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大院建设自检情况汇报

2024-09-09

农村文化大院建设自检情况汇报(精选12篇)

农村文化大院建设自检情况汇报 篇1

2010年9月20日至23日,我县文化新闻出版和体育局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农村文化大院检查组,对全县 个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情况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全面检查,从检查情况看,大部分乡镇都能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基本实现了时间与任务的同步进展,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文化大院建设标准高、投资力度大,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亮点。

一、基本情况

从目前建设进度看,农村文化大院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典型性文化大院,其室内场所和大院广场硬件设施全部到位,但软件资料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此类文化大院共有 4个村,分别是伊通镇永青村、河源镇保南村、伊丹镇西岭村等。二类是普及型文化大院,其室内场所设备和软件资料均需进一步完善。此类文化大院共有16 个村。

二、存在问题

从检查情况看,农村文化大院存在的共性问题:一是大部分文化大院文化广场建设较好场地面积大,标准高。室内场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室内活动场所设施不达标,制度、门牌不规范;二是软件资料不完备,工作计划、总结、活动记录不齐全,图书无分类,藏书、借阅登记台帐不健全;三是文化大院专兼职管理员不稳定,管理不到位;四是内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细化、美化;五是大部分文化大院未设置文化墙(阅览橱窗),有的虽设但无内容;六是大部分文化大院无文艺演唱器材,文艺特色队伍没有在大院显现,只满足于唱歌跳舞。存在的个性问题:一是个别文化大院建设标准低,内外场所设施简陋,必备的设备、器材数量少、质量差,内外部环境脏、乱、差;二是个别文化大院图书配置不到位,报刊杂志没有集中管理,有的图书存量少,且大部是过时书刊,没有阅读价值;三是个别乡镇对上级下拨的奖补资金使用不合理,管理不规范,大部分资金用于基本建设和土建工程,乡镇配套资金不到。

三、下步要求

(一)各乡镇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的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抓,成立专门工作组,紧盯检查组反馈的问题,对照建设标准,逐项逐条抓整改,务必于近日整改到位,以迎接省市的检查验收。

(二)组织文化馆、图书馆和各乡镇文化站专业人员,加大指导辅导力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坐阵指导整改工作,尤其是对设施布局、环境美化、各种制度、标牌规范置挂以及软件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图书分类登记等环节的工作,要严格要求,细心辅导,跟踪检查,确保整改一次到位。

农村文化大院建设自检情况汇报 篇2

一、巩固当下队伍,加大培养力度

应当说,多年来的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很快,各地都有文化大院,而文艺骨干队伍也有着可观的局面。当然,这与文化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引导工作、精心扶植有关。仅就伊通满族自治县而言,从三级文化网络建设开始,到辐射工程建设“511”工程建设,农民歌手大奖赛,农民文化艺术节等,为农村基层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各方面的文艺骨干,他们成为节假日农村文艺活动的参与者与热心人,有的脱颖而出,成为出色的文化专业户。他们从各自的角度,为繁荣新农村文化和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形势是发展的,情况是变化的,人口的流动与打工的诸多原因,使农村文艺活动骨干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动,有的去了他乡,有的进了城,有的转换了条件,或商或工或运或其它多种活动,从而不由自主地放弃了文艺爱好,使得原有的文艺骨干队伍大为减少,从而直接影响了农村文化大院活动的深入开展。就此,笔者提议对现有的文艺骨干进行普查登记,每年进行季节性的业务培训,大力扶植新生力量,使其在文化大院的活动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二、抓好特色大院,因地制宜施教

近年来,吉林省文化部门先后命名诸多特色文化乡镇,这是从区域方面,认定特色文化的一个重要做法。实质上,特色文化小区、特色文化大院,都是以有特色的文艺骨干人员体现的,如演唱二人转的演员居多,就命名为二人转艺术之乡;以农民画作为特色的,就命名为农民画之家;以一人或多人在某个领域有专长而命名。这既是当下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繁荣与发展的一种趋势。这是区域性的文化现象,是文化馆工作的重要关注部分。这里除了文化活动的社会性、群众性、业余性等特征外,其区域性的特点以及生活方式、人才结构,显示了它较强的地域性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它与农村群众的社会文化是一种依存的关系。因为这里显现的是群众文化生活形态、群众文化生活、群众文化工作的总和,而群众文化则是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它的活动内涵除了具有群众文化的共性外,不同的表现方式还有其鲜明的个性和优势,这就是它的特殊性。也就是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风情,不同文艺人才,而突出表现为特有的魅力和价值。那么,体现这种现象的要素有哪些呢?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地域风情的先天性,二是人才结构的创造性。

三、根据地域特点,壮大文艺队伍

在改革发展的今天,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各地农村的生活富裕起来,其生存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生产力的发展使新农村的人员流动频繁起来,人口居住的不固定性增大了。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下,做为特定人群的文化风情,也由于区域的不同以及所处的历史、地理自然环境的影响,所产生的文化特色也不一样。比如,同是群众文化范畴内的沿海地区、山区、林区及各城市中的不同社区,各自的背景差异很大,有着本身的地理条件、文化渊源及传承背景。就是说,要根据地域特点,壮大文艺队伍,巩固发展农村文艺骨干队伍建设,这是摆在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因势利导,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重新制定新举措,根据地域特点,拟定新的方案,解决新的问题,不断地发展壮大农村文艺骨干队伍。

四、要从娃娃抓起,培养后备力量

新农村有新气象,现在很多农村孩子的家长,也开始侧重于孩子的素质教育,从小培养孩子们的业余爱好,参加各种美术、书法、音乐、演讲等培训班。从群众文化工作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个利好的信息。

我们看到,农村很多家长喜欢让孩子学唱歌、学拉琴、学唱二人转。特别是二人转,其是东北人特有的艺术现象。它以不隔语、不隔音著称,其活泼有趣的唱腔和表演深得群众喜爱。为了将这一地方特色的文艺活动传承下去,很多家长让孩子们去学习二人转技艺。笔者走访了几个二人转培训班,这里的老师精心从教,能够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创编出适合学生表演的二人转动作,将韵律操换成了二人转,孩子们喜滋滋地表演,这里有着二人转艺术传承的现实意义。

农村文化大院建设自检情况汇报 篇3

关键词:农村文化大院;现状;思考

1 引言

2006年1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明确指出“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意见》中提出“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各地方纷纷响应中央号召,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一座座农村文化大院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个运行良好的文化大院对于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团结民心、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能极大推动农村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然而现实中文化大院的运行如何,有何成效与问题?其成因是什么,又该如何解决?笔者对山东省利津县北岭乡八东村的文化大院进行了调查,试图对以上问题做出初步解答。

