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及解读

2024-09-03

2024年山东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及解读(精选9篇)

2024年山东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及解读 篇1

2014年山东高考将采用3+X的模式,其中3为语文、数学、外语,X为文科综合或者理科综合。2014年高考考试内容将继续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相衔接,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考试更加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该考试说明,2014年山东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奖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着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语文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为150分钟。在试卷结构上,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50分。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第II卷为文言文翻译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写作题等题型。其中语言文字运用,共27分;古代诗文阅读,共30分;名句名篇,共6分;现代文阅读,共27分。作文共60分。

数学能力主要指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为120分钟。在试卷结构上,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50分。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5分,共50分,第II卷为填空题和解答题,填空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填空题要求只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共6题,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在英语科目上,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八级目标要求,确定本学科考试内容。考生应在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达到相应水平。语言知识方面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功能意念和话题(见附录)。结合山东省中学英语教学实际,确定约3300个单词(见附录)作为高考命题的词汇范围。奇速英语24个故事串记高考3500词汇。另外,为命题的需要,增加了个别单词,以*号标明,仅要求考生知道其汉语意思。在语言运用上,阅读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写作要求考生根据题示进行书面表达。

在口语方面(对2014年英语及相关专业考生的要求)要求考生根据题示进行口头表达。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英语及相关专业考生增加口试,方法另定)。考试时间限定为120分钟。在试卷结构上,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50分。第I卷为选择题,共105分,第II卷为书面表达题,共45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提现学科特点,注重运用所学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创新性思维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为150分钟。在试卷结构上,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300分。地理、历史、思想政治每科总分均为100分。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全部为必做题,共35道题。其中地理12道题,历史11道题,思想政治12道题。每道题4分,共140分。第II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共160分。其中,必做题部分地理、历史、思想政治各2-3道题,共140分,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选做题部分,凡列入山东省2014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科目考试内容的每个选考模块均单独命制1道试题,要求考生从地理、历史两科中各选择1道试题作答,每道试题的分值均为10分,共20分。选做题不跨学科、不跨选考模块

命题。

2024年山东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及解读 篇2

一、《考试说明》的依据与要求

广东省2010年高考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考试大纲 (课程标准实验2010年版) 》和《考试说明》为依据, 在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基础上确定了考试的内容与要求。这表明命题将充分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 反映政治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注重考生对政治学科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 重视运用“新材料、新情境”, 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 试题以能力立意, 将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 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考试形式、试卷结构与难度

从《考试说明》提供的题型示例可以看出, 2010年广东高考文科综合满分为30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政治科试卷结构:选择题为文科综合试卷第24—35题, 12道题共48分, 非选择题第36、37题, 两题共52分, 满分100分。试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从题型示例中还可以看出, 试卷的信息呈现方式为名人名言、引文、图表等。第Ⅰ卷同一个选择题不作政治学科几个模块间内容交叉, 组合选择题采取两两组合和二三组合。第II卷非选择题只涉及本学科的内容, 学科内几个模块知识的综合, 没有出现与历史、地理跨学科综合试题。

三、考核目标要求和考试范围内容

从对《考试说明》“能力考核要求”的分析我们发现, 根据学生答题的思维过程, 把考核目标分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个层级, 在每一个层级的考核目标中, 又分别分解为三个不同层次和水平的要求, 从而将政治学科能力考核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可操作化, 更加突出了政治学科的学习价值和意义。这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向和能力素质本位价值观的体现。从能力目标的具体要求可以看出, “调动和运用知识”也包括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这表明教科书不再是情境创设与答案设置的唯一资源, 无论是提供的背景材料还是答案的设置都可能包括学生的经验和特定情景的探究生成或重大时事信息。

《考试说明》规定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其中经济生活约占27%, 政治生活约占27%, 文化生活约占18%, 生活与哲学约占28%, 而时事政治的内容在相关试题中体现。“经济生活”共有12个知识点, 每一个大知识点分别对应教材12课的内容。“政治生活”有五个知识点, 其中第5个知识点为选修3内容。“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对应教材的四个单元主题。大知识点下有许多小知识点, 小知识点分别对应教材的“框”或“目”或对教材“目”下主要知识的整合。

四、2010年广东高考文科综合思想政治学科备考策略

1. 立足基础, 回归课本

高考文科综合命题突出“能力立意”, 考查考生对政治、历史、地理学科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我们按照《考试说明》的考试范围内容进行复习, 回归教材, 点面结合, 夯实基础。

重视基础还必须讲究策略, 基础的落实是需要重现、需要过程的, 必须遵循认知的规律。对于主干内容教学要多次循环, 通过适度训练使考生能力分步到位, 反复夯实双基知识。对基础知识要做到点点清、点点明、点点通, 真正将基础知识掌握落实到位。

从政治科题型示例可以看出, 主要考查学科内的主干知识, 出现了学科内各模块知识综合的考查。因此, 可按“考点+教材+时政”方式, 整体把握政治学科主干知识, 构建跨模块的主干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学科内综合能力。

2. 建构知识网络, 提升知识的迁移能力

在复习时要抓住知识主干, 以单元主题知识为纵向联系, 以相关专题内容为横向联系。考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要将教材的知识加以归纳综合, 重新建构有条理、有顺序的知识体系, 建构起全新的知识框架, 达到理解和贯通基础知识, 从而利于知识的储存、记忆和提取, 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 进而形成点—线—面的知识体系。这样便于考生在解题时形成发散性思维, 找到各个知识的连接点, 确保在考场上迅速、准确、完整地提取相关知识来“生成”答案。

比如, 复习“宏观调控”知识, 在掌握“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等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纵向把握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在教材中的联系和渗透。通过与国家当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知识的有机整合, 就会形成对宏观调控知识的全方位认识和把握。

知识体系的建构要引导考生主动去总结, 不能吃“现成饭”。教师可以引导、列提纲, 内容则要由考生去充实。这样, 学科知识的体系就会真正在考生头脑中形成, 能够为运用这些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而克服死记硬背或记住了不会用的现象。

