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的愿望。在新婚的帖钩上,装饰一个“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在佩玉上装饰一个“如意结”,引申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在扇子上装饰一个“吉祥结”,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祥瑞、美好。在烟袋上装饰一个“蝴蝶结”,“蝴”与“福”谐音,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

中国结的特点

每一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丝线编结而成,每一个基本结又根据其形、意命名。把不同的结饰互相结合在一起,或用其他具有吉祥图案的饰物搭配组合,就形成了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吉祥装饰物品。

小学生预习习惯应该怎么培养 篇6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学生不会预习,只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数学。大量事实表明,一个会预习并养成良好预习学习习惯的学生,一定是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教给小学生预习的方法,鼓励学生数学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尤其是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即将进入初中阶段学习,他们将来能否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预习能力如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提倡数学预习,重视培养数学预习习惯。

1、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预习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开展这项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把竞争意识引入到预习活动中,在课堂上让学生当当小老师汇报自己的预习成果,谁说的大家能听懂,谁能回答大家在预习中的疑问谁就是今天的小老师。

一方面学生通过预习有了思想准备,能够较快的掌握方法,教师适时的鼓励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另一方面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变被动接受为对知识的探究,逐步形成自学能力,逐步将视野扩展到教材以外探索新知。教师要坚持布置预习性作业。在每一节课上完后,不仅要布置本节课的巩固性作业,还要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由于数学课不像语文课可以有固定的预习内容,我想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决定给学生布置预习的任务,督促学生养成预习习惯,使学生能做到有效预习,且做到经常化。

2、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要明确提出预习的目的要求,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本课内容,获得整体印象和感受。要求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工具书先粗读教材,边读边圈、点、画,大体搞懂教材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有疑问自己可以查找资料或同学间互相交流合作,再精读教材对书上的数学概念、法则等在自己预习时理清思路,和以前学习的知识形成网络,确定今天学习的重点。

3、教师要通过与例题相仿或高于例题的题目质疑、提问等形式,检测预习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应仅仅着眼于新知的“是什么”,而应着眼于学生真正去理解新知的“为什么”,要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深入研究新知中蕴含的本质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把教材变成学材,帮助学生经过一些中间过程,挖掘教材的空白处或抓住知识的发展点,引导学生思考有无新的发现,有无更好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给提问的方法,培养小学生养成好问的习惯

新教材主张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基本上都很一致,思维层次不是很高。寻找其根源,一是不敢问,二是不会问,当然也有教师不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等因素。为了促进学生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做到:

1、努力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敢于向老师发问,并保护学生好问的积极性。

2、努力安排好学生发问的时间,课堂上固然要考虑留有学生发问的时间,课后也要像为学生提供随时发问或定期发问的时间和机会。

3、教给学生寻找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有问题可问。问题一般在这样几处寻找:

一是在知识的来源上找。如果对某个知识是在什么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或派生而来的,或者说与什么旧知识相关搞不清,那就应该发问。如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不知道比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相关,那就是新旧知识关系搞不清的问题。

二是在知识怎么样上找。如果对某一事物究竟具有哪些特征,说不出或说的不完整,那也应该发问。

三是在知识的为什么上找,如果对某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能那样做搞不清,或说不出理由来,同样应该发问。

四是在知识的“归类或分类”上找,如果对知识不会归类整理,分不清类型,而把知识看成是一盘散沙似的孤立个体,也同样应该发问。

五是在知识的应用上找,如果学了某一知识不了解它的作用,也一样应该发问。除了上述五点,当然还有其他。如果在小学生头脑中不断产生问号,不断解决问号,这样学得既主动积极,有生动活泼,成绩一定会大幅度上升。尤其是后进生,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有办法打开他们的嘴巴,让他们积极地问起来,那就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就不愁教学质量上不去。

三、教给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小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

学习数学,学生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首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掌握与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的基本方法,并在教学活动中进行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就一定能够促使学生初步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

