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高一学生作文

2024-09-03

改变高一学生作文(共11篇)

改变高一学生作文 篇1

其实,一个人熬过那些暗无天日的日子,就不会再指望谁带他走出阴影了,甚至在那片阴影中,他也能活得精彩。所以说,人在成功之前必定经历一—段孤独的日子,要习惯孤独,最后享受孤独。

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看似悠闲,其实是孤独的。他无心做官,三入三出,若不是为了生计,迫不得已,想他必定愿意一辈子生活在田园之中。他最后一次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后,一面读书写作,一面亲自种田。后来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家境越来越恶化,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甚至连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也坚拒不受。朝廷曾征召他任职,也被他拒绝了,他孤独得依旧不惜一切,只为自己开心。也正因为如此,他才留下众多不朽的诗篇。

女孩子享受孤独或许更可贵,毕竟,女孩子是连上厕所都要有人陪的生物。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张幼仪在被徐志摩抛弃后,并没有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而是选择享受孤独给她带来的自由。她在上海东吴大学当过德文老师,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开办上海第一家时装公司,她凭着容智的头脑成为了商业精英。她也是一个人熬过了最艰难的日子,然后在自己的领域撑起了一片天。这就是一个女孩子最好的样子了吧,自立自强,积极上进。许多人似乎喜欢把别人当成自己不可分割的部分,把自己融入他人的生活里。可生活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

或许应该选择一个人住,把各种人事关系撇得很清清楚楚的。一个人住到地老天荒,住成孤身寡人,住到穷途末路。

当初历尽千辛万苦,自芸芸人海独独寻一人,可如今却只能将那人好好的还回人海里。这种感觉,是欣喜,是失落,是无奈,是黎明梦醒时分的孤寂。

改变高一学生作文 篇2

从教十几载, “不舍弃一个学生”一直是我奉行的教育信念。但期间我也动摇过, 因为照顾学生面面俱到, 教学成绩很难有出色, 这也影响了我的综合考核成绩, 评优树先的机会经常与我失之交臂。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都有接受适合他自己水平的教育的权利, 我又一次坚定了“不舍弃一个学生”的信念。因为我知道, 哪个学生在生命面前都是平等的, 心目中有所有学生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这个信念, 我继续这样做下去。

一、更新观念, 灵活教育方式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个性教育, 与以往的传统式教学不同, 个性教育不再是教师“教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 而是要充分地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 根据学生的兴趣、性格、智力、能力等方面来了解学生, 建立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 激励学生对成功的追求, 避免因失败而造成其心理挫败感, 使学生能够通过努力而如愿以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立学生的自主积极性, 逐步地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内在潜力, 既要使学生意识到“只要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 又要教会学生“坦然地面对结果”, 学会享受奋斗的过程, 从而建立起学生积极奋进的心态。

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 教师还要机智灵活地面对学生的生成, 按照学生的意愿来灵活自己的教育方式, 使教学能够应时而生, 使学生能够顺势而导, 以启发诱导的方式来激励学生的思考、探索, 使学生逐步地领悟到正确的方式方法, 从而逐渐地成为一个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新时代接班人。

二、优化方法, 激励个性成长

(一) 体会和蔼的老师的关怀, 激励学生敢于表达

有学习障碍的学生, 在外表、言谈和其他同学没有什么差别, 只是在学习上和同学们拉开了距离, 因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常遭到家长、老师们的训斥和同学们的嘲笑, 学生也因此而变得固执。这时, 教师就要调整自己的方式, 更多地采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 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和蔼可亲, 激励学生努力克服困难、敢于表达。

每个学生都有一颗脆弱的心灵, 往往因为一件小事而影响学生的情绪甚至学习。面对整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总有几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稳定, 如此反复几次, 使得他们丧失了学习信心, 表现出“破罐子破摔”的状态, 为此我很担心, 几次找他们谈心却效果甚微, 让我很是苦恼。我想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找来他们的各科卷子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分析, 发现他们在理解上不是很深刻, 不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点。于是, 我从自己所教的学科入手, 在每一次上完课后, 我总是给他们留一张比较基础的试卷, 让他们帮我做一做, 学生看着我真诚的态度, 都爽快的答应了,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 成效很快出来了, 他们在我所教的学科上有了突破性的成绩。其中, 有个学生高兴地拿着试卷来找我, 兴奋地告诉我:“老师, 谢谢您这一段时间的关心, 让我明白了学习并不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 是要我坚持、持之以恒就能把成绩搞上去。”我微笑地冲他点点头, 心里比他还高兴。由于学生找到了学习的自信心,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 学生们别的学科也逐渐地赶了上去, 我还特地在班会上提出了表扬。

通过那次活动使我感觉到, 实际行动比说教来的更温暖。正是我充分地尊重与关怀了学生的个性, 找出他们学习障碍的原因, 帮助其解决问题, 用行动督促他们学习, 成绩的进步使他们体会到了我的良苦用心, 让其找回了自信, 成功地将他们的潜能激发了出来, 这远比学生对我的祝福更令我幸福百倍。

(二) 建立温暖的班级氛围, 鼓励学生团结互助

学生生活在集体中,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经常运用班会等机会去发现和挖掘暂时落后学生的闪光点, 对其进行赞美、进行鼓励, 让其他学生说说他们的优点和进步点, 这样就树立了落后学生的自信心, 使他们昂首挺胸扬起自信的风帆。