3. 开展有效训练, 培养规范高效的解题能力

复习备考不能没有训练这个操作环节。训练必须有过程意识, 训练的主要功能在于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了思维, 要实现有效训练, 必须把握好三个关键环节:练前抓选题, 练中抓细节, 练后抓反思。要努力做到有目的地选题, 有搭配地组题, 有细节地练题, 有过程地讲题。

“知识是基础, 审题是关键, 方法、技巧是保证”是解答问题的三要素。因此, 我们通过解题训练, 提高学生以审题能力、熟练运用解题技巧、强化答题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应试能力。当然, 解题训练要做到精选、精练、精析、精评, 切忌题海战术。

从题型示例看, 广东2010年高考文综试题, 政治科选择题放在地理、历史科目之后, 而非选择题则放在历史、地理科目之前。在平时训练时, 我们要按照题型示例的试题结构排序命题, 指导学生分配好各科答题时间。在答非选择题时, 要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 层次清楚, 条理分明, 做到答题段落化、段落要点化、要点序号化。要训练学生非选择题的解题思路。第一步, 了解题目所提供信息和考查意图及其相互关系。第二步, 根据题意, 确定中心论点, 如果是开放性的题目, 就是要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和考查意图来确定中心论点, 如果是限制性题目, 只要围绕它确定中心论点, 展开论证就可以了。第三步, 根据中心论点, 确定论据。题目的论据, 包括理论依据即所学课文知识和材料中的事实依据。

4. 结合时政热点, 学以致用

2010年高考重视运用“新材料、新情景”, 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 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 引导考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 课堂复习可以实施以“考点知识带热点”模式。用时政例子理解课本知识同时, 也可以用课本知识分析相关时政材料。使考生重视本年度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动态, 关注国内外重大热点问题, 又可以学以致用,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中, 我们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现阶段连续性、稳定性的重大方针政策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突出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意志以及社会生活重大主题, 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主题, 关注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同时生活化主题的选取也会适当关注学生自己的生活, 坚持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 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2024年山东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及解读 篇3

一、考试说明与2013年的相比的主要变化:

今年的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及要求”上与去年相同,主要的变化体现在:

1、能力要求

(1)将去年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拆分成“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修改为“获取信息的能力”,但具体要求没变;

(2)对能力要求的先后顺序有所调整。原来放在第一位的“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调至第三位,把“理解能力”放在了第一位,“实验与探究能力”放在了第二位,“综合运用能力”放在了第四位;

2、试卷结构

理综总分由原来的240分提升至300分,其中生物由原来的73分提升至90分。具体来说选择题每小题的分值由原来的4分提升至5分;非选择题必做题的分值由原来的41分提升至48分,选做题的分值由原来的8分提升至12分。

二、对变化的解读

1、从对能力要求的说明顺序所做的调整推测试题降低了对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考察,首要注重考察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其次是实验和探究能力,这反映到命题上可能会更多的使用课本的材料和信息,非选择题由学生主观表达的内容可能有所增加,对课本实验及材料实验涉及到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考察也有可能会提高;

2、考试时长未变,生物部分的题量也没有太大变化,但是总分值却提高了,这表明每道题的得失对总分影响增大,学生在答题时需更加谨慎和细心。

三、复习建议

1、加强专项训练。例如选择题专项训练目标是提高正对率,非选择题专项训练目标是表达的准确性和书写的清晰规范,实验和探究题型的专项训练目标是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2、课本与练习并重。

2024年山东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及解读 篇4

一、命题指导思想

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高校招生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为依据。

2.命题要遵循“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的高考改革原则,确保公平、公正、科学、规范。

3.命题应坚持稳定为主,着力内容创新。要结合我省教学实际,有利于推动高中英语课程改革。

4.命题应考虑英语学科特点,在考查考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同时,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命制的试卷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能力。

二、考试形式

试题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

三、试卷结构

试卷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听力

本部分共两节,测试考生理解英语口语的能力。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5段简短对话,从每题所给的3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每段录音材料仅读一遍。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5段对话或独白,从每题所给的3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每段录音材料读两遍。

听力考试进行时,考生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听力部分结束后,考生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20分钟。

第二部分:英语语言知识运用

本部分共三节,测试考生对英语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运用能力。

第一节: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每题在一句或两句话中留出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选项。本节测试的重点为英语词汇的用法。

第二节: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每题在一句话中留出空白,要求考生根据括号内的汉语提示,用句末括号内的英语单词完成句子。本节测试的重点为英语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

第三节: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在一篇短文中留出20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使补足后的短文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

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35分钟。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

本部分测试考生理解书面英语的能力。

共20小题,每小题2分。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5篇短文的内容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35分钟。

第四部分:书面表达

本部分测试考生的书面语运用能力。

共1题,满分25分。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情景,用英语写一篇10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情景包括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等;提供情景的形式有图画、图表、提纲等。

2024年山东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及解读 篇5

2014年3月30日我们去兰州参加了2014年全国高考新课程考试大纲物理学科考纲说明解读及全国课标卷分析大会,分别听取了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邱小文主任、兰州市第五十九中学(兰炼二中)教研室主任马永福老师的解读报告,我本人收获颇丰,现就我的理解做以汇报。

一.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试卷特点分析

2013年新课标理综物理试题在2012年新课标理综物理试题基础上,保持总体稳定,小有变化,试题难度较为平稳。具体地讲,大致有如下特点:

1、试题考查的知识稳定地延续了近几年的主要考点,坚持以牛顿运动定律、能量观点为主线的命题思想,注重考查运动的描述、受力分析、功和功率、能量守恒、电场的力和能量性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以及电磁感应等主干内容。选修3个模块的试题也比较均衡。试题在关注物理知识的同时考查学生对于物理方法的应用。

