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合规文化演讲

2024-05-22

邮储银行合规文化演讲(通用7篇)

邮储银行合规文化演讲 篇1

合规是一种文化,根深蒂固于我们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合规是一套流程,指导我们顺理成章地完成复杂的业务;它是尺子,丈量着我们每一步程序是否正确;它是空气,平时感觉不到却不可缺之。“发展和实施合规风险管理的挑战,不亚于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面临的挑战。”是的,合规问题正是目前银行业公认的足可影响行业发展和企业信誉的重大问题之一。

在工作中,践行合规往往会让我们感到一些不舒服。比如我们的工作场所布满监控,会监督我们的一举一动;而工作流程要求我们唱收唱付、严格验钞,会让每天的工作单一而枯燥;出入重要场所要双进双出、严格登记,会使我们的工作速度减慢下来。然而没有这些预先设置的保险措施,我们的工作会变的危险重重,不仅会危及我们的业务安全,危害银行的信誉,也会威胁到我们自己的人生道路。相信我们都看过合规教育片里因为违规涉案而导致家破人亡的惨剧,我们大多数一线人员也都或多或少有过因为操作不恰当而丢钱丢单据的经历。如果我们都能参照业务制度做好职责内的每一个环节,不动违规的念头,不动懒惰的念头,我们必然能够顺利的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走好我们职业生涯的每一步。

然而,要合规还是要违规总在一念之间,违规问题并不会因为我们动动口就烟消云散。在我看来,违规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不知违规和知其违规而为之。

不知违规,意在对业务制度不熟悉,不了解现行制度下哪些行为可行,哪些行为不可行。由于现在的银行业务拓展迅速,各业务条线多重交叉,导致这种违规现象不在少数。这就可以说是我们平时学习不到位,哑巴亏。要结束这种现状,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既要多学习本条线的业务制度,也要多熟悉其他条线的业务制度,并且加深加深对于合规的理解。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各业务条线间的联系,多请教多汇报,将不会的学会,将不熟悉的变熟悉。这样我们才能不犯不应该犯的错误。

知其违规而为之,大都因为轻看业务制度,没有把业务制度放在心上,想着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办理业务,这样很容易因为程序的不恰当而造成违规。而有些情况下,我们也会因为某些外界压力,而不按照规定的流程办理业务。这就要求,我们从上级到下级都了解合规的重要性。我们自身也要清楚理解合规要执行在我们的每一项工作中。

然而,目前各银行间严峻的业务竞争形势正隐隐冲击着我们的合规理念。我们或许会因为上级的压力,自己的目标,客户的希望而动摇我们的合规理念。首先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因为墨守成规而倒逼我们的经营和政策,但是我们更不应该因为经营任务的迫切要求而遗忘合规。这就需要我们的领导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识别风险,也需要我们广大同仁有一个清晰的头脑去认识风险进而规避风险。合规是我们经营的战车,在保护我们的同时,促进着我们的企业快速发展。

邮储银行合规文化演讲 篇2

一、操作风险的概念、表现形式及其成因

1. 操作风险的概念。

对银行操作风险进行定义是比较困难的, 因为操作风险所涉及的领域和行为是多种多样的, 在不同领域中的操作风险的特征很可能是有很大差别的。英国银行家协会把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 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 从1998年到现在, 巴塞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一直沿用这个定义。因此我们大体可以了解, 和操作风险密切相关的四大因素, 即人、流程、系统、外部事件。

2. 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

近年来, 随着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普遍加强以及全社会信息透明度的日益提高, 商业银行陆续暴露了一批违法违规违纪案件 (职务犯罪、金融欺诈、违规操作、错误决策等) , 尤其是一些大案要案, 金额巨大, 情节恶劣, 给国家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也给银行业信誉带来了损害, 严重影响了金融安全与社会稳定。操作风险几乎覆盖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从操作风险发生的频率和其可导致的损失程度来看, 主要表现在:一是可预计损失的风险。即银行在日常的营运活动中比较频繁地发生的失误或错误而导致损失的风险。这些风险严重程度一般不大。二是不可预计损失的风险。即银行在经营中发生了严重地超乎寻常的失误或错误而导致损失的风险。这些风险发生的概率比较小, 但严重程度一般很高。三是灾难性损失的风险。即银行在经营中所遭受突如其来的内部或外部对银行的生存产生直接影响的风险。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极低, 但是其后果非常严重, 足以使银行破产或倒闭。

造成操作风险的原因固然很多, 但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 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一是所有者虚位, 导致对代理人监督不够。二是内部制衡机制不完善, 在实际运作时, 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还没有真正起到相互制衡作用。三是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虚位, 很容易导致高管人员的道德风险。同时, 分支行主要负责人的权力过大, 也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的局面。四是内部控制能力逐级衰减。由于国有商业银内部管理链条长、层次多, 信息交流不对称, 又没有良好的全流程监控, 致使分支机构潜伏和暴露的问题令人防不胜防。 (2) 没有真正建立起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一是在管理与发展的关系上存在认识误区, 将风险管理与加快发展对立起来。二是传统的东方文化沉淀影响了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 操作人员在制度执行上, 从上不从制, 从师不从制, 从习惯不从制, 使许多制度不能得到有效落实。三是对操作风险认识不全面。有的将操作风险理解为只是“操作中”的风险、“操作性”的风险, 有的将操作风险等同于金融犯罪等, 认识上的局限导致了对操作风险的管理不全面、不系统。 (3) 内控制度建设不完善。一是没有形成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控制不足与控制分散并存, 业务开拓与内控制度建设缺乏同步。二是内控制度的整体性不够。对所属分支机构控制不力, 对决策管理层缺乏有效监督。对业务人员监督的多, 而对各级管理人员监督的较少、制约力不强, 内控制度缺乏刚性。三是内控制度的权威性不强, 责任追究力度不大。四是部分分支机构内控制度执行情况不容乐观, 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依然存在。 (4) 金融创新和电子化建设带来的风险。一方面, 商业银行为抢占并扩大市场份额, 不断推出金融新产品、新业务和新服务举措, 在产品、业务和服务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倘若没有配套的内控制度的及时跟进, 就会引发新的操作风险;另一方面, 商业银行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也使银行在各个地区的经营和各项产品的经营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但是, 若系统建设滞后就会使总行难以对分支行进行准确到位的内部监控, 如果银行的电子化处理系统出现问题, 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

