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互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2024-06-06

“对话互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精选13篇)

“对话互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确实,阅读是极具感性、极具个性化的行为,是与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是和故事中的人物、及人物灵魂的对话,是可以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心灵震撼,获得思想启迪、人生感悟,同时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的方式。语文阅读对话,其主体有三:教师、学生、文本(隐含的是作者)。阅读教学则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

传统的教学活动也有“对话”,但缺少“互动”。呈现的教学方式多为“满堂灌”。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正确的轨道,主要表现在:(1)没有摆正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关系。教师是主宰,主宰着学生和文本。师生之间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不平等的关系。(2)没有真正的对话。有的是在教师牵引之下,为了迎合老师的、言不由衷的答问。实质是抽去了独立思考和独特感受的被动接受。(3)没有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刀刃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所做的是繁琐的课文内容分析。

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小班化教学”悄然兴起,“小班化教学”实验也不断出现。办优质教育,办精品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及专家学者议论的课题。可以说,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是否做好准备,“小班化”的时代,已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如何在小班化教学中,发挥小班化学习的优势,灵活运用对话互动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来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审美情趣,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以小班化教学观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双边互动可利用的空间与频率、密度都大大加强,活动的双方激情燃烧起来,令整个课堂摆脱静止,呈现动态。而课堂中的互动是多种多样的,有师生间互动、生生间互动、生与文本间互动、情感互动……我们在教学中可大胆的采用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通过提高学习积极性来有效保持学生注意力的持久性。

一、师生间的互动――设置情境、营造氛围,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只有让多数学生参与进来,才能保证给予他们最大限度的锻炼机会。有了热情,注意力自然集中到了课文的内容上,而不去受外界刺激的影响。据我所知,问题情境的创设手段很多,如故事、对话、投影、音乐、电脑显示等等,比如导入新课就可以采用故事引入法、悬念法、单刀直入法、出示实物法等等,当然,这还要据课文内容而定,我曾看过一则案例,感触很深。教师在教学《最后一次讲演》后,以“看了这篇文章你想说点什么呢”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打开学生的话匣。在课程进行之中,更要随时调整课堂情绪,善于利用一切时机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和语言沟通。语文课上,他讲到小小说的写法时,学生一言不发,于是冷了场。便接着这样引导:“期末考试开始了,教室里只听见沙沙的写字声,这时,只见一个男生不时将自己的左手心伸出来看一看,监考教师敲了几次课桌以示警告,但他仍然不改,老师忍无可忍,掰开男生的手,一看愣住了……同学们,请猜一猜,老师看见了什么?”“答案”“公式”“定理”……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开了,老师见状便挥笔在黑板上写下了“细心”二字,从同学们的表情中说明这个结果令人出乎意料,老师随即告诉同学们:“这就是小小说的创意(要使读者感到出其不意)。”学生心领神会。这,便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调子,要想让那颗心与我的话相呼应,就得使我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门。”这就强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符合学生具体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否则将事倍功半。而在我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低年级学生对于这类非童话的文章,不是很感兴趣,但为了让学生能真实的感受到村民对毛主席的感谢之情,我整合了课文,并添加了一些情节,让学生尝试拎两个装满书本的书包从教室前走到教室后,去感受村民们去很远的地方挑水的辛苦,并尝试演演,当看见刚挖好的井中冒出的汩汩泉水时,会对身边的满头大汗的毛主席说什么、做什么?由于之前的铺垫,学生很快地进入村民的角色,感受到有了水的欣喜,对着毛主席又是磕头又是握手,还说请毛主席去家里吃饭……文章的主旨呼之欲出,并不需要老师去费力的讲解。

同时,教师以恰当的评价行为,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也可以形成良好的师生间的“互动”过程。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都可以树立起他们的自尊、自信,帮助他们驱逐心灵上的阴云,使整个教学过程沉浸于一种和谐、纯洁、明朗的氛围中,从而展开思与想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帮助学生产生一种质疑、批判的胆量,异想天开的创意,标新立异的观点。我在教学《船长》一文时,学生读到哈尔威船长随着轮船沉没时,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既然60个人都能安全脱险了,为什么船长不能?为什么要那样站在船头随船下沉呢?当然,这可能是学生对船长这个人物品质不全面理解造成的,但我却奖励给他热烈的掌声,学完文章,学生自然就明白了这是一种小说的创作手法,能更好地体现人物的高贵品质。

二、生生间的互动――合作学习,注重实质,增加参与机会,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我自从开始了这一课题研究后,常采取小组合作、辩论会等方式学习课文,经过问卷调查得知,学生都表示很喜欢,很愿意参与进来,并希望我能加大这一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多放点时间给他们讨论、交流。但应注意的是,小组合作不是简单的把学生分成几个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在具体的教学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如:在小组合作交流之前一定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学生必须对研究的问题形成初步认识,然后在进行合作交流。又如:增加学生参与机会,在交流过程中要尽量鼓励学习能力较弱的先说,再让其他同学说,让学习能力强的作总结归纳。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和提高。在教学《烟台的海》一文时,我发现文章结构十分工整,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先总起,继分述,再总结,显得十分紧凑,在分述一年四季的独特景观又近乎一致地采用了由景及人、人景交融的方法,教学中,我详细的指导学生学习了第二节烟台海冬季的海景特点,教授了一定的学习方法,随后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按所教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烟台海春、夏、秋另三季的海景特点,在学生小组交流过程中,我走进小组,参与讨论学习,指导表达能力薄弱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协助小组长组织总结性的语言,在随后的汇报中,各小组派出的代表基本能清楚地表达本组的观点,同组的同学也能适时的补充说明,小组合作学习比较成功。

同册教材中《半截蜡烛》一课,文章记叙了二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教学接近尾声,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这次保护情报的过程当中,谁的功劳最大?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认为是母亲、有的认为是大儿子,有的认为是小女儿,他们各抒己见,甚至进行了激烈地辩论。在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中,答案的正确与否已不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这种交流互动的过程,以及在这互动过程中闪烁的思维的火花。

