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企业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2024-05-15

论述企业文化的功能与作用(通用13篇)

论述企业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篇1

企业文化功能就是企业文化的“性能”与作用, 它分为内功能和外功能两种。内功能是指企业文化在其文化共同体内部的文化功能;外功能是指企业文化对外部环境的作用与功能。诸如企业文化对人类文化的影响, 对社会各阶层、各种角色的影响, 对其他集团文化的示范与冲击。显然, 内功能是企业文化的基本功能、主要功能, 外功能是企业文化的派生功能、辅助功能。当然, 随着企业文化共同体的全球性的迅速发展及其实力、作用的与日俱增, 企业文化的外功能愈益重要, 其研究和探讨价值亦愈大。

企业文化作为广大职工共同的价值观、追求, 必须对职工具有强烈的感召力。这种感召力就能把企业职工引导到企业目标上来。这种功能往往在企业文化形成的初期就已存在, 并长期地引导职工始终不渝地去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

企业文化是无形的、非正式的、非强制性和不成文的行为准则, 对职工有规范和约束作用。在一个特定的文化氛围中, 人们由于合乎特定准则的行为受到承认和赞扬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与满足。反之, 则会产生失落感和挫折感。因此, 作为组织的一员往往会自觉地服从那些根据全体成员根本利益而确定的行为准则, 产生“从众”行为。这就是企业文化规范(约束)功能的依据所在。

美国学者凯兹·卡恩认为, 在社会系统中, 将个体凝聚起来的主要是一种心理力量, 而非生物的力量。社会系统的基础, 是人类的态度、知觉、信念、动机、习惯及期望等。企业文化正是以大量微妙的方式来沟通企业内部人们的思想, 使企业成员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 产生对企业目标、准则、观念的“认同感”和作为企业一员的“使命感”。同时, 在企业氛围的作用下, 使企业成员通过自身的感受, 产生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的形成, 将使职工在潜意识中形成一种对企业强烈的向心力。

所谓激励, 就是通过外部刺激, 使个体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发奋进取的效应。研究激励理论的学者发现, 最主要的激励因素是被激励对象要觉得自己确实干得不错, 至于用绝对标准去衡量他们是否真干得不错, 那倒无关紧要。在一个“人人受到重视、个个受到尊重“价值观指导下的文化氛围中, 每个成员所作出的贡献,都会受到青睐, 得到领导的赞赏和集体的褒奖。结果是, 在这种环境中, 任何一个心理健全的成员都会感到满意, 受到鼓舞, 同时为了进一步发挥个人的才能而瞄准下一个目标, 并以旺盛的斗志开始新的行动。这就是所谓“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导致成功的了。”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讲通俗点,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不是虚张声势的表面宣传,也不仅仅是企业凝聚员工队伍的“粘合剂”,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及其员工精神风貌、多元化信息和昂扬向上的张扬和浓缩。

铺天盖地的广告极大宣传了企业,它借助各种媒介、媒体将企业广而告之,从而影响受众,企业的文化也在简单而生动的细节中让人印象深刻。一个标新立异的广告词、一个耳目一新的广告牌、一篇报道深刻的通讯,都让企业借助企业文化在无形中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而企业物质文化作用更加明显。

其实,企业文化更多的是抽象而隐蔽的挥发,在无形中助推着企业的发展,首先,企业文化具有凝聚作用,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可以把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员工明确目的、步调一致;其次,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导向作用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发挥着无形的导向功能,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与重要方法,从而把企业与个人的意志统一起来。

企业文化的内容简单明确,价值观得到组织成员的广泛认同,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的企业实践活动中,企业的主要成员会产生使命感,员工对企业及企业的领导人、企业形象将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这是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内在动力的基础。

论述企业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篇2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带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价值观念。其包含企业精神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行为文化及企业物质文化。其中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所在。

1.1 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灵魂, 是企业团体具备良好精神风貌的主要因素, 得到员工的共同认同, 并被社会公众理解的一种群体意识即为企业精神。良好的精神氛围可以使员工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并能激发员工斗志, 增加员工的使命感和接受挑战的勇气, 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企业文化对市场营销有着导向作用并且还是企业市场营销的精神动力, 而企业市场营销的开展也推动着企业文化逐渐丰富与发展, 二者是互相推动, 共同发展的关系。任何一个企业的市场营销不仅要将自己的产品与服务展示给消费者, 更要使消费者认可本企业形象, 如此才能创建一个品牌。精神文化应以人为本, 要明确管理过程中人的主导地位, 通过调动员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去开展工作。首先要柔性管理, 把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具体的员工, 如此便可以清楚的监督与考评工作成果, 而不是过程, 这就会促进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 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其次是要建立双赢平台, 要让员工明白企业为他提供的不仅是生存手段, 更是员工实现自我价值, 寻求存在感的平台, 企业发展强大了, 员工自身的发展空间才会更大, 使员工与企业结合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这将增强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再者, 企业应为员工的做好职业规划培训, 使员工在企业拥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1.2 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次

企业制度文化是由企业法规、经营制度以及管理制度三部分构成的。它在企业文化中承担着中坚及桥梁作用, 属于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次。它能够将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完美的结合, 是二者的中介。制度文化是对企业组织和企业员工行为具有规范约束性的部分, 集中体现了企业文化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对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要求。制度文化规定了企业领导体制和各种规章制度以及企业成员应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这个共同的特点, 即拥有高效的组织机构和有效的规章制度, 这会敦促每位员工发挥自己的才能, 为企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企业文化中制度文化的目标就是要使所有员工融入这个管理体系, 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分工合作, 共同为企业发展出力。

1.3 行为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反映

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和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及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 动态体现了企业的经营作风和精神面貌, 同时也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观。

1.4 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表层

物质文化是形成企业文化中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前提, 属于表层部分, 它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思想、管理哲学以及工作作风与审美意识。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企业的名称、标志、产品特点及标志性建筑等, 是企业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和物质体现, 这些均能使消费者对企业印象深刻。

2 企业文化对市场营销及企业发展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企业核心理念, 是一种习以为常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这种模式在新老员工交替中具有延续与保持性。过去企业主要依靠扩大企业规模来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 而现今这已不再适合企业发展, 取而代之的是良好的企业文化, 它对企业的长久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能够将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实现企业既定目标的轨道中, 制定整体目标是企业为了在经济市场中得以生存与发展。而整体目标的实现要分解后落在每个员工身上, 全体员工对实现总体目标都担有相应的责任, 能激发全体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企业文化从精神上引导职工的心理与行为, 为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企业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可以通过外部形象更深刻地体现出来, 能够反映出企业文化观念、规范等内容, 同时也会对公众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从而对社会文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海尔“真诚到永远”不但是对消费者的承诺, 还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向导, 能明确企业全员努力目标从而达到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目的。

2.2 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管理具有凝聚激励功能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并能将企业成员紧密团结起来, 这种凝聚力的产生, 一是企业重视员工个人在企业发展中的价值, 重视集体观念, 有利于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与团结。二是企业文化注重从精神方面去感染员工, 使员工对企业目标, 观念等产生认同感, 从而企业的重大决策能易于取得员工共识, 并激发其使命感和责任感。优秀企业文化能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 在利益关系调整变动中使员工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 保持稳定和谐的团体关系。优秀企业文化在企业整个实践活动中界定员工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 激励员工自觉地按照企业总体水平、统一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强化员工的创新、敬业精神, 为促进企业持续、协调、有效、和谐发展勤奋工作。

