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重点专科建设计划及措施

2024-06-19

医院重点专科建设计划及措施(精选4篇)

医院重点专科建设计划及措施 篇1

重点专科工作计划及措施

(2009——2012)

为使我院重点专科建设顺利开展,确保重点专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按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指南和技术指南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三年重点科室建设计划和措施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扶持,加快专科建设发展,努力建立起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专科,带动全县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高水平医疗需求,实现医院持续快速发展的目标。

二、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

在总结过去专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院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按照“学科建设是龙头,人才培养是核心,科学研究是关键,经费投入是基础,政策措施是保障”的建设思路,通过2-3年的努力,使骨伤科达到省级水平;针灸科达到市级水平;内科、心内科、儿科、眼科等达院级水平。至2013年底,在建成一批在省、市有一定影响、知名度较高的重点专科,培养和引进一批掌握学科核心技术、引领学科发展方向的专科人才梯队,形成明显的专科优势,从而带动全县医疗技术的整体提高,推动学术和科研进步,扩大户县中医医疗服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具体任务

61、专科设施先进齐全,能够满足临床科研需要。达到省级以上水平的重点专科,医疗、科研仪器设备和设施先进齐全。

2.专科人才梯队合理,“125”人才培养计划落实。即:每个重点专科必须配置1名学术地位高、在全县同专业具有一定声誉的学科带头人,2名具有一定学术造诣的后备学科带头人,5名具有潜力的中青年业务骨干。

3.专科技术优势明显,占领学科制高点。具有较高的单病种质量管理水平,能够运用现代手段搜集、处理、利用前沿科技信息,掌握专科最新发展动态;能够承担省、市相关专业科研项目和课题,胜任全县医学学科开展高新技术的业务指导,在专科疑难危重病症的研究、治疗方面居全县领先水平。

4.社会认知度高,专科效益显著。重点专科在省内享有一定声誉;专科门诊、住院人次高于全市其它同专业科室50%以上,年递增幅度大于20%;服务半径不断扩大,埠外病人明显增加。

5.管理机制创新,保障专科持续发展。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和符合专科自身发展规律的管理机制,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及管理,技术转化转让,学科优化整合和经费保障分配等方面有所突破,敢于创新,为专科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三、设置规划

1.结合我县常见、重大疾病发病率、以及重点专科申报情况,严格标准、择优选定。

2.医院领导重视,按照专科建设目标和任务落实业务用房、医疗设备,培养、引进医疗技术人员,保证专科建设所需经费及人员待遇。

3.科室积极性高,技术实力强,发展潜力较大,主动要求并有能力承担重点专科建设任务。

4.按照动态管理原则,专科设置可根据每年评估情况做适当调整。

四、实施步骤

(一)2010年目标:重点专科设施(房屋、设备、床位)基本到位,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按计划进行,专科技术成熟,专科效益初步显现。中风科初具规模,接近或达到周期目标。其他重点专科按照计划完成当年建设任务。

具体措施:

1.确定重点专科建设学科和建设项目,与专科建设学科签订目标责任书。

2.医院按照全市规划要求制定本单位重点专科发展规划、建设标准及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目标。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充实专科技术力量,落实专科建设经费。

3.医院科室明确专科定位及发展方向,对目标、周期目标、建设进度进行细化,制定具体措施,责任到人,并按照计划加快建设目标的实施。

4.对专科建设实施动态管理,建立考核、评估体系,每季度进行督导检查,分析发展现状,查找与周期目标存在差距,指导制定整改措施。

5.年底完成专科绩效评估,兑现奖惩措施。

(二)2011年

目标:中风科达到或接近周期目标;骨伤科专科技术达到省级水平,在相关区域内的影响和地位初步确立。

具体措施:1.制定专科建设计划,按照计划积极开展工作,建设经费落实,设备全部到位。2.学科带头人地位确立,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基本完成,人才梯队基本建立,技术实力接近目标技术水平。

3.周期技术攻关任务完成80%以上,相关技术成果加快转化,引进技术项目消化吸收,并根据国内、省内发展态势积极跟进,专科特色显现,科研能力显著提高,项目建设显现成效。

4.加大专科建设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区域内相关专科患者外诊率明显下降,周边地区就医病人明显增加,专科效益显现。

5.完成专科督导、检查和绩效评估,兑现奖惩措施。

(三)2012年

目标:总体目标实现,专科品牌形成,专科带动战略显现,社会效益明显。

具体措施:

