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生的美育教育

2024-05-09

谈初中生的美育教育(共9篇)

谈初中生的美育教育 篇1

安孝湖

【摘要】学校教育中的体育以培养人为宗旨,其目的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使之身心全面发展,配合德育、智育、美育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活动过程中包含诸多美育的因素,如体育的形式美、姿态美、动作美等。美育在全面发展人的性格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终身体育的理念下,我们要倡导以美健体,通过美育教育提高人们鉴赏美的能力。

【关键词】美育教育;鉴赏美;体育教学 学校教育中的体育以培养人为宗旨,其目的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使之身心全面发展,配合德育、智育、美育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活动过程中包含诸多美育的因素,如体育的形式美、姿态美、动作美等。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情操、审美意识和审美方法,提高对美的感受、鉴赏、表达能力,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这些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美育教育及审美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结构由认识、伦理、审美三大结构组成。故从人的身心发展来看教育目标中“五育”的结构,可将其分为心理发展(德、智、美)和生理发展(体、劳)两部分。前者为精神前提,后者为物质基础。“五育”目标是相辅相成的有机复合体,各种功能若因偏颇而失衡的话,将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所以,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与德育、智育、体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二、体育教学中美育目标的构建

1.理论依据。美育的预期功能是由其本质特征决定的,美育是什么?广义可理解为按照美的规律施行的一切教育,而不是专指某种艺术技巧的教育。美育的首要任务,是使教育者把握“美的规律”。可见,体育中美学知识的起点,应是从事物内部普遍性与外部个性(即本质与现象)的高度统一中去把握“美的规律”,识别什么才是美,尽而发挥美育在体育教育中特有的功能。其实,美育的最终目的是养成丰富的具有完美个性的人,即人格美。而人格美的基点是心灵美、精神美,外部表现则为身体美,而体育教育也正是要培养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2.历史依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美的概念在延伸,美的载体在扩展。当今,不论从美的形态还是从审美主客体关系来看,美育的内容已横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几大类,远远超出了“四科”等文学艺术领域,但美的载体不管怎样延伸和扩展,永远与人的心灵和身体分割不开。因此,在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的构建应延伸到自然界与科学界、社会美与心灵美、艺术美和方法论美等几种关系中,施美于体中,置体于美中,即以“体”为载体,拓展美的真谛。

3.现实依据。从现代化社会看,威胁和腐蚀美的不再是洪水猛兽,而是物质文明的“背离”,一个人精神文明程度表现在人格的高度上。诸如被多种心理暴力驱使,对社会或自然进行破坏活动的人,使人格沦丧;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的人,使人格歪曲等等。这种“背离”致使人对自然的态度表现为“索取”“征服”乃至“破坏”,致使人与人之间感情淡薄,人与自我及内部的人与外部的人发生冲突,乃至精神分裂症者日益增多。从现有的艺术教育来看,存在着重技轻艺的现象,很难养成创造的灵性,也难以营造出使受教育者“心有灵犀一点通”地把握内涵之精、之形、之意去领略艺术的境界。

三、体育教育中构建美育目标的思路

人为万物之精灵,万物之美莫过于人体形态与动作美,人体形态与动作美是历代美学研究的课题和创作对象,而人体的正常发育和正确姿态是人体形态美的基本要求。协调感和韵律感是人体动作美的基本因素,人体动作美与人体动作的速度、力量、灵敏等紧密相连。体育是促使人体正常发展,养成正确姿态,培养协调动作,发展身体本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许多活动项目如唱歌游戏、集体体操、自由体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花样游泳及花样滑冰等都是在有节奏的乐曲配合下进行的,这其中充满了美的教育。有些活动如田径、体操、武术、游泳、球类活动等,虽无明显的韵律,但均具有内在强烈的节奏感,在高速度、高难度情况下完成最美妙的动作。一个短跑运动员在竞赛中赢得千万人的欢呼,一个体操运动员表演高难度动作,往往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是人体美的显示,给人以巨大的影响。体育和美育几乎像一对孪生兄妹。

四、体育教学中美育教育的实施方法

体育教育中美育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这种自我教育能否发生,是否有效,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发生情感。对中小学生实施美育必须尊重美育的特点和规律。

1.要在引导学生倾心赏美上下功夫。美感不能强加于人,却可以引导。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是学校美育工作的重点。首先帮助学生感知对象的美。培养和发展学生对美的观察力、感悟力、理解力和想像力。例如,看NBA 球星在空中飞翔完成灌篮动作时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在体育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感受力和想像力,从而使学生自觉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达到快乐体育的目标。应当相信,只要学生发现了美感,他们就会倾心赏美,即是在乐心受教。至于受教的程度,只要美育持之以恒,一定会获丰收。