2.3 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塑造鲜明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综合外部表现, 例如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声誉等。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服务质量、员工素质及专业技术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总印象。企业形象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以海尔为例, 其企业文化分为外层的物质文化, 中层的制度文化以及核心的精神文化。海尔的核心文化只有两个字, 即“创新”, 这一核心理念赢得了消费者的普遍认可, 并使海尔从濒临倒闭发展到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的位置。

2.4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特点,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自身的特色是企业文化的客观表现, 企业一旦具备了自己的特色并确立了良好的信誉, 便会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趋势, 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便会彰显出来。例如沃尔玛依靠“天天平价”的精神文化核心跻身世界五百强之首。深层次的竞争不是产品质量或者是价格的竞争, 而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的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都可自内而外的体现出对市场营销的影响:行为文化依赖于企业经营来表现企业的精神文化, 这虽不是直接的, 但却是更具有时效性的企业文化营销方式。

2.5 企业文化对社会具有辐射功能

企业是社会的组成之一, 必须与社会各方面发生联系。优秀的企业文化能通过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这必然会给消费者带来深远的影响。企业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企业的无形资产, 它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长久的促进作用。

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

3.1 建立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很多共性, 但更会突显自身的特色。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体现本企业的特点, 准确抓住企业的发展方向, 认真分析企业所需要的特色文化, 使企业更具备特色竞争力。

3.2 企业管理层应加强与员工的沟通, 建立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优秀的企业文化需要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才能逐渐培养形成, 企业和员工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员工, 特别是员工中的先进或模范代表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等, 都集中地体现了企业的价值观。所以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来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每个员工都与企业目标一致, 责任感与使命感促使他们地把企业利益与自身利益联系起来, 为企业贡献自己的才能。

总之, 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只有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促进企业发展,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企业文化的内容与作用, 并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企业文化,内容,市场营销,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莅群.企业文化让企业充满生机[N].内蒙古日报 (汉) , 2004, 11, 13 (T00) .

[2]黄龙.企业文化以人为本[N].亚太经济时报, 2000, 06, 24 (A02) .

论述企业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篇3

【关键词】文化教学 初中英语 激趣作用 实施策略

一、文化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英语教学与语文教学其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作为一种语言学科需要学生从中学会听、说、读、写,但是受教师认知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将重心放在了词汇量的增加及解题技巧的提升上,但是对于学生听力能力及口语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长此以往必然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影响较大,必须在具体的工作中进行有效的改进,立足现状,有计划性的进行改进。

实践表明,学习兴趣较为浓厚的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就更加的得心应手,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逐渐的改进。反之,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态度与积极性。此时,教师需要做到的是进行学生心理分析,通过多角度的调整来改进,以人性化的教学提升学生对于初中英语的学习兴趣。文化教学非常符合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要求,通过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更好的进行英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文化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激趣作用

对于教学工作而言,心理因素的制约作用不可小觑,文化教学下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语言是文化中的重要表达形式和传播途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结合在一起,帮助学学生了解其它国家语言的起源及发展,从中感受到英语教学的魅力。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日趋密切的今天,帮助学生养成较为科学的学习观及沟通能力都非常的重要,这也是其他教学方法无法实现的。同时,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分析能力已初步形成,并且对待自己不感兴趣或者不认可的事物会大胆的说“不”。通过文化教学,学生可以全面的拓宽个人认知,全面、客观的进行两国教学形式的比对,教师需要对学生该阶段提出的质疑及困惑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及价值观。在文化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些对于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也非常有利。

三、文化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明确文化教学法实施的原则。文化教学法与故事教学法较为接近,它们都是通过教学背景的讲解来吸引学生,通过长期的实践,教学工作者对文化教学法进行了细化与改良,这些努力都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现下运用较为普遍的有特定背景下的情境教学法、主题教学法等。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文化教学法必须把握好是实施的进度,过快或者过慢都是不可取的,教师自身也要做到讯息的甄别,控制好文化教学的度与量,这样方能确保文化教学法整体价值的实现。

2.普及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培养学生文化差异敏感性和辨别能力。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首先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是学好该门语言的重要途径。而了解该门语言的文化背景,最基本的就是要了解一国的民俗习惯和传统文化,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而分析两国语言差异,让学生学会把握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使用不同的习惯用语,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辨别能力。

3.通过文化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每一种语言都代表着一个民族,在差异化的民族背景下,语言所呈现的形态及表述方式也各不相同。人们可以通过语言来判断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了解其民族的特征。作为学生的第二语言 ——英语,其教学中出现的种种不利现象都需要得到较长时间的引导与改进,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段子进行铺设,如不同国籍群体之间因生活习惯的不同而引发的争议进行分析,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明白了解语言学习背景的重要性,同时,也可让学生对英语教学有所改观,在课下积极的去找寻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性及特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永不言弃的科研精神。

4.利用文化教学强化英语教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会用英文去表达,去倾听,但是因为国家之间文化的差异性,英语在语序上与中文有着较大的差别,教师可以通过文化教学来让学生明白英美国家的文化构成,有意识的进行个人思维方式的改进,学会在不同角度下进行语句的分析及词汇的记忆。口语与听力教学是目前我国各阶段英语教学中的重难点,并且并未设置单独的课程进行巩固训练,教师需要做的是通过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常规性的训练,或者利用英美两国差异化的发音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等。

总结

任何教学方法的实施其目的都在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文化教学也是如此,其本质在于通过西方国家文化背景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英语这种语言的发展历程,摒弃成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英语教学工作中。对于英语教学而言,任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都可以进行大胆的尝试,但是,教师自身必须正确的对待各种教学方法的利与弊,做到扬长避短,灵活的进行实践和改进,从而确保全面的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熊寄鸿、程金香. 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现存问题及策略浅析[J]. 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4(13).

论述企业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篇4

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姓名:于洋

学号:20114502

3院系: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化工学院 专业:化工与环境生命类创新实验班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从理性消费转变成感性消费。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以产品为中心的竞争、而是以企业整体实力和整体形象为中心的竞争。在这种形势下,形成和产生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的概念。导入CIS战略就可以为企业创造一个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魅力的易于广泛传播并能显示企业综合实力的整体形象。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正迎合了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沿海及内地部分大中型企业集团的重视和青睐,开始意识到CIS战略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并开始逐步实施CIS计划。例如:广东的“健力宝集团”“万宝电器集团”“扬子电气集团公司”等均纷纷导入CIS战略,实施CIS计划,并取得了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导入CIS战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下面就导入CIS战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做一简单分析。

一、企业导入CIS战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从理性消费转变成感性消费。首先表现为购买商品时诉诸于情感的共鸣:消费者不再根据经济性、必须性,而是根据自己情感的需求去选购商品。凡是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商品他们甚至可以抛开价格的因素。同时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优先考虑产品的销售服务、企业形象等多方面因素。其次表现为求异心理,即个性化要求。消费者一改理性消费阶段遵循共性的消费心理,开始崇尚个性希望通过选购商品,表现出自我独特的个性魅力。这些为企业形象的塑造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企业只有通过从内在精神到外在行为及视觉传达的策划才能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优质美观的产品,打造出企业完美的形象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导入CIS战略对企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导入CIS战略能明确企业经营战略,发挥企业技术、营销策略优势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

