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鲁迅先生精神作文

2024-08-23

继承鲁迅先生精神作文(精选6篇)

继承鲁迅先生精神作文 篇1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鲁迅先生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鲁迅先生作文1

在我读过的那么多书籍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主要回忆鲁迅先生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了鲁迅先生是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崇敬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是鲁迅先生对作者读书不认真进行委婉地批评。读到这里,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让我不禁掩卷沉思:有一次,爸爸帮我买了一本名为《五万年前的客人》的书,我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地读了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而文章的特点、所表达的情感,全弄不明白。一天,爸爸突然问我:“小可,爸爸给你买的书读懂了吗?”“读懂了。”我回答说。爸爸面带笑容地说:“我问你一个问题,看你能不能答对,《五万年前的客人》中的《黑宝石》是什么?”我吞吞吐吐地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爸爸听了,说:“读书要认真,不能马虎了事。爱因斯坦小时候也不是个超人的天才,甚至有人说他是个‘笨蛋’,可促使‘笨蛋’成为天才的不正是勤读书这三个字吗?爱因斯坦深信天才出于勤奋,他用勤读书去弥补自己的笨拙。勤读书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还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听了爸爸发人深省的教诲,我醒悟了,并下定决心:从此要认真读书,不再马虎了事了。

从《我的伯父鲁迅学生》中关心青少年的一个情节中,我明白的道理是:做什么事,都要认定目标,一心一意、认认真真去完成,才能成功。作文

鲁迅先生作文2

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作家,当然,我也不例外,我最喜欢的作家是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这一生都是在为人民而奋斗,而他的笔就是他最强大最有力的武器。在平常人的眼中,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人一事,他们所关注的往往只是事物的表象,而鲁迅先生不同,在他的眼中看到的并非单单是事物的表象还有事物的本质。他曾用忧愤深广这四个字来概括自己的作品的基调。对于任何人,任何事,鲁迅先生都是抱着怀疑的心态去对待的,通过表象显现出本质,却又怀疑这表象,这似乎是矛盾的,但是却使鲁迅将凡事看得更为清晰透彻,本将这异于常人的想法赋予诸文。他的笔如同手术刀,将表面的血肉层层剥开,揭露其中隐藏的内涵,他的笔是他最强大最有力的武器,与封建社会做不屈不挠的斗争,为中华之崛起做着奋不顾身的开拓。

但是鲁迅先生最令我佩服的是他那颗纠结的近乎扭曲却又极其坚定的心。我在《呐喊自序》中写道:鲁迅这是一边要积极地给予新青年们战胜黑暗的勇气和信心,一边要消极地面对那令人窒息的黑暗。我在《孤独者》的阅读笔记中写道:鲁迅之所以为鲁迅,正是因为无论现实多么黑暗,他的内心多么消极,都可以坚持着命运与作斗争。

但是鲁迅先生也是因为这样子过度的劳累才是自己患了胃疾,但是他仍然为着人民而写作,为着国家而奋斗,他对国家的热爱始终是坚定的,可以说是毫无动摇,也正是这一点,是他一直为了中国做小说,为了人民而做小说,只有这样强大的内心才受得起民族魂这份荣誉和嘉奖。其实他并未离我们远去,一直在我们心里在我们的心里。

鲁迅先生作文3

严肃刚毅,精神抖擞,这或许就是我们所认识的鲁迅吧!但以《朝花夕拾》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他的情。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都是我对于父亲最大的错处。“这是鲁迅先生后来回忆自己在父亲临死前的行为而不禁感叹的,表达了自己对父亲无说的爱,以及对自己的行为无比后悔。

在对一个不是生母却胜似生母的长妈妈的描写中,鲁迅先生虽然表面上写了她十分迷信,但是实际上却表达了对她深深的爱,由她为自己而想尽一切法子去买《山海经》来表达了自己对她的敬意,字里行间都体现了鲁迅先生的情,更有在最后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祝福“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当然,鲁迅先生的情并不仅仅只在自己的亲和自己所热爱的人那,更存在于中国所有的劳苦大众。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情,他才可以一直坚持下去。他以笔为武器,像一把锋利匕首,狠狠地插入敌人的胸中,像一把优秀的手术刀,治疗人民的病处,像一块块砖头,筑成了人民心中的长城。

因为鲁迅先生的情,所以他会不顾身份,跪着为人民服务,他会时时刻刻为进步青年着想,他才会一直有勇气,有决心,在曾经那个污浊的社会屹立起来,成为所有人的一颗“北极星”,永远为人民指引方向。

或许有的人会说,我们也有情,为何就比不上鲁迅先生呢?不!你那只不过是为自己着想,而从未没有为他人考虑,你只知道收获的喜悦,而不明白奉献的快乐!

我们,不!所有人都应有鲁迅先生那样的情,心中只有他人,从来只为他人考虑,我们身边才会出现一个又一个“鲁迅先生”!

