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教案免费

2024-09-09

等差数列教案免费(通用10篇)

等差数列教案免费 篇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能力目标 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其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定义的理解和掌握.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等差”特点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2分钟)

数列的定义以及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

【引入】(3分钟)

某人要用彩灯装饰圣诞树,这个人做事喜欢按一定的规律去做,他在圣诞树的顶尖装上1个彩灯,在第一层装上4个,第二层装上7个,第三层装上10个,第四层装上13个。如果有第五层,你能猜得出他要装上多少个彩灯吗?他的规律是怎样的?

你能根据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吗?

(1)1, 4, 7,10,13,( )

(2)21, 21.5, 22, ( ), 23, 23.5,…

(3)8,( ), 2, -1, -4, …

(4)-7, -11, -15, ( ), -23

共同特点: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样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

【讲授新课】(16分钟)

一、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用符号表示:

教师活动:分析定义,强调关键的地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问题:1.数列(1)(2)(3)(4)的公差分别是多少?

2.(5)1, 3, 5, 7, 9, 2, 4, 6, 8, 10

(6)5, 5, 5, 5, 5, 5 ……是等差数列吗?

3.求等差数列 1, 4, 7,10,13,16,…的第100项。

师生一起讨论回答。

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等差数列 的首项是 ,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可得:

即:

即:

即:

由此归纳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

∴已知一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只要知其首项 和公差d,便可求得其通项

思考:已知等差数列的第m项 和公差d,这个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答:

等差数列求和教案 篇2

等差数列求和教案

知识与能力:通理解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定义,理解倒序相加的原理,记忆两种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体会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引导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已知其中三个量,求另两个值。

教学难点:获得公式推导的思路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故事提出问题:泰姬陵是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位于印度,是国王为他心爱的妃子而建,传说泰姬陵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圆宝石镶嵌而成,共有100层,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有多少颗宝石吗?

(板书)“

2.讲解新课

(板书)等差数列前 项和 公式推导(板书)

问题1“S=1+2+3+4+、、、、+n(倒序相加法)分小组讨论

问题2:

”,两式左右分别相加,得,,于是.于是得到了两个公式: 和

3、知识巩固:(1);

(2)

4、课堂小结

1.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

(结果用 表示)

人教版等差数列教案 篇3

本节课讲述的是人教版高一数学(上)§3.2等差数列(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

2、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

3、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完全归纳法,对此并不熟悉因此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同项公式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对于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

(一)复习引入

(二)新课探究

(三)应用举例

(四)归纳小结

(五)布置作业,五个教学环节构成。

(一)复习引入: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以及给出数列和表示数列的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象法.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数列的例子:(课本P41页的4个例子)

(1)0,5,10,15,20,25,…;

(2)48,53,58,63,…;

(3)18,15.5,13,10.5,8,5.5…;

(4)10 072,10 144,10 216,10 288,10 366

(二)新课探究

1、由引入自然的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强调:

① ―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

②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

③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强调―同一个常数‖);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由学生将等差数列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归纳出数学表达式: an+1-an=d(n≥1)

同时为了配合概念的理解,我找了5组数列,由学生判断是否为等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找出公差。

1.9,8,7,6,5,4,……;√ d=-1

2.0.70,0.71,0.72,0.73,0.74……;√ d=0.01

3.0,0,0,0,0,0,…….;√ d=0

4.1,2,3,2,3,4,……;×

5.1,0,1,0,1,……×

其中第一个数列公差<0, 第二个数列公差>0,第三个数列公差=0

由此强调: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当d=0,an 为常数列。

2、第二个重点部分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若一等差数列{an }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可得:

a2-a1 =d 即: a2 =a1 +d

a3 – a2 =d 即: a3 =a2 +d = a1 +2d

a4 – a3 =d 即: a4 =a3 +d = a1 +3d

……

猜想: a40 = a1 +39d

进而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n=a1+(n-1)d

此时指出:这种求通项公式的办法叫不完全归纳法,这种导出公式的方法不够严密,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这里向学生介绍另外一种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办法------迭加法:a2 – a1 =d

a3 – a2 =d

a4 – a3 =d

……

an – an-1=d

将这(n-1)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就可以得到an– a1=(n-1)d即 an= a1+(n-1)d(第一通项公式)

当n=1时,(1)也成立,所以对一切n∈N*,上面的公式都成立

因此它就是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

在这里通过该知识点引入迭加法这一数学思想,逐步达到―注重方法,凸现思想‖ 的教学要求

am 与an有什么关系呢?

am=a1+(m-1)d①

an=a1+(n-1)d②

a1=am-(m-1)d代入②得an=am-(m-1)d+(n-1)d 即:an=am+(n-m)d(第二通项公式)

(三)应用举例

【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分析(1)

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分别是什么?你能求出它的第20项吗?

