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工业设计竞争力提升建议及发展情况

2024-07-05

2016年工业设计竞争力提升建议及发展情况(精选4篇)

2016年工业设计竞争力提升建议及发展情况 篇1

一、相关概念

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简称ID设计。指以工学、美学、经济学为基础对工业产品进行设计。

现代工业设计所包含的行业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涉及到很多专业和行业,广义上涵盖了视觉传达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设计、产品设计、机械设计等,狭义上的工业设计一般是指产品设计(包括汽车设计、飞机设计等制造行业)。

二、工业设计行业特点

(一)高创新性

在世界范围内,工业设计具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强调以产品设计为重点。在我国工业设计行业发展的初期,大多数设计公司都会借鉴已经成型的产品,通过修改于完善完成设计,而在目前我国的工业设计行业当中,将创新性设计作为了主要设计理念。

(二)高知识性

目前我国工业设计的发展逐渐由雷同转变为个性化、功能化,而在这个转变的过程当中,工业设计师不仅掌握了市场经济的变化规律,还将科学、技术、艺术、经济等知识领域相互串联,形成完整的多元化知识结构。这种全面知识结构,使得我国的工业设计水平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并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产品。

(三)高附加值

产品在市场当中所占据的份额,将由产品功能、营销手段等方面所决定,而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将更能够获得市场的青睐。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工业设计理念由提供给消费者使用的基本功能,加入了给予消费者精神满足的深层次理念。通过超出产品自身价值的概念性文化价值,使得在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环境下取得显著的成绩。

二、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发展规模

一、企业发展规模

(一)企业数量的高速增长。

截止到2014年年底,全国已有工业设计相关企业超过7500家,其中职业工业设计公司超过2500家,两者相比较上世纪末增长近百倍;

(二)劳动力数量与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

目前全国已有工业设计从业人员约50万人,其中约60%分布于华南、华东、华北等制造业集中地区。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大专院校超过500所,在校学生约10万人。开设交互

专业经济研究智库

权威行业研究报告

设计等工业设计相关专业院校约为1700所,设计类在校学生总数超过140万人。

二、产业园区数量

产业园区数量的快速攀升。目前全国已建成的文化创意类或制造业服务类产业园区超过1000家,其中半数以上将工业设计纳入主体业务范畴。此外,如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广东工业设计城、无锡工业设计园等专业性工业设计产业园区也在近年持续出现;

三、专利持有规模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工业设计相关专利持有量方面持续增长。以2009年为例,国内制造业企业在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发明等三类专利的授权量分别为249701件、203802件和128489件,分别为2001年的5.73倍、3.75倍和7.88倍。21世纪迄今的十余年间,以联想、海尔、上汽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制造业企业为实施品牌化和全球化发展战略,已明显加大在产品开发流程中导入工业设计的比重,以此突破同质化瓶颈,提升产品附加价值,赢得了日趋多元的消费市场青睐。

与此同时,为满足制造领域日益多元化的产品设计需要,以消费类电子、交通工具、通讯器材、工业工程及部分装备制造业领域为代表,国内已快速成长起了一批颇具社会影响力的职业工业设计服务公司,如北京的洛可可、志翔创新,上海的指南、龙域,广东的浪尖、毅昌科技等,其中一部分已具有较强的技术与市场能力。在专业制造领域,如通讯器材行业中的德信无线、中电赛龙、希姆通等工业设计公司经过若干年的发展积累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行业领导力。

三、中国工业设计竞争力提升建议

一、构建工业设计战略

工业设计能有效解决当前资源、环境、能源、经济创新、生活质量和社会就业等问题,有利于促进国家和区域发展。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通过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拥有了长盛不衰的竞争力,而韩国通过“设计韩国”战略、新加坡通过“设计新加坡”战略成功实现向创新型国家转型。经历了30多年的经济粗放式增长,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压力巨大,我们有必要向这些国家学习,构建中国工业立国战略。

二、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化

工业设计产业通过整合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运用系统的方法和手段,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变企业形象,拓展企业产品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制定了区域内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规划,以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创新型省(市)建设。此外,各地区应根据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规律,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资源比较优势,建立具有辐射效应和竞争力的工业设计产业园,以优惠政策与措施吸引更多工业设计机构、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提高区域内工业设计资源集聚度,形成辐射力强、带动效应显著的工业设计产业集群。

专业经济研究智库

权威行业研究报告

三、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一)适当调整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标准。现行法律存在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标准过高、标准模糊等问题,利于模仿行为存在。

(二)综合运用专利、版权、著作权等各种保护手段,更有效地保护设计创新成果。

(三)改变目前专利申请周期长、手续复杂、效率低等状况,简化申请手续,缩短申请周期,切实提高专利审查效率,延长专利保护时间。

(四)加大对设计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可借鉴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做法提高罚金标准。

(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教育,提高企业、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计公司设立知识产权机构。引导企业、设计机构依法建立商业秘密管理制度。

四、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政府有关部门应引导和投资建设各种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各地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园区应加强网站建设、数据库建设,购置快速成型、计算机、软件、测试等专用设备。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等各类资本进入,鼓励集群龙头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相关机构参与投资运营。对于民营资本建立的各种公共服务平台,政府尤其要给予资金补贴、税收政策优惠等方面的支持。要充分发挥网站等信息化服务优势,解决设计公司所需的各种国内外业务信息;有针对性地搜集主要国家的文化、法律、行业规范等信息,为设计公司承接国际业务提供便利;加强工业设计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设计成果产业化。

五、加强设计产业园区建设

设计产业园区对于聚集企业、增强规模效应、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要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提高信息化服务质量,为入园企业登记注册、生活环境,以及举办展览、开展业务交流等提供便利;不断完善政府服务职能,提高服务效率,降低入园企业的服务成本;严格设计企业入园标准,提高入园企业设计专业化水平,使园区真正成为设计服务企业聚集度高、质量好,产业带动能力强的产业示范区。