面对我们班整体信心不足的情况, 学生只顾自己的学习, 很少关心集体的事情, 同学之间的友谊也显得有所单薄。私下里, 我悄悄地询问了几个学生, 他们都觉得没有什么好交谈的, 很羞涩自己的表达。通过了解, 我知道班里的学生品质还是好的, 只是同学们之间还没有建立交流自信, 总觉得自己的表达不是很好, 学生没有意识到同学之间的友谊、班集体的温暖。于是, 我建立了“我看他挺棒”的主题班会, 先让比较外向的学生来谈一谈对同学们的看法, 其中, 张丽在讲台上说:“我觉得咱们班的小丁很棒, 他虽然成绩不是很好, 但是很善良, 那次大扫除, 洒水后我的书不小心掉在了水里, 是小丁悄悄地帮我捡了起来, 并帮我晾在了桌子上。虽然这是一件小事, 但是我很感动, 我在这里要对他说声谢谢, 另外, 我想帮助他把成绩提上去, 希望他能够配合, 我们一起考个好成绩!”班里的同学都望向了小丁, 小丁在同学们的掌声中羞涩地低下了头。受到鼓励的学生也纷纷上台来说说自己心中的“我看他挺棒”, 班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几乎每个学生都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此后, 班里的变化很大, 学生们不再独来独往, 而是变得融洽、和谐, 其中, 小丁的进步最明显。

通过他人的评价使自己树立了信心, 学生们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无论成绩好坏, 都会微笑地面对学习, 形成了一个积极奋进、相互帮助的良好班级氛围。

(三) 组建互助的小组模式, 促使学生合作共长

个人的力量毕竟是单薄的, 我借着课改的大好时机, 大胆地在我们班建立了分组互助的机制, 结合优势互补原则, 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到自己的优势, 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每次活动前, 学生都会为活动做充分的准备, 积极地搜集相关的材料, 使每次活动都进行的非常圆满和成功。

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的基础。在班级德育方面, 我采用了学生互评的方式, 让学生通过日常的交流、沟通, 相互之间的了解和认识, 来进行德育评价此。我组织了“我来给你做导师”的主题班会, 在班会前, 学生积极地进行了相关知识的搜集, 利用网络、书籍、老师、家长等多方面来搜集一些关于德育的知识, 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善、恶、美、丑”, 然后结合自己对同学们之间的了解, 来给出小组内成员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 在小组内交流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由最开始的不好意思, 到逐渐的相互评价, 最后演变为了自我反思, 其中, 张丽动情地说:“在咱们小组内我最不积极, 每次大家做图书交流, 我都默不作声, 不是我没有, 而是我觉得妈妈给买的图书是最珍贵的, 不愿意与学生们分享, 让大家对我有意见了。”小组内的学生马上纷纷回答:“没有的, 这个我们都能理解, 我们也会像你爱护书一样爱护你的书的。”没想到小组的讨论越来越激烈, 同学们之间更亲近了。最后, 我们对德育有了一致的看法, 虽然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 做出的表现也不同, 但他们对班集体、对同学、对社会都怀有一颗炙热的心、一颗纯洁的爱心。

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 使学生们敞开了心扉, 敢于面对自己的行为, 使自己在相互的比较中, 明白了错与对、是与非, 使学生的心灵向前迈出一大步。

三、借助家长, 结成教育同盟

单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在学生的教育上, 我们要寻找更多的同盟军, 以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生, 其中首选的就要数家长了。教师要与家长积极地进行沟通, 对学生的秉性特点有细致了解, 从而在孩子的教育上达成统一思想。在我的努力下, 我与每一位家长都建立了联系, 确保第一时间获得学生的个性发展。

妈妈的语言是任何人所替代不了的。记得我们班有个叫汪洋的小女孩, 学习成绩一直很不好, 且性格内向, 我试着接触了几次, 都收效甚微。偶然一次思想品德的测试, 孩子考了70多分。说实话, 这个成绩与其他优秀孩子相比, 实在是平平常常, 但对她来说, 实在是不容易。我连忙给家长发了喜报。没想到, 家长打来电话说了一通孩子笨一类的话, 这让我一下子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开始与他的妈妈进行交流, 我们沟通怎样利用赏识教育来激励孩子, 多给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 汪洋的妈妈听了也很受感触, 但是对于内向的妈妈却不知该怎么给孩子表达爱, 于是我建议他们从日常的小事开始, 不要再批评汪洋做的不好。没想到, 通过这位妈妈的帮助, 孩子逐渐地发生了改变, 不再一个人默默地低着头, 有时听到同学们之间讲笑话, 也跟着哈哈大笑了。在一次“我和妈妈的拥抱”家长会上, 我特意安排了汪洋的妈妈到台前来, 和她的孩子进行拥抱, 没想到两个人都动情地哭了。从那以后, 孩子的性格开朗了不少。

通过这样的方式, 我感受到了孩子那简单的需求。他需求的就是一声鼓励、一个肯定、一个拥抱, 只要将爱以适当的方式表达给孩子, 孩子就能够感受得到, 就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如何改变教育和改变问题学生 篇3

关键词:小学生;教育;犯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269-02

改变一个缺点,要从意愿开始;改变一个孩孩子的意愿开始。如何让学生从心底里渴望得帮助,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帮助?在多年的中,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并尝试着破解。

一、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向善的心

每当碰到一个顽皮的学生,我总告诉我自己,这孩子也是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的。让我形成这个观念的是10多年前的一件事,一个犯错的孩子站在我面前,我厉声批评:“ 你又打同学了,我这学期对你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就是不改正?”那个学生没有说话,只是一味地低着头。“ 我就知道你不想改正,你觉得犯错很舒服,被老师批评很光荣?我……”就在我气得说不出话的时候,学生抬起了头,看着我。我一时停住了说话——那孩子的眼睛里有一种顽强,他就是那么直愣愣地盯着我看。“ 那,那你说说看。老师说错了吗?”“老师,我……”那孩子犹豫了一下,接着说,“ 我也希望学好的。真的!”在那一瞬间,我的大脑仿佛一下凝固了:“ 这么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竟然也说自己是一直希望成为一个好学生的?可能吗?多少次,我批评过他,到他家里跟他的家长说,可是,有哪一次是有效果的,哪一次他改变了。在我的记忆中,这可是一个时不时给我惹事的坏孩子啊!难道我错了,我冤枉他啦?“你说说看,今天老师就听听你的。你怎么个想好的?”老师,每当我看到你表扬班级里那些同学的时候,我就想,要是被表扬的是我,那多好啊!可是我知道自己没有办法得到你的表扬,因为我老是做错事情。但是,我真的想得到您的表扬,记得那次劳动的时候,我特别用力,可是,您还是没有表扬我。从那以后,我不敢随便说学生啦。特别是粗暴地给孩子定性为坏学生!我知道,在孩子的心中,老师的表扬是多么的美妙,就像我们小时候一样希望得到的是父母和老师的表扬,而不是责骂。可是单单有一颗想善的心,对于教育还是远远不够的。怎么引导学生向善呢?

