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论文

2024-07-04

欧债危机论文(共8篇)

欧债危机论文 篇1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突然爆发,致使美国陷入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继而,受美元体制的影响,全国大多数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且许多国家外汇储备以美元计量。美国经济危机导致美元动荡,迅速波及整个世界,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从危机最初爆发的原因来看,是由于美国人的超前消费行为以及一些企业为增加消费量而采取的一些鼓励措施导致许多没钱的人却大肆借贷买房买车,使经济出现了虚假繁荣,到最后,人们债台高筑,还贷不起,影响银行资金周转甚至破产。政府为救市大量印钞,致使市场流通货币量大大加大,美元贬值,物价上涨,进而通过汇率及贸易、外储等因素将危机转嫁,蔓延到世界。这些只是从那个表面上看到的,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由于资本主义本身存在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引起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产与资本日益社会化,而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却使生产资料和成果越来越为部分资本家占有,同时,资本的逐利性使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情况下容易导致生产过剩,引发经济危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肆虐,希腊政府为帮助其银行部门安然度过危机承诺提供一笔大额资金,到09年,希腊政府突然宣布政府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已远超欧盟规定的上限,情急之下,希腊政府主要通过借新债还旧债来解决当下的债务问题。由于希腊政府显著恶化,全球三大评级公司惠誉、标准普尔与穆迪先后下调希腊主权评级,使其陷入财政危机,欧元兑美元大幅度下跌,这成为“欧债危机”的导火索。由于市场对欧元区国家债务危机恐慌心理加重,投资者纷纷抛售欧元区资产,从而使欧元区部分国家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继之后,葡萄牙政府称可能削弱缩减赤字的努力及西班牙披露未来三年的预算赤字将高于预测,更是导致市场焦虑急剧上升,欧元遭到大肆抛售,欧洲股市暴跌,德国等欧元区龙头国也开始感受到了危机的影响,整个欧洲区面临着成立11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从其造成的影响看来,以英美为代表的欧元区外的发达国家由于对欧洲需求的依存度较低,因此受危机影响较小;但以日本、中国为代表的对出口依赖较大的国家可能会受累于欧盟经济下滑影响,进而影响本国经济。拿中国来说,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需求,因此,受欧债危机影响较大。

欧债危机的解决,从目前来看,危机国家以无法凭借一己之力解决了,只能依靠周边国家、机构的援助方案与援助力度解决。欧元区的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体化制度,使得德国、法国等经济恢复较快,经济较为稳定的国家无法“独善其身”,此外,IMF的巨额援助也有利于债务危机的减弱。

由于我国受欧债危机影响很大,因此在西方国家提出让我国出资3.2亿美元的援助计划时,我们也有一丝犹豫,但是,我们没有被危机冲昏了头脑,援助不等于送钱,欧元区未来经济发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内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对于国际组织的救欧行动,我们给于支持,但我们更希望欧洲国家从自己的政策方面入手,积极有效地采取救市政策,适当地降低财政压力。当然,我国也会通过自己的行动帮助其渡过难关。例如:增加向IMF注资、购买国债、增加进口和扩大企业投资等方式,帮助欧洲国家克服危机,增加就业和恢复经济增长。

欧债危机论文 篇2

一、危机背景

2009年12月, 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下调希腊主权债务评级,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2010年7月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下调葡萄牙主权信用评级, 欧债危机开始向欧元区其他国家蔓延。2010年12月, 穆迪大幅下调爱尔兰主权信用评级。2011年3月穆迪下调了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 欧债危机开始从欧元区外围国家向核心国家进一步蔓延。2011年9月, 标准普尔公司将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长期主权债务评级从A+降为A, 前景展望为负面。意大利和西班牙作为欧元区第三和第四大经济体, 在欧洲经济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债务违约对市场的冲击力度远非希腊等国可比。2012年1月, 标普下调法国及其他8个欧元区国家评级, 欧洲的债务危机正在威胁全部欧洲主权国家的信贷情况。

二、危机再升级

2012年5月份以来, 受希腊新政府组建失败、德法核心分歧增大等事件轮番冲击, 欧债危机再次升级。

由于对希腊政治选举持谨慎态度, 欧洲金融稳定工具 (EFSF) 决定将原定于5月10日发放的第二批救助计划中的10亿欧元延迟到6月。5月17日, 惠誉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从B-下调至CCC, 同时指出如果希腊新政府无法继续推进欧盟和IMF要求的财政紧缩改革, 希腊很可能会退出欧元区, 以欧元计价的主权债务也可能出现违约。

与此同时, 西班牙及其他国家银行系统风险不断上升, 5月9日, 西班牙第四大银行Bankia申请政府救助, 此后一周内就流失10亿欧元存款。17日, 穆迪下调了16家西班牙银行的评级。25日, 标普下调了5家西班牙银行的评级。西班牙银行业不良资产率今年3月份达到8.4%, 为18年来最高水平, 拥有的被收回房产和不动产开发商不良贷款保险接近1840亿欧元, 需要近800亿欧元的缓冲资本。

今年, 西班牙约有1515亿欧元的到期债务, 若形势进一步恶化, 则有可能陷入银行业危机与债务危机的恶性循环。

三、危机再恶化的影响

此轮欧债危机形势恶化缘于希腊、法国等反紧缩意愿强烈反弹, 导致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尽管有希腊将退出欧元区的声音, 但欧元区各方包括希腊各政治党派、民众在内, 都越来越清楚希腊退出欧元区的灾难性后果。综合各方面因素判断, 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较小。即使左翼联盟上台, 也会在继续采取紧缩措施、推进结构性改革与更为宽松的减债、减赤目标之间寻求妥协。但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欧债危机风险触发点依然较多, 仍将是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最重要因素。

一是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大幅波动。

新一轮危机使得市场信心遭到重挫, 避险情绪明显上升, 全球金融市场再次陷入剧烈震荡。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国债受到追捧,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降至1.7%, 创下60年来新低, 而问题国家收益率大幅上升, 希腊国债收益率接近30%, 西班牙、意大利再次突破6%;全球主要股市连续下行, 5月以来道琼斯、日经以及英国、法国、德国股市指数已分别下跌6.2%、8.1%、7.1%、4.8%和4.5%, 希腊股市跌幅超过23%;欧元持续走低, 5月以来欧元兑美元汇率累计下跌超过5%, 接近2010年欧债危机全面爆发时的低点。

