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反思

2024-06-08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反思(共13篇)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反思 篇1

这不仅仅是一节练习课,更是一节第一单元的复习课,将第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整理与复习时很有必要的,上课开始的时候,我直接让学生进行了竖式的练习,题型包括了这一单元必须掌握的,学生基本上都能正确地做出来,但并没有达到复习整个单元的目的,在讲完竖式的时候,应更多地让学生总结一下这一单元的内容,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复习知识,再让学生自己总结,这样才能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才能更好地掌握。所以说开始的复习阶段很重要。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大胆的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完成练习,特别是很多简单的解决问题的题目,不必每一题都带领学生读题分析再解决问题,比如今天的第3题和第5题,学生有做出这些题目的能力,就应该相信他们。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反思 篇2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实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估多、估少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数感, 沟通估算与精算之间的关系, 提高学生的

3.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灵活选择估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估多估少的判断;结合具体情境, 灵活选择估算方法。

课前活动

师:大家都知道我是黄老师, 想不想了解黄老师更多的情况?

师:黄老师今年的岁数大约40岁了。大家猜猜, 黄老师今年多少岁? (用“多一些”、“少一些”引导学生猜出老师的年龄是36岁) , 刚才我把36岁说成大约40岁, 大家说是估大还是估小了呢?

师:大家还想了解黄老师的体重吗?黄老师的体重是124斤, 大家说说这个124如果看成近似数, 可以估成是多少?如果估成120, 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如果估成130呢?

师:好,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把一些数看成近似数来思考, 数学王国里也是这样, 这节课我们就和估算来一次亲密接触。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借班上课的老师往往很好奇。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引导学生对教师的年龄、体重进行猜测、推理, 既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情感, 活跃了课堂氛围, 又为估算教学奠定了基础, 作好了认知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 创境

课件呈示:王老板想买一块面积1900平方米以上的地皮。土地开发商张经理向他推荐了这样一块长方形地:长104米, 宽19米。

师:对于这笔土地转让, 两人想的问题却不同。 (课件出示:开发商想:我的这块土地有多少平方米?王老板想:这块土地有1900平方米以上吗?)

2. 比较

师:对于这两个问题, 大家想想哪个问题需要精确计算?哪个问题只要估算就可以?为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交流意见, 选择算法。

3.引式

师:张经理的问题需要精确计算, 该怎样列式? (104×19=?) 会算吗?而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这块地有没有1800平方米以上, 我们该怎样思考? (先估出长方形面积, 再与1800平方米比较) , 那么该怎样列式? (104×19≈) , 这个算式是几位数乘几位数?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问题。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估算)

【设计意图】精心创设土地转让的现实情境, 让学生在对两个相关数学问题的思考、比较中, 明确估算与精算的特定背景, 有效地突破了长期计算教学中形成的精确计算定势对估算意识的束缚, 让学生自主生成估算意识。

二、自主探索, 参与建构

1.估算方法的教学

(1) 尝试

师:104×19怎样样估算呢?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好, 同桌互相小声地议一议, 写在练习本上, 比一比, 哪组的方法多?

(2) 反馈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1) 小估法104×19≈1900想:100×19=1900

(2) 大估法104×19≈2080想:104×20=2080

(3) 估大大法104×19≈1900, 想110×20≈2200。

(4) 估大估小法104×19≈1900, 想:100×20≈2000。

(3) 交流

师: (对着方法 (1) ) 这题把104看成100来想, 谁能告诉大家, 这样有什么好处? (100×19可以直接口算, 比较简便) , 而104×19能直接口算吗? (让学生明白估算的好处在于不必笔算, 迅速地求得近似值)

师:把104×19看成100×19来估, 这样估算出来的得数, 是估大了还是小了?少了几个几?少算了多少? (估小了, 少估了4个19, 少算了76) 。我们把这种方法叫估小法。

师:认识了估小法, 我们通过课件看一看, 进一步认识估小法。

出示课件:

师:104×19看成了100×19, 你能在图中找出少算的面积吗?少算了多少? (4×19)

借助估小法得到近似数100×19=1900, 你能推算出104×19的实际得数吗? (1900+4×19=1976)

师:研究完了第1种估算方法, 我们来看一看第2种估算方法。第2种与第1种相比, 有什么不同? (第1种方法是把104看成100来估, 第2种方法是把19看成20来估)

