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福州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

2024-07-01

2011年福州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精选6篇)

2011年福州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 篇1

语文试卷(3月份)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亦余心之所善。(屈原《离骚》)

(2),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3)仰观宇宙之大。(王羲之《兰亭集序》)

(4),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5)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管仲论 苏 洵

管仲相威公①,霸诸侯,攘戎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则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乎耳,色不绝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邪?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邪?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五霸莫盛于桓、文。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袭文公之余威,得为诸侯之盟主者百有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臣而无君者矣。桓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吾观史蝤,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威公:即齐桓公。

2、对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霸诸侯,攘戎狄

攘:排斥、打击

B.讫简公,齐无宁岁。

讫:终了,完成

C.一乱涂地,无惑也!

惑:疑惑,疑问

D.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

固:本来

3、以下句子分别编成四组,全都是说“管仲死而齐国乱”的原因是与管仲临死前没有“荐贤以代”有关的一组是()

①桓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②仲之疾也,公问之相。

③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④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相庆矣。

⑤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⑥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批评管仲临死之前未能向齐桓公荐举贤能之士以自代,以致死后桓公被竖刁、易牙、开方等小人包围,使齐国陷入混乱,无法再称霸诸侯。

B.作者还以晋国在文公死后有“老成人”执政为例来对照论述,以史蝤荐蘧伯玉、萧何荐曹参作对比证明。

C.历史上的管仲一向被当做贤臣的典范,本文却大做“翻案文章”,但言之有理,道前人所未道,以敏锐的眼光,委婉的语言,揭示了治理国家中重要一环--推荐贤人的问题。

D.全文逻辑严密,有论有据,析理精细,见识独特,很有说服力。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3分)

(2)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贫交行① 杜甫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②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注】①行:是古代诗歌的一体。②管鲍:指管仲和鲍叔牙。管仲早年与鲍叔牙相处很好,管仲贫困,也欺负过鲍叔牙,但鲍叔牙始终善待管仲。现在人们常用“管鲍”来比喻情谊深厚的朋友。

(1)这首诗歌以“贫交”为题,首句“翻手作云覆手雨”,指出的却是一种

之交,常见四字成语“

”就出自这里。(2分)

(2)这首诗歌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赏析。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刘琦病亡,鲁肃三次要讨回荆州,又被诸葛亮以图得西川后即奉还为由哄骗回去。周瑜与孙权设下美人计,准备把刘备骗到江东。孔明将计就计,派关羽保驾,让刘备前往南徐娶亲。刘备依计而行,得到了乔国老和吴国太的支持,顺利地娶了亲。(《三国演义》)

B、葛朗台从不买肉和面包。佃户给他送足够的阉鸡、母鸡、鸡蛋、黄油和小麦;租用磨坊的人除了缴纳租金,还要登门拿小麦去磨;葛朗台要租他菜园的菜农供应蔬菜;取暖用的木材,是从田园四周作为篱笆的矮树或烂掉一半的老树上锯下来的。他的开支,仅仅是圣餐费,妻女的衣着花销以及教堂座位的租金等。(《欧也妮·葛朗台》)

C、觉慧看到这个家的无数罪恶,特别是鸣凤死后,他再也不能忍受这一切了。他要出走,却遭到长辈们的一致反对。他不愿屈服,不愿随着这个家庭一起灭亡,要自己争取幸福。最

后,他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觉新、觉民和报社的朋友们,乘船去上海,去创造新的事业,追求新的生活。(《家》)

D、卷入买空卖空的投机市场彻底失败后,吴荪甫回到家中,掷听筒在桌子上,退一步倒在沙发上,直瞪眼,喘粗气,蓦地一声狞笑,跳起抢到书桌旁,拉开抽屉,抓出一枝手枪来,对着自己胸口,脸色黑紫,眼珠仿佛要爆出来似的,„„可是手枪没有放射,吴荪甫长叹一声落在转轮椅子里,手枪掉在地下„„(《子夜》)

