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工业科技园发展规划”政府工作计划

2024-07-14

“医药工业科技园发展规划”政府工作计划(共6篇)

“医药工业科技园发展规划”政府工作计划 篇1

1、园区概况 1.1 园区名称:xx医药工业科技园区 1.2 所属行业:医药 1.3 园区所在地:xx生态农业开发区 1.4 建设单位:hl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1.5 园区简介:xx医药工业科技园区是xx生态农业开发区根据我省建设医药强省的战略目标,按照我市建设“北药之城”的定位,依托hl丰富的北药资源和开发区良好的投资环境,而辟建的一个功能园区。规划占地面积200公顷,由hl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整个园区的规划建设、“七通一平”以及环境的绿化、美化等工作,以吸引和扶持科技含量高、产品市场前景好的龙头制药企业为重点、竭力为新建医药企业创造良好的基础建设条件,并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推动我市医药产业集团化、经营规模化。截止目前,园区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亿元,规划区内已全部达到“七通一平”,园区聚集效应初步显现,已有雪都制药、康宝药业、林海雪原制药、金鹅生物制药等8户制药企业进驻医药园区,总投资近2.1亿元,年产值达到3.4亿元,生产药品剂型11种,药品品种37个。同时,正在与十几家制药集团洽谈合作事宜。

2、园区建设的必要性 医药产业是一个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投入高产出型“朝阳”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值年均增长16.6%,已成为全球医药十大新兴市场之一。黑龙江省北药资源丰富,XX年末已步入医药大省行列,医药经济总量居全国第7位,医药产业已成为拉动全省医药经济快速发展的牵动力量。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用药消费的增长、新疾病带来医药的新需求以及医药生产的多元化,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医药产业发展仍将保持快速增长。近年来,hl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药业产业发展,将医药产业列为今后hl发展的主导产业,出台了税收、土地、税费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强力推进。依托hl丰富的北药资源和开发区良好的基础条件,在我市辟建医药工作科技园区,打造医药发展平台,不仅符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导向,符合我省提出的建设全国医药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而且可以迅速形成块状经济优势,可以充分发挥园区的聚集效应和产业带动作用,推动全省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3、园区建设的相对优势 我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张广才岭东麓,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自然和气候条件极其适合北药种植和生长,发展医药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3.1 野生药材富集。全市野生中药材资源品种共102科、215种,其中名贵中药材有山参、鹿茸、熊胆、豹骨等9种;道地药材有黄芪、黄柏、北五味、刺五加等76种;大宗药材有柴胡、灵仙、地榆、升麻等120多种。全市中药材年蕴藏量达到12.5万吨,周边市县药材年蕴藏量在30万吨左右,开发潜力巨大。3.2 种植历史悠久。hl种植中药材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多年的种植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种植经验,掌握了丰富的栽培技术,先后成功种植了龙胆、五味子、黄芪、平贝等十几个品种。全市现已形成了横道镇二十二村、三十五林场平贝种植基地,山市镇黄芪、五味子种植基地。我市已被黑龙江省列为刺五加生产基地。目前,全市北药种植面积达到8000多亩。3.3 森林食品多样。森林食品资源丰富,有蕨菜、刺嫩芽、猴腿等100多种山野菜,年贮藏量5万吨。松籽年收购量1000吨以上,野生黑木耳、猴头蘑等食用菌年产量40000吨,适宜林蛙养殖面积达17.5万公顷。多样的森林食品为开发生产保健食品提供了优越条件。3.4 区位优势明显。hl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经济大通道中,距省会哈尔滨285公里,距牡丹江市仅12公里。滨绥、图佳铁路、201、301国道横贯全境,距国际航空港牡丹江机场仅20公里。周边有三个国家一类口岸,距绥芬河铁路和公路口岸175公里,距东宁公路口岸220公里,对俄贸易优越。便捷的区位交通条件,对于我市发展药业产业,迅速抢占俄罗斯市场提供了先机。3.5 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hl市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目前,hl市工业企业人员工资分别为:管理人员月平均工资1044元;技术人员月平均工资848元;一般工人月平均工资561元,可为医药企业生产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3.6 电力充足,水质优良。hl所处的黑龙江电网,是东北电力系统的一部分,我省全年总发电量为295亿千瓦时,电力供应充足,电价相对较低。境内有大小河流144条,全市地下水储量约181.7亿立方米。境内的海浪河是黑龙江省少数未被污染的河流之一,水资源充沛,水质好,为加工企业生产用水提供了有利条件。

4、园区建设的基本思路与目标 4.1 总体思路 遵循药业发展和产业集聚两大规律,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招商引资为手段,按照“政府扶持、统一规划、市场运作、法人开发”的方针,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打造集科研、开发、生产为一体的医药产业发展平台,构建以中药为主,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关联配套、互为动力的医药加工产业体系,把hl建成黑龙江省外敷药基地,力争做成全省龙头。4.2 发展目标 到XX年,把园区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齐备、产业配套,以医药生产加工为主,集科研、开发、生产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省级医药工业科技园区。每年引进入区医药企业2—3户。到~年,入区企业达到15户,销售收入实现8亿元以上,税收实现5000万元以上。带动北药种植基地发展到2.1万亩。到XX年,入区企业达到25户以上,销售收入实现15亿元,税收1.2亿元以上,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户。带动北药种植基地发展到5.3万亩。

5、园区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5.1 园区在xx生态农业开发区管委会组织下,由hl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采取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进行建设、经营和管理。5.2 xx生态农业开发区管委会,系代表hl市政府负责xx生态农业开发区的管理机构。开发区成立于XX年4月,是全省第一家省级生态农业开发区。开发区经过多次清理整顿,已成功保留下来,成为全省41家开发区之一。开发区享有省政府赋予的省级开发区管理权限和牡丹江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开发区规划总面积11.9平方公里,目前已达到2.27平方公里,部分达到“七通一平”。已有12户企业进驻园区,总投资近3.88亿元,其中9户开工建设,全部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可实现7亿元,税金达到3500万元

。5.2.1 开发区管委会对医药园区进行宏观指导,负责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和地方配套政策,指导本地园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实施监督,负责园区的征地、向上争取资金、政策、综合协调服务,以及入区项目的审批、对hl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检查、考核等日常事务。5.3 hl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系xx生态农业开发区于~年7月成功引进具有35亿元资产的北京泛华集团投资1.36亿元,与管委会共同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泛华集团占公司的51%股权。5.3.1 hl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医药工业科技园区的筹融资、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经营及日常管理等。5.4 在经营运作机制上,实行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并存的方针。入区企业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我发展。