2、试卷分布依然坚持常态。选择试题为8道小题,依然是常考类型,仍然坚持“四力四电” ;实验试题坚持“一力一电”,注重对基本仪器使用与读数、注重对基本实验的掌握和理解应用,22题为力学实验,23题为电学实验;两道计算题依旧是“一力一磁”,但具体考点有所调整。

3、试题稳中求变。2013年最大的变化主要有两点,第一选择题将单选和多选题区分开了,两卷均采用14-18小题为单项选择,19-21小题为多项选择,使得选择部分难度下降;第二,计算题的考点和考查方式发生了变化,例如两卷第25题的考点都发生了变化。2006年至2012年高考物理计算的25题单纯地考查电磁学,特别是多年直接只考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2013年一改往年的面目,新课标一卷第25题变为对电磁感应知识考查。考查电磁感应,同时涉及到电学电路和力与运动相关知识。新课标二卷第25题则变为“叠加物块相对滑动问题”。考查速度图象、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运动的描述等相关知识。总体印象:知识点数量减少,难度降低,设置了选做题。增加了探究类创新实验,试题本身的难度有所降低,题型及设问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对学生主动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有所提高。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的命题有所增加,体现了物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

二.2014年考试说明发生的新变化

1.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只限于V-t图像。

2.2013年是平抛运动,2014年改为抛体运动,且斜抛运动只作定性要求

3.带电粒子在运强电场中运动的计算,只限于带电粒子进入电场时速度平行或垂直于场强方向的情况。

4.不要求解反电动势问题。

5..安培力的计算只限于电流与磁感应强度垂直的情形。

6..洛伦兹力的计算只限于速度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情形。

7.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只限于L垂直于B、V的情况。

8.在电磁感应现象里,不要求判断内电路中各点电势的高低。

9.不要求用自感系数计算自感电动势。

10.不要求讨论交变电流的相位和相位差问题。

11.变压器的要求由Ⅰ级变为Ⅱ级但,只限于单相理想变压器。

12.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

13.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少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

14.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

15.简谐运动只限于单摆和弹簧振子。

16.简谐运动的公式只限于回复力公式;图像只限于位移-时间图像。

17.相对折射率做出了要求。

18.光的干涉仅限于双缝干涉、薄膜干涉。

三.近三年高考命题热点分析

1.选择题的热点分析

①物理学史和物理学方法;(考点:力学、电磁学等物理学史,物理方法)

②运动图像;(考点:该部分往往涉及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图像与感应电流i— t等。高中物理常常运用图象描述和表达物理规律,对图像的分析理解,包括图像中的各种信息,如图像所描述的物理规律、图像的斜率、图线与坐标轴的交点、两图线的交点、图线包围的面积、图线的拐点或极值点等。)

③受力平衡问题;(考点:受力分析,整体法、隔离法的运用。)

④力与运动的关系;(考点:受力分析,整体法和隔离法,牛顿第二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在超、失重现象中的应用;且常与生活相结合。)

⑤万有引力与航天;(考点:星球的密度、卫星的加速度和环绕速度、以及卫星的变轨与能量变化等。)

⑥功和能的概念;功和能的关系;(考点:功和能、功率、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应用。)

⑦静电场的性质;(考点: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电场力做功以及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轨迹的判定等问题。)

⑧磁场性质;(考点:安培定则、左手定则,通电指导线周围的磁场,安培力,洛仑磁力;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

⑨交流电和变压器;(考点:描述交流电的物理量、函数表达式、图像、有效值;理想变压器、远距离输电等)

⑩电磁感应现象、电路或图像;(考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安培力、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电阻的串并联、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

特别关注:在13年选择题中没有涉及到的Ⅱ级知识点的试题。如11年没有出现抛体运动,12年出现了;13年没有出现交变电流,14年是否会出现?而且14年考纲将“理想变压器”考试要求调为了Ⅱ级。

2.实验题的热点分析

①基本仪器的使用;(题型: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读数、多用表的结构原理与使用操作,重在考查实验读数和实验操作。)

②以纸带或光电门为纽带的力学实验;(题型: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重在考查数据处理和分析。)

③以测电阻为中心的电学实验;(题型:伏安法或等效法等其他方法测电阻、测电阻率、测电学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重在考查电路设计。)

④以测电源电动势为中心的实验;(题型:利用伏安法或其他方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重在考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数据图像的线性化处理。)

⑤探究和创新设计实验;(题型:力学或电学创新实验,重在考查实验方法和实验原理的迁移应用)

⑥ 注重对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基本仪器使用等方面的考查。

⑦ 重视对实验数据的处理的考查,加强对实验素养的培养。(如:误差理论、有效数字、精确度等)

⑧ 考题基本上是在考纲规定的实验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迁移、创新(这些实验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同时,应关注有适度开放性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是热点。

⑨从近三年考查实验试题分析,实验题基本是力、电各一题的组合,不会涉及到选考模块3-

3、3-

4、3-5中的实验。

3.计算题的热点分析

①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受力分析、运动和力的关系、平衡问题);三种典型的运动形式(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功能关系(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主要突出力和运动关系的建立、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观点的运用。其中,力学中的单个物体多个过程或多个物体多个过程问题:涉及三种重要的运动形式及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的应用是第一道计算题的命题热点。

②电场、磁场的基本性质及相关物理量(电场线、场强、电势、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磁感线、磁感应强度、安培力、洛伦兹力);其中,带电粒子在叠加场(或有重力的复合场)或组合场中的运动,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特别是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是第二道计算题的命题热点。

4.选考部分热点分析

题目趋于多题组合类命制形式,知识覆盖更加宽泛,题目的难度进一步降低,各模块难度基本一致。更体现了选择的公平性。着重考察各模块的重点知识。在备考时还要注意各模块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题目和素材的搜集和整理。

选修3-3:分子运动理论、气体的性质、物体的内能、固体液体的性质;计算题主要考查气体的三大实验定律和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选修3-4:机械振动和机械波部分主要围绕振动图像、波的图像以及振动方程、波动方程进行考查;光学部分主要围绕几何光学中的折射定律、折射率和全反射现象进行考查。