二、做孩子的向善的激励者

在孩子面前,我们是老师,是一个可以帮助他们的老师。而要孩子们相信我们,接受我们的意见和帮助,首先得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一个凶巴巴的老师,学生肯定敬而远之;一个和事佬的老师,学生肯定对你缺乏信心;一个老是批评他的老师,学生肯定对你是厌恶,甚至是愤恨的。只有一个既是他老师,又是他父母,还是他朋友的老师,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他才会向你敞开心怀,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建议与帮助。

1、班主任要蹲下身来看学生

在工作中,蹲下身来,接近学生,而不是居高临下。要努力拉近老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创设与学生民主平等交流的氛围。在工作中,蹲下身来,更是要求我们在教育内涵上重视学生、尊重学生,充分认识学生是“未完成的、有待发展的人”,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会以学生的眼睛、情感和心理去看待学生,理解学生。

2、要和学生建立同体观

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让学生看来,老师与自己是处在同一立场,是从“我”、“ 我们”的利益出发,是为他们好。这样,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学生也就乐意接受教育。建立同体观,教师要睿智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把自己当作学生,与学生巧妙地融为一体。要多想想学生需要什么,想,要多说说“我们”,而慎言“你们”,更多倾听学生的心声,而少说教指正。

3、要善于播种信任

教师的信任,往往会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向上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趋同教师所希冀的道德标准。信任是双向的,教师只有信任学生,才能与学生心灵交融;学生信任了老师,才会和老师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信任学生,要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向善的,教育只要拨动学生心灵那根向善的情弦,就能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信任学生,要坚信学生“即使一千次跌倒,也会一千零一次地爬起来。”

4、以班主任的人格感召

“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新课程改革,就是倡导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朋友式的引领者,不是以“施教者”、“ 权威”的身份自居,要以充满人格魅力的行为去感召学生,引领学生,让教育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施教无痕,却是最具实效的教育。一天,我去教室上课,发现讲台桌上一块抹布掉在了地上,而且被踩得很脏,同学们来来往往,视而不见,没有人主动捡起来去清洗。这时,我很生气,可是一想:“ 生气有什么用?难道学生不去清洗,我这个老师就不能够去做吗?”于是,我不声不响地打来一盆清水,当着同学的面,动手洗起抹布。学生看着,一下子班里静悄悄起来。由于抹布太脏了,我去倒掉脏水后又去打来清水,这时已有几位同学走上来了:“老师,我来洗!”他们要帮助老师清洗,我笑笑说:“ 这次,就把这个光荣的任务让给我,好吗?”我认真地把抹布清洗干净。从那以后,班上的抹布等物品一旦脏了,就会有人悄悄拿去洗干净。

三、在向善中表扬比批评重要

多年来,我们一直用“找缺点,教育学生及时改正”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可是,这样的教育效果一直很差。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老是关注的是学生的缺点,学生听了心里总是有那么一种不是滋味——后来一想,是呀,谁愿意老是被人批评指责啊。甚至,当我们把学生的缺点找出来后,学生逆反地产生更多的缺点,让我们的教育适得其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学生喜欢的是被表扬而不是被批评。找缺点不好,那就“找优点,促使不文明行为正迁移”这种德育方法对学生实施教育。

鲁洁教授指出:“ 对学生而言,他们受教育的历程本身就是生活,是构成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们往往只追求教育在未来的结果,而忽视教育自身作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我们要让学生学习过一种健康安全、积极愉快的生活,那么教育的本身就应该充满‘童趣’和‘童乐’,促使学生在这种生活中发展,从这种生活中得到身体、精神的满足,快乐喜悦的享受。因为学生只能在这样的生活过程中发展,我们不能越过今天去预设明天。”

确实,在做班主任的这么多年里,我享受了教育带来的乐趣,学生也在教育的过程中享受了乐趣——因为,我和学生都是有着一颗向善的心——谁不想做个好学生,谁不想做个好老师——因为这样,我们努力着,快乐着!

参考文献:

科技改变生活高一作文 篇4

——题记

现在科学技术强盛,慢的传统方式,适应人们性的快节奏的现代。必定将落伍甚至淘汰。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却不能让他改变我们的精神。

在新加坡,已经遍地的全国范围内的2g网络,换成3G和4G网络。也就是说非智能手机在那里是打不了电话的。网络越好就代表着我们传输、接受信号有时间越快、越方便。美国自驾,还有聊天机器人的发展等都丰富了人的生活,技术革新,使人生活更方便。科技创新永远像一辆火车永不停歇的在前进着。

但是,在开心面前,我们不得不提心吊胆。科技也影响生活,全球的电子竞技游戏日益占主角。特别是LOL,拥有1410万观众。而且这种趋势不断发展,唯恐沉迷于游戏的`少年不来,最终酿成无果的悲剧。一些不法分子肆意地将它作为的工具寄身场所。不得不使国人更加注重网络的干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工作。科技并不是全都美好,但也不是全然否定。

科技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但是我们不可以丢掉我们的精神。当手机电脑代替了书信,别忘了文字的寓意和深刻。当轻轨汽车代替了步行,别忘了和家人散步的美好时光;当整日对着电子设备别忘了抬头走向外面,感受一下和煦的阳光和大自然的耳语。当原来的农业小国被现代的科技所取代,我们方不可迷失精神的家园。