1.制定计划,对于达到或接近周期目标的重点专科,对照专科建设目标充实提高;其他重点专科按照建设标准加快建设,查找薄弱环节,保证按时达标。

2、省级重点建设专科中风科基础上力争1-2个科室(骨伤科、针炙科)进入省级重点专科评审,1个市级重点专科基础上增加1-2个进入市级重点专科评审。

3、今年医院重点打造儿科、眼科为医院重点专科。

4、通过聘请教授来我院教学、查房、指导手术,提高我院专科技术水平,扩大医院知名度。

5、专科人才管理到位,人才梯队建设完成。

6、专科技术成熟,工作流程规范,进一步巩固提高医疗技术和能力建设。科研项目全部完成,并实现转化,科研论文在核心专业期刊发表。

7、大力宣传专科建设成果,提高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扩大重点专科在县内、市内的影响力,服务半径进一步延伸。

8.年底,医院周期目标任务全面完成,迎接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周期督导和绩效评估,总结经验,表彰先进。

五、组织管理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领导小组职责是加强对重点专科建设的组织领导,组织制订实施建设规划,组织督导、检查及考核评估。

六、措施保障

(一)加快人才培养和技术引进

1.用优越的待遇和条件在全省、全国范围内引进专科人才和技术,对急需专科人才的引进给予特殊政策。

2.优先安排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外出进修深造,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满足重点专科人才的科研、学习需求,改善工作、生活条件。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优先推荐为市优秀专家候选人。专科优秀人才可破格提前晋升专业技术职务。

3.建立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专科医务人员奖金可明显高于其它非重点科室,对于专科成效突出的,资金可大幅度提高。

4.对于在专科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院方给予重奖。

(二)积极筹措重点专科建设经费

1.积极申请政府重点专科建设补助资金和医学科技项目经费。

2.重点专科建设科室要确保不低于年业务总收入1%的经费用于专科建设。

3.遵循“突出重点,保证必需,避免重复,注重实效”的原则,专科经费主要用于技术引进,人才培养,设备添置和技术攻关。

(三)加强重点专科设施建设

根据专科建设需要,对确定的重点专科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医疗设备购入等项目优先进行审批。

(四)提高重点专科的社会影响力

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对重点专科的医疗水平、专科优势、知名专家、先进设备等进行系统推介,不断扩大专科知名度,积极引导群众合理就医。

(五)实行重点专科责任目标管理

医院与项目建设科室签订责任目标书,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实行责任目标考核。对重点专科建设先进科室给予表彰奖励,并优先推荐承担省级专科建设项目。未能如期完成建设任务的科室和主要科主任不得参加各种评先。

医院重点专科建设计划及措施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根据专家判断,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成都市某县医院作为研究对象。课题组于2015年1~3月运用前期研究构建的成都市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评估指标体系对成都市某县医院的普通外科、神经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肾病科、内分泌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16个临床专科进行评估。

1.2 研究方法

1.2.1确定评估标准

运用文献荟萃分析、专题小组讨论、专家咨询法、界值法、头脑风暴法、层次分析法来构建一套包括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47个三级指标以及三级指标组合权重系数和标准值的成都市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评估指标体系。

1.2.2换算指标分值

将成都市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评估指标体系分为5个部分, 实行量化千分制[4,5], 其中“专科基础”占76.8分, “技术队伍”占148.2分, “服务能力”占474.6分, “医疗质量”占202.7分, “科研教学”占97.7分。各个三级指标的分值=组合权重系数×1000分。

1.2.3调查收集资料

根据成都市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评估指标体系, 设计成都市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情况调查表, 然后由被评估的成都市某县医院16个临床专科填写, 并由该院相关职能科室对各临床专科填报的数据进行核实。同时, 课题组成员深入该院的医疗、科研、教学、病案、人事、信息等职能部门和各临床专科, 通过查阅资料、个人访谈等多种方式收集与临床重点专科评估有关的数据资料。最后, 课题组根据调查表填写的情况和收集到的数据资料, 比照成都市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评估指标体系对成都市某县医院的16个临床专科进行评估打分。