其次我们要加强思维能力训练。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时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只有让小学生眼、耳、手、口、脑都用起来“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思维能力才得以充分的训练。二要注意强化变式思考,变是数学的一大特点,对于某一问题,多想改变题设,结论将如何?改变结论,题设又将如何?在变中求活,在变中找方法。三是比较归纳。

每一个数学知识就象一滴水,只有将每一滴水汇集起来,才可以变成浩瀚的大海。也只有系统化的数学知识,才是最有用的知识。数学的科学系统性强,逻辑严密,来不得半点马虎,在数学教学中和学生作业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习惯。培养他们及时检验、自觉订正的习惯。我们可以开展“免检作业”等活动来培养小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等。

小学四年级数学应该怎么预习 篇7

一、课前预习意识的培养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 有了问题, 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起初, 笔者对全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了解了预习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大部分学生认为预习就是看书、做题。基于学生对预习的认识, 笔者先给他们介绍何谓预习。预习就是学习者在课堂学习前对要学的新知识有个大体的了解, 找疑点、提问题, 然后带着问题听课, 通过课堂上的集体学习完全掌握新知识。接着, 引导学生体验课前预习的好处。例如, 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 通过预习, 大部分学生都已经知道了三角形面积用“底×高÷2”这个结论, 并且能运用公式进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在课堂上, 笔者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究为什么三角形的面积用“底×高÷2”?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验证了这个公式, 很好地理解了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 笔者让学生上台进行讲解, 他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学生个个都跃跃欲试……从表面上看, 教师好像为了一个公式的推导浪费了一整节课的时间, 但实际上, 学生在充分活动的过程中提高了实践能力, 形成了应用意识, 感知了数学的乐趣。教师再教学“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 学生便很有心得。有了实际的体会, 学生更愿意去进行课前预习, 在思想上对课前预习有了新的认识。

二、课前预习方法的指导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 学生只有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预习, 才能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所适用的预习方法是不同的, 所以根据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 在初始阶段以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和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为主要切入点分以下四点进行。

1. 通读数学内容, 标记知识要点

这一过程主要是针对概念性的数学知识。学生在通读内容的过程中, 从整体上了解新的数学知识, 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 使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 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

2. 细读内容, 理解主要数学知识

这是预习的主要环节。学生在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 教师就要指导学生怎样“消化”这些知识。

(1) 列举身边熟悉的事例来理解概念。

数学概念并不是无中生有, 而是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来的。让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概念。

(2) 动手实践来感受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 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预习时, 教师也应该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

(3) 大胆尝试解答例题来思考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是以解答数学问题的形式出现的, 如果不指导学生怎样预习这样的内容, 很有可能造成学生读完题后直接看答案的现象。学生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不劳而获, 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遇到这样的情况时, 先将教材上的解答方法用纸盖住, 自己尝试审题、解答, 之后与教材上的方法相互对照, 不会解答时再看教材。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 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4) 巧用对比来分析关系。

在数学的学习中“对比”是很重要又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 预习时也是如此。

3. 精读难点内容, 思考疑点

预习不等于自学, 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 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 努力去理解知识。所有知识不一定非要在预习时解决, 发现问题才是预习的关键所在。

4. 尝试练习, 检验学生预习效果

数学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 在初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 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这样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 又能让教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比较集中的问题, 以便课堂教学时重点讲解。

三、课前预习实践的成效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 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还能真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课前预习思想的灌输和课前预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不再简单地认为预习就是看书和做题了, 对于预习也不是谈而不动, 而是能够运用一定的方法来理解和分析知识, 并且能提出疑问。

2. 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学生在预习时, 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上课内容有了既定目标, 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会主动地、有重点地听课。教师在审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后, 发现学生较集中、较典型的问题, 教学时会有针对性地施教,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预习, 学生掌握了一些新知识, 增加了自信感, 促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这样学生就喜欢上数学课。在预习中, 学生体会到了快乐, 会更积极地学习。

契诃夫说, 方法是才能的一半!课前预习是一种提高课堂效率的好方法。教师要让学生在预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数学素养。放手让学生多实践、多反思、多提问、多合作、多探索, 让他们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将“要我预习”变为“我要预习”, 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 有助于他们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沈琛.预习, 为学生架设学习成功的云梯:以预习为基础的小学数学课堂研究分析[J].江苏教育研究, 2011 (8) .