首项和公差分别是a1=8,d=5-8=2-5=-3.又因为n=20,所以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得a20=8+(20-1)×(-3)=-49.

分析(2)

由a1=-5,d=-9-(-5)=-4得数列通项公式为an=-5-4(n-1).

由题意可知,本题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401=-5-4(n-1)成立,解之,得n=100,即-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

【例2】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pn+q,其中p、q是常数,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若是,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

例题分析:

由等差数列的定义,要判定{an}是不是等差数列,只要根据什么?

只要看差an-an-1(n≥2)是不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

说得对,请你来求解.

当n≥2时,〔取数列{an}中的任意相邻两项an-1与an(n≥2)〕

an-an-1=(pn+1)-[p(n-1)+q]=pn+q-(pn-p+q)=p为常数,

所以我们说{an}是等差数列,首项a1=p+q,公差为p.

这里要重点说明的是:

(1)若p=0,则{an}是公差为0的等差数列,即为常数列q,q,q,….

(2)若p≠0,则an是关于n的一次式,从图象上看,表示数列的各点(n,an)均在一次函数y=px+q的图象上,一次项的系数是公差p,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q.

(3)数列{an}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其通项an=pn+q(p、q是常数),称其为第三通项公式.(五)归纳小结1.等差数列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

强调关键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n-1)d会知三求一

(六)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P114习题3.2第2,6 题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 篇4

数列是中、高职数学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我选择的课题:《等差数列》是“数列”中的一个重点内容,这部分内容在对口单招高考中的能级要求是理解。通过对生活实例和内容的分析,建立等差数列的模型,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感受等差数列模型的广泛应用,并利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我校对口单招学生是在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经历了中考之后分流到我们学校的,他们的数学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也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待进一步加强,存在畏难情绪等。针对这些情况,我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的直觉感受和已有经验,结合生活实例,精选一些典型的、适合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去讲解概念和定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次参赛内容为一个单元:等差数列;在等差数列中又包括:1. 等差数列的概念(1课时);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课时);3. 等差中项;4.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1课时)。所选内容来源于教材和数学学案。

四、教学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

(2)理解等差中项的广义概念,能灵活运用性质巧解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了解数列在实际生活和生产方面的应用,并能利用数列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建立数列模型以及应用数列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

五、主要教学理念

1.任务引领

任务引领教学法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把学习过程任务化,让学生在实施任务中训练技能,构建理论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充分的机会自行处理实施任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到“所学即所用”。

2.以生为本

学生是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协同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也是学习活动的评价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给予适当的建议,并适时进行指导,以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发展。让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再通过学生交流展示,教师点评的方式,从而使学生真正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3.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课堂活动主要参与者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组成学习小组,小组成员或小组之间相互启发、通力合作、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

六、主要教学策略

1.做好课前预习沟通,让每位学生都能信心十足的上好数学课;

2.重视课前预习,使教学过程顺畅进行;

3.采用课堂教学结合梯度式任务单的形式完成教学;

4.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5.主要采用“任务引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6.采用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激励性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积极进取。

七、资源开发

1.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2.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制作教学课件和动画辅助教学。

教案目录

小学生等差数列的教案 篇5

2、使学生进一步地熟练地掌握等差(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公式;

3、使学生较灵活地应用等差(比)数列的定义及性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等差(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等差(比)数列的定义及性质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利用自习将思考题(一)(二)发放给学生,让他们先思考,教师解答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课 型:专题复习课。

时间安排:45’×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等差数列的有关基础知识

教 法:1、指名学生回答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中顷,通项公式,前几项求和公式。

2、教师点评,师生达成共识。

二、领悟“思考题(一)”

教 法:1、以拖火车的形式指名学生回答思考题(一)的4个问题。

2、教师点评,师生达成共识。

⑴由思考1还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在等差数列{an}中,

m+n

若 =k,则am+an=2ak(m,n,k∈N_)与性质:

