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小结

2024-05-08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小结(精选14篇)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小结 篇1

为顺利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结合我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我院于2012年4月12日召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业务培训会。

为了保证培训的效果,乡公卫科一是印制了《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培训材料》,统一发放给培训人员;二是制作了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培训课件,培训课件内容详细,生动形象,对各项服务规范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要求和考核指标进行细致的说明。三是制作了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业务知识测试试卷,参见人数15人。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规范(2012版)和《湖北省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我们培训了: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婚前医学检查,共计11类。

培训结束后,由我院统一制作的公共卫生服务培训试卷对培训人员进行了考核,并将试卷存档,成绩记录在案。

通过这次培训,使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掌握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对下一步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

我县顺利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更好地为广大居民的健康提供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大堰卫生院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小结 篇2

1 以提高能力为宗旨, 扎实开展农村卫生人才培训

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加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工作的通知精神, 为不断提高本地区农村卫生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顺利实施“农民健康工程”, 我校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扎扎实实地、创造性地开展了农村卫生人才培训工作。近三年, 共计培训了5 040人次, 其中乡镇卫生院骨干人员524人次、全科医师岗位594人次、社区护士岗位638人次、乡村医生全科医学知识转岗3 284人次。在省卫生厅组织的城乡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工作评估检查中, 我校的综合得分排名第一。2007年7月24日, 省政协吴瑞林副主席、省卫生厅吴坤平副厅长等一行来我校开展省政协督办重点提案调研视察活动, 对我校的农村卫生人才培训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为了把农村卫生人才培训工作做实、做优, 我们注重以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执业能力为宗旨, 加强实践培训, 以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具体工作中, 严格按照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制订的实践培训大纲和计划, 组织实施实践培训,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农村卫生事业现状, 补充制订了《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实习手册》、《乡村医生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实践技能训练及考核项目》。根据培训班学员及其单位的需求, 我们积极探索乡镇卫生院骨干医师个性化实践培训的模式, 并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付诸实施。同时还注重围绕培训开展科研工作, 以科研创新培训工作, 以科研引领和推进培训工作, 已有4个省市立项专项课题, 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5篇。

通过开展农村卫生人员的培训工作, 学员建立了全科医学的理念, 了解了本学科国内外研究实践的新进展, 强化并规范了临床基本诊疗技能的训练, 提高了疾病鉴别诊断和临床思维的能力、处理农村复杂健康问题的能力, 掌握了农村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其技术水平和执业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学校以热诚、周到的服务和严格、规范的管理赢得了领导的信任、学员的赞许, 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了对本地区城乡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工作任务。

2 以提高学历为动力, 举办多层次卫生人才学历教育

为了提高广大卫生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全面加强卫生管理、临床医疗、护理及医疗技能等医学专业领域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我校注重以提高学历为动力, 激发广大卫生技术人员的学习热情, 大力发展成人学历教育, 与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徐州医学院、江苏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举办多层次卫生人才学历教育, 使成人学历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发展规模由1994年的临床医学1个专业、学员仅17人, 到2008年已拓展为临床医学、护理及医学检验3个专业, 学员共2 675人;办学层次由专科层次发展到专科、本科及在职研究生教育等多层次并举;办学形式由当初只有夜大一种形式发展到现在夜大、函授及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互为补充的局面。

多年来我校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成人教育工作理念, 认真贯彻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 规范办学行为, 保证教育质量, 得到了联办高校的一致好评。为淮安市及周边地区培养了专、本科层次的医、护、技人员共4266人 (其中已毕业2 014人) 及在职研究生229人。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省、市、县 (区) 卫生部门和各级医院的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 为我省尤其是淮宿地区的医药卫生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社会信誉。2005、2006、2007年我校连续被淮安市教育局评为“高校成教校外教学先进集体”, 在江苏大学、东南大学、徐州医学院成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检查评比中, 得分名列第一, 还被南京医科大学评为先进集体, 多人被评为成教优秀管理工作者。

3 以改善设施为基础, 不断强化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实施职业教育‘一基地三工程’工作的意见”和省卫生厅“关于建立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的目标要求, 加大投入力度, 建立了“四大实训中心”—“两级实验平台”—“一个电教中心”的实验实训体系。通过几年的建设, 我校实验实训用房总面积达20 000余平方米, 设备总值3 000万元, 拥有万元以上大型设备50余台 (套) , 其中, 护理实训中心为国家和省级紧缺人才培训基地, 2007年其被评为全省优秀实训基地;医学检验实训中心为省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消化道肿瘤实验室已列入淮安市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本着“立足淮安, 做强苏北, 辐射江苏”的职业技能培训方针, 积极探索“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我校构建了“由单项技能训练向综合技能训练、模拟训练向真实训练转移”的卫生职业技能训练模块与考核指标体系, 培训内容实现了由“知识培训”到“技能培训”再到“科研创新能力培训”的逐步提升。

为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服务功能, 我校主动与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联系, 以卫生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基本依据, 根据各级医疗卫生人员业务素质状况, 有针对性地添置设施、设备, 开发培训项目, 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 选配优秀师资, 采取脱产、半脱产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学员通过在实训基地的培训, 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有力地推动了区域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 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4 以涉外培训为特色, 构架国际人才培养立交桥

近年来, 我校作为赴沙特出国护士的英语培训基地, 培训了百余名卫生技术人才, 并且顺利通过了沙特大使馆的英语考试。2007年10月以来, 我校共有28名护理专业的在校学生赴英国带薪实习, 还有172名学生获得了英国大使馆签证认可的英语考试证书, 正陆续办理赴英手续。2007年4月以来, 我校共组织校内外1 724名考生参加全国医护水平英语培训和考试工作, 被评为“全国医护英语水平考试优秀考点”。我校与美国Bob Jones大学、菲律宾Saint Louis大学合作, 常年聘请外籍教师教授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和专业课, 把全英文的医学教材和授课形式引进涉外护理专业的课堂。每年暑期, 聘请外籍教师举办口语强化班, 共培训732人次。为弘扬南丁格尔精神和国际红十字精神, 今年6月21日, 我校成立了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淮安支队, 有1 813名护理专业的学生参加。中华护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理事长张志君女士亲自来淮安授旗, 第39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章金媛女士来校作报告, 要求全体队员弘扬南丁格尔精神, 传播公益慈善理念, 服务社会, 为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5 以服务市场为准绳, 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培训

我校不断强化服务社会、服务市场的理念, 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工作。一是服务企业, 按需施训。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市场为依托, 社会需求为目标, 面向社会、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提高医卫人员及相关人员的素质。经过市场调研和周密计划, 今年5月我校与淮安广济医药连锁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根据广济员工的岗位所需, 量体裁衣, 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明确相应的教学内容, 为提高广济员工素质探索出一套个性化的“订单式”培训方案。初步计划三年内完成对300名员工的培训, 分6期进行, 培训周期为半年。为保证校企合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我校选派了专门的管理人员担任班主任, 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 得到了企业员工的一致好评。二是服务社区, 走向基层。为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我校与淮安市卫生局、北京“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合作, 分别于2007年7月和10月举办了2期“继续医学教育社区行”活动, 聘请著名专家授课, 采用“六位一体”的理念, 把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技术6个方面的内容渗透到社区常见疾病的诊疗中, 共培训310人次,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员满意度达100%。三是服务行业, 提升层次。我校定期举办高层次医学学术沙龙。今年5月, 我校还承办了省解剖学会年度工作会议, 同时以此为契机, 举办了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盛会。省解剖学会理事长、南通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顾晓松教授亲临会议, 来自江苏医学院校、医疗卫生系统的医学专家100余人、在读研究生近30人参与了盛会。本次沙龙学术气氛浓厚, 共有20余位专家学者做了学术报告, 南京大学鼓楼医院博士生导师蒋青教授的报告《运动医学———解剖与临床》、南通大学医学院陈罡博士的报告《星形胶质细胞溶酶体可调节性分泌ATP》、南京医科大学张永杰博士的报告《Lingo-1在脊髓损伤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激起了与会者强烈的反响。学术沙龙为提高医学研究人员综合素质、激发创新热情、提高科研能力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增进了不同学科领域研究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6 以协作互动为契机, 开展在岗乡村医生学历补偿教育工作

