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024-06-21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精选8篇)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篇1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背诵古诗;诵读理解古诗,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

(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前两部分寻找共同点。

都是以“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提出疑问,以“风儿已从那里走过”收尾。

(3)引导学生观察诗歌旁边的插图,进一步理解诗歌。

(4)你能模仿这两小节续写这首诗歌吗?充分展开想象,注意观察插图。

同桌相互交流,小组交流。  学生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

学生从诗歌的前两部分寻找共同点。

学生观察诗歌旁边的插图,进一步理解诗歌。

学生自由续写。

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诗句,感受小诗清新的语句和诗人灵动的思绪。

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日常所见,拓宽思路,进行模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二次备课

(5)指名交流,选择写得好的师范读鼓励。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过的古诗有很多,指名背诵几首。

(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带有“风”字的你知道多少?  分组交流,共同回忆。

(3)将全班分成两组,比比哪一组背得多。

(4)选择其中的一两首齐读背。

二、小结

在课外注意古诗的积累,还可自己尝试着写一些简单的诗歌或儿歌。

三、作业

1.继续收集带“风”字的古诗句,并背诵。

2.续写诗歌。

板书设计:

续写诗歌

练习1      搜集带“风”诗句

背诵带“风”诗句

学生背诵学过的古诗

分组交流,共同回忆。

学生进行比赛  齐读

根据课前准备,组织小组合作背诵。

主备人:

授后小记:

授课日期:       月    日

教学课题  练习1 课型 练习课

本课题教时数:   3      本教时为第  2     教时   备课日期       月   日

教学目标:

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写好钢笔字。

教学重难点:

学习古诗诵读理解,感受诗人的心情。 写好钢笔字。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教

师正音)

2、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3、简单介绍古诗的作者。

4、仔细观察古诗边上的插图,图诗结合,尝试着理解。

分小组交流理解。

5、指名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拔。  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练习背诵。

7、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认读要写的一段话。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段话的版面(行、列)安排。

老师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指导学生书写。   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  。

读古诗,齐读古诗。

仔细观察古诗边上的插图,图诗结合,尝试着理解。

学生交流 练习背诵。

集体背诵。

学生读帖

学生书写。  描红

学生练习描红

学生仿写。

引导学生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吟诵,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让学生领悟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境。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二次备课

(3)提示个别不太容易写好的字应认真描红。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三、小结

四、作业:抄写古诗;

写习字册。

板书设计:

题秋江独钓图(题画诗)

王士禛(清代诗人)

独钓的逍遥

九个“一”字

孤独且寂寞  描红

欣赏写得好的字,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学生完成作业。 指导学生学会观赏四行钢笔字的整体布局行款,以及每一个字的笔画走势,揣摩其运笔方法,通过仔细描摹,提高写字技能。

主备人:

授后小记:

授课日期:       月    日

教学课题  练习1 课型 练习课

本课题教时数:   3      本教时为第  3    教时   备课日期       月    日

教学目标:

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 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 学写毛笔字。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当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就要向别人请教。那么,请教别人要注意什么呢?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遇到过的请教别人的生活场景。(指名说)

(2)不同的说话方式带来的结果相同吗?

体会请教别人的方法的重要性。

(3)选择下面的实例,想想应该怎么说,

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回忆自己遇到过的请教别人的生活场景,并进行交流

体会请教别人的方法的重要性。

指导学生能针对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应说些什么,怎么说。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二次备课

怎么做。

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4)每组推荐代表发表讲话,师生评议。

3、反馈。

二、教学第五题

学生练习毛笔字“花”和“笑”。

1、观察共同点:形状扁平,左右相似。

2、“花”写法提示:草字头先写一笔长横,再写短竖和竖撇,短竖和竖撇左右对称,上开下合。下面的“化”的两撇斜度稍不同,左竖为垂露竖。整个字为方形,上短下长。

3、“笑”写法提示:竹字头左右相似,书写时稍有变化,避免雷同,可以左低右高,左小右大。

板书设计

学会请教

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

学写毛笔字

草字头------花

竹字头------笑  分组练说

每组代表发表讲话

学生练习毛笔字。

通过分组练说,感悟合适的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毛笔字每一笔画的形态,以及各部件的写法,提高毛笔字的书写能力。

主备人:费明传

授后小记:

授课日期:       月    日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篇2

1.学会几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脉络, 初步感知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板书:日出) 读到这个词语, 大家都不会陌生, 日出以它独有的神奇瑰丽、变幻多端而赢得了古今许多诗人的青睐。 (出示句子)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也曾在圣井山之巅留下了“太阳初出光赫赫, 千山万山如火发。”的豪迈诗句。

2. 太阳每天朝起夕沉,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你见过日出吗?有什么印象? (板书:日出)

3. (1) 导入课题, 读课题。

(2) 介绍作者巴金爷爷。

(3) 师补充:巴金, 原名李尧棠,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代表作有《家》、《春》、《秋》。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 课文有6小节, 请6位同学来读, 其他同学一边听, 一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相机正音:慢慢儿

一刹那重担重围)