2.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实施美育。美育的对象应当是美的,才可能产生美感。同时,还要注意美的对象情况复杂。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出适当的计划,依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在实施过程中都需要认真研究。要把美育融入整个体育教育活动中,实施多种多样多层次的美育。美育教育不仅仅是在体育课中实施,还可以是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余文娱活动。把美育与体育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样是学校美育的重要形式。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会有很多好办法。但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做到有的放矢。

综上所述,美育在全面发展人的性格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终身体育的理念下,我们要倡导以美健体,通过美育教育提高人们鉴赏美的能力。

*【作者简介】安孝湖,苍南县灵溪九中教师(浙江

温州

谈初中生的美育教育 篇2

一、教材内容的趣味直观性

教材中千姿百态的地理图片、地理景观是地理教学实施美育的优势。五彩缤纷的地理景观, 会使学生感受极为丰富的色彩美。如姹紫嫣红的花草树木、光彩夺目的朝霞夕阳、晶莹光洁的冰雪雾凇、绚丽斑驳的鸟兽虫鱼、光彩艳丽的风景名胜、神秘莫测的沙漠景观、色彩斑斓的宫殿服饰等, 都以其特有的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材中字里行间所反映的心灵美更是比比皆是, 例如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页阅读材料中, 热情赞美了麦哲伦船队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环球航行的壮举, 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和地圆的争论, 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财富。七年级地理下册第105-106页歌颂了由中国等6个国家组成了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 历时7个月, 终于在1989年12月12日用人类的勇气、智慧和脚步, 再一次到达了南极极点, 揭开了这块神秘的银色大陆考察史上光辉的一页。这些教材中丰富的人物心灵美, 会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 更能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崇高美德和为社会创造美的信心和决心, 从而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二、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世界上众多的地理景观中, 绝大部分不能为学生直接感知, 更多的还要靠教师倾注感情的语言,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绘声绘色地把学生引入神圣的地理殿堂。如描写长江三峡丰富的水能时, 可吟诵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描写黄河奔腾咆哮、滚滚东流的形象时, 可用名句“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描述干旱的西北时, 可用到“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在诗情画意中学生既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必要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 又得到了美的享受。另外, 一些谚语的运用, 同样会收到奇效。如“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天无三日晴, 地无三尺平”、“早穿皮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等, 文字优美, 构思巧妙, 比喻贴切, 富有情景, 读起来朗朗上口, 回味无穷。

三、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

针对地理教材面广量大、理论性强、难点较多的特点, 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在地理课上配上音乐, 把学生的兴奋引向高潮, 让他们在高度兴奋的状态中增长知识, 培养和提高各种能力。例如讲黄土高原时, 播放一首大家熟悉的歌曲《黄土高坡》, 歌中唱到“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大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照着我的窑洞, 晒着我的胳膊……”, 学生们非常激动, 在学生们感受到音乐之美的同时, 我适时提出歌词为什么写成“西北风、东南风”而不是“东北风、西南风”?为什么照的是“窑洞”而不是“竹楼”?这里的文化景象和自然环境有关吗?借此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黄土具有直立性和这里气候干燥、冬冷夏热等原因,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地取材挖窑洞居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黄土高原的成因、严重的水土流失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及生态建设。像这样将音乐和地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还收到了良好的美育教学效果。

四、教学手段的新颖艺术性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不仅要在教学内容、语言、方法、板书上打动学生的情感、诱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用不同程度的教态美、教具美等来表达地理学科特有的自然美及和谐统一的韵律美。教师工整流利的板书, 会使学生获得欣赏书法的感受;色彩鲜明, 形象生动的板画板图会使学生领略中国画的风味;丰富多彩的地球仪、挂图、画片、模型等教具, 会使学生体验美的情趣。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多媒体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引进到地理课堂上,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 多媒体更增加了真实性、艺术性、新颖性、趣味性, 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多媒体还提供了大量学生无法直接观察的感性材料, 它可以将缓慢进行的地理过程在短时间显现, 可以将宏大无比的世界缩小到荧屏中。如讲“海陆的变迁”时, 我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让学生观看沧海桑田、海陆变迁的录像, 使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神奇之处的美感中, 掌握了地理知识。总之, 电教的内容密度大、信息多、节奏快、手段新、效益高, 使学生既能感受美、鉴赏美, 又能形成地理概念和明白地理成因。

总之, 美是人类的一种崇高需求, 又是人类的一种理想境界。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 要做一个美的使者, 一名播种美的园丁, 一位多才多艺的导演, 在地理课的教学中, 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 纯洁他们的心灵, 规范他们的行动, 使人类之家———地球更加美好!