二是欧洲经济衰退风险不断加大。

欧债危机再次恶化减弱了年初世界经济出现的积极信号, 复苏的脆弱性和不可持续性明显上升。欧盟主要经济体经济分化加剧, 一季度欧盟经济环比零增长, 其中德国增长0.5%, 但包括英国、问题国家在内至少9个成员国均陷入衰退, 法国也陷入零增长。欧盟需求持续低迷, 增长动力严重不足, 3月份欧元区失业率达10.9%的历史高位, 零售销售指数连续7个月同比负增长, 资本项下对外直接投资回流达669亿欧元。5月份欧元区制造业PMI跌至35个月来新低, 德国、法国景气指数进一步收缩, 欧洲OECD综合领先指数显示经济活跃程度持续低于长期趋势。IMF预计2012年欧元区公共和银行部门的展望债务将达到GDP的23%, 可能会导致信贷紧缩为期更长。

三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将进一步加深。

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国对欧出口约占中国出口总量的20%, 自去年三季度以来, 欧债危机对我国的影响逐步凸显。今年前4个月我国对欧盟出口下降2%, 实际利用外资下降26.6%。若欧债形势持续恶化, 主要经济体可能再次推出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 并出台保护国内产业的各项政策措施, 这都将对我国金融、贸易、投资进一步造成较大冲击。

近期西班牙、意大利等问题国家国债价格下降, 欧元币值连续下跌, 我国投资欧元区国债以及外汇储备中欧元资产部分将受到一定损失, 形成账面浮亏。全球资本受避险情绪驱动加速流出新兴市场, 各国货币汇率普遍大幅贬值,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今年1月至5月, 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升值达到15.9%, 同期人民币对英镑升值了10.7%。5月初以来, 人民币对俄罗斯卢布、巴西里尔、马来西亚林吉特分别升值6.9%、12.1%和2.3%, 给我国资本跨境流通监管、稳定外贸出口带来更大压力。

四、对中国的启示

欧债危机的核心问题是欧洲长期以来的高福利制度已不可持续, 以及欧元区只有统一的货币政策而财政各行其是所导致的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不协调的制度性缺陷。目前的资金救助和欧央行放松银根只能为长期改革赢得时间, 欧债危机和欧元区的走势最终仍将取决于对财政纪律和财政一体化问题的解决, 但这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面对欧洲债务危机,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 尤其应该引起高度警惕和反思。

(一) 加强风险控制, 防范债务风险

目前, 中国的国债余额总量约为10万亿元左右, 占GDP的比重不足25%, 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60%的安全标准。但应该注意的是, 中国的地方债务问题却要复杂和严重得多, 据有关数据, 目前我国地方债务的总规模大约为10.7万亿, 如果加上国债余额, 那么中国的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就将翻一番, 达到约50%, 接近警戒线水平。特别是地方借贷资金的80%以上都来自于银行体系, 大部分被使用在自偿能力比较低的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建设项目上, 一旦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积聚, 势必会对银行产生重大的冲击, 造成巨大的财政结构性风险。因此, 中国在控制主权债务规模的同时, 应该及时对全国整体财政及债务状况作全面清查和评估, 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进行限额管理和风险预警, 切实从财政和金融两方面防范偿债违约风险。同时, 尽快以立法形式加强对地方政府预算管理, 增强透明度, 合理控制政府债务规模, 加强风险管理。

(二) 转变增长方式, 提高创新能力

欧洲各国的债务危机, 究其根源还在于问题国家产业竞争力下降, 结构失衡, 导致经济增长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因此, 只有发展经济才是解决包括债务危机在内的各种经济问题的根本办法。

30年来, 依靠对外开放, 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 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均出现下滑趋势的大环境下, 寻找未来的发展动力和增长点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 我国已多次由政府主导大规模投资以拉动经济, 已从2007年的财政盈余变成近两年的财政赤字。因此, 应着力于降低经济发展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 扩大内需, 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提高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 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能力, 降低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提高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三) 深入体制改革, 推进可持续发展

希腊债务危机爆发有欧元区体制设计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希腊自身的经济问题。希腊经济发展难以跟上欧元区核心国家, 但在福利待遇上却与其看齐。

美债无危机,欧债大危机 篇3

“标普降级触发美债危机”的讲法,其实是不准确的。评级机构与主权债务的关系,好比食评家与餐厅,食评家的点评会对客流有影响,不过基本上与菜肴及服务水准无关。标普将美国主权评级下调后的两个交易日,美债不跌反升,接下来居然走出一个牛市,十年期国债收益奔向1.5%的可能似乎大过3.5%。倒是与政府违约无直接关系的美股暴跌,带出一场股灾。这在笔者看来,不过是上半年超涨的风险资产借机回调而已。

理论上,美国政府是不会破产的。美元乃世界储备货币,印钞权掌握在山姆大叔手中。如果华盛顿到了无法支付其债务本息的时候,大可通过发行货币来解决问题。通货膨胀,稀释美元的实际购买力,减轻政府的实际偿债负担。美国国债持有人收到缩水了的美元的可能性,远大过山姆大叔赖账。何况美债今天还算一个避险天堂,世界哪里有风吹草动,资金依然涌入避险。

美债的问题,归根到底是美国的长期增长前景。有增长,便有税收,只要税收增长快过开支,减债便有希望。尽管在今后几年美国处于弱增长期,美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仍在,增值服务业仍属世界一流,企业的求变意识强烈,加上人口结构比其他发达国家合理,笔者并不担心美国的长远增长。

欧洲的情况不同。南欧经济早已失去了活力,出口缺少竞争性,又没有自己的汇率机制加以调节。在财政上,一方面公共开支无节制,一方面逃税严重。欧洲的总体债务水平,比美国为低,但是“短板理论”适用于此。在统一货币的框架下,欧元区17国的债务承受能力,由其中财政状况最脆弱的成员国所决定。希腊、意大利的负债,均超过GDP的100%,其他欧猪国家的财赤水平,也是惊人之高。任何一国债务出事,都将带来欧元的震荡,市场的震荡。