我明白了鲁迅先生的情……

鲁迅先生作文4

一支笔就是一把利刃,一个字,就是一柄长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您一生的写照,狂人日记你笔下的阿q你笔下的野草,啊鲁迅先生,你让我由衷的感受到了敬佩。

忆往昔,你那伟岸的背影总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家庭中的大起大落原来是衣食无忧的您不得不担起生活的重担,可命运总是不太好,父亲的死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贫困,您不得不去国外求学,在那里你认识了藤野先生,在一次与留学生看电影时,片中因为背叛祖国被处决的中国人,使您深感悲痛,手术刀只能医好中国人外表的腐朽,但拯救不了他们内心的黑暗,于是您依然决定弃医从文,用自己尖锐的文笔刺破那些卖国求荣者的虚伪外表,激起中国麻木的人内心的世界。

离别啦,先台后您踏上了回国旅程,开始发表作品,狂人日记野草等等作品陆续发表,而您也完成了梦想的一部分,但只是唤起了一部分人的良知是没有太大的用处,你又开始了拯救之路。

随着更多人民被唤醒,您的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但是你也不把自己生病当回事,仍然没日没夜的工作着,亲戚朋友,见了都想帮助你,可是明确明朗的笑了,笑说与其不工作多活几年,还不如好好工作少活几年,但这样没日没夜的工作始终是不行的,病魔最终还是耗尽了您的身体,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您闭上了双眼辞别了这人间,一颗文学史上的璀璨明星悄然离世,全国人民听到这个消息都纷纷赶来哀悼,许多作家写下了您的故事。

我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时间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还是会有的。您在文学史上不仅仅只留下了名言名句名著诗歌名留下的,还有那些令人敬佩的品质,鲁迅先生,你虽然消失在了红尘滚滚的人间,但你却永远活在了广大人民的心中。

鲁迅先生作文5

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他以笔为武器,永远为人民而战……他,虽然已经逝世,但依然活在人民心中;他,虽然生命已经终结,但精神永垂不朽。他就是我们的“民族魂”——鲁迅先生!

我眼中的鲁迅先生,是在学习了课文之后才了解他,崇敬他的。从前的我只知道我国有一位大文豪名为鲁迅,对他的著作却不屑一顾。但学习了课文之后,鲁迅先生的高大形象渐渐地在我脑海中扎了根。

他热爱祖国,曾在日本留过学得他本可以穿着一身优雅绅士的西服,却天天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不离身。他顽强不屈,勇于斗争。当时的社会无比黑暗,反动势力也无比猖狂,不断地搜刮民脂民膏,穷苦人民的生活几乎没有一丝曙光。而鲁迅先生用他那锐利的笔写下了一篇篇犹如锋利匕首的文章,刺向了敌人的心脏,使敌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恐慌,于是对他进行了残酷的迫害,但鲁迅先生依旧不屈不挠,就如他那短短的刷子似的头发,那么坚硬,不肯弯曲。

“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这就是无私奉献的鲁迅先生。他为了孩子们能多方面吸收知识,翻译了外国童话《表》与《小约翰》,他为了唤醒沉睡中的中国人民振兴中华,“历尽艰辛”翻译并自费出版了《毁灭》等等,创作了许许多多的作品,辛苦了一生。鲁迅先生家的女佣也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这样辛苦的工作,为我们民族做贡献,怎会不让与鲁迅先生只有一面之缘的阿里觉得他瘦呢?但是,鲁迅先生瘦得精神,瘦得有力!

鲁迅先生是一株野草,更是一个英雄,是他点燃了几代中国人奋发的星火,是他用锐利的眼光为我们指引前进的道路。如今,鲁迅先生已经离开我们七十六年了,但他虽死犹生。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沧桑如何巨变,鲁迅先生的精神都将与我们同在!

鲁迅先生作文6

尊敬的鲁迅先生:

您好!

也许对于您来说,并不认识我,然而对于我来说,可对您熟悉得很哩!在我的眼中,您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家,最重要的是您还是一位无畏的革命家。

您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提到过自己的青少年生活,里面既有在百草园中玩乐的童趣,又饱含着您对旧时私塾教育的不满,还有您对江湖庸医耽误了父亲病情一事的追悔……不过,我最看重的是您对范爱农等爱国青年的无限赞美。您又何尝不是一位正气永存的爱国者呢?

在日本东京留学期间,您看到了像“清国留学生”这类的人,国家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而他们却丝毫没有想到要报效祖国,没有想到正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反而在“学跳舞”,不思进取。您对他们失望至极,离开了令人失望的东京,来到了远隔千里的仙台。在仙台,好在有毫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当老师,您终于还是学到了一些医学知识。不过,在看电影事件中,您最终看清了中国人麻木不仁的本性,看到了中华民族现状的危在旦夕,并清晰地认识到:学医只能缓解国人肉体上的痛苦,而要想真正改变国家落后挨打的面貌,就要设法改变国人的内心世界,从文正是最好的选择。自此,您便以笔为武器,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您时刻心系祖国的命运,时刻准备着与黑暗势力作殊死搏斗。您那铿锵有力的词句就像一颗颗致命的子弹,直击敌人的要害。您那激情澎湃的文章,激励了无数有志之士的崛起,一同加入到护国保家的队伍中来。您提倡新文化,反对旧的道德约束,您的努力,加速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新文化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全国人民思想的大解放,您功不可没!

我无法用有限的语言描绘您辉煌的一生,但我知道,您非凡的爱国气魄以及所做的努力,是使中国这头沉睡的东方雄狮觉醒的必不可少的一份力量!百年树人!我将永远铭记您!再次向您表示衷心的敬仰!

鲁迅先生作文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作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里面写了这样一句话“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而在当今社会,却很少有人像鲁迅先生一样,但在我原来就读的学校——株洲六0一子弟小学刚开始,因为爸妈忙,所以把我托附在爷爷奶奶那里,我也就住在株洲,班主任——蓓老师可就不一样。

蓓老师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鼻子不大不小,嘴巴又厚又大,而且蓓老师说话总是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那天,我一早来到学校,发觉自己的脸红得像猴屁股,又觉得自己头晕,蓓老师看见了,知道我得了病,立刻背我去医院,那天正好又赶上下大雨,而蓓老师把她的外套脱下,披在我身上,就向医院跑去,到了医院,医生检查我,断室外发高烧,把我放在床上钓水,过了几天,我的病好了,我又重返了校园,小草小花们依然那么漂亮,可我看见蓓老师在那儿咳嗽,突然晕倒在地,旁边的老师看见了,立刻把蓓老师送进医院,进了医院,医生说蓓老师患了重感冒,需多休息几天,我见了,扑到蓓老师身边哭了起来,蓓老师见了,笑了笑,说:“傻孩子,哭什么哭,老师过几天就好了。”我听了,默默不语,只是擦干眼泪,跟老师再了见,回了教室。蓓老师也就像鲁迅先生一样,都是“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鲁迅先生作文8

