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餐管理条例

2024-09-03

就餐管理条例(精选8篇)

就餐管理条例 篇1

一、目的

为加强公司食堂的统筹管理,做好食堂服务工作。保证员工用餐质量和数量,规范员工的日常用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实行食堂报餐就餐、就餐打卡管理制度。现将报餐就餐、就餐打卡使用办法及相关事项规定如下,所有在公司用餐的员工,必须实行食堂就餐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三、就餐报餐制度:

(1)各部门于每日下午4点之前将次日的午餐用餐人数和晚餐用餐人数上报至行政部。未按规定报餐的部门,所造成的餐数超标或缺少,均由部门负。(2)未报餐人员到食堂就餐或已报餐人员没有去食堂就餐的,一次扣发10元,月超过5次,下月不再享受餐补福利。责人承担费用。

四、就餐时间:(1)午餐:11:35——12:30(2)晚餐:17:40——18:30

五、刷卡制度:实行“一人一卡一餐”制度。

1、此卡只限于本公司职工在本公司食堂使用。

2、禁止此卡转借他人使用。严禁无卡或不刷卡就餐现象。

3、员工在中午或晚上下班后,到食堂打卡就餐,就餐卡仅限本人使用,若发现不打卡或冒打卡,罚款20元。六:就餐制度

1、员工应自觉按顺序排队就餐,做到注意礼让、有序,严禁插队。

就餐管理条例 篇2

一、困惑:大半盆的剩余饭菜!

现象1:

午饭后, 二楼餐厅。学生纷纷把自己的剩余饭菜倒入学校规定的饭桶, 三四个桶不一会儿就装满了。饭桶中, 白花花的米粒在菜汤、菜中失去了光泽, 见了让人倒胃口。

现象2:

午餐。我们班学生依次入座后, 就三三两两端起餐盘, 走向加菜处减菜。回到教室, 我作了统计, 减了两份菜的同学有20多人, 其中有两名同学一份菜都没吃, 只吃些了米饭, 喝了几口菜汤!

现象3:

午餐。孩子们吃的是红烧鱼、白菜红烧肉、西红柿炒鸡蛋。就餐前, 我对学生说, 今天有一样菜没吃的扣2分, 吃而没吃完的扣1分。可是仍然还有很多同学吃不完。于是, 我便问了学生A (男孩) 不吃鱼的原因, 他说他在家里从来不吃鱼。我又走向一个三份菜几乎都没吃的学生B (女孩) , 我问她大白菜、西红柿一类的菜在家吃不吃?她说吃啊。我问她为什么在学校就不吃了呢?她说不想吃, 一点也不饿。

这一系列的现象使我困惑, 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促使我沉思, 思考问题的症结所在, 思考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二、分析:呈现的问题与矫正的对策

经历了沉思的痛苦后, 笔者意识到学生就餐时剩余饭菜过多, 跟社会、家庭、学校都有关系。笔者将其归纳为习惯性浪费、习惯性挑食、生物钟紊乱等, 并针对不同的现象, 对学生或进行专项疏导或综合治理。

1. 习惯性浪费

可能是家庭教育的不及时、不得力, 也可能是部分学生没有参与过插秧、锄草一类的劳动, 使得他们不知道粮食里究竟包含着多少辛苦。因此, 这些学生剩了馒头、剩了米饭也不以为然, 久而久之竟成了习惯。

班会上, 我让学生回忆“千层糕”概念。再给学生算账:一份饭作500粒计算, 每株稻子结25粒算, 得需要20棵稻子, 这20棵稻子拿在手里就是一撮;而这一份米饭能吃到口中, 经过灌溉、插秧、施肥、除草、除虫、收割、打谷等等, 多少的工序!我建议孩子休息日到田地里帮助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 感受劳动者的辛苦, 体验粮食是劳动的结晶。

2. 习惯性挑食

学生在家即有挑食现象, 到学校则变得更加明显了。学生不吃某些菜, 如从不吃鱼, 即为“习惯性挑食”。笔者认为, 挑食跟家庭、学校都不无关系。家庭的温情是学生挑食的温床, 学校的程式化的菜谱则是学生挑食“不可避免的程式化遭遇”。

上文“现象3”中学生A从不吃鱼的现象在其他学生身上也有类似的反映, 其他同学除了有不吃鱼的, 不吃的还有芹菜、土豆、辣椒、豆腐、豆芽、萝卜、凉皮、猪肉、虾仁、鸡肉、鸡蛋、肉丸等。