“对话互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2

一、以平等互助的方式学习数学

数学对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具有目的指向性。在小学数学中,数学对话可以利用师生间的问答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从而解决难题。和传统教学相比,小学数学对话的关键特征在于交流与沟通,在教学进程中营造平等、信任、尊重、和谐以及宽容的数学教学气氛。在这当中,数学对话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实现师生之间的教育平等搭建了桥梁。数学对话的特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自主探究;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可以与教师相互交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师生达到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让师生之间的思想能够产生共鸣。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章时,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对话答题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在课堂中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使其可以自由讨论小数的意义与读写法,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课堂互动,在平等交流的数学对话中达成数学教学的目标。

二、以确立目标的方法学习数学

数学对话和一般意义的对话不同,数学对话是为解决问题而产生的特定活动,而不是随意地进行交谈。因而,数学对话应带有明确的目标: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抑或是激发学生的思考,使教师可以设身处地地对学生的解题方法进行了解,找出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使学生认识到自己错在了哪儿,进而改正;或是让学生提前了解课堂中会出现的概念,并在其中找到学习契机,引导学生将自身的经验和数学符号、方法与词语相结合;还可以为了深入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帮助学生逐渐在对话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的重难点,进而强化学生的记忆。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加法与减法》一章时,首先应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再来和教师进行数学对话。以清晰的目标为前提进行对话讨论,更能够让学生明白怎样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三、以教学平等的态度学习数学

数学对话需要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坦诚交流,不管是师生之间,还是生生之间,都应该构建起真正意义的平等交流关系。平等的交流主要体现在:课堂上学生在表达看法时能够毫无顾忌地使用批判的目光对教师及“学霸”的观念进行审视;教师也可以耐心地听取学生的表达意见,与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时需要使用商榷的语气。如果在课堂中师生可以这样规范自己,那平等的交流关系就成功建立了。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探讨各种多边形面积的算法。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先交流自己计算多边形面积的算法,之后教师再对各种算法进行总结,让学生自己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进而让学生熟悉这章的内容。

数学对话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与促进理解。因而,在进行对话时需要师生之间的积极沟通。在进行对话时,学生需要开动脑筋将自身的观点与想法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教师则通过倾听学生观点及时做出反应,适时地将话题引入教学重点。因而,在数学对话的课堂中,不管是听者还是说者,都应该将自身思想保持在兴奋状态,而这跟平常的对话有着显著的差别。

例如,学习《图形的转换》一章时,师生应该聚精会神,学生如果在数学对话中提出了图形的轴对称观点,教师应该加以引导,让话题回到正轨,避免偏题,使学生可以在学习图形变换时理解图形的性质,进而理解全章内容。

四、以教学评价的方式学习数学

在教学进程中,师生关系是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关系,关系的定位决定了师生之间的行为与思维方式。在对话过程中不会缺少教师评价,而有用的评价是创建和谐的对话环境的关键因素。在进行对话时,评价不是专属于教师的,而是需要建立宽松和谐的评价气氛,展开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倡导使用“我认为……”等句式评价语;对话评价不是判定,而是一种思考、反省、比较,使学生可以运用评价促进其深入思考。在数学对话中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让对话能够深入精彩的因素之一。所以,师生之间良好和谐的评价气氛,可以引发思维的深入并为数学对话的顺利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在提出分数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用一种平和的语气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并对学生的思维发散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在祥和的气氛中学习到分数的知识要点。

五、以梳理对话的方式学习数学

在一些数学课堂上不是很容易找出问题重点进行数学对话,因此,教师可以在讲解知识要点时提出对话问题。

例如,《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学习主要是以认识分数为前提进行的,所以,教师可以按照学习分数的思路,提出对话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分数?你能否依据分数的加减法得出算法?依据生活经验,让学生举出两三个分数进行加减,得出总和。

教师还可以从知识的学习节点上得到对话问题。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这一章是学生在学习完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之后展开的教学,学生此时已初步有了转换意识,因而教师可以就“学习完长方形面积后该如何转换求长方体表面积”展开对话。在知识的发展线索中可以树立对话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完善知识认知,也需要教师在熟悉小学数学教材的情况后,再对数学对话问题进行编排。之后需要培养学生的生成性思想,表达教学中创造性的发现,师生之间学习发展的进程是会被生成性理念所影响的。生成性思想将对话的非理性、具体性与多元性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对人的实际情况比较重视,并且在进行数学对话时可以依据生成后的地位对知识进行有效的转换,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创造自己的情感、思维及其人生观,而这可以表现出数学对话的创造力。

对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3

关键词:对话;语文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76-01

所谓的对话教学,就是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方式。更进一步讲,对话教学就是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质的新式教学思维和理念。对话是一种民主、平等、坦率、真诚的有声或者无声的信息交流,是教育者为深刻把握文本的言语、情感、内蕴而组织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多元交流活动。新理念的课堂是呼唤对话的课堂,呼唤人性的课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致力于营造对话的空间,创设对话的情境,构建对话的平台。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文本生动引人,使教师激情洋溢,使学生个性飞扬,使课堂教学生成一个又一个的精彩,生成出一片蓝天。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对话式课堂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更新教师观念

在以往的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师的眼里,学生始终是接受知识的对象,只要学生接受明白就成功了。在这样的课堂上,因为教师不愿花时间去引导、点拨学生,故看不到学生即兴的生成,而是始终围绕着教师转。因此“对话教学”强调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着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着、引导者、参与研究者。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由于信息手段的先进与普及,我们的学生走进课堂时,已不是头脑空空,他们有时在某些方面所知道的东西远比教师知道的多,而他们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态度、价值评价标准。因此,他们往往不甘于无批判地接受教师传授的书本上的知识,甚至他们怀疑教师所传授的“真理”。我们教师不要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认为他们是无知者,一言堂的“经师”应该走出现代教育的课堂。我们必须冲破以往的陈旧的思想与观念,使教学民主走进课堂,为教师、学生、文本的广泛、自由的对话创造宽松的空间。

二、尊重学生经验

教育必须从学生当前的认识着手,而不是从教师当前的知识开始教学。因为教师的认识是学生还无法领会的、与他们相去甚远的认识。教师需要了解并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即教师从学生不懂的地方着手,学生永远都无法真正弄懂;只有从学生懂的地方开始,学生才能弄懂不懂的地方。因此,教师不应忽略、低估甚至排斥学生带到学校里来的活生生的知识。因为学生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他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世界的方式,他们的言谈举止、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以及对诸多事物的看法都应该得到尊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不能被简化为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灌输”思想的行为。教师要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他的观点不正确,也要听他说完,因为观点的产生都是有根源的。不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无视客观现实的存在,是独裁主义的表现。