六、积极培育国际设计企业

(一)积极发展国际设计外包,加强信贷、上市融资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一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具有较强承接国际设计外包业务能力的公司。

(二)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与国外设计机构的合作,建立国际设计战略联盟,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共同承接国际设计业务。

(三)支持国内设计公司走出去,支持有条件的设计公司到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或并购海外设计公司,整合全球设计资源。

专业经济研究智库

权威行业研究报告

四、中国工业设计行业范畴发展情况

一、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企业运用设计的关键环节,它实现了将原料的形态改变为更有价值的形态。工业设计师通过对人生理、心理、生活习惯等一切关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认知,进行产品的功能、性能、形式、价格、使用环境的定位,结合材料、技术、结构、工艺、形态、色彩、表面处理、装饰、成本等因素,从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角度进行创意设计,在企业生产管理中保证设计质量实现的前提下,使产品既是企业的产品、市场中的商品,又是老百姓的用品,达到顾客需求和企业效益的完美统一。

二、企业形象设计

企业识别系统由统一的企业理念、规范的企业行为及一致的视觉形象所构成。即通过CIS设计,使企业具有视觉上的冲击力,可以鲜明地显示企业的个性,是企业力量和信心的体现。一个成功的企业一定是对内有凝聚力,对外可使消费者产生信赖感和认同感,从而提高企业知名度,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与发展目标。

三、设计管理

(一)设计目标的管理。

在工业设计中,设计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而设计目标是设计部门根据设计战略要求组织各项设计活动预期取得的成果。在明确设计目标过程中,设计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设计目标进行管理有利于设计战略的部署与实施,提高设计业绩,为企业的经营效率提供保障。同时,设计目标管理还有助于展现设计管理人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潜力,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设计程序的管理。

设计程序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对设计实施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进而确保工业设计进度。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在进行工业设计时候,受产品的结构类型、设计工艺、所需资金及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设计流程都会存在较大差异。在工业设计中,就必须针对企业的发展状况,合理、有效地进行设计程序管理。

(三)设计质量的管理。

一个产品的设计其最终的目的是能够赢得更好的购买力,而质量是设计产品取得这一效益的关键所在。在工业设计中,设计质量的管理始终要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只有确保设计每一个环境、每一个工序都有条不紊地进行,才能更好地确保设计质量。在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需要依靠明确的设计程序,并在设计过程的每一阶段进行评价。各阶段的检查与评价不仅起到监督与控制的效果,其间的讨论还能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有利于设计质量的保证与提高。

专业经济研究智库

权威行业研究报告

四、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也称绿色设计或生命周期设计或环境设计,是指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之中,从而帮助确定设计的决策方向。生态设计要求在产品开发的所有阶段均考虑环境因素,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最终引导产生一个更具有可持续性的生产和消费系统。

工业设计是作为沟通人与环境之间的界面语言来介入环境设计的。通过对人的不同的行为、目的和需求的认知,来赋予设计对象——一种语言,使人与环境融为一体,给人以亲切方便、舒适的感觉。环境设计着重解决城市中人与建筑物之间的界面的一切问题,从而也参与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专业经济研究智库

2016年工业设计竞争力提升建议及发展情况 篇2

一、2015 年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市场行情回顾

1.废钢铁

2015 年全年废钢市场表现为弱势运行, 价格易跌难涨,成交放缓。 中国再生资源废钢价格指数1 月4 日为1 628 元/吨,3 月24 日该指数为1463元/吨,累计下跌165 元,跌幅10%。

1 月至6 月, 国内钢铁产业链全线下滑, 钢材市场大幅下跌,废钢市场加速下滑。 大型钢厂下调废钢采购价格,沙钢月内累计下调80 元/吨,周边主流钢厂跟跌80~150 元/吨, 市场悲观气氛加重,加上临近春节,市场操作减少,部分商家停止出货,亏损导致出货积极性下降,市场成交减弱,重废不含税价格1 400~1 480 元/吨。

7 月直到12 月初废钢市场一直在1 400 多元/吨维持弱势行情,进入7 月份以后,价格跌破1 400元/吨,进入1 300 元的低谷区,至11 月以后跌破1000 元/吨。

8 月份国内废钢市场出现一定力度反弹,国内普碳废钢市场整体大幅上涨,其中华东、华南、东北等地累计涨幅达90~160 元/吨。 国内废有色、废塑料市场依然表现低迷,下游需求有限。

9 月份后沪建材涨后小幅回落,可见目前行情仍不宜盲目乐观。 近两周超速上涨的行情多数仍是因环保炒作而起,实际市场需求仍无明显好转。 进入第四季度废钢市场一路下滑。

政策方面,2015 年1 月1 日起,号称史上最严环保法开始实施,按照新的环保法要求,吨钢生产在环保上的成本将达到200 元/吨左右, 与目前部分民营钢厂吨钢几十元的环保投入相去甚远,同时也将意味着国内钢铁生产企业至少80%不达标。加大环保治理将明显增加钢铁(包括原料)生产企业的成本。 3 月18 日, 工信部在其官网上发布了《2015 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 《方案 》),决定自2015 年启动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 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进程。 其中,钢铁行业列入工信部的智能制造试点范围。 20 日再次推出《钢铁产业调整政策(2015 年修订)(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17年钢铁产能规模基本合理,产能利用率达到80%以上,行业利润率及资产回报率回升到合理水平。

2.废纸

2015 年一季度,废纸市场国废价格稳中走低,外废到货量集中,市场依赖度增加,外废报价上涨。1 月份开始, 国内纸厂增值税补贴方面将全面取消,纸厂采购成本增加,对国废价格利空。 季度内国废箱板纸一级价主流(平均) 价格由年初的1 245元/吨,下降到3 月下旬的943 元/吨,累计下跌302元,跌幅24%。