改变的作文800字高一 篇5

爷爷老了,是在什么时候?仿佛就在昨日吧,爷爷还让我坐他膝上教我认字,还在跟奶奶上山劳作,还和我促膝长谈。可,时间是何时溜走的?黑暗里,泪水扎进枕头,朦胧间,梦追上了我。

四岁,公路上。“走咯!”我大声叫着,笑意盈满了脸。“走咯!”爷爷附和着,笑着看我。脚一蹬,自行车飞快的转起来。三十分钟的路程,我就坐在专属座位上,大叫,大笑。爷爷也笑:“你看呀文文,那里有梯田呢!”“你看这树,好老啦!”爷爷逐一介绍,我也看得津津有味。正是下午,我眼睛眯细着,看着看着就有些困了。“不要睡着啦!”我不听,头垂着,差点栽下来。爷爷只好把车停下,抱着我坐在一个大石头上,自言自语道:“打个盹,也好!”等我在爷爷怀里醒来,太阳已偏西。爷爷揉揉发麻的胳膊,继续骑后面五分钟的车程。后来,我总“打盹”。那块大石头,不知记录了我和爷爷的多少次相处,数,也数不清了吧。

忽的掉进另一个梦里。十一岁的我听着爷爷说学习。爷爷以前当老师,从不允许我怠慢学习。每次我考试爷爷总是很紧张,很希望看到我的进步。我学习的进步,或许从某一方面来说要归功于爷爷。“学习注定艰辛。”他斩钉截铁地说。又顿了顿:“没有完全轻松的学习,绝对没有。”爷爷语重心长地说,而我渐渐心不在焉,有一搭没一搭地应付着。爷爷从小开始的谆谆教导,犹如我生命中的一束光。但何时开始,我不再有从前的耐心,让爷爷无法看到我的内心世界?

进我内心世界的门票,终究少了给我最爱的爷爷的那一张。

十三岁的我从不去和爷爷谈心,从前的亲密无间,竟是再也显现不出来了。我们之间的交谈,渐渐仅限于问候。我总幼稚地认为,爷爷更加偏向弟弟,却逐渐忘了,爷爷对我的好,好的无法估量。

我一句又一句简单的问候,是否正像玻璃一般令人感到冷漠?

从此改变吧,比起现在对爷爷的忧虑与紧张,不如在平常的生活中多匀一份温柔与爱给爷爷。

以改变为话题的高一作文 篇6

改变自己,也许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但这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结束过去,使一切都到此为止o也许你无法用一颗完美的心来画圆这个句号o便你可以把一切余下的东西都交给时间,时间会创造一切也会消磨一切,相信会使自己淡忘过去的或喜或悲o从新开始,句号好比是人生的一个小站,是终点亦是起点o新的生活话新的目标将对你发起总攻,何不鼓起勇气拿起刀枪过五关斩六将,拼出一片新天地o到那时你也许会发现天真的很蓝,水也真的很清,自己的确很渺却又很伟大。

改变自己,改则改,无需做任何诠释,也不必做任何掩饰o不必对过去后性莫及,也不必对未来憧憬万分o要知道过是是无法改变的,挽回不但没有好处而且还有可能使自己无法自报o将来也许难预测,只有抓住现在,才能改变未来。

既然要改变,就要在所有的事都还没有发生之前珍惜,努力拼搏o当你努力过的也成为历史时,你当然也会明白:我改变了自己,也就改变了历史o人不能沉沦于过去的阴影中,不必整天带着一颗紧张的心去为事业而奔波心碌,致使自己变得疲惫,憔悴o面对生活中的失恋、失业、失眠也不必让自己变得过度的孤独、无聊、空虚o一切事都会过去,而且无论你如何生活都要继续,何必整天为一些生活中的小事而郁郁寡欢呢?试着改变一下自己,生活可以多姿多彩。

教师何以改变学生的人生 篇7

所谓教师的教育影响力, 是指教师在与他人 (主要是指学生) 的交往中, 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1] 这种力量产生于教师自身的整体素质和社会赋予他们的权利, 存在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 并且直接或者间接地对学生起着感召、推动和控制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 不仅是靠社会赋予他们的权利, 更主要的是靠教师对学生的义务感、责任心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等, 而这些体现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信任及教师的态度等影响源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些来自教师的影响源也是学生的学业、能力、品格等方面产生“马太效应”式不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

那些得到教师关注、信任的学生, 会感到自己是有尊严、有人格的人。在潜移默化当中, 他们增强了自信, 获取了信心并且得到了前行的动力, 从而他们会自觉地朝更高的目标迈进;而对于那些受到教师不公正待遇、对自己能力不信任, 教师给予的不是关注而是漠视, 甚至是冷嘲热讽的学生来说, 这些意味着痛苦、伤害和打击。这些源自教师的影响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自信与进取心, 使学生产生自我否定的消极情绪和意向;同时这些师源性的伤害也冷却了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让学生变得麻木, 使他们对他人、对社会产生了冷漠, 并对他们人生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可见, 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 来自教师的影响源对学生的发展影响重大, 它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动力, 也是导致问题学生产生与学生片面发展的原因。它能给予学生信心和希望, 也可能熄灭学生的希望, 毁灭家庭的希望, 从这个意义上讲, 教师是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影响源, 也是能够改变学生人生的“重要他人”。

陶行知先生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 每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信心, 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 教师应当牢记在教学活动当中, 自己不仅是在传授知识, 也是在促成学生品质形成与能力的发展, 更是在改变学生人生的过程。遗憾的是,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这种影响并没有得到教师们足够的重视。