二、加强合规文化建设, 防控银行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 风险是与商业银行相伴生的产物, 吸收风险、分散风险、化解风险是金融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的核心职能。商业银行因为承担风险而生存和繁荣, 商业银行是处理风险的机器, 风险是商业银行永恒的主题。当前, 在面临同业竞争日益加剧、内部改革不断深化、外部监管要求越来

●郑璐

越高的形势下, 要实现省级分行党委提出的“全面落实‘业务经营、管理模式、经营机制和运作体系’的‘四个转型’, 强力提升‘内部控制力、价值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发展目标, 就必须加大操作风险防控力度, 扎实推进合规文化建设。

1. 加快内部改革步伐。

它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为防控操作风险提供基础平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核心。因此, 要加快形成并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人员合理的制衡和支持的高层管理架构。加强制度约束, 有效降低内部关联交易和内部人控制的道德风险。二是建立集中化、扁平化、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体系。在战略规划、营销、决策、信息等方面, 积极探索和尝试集中化、扁平化和专业化管理模式。加速业务流程整合, 实现业务集中规范处理;建立覆盖全业务、全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推行客户经理制、产品经理制和风险经理制, 确保人才专业化培养和配置。三是理顺风险控制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关系。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机构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机构的沟通, 防止出现风险管理真空或重复管理。创造条件对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实施风险管理人员、会计负责人以及法律合规人员的派驻制, 前移风险控制关口, 增强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2. 加大合规文化建设力度。

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最终体现在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建设上。因此, 一是重视制度建设。要遵循“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 以及“一项业务一本手册, 一个流程一项制度, 一个岗位一套规定”的要求, 认真做好对现有规章制度的评估和梳理工作, 及时进行相应的补充、修订和完善, 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 严禁出现管理“断层”和风险控制“盲区”, 为有效防范操作风险提供制度基础。二是健全完善监督纠正机制。健全授权授信体系, 实行统一法人管理和授权;建立必要的职责分离, 以及横向与纵向相互监督制约关系的制度;明确关键岗位、特殊岗位、不相容岗位及其控制要求, 对于重要活动应实施连续记录和监督检查;着力完善内控的科技手段, 提高经营管理的科技含量;积极开展内部控制评价, 在此基础上形成合理的内控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职能部门自律监管和内部审计的作用, 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排查各类风险隐患, 并对检查中发现的各类违规违纪问题, 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度, 坚决纠正并限期整改, 把问题的查处与修正制度和强化制度的执行有机地结合起来。

3. 坚持“以人为本”。在企 (下转第247页)

(上接第245页) 业经营管理诸要素中, 人才是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 人既是管理的对象, 又是管理的动力。这是因为, 健全的体制要靠高素质的队伍去坚持和完善, 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要靠高素质的队伍去掌握和运用, 政治优势要靠高素质的队伍去体现和发挥。所以, 操作风险管理的核心, 是对人的管理, 包括对人的道德、能力和良好的激励相容框架的实施等。一是积极组织开展“合规文化”教育, 强力灌输遵章守纪和合规文化理念, 强力灌输“指示服从制度、信任不忘制度、习惯让位制度”的合规文化内涵, 使全行员工自动自发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二是制定并普及行内法制建设。要从规范干部员工的行为入手, 突出法制教育和案例剖析, 通过“惩戒人”达到“规范事”的目的, 实现从“管人”到“管银行”的科学传导。通过剖析已发问题来揭示业务风险点和薄弱环节, 为守法意识淡薄、业务操作违规行为敲响警钟, 增强全员防范案件的责任感, 教育全行从思想意识上和行动上自觉防堵各类案件。三是深入开展案件防范技能教育, 组织全员认真学习《中国农业银行领导干部道德风险防范指引》和《中国农业银行防范案件工作指引》, 增强案件防范的敏锐性和自觉性, 提高防范案件的整体能力。

4. 建立激励相容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一是要切实增强内控理念和风险防范意识。一方面, 无论是体制创新、机制创新, 还是业务创新, 都必须突出强调内控的有效性和风险的责任制, 由业务先行向内控先行转化, 由被动接受稽核检查向主动申请合规监督转化, 促进全行由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转化。另一方面, 要把内控评价结果纳入对分支机构综合业绩考核的范围。同时, 通过“内部审计情况通报”, 客观揭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扩大各分支机构自我评价的视角, 从内控的角度全面认识操作风险和管理漏洞, 提出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内审意见, 引导分支机构优化内控环境, 提高内控水平。二是建立高管人员市场化的激励约束制度, 包括到任离任审计制、年薪和期权激励制、高管人员良好行为准则制等, 使得从基层行到总行的管理人员都能置身于良好的激励相容的框架之下。三是加强执行力建设。通过坚持不懈地灌输教育, 使全行每一位员工都能把善抓执行作为增强一级法人意识的政治素养来追求;把善抓执行作为当好称职领导、合格员工的履职能力来提高;把善抓执行作为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高效作风来提倡;把善抓执行作为上行下效、政令畅通的经营环境来建设;把善抓执行作为一种积极主动、忘我投入的工作激情来培养;把善抓执行作为提高团队战斗力、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必由路径来创造, 以此实现全行管理境界的新跨越。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摘要:银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 任何一家银行无不把风险控制管理列为其基本管理制度。文章就加强合规文化建设, 如何防控银行操作风险提出了对策建议。

构建邮储银行信贷文化的思考 篇3

关 键 词:邮政储蓄银行;信贷文化;信贷使命;信贷价值观;信贷制度;信贷行为

中图分类号:F8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2)03-0022-05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自2007年3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以来,经过5年的发展,已逐步成长为一家制度健全、初具规模、全功能的商业银行。作为一家定位于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如何构建既符合商业银行要求,又具有邮储银行特色的信贷文化,是关系邮储银行生死攸关的大事。本文分别从商业银行信贷文化的内涵与基本框架、影响邮储银行信贷文化的特殊因素、如何构建有邮储特色的信贷文化和如何在改革与发展中始终坚持信贷文化四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一、商业银行信贷文化的内涵及基本框架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及作用

从管理学角度讲,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共同愿景、共同思想方式、共同价值理念和共同行为方式的总和。从内容方面讲,企业文化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从结构方面讲,企业文化一般包括四个层面:首先是对企业使命的清晰认知,即企业为什么存在,企业努力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其次是企业的价值观体系,即指导企业组织行为的一系列基本准则、原则、信条和理念,具有行为取向、评价原则和标准的作用;第三是企业的行为方式,即在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企业特定的组织行为和其员工特定的处事方式;第四是企业形象,是企业价值观在企业外表上的特征反映,使企业自身在整个社会组织群中被他人所认识。 企业文化的四个层面相互依存、 相互支撑,缺一不可。