在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工作是经2007年省政府94次常务会议通过, 省教育厅、省卫生厅合力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这是我省实践十七大精神, 规范和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举措。工作开展以来, 我们以协作互动为抓手, 力求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各环节工作。

(1) 搭建全省卫生专家协作平台。针对我省乡村医生的队伍现状及工作内容, 我们邀请了南京医科大学、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及江苏省人民医院等省级医疗机构的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的专家, 与我校的骨干教师一起制订了在岗乡医中专学历补偿教育的教学计划;编制了课程标准、复习题集;编写了《医学伦理学》、《社区康复》、《老年医学》、《人口学概论》、《医学史》、《医学社会学》等一批教材。

(2) 搭建省、市、县、乡四级管理及教学机构协作平台。全省在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共计录取学员40 781人, 已注册学员33 782人, 学员遍布全省所有乡镇。为了能顺利实施全省补偿教育的各项管理和教学工作, 在省卫生厅的直接领导下, 我们搭建了省、市、县、乡四级管理及教学机构协作平台。在各省、市、县 (市、区) 管理机构的大力支持下, 在各市辅导中心及各教学点的积极配合下, 我们出色地完成了宣传发动、报名审核、入学考试、学员录取、开学准备以及面授教学等阶段的相关工作。目前全省在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的教学及各项管理工作已进入良性、有序的运行轨道。

(3) 搭建校企结合的协作平台。根据乡村医生的实际情况, 我省在岗乡村医生补偿教育的办学形式实行半工半读。采用集中面授、分片辅导、课堂教学、视频教学和个人自学等各种手段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形式。我校在省卫生厅的指导下, 与北京“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通力合作, 借助企业的科研开发实力、市场开拓能力、服务探索精神, 发挥自身卫生职业教育的特长, 通过视频教育系统组织教学, 利用管理网站辅助各项管理。多层次、高水平的协作互动, 保证了在岗乡医学历补偿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小结 篇3

8月31日下午,延津县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李纪臣和副主任朱启超带领委防保股的工作人员以及各乡镇卫生院的院长和工作人员到达丰庄镇卫生院和高寨卫生院现场观摩了这两所优秀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现场会结束以后,各乡镇卫生院院长和卫生院的工作人员统一来到卫计委七楼会议室召开卫生计生委座谈会。延津县卫计委副主任朱启超主持会议。

在会上,延津县卫计委党组书记、主任李纪臣做出了重要讲话,李主任说抓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我们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我们作为卫生院的一把手要做到眼中有活、心中有责、拉高标杆、用心去做的工作态度,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争取把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做好、做到位。

卫计委副主任朱启超在会议上也出了要求:全县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要以“服务群众”为核心、“规范管理”为主线、“提升能力”为目标,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全面提升项目工作质量效益,推进公共卫生项目工作上新台阶,今年的目标是全县考核力争晋位升级,达到中上水平。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小结 篇4

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为进一步加强宣传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目标,我院组织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学习。

通过此次学习初步掌握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包括的项目,完善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规范化管理工作,并由当前以个人为单位的电子档案逐步过度并完善以家庭为单位的电子档案管理方法流程。在各项服务规范中,分别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对象、内容、流程、要求、考核指标等进行了简单扼要的学习。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小结 篇5

为了顺利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我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居民建档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任务,提供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我院与2012年开始季度组组织相关项目的有关一医务人员及个卫生站负责人,就<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指导>.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2011年版>的内容进行培训先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全员培训

为了保证这次培训效果,亚力洪一支笔召开专题会议,医院提前把培训教材发放给到相关人员确保所有村医都按时来培训..二精心准备 提高质量

为了保证培训质量,担任培训的人员认真准备,把培训内容制成课件,复印到学员人手一份,培训人员就各项服务规范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要求和考核指标做了重点对居民健康建档表格的填写及老年人健康管理详细逐项进行了讲解.,老年人随访体检内容进行了重点强调,.重点讲解孕产妇保健常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以及新生儿访视及儿童系统的管理和传染病报告的处理;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痛过这次培训,是所有乡村医生掌握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内容,能够正确填写居民健康档案,为在我乡顺利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更好的为广大居民健康提供服务奠定了良好地基础

二支河牧场卫生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小结 篇6

为有效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高群众应急意识,3月04日下午,颍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专业的培训,并进行现场演练。

演练中,颍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邀请市局的专家领导进行现场指导,主要对消除火灾隐患、消防器材的管理与使用、扑救初期火灾、发生火灾自救与逃生、组织引导人员疏散、消防安全责任的落实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小结 篇7

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培训档案的特点

1. 培训档案材料的形成周期短。

培训档案的特点是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培训, 同一时期有不同类别的培训, 培训时间较短, 一般培训5-7天。

2. 培训档案来源分散。

培训的类型多样, 各种培训的要求、内容、形式都不同, 参加培训的人员来自各个阶层, 单位、职称、学历、年龄、阅历不同, 所牵涉的部门和人员较多, 使得培训档案分类较为冗杂。

3. 形式的多样性。

随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的不断加强和深入开展,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培训的类型越来越多, 这就决定了培训档案内容的多样性。培训档案有培训前期筹备过程中形成的资料, 在培训过程中形成的教学资料、培训活动结束后.资质发放记录等材料。

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培训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培训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机制不完善。

从目前培训档案管理现状看, 虽然不少单位制定了档案管理办法, 但没有形成一整套合乎培训档案管理的工作程序、规章制度和有效措施, 也没有制订详细的培训归档范围等。有的虽有各种管理制度, 但对制度的执行却流于形式。而培训资料不完整、归档材料不协调、档案移交手续不规范等现象进一步影响了培训档案的质量和档案工作效果。

2. 培训档案的管理队伍薄弱, 管理能力不强。

培训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得到领导重视, 没有配备专职培训档案管理人员, 基本上由其他管理人员兼职。有的培训机构即使配备了专职档案管理人员, 也是基于力量和能力等方面的因素而疲于应付, 档案管理人员只进行一些日常的接收、分类、归档等常规性的工作, 难以满足培训档案工作的需要。

3. 档案专业知识匮乏, 档案意识不强。

培训管理部门归档意识不强, 绝大多数专兼职档案员没有受过正规的档案管理专业的教育或培训, 档案专业知识匮乏, 不会按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档案整理、归档、立卷, 对培训档案的收集与管理随意, 导致收集的档案杂乱无章, 培训资料材料残缺不全, 甚至丢失或移交手续不规范。

4. 硬件投入及经费不足。

在档案管理中, 目前基本上沿用传统的收集、手工检索, 不仅重复性劳动量大、时间长、速度慢, 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档案的工作效率, 制约了培训档案的编研开发与服务工作的主动性。即使一些培训机构使用了一些现代化管理设备, 但因缺乏综合处理的技术能力, 也未能对档案工作效率提高产生预期的效果。

5. 培训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不充分。

目前培训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仍滞留在传统、呆板、保守的档案观念上, 档案资源开发有限.档案信息二次利用差.难以实现档案信息源的共享。

三、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培训档案工作的措施与对策

1. 建立健全培训档案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培训档案是本单位档案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开展培训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健全培训档案管理制度, 对加强培训管理、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建立完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培训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考核标准、考核办法, 定期检查;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及反馈并组织整改, 以确保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培训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2. 充实培训档案管理队伍, 提高档案管理能力。

培训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培训量等需要配备专兼职培训档案管理人员, 明确工作职责。同时,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拓宽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领域, 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

3. 重视培训档案管理工作, 提高全员档案意识。

培训档案是单位重要的信息资源, 是培训管理工作的基础之一。档案室应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增强全员的档案意识;同时深入培训管理科室, 了解培训活动情况, 密切协商, 确定符合实际的培训档案归档范围, 提出统一的立卷要求, 以确保培训档案立卷的规范。