1.2.4综合评价分析

从指标的得分率、难度系数、区分度、整体情况4个方面对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1得分率是指该指标实际得分的百分比, 用S表示, 计算方法为S=该指标的实际得分/该指标的应得满分×100%[6]。2难度系数反映评估标准的难易程度, 用P表示, 计算方法为P=1-该指标的实际得分/该指标的应得满分[7];一般认为, P≥0.8时难度过高, 0.8>P≥0.4时难度较大, 0.4>P≥0.2时难度适宜, P<0.2时难度较低[8]。3区分度是指鉴别不同水平的重点专科的能力, 用D表示, 计算方法为D= (前25%的高分得分-后25%的低分得分) /[25%的专科数× (最高得分-最低得分) ][9];一般认为, D≥0.4时区分度优秀, 0.4>D≥0.3时区分度良好, 0.3>D≥0.2时区分度一般, D<0.2时区分度较差[8]。4整体情况是指根据被评估专科得分率的高低依次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 用W表示;一般认为, W≥90%时为优秀, 90%>W≥80%时为良好, 80%>W≥70%时为中等, 70%>W≥60%时为及格, W<60%时为不及格[10]。

1.3 数据处理

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录入、核对, 利用Excel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 并在Excel2007软件和SPSS 17.0软件中完成得分率、难度系数、区分度、整体情况的计算和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评估情况

由表1、2可知, 成都市某县医院16个临床专科平均得分598.69分, 最高分为泌尿外科918.10分, 最低分为胸外科344.70分, 重点专科和一般专科实力相差悬殊。其中≥850分的专科2个, 占专科总数的12 . 50 % ; 700 ~ < 850分的专科1个 , 占专科总 数的6.25%;600~<700分的专科6个, 占专科总数的37.50%;<600分的专科最多 , 7个, 占专科总数的43.75%。由评估结果可以看出, 成都市某县医院临床专科的总体实力较弱, 在整体层面上离散程度较大, 其中成都市某县医院的省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神经内科、市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泌尿外科、县级重点专科骨科、院级重点专科消化内科, 均排在前4名, 体现出了重点专科的优势。该评估结果符合成都市某县医院的实际情况, 评估结果可信。

2.2 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评估情况

从表3~8可知, 成都市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评估指标体系5个一级指标专科基础、技术队伍、服务能力、医 疗质量、 科研教学 的得分率 为32.29% ~73.44%, 平均55.16%;难度系数为0.2656~0.6771, 平均0.4484;区分度为0.6638~0.9031, 平均0.7576。说明评估得分的情况较好, 评估标准的难度适宜, 评估指标的区分度非常好, 证明前期研究所构建的成都市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评估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适用于成都市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情况的评估。

2.3 三级指标得分率情况

为了准确查找成都市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研究根据三级指标得分率高低情况来进行具体分析。三级指标得分率情况见图1~5。

3 讨论

3.1 专科基础的问题

如表4和图1所示, 专科规模得分率为82.81%, 说明临床专科已经具备一定规模, 为专科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专科管理得分率仅为54.69%, 没有及格, 说明专科管理水平不高, 主要是原因是对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重视不够, 经费投入太少,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专业和病种较少, 达不到规范诊疗行为的目的。

3.2 技术队伍的问题

如表5和图2所示, 医师队伍、专科带头人、人才培养得分率均未及格, 护士队伍得分率只有69.10%。说明专科的技术队伍整体情况较差, 特别是专科带头人的职称、开展科研和发表论文的情况很差, 无法发挥专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同时, 临床医师人数较少, 医师队伍中高学历比例偏低;医护人员的职称结构不合理, 医师队伍的高级和初级职称比例较大、中级职称比例较小, 护理队伍的高级职称非常少, 初级职称比较多, 年轻护士工作经验不足、能力不高, 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医护人员参加学历学位教育偏少, 说明医护人员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较差, 医院学习氛围不好, 医护人员学习积极性不高。

3.3 服务能力的问题

如表6和图3所示, 诊治能力、工作效率、辐射能力得分率均为中等水平, 说明在服务患者数量方面还比较可以, 并有一定的辐射能力, 这与成都市某县医院地处4县 (双流县、新津县、彭山县、仁寿县) 3区 (高新区、龙泉驿区、天府新区 ) 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创新能力得分率较低, 仅有45.84%, 说明创新和学习的积极性不够高, 特别是新技术新项目开展较少, 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诊治患者人数也不理想。住院患者中疑难危重病例比例较低, 说明专科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不高。