4、5 月份以后,中国再生资源废纸价格指数周均价1 145 元/吨,涨幅0.09%。 北方市场价格出现上涨,山东淄博、潍坊、德州多地纸厂上调采购价格,主要是降雨原因导致到货量下降。 相比北方地区涨价,南方地区价格小幅下调,湖南大瑶停机增加,需求下降,江浙地区价格下跌,跌幅在20~30元/吨左右,市场价格下跌,纸厂观望增加。 外废方面,进口废纸价格震荡走低,成品市场低迷气氛影响,国废价格持续下行,外废期货报盘无奈跟降。 且欧美市场暑期影响,本土需求转弱,外商出货压力增加。 下半年废纸市场振荡不强,呈疲软状态。

外废方面,进口废纸价格震荡走低,成品市场低迷气氛影响,国废价格持续下行,外废期货报盘无奈跟降。 且欧美市场暑期影响,本土需求转弱,外商出货压力增加。 成本制约下,厂家多表示更倾向国废货源代替,外废价格优势不存,后市看空者增加。

政策方面,在3 月份两会期间,柴静的《穹顶之下》播出引发市场极大关注度,国人对环境污染的容忍度趋近于零,纸企面临的风险骤然加大。 环保部宣布,从2015 年6 月起,造纸等行业的排污费将猛增一倍。 两会期间,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调门似乎越来越高,部分污水处理不达标的企业恐将面临关停。

3.废铜

1 月国内光亮线品种跌幅最大。 月初佛山光亮线在42 400 元/吨左右,月中有两次大跌,幅度有1000 多元,月底价格在36 500~37 000 元/吨。 精废价差当月整体处于收缩状态,月底有小幅回升,但仍在500 元之下,废铜反弹受到精铜压制,下游需求疲软,废铜市场交易陷入停滞状态。 2 月延续成交不佳状态,又逢传统春节假期,大部分企业尚未完全回归市场,下游企业多仍处于假期状态,物流运输也尚未开始,供需双方多显清淡。 而且多数商家在元宵节后开工,2 月市场价格不佳并且多数处于无市场状态。 3 月旺季需求影响,铜市有所回暖,贸易商开始漫长的压货时期,但相对谨慎,仍以按需采购为主。 4、5 月废铜价格指数下跌324 元,跌幅0.82%,从废铜价格指数曲线可以看出,最近一周废铜周初平稳,周中期有小幅上调,但随后开始出现大幅下滑。 截至周五佛山光亮线运行在39 500~39700 元/吨。 当周废铜价位并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依旧处于低位,进口商进口亏损依旧较大,进口热情下滑严重,另持货商低价惜售,市面上好货难寻。 下游持货商低价购货热情较高, 但由于市面货物较少,采购难度偏大,市场交易总体来看依旧偏于平淡。 下半年以后废铜市场行情一路直跌,低迷不振。

4.废铝

一季度废铝振荡上行, 虽1 月初有小幅回落,但时间较短,2 月受春节假期影响, 工厂放假停工较多,废铝价格平稳不变周期较长,进入3 月废铝价格明显回升, 截止到目前, 废铝价格指数为10530 元/吨,一季度上涨140 元/左右,涨幅1.4%。4、5月份废铝价格指数较前一周下跌209 元, 跌幅为2%,从废铝价格指数曲线看,废铜当周先跌中平后跌的态势,周初下跌较平缓,但周后期下滑明显,连续下跌的,而且跌幅较大。 当周前期铝价以弱势小幅下调为主,外盘伦铝价格表现好于国内,出现小涨,废铝价格滞涨抗跌明显,波动幅度不大,但周五市场受美元走强的影响,市场担忧加息,基本金属普遍走跌,两市铝价亦出现大幅下调,伦铝更是回吐前几日涨幅,废铝价格大幅跟跌。 受目前铝行情不佳的影响,多数企业尤其是废铝回收商多表示生意难做,利润收窄,再加上各地环保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市场成交有限。 铝价相对其他金属表现差,上涨阻力重重,但受暴跌影响料下周可能会出现反弹,预计空间有限,废铝或有小涨。下半年以且废铝市场行情一路低迷。

5.废塑料

2015 年,再生塑料行业可谓艰难度日。 在经历过2013 年的环保整顿、 绿篱行动之后, 躺枪了2014 年价格被动跳水,2015 年刚需持续疲软下,报盘一再刷出新低。

2015 年一、二季度,受到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国内废塑料市场难改弱势局面。 价格大幅下挫加上2 月份春节因素,废塑料市场运行较往年同期明显偏低,市场活跃度下降,成交清淡。 三季度以后,国际原油涨跌互现,国内石化企业调涨出厂报价,部分地区废塑料价格出现跟涨。 伴随北方农忙将至,市场下游接货欲望不强、成交清淡,上半年废塑料市场继续低迷不振。

2013 年至今,再生塑料综合价格一路下滑,其中2015 年下行幅度最大。 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疲弱前行, 需求持续拖累市场, 加之原油低位震荡,PE新料报盘一度走低, 在多重利空情况下,2015年再生塑料市场整体凸显“需求疲软,报盘震荡下行” 的特点, 再生塑料综合价格降至6 859.06 元/吨, 较2014 年底下降1 059.21 元/吨, 降幅高达13.38%。

2015 年再生塑料产品全面下行,其中再生PP、再生PET跌幅在20%以上。 主要因为,原油骤降后在2015 年一直维持低位震荡, 且再生PP、 再生PET下游注塑、拉丝、化纤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库存压力较大, 且属于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行业,整体利润狭窄,下游需求尤为清淡。 在新料节节大幅跳水后,回料价格优势不复存在,导致此类产品价格面临暴跌行情。 就再生PP而言,2015 年下降2900 元/吨,年度跌幅高达34.12%,截至目前业者处于亏损状态,整体开工率也较往年低1~2 成。 其他产品,如再生PE高低压、再生PC、再生ABS等下游分布较广,可用于注塑、拉丝、吹膜、吹塑等,风险趋于分散,价格相对承压,因此本年度跌幅相对处于中低水平。 就再生PE高压而言,今年下降1 000元/吨,降幅在12.82%,而新料却走低2 000~3 000元/吨,属于抗跌产品。