6、园区建设的配套政策与保证措施 6.1 配套政策。6.1.1 新建企业建设期间免收一切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投资企业所需办理的各项手续,全部由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代办、领办,办理相关手续只收工本费。6.1.2 对新建、盘活、改制制药企业,市财政将在企业所缴纳土地出让金地方分成部分拿出一定比例资金支持企业发展。6.1.3 入区企业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十年之内全额投入企业,扶持企业发展;企业投产后前三年,从企业所交流转税地方分成部分中,拿出一定比例给予企业法人代表奖励。6.1.4 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新上技改项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项目给予适当贴息。6.1.5 对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属高新技术的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省对企业的资金扶持。取得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果为国内先进以上的项目,积极申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火炬计划和省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争取国家、省资金扶持。6.1.6 对我市制药企业与省内、国内知名企业挂靠、联牌经营的,视贡献予以重奖。6.1.7 争取国家减免税政策,扶持企业不断开发新药产品,增强研发能力,实现全市制药产业可持续发展。6.1.8 积极解决好医药制药企业的科技和管理人才的户口、住房、待遇、出入境、家属就业、职称评定、个人科研基金申请,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为其提供工作、进修学习和生活上便利。6.1.9 入区特大企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优惠。6.2 保证措施。6.2.1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多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积极为企业进驻创造条件。一是在现有的优惠政策上进一步量化,在操作上采取更加灵活更加优惠的措施,让投资者发财,以求自己发展。二是推行招商引资责任制度,采取开发区、市直各部门、各乡镇分解下达引资任务等措施,形成全社会共同招商的氛围。三是认真搞好项目储备,切实把地产资源优势项目和医药关联产业项目推介出去进行招商,努力形成医药产业和关联产业相结合的产业群体。四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加大宣传力度,如采取举办招商会、新闻发布会、报刊广告、上网招商等多种形式,大力宣扬我市发展药业政策和环境。利用各种渠道,积极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广泛吸引外商到我市投资兴业,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药业总量。6.2.2 拓宽筹融资渠道。牢固树立加大投入、促进发展的观念,组织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广泛开辟园区开发建设的筹融资渠道,形成多渠道、多方式的投入机制,为园区建设搭建资金保障平台。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取向,在充分论证、做好项目储备的基础上,争取更多的重点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的投资计划,抓好地方配套资金的筹措,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性资金支持。努力扩大间接融资,按照产业和产品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建立项目筛选优化机制,以良好的预期效益争取信贷资金支持。大力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实施招商引资的鼓励政策,提高利用外资投资比重。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强化资本运营,推进股份制改造,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放宽民间投资领域,创造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产业投资领域。6.2.3 发展中介机构,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要按照全市药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技术培训、技术推广、技术贸易、创业服务、信息服务、评估咨询等科技中介服务的发展。市科技局要加强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和管理,发挥其培训、咨询、服务等功能,为制药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要健全完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组织形式,促进中介服务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和服务产业化,努力提高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服务的能力。6.2.4 加强管理,创优服务环境。严格执行和落实《hl市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作规范》和《xx生态农业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进一步明确开发区内设机构人员和公司工作人员工作职责,真正做到职责分明、任务明确、协调有序。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服务机制,强化为入区企业服务功能,继续推进一站式办公、一次性办结服务,全程领办、代办,简化程序,减少环节,提高效率。针对特殊情况,采取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方式,为企业排忧解难,通过简便、快捷、高效的服务,使投资者心暖意畅。6.2.5 强化协调,形成企业合力。引导企业间要加强沟通,密切联系。定期召开研讨会和协调会,共商企业发展大计,实行资源共享,战略联盟,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共同发展。在信息上互相沟通,在技术上互相交流,在开发市场上互相支持,齐心协力向上新项目、研发新产品和拳头产品上攻坚突破,形成强大的企业整体阵容,共同打造“北药之城”。

“医药工业科技园发展规划”政府工作计划 篇2

1 创新机制, 完善政策, 为中医药工作提供保障

1.1 强化组织保障

县政府成立了由分工县长任组长, 卫生局、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10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 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定期召开会议, 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县卫生局设立中医管理科, 县中医院设立中医指导科, 各乡镇卫生院也均设立中医管理科室, 三级管理指导组织均做到办公有场所、工作有计划、管理有制度、指导有内容。

1.2 强化机制保障

县政府与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县卫生局与各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所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 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各级和相关责任人年度绩效考核内容, 逐级落实目标责任, 确保了中医药工作有抓手、有人抓、见成效。

1.3 强化政策保障

制定出台了《宁阳县中医药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宁阳县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奖惩办法》、《宁阳县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普及实施方案》等10余个政策性文件, 积极引导农民群众主动选择中医药疗法。同时规定, 中药饮片、中医适宜技术业务量占总业务量30%以上的乡村卫生机构可优先被评为“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乡村医生可优先被评为“优秀乡村医生”;在新建、改建村卫生所时把开展中医药服务作为考核验收的必备条件。积极鼓励乡村医生开展自种、自采、自用中草药工作, 最大限度地的减轻农民群众就医负担, 提高合作医疗资金使用效率, 推动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为切实改善民生, 更好的发挥中医药作用, 今年县政府又把扶持中医药发展确定为为民要办的16件实事之一。

1.4 强化经费保障

坚持政府主导发展中医药工作的原则不动摇, 从2002年创建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以来, 县财政持续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 用于中医药事业发展;每年拨付40万元专款为县中医院和乡村卫生机构购置、更新中医药诊疗设备, 配齐使用中医适宜技术的基本设施器材;乡镇财政每年均按农民人口每年每人0.5元的标准向辖区医疗机构拨付中医补助经费, 作为对中医药人员的奖励基金。制定出台激励措施, 规定凡医疗卫生单位中医人员 (含中西医结合人员) 中医药业务量达到总业务量40%以上, 村卫生所下派中医人员、乡村医生中医药业务量达到总业务量30%以上的, 分别给予开具处方人员一、二、三等奖奖励, 并相应奖励800元、500元、200元, 每年核算一次, 以此激励、鼓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开展中医药服务业务。

2 健全网络, 提升功能, 为中医药工作搭建载体

2.1 加强中医院建设, 突出龙头作用

县中医院是我县三级中医服务网络的龙头, 始建于1958年, 现已发展成为全县中医医疗、教学、科研、技术指导中心, 是二级甲等中医院和省卫生厅确定的全省重点建设中医院。近年来, 县里在政策和财力上给予中医院建设大力扶持, 改造和装修了病房大楼和门诊大楼, 新建了制剂室和急救中心, 购置了螺旋CT、彩超等一批先进的医技、制剂、急救设备。目前, 县中医院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 开放床位260张, 临床科室12个, 医技科室10个, 专病门诊10个, 中药普通制剂室1个。为发挥名老中医作用, 县中医院设立了国医堂, 集中全院名老中医坐诊, 月门诊量达3600多人次;同时, 积极实施卫生强基工程, 发挥全县中医技术指导中心作用, 定期派专家轮流到乡镇卫生院坐诊、会诊、讲课, 言传身教应用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方法, 指导中医适宜技术应用, 促进了全县中医药工作的整体推进。今年, 县中医院专科病房楼又被国家、省政府列为重点扶持项目, 总投资370万元, 其中国家、省各扶持160万元, 建筑面积2780余平方米, 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 预计年底投入使用。

2.2 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 突出枢纽作用

乡镇卫生院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做好农村中医工作的重要环节[2]。各乡镇卫生院积极开展中医药特色卫生院创建活动, 不断加大医院中医基础设施和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力度, 结合实际拓展针灸、拔罐等一系列质优价廉的传统医疗服务项目,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 11处乡镇卫生院均达到中医门诊、病房、药房、药库、煎药室、中医人员“六配套”要求, 中医药技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同时, 乡镇卫生院不断加强对各村卫生所中医药工作的量化管理, 制定了考核硬性指标和奖惩措施, 定期对村卫生所进行督导。