3.4 医疗质量的问题

如表7和图4所示, 病区质量、门诊质量得分率分别为70.73%和71.25%, 说明医院在医疗质量监管上下了较大功夫,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合理用药的得分率为60.94%, 刚刚及格, 反映出药费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偏大、抗菌药物使用指征掌握不严、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偏低、门诊病历书写不规范等问题。患者反馈得分率仅为50%, 说明医疗缺陷时有发生, 患者满意度不高。

3.5 科研教学的问题

如表8和图5所示, 科研论文得分率仅有20.31%, 说明科学研究水平非常低, 开展的科研课题数量少, 科研课题级别不高, 近3年都未获得过县级及以上的科技进步奖。撰写论文经验欠缺, 发表的论文数量不多, 高质量的核心期刊及SCI论文更少。教学工作得分率为56.23%, 说明教学水平不高, 接收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进修学习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数少;仅举办过2项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 继续教育项目的数量少、层次低。

4 建议

4.1 加大资金投入, 夯实专科基础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中“加强县级医院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和“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县级医院要从政策、资金上大力支持重点专科建设”的要求[11,12], 医院应高度重视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加大对专科的资金投入, 健全经费保障制度, 每年按照医院业务收入的3%划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经费, 并做到专款专用[13,14,15]。同时, 对建设中的临床重点专科给予政策倾斜, 提高绩效奖励比例, 优先购置医疗设备, 改善基础条件, 夯实专科基础[16,17]。

4.2 推广临床路径, 规范诊疗行为

临床路径是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 强调的是把传统的弹性治疗变为标准化、规范化的诊疗计划[18], 要使医护人员认识到实施临床路径的目的和意义, 举办临床路径管理专题培训, 在开展好现有病种的基础上, 逐步增加专业和病种, 争取将每个专科诊治患者人数前10位的病种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同时对开展临床路径的病种从准入把握、路径执行、变异处理等方面进行院科两级质量控制, 减少退出, 使得入组率≥50%, 入组完成率≥70%[19]。并依托医院信息系统, 将临床路径的各项表单、信息电子化, 减轻临床医生的工作负担, 提高临床路径的工作效率, 从而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提高专科管理水平。

4.3 优化人才队伍, 选好、用好专科带头人

专科的发展, 人才是关键[20]。医院要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采取到高校直接选招进编、公开招聘考试进编和医院自行公开选拔择优聘用等多种方式引进高学历人才, 提高医师队伍中研究生的比例和护理队伍中本科生的比例, 科学核定高、中、初三级职称比例, 鼓励医护人员积极晋升职称, 优化人才队伍的数量、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完善人才梯队建设, 加大对青年骨干医师、护士的培养力度, 提高年轻医师、护士独立工作的能力, 为重点专科建设储备充足的技术人才。严格按照标准选拔专科带头人, 实行专科带头人目标责任制, 明确专科带头人的责权利, 给予专科带头人自主权, 充分发挥专科带头人的主观能动性, 并定期对专科带头人进行考核[21]。鼓励专科带头人加强学习 , 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科研教学能力, 积极在核心期刊及SCI上发表论文, 增加专科带头人在本专业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4 营造学习氛围, 加强人才培养

医院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完善鼓励学习的机制, 增加奖励资金的额度。通过医院批准外出进修学习人员享受在院工作的工资和所有福利待遇, 解决医护人员进修学习的后顾之忧, 使他们专心学习、放心生活, 提高进修学习的效果, 不但鼓励医护人员参加在职学历学位教育, 而且还要积极为医护人员搭建在职学习的平台, 比如探索医院与高等医学院校联合招收培养在职研究生[22], 也可以邀请高等医学院校到医院举办研究生课程班, 方便医护人员学习, 在医护人员提高业务知识的同时获得学历学位, 使医院和医护人员取得双赢效果。

4.5 努力开拓创新, 打造专科特色

积极引进本专科的新技术新项目, 不断增加新技术新项目数量, 并注重引进当地尚未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 建立差异化技术优势[23]。在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过程中, 重视操作程序的标准化、评估诊疗效果及其局限性并不断改进。同时, 应及时把新技术新项目转化成常规技术并加以推广应用, 逐渐成为本专科的特色[24], 提高疑难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住院患者中疑难危重病例的比例, 体现出临床重点专科应有的诊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 从而赢得广大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4.6 更新管理理念, 运用品管圈进行质量管理