二、教师凭何改变学生的人生:角色赋予的教育影响源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作为教育专业工作者, 通过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等角色, 改变影响着学生。教师角色的专业性、特殊性和示范性使教师成为一个丰富的重要的教育影响源, 对学生产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1.教师关注对学生的影响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关注与期待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那些备受教师“照顾”的学生, 经常会得到教师的赞扬与鼓励, 即使犯了错误, 教师也会从宽处理。在这样的教师关注下, 师生共享着彼此的欣赏与认可, 这类学生会更喜欢老师, 更愿意做老师的好学生, 从而激起学习的动机与兴趣, 进而形成良性循环。而教师最容易轻视、忽视甚至歧视的是那些“学困生”以及来自弱势群体家庭的学生。他们常常跟不上教师教学的进度与节奏, 不仅得不到教师的关注, 而且还会因为对学业的越来越不感兴趣, 学习成绩的下降等原因受到更不公平的待遇。他们只有痛苦的等待, 以及对自己的无奈。随着学校教育对他们逐渐失去了吸引力, 最终可能导致他们选择放弃学校教育。

事实上, 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种渴望, 渴望展现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潜力, 并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认可。然而, 传统的“应试升学”的教育观, 选拔的是适合“教育”的学生, 而非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学校、教师都将目光集中在那些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以学生学业成绩的高低为依据, 将学生的一切向成绩“看齐”, 即“一好百好”。而那些升学无望的学生自然得不到教师的关注与期待。

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活动常常是以牺牲大多数学生发展而保障少数学生发展的基础展开的。我们常会听到学生如此地“抱怨”:“老师要求做难题时, 他从不看我, 而总是看我的同桌。”还有的学生说:“数学老师就从不往我这里看!”正是在教师这些细小教学行为中, 学生读出了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位置, 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与判断, 在此基础上学生给予着回应。[2] 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重视和改进的问题, 也是教师在传统教育观下所忽视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2.教师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教师的态度又称教师的教育态度, 是指教师对学生和教育所具有的认识、感情、行为特征各个侧面的比较持续性的反应倾向或反应准备状态。[3] 态度由认知、情感、意向三种成分构成, 笔者主要结合教师态度中的这三种成分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1) 认知态度。

其实, 教师首先是“人”, 然后才是“师”, [4] 教师在认识和了解学生的过程中, 会因个人的喜、好、厌、恶等对学生做出判断, 进而对学生形成不同的认知态度。但是作为“教师”的人不能因为自己作为“人”的教师的原因而对学生在教育上持有不公正的态度。因此,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首先要端正自己的认知态度。再者, 认知是情感与意向的基础, 从这个层面上讲, 师生间的交往活动就是以认知为基础的情感互动过程, 教师对学生的认识、评价不同, 进而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及行为。

(2) 情感态度。

促使教师的教育情感产生的原因很多, 但无论如何,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保持健康的教育情感并且尽量避免不健康教育情感的产生。教师的教育情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今后的人生道路。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健康的教育情感集中体现在教师之爱上, 即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教育情感。这种爱是存在于师生交往的每时每刻, 是具体的、鲜活的, 是可见可感的。由于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 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给予足够的爱和关注, 对于那些相信教师言行具有符号意义的学生来说, 在没有得到教师爱的同时, 他们也放弃了自己;对于那些自主意识很强的学生来说, 他们会产生叛逆、对立的情绪, 他们会和老师“对着干”, 甚至表现出憎恨老师、学校的情绪。

(3) 意向态度。

教育的过程即是师生间交往的过程, 教师在影响学生的同时, 学生也在影响着教师。教师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教育过程当中的主导位置, 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不当的言语及行为, 如果教师能够做到无论在何时、何地, 对任何学生都能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态度, 并使自己的情绪、言语及行为处于理想的状态, 教师的教育行为就更贴近教育的内在规律, 并成为推动学生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态度。同时, 行为对认知也具有反向作用。

3.教师信任对学生的影响

在学校这个教育和文化的共同体中, 信任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无法想象没有信任的教育何以可能。[5]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 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泰德·塞泽曾言:“若我们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 我们就教不好学生。”而在当前, 有一些教师并没有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而且学生在成长过程当中受到顿悟、飞跃等偶然性因素的影响也没有得到他们应有的重视, 教师更多的是以学生当下的状态去断定他们将来的发展。教师的主观世界并没有真实地反映学生自身的客观世界, 学生正在遭受教师的“信任危机”。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危机突出地表现在以“分数取向”对学生能力的判断上。教师以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成绩为依据, 对于一些学困生以及来自弱势群体家庭的学生不闻不问, 只要这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捣乱, 便任其“自由发展”, 教师对这些学生的能力及发展不抱希望、失去信心;采取不屑或放弃的态度, 这便是对学生能力的不信任。教师的不信任对学生的伤害是巨大的, 这会让他们失去踏上成功之路的力量——自信。

付出信任是很难避免风险的, 付出信任意味着要承担责任, 这也是部分教师不愿轻易给予学困生信任的另一原因。当教师对学生付出信任之后, 会采取积极的行动引导学生, 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不足与问题, 从而加以指导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若事与愿违, 学生并没有达到预期, 即学生辜负了教师的信任, 信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此时教师很可能经受不住心理的考验, 认为自己没有正确地认识一个学生从而导致自己教师权威的降低或损害到其作为教师的职业能力等等。因此,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不仅仅是一种理念, 更重要的是一种行动, 一种勇于面对未知的未来并且经得起心理考验的行动。

三、教师如何改变学生的人生:丰富有效的教育路径

来自教师的影响源对学生的发展影响重大, 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学生学习成绩上, 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能力的发展及健康心理的维持中。教师需要正视来自自身的影响, 并且有效合理地利用这些影响, 让其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路径。

1.教师要有真正的“教育关注”

(1) 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

在传统的以“应试升学”为主的教育下, 教师将学生视为“被教育”、“被塑造”、“被改造”的对象, 教师需要摒弃这种传统的“学生观”。从人的根本需求、人的根本目的上讲, 学生是学习怎样生存的人;学生是学生怎样生活的人;学生是学习如何了解生命、珍惜生命, 怎样使生命有价值的人。[6] 因而, 教师要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是追求进步的、具有培养前途的、可以获得成功的。只有观念的转变, 教师才能给予每位学生以关注与期望。