3. 交流: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巴金爷爷为了在海上看日出, 常常早起, 写下了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象, 并发出了赞叹。【承上, 在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之后, 此环节的教学并没有嘎然而止, 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生成的契机, 进行思维的提升和方法的总结。而这一切, 并不是由教师口授言教, 而是让一切都从学生中来。“新基础教育”提出“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生命力从何而来?就从学生积极的、主动的、充满智慧的思维中来。尊重学生独特的生命个体, 教师需转换旧观念, 不以自我认识为课堂主宰, 而要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善于引导、心中有学生、言语显大智的老师。在学生一次次不断修缮改进的答案呈现过程中, 我们不应忽略孩子们智慧摩擦出的火花, 当我们将课堂毫无保留地交给他们, 充分尊重他们完整的思维过程, 并试图发掘亮点时, 孩子们的表现是相当精彩的。他们或根据课题的提示, 或根据课文的内容, 或从前一位同学回答的基础上获得启发……直至获得一种宝贵的学习经验:根据课题的提示, 并结合课文的内容来组织完整的语言, 提炼出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的确是个好办法。】

三、理清脉络

1. 同学们, 如果请你给课文来分分段, 你会怎样分呢?默读课文, 可以和同桌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

2. 交流 (……)

【有效的小组学习是语文课呈现精彩生成的有效手段, 在讨论的过程中, 诸多小组对文本的分段都有各自的想法。交流时, 教师只是负责将各组的答案进行板书, 不以个人观点参与及影响。得出多种分段法。众说纷纭, 必有正误之分。还是把足够的空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请他们自行判断几种分段方法的合理性, 不同的分法, 就请他们阐述各自不同的理由。在整个辩证思维的过程中, 学生为本, 他们也更喜欢这种课堂氛围。有互动、有发现、有乐趣。“新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过程, 提出“有向开放—交互反馈—积聚生成”构成的“互动生成”式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教师通过开放的手段激发、捕捉、利用、组织学生各种性质的资源, 释放, 并使其成为促进学生发展资源的过程。有目的、有指向地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有一颗生命自觉之心。主动、积极、自信, 展现出独具魅力的生命光彩。】

3. 学生分段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文中哪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 (指读)

4. 刚才大家找的呢, 有很多都是描写日出景色的句子, 我们也感受到了, 巴金爷爷的笔触非常细腻生动。

我对文章最后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 (出示: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6. 你能给这句话换个句式, 变成陈述句吗?

7. 同学们, 你觉得什么叫“奇观”? (奇特的景观)

8. 我们的生活中, 你见过哪些奇观呢?

9. 这海上日出, 作者称之为奇观,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细细品读第一段。 (自由读)

1 0. 你读懂了什么?

a.天没有大亮, 周围很静, 说明了什么? (时间很早)

b.这样的早起只是一次吗? (常常)

c.你感受到了巴金爷爷怎样的心情? (非常期待能看到日出)

1 1. 有这样一种期待的心情, 必定是为了等待欣赏一场奇观!

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日出之奇特, 我们却能从巴金爷爷的心情中体会到。请你读一读第一段, 感受这种期待。

1 2. 这一切的等待和辛苦都没有白费, 在看过海上日出后, 巴金爷爷由衷赞叹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齐读)

1 3. 欣赏美丽的海上日出。 (出示图片)

日出时, 太阳、海水、天空, 分分秒秒都在发生变化, 它们互相映衬, 绚丽多姿, 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我想, 技术再高超的摄影师都无法记录下那种变幻之神奇。巴金爷爷却用文字记录下了这一奇观, 我们不禁感叹语言文字的无所不能和妙不可言。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有它界定的教学目标, 学习字词, 读通全文, 了解大意。要完成目标并不困难, 但怎样使课堂丰实有趣, 是不容易做到的。所以为了追求第一课时的精彩生动, 我们往往走入误区, 那就是“教学目标逾越”。将许多第二课时该做的事儿, 乾坤大挪移到第一课时, 结果导致教学环节零碎, 训练点都只是点到为止, 看上去很热闹, 而忽略了语文课堂最根本的“扎实清简”。明确第一课时要教什么, 了解孩子们需要获知什么,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课堂即会有真实的生成, 真实的, 就是精彩的。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 我想到了以下两个关键词。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篇3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教学素材现实,贴近学生生活。(2)关注探索过程,鼓励方法多样。(3)掌握难度。现象中的周期规律都是比较简单的、容易发现的。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体会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周期规律;第二部分是解决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每部分都安排了一道例题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是配合两部分的教学。

【学情分析】

在学习的教材中,学生分别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以及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同时,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学习本单元已有一定的探索规律基础和经验。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和发现探索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规则:男生为一队,女生为一队,比比看谁能快速真确地记住老师给你的信息,能记住的获胜。准备好了吗?开始!

男生:487

女生: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

女生:375375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452

女生:375375375375

男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女生的数字有规律。

师:是的老师设计的游戏就是不公平的。女生一组是有规律的,男生一组是没有规律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规律,我们掌握这种规律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

我们这节课就来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通过参与游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并初步感受周期规律,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学校马上要迎来60年校庆,为了迎接校庆学校在校园内布置了许多盆花、彩灯、彩旗。仔细观察(图略),从左边起,盆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

(生小组探究)

汇报探究结果:

a.师:来先看看盆花是按什么样顺序摆放的?

生:按一盆蓝花,一盆红花的顺序摆放的。

生:按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这样的顺序摆放的。

生:蓝红两盆为一组,先蓝后红,一直这样摆下去。

(师相机提问:下一盆花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师:盆花是按蓝红、蓝红这样两盆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

b.让我们来看看彩灯的摆放。

生:按红、紫、绿,红、紫、绿3盏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下一盏会是紫色吗?为什么?

生:不会,红色,每组中都是红紫绿的顺序排列的。

师:强调每组中的排列顺序都一样。

c.那彩旗呢?