E、卡西莫多见到爱斯梅拉达对弗比斯倾慕的神情,心里十分难过,但他还是为了爱斯梅拉达去找弗比斯,因无功而返受到爱斯梅拉达的责备后,他不再到她的小屋来,可是还给她送来一头小山羊做伴,并冒着生命危险移走了爱斯梅拉达害怕的一尊雕像。(《巴黎圣母院》)

8、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贾宝玉在湘云与宝钗安排的藕香榭里举办的一次宴席上写下这样的诗句“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请简述这次宴席的情形及刘姥姥对宴会巨大开销的所发的感慨。

答第()题

(2)简述玛丝洛娃被法庭错判的经过。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②,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①而已矣。”【注释】①运:转。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宣王认为攻打燕国轻易取胜是天意如此。

B、齐宣王询问孟子该不该占领燕国,说明他对这个问题毫无主见。

C、齐宣王间接否认攻打燕国取胜是天意。

D、孟子认为只有正义之师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戴。

(2)对战争的目的与成败,齐宣王与孟子有不同的认识,请简要阐述。(3分)

齐宣王认为:

孟子认为: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0-12题 我们该怎样实现“低碳”?

众所周知,低碳的概念起源于气候变化,降低碳排放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但低碳也不仅与气候变化有关,更重要的是,低碳和环境问题联系在一起,很多污染问题都与碳排放有关。化石燃料的燃烧同时排放出二氧化碳和多种污染物。因此,碳排放的降低将带动多种污染物排放量的下降。

低碳涉及生活行为、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单个公民的行为只是很小一部分,行为改变对低碳目标的影响很低的。假如电力等耗能高的行业不减碳,光靠公众个体行为的改变是不可行的。如果我们把目光集中在个人行为的改变,而不关注那些耗能和排放大的“大户人家”,这对减碳来说就是一种本末倒置。

我们现在要注意这样一种倾向,就是把公众的注意力过多地引向个人行为的改变。这不是说因为个人行为对实现低碳的贡献小就可以不必践行低碳生活了,而是说我们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那些碳排放量大的企业和产业上。

同样,在国际上,首先应该减碳的是那些发达国家,是富人而不是穷人。如果我们把注意力放错了地方,第一不公平,第二不合理,第三没效果。因为不管对发展中国家还是穷人来说,很多碳排放是生存和发展必需的,而对发达国家和富人来说,很多碳排放却是由于奢侈需要,是可以减掉的。要让全民彻底过上低碳生活是不现实的。

低碳经济不仅是一个口号,不仅是一种生活时尚,而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紧密相关的一种经济形式。如果我们的社会按照这样的经济形式运转,产生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将十分可观。发展低碳经济,普通公众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一股力量,但是要看到,发展低碳还有更大的减排主体---企业。耗能和碳排放的“大头”不在消费,而在生产。如果说公众消费和日常生活产生的碳排放是一只小猫,那么生产领域的碳排放就是一只大老虎。比起公众生活中的低碳,生产的节能和低碳显然更加有效。所以,要切忌因关注公众碳减排而把注视着那些高排放企业的监督视线移开。

无论是节能、污染减排还是碳减排,都需要制度、政策和法律的保障。我国的《节能法》和《可再生能源法》都对节能和低碳直接起作用,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手段也正在不断完善。我们现在需要把低碳的要求更加明确细化,使法律要求更加具体,并强化监督、投入和评估,使政策和法规能够切实执行。(选自《环境保护》2010年第11期有删减)

10、下列有关低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气候的变化,人们提出了低碳的概念,因为降低碳排放能减缓气候变化。

B、碳排放与污染问题相关,降低碳排放也会促进多种污染物排放量的下降。

C、公众个体行为的改变对低碳目标的实现影响是微小的。

D、对发展中国家和穷人来说,很多碳排放是生存和发展必需的,因此不必减碳。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低碳经济是一种生活时尚,更是一种经济形式。