(2) 教师要改进教育方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 (Gardner) 的多元智力理论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告诉我们, 个体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每位学生的发展道路及目标也是不尽相同的。因而, 在教育方法上, 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以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做法, 而应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针对每位学生的实际, 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实施“因材施教”。这要求教师采取不同水平、方式的教育方法, 对每位学生的培养建立在每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上, 努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才能促使学生学有所成。

(3) 教师要树立“教育关注”的理念。

所谓“教育关注”在这里主要是指教师作为教育者要从专业的角度和职业的角度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提供每个学生公平参与教育的机会, 并分享每个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与细微改变。教师要学会关注学生, 让“教育关注”成为一种教育理念。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而且要为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个人聪明才智提供指导和帮助。“教育关注”的理念意味着教师能够让每位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意味着教师能够读出每位学生心中的想法;意味着教师能够觉察出学困生及来自弱势群体家庭学生的进步与变化;意味着教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跳动。

2.教师要有积极的教育态度

(1) 教师要广播师爱。

雅斯贝尔斯认为, 爱是教育的原动力, 一个人的本来面目之所以能在爱他的人眼里显现出来, 首先是因为, 爱是人生存的第一要素。[7] 可以说, 爱在教育理论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 被视为教育的灵魂和教育的本质。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情感才是教师本应具备的健康的教育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所表现出来的同情和关切态度, 会在受教育者的心灵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8] 教师之爱是一种理智的爱、积极肯定的爱、激励学生奋发的爱;教师会让学生处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当中,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是实实在在的、他们乐意接受的。研究表明, 教师之爱, 首先能够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爱心, 然后通过情感方面积极的“正迁移”作用, 发展学生对同学、对家人、对人类、对班级、对学校、对社会的爱心。[9]59教师的爱要覆盖每位学生, 要感化每位学生。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才会在自己的学业上逐渐取得成绩, 在自己人生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2) 教师要自我调节。

近年来, 由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使得一些教师出现了焦虑、倦怠、抑郁等心理问题, 困扰着不少教师。而教师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是教育系统产生教育事故的重要原因, 教师的心理障碍已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影响了对学生的健康培养。[4] 因此, 教师要加强对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 调节心态, 积极面对工作中的各种压力, 以良好的心态去对待竞争与合作, 学会生存与关心。教师应当意识到, 若没有健康的心理做支持, 教师的知识再渊博, 也不可能让学生有可亲可敬之感。

(3) 教师要注重修身。

古人云“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真实地反映着教师对工作、对学生的态度, 而这些都对学生有着直接而强烈的影响。对于教师来说自我素质的修养过程, 就是要努力做到为人师表的过程。教师要能够“师表”, 所“表”的内容就应该成为自己的内在素质。[9]187因此, 对教师为人师表的要求会对教师和学生都产生积极的意义。教师的自我修养过程既是作为教师的“人”的成长的需要, 也是学生在发展过程当中对教师提出的作为人的“教师”的要求, 即, 教与学是“相长”的。

3.教师要有给力的“教育信任”

本文所指的“教育信任”主要是指对学校中作为主体性存在的人的一种信任的姿态、情感和精神, 它包括主体对自我的信任和对他人的信任。教师要有给力的“教育信任”, 应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1)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发展潜能。

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 而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因此, 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为标准来判断学生、信任学生是不可取的。若我们将人置于生命的视野之下, 我们就会对学生充满期望;相信学生, 就会给学生以自主学习、自主选择的时空。[9]63教师应当坚信“天下无不可教之人”的箴言, 相信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愿望, 有自主选择、学习的能力, 有自觉改正错误的心向。

(2) 教师要树立可信的教师形象。

教师应该从解决围绕在学生身上的各种平凡小事做起, 在面对问题学生时, 更多的是反省自身, 将身为教师的责任落实到每位学生的身上。对于学困生以及来自弱势群体家庭的学生来说, 如果他们感受到教师是真地信任他们, 那么他们就愿意和教师亲近, 说出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此时教师几句引领的话语, 胜过一堆空泛的说教, 教师的信任将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3) 教师要信守“给力”的教育承诺。

有社会学家认为信任可以被认为是多次承诺得以履行而实现的物化结果。承诺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可行途径的起点, “在所有用来维持信任的细微努力中, 信守承诺最具有说服力。”[10] 其实, 我们也可以将教学活动看做师生间互相承诺的过程。学生选择学校教育是相信教师能够传递给他们知识、启迪他们的智慧、润泽他们的生命, 相信自己会在教师的关爱之下成为个“理想的人”, 这是学生对教师职业能力的信任, 也是学生对教师做出的承诺;而教师对学生的承诺便是不放弃、不漠视每个学生。即使学生有缺点、犯了错误, 教师也应该信守着自己作为“教师”的人的应有承诺, 相信学生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并对他们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胡朝兵, 张大均.论教师的权威、威信与教育影响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 (4) :24.

[2]闫旭蕾.教育中的“肉”与“灵”——身体社会学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63.

[3]厉爱民.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师生心理因素探析[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报, 2003 (3) :70-73.

[4]明庆华, 程斯辉.论作为“人”的教师[J].课程.教材.教法, 2004 (11) :85-88.

[5]明庆华, 王明雷.教育信任:学校交际文化建设的基石[J].现代教育论丛, 2010 (11) :72-75.

[6]程斯辉, 明庆华.关于学生观的新视野[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 (2) :22-27.

[7]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 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1:92.

[8]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蔡汀,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727.