统计的结果让我觉得事情非常棘手, 面对这“众犯”, 我没有草率处理, 更没有“怒气冲天”, 我这样提醒学生:馒头、米饭中含有大量的淀粉, 淀粉在消化液、唾液酶作用下分解成人体必需的葡萄糖和热量, 使人不再感到饥饿和寒冷;各种肉类含有蛋白质, 蔬菜中含有各类维生素, 所以每天也应摄入一定量的肉类、豆类、牛奶等, 以供身体成长之需, 为了长好身体, 我们必须按照菜谱、均衡饮食。

3. 生物钟紊乱及其他原因

很多学生家长没有稳定的工作, 因此学生没有养成按时吃饭的习惯, 从而导致“生物钟紊乱”, 影响其在学校的就餐。经调查和处理发现, 上文现象3中的学生B不想吃饭和该生家里吃饭的不按时相关。另有部分学生零花钱较多, 有太多的零食, 也是学生不能吃好饭的一大隐患。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家尽量按时吃饭, 要求学生少吃零食或不吃零食。

针对学生就餐时的不良习惯需要教师进行综合治理。笔者对学生文明就餐在不同的阶段, 有不同的要求。首先让学生把饼、米饭、自己喜欢吃的菜全部吃完, 并保证桌面与地面的整洁。其次, 实行“桌长负责制”。评比哪个小组就餐时比较安静、哪个小组餐桌与地面最干净、哪个小组剩的饭菜最少。用评比促使学生努力做得更好。再次, 在与学生同时就餐过程中, 适时对学生进行要求, 老师为学生做好表率。

三、实施:具体规定与学生的自我教育

针对学生就餐中的浪费和挑食、偏食等问题, 根据学校的规定, 结合本班学生年龄阶段特征, 笔者对本班学生提出如下规定。

1. 中午饭、菜必须得吃完, 辣椒、肥肉除外;

汤每人都得喝一些。如有特殊情况, 如, 生病了, 不能吃的菜在和老师说明后, 可与别人的菜交换着吃, 但绝不可浪费。

2. 早、晚两顿饭, 男生每人吃饼至少3片, 女生每人至少2片;

男女生每人喝汤 (饭) 1碗;3人2份菜, 剩余凉菜不超过四分之一, 热菜必须吃完。

3. 每次吃完饭菜后, 按值日表有序端餐盘, 整理餐桌。

每天每桌两名同学值日, 要进行合理分工。

执行规定的过程中, 为了规范学生行为, 制定一些奖惩是有必要的, 虽然在短时间内会有效果, 但根本上还要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为主。

一个月下来, 有90℅以上的学生在一大周11天中都能自觉地把饭、菜吃完, 说明大部分学生能稳定地“适量饮食”、“均衡饮食”, 笔者的文明就餐的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还有4~5个同学偶尔有轻微的浪费或挑食、偏食现象, 这反映了习惯养成中许多因素的负面影响, 还需要教师作进一步的引导和教育。

四、反思:就餐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素质, 帮学生形成稳定、持久的行为习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就餐管理中, 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不同学龄段的孩子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 对自己在学校中的角色, 对老师角色的看法不尽相同, 年级愈低, 对老师的观点的认同越高;反之, 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高, 他们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 会越来越关注同学的观点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

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不仅仅是因为学生幼小, 需要多鼓励、表扬, 更是一种正确的育人策略。

2. 把各条规范细化为明了的规

定, 在不断强化学生遵守规定的过程中, 逐步把学校的规定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行为要求, 直至成为学生自觉的习惯。

事实上, 转化一种坏习惯并不能一蹴而就, 需要较长的时间甚至一定次数的反复。案例中还有4~5个同学还偶尔有轻微的浪费或挑食、偏食现象, 这也说明了改变一种错误习惯需要较长的时间, 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 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所以师者更应耐心地对这些孩子进行教育, 努力让所有的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而当全班同学大多数做不到或故意违反班级具体某条规定时, 有可能是这条规定不符合本班级现阶段的情况, 师者就需要反思, 有必要进行局部调整或重新制定。

3. 让学生心中装有“崇高的理

想”, 让学生乐意做自己“应当”做的事, 勇于挑战困难的事, 从而成为好学生。

对孩子进行文明就餐教育时, 需要和孩子讲清楚均衡饮食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精力充沛地学习;在值日中培养刻苦耐劳的精神, 在克服困难中形成高尚的品质;在当好角色、遵守规定中提高未来公民的基本素质……

其实, 班主任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有心与用心。所以, 所有的细节教育最大的源动力就是有心、用心加上必不可少的爱心。有人说, “要给人以阳光, 你心中必须有太阳”。因此, 班主任只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就必定能挖掘出教育细节, 做好教育的细节工作。就餐管理工作也是如此, 班主任只有耐心教育并运用有效的策略,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华.论教学规范的习俗化.教育科学研究, 2006 (8) .