今天,我读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本书,之前听说这本书价值连城,还没有听爸爸介绍完书的内容,我就聚精会神地看起来了。“喂!喂!留浩你先听我说完再看!”爸爸生气地说。等说完之后,我就专心致志地看起来了。

我读着读着,发现文章中我对伯父帮助黄包车夫这件事感触很深。这件事的大意是:有一天,作者和爸爸、妈妈去她的伯父鲁迅先生家,在伯父的家门口发现了一个受伤的黄包车夫。作者的爸爸经过询问,知道了黄包车夫受伤的原因。于是作者飞快地跑到了伯父家,接着跟伯父一起帮助这个黄包车夫包扎好伤口。最后伯父又把一些钱给了他,要他在家好好养伤。这一件事,使我对鲁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读完文章,再回头想想,鲁迅的品德实在是非常高尚。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像鲁迅先生那样助人为乐,做了好事又不要报酬的呢?我曾经就亲身经历过一次与文章差不多的一件事情,一次,一个小朋友独自玩着,在跑步的时候,突然踩到一块香蕉皮,四脚朝天滑到了,他大哭起来。可是,在旁边路上的人,都是冷眼相观,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前来帮助这位摔倒的小朋友,把他扶起来。有的竟然幸灾乐祸,指着这位小弟弟哈哈大笑起来,真是不知羞耻,还就这个小弟弟的狼狈样议论纷纷。我看了,赶快把小弟弟扶起来,并且我还不停的说:“小弟弟,你没伤着吧?你疼吗?”小弟弟高兴的地:“你真是一个好哥哥!谢谢你!”我听见了马上感到甜滋滋的。此时,一阵阵掌声从我的耳边响起。原来小弟弟的爸爸来了。小弟弟的爸爸说:“真的太谢谢你了!谢谢你把他扶起来!你叫什么名字?”我愉快地说:“我叫留浩,是中关村一小三年级五班的一名学生。”小弟弟说:“大哥哥,我们交个朋友吧!行吗?”我说:“行啊,我们以后都是朋友了!咱们去玩吧!”小弟弟说:“好!咱们出发吧!”

所以,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热心地帮助别人。这样,不仅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还会让自己更快乐!

鲁迅先生作文9

尊敬的鲁迅先生:

您好!

我是晚辈陈镘羽。自从我读过您的著作《阿Q正传》、《孔乙己》等,我对您肃然起敬,从此心中萌发了当作家的愿望。

是您的作品让我懂得那是社会的黑暗;是您的作品让我明白人民在灾难中煎熬的痛苦;是您的作品让我珍惜如今幸福的生活!

说实话,我真挺羡慕萧红阿姨的。她原本只是一位孤立无援东北的姑娘,但在您的帮助下,她闯进上海文坛,掀起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在萧红阿姨成功的脚步里,凝聚着您多少辛劳的汗水啊!因此,萧红阿姨写了一篇文章——《怀念鲁迅先生》。从中,我深深感受到萧红阿姨对您的感激和怀念。在我心目中,您的身影也更加高大——明朗的笑容、朴素的衣裳,再加上关爱他人、勇敢无畏、相信科学的个性,我时常会想:您到底是怎样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啊!

我幻想,如果您是我的老师,说不定我也能成为著名作家呢!我也明白,要是单单依靠别人,是不会成功的。要在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的帮助下进龋

鲁迅先生,如果可以,请允许我叫您一声老师,是您的率真开朗、平易近人、爱憎分明和勇敢无畏教会我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位伟大的人!

鲁迅先生,或许晚辈的这些直言在您看来近乎幼稚,但我还是希望您能在另一个世界里开开心心、健健康康。

此致

敬礼!

鲁迅先生作文10

他常常穿着一件白色的长衫,头发浓密乌黑,像刷子似的竖起,特有的“鲁氏”胡须,成个隶书的“一”,他关爱青年,爱护青年,他一生接济了无数的困难青年,他是中国的第一位用笔跟敌人战斗的作家!他就是让我尊敬的鲁迅的先生!

鲁迅先生的一生与敌人“战斗”,他敢于斗争,他那严肃中又带着慈祥的脸庞,注视着中国的兴败,为受欺压凌*的百姓打抱不平!

鲁迅先生的一生中最痛恨浪费时间,乱占用别人时间的人。他自己非常珍惜时间,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珍惜时间,要用自己有限的时间为中国文坛做出的贡献!有人问他,“为什么你会有那么大的成功?”,鲁迅先生说“我只不过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来写作而已。”

这是多么简洁而深奥的话语。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而鲁迅先生成功的决窍就是这么简单。

鲁迅先生的一生写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小说、诗歌、散文等等。他的杰出作品吸《故乡》、《阿Q正传》、《秋夜》……他还翻译了许多外国作家的书籍,如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弗雷德里克·凡·伊登的《小约翰》等等。

鲁迅,这位伟大的作家,中国第一位用笔与“敌人”战斗的作家!中国的大文豪!

这就是我认识的鲁迅先生!

点评:文章行文流畅,段落分明,上下连贯,过渡自然。通篇刻画了“我”敬仰的鲁迅先生,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钦佩与敬爱之情。

美中不足的是,文章缺乏自己的感悟,作者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鲁迅先生带给你的影响或者你敬爱他的理由,希望作者继续努力,加油啊!