2015 年再生塑料供应量明显放缓。 在统计的7个再生品种中,供应量萎缩的产品有2 个,其中以再生PE为代表,供应量减少150 万吨;再生硬胶也减少30 万吨,降幅达到17.65%。 其他再生料供应增速都有所减少,几乎与2014 年供应量持平。 据调研,2015 年再生塑料的整体供应量达到2 721 万吨, 其中再生通用料的供应量达到1 900 万吨,较2014 年减少近160 万吨。 目前再生塑料行业面临环保压力,各省市正在严抓环境质量,另外由于国际经济形式不容乐观, 预计2016 年再生通用料的供应量将继续减少。

我国再生塑料加工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如广东、山东、河北、江苏、浙江等地区,同时由于临近港口,东部地区也是进口废塑料的重要加工地。 就产品分类而言,通用废料相对分散,南北区域差异并不很大;对于再生工程塑料而言,因其价值大、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市场发展最先起源于华东、华南地区;后期伴随国产料报废增多,华北、华中市场逐渐起步。 其中华东、华南市场多以进口料贸易以及造粒加工居多,华北华中市场多以国产破碎料加工为主。 但是近几年东部沿海一带环保从严,其中以华东、华南地区较为明显,多数企业向内地转移,所以华中地区像河南、安徽等地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在市场中低位越来越重要。 同时,随着我国循环经济体系规划全面推进及国内废塑料回收体系的不断健全,后期东北、西南、西北等再生塑料欠发达地区将会进一步发展。 所以预计,再生塑料在未来五年时间里无论是从供应量还是地区分布来看,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

二、目前再生资源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回收环节税负沉重

再生资源行业前端回收环节,社会收购无进项抵扣这个板块,回收企业要承担17%增值税,导致回收和利用两头税负增加,成本上升,提高了使用再生资源的成本,甚至出现了“再生资源比原生资源贵”等不正常现象,妨碍再生资源行业健康发展。财政部新的增值税返还新政, 只对利废环节倾斜,回收环节仍享受不到税收优惠。

2.园区内外双重标准

政府对园区可以进行规范化监管, 而园区外小、散、乱、差的企业政府监管不易。 园区企业执行国家排放标准,环保成本高,区外无监管,排放不达标,环保成本低。 由此导致园区内外实际执行的是两种不同的排放标准,承担的是两种不同的环保成本。 结果是鼓励违规违法行为,而使遵纪守法的企业在成本竞争中处于劣势。

3.技术瓶颈

行业普遍存在节能环保水平和高值化利用水平有待提高的情况,原因是存在技术瓶颈。 有些加工企业,深加工利用装备还比较落后,主要设备都要依靠进口先进技术装备来提升产业层次。 在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方面, 自主创新研发能力不足,科技专业人才短缺,科技创新后劲不足。

4.政府管理体制问题

政府多个部门对再生资源行业实行分段、分块、分类管理,每个部门出台的政策只针对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政策扶持力度大,但连续性、协调性和针对性较差,有的甚至还互相抵触,因此力度与收效不成正比。

5.园区存在“空心化”和产能过剩

这些年各地兴办了很多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但一些地方为招商引资而设立的加工园区,以此获取相关政策支持, 结果相当部分的园区企业落户少,园区层次低,呈现“空心化”。 还有些园区规划过大,产能远远大于资源供应能力,与区域回收网络没有衔接好,加工能力闲置,企业效益下滑,园区建设缓慢。

6.标准、门槛过低

除了废钢和再生铅,大部分再生资源品种缺乏行业技术标准,尤其是废纸、废塑料、废纺织纤维、餐厨废弃物等品种,无章可循,无标可依,不利于资源化,给加工利用带来困难,也增加了最终处置量。准入门槛低、行业没标准,不利行业规范化,也给园区正规运作带来较高的成本。

7.人才短,资金缺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企业都有人才短缺、融资困难、资金紧张、贷款不易等情况。 有一些加工产业园区层次较低,产业链较短,功能单一,管理不规范等现象。

8.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大

2015 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原油已经跌破30 美元一桶, 主要再生资源品种受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拖累,短期内价格仍将处于下行通道中,属于买方市场行情。

三、2016 年再生资源市场趋势展望

废钢:预测2016 年全年趋势是振荡低迷,要到年底才有可能温和回升;废有色金属:2016 年全年下行的压力依旧很大,要到下半年可能出现缓慢上行,行情也将缓慢回暖;废塑料:环保整顿力度的增加以及废塑料各项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规范废塑料行业的发展,有利于正规的加工利用企业健康成长,2016 年下半年将较稳定;废纸:预计废纸市场在2016 年整体会呈现弱势盘整格局, 废纸市场行情上升不易。

四、“十三五”期间再生资源发展建议

1.大力发展 “互联网+ 回收”, 构建新型回收体系

再生资源行业具有价值低、分布广、品种杂、规模小、回收分散等特点,与互联网扁平化的特点相一致。 传统的回收途径所依赖的回收大军和游击队,实际上就是互联网的各个节点。 “十三五”期间要大力借助“互联网+”模式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发展新型回收交易模式,鼓励互联网大数据企业搭建再生资源回收平台, 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创新再生资源回收模式, 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推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废弃包装物回收体系建设,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与生活垃圾清运体系两网协同发展,形成行业性、区域性、全国性的产业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在线交易系统。 到“十三五”末期,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品种回收率达到80%以上。