2024年山东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及解读 篇6

1、牢牢抓住“稳中有变,重在稳”的特点

纵观近几年全国卷英语试题,皆基于英语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及核心价值命制,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选材难度水平呈阶梯分布,题目类型多样且难易搭配合理,考查要点覆盖面广,但难度基本保持一致,试题不偏不倚,不奇不怪,考查英语核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平时一些模棱两可或较难的语言现象不要纠结,坚决抛弃,如behavior是可数还是不可数名词;是in a condition还是in condition等。一些偏难、偏怪、生词量较大、话题太偏离学生太远的阅读训练都不是正确的训练路子。

2、把“宝”牢牢押在核心话题和核心素养上

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话题;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题;了解科学知识,养成科学精神和人怀关怀的话题都是英语全国卷考查的核心话题。

所选阅读和写作话题将基于英语学科的“载体功能”进行命题,体现英语的能力载体功能、思维载体功能、文化载体功能、视野载体功能,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命题总立意,立体浸透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二、打牢基础,抓落实

语法和词汇是英语学科核心基础知识,但决不是孤立的,所以在基础知识的把握上要以普遍联系的方式去学习和巩固,不可孤立在词汇和语法上下太大功夫。

1、词汇分级,以篇章为载体,“多轮回”复现

(1)核心词汇,全方位掌握

在全国高考试卷的篇章和写作中常考到的词汇为1000个左右,大都是大家熟悉甚至在初中就学过的词汇,对于这些词汇要求听说读写译都得会,掌握其搭配、结构、习惯表达,如对于admit这个词汇,可以通过下几个句子训练的形式全面掌握:(1)Jenny admitted__________(hurt)Philip,but she meant no harm。(2)Only ticket-holders will_________(admit)into the stadium。(3)Drake was admitted into Cambridge University in his teens。(4)The hall can admit/seat/hold/contain over 500 people。

(2)阅读词汇,“多轮回”复现

常考1000词汇以外的2000多词汇可视作阅读词汇,做到在语境中认识即可,大可不必会写,可以通过“多轮回”方式巩固,即每次记忆量要大,比如每天100个,结合联想、顺口溜、图片等智慧方法,强化记忆,然后几天后再轮回复习,以增加复现次数,强化记忆效果。

(3)阅读篇章,提高语境识别词汇的能力

平时在训练的过程中,会读到很多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的篇章,在这些文章中对自己不熟悉的词汇有意识地进行归纳、梳理和总结,甚至用小本子记录下来,最后标明出处,带上完整的句子,时常查看,提高语境识别词汇的能力。

2、核心语法,构建网络,不纠缠“偏难怪”

词法、句法、章法是语法的灵魂,对于这三个要素要形成体系,不要支离破碎地学习,尽量掌握核心内容,不要把重心放在“偏难怪”且有争议的语法现象上。可以制作一个语法知识本,以梳理核心语法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进而提升借助语法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如牢记常见的不可数名词,如advice,equipment,evidence,fun,furniture,information,luck,news,luggage/baggage,progress等

牢记核心的词形变化,如warm—warmth,argue—argument,strong—strength,just—justice,unjust—injustice,explain—explanation等。

三、科学训练,提能力

1、模拟训练

每次训练,无论专项还是综合模拟训练,都要“真练”(限时、投入、核对、总结),坚决杜绝“假练”(不限时,做后只对答案不总结)。训练后要认真核对答案,并认真梳理总结自己的做题情况,每考一次试之后要进行全面总结,包括经验和教训总结,也要对篇章中出现的重难点词汇、句式、话题等进行详细梳理,三分测试,七分总结,提高快慢关键在于总结是否充分。

2、用好真题

真题是模拟题无法比拟的,在命题思维、命题方式和选材具有极强的规律性,做好近几年高考全国卷真题,总结做题规律和方法,寻找命题思维,有利于更好地把握考试方向,少走弯路。高考前至少要做3-5遍高考真题,要对每一套真题的内容熟谙于心,有的篇目甚至要背下来,反复琢磨,找到高考“味道”。

3、动耳动口

很多高三的孩子只动眼和手,只顾做题,而缺少了动耳动口,所谓动耳就是要多听,多听英语材料,时间不允许的话,多听、会听高考真题听力,对于应试听力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另外,动口朗读也非常关键。做过的模拟试题或高考真题中的语篇做完后,要大声朗读出来,并仔细体味其语篇内涵。完形填空做完题后,要将正确的答案复原后进行大声朗读,这对完形填空的语篇构建能力很有帮助。听力做完后,要大声朗读听力原文,甚至要模仿录音。听和说的训练在高考备考中切不可小视其潜在的巨大“威力”。

4、规范书写

2024年山东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及解读 篇7

绝密 ★ 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试卷类型:B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普查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前,学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必做,共36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

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本试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闪烁.朔.风数.见不鲜横槊.赋诗B.岔.路诧.异叱咤.风云姹.紫嫣红C.淤.积迂.回愚.昧无知滥竽.充数 D.鳜.鱼挖掘.精神矍.铄奸诈诡谲.

2.下列各句,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孩子的心总是悬浮在半空,患得患失,虚荣浮躁,学习上很难有心无旁鹜、脚踏实地的状态。B.丰一吟后来在《回忆我的父亲丰子恺》中写道:“失去父亲以后,我好比失去了一棵庇护自己的大树,从此必须自己另栽树苗。”

C.萧伯纳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擅长幽默和讽刺,他聪慧、机智、精僻的奇谈妙论,堪称世界一绝。D.中年女子带着一顶华丽的草帽,穿着花衣服,手里拉着一辆行李车,一看就是外地来旅游的。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B.“别想啦,老家伙。”他又放开嗓子说:“还是把船朝这条航线开去,有了事儿就担当下来。”

C.近日,我国多个地区出现沙尘天气。其原因是什么?影响范围及程度如何?发展趋势怎样?记者为此采访了有关气象专家。

D.什么吃的,穿的,喝的,报刊书籍和茶杯笔纸剪刀梳子化妆品等,放哪是哪,他没时间拾掇。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她是一位演员,没有上过大学,甚至不懂“个性”这样带有学术意味的词汇..。B.从那以后,她拒绝了影视剧的拍摄活动,专心致志地学习舞蹈,一发而不可收拾.......。C.大家烦了的时候,她却以她特有的笑声和语言调动着本来不属于她分内之事....的观众。D.有一次东方卫视来采访方青卓,她就直言不讳....