2.3 加强村卫生所建设, 突出网底作用

农村卫生所处于防病治病的前沿, 是基本医疗保健体系的“网底”。为此, 我县始终把卫生所建设与发展基层中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合理搭配中医药人员和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 确保中医适宜技术在每个村卫生所都能得到推广应用。目前, 全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了管理服务一体化, 村卫生所都配有中药橱和针灸理疗设施, 并配备1名以上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 能够运用中医药技术治疗农村常见病、多发病, 其中60个中医药特色卫生所在当地小有名气, 服务范围辐射到周边村庄和乡镇。

2.4 加强医疗集团建设, 突出协作作用

我县率先在全省组建了以县一院、中医院、二院为主体, 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共同参与的医疗合作集团。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梯级协作的思路, 县中医院与集团内11处乡镇卫生院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 实行患者通治、专家通享、设备通用、技术通行的协作模式, 共同开发新技术、新项目, 使中医药成为集团成员单位重要的诊疗手段。2007年, 我县被省卫生厅确定为“全省农村卫生纵向业务合作试点县”, 并把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技术协作作为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 取得明显成效。

3 强化内涵, 优化服务, 为中医药工作夯实基础

3.1 加强人员培训力度, 巩固中医药技术支撑

认真落实全省农村中医药人才“5155”工程要求, 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培养农村实用中医药人才, 培植中医学科带头人, 推动人员素质梯次提升。分期分批安排农村中医药人员到县卫校接受规范化培训, 现已培训乡村医生1 545人次, 培训率达99%。把县中医院确定为全县中医药人员学习适宜技术实习基地, 2005年以来, 每年都组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中医药人员到县中医院学习培训, 截止目前, 共举办培训班52期, 培训基层中医药师资人员400人次。组织全县中医药人员参加全省中医“四部经典”培训班, 考试合格率达到100%;推选31名基础好、技术水平高的乡镇卫生院中医医师参加全省培训;组织发动260名乡村医生参加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加大4名泰安市名中医培养人、24名基层优秀中医培养人和10名师承人员的培养力度, 分批次安排256人到省、市医院进修学习和自学考试。同时结合省农村卫生人员培训与慢病控制项目的实施, 借助卢森堡政府援助的影像教学设施, 自筹配套资金60万元, 增添必要的辅助设备, 建立起以县卫校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分站的“网上培训”平台。培训中心以网上远程教学为主要模式, 定期开办专题讲座, 乡村卫生人员在乡镇卫生院通过远程培训系统终端设备, 即可同步观看和听课, 截止目前, 共开办各类讲座18期, 培训6 850人次。

3.2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

按照抓攻关、促转化的原则, 依托县中医院成立了县中医药研究所, 积极开展中医临床应用、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研究, 对全县中医适宜技术、民间验方进行筛选整理。研究所成立以来, 共取得技术创新16项, 研制自制中药制剂22个品种, 编写了《春夏秋冬中医药养生保健小册子》, 尤其在治疗骨伤、肿瘤、心脑血管病和肝病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水平。近年来, 全县各医疗单位不断引进新技术、推广新项目, 先后有20项科研成果获县以上科技进步奖, 其中县中医院肛肠科独立开展的“会阴电脑诊断仪及临床应用研究”荣获泰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针灸推拿科自行研制的“颈腰椎二位一体治疗仪”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空白。县中医院针灸推拿科戴承忠主任根据多年来中医临床实践经验, 研制出运用中医疗法治疗骨关节病的牵引床, 简单实用, 造价低廉, 其功能疗效十分显著, 这也是我县中医技术创新发展的缩影。近年来, 我县先后3次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交流工作经验。

3.3 加大专科建设力度, 打造中医药服务品牌

大力实施培养名医、创建名科、建设名院的“三名”工程, 着力打造中医药服务品牌。县中医院在巩固省、市级中医重点专科肛肠科、针灸推拿科和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周围血管病科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大针灸推拿科建设力度, 2008年4月份, 针灸推拿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单位, 填补了我县无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的空白, 今年该科又被省卫生厅确定为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单位。乡镇卫生院深入开展中医药特色卫生院创建活动, 以壮大中医科、针灸推拿科规模为基础, 逐步建立了2个以上县级中医专科、专病门诊。村卫生所以创建中医药特色卫生所为工作目标, 积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目前, 全县中医特色专科 (专病) 达到17个, 其中, 省级1个, 市级3个, 县级12个, 基本形成中医特色明显、技术优势互补、规模效益突出、创新能力较强的中医药专科 (专病) 群体。县中医院的肛肠专科、针灸推拿专科, 南驿卫生院的脉管炎专科, 泗店卫生院的精神卫生专科, 葛石卫生院的整脊专科等, 在周边地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3.4 加快适宜技术推广, 着力弘扬中医药文化

2004年9月, 全省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启动仪式在我县举行后, 我们抓住率先试点的机遇, 迅速组织县内中医药专家编写《中医适宜技术50项速记口诀》、《中医适宜技术50项解读》, 刻制VCD光盘, 免费发给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组织有关中医药专家, 结合我县实际, 在临床常用中成药、省中医适宜技术50项中筛选了部分中医协定处方, 在全县村卫生所推广;制定了《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考核标准》, 定期组织督导检查, 严格落实奖惩措施;定期举办乡村医生中医适宜技术大比武活动, 对优胜者通过电视宣传并表彰奖励。制定下发了《关于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的通知》, 各医疗卫生单位在显要位置悬挂古代名中医雕像, 充分利用门厅、走廊、候诊区、诊室等区域, 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利用医院、村卫生所的宣传栏、墙报、展架、展室、视频系统、指示标牌等各种设施, 广泛宣传中医药文化;有条件的卫生院集中全院中医药力量, 设置“国医堂”, 积极推广弘扬中医药精湛治病诊疗技术。同时, 采取群众看得懂、听得懂、喜闻乐见的形式, 介绍常用中草药性能功用, 开展中医药文化推广活动, 扩大社会和广大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

4 发挥优势, 一体运作, 实现中医药与新农合双赢

4.1 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

优先把能够开展中医药服务的村卫生所确定为新农合报销定点单位, 把全部组方中药饮片、280种中成药和中药自制制剂、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 门诊病人中药饮片、中药自制制剂报销比例提高10%, 针灸、推拿、拔罐等非药物疗法和50项中医适宜技术及筛选的适合本地的中医适宜技术报销比例提高20%, 使用全县统一中药配方形成的方剂按照45%的比例报销;在县内住院病人使用中药饮片的提高10%, 使用中医适宜技术中的针灸按照90%的比例报销。

4.2 实行单病种费用控制

筛选骨伤、肝病、糖尿病、肿瘤等12种慢性病或疑难病, 运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诊治时, 实行单病种限价收费管理, 与单纯西医治疗费用相比降低20%以上。乡村卫生机构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诊治哮喘、小儿腹泻、颈肩腰腿痛等8种常见病, 只收取成本费用。

我县中医药参与新农合制度以来, 充分调动了农民的参合积极性, 农民参合率由试点之初的85.2%提高到今年的99.98%, 中医药使用率由原来不到11%提高到30%以上, 达到了中医药与新农合一体运作、共同提高的目标。今年1-7月份, 据我县对农村10种常见病中西医疗法费用支出对比, 接受中医治疗的较接受西医治疗的人均减少医药费用19%, 降低医疗费用262.2万元;县级医疗机构门诊、住院人均费用分别同比下降9.6%和3.5%;乡镇卫生院门诊、住院人均费用分别同比下降6.7%和8.7%, 不仅减轻了农民负担, 而且也节约了新农合基金, 提高了基金的使用效能。目前, 我县已连续5年实现收支平衡。

摘要:宁阳县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 着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破解农民群众看病贵难题。创新机制, 完善政策, 强化组织、机制、政策、经费保障, 形成中医药发展合力, 营造中医药发展的良好环境。健全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 为中医药工作发展搭建载体。强化人才、科技创新、专科建设和技术推广等内涵建设, 夯实中医药工作基础。发挥新农合惠农和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 一体运作, 实现中医药与新农合“双赢”。

关键词:中医药,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樊丹, 等.宁阳县四剂良药促中医药快速发展[N].中国中医药报, 2008-07-17.