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的债务总和,相当于西班牙的债务,而意大利的债务又是西班牙的3倍。2010年,欧洲为舒缓欧债危机,设立了7500亿欧元的金融稳定机制(EFSF),这笔钱足以解决希、爱、葡的集资压力,加上西班牙便捉襟见肘,如果意大利出事则绝对没有能力搭救。欧洲央行买入欧猪债券,是干预市场平息恐慌的另一手段。不过欧央行不同于美联储,它没有无条件印钞的授权,本身的资本金也不过770亿欧元,手头却握有大量的欧猪债券,可是对那些国家的财政政策又没有什么发言权。

美国是联邦制,联邦政府握有主权、财权,也有保护地方政府的义务。欧洲是邦联制,主权掌握在各国政府手中,经济政策却需要统一与协调。欧洲领袖由本国选民选出,自然对他们负责,为本国利益谋划。欧元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错位,经济政策与选举机制的错位,便决定了欧元区的尴尬与最终的悲剧。

如今希腊2年期国债利率徘徊在34%,葡萄牙在11%,爱尔兰在8%,都已进入不可持续的债务陷阱。意大利与西班牙利率一度升上6%,高利率随时导致债生债。欧洲央行的干预为意西债市暂时退了烧,但是结构性财政赤字并未得到解决,本届政府承诺的紧缩措施也可能因政权交替而改变。靠自己的力量,欧猪政府很难摆脱债务陷阱。发行欧元债券,可能是唯一令欧债国家借贷成本大降的手段。然而欧元债券意味着欧洲大国用自己的信用为欧猪担保,推倒自己与欧猪之间的防火墙,其潜在风险极大。

欧猪债券,是欧洲银行的“次级贷款”,风险可以在瞬时间传导到欧洲银行,包括欧洲大国的主流银行。雷曼之后,美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银行改革,银行均大量集资补充资本金。欧洲银行却捂住了自己的问题,压力测试走过场,也失去了在市场集资的窗口机会。一旦欧洲资金市场出现恐慌,雷曼倒闭时在银行间出现的连锁反应,在欧洲重演是完全有可能的。

欧洲政客在处理欧债危机上,表现出了极度的无能与无动于衷,表现出了富有创意的自我摧毁。不被逼到墙角不出手,出手也是点到为止,治标不治本,续命不强体,只是将危机爆发的时间延后。

欧元是一种先天畸形的货币。欧元区可以同欢乐,却无法共艰难。总有一日,德国会决定不再扔钱进无底洞,只是不知这是在扔进100亿、1000亿还是10000亿之后。这便是欧元的宿命。

欧债危机的解决方案 篇4

10月9日,欧洲著名的德克夏银行被分拆,这标志着历时近两年的欧债危机,已经从欧洲大陆的南部边缘区域,蔓延到欧洲大陆的中心。就在德克夏银行倒下的同一天,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发表声明,誓言要在未来3周内,拿出一个解决危机的“最终方案”,并拟在11月3日的20国集团峰会上获得通过。自那时起,欧债危机的“最终方案”内容如何,其能否一举解决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但谈判的过程一波三折,各方分歧巨大,决定关键要点的会议一再推迟,而全球金融市场也随着谈判的不顺利而剧烈波动。目前虽然该方案的框架已逐渐清晰,即包括银行增资、扩大救助基金的规模以及希腊债务重组“三大支柱”,但对其内容的谈判并不顺利,其关键细节的出炉仍有待最后敲定。

第一支柱:银行增资

银行需要补充资本,让其能够承受损失并吸纳希腊破产的后续影响。相对而言,银行增资是“三大支柱”中较容易的一个。其关键是要确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的比例。前次欧洲银行业管理局(EBA)的压力测试,采取的是核心资本比率5%的标准,该标准过低了。对本次银行增资,倾向于在2012年中期以前,将欧盟银行体系的核心一级资本提升至9%。但最终签署,还需要一些条件: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在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的规模确定前,不愿签此方案;西班牙并认为,9%的核心一级资本虽然合理,但还要取决于具体细节。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有关方面正就银行的新增资本规模进行最后谈判,可能需要1080亿欧元,较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认为的2000亿欧元要少。总体看,在资本的来源上,首要的是银行先面向市场融资,比如发行可换股债券等;其次对无法向市场融资的银行,政府出面注资;最后是启动EFSF资金。

第二支柱:救助基金

对如何定位EFSF的功能,分歧较大。法国、欧盟和美国均希望EFSF能够在银行补充资本的过程中,发挥更加核心和积极的作用。德国则认为,应当让EFSF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只有在银行自身以及本国政府不能提供必要的支持给有问题的银行时,才需要EFSF出面。除了计划中的为银行注资及第二轮希腊救助措施外,还要防止债务危机演变成银行业危机。

新的EFSF将获更大授权,除通过给政府贷款以增资银行外,还有预防性的功能,即对那些基本面良好、政策健全且尚未发生融资困难的国家给予支持;另外,EFSF可以在一级市场标购债券,也可以从二级规模买入债券。笔者通过美国《华尔街日报》拿到了德国政府10月20日提交给本国立法机构审议的相关文件,内容已经十分详尽。但EFSF的规模太小,因此提高其杠杆很重要。最初考虑的方式包括提供担保、面对市场融资以及向ECB借款等。

法国希望将EFSF转变为银行,使其可以向欧洲央行(ECB)借款(美国也希望EFSF能够向ECB借款),但德国和ECB反对。ECB主席特里谢虽然认为让EFSF贷款给各国政府对银行增资是可行的路径,同时,EFSF的规模应当开放、有弹性,并赋予其一定的杠杆,但他不愿意让ECB介入提高EFSF的杠杆,认为这违反“不得救助欧元区成员国政府”的盟约,希望该作用由各国政府自身承担。因向ECB借款不可能,所以最近对EFSF和欧洲稳定机制(即ESM)合并的讨论提速,准备在2012年中期提前实现合并(原方案是2013年启动ESM机制,同时EFSF到期)。