及时更新管理理念, 将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品管圈引入到临床专科的医疗质量管理中。根据PDCA循环原理, 采用检查表、散布图、层别法、直方图、柏拉图、特性要因图、控制图、甘特图等质量管理工具, 按照组建品质团队、列出问题点及选定主题、制订活动计划、把握现状、设定目标、解析原因、拟定对策、实施对策、确认效果、将改善的操作方法加以标准化、检讨及改进等步骤对专科存在的医疗质量问题进行追踪分析和有效解决[25]。这一期品管圈活动结束后应列出下一期品管圈活动的主题, 并按照以上步骤分析解决其他的质量问题, 从而通过滚球理论持续不断地提高专科的医疗质量, 保证医疗安全, 杜绝医疗缺陷。

4.7 强化合理用药, 提高患者满意度

医院要定期举办合理用药专题培训, 配备临床药师, 参与临床药物治疗, 提供用药咨询服务。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审核处方和用药医嘱 , 对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和医嘱进行有效干预, 及时与医生沟通[19]。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测与评价, 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使用率。同时, 拓宽医患沟通渠道, 设立四级随访制度, 采取电话随访、短信随访和上门随访等方式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 并对患者进行用药、康复、回院复诊等指导。通过有效监管和及时沟通, 促进合理用药, 降低药品比例,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改善医患关系, 提高患者满意度[12]。

4.8 提高科研教学水平, 增强专科发展后劲

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篇3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医”战略,促进医学科技进步,加快医学人才培养,提高我院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建设一批达到省内先进、地区内领先的医学重点专科,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专科定位

医学重点专科是已形成技术精湛,服务优良,设备完善,管理规范,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化医学专科。具备较强的解决本学科疑难、复杂和危重病症能力;具有对本学科关键技术和方法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的能力;具有研究开发医学适宜技术的能力,并能加以优化和推广应用;具有较强的开展省内外技术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建设目标

通过开展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努力形成医疗、科研、教学、管理密切结合并相互促进的学科建设良性运行机制。使我院医学科技的整体实力达到地区内同级医院的先进水平,带动全院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申报条件

医学重点专科的申报对象是我院突出的学科。医学重点专科研究领域和技术攻关方向应是地区疾病防治的普遍性问题或难点问题,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能站在地区医学

科技的制高点,并符合以下条件:

1、床位及基础设施。有足够的工作用房,科室15张床位以上,配备专业发展必备的专用仪器设备,配套设施完善。

2、临床技术水平。具有较强的解决疑难、复杂、危重病能力,某些病种具有全省、全区首创或先进的诊治技术,能解决严重影响人群健康的诊治问题,本学科临床收治的病例数、治疗效果处于地区内同级医院领先水平;该学科无丙级病历;技术能力建设能整体跟进,全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达到重点突破,培育自身品牌,增强知名度,提高竞争力。根据专科建设方向,选准重点诊疗病种及优化方案;加强省内外技术合作和交流,引进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研究开发临床适宜技术。

3、医学科研优势。拟在三年内主持1项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学科群体三年内至少有1篇论文在核心杂志上发表。学科群体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对本学科关键技术、方法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具有研究开发通用医学适宜技术的能力,并能加以优化和推广应用;具有较强的开展省内外技术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相关学科(或辅助学科)对该学科具有较强的技术支撑。

4、学术队伍建设。学科带头人应具备副高级职称以上在全区有一定的知名度,并有1-2名以上从事本专业不少于5年的主治医师,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住院医师,高、中、初三级

医护人员数量比例合理,形成一支年龄、学历和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队伍。

5、强化质量管理。实行单病种质量管理,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有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与费用控制措施。近2年来,该学科没有发生医疗事故,医疗争议(医疗纠纷)每年应控制在一次以内。

6、积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专科建设周期内安排专业技术骨干外出进修、交流学习,有引进高级技术人才计划的保障措施。

7、科学管理规范。注重内涵建设和科学管理,各项制度规范、健全,管理效益显著。有完整的危重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床位周转率、疾病治愈率及各项医疗质量评估指标在本院及州内同级医院中名列前茅。

8、支撑和保障措施。医院将按照学科结构调整的原则,保证重点专科有足够的规模发展空间,以及足够的相关条件支持。提供开展该学科研究的专项经费,并制定有该学科五年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目标,规划和目标,并有经院务会通过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四、申请与评审

(一)各科室根据条件提出申请,并在规定时间内将《普安县人民医院医学重点专科建设申请书》及相关材料报送医务科,报送时间由医务科通知。

(二)医院院务会及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对符合条件的申报材料按有关标准进行审核评议,医院根据医院院务会及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评审意见,并兼顾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原则,正式确定重点专科,并予以公布。