小学高年级数学预习三部曲 篇8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数学预习 三部曲 情况 自由开放式预习 导学引领式预习 放扶结合式预习

前言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教育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而国家现在也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得到研究和发展。经过实践调查数据得知,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学生可以更快地跟上学习进程,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1、小学高年级数学预习情况

之前,有针对某班家长和同学而进行的课前预习习惯的调查活动,提供对活动中得到的数据资料的分析可知,全班一共有50 个同学,其中有百分之八十的缺乏课前预习这个步骤,除此之外,仅有少数几个家长谈到自己家的孩子是具有比较良好的预习习惯的。由此可知,大部分同学是缺乏预习习惯的。

而预习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是非常必要的。同学们是否在上课之前做好预习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是否可以在课堂上快速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现代教育模式中,自主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念,它的核心内容就在于帮助学生进行“内在的学习”,即在学习期间达到自悟自得。同学们唯有在养成较好的预习习惯,才可以进一步实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而加强对预习习惯的培养,其重要性是经过教育的实际过程得到证明的,对同学们的数学成绩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

2、第一部曲:自由开放式预习

高年级的同学都是具有五六年学习经历的同学了,可能都早已形成了一套有个人特征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所以,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给他们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使他们有“独步江湖”的机会,完成自由开放式的预习。在相对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下,同学们可以更积极地自主接收知识,同时联想相关知识点,思考到超出课本内容之外的问题,正是这种自主思考的现象是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的。

比如,老师在教导化简、求比值、解方程、等等数学计算问题之前,需要学生提前去了解甚至熟练掌握、顺利运用运算法则。运算法则作为课前学习中必然会遇到的内容,学生在此时应该加强对预算法则的熟悉,并且一定要认真仔细,多加练习,就可以在法则的基础上灵活变通,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

当然,开放式自由预习具有的优势是无法忽视的,比如它提供给学生以无约束的自由学习和思考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他们的思维,帮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新发现,从而提升同学们的创新水平。但是,这种预习模式也是有缺陷的,同学们在预习时很可能会出现漫无目的,抓不住要领的情况。

3、第二部曲:导学引领式预习

教师是小学数学教学系统中的主要引路人,小学生作为判断能力不够成熟的群体,更需要老师的指引。老师为了在预习工作方面给学生指导,可以在预习上做一些相对明确的规划,学生“拜师学艺”,不仅需要向老师学习圈画、标注、笔记等基本的操作方式,还应该请教基本的具体预习内容方向,做到详略得当,快速抓住课程内容的核心和重点。

比如,老师在讲授“圆的认识”这个课程时,为达到增强学生预习成效的目的,可以给他们设置一个目标明确的预习提纲,其中要指出课程内容的基础和重点,同时提出问题,比如我们身边有哪些圆形物品,请举例说明。其次是要求同学们利用周边可见的圆形物体画出圆形图来。步步深入,最后让同学们用圆规任意画一个圆,量出固定针尖的点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给固定针尖的点起个名称,通过固定针尖的点画一条线段,使线段的两端点都在圆上,量一量这条线段的长度。这样,可以使同学们从一个简单的切入点着手,慢慢投入到学习比较有难度的知识的阶段中去。

4、第三部曲:放扶结合式预习

同学们开展自主预习,更多的是一种对知识的探索,是对全新的数学世界的摸索和靠近,在预习的过程中当然会遇到许多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老师适当地加以帮助。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地了解同学们进行预习的状态,是否顺利,同时号召家长也参与起来,针对数学知识的预习与学生交流,及时发现他们在预习中可能遇到的难题,谆谆善诱地去解决,防止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遇到阻力,失去信心,而忘而却步。