2 八东村文化大院的现实运作

八东村是一个规模较小、社会风气优良的文明村。村里有198户人家,750口人,多是农业劳动者。村里有1450亩地,多种植棉花和果园,村民人均收入为3000-4000元。村容整洁有序,村民素质较高,邻里和睦,村里治安很好,村风优良。有线电视普及率为70%。村里在村委会的组织下成立了计划生育协会,再无其他民间组织。在文化大院建成之前,村民闲暇时间多是看电视、串门、聊天、打牌和打麻将等等。

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后,东营市加大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高度重视农村中精神文明的建设。地方政府投资5万,八东村村干部协调外面资金23万,于2006年建成八东村文化大院。文化大院内设施齐全完善,有充足的设备和场地供村民学习和娱乐,通过远程教育接收器,村民可以在人口学校里接受远程教育,学习时事政治和各种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农业科学知识;活动室中有各种活动器材,可供村民下棋、打牌、扭秧歌,另有乒乓球室、篮球场和多种健身器材。大院内另设置了村干部的办公室,如计划生育服务室、警卫室等等。

大院建成后,在村里热心文艺骨干的的组织带领下,男女老少纷纷参与大院活动。在农忙时节,不少劳动一天的村民每天晚上仍聚到大院,谈天说地、活动健身、敲锣打鼓、扭秧歌、打牌下棋好不热闹。在农闲时节,听村民说大院里整日锣鼓喧天扭秧歌,更是热闹。另外,村民定期在大院里接受远程教育,学习农业科学知识和致富信息,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增加了致富渠道。大院中有专人负责大院卫生和器材维护。村民把大院当成大家的公共财产,非常爱护大院,形成了自觉爱护公共设施、维持大院卫生、遵守大院活动秩序的好习惯。笔者对经常参加大院活动的村民进行了随机访谈,说到大院活动他们都感到非常满意,参与活动感到很快乐。大院不仅丰富了村民的闲暇生活,也为村民的互动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自从大院建成后,村里从没发生过斗殴打架、邻里吵骂等,促进了和睦的村民关系和良好村风的进一步发展。

3 现存问题及其成因

八东村的文化大院无论是在基础设施上还是村民参与的数量和质量上,可以说是北岭乡中较好的,但是笔者也发现了不少问题。虽然这是八东村文化大院的问题,但个性中也有共性,希望在这些方面能够得到改善,以促进大院的良性运行,充分发挥大院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大院活动的季节性强,并且活动较为单一,对村民的吸引力有限。大院活动在农闲和农忙时有很大的差别,农闲时节大院里人头攒动,非常热闹;而农忙时节,大院里相对农闲时节较为冷清,活动的多是老年人和儿童。大部分村民各有各自的事情,时间安排各自不同,所以在农忙时节难以组织大院活动。并且每天劳动很累,多数村民闲暇时间多是在家休息。另外,大院里的活动较为单调,能够兼顾大众群体参与的活动只有扭秧歌,但秧歌舞反反复复只有一套。这样较为单调的活动吸引力不高,不利于充分调动各年龄段、各性别的村民参与。农民的娱乐活动长期匮乏,所了解和熟悉的娱乐休闲活动十分有限,所以村民本身在丰富大院活动上较有局限性。

(2)大院活动参与者较为固定,没有更广泛的人参与。对活动较为热心、积极的人多是村中一些生活较富足的老年男性、热性活泼较有空闲的青中年人、无忧无虑的儿童,农村中还有大量平时事情不多,对大院活动有兴趣但羞于参加的人。离大院近的人参与活动的人数和次数远比离大院远的人多。除了各家事务和经济条件不同、活动吸引力不强等因素之外,很多村民对大院活动望而却步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传统保守、自我封闭和落后的思想。拿扭秧歌来说,这使锻炼身体的一个好方法,但是有些村民或者怕学不会做错了丢丑,或者觉得这样在大庭广众之下扭不成体统而不参加扭秧歌活动。在这种思想的左右下,很多人不愿突破原先的生活习惯去参与大院活动,因而体会不到参与集体活动的乐趣。

(3)文化大院是一个松散的学习和娱乐休闲中心,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大院文娱活动几乎全靠村里热心文艺骨干带领群众自发组织,村干部的作用发挥不足。“无规矩不成方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是保证大院活动积极有序开展、大院功能充分发挥的有效前提。活动在既没有明确的规章进行约束,又没有村干部介入的情况下,由村民自发组织完成,这不能不说是个好现象。但是在笔者走访的其他村中,有些村由于没有一些热心的文艺骨干带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大院活动开展不利,几乎成为摆设。所以,村干部对大院活动的开展应有必要的介入和管理,引导村民开展更丰富的娱乐活动,动员更广大的村民参与,以充分发挥大院功能。

(4)大院功能发挥不足,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大院为村民带来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并有效促进了文明乡风的发展。但是大院的文娱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发挥还很不足,前面提出的三个问题足以表明大院文娱功能还有待提高。文化大院中的远程教育虽能提供一些很实用的科技信息,但是很多农民对科技信息还存在着“思想保守不愿用,没有知识不会用,怕担风险不敢用,缺少投入不能用,农业比较效益低下不想用”的“五不用”问题。并且有些村民认为远程教育只是一种形式,不重视这种教育方式,因此大院的教育功能发挥有限。另外,八东村文化大院的其他功能如政治功能等还需开发。大院的建设对村民自治的有效开展也有极大的积极意义。比如在大院中设置村务公开栏,对村民最关心、反映最强烈、容易引发矛盾和滋生腐败现象的重要事项,实行全面而真实的公开。对村中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如计划生育、调解村民关系等,以大院为舞台,用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解决这些矛盾。

4 解决措施

(1)村级党组织和村委会积极履行其职责,规范大院活动。大院长期以来全凭村民的自觉性来维持运行,村委会不介入或很少管理大院活动,这种松散的状态使大院因为村民自觉性等问题而得不到充分利用,功能不能有效发挥。村民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有“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教育村民抵制和清除封建迷信及'黄、毒、赌'等社会丑恶现象”。“做好村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支持和配合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依法开展工作”是村级党组织的主要职责之一。因此,村级党组织和村委会对大院活动进行“宏观调控”,促进大院的良性发展。对大院使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大院的活动有章可循。积极组织村民参与活动,支持农村中群众组织的发展,争取做到“农忙少组织,农闲多组织,全年不断线”。引进新的文娱活动,如太极拳、老年迪斯科等,丰富大院活动。为了保证村委会能履行其职能,平时应定期学习优秀大院的经验,各村相互交流大院经验,同时建立一套激励竞争机制,各村定期评比大院建设,把大院建设工作同村干部的工资、奖金挂钩。

(2)充分发挥村里热心文艺骨干和退休老人的带头作用,组建农村中的群众组织。村里的热心文艺骨干在整个大院活动中起到了核心作用,而村中的退休老人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并有大量时间,是大院活动的潜在组织者和活动者。村委会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共同推进大院的良性运行。以大院为平台,发展组建农村中的群众组织,如乒乓球协会、秧歌协会、太极协会、戏曲协会等文娱组织和养殖协会、棉花协会等经济组织,这些组织有利于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打破原先的保守思想,从而带动整个农村全面发展。

5 结语

文化大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作为新事物,它有不成熟的一面,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相信文化大院会越来越成熟完善,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很大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谭贤伟. 农村社会工作概论[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5).