四面为一组,红红黄黄的顺序一直排下去。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盆花、灯笼和彩旗的排列顺序,感知它们摆放的有序性,并能初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2.如果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生:蓝色。

师:确定是蓝色,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请动手将你的理由写下来。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

生:△○ △○ △○ △○ △○ △○ △○ △

你是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很好,这个一定是对的。

预设2:

1、3、5、7…单数  蓝花

2、4、6、8…双数  红花

你观察很认真,单双数的规律,那77盆呢?84盆呢?

预设3:

15÷2=7(组)……1(盆)

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15盆2盆为一组,分为7组还余1盆,所以是蓝花。

师追问:15是表示什么?2、7和1呢?

师:为什么余1盆就一定是蓝花?

每组都一样,第八组第一盆和第一组的第一盆一样,是蓝花。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那种?

(生表态)

【设计意图:通过15盆是什么花,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来解决问题】

3.照这样摆下去第38盏灯,39盏灯是什么灯?来试一试。(生动手)

38÷3=12(组)……2盏,应该是紫色。

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3盏为一组,38盏12组余2盏,和第一组中第二盏一样。

那第39盏灯是什么颜色呢?

39÷3=13(组),应该是绿色。

这里没有余数你是怎么想的呢?

它是第13组的最后一个,和第一组的最后一个一样。

小结:有用前两种方法的吗?

一一列举太麻烦了,要是问第100盏,1000盏呢?还有人用一一列举吗?

看来这种方法是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在解决38、39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实际问题中逐渐优化方法,形成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拓展练习

大家对今天的规律了解的怎么样?来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1.老师先摆了三枚棋子,你能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吗?

○○●

生:黑色,  21÷3=7(组)

《预设》生;不能判断,不能看出下一枚是什么,没有周期规律。

《预设》师:一定是黑色吗?

生:不一定,因为不能确定第四枚是什么颜色的,也许是黑色的也许是白色的。至少有这样的两组才能说它是有规律的。

是的,你能给它添上几枚让它出现规律吗?再来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的棋子?

生○○●○○●……

○○●●○○●●……

……    ……

(生上台展示自己添加的规律,特别强调省略号的作用)

师:像这样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棋子问题,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才是有规律,及在设计中更完整地认识周期规律,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知道了什么是周期规律,也知道了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你来看看老师摆的这些棋子是周期规律吗?如果是你,知道第50个是什么颜色吗?

○○●○●●●○●●●○……

小组讨论。

反馈:是周期规律。

生1: ○○●  ○●●●  ○●●●  ○……

生2:○○  ●○●●  ●○●●  ●○……

师:是的,去除前面几个棋子,后面的棋子是周期规律。

四、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1.知道什么是周期规律。

2.知道发现规律时,要用动手画一画、数一数的办法找到规律,就能应用规律解决很多比较复杂的问题。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分5个环节认识周期规律,即“五探”。“一探”通过男女生“比比谁记得住”的游戏,吸引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找规律兴趣。“二探”通过情景图,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体验周期规律。“三探”你知道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吗?学生通过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四探”通过第38盏、第39盏是什么灯,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方法,得到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五探”通过一组实践操作“摆棋子”再次探究并形成清晰完整的周期概念,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通过“五探”学生对周期问题形成清晰完整的认识,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了画图、列举、计算等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实际情景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成功的体验。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 篇4

在大海中永生

朗诵者:上河中心小学葛锦霞

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辽阔的大海。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

时近中午,专机盘旋着向大海告别。透过舷窗望去,水天一色,波翻浪涌。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5

1.学会7个生字:理解12个词语的意思:能用“敬佩、再三、热泪盈眶”3个词语造句.

2.会把课后练习1中的三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写下来。

3.感受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关心群众生活,严格遵守纪律的崇高品质,感受革命战争时期军民鱼水般的深厚情谊。

4.学有余力的学生,按“塞银元一一缝银元一一送还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把课后中的三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写下来。

教学难点 按“塞银元一一缝银元一一送还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读通全文,自学生字新词,理清脉络,结合习题1中的(1),重点教学第二段。

一、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1.揭题:两块银元。

提问:“银元”指什么?

2.看到这个课题,你会怎样想呢? (学生讨论)

(为什么以“两块银元”为题? “两块银元”与哪些人有关? “两块银元”能说明什么问题?大家学了课文后,就会明白了。)

二、听录音,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课文。

(一)自读课文。

1.读准生字,划出新词

①按字的音、形、义的要求学会生字:

②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新词。

2.根据“塞银元一缝银元一还银元”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注意读准:翘舌音;承(chéng),平舌音:损

辨别;沏一彻:损一捐:怨一怒。

2.你是怎样理解新词语的。(学生讨论,再提出不理解的)。

3.填空:课文可分段,是按的顺序分段的。(先填空,再讨论段落的起讫。)

四、讲读课文。

1.轻声自由地读第—段。

(1)划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

(2)想—想第2句话的作用;(引出两块银元的故事)

老师简介背景:1945年8月到1949年9月为解放战争时期(又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自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巨大胜利,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被消灭。《两块银元》故事就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发生的。

2.默读第二段。

思考讨论:

①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塞银元)

②为什么刘司令员、邓政委要赔孙老汉两块银元?

a. 用“一一”划出老汉打碎茶壶的句子(表情朗读时,注意体会老汉焦急,语速稍快。

b. “.’圈出邓政委把银元塞给孙老汉的有关词语。

③投影显示(句子)。

刘伯承笑着说:“老孙,这就不对了,你要帮助解放军遵守纪律嘛。”

茶壶是孙老汉打破的,为什么刘伯承要说“你要帮助解放军遵守纪律”呢? (学生讨论)