三、构建多元课堂

在平时教学中,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的欲望极强,提问的兴趣极高,对于老师的提问也争先恐后地发言。可是,随着年级的升高,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就越来越少。这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没有发挥教学民主,没有针对人的学习的特点实施教学。而是认为,学生对于教师的提问必须标准,若有偏颇,就得不到教师的认可、表扬。长此以往,学生渐渐就不敢、不想去倾吐内心的思想,而是互相观望、等待,在等教师说出标准答案。从而产生“不敢说、不敢想”,或者说是“不愿想、不愿说”等待答案式的不良学习心理。以往的教学关注的是知识本身,由于学生“不愿学”导致发展成“满堂灌”,“课后补”。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想象得以放飞,如:允许学生回答问题时说错;鼓励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观点提出疑问,鼓励有理有据地挑战教师、同学、作者的观点;提倡有创意的阅读;教师在课堂上应多送给学生一些微笑,多一些善意的帮助,让指责、冷漠、嘲笑、讽刺远离我们的课堂等等。让学生感到:课堂原来是一个可以互相启发和交流的场所,是一个可以使自己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场所,是一个可以“有错”的场所,是一个有着“我”发言和辩论权力的场所,是一个真正的学习乐园时。这样,学生自然会消除学习中的持观望态度的“等待”心理障碍,真正在课堂上与教师、与文本展开对话。

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繁琐分析来代替”,“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真正的对话应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在对话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习体验,进行个性化的交流。否则,个性化教学无从谈起。要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学生在文章中所感悟到的,是他自己以独特的感性经验解读的结果,通过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是极富个性化的。陶行知先生曾倡导过“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这六大解放的核心是解放学生的大脑,在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集中体现,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的理解,甚至是“出格”的,教师都应该抱着宽容、欣喜的态度去对待,不应简单地以教师的“一家之言”、“标准答案”去取代学生丰富多彩的解读。

“对话互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4

摘 要: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怎样有效的运用生活化资源进行科学教学,使孩子更直观和形象地接受所学的知识,促进孩子探索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学习利用科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强化小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摩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生活化 资源 小学科学教?W 有效运用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科学”、“学生的科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指出了科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化资源的有效运用,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关注教师自身生活知识的积累,为学生创设课堂教学以外的更多的生活经历,让学生体验现代生活的丰富多彩。科学学科生活化教学实践既促进师生双边互动学习,又提高学习主体的生活品质。

一、立足生活,将科学问题生活化

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科学问题,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其引入课堂。如从现实生活中的“把一根直的吸管或铅笔插进水中,从上面看,从侧面看水中的吸管或铅笔,你有什么发现?”从现象入手引出“ 光的折射”。在教学中,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折射定律,设问:“你能用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你能从你所熟悉的生活实例中举一个例子吗?”此时学生就会列出他们熟知而不是很理解的事例:游泳池底变浅、筷子弯折、海市蜃楼等现象。又如设计一个有趣的实验,并提问“用毛笔在花瓣上抹上白醋,在叶子上抹上碱水,再往纸花上喷一些紫甘蓝水,纸花会变成什么颜色?”引出“变色花”这一课题。然后进行分析、解决这些现象。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积极引导学生从科学走向生活,从生活走进科学,努力在学生生活与科学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这样学生更有构建的基础和探究的动力,在激发探究兴趣的同时,指点出探究的方向。

二、走近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

在科学课堂上,教学活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素材可以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也可以是教师设置的生活情境。通过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实例进行探究。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科学,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首先在内容上拓宽,生活化导人。如在《摩擦力的秘密》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摩擦力的存在,教师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通过小组用筷子夹乒乓球的比赛活动,第一次用金属筷子看谁夹得快,第二次给筷子缠上胶布看谁夹得乒乓球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这样的教学导人,既增加了科学的生活气息而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其次,让学生亲身参与,设置生活化题材,使学生形成乐于学科学的态度。生活中的学习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的时候,课前让学生准备生活中一些材料,比如学生的塑料直尺,纸张,小刀,可乐瓶,弹珠等常见的材料,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使直尺,弹珠等物体发出声音来。还有在《洗衣服的学问》的学习中,可安排学生做一次家务――洗碗,然后提出应该如何除去油污?(学生答:用热水洗、用洗洁精。)再问:这两种方法的原理有何差别?从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出发,再引入新课的教学学生就不会感到科学是那么深不可测,而是和他们非常亲近。利用学生随处可见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返回生活,将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学习的价值在于应用,学生将生活化的内容,亲历的探索中得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时才能焕发出科学的生机和活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学以致用,实践第一”的理念。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科学教学的实践性,充分体现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一)解释生活现象,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把课堂中的科学与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链接,可以使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学生用自己的科学理解去解释过去未知的生活现象,不仅能让学生理解现象,对理解本身也能起到促进作用。如学习了热空气和冷空气后,让学生解释为什么空调要安装在高处,而暖气片要安在低处呢?如学习了“电磁铁”后让学生解释电磁起重机如何工作?磁悬浮列车为什么可以提高运行速度?等等。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让生活原型科学化,使学生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解决生活问题,感受科学知识的价值

当学生掌握了相应的科学方法以后就可以解决很多课前认为无法解决的生活难题。这时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一试身手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难题中感受到科学的实用价值。如在“铁钉生锈了”教学中,通过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后,让学生思考防锈的方法及解释这些办法包含的科学道理。还有在“摩擦力的秘密”教学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用一根筷子可以提起一杯米,进一步研究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学习了“水的毛细现象”后,让学生设计一个自动浇花装置。当科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科学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脱离生活的科学是“不完整的科学”。

科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们教师应捕捉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在科学教学中利用生活理念构建科学课堂,达到生活材料科学化,科学教学生活化,帮助学生在科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是科学,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认识到学好科学原来有如此广泛的应用,让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产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对话互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5

现代课程理念是一个具有综合指导意义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是一个对各门科目有效促进的教学理念。

在英美文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不少一线教师将文学课作为一种精读课的模式来进行,由此文学作品的教学就往往变得索然无味。

在“对话”理论的相关主张下,则更主张对话和讨论的相关模式,从而使得英美文学的教学充分利用到这样的对话和讨论模式中,从而使英美文学的教学更具有挑战性。

一、“对话”理论?“对话”理论最早由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提出后,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同。