2.导入CIS战略及相应的系统化设计,有利于理顺企业内部关系确保企业内部管理的高效运营。

3导入CIS战略能激励员工士气改善员工工作意识和积极性明确工作责任提高员工凝聚力和整体素质。

4导入CIS战略可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媒体资源的宣传优势,最有效地宣传企业和品牌形象。

5统一设计形式有利于连锁形象的统一和企业整体实力的宣传增加企业品牌在社会上的认可度。

6.导入CIS战略将品牌战略纳入整体CIS战略之中,就能保持品牌策略推进的系列性、规范性和合理性。

7.导入CIS战略,以统一、鲜明的企业形象展示给大众传达企业精神,强化企业个性在社会上树立完美的企业形象赢得良好的口碑和信誉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8导入CIS战略能使企业处在一个高起点上为将来的宏观发展并实现国际化经营打下良好的基础。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企业发展的坚实后盾。一个企业形象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但却是一朝一夕必须严格维护和营造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我国企业走向市场化、国际化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设计必将越来越受到我国众多企业的青睐。企业

有关企业文化的几点论述 篇5

09级 文化产业管理 陈书迁

《公司的力量》中,主要将讲述了对公司这一组织的发展起着至关作用的几件大事。粗略的列数一下便是:

1、公司追逐利润的本质属性与实现社会责任的关系权衡问题

2、分权管理制度的优与劣

3、塑造凝聚企业文化问题

在这三方面,我认为对当前中国民营以及国营企业的发展都有积极地借鉴意义。在欧美工业化初期,推动工业化的发展需要依靠大量的劳动力,大批来自农村的劳动力流向了城市,人们为了寻找就业岗位,只能接受更差的劳动环境。大量劳动力离开了土地进入了城市,却面临的是一个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市场,于是“工人成了活的工具,贫穷被看作个人的事,失业甚至被认为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因为可以把工资降低到最低水平上,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这样的结果,导致财富向极少数人集中,社会消费水平出现不平衡。一战到大萧条之前,新兴的汽车工业带动了美国长达十年的高速增长,其他工业也在其带动下迅猛发展,但是浮华的背后,是日益加剧的不平衡:工人工资的涨幅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从1920年到1929年,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了55%,工人的工资只上升了2%。有学者这样评价当时的美国,“国内市场一般的工人、老百姓,没有钱买东西的话,它这个经济的正常运转也就会出现问题。

在工业化大生产时代生产工业品的是人,也是消费他们的人,正是这些数以亿计的普通劳动者的消费能力、消费需求,决定了公司的生死存亡,但是作为财富的创造者,公司并不是好的分配者,于是每过一段时间,社会就会经历一次供给过剩、需求不足引起的危机。纵观国内的工资水平,网络流行这样一句话“GDP 涨得跟胡子一样快,工资涨得跟眉毛 一样慢。”其中固然有恶搞成分,但也包含了部分事实: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经济年均增速近1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长,却在 7%左右。流行语中也包含着民众的强烈期待。近期,更是切身的感受到物价水平的大幅度增长,而普通民众的收入增速却远远落后于物价增长水平,这种趋势和当时的美国的经济发展竟是如此的相似,这-1-

不得不给我们提出惊醒,必须提高员工的工资,否则社会消费能力不足而产品过剩,最终形成一个瘫痪的市场,在当代的中国出现昔日的大萧条不无可能。

随着公司的持续发展,公司的规模正在挑战一人当家的管理方式,究竟该如何管理日益庞大的公司,这是每一个想要将公司做大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上世纪在大公司出现了管理的巨大变革,从此分权管理与职业经理人开始为大公司所接受。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以职业经理人的出现的为标志的,职业经理人真正走上大公司管理的舞台使得企业的命运超越了血缘和运气。当前国内家族企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如何抉择公司命运的问题,随着公司规模正日益壮大,当老一辈创业者逐渐老去,新一辈能否经营好规模主导经济的公司。传统的管理方式无法满足企业的持久永续发展,因为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家族代代都有才人出,公司可以传给子孙,但经营公司的禀赋却不一定能遗传,因此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显然是更为理性的选择。

职业经理人凭借着自己的管理智慧使身价飙升,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职业经理人的路径在较高起点上实现自己的梦想。高效的管理制度为大公司的产生提供了保障,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随着股份制的发展,大的公司普遍采用上市来募集发展资金,此时公司的所有权正悄然的发生转移,由专有公司变为公众公司,而新兴的经理阶层正式站在了公司组织的舞台中央,职业经理人执掌着公司的发展,但他要对谁负责?没有了一言九鼎的家长,没有了绝对权力者,公司获得了解放,却也因此失去了明确的责任人,当所有权日益分散在大小股东手里,习惯了搭顺风车的股东们关心的是股票的价格而不是公司的经营。经营权交到了经理人手里,却没有了能够真正制衡经理人的力量。

为了谋求高股票价格,无所不能的经理人便开始了投机倒把、弄虚作假,长久建立起来的信任崩塌了,诚信的缺失使得一些大公司损失惨重,甚至一蹶不振。

因此针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当自身缺乏必要的经营智慧时,适度的放权走出来不失为一种不错的策略,只要能够善用人,让真正有能力的人走到经营公司的岗位,已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但同时要做好对经理阶层的监督,保证他们的工作切实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义,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思路。面对国有企业,成立监督委员会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抉择,监督委员会的成员由企业的管理层、员工以及大小股东组成,切实保证管理阶层决策的合理性。

管理科学带给公司革命性的变化,但是公司归根到底是人的组织,在制度和理性无法到达之处,唯有文化才能凝聚人心,企业文化在公司发展中起着相当的分量。

企业文化,诞生于深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的日本,起初只是为开启民众经商的观念,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早期日本人观念中商为四民之末,整个社会对经商者投以鄙夷的眼光,企业家涩泽荣一从东方的儒学传统中为经商找到了高尚的动机:经商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社会。这一解释赋予了商业活动新的意义,进而改变了日本社会的价值观。在追求金钱的同时,如果失去了人心、精神和和谐,那这个企业就危险了,深谙此道的松下幸之助在创办松下电器时,就把回报社会和国家放在首要位置而非股东利益。这种观念充满了东方文化的家国气质,当员工在做工时,不仅仅只在做这件工作,肩上还肩负着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论述企业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篇6

摘要:企业诚信经营是一个综合系统,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没有诚信品质,则诚信制度、诚信管理、诚信维护就失去了根基,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诚信制度,则诚信品质、诚信管理和诚信维护就失去了约束,企业经营就会发生紊乱;没有诚信管理,则诚信品质、诚信制度和诚信维护都是空谈;没有诚信维护,则诚信品质、诚信制度和诚信管理就失去了保护网,随时有受到攻击的可能。只有四者同时发生作用,企业诚信经营模式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关键词:诚信经营,企业文化,诚信意识,诚信管理