师:把19看成20, 得数是估大还是估小啦? (估大啦) , 比实际得数估大了几个几?是多少? (估大了1个104) 你会给这种估算方法取个名字吗? (估大法) 同意吗?好, 我们到电脑上看看这种方法是怎样估算的。

师:你能在图中找出估大部分面积吗?是多少? (104×1=104) 你能通过估大法求出的近似数2080并推算出104×19的实际得数吗? (2080-104×1=1976)

师:好, 我们刚才研究了两种估算方法, 它们都是把其中一个数看大一些或看小一些, 另一个数不变进行估算的。接下来, 我们来看一下第三种估算方法。

师:这种估算方法有什么特点? (把两个数都拿来估, 而且都估大) 。这样估算出来的得数和实际得数相比, 怎样?大一些还是大很多?谁能给这种估算方法取个名字? (把两个数都估大的方法, 叫做估大大法, 好吗?) 好!我们到电脑上去拜访一下什么叫估大大法。

师:你图上可以看出这样估算出来的结果和实际结果相比, 怎样? (大很多) 哪一部分是多估的部分?

师:最后我们来看第四种估算方法, 它有什么特点?谁能给这种估算方法取个名字?这样方法估算出来的得数, 能确定一定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吗?为什么? (无法断定, 因为无法判断是多估的多还是少估的多)

【设计意图】在放手让学生尝试的基础上, 通过数形结合, 适时借助长方形面积的图示启发学生直观验证, 让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帮助下, 深刻理解估算方法, 了解估算值域, 进而推算出实际得数, 有效地突破了估算教学难点, 有效地实现了估算与精算之间的沟通, 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4) 整理

师:为什么同样是估算104×19, 估算的结果却不一样? (由于估算的方法不一样, 所以估出的得数也不同。) 对呀, 有的估大了, 有的估小了。如果A点表示104×19的实际得数, 把所估得数与实际得数相比较, 你能在数轴上找出相应的位置吗?

师:从图中可以看出, 哪种方法估算出来的得数和实际得数最靠近? (估大估小法)

2.灵活选择估算方法的教学

(1) 估小法的选择教学

师:探究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下面我们来思考课的开始提出的王老板的问题:这块地有1800平方米以上吗?也就是说王老板想买的这块地实际面积至少要1800平方米。大家想想, 王老板该选择哪种方法来估算, 就能断定实际得数有没有大于1800?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 明白应选择估小法来判断。因为用估小法得出104×19≈1900, 已大于1800, 而实际结果比1900还大一些, 所以一定比1800大。

(2) 估大法的选择教学

四年级去春游。每套车票和门票共要49元, 一共需要买104套票。四年级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

师:这题进行估算, 怎样列式? (49×104) , 在估算时, 应估大一些, 还是估小一些?为什么? (因为春游还要买其他东西, 所以要用估大法估算, 49×104≈5500元。)

师:看来, 学了那么多的估算方法, 到了具体问题中, 到底应选择哪种估算方法, 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来灵活确定。

【设计意图】精心选择典型情境,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 积极动脑思考, 合理选择估算方法, 促进了学生对估算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培养了学生估算应用意识, 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巩固练习, 提高能力

1.估一估。

估算下面得数, 想一想, 估算的得数比实际得数大一些还是小一些?

2.判一判。

下面每一个字代表一道判断题, 请你先选择, 再判断。

(1) 我:我把108×20看成110×20来估, 估小了。…………………… ( )

(2) 会:108×20≈2000, 可以断定108×20算成1960, 一定是算错了。…… ( )

(3) 估108×20看成100×20来估, 估算得数比实际得数少8。…… ( )

(4) 算:108×20≈2000, 少估了8×20得160。所以108×20的实际得数是2160。… ( )

3. 用一用。

李村小学四年级有学生198人。下面是该校四年级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的学生收费项目表:

(2) 该校四年级收取的书费大约有多少钱?

(3) 本学期四年级有住宿生70多人, 收取的住宿费超过11000元钱吗?