B、低碳经济的运转能产生出十分可观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C、发展低碳经济,公众是非常重要的力量,碳排放的大头不在生产而在消费。

D、要降低碳排放,就要强化监督、投入和评估,这就需要把低碳要求明确细化,使政策和法规能够切实执行。

12、低碳涉及范围有哪些?碳排放谁的责任最大?为什么?(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青衫 海津

我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见到的男人,早已失去了书香熏染出的儒雅与温和。在我的生活中,再也没有了那飘逸的青衫,我们身边的人,再也不见了那种诗情的洋溢。不见了青衫的时代,仿佛空气中缺少了一种成分,总是让人觉得有一些枯燥,有一些乏味,有一些沉闷。

我对于青衫的怀想,其实并不仅仅是因为那种服装的款式。我一直执著地认为,那简洁流畅的青衫,就是莘莘学子的文化符号。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书舍学馆之中,那些翩翩的身影,总是在岁月中浓来淡去。青衫的背后,深藏的是浩繁的书卷,是满腹的经纶。

中国的传统文化,总是以简洁豁达的方式表达出来,总是以优美浪漫的形式呈现出来。青衫,既是简洁的,又是优美的。青色是一种不好确定的颜色,在可见光谱中介于绿色与蓝色之间。也有人说如果有一种颜色让你分不清是蓝色还是绿色,那就是青色了。我想青衫的青色还包括了黑色和介于黑白之间的灰色。这样复杂地呈现出来的带有文化意义的青色,拥有中庸的品性,泰然,淡定,不事张扬,却透着一种执著与稳健。一袭青衫,自然流畅的线

条,自上而下,一以贯之,不枝不蔓,没有任何修饰,不繁复也不简陋。它洋溢着中国文人不卑不亢、入世淡定与出世超脱的精神内质。

青衫是文化的,它昭示的一切,来自十年寒窗、秉烛夜读之苦。苦虽苦矣,但是,苦中之乐,自有个中真味。且不说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理想,只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价值判断,也美若虚幻。夜深人寂,有红颜相伴,素手秉烛,红袖添香,即使读遍经史子集,又何苦之有呢?更何况还有心中那座黄金屋,在远方熠熠生辉,耀人眼目。

款款青衫妆扮出来的,必定是一副周正坦荡的君子之相,君子必定有德才兼备之品。德与才的统一,是传统文人的完美追求,它氤氲成一种浩然正气,在中国历史的深处,撑起一座精神大厦。尽管有些沉重,但岁月,总会留住那些风景。

我记起韦尔乔的一幅画,画中一个穿长衫的人,将绞索从容地套在自己的脖子上,另一个穿长衫的人,则平静地为他扶着脚下的凳子,整个画面气氛宁静而安逸。这一切仿佛都很自然,穿长衫的人生死竟如此从容。是谁垂下的绞索?在绞索上结束的是什么?我想,那两个人身上穿着的长衫,一定是青色。

那些穿青衫的人都已经逝去了,青衫也在岁月中沧桑老去,如一缕袅娜的青烟,在我的心里,如梦似幻,散而不去,淡而不绝。

1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青衫是古代文人所穿的一种服装的款式,它因此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含有中国文人淡定超脱的精神内质。

B、青色之所以有文化意义,是因为它拥有中庸的品性,泰然,淡定,不事张扬,却透着一种执着与稳健。

C、秉烛夜读之苦,苦中之乐的个中真味,这“真味”指的是颜如玉、黄金屋这些虚无的东西。

D、“款款青衫妆扮出来的,必定是一副周正坦荡的君子之相”,这个“相”指的是留住的那些“风景”。

E、这篇散文对青衫的内涵作了多方面的解读,表达了对青衫的留念和深刻的理解。

14、文中插入写韦尔乔的一幅画有什么作用?(4分)