摘要:审美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地理教育在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地位。地理教师在教学中, 要尽量运用地理科学中蕴含的美的内容、美的形式、美的规律和美的力量去感染、陶冶学生, 纯洁他们的心灵, 规范他们的行为, 使广大学生将来能自觉地保护和美化人类的环境。

浅谈初中美育教育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美育教育

语文的特点是人文性强,它对培养人的完美健全人格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其他任何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实施美育以相关的美学原理(理论)为依据。初中语文课文涉及的基本美学原理主要有:自然美、社会美、崇高美、形式美、艺术美。很多课文对许多自然景物做了直接而生动形象的描述,体现了自然美的观念。自然美有时表现为环境美。崇高美即反映人类的本质力量的美,无论是自然崇高美、社会崇高美、艺术崇高美都有具体表现。形式美在课文中很多时候表现为自然美,有时表现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美。社会美在课文中往往表现为行为美、心灵美、语言美。艺术美表现为文学作品的典型艺术美、表演艺术美、语言艺术美,它们组成了教学中美育的主要内容。有专家指出:对自然美、社会美的欣赏,尤其是对各种艺术品的鉴赏,越来越成为美育和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通常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不仅要求具有“审美”和美感的能力,更应该具有创造美的能力。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是美的事物,人们便会主动去承认它、接受它。初中課文都是典型的优美篇章,这里所说的美育就是启迪学生发现、领悟课文中的美,用文中的美来感化、熏陶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去承认它、学习它。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到知识,提高认识水平,提高思想素质,达到辨别假丑恶、宏扬真善美的高层境界。

初中课文贴近生活,基本是抒发生活中的情感,叙述、描写生活中的事件、事物,表达生活中的感触。表达是颂扬生活的真善美,贬斥假丑恶,教人识别它们,提高思想修养,这就是课文中的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领悟、感受它,就是美育。

美育要求教师首先要发现美,然后,才有教学中的美育。这里首先谈的是课文中的美。具体来说,初中课文中的美大致分为几大类:哲理、辩证思想之美,如:《生命的意义》《愚公移山》《曹刿论战》等;批判丑恶,使人明辨是非之美,如:《在烈日和暴雨下》《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歌颂真、善、正义之美,如:《小橘灯》《记一辆纺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最后一次演讲》等;爱国情怀之美,

如:《花木兰》《假使我们不再打仗》等;人间真情之美(社会美),如:《明月几时有》《出师表》《回延安》等;景物之美,如:《岳阳楼记》《桃花源记》等。当然,许多篇目的美是相互贯穿兼而有之的,如:《桃花源记》就是景美和情美的统一。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美育的作用还体现在对学生作文的帮助上。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思索、体味生活,养成细心观察、勤动脑子的习惯。美育还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专家指出:“美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是教学中德育的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要求。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呢?

按文章体裁的不同分类,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在美的熏陶下学习文章;教师的语言美是创造愉快活跃的课堂气氛的催化剂;描述法要求教师能活灵活现地描摹任何事物、事件,让人如沐春风,有身临其境之感,迅速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去;要注意形象美、教态美、人格美。老师的人格美的示范作用最为巨大,要注意板书美、诵读美,应赏心悦目,体会作者情感,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采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美妙的情境;应组织学生“投身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去,广泛培养他们的兴趣”。

美育在诗歌教学中尤其重要。诗歌内容比较简洁,文字少,含义深刻。如果老师没有创设一定的意境去熏陶学生,那么学生肯定不知所云。我们通过语言的生动描述,带领学生进入特定的意境中,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

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语文教师要具备美育的素质,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认真研究美育,把它正确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美育素养。

浅谈素质教育中的美育 篇4

刘维丽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任务是要塑造和形成人们优美、高尚、丰富的感情、趣味、心灵和精神境界。美育的这种职能注定了美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需要我们持久的关注。本文在对美育、素质教育阐述的基础上,总结了美育的特点及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讨论了美育的积极作用及其在现行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美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1.美育与德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德育中含有多方面的美育因素。例如,德育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集体主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等公德教育是与美育的心灵美、行为美的要求完全一致的。用爱国主义、先进集体、英雄人物事迹去教育学生,以鼓舞和提高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热情;用祖国辽阔疆土、名胜古迹、灿烂文化教育学生,使学生不仅欣赏祖国美丽的山川,提高文化素质、丰富精神生活,也使其对勤劳、勇敢、智慧的人民更加热爱,从而学习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用祖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上的文学家、科学家及其成就,帮助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振兴中华的志向,从而勤奋学习,改变我们以往干巴巴的说教、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讲与练结合等形式,用树典型、创情境、激情感等生动的办法,使教育手段艺术化。美育和德育,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互相渗透,相互促进,实施德育同时能产生美育效果,实施美育同时也能产生德育效果。