一.我国当前企业“诚信”经营的现状和问题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完善方面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应该看到,在一些领域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诚信缺失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据统计,我国每年企业间签订的4O多亿份同约中,履约率仅有50%,在当今的经济交往中,许多企业被迫放弃现代信用,重新选择了如以货易货、现金交易等原始交易方式,企业交易中现汇支付高达80%。经调查近有40%的企业经营者对违背诚信经营的行为采取了高度容忍的态度。另外国家审计局曾对1290家国家控股企业的资产损益表进行分析,发现68%的企业财务报表存在严重不实,违纪金额超过1000亿元。诸如此类情况还有很多,这些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二.“诚信”包含的内容分析

西方学者创建了大量衡量企业诚信的学说,这些学说针对不同角度而各有侧重,但一般采用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概括企业诚信要素的特质,从中反映了企业诚信系统中的关键要素。

2.1“C”要素学说

1.三“C”学说。三“C”的表述方法来源于最初代表企业诚信的三个基本要素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Character(品格)、Capacity(能力)和Capital(资本)。

2.四“C”学说。1910年,美国费城中央国民银行(The Central National Bank of Philadelphia)的银行家维席•波士特将三“C”学说加以改进,又增加了一个“C”——Collateral(担保品)。波士特认为,除了三“C”外,担保品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

3.五“C”学说。1943年,美国弗吉尼亚州开拓移民商业银行(State plauter Bank Of Com.merce&Trusts)的银行家爱德华又在四“C”的理论上再加上了Condition(又称Circumstance环境因素)这一个“C”。爱德华所指的环境状况,包含内容广阔。即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相关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

术等宏观因素,也包含行业发展趋势、竞争状况等因素。

4.六“C”学说。六“C”学说又是在原来的五“C”基础上增加了Coverage insurance(保险)发展而来。同“担保品”性质一样,保险也是通过减少契约签订者的潜在风险,达到企业与银行之间信贷契约形成的目的。

2.2三“F”要素学说

美国学者米尔顿•德里克根据六“C”要素的不同性质,又将六“c”要素重新归纳分类。具体为:将品格、能力归纳为管理要素(Management Factor)、把资本、担保品归纳为财务要素(Finan—cialFactor)、把状况、保险归纳为经济要素(Economic Factor),即形成了三“F”学说。

2.3六“A”要素学说

美国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基于对企业诚信各方面的考虑,提出企业诚信六大要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组织因素、商业因素和财务因素。

2.4五“P”要素学说

五“P”学说是企业诚信管理中较新的一种学说,其内容主要包括:人的因素(Personal Factor)、目的因素(Purpose Factor)、还款因素(PaymentFactor)、保障因素(Protection Factor)和展望因素(Perspective Factor)o

三.将企业诚信经营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3.1 在企业文化中培养诚信意识与诚信精神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诚信意识,破除只重经济效益而轻视信誉的思想,把诚信与发展、诚信与效益结合起来。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片面强调以市场为中心,一切围绕市场转,忽视企业社会信誉和公众形象。为了占有市场,有些企业搞广告大战,花大钱、请名人,铺天盖地搞宣传,甚至搞虚假广告,引起消费者反感,损害企业形象;有些企业搞价格大战,为了降低成本,以次充好、粗制滥造、不讲质量、误导市场,坑害消费者;还有些企业搞五花八门的促销大战,甚至搞回扣、搞提成等歪门邪道,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企业经营管理必须树立正确的信誉观,以社会信誉为中心,实现企业的全面长远发展和市场的可持续拓展。企业要形成一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文化氛围,企业讲诚信是市场竞争机制的必然,诚信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多信赖和支持,创造更多的商机和效益。守信者必将受到市场的奖赏,而失信者终究会被市场淘汰。[论 文 网 LunWenNet.Com]

3.2 加强企业领导的诚信建设

领导者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其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在企业中建立一

支勤政廉政的领导干部队伍是加强企业诚信管理的关键。企业少数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使得社会对企业的管理感到质疑,由此对其产品和服务产生不信任感。因此,我们要加强企业领导的诚信建设,使企业领导人把诚信看作是应尽的义务,自觉地遵纪守法,努力使自己成为塑造企业诚信形象的典范。

3.3 加强企业员工诚信道德教育

一方面,员工是企业形象的代言人,他们站在市场的最前沿,在某种程度上说,员工的形象就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另一方面,员工的诚信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如果存在员工怠工和蓄意破坏、泄密等行为,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加强全体员工信誉观念、信誉意识、信誉道德的宣传教育,建立“讲诚信为荣,不讲信用可耻”的道德规范和评价准则,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诚信环境。诚信教育的内容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而设计,最好能通过案例的形式告诉员工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样让全体员工从内心真正树立企业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切实感受到诚信对企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能自觉以诚信做人,以诚信待人,以诚信沟通客户,以诚信坚守岗位,以诚信捍卫企业。

3.4 提供高质量产品和优质的售后服务

市场竞争的现实告诉我们,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持续发展,就必须有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产品和优质的售后服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要塑造企业诚信形象,就要严把质量关,向市场提供“零缺陷”的产品。服务是产品质量的延伸,在市场经济社会,服务也具有商品的价值,同样质量的产品,可能因服务好而带来更多的客户、更多销售量,从而使产品“增值”,如果服务差则会使产品“减值”。持“产品质量诚信”“服务诚信”,这样的介业将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成就长青基业。参考文献:

[1] 陈向军.论科技企业领导者诚信建设[J].科技与管理,2006

[2] 王大力.市场经济企业诚信现状与解决方案[J].大众科技,2006(8):164—167.

[3] 吴永新.论企业诚信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J].企业文化,2006(4):182-183.

[4] 许以洪.企业诚信缺失:博奔分析与治理对策[J].企业研究,2006(2):85—87.

论述企业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篇7

所谓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大文化背景下,经过企业领导的长期倡导和员工长期实践所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为企业成员普遍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信仰、态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及传统、习惯的总和,也就是企业的意识形态。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诱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办法。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规范、企业制度、企业产品、企业生产环境、文化传统、企业形象等九个方面的内容。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表层的企业文化;二是中间层的企业文化;三是深层的企业文化。一般来讲,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规范协调功能和效益功能。

1 企业文化是一切制度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经济增长既依靠技术创新,也依靠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既促进技术创新,又能够使现有技术发挥最大效力。制度是重要的。但为什么我们某些或引进或独创的制度模式往往流于形式,起不到所期望的作用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契合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文化就是一种非正式制度,包括习俗、习惯、道德、行为准则、价值观等等,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我们进行企业管理创新,要么充分考虑业已存在的企业文化因素或说非制度因素,主动与之配合适应,避免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脱节,要么提前积极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和整合,使之支持正式制度运行。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曾讲,每一项制度之推进与继续,也必待有一种与之相当的道德意志与服务忠诚之贯注,否则徒法不能以自行,纵然法良意美,终是枉然,正是这个道理。总之,要进行制度创新,就不能忽视企业文化的存在或基础性作用。

2 企业文化是推动规模化经营的软实力

企业要实现有效规模经营,必然要经历两个过程:专业化和一体化,亦即分工的过程与整合的过程。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有真正实现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规模化经营的效果。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客观上要求分工的深化、细化、专业化,实现专业化效率;同时,随着分工日益深化,对协调和整合就提出更高需求,以实现超级协作。否则,企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难以形成合力,出现企业组织的机械化、原子化、僵硬化。那么,如何做好整合呢?需要硬、软两手抓。硬的方法就是建立管理手册,创建部门、明确职责、规范流程。软的方法就是企业文化建设,其核心就是树立共同的愿景、价值观、使命和精神,使被动的个人成为能动的个体,一事当前,积极主动补位,确保分工链条的顺畅运转。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简化机制,员工背不过太多的规章制度、法律条文,但只要有理念、有素质养成,就可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就是企业文化的规范协调作用。