作者简介:

农村文化大院建设自检情况汇报 篇4

某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的总体要求,某地市坚持把农村文化大院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科技培训的窗口、致富信息传播的中心、文化休闲娱乐的场所,不断加大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力度,以保证农村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设指标完成情况

根据全市农村文化大院发展规划,今年完成了若干个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目标已扶建完成,超额完成省厅下达的若干个建设目标的工作任务。扶持设备设施基本到位,各项活动积极开展。其中以某乡某村某某某表演、乡某村某绘画书法俱乐部、某镇某村某某小剧团、某镇某村文化大院大秧歌、某乡某村健身特色和某镇某村书屋大院为代表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大院。

二、活动开展情况

目前,我市农村文化大院已初具规模。农家书屋全天为农民群众开放,文化共享工程定期给农民播放种植、养殖等科技知识,文艺演出把欢乐送给农民,棋类牌类比赛活跃着村民的业余生活,每晚的大秧歌表演更是农民不可缺少的一项文化活动,很多农民通过文化大院这种途径掌握了科学种植技巧,在文化氛围中得到熏陶,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进来,形成了稳定的文化大院主力。新艾里乡是我市唯一的蒙古族乡,他们组织当地农民成立了中青年安带舞表演队和老年秧歌队。其他乡镇、村也在积极开展图书阅览、桥 1

牌棋牌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得到当地农民的一致认可,村民积极参与,极大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缓解农民看书难、看电影难、欣赏文艺演出更难的问题,提升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发展能力。

三、具体工作方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大院的建设工作,成立了由市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和各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对整个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形成了全市上下的“一把手工程”,将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与经济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验收,为推进农村文化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组织保证。

为保证我市农村文化大院能够健康有序发展,我们坚持严格要求、先易后难、量力而行的原则,注重科学规划指导,按照功能齐全、方便群众参与的要求,结合各乡镇文化发展实际,鼓励农民办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文化室、图书室,同时,积极扶持农民业余演出小组、秧歌队等娱乐团队发展。

为保证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工作健康发展,我市按照建设和管理同步的原则,建立日常管理档案,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努力形成一套较完善的后续管理制度。同时,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统一部署,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合力建设农村文化大院。《某地通讯》、某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及大院所在乡镇、村充分发挥宣传作用,利用电视、报刊、广播和传单等方式对文化大院广为宣传,使其家喻户晓,促进文化大院能够迅速、健康地成长。市文化新闻出版和体育局

作为文化主管部门,每月定期总结文化大院建设情况,加强调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典型,达到了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农村文化大院才刚起步,在主观、客观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其发展。主要突出表现为:一是由于经济上的欠发展,缺乏活动资金和必需器材;二是由于主观认识不足,缺少活动场所,没有辅以室内文化活动;三是人才资源上的匮乏,现有文化站人员良莠不齐,缺乏文艺骨干,加之文化中心站辐射其他各乡镇分站力度不够,很难在农村更广泛范围内的发挥主导、交流文化的作用。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大院的进一步发展。下一步,我们将从“建”字上打基础,从“管”字上下功夫。各乡(镇)文化站设有有专职人员管理,对已建成的文化大院,确定专人负责,并保证正常开展活动。对今年建设任务,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把文化建设工作作为各目标村的工作重点,纳入目标考核范围,强化其责任意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为各村文化大院制作活动版面、制度、牌子,购置音响器材、服装、图书等,确保全面完成工作任务。

某地市文化新闻出版和体育局

农村文化大院建设自检情况汇报 篇5

——**********文化大院发展简介

***村文化大院位于******东南5公里处,*****河西岸,全村共有耕地面积为17650亩,现有人口2296人,共528户,党员68名,劳动力1186人。2013年末,***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800元。近年来,***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狠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

一、传承文化历史,大力实施文化大院建设。

***村这个在***屈指可数的自然大村,在现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经历过战火的洗礼,遭受过日本人在华鼠疫实验的迫害,同时,这里的民间文艺传承也从未间断过。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这里就有很多的民间文化艺术团体,如***评剧团、***样板戏团和***村秧歌队,也涌现出了***、***、***等一批在当时享有盛名的文艺骨干。

随着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群众对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强。2008年初,按照***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村率先在全镇进行文化大院建设。文化大院占地面积2136平方米,建筑活动室面积230平方米。投资10余万元对室内进行了装修,并购买了各类设备,建成办公用房3间,拥有农民学校、文体活动室、草原书屋、计生及新农合一体化、功能齐全的文化大院。文体活动室内设舞台、乒乓球室、棋类室、台球室;外设秧歌

1活动区、健身舞活动区、篮球场、排球场等活动区域,做到经常对外开放,丰富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

二、立足经济发展,精心打造特色草原书屋。

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村文化大院草原书屋共配置图书5000 册,分科技知识、社会科学、历史文献、文学艺术四大类。***村的耕地全部为水浇地,是***地区人均水浇地最多的村,同时也是经济作物种植大村。为方便群众读书求知,增长经济种植等方面的科技知识,在农家书屋重点配备了大量农业种植、科学养殖等方面的书籍。书屋有图书借阅制度,建立了图书档案,方便群众借阅。目前,***村以玉米、葵花、大地蔬菜和红椒为主的种植业初具规模,以绒山羊、肉牛、生猪、肉鹅为主的养殖业初显效益。村内种养殖户还注册成立了以红椒种植为龙头产业的红椒协会和农畜产品购销合作社。2013年,全村红椒种植面积达到了1200多亩,大地蔬菜种植达到3500多亩、玉米种植面积10000多亩、葵花种植面积2000多亩;6月末大小畜存栏达35670头(只)。草原书屋的开放使用为文化大院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柱,为全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注重以文养文,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文化大院建成之初,***村两委班子组织起村内对文化活动特别爱好的10余人,进行全村文化活动的宣传带动。最初就是在农闲的时候将这些人聚到一起,自编自排一些小