2.美育与智育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指出:“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美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爱因斯坦不仅酷爱音乐,而且倾慕文字,他把文艺审美与科学完善地结合起来,以至有人称他为“科学艺术家”。不仅爱因斯坦如此,许多科学家也是这样。例如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量子论”发现者普郎克,我国当代数学家华罗庚,地质学家李四光、物理学家钱学森等等,都十分重视美育,都对艺术有

较强的爱好。美育对自然科学家的智力与技能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对社会科学家同样如此,例如马克思、恩格斯青少年时代就喜欢文艺体育、酷爱音乐、美术;列宁喜爱音乐,不仅喜欢无产阶段的战斗歌曲,也很喜欢欣赏古典名曲;毛泽东同志不仅热爱体育,还长于书法,爱看戏剧,又是饮誉中外的大诗人。

美育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实学生的知识。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获得丰富形象的社会历史知识。例如学生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可以了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律、道德、宗教、家庭、婚姻等很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历史课本难以代替的。又如学生通过欣赏自然美,阅读游记散文等,可以获得大量生动的天文、地理、生物、物化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具体、更丰富、更全面、也更深刻。

3.美育与体育目标—致,互为作用。

体育首先具有锻炼身体、强健筋骨等社会实用功能,但是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它的欣赏价值也愈来愈高。更有很多体育项目只要运动员的动作姿势正确就是美。如艺术体操、花样滑冰、花样游泳、高台跳水等,已经把体育与艺术融为一体,很难辨别它究竟是体育还是艺术了。它们实际是兼取体育与美育之长,是两者完美融合的结晶。例如艺术体操,它既是—种体育竞赛项目,又是—种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艺术。它将体操、舞蹈、音乐、美术融为一体,既有跑、跳、走、跃、平衡、摆动等各种运动形式,又吸收了舞蹈有表演技术和节奏的韵律,美术造型,加上优美的音乐伴奏,使人体造型美、舞蹈美、音乐美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体育运动员的毅力、意志、力量、技巧、速度、风格等,也体现了运动员的精神风格美。这些都构成了现代体育、美育的重要内容,也足以说明了体育与美育是目标一致,互为作用的。

4.美育与劳动技术教育紧密联系,彼此交融。

劳动教育与审美教育关系十分密切,彼此交融。通过对学生的劳动技术教育,能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培养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掌握基本的劳动和职业技术知识、技能,同时通过对学生的劳动过程和劳动产品提出具体的审美要求,充分揭示劳动所包含的审美因素,明确劳动的美学意义,使学生领悟到:劳动不但创造了社会财富,美化了人类生活和环境,净化了人的心灵,使劳 2

动者得到了愉快的感受,而且使劳动者的聪明才智得以施展,这样必然提高劳动意义的认识,端正劳动态度,不断改进劳动产品的质量,提高劳动效益。

(二)美育的自身特点

美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明确的教育范畴,一般认为是由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在其《美育书简》中提出来的。他认为美育是通过人们对美的形象的观照,纯洁人心的,以达到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而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有教育功能的活动。具体地说是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任务是要塑造和形成人们优美、高尚、丰富的感情、趣味、心灵和精神境界。美育的这种职能注定了美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需要我们持久的关注。美育过程中存在专职进行审美教育的课程,如美术和音乐。但我们千万不可将美育和音乐、美术教育等同起来,美育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绝非几堂音乐、美术课能够完成的。音乐和美术只是我们引导审美教育的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这些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之所以能够感受到美,是因为在审美活动中我们把握了具有节奏、平衡和有机结合的完备形式,这种形式积淀了人类情感、理想等特定的社会性内容,这些内容会同时作用于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能力,使它们处于一种自由和谐的状态。

1.美育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会有对真理的追求。”爱因斯坦也说过:“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他的情感、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康德认为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革命导师毛泽东为我们制定的标准是“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人的行动总是受一定的情感支配的,所以人的情感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审美教育活动是一项情感教育活动,艺术的审美活动尤其如此。美育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净化,从而情操得到陶冶。2.美育具有激发思维能力的功能

如上所述,美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存在于德智体的教育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德智体美等教育融合在一起。美育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它冲破了以往各种不同的教育间的鸿沟,比较容易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并 3