以常见的“公倍数”知识的预习来看,同学们可能会被一大堆复杂的数字及数字关系绕晕,在预习时遇到比较难的问题,比如“甲乙二数的最小公倍数里,为何必须含有其二者共同的质因数,还要包含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此题看起来就比较复杂,可能预习的时候就会让很多同学头大,可谓是教材中当之无愧的难点问题,对于学生掌握算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内容。如果学生面对这种问题,老师和家长如何鼓励学生不要望而却步,而是加强思考,问问自己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在预习阶段老师作用的体现,是学生可以慢慢架构自己独有的思维体系的希望所在。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小学高年级数学预习三部曲的探讨,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了解当前小学教学中预习工作进行状态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预习三部曲的问题,思考如何达到自由开放式预习、导学引领式预习、放扶结合式预习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蒋盼.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前预习”与“课堂交流”的有效契合点[J] .新课程(小学),2013年07期

小学四年级数学应该怎么预习 篇9

2、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的掌握所学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改写,并能简单的估计或应用。

3、牢固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正确的计算一些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绘图、测量等技能。

4、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计算平均数,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和平均数进行分析比较。

四岁宝宝应该怎么正确学习数学 篇10

宝宝眼里的数学是什么?其实就是宝宝经常遇到的生活场景。宝宝生日,几岁,今天是X年X月X日星期X,玩具的形状、房间内外的空间、硬币和购物找钱,量身高、称体重,排队,走路,搭了几块积木,这些都是数学。在玩中习得,他们会说“数学好玩”,这也正是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的名言。所以最好的引导就是营造有趣的氛围。

数学要怎么学?给刚会坐的孩子拿玩具,1个球,2个球,这就是数的概念。这样的数学启蒙,每个家长都会做。到了1岁多,有的孩子已经会数数,一口气0误差数到100。这些启蒙都是极好的。

几岁可以学点难的?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蒙特利尔说,数学敏感期大约在4.5岁-7岁。教育总要选恰当的时间,孩子准备好了,才开始尝试。

在肯肯对数字开启“为什么”、“是什么”、“干什么”疯狂模式后,从百问到千、万、亿,后来连兆和负数都被他挖出来了,还经常“画”数字、按计算器,拿棋子数数,正数倒数、数双数也很溜了。他的小脑袋里装了许多数字和好奇,敏感期和兴趣度都到了,这时,肯爸觉得可以适度“整点儿”加法了。

▲ 3岁的肯肯“画”数字,画了很多反的3和4

小学四年级数学应该怎么预习 篇11

一、课前预习效果与学习效率

很多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关键点的把握比较困难,这一现象就说明了学生对于课本的了解不够,对课程内容没有明确的看法,所以在课堂上只能跟着教师的思维思考和记忆,很难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反馈。这也就使得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难以把握节奏,学生的状态反而让教师更加迷茫,教学效率下降也必然导致学习效率下降。教师为了改善课堂这一状况,对学生的预习进行了一定的指导,但是学生在课下是否能够按照指导进行有效的预习,没有得到良好的落实。由此看来,课前预习对于课堂学习效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确保课堂学习效率,才能更加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关注到学生预习兴趣问题,放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中心的观点,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在预习中主动的思考,对要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学生的思路不再会因为没有预习而滞后于教师讲课的思路,课堂沟通和课堂反馈让教学活动更加高效。

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

相比于制定预习内容,教授学生预习方法更加有效。学生对预习没有兴趣,一方面是对预习内容不了解,很难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思考,另一方面是因为限定了预习内容和过程,学生也会觉得不自由,对预习提不起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预习方法进行指导,激发学生预习的愿望,消除学生对于没有接触过的知识的陌生感,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体验“消灭”困难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时,要让学生有目的、有方法、高效的进行预习。比如,高年级数学中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课堂教学前引导并鼓励学习进行课前预习。为了消除学生对陌生知识的抵触,可以通过融合一些学过的知识进行引入,让学生在预习中想一想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如何将长方形转换成平行四边形呢?通过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敢于去思考,再引导学生的思路慢慢形成概念。预习中要突出知识点和重难点,为了避免限制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比如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转换后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比如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底边的关系,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高的关系等。最后强化预习的关键点面积问题,根据两者的关系,参考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设想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法。