15、青衫在岁月中沧桑老去,但为什么作者说“它在我的心里”,“散而不去,淡而不绝”?(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

中广网北京 2月2日消息(记者韩秀)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天是大年三十,可能很多听众已经准备好了春节的红包,给父母,给亲人,给朋友。当然了,在我们看来,红包,只给认识的人。有一个人,和我们一样,过年了,也包红包,但他的红包,却是包给了许许多多他不认识的人,而这些红包加起来的数目是:1.1亿人民币。这一次,他发红包的地点选在了宝岛台湾。这个人,就是陈光标。

陈光标捐款捐到了台湾,尽管他把此行称作低调之旅,但是当所有的镜头都对准他聚焦的时候,他还是和以往一样高调,陈光标于26号离开南京,带领50多名大陆企业家前往台湾,27号他开始在台湾9个县市发放1.1亿元人民币,算起来这是他第七次向台湾捐赠款物。但却是第一次亲自赴台布施。

陈光标:这两天之后要跟600名“莫拉克”台湾受灾的灾民一起,我们大陆爱心企业家跟他们一起吃个年夜饭,跟他们在一起红红火火的过个年,给他们送上新春的慰问金,每个人至少是一万。

记者:现在您知道已经由于很多媒体采访过您了,这么多媒体采访您,您觉得有没有对

您某一个特性过于放大,或者对您的某些初衷有些曲解呢?

陈光标:我对于媒体的报道,来弘扬中华文化这种爱心,表示敬意和感谢;对于有极少部分的媒体的认识、歪曲的报道,我也没有什么可说的,这都是一种正常的观点的认识和碰撞。但是这两天看来,宝岛台湾的人民群众90%见到我都是翘起大拇指,都是非常欢迎,满大街打着“热烈欢迎中国首善陈光标”,我看到以后都非常的感动。

“高调慈善”,已经成为陈光标的标志之一。而“高调”背后的每一次“义举”,都会引起一片“作秀”的指责之声。“当面发现金”的慈善方式引发的争议,也一直没有停息,种种争议与指责,这一次,陈光标又是如何面对的呢?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大陆首善”陈光标昨天(1日)结束为期6天的“感恩行善之旅”,在离开台湾接受记者提问时,滔滔不绝地发表超过40分钟的演说。现场有许多热情的台湾民众,赠送陈光标匾额、围巾等感谢他的善心。陈光标宣布,今年5月还会再赴台湾,大家都知道世界首富是比尔·盖茨,但是世界首善的位子还空着,他身为“大陆首善”,回去之后会更加努力行善,以做到世界首善为奋斗目标。

据报道,陈光标受访时,还秀出西装内里口袋,上面绣着“富而有德,德富财茂”8个大字。陈光标说,每天的绣字都不太相同,这样做是要提醒自己背负的责任和重担,要为地球美好的家园和解决人类贫穷而努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努力缩小贫富差距。

1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从“今天是大年三十”这句话可以看出这篇新闻报道是非常及时的。

B、陈光标把分发红包的地点选在宝岛台湾就是一种高调慈善的行为。

C、文中插入记者与陈光标的对话,直接展现了陈光标对媒体报道的态度,更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

D、身为“大陆首善”的陈光标,以超过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为奋斗目标。

E、陈光标在西装口袋上面绣上“富而有德,德富财茂”是一种作秀行为。

14、“在我们看来,红包,只给认识的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4分)

15、有报纸评论说“陈光标慈善之举留给人们的思考,似乎远比他捐款的数字来得丰富”,你是怎样理解这个“丰富”的(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图左:公鸡正襟危坐在小凳上接受采访,前面有一瓶子;

图右:戴眼镜、身上背着摄像机的记者拿着麦克对准公鸡作采访状。

图下:一行文字:--公鸡先生,请你谈谈下蛋体会„„ 李乃良《当代传播》

16、根据画面内容,展开合理想像,续写下列采访记录,通过对话,大体显示其深刻的寓意。新增字数不得超过60字。(3分)

记者:公鸡先生,请你谈谈下蛋体会,好吗?