在等差数列{an}中m+n=p+q→am+an=ap+aq(m,n,p,q∈N_)是一致的)。

⑵由思考题2还可以得到这样的变式:①an=am+(n—m)d或am=an+(m—n)d

an—a1

②d=

n—1

⑶由思考题3、4可以得到这样的性质:若数列{an}为等差数列,其前几项和为Sn,则有如下性质:Sn,S2n—Sn,S3n—S2n……也成等差数列,公差为nd2。

三、学生操练

教 法:1、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思考,教师巡回指导,着重关注学困生。

2、教师点评,师生达成共识:巧妙地应用等差数列的性质(或通项公式的变形式)求解,能简化解题过程。

四、布置作业:1、第6、7题。 2、思考题(二)

第二课时

一、回顾等比数列的.有关基础知识

教 法:1、指名学生回答“等比数列的概念,等比中项,通项公式,前n项求和公式”。

2.2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教案 篇6

§2.2等差数列

授课类型:新授课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公差的概念,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正确认识使用等差数列的各种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

过程与方法:了解等差数列的构造过程以及应用等差数列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总结归纳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三、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四、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并给出数列和表示的数列的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象法.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

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例子

①0,5,10,15,20,25,„

②48,53,58,63

③18,15.5,13,10.5,8,5.5

④10072,10144,10216,10288,10366

观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

★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一个名字——等差数列.2、讲授新课

①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注: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

对于数列an,若anan1d(与n无关的数或字母),n2,n,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为公差。

思考:请写出数列①、②、③、④的通项公式。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或anam(nm)d】

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

若一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可得:

a2a1d即:a2a1d

a3a2d即:a3a2da12d

a4a3d即:a4a3da13d

„„

由此归纳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ana1(n1)d

∴已知一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只要知其首项a1和公差d,便可求得其通项an。

由上述关系还可得:ama1(m1)d

即:a1am(m1)d

则:ana1(n1)d=am(m1)d(n1)dam(nm)d

即等差数列的第二通项公式anam(nm)d∴ d=

③例题讲解

例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解:⑴由a18,d58253n=20,得a208(201)(3)49

例2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pnq,其中p、q是常数,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若是,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

分析:由等差数列的定义,要判定an是不是等差数列,只要看anan1(n≥2)是不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

解:当n≥2时, anan1(pnq)[p(n1)q]pnq(pnpq)p为常数

∴{an}是等差数列,首项a1pq,公差为p。

注:若p=0,则{an}是公差为0的等差数列,即为常数列q,q,q,…

3、课堂练习

[补充练习]

(1)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项与第10项.分析:根据所给数列的前3项求得首项和公差,写出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从而求出所求项.解:根据题意可知:a1=3,d=7-3=4.∴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3+(n-1)×4,即an=4n-1(n≥1,n∈N*)∴a4=4×4-1=15, a10=4×10-1=39.(2)求等差数列10,8,6,„„的第20项.解:根据题意可知:a1=10,d=8-10=-2.∴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10+(n-1)×(-2),即:an=-2n+12,∴a20=-2×20+12=-28.(3)-20是不是等差数列0,-3aman mn1,-7,„„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说明理由.2177∴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n+, 222

774777令-n+=-20,解得n=因为-n+=-20没有正整数解,所以-20不是这个数列的项.222274、课时小结 解:由题意可知:a1=0,d=-3

通过本节学习,首先要理解与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an-an1=d,(n≥2,n∈N).其次,要会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并掌握其基本应用.最后,还要注意一重要关系式:anam(nm)d和an=pn+q(p、q是常数)的理解与应用.5、课后作业

等差数列教案免费 篇7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公式,掌握等差数列的特殊性质及应用;掌握证明等差数列的方法;

2.明确等差中项的概念和性质;会求两个数的等差中项;

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4.能通过通项公式与图像认识等差数列的性质,体会等差数列是用来刻画一类离散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能用图像与通项公式的关系解决某些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等差数列的图像的应用,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通过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运用,渗透方程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使学生明确等差数列与一般数列的内在联系,从而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等差中项的概念及等差数列性质的应用。难点:等差中项的概念及等差数列性质的应用。【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

2.教学用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 ;(1)等差数列定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anam(nm)d或andnp(p是常数))

ana1n

1anamnm

(3)公差d的求法:① dan-an1②d2.等差数列的性质:

③d

(1)在等差数列an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是它相邻二项的等差中项;(2)在等差数列an中,相隔等距离的项组成的数列是AP如:a1,a3,a5,a7,……;a3,a8,a13,a18,……;

(3)在等差数列an中,对任意m,nN,anam(nm)d,d

anamnm

(mn);

(4)在等差数列an中,若m,n,p,qN且mnpq,则amanapaq

用心爱心专心

3.问题:(1)已知a1,a2,a3,an,an1,,a2n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①an,an1,,a2,a1也成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公差是多少? ②a2,a4,a6,a2n也成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公差是多少?(2)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a1,公差为d。

①将数列an中的每一项都乘以常数a,所得的新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公差是多少? ②由数列an中的所有奇数项按原来的顺序组成的新数列cn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和公差分别是多少?