鲁迅先生作文11

三月八日到了,鲁迅先生已经逝世八十多年了。从傍晚到子夜,静静地,一个人坐到窗前。任冷雨打着窗棂。灯下一盆吊兰,淡淡的吐涂着一壁翠色的书柜。身上微微泛起凉意,想起了鲁迅先生,泪水就滑落下来。

时光在一次次骊歌中走去冷然无回地走去。

看过先生的照片,不高,也就一米六左右。相貌平平,浓眉,留着密密的胡子,穿着朴素的大褂,踏着黑色的布鞋,双手背在后面。眉宇中透着几丝庄严。先生挺幽默的,常常讲一个笑话,把自个儿逗笑了,笑的咳嗽起来,许先生气着拍拍先生的背。

将时光追溯到先生求学的那时,那时,先生从国内毕业要去日本学医,那时,中国还是块儿肥肉。被侵略者蚕食瓜分,那时,先生在日本人面对日本学生的侮辱。看着电影里中国人被杀,也随着鼓掌,那时先生忍无可忍,弃医从文,思绪扯回,看到现在的中国,先生会很开心吧,如果他在。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见识到先生的家国情怀,当然,他也是位严谨的学者还是位慈祥的老人。对青年人的失误,他绝不容忍,先生总是白天侍客,睡觉,晚上写作常常从皎皎月光写到灿灿阳光。小孩儿犯错了,他会和蔼的对他说之后,孩子们开心的玩去了。他说,孩子只是孩子,不要在成长中的幼苗,淋盆冷水。是啊,孩子只是孩子。昼夜写作的伦令人无隐中添了几分敬意。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雨住了,凉意也散了。脸上挂着的几颗泪珠也早已化为泪痕,先生的容貌,先生的诈末了,把一半分为分与痛苦,看着天上的太阳,它笑着,跌落下来,却没将先生带回

鲁迅先生作文12

鲁迅先生,我在小学阶段就学过你的文章。从你的作品中,我能看得出你不仅文采斐然,而且品德高尚,具有极强的爱国思想,我很敬佩你。你是我的偶像。

鲁迅先生,我应该叫你周爷。周爷爷,我想对你说:在当时的黑暗社会里,你没少用笔杆子和敌人进行斗争,你那犀利的语言让那些侵略中国的人无法接受,他们想法设法封锁你的文稿,却封锁不了你的爱国思想和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你变换不同的笔名来讽刺打击帝国主义。你写出了人们的心声,把对敌人的恨表现得淋漓尽致。大快人心,真为我们中国人出口气。怪不得毛泽东,周恩来称你是“文化革命的主将。”你和在战场上打仗的战士是一样的,你也在与敌人进行生死搏斗。你用笔杆子捍卫了我们国家的尊严,人们很感谢你。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是对你最真实的写照。对待敌人决不屈服,为人民大众甘愿服务。有一次,一个马车夫的脚被玻璃渣划破了,你对蹲下身子帮他包扎,抹药水,又把马车夫背回自己的家里,让他安心调养身体。你堂堂的一个大文豪却为了这一点小事忙乎起来,一般人做不到。你是我的榜样。

不仅如此,你还关心贫困的进步青年,为了让青年能读上书,你却把自己出的书免费送给他。你这种舍己为人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周爷爷,我想对你说:你心里只装着别人,唯独没有你自己。我们很心疼你。虽然你去世好多年了,但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正如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话就是对你最高的`评价。

鲁迅先生作文13

一张瘦削的脸庞,透露出刚毅与坚强;两道锐利的目光,仿佛能刺透黑夜;一头不屈的硬发,显示与恶势力的不调和。这形象与那不朽的文字一起,随着岁月的增长,逐渐由模糊变清晰,终于画出了我心中的鲁迅先生,众多的作家中,鲁迅是突出的一个,野兽特殊的一个。虽然他没有的累累巨著,没有冰心老人那清新、优美的诗一般的笔调,也没有雨果那曲折动人的小说情节,但他以对人民的关爱,对旧社会的憎恨和他那坚强不屈的品质,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他以笔为抢,以文字为利剑,挑破漫漫长夜。他敢骂,骂那些奴颜婢膝,貌似中庸的伪君子;敢论,论国民的劣质根本;他敢呐喊,为在土地上麻木生活着的闰土而呐喊。

鲁迅关心爱护青少年,总是询问侄女周晔一些问题,犯了错却以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去批评;鲁迅憎恨旧社会,即使在开玩笑时也不忘抨击那压迫人民的旧社会;鲁迅同情贫苦人民,肯为一个区区车夫去半跪治伤,送药送纱布。最让我崇敬的是他关心别人胜过自己,他不顾自己病重,反而让女佣阿三多休息,不让她干重活。他的这种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品质不仅得到了当时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也得到了现代人的崇敬和钦佩。

虽然鲁迅走了,但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他甘愿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甘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他不仅属于历史,也属于现实。

鲁迅先生作文14

鲁迅,一个神圣的名字,像所有被推到高处的神话人物一样,在鲁迅周围始终有一种威慑的气氛和蛮横的力量,压迫着我不敢双眼直视他。他是作为一个不可言说的奇迹存在的。

从小康家庭而坠入困顿,在每天店铺和药店的循环往复之间看清世态炎凉;从绍兴到南京学洋务,在奚落和排斥中与亲人分离;从中国到日本致力医术,在外人的歧视中发现国人的麻木不仁;从彷徨到呐喊,在万难被毁的铁屋中大嚷挽救将从昏睡入死的民族……谁能在如此特殊的年代有着如此特殊的经历?在我认识的人中想来也只有鲁迅了吧。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面对政府的“围剿”和迫害,面对“御用文人”的诽谤和风刺,面对广大人民的的麻木愚昧,“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是向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成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生在近代,却无时无刻不警示着一代一代的后人。读过鲁迅的作品,个个丑陋的中国人:奴性、面子观念、看客心态、麻木、卑劣、自私、狭隘、保守、愚昧等等都揭露无遗,即便是现在,我们的身上仍残留着它们的种子,行走在社会上仍处处可见。鲁迅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审视着当时甚至现今的社会,对丑恶,陋习,弊病进行着无情的揭露批判,多么深刻。