【设计意图】紧紧抓住估算教学“会求值”、“会判断”、“会选择”、“会推算”的目标, 精心设计了形式活泼, 富有思考价值的练习, 既让学生掌握估算技能, 又体会到估算的实际价值。特别是最后一题, 选择了学生的收费项目这一现实素材, 精心设计问题, 把估算从整数乘法拓展到小数乘法, 从具体数据延伸到模糊数据, 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提升了学生估算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总设计意图】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 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养成自觉估算的习惯”这一要求, 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估算经验, 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交流, 引发学生探究出了“估小法”、“估大法”、“估大大法”、“估大估小法”等多样化估算方法, 实现了让学生“会求值”;创造性地改编了教材, 课始精心创设购地、春游、收费的情境, 把估算教学寓于现实的情境中, 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启发下主动地思考、比较, 选择估算方法, 努力让学生达成“会选择”, 培养学生灵活的估算应用意识;通过数形结合, 沟通抽象的乘法估算与直观的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 化明为显, 借助多媒体的演示操作, 在直观的情境中让学生比一比、找一找, 形象地识别、判断估大与估小, 及估多了多少与估少了多少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在直观具体的图形辅助下, 明确估算结果的值域范围, 让学生实现对估算结果“会判断”;抓好估算与精确结果之间的沟通, 通过乘法意义、图形直观等多种策略, 引导学生借助估算推理出算式的精确结果, 实现“会推理”, 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 提升了学生的数感。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创新 篇3

关键词:口算;笔算;估算;兴趣

首先是口算的教学,孩子们会出现这样两种情况:学习能力强的孩子看了例题后很快就掌握了算法;学习能力差的孩子只想着用笔算代替口算。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孩子们上课不注意听、不认真学。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口算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意识,在学习教材上的例题前,我先给孩子们出了一组练习题:“我会连线”“动动脑有不同的填法”。让孩子们先充分认识到口算的作用和优点,深刻体会到学有所用,再进行口算的学习。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效果也很好。

其次,在学习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孩子们常漏加进位、进位写错位置影响笔算的正确。原因是孩子们对竖式的结构和算理理解不够透彻,于是,我给孩子们安排了一节讨论课,在讨论课上我依次提出“竖式为什么能这样写?”“什么时候要进位?”等问题让同学们讨论。经过讨论交流,孩子们了解了笔算的特点、笔算与口算的联系,对笔算的算理和竖式的结构有了更深的了解,笔算的正确率提高很多。

该册教材第60页有这样一道探究估算方法的例题: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看到这样的题目,孩子们肯定会埋头笔算,根本想不到用估算来解决。等同学们算出后,再引导说:“这类题目并不需要计算准确值,可以估算。”把估算强加给孩子,培养不了孩子们灵活运用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效果肯定不好、效率也不高。我把问题改为“准备4900元够吗”“准备5000元够吗”,这样孩子们就会根据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估算,使孩子们理解估算不是抽象的,是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因需求而产生的。后面的练习题我也稍加改变,使孩子们在实践中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

意识。

这些改动和调整为课堂教学增加了亮点,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创新不需要太多理论和方法的学习,需要的是我们深刻理解教材和习题,多观察、多了解孩子们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认知需求,洞察孩子们表达不出来的疑难,从孩子们的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和尝试性地改动或调整教材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案 篇4

即墨市第二实验小学刘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2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三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创设了“我为奥运种棵树”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教学时,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己总结估算方法。教师应组织、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准确把握不同估算方法的特点,尽可能地从多种算法中选择一种合理、简洁、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进行估算。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对估算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体会估算的必要性,体会估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景中,能对估算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反思 篇5

今天听了几位领导关于教学方面的培训,结合自己做得课《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我有一点最重要的体会那就是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之一即学生掌握了教师本节课所讲的内容。

这一点我感触很深。吴主任在培训时提到了,教育局的董老师在多媒体教师评课的时候也提到了。我认为说得太对了。为什么那?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学工作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的。我们伟大的开国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说:“黑猫白猫,捉住耗子的就是好猫”。强调的就是目的性,如果猫捉不住耗子,就如同一只死猫。教育界有这样一种说法:“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学会就好”。从一定程度上也是强调的学习的结果。教师的一节课如果生搬硬套某种形式,搞得绘声绘色,也很符合教学的要求,但就是学生没掌握,我认为就是失败的课,是形式主义,没有教学的实际意义。我个人认为就像一位教师没有职业道德一样,会被一票否决。

当然了要想学生掌握教师每节课所讲的内容,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去实践,不断地去反思,周而复始的一个漫长的过程后才有可能做到,由于情况不断地变化,也许一辈子也很难尽善尽美。这就是我的一点体会,不当之处,还敬请各位领导指正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反思 篇6