公鸡:这怎么好意思说呢?

记者:

公鸡:

记者:

公鸡:

1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为了筹集善款,有些地方不但增加彩票发行的品种与数量,而且提高奖金额度,以吸引彩民争相购买。

材料二:有关部门规定,严格禁止未成年人购买彩票。有些中小学生也想购买,均被拒之门外。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许多社会募捐活动都少不了他们参与,却偏偏不让购买彩票呢?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7分)

五、写作(70分)

18、(70分)

题目:威信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必须注明所选的文体。

你所选的文体是()

2011年福州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参考答案

一、(27分)

(一)(6分)

1、(6分)

(1)虽九死其犹未悔

(2)采菊东篱下

(3)俯察品类之盛

(4)落霞与孤鹜齐飞

(5)谁家新燕啄春泥

(6)濯清涟而不妖

(每处1分,凡错、漏、添字,该处不得分)

(二)(15分)

2、(3分)选B。(讫,通“迄”,至,到。)

3、(3分)选B。(①是说管仲死后,齐国内乱。②是说管仲病危时,桓公询问丞相的人选。⑥是说管仲在他的书里论及鲍叔牙、宾胥无等的的短处。跟他有没有“荐贤”无关。)

4、(3分)选C。(“委婉的语言”错,应该是“犀利的文笔”。)

5、(6分)

(1)(3分)那桓公是什么人呢?回头看来,使桓公能够重用这三个人的,正是管仲啊。(赋分点:“顾”“得”“者„„也”)

(3分)

(2)(3分)如果他乘着齐桓公的问话,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然死了,齐国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赋分点:“因”“举”“则”)(3分)

【参考译文】

管仲作丞相辅佐桓公,称霸于诸侯,排斥打击夷狄等异族,终其一生都使齐国富强,各国诸侯不敢背叛。管仲死后,竖刁、易牙、开方受到重用。桓公死于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

功业的成就,不是成就于成就之日,而是必定有其成就的原由;祸乱的发生,不是发作于作乱之时,也必有其形成的预兆。因此,齐国的安定和兴盛,我不说是由于管仲,而说是由于鲍叔。至于齐国的祸乱,我不说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说是由于管仲。为什么呢?竖刁、易牙、开方三人,他们固然是祸乱国家的人,但重用他们的,是齐桓公啊。有舜这样的贤臣然后才知道流放四凶,有仲尼这样的圣人然后才知道除掉少正卯。那桓公是什么人呢?回头看来,使桓公重用这三个人的人,正是管仲啊。管仲病危时,桓公问他谁能接替他为相。在这时,我想管仲将推荐天下最贤能的人来答复,但他的话不过说竖刁、易牙、开方三个人没有人情,不能亲近他们而已。

唉!管仲以为桓公果真能够不用这三个人吗?管仲和桓公相处多年了,也应该知道桓公的为人了吧!桓公耳朵离不开音乐,眼睛离不开美色,如无此三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起初之所以不重用这三个人,只是因为有管仲在朝中啊。一旦朝中没有了管仲,那么这三人就弹冠相庆了。管仲以为自己的临死时说的话,可以约束桓公的行为吗?齐国不怕有这三奸人,就怕没有管仲。有了管仲,那么这三人只是普通人罢了。若不是这样,天下难道还像

这三个人那样的坏人吗?即使桓公侥幸而听了管仲的话,杀了这三个人,但其余的奸人,管仲能全部除去吗?唉!管仲可说是不懂得事情的根本的人啊!如果他乘着齐桓公的问话,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然死了,齐国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何必要担心这三人呢?其中的道理不说也可以了。