3 企业文化是企业实现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实现可持续成长的重要保障。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中指出,伟大的公司不一定拥有最新的技术、最擅长管理的CEO,其最有力的武器是公司文化,一种激励每个人都按照他们想要的方式去工作的文化。促进以人为本乃至尊重人的体制以及确立组织伦理,是组织和管理的最重要课题。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回顾中国历史,汉唐以来,每一长久王朝都讲究儒表法里。法在于防弊,儒在于扬善,二者不能偏废。儒家管理思想的逻辑起点是修己,即自我管理,其归宿是安人,即理想化的社会管理及最终的天下大同。历代王朝,凡是一味苛法酷刑或穷兵黩武的,没有一个是长久的王朝,没有一个是有起色的王朝。同是少数民族马上取天下,清三代管治中国头头是道,主要是因为当政者重视中国文化传统。成吉思汗不重视文化建设,元朝基本无可称道。

企业文化建设在转型中国具有特殊意义。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传统的支持。有位经济学家曾讲,有厚度的文化,或明或暗地提供一种想法,一种可靠的思维方式,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前人智慧可以使今人对自己增加自信,做起事来步子可以迈得比较大。另一方面,文化够厚,传统一脉相承,可以提供强大的源动力。只要人们能够善于利用传统文化并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够实现国家、民族和企业的繁荣昌盛。

以企业文化思潮的兴起为例。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潮,发端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直接诱因是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日本企业顺利度过难关而美国企业陷于滞胀。美国一批管理学家就开始研究日本企业得以成功的内在机理,认为是日本民族文化起到了关键作用。辩证地观察这一历程,我们可以得出两点启示,其一,民族文化因素确实在日本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二,更重要的,日本企业能够在民族文化基础上,积极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探索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种种变通途径,调整企业自身体制和机制,最终克服危机。

就我国而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当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丰厚文化积淀,为我们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力量源泉和广阔舞台,是我们比较优势所在。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中,只要我们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不屈不挠,不畏艰险,积极探索,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强国兴企之路。

4 企业文化是实现员工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国有句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成长的环境对他的终生有着重大的影响,最近我公司有两个辞职飞行员与我谈心,谈到辞职原因时,他说他们既不为钱,也不是被外人诱惑,而是对人生感到迷茫。在企业,解决好员工迷茫靠的是优秀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展示的企业愿景与员工的个人愿景是一致的,倡导的价值观与员工期望的价值观是一致的,这个环境是员工认知和熟悉的环境,是员工愿意终身托付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和谐发展,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员工得到全面发展,精神得到升华,人生价值得到实现。

摘要: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诱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办法。文章阐述了企业文化在经营管理实践中的功能和作用。

企业文化的内涵与作用 篇8

企业目标就是照亮企业航向的灯塔,没有目标的企业是没有动力、失去希望的企业。每一家企业必须确立了发展方向,将目标作为一种精神理念、一种前进的 号角、一种体现正能量的符号传达给每一位员工,使他们为实现自己企业的宗旨全力以赴,才能步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因此说,企业目标是激励企业员工不断前 行的精神动力。品牌是企业拥有的最大无形资产,是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为此,格盟集团公司积极探索开展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专业文化建设,引导所 属企业树立诚信意识,培育关爱文化,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与创新企业文化内涵,大力推动文化建设的发展,从而有力地 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美誉度,为开辟更为广泛的国际国内市场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日益严重之时,日本电源开发株式会 社、日本中国电力株式会社毅然购买了德意志银行受让的10%的股份,成为格盟国际的股东方一员,彰显了格盟的价值和品牌。近年来,集团公司先后与山西省朔 州市、阳泉市、武乡县、娄烦县、盂县等地市、县区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中石化、中石油、中联集团、晋煤集团等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 协议。集团公司得到中外合作方的充分认可,被认为是诚实守信的优秀企业,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每一家企业精 神文化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是社会单位、公众与企业开展接触交往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总体印象。只有与社会活动联系起来,才能形成真正的企业文化。格盟集团 公司在做强做大实现跨越发展的同时,没有忘记作为特大型国有企业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坚持以发展绿色电力、奉献清洁能源为己任,长期致力于山西地方电力发 展事业,大力发展低碳绿色清洁能源,加快推进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省外大型输电项目、风力发电、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东山热电项目吸收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富氧 燃烧、二氧化碳捕捉的新技术,项目投产后,将为太原市中部提供1300万平米的集中供热面积,成为世界上最环保、最节能的热源点。

昱光两台30万千瓦煤矸 石综合利用发电工程应用两机一塔、烟塔合一新技术,在全国尚属首次采用,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显著。在全面节能减排,发展绿色能源、清洁能源的同时,发扬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坚持每年向太原市盲人学校和困难群众捐款捐物,资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向汶川、玉树地震灾区捐赠百万元支持灾后重建,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帮扶活动,集团公司成立以来累计捐资捐物上千万元。点点滴滴的社会活动,为企业文化建设增加了厚厚的底蕴。企业形象表现为深 层形象与表层形象两种。前者是企业内部要素的体现,比如,管理水平、经营能力、资本实力、人员素质、产品质量以及资金运营等反映企业经营实力的要素;后者 则是以商标、广告、经营环境等外部特征为表现的直观要素。二者互生互进,缺一不可,尤其是以企业的深层形象为首要条件,没有深层形象,表层形象就会“皮之 不存毛将焉附”,失去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因此,笔者认为,每一家企业都要把精心打造自己企业的深层形象作为长期发展战略,在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要求 每一位员工共同为之努力,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对企业能否拥有核心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3.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价值所在,包括企业精神、价值观、目标、形象、制度以及团队意识、文化活动等多个层面的内容。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决定着企业其他文化要素能否将自己企业的全部正能量发挥到最大的决定因素。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得曾说:“一个伟大的 组织能够长期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和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信念对组织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

论述企业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篇9

1企业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什么?

企业文化是不断变革社会生产方式的精神力量。

企业文化是市场运行的内在机制。

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改革进步的一种决定性因素。

企业文化在指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端正企业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

2企业文化理论与传统管理理论的区别是什么?

传统管理是以物、事、任务为中心的管理,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传统管理靠的是纪律、监督,是强制性的管理,企业文化注重“以德育人”。

传统的管理靠的是权利,是独裁式的管理,而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是看重参与的管理。

3、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和从属特征是什么?

本质特征:各异性、共识性、非强制性、相对稳定性。

从属特征:无形性与有形性相统一、观念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超前性与滞后性相统一、抽象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吸收性与排他性相统一。

4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是什么?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相互的发展建设是影响、互相促进的。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渗透的产物。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具体体现,既有共同结合面,又有企业独特的个性。

5中国企业文化的现实特点是什么?