4. 注重培训档案的收集, 实现培训档案完整性。

在档案归档时要按期整理归档, 每班一期, 广泛收集各个环节中相应的材料和相关的资料, 经过精心的整理、组卷、编目, 成为一套完整系统的培训档案, 做到目录齐全、类别清楚、排架有序。

5. 加强培训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创新工作程序。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要加大档案管理经费投入, 加强档案管理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培训档案管理员要熟练使用电脑、打印机、速印机、复印机、数码照相机和投影仪等设备, 逐步实现培训档案管理电子化。还要加快网络建设, 促进信息传递, 使培训档案信息进入网络, 走向社会。

6. 开发培训档案信息, 提高利用效率。

培训档案的信息开发利用是实现档案价值和作用的基本途径, 只有通过有效的档案信息开发工作, 才能使档案的信息得到充分地认知, 才能从大量的档案信息中提炼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性的数据资料, 校正培训工作中的偏差, 为为培训决策服务。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小结 篇8

关键词:职业培训 公共服务平台 构建 模式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时期,低层次产业经济(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所需的我国第一次人口红利已经消失,我国要想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而成为发达国家,就必须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需要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人才红利,“人才红利”不是象人口红利一样能自动产生,而是必须通过职业培训来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就要取决于我国的行业性职业培训能否承担得起这一重任。

我国经过多年的经济改革,通过市场手段成功地解决了普通商品(私人产品)的短缺问题,使得我国一般商品的供应达到了极大丰富的程度,很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需要。但遗憾的是,实行市场化这么多年了,我国在职业培训行业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公共领域,短缺问题非但没有很好地解决,相反还越来越严重,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如何解决职业培训短缺问题,这是当前急需破解的难题,事关国家发展大计。

一、理论依据

根据公共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与公共事务有关的领域具有以下的特征:

(一)市场失灵

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也存在先天的固有缺陷,尤其在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公共事务领域,“市场失灵”现象更是普遍存在,这些领域公共产品的提供光靠市场化是难以解决的,必须依靠政府的介入和干预,体现一定的公益性,政府不能缺位和失职。

(二)多元治理

在公共事务领域,很多时候会出现“政府”和“市场”同时“失灵”的“双失灵”现象,所以必须要跳出“政府与市场”这样单纯的二元结构,把公共事务看作是复杂、多元的系统工程,采用“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协调合作、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才能从根本上破解难题。“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各司其职,分工协作,不能越位、缺位和错位。

(三)非营利组织

在与民生民密切相关的公共领域,存在很多同时兼具公益性和市场化双重属性的产品,称为准公共产品。准公共品的最佳提供者应该是既具有公益性、又具有市场性的社会组织——非营利组织(非营利机构),又称为“第三部门”。应大力扶持并依托这种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非营利机构,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公共服务职能。

二、问题分析

职业培训具有公共服务的属性。我国的职业培训之所以存在产品严重短缺问题,主要原因就在于政府要么对职业培训的扶持力度不够,要么扶持的方式不对,存在“该管没管”的失职现象,也存在“不该管却在管”的越位现象,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职业培训领域没有很好地体现和履行。

职业培训主要可分为“通用性职业培训”和“行业性职业培训”两大类,象财会、计算机、外语、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属于各行各业都需要的职业培训,可称为“通用性职业培训”;而象物流、金融、文化创意等专业技能培训与行业紧密相关,可称之为“行业性职业培训”。“通用性职业培训”面向所有行业,适用面广,生源充足,对培训机构来说,难度和成本较低,容易开展,利润丰厚,所以市场化发展相对比较充分和成熟,基本上不存在短缺问题。

“行业性职业培训”是面向某一行业,面窄量少,生源有限,同时培训需要设备和实训,难度和成本较大,利润微薄甚至容易亏本,难以支撑。按照“资本追逐利润”的市场经济规律,在市场化的情况下,培训机构肯定选择相对容易得多的“通用性职业培训”入手,出现一窝蜂现象,而对难度、成本和风险很大的“行业性职业培训”,则少人问津,不愿介入,“市场失灵”现象比较严重,存在大量短缺和空白,光靠市场化无法解决,这就是当前我国职业培训面临的最大困境。

职业培训牵扯面很广,涉及到培训需求、培训目标、培训师资、培训设备、培训方式、培训信息、培训评估、培训经费等一系列的环节,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综合工程,光靠哪个部门、哪个机构都无法解决存在的多方面、深层次顽症。“行业性职业培训”出现市场失灵现象、存在市场短缺问题,只有通过搭建政府主导的、多功能、综合性的职业培训公共服务平台,调动、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各种资源,多方参与,多元合作,建立起全功能的职业培训公共事务体系,才能从根本上弥补市场失灵,全面破解“行业性职业培訓”公共品的短缺难题。

公共服务是我国政府的四大职能之一,多年以来,我国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重视不够,在公共服务领域投入不足、能力低下,导致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三、模式内涵

如何搭建政府主导的、多功能、综合性的职业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可以遵循以下原则:政府主导、机构主体、高端引领、市场运作。“政府主导”是指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的经费投入体制。“机构主体”是指以平台引进的各类机构为主体,具体负责平台的日常建设和管理工作。“高端引领”是指开展高端培训,以高端培训引领整个培训业的发展。“市场运作”是指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准入制和淘汰制,培训项目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体现培训价值。建设模式可以采用联合共建、全面治理、协同发展的模式,“联合共建”是指多部门、多机构以各种形式参与平台建设;“全面治理”是指针对培训的所有环节,多管齐下,全面彻底地解决难题;“协同发展”是指培训与产业互相推动、共同发展。

这样的公共服务平台一般以一个地级市为范围来搭建比较合适,具有“三个全覆盖”的特色。1、全市域覆盖:这个平台是由市政府搭建的,所以,从原则上来说,是面向全大市的范围,可以发动、联合全大市的所有资源,解决所需要解决的问题。2、全功能覆盖:只要是为了解决职业培训领域所存在的问题、提供所需要的公共服务,这个平台就可以具备所需要的全部功能。3、全行业覆盖: 面向各行业,是属于“行业性职业培训”,可以覆盖各种产业的所有行业以及每个行业的所有环节。

四、功能架构

(一)服务对象。主要为职业培训的供、需双方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培训供应方包括培训机构、认证机构、咨询机构等。培训需求方包括企业职工、院校师生、社会市民等。

(二)功能定位。具有以下四大核心功能:

1、资源整合

通过政府、市场等各种行为、手段和途径,整合国内外、市内外各种职业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统筹调配,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短缺。

2、市场培育

通过各种方式扶持、孵化培训机构、培训模式、培训师资、培训项目等,提高培训机构的办学水平和成效,消除行业性职业培训广泛存在的各种短缺现象。在“市场失灵”的各个环节,平台要给予适当的扶持和资助,体现一定的公益性。

3、培训服务

在培训过程中,为供、需双方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向社会提供各种层次和类型的培训项目,形成涵盖现代服务业各行业和高、中、初各级别的完整的项目体系(项目链),实现培训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融合。

4、信息服务

构建网络化、智慧型的信息服务体系,为职业培训的供、需双方提供便捷的信息交流渠道,供需双方通过平台各种信息服务可以方便快捷地得到各自所需的信息,培训突破时空限制,降低信息交流成本,提高职业培训的效率和成功率。

(三)空间架构

职业培训属于服务业、第三产业,也具有产业属性,可借鉴各类产业园区、科技园区等园区模式,打造“职业培训产业园区”。可采用集中与分散布局相结合,实体与虚拟形式相结合的形式。在平台总部建设一个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环境舒适的集中式、示范性“培训园区”,或培训教育综合体,主要包括教学场所、实训场所、办公场所、会议场所、展览场所、生活场所、接待场所、停车场所等8大类功能区块,能容纳各类引进机构,为社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一条龙的优质教育培训服务。在各县市区以及有关产业园区建立平台的分部(分园区),形成“一心多点”的网络化园区布局。机构进驻采取灵活方便的形式,可以实体进驻平台,也可虚拟进驻,通过互联网加盟。