鲁迅精神并没有随着时问的推移被人们淡忘,它已经播散到每个中华儿女的心里,激励着我们直血现实,勇于反省自我,不断前行。

鲁迅先生作文15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些闲静,然而委实不容易……”这是出自您的著作《朝花夕拾》中的小引,从您笔尖下流淌出的优美词句,让我敬佩不已。

虽然只是小引,看起来平淡无味,可是您却用自己特有的词语,把平凡的生活刻画得栩栩如生。看到这篇小引后,我的眼球被牢牢地钉在了书的上面,怎么移都移不开,妈妈催促了许多次要吃饭,我还似一尊木雕一动不动。从此以后,我的生活被您的这句话感染了,变得丰富多彩。不得不说,您的这句话真的给我很大的启示。

鲁迅先生,我是从上三年级时认识您的。那天,爸爸带我去新华书店购买图书,书架上一排排花花绿绿的图书,看得我眼花缭乱。突然,我眼前一亮,看到新书推荐的展板上写着——鲁迅的《朝花夕拾》正在热销中。这时已经有不少人聚集在热销的书架旁。听胡老师说鲁迅先生是大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能让学识渊博的胡老师敬佩的人,我一定要领略他的文学风采,于是我抓紧时间抢购了一本。

回家的路上,虽然爸爸平时一直要求我不能坐在车厢里看书,我还是央求爸爸就这一次。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这本爱不释手的书,小心翼翼地翻开书的第一页,阵阵墨香扑鼻而来,赫然在眼前的是书的目录:《狗·猫·鼠》、《五猖会》等。这些单个的词,以前从未看过,在鲁迅先生的书中出现,更让我觉得神秘。我的好奇心陡然上升了。看着看着,我被您那富有哲理的词语深深吸引,那些看似平常的动物,在您的书中却有着特殊的含义。在这本书里,写出了您文字中的精华,写出了您所敬佩的人,写出了许多奇事异闻,更写出了您对污吏的讽刺,读您写得文章,让我意犹未尽!

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您不只是文学水平高,更是一位品格高尚的学者。您不仅把我带到了学习语文的新境界里,更指引着我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怎样做人。“做人要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句话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

继承鲁迅先生精神作文 篇2

从17岁到21岁, 鲁迅都在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和路矿学堂读书, 他在总结这四年的经历时说:“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 结果还是一无所能, 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国外去。”于是, 为了民族的“维新”, 为了自己的“学问”, 鲁迅开始了长达7年的日本留学生涯。最初在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和普通科学知识, 为以后升入高等专门学校打基础。两年时间过去了, 但鲁迅自己却产生了深深地失望感。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个“无非是”表达了鲁迅对东京的不满意、不满足和一种厌倦感。他热切的求学渴望化作了泡影。他为什么感到失望呢?原因有二:一是当时日本, 国力逐渐强盛, 独霸东亚的野心日益膨胀, 又刚刚在甲午海战中打败了中国的北洋水师, 全国上下弥漫着一种鄙视中国人的风气。鲁迅此时去日本, 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种种歧视和轻蔑, 他几次走在东京的大街上, 就受到过日本少年的辱骂。自尊自重的鲁迅怎能不感受到这种氛围, 怎能不产生屈辱和激愤呢?二是一些中国留学生对他的刺激。日本人蔑视中国人, 那是因为人家比你强大, 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而我们的许多留学生, 少心没肺, 不仅不从日本人的轻蔑中吸取自我鞭策的动力, 反而以自我的种种乖行, 不断地证明着自己是“劣等民族”。譬如在上野公园的樱花树下, “成群结队”的留学生沉醉在“异国风光”中, 那条让鲁迅厌恶的长辫子, 既不肯剪掉, 又羞于展示, 便让它或盘于学生帽中“形成一座富士山”, 或解散开来挽在头顶“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忸怩作态, 孤芳自赏。其浑浑噩噩、“乐不思蜀”, 让鲁迅感到愤慨、悲哀。还有中国留学生会馆的情景, 一到傍晚, 洋房里咚咚作响的跳舞声, 满屋的“烟尘斗乱”, 更让鲁迅不堪忍受。

当时, 就绝大多数中国留学生来说, 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求学救国”的使命, 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始终在进行着, 鲁迅更是经常“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 多方探求“新知识”, 热情投身“新运动”。学业之余和革命之外, 逛逛公园和跳跳舞, 本是正当的活动, 但敏感的鲁迅, 却从一些留学生的表现中感受到他们的不思进取和耽于玩乐, 只为镀金及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这与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愿、一心要寻求救国救民革命真理的精神追求, 相去何其遥远, 二者又是怎样的水火不容!于是, 鲁迅不堪忍受, 决心“到别的地方去看看”。

