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雪》教学片断评析 教案教学设计

2024-06-08

《第一场雪》教学片断评析 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0篇)

《第一场雪》教学片断评析 教案教学设计 篇1

评析:广西桂平市桂平镇城西小学 廖月兰

(一)以读代讲 多法品读

师:喜欢雪吗?作家峻青也很喜欢雪,他用描述了1960年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让我们一起走进雪的世界看看这场雪有什么特点。

(生读课文,然后争相说出这场雪“大”、“及时”、“美”的特点。 )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而且有不同的感受。下面请同学们把把自己感兴趣的、体会最深的段落读给同学听。读的时候,除了要把课文读得流利外,还要一边读一边想像课文描述的画面。

(先同桌互读,并交流想像的画面,然后指名读。)

生:(读)大雪整整下了一夜……

师:这是怎样的画面呢?

生1:这是粉妆玉砌的世界。

师:“粉妆玉砌”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

生1:松树、柏树上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亮晶晶的,非常美丽动人。

生2:这是一个雪白的、晶莹的世界,十分的美丽。

……

(教师投影课文中“大雪整整一夜……”的语句,让同学们通过诵读加深对“粉妆玉砌”画面的理解。)

[“以读代讲”是读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把自已最感兴趣的、体会最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充分地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像所描述的画面,能使学生披衣入境,入境生情。]

师:有谁见过这么大的雪,给大家讲一讲。

生:我在冬天的时候去九寨沟旅游,看到的是白茫茫的一片,非常美。许多的小孩在搓雪球、堆雪人,特别有趣。

师:这位同学结合生活体验,讲述了迷人的雪景,让我们觉得雪景太美了。(板书:结合生活体验)

(多媒体演示美丽的北国雪景)

师:看了录像你有什么想法?

生:觉得这场雪很美,是个非常洁白的世界。

生:雪非常的洁白,像白色的小天使从天而降,使人仿佛置身于白色的世界。

师:同学们的想像力多丰富啊!不仅能结合生活体验来理解课文,又能借助录像来理解“粉妆玉砌”的含义。(板书:借助录像)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和录像画面来理解词语“粉妆玉砌”的含义,把抽象的词语和具体的视像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领悟词语的含义,进而体会课文的情境。]

(教师提议进行朗读比赛,读出雪的“美”。参赛者读的时候,其余同学当评委进行评议。)

(两位学生比赛读“大雪整整下了一夜……”)

生:他们读“好大的雪啊”,没有读出雪大的语气。

师:你能不能也试着读一读?

(生自信地朗读)

师:你觉得你读得怎么样?

生1:我觉得我读得不错,再努力一下会读得更好。

师:那你再读一读。(生更有感情地朗读)你读得真好。(面向全体同学)你们能像他这样读吗?

生齐:能!(生齐读)。

师:我也想和你们比一比。谁来跟老师比赛读。

(一生与教师比赛读,然后众“评委”进行评议。)

生:老师读“彩虹”读得太重,没能读出彩虹的美。

师:你真棒,你能读一下吗?

生:行!(生读)

师:我再来读一读(师读)。这回读得怎样呢?

(大部份学生认可教师的这种读法,也有个别学生认为读得轻和读得重是对“美”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各有特点。)

(师生在配乐声中美读)

[以朗读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体验情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竞争意识。生生竞读、师生竞读、众人评判,充分体现了师生平等参与的新理念。有一些同学对老师的朗读提出意见,这说明教师的教学角色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明显的变化。

以上的教学片段以学生的多读、品读、熟读代替以往教师繁琐多余的串讲和串问,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阅读教学原则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二)想像拍摄 一法多效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的眼前仿佛浮现雪后的美景。我知道,在你们的眼中雪景还有更美的画面。让我们来当个小小的“摄影师”吧,以想像的方式“拍摄”课文里的画面,也可以延伸至课文之外,“拍摄”想像到的有关画面。下面请四人小组把学习卡拿出来,共同讨论。

(小组讨论,把所“拍摄”的想像画面写在学习卡上。)

师:谁来拿着“照片”(学习卡)说说?

生1:我们“拍摄”了三张照片,第一张是及时雪,第二张是……是根据课文里描写的“天上有一道彩虹,在随风摆动……”的情景来拍摄的。

生2:我们“拍摄”了四张“照片”。第一张是及时雪,是根据第六自然段描写的情景拍的……第三张拍了雪中的快乐,是根据第五小节描写的情景拍的;第四张是美丽的雪,是根据第四小节描写的情景拍的。

师:你们“拍摄”的是课文描写的画面;有没有“拍摄”课文之外的画面的?