(四)组织架构

平台的组织架构主要由领导机构、管理机构、业务机构、会员机构等四类机构组成。1、领导机构:市政府层面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对平台的重大事项、宏观决策进行把控。2、管理机构:类似于产业园区的管理委员会,下设若干个部门,负责平台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3、业务机构:这是平台的核心载体。采用“中心+机构”的模式,针对不同的行业,设立不同的培训中心,比如物流培训中心、金融培训中心、创意设计培训中心、电子商务培训中心等。每个培训中心引进若干个国内外一流的培训、认证、咨询等机构。4、会员机构:由各行业的企业组成,会员企业可以更方便地享受平台提供的各项服务功能,形成长久培训、长久服务的终身学习体系。

(五)公共服务

平台通过对职业培训的供、需双方提供各种公共服务,促进职业培训行业更好地发展。

面向培训供应方的公共服务有:1、场地设施服务:包括办公、教学、会议等场地设备优惠使用等。2、政策咨询服务:对于引进机构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人事代理、争取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优惠政策和经费补助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3、信息交流服务:免费或者优惠享受平台统一提供的宣传推广,包括网站推广、新闻媒体推广、宣傳推介会等。可以免费享受平台提供的培训需求信息。4、培训经费补助:对于平台委托的企业急需、但市场短缺的高端培训项目(增量项目),提供经费补助。5、师资建设服务:平台为师资培养提供经费补助,各类机构可以免费得到平台提供的师资库信息,培训机构在自有师资的培养提升方面可以享受平台的资助。6、证书引进资助:培训机构引进国内外一流的认证体系可以享受授权费、加盟费等经费资助。7、合作牵线服务:为各种机构寻求各类合作项目和合作伙伴提供信息、牵线、协调等服务。8、后勤保障服务:为进驻机构提供物业、水电管理等后勤保障服务。9、法律顾问服务:为引进机构提供法律咨询机构,方便开展各类法律咨询工作。

面向培训需求方的公共服务有:1、信息交流服务:可以免费得到各类培训信息,反映各种培训需求。2、培训项目提供:可以参加各种培训和咨询等项目。3、培训经费补助: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种经费补助。4、公益活动参与:可以参加各种公益性活动,包括论坛、讲座、沙龙等。5、公共资源享受:可以免费享受各类公共资源,包括图书资源等。

五、体系建设

平台建设主要可概括为五大核心体系建设:制度体系建设、机构体系建设、模式体系建设、项目体系建设、认证体系建设。要建设好这五大体系,需要政府从经费、场地、政策等各方面给予足够、持续的支持和保障,并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技术。

(一)制度体系建设

通过制度建设,使平台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主要包括:

1、机构准入制度:平台引进各种机构需要进行论证,以体现公正和把控质量。

2、经费使用管理制度:确定经费开支的原则、栏目以及流程等。

3、培训项目产生及经费补助、考核制度

(1)培训项目的产生:通过平台组织的培训需求调研以及企业随机反馈的需求信息,确定年度培训计划,同时开辟绿色通道,为应急项目特事特办。(2)经费补助委托项目的确定:通过论证会,遴选出最需要、最迫切、最有价值和影响力的培训项目,作为平台的委托项目,给予经费补助。(3)项目经费的补助:采用招标、听证等方式,确定委托项目的承办机构、经费补助名目和补助额度、收费价格等事项。对于行业性较强的市场短缺项目,其经费补助额度和收费价格的确定可以采用招标、听证制。(4)经费补助项目的考核: 采用社会化评价、第三方评价等方式,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制度。成立考核小组,通过随机抽查、问卷调查等各种方式,严格把控培训质量。

4、机构考核制度:对引进的各类机构进行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准入资格。

5、其他政策制度:包括各类场地使用制度、宣传报道制度、安全制度等。

(二)机构体系建设

整合各种资源,联合引进各类机构,包括院校、培训机构(外地和本地)、协会、企业等,根据各培训中心的不同情况和特点,组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不同形式的行业性培训集团(或称联合体、联盟),作为各培训中心的实体机构,承担各培训中心的建设任务,包括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探索其合理可行的运行机制,使之能可持续发展。集团的组建形式,可以是股份制的注册法人公司形式,也可以是独立机构联合体形式(联盟形式),也可以是这两种的混合形式,由各机构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加盟方式,灵活方便。集团内各成员责任共担,利益共享,通过合理的商业模式、资本模式、管理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模式体系建设

倡导“培训以用为本”的理念,努力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积极推动建立“培训与产业协同发展”、以“行为改变”、“成果体现”为目标的职业培训新模式。根据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探索、扶持“咨询式培训”、“诊断式培训”、“启动式培训”、“研发式培训”等个性化、差异化培训模式。推行涵盖“需求调查、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使用、售后服务”等所有环节的全流程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延伸平台功能,牵头组建“服务联合体”,以服务业培训平台为纽带,联合其他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和行业协会等机构,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为企业提供一条龙、全系列服务,最大程度地体现“培训为产业服务”的理念。通过与其他城市的有关机构合作,搭建跨城市的培训联合体。

(四)项目体系建设

根据培训需求调研结果开设各类项目,形成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完整项目链。打造“品牌项目”、“品牌课程”,实施“名师工程”。

要以岗位设置为主线,以岗位能力(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开展精细化培训。按照高层、中层、基层来划分,高层岗位对应公司副总经理及以上级别的岗位,中层岗位对应中层管理及项目经理岗位,基层岗位对应一线工作岗位。依据岗位职责和岗位能力要求,分为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和职业素质三方面培训,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责任心、合作精神、心理素质等。

1、经费补助项目

针对企业急需、但市场短缺的增量项目以及各类公益性活动。 主要有:(1)技能培训:指行业性的专业技能培训。要大力扶持、孵化高技能培训项目,这是目前我国职业培训最紧缺、企业最需要的项目。(2)培训师的培训:培训师资建设极为重要,由引进的国内外一流培训机构开展高端培训,培养高端人才,并在这些高端人才中,选出一批作为师资,打造本土化的高水平培训师队伍,去承担中低端人才的培训任务,辐射、带动中低端人才的成长,实现中低端培训的本土化。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整合、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师资,形成“公共师资库”,供各培训机构和企业选聘。(3)公益活动:主要包括论坛(讲坛、讲座)、沙龙(俱乐部)、职业咨询、技能竞赛等活动。

2、市场化运作项目

鼓励平台引进机构开展市场化运作项目,对于市场化运作已经成熟的各种项目,平台不能强硬介入和干预,不能扰乱市场,应以市场化的手段给予支持。经费补助项目的最终目标也是发展成市场化项目,能自行可持续开展。

(五)认证体系建设

建立适合产业发展需要、比较完整的鉴定、认证体系。1、引进认证机构引进若干家国际和国内一流的认证机构(可以挂靠培训机构),开展职业认证。可以直接引进认证机构,也可以通过引进培训机构带来认证体系。2、与其他机构共同开发认证体系,现有的鉴定认证体系还存在很多空白、缺陷和不足,平台可以与行业,协会等有关机构联合开发新的鉴定、认证体系。3、建立涵盖完整的职业技能鉴定站,能满足各类鉴定认证需要。在院校和培训机构里挑选条件合适的机构,申报设立劳动部门或者其他体系的技能鉴定站,比如国家级行业协会的鉴定站。所需的鉴定设备可与平台的实训设备一起共享。

六、结束语

像这样由地市一级政府主导的、具有“三全”特色的、综合性的职业培训领域的公共服务平台,是现实社会中一个地区所能积聚和发动的最大资源和力量,从公共治理理论观点来看,这是最理想、最完美的一种治理模式,可以把整个“职业培训”复杂系统的所有变量都考虑进来,充分体现出“全面治理”的理念,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可以最大程度地破解职业培训的短缺难题。