企业文化本质上体现的是一种生产关系,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 可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企业有效的经营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导向作用,即对企业领导者和员工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导向作用,促使人们在文化的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二是激励作用,即企业文化能创造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发企业领导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潜在能力的作用;三是凝聚作用,即企业文化能够把人们团结在一起, 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四是约束作用,即企业文化对每个企业员工的思想、 心理和行为的约束与规范。这是一种软约束,在企业中形成群体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并通过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形成来自心理的、自我约束的控制作用;五是塑形作用,即能为企业塑造良好的物质、社会与精神形象,帮助企业树立信誉,扩大知名度与影响力。

(二)商业银行信贷文化的内涵及基本框架

信贷文化是商业银行在信贷活动中形成的体现商业银行价值观的基本理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信贷文化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存在于银行信贷过程的始终,作用于无形,时刻都在影响、引导着银行高管与信贷人员的理念,规范着各种信贷行为,塑造银行的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

由于国情、传统文化、外部环境、战略定位、经营目标、管理层及员工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国内外商业银行的信贷文化也呈现出显著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与差异化特征,但各商业银行的信贷文化基本框架大体相同,一般都包含如下内容:

1. 信贷使命。 信贷使命是商业银行信贷的终极目标,即银行的信贷为什么存在,银行信贷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是什么。

2. 信贷价值观。 信贷价值观是银行在长期经营发展中形成的,用于指导银行开展各种信贷活动的价值观、质量意识、风险意识及行为规范等精神因素的总和。信贷价值观是符合信贷使命的最高价值标准,是判断信贷业务与行为是非的核心观念。

3. 信贷制度文化。 信贷制度是商业银行对信贷活动及信贷风险管理的一整套制度和安排的总和,主要包括信贷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管理体制和业务制度等内容。信贷制度文化制约着银行的信贷理念与价值观,并约束、规范着各种信贷行为。

4. 信贷行为文化。 信贷行为是信贷业务过程中的各种行为,体现信贷使命与理念,直接影响信贷使命与理念的实现程度。信贷行为体现于各种信贷活动之中。

5. 信贷物质文化。 信贷物质文化是银行信贷文化的物质构成,反映银行的经营场所、产品与服务、员工形象与企业品牌形象。

二、 影响邮储银行信贷文化的特殊因素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文化受外部环境、地域文化、监管要求、市场竞争、发展历史及核心管理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邮储银行作为一家商业银行,其信贷文化必然也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同时,邮储银行作为一家改制而来的零售银行, 中央及监管部门有特殊的政治要求,与邮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信贷文化受特殊因素的影响较大,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战略定位的影响

大型零售商业银行的战略定位, 是邮储银行基于外部环境、行业态势、竞争对手和自身竞争能力的客观、冷静、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三农”支持力度,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消费能力显著增强,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放缓,财富分配更倾向于居民部门,政府积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国内各类银行机构基本完成市场布局,银行市场竞争格局基本确立,这是邮储银行面临的机遇与现状。作为后来者,邮储银行的竞争优势在于网络、资金与品牌。38 000多个营业网点及70%左右分布在县域及县域以下, 遍布城乡的网络优势是国内其他银行无法比拟的。 邮储银行个人储蓄规模稳居银行业第五位,市场占有率在10%左右,资金优势明显。邮储银行依托百年邮政在老百姓心中树立的良好信誉, 具有极强的吸储能力和产品推广能力。同时,邮储银行存在人才、产品与体制等方面的劣势, 面对既定的市场格局和众多竞争对手的挑战,需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与强项,找准市场定位,实行错位经营,增强竞争力。

nlc202309021134

大型零售商业银行的战略定位, 决定了邮储银行信贷业务应坚持优先零售信贷, 并坚持依托网络资源、品牌优势,立足于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这直接影响了邮储银行信贷的使命、价值观及各种信贷文化体系。同时,邮储银行大量资金需要寻求出路,仅依靠零售信贷还不够,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健开展公司信贷业务,不断拓展信贷范围,逐步提高银行的存贷比和盈利水平。

(二)邮储银行体制的影响

“自营+代理”的经营管理模式是邮储银行的特色,是邮储银行的一项特殊机制与安排。该种体制关系着邮政金融事业全面、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大局。特殊的邮银体制安排, 确立了邮储银行负债和储蓄的市场定位,成就了银行的网络与资金优势,推动了零售信贷业务快速可持续发展, 奠定了大型零售商业银行定位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基础, 也影响着邮储银行的法人治理及经营管理模式。 特殊的邮银体制安排, 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邮储银行独特的企业文化,也深刻地影响着邮储银行的信贷文化,处处体现出邮储银行的特色。

(三)员工队伍的影响

员工素质与能力是影响商业银行信贷文化的重要因素。有多大的能力办大多的事情,有什么样的能力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与服务。 邮储银行员工近15万,其中信贷从业人员近3万人,普遍存在信贷从业经历少、学历水平较低、人员比较年轻、专业与社会知识比较欠缺等现象,短期内不适宜大规模开展过于复杂、高风险、信贷技术要求高的信贷产品业务。邮储银行的信贷队伍与机构能力现状,要求其坚持合规经营、审慎经营的信贷理念,坚持稳健的信贷政策,优先做大做强零售信贷业务,勤于学习,不断储备人才,积蓄力量,不断研发信贷产品,稳步丰富信贷产品。

三、构建有邮储银行特色的信贷文化

(一)信贷使命方面

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也是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国内普遍存在“信贷强,则银行强”的现象。银行的信贷使命取决于银行的发展使命,取决于银行的战略定位,取决于银行自身的能力。作为一家“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普惠银行,一家定位于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一家起步较晚、基础较差及能力较低的银行,邮储银行的信贷使命更加注重为“三农”、小微企业、社区居民提供金融服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参与国家大型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建设,量力支持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追求利润最优化与发展可持续性的统一。

(二)信贷价值观方面

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作为我国邮政集团的主要成员, 邮储银行按照国家和监管部门的要求,立足自身能力与实际,牢记国有银行的使命,牢记回报股东的使命,坚持信贷资源优先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坚持便民、惠民、利民的“普惠银行”品牌形象,牢牢树立“政府需要、客户欢迎、邮银和谐、员工自豪、风险可控、资产优良”的商业银行价值观。通过丰富的信贷产品与服务体系,坚持银行的战略定位不动摇,把邮储银行办成一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政府需要的商业银行,一家口碑好、客户欢迎的商业银行,一家股东满意、邮银和谐的商业银行,一家世界一流、员工自豪的商业银行,一家风险可控、资产优良的商业银行。