[2]崔霞, 等.乡 (镇) 卫生院人才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卫生人才, 2004, 4:40-43.

“医药工业科技园发展规划”政府工作计划 篇3

(二)项目投资完成情况 元至十月份,全市共实施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64个,总投资111亿元,已完成投资25.5亿元,占年计划34亿元的75%,同比增长40.14%。其中,市直共实施18个(已完工9个),已完成投资15.5亿元,占年计划19亿元(不含沁北电厂二期)的81.58%,同比增长23.54%;乡镇共实施146个(已完工50个),已完成投资9.97亿元,占年计划5亿元的199.4%,同比增长76.99%。预计到年底,全市工业企业可完成投资29亿元,占年计划34亿元的85.29%,其中市直企业可完成19亿元,占年计划19亿元(不含沁北电厂二期)的100%,乡镇企业可完成10亿元,占年计划5亿元的200%。

二、XX年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XX年,我市工业经济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增长的幅度会有所下降,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利因素:

(一)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市经济增长已由高速扩张期向平稳较快增长期转换 从全国工业增长趋势来看,工业经济增长开始明显减缓,工业经济运行平稳的特征比较明显。尤其是上海、广州、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速度回落比较明显。前三季度全国利润增幅同比回落19.7%,亏损明显上升,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幅同比大幅提高50.4个百分点。我市工业在全国来讲,处于工业链条的低端,基础工业和原材料工业所占比重较大,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不如高端产业。在发达地区遭遇效益回落时,其滞后影响在XX年将不可避免地波及我市。与此同时,受资源约束矛盾的影响,今年以来涉及工业领域的电价、油价、运价、水价、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较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从我省情况看,进入10月份以来,电力、煤炭和运力供需发生较大变化。从用电上看,到10月24日,省网用电量仅比去年同期增长1.57%,发电量增长4.27%,比正常负荷低100-120万千瓦时。电力需求减弱,电源建设步伐加快,电力过剩的问题开始显现。同时,煤炭、铁路运输形势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部分企业的部分煤种开始积压,煤炭价格下降,铁路运输货源不足,近两个月铁路运输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据郑州铁路局的资料显示,六月底全局铁路请车满足率为60%,九月底上升为80%。煤、电、运是工业经济增长的先行指标,这种状况的出现,预示着我省工业经济增速将极有可能出现回落。从XX年开始,我市工业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工业生产增速逐年加快,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其中XX年工业生产增速18.3%,比XX年增加6.1个百分点;XX年工业生产增速24%,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XX年工业生产增速29.1%,同比增加5.1个百分点;XX年工业生产增速36%,同比提高6.9个百分点。但是,由于我市工业结构的不合理,钢铁、冶金、化工、建材等主导行业全部在国家的重点调控范围之内,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继续加强和全国、全省经济增长的逐渐减缓,工业经济增长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市工业经济增长已由高速扩张期逐渐向平稳较快增长期转变。XX年工业经济增长预计为37%,增速仅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XX年预计工业增速将回落到20%左右。

(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减少,内缺乏能够形成经济增长点的大项目 从近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工业项目投资的快速增长是拉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XX年全市完成工业项目投资12.7亿元,同比增长234.2%,XX年完成工业项目投资23.5亿元,同比增长85%,XX年预计完成工业项目投资29亿元,同比增长23.4%,这些投资极大地拉动了我市的工业增长。XX年,全市计划实施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56个,总投资39.4亿元,计划投资13.8亿元,近年来首次出现下降。XX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有以下特点:一是投资额度少,计划总投资比XX年少75.6亿元,投资比XX年少20.3亿元;二是项目规模小,在55个工业项目中,投资超亿元的工业项目只有4个,而XX年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项目达到9个;三是高新技术项目比重低,在37个新开工项目中,只有中原特钢的模具扁钢锻坯生产线技改工程列入先进制造业项目。由于XX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减少,同时内又缺乏能够形成经济增长点的大项目,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三)基数的膨胀也是造成XX年增速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XX年,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10亿元,比XX年增加了74亿元,较XX年增加了124亿元,是XX年的2.44倍。基数的大幅提高,也使得XX年各项经济指标难以保持较高增幅。根据对我市工业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全市工业主要经济增长因素的调查,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预计新增工业总产

值41.13亿元,销售收入38.76亿元,利润19680万元,税金25050万元。

三、XX年工业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业经济发展全局,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为目标,坚持不懈地实施项目带动和开放带动战略,加快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拉长产业产品链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深化企业股权结构改革,创新企业管理机制,不断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主要经济指标: 全市工业总产值计划完成355亿元,同比增长18.3%;工业增加值计划完成107亿元,同比增长18.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计划完成252亿元,同比增长20%; 工业增加值计划完成79亿元,同比增长20.6%。规模以上工业计划实现销售收入240亿元,同比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计划实现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22.2%。规模以上工业计划实现税金12亿元,同比增长26.3%。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计划98%。规模以上工业亏损面不超过5%。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计划180%。部分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目标:工业总产值超50亿元的企业2家(豫光、济钢),超20亿元的企业1家(沁北电厂),超10亿元的企业2家(豫港焦化、豫源化电),超5亿元的企业6家(中原特钢、电业公司、恒通化工、丰田肥业、万洋冶炼、金利铅业),超亿元的企业23家(济源煤业、太行水泥、高压开关厂、奔月浮玻、天龙焦化、亿华铁路器材等)。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全市计划实施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56个,总投资394255万元,计划投资137860万元。市直工业企业计划实施项目22个,总投资300625万元,计划投资92600万元。其中,续建项目6个,计划投资46000万元;新开工项目16个,计划投资46600万元。乡镇工业企业计划实施项目34个,总投资93630万元,计划投资45260万元。其中,续建项目12个,计划投资13230万元;新开工项目22个,计划投资32030万元。

四、XX年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坚持不懈抓好项目建设,千方百计培植经济增长点

XX年仍然要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工作,抢时间、争进度,千方百计克服建设中的各种困难。XX年计划实施的工业项目现在已排出56项,要抓紧抓实抓好,确保按计划投产,发挥效益。

一是要抓好XX年计划开工而未开工的项目。包括百万吨捣固焦、12万吨树脂粉等,要针对这些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下大力气逐一解决,为项目建设创造基本条件,力争XX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二是要抓好在建项目。包括联创化工、15万吨煤焦油、10万吨再生铅、ppS、济钢环保改造工程等,确保XX年上半年竣工投产。

三是要抓好新建项目。中原特钢总投资1.6亿元的模具扁钢锻坯生产线技改、太行水泥百万吨水泥扩建、奔月浮玻二期生产线等。四是切实抓好项目筛选和储备工作。目前,我们在项目储备上已经面临着很大的危机,储备的好项目、大项目屈指可数,大的经济增长点不多。所以,明年要在项目储备上狠下功夫。要组织企业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对接,收集项目信息,综合分析论证,扎扎实实储备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项目。