(3)已知数列an是等差数列,当mnpq时,是否一定有amanapaq?

(4)如果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A,使得a,A,b成等差数列,那么A应满足什么条件?

二、研探新知

1.等差中项的概念:

如果a,A,b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其中Aa,A,b成等差数列A

2.一个有用的公式:

(1)已知数列{an}是等差数列

①2a5a3a7是否成立?2a5a1a9呢?为什么? ②2anan1an1(n1)是否成立?据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③2anankank(nk0)是否成立??你又能得到什么结论?(2)在等差数列an中,d为公差,若m,n,p,qN且mnpq 求证:①amanapaq②apaq(pq)d

amana1(m1)da1(n1)d2a1(mn2)dapaqa1(p1)da1(q1)d2a1(pq2)d

ab

2ab2

证明:①设首项为a1,则

∵ mnpq∴amanapaq

② ∵apa1(p1)daq(pq)da1(q1)d(pq)da1(p1)d ∴ apaq(pq)d

探究: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注意:(1)由此可以证明一个结论:设{an}成AP,则与首末两项距离相等的两项和相等,即:

a1ana2an1a3an2,同样:若mn2p 则 aman2ap

(2)表示等差数列的各个点在一条直线上,这条直线的斜率是公差d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例1(教材P37例3)已知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an2n1,求首项 a1和公差d。

解:a12111,a22213,∴da2a12或dan1an2(n1)1(2n

1)2,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an2n1,是关于n的一次式,从图象上看,表示这个数列的各

点(n,an)均在直线y2x1上(如图)

例2 ①在等差数列an中,a2a7a8a136,求a6a9.②在等差数列an中,a1a4a8a12a152,求a3a13的值。解:①由条件:a6a9a7a8a2a133;

②由条件:∵2a8a1a15a4a12∴a82∴a3a132a84. 例3若 a1a2a530a6a7a1080 求a11a12a15解:∵ 6+6=11+1, 7+7=12+2……∴ 2a6a1a11,2a7a2a12……从而

(a11a12a15)+(a1a2a5)2(a6a7a10)

∴a11a12a15=2(a6a7a10)(a1a2a5)=2×8030=130一般的:若{an}成等差数列那么Sn、S2nSn、S3nS2n、…也成等差数列

例4 如图,三个正方形的边AB,BC,CD的长组成等差数列,且AD21cm,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179cm。(1)求AB,BC,CD的长;(2)以AB,BC,CD的长为等差

数列的前三项,以第10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解:(1)设公差为d(d0),BCx则ABxd,CDxd

A

B

C

D

(xd)x(xd)21x7x7

由题意得:解得: 或(舍去)22

2d4d4(xd)x(xd)179

∴AB3(cm),BC7(cm),CD11(cm)

(2)正方形的边长组成已3为首项,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an,∴a103(101)439,∴a103921521(cm)2所求正方形的面积是1521(cm)2。

四、巩固深化,反馈矫正1.教材P37练习

2.在等差数列an中, 若 a56a815 求a1

4解:a8a5(85)d即 1563d ∴ d3从而 a14a5(145)d69333 变题:在等差数列an中,(1)若a5a,a10b 求a15;(2)若a3a8m 求 a5a6 解:(1)2a10a5a15 即2baa15∴ a152ba;(2)a5a6=a3a8m

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A

ab

2a,A,b,成等差数列,等差中项的有关性质意义

2.在等差数列中,mnpqamanapaq(m,n,p,qN)3.等差数列性质的应用;掌握证明等差数列的方法。

六、承上启下,留下悬念

1.在等差数列{an}中, 已知a3+a4+a5+a6+a7=450, 求a2+a8及前9项和S9.解:由等差中项公式:a3+a7=2a5,a4+a6=2a5由条件a3+a4+a5+a6+a7=450, 得5a5=450, a5=90,∴a2+a8=2a5=180.S9=a1+a2+a3+a4+a5+a6+a7+a8+a9

=(a1+a9)+(a2+a8)+(a3+a7)+(a4+a6)+a5=9a5=810.七、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记:

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成等差数列的常用方法

1.定义法:即证明 anan1d(常数)