(三)信贷制度文化方面

邮储银行的信贷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信贷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和业务制度等内容。

1. 组织架构。鉴于邮储银行的外部环境、网点分布、风险控制水平及管理模式等因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应采取总分行式的组织架构。 为适应商业银行发展需要和邮储银行信贷文化要求, 需要不断优化组织架构。(1)建立分层管理的营销体系。根据机构能力、产品与客户特点及信息对称程度等,各级机构合理分工,明确重点,相互协助,建立分层、综合的营销体系。二级分行和支行要做好战略执行、营销管理和培训工作,并发挥贴近客户、贴近市场及信息方面的优势,重点营销零售信贷业务,包括个人与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有公司客户资源的机构,协助一级分行和总行营销当地的公司信贷客户业务; 一级分行和总行重点营销银行确定的公司信贷客户业务,可由二级分行、支行协助维护客户关系。 (2)建立授权与集中相结合的审查审批体系。 对于审查审批体系, 要建立垂直、独立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高效的审批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零售信贷的审查审批权限要授权于支行、二级分行和一级分行,公司信贷的审查审批权限集中于总行、 跨区域审批中心和一级分行。对小额贷款探索独立审批人上级行派驻制, 实现独立审批人单人审批模式; 消费贷款采取单人审查、单人或双人审批模式;小企业贷款探索跨二级分行区域集中审批与一级分行独立审批人派驻制并存模式, 实现双人审批和贷审会审批相结合的模式;公司信贷业务探索总行集中审批和跨一级分行区域审批中心审批并存的模式,探索双人审批和贷审会审批相结合的模式,一级分行重点做好权限范围内的审查审批。(3)建立垂直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垂直的审查审批人派驻制,实行直线汇报与双线管理;建立全流程的风险管理机制,实行风险经理派驻制;完善资产保全机构,落实“四大机制”,专职处理风险资产的认定、处置等工作。(4)建立独立的审计架构。逐步提升审计条线的地位,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要建立独立、强大的审计队伍,直接向审计委员会和行领导负责,加大对各项信贷业务的专项审计、常规审计和现场审计的力度,促进信贷业务合规经营。

2. 业务流程。优化信贷业务流程,邮储银行要重点坚持面向客户,逐步实现流程化与扁平化管理;要坚持业务流程上风险可控,坚持人员独立与制衡相结合;要保证信息沟通畅通,既发挥基层行的信息优势,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又防止信息传递过程中过度衰减。(1)梳理信贷业务制度。不断梳理、完善信贷业务制度,优化业务流程,确保高效、便捷、风险可控地开展各项信贷业务。(2)优化业务流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减少作业环节,缩短业务流程,努力实行零售信贷的“一站式”审批,提升审批业务效率。实现业务条线和风险控制条线的合理分工,营销职责适当下沉,审查审批职责适当上收或派驻。强化信贷业务操作职能,建立集中式的放款中心、贷后检查中心,分离营销、审查审批、签约放款与贷后检查职责, 防范操作风险与道德风险。(3) 完善审查审批派驻制。建立邮储银行的审查审批人资格认证体系,并分类实施审查审批人派驻制,突出审查审批人的专职化、专业化,简化业务流程,提高审查审批效率。

邮储银行员工合规学习心得体会 篇4

自1998年邮政独立运营以来,中国邮政人在近几年的时间时一直在摸索邮政运营的最佳模式,寻找邮政业务最佳契机和途径。我国邮政储蓄网点超过36000个,其中2/3以上网点分布在县和县以下农村地区,已成为我国连接城乡的最大金融网。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挂牌成立,是我国邮政金融事业发展历程上的一件大事,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是我国邮政体制改革取得的又一重大阶段性成果,也是在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的指导下,金融体制改革取得的又一项新的重要成就。随着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中国邮政蓄银行成立伊始,合规风险逐渐成为除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之外的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

合规作为一门独特的银行风险管理技术,如今已经得到全球银行业的普遍认同。如何大力倡导银行自身的合规文化,建立一个有效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成为各家银行的当务之急。淮南子有训:“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因此,必须把“合规风险”放到与银行业三大风险,即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同等重要的程度来重视。

一、正确理解合规风险与银行三大风险

合规风险“指的是: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法规、监管要求、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已经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合规是银行业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健全、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是实施以风险为本监管的基础。

银行业三大风险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二、建立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一)树立主动合规意识,克服被动合规心理。

合规是银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银行业稳健运行的基本内在需求, 在银行员工中树立”合规人人有责“、”主动合规意识“、”合规创造价值"等理念,要将绩效考核机制作为培育合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充分体现商业银行倡导合规经营和惩处违规的价值观念。

(二)制定合规政策,组建合规部门。

构建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需要设立专职的合规部门,并要确保合规部门不受干扰地发现、调查问题,让合规人员及时地参与到银行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过程,使依法合规经营原则真正落实到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乃至每一位员工。

邮储银行合规文化演讲 篇5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对我们刚刚成立的邮储银行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规章制度来约束和指导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单单依靠家族式管理和领导独裁式管理,那么这样的企业是走不远的,迟早会淹没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银行不经营商品,却是经营着可以购买任何商品的货币,银行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因此它的合规经营与发展关系重大,从小的方面来说:它可以规范银行的操作流程,引导银行正确的发展方向,增加银行收益:从大的方面讲:它可以支持其它企业发展,稳定国家经济,使人民安居乐业。合规有很多解释,但在银行来讲,我认为应是这样的:合法,合理,合情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有人说,银行经营的风险,但我认为,银行更应经营的是技术。任何行业都有风险,只不过有人认为银行的风险尤为大些。但在中国,你看其它企业,不管从事何行业的,每年都有很多倒闭的,而鲜有听说任何国有股份制银行,私有银行倒闭的,这说明了一个什么情况呢,说明其它企业的风险不比银行小,只不过银行的风险显得非常之重,一旦如果是一家国有大型银行倒闭的话,那将对国民信心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也是对国家经济的一个重大损害。所以说现在的银行经营有点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原则。既然银行的经营好坏如此至关重要,那么这些银行的经营者们更是肩负重担,如履薄冰,不敢丝毫大意。但是一个银行的经营不能依靠少数的聪明才智,而要依靠全体银行从业人员的不懈努力,而这个努力不能毫无方向的努力,也不能看领导眼色的努力,而是要依靠合规来引导大家努力的方向,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那么银行这条大船才能行的更远。