在本节课的一开始,我就安排了这样几道口算:20×4、40×20、23×100、43×200,先让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让学生说说你在口算每道题是可以把原式看作什么计算会简便一些,然后让学生观察成乘数中的零的个数和积末尾零的个数的关系,并本以为作这样的铺垫,学生在解决例题中的竖式计算时可能顺利一些,但是似乎能明白这样简便写法的道理,但是真正在课堂作业中就出现了许多问题:如竖式不会写,不知该如何对齐数位,积末尾的零漏写等,看来对学生的思维还需进一步的指导。

对于“想想做做”第2题,我让学生先算出每组第一题的得数后,根据一个因数的变化情况,直接写出后两题的得数,从而加深对乘数末尾有的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同时我还让学生观察乘数与积的变化,引导学生说出积的变化规律,

尽早渗透可以为后面学习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作铺垫。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反思 篇7

片段一: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要114分钟。

师:谁能根据这条信息提个与时间有关的问题?

生1:绕地球2圈需要多少时间?教师板书:绕地球2圈需要多少时间?

生2:绕地球5圈需要多少时间?教师板书“5”。

生3:绕地球10圈需要多少时间?教师板书“10”。

生4:绕地球20圈需要多少时间?教师板书“20”。

生5:绕地球50圈需要多少时间?教师板书“50”。

生6:绕地球51圈需要多少时间?教师板书“51”。

师:好,我们来解决绕地球51圈需要多少时间?谁来列个算式?

生:114× 51。

片段二:算法多样化教学

师:计算114× 51是多少有几种方法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尽可能想出多种算法。

小组汇报,学生的多种算法如下:

师:同学们真不错,想出这么多的方法,下面就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计算……

【思考】

1.在“提出问题”教学环节,教师为什么要让学生提6个问题,少提几个不行吗?本课教学内容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且两位数是非整十数的。学生提的前5个问题都不是本课教学内容,只有第6个学生提的问题才是本课的教学内容,不然的话还得让更多的学生提问,直到教师所需的问题为止。还好,本课的计算教学内容不必考虑进位与不进位,如果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要考虑进位或不进位,还真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得到所需的问题,这就是当前教师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学环节中效益低下的一个问题。

2.计算课中的新授课教学是否都要进行算法多样化教学?北师大版教材在计算课中十分重视算法多样化,这从教材的编排中就可以看出。例如笔算乘法教学以及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中的12×4(不进位)、16×4(进位)、72×5(连续进位)以及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的12×14(不进位)、26×21(进位)和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中的114×21,这6节课教材均要求进行算法多样化教学。

通过研究实践,发现6节课都进行算法多样化教学,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反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连几天都用同样的模式同样的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为此笔者认为对以上6节乘法计算课的教学,只要对“购物”12×4和“住新房”12×14这两节课进行算法多样化教学外,其他四节课没有必要进行。因这4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购物”、“住新房”的内容类似达不到算法多样化所要达成的目标,这从案例中就可以看出,尽管教师用较长的时间让学生探索多种算法,但学生得出的几种方法还是原来的方法。

3.计算课的教学内容教材上没有出现计算法则,我们还要不要教?本案例教师没有进行算理和计算法则的教学,这不是个案,应该承认这是当前计算课教学中的普遍现象。原因何在?通过了解,北师大版教材在计算课教学内容中没有出现计算法则是教师不敢教计算法则的主要原因,他们深怕被扣上跟不上形势、理念陈旧的帽子。

笔者认为教师对课改要冷静、理智,要正确地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新课程对计算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目标作了一些调整,增加了算法多样化,并适当降低难度及计算速度,但基本要求没有变。教师不要放弃传统有效、实用的教学方法。(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孙恭伟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反思 篇8

海口市山高学校

一、教材研究

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乘法估算的开始,是在学生掌握了整百、整十的数乘一位数的的口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乘法,同时又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同样是游乐园里,例7却提出了“带250元买门票够吗?”的问题。教材通过创设带的钱够不够买门票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用估算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又很多问题其实都只要估算一下就行了,不需要知道精确的结果,或不可能知道精确的结果。当然,学生在这方面的体验不多,他们往往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需要用估算,因此遇到计算的问题时一概都用笔算。所以教师应创设一些需要估算的生活情境让他们有所感受,这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经过长期的体验,才能培养起他们的估算意识。

二、学情研究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

三、目标点击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重点筛选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估算的意义

难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六、拓展链接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设计意图】为理解多位数加多数做铺垫。

七、心灵随笔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尝试教学法和讨论法,创设去参观买门票的情境,目的是要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实际生活情境引出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并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计算,讨论交流,互相补充,互相评价,正确掌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的估算方法,使学生学得活泼,学得轻松。