例: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3n22n,求证数列an成等差数列,并求其首项、公差、通项公式。

解:a1S1321当n2时anSnSn13n22n[3(n1)22(n1)]6n5

n1时 亦满足∴ an6n5首项a11anan16n5[6(n1)5]6(常数)

∴an成AP且公差为6

2.中项法: 即利用中项公式,若2bac 则a,b,c成AP。例:已知1caba,1b,1c成AP,求证

ba,cb,ac

也成AP。

证明: ∵

111成AP∴

21a,b,c

b

1a

c

化简得:2acb(ac)

bc2

a2

c

aca2c

a

abaab

b(ac)c

bccac

ac

2ac

=

(ac)c)

acbcabac

(ab(ac)

2b

∴a,cab,c

也成AP

3.通项公式法:利用等差数列得通项公式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这一性质。

例:设数列a2

n其前n项和Snn2n3,问这个数列成AP吗?

解:n1时 a1S12n2时 anSnSn12n3,a1不满足an2n3∴ a21n

a2n3

nn2

等差数列教案免费 篇8

常州市第二中学 季明银

一、教学设计意图: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现行教材把《数列》放在《函数》之后,非常合理。本节课《等差数列前n项和》,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数列部分历来是高考的重点,每年高考都要对其进行重点考察,不仅选择题填空题每年必考,而且解答题也是重点考察的对象。等差数列作为数列部分的主要内容,也就备受青睐。(1)通过对公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剖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令人着迷的数学史,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树立学生求真的勇气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描述

(1)知识目标: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公式的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公式的探索、发现,在知识发生、发展以及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归纳、分析、综合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利用以退求进的思维策略,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观察、尝试、分析、类比的方法导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培养学生类比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数学文化价值)

公式的发现反映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从而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熏陶;通过公式的运用,树立学生“大众教学”的思想意识。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问题情景

德国伟大的数学家高斯“神速求和”的故事:小高斯上小学四年级时,一次教师布置了一道数学习题:“把从1到100的自然数加起来,和是多少?”年仅10岁的小高斯略一思索就得到答案5050,这使教师非常吃惊,那么高斯是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巧妙地计算出来的呢?如果大家也懂得那样巧妙计算,那你们就是二十世纪末的新高斯。(教师观察学生的表情反映,然后将此问题缩小十倍)。

2、师生互动

例1:计算:1+2+3+4+5+6+7+8+9+10.这道题除了累加计算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有趣的解法呢?小组讨论后,让学生自行发言解答。

拓展1: 1+100=2+99=3+98=......=50+51=101,有50个101,所以1+2+3+......+100=50×101=5050。上面的方法用到等差数列的哪一个性质呢?

数列{an}是等差数列,若m+n=p+q,则am+an=ap+aq.类比:Sn=a1+a2+......an-1+an也可写成 Sn=an+an-1+......a2+a1

两式相加得2Sn=(a1+an)+(a2+an-1)+......(an+a1)=n(a1+an)Sn=

n个

(I)

如果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项数为n,则an=a1+(n-1)d代入公式(1)得Sn=na1+

上面(I)、(II)两个式子称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公式(I)是基本的,我们可以发现,它可与梯形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相类比,这里的上底是等差数列的首项a1,下底是第n项an,高是项数n。引导学生总结:这些公式中出现了几个量?

四、能力提升

I直接代公式(让学生迅速熟悉公式,即用基本量观点认识公式)例

2、计算:

(1)1+2+3+......+n

(2)1+3+5+......+(2n-1)

(3)2+4+6+......+2n

(4)1-2+3-4+5-6+......+(2n-1)-2n

d(II)

3、(1)数列{an}是公差d=-2的等差数列,如果a1+a2+a3=12,a8+a9+a10=75,求a1,d,S10。

拓展2:①数列{an}等差数列,若a1+a2+a3=12,a8+a9+a10=75,且Sn=145,求a1,d,n

拓展3:②若此题不求a1,d而只求S10时,是否一定非来求得a1,d不可呢?引导学生运用等差数列性质,用整体思想考虑求a1+a10的值。

II用整体观点认识Sn公式。

例4,在等差数列{an},(1)已知a2+a5+a12+a15=36,求S16;(2)已知a6=20,求S11。

五、总结和评估

通过上面例题我们掌握了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及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方法。在Sn公式有5个变量,已知三个变量,可利用构造方程或方程组求另外两个变量(知三求二).在解题时应仔细观察,寻找规律,往往会寻找到好的方法。注意在运用Sn公式时,要看清等差数列的项数,否则会引起错解。已知等式是不能直接求出a1,an和d的,但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求a1与an的和,于是这个问题就得到解决。这是整体思想在解数学问题的体现。