因通过ECB扩大杠杆的选择已被否定,所以目前担保方式是首要考虑。

除EFSF外,还有另外一个新的有关“救助基金”的方案,即成立一个特别目的公司SPV,吸引私人投资者及主权财富基金(包括中国)的资金,其目的单

一、清晰,即只提供担保。但这个方案因只提供担保,市场担心其“弹药”不足,但目前并没有被否定,存在与EFSF并行的可能。

第三支柱:希腊债务重组

重组希腊债务的关键,在于对债权人持有的希腊政府债券进行适当减计,使希腊的债务可持续,并通过财政约束和经济增长来弥补。在7月21日的救助方案中,对银行持有的债券减计21%,按面值计算相当于将希腊债务减少了5%。但现在远远不够。法国最初反对大幅减计希腊债务,因法国是希腊债务最大的持有人。德国则建议大幅度削减希腊债务。

IMF、欧盟(EU)和ECB这“三驾马车”在10月20日发表报告,认为若私人部门不大幅减计,则希腊需要的援助将远远超出7月21日方案的1090亿欧元。此前,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希腊问题很严重,但“三驾马车”的报告仍令一些人大为震惊。此后,大幅削减债务的设想终于占据上风,预计可能达到50%。市场预计,少于700亿欧元会令人非常失望,1500亿欧元以上则较易被接受。

实际上,上述“三大支柱”之间是密切关联的。银行增资多少部分取决于债务减计的规模,而政府弥补银行资产负债表缺口的能力又依靠EFSF的弹药是否充足。但银行抵制大幅减计,ECB也担心若强制大幅减计,会导致资金逃离南部欧洲。所以,与银行所进行的谈判很吃力,结果仍然未知。该方案的出台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任何一个方案都难说是“最终的”,解决欧债危机需要进行漫长的艰苦努力。当前,促使希腊违约有序进行,是各方力保的目标,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何必缘木求鱼:对欧债危机解决方案的思考

一直以来,对于如何化解欧债危机的讨论始终层出不穷,但诸多方案过后,市场信心不仅没有得到明显提振,反而愈加恐慌。近期,意大利、西班牙国债收益率不断攀高;欧洲债券市场出现大规模抛售,市场投资者开始担心欧债向周边国家如奥地利、荷兰、芬兰和法国蔓延。投资者都在关心谁来拯救欧洲?我们认为,意大利、希腊、西班牙三个债务国新政府上台,是政治风险提前爆发,有助于提高政府政策决策力,落实紧缩措施、促进经济恢复,或为化解欧债危机的重要转折点。但是,短期内投资者仍然不断抛售债务国债券,显示市场信心已经十分脆弱。

此时欧债危机解决方案何必缘木求鱼?目前来看,如能切实落实EFSF扩容已经甚为不易,更多基金的推出无论从资金来源、以及市场购买方面都面临障碍,不具有可操作性。如今欧债危机已到燃眉之际,能够拯救欧洲的只有欧洲人自己,如果德国放弃强硬的立场,欧央行发挥更大的作用,便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目前看来,这种可能性正在加大。欧洲债务危机的政治基本面正在转好。

稳定和受信任的政府是化解欧债危机的前提。面对债务危机困扰,西班牙将大选提前4 个月举行。20 日,西班牙人民党在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人民党主席马里亚诺?拉霍伊当选下届政府首相。马里亚诺?拉霍伊曾在早前的参选纲领中提出未来施政两大核心着眼点是提高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同时拉霍伊承诺将继续实行紧缩政策。如今的西班牙失业率达22.6%,而欧债危机同样抑制了西班牙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意大利政治层面同样出现利好消息。12 日,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辞职,著名经济学家、前欧盟委员会负责竞争事务的委员马里奥·蒙蒂出任新总理。两位领导人相比,相形见绌。前总理贝卢斯科尼一直绯闻不断,官司缠身,自身声望不断降低。而马里奥·蒙蒂则是一位技术官僚,他的出任,在改变贝卢斯科尼时期债台高筑、经济增长停滞不前的局面方面会有积极举动,对于落实各项改革与缩减措施,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希腊也成立联合政府,由备受尊敬的欧洲央行前副行长帕帕季莫斯就任新总理,帮助希腊落实削减开支方案,对于未来稳定希腊经济,减少减缩措施执行中的不确定的政治因素是个利好。目前希腊总理帕帕季莫斯已经赢得了信任投票后,希腊的政治局势正在走向稳定。

总之,三个债务国家政治风险提前爆发,通过新政府上台提高政府政策决策力、落实紧缩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有助于将化解欧债危机拉回正轨,或将成为事态转好的重要时点。

谁来拯救欧洲?

目前来看,欧洲正遭受着严重的信任危机。可以看到,尽管短期内欧债危机的基本面正在恢复,但投资者仍然不断抛售债务国债券,显示市场信心已经十分脆弱。市场一直对EFSF抱有很大期待,上月底欧盟峰会就EFSF 杠杆化方面达成协议,计划将EFSF 从现有规模4400 亿欧元扩容至1 万亿欧元。11 月7 日,欧元区的财长们布鲁塞尔敲定杠杆化EFSF 的两个方案。方案一是将EFSF 作为一种部分担保凭证,与成员发行的主权债券同时发行,为主权债投资者最初20%的损失提供担保。方案二是建设一至几个共同投资基金以吸引公共与私人机构参与。

但到目前为止,上述两个计划都难以取得进展。一方面,市场对于EFSF 的担保债券充质疑,购买热情已经大不如前。11 月初,EFSF 发行了30 亿欧元的10 年期债券,但由于这批债券仅有27 亿欧元的外部需求,EFSF 不得不投入通过自行购债已达成发售的目标。另一方面,在G20 峰会上,没有一个国家做出将投资欧元区救助基金的承诺。此外,有欧元区官员表示IMF 不会参加EFSF 杠杆化,这也使得寄希望于IMF 的希望落空。由于德国一直以来反对欧洲央行作为EFSF 的参与者,如今IMF 撒手不管的话,EFSF 扩容将成为空头支票,实施起来甚为不易。