节目,在“元旦”、“七一”的时候为村民表演。后来,群众自发参与的热情越发高涨,文化活动队伍由最初的12名扩展到35名,另外还有很多在一旁持观望态度的。村两委班子看到这种发展势头,喜在心上。便用村里自筹自支的一部分钱购进了一些活动设备,并责成专人负责此项活动。自此,***村每逢重大节日都会编排一些节目,以“歌曲”、“戏曲”“三句半”、“二人转”“大秧歌”、“健身舞”等形式,进行村级内部的表演,深深受到村民的喜爱。同时根据镇里行文下发的《大力发展***全民文化活动方案》,结合本村实际,组织村民就积极宣传本村在孝老敬老、邻里和睦、发家致富、扶危济困等方面发生的真人真事,自编自演自导一些脍炙人口的节目,充分利用“迎新春”、“庆三八”、“庆五一”、“庆七一”、“庆八一”、“国庆节”、“庆元旦”等时期组织开展各类宣传节日。通过对宣传本村这些先进人物活动的开展,使本村村民的思想认识有了质的提高,并为本村进一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奠定了基础。镇文化站又在此时对村级全民健身活动进行了积极的引导,鼓励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大胆的走出去,利用本村编排的各类节目在“元旦”、“ 春节”等人员齐聚的日子里到镇内各机关和镇内各村进行有偿巡回演出。这一举措在实施一段时间以来,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同时,文化大院又有了一定数额的资金收入,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群众对此评价颇高。***村的全

民健身活动已从最初的展示村内个别文化艺人的才智上转变到开展全民参与的健康向上各类活动、展示全村群众文化需求上来。目前,全村人人参与文化活动已蔚然成风。

农村廉政文化情况汇报 篇6

——武安市淑村镇白沙村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对各位领导光临白沙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我们白沙村位于武安市最南端,隶属于淑村镇,是个三面环山的偏僻村庄。全村720户,2490口人,2280亩岗坡地,全村分10个街道,有40名村民代表,62名党员,支村“两委”班子由12人组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村在各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现有村办企业30家。到去年年底,村集体固定资产达3.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6亿元,集体可支配收入1.2亿元,村民人均收入1.7万元。

我村围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实行“广就业、工资制、福利化”模式,村上劳力都在企业上班,月平均工资1850元,村民享受米面、肉菜等生活用品免费,子女上学免费,参加新农合、新农保免费,住楼每户补6万元,60岁以上村民每月领取200元生活补贴共16项福利,人均年福利额3483元,人均住房面积52平方米,66%家庭有汽车,户户有存款。

现就我村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整合资源搭平台。

一是制作了《中华颂》、《伟人颂》、《英雄颂》、《上下五千年》、孔文化等大型仿砂岩浮雕,形成廉政文化一条街。建成了“孝道文化”小广场,还有反映我村干部群众艰苦创业改变家乡面貌的《万清园》和反映古代廉洁为民的《敬贤苑》等作为宣传和建设廉政文化的平台。

二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党员远程教育网、图书馆、阅览室、数字影院和我村农民歌舞团等硬件和实体作为宣传廉政文化的工具,宣传廉政文化。

三是制作了大型毛泽东铜像,缅怀毛主席丰功伟绩,铭记为人民服务教诲。购进一万两千册图书建成廉政书屋,让干部群众明辨荣辱,崇廉憎腐。

二、创新载体求实效

一是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庆祝建党90周年,对全体党员进行党风廉政教育,学习《廉政准则》,观看专题片。

二是制作一部反映党员干部廉政为民建设新农村的电视片和一部平调剧《情系白沙》。村歌《美丽白沙我的家》荣获“中国十佳村歌奖”,组建老年秧歌队、舞龙舞狮队、威风锣鼓队,让村民在欢乐中受教育、受熏陶、受感染。

三是同争创“文明小区”“十星级文明户”结合起来,把廉洁自律充实到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中,制成争创标准作为争创“十星级文明户”的依据。

三、着眼长效建机制。

主要建立了四项制度:

一是“三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我们坚持实行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批示的“一制三化”村民自治运行机制这项“三务公开”的民主管理制度,制定了“六个不准”,即不准个人经商办企业,不准在企业中入股分红,不准承包村里工程项目,不准任人唯亲安排子女担任企业一把手,不准利用公车办私事,不准高于标准享受全体村民享受的16项福利。在实际工作中,一是做到了阳光作业,每月25日向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每季向村民大会报告工作。二是规范议事程序。我们把党务、村务、财务工作提交到两委会、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表决通过。三是全程直接参与。在管财方面做到村主任、支部书记、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监督小组和开支当事人五方集中办公,同时签字盖章生效。在管事方面,全部实行“一事一议”;在管人方面,制定了严格的村规民约,与享受集体的16项福利挂钩执行。

二是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制度。我们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远程教育课程,外出到西柏坡,一二九师旧址等革命老区重温历史,到山西大寨、河南刘庄、江苏华西等村学习艰苦创业建设新农村的经验。

三是村民廉政文化教育制度。双休日放映红色数字电影,元旦、春节、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编排文艺节

目,每月五日召开全村广播大会,全年为村民免费订阅报纸。

四是廉政文化管理制度。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支村委员为成员的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设置了专职电影放映员、广播电视管理员、图书管理员、报纸发放员、文化活动辅导员、党员活动室管理员、档案管理员,规定了职责任务和工作标准,使廉政文化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五是全面推行了以加强“三资”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律”机制和“四双机制”。

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信念更加牢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大大增强。十几年来,村里没有赌、毒、黄现象,没有上信上访和违法违纪案件。我村七年投资3亿元进行老村改造,拆旧房580户,分新楼970套,没有引发一起矛盾纠纷。集体经济不断巩固壮大,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村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特色村”、“中国幸福村”、“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20多项国家、省、部级荣誉称号。

政务公开自检自查情况汇报 篇7

一、主要职能权限和服务范围

职能权限:桃山供水处主要负责所辖区域的水费收缴、水表安装和校验、管网铺设和维修、养护以及对违章用水的稽查。

服务范围:主要负责桃山区所辖区域的企事业单位、洗浴、刷车、商服、学校,以及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

二、工作标准以及完成情况

2010年是桃山供水处的服务年,为了实现这个工作目标,我们围绕着创造一流企业,实现一流管理,建立一流队伍的工作目标,力求在管理上突破,在效益上争先。制定和完善了企业管理制度,规范和修订了岗位责任制,建立和实施了《优质服务工作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以及《公开办事制度》。同时,面向社会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对内监督员工的违法乱纪行为,对外接受用户的举报,做到以制度来约束员工的行为,来规范企业的管理。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使桃山供水处的公开办事工作落到实处,使员工的素质和工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工作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三、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以及行为规范的检查情况