他从热闹的东京来到偏远的仙台, 进入医学专科学校学习。以鲁迅的想象, 离开东京就不会看到那些令人厌恶的“清国留学生”, 做到“眼不见心静”, 这一点他是办到了。他一定还会想到, 离开东京这个政治、文化中心, 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轻蔑会淡薄一些。但这后一点他是达不到的, 因为当时在日本人的性格中, 有一种极端自大的成分, 而且上下一心, 对中华民族的蔑视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民族情绪。一个“弱国”游子的心灵是多么敏感啊!你看鲁迅, 在从东京到仙台的旅途中, 两个站名就在他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一个叫“日暮里”的站名, 让鲁迅沉吟不已, “日暮里”译成白话就是“太阳沉没的地方”吗?日本这样强大, 为什么偏偏要起个这样不祥的地名呢?这起名的人是怎样想的呢?这让鲁迅感到惊奇难解, 许多年之后还没有忘却。“水户”呢?是明末思想家、反清志士朱舜水的客死之地, 他想到这位仁人志士的悲壮事迹, 真是激情潮涌, 他还中途专门下车, 瞻仰了这位先烈的遗址。总之, 鲁迅的敏感, 都是与他的忧国忧民、爱国感情联系在一起的。

仙台在鲁迅的印象中是复杂的。他承认这个偏远的市镇社会氛围毕竟比东京好一些, 医专学校校方及一些日本同学对他是友好的, 这总还是一个讲学问、讲文明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日本学生依然抱着民族优越感看待鲁迅, 让他耿耿于怀。鲁迅在仙台受到优待, 譬如学校不收学费, 几个职员关照他的住宿和伙食, 班长还亲自到他下榻的客店了解他的生活。这种真诚的关心, 鲁迅认为是“物以稀为贵”的缘故, 他是这里唯一的中国留学生, 并联想到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 福建的芦荟拉到北京, 就变得格外金贵起来一样。他并不完全信任日本人, 他的理解中带有一种疑惑。而对仙台两家客店生活上的不适, 蚊子的叮咬和芋梗汤的难喝, 他是格外的记忆犹深。一个人在心理上不能适应环境, 在生活上就更容易挑剔了。

真正让鲁迅忍无可忍的是“漏题风波”和“看电影事件”。在学年考试中, 鲁迅的成绩名列前中游, 这让争强好胜的学生会干事心里不服, 他托辞检查鲁迅的课堂笔记, 又写匿名信侮辱鲁迅是预先得知了先生的“漏题”。事情自然水落石出, 流言不攻自破。但却引起了鲁迅极大的愤怒, 他不仅仅认为这是对他人格的侮辱, 更是对民族尊严的无视。他悲愤的呼喊:“中国是弱国, 所以中国人是低能儿, 分数在60分以上, 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紧接着是看电影一事, 银幕上日军的残忍, 中国看客的麻木, 教室里日本学生的拍掌欢呼, 真让在场的鲁迅五内俱焚、悲从中来。倘若在场的是一个心态平和、思想中庸的中国留学生, 他会感到悲痛乃至警策自己, 但断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人生选择。可刚直、敏感的鲁迅, 却再也不能忍受这样的环境和氛围, 于是他毅然做出了中途退学、“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

在这样一种环境和背景下, 鲁迅真正感受和认识到了藤野先生的伟大。关于鲁迅和藤野先生的师生关系, 藤野有一篇回忆录, 尽管往事模糊, 记叙亦简单, 但其内容该是真实可靠的。他说他曾经学过汉文, 因此“尊敬中国的先贤, 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 所以这在周君就以为是特别亲切和难得了罢”。“我授完课了就留着给周君看笔记, 改正添补他听错了的错处”。至于最后的分别、赠送纪念照片等, 藤野先生都记不得了。他说:鲁迅“把我景仰为唯一的恩师, 但说到我……仅仅给他看看笔记, 我自己也觉得奇妙”。按照藤野的说法, 他与鲁迅的交往不多, 相处也短, 因为鲁迅是学生中唯一的外国留学生, 所以多一点关注、改正过课堂笔记而已。客观地讲, 二人的师生关系并不见得有多么深厚。真正让鲁迅受到感动的是什么呢?就是藤野先生对中国文化和民族的尊重, 对中国人包括留学生感情的理解。他对鲁迅的关心和教诲, 都源于这一种思想感情。这种胸怀和境界, 对大学教授的藤野来说, 是一种固有的修养, 但在鲁迅那里, 却觉得“特别亲切和难得”。因为从东京到仙台, 鲁迅满眼看到的是日本人的傲气和蔑视, 而中国的留学生也是一副“洋奴”嘴脸。

藤野先生只是仙台医专的一位普通教授, 他不仅具有一个知识分子的人间情怀和人道主义, 而且有一种深厚的学术良知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他痴迷于自己的专业, 耐心的教授包括鲁迅在内的每一位学生, 就是希望把新的医学不仅在日本推广而且传播到中国去。他给鲁迅添改笔记, 纠正鲁迅解剖图上的错误, 关心鲁迅的解剖的实习, 处处体现了他治学的严谨和在教学上的认真负责、严格要求, 还有对学生的真诚关爱。因此鲁迅把他尊为恩师, “是最使我感激, 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 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论鲁迅先生的学术精神 篇3

关键词: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小说、散文和杂文的创作中,在学术史上,鲁迅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果丰硕的学者。本文从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和《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两篇作品来探究他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首先,是关于鲁迅先生在学术研究中的传承和超越问题。

鲁迅在学术研究中的传承和超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辑校古籍、收集金石拓片等以及对古代文化的研究,主要成果有《会稽郡故书杂集》《嵇康集》等;二是在小说史撰述方面的成就,主要成果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