生3:有!我们“拍摄”的是小孩子在结冰的的湖面上滑冰的情景。

生4:我们“拍”的是下雪了,水管冻结冰了,老人拿着热毛巾敷在上面。

师:请你们继续“拍摄”所要拍的照片,把画面用一两句话写在学习卡上,看看哪个场景选得好,让我们领略到更多更美的雪景。

[老师让学生展开想像,“拍摄”课文中的情景和课外的有关画面,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由小组的代表来描述所拍摄的“照片”。这种教学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描述能力,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他们的想像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一场雪》教学片断评析 教案教学设计 篇2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课文内容, 能概括出“第一场雪”的特点。

2.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提高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

3.能通过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并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4~6自然段。

第一课时 (略)

教学内容:初读全文, 理清文章条理;学习第一段 (第1~5自然段) , 结合词句初步认识“雪大”和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的教学内容, 进一步理清文章思路, 把握课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作者看到纷纷扬扬的大雪, 心中很喜悦。)

二、学习第二段中的第6自然段

1.引读写雪大的总起句 (“嗬!好大的雪啊!”) , 引导学生抓住“厚厚”“粉妆玉砌”等词语体会“雪大”。

2.学生自读“雪落枝头”一句 (“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 结合“挂满”“蓬松松”“沉甸甸”等词语进一步体会“雪大”。

3.创设风吹积雪的情境, 理解“簌簌”的第二种含义 (形容纷纷落下的样子) 。

4.朗读描写风吹积雪的句子 (“一阵风吹来, ……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 结合“玉屑”“五光十色的彩虹”等词语理解“雪美”。

5.返顾全自然段, 学生自读并找出还可以从哪些词语感受到“雪美”。

从“粉妆玉砌”一词中“粉”“玉”的特点体会雪纯洁晶莹, 雪景令人赏心悦目;从“毛茸茸”“亮晶晶”等词语体会雪的形状和色泽的美。

6.出示句子练习。

(落光了叶子) 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 (银条儿) ;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 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引导学生体会所填词语, 并结合句子感受近观局部的雪景之美。

7.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

8.小结:无论远眺万里江山, 还是近观眼前事物, 不管是静态的事物, 还是动态的画面, 雪后的一切都是美丽的。

点明学法:由理解“雪大”到体会“雪美”。

三、学习第二段中的第7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 用学习上一自然段的方法自学。首先体会“雪大”。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玩雪的经历, 体会可爱的孩子和他们堆的雪人为雪地增添了美。

3.抓“震落”等词语体会雪后孩子们及作者的喜悦之情, 并理解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

4.放录像, 读第7自然段, 深化对美的感受。

5.小结第二段 (第6、7自然段) 内容:作者看到大雪把世界装扮得粉妆玉砌一般, 心中更加喜悦。

四、学习第三段 (第8、9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了解本段内容。

2.理解“瑞雪”的词义。

3.理解把“及时的大雪”称为“瑞雪”的原因。

4.理解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 来年枕着馒头睡”, 并体会大雪给农民、作者带来的喜悦,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旨。

五、总结全文

作者看到胶东半岛上冬天的第一场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 把大地装扮得如粉妆玉砌, 不禁想到丰收的来年, 于是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心情写下了这篇文章。在对这场瑞雪的描写中, 作者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

六、作业

《第一场雪》教学片断评析 教案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设想:本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本课设计力求发挥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积累词汇,拓展思维空间。从而在自主学习中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目标三个维度的整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大、雪美、雪好,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3、领悟雪景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教学流程 ㈠创设情境,导题激趣。 1、教师念雪的歌词,学生边听边想象雪景画面。 2、谈话导题:同学们,听了这歌词,你喜欢吗?想说些什么?作家峻青也很喜欢雪,他写的“第一场雪”可美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说明】兴趣能激发学习动机,通过情境导入,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和欲,使他们进入自主读书与探究的氛围中。  ㈡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学生根据“预习”要求,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说明】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读,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在整体感知的过程中舒展其灵性和个性。 ㈢合作交流,资源共享。 1、通过预习和刚才的初读,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已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清写作顺序、这场雪的特点以及作者的心情等。 2、哪些地方还没有读懂?请提出来。 【设计说明】学生在预习及整体感知后,通过生生互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人人参与,说的内容更为广泛。让学生质疑,更能使学生说得兴致勃勃。 ㈣重抓特点,读中领悟。 1、默读课文,说说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雪大”“景美”的?怎样体会出来的? 2、重点练读第3、4、5自然段。 首先,让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其次,指名读文,师生评议。 【设计说明】读是学习语言、理解课文、感悟文本的根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通过默读、自由读、指读、评读等形式,让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写景抒情的方法。 ㈤激发情感,总结升华。 1、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首先,引导学生从雪大、景美、人欢以及作者的联想等方面去体会。 其次,抓重点词句读一读,以更深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2、教师讲述时代背景。 3、请学生结合背景资料,再读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心情。 【设计说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读--思--议--读”,层层递进,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思中感悟,体会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㈥反复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设计说明】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这是对学生的尊重。熟读成诵,有助于激发阅读兴趣,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拓展延伸 1、课前搜集雪景图片、雪的诗文以及雪的作用的等资料。 2、课后要求选做以下内容:(可以完成一题或多题) ①抄写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②用你喜欢的词语写句子,可以写一句或两句,也可以写一段话。 ③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继续收集有关资料,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说明雪的作用的短文。 【设计说明】将课堂教学引向社会生活,注重语文实践,学生的思路宽了,思维活了,想象的翅膀展开了,鲜活的个性凸现出来了,这才是新课程追求的境界。