三、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

预习要求学生预先学习知识,而出于自主目的的学习都起源于思考和问题,有了问题才有了解决问题的动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有了疑问就有思考,有了思考就有收获,这也是预习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时,一定要教会学生带着问题预习。

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预习过程首先要对负数的实际意义进行引入。学生应当先从身边能够接触的信息中找一些具体的实例,如天气预报中播报冬天温度零下十二摄氏度,写作“-12℃”,这个负号对应于“零下”,而“零下”从字面可以理解为“低于零”或者“在零的下方”,那么学生就会产生疑问“是不是小于零的数就是负数呢?”,对负数的概念有一个自我的意识,再结合上课教师的详细讲解,逐步优化对知识的认知,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在独立预习的过程中,接触到陌生的知识点,肯定会产生非常多的疑问,这些疑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由进行解答,学生从中收获知识。但是,在预习中如果不进行独立的思考只等着教师进行解答,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是记忆层面的。所以说,学生如果在预习中能够对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那么在教师的讲解过程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知识点,简化了听课的难度,学习效率也有很大的提升。

要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效率,预习效果十分重要。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要比课堂上机械记忆的知识更为有效,教师要抓住学生思考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预习,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课前预习应该怎么做 篇12

课前预习应该怎么做

首先,教师要研读教材文本,明确课文教学的目的,自己的教学设想,学生该怎么学习,会遇到怎样的问题等等,把这些想透彻了,才能精准合理地设计好预习计划,进而具体有效地指导学生预习。

《春》可谓经典中的经典。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领略景物之美,感受声韵之美,揣摩语言之美,体会手法之美。

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习过一些写景的文章,但要让他们从不同角度感受揣摩,可就有相当的难度了。

因此,除了字词、作者等常规的预习安排之外,预习中要抓重点,抓关键,集中时间和精力做好如下预习:

第一、激情诵读。经典文章文质兼美,极适合于激情诵读,预习中要指导学生的朗读,在诵读中感受汉语的声韵之美。

第二、让学生自找一个或几个段落,认真阅读,揣摩这个段落美在哪里?(要提示学生要抓重点词句,从思想内容、描写角度、修辞手法、语言魅力等方面细加揣摩,学习批注)

第三,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有单元整体意识,决不能瞎子摸象,单篇作战,而要前后勾连,互得益彰。这一课要为后面两篇课文张本,让学生掌握方法,迁移运用到后面两篇课文中去。

第四,当前不少语文教师喜欢让学生购买《教材详解》之类的教辅,笔者以为这是弊远远大于利的,师生绝对不能依赖并照搬教辅资料的现成答案。否则,人云亦云,师生都成了知识的二传手、容纳器,而不会有自己的思考、生成、创造。

正确的预习步骤:

步骤一:通读课本。

这一个步骤,就是把所有课上的知识全读一遍,不要有任何遗漏,这一步主要是大概了解课本上有哪些知识。

步骤二:摘录重点、亮点内容。

再读一次课本,这次要边读边思考,找出重点、难点,可以做笔记或者在课本上把它们标注出来。

步骤三:把问题写出来。

预习其实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找问题,看哪些自己确实有疑问,确实没有搞懂,可以用铅笔写上“?”号,或者写到预习笔记上,课堂上认真听这些问题。