渗透到其他教育之中去。美育具有全方位的作用,能够把其他教育带动起来,形成一个有机体。

3.美育能够促进德智体教育的发展

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分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两种思维互相启发、互相作用、密切相关。形象思维是审美活动的重要特征,它是指用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美育是将人类世代积累的审美经验对教育客体进行教育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其初步的、低级的感觉、知觉、表象发展为艺术审美的、形象思维的直觉。审美直觉具有直观性和感性、形象性等一般直觉的特征,同时,它又是积淀有高度理智的高级意识活动。爱因斯坦终生热爱音乐,在他看来演奏小提琴远比解开一道科学难题更有价值和意义。他就是在理性和感性相互完美交融的时代中,完成了相对论。舒伯特从莱斯塔勃的诗歌中产生《小夜曲》的创作灵感。这都是美育的功劳。

(三)美育的作用

1.以美辅德,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育能促进人的理想形成,能激发爱国热情、培养高尚道德品质、促进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

美育是在以个人爱好的形式,让学生在娱乐中接受教育,它具有更高程度的个体自发性和更积极的主动性,在审美活动中人们会认识美的个性。美育能激发每个人的个性,并帮助他完善与发展。美育主要是借助形象思维的形式来进行,称之为感情陶冶工作。教育人总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美育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许多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起到了教育引导作用。像《刘胡兰》、《董存瑞》、《李四光》、《甲午海战》、《创业》等,对学生高尚道德品质形成、崇高理想的树立均产生重要影响。这些优秀文学艺术作品以它的人物美、思想美、行为美、精神美、事业美鼓舞着学生奋发向上,接受它的影响和引导,从而增强了对真、善、美、假、丑、恶的分辨能力,激发爱国热情,提高政治思想和道德理想水平。

2.以美益智,开发学生内在潜能

国外科学家早在一百多年前已证明人的左右两部大脑的功能是不同的,只有把左右两个半脑的功能全部开发出来,智力开发才算全面。目前,中小学课程只有很 4

少的几门课程涉及右半脑所辖直觉思维,擅长于创造等右脑半球的特殊功能却被人忽视,而美育正是开发人的右脑,美育有利于左右脑的协调发展,使人的智力得到充分开发。

在素质教育中,美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苦学、厌学为乐学,提高智育效果。在审美活动中,通过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欣赏,又能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发展,主动获得有深刻哲理的思想,获得表达和创造的技巧,获得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实践操作力,促进学生智能结构的完善,从而达到提高文化科学素质的目的。

3.以美健体,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人们的审美追求,决定着对形体美、动作美的需求,这是学生主动发展提高体育活动的动机、持久性的源泉,美育能促进体育的发展。体育是健与美的结合,它可以使人体魄强健、精神愉悦,还可以锻炼意志,增强毅力。而体育活动中,体育竞赛、体育表演中的武术、花样滑冰、游泳、跳水、艺术体操、团体体操等处处蕴含力量美、体型美、动态美、造型美,处处渗透着美育因素,也正是这些美育因素驱动学生开展各项体育活动,达到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4.以美育人,培养创新性人才

未来的社会需要创新性人才,在21世纪人才培养中,美育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美育是面向全体,提高受教育者审美素养的普及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对美的追求,往往构成科学的创新的动力。美育和创新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审美的感情实质就是对创造的追求。”而从对创造力有重大影响的动机因素、智力因素、个性因素三大因素来看,无一不与审美修养有关。

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求,丰富的美感修养,可以强化人们探求未知的动机,富有创造性右脑半球的幻想、联想、直觉悟性在于得到文学艺术长期熏陶,爱美天性、高尚情操、敏锐感觉、兴趣爱好、保护童真、丰富发展个性、培养特长均需要用美的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实现。因此,在素质教育中重视美育,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才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当前美育中存在的问题

1.对美育重视不够

虽然国家一再强调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但应试教育仍然在当前教育实践中流畅地运转,一些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的倾向。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必须坚决克服这种错误倾向。一要消除智育(即升学率)为学校工作重点的想法,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二是要确立德智体美四育并举的理念,把四育融为一个整体,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相互融合与渗透、相互促进与发展的要求。尤其要注重美育在德智体育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对美育存在错误理解

对美育存在的错误理解很多,比较流行的观点是认为艺术就是美,从而把美育和艺术教育等同起来,认为美育就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就是美育。结果,持此观点的人们就歪曲了美育的意义,美育就变成诸如书法、美术、音乐课等孤立、单一的任务。艺术是人类的精神产品,集中体现了人的审美意识,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因此,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但是,艺术教育并不是美育的全部内容。美的形态就包括多种多样的形式,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悲剧美等等,开展美育工作需要将艺术教育与之区分开来。3.美育途径单一