也有观点认为应建立除了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以外的基金,接纳问题国家债券等,但如今看来,欧元区国家面临信任危机,如果能够切实落实EFSF 扩容已经甚为不易,希望建立新基金的想法无论从资金来源、还是市场购买方面也将面临相同障碍,更加不切实际。

核心国德法之间的矛盾也是由来已久。两国一直为欧洲央行是否应该在危机援助中承担更大的责任,存在分歧。早前在EFSF 如何扩容方面,法国便提议将EFSF 变成一家银行,可以在需要时从央行获得注资,将4400 亿欧元的救助基金与银行资源相嫁接,从而能够从作为“印钞机”的欧洲央行获得贷款担保。但是此方案遭到了德国的坚决反对,进而搁浅。

目前来看,情况似乎更加紧急。伴随着欧洲主权债务融资成本不断增长,法国也处于降级危险的边缘,法国认为欧央行不仅应该保持欧元的稳定,更可以维护欧洲的金融稳定,现在欧洲央行应该采取更加强有

力的行动。然而德国总理默克尔并未因此改变态度,仍然抵制欧洲央行在解决债务危机中扮演更大角色的要求。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欧元区一体化的过程一直以来都是充满波澜。早在1992 年9月,欧洲货币机制就曾解体,引发金融危机。当时德国在危机之中强势与不愿妥协的表现与目前的态度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上次危机最终以英镑、意大利里拉等货币被迫退出欧洲货币机制为代价。

当然,我们很理解德国人处事审慎的态度以及希望促进欧洲债务国家财政改革的决心,毕竟造成本次危机的过错并不在于德国。但是,欧债危机已到燃煤之际,“城门失火,必将殃及池鱼”,此时能够救助欧洲的只有欧洲人自己。

实际上,意大利与西班牙的危机仍属于信心和流动性危机。尽管两国国债收益率不断触及警戒线,但这两国的经济基础与希腊大为不同,银行业状况仍然良好、且有支持经济增长、保证财政收入的产业。因此,欧洲债务市场上的非理性的抛售旨在不断的试探欧央行的底线,倒逼欧央行加大购买力度。我们认为,欧债危机解决方案不必缘木求鱼。以史为鉴,欧洲要想避免重蹈1992 年金融危机覆辙,德国应该放弃强硬的态度,应该让欧洲央行发挥更大的作用,以稳定市场信心。

欧债危机解决方案接近达成一致

据道琼斯通讯社报道,法国预算部长佩克雷斯24日表示,欧元区成员国就解决欧债危机方案的谈判已经接近达成一致意见。该国经济、财政和工业部长巴鲁安同日表示,法国已放弃要求欧洲央行为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担保的要求。分析人士认为,法国政府的表态显示,法德正加速弥合两国间针对欧债危机解决方案的重要分歧,将为26日举行的欧盟峰会出台危机全面解决方案铺平道路。

佩克雷斯当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欧元区各方已接近就欧洲银行业资本重组和减记希腊债务等问题达成协议。另据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的报道称,私营部门希腊国债债权人已经提出,自愿将希腊债务减记比例由7月份达成的21%提高至40%,但与欧盟要求的约50%仍存在一定差距。

佩克雷斯还称,法国银行业对希腊债务的敞口总计为80亿欧元,法国银行业应该不需要外部注资巩固资本基础。不过,法国兴业银行(601166,股吧)全球资产配置主管阿兰·博科布萨此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法兴银行预计,法国银行业对希腊债务的敞口总计超过150亿欧元。

巴鲁安24日透露,法国已经放弃了将EFSF转变为银行的努力,转而推动通过EFSF为欧元区成员国主权债务提供部分担保的方式,将EFSF资金规模由目前的4400亿欧元扩大4倍至2万亿欧元以上。

欧债危机论文 篇5

一、原因

1.欧洲货币一体化与欧洲各国福利资本主义存在非相容性

2.危机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实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不强,财政收入匮乏

3.欧元区各成员国经济政策的不协调和经济趋同的不稳定

4.货币政策的集中化和财政政策的分散化互相矛盾

5.人口老龄化和不合理的福利政策

二、影响

(一)欧债危机对欧洲及全球经济的影响

1.欧债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2.欧债危机延缓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

3.欧债危机加剧全球资本流动

(二)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欧债危机导致中国对欧出口下降

2.欧元对人民币汇率震荡走低

3.中国了利用欧洲外商投资增速下降

三、前景分析

(一)短期看,欧债危机在波动中显示向好迹象

1.欧债危机救助措施取得一定成效

2.欧洲经济忧中有喜。欧元区边缘经济体的衰退已波及到核心国家。但并不是所有的经济指标都表现得令人悲观。根据欧洲工业生产指数与产成品库存指标之间的反向律动规律,近期欧元区产成品库存的下降预示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的复苏期,尽管未来复苏的高度可能比较有限。从经济增长动力看,随着外围市场的日渐转暖,欧洲的出口需求也将逐渐回升。

(二)中长期看,不确定性仍然很大

1.欧元区一体化进程将加快,但过程曲折。因为财政权力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目前没有欧元区国家愿意让渡这一权力;欧元区各国社会经济法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财政政策难以统一;欧元区之外的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一定积极支持欧元区财政一体化;各国政治博弈的持续上演也加剧了一体化进程的曲折性。

2.欧元区经济将陷入低增长和负增长周期。

3.欧元区国家再度引爆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仍较大。

4.欧债危机的根源不可解。建立统一的财政政策几乎不可能。欧元区各国人民对自己国家的忠诚度要远高于对欧盟共同身份的忠诚度,欧洲团结的局限性变得显而易见。

四、个人看法

1.我觉得欧债危机的爆发是必然的。因为欧洲货币联盟内在矛盾十分明显,它的货币方式统一之后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财政政策;欧洲的人口结构老龄化十分严重竞争力不足,又要维持十分高的社会福利,所以不断加大财政支出,导致不断举债。