在巴赫金的相关研究中,人的主体性和主体间对话的开放性和平等性成为了他对“对话”理论研究的重点。

在“对话”理论所倡导的一系列关于对话的说法中,其“对话”的定义往往不是表面上的语言的交流和传授,而是整体上的包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精神上的传递和整体沟通等。

在“对话”理论中,研究者们倡导平等而富有创造性的交流,认可平等主体之间的思想交流是思想的碰撞及对文学作品赏析过程中的体验和分享。

二、英美文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呆板单一

当下英美文学课堂教学中,首先呈现出来的一个现状是教学模式的呆板单一。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将师生关系放置在了一种主客对话的关系上,也就是说,教师作为一种主体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而教学模式往往是固定的照本宣科。

例如,以当下的英美文学史的相关课程来讲,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了对学生进行几个方面的讲解,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这样就容易造成教师在填鸭式的教学中感到十分疲累,而作为客体接受者的学生,也会感到索然无味,甚至由于长时间对枯燥题材的讲解和模式的灌输,使学生产生怠倦心理,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足

当下英美文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热情不足,出现怠惰和排斥的心理也是较为常见的现状之一。

在当下很多教学中,尤其是对后现代主义作品的教学中,学生更表现出来一种排斥的心理。

长时间以来,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只是有所耳闻,而对于后现代的文学理论和相关作品则知之甚少。

(三)教材的编排繁琐缺乏新意

当下英美文学教材的编排主要遵从的还是传统的模式,将文学作品和文学流派按照时间的发展进行归类并依次排开,而每一章节的内容则根据这个时代的大背景开始叙述。

例如在现行的英美文学作品的相关理论书籍中,各章节的内容大体上都是先叙述文学流派,然后介绍代表作家,进而将代表作家作品独立为一个内容抽分出来单独罗列和详解。

这样的流程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教材枯燥呆板,而教师的照本宣科的教学习惯则更使得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可以说教材的排版繁琐而缺乏新意也成为了不能够将有关作品和流派进行有效结合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三、“对话”理论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一)对新的师生关系的合理建立

在“对话”理论的指导下,师生关系更多是倡导了合理平等的主体性交流,也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师和学生看作互相平等的主体。

这样则有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更加合理关系的建立。

以波德莱尔的相关诗歌教学为例,波德莱尔的.作品是受到了美国著名作家、诗人、文论家爱伦・坡的深刻影响、具有一种颓废唯美风格的诗歌作品。

在“对话”理论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就爱伦・坡和波德莱尔的相关文论和诗歌,包括其他文学体裁的作品进行先行的了解和深入对比,尤其是可以以主体身份对爱伦・坡及波德莱尔两位重要文学人物进行倾向性认识,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对爱伦・坡的相关文学理论作合理的、详尽的了解,并对波德莱尔的相关诗论进行比对。

在分析波德莱尔的重要代表作品《恶之花》和《巴黎的忧郁》时,尤其可以对作者本身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可以由学生组织教学中的具体过程,互相配合,甚至可以进行小组式的合作,并将这种探讨的结论或对两位作家具体作品之间的联系、差异、风格、文论等多方面内容进行经验分享和体验共享等等,由此有可能弥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枯燥的植入和灌输的不足。

(二)和作者之间平等的对话与交流

在“对话”理论指导下,我们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不仅实现教师之间,也同时实现与作者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

对文学作品的赏析是一种不断挖掘和经验发掘的过程,其中对于文学作品本身的背景、内容和思想内涵等等的挖掘都成为了学习文学作品过程中主要涉及到的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对话”理论讲求对作品思想和思想传递、交流的理解和体验,学生通过“对话”理论的指导,对文学作品中传递的深刻内涵进行主动探讨和挖掘,而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文本所赘述和引导的方向。

例如,就福克纳的作品《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来说,文学史中更倾向于将它与南方文学进行关联。

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南方种植园文化下的没落贵族爱米丽,在极端的压抑和引导下最终将她的丈夫杀害,并在小说的最后引入了一段房间中尸体的陈述,这样的尸体是“灰色”的,发丝也是“毫无生气”的,而这个房间则早已被蛛丝覆盖,呈现出死亡的气息,成为了没落南方种植园制度的典型代表。

小说和南方种植园制度有着密切的关联,同时和作者内心对于南方种植园时代的缅怀也有着重要的联系,而具体是怎样的关联,是否只是像文学史中所引导的和美国南方文化之间具有关联?这都可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对话”理论的指导下,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对美国南方文学进行整体、全面的了解,从而对美国南方文学所体现出来的特有的对种族冲突的思考、对种植园文化的思考以及对美国命运本身的思考等等做出自己的判断,再返回到具体的文学作品中,就具体文学作品进行合理、详细的挖掘。

(三)构建自我完善的平台

通过对“对话”理论的充分利用和合理认识,也能够促进学生对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行合理的构建和自我完善。

学生在进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借鉴“对话”理论的相关主张,通过和文学作品、作家之间的平等对话及富有创意性的自我体验,增强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同时对自我素养和学习模式的完善也都具有良性的作用。

在对西方经典名著《荷马史诗》的学习过程中,应当了解希腊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变革等,然后才能对作品中阿喀琉斯做出的行为有本质上的理解。

在《伊利亚特》中,阿喀琉斯由于自己的手下被阿卡门农所杀而愤怒地进行了征讨,发动了十分有名的特洛伊战争,之后在对方国王哀求下承诺在治丧期间停战。

阿喀琉斯在这个过程中集结了希腊人渴望看到的、渴望达到的一种尚武精神和人本主义的追寻和探究,是对人格、尊严和荣誉的维护,这样的体验来自于学生对西方人文思想的前提式了解和条件性总结。

结语

“对话”理论弥补了传统英美文学教学中的不足,将学生的主观体验和作品、作家之间的平等交流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并提升了学生的主体性,形成了师生之间的主体性平等交流对话。

无论是对教学本身还是对学生自身素养的提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保罗・弗莱雷.顾建新译.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J].教育研究,2001(11).