2.继续推动园区化建设

大力发展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园区,对分散的加工利用企业加以整合集中, 实行园区化管理,辅以相关平台功能,对“三废”集中无害化处理,防止二次污染,实现废旧资源的规模化利用,有利于提升行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营造产业集聚效应。 从中再生协会2014 年对前四批39 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调研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在拉动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引领行业升级方面成效显著, 是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方向,也是再生资源产业化的重要载体。 因此建议,到“十三五”末,再生资源加工利用要实现园区化50%以上。

3.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新型商业模式

再生资源电商平台,可以化解产能过剩、降低运营成本、化解市场风险,有利于解决融资困境,有利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位于河南大周的“中原再生资源国际交易中心”,探索“城市矿产+电子商务”模式,搭建现货交易、信息服务、资金服务、仓储物流服务四大平台, 打造再生金属中原价格指数,推动中原地区再生资源行业由传统贸易向电子交易转变。 因此建议,“十三五”要大力推动电子商务与再生资源结合,构建再生资源电子交易平台,探索新型资金服务平台和互联网融资渠道,发展新型商业模式。

4.大力推进政府购买(PPP)模式,促进低值废弃物回收利用,实现“两网融合”发展,再生资源企业向环保型企业转型

新环保法实施以后,在资源与环境的约束机制中,环保的属性逐步突出,再生资源企业在做好回收各种资源的同时,向环保型企业转型也是一个出路。废旧纺织品、废弃包装物、低值废塑料(地膜)、废木材、废家具、废玻璃、废电池等低值废弃物,因其经济性较差,但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也涉及到环境保护,在当前垃圾减量化处理时代,已经成为再生资源的“鸡肋”品种。 应该推动各级政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 促进低值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减少垃圾的产生。 再生资源企业应该通过努力,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处理与再生资源回收的“两网融合”的新模式中,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通过为政府提供环保服务获得新的盈利增长点。 建议在“十三五”期间,在全国50 个左右的城市进行试点政府购买模式,到“十三五”末期,争取达到低值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达到40%以上。

5.设立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基金与参与国家 “绿色债券”发行

按照市场化原则,设立再生资源战略性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按照市场规律进行专业化运作,着力支持再生资源产业化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及创新能力建设等,促进再生资源行业转型升级。 另外,积极推动业内企业参与到国家“绿色债券”的发行当中去,通过金融手段扶持再生资源企业的发展。

6.大力推进生产者责任制延伸制度

在已经实施的废弃电子电器产品拆解补贴目录14 个品种的基础上,对实施效果进行重点评估,实现所有办公用、家用废弃电子电器产品拆解的基金补贴全品种覆盖。 对于其他如废饮料瓶的回收可探讨如“押金制”等新模式。

7.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建设再生资源产业加工示范园区

在环北京的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等现有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区的基础上, 重点建设20 个左右再生资源产业协同发展特色功能园区,吸纳当地小散企业入园,实现园区化管理。 鼓励地区龙头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规范化和产业聚集度,优化产业链,减少二次污染。到2020 年,实现园区内资源综合利用量超过2 000万吨。

8.结合“一路一带”战略,推动进口废物企业生产加工基地的转移

随着国家新环保法的实施,对于进口废弃物的监管必将越来越严格。 为有效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应推动国内有实力的再生资源企业结合“一路一带”建设规划,有步骤、有计划转移到沿线国家进行加工利用。

9.加快再生资源创新平台建设

联合龙头企业、行业协会、重点特色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加快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或创新中心,通过合力公关,创新研发,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推进政、产、学、研、用的进一步融合,提升行业创新能力。 到“十三五”末期,建设100 个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培育50 个重点实验室。

五、有关政策建议

1.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扶持

出台针对回收环节或利废环节的增值税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收负担,改变“再生资源比原生资源贵”的不正常现象,促进行业良性运行,健康发展。

2.制定行业标准,提高准入门槛

给予优惠政策就乱,取消优惠政策就死,这是再生资源行业长期存在的怪圈,主要原因是行业缺乏标准,缺乏门槛。 建议政府主导,行业协会参与,制定行业技术标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由政府公告符合行业标准的企业,才能享受国家政策优惠扶持,同时加大对园区外随意排放等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让守法者不吃亏,让违法者付出成本,促进行业公正、规范。

3.要通过立法, 建立相关标准,推动再生料的使用

回收行业缺乏标准,制约了行业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尤其是废纸、废塑料(PET除外)、废纺织纤维、餐厨废弃物等,品种、成份混杂,参杂、灌水严重,检测手段、议价标准各一,无章可循,无标可依,给加工利用带来困难,不利于资源化利用,增加了最终处置量。 “十三五”要制定并实施再生资源产品技术标准,加强关键共性技术、重要产品标准研制的速度,健全标准体系,支持产学研联合研制重要技术标准并优先采用,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 到“十三五”末期,实现主要再生资源品种的标准化。 给再生资源产品合法地位,强制生产企业按照适当比例使用再生料,并且贴上绿色环保标志,用法律手段来引导企业、引导消费者使用再生资源产品。

4.建立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三方责任制

2016年工业设计竞争力提升建议及发展情况 篇3

摘 要:介绍了灵宝市苹果产业现状,对2016年灵宝市苹果产销形势进行了分析,结合当前灵宝果业发展采取的措施,提出了今后苹果产业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灵宝;苹果;产销形势;发展建议

文章编号:1005-345X(2016)06-0023-03中图分类号:S661.1文献标识码:A

1 灵宝苹果产业现状

灵宝市水果总面积7.67万hm2,总产量150万t,总产值47.5亿元,其中苹果6万hm2(结果面积3.62万hm2),产量133万t,产值40亿元(统计面积4.93万hm2,其中苹果4.07万hm2)。果品产值占农业经济总产值88.02亿元的53.96%,苹果产值占到45.44%。灵宝市果农13.5万户50余万人,户均收入3.52万元,人均收入9 500元。苹果除去生产成本平均每667 m2收入2 500元,果农人均纯收入5 250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 793元的41.04%,“灵宝苹果”品牌价值171.08亿元。