(二)强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 十一五期间我们面临的最大发展机遇就是国际国内的产业转移,这个机遇能否利用好,对整个经济的结构调整、上档升级至关重要。一是要出台结构调整优惠政策,形成政策洼地,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促进产业结构尽快升级。

二是要把明年定为工业结构调整年,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尽快掀起结构调整高潮。三是要在继续抓好传统优势产业上档升级的同时,突出加快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对铅锌、树脂、焦炭要拉长产业链条;对深孔加工、白云制药、水晶、液压支柱等,要做大做强,膨胀规模,形成更大的经济优势。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不管是国家的宏观政策,还是目前的环境压力和企业利润空间,都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循环经济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在发展循环经济上,要立足现实,根据发展的可行性,与环保部门共同排出限期治理、综合利用的时间表,一块一块抓落实,一步一步向前推进。明年重点要抓好铅锌行业的循环经济工作。以豫光集团为试点,促其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产业结构,在现有基础上加大铜、锑、铋的回收力度,开发引进钴、镉等金属的回收技术,并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万洋冶炼、金利铅业也要进一步加快节奏,加快资源综合利用步伐。全市铅冶炼企业要从XX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全部采取富氧底吹工艺,提升行业水平,提高综合效益。在抓好铅锌行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同时,要引导和支持冶金、化工、电力、建材等资源消耗行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对粉煤灰、电石渣、钢渣等工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都要加大力度,变废为宝,形成新的产业。

(四)完善招商形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要针对工业企业招商引资效果不明显、引进的大项目不多等问题,切实采取措施改变这种局面。

一是要切实以企业为主体,实行项目招商、产业招商、股权招商,以实实在在的利益吸引客商投资。

二是要进行对口招商,对国内外知名企业要主动上门对接,采取兼并、重组等各种形式,吸引其前来合资、合作,拓展我市企业的发展空间。

三是产业招商,按照结构调整目录,有针对性地招商。对于一些企业产品有市场、生产有规模,但缺乏资金,不能满负荷生产的情况,要搞好产品招商,尽快形成经济优势。

(五)强化政策支持,为工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我们目前对工业经济发展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这些政策从目前来看,还没有形成明显的政策洼地,对项目、对资金、对人才、对技术的吸引力还不够大,还需要再进一步研究出台一些新的优惠政策。特别是结构调整,要研究新的办法,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千方百计吸引和带动金融、民间、外来资本参与我市工业结构调整。

“医药工业科技园发展规划”政府工作计划 篇4

省委、省政府作出学习浙江经验,加快经济发展的决策,提出工业三年翻一番的目标。全省医药行业应当积极行动,有所作为。省药监局对全省医药行业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调查研究,形成了《正确运用后发优势,加强江西医药经济崛起》调研报告。为促进我省医药工业的崛起,围绕实现三年翻一番的目标,现将我省医药工

业发展情况、工作思路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报告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快医药工业发展的紧迫性

我省医药工业增长与国际、国内医药经济基本同步,2001年医药工业产值48亿,位居全国18位。今年上半年,我省医药工业比上年同期增长30%。汇仁、江中、天狮、桑海、赣南等各个骨干医药工业企业有目标、有项目,发展势头很好。目前我省医药工业产业占全省gdp约2.2%,在中部6省比例最高,且医药发展显著高于全省gdp增长速度。医药行业在我省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一是我省医药工业通过近年的积累,初步具备同国内外医药企业竞争的物质基础;二是我省中成药业具有比较竞争优势,发展潜力很大;三是医药行业具有高成长性,特别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为中药、化学原料药的出口带来机遇。我们调查后认为,在客观上我省医药工业具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条件,经过努力三年翻番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但仍存在制约因素,主要是:

1、我省医药工业企业改制工作急需抓紧。这几年我省医药工业的发展,得益于汇仁为代表的民营经济、股份制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到2001年底,江西医药工业的国有资产比例达52%,远高于全国26%的平均水平,企业包袱重,活力小,竞争水平差,制约了全省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2、我省医药工业企业gmp认证工作亟待加速。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以法律的形式,强制推行gmp认证,没有按期通过的药品生产企业,将被强制关停并转。我省146家医药工业企业中,目前仅有17个企业获得22张证书,有46家企业立项新建厂房。已通过认证的企业比例位居全国下游。

3、我省医药工业企业总体上缺乏新产品跟进。江西已经培育了5个年产值超亿元的药品,是中药单品种过亿元最多的省份,但这些产品同类竞争比较多,新产品开发投入少,新产品总数和档次不高,其根本原因在于江西医药工业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研发水平落后。并且,江西医药工业企业供应本地市场的品种不足20%,对临床的贡献率低。

二、主攻现代中药产业,建设中药产业强省。

中药工业是我省医药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医药产业优势在中药。我省已形成了四大中药集团,全省中成药总量在全国排名第8位,培养了一批知名中药产品,中药工业是我省医药产业的发展的支柱。发展中药工业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发挥我省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现代化产业,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

1、中成药产品现代化。我省夏天无、草珊瑚、肠炎宁等许多中药产品富有地方特色,在全国绝无仅有,但没有技术优势。发展我省中成药产品现代化,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做江西特色产品的标准研究,做出有效成份,拓展新功效、新疗效,提高产品品位;二是做现有产品的新制剂、新工艺研究,获取专利保护和行政保护;三是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2、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规范中药材种植是中成药质量的基础,中药材的种植离不开中成药生产企业的技术、管理、资金和市场。一是要以企业为主建立药材基地,推行sop操作管理,从药农个体种植转向工厂化生产,推进中药材产业化进程;二是以企业为主体开展质量标准研究,控制中药材产品质量;三是省药监部门将对gap药材给予政策支持,对企业生产的地产药材和大宗药材核发药品批准文号,让质优的中药材占领市场。

3、创立中药饮片品牌。长期以来,中药饮片加工业技术简陋、没有质量标准、管理粗放,影响中药饮片企业做大做强。我省樟帮、建帮中药饮片炮制底蕴深厚,品种资源丰富,有条件建好全国性的饮片生产基地,为市场提供质优价廉的中药饮片产品。对些,药监部门将采取两项措施:一是组织企业制定中药饮片质量标准,谁制定质量标准,谁获得省药监局颁发中药饮片生产批准文号;二是取消分散在医疗机构、药品零售门店、个体药农自行加工方式,扶持专业中药饮片企业扩大规模,做出品牌。

4、建立中药提取物企业。中药提取物是供中成药生产的原料,目前中成药生产企业均是自建车间,自行生产供应本企业所需要。中药提取物的生产模式应当向向现代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对此,药监部门将引导和支持建立专业中药提取物企业,允许有条件的中药生产企业对外供应提取物,组织制定中药提取物的质量标准和生产规范。在中药材原产地就地加工,可减少中药材运输成本、减少对城市的环境污染,降低中成药生产企业生产成本,延长中药产

业链。

三、各个门类协同发展,再造医药投资热点

在重点发展中药产业的同时,还应当考虑各个医药工业企业技术积累和技术优势,因企制宜,实行一企一策。基础薄弱医药行业门类,如果找准发展突破口,扬长避短,同样能够得到快速发展。