这样的模式目前在全国还没有先例和成功经验,很有必要进行探索和试点, 一旦成功,就可以在全国推广。

参考文献:

[1]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李瑞昌.论公共治理的技术与价值.社会科学,2003(3)

[3]吳晓天.德国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探讨.全球教育展望,2009(5)

[4]罗钢等.政府投资建立的公共实基地营运模式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5)

卫生应急知识培训小结 篇9

业务知识培训总结

为规范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程序,全面提升卫生应急队伍能力,我院于3月13日在三楼会议室举办了卫生应急业务知识培训,参加这次培训的有我院职工、卫生应急队伍各小组成员以及各村卫生室负责人共计66人。

我院高度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和能力建设,这次培训由我院董宜华副院长主持,他充分肯定了我镇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然性、影响面大,若处置不及时可能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因此,要应高度重视应急队伍建设,常抓不懈,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成立专业的应急队伍,打造一支精锐的预备役队伍;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做好日常培训工作,包括相关应急预案的编制与演练、现场流调、健康教育及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最后,他要求大家要提高认识,加强卫生应急演练和培训,贴近实战,练就一支拉得出去、能成功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强有力的应急队伍,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全县人民身体健康做出应有贡献。李建河副院长就突发公共事件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特征,卫生应急管理的参与主体及客体;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卫生应急实用条款;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的概念、构成、应急机制、医疗机构报告的内容和程序;群体不明原因疾病等的概念、特点、分类与防控伤病者的现场紧急的医疗处理原则,创伤生命支持,心肺复苏,伤病者的转运原则;现场个体防护的概念、原则与方法,各种突发事件必先,逃生的原则与方法等内容进行了精彩生动的授课。

通过这次培训,进一步丰富了卫生应急队伍处置知识,提高了处置本领,增强了整个队伍人员应急作战能力,为有效应对全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技术支持。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小结 篇10

镇村两级培训讲座小结

为加快我镇公共卫生均等化建设,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下达的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各项任务目标,我院防保所余2011年04月06日举行了乡村两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讲座。

本次活动以镇卫生院全体医务人员、村级卫生服务站及医务人员,共计60余人。活动由孟庆超副院长主持,屏山镇防保所所长张卫光主讲。张所长重点向于会人员讲解了居民健康档案的填写要求及注意事项,老年人健康管理体检表的填写,慢性病管理及重性精神病管理的年随访次数及随访表填写的注意事项等内容作乐详细讲解。

通过这次讲座活动,使我镇的镇村两级卫生人员明确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性,各项服务项目的操作程序及时间安排,为有效完成我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各项任务奠定基础。同时各村卫生服务站站长分别表

明了决心并签署了责任状。乔宇院长最后作出总结和指示:

1、居民健康档案的各种数据填写,各种各次随访表的数据填写务必要真实,要进村入户,面对面体检,严谨弄虚作假,闭门造车。

2、表格填写要字迹工整、清晰,不得有涂改现象。

3、建立的档案要及时归纳存档保管,要整齐有序,按档案管理执行。

坪山镇卫生院防保所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小结 篇11

一、项目基本情况。

我们公司承建的乌干达某项目位于乌干达四大分区中的西部区,为乌干达西部走廊中间段纳卡伊塔(Nyakahita)-波特尔堡(Fort Portal)第二标段,乌干达西部走廊为东非国际大通道的一部分,连接东非共同体5个成员国坦桑尼亚、卢旺达、肯尼亚、布隆迪及乌干达,同时连接中非国家刚果金。

该项目主要是对既有红土道路面层的拓宽、取直、升级为双层表处路面,G30底基层、级配碎石基层、沥青双层表处面层,新建4座桥梁。

二、成本管理方面的几点小结

1、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和成本管理制度,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

项目伊始,进行成本管理分工,制订项目成本管理组织结构图,明确项目各个部门人员成本管理岗位职责,确定各个部门成本把控重点。

2、研究合同,预测成本管理目标,找出项目成本管理着力点

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和研究项目的合同、图纸、招投标文件及设计文件,对项目的概况进行现场实际调查,对项目工程量清单进行劳、材、机等的详细分析,编制出项目实施的劳材机表,预测项目的成本管理目标,最终经公司预算合同部检验和调整,确定项目的责任成本目标书。根据责任成本分析,直接费占74.30%,其他直接费占18.18%,间接费占7.51%,直接费中人工费、物资材料费及油料费为成本管理重点,其他直接费中设备调遣费及关税费、监理费用及保险费、征地费成本管理的重点,间接费中资金占用费成本管理的重点。

3、针对项目成本管理着力点,有效把控成本管理。

首先对直接费成本管理方面。人工费方面,设立专门中方劳工管理人员,聘请当地劳资管理员配合中方人员,从劳工的招聘、使用到解雇各个环节进行把控,研究当地劳工法规定,对某些问题进行规避,对关键机手、试验测量技工、优秀修理工及现场领工等主要劳工建立档案资料,对违反项目规定解聘劳工建立黑名单,加强各工点劳工使用管理,达到劳工不多余、不紧张。物资材料方面,对采购大宗材料进行询价比对,尤其对水泥、炸药、钢筋的大宗材料采购,充分利用市场上各种物资材料价格变化的规律,进行物资材料的采购规划,在价格相对低廉时适当进行备料。物资材料的采购、发放和使用和回收方面,从材料收发存个环节入手,定额定量,材料的定期盘点等等,进行严格把控。尤其在大宗材料的发放,必须经技术人员签发定额发放单后按定额使用量进行发放,严格把控了施工使用量。在钻头、钻杆等消耗的使用采用依旧换新方式进行管理。小型工具、周转料建立档案卡片發放并不定期进行检查,建立周转台账。

其次设备费尤其油料的成本管理方面,首先油料采购,做好市场调查,采用实力大、价格低、信誉高的国际供油商,签订长期供油合同,价格随市场变动而变动,供油商在项目主营地设立加油站,负责设备每天加油工作,中方人员专人负责签收每台设备加油数量,当地操作手在每台设备油耗记录表进行签收,以此达到供油商、我方及机手三方认可油料量,避免了供油商与我方在供油时因温度和计量歧义造成的油料数量与实际不符,也避免了机手对设备加油数量不准与我方产生冲突。设备油料的消耗每日按照设备实际定额消耗量进行控制,尽量避免黑工油料的偷盗行为发生。

其他直接费中设备调遣费及关税费方面研究乌干达当地及东非共同体税法,采取措施合理避税,尽量少支出成本的措施进行。监理营地维护费方面,因项目主营地在依班达市区,当地房屋租赁较为便宜,经和总监协商,除外国监理外,当地监理基本按照合同报价的35%支付给当地监理进行外部租赁,省去我方因监理营地维护造成的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保险方面,选取实力大信誉高价格低的保险公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索赔事项积极进行保险索赔,合理规避项目风险。征地费成本管理方面,项目制订了征地管理程序,从征地需求、征地面积把控、价格把控、监理批复、合同协议签订到批准,进行了标准化程序化控制,避免了征地面积过大、不合理、不经济、纠纷较多等等问题的发生,节约控制成本支出。

最后间接费成本管理方面,熟悉、了解、研究合同文件,充分理解了各项单价分析说明,弄清楚了每项单价所包含的内容,做到不漏验;从项目利益出发,尽量争取多验工程量;其次是充分利用了合同条款,尤其在现场材料和价格调差方面,增加项目收入。项目上报计量做到了及时、准确,认真贯彻落实公司验工计价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验工有据可依、切实准确,加快项目资金回流,避免资金占用费用的增加。

4、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方案,充分利用变更设计,降低施工成本。

首先,项目沼泽地和湿地段施工时,根据现场调查,就近取材,减少了石方回填的运距,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