[2]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

寄宿制学生的就餐管理 篇3

随着“民工潮”不断壮大,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多,小学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作为寄宿制学校中的一所优秀学校,我校在学生管理方面着重对学生以“行为十文明”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文明就餐”即为其中一项。

一、 困惑:大半盆的剩余饭菜!

现象1:

午饭后,二楼餐厅。学生纷纷把自己的剩余饭菜倒入学校规定的饭桶,三四个桶不一会儿就装满了。饭桶中,白花花的米粒在菜汤、菜中失去了光泽,见了让人倒胃口。

现象2:

午餐。我们班学生依次入座后,就三三两两端起餐盘,走向加菜处减菜。回到教室,我作了统计,减了两份菜的同学有20多人,其中有两名同学一份菜都没吃,只吃些了米饭,喝了几口菜汤!

现象3:

午餐。孩子们吃的是红烧鱼、白菜红烧肉、西红柿炒鸡蛋。就餐前,我对学生说,今天有一样菜没吃的扣2分,吃而没吃完的扣1分。可是仍然还有很多同学吃不完。于是,我便问了学生A(男孩)不吃鱼的原因,他说他在家里从来不吃鱼。我又走向一个三份菜几乎都没吃的学生B(女孩),我问她大白菜、西红柿一类的菜在家吃不吃?她说吃啊。我问她为什么在学校就不吃了呢?她说不想吃,一点也不饿。

这一系列的现象使我困惑,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促使我沉思,思考问题的症结所在,思考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二、 分析:呈现的问题与矫正的对策

经历了沉思的痛苦后,笔者意识到学生就餐时剩余饭菜过多,跟社会、家庭、学校都有关系。笔者将其归纳为习惯性浪费、习惯性挑食、生物钟紊乱等,并针对不同的现象,对学生或进行专项疏导或综合治理。

1.习惯性浪费

可能是家庭教育的不及时、不得力,也可能是部分学生没有参与过插秧、锄草一类的劳动,使得他们不知道粮食里究竟包含着多少辛苦。因此,这些学生剩了馒头、剩了米饭也不以为然,久而久之竟成了习惯。

班会上,我让学生回忆“千层糕”概念。再给学生算账:一份饭作500粒计算,每株稻子结25粒算,得需要20棵稻子,这20棵稻子拿在手里就是一撮;而这一份米饭能吃到口中,经过灌溉、插秧、施肥、除草、除虫、收割、打谷等等,多少的工序!我建议孩子休息日到田地里帮助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感受劳动者的辛苦,体验粮食是劳动的结晶。

2.习惯性挑食

学生在家即有挑食现象,到学校则变得更加明显了。学生不吃某些菜,如从不吃鱼,即为“习惯性挑食”。笔者认为,挑食跟家庭、学校都不无关系。家庭的温情是学生挑食的温床,学校的程式化的菜谱则是学生挑食“不可避免的程式化遭遇”。

上文“现象3”中学生A从不吃鱼的现象在其他学生身上也有类似的反映,其他同学除了有不吃鱼的,不吃的还有芹菜、土豆、辣椒、豆腐、豆芽、萝卜、凉皮、猪肉、虾仁、鸡肉、鸡蛋、肉丸等。

统计的结果让我觉得事情非常棘手,面对这“众犯”,我没有草率处理,更没有“怒气冲天”,我这样提醒学生:馒头、米饭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在消化液、唾液酶作用下分解成人体必需的葡萄糖和热量,使人不再感到饥饿和寒冷;各种肉类含有蛋白质,蔬菜中含有各类维生素,所以每天也应摄入一定量的肉类、豆类、牛奶等,以供身体成长之需,为了长好身体,我们必须按照菜谱、均衡饮食。

3.生物钟紊乱及其他原因

很多学生家长没有稳定的工作,因此学生没有养成按时吃饭的习惯,从而导致“生物钟紊乱”,影响其在学校的就餐。经调查和处理发现,上文现象3中的学生B不想吃饭和该生家里吃饭的不按时相关。另有部分学生零花钱较多,有太多的零食,也是学生不能吃好饭的一大隐患。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家尽量按时吃饭,要求学生少吃零食或不吃零食。

针对学生就餐时的不良习惯需要教师进行综合治理。笔者对学生文明就餐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首先让学生把饼、米饭、自己喜欢吃的菜全部吃完,并保证桌面与地面的整洁。其次,实行 “桌长负责制”。评比哪个小组就餐时比较安静、哪个小组餐桌与地面最干净、哪个小组剩的饭菜最少。用评比促使学生努力做得更好。再次,在与学生同时就餐过程中,适时对学生进行要求,老师为学生做好表率。