[第一场雪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第一场雪》教学反思 篇4

这节课中,同学们的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朗读课文声音既响亮又整齐(从来没有过的),读得也比较流畅,发言也很积极。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篇5

迪口镇中心小学 张水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后的美丽景色,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理。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是怎样在描写景物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可都见过下雪?在哪见过?下雪是冬天特有的自然景象,下雪也往往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欣喜和快乐。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课文《第一场雪》。大家喜欢不喜欢?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大家预习了课文,请你告诉老师,你通过预习知道了什么?

1、谁能用最简单的一句话告诉老师,课文写了哪些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只有这些吗?你重新组织一下语言再说一遍。能不能更简单些?有没有别的说法?谁听出来了,他们的发言有什么区别?

2、根据这位同学的说法,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可分几部分?(课件)

3、在雪前、雪中、雪后和联想这四部分中,你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下雪段 先指名说——后举手表决)

三、阅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阅读下雪段落

1、好,那就按照大多数同学的意愿,从最感兴趣的下雪段读起,大家一起打开课文,你认为从哪开始就从哪读起,到哪结束就读到哪。(生自读)

2、能从描写下雪的段落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吗?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作者是从什么方面写雪大的特点?(课件)

3、读一读看见的雪,读的时候,把雪下得很大的语气读出来,大家看看他这场雪下得大不大?

大吗?谁能比他下得更大?大吗?

想把这场雪读得很大,哪些词语应该读重些?(试读、齐读)

4、这么大的一场雪下在什么地方?(板书 山村)什么时间下?(板书 夜)这个夜是什么样的?(静)(课件)

5、怎样才能把这个静夜读得很静?谁来试一试?

他读得静不静?他为什么读得这样静?你给大家介绍一下经验。

生试读——介绍经验——师讲解(一轻、二慢、三虚)不要读得太实 并示范(正、反例)——指名读(谁来虚一虚)(再来读一读,比他更静)——齐读

既然那么静就应该一点声音都没有,那作者还写那么多声音干什么?

7、“簌簌”、“咯吱”说明什么?(又大又急)简直是 弥天漫地 板书:雪弥天

作者是从什么方面写雪大的特点?(听到的)

(二)阅读雪后段落

过渡:第二天清早,天放晴了,我们看看雪景好不好?(课件)

1、雪景很美,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指名读。读的时候,大家闭上眼睛来听,看他能不能把我们带到那美丽的雪景中去。

听他读完这段话,走到雪景中了吗?(刚走到雪景边)。谁来带大家进去?进去了没有?(又领大家回来了)咱们一起读一下,看看能不能进去?进去了没有?

指名—— 指名—— 齐读。

3、讨论:

(1)这段课文哪一句概括地写雪景?这是什么句?什么比作什么?什么叫“粉妆玉砌”?

(2)你用自己的话描写一下。(指名)相机板书:晶莹世界

4、我们知道,通常“毛茸茸”的东西,不一定“亮晶晶”,为什么说“落光了叶子……银条儿”?(课件)

5、为什么说松柏上的雪球“蓬松松”又“沉甸甸”?(课件)齐读这句话和后面句。

6、“玉屑”是什么?这里指什么?

7、“显出一道五光十色的彩虹”是什么样的景象?(课件)

8、“呵,好大的雪啊!”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9、雪后的孩子可高兴了,他们都做了些什么?(课件)他们的叫喊声真的把树上的积雪震落下来吗?(夸张句)可见人们在晶莹世界

板书:人欢笑

(三)阅读雪前段落

1、这场雪就无缘无故地下吗?这要从哪一部分读起?

2、快速默读第一段,读完告诉老师,你能不能用最简洁的话把这段意思概括出来?

要把这些话都写上去,黑板可能太短,能更简单写吗?怎么变化? 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里哪个是关键?(结果)那着段话告诉我们什么?能不能把天气骤然边冷在缩减一下?引导

板书:天气骤冷

3、为什么说它是突然的变化?这变化发生在多长的时间内? 板书 数日间

(四)阅读联想段落

1、天气骤然变冷,下了这么一场大雪,给人们带来欢乐,也给作者带来了无限的联想。

2、3、谁来读一读联想段。

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什么?(课件)

3、“兆”是什么意思?这丰收什么时候出现?(板书 丰收在来年)为什么瑞雪会兆丰年? 板书:更喜丰收在来年

4、作者为什么会那么高兴?