民主意识和家长制并存。

个性发展意识与大一统观念并存

创新、竞争和冒险精神与中庸之道并存。

改革开放意识与封闭保守意识并存。

法制观念与人制观念并存。

现代时效观与消极无为作风并存。

现代经济利益观与重义轻利观并存。

企业家意识与重仕轻商观并存。

二、名词解释

1.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大文化环境下,经过企业领导的倡导和全体员工的认同与实践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

2.企业价值观:指企业领导者和全体员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人的行为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物质形态、经营管理行为和精神面貌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形象,或者说是对企业的认识和评价。

4、企业文化传播:是指企业文化特质从一个群体或个体扩散到另一个群体或个体的过程。

三、填空题1、1998年(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的成立是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标志)。

2、企业文化是一种(微观)文化现象。

3、从企业性质分类,企业文化可分为(、国有)、(合资)、(乡镇)和(民营)企业文化。

4、按时间的继承性,可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传统)和(现代)模式。

5、学习理论源于(心理)学。

6、费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的鼻祖。

7、(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8、企业精神表达方式要遵循(准确深刻)、(个性特色)和(简洁生动)的原则。

9、北京邮政系统员工把(一封信)和(一颗心)奉为行业精神。

10、在我国„文化力“一词源于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使用的文化力量。

11、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

12、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创始人)的作用非常重要。

13、企业文化从内容性质分类,可分为(目标性)、(务实性)、(创新性)、(竞争性)、团队型和传统型企业文化。

14、按共性与个性可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一般)和(特殊)模式。

15、在我国„文化力“一词源于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使用的文化力量。

16、企业精神表达方式要遵循(准确深刻)、(个性特色)和(简洁生动)的原则。

四、论述题

结合日本与美国企业文化的特点,试分析东西方企业文化的差异。

日本为代表的东方企业文化特点:

强调集权式管理

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

重视运用社会精神力量形成共识,服从共同目标。

在组织内部形成家庭式的亲和力。

注意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产生相对平等的分配方式。

相对西方管理的明确性,东方管理更强调淡化冲突,协调一致。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企业文化的特点:

强调制度化。

讲究效率,强调科学性。

强调明确性。

重视物的因素。

强烈的进取精神。

论述企业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篇10

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发展与盈利的重要环节和过程, 电力营销工作的重点在于可以根据市场中广大的用电客户需求为基础, 进行市场发展的调节, 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电力企业发展的盈利收入。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依靠的是电力的质量, 电力企业的管理者主要重视电力产品的质量, 电力产品的品牌效应需要在未来市场环境中得到体现, 电力营销的工作如何成为电力系统的关键点, 必须要通过电力营销方案来得到体现。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 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 各大城市对电力的需求明显增强, 电力企业作为国家主要的能源型企业, 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发展与运营管理水平, 电力企业作为能源型企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也表现出了向着国际化趋势转型的创新发展与变革, 不断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改善电力企业自身存在的缺点, 变成了非常必要的国际化发展标准, 电力企业也相应建立了激励制度, 快速反应方案, 电力企业要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 还要追求电力营销效率的最大化目标, 要确保实现供电企业发展的最佳效益, 实现优质化的用电服务类型, 保证用电客户的满意度, 并且与用电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 打造良好的供电企业形象, 提高终端能源市场占有率。

2 电力营销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2.1 电力销售渠道不畅通、电网建设滞后

现阶段, 电力企业本身供电服务表现出了疲软, 用户很多对用电量达不到需求表示出了自我的不满, 用户在电力企业的供电过程中有过反馈与不满的调查信息汇集, 但是电力企业往往刚接到反馈信息, 就表示改进, 但是后期的改进工作都不是很明显。电力企业从国家垄断刚刚走进市场化的发展轨道, 电力企业对市场的竞争模式并不是很清晰, 站在市场的角度, 努力争取电力用户是电力企业首要的任务, 对用户的反馈信息进行汇集与分析是工作的重点, 然而现阶段的电力企业还没有重视这个问题。而且现阶段的电网建设比较欠缺全面性的考虑, 因为电网建设覆盖面没有考虑的更加全面, 导致了电网建设过程中有电送不出去, 老百姓没电用的尴尬境地, 随着城市的扩张, 电网送电的效率降低了, 电网部分的老化现象导致了电网的分配电量混乱, 难以适应高负荷电力的输送, 因此部分地区一直受到了电力供应的影响。

2.2 电网配套设施不完善、分摊费用大费用高

我国部分地区因电网建设资金短缺, 电网的配套工程不够完善;城市的中心区域因商业密集, 负荷集中, 人口稠密, 虽有变电站和电源, 但早已满负载或超负荷运行, 却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 电网建设滞后和变压器台区容量不足的影响, 局部供电区域电压质量低, 变压器台区容量不能满足低压负荷快速发展, 经常出现超负荷烧保险丝的现象等。电网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无法满足部分新老用户的用电需求, 不仅直接影响了电力的营销量, 也影响了整体的投资环境。有些小区的物业管理部门把其他管理费用加入电费中“捆绑收费”, 使居民分摊费用高, 不明损耗增大。从而加重了这部分用户经济负担, 这种不合理的分摊收费也是影响电力销售量的因素之一。农村电网设备陈旧, 线路老化、失修漏电严重, 导致一部分电量流失。电力部门管理混乱, 私人承包电费使少数人在用电上占便宜, 其负担转嫁到农民身上, 使得农村用电电价居高不下。

3 解决电力营销存在问题的发展对策

3.1 积极做好城乡电网规划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发展速度加快, 对电力的需求持续上涨, 从能源调配的长远角度来看, 电力企业仍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目前, 我国电力企业发展需要积极做好电网的配套设施建设和电网的完善改革。电力企业要做的是要解决好农村电网的局部弱化发展问题, 应该抓住电力企业的发展改革步伐, 强化电力企业的电网发展完善性, 考虑如何改进城乡结合处的电网发展问题, 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发展问题与方向, 做好城乡电网的电力规划问题, 做好电网建设与环境保护问题, 也做好电力网络的和谐发展, 坚持以规划为导向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2 加快城乡电网改造

做好电力营销管理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要将电力的用户扩展到中国的城乡结合部, 让城乡结合部的老百姓用上电, 用好电, 目前, 许多电力企业都已经扩展了电网的建设, 为了让更多的人用上电, 电力企业必须在最近5年内的时间中保证电网建设与规划的全面性与科学有效性, 改善电网的配套设施, 加强电力营销系统的建设, 保证电网的覆盖率和覆盖面积, 严肃查处窃电行为, 完善电网的动态管理规划, 要快速发展远程控制抄表与远程控制输电发展, 提高电网建设的完整程度。保证电网的基本供电需求, 降低成本损耗, 提高电网的用电效率, 保证电网用户的基本利益。

3.3 加强企业用电管理

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 如何帮助用电企业降低用电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走出困境是电力营销当前应思考的重点问题。我们要站在用电企业的立场, 以他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根本利益, 帮助用电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用电计划, 宣传国家电力用电政策, 与用电企业一起走出困境, 进入良好生产经营循环。为减轻居民用户的经济负担, 使广大居民用户真正享受明码实价的“公价”电费, 用上“放心电”, 积极在城区推行一户一表的服务制度, 逐步把用户从“中间环节”接管过来变为电力营销部门的直管用户。使用户在感到电价合理, 便宜的基础上, 放心地增加其用电设备, 以达到增加营销量的目的。