三、 实施:具体规定与学生的自我教育

针对学生就餐中的浪费和挑食、偏食等问题,根据学校的规定,结合本班学生年龄阶段特征,笔者对本班学生提出如下规定。

1.中午饭、菜必须得吃完,辣椒、肥肉除外;汤每人都得喝一些。如有特殊情况,如,生病了,不能吃的菜在和老师说明后,可与别人的菜交换着吃,但绝不可浪费。

2.早、晚两顿饭,男生每人吃饼至少3片,女生每人至少2片;男女生每人喝汤(饭)1碗;3人2份菜,剩余凉菜不超过四分之一,热菜必须吃完。

3.每次吃完饭菜后,按值日表有序端餐盘,整理餐桌。每天每桌两名同学值日,要进行合理分工。

执行规定的过程中,为了规范学生行为,制定一些奖惩是有必要的,虽然在短时间内会有效果,但根本上还要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为主。

一个月下来,有90℅以上的学生在一大周11天中都能自觉地把饭、菜吃完,说明大部分学生能稳定地“适量饮食”、“均衡饮食”,笔者的文明就餐的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还有4~5个同学偶尔有轻微的浪费或挑食、偏食现象,这反映了习惯养成中许多因素的负面影响,还需要教师作进一步的引导和教育。

四、 反思:就餐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素质,帮学生形成稳定、持久的行为习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餐管理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不同学龄段的孩子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对自己在学校中的角色,对老师角色的看法不尽相同,年级愈低,对老师的观点的认同越高;反之,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高,他们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会越来越关注同学的观点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

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不仅仅是因为学生幼小,需要多鼓励、表扬,更是一种正确的育人策略。

2.把各条规范细化为明了的规定,在不断强化学生遵守规定的过程中,逐步把学校的规定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行为要求,直至成为学生自觉的习惯。

事实上,转化一种坏习惯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较长的时间甚至一定次数的反复。案例中还有4~5个同学还偶尔有轻微的浪费或挑食、偏食现象,这也说明了改变一种错误习惯需要较长的时间,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所以师者更应耐心地对这些孩子进行教育,努力让所有的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而当全班同学大多数做不到或故意违反班级具体某条规定时,有可能是这条规定不符合本班级现阶段的情况,师者就需要反思,有必要进行局部调整或重新制定。

3.让学生心中装有“崇高的理想”,让学生乐意做自己“应当”做的事,勇于挑战困难的事,从而成为好学生。

对孩子进行文明就餐教育时,需要和孩子讲清楚均衡饮食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精力充沛地学习;在值日中培养刻苦耐劳的精神,在克服困难中形成高尚的品质;在当好角色、遵守规定中提高未来公民的基本素质……

其实,班主任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有心与用心。所以,所有的细节教育最大的源动力就是有心、用心加上必不可少的爱心。有人说,“要给人以阳光,你心中必须有太阳”。因此,班主任只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就必定能挖掘出教育细节,做好教育的细节工作。就餐管理工作也是如此,班主任只有耐心教育并运用有效的策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华.论教学规范的习俗化.教育科学研究,2006(8).

[2] 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

[3] 高德胜.论道德教育的城市化遭遇.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就餐管理制度 篇4

一、值周护校领导教师分工及要求:

1、值周领导要高度重视学生就餐行为习惯。以身作则,做好护校教师的分工,维持好学生就餐秩序,监督护校老师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监督学生安全有序用餐。值周领导必须在放学前五分钟检查门卫宿舍餐厅,及时处理不安全隐患,为学生安全舒心用餐创设良好的环境。

2、三名护校教师至少提前2分钟到学生餐厅。两名教师必须认真清点各班就餐学生人数,准确记录在学生用餐统计表中。一名教师在餐厅里维持学生打饭秩序,杜绝插队、拥挤和推搡现象,保证学生按序排队自觉刷卡取餐,并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3、值周教师放学后做好教学楼和校园的`巡逻工作:促使学生到餐厅按时用餐,制止学生吃泡面吃垃圾食品或不吃饭现象,禁止学生买零食吃零食。

二、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分工及要求:

1、班主任要利用班会、主题班会、网络视频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饮食安全教育。积极宣传并引导学生人人在学生食堂就餐,教育学生少吃或不吃零食,杜绝在校外用餐或吃泡面现象。

2、学期初班主任要统计好本班上灶学生人数并如实上交总务处。定期召开就餐学生会议,不定时地去食堂清点本班就餐学生,了解学生就餐情况;摸清吃泡面学生和校外就餐学生,对他们要批评教育并要求定时返校就餐;班主任要本着对学校对学生负责,做好对家长、科任教师和学生的正面解释和宣传工作。