④“塞银元”这件事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划出有关句子。

投影显示(句子)。

“孙老汉见两位首长日夜操劳,……忙沏了一壶茶送过去。”

a.分别划出孙老汉所见所感所为的语句。

b.这句话表达了孙老汉对两位首长怎样的思想感情? (敬佩与疼爱之情)

c.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位朴实农民对解放军首长的敬爱之情·

d.仿说句子。

⑤感情朗读第二段,读出孙老汉对两位首长的敬爱之情和打碎茶壶焦急的心情以及体会两位首长严格要求,遵守纪律的精神。

⑥小结:这一段通过两位首长的言行,孙老汉所见所感,反映了人物的特点。

五、课堂练习

1.课堂作业本1、3题。

┌────┬───────┬─────┬─────┐

│ 谁 │ 所见 │ 所感 │ 言或行 │

├────┼───────┼─────┼─────┤

│ 孙老汉 │见两位首长日夜│是敬佩又是│忙沏茶送过│

│ │操劳顾不上喝水│ 心疼 │ 右 │

├────┼───────┼─────┼─────┤

│军属大爷│见同学们擦窗拖│又高兴又心│ │

│ │地忙得满头大汗│ 疼 │ │

├────┼───────┼─────┼─────┤

│ │ │ │ │

└────┴───────┴─────┴─────┘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三、四段,落实本课的训练点,把几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说说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讲读课文。

(过渡语,刘司令员、邓政委塞给老汉两块银元重新买一把茶壶,孙老汉是怎样做的?)

1.默读第三段。

① 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什么?

②用“一”划出老伴埋怨孙老汉不该拿两块银元的句子。(结合理解“埋怨”并读出埋怨的语气。)

③说说孙老汉是怎样送还银元的?

④“这下,两位老人才安心了”,为什么这才安心?

反映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两位老人热爱解放军的真诚情感)。

⑤小结过渡,孙老汉的老伴把银元缝进衣领,当刘司令员发现此事后是怎样做的?

2.学习第四段。

轻声自由读文

①当刘司令发现衣领的银元时,是怎样嘱咐警卫员的,用“~~”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结合理解“再三”一词,体会两位首长模范严守纪律的品质。

②“孙老汉手棒两块银元,感动得热泪盈眶”这句话的“热泪盈眶”什么意思?什么使他如此感动?为什么使老人感动之极?读读有关句子,品赏、体会:两位首长“心里想的全是老百姓”,这反映了“我军的纪律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表情朗读,体会军民的鱼水情谊。

三、揭示“学习提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默读全文,回答课后习题1中的问题(先说后写:作业本第5题)。

2.修改每一问题的答案,把答案连起来。

3.揭示“学习提示”的重点训练(指名读提示)。

a.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

b.训练的方法怎样?

c.把自己归纳的内容与“揭示”中的进行比较。{意思基本完整即可)。(同桌说、指名说)

四、小结(填空练习)。

回答课后习题中的( ),再把答案( )是归纳课文的( ),这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训练的方法是,先( ),再( ),最后( ),如《两块银元》这篇课文就是这样根据课后习题l的三个问题,先( ),再( ),最后( ),归纳主要内容为( )。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复习巩固重点训练,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完成有关作业.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同桌互查、订正。师抽查)。

2.轻声读“学习提示”。

二、自读全文,总结填空练习。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这是( )的方法归纳的。课文按( )的顺序,写了“两块银元”的故事,抓住人物的( ),反映了( )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军民( )。

三、复述课文(学有余力的学生)。

1.按“塞银元一一缝银元一一送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可以简要复述)。

2.结合板书,各自复述,同桌互述。

3.指名复述,师生评议。

四、朗读课文(自由练读,指名读,集体读)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诺贝尔》 篇6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瑞”“摩”“逝”等7个一类生字,识读“诺”“颁”“隧”3个二类生字。通过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毫不气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第8—10自然段。

3.通过品读重点句段,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领悟诺贝尔伟大的人格魅力。

4.学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能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制定意图: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要求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最新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指出: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确立了第一二条的教学目标。阅读叙事性作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本篇课文的特点确立了第三条教学目标。在阅读中,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确定的最后这条教学目标对侧重提高学生表达的能力,着眼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阅读理解,体会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中历经失败与痛苦,但毫不气馁,绝不放弃,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伟大的人格魅力。

难点:学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能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中,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是主旨。本篇课文中的人物诺贝尔有两个业绩,一是发明了炸药,二是毫无保留的捐献财产设立诺贝尔奖,此过程中表现了人物的精神及思想境界,根据课文特点及本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别确立为阅读教学中的重点。领悟表达方法指导学生写作一直是训练的难点,关于写小传,学生第一次接触,再第三环节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以求突破。】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检查生字词语的书写认读,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2.初读感知环节,检查读课文,了解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书情况。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指名读、合作交流、有感情朗读等方式,研读重点句段感受人物形象,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4.拓展小练笔,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最新修订版第三学段关于识字与写字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关于阅读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制定了第一条评价设计。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的形象,由此制定了第二三条评价设计。对于第四条评价设计,当前学段新课标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有的放矢的进行人物小传的练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四、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学生准备:

完成预习单,进行前置性学习。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大家知道我们中国大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是谁吗?(莫言)我们山东的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诺贝尔奖的影响如此大,你知道是由谁设立的吗?(诺贝尔)今天我们一起来拜访一下这位伟人。2.板书课题,齐读,强调“诺”的读音 3.你对诺贝尔有哪些了解?(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无论是诺贝尔还是诺贝尔奖,对于孩子来说是比较遥远的。而“莫言”这个近期妇孺皆知的名字,也是孩子的认知中与诺贝尔最近的名字,从2012荣获诺贝尔奖的莫言引申到诺贝尔,再至诺贝尔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师生潜心会文,展开深层次的阅读对话做了有益的铺垫。】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1)教师查看预习单,检查生字的书写。(注意:“械”的右边是“戒”,不能写成“戎”。“锤”字右边的“垂”最后一笔的横不能太长。)

2.查读容易读错的词语。多媒体出示:

装置瑞典揣摩机械逝世锤子砸石头诺贝尔颁奖隧道

(注意:“逝、锤、置”是翘舌音,“隧”是平舌音。“械”读xiè,不能读成jiè。)(2)指名读。(3)齐读。3.检查读课文。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最后取得成功,并设立了诺贝尔奖,为社会做出了贡献。)(2)你通过阅读了解到诺贝尔做出的贡献有哪些?学生根据预习单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板书:发明炸药设立诺贝尔奖)

(3)引导学生按照提示给课文分段,梳理文章脉络。()简介诺贝尔奖的有关情况。()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辛历。()设立诺贝尔奖。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一次检验,了解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以学定教,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为下步的精读感悟打好基础。】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读悟1、2段,认识诺贝尔。

1.自由读1、2自然段,思考:诺贝尔奖有什么特殊性? 2.学生交流,汇报:(1)时间不变(2)地点不变(3)规模宏大 3.你从诺贝尔奖的特殊性体会到什么?引导理解“盛大”,指导学生带着崇敬的心情朗读第一段。

4.体会设问句的妙处。

(1)学生划出第二自然段中的两个问句,比较: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明确这是两个设问句。

(2)师小结这样写的好处——更能引起读者的主意,加深印象。学生再次朗读体会。第二课时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品读3-9自然段,走近诺贝尔。

1.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诺贝尔发明炸药经过了哪些过程?

2.学生汇报:液体炸药——黄色炸药和雷管——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3.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默读3——9自然段,标画出有关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学习中,最重要、最基本、最有效的“语文实践”就是“读书”。这儿抓住“学习语言”这个根本目标,留足时间让学生静品默思,让语文教学的根深深地扎在文本语言中,通过组织学生与文本不断地对话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变成为学生在文本的字字、词词、句句中穿行的过程。】 4.学生按要求自学3-9自然段。5.学生汇报: 预设一:

(1)多媒体出示句子:

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指名读

(2)自由读句子。

(3)指导品味“毫不气馁”、“四个年头”、“几百次”、“终于”这几个词语。尤其对“毫不气馁”引导学生去理解。

(4)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到什么?(体会到诺贝尔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绝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5)炸药本身是极其危险的,研究炸药的人几乎每天都在与死神打交道,1864年的这场事故,不仅实验室化为灰烬,而且5个助手全部遇难,他的弟弟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加上这次巨大的打击,不久就去世了。政府也不允许他在市内研究炸药,不得不搬到郊外的一艘船上,但诺贝尔面对如此大的磨难和打击,毫不气馁,锲而不舍,以他惊人的毅力,又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请你饱含深情,再读一读这两句话吧。(指名读——齐读)预设二:(1)多媒体出示句子。

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

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指名读句子

(3)自由读句子,注意体会画线词语的意思。

(4)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到什么?(体会到诺贝尔为造福人类全身心投入创造发明,连个人的生死都不顾。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真可贵。)(5)当火苗近了,近了,已经接近炸药了,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你内心里最想给诺贝尔说什么?(诺贝尔!赶快躲开!)

(6)诺贝尔为何心怦怦直跳?(不知这次试验的结果是怎样的,要亲眼去证实。)(7)为什么还仍然盯着不发?(亲自看到试验的结果,已经置生死与不顾。)

(8)满身鲜血,却还欣喜若狂的呼喊着,你感受到了什么?(对受伤毫不在意,对炸药的研究已经痴迷。)

是的,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时间,精力,金钱,家人的生命,自己的安全等等,历经失败与痛苦,但毫不气馁,绝不放弃,直至成功,他高大的形象此刻屹立在你的脑海。

(9)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段话吧。(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先让学生浏览课文,了解炸药发明的三个过程,理清作者的表达顺序。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这部分,教师有扶有放,通过两个预设的环节,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历经磨难发明黄色炸药和雷管是诺贝尔发明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深入体会人物内心的过程之一,主要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品读去感悟,教师做了必要的延伸,能更好的创设情境,让学生再次朗读进一步升华感情。历经一次实验性爆炸,发明了微利更大的炸药是表现人物的典型事例,需要深刻挖掘,引导学生进行一组讨论交流汇报,然后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与凸现。】

(五)学习第10自然段,感受诺贝尔的精神。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就是在他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他还不忘为世界留下宝贵的遗产——诺贝尔奖。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诺贝尔奖吧。1.多媒体出示第10自然段的内容。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临终时,他立下遗嘱,把他100多种发明的奖金和专利费共200万英镑,全部存入银行,用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分别奖给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2.自由读。

3.指名介绍诺贝尔奖。4.出示诺贝尔的遗嘱:

我,签名人艾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经过郑重的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财产的遗嘱: 在此,我要求遗嘱执行人以如下方式处置我可以兑换的剩余财产:将上述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一份奖给在化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