其次,管涵工程,因原设计管涵端头出入水口采用重力式直挡墙方式,施工比较复杂,难以采取先铺设涵管后填筑路基再施工端头方案施工,且其端头混凝土方量大,涵身无混凝土环包;但项目地形为山岭地形,大部分填方地段均设有管涵,管涵工程施工进度直接影响土方填方施工,同时项目土方移挖作填量大,填方影响挖方施工的开展,即管涵施工、填方及挖方施工环环相扣,考虑施工进度影响,积极进行设计变更,把管涵挡墙式出入水口变更为八字墙式出入水口,把无环包管涵涵身变更为混凝土环包涵身,变更后可大量铺设管涵,紧跟土方填方施工,后进行出入水口施工,即保证了施工工序的合理性,也保证了工程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也保证了工程合同额。

再者,桥梁工程方面,项目3座桥原设计为T型梁现浇施工,考虑项目模板及脚手架不足,同时降雨较为频繁,河流基本常年流水,现浇梁施工成本投入大且进度慢。考虑T型梁图纸完全一样,且每片T型梁自重为19吨,项目配置有25吨吊车及15米长板车各一台,T型梁预制、运输、架梁此方案经济可行,经与监理及业主沟通变更为预制方案。

最后,G30底基层施工方面,要求材料比较特殊,须满足侵泡4天CBR至少30%、塑性指数PI不超过16及液缩LS不大于8等指标,严重限制了施工材料的选取。经调查沿线存在满足要求的材料,但土层较薄且分布不均,如按照设计施工,运距及征地成本均较大;考虑项目级配碎石报价利润空间较大,变更可行性比较大,经试验,变更方案为在比较普遍的G15材料中拌合体积比40%的级配碎石(细粒径CRR)达到满足G30的材料要求进行施工,变更追加拌合施工工作的单价,同时拌合的级配碎石单价和拌合的G15单价均按各自百分比进行计量,将达到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的目的。经与工程师及业主协商,此项变更被批复,节约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收入。

三、结束语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小结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访问样本量

截至2013年12月31日, 上海市徐汇区卫生监督机构的管理相对人共计约24个条线5911个单位。扣除重复的单位, 有效的户数约4 249户。采用电话访问、面对面访谈等方式展开, 通过配额抽样, 完成有效样本398份。其中, 针对重点单位进行单独配额;对其他单位做随机抽样。

1.1.2 访问对象

此次测评的访问对象为2012、2013年以来相应各徐汇卫生监督机构的条线对口联系人中抽取合格样本。公共场所109户, 医疗机构93户,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26户, 幼托机构及学校64户, 二次供水单位68户, 消毒产品制作企业13户, 放射诊疗机构20户, 其他 (健康检查机构等) 5户。

1.2 访问方法

1.2.1 AHP与调查法相结合

AHP是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 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4]。但因其主观性过强, 因而采用调查法与其结合充分发挥其优点, 在研究基层卫生监督机构的培训服务工作中发挥其作用。为充分发挥AHP方法的优点, 将基层卫生监督机构行政指导的培训服务工作分为业务法制培训服务、发布信息指导、提供便民服务、回访监督对象、现场执法教授5方面 (中间层) , 每方面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下设参评效果、接受程度、组织形式、意见建议等20个指标 (最底层) 。其中, 参评效果、接受程度2项采用5点量尺进行测量, 5表示非常满意, 4表示比较满意, 3表示一般, 2表示不太满意, 1表示非常不满意 (图1) 。而组织形式采用半开放式命题, 意见建议采用全开放式命题, 希望参评对象多提宝贵意见, 改进卫生监督机构各项培训服务工作。

1.2.2 方式

针对徐汇卫生监督机构最终确定的抽样名单进行电话访问、重点单位进行面对面沟通。由专业调查公司 (中立第3方) 访问员进行电话访问、抽取10%的单位进行面对面交谈进行。整个调研过程采用严格质量控制细则, 访问员的严格招聘制度管理、针对项目的严格培训服务、现场实施控制。所有访问均采用读录法进行。每份访问大约持续15~20 min。

1.3 分析方法

对于定量调研数据的分析将根据研究需要采用频度分析、交互分析模块等进行。

2 结果

2.1 相关工作满意情况

2.1.1 总体满意率

管理相对人认为业务法制培训服务的满意率为96.4%, 发布信息指导满意率为95.3%, 现场执法教授的满意率为97.4%, 回访监督对象的满意率为97.1%, 提供便民服务的满意率为96.7%, 平均满意度为96.58%。总体来说, 管理相对人更倾向于基层卫生监督员在现场执法监督过程中的面对面现场教授的行政指导, 其中包括计量仪器监督检测、技术规范的正确操作等。

2.1.2 针对培训服务内容的满意率分析

在业务法制培训的服务满意率中, 排在前3位的管理相对人分别是幼托机构和学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公共场所的相对人, 满意度分别为96.81%、93.81%、92.88%;这主要是此类人群的工作对象主要是学生、幼儿、以及医护人员, 卫生要求比较高, 同时此3类人群自律性也较高。在发布信息指导的服务满意率中, 排在前3位的管理相对人主要是医疗机构、幼托机构和学校、游泳场所的相对人, 满意度分别为99.1%、95.2%和94.3%;因为此类人群更希望得到及时的卫生监督指导信息, 包括法律法规的解读、游泳水质在线检测数据指示水质的情况等。在现场执法教授的服务满意率中, 排在前3位的管理相对人分别是健康检查机构、医疗机构、消毒产品制造企业, 满意率分别为100%、95.29%和93.81%;这主要是因为此类人群接触到更多的是现场仪器的检测、以及国家及行业各类技术标准的操作细则的使用, 因而需要卫生监督员现场计量仪器的正确使用及数据检测结果。在回访监督对象的服务满意度中, 满意度最高的管理相对人是公共场所, 满意度为98.5%, 因为监督员在回访过程中能够适时进行现场法律法规的解读, 指导其正常的开展卫生服务工作。在提供便民服务的满意度中, 受益更多的医疗机构, 满意度达到99.5%, 因为卫生监督机构在医疗卫生监督领域给予医疗单位及医护人员更多的是提供服务和保障作用。

通过分析, 说明在卫生监督行政指导培训服务工作中, 现场执法教授、回访监督对象表现的最为突出, 为管理相对人最为推崇;业务法制培训服务、提供便民服务时其次, 相对弱势的是发布信息指导。卫生监督工作中对症解决问题, 将发布信息指导有新的形式引入, 让相对人体会到执法部门柔性执法[5]及行政指导的职能。

2.2 管理相对人对服务形式的需求状况

通过对管理相对人业务法制培训的需求调研, 排在前4位的是集中授课、日常执法的宣传、定期分析会议、业务会议, 还有部分相对人提出分类专业指导、现场培训服务、一对一指导、开通电话指导等。通过对发布信息指导、提供便民服务的需求调研, 多数管理相对人希望有短信平台、微信等新型沟通方式开展。通过对现场执法教授、回访监督对象的需求调研, 有更多的管理相对人希望与监督员面对面的指导中给予更充分的交流时间。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管理相对人更倾向于卫生监督部门的现场指导、及时反馈, 以及新型信息平台的引入[6]。

3 讨论

通过调查研究, 大多数的监督管理对象更倾向于卫生监督员通过现场执法教授、回访监督对象的方式, 主要是与监督员面对面的交流沟通。

3.1 培训服务主体与指导对象方面

目前, 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在实施卫生监督培训服务方面, 培训服务主体和对象相对来说单一, 主要是监督机构为指导主体实施的单向的、灌输式的指导, 缺乏相应的良性互动机制[7]。因此, 一是可以通过积极提倡卫生监督培训服务主体多元化, 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特别是管理相对人的现身说法[8]、相关协作部门、卫生 (医学) 专家、大众媒体等的指导优势, 形成多指导主体协作[9]的态势。二是拓展培训服务对象。卫生监督教育的培训服务对象, 应由较为固定的一两名卫生管理人员为主, 扩展至管理对象的管理层人员, 避免因为卫生管理人员的频繁更替引起的卫生工作滞后[10]。三是改进培训服务模式。改变灌输式的、指导管理相对人被动接受[11]的局面, 充分发挥管理相对人在培训服务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 在培训服务工作中让管理相对人更直接参与且多发言, 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和反馈机制, 将卫生监督培训服务活动改进为卫生工作人员教育与自我教育[12]相结合的过程。