灵宝市苹果幼树面积2.33万hm2(8年以下),盛果期树面积2.67万hm2(8~25年),衰老期果树面积1万hm2(25年以上)。栽培早熟品种667万hm2,主要是藤木1号、茉莉斯等;中熟品种1.07万hm2,主要是嘎拉、美八、秦阳、红星、金冠、红露等;晚熟品种4.87万hm2,主要是富士(3.33万hm2)、秦冠(1.07万hm2)、华冠、粉红女士等。

灵宝市果品省级龙头企业2家(高山果业、永辉果业),出口企业4家(宏源果蔬、世丰果品、永辉果业、鹤立果蔬),2015年出口果品8.43万t。果品加工企业6家,其中国家级2家,主要产品有八大系列100多个品种。2015年鑫源果业、海升果业出口浓缩果汁2.82万t。果品专业合作社270家,其中国家级1家(信达果业)、省级2家、三门峡市级21家。果品机械化冷藏库178座,年贮量10万t。果品电商52家(具有一定规模和销量),年销售苹果5 000余t,其中:永辉果业公司先后在苏宁易购和京东商城建立灵宝特色馆2个。

果品产业年吸纳农村劳动力30万人,安排就业4万人,带动果农年增收3亿元。年生产食用菌1亿袋,其中灵宝苹果木香菇7 000万袋,产值10亿元。灵宝市果品一产产值47.5亿元,二产产值52亿元,三产产值107.5亿元,果品产业化集群总产值207亿元。

2 2016年苹果产销形势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果树专家李丙智就2016年苹果产销形势与市场行情作了预测:对全国7个苹果主产省今年产量进行调查,较去年增产的省份有4个,其中陕西增产l0%~15%,甘肃增产15%左右,山西增产10%左右,山东增产5%左右;较去年减产的省有3个,河南减产15%~20%,辽宁减产15%左右,河北减产10%左右。据此分析,今年我国苹果是大年,较去年平均增产5%左右。

受去年果价下滑和今年果袋价格、套袋工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果农管理投入力度下降,不套袋果数量增加。加之,今春气候忽冷忽热,果个发育普遍偏小。6月份冰雹天气频发,商品果率比往年要大幅度下降。预计秋季降雨偏多,病害较往年有加重发生之势。据此分析,今年苹果质量与去年相比,优质果率将呈大幅度下降,总的局势是产量增加质量下降。

据我们调查,今年灵宝市苹果普遍是大年,预计产量比去年增产5%~10%,寺河乡果农今年套袋比去年普遍多10%~20%,同时受今年前期套膜袋苹果销售难的影响,果农增强了质量意识,苹果套膜袋数量大幅度减少,套膜袋加纸袋或纸膜袋数量增加,预计比去年要多20%以上,可以说今年苹果是一个丰产质量好的大年,但6月4-6日,寺河乡、五亩乡等优质苹果主产乡镇都受冰雹袭击,正值苹果套袋期,虽说面积有限,但冰雹大,持续时间长,损失惨重,部分果农不再套袋,对今年苹果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

3 当前灵宝果业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灵宝苹果”是灵宝市苹果产业的支柱品牌,面对当前的形势,灵宝苹果该如何销售,怎样提高品质增强竞争,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作者认为可采取如下措施。

3.1 改造乔化果园,推动苹果产业提质增效

传统的乔化果园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苹果的产量和质量。当务之急就是对这些果园进行改造,为提高苹果质量和产量打好基础。

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将苹果质量放在首位,把改造示范园作为重点,实施现有乔化果园改造,是今年灵宝市推动果品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灵宝市园艺局结合本地乔化果园现状,制定统一的果树间伐、提干落头等技术要点供果农、大户参考学习;积极推广陕西洛川乔化果园改造模式,在优质苹果生产乡建成乔化老果园提升改造示范区5个,在苏村、五亩、阳平等乡镇建成示范园20个,示范户50户。

3.2 推广矮砧技术,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

发展矮砧苹果示范基地,是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矮砧集约化栽培模式可以达到“当年栽树见花、次年结果、3年丰产”的发展效果,应用标准化管理,格架栽培,行间种草,既有利于通风透光,又能改善土壤结构,达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目的。今年,灵宝市全面推动苹果管理理念和栽培模式的转变,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园。为了更好地推广新技术,多次组织龙头企业、果农等赴各地学习,邀请专家开展培训和实地指导,并多次召开座谈会专题研讨;组织技术人员和服务队伍,进村入户宣传指导,确保建成高标准的示范园、样板园。到2016年年底,繁育出圃矮砧苹果苗木50万株,新发展矮砧苹果示范基地200 hm2。

3.3 做大做强品牌,提升“灵宝苹果”知名度

为了更好地叫响“灵宝苹果”的品牌,灵宝市成立“灵宝苹果”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母品牌突出,子品牌联动”宣传策略,不断加强宣传推介,积极推进“子品牌”培育工程,引导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建设“子品牌”,培育“寺河山”“岭宝”等5个商标,新注册培育3个苹果子品牌。举办对内和对外宣传推介活动,继续在京广、京沪高铁上线路上播放宣传片,在此基础上,强化品牌监管,增强经营主体,强化市场服务,进一步完善灵宝苹果质量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信息体系,加强灵宝苹果文化建设,提升“灵宝苹果”品牌知名度。

4 对今后苹果发展的建议

4.1 加强管理,生产优质高档果

质量是产品的基础,高质量的果品,无论何时,都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增强市场观念,树立优质高效新观念,生产优质果、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获得更大的效益。