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物理奖和化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颁发;医学和生理学奖由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颁发;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文学院颁发;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举产生的5人委员会颁发。对于获奖候选人的国籍不予任何考虑,也就是说,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谁最符合条件谁就应该获得奖金,我在此声明,这样授予奖金是我的迫切愿望„„

这是我惟一有效的遗嘱。在我死后,若发现以前任何有关财产处置的遗嘱,一概作废。

5.学生谈感受。(教师相机板书:热爱科学无私奉献)6.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第10自然段的内容。(自由读——指名读)

【设计意图:设立诺贝尔是诺贝尔精神的再次凸现,了解了这部分叙述的内容后,延伸了关于遗嘱的课外材料,指导朗读,突破难点,使学生更深入领会人物的思想境界。】

(六)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1)通过学文你知道作者为了表现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重点选取了哪些事例?(①8、9自然段具体描述一次实验性的大爆炸。②第10自然段设立了诺贝尔奖。)(2)这就是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今后我们在写作文时可以运用这种方法。(3)谁能有声有色地读读课文8—10自然段。(指名读——仿读)【设计意图: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感受诺贝尔精神的的同时,学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的表达方法,为学生今后习作奠定了基础。】 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七)小练笔。

今天咱们拜访了诺贝尔,了解了他为人类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感受到了他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请同学们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小传,即人物小传,是一种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它只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对于科学家,应重点选择他们从事科学研究,在科学上作贡献的材料。

多媒体出示这篇小传的要求: 写一写:

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小传”就是简明扼要的人物传记,主要写明:人物的生卒年月、国籍、身份、主要成就与贡献等。)

(1)“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不必另外再去搜集材料。(2)“一百多字”,不要超过200字。

(3)主要写明“人物的生卒年月、国籍、身份、主要成就和贡献等”。指名读要求。

学生根据要求练习写小传。指名读小传。(师生评议)5.学生根据评议修改小传。6.指名读修改后的小传。【设计意图:练写小传,为让学生拓展思维,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延伸,提高了学生表达能力,也是感受人物思想感情,完善人物形象的一个途径。教师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小传,以及写作的要求。学生练习写后进行必要的评议修改,力求扎实的进行这样的训练。】 作业设计:

1.习作小练笔:学习本课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写一写你身边的某一个人,可以写进自己的日记里,或者其他地方,和小组同学一起交流。

2.推荐阅读:通过图书室,网络或者其他途径找一找关于诺贝尔传记的图书,用心阅读,互相谈一谈读后的心得。

【设计意图:选取典型事例写身边的某一个人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也是一个难点,作业设计中要求学生再次进行训练,强化运用表达的技巧。关于诺贝尔传记的图书资料很多,推荐学生进行课外延伸阅读,扩展阅读面,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21诺贝尔 发明炸药(毫不气馁锲而不舍)

设立诺贝尔奖(热爱科学无私奉献)附五上21《诺贝尔》预习单 21《诺贝尔》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自我预习评价(涂色):

预习内容

1.我把本课的7个生字临写两遍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2.我还练读了课文中的词语

装置瑞典揣摩机械逝世锤子砸石头诺贝尔颁奖隧道 3.读课文,选择自己达到的朗读目标。

()正确()流利()部分段落有感情()全文有感情 4.我收集的关于诺贝尔的材料有:

5.我通过阅读知道了诺贝尔做出的贡献是: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

1.以阅读为主线,阅读与交流相结合。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读书中感知,在读书中感悟。在预习单的设计中,学生前瞻性学习中对朗读做了必要的要求,初步感知阶段也进行了必要的阅读训练,为学生能更好感知课文内容。阅读教学中,先放手让学生自学,然后重点对诺贝尔发明炸药的两个过程进行指导性朗读,抓住重点句段,并有效组织讨论交流,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2.以丰满人物形象为主旨。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尤其对诺贝尔这个影响深远的人物。教学中对内容的把握上以诺贝尔“发明炸药“和”设立奖金”两个贡献为出发点,以此感受他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特别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感悟,并引申必要的课外资料,加上教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内心感悟诺贝尔的思想境界,突出人物的主要品质,使人物更加鲜明。

3.读写结合,强化表达。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鲜明特点,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此认知,请调运用到习作中去。在阅读理解之后,指导学生写一篇人物的小传,拓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作业设计中也做了进一步要求,以强化学生的写作表达,进行写的训练,力求人文性与工具性完美融合。不足之处:

了解诺贝尔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情感上挖掘还不够深刻,尤其对研制威力更大的炸药的典型事例的阅读教学。还应有更鲜明的方式,更强烈的情感,通过有效的途径去感悟与领会。教学建议: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篇7

忽然, 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 来不及多想, 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 往操场跑去。

在危急时刻, 老师对学生的爱, 都浓缩在了“大家快跑”里。课后, 有学生小声问我:“如果我们也遇到这样的情况, 您也会这么做吗?”我想了想, 认真地对他说:“会的。而且不但我会这样做, 我敢保证绝大多数老师都会这么做。”“为什么呢?”学生问。“因为, 你们还是孩子。还有人与人之间是有感情的, 老师和你们朝夕相处, 早已建立了师生情。这种感情是很牢固的。”

《最后的姿势》一课里的最强音是生死抉择之际的“大家快跑”, 那么, 在《给家乡孩子的信》中最让人难忘的声音是这样的:

我有病, 写字困难, 提着笔的手不听指挥, 不要说给每个同学写一封回信, 或者像五年级郭小娟同学所要的那样一小段话, 就只给你们大家回一封信也十分吃力, 有时候一支笔在我的手里有千斤重。怎么办呢?无论如何, 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失望, 我终于拿起了笔。……