3.4 调控电力市场

长期以来, 对电力的供需矛盾都是用计划经济的手段进行调控的。电力是公共事业, 电力营销部门不能不顾社会的总体效益去实行谁出高价就把电力卖给谁, 谁出价低就不供给谁的做法。但一定比例的计划成份配以一定比例的竞争成份无疑对电力的发展和平衡是有利的。在电力较富余的情况下, 对电厂实行按发电能力的50%~60%或按其基本还贷、保本能力下达一定的发电指标,

按照现行的价格进行收购, 超过的电量通过不同的区域进行调配和规划, 发展自由竞争的供电选择, 电网采用最低选择方式收购发电, 同时对用户的购买电量价格进行调配, 这样不但节省了自我的能源损耗和成本, 还大大加强了电力的供应, 赚取了电力差价, 利用这种办法不仅可以控制好用电, 还可以增加市场中对用电力的需求的态度, 转变小型电厂的发展路线, 让大型电厂可以在市场中存活, 保证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营与发展, 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下要确保电力发电成本的控制, 超过一般用电标准的需要进行加价处理, 保证市场经济的运营规律和正常发展秩序, 在电力紧缺的环境中需要确保电力行业的均衡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要: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发展与管理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电力营销是推动电力企业向前发展的直接动力。电力公司的电力生产必须要依靠适当的销售渠道, 只有将电力销售渠道打通, 建立完善的销售体系, 才能科学合理的运营电力系统, 实现电力企业的收益, 增强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动力。本文中作者以电力营销在电力企业中的功能与作用为例, 进行分析与说明。

关键词:电力营销,电力企业,发展,功能,作用

参考文献

[1]冯鑫, 李龙.试论我国电力营销的现状及对策.民营科技, 2011.12;30-32

[2]谢伟星.浅析电力营销在电力公司发展中的作用.管理科学, 2010.12;33-35

论述形体训练的特点与作用-论文 篇11

在新课程标准教学中,做为深受学生喜爱的选项教学项目——健身操,以其优美的动作、鲜明的节奏、充满青春的活力得到学生的极力的追捧。而形体训练在健身操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形体训练对健身美体、陶冶情操也有重要的作用,以舞蹈、形体为主体,以姿态为核心,它具有基础性、针对性、艺术性的特点,它是增强健身操艺术美感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生专项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选项教学;形体训练;健身操;重要性

近几年来,随着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行,选项教学成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健身操以其充满青春的活力、强烈的节奏感逐渐在校园里受到青睐。健身操是将体操、音乐、舞蹈融为一体,体现了高度的艺术性,是一门讲究形体艺术的运动项目。它对身体形态与舞蹈基本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要在健身操教学中只凭借几套健身操的教学就体现出健身操的魅力,显然是难以实现的。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及意识形态方面可塑性很强,只有在课中加入适当的形体训练,才能让学生更有效的`学好健身操,同时增强体质,改善体形体态,陶冶美好情操,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通过健身操的学习与训练,改善不良的体形体态,修正由于长期伏案学习埋头读书养成不良习惯而形成的许多不良体姿态,这就强调形体练习在健美操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所以,作者认为形体训练在健身操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形体训练的概念及内容

形体训练是指通过各种身体练习以改善形体的状态,提高人体良好形态的控制能力和表现能力,是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塑造形体、培养气质为目的的身体基础练习。它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方法和手段,塑造体型,培养正确优美的姿态和动作,增强体质,促进人体形态更加完美。形体训练是集健身、健美、健心为一体, 其本质是“内化”道德情操,“外化”行为气质。

在健身操的选项教学中,形体训练内容有:姿态练习、把杆练习、舞蹈步练习、舞蹈组合、身体动作组合练习。通过形体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增强机体的形体美;改善学生的体态美和动感美;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和运用形体技巧塑造自我,表现自我优美体态的能力。总之,形体训练是一种综合性的人体美的训练,它是健身操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教学内容。

2. 形体训练的特点与作用

形体训练是作为艺术体操的基础训练内容和提高学生专项身体素质的手段,是增强健身操美感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态、优美的体形,高雅气质和鉴赏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健身操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健身操所需的专项身体素质。所以在健身操选项课开课的初期,首先抓学生全身各关节的柔韧、灵活和身体各部位基本姿态的规范训练,并通过各种走、跑、舞步、摆动、绕环、屈伸、弹性、波浪、旋转、跳跃及组合动作等的练习。掌握身体各部位协调运动的方法,培养学生优美的姿态,使肌肉得到均衡的发展,有效地改善关节的灵活性,增强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和控制身体的平衡能力。只有具备了以上内容的训练基础,才有可能使动作达到优美、舒展、协调。

3. 形体训练在课堂中的安排

在健身操教学中融入形体训练教学,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体训练的基本动作简单,在优美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练习,比较容易掌握且不容易感到疲劳,并产生一种愉快的感觉,学生可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上课的积极性。根据健身操课内容安排及学生自身的素质情况,形体训练时间的安排有长有短,但它必须贯穿于健身操教学的始终。在教学初期,可进行以形体训练为主要教学内容,随着学生对身体姿态控制及平衡能力的逐步提高,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安排形体训练在整个课堂中的比例,但形体训练在健身操的每节课堂教学中必须安排。

论述企业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篇12

素质冰山模型,也被学者们简称为“冰山理论”,它是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 david c.mcclelland 于1973 年提出,之所以叫做“冰山理论”,是因为他们把组织而成的素质综合描述成一座冰山,这样形象直观的给人一种既视感。这座冰山有一部分是漂浮在海水上面的,而这漂浮在海水上面我们能看得见的部分称之为企业显性文化的硬性管理技能,它指的是组织的各项制度政策、可视化的组织战略和组织目标以及组织的口号、行为、穿着以及公开的价值观;而沉在海水之中隐藏起来的那部分我们称之为企业的隐性文化,即组织文化,有时也被称为软性文化,譬如企业对员工的关心信任和重视,对顾客的依赖诚信和责任等等。在一般情况下,冰山的水下隐藏部分所占比重为0.8,因而形成了冰山的水上与水下部分的比例为1∶4这种现象。由于看不到冰山的水下部分,所以我们往往会更加关注水上部分的情况,而最具影响力和最大威胁的其实是海水下面部分的冰山,在组织中其实指的就是组织文化,它在推动组织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这种文化不但成为组织发展的强劲动力,还在组织核心竞争力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企业文化的定义,学术界的国内外学者们的理解虽有不同,但基本上一致,综合来看,我们从传统意义上认为,在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条件下,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从而形成发展的企业文化,就是指企业中员工的意识、思想和行为要统一,由此看来在企业的经营哲学和企业规章制度,以及员工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文化环境当中,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

企业的优秀与企业文化的优秀是相辅相成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持续成功,优秀的企业都有优秀的企业文化。近年来,迅速发展壮大的深圳华为公司不仅吸引了竞争对手的注意,也吸引了学者们的关注。我们发现华为既没有靠投放大量广告搞短期营销,也没有大打价格战。公司规模虽日益扩大,却也没有上市的打算。很少接受媒体采访的华为,更是让外界对其增添了好奇感。但仔细分析华为的企业文化,不难发现正是华为优秀的企业文化促使其近些年的持续成功并一跃成为中国顶尖的民营企业。