4.2 加快品种结构调整

适当发展早中熟品种,如皇家嘎拉、秦阳、玉华早富、华硕等,适当压缩秦冠、红富士等晚熟品种。坚持苹果多套纸袋,尽量少套或不套塑料袋,生产优质高档果。

4.3 做好苹果收购和经营

苹果的经营需要果农、经销商、冷库企业、加工企业和销售企业,整个产业成员通力合作,诚信经营,加强信息沟通,避免价格大起大落。

4.4 建立苹果市场预警机制

建立苹果市场预警机制,防止“果贱伤农”。以市场为导向,教育引导果农有合理的价格预期,不低价抛售,也不高价惜售,要顺应市场,适价销售。经销商在把握市场走势的基础上理性收贮,不抬价抢购,不压级压价,不恶性竞争,有效降低风险。

4.5 各地区与企业要做好代贮代销

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要扩大代贮代销,对跨年度后期销售的苹果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和适当的库存,避免积压。各地要为果农和经销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便利条件,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帮助果农促销,加快苹果销售。

4.6 企业要积极推进品牌战略

2016年工业设计竞争力提升建议及发展情况 篇4

发布时间:2016-03-02

2015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经信系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牵引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信息化先导区,促进我省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平稳健康发展。

一、2015年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情况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3万亿元,增长7.2%,利润总额7208.8亿元,增长8.2%;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6994.4亿元,增长17.6%;初步核算单位GDP能耗下降5.71%;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3.4%。

一年来,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了新成效:

一是稳增长实效突出。牢固树立服务理念,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建言献策,推动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稳增长措施。深化培育大型骨干企业。出台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实施意见,省市合力培育一批10亿、20亿、50亿元的后备骨干企业。实施大型骨干企业研究机构全覆盖行动,扶持8家大型骨干企业建设中央研究院。出台骨干企业诉求专项办理办法,解决企业诉求168项。推动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上新水平。积极研究并建议省政府出台关于创新完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机制的18条意见、支持小微企业稳定发展的15条措施,建成9家政策性担保机构,19个地市建立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实施中小微企业人才培育工程,培训1.57万人次。全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发布服务产品7489项,居全国前列。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江门市成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中山市小榄镇科技创业中心等5个基地成为国家示范基地。广州、揭阳市在全国4个中小企业中外合作区中占据两席。成功举办第十二届中博会。扎实推进企业减负。开展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调研,针对企业集中反映的22条困难提出26条建议,推动解决了一批共性问题。深入开展大用户直购电改革,为试点工业企业节约电费约2.3亿元。

二是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成效显著。以普惠为原则,出台事后奖补实施细则,政策宣传覆盖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引导企业备案项目4374个,与12家主要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争取安排省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扩产增效、智能化改造、设备更新和绿色改造,是近十年来力度最大的一年。这些创新性举措得到工信部的充分肯定。据对587家2015年技改完工企业的评估,企业销售收入平均增长9.7%,比规上工业高7.4个百分点。

三是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初具规模。狠抓项目引进和落地建设,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协调有关部门加大财政、用地、用海扶持力度,出台加强产业带招商引资指导意见,建立省市县三级督导机制,举办首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促成艾默生电气、中国中车珠海基地等项目投产。制定工作母机类制造业财政扶持政策,支持38个工作母机类制造业项目。出台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和指导领域,奖补支持49个省内首台(套)项目。全年珠江西岸超1亿元的新签约投资项目179个、新动工项目92个、新投产项目86个。

四是产业园区扩能增效扎实推进。把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作为推动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支持县域工业平台建设,依托国家公告的开发区新认定省产业转移工业园11个、独立的产业转移集聚地29个,共达80个,基本实现有条件发展工业的县市全覆盖。下达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64个园区,安排专项用地指标,加大园区建设扶持力度。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建立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企业项目数据库。狠抓项目建设,分片召开4场经济运行分析暨项目建设督导会,推动全年新落地工业企业665家、投产351家,其中投资超10亿元的分别有31家、7家。

五是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迈出坚实步伐。把智能制造作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推动我省向制造强省迈进。省委省政府召开高规格的《中国制造2025》宣贯大会,胡春华书记和朱小丹省长分别作重要工作部署。出台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施意见和《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和专家咨询委员会,打造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引领区。加快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省市共建10个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实现产值8400.8亿元;培育5个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数量居全国第2。实施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行动,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补贴企业购置机器人,带动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1.8万台,保有量达4.1万台,增长78.4%,占全国18.8%。加快智能装备科技成果产业化,举办2015年广东省科技成果与产业对接活动,促成1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项目签约。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国家级试点企业达84家,25家企业通过国家首批评定,占全国1/8。

六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突破新进展。积极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主动谋划,提请省政府出台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省财政首次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光纤网络、移动通信基站、公共区域无线局域网(WLAN)建设。构建全省大容量光缆骨干网,基本建成全省“一网三环”大容量光缆骨干网。加快全光网城市建设,完成210万铜缆用户升级光纤网络。实施村村通光纤工程,新增农村光缆3.5万皮长公里。制定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着力推进先进制造、现代物流、政务服务等“互联网+”重点行动。编制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制定省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支持云浮云谷云计算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省网上办事大厅功能逐步完善,省市县三级大厅共进驻行政审批事项72806项,网上全流程办理率分别为96%、85%、73%。

七是超额完成节能目标任务。坚持以铁的手腕推进节能降耗,全省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和“十二五”节能目标。加大力度推进电机能效提升和注塑机节能改造,全年完成电机能效提升844万千瓦、注塑机节能改造7623台,可实现年节电约60亿千瓦时,超额完成三年目标任务。加快循环经济发展,20家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新增3个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对695家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认定“粤港清洁生产伙伴”标志企业163家。启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将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市到企业,按要求全面完成了落后产能设备的拆除、现场验收和公告工作。