1、选择性地发展化学药品行业。我省曾经是化学原料药生产大省,东风、江药、国药

是我省化学原料药主要企业。加入wto后,化学原料药的出口通畅,价格上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药监部门考虑采取的措施:一是支持化学原料工业企业盘活的产品资源,提高产量,努力扩大出口;二是帮助化学制药企业申报小品种原料药生产批文,走特色经营之路;三是引导企业仿制疗效独特的合成药物,以改变剂型为主,争取在江药建立全国缓释、控释制剂生产基地。

2、生物制品行业采取“拿来主义”。生物制品是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我省有博雅、江中、赣南等4家企业,原有行业基础、研发水平、资金比较薄弱。因此,我省宜采取合作方式,直接引进新生物制品,降低研发和投入的风险。赣南的转移因子的深度开发,是属于国家一类新药的抗癌生物制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应当予以重点支持。

3、提升医药器械行业产品技术水平。近年我省医疗器械工业平均每年47%的速度递增,一次性输液器和注射器生产规模全国领先。我省医疗器械工业机制灵活,但产品档次低、利润少、发展潜力有限。药监部门的主要措施是:一是帮助企业重点开发自毁式医疗器械产品,提高我省医疗器械产品技术含量;二是配合进贤县政府建好医疗器械工业园区,吸引资金投入光机电医疗器械产品,改变结构单

一、技术落后的状况,使医疗器械产业成为进贤经济发展的支柱;三是协同有部门,组建医疗器械协会(或商会),加强行业自律,协调企业经营行为,减少同类产品恶性竞争行为。

4、鼓励投资药包材生产行业。长期以来,药包材生产在我国一直处于弱势行业,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随着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新《药品管理法》对药包材管理制度进行调整,视同药品一样严格管理。药包材占据药品成本比例越来大,有的已经超过30%,隐藏着很大的利润空间。药监部门将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扶持我省有基础的市、县建立药包材生产基地,吸引各方资金投入药包材行业,申报药包材产品项目,先入为主,抢占药包材市场先机。

四、注重医药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新产品开发是医药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新药、中药保护品种对医药产业的贡献率越来高。医药新产品开发投入大,周期长,对有前景的项目,建议给予财政支持,由政府设立医药经济发展基金,提供科研经费支持,或设立专门的医药经济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扶持好的医药开发项目。作为药品研制的监管机关,药监部门将审批职能转化服务职能,着重帮助医药工业企业解决三个难题:

一是合适项目难找的问题。我省很多医药工业企业新药品研制积极性很高,但苦于项目难找。药监部门要发挥掌握新药政策,新产品来源信息集中的优势,为企业进行新药政策把关,提供准确、可靠、适用的新产品开发项目信息,为企业选准项目出谋划策。

二是新产品申报难的问题。申报程序控制严、研制资料要求高是新药研制的共性,省药监部门要发挥新药审评专家委员会作用,为新产品实验资料把好审核关,帮助企业少走弯路。对骨干医药企业的新药项目,省局领导和药品注册人员,将加强同国家药监局的沟通和协调,帮助企业做好工作,加快审评速度,缩短审评时间,尽快获准产品批文。

三是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鉴于我省医药科研状况,开发医药新产品应采取企业自主开发为辅,合作开发为主的方式,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供需见面平台。药监部门要做好企业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牵线搭桥工作,用市场化运作方式,由企业与科研机构自主签约,企业出题,科研机构做题,成果归企业享有。

五、监管和服务相结合,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假冒伪劣产品扰乱医药市场经济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必须予以严厉打击。2000年以来集中开展的药品、医疗器械市场整治活动,促进了医药经济的健康发展。我省对进贤县非法一次性医疗器械的打击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非法生产、销售一次性医疗器械活动基本肃清,合法医疗器械企业扬眉吐气,投资者信心大增,进贤县两个现代化医疗器械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全省医疗器械产业由此步入健康快速增长期。目前,市、县药监机构组建基本完成,集中统一的药监网络覆盖全省。全省药监部门要始终坚持“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与重点医药工业企业的联系,建立联系通道,帮助我省企业树立产品质量信誉品牌,及时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问题,打击非法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行为,祛邪扶正,弘扬正气,保护合法企业的权益,维护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建立公平竞争的医药市场经济秩序。

六、发展我省医药工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突破体制颈瓶,加快gmp认证步伐。国有企业体制不改革就无法吸纳外资,外资不进来就无法完成gmp履行,体制改革进程与企业gmp改造进度密切相关。目前有能力进行gmp改造的企业基本上属体制改革企业。我省gmp认证的问题是认证时间紧迫、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力量薄弱。桑海、天狮等骨干医药工业企业对改制的呼声很高。解决这个问题出路是:一是下放医药工业企业,调动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投资gmp改造的积极性;二是整合老国有医药工业企业的优势品种、优良资产、优秀人才,分立企业,由药监部门给予《许可证》和药品批准文号的支持,使国有企业“脱壳解包”,吸纳资金进行gmp改造;三是对有品种资源的小型医药工业企业,以合资、兼并、划转、出售方式,改为民营医药企业,减少政府负担;四是对于无品种资源优势、负净资产、设备落后的小企业在稳定的情况下进行破产处理。

2、搞活药品商业企业,加快gsp认证步伐。医药商业不活,医药工业发展受限。我省医药商业更为艰难,面临比医药工业更大的冲击。加入wto后,我国承诺将从2003年1月1日起逐步放开药品分销业务,同时按照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规定,医药商业企业也必须在“十五”期间通过gsp(即《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要加强对我省医药商业企业督促检查和分类指导,加快医药商业公司改组改制进程,鼓励将市县医药公司改组为区域性配送中心,发展药品零售连锁经营,建立现代医药商业物流系统。同时,开放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扶持济民可信、仁和、汇仁、天狮等集团建立大型批发、零售企业,健全集团医药企业经营网络。

“医药工业科技园发展规划”政府工作计划 篇5

生物医药产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其关键特征是知识创新在集群中的核心地位,也就是生物医药产业可以在集群这种组织形式下使知识的产生、传递和知识的应用方面具有高效率。

科技集群的概念。科技集群是指在某一地域内,在创新过程中由于群体技术的内在关联性和技术势差的存在,特定领域的科学技术资源(科研成果、科研项目、科研活动等)相互关联、协同作用而组成的具有科技创新功能(有利于科技人才的交流、流动以及大量的科技信息的共享,从而促使科技创新)的系统,并与技术相关的社会各种要素反馈互动,形成以集群为特征的集合。科技集群的主体是一定区域内的科学技术资源,关键资源是科学家、研究人员,而这些富有创造力的科技精英往往分散在不同的科研机构里,用什么途径、何种方式将同一领域、交叉领域的科研力量整合起来,形成科技集群是一大课题。上海生命科学领域的专家科技资源集中于几大高校和中科院系统,从所在地域和单位看具有一定的集聚性,这对该领域科技集群的形成是一个利好消息,但在促进跨部门跨单位的合作方面还需要多方的努力,才能真正在科研资源之间建立长期、频繁的交流、合作网络,从而促使科技集群的形成。

科技集群与产业集群的比较。与科技集群相比,产业集群是指一组在地理上靠近,处于同一个产业领域,在空间上集聚的大量相关联的企业和相关支持机构(如金融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培训和咨询机构等)的集合,同时集群各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协同产生具有很强的、持续竞争优势的一个整体。具体地,科技集群与产业集群在集群主体、关键性资源、组织动力和面向领域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1、科技集群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模式