春秋五霸中,没有比齐桓公、晋文公再强的了。晋文公的才能比不上齐桓公,他的大臣也都赶不上管仲。晋灵公暴虐,不如齐孝公宽厚。可晋文公死后,诸侯们不敢背叛晋国。晋国承袭文公的余威,还能做诸侯联盟的盟主一百多年。这是为什么呢?它的君主虽然不贤明,但是朝廷中还有老成练达的大臣在。桓公死后,齐国马上一败涂地,这是毫无疑问的。他仅依靠一个管仲,然而管仲已经死了。

天下未尝没有贤人,只是有贤臣却没有明君去重用他。桓公在世时,就说天下再没有管仲这样的人才。我不相信。管仲的书里有记载他将死的时候,论及鲍叔牙、宾胥无的为人,而且分别指出他们的短处。这说明他心中认为这几个人,都不能托以国家重任。而且预料自己将死。这部书实在是荒诞,不值得相信。我看史鰌这人,因为活着不能荐举蘧伯玉而斥退弥子瑕,所以有死后以尸谏主的举措;萧何临死的时候,推荐曹参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来应该如此啊!国家因为一人而兴盛,也因为一人而衰亡。贤人不为他自己的死而悲哀,而为他的国家衰落而担忧,所以必须再找到贤明的人来,然后才可以放心死去。那个管仲,凭什么可以死去呢?

(三)(6分)

6、(6分)

(1)(1)势利

翻云覆雨(2分)

(2)正反对比手法。(1分)鲍叔牙待管仲这种贫富不移的交友之道感人肺腑,而古人的美德被“今人”像土块一样抛弃了。诗人将古人交友之道与现实作对比,给这首抨击黑暗冷酷现实的诗篇增添了一点理想光辉,抒发了诗人对人情反复、世态炎凉的愤懑之情。(3分)

二、(16分)

(一)(10分)

7、(5分)选AE。(A鲁肃第二次要讨回荆州; 赵云保驾。E送来一头小鸟做伴;是打破雕像而非移走雕像)

8、(5分)

(1)湘云提议由她做东结一次诗社,得到宝钗的帮助,便在蘅芜院的藕香榭里举行螃蟹宴,贾府上下美食一顿。(2分)席间以菊为题各人分别吟咏,黛玉所做的三首诗被评为最佳。(2分)刘姥姥听说开销巨大,感叹“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1分)

(2)在审讯中,法官们或忙于私事,或心情欠佳,或酒醉未醒,对案件审理都心不在焉,检察官以犯罪的遗传学来判定玛丝洛娃有罪。(2分)最后,由陪审员们对玛丝洛娃写定罪意见。他们认为玛丝洛娃没有抢劫、偷钱的意图,可是忘了加上“没有谋害性命的意图”。(2分)这样玛丝洛娃被判赴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1分)

(二)(6分)

(1)(3分)选B。(齐宣王虽提出该不该“取”的问题,但从“不取,必有天殃”中可推断其意已偏向“取”。)

(2)(2)齐宣王认为:战争是为了占领,占领就是胜利。(1分)

孟子认为:战争是为了救民于水火,得民心者才能获得胜利。(或:统治者只有广施仁政,才会得到百姓的拥护,取得战争的胜利。)(2分)

【参考译文】

齐国人攻打燕国,大获全胜。齐宣王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占领燕国,有人又劝我占领它。我觉得,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只用了五十天就

打下来了,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呀。如果我们不占领它,一定会遭到天灾吧。占领它,怎么样?”