三、2016年主要工作思路

2016年,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和总抓手,全面贯彻中国制造2025,深入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攻坚,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实施信息化先导战略,加快培育新动能,促进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平稳发展和提质增效,尽快形成创新型经济新格局,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2016年主要预期目标是: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以上,工业投资增长16%,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6.5%,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增长15%,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4%,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一是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出台政策措施,推动民营企业加快进入金融、电信、铁路、资源开发、公共事业等领域,建设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培育超100亿元的民营大型骨干企业。二是深化大型骨干企业培育。提升服务水平,制定大型骨干企业重点支持目录,推动符合条件的大型骨干企业直购电全覆盖,在省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大型骨干企业绿色通道,抓好后备骨干企业培育工作。三是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上水平。提请修订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贯彻落实创新完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机制18条意见,强化中小微企业人才培育,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小微企业上规模。办好第十三届中博会。四是加大有效投资和扩大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加大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信息消费,力争全年信息消费规模达到1.15万亿元。壮大软件信息服务业规模,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超100亿元骨干企业。实施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提高有效和高端供给。五是强化经济运行调节和要素保障能力。建设经济形势预测分析数据库,完善PMI指数编发体系,提高经济运行精细化分析水平,做好电、油等要素调节和保障。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一是实施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行动。抓好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支持大型骨干企业中央研究院建设,力争至2017年底全省大型工业企业和20%规上工业企业均设立研发机构。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增长产业目录,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试点。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发展,做强“一核两翼”中小微企业技术服务平台,创建省中小微企业公共技术服务联盟。积极推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高档数控机床及机器人、新材料等3个领域申报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举办泛珠三角科研成果对接会和专题科技成果对接活动。二是深入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制定完善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扶持力度的政策措施,降低扶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门槛,探索设立技改产业基金和信用担保、风险补偿资金。落实事后奖补等政策,建立技改工作台帐,用好全省技术改造投资监测系统,摸清技改在建完工项目情况,引导企业积极备案,确保事后奖补政策实现全覆盖,力争全年工业技改投资超过3700亿元,带动完成工业投资1.17万亿元。加快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制定转型升级产业目录,实施水泥、陶瓷、造纸、蔗糖等行业转型升级技术路线和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民用爆炸物品生产线无人、少人化改造。三是实施智能制造工程。落实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建设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提升建设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争取列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培育智能制造骨干企业。实施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推进广州、佛山、东莞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创新平台建设,省市共建省级机器人产业基地。大力推广机器人应用,支持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应用机器人。深入推进两化融合贯标,开展两化融合评估与对标引导,组织4000家以上样本企业在线评估,新增省级试点300家。四是建设珠江两岸先进制造产业带。加快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狠抓高端项目引进,办好第二届珠江西岸装洽会,制定产业集聚培育计划,支持工作母机类制造业发展,大力推广先进装备省内应用,力争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投资额增长20%。提升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综合竞争力,实施专项攻坚行动,推进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在新型显示、智能终端、集成电路等领域建设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打造新的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力争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100亿元。五是深化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强化政策引导,推进珠三角产业向粤东西北地区有序梯度转移,建立梯度转移重点行业企业数据库,出台实施意见,办好对接大会,引导形成省内产业链跨区域对接延伸。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推进园区和商协会合作招商。推进8个对口帮扶示范园建设,全面开展县域产业园区对口帮扶工作。推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特别是示范园建立生产性服务中心,推动县域产业园区依托资源优势打造专业园区。六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出台加快工业设计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加快建设,办好第八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暨广东设计周。发展供应链管理服务,在原材料、装备、消费品和电子信息业培育供应链管理应用试点企业。培育建设省级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推动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设立生产性服务法人机构,支持制造业企业实施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双总”工程。加快国家、省、市工业电子商务区域试点建设。七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江门市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和6个省级城市示范建设,实施大企业支持“双创”示范推广工程,加强青年创业者、创业基地高管人员创业创新培训,推进成立省创业创新基地联。八是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编制军民融合“十三五”规划,出台指导意见,建设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出台军技民用技术目录,推进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广东数据与应用中心、北斗时空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基地建设。

(三)抓好去产能、降成本,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一是实施去产能行动。制订实施去产能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去产能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地市政府主体责任,深入精准摸查企业情况,精准识别建立国有和非国有“僵尸企业”数据库。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主体、分业施策、依法处置、标本兼治的原则,精准施策分类处置“僵尸企业”,坚持多兼并少破产,建立规范有序的企业退出机制。多措并举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针对国家提出的重点行业,制订省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和年度目标,提高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能耗、物耗、水耗、生态环保、安全生产、技术准入标准。二是开展企业降本增效行动。摸查企业负担情况,建立企业负担定期评估机制。进一步降低用电成本,扩大直购电市场规模,完善直购电交易规则,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优势产业的用电大户;推进售电侧改革试点,探索形成市场化竞价机制。督查跟进减轻企业负担政策落实情况,推动减负政策落到实处。

(四)实施信息化先导战略,培育发展新空间。一是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抓好光纤、通信基站、公共区域宽带无线局域网(WLAN)三大建设任务,全年新增光纤接入用户510万户,累计1600万户,光纤入户率达54%;新增4G公众移动通信基站16万座,累计49.5万座;新增WLAN热点约3700个,累计10.19万个。二是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召开省“互联网+”推进大会,制定互联网+先进制造、现代物流、政务服务等3项重点行动实施方案。加快珠三角智慧城市一体化建设,推进粤港信息化合作。加快云计算、物联网发展,培育建设物联网产业基地,加快产业云、行业云试点建设,以“互联网+先进制造”为重点推进工业互联网企业试点。三是深化实施大数据战略。出台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推动珠三角地区创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省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建成“开放广东”全省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培育大数据骨干企业,建设省大数据产业园、大数据交易中心,创建国家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建设市级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四是深化网上办事大厅建设。推进网上办事“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推广网上办事大厅手机版、企业专属网页和市民个人网页的应用,建设和部署全省统一的电子证照系统,力争网上全流程办理率和网上办结率均达80%以上。

上一篇:平陵中心小学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总结下一篇:大型商城开业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