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美学家蔡元培先生指出:实施美育的途径主要有三个,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是进行系统、全面的美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有责任对青少年从小进行美育,为提高下一代国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创造未来美好社会奠定良好基础。目前这是我们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单一的途径。进行美育还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配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在美、形象美的展现,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美育作用。因此,良好的家庭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家庭中的美育能够巩固学校美育的成果。家庭和学校都只是美育的小环境,只有社会是大环境。学生总有脱离家庭、学校的一天,为社会成员,他一生都受到社会的影响。社会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更广泛地影响人的审美观的形成和发展。在社会中弘扬真、善、美,鞭挞、惩治假、丑、恶,利用多种社会活动、多种宣传、多种艺术形式对学生实施美育,有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对人产生影响,美育活动的减少与美育效果的减弱就意味着丑与恶的滋长与蔓延。人类的社会实践是按照美 6 的规律来进行的。通过美育,我们认识和把握美的规律,以便更有效地去改造客观世界。

谈初中生的美育教育 篇5

摘要:语文学习应该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重培养学生的美育教育。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是多方面的,教师只有努力钻研,既教书又育人,通过美育调动学生的心理愉悦因素,用美的形象感染他们,用美的意境陶冶他们,使他们成为懂得欣赏美,体会美,从而以美的眼光发现美,展示美的人。语文课具有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教材中编选了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语文能力的范本,而且可以借助其明显的思想性,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语文应重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美育教育

一、小学语文教学贯穿美育的必要性

(一)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要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由此可见,“培养爱美的情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要

(二)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作,涉及到古今中外,涵括了天、地、人、物、事等,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炼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所有这些,都是美育的极好内容和形式,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使学生学好语文,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最为重要。课堂教学中的美育,能把美感直觉的形象性,经验的理论性,心理现象和积淀的系列性以及耳濡目染的愉悦性等引进课堂教学,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创作活动产生更多的吸引力,更强烈的感召力,更浓的诱导力,将学生带进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情景,从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初步的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科学文化都来源于社会实践,不仅揭示了真理,还传递着美的信息。通过语文学科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工具,了解人类文化历史,认识美的起源、美的本质、美的规律及价值,可以为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打下基础。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优秀作品,传递着人类社会的各种信息和美。语言文字美和优秀文化美以及老师的各种美的教学艺术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初步的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策略

(一)进入角色,激发美的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记叙类文章“事”中含情,说明类文章“知”中有情,应用文中也常含情,这无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学生知识的贪乏、阅历的短浅、时代的隔膜、年龄的差异、心理的障碍等诸多因素,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受到很多制约,很难企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的微妙之处。也由于儿童的情感具有情景性、激动性、易受感染性等特征,因而从作者的情感(即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到学生体验到其情感,其间不可缺少“中介”。其“中介”即是教师情感的“投入”和“外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进入“角色”,积极“投入”,与作者悲欢与共,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巨澜。

(二)启发想像,感知美的形态

感知是儿童参与审美活动的直接途径和心理基础。唯有形状、色彩和声音等可感性具体形象,才能刺激儿童感觉器官的兴奋,从而获得对事物美的认识和判断,产生审美感知。

要感知寓于语言文字之中的各种美的形态,必须把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形象。因而,需要从唤起学生的审美想像去寻觅。

(三)引导观察,促进美的创造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美的创造一般是指作文,作文是学生用文章来表现美、创造美,这是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高级阶段。作者在这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中,可以发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从创造的产品--作文中感受到自身的本质力量而获得最充分的审美愉悦。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和敏感性不强,缺乏鉴别能力,有时往往见丑事容易,见美难,甚至美丑不分。因些,对于语文教学中学生美的创造--作文来说,观察是前提。用审美的眼光来观察,灿烂的阳光是美,和煦的春风是美;鲜艳的花朵是美,飘零的落叶是美;丰硕的果实是美,肥沃的黑土地也是美......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留心观察,就能发现各种各样的美,促进美的创造。

(四)理解品味美

教材中有些课文很生动,很感人。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的形象、感人的事迹去打动学生,使学生通过思考、品味,去挖掘主题和中心。例如学习《我看见了大海》一课,为了让学生感受大海的美丽,制作教学课件:波澜壮阔、海天一色、船影摇曳,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到大海的美丽。再通过逐层朗读:第一次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河子的成长源于一个美好的故事;第二次读让海的美丽景象浮现于学生的眼前;第三次读使学生理解在海上生存有许多危险;第四次读让学生找到自然中的海洋与生活中的海洋之间的联系;第五次读使学生感受到继父对河子深沉的父爱,这种崇高的思想使他的形象崇高而伟大,成为我心目中最尊重的亲人,有了这样的好父亲,我才能克服一切困难,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学习至此,学生不但把握了文章的主题,而且使继父的形象得到了升华,同时自身也受到了美的教育。

谈初中生的美育教育 篇6

以美致教-略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随着人们对教育活动本质的理解不断深入,对教学中美育的渗透越来越重视.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中学思想品德课同样面临着如何在教学中体现美,传播美,创造美的问题.只有将思想教化与美育结合起来,思想品德课才能走出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困境, 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落实教书育人的目标.实际上,思想品德课从教材到教师,从教学方法到教学过程,无不蕴含着丰富的美的资源.只要广大教师善于开发利用,思想品德课一样可以让学生获得“如沐春风,如饮醇酒”的美的享受, 让高尚的情感于潜移默化中融入学生的心灵.