世界各国的生物医药创新集群尽管在领域上有所不同,产业组织的细节有所区别,但是几乎都采用了一个共同的产业组织模式和构架,事实上都可以抽象简化为一个模型,如图1所示,即整个区域的创新经济系统事实上是由两个不同性质的集群(科技集群和产业集群)在大量中介机构和平台的媒介和联系作用下密切互动形成。

(1)科技集群主导下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科技集群居于整个区域经济系统的核心地位。往往是政府或大公司基于对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的预测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某一领域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从而形成了科技集群,然后由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而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在生物医药领域,由于知识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科技集群主导下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比较普遍,比如波士顿、班加罗尔、剑桥、牛津等地的生物技术产业集群实际就是这种模式。

(2)产业集群发展下的科技集群配套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产业集群居于主导地位,产业集群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向科研集群提出科技创新的需求,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技术问题或由于竞争的压力而需要进行技术创新,这就会刺激科技的发展,进而形成配套的科技集群。在生物医药集群中,这种模式往往发生在厂商力量比较强大的传统制药中心,纽约、孟买的厂商主导的生物医药集群就是这种模式的代表。

(3)科技集群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产业集群与科技集群形成双向互动。这种情况下,科技集群提供的创新动力能较好地满足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集群所提供的创新环境又能满足科技集群发展的需要,二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丹麦一瑞典的生物谷是这种模式的最好诠释,要实现这种模式对区域本身的资源要求比较高,既要有强大的研发力量,又要有较强的产业能力,当然,第一和第二种模式下的集群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也有可能进展到第三种模。

2、科技集群与产业集群的互动——生物医药创新集群形成的途径 创新能力的存在只是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要把这种潜在的可能性产业化,就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推动科技集群与产业集群的互动

发展。

(1)政府牵头,以多种形式发展跨部门的协作科研机构往往隶属于不同的行政部门,相互问的独立性比较强,有着不同的部门利益,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在整合研究资源方面处于主导的地位。具体的方式可以是政府制定科研工作规划,选定若干对本地区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项目,将区域内隶属于不同部门的相关科研机构组织起来,整合科研力量。组织技术攻关小组,开展跨单位的研究,并由此促进不同单位之间科研联系和合作,建立起区域内的科研协作网络;还可以通过政府设立专项基金的方式,为合作研究提供资金、设备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促进研究。法国罗纳一阿尔卑斯大区在推动该地区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就采取了政府财政出资,通过聘请专家制定一段时期内的本地区关乎区域经济方向的重点研究项目,并由政府出面整合地区内的研发力量,组成项目组,共同攻关,逐渐形成地区性的研究网络,乃至研究集群。

改变传统的线性科研驱动思维,产业层面对科研活动的参与应提前到实验室阶段,建立科研一生产一销售的一体化模式。在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经验总结中。“科研一生产一销售”的一体化模式被认为是最有成效的。大量对成功的国外创新集群的案例研究表明,企业对科研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科研产业化的衔接点也大大提前,从原来的成果转化环节提前到实验室阶段,使产业化的产品创新从立项开始就成为科研开发的最终目的,从而大大加快了科研成果转化的整个过程,提高了科研成果的效率。

这种做法在上海的生物医药领域开始尝试推广,比如上海医药集团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成立了上海医药集团中央研究院,对新药进行研发。中央研究院发挥产学研平台和桥梁作用,直接参与并推动科技成果走向市场:一方面,从科研院所选取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的创新药物苗子,到中央研究院进行系统、规范地开发,主要包括活性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和改造、临床前研究以及后期的l临床研究,通过技术再创造赋予其新的价值并使其具备顺利产业化的技术潜力;另一方面,根据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品质提升的需求,选择疗效确切、市场潜力大的品种在中央研究院进行技术创新,补充、更新和完善企业的产品链。

(2)大力发展科技成果转换中介和公共服务平台。为科技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对接提供可能中介组织既是科技集群与企业互动的重要媒介和平台,又是催生大量创新型创业企业的孵化器,它在整个地区的经济集群中处于核心的位置。

专业化的技术服务中介队伍和平台包括孵化器、风险投资公司、各类中介(比如具有专业技术背景的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和合同研究组织等等。这些专业服务中介的工作有助于保障技术人员的利益,促进科技成果的转换的规范化、科学化,从长远看有助于科技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和中介队伍可以为科研机构和生物医药企业提供管理经验、政策咨询、合作机会和联系客户,使集群内的成员比单一的企业获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服务平台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如,1981年成立的北卡罗来纳州生物技术中心是全美第一个由州创建的生物技术产业机构,这一机构的诞生对北卡罗来纳州带来了生物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马萨诸塞州政府则在1985年出资成立生物技术委员会,并设立了第一个生物技术孵化器。

对于具有高风险性的生物医药产业而言,孵化器能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帮助初创阶段或刚成立的相对幼弱的企业成为能够独立运作、健康成长的企业。如,美国麻省生命科技囝为企业提供其需要的一流的实验室和办公场所,包括提供医学试验设备和材料等必需品,办公设施和便利的生活娱乐设施。据美国企业孵化器协会统计,小企业在建立5年之内,不经孵化器培育的将有80%破产,而经过企业孵化器培育的小企业在5年内破产的只占14%一20%。进驻企业孵化器的企业中有75%在初期的年营业额小于10万美元,而经过3年左右孵化,有24%的企业营业额可接近100万美元。世界上大多数企业孵化器是非营利性机构,既来自于政府、社会非营利机构、大学的资助,也来自大公司、私人机构和个人的支持,孵化器是科技与经济联系的纽带,也是创业者个人进入经济生活、走向成功的桥梁。

合同研究组织(简称CRO)则是生物医药产业中的一种特殊服务机构,它是以合同的方式为制药企业和研发机构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机构。由于生物制药对专业人才、操作程序等有高技术性的要求,使得生物医药企业往往通过与CRO合作实现开发过程,使CRO成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中的重要机构。CRO于70年代后期在美国兴起,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美国、欧洲和日本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已经成为制药行业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CRO的专业化服务范围广。服务内容针对性强,可以满足药品研发和生产企业的不同需求,降低制药企业的研究成本。不同的CRO根据其技术特长和能力提供不同的专业化服务,如药物的研发、临床前研究、药物的安全性评价、药物基因组学、药物经济学、临

床试验、试验设计、研究者和试验单位的选择,监查、稽查、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等服务领域。

(3)保护知识产权。完善激励机制

由于生物医药产业的研究开发相比其他的高新技术产业对专利保护的依赖程度更大,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更有利于激励企业技术创新,促进先进技术成果扩散,是生物技术创新、新药研制的重要保障。首先,充分认识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和竞争武器的重要价值及其在开拓和占领国内外市场,保护竞争优势和发展后劲方面的积极作用,要从企事业单位科研、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的高度上重视和看待知识产权问题;其次,进一步完善通过知识产权促进科技创新的利益激励机制,将专利制度作为激励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机制。在美国,很多高校成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办公室,帮助科研人员申请专利,转让专利,寻找创业伙伴、风险资金。一方面努力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另一方面以非常专业的法律服务,保证了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和利益,从而保护了科研人员从事研究工作的积极性。

专业医药工业园区规划探析 篇6

由于具备相对明确的产业发展导向, 专业型工业园区的规划与一般工业园区的规划有所区别。一是可以根据特定产业发展需求更准确的量化分析园区的发展规模和配套设施需求;二是特殊的产业类型对园区的选址和空间布局有特殊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大同医药工业园区规划的探索, 尝试阐述专业型工业园区的规划方法和理念。