步骤四:查找资料。

有些问题,可能是旧知识,自己已经遗忘了,而且老师在课堂上也不可能重新讲了,那就要查找资料,把这些旧知识复习一下。

步骤五:回想一遍。

把预习过的知识回想一次,共讲了哪些问题,有哪些自己还不明白,这样就能加深预习的效果。

超前学习的好处

1、学霸们课前都会提前预习。

有的同学课前不预习,上课时才匆匆打开课本,对新课内容一无所知,听课完全处于一种盲目被动的状态,听天由命,一节课下来有的听懂了,有的似懂非懂,有的甚至就是听天书。

而有的同学听课是有备而来的,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对所学新课有了整体的了解,对新课要讲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做到了心中有数,听起课来如鱼得水。

2、学霸们假期都会超前学习,提前把一学霸的新知识学会。

寒暑假有较长的自由时间,这就是超前学习的黄金时段,是提升自己学习能力的最佳时间,利用这个时间查缺补漏,提前学习一些学科,为自己日后的学习打下铺垫,全面提高综合能力。

这段时间里可借助参考书自学,也可向他人学习,提前学完一章或几章内容,遇到不懂的地方可暂时先记下来,以后问老师,等老师教到相关内容时,你自然就比别人学得更深懂得更透彻,同时还可通过对比学习弥补超前学习时出现缺漏之处。

小学四年级数学应该怎么预习 篇13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预习兴趣

有效的课前预习对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课本内容,促进课堂知识的吸收有着重要作用。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着教师上课切入困难和学生预习兴趣较低的问题。因此,采取有效对策以提高学生预习兴趣,促进教学结构的完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成绩提高。

一、培养学生预习兴趣的必要性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进行新知识讲授时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课本内容较陌生,使课堂讲授切入困难。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过高的预习兴趣,对课后预习当成可有可无的学习任务。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要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预习兴趣。小学高年级数学在难度上有了一定的提高,若学生不进行积极的自主预习,会直接影响知识的学习效果,从而影响数学成绩。因此,加强学生预习兴趣的提高至关重要。

二、加强小学高年级学生预习兴趣培养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教师干预,掌握正确预习方法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进行数学预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不知所措的心理,主要源于学生没有掌握准确的预习方法。小学高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仍处在教师引导的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独立的学习体系,因此在进行新知识预习的过程中会出现“无厘头”,没有头绪,没有方向,不知从何入手。面对这种问题,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引导功能,帮助学生掌握准确的预习方法,实现预习兴趣的提高。预习的过程是对新知识认识的过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尚未成熟,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设计问题的方式使学生对新知识形成一个有层次的预习,以达到预习效果,形成兴趣的培养。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圆柱和圆锥》的预习中,教师首先帮助学生把这个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块状划分”,即形成有层次感的预习脉络。预习中,首先了解圆柱几个面的构成,然后对侧面积、底面积以及总面积关系进行了解,最后掌握如何计算各个面积以及总面积的方法。对圆锥与圆柱之间存在的关系和差异进行一定的了解。在教师正确的预习方法的干预下,能够有效提高预习效果,从而促进学生预习兴趣的提高。

(二)合理设置问题,增强学生预习兴趣

在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预习兴趣过程中,可以通过激发学生求知欲促进预习兴趣的提高。主要方式为对学生进行合理问题的设置,学生在面对教师布置的问题时,会从自身主观出发,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达到预习效果和目的。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全面的提升各项能力。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避免出现问题难度过大影响学生的预习自信,直接造成学生预习兴趣减低。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学习之前,教师给学生设置几个问题:圆的各部分名称都是用什么英文字母表示的?圆各部分有什么样的特征?你们能通过预习自己进行圆规划图绘画么?学生在预习中激发其数学思维,并在求知欲引导下力求找到每个问题的答案。若学生预习中没有得到理想效果,在课堂学习中会更加认真,集中注意力,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对下一次预习也有着积极作用。