八、学法研究

一、复习旧知,奠定基础

1、口算:30×8

40×3

70×4 100×6

400×5

500×8 师:先自己认真算一算,再抢答说出结果。

2、根据信息提问题。

①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分。②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③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先让学生独立做,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达到复习的目的,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引出问题,探索估算方法。

1、提出问题。

电脑出示第70例7主题图:三年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2、尝试解决,探索方法。

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的对不对呢? 师:这里需要算精确值吗?所以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出示小精灵说的话?8×29大约是多少?进一步感受根据问题知道这里用估算就可以。

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尝试。学生尝试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

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算式8×29≈240.3、认识约等号

教师介绍约等号。当得到的结果不是准确结果时,就请“约等号”来帮忙。

“等号”和“约等号”有什么不同之处?

引发思考:问题是“准备的钱够用吗”,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不算出精确的结果?仅仅是因为没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吗?

【进行“等号”与“约等号”的比较,实际就是精确计算与估算的对比。通过比较使学生对估算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一是感受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时用估算就可以了,二是体会到估算的方便和快捷。】 教师示范约等号的写法,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最后根据学生的口述教师板书,补充算式的单位、答语。

4、对比反思,加深认识。

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采用的方法中哪一点特别精彩,是你特别欣赏的?你们觉得估算有用吗?有什么用呢?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估算。(板书课题。)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得估算就能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估算在现实中存在的意义,认识到有时只要估一估就行,不必进行精确的计算。接着启发学生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探索估算的方法。对“约等号”的认识,在比较中深化,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估算与准确计算的不同,还可使学生感受到估算的快捷。】

三、巩固提高,拓展应用

1、估算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学生独立估算后,小组交流估算方法。

估算时,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即可。

【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同桌交流,相互启发,将估算的方法从两位数乘一位数迁移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中,从而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

2、独立完成课本70页做一做。

3、课本72页第6题。

4、用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然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5、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在练习中巩固估算的方法,同时感受估算再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运用估算。】

四、总结回顾,延伸课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在学生谈自己收获的同时,教师适时总结归纳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师:在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会用到估算?我们可以观察、收集一些这方面的信息,写在日记里。

【延伸性的问题将课堂学习的内容扩展到生活中,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九.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1、我来当老师

(1)计算300×4时,可以想300表示3个百,3 个百乘4得12个百,12个百是1200。()(2)5×800的积,末尾有两个零。()(3)60是2与30的乘积。()

2、在()里填上<、=、>。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反思 篇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的例

1、,以及“做一做”的习题,练习六的第1~5题。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乘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学生每人准备一条100×4的坐标纸。教师准备小黑板,把复习用的口算题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小黑板上的复习题,让每个学生按顺序把得数写在课堂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100×5 200×7 3×20 6×40 300×8 400×3 12×30 24×20 2.指名说一说计算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乘法应该怎样想。

二、新课

1。教学教科书第46页的例1。教师:“我们已经学过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乘法,今天来学习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乘法。请同学们拿出每人准备的坐标纸,数一数横着每排有多少个小方格、有几排。”

在学生数完后,教师问:“这条坐标纸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方格?” “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请说出乘法算式。”(100×4)教师板书:100×4=400 教师:“同学们看坐标纸,先竖着看,再横着看,你能再列出一个乘法算式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100×4=400的旁边板书4×100。教师接着问:“4×100的得数是多少?”(400)“你是怎样想的?”(求的是同样的图形的格子数。)“那么,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还可以怎样想呢?”(根据被乘数和乘数交换位置,得数一样。因为100×4=400,所以4×100=400。)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看下面一道题应该怎样想。” 出示:100×12 让学生想一想:这个算式的意思是什么,得多少?

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使学生明确:100×12表示求12个100是多少,12个一百是1200。

接着,让学生想一想:12×100应该怎样计算?

可以让学生适当讨论一下,然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做总结。使学生明确:算一个数乘以100,可以想100乘以这个数,简便的算法实际上是几乘以100就在几的末尾添写2个0。

2.口算下面各题。

8×100 15×100 24×100 32×100 指名口算,并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简便算法。3.基本复习。

做教科书第46页的“做一做”中的习题。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前三组题中上下两题的关系。如,两个算式的含义各是什么?计算上题怎样想?计算下题怎样想?