看见雪景高兴,想到雪预兆着大丰收更高兴。(作者 竣青 写于1962年,1960-1962年是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三年,棉粮欠收,所以从课文上说,这一场雪不仅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而且是三年自然灾害后第一个丰收信号。)

加上两个字 加什么? 引导 板书 :更喜

四、朗读练习,抒发情感

指名推荐分别读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联想段落。

五、课堂总结,升发感知 看板书齐读,师加标点。板书设计:(课件)

第一场雪

竣青 1962 快

天气骤冷数日间,大

山村静夜雪弥天。美

晶莹世界人欢笑,喜

第一场雪教案1 篇6

重庆市石柱县南宾小学:苏新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3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雪的美及雪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教学准备:网页课件(雪景动画、学习助手、图片欣赏、学习导航、知识拓展)学生课前搜集“雪的作用”的资料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朗读、情境感染法;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学设想:

1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多处让学生自由表达情感,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充分激发学 生的兴趣!

2以读为主。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让学生去体会它的美,朗读是最好的方式。让自由读、自由集体读、评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成为本堂课的亮点。

3网络环境下的练习,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汲取知识的场所,有更广阔的施展空间。

4拓展学习内容,包括课前搜集资料,读写结合的现学现练,最后环节的自选练习,对于提高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会起到一定的作用。5 利用课件及优美的教学语言渲染雪景的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愉快!

教学过程:

第一步:运用谚语,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谁能接出老师所说的谚语的下半句:“冬天麦盖三层被”。这里的“被”是指什么?“枕着馒头”是什么意思?这句谚语说的是谁与谁之间的关系?

2、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认识雪这种自然现象,认识雪与人的情感,雪与馒头的关系。”

3、出示课题

第二步;创设情景,抓住要点

1、动画初步感受,激发积极情感 课件(山村雪景动画)同学们,你们瞧,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天而降,给大地房屋,山川全都染上了一层厚厚的白色,整个小村庄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同学们,你们喜欢吗? 这就是著名作家峻青笔下的第一场雪。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领略一下这美丽的雪景.2、检查课前预习,了解写作顺序

同学们打开书,我们都预习了课文,谁能告诉大家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雪前,雪中,雪后,)第三步自主探究,精确点拨,体会情感

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谈谈你最喜欢哪个部分

1、出示课件——学习方法

2、学生打开“学习助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交流汇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教授的先后顺序)1雪后

1)这么多同学都喜欢雪后,这是为什么呢?请喜欢雪后的同学一起来带大家去感受!朗读。从中你感受到什么?(美,纯洁,欢乐,惊喜„„.)2)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学生朗读,互评师评)3)下面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雪后的美景。(课件与课文相对应的图片及课文朗读)4)看了这么美的景色,听了这么美的描绘,此时此刻,感受如何? 2 雪中

1)喜欢雪中景色的同学,都等不及了吧!来,一起来读一读,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你们的喜爱之情!2)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大,静,神秘,圣洁„„)3)把我们的感受读出来!比比看,谁读得最好!来一次朗诵大擂台!指名读。谁来挑战他? 他们都读得很棒!老师也忍不住想来比一比!学生评。

3、有喜欢下雪前的同学吗?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不喜欢吗?

4、联想

下雪了最高兴的要数农民伯伯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板书:瑞雪兆丰年 理解谚语含义 模拟采访

第四步巧妙设计,实践练习,拓展思维 学了这么美的课文,大家此时一定有丰富的感受!想一吐为快吗?老师特意为同学们准备了几个很有趣的练习,看看你对哪一个最感兴趣,就上来点击看看要求!

1论一论雪的作用有哪些?上网继续查询,完善丰富你的资料,写成一篇小论文。(知识拓展网页)

2赏一赏上网吧!欣赏优美的雪景图片和雪的诗文!(图片欣赏网页)3写一写还记得雪中的欢呼声吗?进入“WORD”,记录下你的快乐心情,让我们共咏瑞雪!4画一画打开“彩绘笔”,用你灵巧的手勾画心中最美的雪景图!同学们,赶快行动,尽情地抒发你的感情,进行你的创作吧!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篇7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天的美丽景色,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理。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描写景物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了解下雪前气候变化和雪天景色特点,并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理。

2.学习本文抓住下雪前的天气变化和下雪时、下雪后的景色特点进行记叙、描写,并在描写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雪景、审题引入。

1.“一场雪”和“第一场雪”意思有什么不同?

2.按你的想法,“第一场雪”应抓哪些特点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边听边想。

作者写“第一场雪”抓住哪些特点写的?(单击课前预习--内容理解栏--问题3)

2.生讨论后,师总结。(单击答案)

四.自学生字词,理清层次。

1.查字典自学字词。

2.按“下雪”“雪后”“联想”给课文分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

1.拼写词语。(单击巩固练习拼写词语)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单击课前预习--字词学习栏)

2.讨论分段。

(1)、读课文,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讨论分段依据。

(2)、单击课前预习--内容理解--问题1(生讨论回答,师总结)

六.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找出表示时间和天气变化的语言。

前些天--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

前天--气象台预报寒流即将南下。(寒流未到)

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布满彤云。(寒流初到)

昨天中午--刮起凛冽寒风。(寒流到来)