“对话互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6

【摘要】在儿科学教学过程中采取课堂讲授、多媒体应用及课堂互动等综合教学方法,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课堂互动将被动接受和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有限的理论学习过程中基本掌握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儿科学教学;课堂互动;实践探讨

我院现有中西医结合、针推、全科医学、临床医学及检验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儿科学课程设置大多为36,54,72学时,作为一门临床学科,尤其是中西医结合专业,课堂授课时必须分别介绍中西医的相关病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内容较多,而课程时间较短,在这种情况下,给学生传授本学科最基本的知识和理论,按传统的讲授是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对教学方法做了一些改进和尝试,即以课堂讲授为基础,采取多媒体教学方法,配合课堂互动形式。通过对学生总成绩的分析、比较,课后与学生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掌握儿科学的基本内容和技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1 方法

根据课程设置和安排,儿科学大多安排在大学四年级,这个阶段学生已学习了医学基础课程和大部分临床课程,对医学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对大四学生来讲,他们的自学能力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明显提高,因此,我们分别在03级和04级中西医结合本科班儿科学教学中采用了课堂互动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在下课前10 min左右,教师将下节课的讲授内容以课余作业的形式提出,要求学生准备,明确通知学生下节课先由他们自己对问题逐一讲解和解答,再由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突出重点讲授,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新内容。

2 优势

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其优势体现在2个方面。

2.1 成绩分析

通过与上年度学生总成绩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采取课堂互动的教学方法后学生平均成绩明显提高,见表1。

表1 3个班级学生平均成绩比较 (分)班级n平均成绩02级中西医结合本科班4863.5403级中西医结合本科班4676.2004级中西医结合本科班5379.65

2.2 课余调查

采取这种教学方法后,学生反映良好。初起由于学生存在胆怯心理,不免有些紧张,但通过多次锻炼后能力明显提高。由于这种方式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压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积极性提高,便于学习和掌握知识。例如新生儿黄疸这一章节,其中有关新生儿黄疸的定义、分类(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等问题,学生回答讲解十分到位,但对新生儿为什么容易发生黄疸这个问题回答的不是很准确、不够全面。教师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多媒体手段进行详细讲述,突出重点,归纳总结。①新生儿胆红素来源多,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生成的红细胞数量多,出生后血氧浓度提高,过多红细胞破坏,新生儿红细胞寿命70~90 d,比成人短20~40 d,形成胆红素的周期短等。②新生儿肝功能发育不完善,肝脏酶系统发育不成熟,使胆红素结合过程受限以及新生儿排泄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差。③新生儿肠肝循环特殊,新生儿肠道细菌少,不能将结合胆红素还原为尿胆元及粪胆元,肠腔内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较高,使部分结合胆红素分解成未结合胆红素,迅速被肠黏膜吸收进入血循环,增加了肠肝循环。由于上述种种因素,很容易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黄疸。而且新生儿出生后各种生理状况尚处于不稳定阶段,功能不完善,由于饥饿、缺氧、胎粪延迟排除、酸中毒、颅内出血等因素均可使黄疸加重,因此新生儿出生后60 %的足月儿和80 %早产儿都会出现黄疸。还要突出重点讲述病理性黄疸的病因病理等,使学生对新生儿黄疸的生理因素和产生病理性黄疸的因素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并对病理性黄疸的相关治疗手段、严重黄疸造成的危害等一一加以介绍。通过归纳总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全面掌握本章节知识。

3 讨论

“对话互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7

关键词:合作互动,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教学优势

合作互动学习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动力

创设宽松愉悦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认为,在愉快的活动中,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促进他们学习潜能的开发、身心的健康发展。在愉悦的情境下,能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较好地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能力,使其获得学到知识的满足感、解决问题的自豪感、创造新事物的成就感。同时我知道,只要孩子们喜爱这个老师,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他的课,喜欢学他所教的科目。为了让孩子们能爱上我这位英语老师,我从孩子们的心理、生理及学习特点上逐个突破。在课堂外,我尽可能地多机会跟孩子们接触,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了解他们的爱好、了解他们的个性、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并努力为其排忧解难。我们既是师生关系又是亲密的朋友关系。在课堂内,我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努力创设愉悦的英语学习情境,将音乐、场景、语调、节奏与周外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一种互动的愉快的课堂,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从而激活思维、培养创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合作互动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

科学地组建合作小组。我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小组划分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如:(1)同桌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其优点是可随时进行,便于操作。(2)四人小组。由前后位的四人组成。这种形式同样利于操作,尤其适用于对话表演活动,对课文的巩固性操练和有一定难度的话题讨论。(3)以桌子的一竖行分为一组。这种形式在单词复习中更具挑战性。如拼写单词bathroom,每人拼一个字母,并且要求不停顿、不重复、无错误。(4)以全班分成的四个方块组为单位,每个方块为一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这也是我们最常用最一目了然的小组。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灵活采用相应的小组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各种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设计合理、有价值的语言项目,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课堂上合作互动学习的成与败,是教学质量高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我设计的语言项目必须能够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引起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欲望,并且要将旧知识融入新的语言材料中,培养学生灵活的语言思维方式。在小组合作之前,我必须要熟练把握教材,设计合理、丰富、有价值的语言活动。如:在教“What’s one’s job?”时,我设计的情境有“失物招领”、“迷路的小孩与警察”、“结识新朋友”、“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等,使学生不但乐于参与,还能培养他们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依据。小组间的奖励评价机制,是我的合作互动学习得以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得以良好调控的重要筹码之一。组内个人的表现、精神面貌,二人小组和四人小组的互动学习效果、学习态度等都是作为评价的依据。除了个人、小组有奖励外,同时也列入每个大组的成绩内。这样将个人、小组、大组有机的结合起来,组内的每个成员就起到互相约束、互相督促、互相促进的作用。课堂上的每一次的表扬,虽然得到的只是一个小小的红旗,但我的学生也乐意为此而努力。因为得到红旗会加在自己的组内,课后哪个组得到的红旗最多就会组内每人都得到老师的一个红印章。当然个别表现特好的也会得到老师的特别加冕。得到的小印章,用来干嘛呢?这就是他们为此努力争取的吸引力所在了。原来我们每月举行一次拍卖会,得到的印章就是我们作为活动的拍卖资本。

合作互动学习的教学优势

有利于口语交际。就英语教学而言,教学的实质是交际。但对于我们的现状,要英语交际落到每一层次、每一角落实在是困难。因为一个老师要面对的是60多个孩子,若每个孩子都能跟老师口语交际实在是不可能。这时以小组为单位的口语交际,就能使每个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思想、情感、信息交流的的过程。从而使每个学生得以有语言输出的途径,更使每一个学生的语音语感有提升的机会。