目前我邮储银行在合规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1,银行的治理环境及内部体制建设不到位

2002年,我国中央银行颁发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等文件,敦促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目前,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大多根据监管部门的规定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并制定了相应的议事规则,但其内涵和经营机制距离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而我邮储银行刚成立不久,还未上市,其实力与治理经验比起其它上市国有银行又有很大差距。首先是总行与分支行间垂直的监管和报告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我邮储银行采用的是行长负责制,各级行的职能部门只对本级行长负责,内部机构流程再造后,垂直的监管和报告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其次是内部机构协调尚不到位。邮储银行的内设机构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行政管理色彩仍影响着日常管理,部门间畅通的沟通渠道还没有建立;合规部门的具体职能定位还不清晰,合规部门与审计部门、法律事务部门在职能上还存在着许多重叠和交叉,没有明确的界限,这种内部体制在我邮储银行中还大量存在,进而无法有效地推进合规风险机制的完善。

2、“流程银行”尚未建立,制度的建立没有体现流程控制,可执行性差

(1)流程银行未建立体现在“部门银行”、“部门制度”现象突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自建立以来,均已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全面的规章制度,但是各项制度的建立大多是以银行内部各职能部门为依托“分权设臵”的,导致了内控制度的部门性特征十分突出,且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部门职责更新完善的手段和方法都较滞后,职责的重叠和脱节并存,部门间沟通协调不到位。随着新兴业务的不断推出,在需要多个部门共同管理的情况下,制度边缘化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一些操作环节因涉及多个部门,出现诸多管理不到位问题及风险隐患。

(2)制度缺乏流程控制。邮储银行还是沿袭了过去行政机关的制度范式,制度的制定、传达没有结合银行运作实践予以细化,更缺乏及时地修订和系统化梳理,由此形成的制度没有做到具体化和体系化,制度可执行性较差。一方面,导致有效传承银行风险管理经验的机制缺失,银行长期运作中积累的风险管理经验,以及付出昂贵“学费”得来的风险教训没能传承和转化为具有执行力的政策和程序。另一方面,在具体风险管理经验的积累和延续上没有具体的制度和程序,因而银行各层面具体的风险管理做法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且无法作为员工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的依据,导致激励和约束机制无法有效落实。这是导致银行简单、低层次风险案件不断被复制,不断重复发生的关键所在。

3、合规文化缺失,合规风险管理理念尚未确立

银行员工诚信与正直的道德行为观念不强,银行内部缺乏有效的自律和他律机制;银行上下级机构之间以及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存在“相互博弈”的文化,制约了银行政策和程序的制定及其执行的效力;银行不同部门间沟通交流和协调配合不够,缺乏配合默契的合作文化;合规的激励约束机制扭曲,对做的好没有奖励,对做的不好的没有惩罚,“问责制”难以有效落实;受“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等不良文化的影响较深。

4,在邮储银行刚开办的新业务中,合规显得更尤为重要与急迫。

以前邮储银行只存不贷,现今成立邮储银行后,开通贷款,很多东西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深一脚浅一脚,很难把握尺度与分寸。而贷款业务却是各大银行利润最大的一块业务,如果贷款的规模与质量上不去,那么这个银行的效益是很难保证的。

合规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1,合规不能规的太紧,也不能规的太松。太死容易束缚手脚,停滞不前。

太松容易产生漏洞,让人钻空子。太死容易打消人的积极性,太松又容易使人胆大妄为。要处理好太紧与太松的问题。2,从实践中总结理论,理论服务实践,不断修正与完善。如信贷业务,面临着理论经验不足或不适合现今的发展情势,还有实践经验毫无的情况。那么只有靠一步一步的摸索总结,从实践中得出最适合当前发展的合规经验,来指导下一步的工作,而后根据不断出现的问题来修正。

3,把握好质与量的关系。质是指合规制定要指握大方向,绝不能产生质变,也可以说制定合规要搞清事情的本质,为何要制定合规制度,如何制定合规制度,哪项制度针对哪个方面,防范哪个风险,量是指小方面,小方面可以灵活些,但不能太灵活,灵活到产生质变,那么就会失去合规的效力。质与量的关系很重要,既是一个古老的哲学辨证关系,也是任何一个企业经营不能不认真思考与对待的问题。4,合规是为收益服务。一个银行经营,以利益为重。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银行的风险有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处理。而合规就是让风险大部分在事前防范和及时处理,以免风险扩大。

三、邮储银行合规机制建设的总体思路

1、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合规风险管理

(1)强调合规从高银行高层做起,设定鼓励合规的基调。银行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制定和核准符合自身特点且行之有效的合规政策,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银行倡导的合规文化;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合规责任;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框架;合规部门的地位和职责;全行上下用以识别和管理合规风险的主要程序等。合规政策应明确指出业务部门对于合规风险管理负直接责任,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对合规风险管理负最终责任。

(2)要建立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确保合规部门切实履行自身的合规职责。要按照独立性、权威性、全面性原则组建合规部门,并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在总行、分行设立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合规风险管理部门,在支行及以下机构设立合规岗位;明确合规管理部门与稽核部门的职责边界:合规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合规风险的识别、监测和报告,稽核部门负责实施合规检查,合规部门设臵应与稽核部门分离,其履职情况要接受稽核部门的监督与检查;建立部门协作机制:业务部门应支持合规风险管理部门实施合规风险监测与评估,合规风险管理部门应推动业务部门防控合规风险。

(3)要科学设定清晰的合规风险报告线路。在国内商业银行从“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改造的过渡期,可先行采取以向上级合规风险管理部门条线报告为主,向所属机构负责人报告为辅的方式,在合规机制比较成熟时逐步过渡为条线式报告。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授权制度,国有银行一直是依据机构或部门功能授权,不同于外资银行则更强调对个人授权。二是岗位设臵规则,国有银行岗位设臵通常没有科学的岗位设臵评价,岗位的职责、权限不明确,如采取分散化管理的组织结构,在各业务部门设立合规岗位,很难确立合规人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三是国内商业银行的伞型组织架构,使得机构负责人权限过大,制衡不足,向上级条线合规部门直接汇报,能够增强合规工作的独立性。