地说:“我没有因为胖,丈夫不爱我。” 2011年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试题第1页,共6页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虽说学生阅读的途径比原来更为多样,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不够浓厚,有效的阅读时间得不到保障,阅读的内容、质量和格调还有待提高。

B.连日来,成都军区空军驻川、滇、黔等地部队的上万名官兵,持续开展人工增雨、送水捐款、灭火抢险等救灾行动,努力把旱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C.一年多以后,一首根据东北民歌《瞧情郎》改编的舞蹈成为她舞蹈生涯的处女作,且艺惊四座,掌声一片。D.后来,我们基本上习惯了这种饮食上的要求。比如我一直喜欢吃肉,不太吃青菜,但按要求必须要改,我就尽量忍着,让自己少吃肉,多吃菜。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当大师成为一件廉价的帽子,被学术混子们挣来抢去的时候,它其实已经成为一个贬义词。季羡林、任继愈去世之后,伴随他们的名字铺天盖地而来的‚大师‛二字多到令人厌烦。季羡林生前曾公开表示,如果包括‚国学大师‛在内的三顶帽子(另外两顶为‚学界泰斗‛和‚国宝‛)有朝一日能被摘掉,将会是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他不止一次地说,‚我就是个土包子‛。

无独有偶,和‚我就是个土包子‛相映成趣的是,文化老人饶宗颐在香港接受媒体采访时,打趣地对记者说,‚我不是大师,我是大猪‛。有必要重复一下饶宗颐这句语录的产生背景:季、任两位老人去世后,有心急的媒体以‚究竟谁将成为新一代的国学大师‛为题展开调查,饶宗颐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张其成、冯其庸、傅佩荣。眼看着季老至死都没摘掉的三大帽子就要戴到自己头上,饶宗颐的一句‚我不是大师,我是大猪‛,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轻轻巧巧将‚三座大山‛化解于无形之中。

将大师与大猪对应起来,充分体现了饶宗颐老人的智慧。他比任何人都能明辨出大师这个称谓在这个时代所蕴涵的危机和压力。真正的文化老人,应该对这种虚名抱有藐视的心理。他们的价值在于为文化传承做了多少贡献,而不是体现在一个虚名上。

饶宗颐还有一句话说得好,他说‚‘大师’是佛家说法,我又不是和尚,所以我不是大师。‛这句简单易懂的话,十分朴素地向公众解释了‚大师‛的来源以及不愿意当大师的缘由。

和某些文化人‚坚辞‛大师之后又‚退让一步‛默认大师不同,饶宗颐以孩童似的天真语言,将一个本来很简单的道理说得明明白白,这该让那些哭着喊着有大师情结的人羞惭不已。饶宗颐的‚大猪说‛也当是对持续高烧数年的‚大师热‛一次含蓄幽默的批评。

针对季、任两位老人去世后引发的一片‚从此无大师‛哀悼声,有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文化患上了‚大师饥渴症‛。‚大师饥渴症‛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媒体的炒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文化老人的去世,很大程度上也沾染上了‚消费名人‛的娱乐色彩。

那么多人痛悼‚大师‛,那么多人操起键盘廉价地跟帖一句‚大师,一路走好‛,但究竟有几个人读过‚大师‛哪怕一本完整的著作?浮躁的‚大师饥渴症‛随着文化老人的去世而变得更加焦虑,愿饶宗颐的一句话能带来当头棒喝的效果,该醒醒了,那些沉迷于虚幻的大师景象中不能自拔的人。

(文/韩浩月,有删改。)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文化患上了‘大师饥渴症’”原因的一项是()A.学术混子们急功近利的大师情结。B.媒体吹捧文化名人的娱乐炒作。

C.大师称谓在这个时代已经成为贬义词。

D.文化名人去世后人们内心渴求大师的焦虑心理。7.下列表述符合文意一项是()

A.季羡林虽然再三请辞包括“国学大师”在内的三顶帽子,但是至死都没能摘掉。

B.饶宗颐的“大猪说”既让有大师情结的人羞惭不已,又是体现出老人不慕虚名的情怀。C.“我就是个土包子”和“大猪说”相映成趣,体现出季、饶二位老人幽默风趣的性格。D.那些跟帖“大师,一路走好”的网友没有一个人读过“大师”哪怕一本完整的著作。8.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饶宗颐的“大猪说”将“三座大山”化解于无形之中,既体现出老人的智慧,也含蓄幽默地批评了持续高烧数年

2011年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试题第2v页,共6页的“大师热”。

B.饶宗颐以孩童似的天真语言,将一个本来很简单的道理说得明明白白,这说明他是一位语言大师。C.真正的文化老人,对“国学大师”之类的虚名抱有藐视的心理,他们的价值体现在为文化传承做贡献。D.“大师饥渴症”的形成,固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媒体不负责任的炒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2题。

杨景行,字贤可,吉安太和州人。登延佑二年进士第,授赣州路会昌州判官。会昌民素不知井饮,汲于.河流,故多疾疠;不知陶瓦,以茅覆屋,故多火灾。景行教民穿井以.饮,陶瓦以代茅茨,民始免于疾疠火灾。豪民十人,号‚十虎‛,干政害民,悉捕臵之法。乃创学舍,礼师儒,劝民斥腴田以膳士,弦诵之声遂盛。调永新州判官,奉郡府命,核民田租,除划宿弊,奸欺..不容,细民赖焉。改任江西行省照磨【注】,转抚州路宜黄县尹,理白..冤狱之.不决者数十事。