为了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我们首先明确岗位职责。结合各个岗位的工作量和工作要点,具体制定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明确工作权限,做到不重不漏,职责清晰,责权分明,确保每个岗位的干部能够履行职责。在制定岗位职责时,着重将工作重点与办事公开的内容相结合,与廉政勤政相结合。为了方便用户办事,增加办事透明度,制定了各个部门办事流程,要求各个部门严格按照程序办事,遵照方便用户的目的,把事情办的公正、公平。让用户满意。通过检查和对用户的回访,在工作中每个供水工作人员都能够按照操作规程办事。

四、政务公开内容的执行情况

桃山供水处2010年办事公开的内容主要是用户关心的收费标准、水价、水表安装价格、入户标准、施工质量、维修时限、处理违章用水的程序和法律依据等涉及到用户切身利益的问题。围绕这这些问题我们一是利用网络和单位大厅的显著位置向社会公开水费价格、水表安装价格、处理违章用水的依据、标准、入户标准以及服务标准。对水费收缴依据,违章用水执行的文本进行公开,并公开监督举报电话。二是向主管部门公开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特种行业(洗浴业)水费实行优惠的规定等。三是对内部车辆管理、人事调整任免、福利待遇进行公开。今年在所有新入户管网补偿费的收取中我们都按照政务公开的内容将收费组成情况、使用情况向用户进行公示,对一些特殊弱势群体在水价调整中所执行的政策标准进行公示,力求所有涉及到用户费用的内容都做到用户清楚、明白。通过这些公开制度的实行杜绝了人情水、特价水的徇私舞弊现象,打击了违章用水,也使用户详细地了解了关于水费收缴等方面的问题,不但对供水管理政策、法规起到宣传作用,更增加了工作的透明性。

五、对社会承诺服务事项的落实情况

2010年在对社会政务公开公示时,桃山供水处向社会承诺要按章按量按表按价公平、公正的收缴水费,同时对用户报修的漏水、违章用水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处理,严格执行大漏不过三,小漏不过天的维修时限。如果出现违背承诺的行为对当事人追究失职的责任。经过近一年的监督检查,我单位各个部门都严格执行对社会和用户的承诺,做到了坚持原则,诚信服务,对用户反映的问题都及时做出处理,对漏情都是克服困难按着时限来解决,今年,为了确保老楼居民的吃水,我单位管网处和维修队克服人少等诸多困难,完成了老楼地沟管网改造任务,实现了公开承诺中的保证居民吃上放心水、满意水。

六、以人为本,建立便民服务措施

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我们建立了24小时维修承诺电话,每班都安排至少2人值班,确保发生漏情及时处理。同时微机人员在每个休息日和节假日都安排专人在岗,方便用户及时购水。ic卡表维修人员24小时开机为用户及时处理ic表出现的问题。对于报修用户建立回访制度以及对于临时停水进行上门通知,大面积停水进行电视报纸公示的人性化管理。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用户用水,同时提升了企业形象。

七、加强领导,建立监督机制

农村群众文化开展情况汇报 篇8

一、近三年来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丰收乡建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地处我市北部山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建立起来的革命根据地,是当年中共北满省委和抗联三路军指挥部所在地。全乡辖区面积667平方公里,11个行政村,18个自然屯,居民2200户,人口8571人。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农民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全乡农民都能看上电视,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已达到100%。新农村建设的实施,促进了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我们乡边河村于2008年建起了农家书屋,添置了多种文化用品,新建了休闲广场,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在乡直和东风、奋斗等部分村屯实现了宽带互联网入户,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虽然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已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时下农村常见的文化娱乐方式不外乎是看电视、打扑克、聊天、搓麻将等。从总体上说,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单调枯燥的,多数或大多数农民对这种现状是不满意的,他们渴望改变这种现状但又感到无可奈何。

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也

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赌博风。在一些村屯,如果打扑克、搓麻将不搞点“小意思”,就根本找不到人玩。二是封建迷信活动。个别村屯,求神拜佛、信教广为流行。三是不良文化的侵蚀。凶杀、暴力、色情等文化垃圾通过各种传媒入侵农村文化阵地,腐蚀着人们的灵魂。四是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随着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农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在不断下降。在青年人群中圣诞节、情人节某种程度上已经胜过传统节日。

二、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存在主要问题

1、农村文化的投入严重不足。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城乡二元体制,国家财政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基本上集中在城市。这就使得农村的贫穷落后面貌迟迟得不到改变,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广大农民要求政府加大经费投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产品的呼声很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逐步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然而对于其他大多数行政村来说,由于乡镇一级财政多年来一直陷于困境,目前在加大文化投入方面仍难有大的作为,其文化基础设施贫乏的状况短期内仍难以改变。

2、青壮年大量外出导致主体缺位。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农村青壮年则是主体中的生力军。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其中绝大部分是青壮

年。大批青壮年外出打工,使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出现断层,文艺骨干队伍难以形成,组织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举步维艰。

3、农民总体上还不富裕。从总体上看,农民还不富裕,大多数农民仍在为拼命赚钱、发家致富而奔波。大多数农民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改善自己的精神生活,渴望改善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但又感到很无奈。

4、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从决策层来讲,主要是对文化的功能作用认识不到位,对新形势下农村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缺少新措施、新办法,工作中力度不大。出现了文化工作“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随着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变化,文化体制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已不相适应,必须通过改革,积极探索新路。

三、推动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1、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民身心健康,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的现实需要。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真正列入议事日程,并把它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实施分类指导,明确工作重点,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实实在在为农民办几件实事。各级各部门的领导

干部要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不断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热情为农民兄弟服务。

2、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必须把文化建设与文化理念融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着力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品位。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非农化是一种必然趋势,新农村建设必须具有超前意识,坚持规划先行,引导农民向县城、乡镇驻地和中心村集中,逐步改变农民居住地过于分散的状况,使农民居住集约化,同时在村民生活区留足文化体育活动用地。要把村屯治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乡镇驻地和中心村,防止有限资金的分散使用,整合农村文化资源,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度。

3、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积极开展文化对口支援活动,完善文化援助机制,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解决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对缺乏的问题。要继续搞好“三下乡”活动,加强农民素质技能培训,加快发展农村科教文体事业。农村一些公益性文化项目,也可经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由农民自筹建设资金。要积极支持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经营活动,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情况汇报 篇9

为了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现就我市贯彻全国基层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决定》的情况进行全面认真的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措施

把文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1997年以来,我市以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市”为目标,把文化建设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力以赴加以推动,并在领导、机构、制度、设施、经费、活动、管理、产业等几个方面予以重点保证和扶持,并紧紧抓住文化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文化设施,尤其是镇级文化设施滞后的问题。市委书记、市长在各种会议上多次强调要加快对镇级文化设施的建设,要求镇一级政府在对城镇进行规划和旧村改造时,同时考虑文化设施的用地规划和建设,并抓紧市文化广场的规划建设,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推进文化设施建设进程。