2.欧债危机使得人民币升值,中国对欧盟出口下降,也会增加中国的失业率,对中国影响十分巨大。

欧债危机论文 篇6

试论多层次、多角度分析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

11月希腊新总理上台后,发现上届政府隐瞒了真实的财政状况,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等信用评级机构随之下调了希腊政府的主权信用评级。4月,标准普尔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进一步下调至垃圾级别,从而拉开了欧债危机的序幕。此后,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意大利等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也被相继下调。9月,穆迪调低了法国两家银行的信用评级,欧债危机由欧元区边缘国家向核心国家蔓延,欧洲乃至全球经济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市场担忧情绪不断升级。

一、宏观经济角度

(一)欧洲国家经济的结构问题

众所周知,欧债危机始于希腊,接着在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也出现主权信用危机。这些国家自身结构存在问题和经济的失调直接导致了危机的爆发。总体来看,一方面,这些欧洲国家的产业结构不平衡,缺乏“生产性”,即国家的工业基础薄弱,实体经济空心化;另一方面人口结构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加剧,增加了财政负担。以希腊为例,希腊经济结构脆弱,以旅游业、农业和航运业为支柱产业,过于单一、集中,而制造业基础十分薄弱,电器、汽车和船舶等工业品严重依赖进口,经济对外依存度很高。20服务业占GDP比重达52.57%,而工业占GDP的比重仅为14.62%。同时,政府从国外借来的资金主要用于公共福利支出而不是用于发展经济,资金的边际产出很低。低效率的经济运行和增长动力的衰退,终究不能用国家债务来弥补,所以导致了危机的出现,即使是欧元区核心国家也不能幸免。

(二)三大评级公司的不公正评级

从欧债危机爆发到在整个欧元区蔓延的过程中,国际三大评级公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标准普尔、穆迪、惠誉均下调希腊政府的主权信用评级是这次危机的导火线。接着,在发布欧元区诸国偿债高峰危机警示的非常时期,三大评级机构降低其信用等级;在国际社会和欧盟出台了相应救助方案后,受援国家制定改革计划时,三大机构又进一步降低了受援国主权债务的信用等级。联系之前美国次贷危机中三大评级机构的表现,不得不对其评级的公正性产生质疑。因此在欧洲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评级机构的并不公正的评级,加剧了危机的恶化,对危机的升级有推波助澜之嫌。

(三)欧元区内部制度问题

欧元区是指欧洲联盟成员中使用欧盟的统一货币——欧元的国家区域。1月1日,欧盟国家开始实行单一货币欧元和在实行欧元的国家实施统一货币政策。7月,欧元成为欧元区唯一的合法货币。欧元区内部存在着诸多不平衡的问题。

首先,欧元区的成立本身就潜藏着分裂的隐患。欧元货币体系涉及多个欧洲国家的利益。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结构等存在差异,仅靠欧洲中央银行调控货币政策,缺乏其他行政力量控制,必然会导致利益分配不公。当各国发生利益冲突时,欧元体系自然难以维系。欧债危机的爆发,让世界都看到了这一点。

其次,欧元区缺乏有效的制度或机制遏制国家间的“劫贫济富”的局面。欧元区各国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没有利率自主权,也没有调控汇率的能力。而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经济地位和不同的利益诉求,采取的`统一的汇率相当于各成员国的平均汇率水平。对经济实力强的德国等国家而言,汇率被低估,从而有利于出口;但对经济实力弱的希腊等国家,出口则受到压制。这就会导致“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恶性循环,使欧元区内部存在着财富由穷国向富国转移的机制。但因欧元区没有形成一套对冲机制,最终导致欧元区经济不发达国家不堪重负,率先出现问题。

最后,欧元区制度僵硬,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和统一的汇率调整,这是欧元区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统一的货币政策难以同时兼顾各国的需求,只能偏向经济发展成熟的德国等国,而使得边缘国家的经济逐步恶化,经济出现高通胀、低增长现象。例如20,欧洲中央银行多次降低利率,实施扩张货币政策,使得德国经济增长加速而导致爱尔兰等国原本很高的通货膨胀率进一步升高。

(四)历史原因:希腊从开始加入欧元区时就不满足要求

德国总理默克尔曾指出,“欧债危机并非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几十年错误积累的结果”。这就是说,欧债危机的爆发是历史原因的积淀所致。关于欧债危机的历史原因,主要包含两点:

其一,希腊等国加入欧元区时潜藏的危机。欧元区成立之初,欧洲各国在短期利益驱使下,通过各种手段修改财政数据,加入欧元货币体系,如希腊希腊为加入欧元区时,使用“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使账面上的10亿欧元债务暂时消失,留下了10年偿还90亿欧元的债务,为危机埋下伏笔。为维护欧元区经济稳定,减小风险,欧盟《稳定与发展公约》规定:各成员国的财政赤字不得超过本国GDP总量的3%,债务规模不得超过本国GDP总量的60%。但月,新上任的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宣布,前希腊总理公布的年政府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应由3.7%上调至12.5%,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调为113%,均远远高于《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比例。

其二,欧债危机是金融危机的后遗症。学术界有大量研究表明:欧债危机与金融危机存在着内在联系。在金融危机中,欧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金融机构实施救援,使得财政预算支出水平和赤字规模大幅上升。而但金融危机的阴霾还未散尽,扩张的财政政策导致的财政赤字已诱发了政府主权债务危机。Reinhart和Rogoff分析出全球金融危机到欧洲债务危机的传导机制:首先是私人债务的激增导致银行业出现危机,政府为尽快从危机中走出,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造成主权债务危机。

(五)高福利增加了财政负担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加上高福利是各政党竞争上台筹码,()一些欧元区的边缘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逐渐向德国等核心国家看齐。这些国家并没有敦实的实体经济作为支撑,却要努力维持较高的社会福利水平,政府支出和债务不断加大。当借债的规模不断膨胀,而国家却无力偿还债务时,便产生了主权债务危机。

二、一体化理论角度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体化思想出发,欧元区的成立本身就是一种一体化的异化。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一体化有三个条件:生产发展、制度协调和意识认同。在生产发展方面,最先爆发债务危机的希腊等国,工业基础薄弱,在金融危机刺激下支柱产业也严重萎缩,生产力水平很难适应欧元区的发展水平;在制度方面,欧元区结构特殊,有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同时又缺乏统一的政治联盟作为保障,各个国家的利益争论不断,在没有政治联盟的情况下建立货币联盟,显得本末倒置;在意识认同方面,欧元区各成员国从本国利益考虑,分别设立不同的政策目标,并不存在意识的趋同。因此,欧元区一体化并不满足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生产—制度—意识”三大条件。异化的一体化使得欧债危机爆发后,迅速在欧元区扩散蔓延。

三、货币经济学角度

如何解决欧债危机 篇7

一、欧元存在的问题

(一) 欧元的结构缺陷问题.