有利于中下生的辅导与提高。学生与学生的思维和思想是相似的,所以往往学生教学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只要是乐于奉献,他就是一名出色的小教师。在新单词的认读和课文的都背上,我往往是采用二人小组或四人小组互相合作的方式,互相学习互相督促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我是坚持组内一人未过关,全组一起“留”的原则。“留“的目的就是要优生辅导差生,而差生又为了避免“舆论压力”而更加努力学习,以求达到不拖小组后腿的效果。

可见,合作互动学习在我们英语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确实是小学英语教学各个教学环节动态因素之间的立体互动合作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英]David Whitebread.赵萍,王薇译.小学教学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

“对话互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8

一、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中对话教学的弊端

如果想要把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应用的恰到好处,首先老师就应该把传统对话教学法中的弊端找出来,然后进行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优化教学课堂,最终达到对话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得当的运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对话教学弊端有以下几点:

1.没有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

数学教学课堂并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就能够达到课堂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总是老师以讲为主,学生被动地去听课,学生总是处于被提问的模式,这样的对和答,没有任何的意义,老师感受不到学生的认真,学生感受不到课堂的趣味。长期下来学生学习没有处于主体地位,会导致学生越来越不爱学习、思考问题。最终没有达到对话教学的积极意义。

2.对话只局限在学生和老师之间

好的课堂效果不是靠老师和学生这两方面就可以达到的,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这才是一个完整的“食物链”。好的课堂氛围也是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老师之间的讨论,所以对话教学法一定要打破常规的局限。

3.对话的目的不清晰

对话教学就是要全班都参与进来,传统的对话总是老师和成绩优秀之间,优秀学生与优秀学生之间的对话。差生好像永远处于劣势,在课堂上没有任何的存在感,好似透明人,这样学生怎么可能有学习的兴趣,就算起初有热情,也被冷水浇灭了。对话教学法关键的点就在于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所以这是老师必须要重视的关键点。

二、如何更好地实现对话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运用

1.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本来老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否提高,主要看老师是否给学生留出大量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空间,老师不再局限于问和答的形式中,让学生多去自主探究,自主的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个基础上老师要做的只是适时的指导和补充,才可以真正意义上达到掌握住知识点的效果。比如:饲养员小白饲养兔子和鸽子,饲养一只兔子一天需要1元,饲养一只鸽子一天需要0.5元,小白每月有80元费用饲养动物,那么他能养多少只鸽子和多少只兔子呢?对于这道题,首先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自己找到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去解答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最终得出答案。此题有多种解法,老师在学生讲完的基础上再总结一下算法,从而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加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在数学课堂中,对话交流的时间是远远大于讲解知识点的时间,因为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就在于计算。所以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对话沟通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沟通,不仅可以达到有效的对话,更能使学生之间在相互沟通的基础上促进学习进步。比如在课堂中老师可以给学生出题去让学生练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与学生间去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促进了三方之间对话沟通,此阶段最主要是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对话,现在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区域,文化背景不同,解题思路也不同,促进他们的交流可以使学生们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3.为学生们创建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

本文开头也有提到,老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要为全班学生创造和谐的氛围,有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当然对于班上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式引导,首先老师要和学生稍差的学生做朋友,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针对不足的地方老师可以抽时间给学生进行单独的指导,对班级的座位也要进行调整,把全班优等、中等和差等的学生平均分布,避免差生全部坐在一起,使优等生帮助中等生和差等生学习,优等生带动中等生和差等生去学习的氛围,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全班学生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一起学好小学数学。

总之,老师只要善于发现对话教学法中的弊端,并努力去改进和优化课堂,便能够使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极大的作用。

“对话互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9

【摘要】目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迫于高考压力,教师和学生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埋头苦学上,忽视了与他人的互动,而互动教学模式的引入就是打破僵化的教学氛围的一次尝试。本文从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的意义出发,探究该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的策略。

【关键词】课堂互动 高中英语 教学模式 运用策略

引言

教学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目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由于高考的压力,教师和学生将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埋头苦练上,而忽视了与其他主体的互动。英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在相互交流中才能够实现能力的提升,而这样僵化的教学形式,不仅会限制学生的思考,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突破这一困境,引入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已经成为纠正应试教育弊端,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的必然选择。

一、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的意义

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语言的运用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在互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交际情景、场合,帮助学生自由地表达、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从而完成知识的有效利用。在高中英语课堂中,互动教学模式的引进具有重要的作用:1.有利于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新课程改革中虽然反复强调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具体的操作却并不容易,在传统教学模式长期影响下,许多学生已经失去了独立自考的意识和能力,因此盲目地将教学主动权交给学生,必然会造成学习效率的低下,而在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合作互助的关系,教师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这样不仅能够鼓励学生互动,还能够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互动的过程是学生展示和提升自身素养的过程,如学生通过口语交流,可以提高英语运用能力,而在问题讨论中,学生可以通过思维的碰撞,发现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从而深化问题的探索,同时,在互动中学生还能够增进感情,形成团结互助的精神。

二、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创设情境,营造互动环境。在互动教学模式中,利用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沉浸在语言的互动中,并在环境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地接受英语知识的学习。英语作为一门外语,由于日常生活中缺乏必要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中,为学生营造一个以英语为沟通媒介的语言环境,以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例如在“Travel journal”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利用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示了一组图片,并要求学生根据图片中的内容编制与旅行相关的对话,而利用这样的情境引导,学生可以在角色扮演中,深入体会对话环境,并提高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互动教学模式中,不仅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在知识获取上的不平等,导致了教师始终处于命令和讲解的地位,而学生只能处于服从和接受的地位。教学地位的不平等必然会造成师生关系的单一与僵化,因此,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也通常是自上而下的提问,或者自下而上的请教,很难有平等的沟通互动。在互动教学模式中,由于学生与教师在知识获取上的地位逐渐平等,教师必须要扭转观念,主动走近学生,以相互尊重为前提,建立平等互信的关系,进而加强在课堂上的互动,增进师生感情。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英语互动教学是以学生自学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自主预习入手,利用资料查?、网络视频的观看的等途径,完成主干知识的理解,然后在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就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互动交流,从而交换学习经验,丰富学习内容。高中生无论是从知识结构上,还是从学习能力上都具备了独立探索的素质,但是在传统课堂模式的长期影响下,许多学生在互动中,常常会出现过分依赖教师或他人思考,不懂得或者不愿意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情况,而针对此问题,教师要给予相应的指导,并通过对自主学习教学的评价,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是落实互动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根据角色任务自主开展互动交流,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学生划分学习小组,并通过教学任务的安排为学生提供互动机会,例如在“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的教学中,教师以西方的圣诞节为话题,让各小组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并在互动交流中,讨论西方圣诞节的传统意义,并结合实际,讨论近年来我国出现的“圣诞热”的原因,从而让学生在讨论中逐渐深化传统文化的理解。