今年,经文化部表彰,我市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的荣誉称号。

文化工作摆上市、镇两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明确文化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本届市委有丁聪枝副书记、陈建倩常委,市政府有颜子鸿副市长分管 文化工作。各镇党委、政府都有分管文化工作领导。市委常委会和市长办公会每年专门召开听取文化工作的汇报或专题研究文化工作的会议分别不少于二次或三次。市人大、政协每年都召开专门会议听取文化工作汇报,并经常性地组织文化工作调研、考察活动。在这些会议上,都能确实为文化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把文化工作列入市、镇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任期责任目标,并作为其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组织部门每年均进行考核,都取得合格。

市财政加强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平均达到当年财政总支出的1.1%以上。正常经费逐年增加,增长幅度大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对政府兴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如市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实行全额拨款,经予经费上的保障。此外,还积极动员社会、集体、个人和华侨、海外同胞等社会各方面力量,运用各种形式投资、捐资文化建设,兴办文化事业,建成了延奎图书楼、祖昌体育馆、溜江儿童文化园、深沪文化中心、高

湖文化中心、深沪御宾南音楼等一大批文化设施。

二、我市基层文化的现状

加强设施建设,夯实农村文化基础,四级文化网络初步形成。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将农村文化工作作为农村精 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把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奔小康建新村工作,与宣传文化中心建设相结合,不断加强和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青阳镇、陈埭镇、英林镇、深沪镇均建成面积达3000—4000平方米以上的多功能文化中心大楼。东石、永和、金井、龙湖、池店、安海等镇新的文化活动中心已确定用地并投入设计。村一级利用侨资建成溜江儿童文化园、岭畔文化活动中心、深沪御宾南音楼等一批村级文化设施。据统计,近年来我市新建的文化活动中心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投资近亿元。新建县级公共图书馆4700多平方米、大剧院1.3万平方米、博物馆1.6万平方米,投资逾亿元。我市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仅仅短短的4—5年时间,就超过了建国

50周年的发展速度。目前,全市共有文化馆、图

书馆,大剧院、博物馆各一座,纪念馆5座,3个县级专业艺术剧团,22个民间职业剧团,15支乡镇电影放映队;全市15个镇都有文化站;74%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了文化室或文化活动中心,有的还颇具规模,活动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全市还根据文化

水平、家藏书量等评选出了一批文化示范户。初步形成了市、镇、村、家庭四级文化网络,基本适应我市农村文化的发展需要。

文艺创作繁荣活跃。晋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首 邑,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给文化事业的繁荣提供了厚实的人文基础和发展资源。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热情讴歌现代生活,整理、创作了一批文艺精品,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获各级各类比赛的大奖。如高甲戏《金魁星》、木偶剧《五里长虹》获文化部文华奖,舞蹈《风采侨乡女》、歌词《春暖闽南》、论文《文化馆学论稿》、小品《看家》获全国群众文化最高奖群星奖的金、银奖。另外,全市农民绘画成名作者有20多人,创作了几百幅作品,多次获全省农民画一等奖,还参加全国展出;农民书法家有上百人,多次晋京展出,有的作品还被中国书法协会收藏。目前,我市被国家文化部

命名为民间绘画之乡,磁灶钱坡村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特

色艺术之乡”。以民间艺术之乡为龙头的特色文化已在我市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文化的发展。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农村文化繁荣,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的生命所在,是农村文化繁荣的直接体现,我市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社会各界参与文化事业的积极性空前空涨,长期坚持举办戏剧展演节、南音会唱、灯谜展猜、广场文化艺术节、诗词吟

唱会、书画展览、文学笔会、文艺晚会、卡拉OK比赛 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活动,以及各种文化与经贸结合的活动,大大丰富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了群众性精神文明的深入开展。尤其是大力实施“芳草计划”和“福建文化信息网络”工程规划以来,扩大了芳草计划示范点,壮大了民间社团。目前,全市有各类芳草示范点10多处,文化信息网点3处,为农民群众提供了不受地域、时空限制的新的文化传播渠道,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强农村文化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使农村文化工作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农村工作和农民思想生活的实际,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旗帜鲜明地反对封建迷信,腐朽思想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提高了广大农民的

思想道德素质。

当前农村文化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首先,由于受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加上有些镇领导对农村文化工作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的推动作用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忽视了文化建设,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有的镇文体站阵地流失,常规性有组织的文化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一些全国、全省的农村文化典型,也失去昔日的辉煌,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其次,由于体制等原因,农村文化队伍人才流失严重。一些 基层文化站干部和民间艺术工

作者学历偏低、知识结构单一,思想观念落后,影响了农村文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再次,在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愚昧落后的封建文化鱼龙混杂、相互并存。一些乡村群众生活富裕了,却花巨资修缮或重建各类宫堂庙宇,导致负面文化抬头,一些封建迷信活动乘虚而入,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蒙上了一层阴影。

三、今后我市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目标、对策和措施。

党的十六大的召开,极大的鼓舞了我市文化工作者的热情和干劲。我们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紧密联系基层文化建设的实

际,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创造

性地开展工作。

多管齐下,抓好基层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基层文化建设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而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因此,要抓住当前文化发展的有利时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再一次掀起基层文化建设的新高潮。要对照李岚 清同志在全国基层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XX年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每个乡镇有文化站”的目标基础上再迈一大步。

立足长远、抓好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要认真研究小康社会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需要 的基层文艺工作者。要通过进修、培训等方式,尽快提高现有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要制定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政策。适当提高基层文化单位工作人员特别是专业人员的工资福利等生活待遇,解决各种影响基层文化工作队伍稳定的问题。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和岗位培训,持证上岗,严把进人关,对进入文化部门工作的人员要有严格的素质要求。

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与时代相适应的文化活动方式。

要在文化活动方式的普遍性和文化功能的扩展,延伸上下功能。

要主动面向社会,搞好服务。围绕服务,加强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及家庭文化建设。不断创新基层文化活动方式,倡导和开展全民读书活动,结合节日庆典和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配合各部门、各行业的工作任务进行文艺宣传,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开展各种形式的广场文化和老年文化活动,以 及以文化活动的形式传播科学知识、推广实用技术、宣传计划生育、开展文体活动等。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活动方式。寻求文化与企业联营、文化与其他行业和部门共建以及社会甚至个体对经营性文化投资的路子,使基层文化活动方式更灵活,道路更宽广。

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基层文化活动内容。要着眼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着眼于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着眼于活跃和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着眼于为改

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服务。加强对基层文化活动的管理,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使基层文化工作真正成为促进广大城镇和乡村移风易俗、铲除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文明奔小康的助推器。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

关系。继承和发扬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反映当代的内容,反

新农村建设情况工作汇报 篇10

第一部分上半年工作总结

以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生产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建设农村道路、水利、广播电视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健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法制、社会保障事业等社会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水平。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