(三)巧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预习

情境不同对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在课堂上实现多种情景设计,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新课程的预习。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中,在第一课对长方体进行全面的认识和学习结束前,教师把这一课节上使用的自制长方体剪开,在手工制作下将其转换成正方体。通过这个过程引导学生对下一课时的正方体学习产生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课下自己进行正方体的制作,总结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正方体各个面之间的关系等。学生在自主探索和预习下,能够对此知识点更加准确的把握,同时记忆深刻。

(四)加强学生自主预习,培养数学自信

有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查阅资料等掌握所学内容的99%,剩下的那1%才是老师所教的内容。这个比喻可能有些夸张,但是却说明了一个实际现象,就是学生是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的。学生如果能够通过课前预习,自己掌握一部分数学知识,那么在心理上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学生在课堂上自然会与老师进行更多的互动,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体会到掌握知识的快乐时可以激发他们更大的潜能。比如,学生在学习《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趣味性、学生又很容易回答上来的问题。①看了今年的日历,你都发现了什么?②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都是哪些日期?在课上学生会积极踊跃地回答这些问题,问题本身都很简单,但是对学生而言,答对问题会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和快乐感,提高他们的预习兴趣。

预习兴趣的提高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维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完善教学结构,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教师要使学生感受到预习的乐趣,在预习中培养数学自信,促进数学成绩的提升。在以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为有效实现学生预习兴趣的提高,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更加了解学生的需要,以更好服务于数学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管国友.让兴趣滋生学习动力[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0,10(11):112-114

一年级孩子应该怎么学好数学 篇14

针对一个问题找到多种解决方法,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理论性思维能力的捷径。比如说,十加十等于「二十」是个已知的结果,除此之外,还可以找到多种可以得到「二十」这个结果的方法。

二、充分使用备注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课本旁边的空白处,将当天老师所讲的重要内容记下来,便于以后的复习。如果可能,可以试试用参考书或教科书上没有提及的解答方法,独立完成作业。

三、及时解决错误

父母可以在孩子的练习簿上一上,标示出错误的地方,换种方式让孩子再次解答;如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把问题带到学校或补习班询问,之后再复习一次该问题的内容,作为该问题学习的结束。

四、充分利用数学笔记

小学数学应该怎么学习才正确 篇15

孩子自己检查以后再邀请家长检查,如果发现错误,家长根据错误情况教给他改错的方法。

1、A类:粗心的错误。

家长发现错误后先不做任何提示,只是提醒他再看题目要求、图或者文字,然后对过程、答案进行思考。

孩子如果自己发现并改正了,就让他在这道题的序号下面写一个A,表示这类错误是由于粗心造成的,完全可以自己改正,同时也提醒自己不要再粗心。

2、B类:方法、知识错误。

孩子自己不知道为什么错,家长可以给他提示。例如:

某题:下面哪一行不一样,在它后面的括号里画“√”。

(1)1、2、3、4、5

(2)2、4、6、8、10()

(3)5、6、7、8、9()

孩子能够理解题目要求是选择不一样的一行,可是不知道哪一行不一样。家长可以这样提示:“第一行的数字在发生什么变化?每次增加多少?第二行呢?”孩子根据提示去思考,而不是家长直接告诉他答案。总之,能让孩子去思考的,家长决不代替。

孩子根据提示作出来以后让他在这道题的序号下面写一个B,表示这类问题自己还有一些困难,是自己的薄弱点,需要以后多思考、多练习。

3、C类:无法理解的问题。

有些错误家长提示方法以后都不能解决,必须家长讲解方法、过程,帮着孩子做出来的,这类问题请在序号下面写一个C,表示这是孩子的难点,提醒孩子在老师讲解类似问题的时候注意听。

4、这些A、B、C符号的标注,其实就是孩子对自己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找到发生错误的根源,同时也帮助孩子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例如:对于A类错误,需要仔细读题,认真检查;对于错误,需要上课时认真听老师和同学的方法,多思考,多练习。

家长可以针对B、C类错误,再设计类似的题让孩子练一练,力争能够在下一次不再成为薄弱点、难点。

上一篇:摘录笔记大全好词好句下一篇:干部的优点和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