没有一个“爱”字, 却处处流露出对家乡孩子浓浓的爱。开始时学生不解:“为什么不请别人代写?”我回答道:“巴金爷爷的心里装着孩子。”我给学生讲青年巴金, 讲文革中的巴金, 讲“说真话”的巴金。我说:“要让孩子说真话, 首先自己要说真话;要让孩子学会爱, 首先自己要爱孩子。巴金爷爷尝尽了缺乏爱的痛楚, 不能让下一代缺乏爱的营养。所以, ‘不能让家乡的孩子失望’。”没有豪言壮语, 但爱不是豪言壮语, 也无须豪言壮语。

感受谁爱普通人、自己的亲人。学生身边的人都是普通人和亲人, 长大后, 绝大多数也是普通劳动者, 即使是杰出人才, 其人格与普通人也是平等的。对学生来说, 普通人、亲人, 最熟悉, 心灵的距离也最近, 他们的现在正是孩子的未来———怎么对待他们也就是怎样对待孩子。

对普通人的爱, 首先是对他们生命的敬畏。如《船长》中的船长在危急时刻是怎样救助那些普通人的呢?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 大声吼道:“大家安静, 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 其他乘客跟上, 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在生死关头, 谁先离开快要沉没的轮船?哈尔威船长的顺序是这样的:妇女、其他乘客、船员, 唯独忘了他自己。在千钧一发的时刻, 船长为什么作出不利于自己的选择?这是学生讨论中最集中的一个问题。有的说:“妇女是弱者, 在紧急关头, 让妇女先走, 是高尚和文明的标志。”有的说:“如果有孩子, 哈尔威船长一定会说妇女儿童先走。”有的说:“我们男同学, 长大后就是男人, 我们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我们还讨论:什么是英雄?我们发现, 英雄的本质是无私的爱。哈尔威是英雄, 他爱轮船上的乘客, 他爱自己的岗位, 他爱船员, 他也爱自己。在他的眼里, 乘客都是一样的, 只有男女之分、强弱之别。对生命的敬畏产生的爱是最有力量的, 是忘我的。学生喜欢《船长》的重要原因是船长拥有像海洋一样宽广的爱:爱弱者, 爱叫不出名字的乘客, 爱所有的人。

不少老师教学《鞋匠的儿子》往往紧扣“宽容”展开, 没有错, 宽容是文本的重要主题。林肯宽容的源头在哪里?我请学生寻找课文的“文眼”。仔细寻觅、反复讨论后, 学生认为“伟大”是《鞋匠的儿子》一文的文眼:

……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 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

……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 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 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

在林肯的眼中, 父亲是“伟大”的;不过, 我们相信, 林肯父亲的伟大不仅仅是手艺无人能比, 一定还在于他有一颗伟大的心。在林肯的眼里, 鞋匠不但不卑微, 相反还可以成为“伟大”。在林肯的心中, 无论父亲从事什么职业、处于哪一个社会阶层, 都有机会伟大;不管是鞋匠还是议员甚至总统, 都有机会变得“伟大”, 只要你肯努力。在教学中, 我请学生说说你的父亲的“伟大”之处, 结果一发不可收, 学生没想到自己的父亲有这么多的“伟大”之处。这种“伟大”可亲可敬, 并不是高不可攀;就在你的身边, 并不遥远。在不远的将来, 我们都可能变得“伟大”。

林肯的宽容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一个以鞋匠父亲为荣的总统一定会成为伟大的总统。看上去如此平凡、普通的爱, 却是最炽热的爱。

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 你还会想到爱吗?在教学《爱之链》时, 我请学生在课文中寻找一个词:这个词, 表示在困难的时候想到了爱。学生很快找到了这个词:笑。

……看见脸上带着微笑的乔伊, 她反倒紧张地闭上了眼睛。

(此前, “乔伊工作的工厂在前不久倒闭了, 他的心里很是凄凉”。)

乔伊笑着对老妇人说:“如果您遇上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就请您给他一点帮助吧。”

……她发现这位女店主的脸上虽然带着甜甜的微笑, 可掩盖不住她极度的疲劳。……

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 爱, 会温暖有困难的人。爱, 不是空话, 是实实在在的帮助。失去工作、心情沮丧的乔伊相信爱, 带着笑无私地帮助遇到困难的老妇人;他以前困难的时候常常得到别人的帮助, 因此, 他认为帮助有困难的人是天经地义的事;他相信, 他的困难是暂时的, 爱一定会温暖他。他笑, 因为他觉得帮助别人是幸福的事。尽管至少怀孕8个月, 尽管为了生存极度疲劳, 但乔伊的妻子依然带着“甜甜的微笑”, 因为她觉得, 服务别人、给别人带去热情、让人感到温暖是快乐的事。

笑, 感动了老妇人。老妇人留下包着一些钱的纸包还有纸条, 纸条上写着:“在我困难的时候, 有人帮助了我, 现在我也想帮帮你。”老妇人的善意, 让乔伊夫妇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在教学中, 我请学生谈谈:你或你的家人帮助过有困难的人吗?在你或你的家人遇到困难的时候, 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吗?在日常的生活中, 帮助过别人和得到别人的帮助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虽然可能还没有形成“爱之链”, 但大家只要努力, 相互爱护, 一定能够形成一条温暖的爱之链。因为, 这样的爱, 我们可以做到、也是有用的, 这是和所有的人有关联的爱。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篇8

【关键词】教学设计;《小鹰学飞》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目标预设】

知识和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认识两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和方法:学会自读课文,圈画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2.学会自读,做到不跟读,不指读。

【教学过程】

一、引导看图,课题导入

1.师:蓝蓝的天空是鸟儿的天堂,有谁知道在蓝天中哪种鸟儿飞的又快又高,捕猎时又特别凶猛?(生:老鹰)

过渡:对!老鹰是天空中最优秀的猎手,它能够在几千米以上的高空中飞行,他的飞行本领是它制胜的法宝,可是大家想不想知道小鹰是怎样一步步成长起来最终成为鸟中霸王的呢?