一、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壮大农村经济。

1、构筑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

⑴粮食产业体系

推进集体规模划经营,组建5个粮食生产合作社,使2880亩粮食生产全部实现集体规模经营,提高了组织化、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现代化经营管理能力。同时吸收119名当地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71.4万元/年。

⑵经济作物产业体系

①蔬菜基地:光明村年初成功申报国家综合开发项目——宝山区7000亩蔬菜储藏保鲜新建项目,目前已进入工程招投标工作。该项目将加快形成以光明村为中心的蔬菜产业基地,同时光明村组建合作农场,集中305亩蔬菜进行集体规划化经营,吸收80名当地农民就业,直接增加当地农民收入48万元/年。该蔬菜产业基地的形成为打造村级产业支撑提供有利条件。

③食用菌生产加工出口基地:由天平村牵头,范围涉及光明、毛家村,与XX超大食用菌有限公司合作,将罗店的土地资源与超大成熟的经营理念、生产技术、品牌、销售网络相结合,做大做强食用菌生产加工出口产业,实现双赢目标。初步设计规模为1000亩,第一期为500亩。计划采用双方共同投资,超大公司统一提供菌种、技术指导,并统一收购产品进行加工出口,吸收当地农民生产种植,保障基本工资并联产计酬的方式进行生产。目前该项目处于合作商谈和项目申报阶段。

2、跟进金罗店生态农业科研园(东方假日田园)与宝山工业园区公共服务配套园项目的后续工作。用地指标的申请和办理正在进行中。

2、加强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⑵联合村蔬菜设施建设项目正在进行现状调研、整体规划设计。要进行农田基本设施改造,并对区域内河道进行规划,用设施装备发展农业生产。提供土地产出率,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水平。

3、构筑农业社会服务体系。

继续推进村级为农综合服务站试点建设工作。在2006年建设四方村为农服务站的基础上,上报了3家(光明、天平、张士村)为农服务站,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和社会事业服务。

4、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行动,创建蔬菜生产安全监管示范基地。

落实沪蔬办(2007)第5号文件精神和措施,开展创建工作,制定创建示范基地实施细则,提高本地蔬菜生产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培育“金罗店”、“祥和”品牌,提高我镇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效益。

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三、不断完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

1、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完成了罗店新一轮教育事业发展五年规划的制订;光明中学改造工程进展顺利,7月份可正式开工;罗新苑幼儿园、新镇幼儿园、小学建设开始启动;组织筹建罗店镇教育展示馆。

2、深入开展“卫生月”活动。积极开展以“讲卫生、建健康罗店”为主题的卫生月活动,国家卫生村创建工作启动;上半年取缔无证照食品加工8户,指导经营办证4户,取缔无证经营21户;社区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罗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

功能进一步发挥,启动新建3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全面实施镇、村卫生一体化的管理制度;巩固市级卫生村创建成果,启动居民个人健康档案运行管理;组织召开罗店镇红十字会第一届第二次理事会。

3、继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扩展就业渠道,不断开发千万人项目,上半年已完成全年就业任务;积极开展“送医送药进农家”活动,为9个村3769人次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大病救助53人救助资金为28万元,免费对90名残疾人进行了体检。

4、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6月份举办了“第五届罗店龙船文化艺术节”;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以及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完善志愿者服务制度,鼓励市民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第二部分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聚焦重点抓推进

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发展重点项目形成村级产业支撑,带动村级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1、光明村蔬菜储藏保鲜项目:根据项目进度要求,按时完成工程建设、设备配置工作,并顺利通过上级部门的验收。

2、东方假日田园项目:在完成土地指标审批工作后,明晰资产,在区委、区府有关部门的协同努力下完成民营资产收购工作,使之走上正常管理经营轨道。

3、天平村精品果园建设项目:项目申报同时,完成整体规划、新品种引进工作,并进行果园基础设施建设。

4、食用菌生产加工出口基地:项目涉及的三个村组建公司,与超大商谈合作的细则、方式和之后涉及到的具体操作事项,推进该项目早日建成。

5、联合村蔬菜设施建设项目:在完成前期调研,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在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和区农委及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因地制宜制定规划,并着手实施。

二、注重民力抓落实

1、环境建设和改造。

年内完成140条镇、队级河道的整治工作,顺利通过验收,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日常保洁、保绿等工作。

2、继续抓好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完成全镇中、小、幼学校的设施配置建设,确保工程顺利实施。跟进村级卫生服务站创建工作,加快建成以1个中心加15个卫生服务站为体系的卫生服务网,并实施乡镇卫生一体化管理。推进张士村文化示范点建设工作,积极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充分发挥文化示范点作用。

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汇报 篇11

我局高度重视社区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搞好公共服务为切入,坚持统筹城乡、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合资源、服务群众的原则,扎实推进社区建设。

一、农村社区建设

现状:我市是全国首批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市。目前已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09个,涵盖516个行政村,共有60多万名群众享受到了社区化服务,农村社区化服务覆盖率达到95%。对新规划建设的20个农村示范社区,坚持做到靠上督促指导,对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强化监管、及时跟踪,确保各种服务场所、服务设施及时完善配套,最大限度发挥服务功能。集中打造部分精品社区,如王瓜店尚古庄、南军寨,高新区蒋庄等社区已成为规模和档次较高的典型。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整合运用现有资源,扎实搞好以社区服务中心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内容为“一场、两栏、三站、八室”。同时,开展计生、科技、教育、文体、卫生、法律、就业、超市(网点)进社区活动,并按照互利双赢的原则,积极组织引导供销、农机、邮政、电信、金融等单位和有实力的商流企业在社区设立便民网点。目前已建成的社区共为驻区群众提供室外健身活动场地10.2万平方米,室内服务场所3.4万多平方米,其中综合服务厅平均面积约40平方米,商业服务场所总面 1 积15000平方米,使农民群众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政务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和自助互助服务,社区服务逐步融入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中,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下一步工作目标:一是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化服务全覆盖。认真贯彻落实“双先双覆盖”工程要求,加强指导、强力推进,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区化服务全覆盖工作。二是切实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指导加快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不断充实农村社区服务内容,完善农村社区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社区工作运行制度,完善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按照“三高三强”型农村干部队伍的建设要求,配齐配强农村社区服务管理班子。三是培育、总结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对集中居住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对策,及时加以引导,注重发现、培育和总结典型经验。