昨天黄昏--下起雪来。

这是按时间顺序把寒流来时每一个阶段的特点表现出来,语言简明,特点突出。

七.讲读第二段。

1.朗读第二段。

2.下雪时,作者怎样按先后记叙了下雪的过程?先找出表示先后的词,再找出相应的下雪情景。

(单击课前预习--内容理解--问题4)

这段也是按时间发展顺序写的,用看到的和听到的把下雪的情况写出来了,有形、有声、有色。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第二段。

二.讲读第三段。

1.朗读第三段。

2.议论。

(1)这一段的两个小节,写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雪大、雪美、人欢)

(2)“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怎样写雪大?进一步理解词语“罩”“粉妆玉砌”。

(3)为什么柳树上的雪是“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松树和柏树上的雪为什么是“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了解原因后,指出这里写的是静景。

(4)一阵风吹来,树上的精致发生了什么变化?齐读“树枝轻轻地摇晃”到“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指出这里写的是动景。

(5)课文怎样写孩子们欢乐的心情?(“堆雪人”“掷雪球”“欢乐的叫喊声”)

(6)“那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枝上的积雪震落下来了。”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目的是什么、(突出“人欢”)

(7)概括段意。

三.讲读第四段。

1.读读想想,这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瑞雪兆丰年”)“瑞”“兆”是什么意思?“瑞雪兆丰年”是什么意思?

2.“瑞雪兆丰年”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3.作者对第一场雪怀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把这种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单击课前预习--内容理解栏--问题2)

4.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单击课前预习--内容理解--问题5)

5.概括段意。

6.小结。

“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叫谚语。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劳动经验的总结,是客观规律的总结,含有科学道理。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预见到来年小麦将会丰收,表达了作者对这场大雪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总结谈话。

1.复述全文内容。

2.概括中心思想。

通过第一场雪雪景的描写和联想,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和预见到小麦丰收的喜悦之情。

3.学习写作方法。

(1)文章叙述顺序: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大的按雪前、雪中、雪后的顺序写,小的雪前和雪中也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后两段是按景和情、理和情的顺序写。

(2)抓住特点:寒流来时各个阶段的特点非常清楚,雪后落叶的柳树和不落叶的松柏不同的特点表现的非常准确。

(3)景中含情:作者对第一场雪的喜悦之情通过具体语言表现出来,把“严寒”写得很美,透过美显示爱,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课堂练习。(单击巩固练习--字义解释--词语判断栏)

七.布置作业:背诵二.三.四三个自然段.板书设计:

前:冷--云--风

第一场雪

中:大片大片 一会儿就白了

后:雪大 景美 人欢

《第一场雪》授导型教案 篇8

一、谈雪

通过学生间交流记忆中的或其他途径获得的雪景、雪情、雪趣,为学习课文作铺垫。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吗?

生:喜欢。(绝大多数学生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师:为什么喜欢呢?说说原因好吗? 生:可以堆雪人、看雪景、赏雪趣。(有些学生甚至还想讲讲发生在雪中的故事,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将各自收集的关于“雪”的资料拿出来,相互交流交流。(可以让同学们讲一讲“资料”中的故事,对影音资料老师可提供媒体让学生播放)[“谈雪”贵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雪”的氛围中来学习《第一场雪》]

二、读雪

“读雪”就是要让学生去读课文,在读中领会、在读中感悟。读的过程中兼以老师的经典点拨,促使学生真正的读懂课文。

1、感知雪韵。

(1)读顺,先听范读后自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静静的感悟一下“第一场雪”,看:已经开始了(老师播放录音,学生静静的欣赏)。师:美吗?我们自己读一读好吗?(学生自读课文对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或老师)。

在这里,老师尽可能的少提要求(不一定非要“带着问题读书”),让学生放开思路读。

(2)读懂,在读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边读边划出最感兴趣或者描写最恰当的句子、段落,并将感受写在课文的旁边(课文的空白处)。(3)读熟,将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

2、感悟雪情。

(1)下雪—感悟描述的精练。

课文1—3自然段主要是在写下雪的情况,这部分的最大特点是将阵阵寒意和簌簌冬雪蕴含在精练的语句中。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读了课文,说说看,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作者的语言的精练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前天„„;昨天„„。”、“前些天„„,昨天清早„„中午„„。”、“开始„„不久„„”。

(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名学生把这些句子或者段落完整地读一读,在读中领会)师:是的,作者就是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语句,串起了萧萧寒风和纷纷瑞雪,易读易解。我们再把这些地方读一读好吗?(学生各自再读课文)

(2)听雪—领会作者的心情

师:同学们,第一场雪是那样的令人惊喜,作者期盼着,哪怕夜晚了,他仍然在用耳朵静静的欣赏呢!我们也来听听吧。

(老师引导学生去“听雪”,即读有关的段落,“簌簌”的落雪声,以及枯枝被积雪压断的声音等等。在这里既反映了雪大,更反映了作者对“第一场雪”的喜爱,因此,才有了后面“赏雪”中的愉悦。因而,对这部分内容,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吸纳,忌教师的生硬点拨和指导。)(2)赏雪—体会文情的交融。师:同学们,面对第一场雪,你们想不想走进去看看呢?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学生边阅读边整理,然后回答)