3.2 培训服务内容方面

当前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培训服务工作需要进一步准确抓住管理相对人的迫切需求和现实困惑开展相关单位的集中式授课、定期分析会议、业务会议及日常执法工作时的指导 (见2.2) 。因此, 一要切实把服务于管理相对人、服务于管理相对人的培训等作为卫生监督培训服务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二是紧密结合管理相对人的服务需求, 抓住培训服务工作及重点难点内容等反映的新问题、新特点、新要求来安排培训服务内容。三是在日常执法过程中与管理相对人多多沟通与协作, 了解管理相对人的实际需求和真实的困惑。四是丰富培训服务内涵, 从理论到实践、从管理对象卫生工作人员的观念改造到对其教育方式方法的理解进行指导, 从效果和管理上改进管理对象[13]的卫生工作。

3.3 培训服务组织形式方面

由于卫生监督管理对象较多, 卫生监督员相对缺乏, 目前, 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培训服务工作在组织形式上着眼于大处, 针对性相对缺乏。因此在当前, 可以借鉴教育机构, 实施分层分类培训服务的思想, 类似于“因材施教”[14]。分条线集体指导的形式一般会流于形式, 效果不佳, 应尽量少用;针对特定主题及主体分类指导形式更符合效益性原则, 需积极改进、改造;在卫生监督员的日常执法过程中的个别指导[15]虽费人力物力然而效果好, 值得大力提倡。

3.4 培训服务沟通方式方面

目前, 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在传统方式上运用得较好, 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摸索出良好的经验[16], 也较受管理相对人的欢迎, 但还需结合本次调查结果, 进一步了解和把握管理相对人的指导需求, 进一步细化指导工作。一是根据不同的指导目标和指导内容, 不拘一格、灵活多变、多元丰富地采取各种培训服务形式。二是要根据管理相对人的特点、喜好和需求, 深入浅出, 采取贴近卫生监督工作的实际及喜闻乐见的具体方式。三是传统的培训服务方式积极改进, 努力引入现新型的现代沟通方式, 比如手机短信平台、微博、微信等。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小结 篇13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深入开展,按照县卫生局有关规定,于2011年6月15日—2012年1月3日,对我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情况进行了回顾,总结情况如下:

一、回顾内容

1、居民健康档案

居民健康档案是基础,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上门随访服务等形式,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截止到2012年1月3日我辖区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5005份,建档率达69%。

2、健康教育

我院以“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为宗旨开展专题会议村医和本院职工讲解有关公共卫生方面知识并发放《城乡居民健康基本知识手册》800本,发放主题为“食品安全常识”、“合理用药小常识”、“办好合作医疗造福群众”、“布病防治知识”、“学校卫生知识”、“职业病卫生知识”、“过敏性疾病及用药知识”、“给孩子家长的一封信”等各种宣传单2600余份,悬挂横幅9条,刷写墙体标语18副,办板报20余次,张贴标语80余份起到强有力的宣传效果,使群众知晓率达到了90%以上。

3、老年人健康管理

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共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450余人次。

4、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管理主要是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指导。定期进行随访,并对他们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共管理高血压病人378人次,2型糖尿病病人19人次。

5、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对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共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5人。

二、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存在的困难

一是工作量大,时间紧,工作任务重,实施起来工作压力大、难度大、困难大;二是发展不平衡,卫生基础比较薄弱,业务人员、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尤为突出,村级业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严重影响项目实施的进度和质量;三是房屋简陋,职工住宿困难,科室分布不合理。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辖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从总体上己经步入了正常运转的轨道,但从具体情况来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簿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居民健康档案的质量有待加强。存在村室人员年龄偏大,知识层次低的现象。虽然村室人员基本掌握了建档流程、方式和方法,但建档内容缺项。存在着重建档、轻使用的问题,许多档案未能及时更新。不少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认识不足,接受程度不高。

(二)重点人群的随访不到位。按照项目方案要求对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三个月随访一次,并且要给予体格检查和健康指导;但工作中发现一些村室随访次数不够,健康指导不到位。宣教次数不够,形式不够多样。

二、整改措施

(一)加强对村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基本技能培训。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的质量管理,对重点人群的随访要及时到位,开展健康教育指导

(二)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板报、标语、横幅、上街宣传、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广泛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三)加大对行政村卫生室的督导力度,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对经费的使用要科学化、规范化,专帐管理,专款专用;特别是对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经费补助,要即时到位,以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桐川中心卫生院惠家庙分院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小结 篇14

这次会议闭幕后不久, 本刊记者就会议涉及的心电生理和起搏领域的诸多热点话题, 独家专访了徐伟教授。

让更多的患者得到更规范、更先进的治疗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 “江苏省心脏节律管理论坛”至今已经走过了7年的历程, 因此, 徐伟教授首先谈及了历届论坛的办会情况和他对论坛未来发展方向的定位和期待。

徐伟教授回顾说:“今年是这个论坛走过的第7个年头了, 回想起来, 感触良多。记得2001年我从国外学习归来时, 江苏全省起搏器植入绝大部分是以VVI单腔为主;我们鼓楼医院每年仅有一两台双腔起搏器植入手术。这与我在国外接受的生理性起搏理念相差极大。当时很多人认为中国病人太穷, 不可能接受双腔起搏器的, 因此我首先尝试在科室开展学术讲座, 改变大家的起搏理念、同时采用心脏主动固定导线技术, 腋静脉穿刺技术, 优化手术流程, 促使当年心脏科双腔起搏器植入达到了40%……”

谈到这里, 徐伟教授欣慰地说:“接下来的两年间, 我们鼓楼医院双腔起搏器植入递增至60%到70%。这一变化也触发了我希望为提高江苏省生理性起搏水平做一些事情的想法。于是, 从2003年开始, 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曹克将教授的支持下, 我和当时的美敦力华东区经理胡金葵先生一起策划, 在省内几乎所有的地市开展了生理性起搏巡讲。2008年, 我第一次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全国委员后, 鉴于当时尚无江苏省起搏电生理专业学术会议, 我便萌发了为江苏省起搏电生理同道建立一个交流平台的想法。这一想法获得了当时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领导的大力支持, 尤其值得我感动的是学会副主任委员曹克将教授。他作为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 不仅担任大会主席, 还作为大会的协办单位全力支持。学会的其他几位领导如陈新教授、王方正教授、张澍教授、黄从新教授、黄德嘉教授、华伟教授等每年均亲临大会作学术讲座。目前, 这个论坛已经从最初的起搏技术研讨会发展到现在涵盖了心脏起搏、电生理、药物治疗等心律失常领域, 会议的规模也越来越壮大, 交流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不仅获得了广大业内同行的认可, 还成为了江苏省心律失常领域的一个品牌会议, 有力地推动了江苏省心电生理和起搏事业的发展。”

徐伟教授继续说:“今年的论坛迎来了全国各地30多位顶级起搏电生理专家, 他们在两天的时间里和江苏地区的同道们共同交流, 传递心律失常领域的新的理念、新的技术;研讨方式包括专家讲座、热点辩论、病例讨论、模拟训练以及卫星会等;授课内容主要包括ICD和CRT植入技术、起搏器故障分析、起搏器并发症处理、心脏电生理检查方法、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技术。同时, 会议还针对心脏植入器械治疗的适应证、生理性起搏的进展、心脏性猝死的防治、房颤及室速射频消融的难点等专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并安排了现场模拟操作训练。我们最终的目的, 就是让更多的心律失常患者得到更规范的、更先进的治疗……”