孟子回答说:“占领它而使燕国的老百姓高兴,那就占领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武王便是。占领它而使燕国的老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占领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文王便是。以齐国这样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燕国这样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燕国的老百姓却用饭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欢迎大王您的军队,难道有别的什么原因吗?不过是想摆脱他们那水深火热的日子罢了。如果您让他们的水更深,火更热,那他们也就会转而去求其他的出路了。”

三、(24分)

(一)(9分)

10、(3分)选D。(发展中的国家和穷人也必需减碳)

11、(3分)选C。(碳排放的大头不在消费而在生产)

12、(3分)低碳涉及生活行为、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1分)高排放的企业碳减排的责任最大,因为公众消费和日常生活,碳排放是一只小猫,生产领域碳排放是一只大老虎。(2分)

(二)(15分)

(甲)(15分)

13、(5分)选CD。(C.非虚无而是实在的。D.“相”指的是德才兼备之品,德与才的统一)

14、(4分)作者借韦尔乔的画来表达他对中国传统文人的认识,使文章内容更为充实。(1分)穿着长衫将绞索从容地套在自己脖子上的人,敢于为正义慷慨赴死,另一个为他扶着脚下凳子的穿长衫的人,一定认为这种死是必须的,所以很平静地帮助他。这就是中国传统文人的浩然之气的体现。(3分)

15、(6分)【示例】

①青衫是一种文化符号,它的背后深藏着浩繁的书卷,淡定的精神内质。作为文化影响,它是长期的,深刻的。在作者的心里,它是不可能随着岁月轻易散去的。

②时代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文化生活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迁,但各个时代都会留下自己的印记,青衫时代也一样。青衫作为那个时代的标记,有它的价值,仍然会被保留下来。

③随着时代的发展,青衫的内涵也不断变化,原来追求的颜如玉、黄金屋,演化为干四化奔小康的奋斗精神,从这个意义来看,青衫是“散而不去,淡而不绝”的。

(言之成理即可,至少答出两点)

(乙)(15分)

13、(5分)选DE。(D、应是“以做到世界首善为奋斗目标”。E、非作秀行为)

14、(4分)在常人看来,红包只送给自己认识的人。(1分)陈光标不但如此,而且还把红包送给了许多他不认识的人。(1分)他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努力缩小贫富差距的善举所体现的精神,正是本则新闻报道所要弘扬的。(2分)

15、(6分)对于“丰富”的理解有多种角度:

【示例】①像陈光标这样拿出真金白银来行善的,都要褒扬鼓励。②陈光标“高调慈善”,可能会带动更多的富豪行善。③捐赠款物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当面发现金”也是其中的一种。目的都是为了助人。④陈光标的善举如果是作秀,这样的作秀多一些也无妨。⑤陈光标认为媒体不同角度的报道,“都是正常观点的认识和碰撞”,这种态度值得称道。⑥陈光标把红包发给谁是他个人的行为,我们不应该苛求。

(言之成理即可,至少答出三点)

四、(13分)

16、(3分)(意思对即可。每超5字扣1分,扣满为止)

【示例一】(揭示弄虚作假的寓意)

记者:没关系,照直说吧!

公鸡:其实那些蛋都是母鸡们下的,我只是把蛋挪到自己的窝里。

记者:为什么这样干?

公鸡:我也身不由己呀!都是大公鸡让我这样干的啊!

【示例二】(揭示强词夺理的寓意)

记者:直说。

公鸡:为了下蛋,我忍辱负重。

记者:怎么讲?

公鸡:“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啊!

17、(10分)

(1)(3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购买彩票有别遭质疑。/未成年人购买公益彩票被禁止引争议。

(2)(7分)

【示例一】未成年人不宜购买彩票。(1分)因为未成年人没有独立的经济,其中有些人若购买彩票势必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2分)且购买彩票中奖的概率极低,绝大多数人只能付出而无收入。(2分)再则未成年人思想不成熟,风险自控能力有限,此项活动虽然合法,却具有博彩性质,一旦走火入魔,后果不堪设想。由此观之,未成年人是不宜购买彩票的。(2分)