第一点是鲁迅关于古代文化的研究。“史料”是文学史家从事研究的基础,包括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作家作品的考辨等,所得结论必须建立在扎实的事实材料的基础之上,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中肯,才能说服人。鲁迅研究中国小说史,难处不仅在于材料的庞杂,更在于需要辨别材料的真伪。由于中国古代一直将小说视为“小道”,不登大雅之堂,所以直到鲁迅所处的时代,仍然没有专门的小说史出现,资料的散失更是不计其数。鲁迅就曾感叹:“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有之,则先见于外国人所作之中国文学史中,而后中国人所作书中亦有之,然其量皆不及全书之什一,故于小说仍不详。”[1]因此,鲁迅前后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来考证和撰写《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体现出其学术精神和学术功力。鲁迅对于史料的重视和在朴学方面的成就奠定了写作《中国小说史略》的重要基础。郑振铎在《中国小说史家的鲁迅》中说:“这是乾嘉诸大师用以辑校周秦古籍的方法。而用来辑校古代小说的,却以鲁迅先生为开山祖。而其校辑的周密精详,至今还没有人能够追得上他。”[2]从中可见鲁迅先生的成就之高。而蔡元培也说过:“鲁迅先生本受清代学者的濡染,所以他杂集会稽郡故书,校《嵇康集》,辑谢录《后汉书》,编汉碑帖,六朝墓志目录,六朝造像目录等,完全用清儒家法。唯彼又深研科学,酷爱美术,故不为清儒所囿,而又有他方面的发展……已打破清儒轻视小说之习惯……”[3]这段评论,肯定了鲁迅在考据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时也可看出鲁迅对于清代朴学的扬弃和有选择的吸收与借鉴。收集和整理古籍是十分枯燥的事情,但对潜心其中十年的鲁迅来说,与其说是进行文学史料的收集整理,为自己的学术研究打下基础,倒不如说是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寻求精神资源,借以寄寓自己的思想,实现他在《坟·文化偏至论》里所说的“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人生意义,致之深邃,则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4]的价值理想和文化情怀。且鲁迅还在考据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革新,而相比于他的老师章太炎借考据而宣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必要性”的政治理想,鲁迅则认为“是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5]。两者虽然都是同样的治学思路,但他们所处历史背景、文化选择及价值理想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从而使学术研究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同样是史料考辨和清儒家法,鲁迅的学术史研究显然已经突破了清代朴学的清规戒律,更多地具有学术转型时期的个人色彩和独特之处。

第二点是关于鲁迅在小说史撰写方面的成就。鲁迅认为:“讲文学的著作,如果是所谓‘史’的,当然该以时代来区分,……史总须以时代为经……”[6]这反映在文学史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则需要文学史家能够描述文学现象的来龙去脉和发展线索。对于作家,能够找到其师承与流传,体现出时代与时代之间的历史继承关系;对于作品,能够找到其继承和发展的地方。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进化论的影响。鲁迅在文学史观上的突破和超越在于,他既吸取了进化论的有利因素,为己所用,形成文学史家必须具备的“文学史意识”和“史识”观念,但又不盲从,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他注意到中国小说进化过程的特殊之处,并指出中国进化的情形有两种特别的现象:一种是新的来了好久之后而旧的又恢复过来,即是反复;一种是新的来了好久之后而旧的并不废去,即是羼杂。然而就并不进化么?那也不然,只是比较慢。性急的人,有一日三秋之感罢了。鲁迅主要受章太炎的“俱分进化论”的影响。“俱分进化论”明确提出人类历史社会中“进化”与“退化”并存的思想。章太炎认为“进化论”思想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达尔文所推崇的乐观进化论;另一种是叔本华等人所推崇的悲观进化论。鲁迅继承了章太炎对于进化论思想的质疑精神。而这种对于进化论的质疑及潜在的警惕性和他超越“进化论”文学史的精神,使他注意到“反复”和“羼杂”这两种特殊情形。这种理论见识的形成和理论视野的开阔性,使得鲁迅在学术上的追求具有了更新的意义。

其次,文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历史研究,鲁迅每论及一个重要的作家、一部重要的作品,总要把他放到特定的历史时段中去,深入地探讨作家所处的时代,仔细地研究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进而得出合乎情理的结论。在《“题未定”草(七)》中鲁迅说:“我总认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7]《中国小说史略》中大体贯穿了这一方法,书中每章的第一段大致都是关于时代精神风貌的描述。如在谈到六朝鬼神志怪小说向清谈志人小说转变这一现象时,“鲁迅抓住了汉末魏晋的社会风尚,指出了佛老面目为二,本质则一,两者相扇而终汗漫成为清谈风气”[8]。这一文学史的研究思路到撰写《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时,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例如,他在谈到“建安风骨”的形成时,就是从当时的政治法律等措施对当时整个时代风尚的影响来解释的。他指出:汉末曹操当权时,“第一个特色便是尚刑名,他的立法是很严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还常常从民族的、心理的角度来研究文学史。例如鲁迅在分析中国神话不够繁荣,流传下来多为片段的原因时,就认为这与国人的思维方式有关。“天神地祇人鬼,古者虽若有辨,而人鬼亦得为神祇。人神淆杂,则原始信仰无由蜕尽;原始信仰存则类于传说之言日出而不已,而旧有者于是僵死,新出者亦更无光焰也。”[9]这里便涉及到中国人偏于统一、不加分别的普遍心理对文学的影响问题。这些都是鲁迅在学术史上的重大贡献。

注释:

[1][9]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团结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第13页。

[2] 郑振铎:《中国小说史家的鲁迅》,《人民文学》1949年第1期。

[3] 转引自蔡元培、李宗英、张梦阳编《六十年来鲁迅研究论文选》(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25页。

[4] 鲁迅:《文化偏至论》,《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6页。

[5] 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8页。

[6] 鲁迅:《鲁迅书信集·致王冶秋(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五日)》,《鲁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43页。

[7] 转引自汪文学《论鲁迅的文学史研究方法和价值取向》,《贵州文史丛刊》2003年第2期。

[8] 白振奎:《鲁迅早期文学史观与方法论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鲁迅先生作文 篇4