在学生进行广泛的自读与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性交流。

生甲:作者先描写了所看到的整个的雪景(整体描写),“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生乙:紧接着,作者走进了雪中,进行了仔细的描述:光枝干的柳树和松树、柏树上的景色„„

生丙:作者眼中的雪景有动有静,如“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雪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还有“咯吱咯吱”的响声和孩子们“欢乐的叫喊声”,把“第一场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及人与景的和谐统一描绘得非常完美。师:是呀!作者怀着一种愉悦的心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全景的、动态的雪景。在欣赏的基础上,老师可鼓励学生进行回味性描述(想象),比如:你看到的雪景也是这样的吗?通过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在拓展性想象训练的方式上,既可分组进行,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3)颂雪—感悟自然的和谐。

颂雪,借介绍雪对庄稼的好处,感悟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体会文章的美丽而不空洞。

师:同学们,课文中作者仅仅是在向我们介绍雪吗?(作者还由雪想到了什么呢?)

生:作者想到了农业、想到了来年应该是一个丰收年„„

师:作者在这里,为什么会想到“丰收年”呢?(放开学生的思路,在学生自主想象的基础上,老师可引导到“前几年,农村遇到了全所未有的自然灾害,粮食减产”的现实上来,表达了作者一种期盼的心情。)老师要指导学生就课文中作者的联想仔细的读一读、想一想,尤其是文中引用的一些质朴且富含浓浓的乡土气息的谚语,通过仔细读,使学生不仅对雪的认识会更丰富一些,而且还能使学生感受到如何在作文中进行表情达意。因此,在这里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读、思、议,另一方面,我们在感悟书中谚语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收集的关于雪的谚语(其他也可),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生对雪的认识。

三、积“雪”

1、解疑 师:同学们都读了也欣赏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特殊的感受需要表达的吗?当然也包括你的疑问(不理解的),请同学们都提出来。

[在交流中互补,在交流中升华。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吸取更多的营养]

2、积累

师:同学们,你能把课文背下来吗?怎样背? 学生间交流积累的方法,并试着进行背诵。课后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但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将整篇课文背诵下来,这对学生在习作中学会准确描述和表达、强化语感是极有帮助的。当然,我们要注意背诵方法的指导,因为背诵的过程仍然是理解与升华的过程。

3、拓展

安排学生进行“课外练笔”训练,既可以写一种自然现象,也可以描述一处景物。要真心体会、合理想象,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一场雪》是语文第11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本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是一篇学习语文,熏陶情感、有很强美感的好文章。作者用丰富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情溢言表,充分体现了作者由这场雪预见到明年粮食丰收而无比喜悦之情。

本册书有两则读写例话,2单元的“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六单元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在学习了〈〈鸟的天堂〉〉后,本课也就初步具备了让学生自己体会作者用什么方法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的条件。

二、教学设计

根据我班实际以及自己的体会,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作了以下安排:

第一课时,我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交流预习,在预习作业中,我就安排了写的作业:如,找生字的形近字组词,同音字组词,文中的多音字组词,勾画文中生词以及自己认为好的词汇,解释难理解的词。查找与本文有关的背景资料。读的作业是读准字音,看谁读得熟。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我想,学生的“双基”基本知识的积累,要靠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字词抓起,落实到笔头上,才行。勾画文中学生自己认为好的词汇,这也是教会学生从课文中去积累。交流预习情况,既给每个学生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又给学生一个通过自己的认真准备,得到老师、同学认可,获得成就感的机会,这样,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电的舞台。

(二)是解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第一场雪的?(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联想)

(三)是学生找出下雪前天气变化的词语,并读出天气的变化。

第二课时,我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感受下雪时、下雪后美丽的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领悟作者用什么方法把雪写美的,把喜悦之情表达出来的。针对这一问题,我安排了两步:

第一步,教学下雪时,我结合课后2题的第一个问,课文是怎样把这场雪的“大”写出来的?鼓励学生从下雪时这一部分找出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场雪下得大?通过学生找到“鹅毛般的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咯吱一声响”等的汇报后,美美地读一读。这时,老师大大地鼓励,为学生下一步的自读自悟提供了兴奋点。

第二步,让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大胆汇报,这么大的雪下了整整一夜,雪后,那一幅粉妆玉砌的世界。你认为哪里写的最美,为什么?作者联想到了什么,从这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感情?这一环节教学中,我想说两点我体会深的地方: 〈一〉品味重点词语是理解感情的重要方法

对雪后景象的描述,从整体到部分,由景物到人物,从静态到动态,有声有色有形。教学这一段时,我紧紧围绕“雪美”的词语,引导学生品评体味。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必有一部分内容学生能自读自悟,也会有一部分内容学生悟得肤浅,甚至出现偏差,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导读导悟。当学生抓住了重点段内容精读品悟后,为了使学生更深入、更透彻地领悟文章的内涵,教师还要进行画龙点睛的点拨、指导。

师:同学们读了这段课文,都好像置身于那雪后的美景之中。“嗬!好大的雪啊!”这句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流露出作者惊讶的心情。生:是惊奇。

师:只是惊讶、惊奇吗?再仔细读一读,注意这句话的标点符号,悟一悟。(学生再细读这一段课文,通过充分感知、反复习染达到心领神会的目的。)生:是又惊又喜。生:是喜悦和赞叹。师:“我”赞叹这„„ 生:雪下得真大啊!生:雪后的景色真美啊!师:作者还赞叹什么?