[9]朱小蔓, 等.教育职场:教师的道德成长[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学生跟着课改变 篇8

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学生有了较强的学习独立性,有了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权利,有了独立思考、独立表达、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学生成为了真正的“主角”。《新方案》是我们学生学习的依据,课前要结合课文独立预习,对知识、问题有了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然后完成“基础达标”和“设问导读”。关于预习情况的检查,我把权利放给了小组,由组与组之间互评作业,以分数呈现结果。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很自觉的去完成作业,谁也不愿在这一块拖小组的后腿,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多学生都能自觉认真预习,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课堂上,各组所有成员大胆质疑、交流,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与对子或伙伴开展认真的对话与交流,大部分学生由“看客”变为“参与者”,都在为展示作充分的准备。这样的课堂不再是个别学生精彩展示的舞台。曾经的张××上课是见不到他举手的,虽然成绩排在前三分之一,但他的内向性格使得他知道的问题也不敢发言。但因为课改小组捆绑评价的机制,这个学期的他上课明显积极多了,都能主动并且积极回答问题了。今天的课堂,真正成为了所有学生共同展示、发展的课堂。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初步养成

经过三个月的课改实践,我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以《新方案》为依托,学生能够在课前根据知识内容、重点、难点把握学习思路,自主地展开预习,学会边看、边学、边思,并在书本上做适当的勾划和批注,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了独立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学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进入课堂,能够做到全神贯注地学习,积极认真地思考,并将预习时对教材的理解与对子交流,对小组内成员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小组展示时,他们争先恐后地进行质疑、纠错、补充、点评,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课后,学生能利用《新方案》消化、巩固、深化课堂所学知识,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有一次,我因和一位家长谈话耽误了几分钟,当我走近教室门口时,却发现同学们有序地进行展示,讲台上的在滔滔不绝地讲着《新方案》,而其他小组的同学不仅听得认真,还不时向台上的同学提出质疑。原来,班干部了解到老师有事,就组织大家自觉地讲起课来。这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展示将孩子们的求知欲和认同感统领起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主动。

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

课堂上我不断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真实感受,引导学生说心里话,自己的话。为了寻求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学生彼此之间也会自然地开展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经常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彼此的看法、思想情感的体验。不知不觉中,学生“敢说话”“会说话”了,“说”的能力普遍提升了。闫××是个非常内向的孩子,刚开始上台讲解课文时的她,脸涨得通红,声音也和蚊子一样,感觉如果给她个地洞,她会钻进去。现在的她,每天发言都非常积极,倘若一节课没抓住机会发言定会非常生气的。几个月的课改,她整个人都变了,在前一段举行的班级口头作文活动中,她还踊跃报名参加了,并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郭××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记得第一次上台讲解时,她紧张得都有些结巴,虽然心里知道,但苦于锻炼得少,最终没能发挥出自已的水平。现在你要是到班上看看,她讲课俨然一个小老师的模样,脸上完全看不出胆怯,说起话来那可是滔滔不绝。

四、学生的学习激情点燃了

通过课改,学生的学习激情点燃了。就拿语文复习课来说吧,以前往往是让学生写写生字词,背背课文,做做练习,甚至还要把一些重要课文、重要知识点重新讲解。这样的复习课,不少学生总会缺少一些学习激情,提不起精神,总是表现得很麻木。现在的复习课,我首先把纪律和复习要求告知学生,然后把复习任务布置下去,让组长在规定时间内带领他们的组员自觉去学习,最后进行达标测试并根据达标情况给小组奖分。作为组内一员谁也不愿拖队伍的后腿,他们就会彼此监督学习。课堂上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沉闷和压抑,学生们个个精神抖擞,有的独立看书复习,有的相互提问,还有成绩优秀者带着复习的。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及捆绑式评价,真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自我复习效果如何,作业是否认真完成,在这一环节可以得到很好的验证。我仍是把考查权交给了学生。由小组出题去考察另外一组的同学,根据解答情况给出合理的分数。这样的复习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把握知识点,还更好地展现了他们的个性风采。

五、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

课堂上,针对学生的表现在每一环节我都会给出分数的评价,每天以总分相加的高低评出明星小组和反思小组,并确立自已的竞争对手。这样一来就建立了组与组之间的合理竞争机制,展示的时候,每个小组的成员都会竭尽全力地为本组加分,倾听的时候,都在开动脑筋,边听边思边记录,为纠错、质疑、补充作准备,以此给小组加分,为本组贡献一份力量。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互助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使他们懂得了在和人相处中要谦让的美德,懂得了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有更多成功的道理。张××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唯一的缺点是爱计较,曾经经常听到她来告状说同组某某欺负她的话。但最近很少听到她抱怨别人了,他们组还被评为最佳和睦小组,为了这个最佳,她学会处理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学会了合作。

由此看来,课改是可行之路!必然之路!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实验小学

以改变自己的为主题的高一作文 篇9

羡慕别人,不如做好自己。盲目的模仿,不会带来快乐,只会带来烦恼。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认清自己,冷静思考,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走自己的道路,做好自己。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我国文学史上伟大诗人屈原就始终做好自己。屈原在遭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候,有人劝他离开楚国投靠别的国家。只要他离开楚国,就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但他冷静思考:他的志向就是报效祖国,辅佐君王,让楚国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并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苟活。他报国未遂,远离楚宫, 但他仍“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坚持自己的使命。不管他也是如何求全卖国;官场是如何的暗无天日;君王是如何的昏庸无能。他依旧“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他凭着一腔报国热血,奔波于救国救民的事业之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正是他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才让“屈原”这个名字依旧铭记在我们千万人的心中,也让我们后人沐浴在他精神的光辉之中。

改变自己改变世界作文 篇10

人生道路上风风雨雨过多、坑坑洼洼过深,但又能怎样?人终究还是要挺过去。世界并不是你想象中的十全十美,如果你对世界不满,别陷入想改变世界深渊中,从自身做起,改变命运。

打开记忆的闸门,各种事情在我的脑海中不停的跳动,犹如海啸扑来,就拿我们所了解到的伟人来讲,毛泽东就是最熟悉的一个,小时候他的家境十分贫寒,也同样有反抗家长,叛逆的思想,他想改变世界,因为他要冲出“鸟笼”,不再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捆绑。他想改变世界,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但他并不是心里想着作美梦而不去奋斗。从此他一心读书,突破了所有人的想象,成为了中国的领导人,成为了一代天骄。

不止是毛泽东,例如:孙中山、牛顿、爱笛生这等人,他们都是从自身做起——因为拥有共同的伟大抱负。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就拿我来说,我觉得这个世界太喧嚣,太污染。我一心想着要改变世界,但却不知正是因为人们,世界才会太过污染。我曾问妈妈,怎样才能改变世界?妈妈笑眯眯的告诉我,孩子啊,这个世界不同于以往的世界了,唯有你使自身价值得以提高,才有资格与能力倡导改变世界啊!