1 医药园区规划经验借鉴

医药园区由于其特殊的产业要求, 在规划建设方面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征, 通过对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地的医药园区的借鉴 (见表1) , 归纳出以下经验。一是产业链相对完整的医药产业园区用地规模多在10 km2以上;二是大规模医药产业园多为综合性园区, 既进行医药生产也进行科技研发;三是园区内的功能区一般包括生产区、研发区、生活区和综合服务区;四是医药企业的环境要求通常较高, 适宜建设生态型园区。

2 大同医药园区规划介绍

2.1 大同医药园区总体特征判断

通过现状分析和经验借鉴, 对大同医药园区的特征总体归纳为三条。一是位于城市远郊的园区:医药工业园区位于大同市远郊, 需要通过御河东路的南延加强与城市的联系, 缩短园区与城市的时空距离, 同时园区自身也应配套一定量的生活服务设施;二是生态环境良好的园区:园区选址位于桑干河、御河交汇处, 环境优越, 水土资源良好, 植被茂密, 具有建设生态型园区的基本条件;三是产业专业性强的园区:医药工业园区企业在配套设施、功能布局上有其独特要求, 在规划中应结合企业的需求, 予以充分考虑。

2.2 通过企业调研、问卷调查合理预测规模

由于园区产业导向明确, 特别是建设初期的入驻企业基本是由现经开区企业迁入, 企业占地规模、就业规模等情况相对明确, 规划项目组采取了企业调研、职工问卷调查两种方式预测园区发展规模和设施容量 (见图1) 。

首先, 利用“十一五”规划等地方政府对当地医药产业发展的研究, 预测近、中、远期大同医药产业发展规模。通过企业调研了解现状地均工业产出, 并结合国家地均工业产出相关要求 (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 确定各阶段逐渐递增的地均工业产出目标。以各阶段产业发展规模和地均产出为依据, 预测各阶段工业用地面积。结合案例园区经验, 考虑到道路、绿化、物流、研发、管理和其他配套用地, 确定工业用地占园区总用地的50%左右, 进而预测各阶段园区总占地面积 (见表2) 。

考虑到医药工业园区以生产为主, 生产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绝大部分, 因此仅计算生产就业人口。根据企业调研情况, 核算现状地均就业情况, 根据劳动生产率提高趋势, 考虑地均就业密度逐步递减, 确定各阶段地均就业密度, 进而预测各阶段 (生产) 就业人口。

根据对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9家成品药企业职工的10%抽样问卷调查, 目前居住在开发区及周边的占到19%, 其中居住在工厂宿舍的占8%。搬迁至医药工业园区后希望居住在园区及周边的占30%, 其中希望居住在工厂宿舍的占15%。规划医药工业园区主要的配套居住安排在御东新区, 规划期内医药工业园区内部主要安排职工宿舍, 可预测各阶断园区宿舍人口容量 (如表3所示) 。

以用地规模和就业、居住人口为基础, 结合现状企业调研确定的单位产值基础设施需求, 规划能够较准确的预测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容量。

2.3 根据产业特征合理组织空间和产业布局

由于医药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大量的就业人口需要在市区和园区之间通勤, 园区的行政管理等与市区联系紧密, 园区与市区的关系仍不能脱离, 因此要处理好与市区和对外通道的关系。规划公共管理、居住配套、研发孵化等设施尽量与市区保持较好的联系;物流、仓储、包装等职能尽量与对外交通通道保持较好的联系 (见图2) 。

从园区内部的功能组织来看, 规划管理服务等职能尽量位于展现新区形象的中心或门户地区, 研发、孵化、居住职能尽量位于上风向和环境较好的地区。原料药企业应位于下风向, 成品药企业的生产过程有采风要求, 应位于原料药企业的上风向 (见图2) 。

遵循上述空间组织原则, 结合园区范围区位和现状条件, 规划确定“一轴、两带、三区”的园区空间结构 (见图3) 。

服务功能轴:沿东西向中央大道两侧布局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 形成东西向服务功能轴, 全长5 km, 自西向东安排行政管理设施、文化设施、商贸服务设施和企业混合用地, 打造整个园区的核心功能区。

两条生态绿化带:规划形成两条南北向生态绿化带贯穿园区, 减少各功能片区相互干扰, 优化园区环境。西侧生态绿化带位于生活区与生产区之间, 规划建设带状公园, 为生活区居民提供服务。东侧生态绿化带在成品药生产区和原料药生产区之间, 以防护林为主。

三区:综合配套服务区安排非生产性的行政管理、商业服务、会议展览、科技研发、居住服务等职能。成品药生产区以成品药生产企业为主, 沿中央大道两侧安排混合用地, 作为企业办公、销售服务等用地。原料药生产和物流区位于园区东部, 且基本位于下风向, 规划安排原料药生产企业和集中物流区。园区东南角是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和最大风频率的侧风向, 大气影响小, 因此主要安排原料药生产企业。园区东北部紧靠同浑公路, 对外交通便利, 安排集中物流区。

2.4 路网结构与企业用地规模相契合

根据调研, 大同经济开发区9家成品药企业中, 占地8 hm2左右1家, 4 hm2左右2家, 2 hm2~4 hm22家, 2 hm2以下4家。在对各企业的调查中, 各企业希望在搬迁至医药工业园区后, 能够扩建规模。根据企业规划产量和就业人口, 建议企业初期面积不超过10 hm2, 建议占地5 hm2~8 hm24家, 占地2 hm2~3.5 hm24家, 占地8 hm2以上1家。

结合企业占地面积, 借鉴其他园区经验 (见表1) , 规划园区工业用地道路间距400 m左右。在道路间距400 m, 道路红线20 m的情况下, 1个街区划分为4块用地, 每块用地能够保证有两个临街面。则每块用地3.61 hm2 (54亩) , 两块7.22 hm2 (108亩) , 四块14.4 hm2 (216亩) , 能够满足不同规模企业的用地需求 (见图4) 。

因此, 规划道路网格局以方格网为主, 利于土地开发, 走向与御河东路南延段和同浑公路走向接近平行, 形成“五横六纵”的主干道布局、“六横九纵”的次干道布局, 主干道间距800 m~1 200 m, 次干道间距400 m。规划提出根据入园企业规模大小, 次干道可做适当调整, 但应保证主干道网络完整。

3 结语

专业园区相对明确的产业导向有利于规划的定量预测和判断, 通过企业调研和职工问卷调查, 能够更加清晰的掌握特定产业与用地规模、设施容量、布局方式等空间要素的关系, 减少了规划预测的不确定性。同时, 由于特定产业的发展和升级路径相对容易预测, 具有一定的经验和先例可循, 有利于规划的分阶段预测和引导。本文以大同医药园区规划为例, 介绍了以调查为基础的定量规模预测、符合产业特征的空间布局、契合企业规模的路网结构组织等内容, 尝试为医药园区规划建设提供一些实践经验。

摘要:阐述了医药园区规划的一般经验, 以大同市医药工业园区规划为例, 探讨了专业型工业园区的规划方法与理念, 并对发展规模的定量计算方法和医药产业的空间组织及交通组织策略进行了分析, 以满足专业型工业园区的特殊需求。

上一篇:县食安办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督查下一篇:烘培店开业策划方案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