2、构建流程银行,制度建设应充分体现流程控制

(1)构建流程银行,按照横向设臵流程,按照流程设臵部门。“流程银行”即银行的经营组织结构和各种资源完全围绕业务流程而展开、完全服从于业务处理流程的需要,而流程完全围绕客户和市场需求设计。商业银行在组织架构再造时应将各部门按照前、中、后台严格分离设臵:公司、零售银行部作为银行前台部门,风险管理、法律合规和运营部构成银行中、后台,人力资源、信息科技和财务会计是保障前、中、后台有效运作的支持保证部门。从导向上看,所有部门的职责定位,都是围绕产品和客户来运转。客户办理业务并没有直接面对某个部门的概念,而是通过特定的渠道进入流程,每一笔业务的完成都要经过独立的前、中、后台处理,每一个部门都是通过流程为客户服务的。其主要优势在于:一是完全实现前台营销拓展与中后台操作处理相分离,便于风险的流程控制。二是全新的业务流程设计,便于管理与运作。三是实现总行条线化管理模式,便于管理会计的核算。我国商业银行要向流程银行转变,必须吸收国际先进银行经验,充分利用当代it信息技术成果,全面优化整合资源,提高经营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

(2)建立“制度的制度”。制度的制定过程也要体现流程控制,没有可操作性和流程控制的制度不能成为制度。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要改变目前规章制度的制定模式,可聘请外部专业机构,发动各业务条线共同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实现员工手册化、标准化作业;同时,进一步明确新制度的出台必须经过必要的测试、核证和会签过程,树立制度的权威,各行应将其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内部工程来抓。合规部门应主动参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为银行的流程再造以及业务管理垂直化和组织结构扁平化提供必要的合规支撑;加强对业务流程和制度梳理和规章制度的后续评价工作,及时提出测评意见。

(3)要完善配套的责任追究及绩效评价制度体系。一要建立内部责任追究制度,借助具有威慑力的合规责任追究制度,惩处违规行为,落实合规责任,并及时纠正错误,规范经营管理行为,充分体现银行的合规价值取向。二是要建立举报监督机制。疏通并敞开员工举报违规、违法行为的渠道和途径,并建立健全有效的举报保护和激励机制,鼓励员工举报违规、违法行为,强化对违规、违法行为的有效监督。三是要打造制度的“高速公路”。加强制度与流程、系统的融合,强化全过程的硬控制,减少人为理解和执行的偏差。四是要构建科学有效的合规管理评价制度,科学设臵合规管理考核事项,对关系银行长期、稳健和安全的绩效指标赋予绝对优势权重,客观评价各部门、业务条线和分支机构管理人员合规风险管理的能力和内部风险状况,把合规评价结果与相关人员的奖惩挂钩,充分体现倡导合规和惩处违规的价值观念。

3、培育良好的合规文化

(1)树立“合规人人有责”、“主动合规”的理念。只有让合规成为每一个银行员工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才能共同保证有关法律、规则和标准及其精神得到遵循和贯彻落实。同时要倡导主动发现和主动暴露合规风险隐患或问题,主动改进相应的业务政策、行为手册和操作程序,主动避免任何类似违规事件的发生和主动纠正已发生的违规事件。

(2)积极倡导“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合规风险管理本身并不能直接为银行增加利润,但却能通过系列的合规活动增加盈利空间和机会,避免业务活动受到限制。合规与银行的成本与风险控制、资本回报等经营的核心要素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合规能为银行创造价值。

银行合规文化演讲稿 篇6

合规,是一种真诚的爱一阵阵凄厉的警笛声划破了城市宁静祥和的上空,一辆警车呼啸而至,在一群表情严肃的武装警察的簇拥下,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被推进了警车。车窗外,他的妻子悲痛欲绝,嚎啕大哭;他五岁的女子一边挣扎着扑向警车,一边哭喊着:爸爸,你回来,你回来,他白发苍苍的母亲,被突如其来的变故

震惊了,一头栽倒在马路上,车窗内,他留下了痛苦的泪水,掩面而泣。周围挤满了观众,人们在嘁嘁喳喳议论着,一个声音说:可怜啊,他家里还有瘫痪在床的父亲,他妻子下岗了,而且常年有病,失去了劳动能力还有一个声音说:可是法律是无情的!

这就是警示教育视频中震撼人心的一幕。被逮捕的中年男子是某银行的一名干部,由于他的违规操作,致使四百万巨款被犯罪分子诈骗,自己也因渎职锒铛入狱,抛下了幼小的孩子、年迈体弱的父母和失业的妻子。失去了家庭支柱和经济来源的他们,以后将面对怎样的生活困境?这个事例生动地告诉我们,合规,不是对工作的束缚和压抑,不是麻烦和累赘,而是一种真诚的爱,体现了银行对每个员工的关心与爱护。

什么是合规?简单讲,就凡事要合乎规则与常理,凡事要遵循制度和规章,凡事要符合要求和政策。俗话说,不以规律,不成方圆。农行的健康运行,离不开合规的经营;防控金融风险,离不开合规的操作;农行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全体员工的规范工作;员工的幸福人生,也离不开合规的意识。合规,体现了我们农行文化价值观;合规,体现了农行对员工的关爱。作为一名银行员工,我们没有理由不去规范操作;我们也没有理由不去身体力行。假如那位中年干部能够遵纪守法、合规操作,也许年富力强的他已经被提拔到重要岗位,正在奉献银行的发展中意气风发,展示绚丽多姿的人生;假如他没有那次工作的事故,也许他正和父母妻儿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继续享受着银行为他提供的优越的物质条件;假如他尽职尽责,谨小慎微,也许他的孩子正沐浴着暖意融融的父爱,在温馨的家庭健康成长;“假如,假如”,有太多的“假如”,让他家庭美满和谐,让他事业有成,继续做一名骄傲自豪的银行员工。然而现实是无情的,一旦坠落事故的深渊,就会断送美好前程,毁灭美满家庭,失去光彩人生!