3、班主任对生活委员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指导好生活委员周日下午以班为单位统一充饭卡的事项,生活委员督促并统计本班就餐学生每周冲卡的生活费,和班长一起代理学生如数冲卡。二是定期帮助生活委员组织就餐学生放学后排队有序地进入餐厅打饭用餐,对跑步抢饭学生要给予批评教育,及时制止不良用餐行为,不断促成学生自觉排队文明用餐的好习惯。三是协助生活委员做好一周饭餐的意见或建议征集,及时处理学生在用餐中得突发事件;周五下午一点前向总务处交回学生饭餐反馈单以及下周所需的菜谱。

4、上下午最后一节课的老师要按时下课,积极帮助提醒生活委员组织本班就餐学生两人一排整队有序带入餐厅,并做好签名登记;督促学生及时就餐。

三、学生就餐要求:

1、各班学生必须听从班主任老师的教育,服从生活委员的安排,下课后拿上自己的餐具自觉排好队,由生活委员带领整齐有序地进入餐厅。做到不奔跑、不大喊大叫、不用筷子敲打餐盘;进入餐厅自觉排好队,不拥挤、不插队、不推搡,自觉刷卡取饭。

2、节约粮食,安静专心用餐。做到不大声喧哗、不在餐厅内乱跑乱窜,不偏食、不挑食、不乱倒乱扔剩饭剩菜,不把零食拿到餐厅去吃。尽量把饭菜吃完。

3、就餐完毕,及时离开餐厅,不在餐厅里逗留,禁止在餐厅追逐打闹嘻戏。自觉将剩余饭菜倒入指定的地方后,将碗筷洗干净并节约用水。

四、奖惩办法:

1、各班学生就餐的秩序、人数和就餐率是每周被评为学风学纪优胜班级的依据之一,而且纳入班主任考核之中。

2、凡对学生就餐出力献策的老师,将在绩效工资考核中以一定比例给予体现。

食堂就餐管理规定 篇5

为规范食堂用餐秩序,为公司员工提供优质、卫生的工作餐,给就餐人员提供一个干净、舒适、有序的用餐环境。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高管餐厅就餐规定

1、不得带非总监级别人员或其他人员进入高管餐厅就餐。如部门有客户,请先通知食堂,并携带客餐申请单;

2、就餐人员应尊重食堂人员的工作,可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员工餐厅就餐规定

1、员工应按规定时间就餐,自觉排队刷卡,不得提前就餐,不准插队;

2、员工自觉排队刷卡时,如发现有人恶意不刷餐卡就餐或漏刷餐卡将给予相应行政处罚;

3、员工用餐需在餐厅进行,不得将饭菜带入办公区域或宿舍用餐;

4、员工盛饭、盛汤应适量,吃多少,打多少,严禁浪费;

5、员工应将盘中菜全部吃完后,才可到打餐区加菜。如发现盘中剩菜很多又要另行加菜的,厨房工作人员可以拒绝加菜。杜绝浪费;

6、用餐完毕后,员工应将剩余残渣倒入指定的泔水桶内,保持餐桌桌面不留残渣,餐具放置在指定地点;

7、自觉爱护食堂财产,严禁损坏食堂内设施,违者除照价赔偿外,还将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8、就餐人员应尊重食堂人员的工作,可提出意见和建议,不得谩骂食堂工作人员;

9、员工家属探亲就餐,可凭本人的餐卡刷卡后在食堂大厅用餐;

就餐刷卡管理制度 篇6

为提升工作效率,规范员工的日常用餐,提高公司员工福利,推行食堂就餐刷卡服务。特制定就餐刷卡相关事项管理制度。

1.就餐人员,须先刷卡再用餐。实行“一人一卡一餐”制度。严禁无卡或不刷卡就餐现象。

2.将餐卡放置刷卡区域,听到提示音的同时,液晶屏将显示持卡人员序号、姓名、本次刷卡金额及余额。否则需重新刷卡确认。如有故障及时与综合部、财务部沟通。

3.各单位、各部门临时人员就餐需将就餐人数提前通知食堂,食堂人员应按照就餐人数合理配餐。外来人员用餐,须经综合部、财务部同意领用餐券用餐。

4.就餐卡须妥善保存,如有丢失及时进行补办,无卡者严禁就餐;新入职未转正员工丢卡补办缴纳50元管理成本费,退卡缴纳20元成本费;转正员工丢卡补办缴纳20元管理成本费,退卡缴纳5元成本费。其他分、子公司员工就餐按照转正员工收取补办卡成本费,不收取退卡费。

5.综合部、财务部按刷卡系统记录,统计员工就餐情况。由综合部后勤主管进行日常管理并核算成本。

6.公司餐厅内的桌凳、盘子、盆子、筷子等餐厅物品只准在餐厅内部使用,禁止带出餐厅,确因工作需要带出餐厅的,应经餐厅工作人员允许并在使用后及时归还;