生:小孩、大人是多么高兴啊!师:是啊,这一“嗬”字饱含了作者的喜悦和赞叹之情,为雪大而喜,为雪美而赞,为人欢而叹,我们应如何通过朗读来表达这一情感呢?(学生练习朗读)

运用感悟进行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提高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并能使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发表自己独特的、新颖的见解,逐步提高自读自悟的能力。透过一个“嗬”字,品味出作者对大雪的赞叹之情。经过品评,学生悟到,这一“嗬”含三赞:一赞雪之大;二赞雪景美;三赞人之欢。真是一字传神,意境全出,通过仔细品味,达到“一字未宜忽,话语悟其神”的效果。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品味与揣摩,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从而实现由情到理的过渡。

这样,就是通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启发他们形成与作者比较贴近的思想感情,引起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掌握,而且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信念、正确的道德的形成。〈二〉结合背景 体会感情

冬天下雪,对于北方人来说并不希奇,然而这里的“第一场雪”却非同一般,特别是蕴含在“第一场雪”这篇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却不是见过几场雪、读几遍课文就能理解、体会到的,必须下一番真功夫。特别注重对“情”的体会。对“第一场雪”这篇课文的理解,如果只是停留在看到雪大、雪景美后产生的喜悦心情上,只是停留在对自然环境的喜爱,赏雪啊,赞雪啊,就很难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我想不仅应该理解体会到作者流露出的喜悦心情,而且还应理解体会到产生这种喜悦心情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当时的社会背景(三年自然灾害使国家在经济上遇到了暂时困难)和作者的立场观点枣对农业生产的关切,对群众生活的关切,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责任感,相信会克服困难、走出困境的信念,所以,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是’瑞雪兆丰年”,预示着来年农业的大丰收,预示着我们国家将要走出困境,前途更加光明。理解到这样的深度,就贴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教育者先受到了教育。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师应该首先理解体会到,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如果学生没有理解体会到,学生不动情,那就没有达到教学目的。所以,光教师受到教育还不行,还得让学生产生“共鸣”。通过前面课文的教学,学生对“瑞雪”已经有了形象的认识,也受到了“喜悦”的感染,讲到这里,着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丰年”的景象加以描绘,使学生在脑子里产生一幅丰年图。在这样的基础上,提问眼下的“瑞雪”为什么会“兆”(预示)来年是“丰年”呢?结合这部分课文内容并联系时代背景加以探究,“共鸣”就容易产生了。

在教学末尾,我设计了一个写的环节,师:看到那么美的雪,假如你是一个摄影者,你拍摄的照片会是怎样的画面呢?用你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写一写。这一环节也可在课后进行。

一、教学要求:

1、理解“粉妆玉砌、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的意思。

2、阅读课文,体会雪大、景美、人欢,理解“瑞雪兆丰年”的科学道理,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

3、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雪大、景美、人欢,理解“瑞雪兆丰年”的科学道理,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

三、教具准备:投影、图片、CD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生齐读课题)

课文按什么顺序来描写这场雪的?(指名回答)板书: 雪前 雪中 雪后

2、下雪前,作者抓住了时间短、变化快,突出了天气骤冷。板书:骤冷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

(引读:师读时间,生读天气变化。)

3、小结:一天之内,天气变化如此之快,预示着这是一场大雪。

(二)感受雪大,体会景美、人欢:

1、这场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指名说)板书:雪大 景美

2、雪的大、美,你是怎样从文字中感受到的呢? 请大家细读3——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圈圈点点,有什么感受随时用简洁的语句记下来。老师相信你的感觉是最准的。(生细读体会)

3、下面,把你最感兴趣的语句读给同桌听,读完后互相说说感受。(同桌读、说)

4、交流:先读句子,再说说自己的感受。师生议议、读读。(以下内容按学生思路安排教学)A、第3自然段

抓住“鹅毛般的”“地上一会儿就白了”(视觉)

“簌簌地”“不断”“咯吱”“压断了”(听觉)体会夜静、雪大。(指名说、读)

你们看他,读得轻轻地、缓缓地,多安静啊!把“夜静雪大”的意境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学着他再去读一读,看能不能读出这样的感受。(齐读第3自然段)B、第4自然段

(1)“整整”(说明下雪时间长,雪下得大。)指导朗读:语速慢、语气稍重

(2)“嗬!好大的雪啊!”(两个感叹号突出作者看到大雪景象的惊叹。)指导朗读:突出“好大”,惊叹的语气

(3)从“罩”“厚厚的”“粉妆玉砌”整体感受雪大、景美。指名读

说说你对“粉妆玉砌”的理解?