六、教后反思

等差数列教案免费 篇9

授课类型:新授课

(第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明确等差中项的概念;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公式, 能通过通项公式与图像认识等差数列的性质,能用图像与通项公式的关系解决某些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等差数列的图像的应用,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通过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运用,渗透方程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使学生明确等差数列与一般数列的内在联系,从而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首先回忆一下上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an-an1=d,(n≥2,n∈N),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na1(n1)d

(anam(nm)d或an=pn+q(p、q是常数))3.有几种方法可以计算公差d ① d=an-an1 ② d=

ana1aam ③ d=n

n1nmⅡ.讲授新课

问题:如果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A,使a,A,b成等差数列数列,那么A应满足什么条件?

由定义得A-a=b-A

,即:A反之,若Aab 2ab,则A-a=b-A 2aba,b,成等差数列 由此可可得:A2 [补充例题] 例

数列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甚至任意一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观察分析得出数列的概念,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参与问题讨论并获得解决中,培养观察、归纳的思维品质,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数列及其有关概念,通项公式。教学难点:通项公式的理解。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数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在生活中认识数列

1.温州某皮鞋公司打算去非洲拓展皮鞋市场,派两个人去调查市场,发现那里的人都不穿鞋子,问去投资还是放弃呢? 适当的数填空

1,2,(),(),()?

1,2,(),(),()? 1,2,(),(),()?

2.台球桌中的数列 1,2,3,4,5 3.我国有十二生肖的习俗,今年是2008年鼠年,请说出2008年之前最后一个鼠年,2008年之后最后一个鼠年?

1996,2008,2020,2032 4.象棋的传说

国际象棋有八行八列,64个格子。国王要奖励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在第1个格子里放1颗麦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2颗麦粒,在第3个格子里放4颗麦粒,在第4个格子里放8颗麦粒,在第5个格子里放16颗麦粒,依次类推。国王答应了。

问国王能满足满足上述要求吗?

1,21,22,23,...263

5.奥运金牌

北京奥运会上,中国拿了多少枚金牌?

我国从1984年倒2008年共开始参加了7届奥运会,金牌数依次为 15,6,16,16,28,32,51 6.小女孩荡秋千,从一边到另一边,唐老鸭从上到下,跳来跳去。

n(1)n=1,n=2,n=3,n=4,..时

-1,1,-1,1,-1,1,…

7.庄子曰: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你能用一列数来表达这句话的含义吗?

1111 1,,… 24816

二、讲授新课

(1)1,2,3,4,5

(2)1,21,22,23,...263

(3)15,5,16,16,28,32,51

(4)1996,2008,2020,2032,...(5)1,1,1,1,1,1,...1111(6)1,,...24816

1.函数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2.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个数叫做数列的项

各项分别叫数列的第一项,第二项。第n项 3.数列的记法:

(1)a1,a2,a3,,an,(2)an思考一:是同一数列吗?

(3)15,5,16,16,28,32,51(a)51,32,28,16,16,5,15

(5)-1,1,-1,1,-1,…(b)1,-1,1,-1,1,… 4.数列的分类

按项数的分为:有穷数列。无穷数列

5.探索与研究

(1)在生活中,找找数列的例子

(2)电子表格中的数列

6.数列的通项公式

思考2:

项a1

a3a4a5...an...a22序号1345...n......?...***21984121198412219841231984124198412nan198412n

通项公式的定义:如果数列{ an }中的第n项an与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数列的通项公式。

项与序号的关系,n的范围 三.例题讲解 例

1、根据下面数列{an}的通项公式,写出它的前5项:

nn(1)an(2)a1nn n1算法:依次用正整数1,2,3,..,去代替公式中n,就可求出数列中的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

2.智力大冲浪 用适当的数填空

(1)1,3,(),7 222213151(2),(),235

111(3),(),122345

四、学生练习 观察下面数列的特点,用适当的数填空,并写出

每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12,4, ,16,32, ,128,2 ,4,9,16,25, ,49,3-1,41,1111, ,, ,24562, ,2,5, ,7,

五、小结

 数列的定义;  数列的通项公式。 本节课的能力要求是:  会由通项公式 求数列的特定项

六、作业

 书P110 第1题 第3题

上一篇: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下一篇:学生会主席竞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