据记者了解,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领域的常见病, 也是人类猝死的主要原因, 但由于心律失常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隐匿性, 常给临床医生带来一定的困惑。因此, 做好心律失常的规范诊疗十分重要。谈及此话题, 徐伟教授坦陈:“对于多数内科医师和普通心脏科医师, 各种类型心律失常的处理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长期以来, 不同医院、不同医师在心律失常方面的诊疗水平参差不齐, 临床实践中的不规范现象比较常见。为了推进心律失常诊治尤其是介入治疗领域的规范化, 由国家卫生主管部门领导、由专业学会组织, 参考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 我国建立了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心律失常培训基地。我们医院作为首批培训基地之一, 长期以来一直强调责任心建设, 坚持跟进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 慎重把握各项治疗的适应证, 严格遵循公认的规范操作技术, 从而实现了规范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 培训基地采用培训导师负责制, 设立若干名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负责协助导师监督学员完成各项培训目标。基地学员享受本院住院医师三年制培训待遇, 参加科室考勤, 培训津贴与考核挂钩。我们改革了原先导管室介入进修机制, 研究生普心进修医师不再安排参与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工作和学习, 确保基地学员的学习机会;而且, 本院的医师和研究生必须在取得学员资格后, 方可参与介入诊疗技术的学习与培训。”

华法林在抗凝治疗中的地位尚无可取代

在采访中徐伟教授还介绍说:“近年来, 随着电子、能源、材料以及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 心脏起搏技术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心脏起搏器的功能也不断提高, 传统的生理性起博理念不断受到挑战。因此在这次论坛上, 我就‘起搏理念改变与适应证演变’等话题做了专题讲座, 我在讲座中谈了我的观点。”

徐伟教授认为, 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过去我们强调的所谓的生理性起搏并不是真正的生理性起搏, 真正生理性起搏是指在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础上, 以最接近生理的起搏模式、起搏部位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正常的电激动传导和泵血功能, 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1997年ACC/AHA/NASPE发布心脏常规起搏适应证指南到2002年、2005年、2008年、2010年、2012年国内外多个权威学术机构如ACC/AHA/HRS/ESC、CASPE分别发布器械植入指南, 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变化反映了起搏理念的改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早期挽救生命为主要目的过渡到目前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如高龄患者反复发作性房颤合并窦房结功能低下, 即使没有心动过缓的症状, 通过起搏器植入辅以抗心律失常药物, 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房颤发作症状, 从而提高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第二、淡化病理或生理概念, 强调改善症状;如I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 过去认为是良性疾病, 不需要安装起搏器, 但现在只要有相关联的症状, 就应当接受起搏器的治疗。第三、关注猝死高危因素, 无论是否有症状都要积极干预。如慢性双分支阻滞合并间歇性三度或交替性束支阻滞, 此类患者猝死的风险极高, 即使无症状, 也应接受起搏器治疗。第四、淡化心脏停搏时限概念, 强调只要导致心律紊乱, 引起症状, 就可以植入起搏器。如频发窦性停搏, 即使停搏时间小于3秒, 如有症状, 即可接受起搏器的治疗。希望起搏电生理同道们能够切实领会新指南所反映的起搏理念和精髓, 以使更多符合适应证的患者能够从起搏疗法中获益。

另据记者了解, 华法林是目前最常用的抗凝治疗药物, 但也有专家表示, 华法林应用是一把“双刃剑”, 因为如果用药过量, 患者出血风险就会增加, 而服用量少, 溶血弱了, 就会表现为血栓。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出现也对华法林造成了一定冲击。而徐伟教授在华法林的临床应用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 因此, 在谈及华法林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疗效监测问题时, 徐伟教授介绍道:“华法林是最早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的口服抗凝药物, 其发现、发展的历史极富戏剧性。早在1921年, 北美很多牧场的牛羊们突然之间变得非常脆弱, 一些平素看起来不足以威胁生命的操作, 比如阉割或去角, 却让它们流血不止而死去。兽医病理学家弗兰克·斯科菲尔德对此进行了调查, 发现在这一年, 异常温暖的天气使农场储存的牧草———是一种豆科草木犀属植物, 俗称‘野苜蓿’———大量发霉腐败, 因此推测这些发霉的牧草造成了牲畜的凝血功能障碍, 随后在兔子身上进行实验后得到了证实……”

徐伟教授继续说:“随后经过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 华法林于1954年被正式批准用于人体的抗凝治疗。经过华法林用作口服抗凝药物带来了血栓栓塞性疾病治疗的革命, 而且至今近60年来一直是这一领域的主要治疗药物, 医学界也积累了大量临床证据和使用经验, 证明其是一种成熟的口服抗凝药。虽然近年开发了一些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 目前全球仍有数百万患者在服用华法林。而且, 荟萃分析也显示, 华法林可使脑卒中的相对危险降低68%, 但华法林存在起效慢、治疗窗口窄, 需经常化验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等, 因此华法林临床应用率不高, INR达标率更加有限。新型口服抗凝药固定剂量使用, 无须监测抗凝活性, 与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少,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近年来IIa因子抑制剂 (达比加群) 、Xa因子抑制剂 (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 等新型抗凝药已在临床广泛使用。然而, 对于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或者瓣膜性房颤的患者, 新型抗凝药尚无适应证。此外, 目前新型抗凝药在国内尚未进入医保, 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 华法林仍是首选。临床上华法林使用的经验已有几十年, 只要注意监测INR, 华法林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是非常可靠的。”

“我认为, 作为临床上最经典的口服抗凝药物, 华法林仍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徐伟教授强调说, “华法林的适应症范围最广, 在瓣膜病、换瓣术后、经济困难、肾功能不全患者中仍是长期抗凝治疗的首选, 更便捷的INR即时检测技术还将大大消除华法林使用中的主要缺点, 为这一老药带来新的更为强大的生命力, 它还将为人类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建立更多功勋, 尤其对于第三世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大量患者更是如此。”

学科建设领跑江苏心脏起搏领域

采访前记者还了解到, 徐伟教授供职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脏科, 是江苏省医学临床重点专科, 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组在起搏领域, 目前拥有国内最大样本量的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导线植入。身兼心脏科的行政副主任和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组长, 徐伟教授谈起该科室科室近来在心脏起搏与电生理领域的研究情况及主要成就时如数家珍。

据徐伟教授介绍,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的前身为美国基督会资助的、加拿大籍传教士马林医学博士于1892年创建的“基督医院”, 经过120年的发展, 目前已成为科室设置齐全, 技术力量雄厚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该院心脏科成立于1953年, 是江苏省医学临床重点专科、南京市医学重点学科、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 (冠心病及心律失常介入) 、美国心脏病学院继续教育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江苏省心血管专科医师进修基地, 并为南京大学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及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及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鼓楼医院于2004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心脏选择性部位起搏技术, 其中低位房间隔起搏技术和右室间隔部起搏技术均居国内领先水平, 分别获江苏省新技术引进一等奖和二等奖;2007年在江苏省牵头开展了有关间隔部起搏的多中心协作研究;2007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工作, 植入了国内首例用于心梗后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的埋藏式心脏除颤复律起搏器;目前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和心脏性猝死的一、二级预防工作均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其CRT植入工作获得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RT十周年推广普及奖。2010年开始开展的起搏导线拔除技术已超过百例, 成功率97%以上, 无一例死亡, 为来自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区的患者解除了痛苦。2012年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推荐为国内开展导线拔除技术中心。

徐伟教授接着说:“我们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组能够常规开展各种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及各型起搏器植入手术。在心脏电生理领域, 我们医院也是在国内较早开展工作的。在上世纪80年代, 马德瓒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预激综合征的电生理检查、心外膜标测和无水酒精消融技术,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上世纪90年代初, 我们医院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组在江苏省内率先开展了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目前每年完成射频消融治疗近500例。2003年在省内率先开展肺静脉电隔离技术治疗阵发性房颤, 并获江苏省新技术引进二等奖;2005年常规采用三维电生理标测技术治疗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及持续性房颤, 2009年开展器质性心脏病室速的射频消融治疗。截至目前, 我们已经完成了5000余例各种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 成功率98%以上, 无一例死亡病例。未来, 我们将锲而不舍, 继续努力, 力争在这些已经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 更上层楼, 以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专家简介

上一篇:新闻报道策划阅读资料下一篇:安全环保零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