五、实施与管理

(一)医院重点专科的建设经费医院将给予全力支持。

(二)医务科根据医院重点专科的建设目标和要求实施目标管理和定期考核,并在每年12月31日之前向院务会提交专科建设阶段性进展的书面材料,详细报告计划目标完成情况、配套措施落实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实行动态管理,三年为一周期。建设周期结束后将由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进行验收评估并重新认定,优留劣汰。

(四)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是我院科教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医院将在各重点专科申报科研项目和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等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

奖惩:

1、科主任或学科带头人可根据学科业务需要,经院长办公会批准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

2、科主任或学科带头人可掌握一定的科研活动经费

3、重点专科劳务费增加 2-4 个百分点,同时科主任或学科带头人劳务费增加10-20个百分点。

4、一周期后由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验收评估,对专科业务开展较好的一次性奖励科室 1-2万元,奖励学科带头人或科主任5000-10000元。

中医院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篇4

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根据《十堰市第四周期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方案》要求,不断提升我院综合服务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强我院市级重点专科建设,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项目意义

通过市重点专科项目实施,加强医院重点支柱科室的建设,改善专科基础设施,提高专科人员的专业理论和诊疗水平,发挥重点专科的辐射、示范、带头作用,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降低患者治疗费用,逐步形成中医特色突出、诊疗水平较高,能带动医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重点专科,成为全市知名度较高的重点中医特色专科,实施“三名”(名医、名科、名院)战略。

二、第四周期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2015年申报中医心病科、中医针灸科、重症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妇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50万元,共需资金25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

2016年计划申报中医脾胃病专科、骨伤科、消渴病、风湿病、放射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60万元,共需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同时申报中医心病科、中医针灸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2017年计划申报中医脑病科、中医康复科、急诊医学科、影像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4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同时申报中医脾胃病专科、中医风湿病专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2018年计划申报中医肝胆病专科、神志病专科、肛肠科、麻醉科、儿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60万元,共需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同时申报中医脑病专科、中医康复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2019年计划申报皮肤病专科、产科、普通外科、呼吸内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60万元,共需资金24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同时申报中医骨伤病专科、中医肝胆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三、专科建设发展目标

l、加强科室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科室病床需要(专科≥30,专病≥10),使科室病床数、基础设施在全市中医医院同类科室中处于领先地位。

2、加大专科资金投入,做到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为专科发展配备必须设备。

3、加强科室人才梯队建设,选好学科带头人和学术继承人,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加强专科人才培养,积极开展科内业务讲座(>1次/月),积极选派专科优秀中青年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4、不断加强专科专病的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使专科的病床使用率>90%,中医治疗率门诊>85%,病房>70%,专科门诊量>全院1/10,县域外患者比例>25%,出院患者≥20%。

5、积极探索本科急危重症疑难病症中医治疗。在3—4个相关疑难病症的中医治疗上有突出的疗效,注重治疗措施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尤其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开展1—2项客观化诊断研究,进一步加强中医特色诊断,积极引进新技术、新疗法(≥1项/年),加强横向联系,促进合作交流,合作及交流项目≥l项/年。

6、健全学术网络,为相关单位提供技术指导,采取多种形式推广相关技术。每年承办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积极申办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

7、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扩大科室的辐射面和影响面。

8、积极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强化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研究,制定本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规范和协定处方。

9、认真落实核心制度,不断提高以中医内容为主的医疗查房、教学查房、行政查房、护理查房质量,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护理。

10、加快院内中医制剂的研制和申报工作,力争科室自制中药制剂品种专科>3种,专病>2种,为新药的研制开发奠定基础。

11、加强科室实验室、研究室建设,为科室临床开展科研工作打下基础。提高专科科研能力,加强临床科研,科研课题省级>l项/3 年,市地级>2项/3年;科研成果省级≥1项,市地级≥2项/年。全科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3篇/年。

12、力争本专科中医药理论的研究上有新进展,对本专业有代表性的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和经验方进行系统性整理和研究,积极开展非药物疗法研究。

13、提高重点专科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科室图书信息室,科内配备微机,并开通外网,掌握最新专科发展动态,加快知识更新。

14、加强科室医德医风建设,“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杜绝收受红包、回扣现象。规范医疗行为,努力降低平均住院费用,减少平均住院日。