2.做练习六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做练习六的第3题。

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小结(略)

五、作业

练习六的第4、5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反思 篇10

教学内容: 练习一中关于计算部分的练习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关于计算的知识,包括:(1)口算,要在正确的前提下,有一定的速度;(2)简便算法,要利用数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使计算更简便;(3)笔算,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铺地锦”介绍,使学生了解古代的计算方法,产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正确率

教学准备: 小黑板等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复习计算

二、口算:(完成书上的第1题)

老师看好时间,学生统一完成。再校对。

(这里一共有12题,一般的学生应该能在1分钟内完成。)

三、简便计算:

上学期我们认识了25×4=100,利用这个算式,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一起来找一找,125×()=1000

指出:125×8=1000,25×4=100,这两个算式对我们的乘法简便计算帮助是非常大的。观察第6题,以125×16为例:谁能直接算出这题的积?这题可以怎么算?

也就是说,上面的题经过拆分,可以变成下面的题,计算就比较容易。

学生继续完成另外两组题。

501×20为什么可以变成500×20+20呢?

四、思考题:用1、2、3、4、5这五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要使乘积最大,应该是哪两个数?要使乘积最小呢?

集体商量积最大问题:你有什么大致的思路呢?

学生尝试找一找,老师依次把找到的算式板书,要求学生看板书继续找积更大的,一直到大家一直认可为止。最后答案是431×52

找一找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类似的方法找到积最小的算式:245×13

五、介绍“铺地锦”,先大家一起看书上的解答,交流是否能看懂?具体怎么算?再完成书上留下的计算。

补充:如果你感兴趣这种方法,可以(1)继续出题再算;(2)想想这又是为什么?

六、全课总结

七、布置作业: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二、说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的重点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对位和进位。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解引导

学法: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复习铺垫:

谈话: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请大家仔细看上几道数学题,你们会计算吗?用最快的速度算出这四道题分别等于多少?

(出示复习题)

指名回答。

师:因数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我们可以很快的进行笔算口算以及估算,如果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你会估算吗?(出示2)

指名回答。说说算法。

今天,我们将利用这些知识,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板书课题)

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

(1)首先请你们观察情境图,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指名回答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呢?师: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指名回答

32×42=

(2)师:这是一道什么样的题呢?(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我们已经会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那么我们不防来估算一下这道题等于多少?

学生试算。指名回答估算方法

(3)学生汇报:132乘42的结果大约是5200

师:可是这道题要求我们算出一共要多少元?是要我们进行准确的计算,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吗?那就要用到笔算,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补充课题)

(4)同学们,我们来把竖式写下来好吗?(提示:数位对齐)

X

(5)师:这道题我们会计算吗?(不会)

(6)师:我们来把它变一变,擦掉百位1,现在会计算了吗?

指名板演。(说说计算过程)

X

+128

(7)老师引导观察每一步都是谁和谁的积?

(8)师:孩子们,你们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来猜想着三位数乘两位数每一步都是谁和谁的积,对吧?现在请你们利用刚才你们所知道的知识来计算这道题,赶快行动!

组织学生试算。

指名说说每一步的结果。

教师板书算式。

(9)讨论:三位数乘两位数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呢?它的方法和步骤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组织大家讨论。

使学生明确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三)、巩固练习。

.出示练习题。

请学生认真观察数学医院里面的错题,找出错误原因并改正

两道题一个是数位没有对齐,另一个是满十没有进位。

2.出示第二题。学生交流,怎么填,指名汇报。

(四)课后小结。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反思 篇12

1、145×10=1450,145×2=290,1450+290=1740。

2、145≈150,150×10=1500,150×2=300,1500+300=1800,比1800少一些,5×12=60,1800-60=1740。

3、100×12=1200,40×12=480,5×12=60,1200+480+60=1740。

4、145×12=1740 (最方便)

145

× 12

------- 问题1:290怎么来的?

290

145 问题2:145就是145了吗?是怎么来的?

-------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13

万里小学

路芸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四年级下册第3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基于此,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算理,让学生迁移类推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及算理,引导学生经历从复习旧知到类比发现、归纳应用的完整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和理解算理。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定为: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的竖式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定为:积的定位。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我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了问题情景,设计了以奥运会和“神七”为主线,以两位叔叔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需要搭乘交通工具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从而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复习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连成一线,让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自主归纳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把计算设置在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之中,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愿意去主动探索知识。

上一篇:详解:高一英语学习方法和策略(附实例)下一篇:圪塔井学校信访工作领导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