二、城市社区建设

现状:我市共有16个城市社区,各社区均建立起“四室一校一橱”(卫生室、警务室、文体活动室、图书室、市民学校、宣传橱窗);通过公开选聘优秀大学生以及内部调剂等方式,选拔116人到社区工作。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和社区义工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对特殊群体的帮扶解困服务、对老弱病残的关爱服务等各项社区志愿服务。同时,开展满足群众社交、文化、健身、休闲、维权等需求的多样化服务,完善社区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康 2 复、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努力在社区内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紧紧围绕“管理服务与创新”主题,统筹兼顾,切实抓好工作的整体推进,围绕社区管理服务与创新,通过公开选拔新配齐配强了426名楼院长,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建立起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楼院长三级工作网络,形成了上下贯通、有效衔接的组织服务网络。开通了社区网站,使社区服务网格化得到进一步延伸。

下一步工作目标:一是深入开展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以全国和谐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全省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和星级社区创建为载体,进一步完善社区星级考评机制,加强城市社区的动态管理,大力提升城市社区品质。二是推进城市社区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抓好社区建设和服务管理系列标准、运行机制、制度规范的建立推行,继续推进城市社区的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城市社区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管理服务信息化的全覆盖。三是深化社区服务管理创新。加强调查研究,集中精力推出我市社区服务管理方面的经验,全面提升我市社区建设和服务管理水平。

农村公路建设情况汇报 篇12

尊敬的各位领导:

新马街乡农村公路建设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交通局的关心和帮助下,始终把农村自建路面硬化工程建设作为推动全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工作来落实,通过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发动、多渠道整合资金等方式,按照“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因地制宜、确保质量”的原则,狠抓了农村自建路面工程建设。现将一年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新马街乡总国土面积103.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636亩,共3个村委会113个村民小组4260户17485人,其中:农业人口4095户17183人,占总人口的92.3%,人均纯收入1786元。目前,全乡通车里程达233.8公里(含县、乡道),其中:沥青路面32公里、水泥路面72.4公里、弹石路面37.5公里、泥结碎石路面35.2公里、无路面公路56.7公里,分别占公路总里程的14%、31%、16%、15%和24%。公路密度为2.26公里/平方公里,村委会、村小组通路率均达100%。2012年,我乡共上报审批农村自建水泥路7条9.9公里,截至目前,共开展实施15条13.6公里,其中:完工6条4.7公里,在建9条8.9公里,共完成总投资129.6万元,其中:投入专项资金(物资折价)23.76万元,群众自筹105.84万元,在建项目预计在春节前完工。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成立机构,强化组织领导

我乡在每年年初就把农村自建路面硬化工程建设纳入全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议事日程。一是明确由班子成员挂钩各村并负责挂钩村农村路面硬化工程的一切事务,确保了农村自建路面硬化工程建设任务层层落实到位。乡人民政府及时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新马街乡农村公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抽调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熟悉的工作人员组成3个工作组,全面负责协调、指导、服务全乡的农村道路路面硬化工作,确保工作的有序推进。二是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和奖惩措施,并与各村委会签订每年的农村自建路面硬化工程建设责任书,确保了责任到人,层层抓落实。三是以村委为单位,实行挂钩捆绑负责制。形成了由乡人民政府乡长负总责,各村挂钩领导负责本挂钩村,相关工作队员具体抓的工作格局。

(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通过召开乡村干部职工会、村组干部会、群众会,把国家、省、州、县对农村公路硬化建设的政策形势和我乡将要开展的农村自建路面硬化工程建设工作充分宣传到广大人民群众当中,在全乡上下形成了“若要富,先修路,不修公路没出路”的共识;二是带领群众代表到做得好的村组参观学习,吸取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帮助群众转变观念,把群众对农村路面硬化工程态度从“要我干”转变到“我要干”上来,为农村公路建设营造了配合、参与、支持的良好氛围。

(三)积极争取,拓宽融资渠道

采取地方筹、社会集、财政挤、群众投等多种形式,多渠道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按照“群众自愿、量力而行、民主决策、使用公开”的原则,实行换工互助、任务包干、责任到户的建设管理机制,发动群众自投,积极向上级各部门争取和向社会募捐,争取炸药、水泥等物资补助,确保了工程建设的有序推进。

(四)强化监督,确保建设质量

整个项目的实施,建设质量是关键。在项目建设中,一是完善项目建设监督制度。建立健全乡、村两级监管体系。村级负责将项目进行公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乡人民政府组建工作队进行全程跟踪,以确保项目质量,项目竣工后,由乡人民政府组织项目验收。二是建立安全生产制度。每年在项目建设前,乡人民政府与各村委会、各村委会又分别与各项目村小组签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保障项目安全实施。三是建立竣工管护制度。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将农村公路结转村集体固定资产,并明确管护责任,确立养护责任主体,逐步建立农村公路建设的管护网络。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农村公路建设工作,进一步调动了农民建设公益事业的积极性,解决了农民群众最关注、最期盼、最现实的问题。

一是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如新三公路至洞头公路,以前为无路面公路,“雨天一身泥、晴天满身灰”,“晴通雨阻”的现象很突出,通过农村自建水泥路项目,建成2公里的水泥路面,目前,该片区3组70余户农户300余人不再为“晴通雨阻”现象犯愁。通过农村自建道路项目,我乡65个村小组农村道路得到有效改善。

二是调动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民主议事积极性,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如小江东上寨村民小组共45户189人,村里以前公益事业建设很少,即便有公益事业建设,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也不高,2011年实施农村自建水泥路项目后,群众参与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建成了0.8公里的农村自建水泥路。

三是进一步推动了农业产业发展,激发了村民发展经济建设的积极性。通过农村自建道路项目,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的同时,群众在发展经济也更有劲了,特别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得到有效改善,目前,我乡共发展了蜜香梨2500亩、香蕉400亩、柚子350、核桃8478亩、木薯600亩。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乡的农村道路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劳动力缺乏。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在家的多为老、幼、妇、弱,严重缺乏劳动力,致使施工进度较为缓慢,部分村小组只能把工程对外承包,但所产生的费用较大。

二是物资、资金缺口大。上级补助及帮扶资金有限,相当大一部分靠群众筹集,部分群众无法筹集资金,影响工程进度。

三是部分群众爱路护路的意识谈薄,建设完成的道路,由于失去管养很快遭到损害,致使公路的使用寿命大为降低。

四是建设技术水平较低。乡交通运输管理所缺乏专业的建设技术队伍及高效率的建设设施,而乡村公路建设人员全部是当地农民,缺乏应有的建设知识。

四、下步打算

针对存在的问题,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一是全力以赴,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力度,逐步提高全乡农村公路的通畅率。

二是抓好宣传发动,提高群众建路、养路意识。

三是通过多渠道筹资,多元化投入,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切实解决乡村公路建设中养护中的资金难题。

四是抓安全、质量、进度不放松,确保全乡农村自建路面硬化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五、建议

一是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增加项目资金,确保边远特困山区的群众有能力搞好公路建设,有效解决资金投入不足与公路建设形成的矛盾。

上一篇:行政组织学形成性下一篇: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