一张瘦削的脸庞,透露出刚毅与坚强;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破四周沉沉的黑暗;一头不屈的硬发,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他,就是鲁迅。

鲁迅先生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教育家、革命家,以及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奠基人。鲁迅先生的一生都是坎坷不堪的。开始,他是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到了后来他有弃医从文,放下手术刀,拿起手中的笔,用比作武器,用文字做军队,一次又一次对******反动派进行猛烈的进攻,揭露他们肮脏丑恶的嘴脸。鲁迅先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批判中,孤身一人走上了为民族、为人民的奋斗之路。这一路上,鲁迅先生一次又一次受尽迫害,尝尽辛酸。自己写的文章屡次被查封,但他依然不放弃,不惧迫害,顽强拼搏。他用满腔热血实践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追求,他用笔划存漫漫长夜,挑出些许亮色。

他敢怒。三十年代,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猖狂入侵和以蒋为首的国啊民党的残暴统治,先生屹立在阵场前沿,怀着无比仇恨的心情与反动派作斗争。他敢言。新文化运动突起,先生站在运动的前沿,并于19发表小说《狂人日记》,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实质。文章表现国人精神的痛苦和病态,旨在通过唤醒国人麻木的神经,促进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他着重刻画封建专制统治及礼教对被压迫群众的深入骨髓的思想腐蚀与毒害。先生敢怒敢言的精神正是那个时代的中国所需要的,他的幽默中闪烁出睿智与深刻,内中包含的是一颗忧愤深沉的爱国之心!

鲁迅先生作文 篇5

您好!

今天,我们学习了您的作品《故乡》。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跟随着文中的“我”在阴晦的天气里回到故乡,陪着“我”在故乡感受亲情、友情,又和“我”一起在怅惘中离开故乡。我知道,文中的“迅哥”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您,但至少,“迅哥”的身上有您的影子啊!

认真品读《故乡》,我发现您对故乡的山水、对故乡的人都饱含深情,并把这份深情融汇到您的作品之中。不难想象,您已经不可能忘掉少年闰土那可爱的形象,您已经不可能忘掉少年时在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记的故乡。《故乡》这篇文章,如果用一个字来浓缩,那就是“变”。故乡的景色变了,故乡的人变了:儿时天真活泼的闰土已经变成了麻木的木偶人,“豆腐西施”杨二嫂也变成了细脚伶仃的“圆规”。仅就闰土来说,他的身材变了,他对“我”的称呼变了,最让“我”接受不了的,是他和“我”之间的感情变了。您是想通过这一系列的变化,告诉人们封建等级观念对当时人们的思想束缚,表达您对造成人与人之间可怕的精神隔膜的封建礼教的愤懑与不满。

在文章中,您塑造的“我”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我”的身上分明有您的影子。为了探索一条通往幸福通往美好的救国救民之路,您和许多像您一样的知识分子在黑暗中摸索着执著前行。我知道,您是想用这篇文章唤醒当时的民众,奋起抗争。

我最喜欢的是您在《故乡》的结尾写下的文字: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意在启示当时的人们,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为了追求新生活而去奋斗与实践。这句话对今天的人们仍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必须去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之路。我已经把这句话铭记在心中,作为自己前进路上的座右铭。

鲁迅先生,您知道吗?您是我心中的文学偶像,您是我心中的做人榜样。希望有一天,我能像您一样,写出鼓舞人心的作品,成为像您那样的“孺子牛”。

赵盈宇

追悼鲁迅先生作文 篇6

鲁迅先生逝世了,许多人都来追悼他。他的遗体静静地躺在万国殡仪馆里。那时侯鲁迅救助的黄包车夫来了,在鲁迅家做事的女佣阿三来了,他的侄女周晔一家人也来了,万国殡仪馆里挤满了追悼鲁迅的人,庄严,肃穆。

我站在万国殡仪馆的门口,心中有说不出的那种滋味。我真想走上前去献上一朵鲜花,我真想去学医,把鲁迅先生医好......但那已经不可能了。

第一个走上前去的是鲁迅曾经救助的黄包车夫,他买了一双崭新的鞋子,也许是他四处几借钱才买到的鞋子,也许是他再也不会让鲁迅看到他光着脚了吧。他穿着军装,走上前去,敬了个礼,然后说。

“鲁迅先生,我寄托了你的希望,成了一个军人,我也学会了打鬼子了,但您已经悄悄的`离开了我们。你不能就这样抛弃我们走了,我们的祖国还需要你来栽培、帮助。如果你还活着那该多好啊,继续帮助我们的祖国,写文章,如果你能长命百岁那又该多好啊!”

听了黄包车夫的感述,那个从前眼睛失明,但受到了鲁迅先生的帮助的女佣阿三也发言了。

“亲爱的鲁迅先生啊,你是多么伟大,多么慈祥啊,你生病时,还叫我不要干重活,而且你在死面前也无所畏惧,还在坚持写文章,这种为自己想少为别人想得多的精神可真是可敬啊,值得全世界学习啊!”

第三个走上前的是周晔和她的爸爸妈妈,周晔把伯父送给她的两本书放在花上,只见她满面泪水,穿着黑白相间的衣服,头上带着白巾。然后,周晔就深情款款的说。

“伯父啊,你真伟大,生前还教我怎样好好做人,一眨眼,您就去世了,我是多么伤心啊,你真是好样的!”

然后,许多工人和学生都向鲁迅先生致敬,场面悲伤极了。

我相信,鲁迅的灵魂会默默帮助我们的祖国的明天更加美丽。

追悼鲁迅先生作文600字

上一篇:财务部年度个人工作总结20下一篇:数学七年级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