三、结束语

总之,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机械操练变成了灵活应用的过程,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课后学生的学习注入了动力,从而对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全面提高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多媒体教学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篇10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第三实验小学

【摘要】本文主要是结合本人在实际《科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体会,阐述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科学》教学中应该如何更好的运用,在教学手段多样化的今天,我们怎样正确看待和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科学教学

如何运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课改的进行,教学手段也出现了大的改革,多媒体教学作为新的教学手段,在各种类型的课程中得到提倡,并且越来越被大多数教师接受和利用,多媒体教学也已经完全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促进了教育技术信息化。多媒体参与科学课的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展联想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和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效益。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化静为动

多媒体集声音、动画、图片等于一体,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出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多媒体能为科学教学创造一个生动有趣 的教学环境,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授《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时,以往的传统教法主要使用板书形式,而多媒体教学能克服这一缺陷。黑板上静上的岩石改变模样的过程通过多媒体变成动态形式,形象而生动的展现了岩石在大自然中的变化,变化过程可快可慢,可重复。这种作法是我们以往用板书、挂图或模型无法实现的。这样的教学模式能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中所体现的艺术性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知识,因为多媒体教学是综合多种教学手段的,那么它所传递的内容就不是单一的,除了它所反映的教学内容,还有其它的方面,比如音乐的欣赏,色彩的视觉效果等方面,都能传递信息,给学生一个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化难为易

《科学》教材中,许多知识较为复杂,一般的教学手段很难讲述清楚,或很费时,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它的信息量大的优点,将在全球多的内容整合到媒体上,从而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能接受大量的信息,并对完成教学任务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如在讲述生物部分时,动物的分类内容很笼统,很复杂,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不但能讲清每一种类型的特征,而且能举出大量的例子,通过相应的图片与之对应,让学生有一个很好的感性认识,在一般的教学手段是很难做到的,但用到多媒体后,这部分内容能很好的,并能很快地让学生领会。

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这它不仅能展示文字、图片、图像、声音于一体,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多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还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学生的认识难度,化难为易。如在讲授《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一课时,为了能准确的描述地球内部的运动,以往的传统教法主要利用挂图对学生进行口头讲述,至于学生能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就显得很被动,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就能克服这一缺陷。用多媒体放映大陆板块缓慢移动,导致地表的世大变化,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的过程,通过多媒体的形式,由静态的变为动态的,由平面的变为立体的,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顺利突破教学上的重点和难点。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多媒体教学以一种全方位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个美好的世界。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在音乐的带领下,在动画的生动形象的演示下,在多姿多彩的图片展示下,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 相适应的科学研究情境,体验科学核技术发展的历史,增强真实感,亲自感受科学家的思维活动,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体会教学内容,这样的新鲜感也可在一定程度下消除中学生由于长时间坐着上课而带来的疲惫,也能调动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大家知道,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在多媒体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科学课程标准

“对话互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11

关键词:对话式教学;小学数学;对策研究

在我国长期以来的教学中,课堂教学都遵循着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更带有强制性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而在目前,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仍然较多地采用了教师讲和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听的知识只能一知半解,无法完全理解其含义,这也导致了教学质量不高。在新的教学背景下,采用了对话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与老师之间、同学之间以及课本之间对话,增添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一、对话式教学的含义

对话式教学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对话为精神的教学模式。对话式教学不是简单通过对话展开的教学方式,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互信和和谐的关系,教师通过设立问题情境,构建教师、同学和课本之间的桥梁。

对话式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能够主动地去接受知识,在与教师、同学和书本的对话中去获得知识,更有一种是自己劳动的成果。同时教师要能够适当巧妙地利用对话式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乐趣和快乐,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提升,学习成绩才能得到提高。

二、对话式教学的教学对策

1.师生对话。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有着高高在上不敢亲近的感受,更不敢拿着学习中出现的疑惑去与教师讨论,教师也不会与学生进行讨论。而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对话式教学法,给学生和教师创造了条件,教师不拘一格,愿意去与学生探讨学习中的问题。教师给学生更多表达的机会,让学生把自己不懂得都拿出来与教师进行对话沟通,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变活跃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了极大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例如,在探讨一些数学题目时,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解题思想告诉教师,并与教师的解题方法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习教师在解题过程中的数学思维,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解题习惯。

2.生生对话。在过去的课堂中和课后,教师很少允许学生在课堂中进行问题的讨论,课后学生也很少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在对话式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问题的探讨。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一种合作探究的关系。在生生对话中,教师要积极去引导和鼓励学生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观点,开放思维,尊重别人的看法和见解。小学数学相对于别的学科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很少有学生能够独立地去解答和思考一道完整的数学题,这就要求学生之间能够相互讨论,探究数学解题思路,从小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课标中,倡导学生能够合作学习,进行学习的交流,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增加交流的机会,也能够使学生全面进步。生生对话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在学习中你追我赶的学习精神,促进学生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3.生本对话。生本对话是学生和课本之间的对话。课本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很多时候,仅仅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还不足以将数学学好,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自己阅读课本的能力,自己能够与课本对话,读懂课本上重要的知识点。生本对话也是对教师课堂上讲解内容的补充和完善,能够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开阔其自己的视野。

小学数学是基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才是关键,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书本对话,让他们能够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在小学书本中,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0,求该正方形的周长。凭小学生仅有的知识还不能解决这道题,小学生可以阅读相关高年级的书本,来解决这类题目。

4.自我对话。自我对话其实就是对自己学习的反思和回忆。数学的一些重要公式和概念要记住,以便于用时得心应手。小学生从小要培养独立思考和反思的能力,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是需要熟能生巧。

三、对话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意义

对话式教学法是新课改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得以运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对话式教学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小学阶段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同时对话式教学也能让学生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将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惠芳.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5):59-61.