升抚州路总管府推官,发擿奸伏,郡无冤狱。金溪县民陶甲,厚积而凶险..,尝屡诬陷其县长吏罢去之,由是官吏畏其人,不敢诘治..,陶遂暴横于一郡。景行至,以法痛绳之,徙五百里外。金溪豪僧云住,发人冢墓取财物,事觉,官吏受贿,缓其狱,景行急按之。僧以贿动之,不听,乃赂当道者,以危语撼之,一不顾,卒治之如法。由是豪猾屏迹,良民获安。转湖州路归安县尹,奉行省命,理荒田租,民无欺弊。

景行所历州县,皆有惠政;所去,民皆立石颂之。以翰林待制、朝列大夫致仕..,年七十四卒。(选自《元史〃杨景行传》卷一九二)

【注】照磨:官职名,元代以后设置的掌管宗卷、钱谷的属吏。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奸欺..不容,细民赖焉奸欺:奸邪欺瞒之事 B.理白..冤狱之不决者数十事理白:处理清楚 C.由是官吏畏其人,不敢诘治..诘治:诘问惩治 D.以翰林待制、朝列大夫致仕..

致仕:做官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会昌民素不知井饮,汲于.河流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①景行教民穿井以.饮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C.①理白冤狱之.不决者数十事②荆州之.民附操者 D.①不听,乃.赂当道者②乃.

作《怀沙》之赋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杨景行“有惠政”的一组是()①授赣州路会昌州判官②官吏畏其人,不敢诘治

③核民田租,除划宿弊④金溪豪僧云住,发人冢墓取财物 ⑤教民穿井以饮,陶瓦以代茅茨⑥理荒田租,民无欺弊 A.③⑤⑥B.①②④C.②④⑤D.①②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景行在赣州路会昌州任判官时,教民穿井、用陶瓦建屋,使老百姓免于疾病、火灾之害。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条件。

B.杨景行在赣州路会昌州任判官时,还注重举办学校,倡导教育事业。当地儒生也因此开始受到当地老百姓的礼敬。

C.杨景行在担任永新州判官时,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核实百姓田地,铲除了多年的积弊,奸邪欺瞒之事都无地容身,并处理解决了很久难以决断的数十件冤案,贫穷孤弱的百姓得以仰赖。

D.杨景行在升任为抚州路总管府推官时,除暴安良,豪强之民收敛劣迹,善良百姓得以安宁。转任为湖州路归安县尹时,严格执行上级命令,整顿荒田田租,百姓无不支持。

2011年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试题第3页,共6页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乃创学舍,礼师儒,劝民斥腴田以膳士,弦诵之声遂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僧以贿动之,不听,乃赂当道者,以危语撼之,一不顾,卒治之如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⑴有人说这首诗炼字精巧,景物描绘准确入微,宛如一幅生动逼真的画卷。请从诗中找出你认为能体现上述特点的某个词,并分析其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首诗写盛夏的山村晚景,很富田园牧歌情趣。试分析这种情趣的内涵。(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⑴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⑵叶上初阳干宿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⑶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游《赤壁赋》)⑷天行健,__________________。地势坤,___________________。(《周易·乾》)

五、(12分)

16.某校高

一、18班班主任李老师,针对班内学生意志淡薄、精力不够专注、懒于思考、不会向老师请教等问题,想拟一条有关学风的标语。请你帮忙写一写。要求:应体现出以上内容、语言简明得体、不能超过8个字。(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写一条祝福短信推荐给朋友并说明推荐理由。要求:至少采用两种常见修辞手法、不少于30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一则幽默小故事,补写出横线上的话。要求:言辞委婉、平和,反其意而用之,能起到让对方感到羞愧的效果。(4分)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一次宴会上,与一位女士对坐。出于礼貌,说了一声:“你真漂亮!”那位女士不领情,却说:“可惜我无法同样地赞美您!”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支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

2011年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试题第4页,共6页

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那只知死死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寻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臵。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有删改)

19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20.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⑴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定有路途。(2分)⑵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2分)21.结全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4分)22.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

澄江一道月分明

王剑冰

我总觉得黄庭坚还是有幸的,他一忽乡野一忽朝廷,一忽诗文一忽书画。乡野让他体味世风民俗、自然景物,朝廷让他感知政事繁务、勤案累牍。他的幸还有一点,就是这个江西修水人,还到江西的泰和做了几年知县。泰和是个好地方,有澄江如练穿城而过,润滋沃野良田。而且这里民风淳朴,物产丰盛,使得这位大诗人总有雅趣余兴。

建于唐代的快阁是他必去之处。这快阁高耸如峰,雄踞于重檐楼阁之上,且紧邻赣江,登临其上,宏阔入眼,豪情临胸。黄庭坚登快阁的心境,反映在了那首著名的《登快阁》中。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黄庭坚登快阁的心绪必是不一样的,这首诗让人感觉到他心中的怅然与飘渺,当然,也从中看出了他对泰和景物的深切的体察与感染。黄庭坚题诗后,快阁越发名气大震,达官名流随诗而来,以一睹快阁为快,陆游、文天祥、杨万里、刘鹗等均有赋诗题咏,累百余篇,代而不绝。朋友带着我来到泰和,已是黄昏,虽近秋天,暑后的余威仍存。车子转了好几个圈子,最后停在了泰和中学门前。

2011年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试题第5页,共6页

校园很大,一排排的楼房遮挡住了视线。又是一阵绕,终于在一片灰楼的后面,看到了一耸楼阁。

它怎么会在这里?这就是快阁吗?它似乎是躲在了这个重点中学的一隅,显赫的名声与它的所在似有些不大协调。此间的氛围让这快阁也多有些不快。

而我,却显得欣欣然,管它现在是在什么地方,反正我找着它了。我就像寻着黄庭坚当年的步履一步步地向它走近,又一步步地攀援上去。下看看,上看看,左看看,右看看,真的是‚快阁东西倚晚晴‛了。再上一层的时候,就看见了那条大江,当年黄庭坚所看到的那条江,与我所看到的一模一样。远山重叠,像疏淡的水墨。只是沿江而去直到无限远近的那些树还泛着青黄,没有掉落的意思。