想不想亲眼看看粉妆玉砌的世界?先闭上眼睛,自己想象一下画面,——睁开眼睛。(出示画面:田野中、树林里、屋顶上、公园里的雪景图)雪景美吗?(生:美)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

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练读、指名读、齐读)说得好,读得也好。老师送你们几个描写雪景的词语。(银装素裹、白雪皑皑、洁白无暇、冰凝雪积)你还能说出其他的词吗?

(4)从(部分描写)树上积雪的静态描写、动态描写中感受雪大景美。(指名读、说)雪大、景美在什么地方?

大家看——(出示柳树、松树积雪图)感受“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挂满、堆满”

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看到的雪景。(看图试背:生练说、指名说,评议)

小结: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玉树琼枝,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指导朗读:亲切、喜爱之情

“簌簌地”“玉屑”“随风飘扬”“五光十色”(动态的雪景也很美。)指导朗读:欢快、活泼

小结;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静态描写给人以幽静秀雅之感,动态描写给人明快热烈之感。这一动一静使景物特征更加鲜明,使画面更加迷人。C、感受“人欢”

(出示图)下雪后,孩子们在干什么?(指名说)他们可高兴啦!谁能读出高兴的语气?(指名读)

孩子的笑能把雪震下来吗?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指名说)板书:人欢

作者抓住了雪大、景美的特点,给我们描绘出一个童话般的雪的世界。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写,再到粉妆玉砌的世界中去尽情地遨游一番吧!(配乐朗读:生自练、指名读)听了同学们的朗读,雪后的美景再一次浮现在老师的眼前。

(三)体会联想,加深认识:

1、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了什么?(生自读6、7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

2、交流:

(1)“瑞雪兆丰年”的意思。(指名说)这句话包含着怎样的科学道理?

3、此时此刻,作者看着眼前晶莹剔透的世界,听着耳畔孩子的欢声笑语,联想到明年的丰收,他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兴奋)

4、简介背景:

一场大雪使得作者如此兴奋和激动,这其中必有原因,大家想知道吗?

本文写于1962年,当时国家遭受连年的自然灾害,农业得不到丰收。这一场大雪预示着来年的丰收,预示着我国将从三年自然灾害中走出来。这第一场雪是第一个丰收年的信号,“瑞雪兆丰年”,作者能不高兴吗?瞧,农民们都高兴得扭起秧歌舞啦!(出示图片)

5、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亲眼目睹了这一场雪,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模拟记者采访,学生说感受)

总结:作者不仅写了事物:第一场雪,还写了联想:瑞雪兆丰年,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点明了喜悦的原因,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充实,也深化了课文的主题。让我们带着无比喜悦的心情来朗读一次全文。(配乐)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第一场雪的教学设计 篇9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自主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喜悦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找出文中优美的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

写有问题的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师:谁想读课文谁就站起来读,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帮助理清文章的思路。)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1、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

2、分组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建组进行朗读并做好旁注(自己的学习体会)。

3、学生围绕朗读重点进行质疑,师相机补充。

(1)下雪前的景象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抓住它的特点来写的?

(2)下雪时的景象是怎样的?读读你认为写得好句子并说说它好在哪。

(3)读读作者产生联想的句子。说说文中谚语的含义。

4、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汇报。师相机补充板书。

(三)、品读语段,体味美。

1、师:你认为课文哪些句子写得最精彩,你就站起来读读并说说句子为什么精彩。

2、生读文并说体会。

生1:鹅毛般的雪花,从就白了。只听见往下落,偶尔断了。这说明了雪大。另外,从挂满堆满两个词语也能体会雪大。

生2:好大的雪啊!。从中体会到雪的大。从落光了叶子的雪球。体会到雪美。

生3:一群孩子在雪地震落下来。这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更能体会到孩子的欢乐。

(四)、读写有机结合,创造美。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要求读出喜悦之情)

2让学生根据文中精彩的语句仿写一句或一段话。

(五)、背诵课文。

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案-第一场雪 篇10

1、知识目标:学会理解文章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色。

2、能力目标: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领悟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生说出风霜雨雪四种自然现象中最喜欢的现象及喜欢的原因,导入新课。

二、自学预习,感知本课学习任务。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这场雪有什么特点?

四、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如何抓特点表达思想感情。

1、看录相找出与课文相对应的部分,课件下载[]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出原因。

2、生读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读。

3、相互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谈出自己的感受,做好汇报准备。

4、学生汇报。

5、学生讲述自己所见过的最大的雪,谈谈当时的感受。

6、分析雪的作用及本课中作者的联想。

上一篇:119消防安全宣传稿件下一篇:轰轰烈烈成语好玩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