欧元的货币结构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其只有央行作为支撑。众所周知, 一种成熟的货币需要有财政部和中央银行两个部门共同支撑。央行负责货币的发行和管理, 财政部应确保当危机来临时货币的偿付能力。但是欧元是经济组织, 各国的财政部对本国政府负责而非欧盟政府, 从而导致了货币在偿付能力上面的缺失。

(二) 欧元产生的本末倒置性.

经济是建设上层建筑的基础, 同时上层建筑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欧盟是在尚未建立政治联盟的基础上建立的经济、货币联盟, 使经济和政治无法相互作用, 欧元也并不具有国家保障, 从而使得欧盟所制定的监管、治理目标及日程无法实现。

二、欧债危机产生的具体原因

(一) 政府“美化”赤字.

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欧盟中央银行达成协议向希腊提供1450亿美元的贷款。从财务报告上看, 希腊政府的未偿债务约4000亿美元, 但实际债务额达到8000对亿美元。此外, 原来希腊上报的70亿欧元的赤字经过查实后赤字数个高达300亿欧元, 是报告额的4倍多。除希腊政府外, 爱尔兰政府、西班牙政府以及其他政府都活多或少的存在类似的情况。政府对赤字数目的谎报, 使欧盟银行误以为其拥有较强的还款能力, 从而不断的为各国发放实际上无可偿还的的贷款。

(二) 经济增长观念的改变。

渴望改变国家经济增长方式最典型的国家非冰岛莫属。冰岛主要的经济增长来源于渔业、旅游、能源输出, 其中贡献比例最大的是渔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冰岛人民逐渐富裕, 他们将自己的子女送到国外的一些知名大学学习经济、金融, 从而转变观念, 觉得金融业是高人一等的行业, 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所以人们开始大量盲目的从事金融服务。此外, 爱尔兰原以农牧出口为主, 现今大幅发展房地产事业, 形成泡沫最终在危机中破灭, 形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三) “天朝上国”的非理性繁荣。

200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未殃及欧洲各国, 各国持续繁荣的发展, 政府放松监管, 银行盲目投资, 虽然经济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繁荣中充斥着许多的泡沫。例如, 爱尔兰的房地产事业在2006年以后迅速发展, 其经济增长值在6年内增长近20倍, 人们盲目相信地产还会继续上涨。张扬积极的非理性情绪使市场中德泡沫越来越大。

三、解决建议

(一) 扩大欧盟成员国数量。

首先, 新成员的加入, 能够增加银行储备的数量, 从而增加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刺激各经济发展。此外, 增加新的成员国意味着市场的开拓。欧盟共有5亿人口, 是中印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如果把欧盟拓展成为欧亚共盟的话, 市场、消费、工作等问题均会迎刃而解。不仅如此, 新的市场能够带动现有市场的发展, 从而形成整个欧亚大陆的共同繁荣。

(二) 同时改革成员国政治、经济体制结构。

由于成员国内政治、经济体制不完善, 监管不周全, 加之各国关系紧密, 使得危机从几个国家内部爆发, 从而扩散到关系紧密的国家, 最终辐射整个欧盟。从冰岛政府的破产来看, 该国本以渔业、旅游业和资源业为主要经济增长手段, 随着经济不断的繁荣, 人们逐渐觉得投资是最终的出路, 便放下实业, 从事金融投资的工作。冰岛的四大银行在海外不断的投资没有价值的公司, 居民看重币值稳定, 向外国银行贷款买车买房。危机爆发时, 政府出面进行救济, 最终导致了政府破产这一局面。希腊的问题也是很严重的。政府巧立名目减少账本上的赤字, 从而向欧盟大额借债, 最终拖累了银行, 使其负债累累。在经济危机中, 每个国家都有类似的问题产生, 因此, 想要彻底解决债务危机就得使各个成员国同时进行改革。

(三) 欧盟解体。

首先, 欧盟是以经济共同繁重的联盟, 并没有能够强制管制各国的政府机构。这使得各国只是因为共同的经济利益而结合到一起的, 这样的联盟并没有强制性, 而且, 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各国所出现的问题不同, 不能用同一的经济政策进行治理, 所以分开有利于各国在危机后的恢复。危机后, 美国经济逐渐走出阴影, 道琼斯指数创出历史新高;中国经济也已7%以上的速度迅速增长。相比之下, 欧盟的失业率在逐年递增, 经济还在危机的影响中无法复苏。其次, 联盟使成员国有依靠感。当一国出现危机, 欧盟以及其他成员国往往会帮助其解决问题, 从而导致国家出现危机时第一时间向欧盟银行求救, 使其自身问题越来越严重, 无法解决。

总体而言, 对欧洲经济长远发展的方法莫过于自身解体。只有整体中的各部分调整好才能够促进整体的飞跃。

摘要:近年来, 世界经济逐步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 道琼斯指数创出了历史新高, 但是, 欧洲的失业率在逐年上升, 欧盟债务危机辐射的范围和深度不断加深, 如何解决欧债危机成为世界经济学家主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简述了危机产生的原因, 详细的提出了解决危机的建议, 旨在促进世界经济和谐发展。

关键词:债危机,解决,解体

参考文献

[1]迈克尔·刘易斯.自食恶果.中信出版社, 2012年12月

欧债危机走向何方 篇8

危机的爆发

形式上看,欧洲债务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2007年8月美国次贷问题浮现,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闭,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世界各主要工业国政府随即推出扩张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以扭转实体经济急剧衰退的局面。2009年11月,正当欧洲央行货币退出前夕,希腊财长宣布希腊财政赤字将达到当年GDP的12.7%,而不是对外宣称的6%,国际评级机构大幅调降希腊主权债务评级,金融市场对于希腊政府财政状况、偿债能力甚至财政公信度的担忧情绪开始蔓延。2010年5月7日希腊5年期国债违约掉期CDS(Credit Default Swap)息差骤升到941个基点,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达12.5%,欧洲债务危机全面爆发。