7.严格遵守就餐时间,不得提前或滞后用餐,保证在规定时间段就餐完毕,超过规定时间,厨房不再提供用餐,避免提早进入餐厅或占用办公时间用餐等不遵守时间秩序的情况出现。

8.自觉维护餐厅的就餐秩序,按照先后次序排队取餐。取餐时应注意保持秩序,做到耐心等待、相互礼让;用餐时注意保持安静,需要更换座位或起身走动时注意避免影响他人用餐;用餐结束后,应将残羹倒入垃圾桶内,同时将餐具按要求放至指定位置。

9.培养文明就餐习惯,要在遵守时间、维护秩序、保持卫生、举止文明等方面严格按照制度规定时刻约束自己的就餐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文明用餐习惯。

10.提倡员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拾金不昧,拾获就餐卡交至综合部,由失主请刷一次中餐,以示感谢;严禁拾获者据为己有或恶意刷卡,一经查处,取消食堂就餐资格、通报批评并报公司领导批准后进行严肃处分。

11.用餐人员对餐饮服务有意见时,应向综合部投诉,勿与餐厅工作人员直接发生冲突,避免造成恶劣影响。

12.员工对就餐有意见或建议可向综合部提出。综合部整理后及时对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进行采纳、改进。促进餐厅的健康运营,切实为员工做好后勤保障。

13.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未尽事宜由综合部负责解释。

就餐管理条例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在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50个重点监测县中,按照不同供餐模式,随机抽取2所小学和2所初中作为重点监测学校。当某种供餐模式不足2所小学或初中时,则抽取该供餐模式下所有学校作为重点监测学校。在每个学校,按年级分层,以教学班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每个年级抽取1 ~ 2个班,确保每个年级达到40人左右,要求男、女生基本各半。共抽取学生29 317名,其中男生14 811名,女生14 506名;小学生16 730名,初中生12 587名;中部地区11 856名,西部地区17 461名; 食堂供餐学生15 023名,企业供餐学生9 145名,混合供餐5 149名。

1. 2方法

1. 2. 1问卷调查调查使用统一编制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学生调查表”(以下简称“学生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学校、年级、班级、学籍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健康状况等,以及学生就餐满意度和营养知识行为等问题。该调查问卷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设计,并经专家研讨会讨论及预调查后修订。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详细介绍该问卷的填写方法后,学生当场自填完成并收回。“混合供餐”指兼有学校食堂和企业两种供餐方式的模式。

1. 2. 2质量控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负责对各监测省和重点监测县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后,各省再对省内各监测县进行二级培训。所有调查员均经培训合格后进行正式调查。问卷调查结束后,调查员对每一份问卷进行核查,如发现填写错误或漏填等立即让调查对象补充。

1. 3统计分析所有调查数据均采用统一编制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系统”进行录入和上报,上报数据采用SAS 9. 2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不同组间率值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小学生和初中生就餐满意度40. 8% ,24. 2% ,8. 3% 的学生分别一般、比较喜欢和非常喜欢吃学校提供的食物。25. 7% 的小学生“非常喜欢”吃学校提供的食物,高于初中生(8. 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43. 7% 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食物“味道没有家里的好”,小学生(34. 3% ) 低于初中生(55.9%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 。61. 4% 的学生大多数能吃完或每次都能吃完学校提供的食物,小学生(60. 4% )与初中生(62. 6% ) 相似。吃不完学校提供食物的前3位原因依次为不想总吃同样的 (41.1% ) 、给的太多吃不完(34. 4% ) 、不喜欢吃(33. 1% ) 。见表1。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 ;* P < 0. 05,**P < 0. 01。部分调查项目结果存在缺项。

2. 2中西部地区学生就餐满意度20. 7% 的西部地区学生非常喜欢吃学校提供的食物,高于中部地区学生(14. 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中部地区学生(49. 4% ) 认为学校提供的食物没有家里的好的比例高于西部地区学生(39. 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西部地区学生(26. 0% ) 每次都能吃完学校提供食物的比例明显高于中部地区学生(19. 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无论中部还是西部地区学生,吃不完学校提供食物的第一位原因都是不想总吃同样的,分别为44. 6% 和38. 8% 。见表1。

2. 3不同供餐模式学生就餐满意度13. 4% 的吃学校食堂供餐的学生非常喜欢吃学校提供的食物,低于企业供餐(23. 5% )和混合供餐(22. 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觉得学校提供的食物味道没有家里的好的比例分别为44. 6% ,42. 6% ,43. 8% 。吃企业供餐的学生每次都能吃完的比例最高(30. 9% ),吃学校食堂供餐的学生比例最低(18. 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3种供餐模式的学生吃不完学校提供食物的原因主要是不想总吃同样的、给的太多吃不完、不喜欢吃。3种供餐模式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食物更有 营养的比 例分别为14. 5% ,15. 6% ,15. 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3 讨论