15、努力提高科室诊治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四、专科建设保障措施

1、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省重点中医专科申报和建设小组。协调与各级领导的关系,争取给予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协调院内各方面的关系,解决科室实际困难和问题。

2、科室认真学习《十堰市重点中医专科建设标准与检查细则》,逐项落实,制定创建市重点中医专科的时间步骤。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专科建设情况,总结经验。

3、保证科室经费投入,优先安排科室人员进修学习和参加学术交流,学科带头人可参加短期培训、参观学习、观摩等,不限地点,费用实行实报实销。学科需要添置及更新高、精、尖诊断治疗设备,医院在考察论证的基础给予重点倾斜政策,全力支持。

4、邀请市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在学科如兼职或指导工作。

5、在人才引进、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6、对开展临床科研,申报院内制剂,编写临床专著,撰写临床学术论文,医院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成为重点中医专科后,针对重点专科完成的论文、著作、科研等,医院解决相关的费用。

7、对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及后备带头人给予重点推荐、宣传,对在重点专科建设中作出重大贡献者给予奖励。

五、实施步骤

(一)2015年

目标:重点专科设施(房屋、设备、床位)基本到位,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按计划进行,专科技术成熟,专科效益初步显现。中医心病专科、中医针灸科、妇科、重症医学科、检验科按照计划完成当年建设任务。

具体措施:

1、确定重点专科建设学科和建设项目,与专科建设学科签订目标责任书。

2、医院制定重点专科发展规划、建设标准及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目标。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充实专科技术力量,落实专科建设经费。

3、医院科室明确专科定位及发展方向,对目标、周期目标、建设进度进行细化,制定具体措施,责任到人,并按照计划加快建设目标的实施。

4、对专科建设实施动态管理,建立考核、评估体系,每季度进行督导检查,分析发展现状,查找与周期目标存在差距,指导制定整改措施。

5、年底完成专科绩效评估,兑现奖惩措施。

(二)2016年

目标:中医脾胃病专科、骨伤科、消渴病、风湿病、放射科专科达到周期目标。中医心病科、针灸科专科接近周期目标,在我县区内的影响初步确立。同时积极申报中医心病科、中医针灸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具体措施:

1、制定专科建设计划,按照计划积极开展工作,建设经费落实,设备全部到位。

2、学科带头人地位确立,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基本完成,人才梯队基本建立,技术实力接近目标技术水平。

3、周期技术攻关任务完成80%以上,相关技术成果加快转化、引进技术项目消化吸收,并根据国内、省内发展态势积极跟进,专科特色显现,科研能力显著提高,项目建设显现成效。

4、加大专科建设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县区内相关专科患者外诊率明显下降,周边地区就医病人明显增加,专科效益显。

5、完成专科督导、检查和绩效评估,兑现奖惩措施。(三)2017年

总体目标实现,专科品牌形成,专科带动战略显现,社会效益明显。目标:2017年计划申报中医脑病科、中医康复科、急诊医学科、影像科专科达到周期目标。中医心病科、针灸科专科接近周期目标,在我县区内的影响初步确立。同时申报中医脾胃病专科、中医风湿病专科为省级重点专科,同时申报中医脾胃病专科、中医风湿病专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具体措施:

l、制定计划,对于达到或接近周期目标的重点专科,对照专科建设目标充实提高;其他重点专科按照建设标准加快建设,查找薄弱环节,保证按时达标。

2、省级重点建设专科力争进入省级重点专科评审。

3、通过聘请客座教授(市太和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来我院教学、查房、指导手术,提高我院专科技术水平,扩大医院知名度。

4、专科人才管理到位,人才梯队建设完成。

5、专科技术成熟,工作流程规范,进一巩固提高医疗技术和能力建设。

6、大力宣传专科建设成果,提高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扩大重点专科在省内、市内的影响力,服务半径进一步延伸。

7、年底,医院周期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总结经验,表彰先进。

六、项目管理

医院成立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项目的申报和建设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组 长:朱海政 副组长:郑传华 雷兆明 孙 波 黄盛香 梁宏文 成 员:严文军 李代勇 马秀华

黎 宇

敖 杰

王兴文 胡志全 雷 勇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办公室主任由郑传华同志兼任。

领导小组职责是加强对重点专科建设的组织领导,具体负责本项目的申报和组织制订实施建设规划,组织督导、检查及考核评估。

竹溪县中医院

上一篇:建筑节能环保的实践总结书下一篇:台湾问题及中国对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