[2]林松火.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考试周刊,2015(48):88.

[3]杨步升.“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考试与评价,2013(4):55.

“对话互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12

一、适当扩大信息资源的丰富性以及时效性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践来选择适合学生的小学科学学习内容, 且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丰富性以及实效性等优点, 合理地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 保证学生的学习内容具备时代性以及丰富性, 同时还可以适当开拓教师的视野, 使其从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中突破出来, 给小学生提供更加接近生活实践的科学教学内容, 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2]。比如教师在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该课中, 教师应该从互联网中下载大自然美景图片让学生欣赏, 然后再下载被污染的大气、森林及水源等影响较大的新闻图片给学生欣赏, 将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在课堂教学中, 让其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接着教师再提问学生应该如何保护环境, 且适当对学生进行指导, 令其进行讨论以及寻找答案, 最终得出如何治理环境污染的对策。教学通过信息技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重点内容教学中,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内容,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增强学生的真实感触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上,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存在行动性、形象性以及不稳定性三个特征, 进而可造成小学生的观察通常仅仅只停留在物体比较容易发现的表面现象上, 而过于隐蔽的本质特点却经常遭到忽略。所以,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来指导学生, 使其更加仔细的对事物进行观察, 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甚至还对错误进行矫正[3]。比如教师在讲解《动物的卵》的该课中, 不仅仅只是从互联网上下载一些动物卵孵化过程的图片给学生观赏便可, 因为单单仅是几张图片很难将教学内容展现出来, 为此教师应该通过信息技术, 从互联网上下载一些动物卵孵化过程的视频播放给学生, 给学生构建一个接近现实的场景, 让其可以更加清楚地观察整个动物卵孵化过程, 增强其真实感触, 帮助学生更加理解知识, 进而保证教学效率。

三、开展自主探究教学

新课标明确提出, 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且让学生在学会基础知识以及技能的同时, 还可以培养出主动学习、懂得学习的习惯,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主展开分析、进行探究、多次动手, 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信息载体主要为教材以及教师,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可能性, 并且还不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因此, 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 便能够给予学生适当的空间以及时间, 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及探究, 取得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够增加学生学习能力的效果。比如教师在讲解《地球表面的地球》该课中, 教师不应该再是一味地给学生讲解知识, 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反而是在固定时间里给学生提供计算机房, 让学生自己浏览互联网,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其获取更多与教材相关的地球表面知识, 进而提升了教学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 可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的教学实效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但是信息技术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被应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 反而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 对该技术进行合理的利用, 克服弊端, 通过有效的教学对策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 从本质上保证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进一步使小学科学课堂成为一节高校、有效以及充满魅力的课堂, 让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知识,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成为一名有用的人才。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科学课堂中, 可以说是教学改革的一种表现, 同时还增强小学科学课堂质量的重要对策。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后, 一方面既可以将以往过于枯燥及抽象的教学课堂便得更加趣味与具体, 另一方面还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 在很大程度上可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效益。因此, 通过有效的教学对策保证信息技术被具体应用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是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施宗.宝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探究性学习整合初探[J].魅力中国, 2012, 14 (15) :124-125.

[2]吴伟民, 李婷.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 2013, 15 (19) :106-107.

“对话互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13

小学科学教学,一直以来被教师公认为是最难上的一门课程。很多教师一谈及科学课程教学就感觉头疼,尽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想到了许多办法,尽力解决教师教学中碰到的问题,2013年重庆市奉节县教委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在全县范围内通过讲解展示等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了培训,学校也在为教师积极争取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各级教研机构通过开展教研活动,展示教师科学教学的精彩课堂。一系列的办法和措施正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但教师对科学教学仍存在畏难情绪。如果我们运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教学,也许就不再那么难了,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的整合,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可以解决那些在书本上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信息技术网络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和归纳,从而自主学习,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因为他们喜欢网路,愿意去做,再说他们亲力亲为做出来的,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不过,由于小学生受年龄自控能力等因素制约,对收集资料、归纳提炼知识的能力具有局限性。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在恰当的时候予以点拨和引领。下面就科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谈一些感受。

一、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

网络与信息技术进校园,学生其实并不陌生,在其他各门学科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运用。但学生对信息技术和网络依然迷恋,能为他

们提供直观形象的丰富的信息,甚至是悦耳动听的声音,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比如,我们教学《两栖动物》时,先播放青蛙的鸣叫声,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动物?然后讨论,这种动物生长在什么地方?他们是怎样繁殖下一代的?在布置网络搜索青蛙,查看关于青蛙的所有信息,与我们分析讨论的和平时观察到的区别。进一步点拨两栖动物,再让学生上网搜集资料探求结果。这样,通过信息技术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学提供大量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在网上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从而自主掌握知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他们毕竟还存在一些困难,使用信息技术的熟练程度参差不齐。要收集整理资料,又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时间也有限。要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去尽快收集和整理资料,就得发挥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教学中可采取学生独立搜索后,以小组合作方式互相交流、互相讨论等方式整理,从而提高效率,花最少的时间完成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太阳系》一课中,首先让学生上网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然后讨论分析。把收集的资料归纳整理,对太阳系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事半功倍。因此,学生的团结协作是必不可少的,而信息技术正好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环境。

三、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可使课堂更精彩

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由于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使知识变得抽象,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但在教学中如果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到实际生活中,然后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利用网络资源精心设计教学课件,也能使课堂教学简单化精彩化,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太阳系》中流星内容时,教师可以展示设计的课件,让学生自己演示流星的运行图,观察流星为啥会发光,学生对着运行图积极思考,不断提出各种各样的见解,展开激烈讨论,通过陨石在天空中有大变小推断出流星之所以发光是陨石与空气摩擦,从而发光发热,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直观形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和培养了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氛围,使课堂活动更精彩。

四、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可拓展学生知识面

教材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等方面去安排知识的,因而具有针对性和局限性,而互联网上较多信息网站,大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完成教学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可以指导学生浏览网络信息,进一步探索相关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所学的知识更深入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更好的去学习新知。如学生学习了两栖动物的基本特征后,通过互联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两栖动物的进化史,认识更多的两栖动物等,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实施教育教学工作时,运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既能使学生

上一篇:党旗争光辉下一篇:工装最全施工工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