为了应对欧债危机,及时稳定金融市场恐慌情绪,2010年5月2日,欧盟和IMF与希腊达成总额为1100亿欧元的贷款计划以重塑市场信心。同时,自5月10日起,欧央行开始实施在二级市场上购买成员国国债的证券市场计划(Securities Market Programme, SMP),以降低高债务国国债收益率。2010年10月底,希腊和爱尔兰两国财长先后宣布税收收益低于预期,金融市场恐慌情绪又现,高债务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攀升,融资困境加剧,第二轮欧债危机爆发。2010年11月28日欧盟和IMF审议通过了对爱尔兰的总额为850亿欧元为期三年的贷款计划。2011年3月23日,由于葡萄牙国会否决了政府提交的最新财政紧缩方案,葡萄牙总理苏格拉底向总统席尔瓦正式递交辞呈。国际评级机构纷纷下调葡萄牙主权债务评级,市场更有传闻希腊将被迫重组债务甚至退出欧元区,欧债危机第三轮全面爆发。5月16日欧盟和IMF审议通过了对爱尔兰的总额为780亿欧元为期三年的救助计划。

危机的影响

公债危机和银行业危机具有高度关联性。欧央行研究认为,欧洲高债务五国国债CDS和其银行CDS之间高度相关,而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二者相关性几乎为零。一方面,公债危机向银行体系危机扩散的可能性很高。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季度,外国债权人对希腊公共及私人部门债券持有总额达3100亿欧元左右。如果希腊公债违约,风险扩散到私人部门,救助的代价将会更高。另一方面,银行业流动性危机将加深公债危机的程度,使得危机迅速蔓延。7月15日欧洲银行业管理局(European Banking Authority)公布银行业压力测试结果显示,5家西班牙银行、2家希腊银行和1家奥地利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未达标,结果似乎鼓舞人心。但是,数据显示西班牙银行业持有的欧猪五国公共及私人部门债权总额达1.5万亿欧元,意大利、葡萄牙和爱尔兰的风险暴露分别为9000亿、1960亿和1400亿欧元。如果危机蔓延到欧猪五国,西班牙、意大利债务风险高企,由于两国GDP占欧元区26%,欧元区发生大面积违约事件也并非全无可能。

欧债危机中,美国也不能独善其身。暂且不论美国提高公债上限危机,就欧债对美国银行体系的直接影响而言,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截至2011年1季度,美国银行业所持有的境外债权总额3.4万亿美元,其中在欧洲的债权总计1.7万亿,如果仅考虑欧洲高债务五国,那么美国银行业所持有的债权也有1750亿美元。如果希腊发生违约,或者甚至退出欧元区,美国银行业所持有的欧洲债权势必会受到影响。9月22日标普调降其对美洲银行的信用前景由“稳定”至“负面”,如果欧债危机继续恶化,调降美国银行业债务评级的可能性将上升。

危机解决方案

欧盟和IMF的联合救助并未缓解对希腊违约预期,欧盟对希腊第二批救助贷款箭在弦上。由于2011年上半年希腊减赤努力不能达到预期目标,6月欧盟和IMF敦促希腊议会就更为严厉的中期方案投票,7月21日欧盟通过对希腊第二批救助计划。根据2011年7月21日欧盟首脑会议决定,欧盟将为希腊提供第二批救助资金。官方援助的金额总计将达到1090亿欧元,官方贷款利率有所降低,并参照欧盟委员会为遇到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成员国提供的中期贷款利率3.5%。贷款期限也将由第一轮援助的7年延长至15-30年,而且已对希腊发放的贷款将被展期。私人部门将对希腊救助净贡献370亿欧元,加上自愿展期的额度,2014年之前私人部门将为希腊提供500亿欧元的支持。

鉴于目前银行业流动性短缺现状,欧盟领导人将考虑出台类似美国的问题资产购买计划(Troubled Asset Purchase Program),以为银行业提供流动性支持。欧央行宣布将于2011年11月开始实施总额为400亿欧元的担保证券购买计划(Covered Bond Purchase Programme)的量化宽松政策,同时重启12个月期再融资操作。自2010年5月以来,欧央行已陆续买入400亿-500亿欧元的希腊政府公债,如果债务减记,欧央行将直接遭受损失。欧央行应对此轮金融危机的非常规货币政策,主要方式包括:延长短期流动性贷款的期限、大幅提高再融资操作额度、扩大再融资操作中抵押资产的范围以及购买有担保的债券。2009年4月欧元区M2年率下滑0.5%,迫使欧央行引入600亿欧元的担保债券购买计划,在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间证券市场上买入有担保的债券,直接为欧元区银行体系提供流动性。此次宣布将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间购入400亿欧元有担保的债券,旨在为银行体系提供进一步的流动性支持。

欧债危机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将会带来全球金融市场动荡,金融资产大幅缩水,银行金融体系流动性短缺,高债务国通货紧缩,后果就是雷曼倒闭后的状况。中国金融体系不受到直接的冲击,因为我们在高债务国的金融债权的持有在整个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还是很小的。但是外需的下滑,对中国对欧出口的影响比较显著。2011年6月份可能已经成为中国对欧出口的拐点。近10个月来,受欧元区消费信贷持续负增长的影响,中国对欧元区出口同比增速呈现持续下滑趋势。6月当月进口177亿欧元,同比增速-2%为15个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环比增速-5.3%是自2010年5月份以来的最差环比增速。

因此,欧洲的终极选择将是:财政政策一体化抑或债务违约。避免希腊违约,将进一步推进欧盟财政政策一体化。任凭希腊违约、欧洲银行业危机爆发,希腊可能退出欧元区,这一方式有助于希腊长期竞争力恢复,但通过欧元区分崩离析的方式,来解决欧元区具有货币政策一体化但却缺乏共同财政政策的缺陷问题,不是欧洲的选择。

上一篇:新学期教职工大会讲话稿下一篇:贵阳市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