我想找到黄庭坚当时的心境和意境。友人似乎看出了我的想法,说你看江的对面了吗?我仔细看去,那是好大的一片蓊郁的园林。有人说,那片园林古老得不知多少年了,我们应该到江对岸的林子里与快阁对望。好主意,立时驱车,趁天未黑尽。

这是一片多么神奇的林子啊,蓬蓬茸茸遮盖了好大一片天地。一棵一棵的树木都显得粗壮无比,而且各具姿态。有的挺拔千丈,有的横槊百米,有的就顺堤岸长到了水边,或探头弯腰,或斜倚危阑,或勾肩搭臂,或干脆就直没水中,仿如被那江水意迷心醉一般。

林子深了,也显现出阴湿潮气,更多的灌木滋生而出,把个林子渲染得蓬蓬勃勃。

一些鸟儿自林间起起落落,更有那些蝉儿趁着将尽的夜色发狂地鸣叫,直让林子显出更深的幽静与某种恐怖。

极快的脚步去往江边走,透过树的枝丫叶片,真就看见了对岸屹然而出的快阁,黄昏中勾勒成一个硕大的剪影。那或许就是泰和有名的快阁晚唱。唱的或许是那快阁顶上的一轮明月,像谁手拿着一只银白的团扇,或敲打着一只银盘。

天渐渐黑下来,月光透过快阁的檐角洒在赣江上,白天看似激涌的江水,此时竟显得波澜不惊。随着月光望向远处,细白隆起的沙渚旁,真的如一条白练盈盈而出。

我几乎惊奇得要叫起来,恍然间好像时光并未走过,高高的快阁上莫不是有个人影?发髻高挽,苒须飘荡,在抑扬顿挫地吟诵着那首‚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千古绝唱!

(有删改)

19.作者说“我总觉得黄庭坚还是有幸的”,黄庭坚的“有幸”表现在哪两个方面?(4分)20.从语言的修辞特点方面,赏析下面两句话的含意。(4分)

⑴下看看,上看看,左看看,右看看,真的是“快阁东西倚晚晴”了。(2分)

⑵或探头弯腰,或斜倚危阑,或勾肩搭臂,或干脆就直没水中,仿如被那江水意迷心醉一般。(2分)21.作者引用黄庭坚《登快阁》这首诗,在全文中有哪些作用?(4分)22.文中说:“黄庭坚题诗后,快阁越发名气大震,达官名流随诗而来,以一睹快阁为快······” 历史上,像这样名胜因人而闻名的例子还有不少,请至少举出三个“人为名胜增色”的例子来,并谈谈你的认识。(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易中天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24年山东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及解读 篇8

化学

一、能力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作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一)必考内容及要求

1.化学科学特点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

(3)了解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2.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掌握化学常用计量方法。a.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并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b.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c.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d.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e.能运用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2)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了解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理解化学实

验在化学研究研究中的重要应用,综合应用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a.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b.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志,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c.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时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d.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如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e.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

①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②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③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④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3)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4)认识化学用语是化学研究中重要的表征手段,熟练运用化学用语进行表达。a.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以及常见物质的名称、化学式。b.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c.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d.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以及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3.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分类

①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②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③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④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

a.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b.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c.了解胶体的性质(如胶体粒子的大小、吸附作用、丁达尔效应、聚沉以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问题(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2)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①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②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③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④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⑤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⑥以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⑦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⑧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⑨了解分子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含义

⑩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3)物质的变化和能量转换

①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②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的条件

③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与有关概念及其本质。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④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⑤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以及能量变化的规律,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⑥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⑦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⑧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4)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③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④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⑤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5)电解质溶液

①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②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③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④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⑤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⑥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不要求用溶度积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6)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4.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①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②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③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①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②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5.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5)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所发生反应的类型

(6)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7)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二)选考内容内容及要求

化学与技术

1.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1)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综合利用的意义。

(2)了解我国无机化工的生产资源和产品的主要种类。

(3)了解海水的综合利用。了解化学科学发展对自然资源利用的作用。

(4)了解化学对废旧物资再生与综合利用的作用。

2.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和应用

(1)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材料的要求。了解化学对材料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了解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和其他新材料的特点,了解有关的生产原理。

(3)了解用化学方法进行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的原理。

(4)了解我国现代材料研究和材料工业的发展情况。了解新材料的发展方向。

3.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1)了解化学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2)了解合成氨的主要原理、原料、重要设备、流程和意义,认识催化剂的研制对促进化学工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3)了解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特点、精细化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了解化学肥料、农药等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物质结构与性质

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4)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5)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6)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

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1)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2)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3)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有机化学基础

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表示它们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4)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6)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3)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5)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6)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3.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4)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3)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2024年山东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及解读 篇9

一、选择题

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社会更加公正和谐。”回答17-18题。

17.对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公民权益的保障更加完善

②社会利益的分配更加公平

③公民义务的履行更加全面

④政府权利的行使更加规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选C。本题选择关键在于抓住“更有尊严”,强调的是对人民的尊重,是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以及政府为民服务即政府权利的行使更加规范,所以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与题意不符。

18.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我们应

A.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

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

C.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

D.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解析:选B。党和国家倡导的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A说法与现实不符;C说法错误,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说法错误,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收入差距会越来越大不会是合理的。所以排除ACD.19.甲商品价格(P甲)与乙商品需求量(Q乙)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甲商品的需求量受乙商品价格的影响

②甲商品价格上升会使乙商品价格下降

③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增加

④人们的某一特定需要,甲乙两种商品都可以满足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B。曲线图体现的是商品随甲商品价格的上升,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②与图所示不相符;③与曲线图反映内容不符,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减少,排除; 用排除法即可明确应选B。