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学生营养餐政策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特别是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更是把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营养餐工作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来实行[3,4]。对于学生营养餐的供餐模式,各国也都有着详细而严格的规定,使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政策能够沿着明确而规范的轨道进行[5]。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差别很大,各地也因地制宜地对学生采用不同的供餐模式。目前,“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学校的供餐模式主要为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 供餐和混合供餐3种。

本次调查发现,虽然大多数学生在回答“你是否喜欢吃学校提供的食物”时都为一般、比较喜欢或非常喜欢,但仍有43. 7% 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食物味道没有家里的好;且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中部还是西部地区学生,他们吃不完学校提供的食物的主要原因都为不想总吃同样的、不喜欢吃和给的太多吃不完。表明学校提供的食物口味单调、食物种类单一,学生对供餐重要性的认识也有所不足,与国内其他的调查结果相似[6]。因此,建议学校在提供营养餐时,除了将保证食物安全放在首位外,还应保证其色、香、味、形符合学生的要求[7,8]。同时,要加强对供餐单位,特别是学校食堂工作人员的营养与健康知识和科学烹调方面的培训。另外,学生本身对营养认识的不足、过于偏重口味的饮食习惯、一起用餐时的相互影响等,都可能在 一定程度 上影响学 生的饮食 行为[7]。而日本食育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对营养餐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就餐满意度[9]。美国学校午餐计划致力于使师生了解食品、营养和健康知识,从而培养良好饮食习惯[10,11]。这些好的经验和方法可通过“食育”来加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以保证“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实施。

本次调查还发现,吃食堂供餐、企业供餐、混合供餐的学生在对学校提供的食物喜欢程度上有所不同,比较喜欢吃或非常喜欢吃学校提供的食物比例分别为37. 8% ,46. 9% ,48. 4% 。企业供餐和混合供餐满意度相比较高,学校食堂供餐满意度低。企业和混合供餐模式有多种供餐模式组成,学生选择余地大,较易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食物,因此满意度也较高[3]。吃企业供餐的学生每次都能吃完学校提供的食物的比例最高 ( 30. 9% ),该比例在 食堂供餐 中最低(18. 6% )。由此可见,学校提供食物的种类、口味等是影响学生就餐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学校食堂供餐模式对供餐单位的软件和硬件设施要求较高,营养师和厨师的专业水平也会直接影响学生餐的营养质量、感官和学生摄入营养等[12,13]。即使在硬件设施合格的食堂,工作人员数量不足或素质不高也是制约学校食堂供餐的一个重要因素[6,14]。所以,要不断加强对学校食堂工作人员营养与健康相关知识的培训。

春节就餐安全菜肴 篇8

可是,把自己的营养和安全交给不认识的人,真能那么放心?饭店的卫生合格么?原料新鲜么?调味品质量怎样?烹调油是否反复用?肉里加亚硝酸盐了么?炒菜时过火了么?环境卫生容易看出来,菜里的不安全因素就难看透了。这里就借您一双慧眼,大家一起行动,把餐馆食品的三大安全隐患看个清清楚楚!

含“地沟油”的菜肴

首先,一定要防住“地沟油”。所谓地沟油未必是地沟里捞出来的油,在厨房里炸了又炸的油,或剩菜回收利用的油,其实都属于地沟油的范畴。其中有毒致癌物质不断积累,反式脂肪酸含量越来越高,身体有用的成分越来越少,还有促进发胖、促进脂肪肝、促进高血压、促进心血管损伤等多种严重害处!

招数一:看菜单

如果是油炸、油煎法制作的菜,或看到干锅、水煮、干煸、香酥等字样,说明菜肴的烹调方法需要大量的油,或者需要油炸处理。这些油不太可能是第一次用,即便不属于口水油或地沟油,质量也好不了太多。高温加热会让油脂发生反式异构、聚合、环化、裂解等变化,相比而言,蒸、煮、炖、白灼、凉拌等烹调方式对油脂的品质影响小,而且无需反复加热烹调油,不容易带来地沟油的麻烦。

招数二:查口感

尝尝菜的口感,就知道油的新鲜度怎么样。新鲜合格的液体植物油是滑爽而容易流动的,即便油多,也绝无油腻之感。在水里涮一下,比较容易把油涮掉。反复使用的劣质油黏度上升,口感黏而腻,吃起来没有清爽感,甚至在热水中都很难涮掉。

招数三:观剩菜

菜打包回家之后,放在冰箱里,过几个小时取出来。如果油脂已经凝固或半凝固,说明油脂质量低劣,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很可能是多次加热的油甚至地沟油。如果是这样,剩菜不如扔掉,而这样的餐馆也不要再去第二次。

亚硝酸盐过高的菜肴

第二件大事,就是防住亚硝酸盐。它是著名毒物,在肉里和胃里还可能形成致癌物亚硝胺。国外研究证实,多吃用亚硝酸盐腌过的肉会增加多种癌症的危险,包括肠癌、食道癌、肺癌、肝癌,还有乳腺癌。如果厨师手里没准儿加多了,或者把亚硝酸盐误当食盐加进去,还有急性中毒的危险!