违规,一种耻辱,它像一瓶墨水给洁白无暇人生的沾染上污点,让人背负的沉重的心理负担工作生活;违规是一扇冰冷无情的铁窗,伴随着枷锁和桎梏,让人深陷囹圄,青灯相伴,孤立无援,变成失去自由尊严的囚徒,接受良心的谴责和法律的惩罚;违规是一种亲情离散,它让人妻离子散,天各一方,一头在黑暗的牢狱孤孤单单,形影相吊;一头在光明的人间望眼欲穿,泪水涟涟;违规更是一种无尽的伤害,面对陷入泥淖的亲人,父母怎么去面对街坊邻居?妻子怎么在朋友同事面前从从容容地生活?而孩子如何面对周围同学的耻笑、讥讽、排挤、挖苦、甚至欺侮?在自卑的阴影下,孩子又怎么能够直面惨淡的人生?而合规带给人们的却是尊严,光明,是亲人的团员,是其乐融融的和谐生活。

古人云,“不因善小而不为,也不因恶小而为之”。细节决定事业的成败,也能决定做人和人生的胜败荣辱。因此我们每个人应当树立人人合规、处处合规的理念,心细如发,一丝不苟地开展工作。有一件小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在脑海中久久萦绕,挥之不去,事后回想,假如麻痹大意,后果将不堪设想,不但影响银行的良好信誉,造成了重大损失,我个人也将承担事故责任,蒙受不必要的耻辱,父母、子女都将为此担惊受怕,和谐的家庭生活将变得不再宁静。我深深体会到:合规操作,就需要细致入微,从小事做起,提高警惕;合规,是我们员工头顶的一把保护伞,让我们减少失误,规避风险;合规是对我们员工充满关爱的守护神,让我们远离错误,远离违规,继续过着安宁温馨的家庭生活;合规,是热心培养我们的良师,为我们筑起一道预防风险的高墙,引领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爱岗敬业,执着奉献,成长为栋梁之材。

爱是一种保护,是一种责任,一种严格的要求。真爱不是宽容,不是放纵,俗话讲的“严是爱松是害”就是这个道理。平心而论,银行精细化的管理制度、严格的要求绝非一朝一夕制定的,而是参考了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和千千万万案例和事故的教训总结出来的,所有的规定,包括最平常、最普通的制度,比如对柜台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经济损失责任有操作人员自负的规定,也是在实践的考验中归纳出来的。前车之鉴,不可不查,这些常识性的规定,同样需要严格遵守,同样需要树立主动合规、严肃合规的意识。合规,不单能够保护我们家庭的幸福,同样能够保护每个员工的健康成长。恩格斯认为,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是生活,动物则是生存。他明确地告诉我们: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动物只求吃饱喝足,而人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一番事业,做一个对银行、对同事、对社会有用的人,赢得他人的肯定和尊重,有尊严、有目标、有理想地活着,实现人生的价值。作为一名银行员工,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二十一世纪,谁不想创出一番引人注目的成绩?谁不想有作为有地位?谁不想在职场上积极进取、鹏程万里?包括那些因违规、违法深陷囹圄的人也都曾经有过远大理想,有过美好的追求。但是由于缺乏“我要合规”“实质合规”的意识,结果多走了职场的弯路,断送了光明职业前途,甚至有的沦为人们的罪人,埋葬了自己的青春与人生。多少触目惊人的案例,发人深思,令人震惊。

每当我想起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小例子,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为之惋惜,为之扼腕叹息。小卫是我的朋友,也是某全国性综合大学的研究生,品学兼优,他本科专业是公共关系与秘书专业,研究生读的却是金融,其导师也是知名教授。上学期间,小卫刻苦攻读,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金融论文多篇,被学校誉为善交往、能写作、金融专业能力强的综合人才。毕业后,在其导师的推荐下,经过严格的专业考核,小卫如愿以偿进入了心仪已久的某商业银行总行办公室。年仅24岁的她表现优异,把善于协调沟通、擅长协作的优点都发挥出来,将领导分配的任务出色完成,得到了周围同事的一致好评。因此,该银行领导班子把她当成重点培养对象,一年后不仅把她发展为党员,而且派她到营业厅一线柜台锻炼,以期望增加她对基层工作的了解,锻炼她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重点再陪的对象,可以说,呈现在小卫眼前的是一帆风顺的职场和无比美好的个人发展前景。来到基层后,小卫工作热情很高,与周围同事相处融洽,但是同事们逐步发现她具有“马大哈”的性格,上进心虽强,但冒冒失失,对完成工作操之过急。为此,基层领导曾经委婉提醒。一天,一位年轻的女客户,前来存款3000元钱,由于排队等候的客户较多,工作较为繁忙,忙忙碌碌中的小卫办完存款手续后,竟然将存折和3000元现金一并交给了客户。事后找到该客户索要3000元时,该客户承认多收了3000元,但拒不退还,其理由是该银行有“现金离柜,概不负责”规定,而且声言“要给银行一个教训”。女客户是个律师,虽然反复协商,但未能达成一致,在法庭几经周折虽然追回了一半现金,但银行的声誉和形象受到了严重影响。就这样一次明显的失误,让自尊心极强的主动小卫离开了自己心爱的银行和岗位,失去人生中一次良好的个人发展机会,在职业生涯中多了一段曲折,如今的她四处求职,仍然未找到理想的岗位,等待她的将是漫漫的人生旅途和意想不到的坎坷。如果她有主动合规的意识,如果她能有条不紊开展工作,也许她将成为单位的骨干,在该家银行继续书写美好人生。

邮储银行合规文化演讲 篇7

(一) 金融生态概念的提出

生态是生物和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总和。在全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 20世纪60年代以来, 各国学者开始运用生态学的方法和成果来分析其他领域的问题, 金融生态就是生态环境学和金融学结合的产物, 它将生态概念引申到了金融领域。生态金融是指各种金融组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 与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其内部金融组织及其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系统, 这个系统与金融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包括与金融机构实现利益和风险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客户企业改革、社会信用体系、会计和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乃至商业文化活动等各方面内容。

(二) 金融生态的特征

1. 双面性。

金融生态是一个系统, 其主要中心是金融业。金融生态表现出了内部环境 (因素) 和外部环境 (因素) 的双面性。金融生态这个统一的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金融业内部环境, 如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业、金融产品等;另一部分就是金融业外部环境, 如政治、经济、法律、信用环境等。这两部分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不可分割地共同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特殊生态系统。

2. 动态关联性。

金融生态中的所有因素和外部所有因素并不是静止不动的, 如同自然生态中各个生态因子紧密关联一样, 他们也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性, 通过资金链条相互作用。所以, 金融生态也不是静止的, 而是一个不断新陈代谢和逐步完善的系统, 是一个动态关联的系统。

3. 双重机制性。

金融生态具有双重机制性, 即适应性学习机制和自然选择机制。由于各国、各区域的法律体制、经济条件、社会特征、文化传统等各种外部因素不同, 为了适用这种不同的外部环境, 其金融生态内部因素就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这就是金融生态的适应性学习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同自然生态一样, 金融生态也沿袭着自然选择的传统, 不断进行着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 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地动态发展着。

(三) 和谐金融生态的意义

从整体上来看, 和谐生态金融能够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建立和谐金融生态环境, 是我国转轨时期金融机构作为独立主体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最近的金融危机表明, 金融法制不完善、会计和审计水准不高以及专业中介机构不规范都能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因此, 建立和谐金融生态也是维持整个金融系统稳定, 防范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之一。