2.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鹰学飞》(指向课题),来看一看这只小鹰是怎样学飞的。请大家齐读一遍课题。(生:小鹰学飞。)

3.板书课题。(1)正音:“鹰”是后鼻音;(2)记忆字形:“鹰”是一种鸟,所以下面是个“鸟”字。

二、初读课文

1.先请大家自己朗读课文,在读的时候,老师有几个要求:(1)读第一遍,给文章标号自然段。(2)读第二遍,在生字下做记号,碰到难读的重点拼读。(3)读第三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过渡:现在老师要来检查你的读书效果咯,咱们的这一个环节叫“字词王国游一游”,先来看看老师的这些字词你是否会读了呢?谁来做第一排字词景点的小游客?(1)检查生字字音掌握情况。①出示词语(小鹰跟着摇摇头,不算拼命指了指 急促总算鼓起劲头顶盘旋好吧)。②指名看拼音读词语。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变身成为一只只小鹰,看哪只小鹰能顺利的飞到句子世界里去,去看看句子世界的风景好不好?(2)重点检查几个难读的句子。①出示: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②出示:小鹰一抬头,只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3)检查课文标段情况。①指名说说本课共有几个自然段?②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师生共同评议、正音。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谁和谁?讲的是它们之间的什么事?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脉络

1.是啊,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小鹰和老鹰妈妈的故事,小鹰跟着鹰妈妈学习飞行,这个学习飞行的过程到底怎么样呢,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它飞了几次,分别飞到了哪里?请小朋友再拿起书本,快速的读课文,找到答案,看谁找的又快又对?指名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大树上、大山上、天空中)

2.同步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张开双臂,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我们现在就跟小鹰一样在空中学飞行,请扇动你的翅膀。①快看(课件演示)飞呀,飞呀,飞离地面,越飞越高,高高的大树已经在我们脚下了,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呢?(开心、得意、想大喊起来)指导朗读“我已经会飞啦。” 你能用“已经”说句话吗?②小朋友们,如果你是小鹰飞到了大树上,你会看到些什么呢?出示句式:飞到大树上,我看到了。③你们这群小鹰这么高兴,快看看我这只老鹰在干什么?(老师摇头)从我的动作可以看出,老鹰对小鹰说的话持什么态度?(否定,不满意)那你来做老鹰,试着读读它的话。④出示一二自然段。齐读。

过渡:可爱的小鹰们,听了老鹰的话,我们该怎么做呢?(继续往上飞)那让我们张开双臂继续往上飞吧!

(2)播放课件,飞到了大山的上空。①现在小鹰已经飞到了大山的上空,这时小鹰又说了什么呢?②学生齐读:“我真的会飞啦。”③提问:小鹰这次说话与上次有什么不同?(出示比一比)(真的,已经)说明小鹰对自己很有信心。谁来把它朗读一下。④不要高兴得太早,看看我这只老鹰又在干什么?(出示句子)老鹰又摇摇头说(齐读老鹰说的话)⑤分角色朗读:我们请男同学来做可爱的小鹰,女同学做老鹰,老师做旁白一起把这两段话有感情地读一读。⑥如果你是小鹰,听到老鹰仍是说你不会飞,你会对老鹰说什么呢?

过渡:小鹰学飞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两次学飞,老鹰都不满意,那小鹰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把5—6两个自然段读一读。

(3)播放课件:飞到了天空上。①出示第5自然段,指名读。②小鹰这次怎么飞的呢?(鼓起劲,拼命是什么样子?谁来做做?)③小鹰飞得真拼命呀,这段话中还有哪个词告诉我们小鹰飞得很拼命呢?联系实际说说:你什么时候急促地喘着气?④现场体验:拿出跳绳请学生上台跳,全班观察他的状态,理解“急促地喘着气”让这个学生带着感受再读一读。问:他现在说话连不连贯?(不连贯,断断续续)课文中用了哪个标点来表示 ?(省略号……)所以,在这里“……”表示语气的停顿。⑤导读:小鹰飞得多卖力呀,让我们一起跟着小鹰向天空飞去。全体起立,张开翅膀,鼓起劲,拼命向上飞。(齐读第5段)⑥老鹰被小鹰坚定的信念,顽强的精神感动了,他不再摇头,不再否定,而是向头顶指了指说(齐读句子)小鹰看到了什么?(白云上有几只鹰在盘旋)理解:盘旋

四、小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初步知道了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飞到了( )、( )、( )。

小鹰学飞可真不容易啊!下节课我们将细细体会小鹰学飞的全过程,相信你会有更多收获!

五、学习生字,理解字义

下面,让我们走进生字乐园,去学习几个生字吧。

1.出示生字:盘、旋、摇、顶。指名读。2.进行口头扩词。3.指名学生分析生字字形,记住两个新偏旁:盘:上下结构,认识新偏旁:舟。旋、摇、顶: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旋:新偏旁:方。4.师范写,生书空笔顺。5.学生描红,临写。6.师生共同评议。

上一篇:督导室工作意见下一篇: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