一、华为企业文化建设概述

在1995 年,华为的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在此之前,公司的文化处于朦胧、混沌时期,公司上下对于公司的发展方向意见并不一致。华为在任正非的领导下,试图对其早期形成的朴素、直观的文化进行系统总结和提炼,从而形成全体华为人一致认同的文化,而这些直观、朴素的文化是指: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狼性文化”、“床垫文化”、“军事型文化”等。1995 年 9 月,华为公司发起了企业文化大讨论,而这次的大讨论是以“华为兴亡,我的责任”做为企业文化讨论主题的。1996 年 3 月,华为公司邀请了多位名人和教授成立华为的企业基本法起草小组。通过三年,华为中高层充分沟通并制定了《华为基本法》。《华为基本法》的出台标志着华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始。伴随着市场环境形成的变化及后来流程的变革,华为公司不仅需要对《华为基本法》持续贯彻实施,还要对其进行不断的修改,每次企业文化表述的调整,都是华为的全体员工在企业发展中不断努力达成共识,团结一心内化于心的过程。

二、从华为看企业文化对企业成长发展所产生的作用

三、在一个企业当中好的企业文化是激励、团结企业员工奋发向上的凝聚剂。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自然形成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一种管理形式,它强调的是尊重人、相信人、关心人、影响人、教育人。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需要用文化来弘扬和维护。同时,要想推动企业的不断进步和快速而稳定的发展,增强企业的各方面的活力度,就需要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员工要对企业有强烈的归属感、依附感和自豪感。“资源会时有用尽,文化却能绵延生生不息”。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我们是可以将它转化成物质上的东西的,这种东西的转化的对企业和人的精神文明的弘扬和发展极为有利的。譬如华为即时采用的高薪激励、员工股权的有效方法对激励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三、从华为的成长看企业文化的累积建设

通过对前面的“冰山理论”延伸和理解,现在我们可以继续将“冰山模型”来比作企业员工的素质,综合来看企业员工的显性素质,、是指员工的自身的知识、技能等这些易察觉的特征,隐性素质则表现为员工的心理素质、五官感受认知等诸如此类不易被觉察的特征。现在很多企业对显性素质投入较多,而对隐性素质往往不够重视。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其中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精神和打造独具特点的企业文化,这些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1.培养优秀企业家和有力的管理队伍

在企业文化当中,企业文化的领头羊就是企业家,在企业当中他们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现如今华为能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取得高速发展,这与领头人任正非这个高瞻远瞩且拥有忧患意识是分不开的,企业的领头羊他有着个人极高的追求,独特的经营企业理念和管理队伍的观念,而他下属也深受他的行为所影响。

2.企业要树立可持续的成长的核心价值观,从而获得广大员工的认同

华为的基本大法,即《华为基本法》,包含了研发、生产、销售、行政、人事等企业正常发展流程,从而最终融合成一部贯穿整个华为管理层思想的具体的强有力的管理条令。其中,“以奋斗者为本,客户为中心,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核心价值观,已深度并系统地感染到化为的每个管理层,在不断坚持企业现有的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大力鼓励各个部门形成自己的独特的工作特点,对部门工作特设文化的推进有较大的影响。

3.顺应时代发展、坚持与时俱进,实时创新企业文化

论述企业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篇13

一、职业学校图书馆的教育促进功能

1.各个专业课的纵向延伸教材。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大多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学生有一半时间在学习理论课程,有一半时间在企业进行实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缩短了老师对学生的专业课教学的时间。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企业中指派给学生的辅导老师具有很强的实践技能,但是在专业课基础知识和教育表达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学生需要在图书馆中寻找各种问题的答案。专业课上的知识是基础理论知识,企业实习中的实践与时俱进,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后加深对技术的钻研。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海洋,要为各个专业的学生提供纵向延伸的教材。可以将同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适当引入,学生就像海绵,知识就像水,海绵的面积越大,能吸纳的水分就阅读。课程延伸教材就是为哪些有很大上升空间的学生准备的。

2.各个专业课的课后辅导书籍。职业学校中的考试依然是对学生学习质量检验的主要形式,专业课的课后辅导书籍也就成为了图书馆必备。通常情况下,所有教材的课后习题都配有答案,但是没有解题过程。这样就使得学生不知道错在哪里,理不清解题思路。教师对学生的答疑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兼顾图书馆购书经费和学生需要,可以少量储备课后辅导书籍。

3.各个专业课的跨学科书刊。为了方便教学,将知识划分为各个学科,但是实际上各个学科之间是有相互关联的。例如,在化学中有一个二级学科叫物理化学,而物理化学中又涉及到高等数学的知识。为了便于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图书馆需要将相关学科的书籍纳入到采购范围内。

二、职业学校图书馆的服务导向功能

1.科学精神导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创新性地工作,从而推进生产力的再次飞跃。科技创新一直是热点,科技创新城市成绩的排行,逐年公布。创新的内容涉及到各个领域的各个专业。将科技创新的成果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技术有新的认识,同时找到自己所学专业的创新进度,从而有利于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热情。在图书馆实现科学精神导向功能时,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与所在城市的科技创新中心联系,定期举办讲座,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前沿科技知识的普及,同时还能够让学生与讲座老师互动。二是图书馆购进与学校热门专业相关的期刊,从而让科技创新的信息及时更新,学生可以随时查阅。

2.人文精神导向。科学素养是强身之道,人文精神是立身之本。人的发展不仅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人文素养,缺一不可。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这方面却是严重营养不良。因此图书馆有必要从阅读经典入手,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爱好,以“文学好书”尤其是文学名著为重点推荐对象。因为文学是人类感情最丰富的表达,是人类历史最形象的诠释。可以这么说,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将超星阅览器等软件引入到电子图书当中,超星阅览器中有国内外名师的授课课程。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对其他高校名师的公开课进行学习,这样就提升了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品质,让不同人文素养提升需要的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养料。

3.职业规划辅导。中专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职业发展都有重要关系,职业规划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就业知识的普及,图书馆需要对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大量有效信息进行补充。随着人文社科的发展,心理评估和职业能力评估等测试甄于成熟。学校图书馆可以将职业能力测试的电子软件引进,供学生定期对自己的职业能力进行测评了解。此外,图书馆还要引进各种职业素养培训、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多方面的书籍,还要配置各个行业的期刊,这样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同时对照时下行业要求来不断完善自己。

4.创新能力开发。创新能力是无法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的,创新能力是对所具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对社会生产需要进行观察分析,经由各种逻辑关系运用多种方法来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式。这对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整合能力以及联想能力都有较高要求。这些能力都可以通过各种训练来强化,例如,音乐冥想,拼图游戏,体感游戏等等。

结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的教育与服务功能的开发,与当下的终身教育有高度的匹配度。阅读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阅读面的增加使学生的知识面就更加丰富,读万卷书如行万里路,这对于学生的发展非常有利。此外,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其获取信息能力和整合信息能力的增强。2016年两会着力强调了创新对于各个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创新性研究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整个各种素材。图书馆是研究者获取资源信息的重要途径,职业学业完成期间养成良好的图书馆使用习惯,能够为学生日后的创新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子媛.提高学校图书馆服务水平的路径探讨[J].才智,2016(13).

[2]齐亚宁.浅谈如何发挥学校图书馆的职能[J].科技展望,2014(24).

上一篇:《简单的排列》教学反思下一篇:杭州绿城育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