此外, 和谐金融生态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立。金融业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金融业的稳定与否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和谐与稳定。创建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 能够维护我国金融业的稳定秩序, 协调市场、政府和法律的运行机制, 进而维持整个社会的秩序与和谐, 真正建立和谐社会。

从微观层面来看, 和谐金融生态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促进商业银行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和谐金融生态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个充分发展和展现创造力的空间, 为商业银行的良性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在和谐金融生态环境中, 商业银行能够充分提升自己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所以《金融时报》评论说“从一定意义上讲, 金融生态环境就是竞争力。”

二、商业银行合规文化———金融生态的和谐因子

合规一词译自英文“compliance”, 原意为“服从和遵从”,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中, 将合规定义为:“确保银行的活动与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合规文化是指银行所有员工从合规做起, 人人合规, 合规人人有责, 倡导合规创造价值这一价值观。在经济全球化和银行业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 合规文化已经为全球银行业所认可。合规文化之于商业银行的作用, 相当于商业银行之于金融生态的作用, 所以, 可以说合规文化是金融生态的核心和灵魂, 合规文化直接影响和决定着金融生态的稳定与平衡, 它是金融生态的和谐因子。

商业银行合规文化的建立能够有效控制商业银行风险, 促进金融生态的和谐。商业银行不仅是经营货币的企业, 更是管理风险的企业。虽然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改制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 我国银行业在风险管理和控制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和隐患。统计表明, 我国90%以上的银行内部案件都是由于不合规、不合法导致的。可见, 合规文化的建立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是非常的紧迫和必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趋同化, 合规文化建设能够增强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增强自身竞争力, 为和谐金融生态打下坚实基础。

商业银行合规文化的建立有助于不断完善银行内控制度, 保障和谐金融生态的稳定。从外延上来说, 合规制度涵盖了内控制度, 内控制度是合规文化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存在着制约范围不全面, 缺乏前瞻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等问题, 严重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合规文化的建立能够促进企业不断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把风险控制在源头上, 商业银行风险通过合规文化和内控制度双重的有效控制, 进一步推动了和谐金融生态的创建。

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和制度是金融生态的内因, 其合规文化更是金融生态的核心和主轴, 商业银行外部的法制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等是金融生态的外因,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内因与外因共同促成了事物的发展, 其中内因决定了外因, 所以, 笔者认为, 商业银行的合规文化建设决定着、影响着商业银行所处的外部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法制环境等等。而上述的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决定着金融生态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因此, 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合规文化是金融生态的和谐因子, 它的发展左右着整个金融行业及其环境的发展, 影响着金融生态的发展。

三、以金融生态为中心建设商业银行合规文化

我国银监会于2006年10月发布了《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 为我国商业银行建设良好的合规文化, 有效提高合规风险管理水平, 确保银行业稳健运行提供了一个范本。但由于我国金融业对合规文化的研究和推行较晚, 我国商业银行的合规文化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 存在很多问题, 我国应该以金融生态为中心建设商业银行合规文化。

(一) 商业银行应树立全新的合规文化观

金融生态是具有区域性的一个概念, 大致上可以分为全球范围的金融生态、国家金融生态、地区金融生态等, 合规文化的内涵应该与金融生态的范围和概念相呼应。过去, 我国商业银行谈论合规文化, 多是从国家层面以及省际层面出发, 将其简单地理解成符合国家及银行所处的省市的规定。但是, 各国的金融生态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一个金融链, 去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新的国际经济和金融环境下, 我国商业银行应该从全新的视角去拓展对合规文化的理解:合规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国家或民族文化, 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国际文化、全球文化。我国商业银行合规文化的建设不仅仅要求做到符合我国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 还应该包括符合国际法律文件、国际银行惯例等规定。加入WTO之后, 我国商业银行和其他国家商业银行、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会越来越频繁, 业务往来过程中产生很多新的金融或者合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由于法律的滞后性, 在没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时候, 商业银行就应该按照国际协议中的原则进行解决, 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金融风险, 促进整个国际金融生态和国内金融生态的和谐发展。因此, 我国商业银行在建设合规文化之前, 应从国际层面以及国内层面树立全新的合规文化观。

(二) 以人为本, 创建科学的内控管理机制

科学的内控管理机制是商业银行避免违规的保障机制, 是合规文化的重要内容。首先, 要完善合规组织框架, 赋予合规部门相对独立性。合规部门的负责人必须是专职管理人员或者是银行内部的高级管理人员但不能参与银行业务的处理, 能够全面协调银行合规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定期向高层汇报合规风险分析报告, 并对合规部门负责;其次, 应该对各种规章制度进行认真研究和整理, 统一制定若干业务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从根本上解决制度过多而流于形式的问题。避免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情况;再次, 合规部门的独立性应该是相对的, 应受到银行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管。内审部门应当与合规部门分离, 以保证对合规部门进行独立的考核, 审计部门也要将与合规有关的任何审计调查结果及时告知合规负责人。此外, 还应加强内控考核评价, 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调整, 大力营造良好的合规氛围。

(三) 通过配套制度来完善商业银行合规文化

第一, 建立完善的合规培训制度。文化需要思维的支撑, 商业银行应该根据银行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备的合规培训制度, 让员工充分认识和了解合规文化的重要性, 熟悉与其工作相关的最新法律法规, 从源头上杜绝违规情况的发生;第二, 要建立合规问责制度。落实追究违规责任人, 查处各种违规行为, 及时并修正错误, 规范经营管理。第三, 要建立诚信举报制度。丰富员工举报违规、违法行为的渠道和途径, 如在行内设立举报信箱、网上举报信箱、举报电话等。这对于合规文化的建设是非常有益的措施。最后, 要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建议在商业银行业内部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 如信息共享网站, 各商业银行将最新的合规研究成果、违规案例、合规创新举措信息上传于该网站, 商业银行业内部可以共享该类信息, 共同为创建以金融生态为中心的科学合规文化。

参考文献

[1]阎传海, 张海荣.宏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2]谢中华, 杜斌.论我国金融生态问题[J].金融投资, 2007 (3) .

[3]金融生态环境就是竞争力.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2007-9-23.

[4]陈春.中国银行业合规文化建设之探讨[J].广西金融研究, 2007 (1) .

[5]刘亮.“合规文化”成银企改革关键点.business culture.2007 (2) .

上一篇:十佳标兵先进事迹摘抄下一篇:党员承诺共性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