招数一:看颜色

生牛肉、生猪肉是红色的,加热之后自然变成褐色或淡褐色。而用了亚硝酸盐的肉,做熟之后都是粉红色的。加酱油或红曲也能让熟肉发红,但它们的颜色只在表面上,且颜色比较深;亚硝酸盐发色的肉呈火腿的粉红色,娇艳美丽而且内外颜色均匀。粉红色的杭椒牛柳、粉红色的酱牛肉、粉红色的煲排骨,都是因为添加了亚硝酸盐才呈现出美丽色彩。

招数二:查口感

现在餐馆做出来的肉特嫩,牛肉软得和豆腐差不多,这都是“嫩肉粉”的功劳。但如今的嫩肉粉几乎都含亚硝酸盐,个别品种亚硝酸盐含量大大超标,还含有多种“保水剂”。所以,相比而言,能吃出肉丝的感觉反而说明没有加嫩肉粉,比较“天然状态”。

嫩肉粉中的木瓜蛋白酶和淀粉倒是没什么害处,但其中往往还伴随着亚硝酸盐、小苏打、磷酸盐等辅助配料。其中亚硝酸盐有过量危险,小苏打破坏肉里面的维生素,而磷酸盐和可乐一样,会妨碍钙、铁、锌等多种营养元素的吸收。所以,这样的嫩肉粉,不用最好。

招数三:品风味

亚硝酸盐能发色,能防腐,也是一种风味配料。多加一些能让普通的肉产生类似腊肉的鲜美风味,有些人对这种味道特别着迷,但用健康作为美食的代价,也不合算了吧。

以劣充好的菜肴

第三件大事,就是原料的新鲜度和优质度。餐馆的原料通常会比家里的原料低一个档次,污染程度怎么样,新鲜程度怎么样,是否来源于规范渠道,是否有QS标志,顾客很难控制,甚至难以知晓。所以,要特别注意观察菜肴的状态,从中获取原料质量的信息。

招数一:查口感

现在餐馆都非常善于把低档原料做出高档原料的感觉,比如用嫩肉粉可以把老牛肉变成小牛肉,把老母猪肉变成高档肉,还能让肉充分吸水,把一斤肉当成一斤半肉来用。人们常常发现,水煮牛肉的肉不仅颜色粉红、异常柔软,而且膨大异常,形状扭曲,看不出是片还是块。其实,这样的肉,通常并不是上好的肉,好牛肉是舍不得这么做的。在吃辣子鸡丁、回锅肉等菜的时候,发现肉片或肉丁经过油炸已经基本变干,甚至发脆。这样的肉,通常也不是新鲜的肉,而是因为缺乏香味甚至有异味,特意深度油炸,让它产生焦香,失去异味。

招数二:辨滋味

在点菜的时候,尽量选择调味比较清淡的菜肴,这时候原料的安全最有保障。这是因为在调味比较清淡的时候,原料的任何不良味道都会暴露出来。然而,如果菜肴中加入大量的辣椒、花椒和其他各种香辛料,或者加入大量的糖和盐,就会让味蕾受到强烈刺激,很难体会出原料的新鲜度,甚至无法发现原料是否已经有了异味。实际上,这是店家故意用强烈的味觉刺激来遮蔽食品原料中相对较弱的味觉信号。

为什么麻辣味或香辣味食品大行其道?这就是其中的原因:一则迎合了人们追求刺激的本性,二则可以利用浓重的调味来掩盖低质量原料的真相,从而降低原料成本,用低价格来打开市场。所以,越是吃味道浓重的食品,越要非常认真地品味其中的本味,避免被劣质原料所危害。

招数三:尝风味

对于各种凉菜、主食、点心和自制饮料,也要提高警惕。其中如果用了反复加热的炒菜油,不仅能吃出油腻感,还能吃出不清爽的风味来。如果点心或凉菜里加入了已经氧化酸败的花生、花生碎或芝麻酱,就能嗅出来“哈喇味”。如果使用了陈年的黄豆,打出来的豆浆会有不新鲜的风味。如果用了久放或发霉的原料,煮出来的粥也会带上相应的不良风味,一定要仔细品味。

上一篇:爱我国防作文题材下一篇:关于博乐市第四中学请求调入吕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