作 者:袁水云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初中,浙江诸暨,3118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12) 分类号:G4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   美育  

谈初中生的美育教育 篇7

一、引导学生欣赏艺术美

任何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除了带给读者一定的心灵震撼或情感关怀外, 往往还能让读者感受到美的元素。这其中包括语言美、音乐美和绘画美。

1. 语言美。

语言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形式, 也是读者走进阅读情境的重要途径。文学巨匠高尔基曾言,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语言对于作品艺术力与表现力的影响可见一斑。

2. 音乐美。

音乐被称为心灵的语言。在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 如果教师把一些诗词进行配乐, 并以多媒体CAI的形式呈现出来, 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而且还能使学生从诗词意境中获得音乐美感, 从而使心灵得以净化, 性情得以陶冶。

3. 绘画美。

文章写作讲究用词推敲, 对于场景描写更应注重诗情画意。透过文字描写, 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时代的力量和变迁, 更能欣赏到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二、指导学生鉴赏形象美

毋庸置疑, 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给人留下过目不忘的印象, 归根结底是因为作者创作了一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对于这些作品中的英雄人物或反面人物, 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平民角色, 在他们的身上总能折射出某种思想和情感, 或高大, 或卑劣, 或真情。因此,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如果教师能够启发学生鉴赏、评价这些作品的形象同样能够启迪学生心灵。

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号人物王熙凤, 表面热情似火, 内心却阴险狡诈, 令人过目难忘。阅读鲁迅笔下的孔乙己, 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 生活穷困潦倒, 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跃然纸上。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 美是存在于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 而不存在于抽象的思想。”指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鉴赏美, 既能深化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又能丰富学生情感, 积累人物写作经验。

三、带领学生体验情感美

情感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心灵体验, 也是实施美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作品之所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这与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因素是密不可分的。好的文章总是能够以情动人, 以情感人, 用情感去打动读者, 陶冶人的心灵, 从而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如, 古诗词教学中, 很多民族英雄都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慷慨激昂的诗词佳句。如, 南宋著名诗人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凭阑处, 潇潇雨歇。抬望眼, 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靖康耻, 犹未雪;臣子恨, 何时灭?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近代革命家秋瑾的“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等诗词无不反映了作者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 肝胆沥沥, 荡气回肠, 感人至深, 在净化读者心灵的同时, 引起情感共鸣。

总之, 美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教师应深入挖掘文学作品中的美学因素, 从不同角度启发和引导学生欣赏美、鉴赏美、体验美, 在丰富学生情感认知与知识视野的同时, 陶冶学生情操, 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只有这样才能让美育教育得以真正实现。

摘要:课堂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阵地, 语文学科由于具备丰富的内涵性与人文性, 因此, 顺理成章地成为实施美育教育的最佳课程之一。阅读教材中的名篇佳作, 既能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情趣、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又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关键词:语文课堂,美育教育,实施,开展

参考文献

[1]裴秀红.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教苑荟萃, 2011 (22) .

[2]杨庚利.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教育创新学刊, 2011 (6) .

初中语文美育教育 篇8

关键词: 初中语文;美育教育

美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源于语文课文的审美特性和课堂教学中所蕴含的美育因素及教师对此的充分发挥。在课文中,无论是说明文、议论文,还是诗歌、散文、小说都体现着深刻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的丰富内容,蕴含着大量的道德美、形象美、语言美、文化美等因素。故此,学生对课文的学习、理解,就不仅仅是认识活动,而且是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的活动。教师只要充分挖掘每一篇课文的美的因素,以美的范式带动生动活泼、轻松愉悦、和谐新颖的创造性学习环境,同时将感知、表象、想象、情感、理解等因素综合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就能使课堂教学满堂生辉。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从而激发强烈的向往与探索美的愿望和热情。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美育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下边几个方面着手。