20.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2009年我国成功实现了“保增长”的经济目标。这表明宏观调控

①比市场调节更有优越②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③能有效弥补市场的不足④是实现公平的有效途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选B。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各有长短,所以①说法不确切;宏观调控能弥补市场的不足,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②③正确;④与题意无关,排除。

21.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与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再到1:1的变化。这一比例的变化体现了

①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③选举制度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④人大代表的选举更具有平等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选C。首先要明确本题是三项组合,只要找出一项是错的,排除后即可选出正确答案。搞清题目要求“这一比例的变化体现了”,从比例的变化看不出是“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排除①;②③明显正确,④的入选,主要看“体现”,因为材料中谈的是人大代表的选举方面的平等性。

22.2009年12月,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0年3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

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

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

解析:选A。抓题目要求中的“共同”,“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都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但前者不是传统文化,排除C,两者是文化传播的创新方式,但前者推动的不是经典文化,排除D;A与B比较,A更合适,体现出两种活动的共同性。

23.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解析:选D。消费中的个性新潮既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排除②;题目要求中

是“我们”,而作为消费个体的我们不可能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排除③;

两项组合,①④与题意相符。

24.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解析:选C。题干中说“既可以看成-----也可以看成-----”,说明选项应该是意识

活动,排除A;BD说法错误。

25.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解析:选A。注意“上帝” 与“核聚变” “向性运动”,体现①③;②④与题意不服。

二、非选择题

28.(25分)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裁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6~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图9

材料二近年来,《沂蒙》、《南下》等“红色”影视剧,从新的角度诠释革命英雄人物,顺应了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2010年山东省“两会”期间,如何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

材料三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赌徒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1)描述图9所示经济信息,揭示图9中两条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9分)

解析:认真阅读题目要求,本题实际要求回答两方对面的问题,一是图9提供的直观信息,2006-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GDP)都在快速增长。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持续上升,GDP的增长率先升后降,且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一直高于同期GDP的增长率。二是图中两条曲线即文化产业与GDP之间的内在联系。审好题答案即可迎刃而解。

(1)图9显示,2006-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GDP)都在快速增长。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持续上升,GDP的增长率先升后降,且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一直高于同期GDP的增长率。

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有力地拉动了GDP的增长;GDP的增长为文化产业投资和文化消费奠基了物质基础,有利于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

(2)加入你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应如何履职。(6分)

解析:本题考查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职责,结合材料联系课本基础知识答出即可。

(2)答案一:人大代表

①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广泛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②通过形式提案权、审议相关议案意见表决相关决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③就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相关部门进行质询、监督。

答案二:政协委员

①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广泛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②积极提交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提案,建言献策,参政议政。

③就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相关部门进行民主监督。

(3)透视《沂蒙》、《南下》等影视剧的成功,有人认为“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创新就是否定”。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评析该观点。(5分)

解析:本问考查辩证否定观的内容,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但不能认为创新就是否定,辩证的否定是扬弃。回答时要注意理论结合实际。

(3)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

②《沂蒙》等“红包”影视作品的成功,既是对传统影视作品中不合理因素的否定,同时又是对其合理因素的肯定、继承和发展。因此,创新不仅仅是否定,但没有否否定就没有创新。(分)

(4)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6分)解析:本问考查的题型是“为什么”,要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两方面作答;内容是“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答出民族的特点以及与其它各民族文化的共性。

(4)①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

②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是共性和普遍规律。上海世博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29.(35分)

材料三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3)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6分)

解析:本问考查的课本知识是文化传承,内容是中华民族精神能永不泯灭的原因。结合课本①③能够很快想到,同时中华民族精神的永不泯灭在于他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答出第②点。

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

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材料四青年学生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历来以爱国报国为己任。而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特点,他们正用新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爱意。

(4)结合材料四,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7分)

解析:认真阅读题目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唯物史观的内容;认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爱国传统”“ 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用新的方式”,获取有效信息,把课本知识与材料密切联系起来,切题回答。

(4)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

②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种价值选择,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感表达也体现了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分)

【选做部分】

36.(10分)【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6月,胡锦涛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指出:中国愿提供100亿美元的信贷支持,帮助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本地区实现共同繁荣。

2009年12月,温家宝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的旅行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2009年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政府表示,将继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增加对非援助,减免非洲国家债务,帮助非洲国家改善民生。

(1)从成员性质和职能范围的角度分别指出上海合作组织的类型。(2分)

(2)如果以“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题写一篇时政评论,请结合材料列出要点。(8分)

解析:第(1)问考查课本基础知识,关键高清考查的角度。第(2)问形式新颖,但实质上依然是考查课本基础知识,即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审明白题意,即可准确作答。36(10分)【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1)政府间国际组织 一般性国际组织

(2)①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②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积极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致力于维护人类共同家园

③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加强与非洲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④中国勇于承担国际责任,凸显负责任大国地位,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若答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构建和谐世界”等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37.(10分)【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低碳”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生态原则,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下选取的是生活中的几个镜头:

①饭店里,有顾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②集市上,有购物者向销售者一次次索要塑料袋。

③学校里,空无一人的教室灯火通明。

④在写字楼里,有人上下楼不乘电梯走楼梯。

⑤农家院里,做饭,照明使用自家生产的沼气。

(1)指出材料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做法。(在答题卡上只写相应序号)(2分)

(2)“低碳”体现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追求。如果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是环境伦理的应有之义”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请列出要点。(8分)

解析: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明白低碳的含义即节约、环保,这样第(1)问即可作出正确选择。第(2)问实际考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伦理意义”,如果理解了题意,结合课本知识回答并不难。

(1)② ③

(2)①人与环境的关系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一样,需要伦理道德来调节

②环境伦理是调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以及体现在其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③只有坚持环境正义原则和尊重自然原则,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上一篇:高中作文随笔800字下一篇:专业英语复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