于是,我懂了!要想改变世界,就只能先靠自身力量,把自己发展强大。蜘蛛要想强大,也必须先把自身的网织好。蚂蚁要想强大,也要自己做好榜样。

于是,我便开始规划自己的学习。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讲,只有学习,才能进步,才能强大。

改变高一学生作文 篇11

关键词 作文批改 现状 原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047-02

有人说:“好的作文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的。”我一直不大相信,但经过一年的批改实践发现:改变作文批改方式是提高作文训练的有效途径。作文批改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认识自己作文的优点、缺点和错误,今后写作文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以便经过多次反复的写作实践,逐步领悟到文章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从而调动写作积极性,不断提高作文训练效率。然而实际教学中,作文批改仍然存在诸多误区。

一、中学生作文批改现状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大多数老师的方式是老师勤勤恳恳的批改学生走马观花地看,教师认认真真的讲评学生稀里糊涂地听,也有些老师虽然进行了阅读,但批语过于专业,指导性不强,学生根本认识不到优点和存在的不足。甚至有些老师为了应付学校检查,集中时间,闭门走车,信手改几个错别字,随便写几句批语,批语是千篇一律,和作文内容根本没有任何关联。长此以往的结果是老师疲于批改,而学生收获甚微。

二、现状原因分析

实际上造成这种局面也并非偶然,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语文教师沉重的课业负担直接导致批改质量的降低。学生两周一次的作文训练后老师批改要用去整整一周多的时间。再说教师还要备课上课,还有其他作业,还有不得不参与的一些学校活动,这样看来批改作文就成了语文老师最难啃、最怕啃的骨头。

2.学生的写作水平增大了教师批改的难度。语文老师都有这样一个体会,有两类作文最好改,一类是极优秀的,一类是错误很明显的,但实际上,教师要面对的大多数则是一般水平的文章,没有个性,就像是白开水,错别字,语病等比比皆是,让你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实在是让人头痛。

3.部分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大大地限制了其批改的质量。首先一些刚步入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对学情、教材知识体系、学生心理等了解甚少,总是就作文论作文,评语过于专业化,缺乏指导性。其次,学生的写作、理解、修改水平层次不齐,所以老师不敢让学生去改,即使基础较好的同学也对病句、用词等认识不清。

4.平时我们只注意批,而忽视了改的作用。这既不符合新课标的主导思想: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也导致了作文训练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三、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尝试

要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老师们改变理念,尤其要改变作文批改方式,既解放自己又让学生真正获益。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面批和文批结合、详批和略批结合、生批和师批结合、细节和分数结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作文批改方法。

1.面批和文批结合。所谓面批,就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就作文的内容、构思等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再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修改甚至重新写作,从而达到作文批改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师生面对面,老师诚恳地指出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发自内心地施之以爱,尤其对写作不感兴趣的学生,利用其文中微小的长处,予以赞扬鼓励,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面批不是老师故意训他,而是老师对自己的关怀,从而能建立师生间相互信赖的关系。当然,老师的面批不是随意的,一定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哪里要给学生点出来,哪里可以给学生提怎样的问题,都是教师对学生作文事先反复阅读,备好的课。因人因文而批的作文,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写作也就不会成为他们的负担了。久而久之,学生愿意接受写作文甚至是主动写文章给老师看,自主学习的习惯自然地养成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当然也就提高了。由于面批工作量严重加大,所以面批对象可以轮流,一学期每生至少两次。大多还是要靠考老师书面批改,以个别为例进行讲评,从而起到引导,示范作用。

2.详批和略批结合。“详批”,即从字、词、句到谋篇、布局,面面俱到;“略批”即三言两语直中要害。笔者认为,批改的详细固然好,但不一定每篇都详批,隔篇可以略批,字词之类的简单问题可以发动学生自批,互改。只要批得中肯、明确,富于启发性即可,详而不精,仍然收效甚微。

3.生批和师批结合。作文写好后,让同学自己用其他颜色的笔修改错别字词和病句,再让其他同学修改,最后老师针对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并督促学生修改完成。也可学生互改作文,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采用这种方法,教师要事先提出批改要求,讲清批改方法,把学生组织好。学生批改后,教师要审阅、总结,及时纠正批改不当的地方。

4.细节和分数结合。我们通常写完批语,根据自己的感觉打个分数,慢慢的学生对分数也就麻木了,反正我费了很大功夫,仍然得那么点分数,破罐子破摔,我尝试着运用魏书生的作文批改方法,分项积分,指向性加强,学生们积累,写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

批改和讲评同等重要,讲评将直接影响着作文训练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批改作文时还要写好批改笔记,把全班学生和每个学生作文的主要优缺点及其所记述的典型事例简明扼要地记下来,以备讲解和辅导用,教师经常注意积累这方面的资料,可以为不断地改进作文教学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从而尽快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廖结斌.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批语的现状及对策[J].教海探航,2010,(12).

[2]闻小燕.学生作文面批实践探讨[J].现代阅读,2012,(9).

上一篇:大班幼儿园教育随笔反思下一篇:理想之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