一、利用媒介发现美

19世纪法国杰出的雕塑大师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挂图、实物、幻灯、多媒体等媒介调动学生的感官去发现美。如教朱自清先生的美文名篇《荷塘月色》时除了反复吟诵文中描写的文字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优美的荷花的图片播放一些曲 调和谐的乐曲让学生发现荷塘月色的美。又如教学《春》时我让学生闭着眼听配乐朗读并要他们一边听一边想像春天艳丽明媚、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唤起他们对春天的情感体验从而让他们带着一种美的感受进入课文意境。接着笔者将“春草图”、“春风图”、“春雨图”、“春花图”、“迎春图”等五幅图画呈现在学生面前问:春天美吗同学们纷纷回答:春天很美。接着问道:“什么最美”“花朵美绚丽盎然的小草给人一种活力美、力量美。”就这样在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在寻美的乐趣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熏陶。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美的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时期,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美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显得十分重要。社会美的核心是心灵美。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较注重仪表美。人固然应该讲究仪表美,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即心灵美。通过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教育,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灵。

比如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这是怎样的一副素淡朦胧、清幽美妙的水墨画。可以说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材料的教学,以及布置适当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社会美的教育。

三、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美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是德育的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要求。美育的目标与教育部新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义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充分说明了两者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

四、善于调动情感,感悟“美”

感悟美是人对审美对象的本质理性把握的审美能力,是一种理性的直觉,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审美心理活动。“情”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使一个“情”字贯穿始终。而要使学生“入情”,只有先“动情”于已,而后才会“辞发”。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语言平实,叙写也朴实无华,表面上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把人们生活中“父子”的情感体验讲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与父亲的情感体验去体会作者的情感,那充满人间至爱的父子情便会从作者平淡朴实的文字中奔涌而出。我再要求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反复朗读,去感受一下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亲情,这样就可以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再如教朱自清的《春》,教学过程中我调动了学生自身的经验,去感受作品中的自然美。教这篇课文时正值秋令,于是我就让学生走出课堂,感受秋的成熟,发现自然界不同形态的美,领悟春华秋实的自然哲理,联想耕耘收获的人生价值。

五、引导学生鉴赏美

美鉴赏力是比审美感悟力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既包括对审美对象的性质的深刻理解,又包括对审美对象的美丑识别。语文课文都带有作者的审美情感倾向,表达着作者的审美理想。教师首先要根据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指向去挖掘教材中的审美情感,使自己从作者崇高的精神美和自身创造的价值美的享受中受到强烈的感染。情是文之本,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抓住情之根,才能转变学生之意,从而体味到寻幽揽胜的乐趣,使学生在美的作品中受到美的熏陶,并能自觉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作品作出中肯的评价。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輸一些分析、鉴赏美的常识。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课外,我们不妨逐步引导学生多分析些中外名著中典型的人物形象,比较他们不同的审美意义。引导学生鉴赏美,既可以动之于情,又可以褒之于真、善、美,贬之于假、恶、丑,将学生从狭窄的应试教育课堂带到无限丰富、绚丽的天地中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真正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对语文真正产生兴趣。

谈初中生的美育教育 篇9

小教1001 李志鹏 1505100101

在当代,评价孩子的最主要的标准,就是孩子的智育成绩。因此,孩子、家长、学校、老师都很注重智育,注重课本知识的灌输,注重考试,注重智育教育的价值。也因此,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与教育。车耳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美不是单纯的美丽和漂亮,而是在生活中所发现、感受、创造的一切积极的、协调的和愉悦的东西。因此,在大量当代教师理论和教师思考的海洋里,我很想谈谈我对小学美育教育价值的看法。

第一,通过美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操。美育与德育是互补的,从实质上看,德育是一种规范性的教育,它侧重与人的思想意识、良知等理性的层面;而美育则着重对人精神的激励、净化、升华,对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的培养十分重要。

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的活动,是作为个体知、情、意的中介而发挥其教化作用的。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现实生活中去,从而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这是其他教育所无法做到的。尤其是小学阶段的美育教育,对于一个人的道德行为修养至关重要。

第二,美育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智力水平。美育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正确地实施美育,对于开发小学生的智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教育。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和思维能力都是成正比的,但也并非是绝对的,还要有合理的心里结构,这样才能将知识、道德转化成为一种智慧。

第三,学校美育能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壮,体型健美。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人不仅应当健康,而且应当俊美,同时美与健康,与机体的和谐发育不可分。作为健身强体的手段,体育运动是我们教育方针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为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样才能在运动和愉悦中塑造健康、完美的人体。

人因为健美的体魄而自信、乐观。小学生的发展更是如此,例如美的姿势,不仅有助于学生内脏的和谐运动,而且有助于气血精神的舒顺调和,我国古人相传的“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的人体基本姿势的要求,正是看到了美的形式。

上一篇:图书室工作承诺书下一篇:农商银行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