【示例二】未成年人适当购买一些彩票无可厚非。(1分)因为大多数中小学生身上都有一些零花钱,适量购买一些不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2分)利用一些零花钱适当购买一点彩票也能增强中小学生关心他人、关注公益事业的意识。(2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看待购买公益彩票的问题,如果是纯粹出于募捐,那么可以参与,如果纯粹是出于博彩,则要严加禁止!(2分)(若有其他不同见解,言之有理亦可)

五、写作(70分)

18、(70分)

你所选的文体是()

2011年福州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 篇2

富兰克林说:“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陶行知说:“一年之中务求不虚度一日,一日之中务求不虚度一时。”也有人说,人生的很多乐趣往往在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东西上,比如插花,比如自助旅游,或者在轻柔的音乐里闭目遐思,在洒满阳光的草地上读一本闲书。有位诗人认为最美好的时光是用来“虚度”的,就像无忧无虑的童年。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选好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④不得抄袭、套作。

同学的立意

方 熹: 这两方的观点在我看来并不矛盾。插花能陶冶人的情操,旅游能开阔人的眼界,在音乐中思考能获得对生活的感悟,看似天真肆意的童年却对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美好的时光不会是虚度的,它一定在不经意间,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一个人,使他变得更优秀。

点 评: 材料主要传达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时间观念:一是我们应当珍惜时间,不应浪费时间,要争分夺秒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二是我们应该花些时间追求生活的乐趣,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情,正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

方熹同学想说明两方观点不矛盾,我们既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工作,也要适当放松,调节身心。但展开时只说了“美好的时光不会是虚度的”,肯定适当放松、追求生活乐趣,却漏了“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工作”这一层意思。

很多同学在写作中存在类似的问题:追求全面、辩证的立意,论述时却只说了一半意思,既不全面,也不辩证。同学们要注意均衡笔墨,不可偏废。

周 涵: 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不能虚度。何为浪费时间?就是把时间花在对你没意义的事情上。那么,只要你做了对自身有意义或能获得一些乐趣的事,那就不叫浪费,叫珍惜时间。

点 评: 周涵同学的观点很明确,“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不能虚度它”,因为不能浪费时间,所以我们要做对自身有意义或者能获得乐趣的事。审题和立意都是准确的。

但是,这样的立意容易导致写作时大篇幅描述那些“对自身有意义或能获得一些乐趣的事”,或者变成讨论什么样的事才是有“意义”的,这样都会造成文章偏题。可能不少同学会选择和周涵同学一样的立意,写作时须注意这一点。

老师来审题

降低写作考查审题的难度,减少命题者的立意倾向性,让考生更专注于表达,应该是当下作文的考查方向。

这个作文题在审题上其实没有太大的难度,就是要求谈谈对时间利用的认识和理解。材料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用富兰克林和陶行知的话,来界定常规意义上的“虚度”,虚度就是浪费,是不可取的;第二层次从现实人生的一些细节,衍生出对“虚度”的另一种理解,“虚度”就是享受“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情所带来的乐趣,是可取的。

说这个作文题没有太大的审题难度,是指题目提供的两种关于“虚度”或者说“浪费”的理解没有对错高下之分,同学们可以自主选择。换言之,只要能谈好自己对“虚度”的理解就可以。事实上,每种理解所依托的是不同人对人生态度、生命意义、价值取向等的不同理解。若依据富兰克林与陶行知的话,将作文立意定在“要珍惜时间,不能虚度”上,那么这里的“虚度”就是贬义的,立意旨在倡导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若依据材料的后半段话,将立意定在“美好的时光是用来虚度的”,那么这里的“虚度”不含贬义,立意传达的是闲适、恬淡的人生取向,倡导从心生活,多一些乐趣与享受,少一些功利与浮躁,追求生活的宁静与精神的富足。当然也可以如方熹同学那样,辩证地看待问题。

写作提纲示例

立意: 美好的时光是用来“虚度”的。

第一部分:从富兰克林和陶行知的话引入话题,反向提出本文观点:人生应该是丰富的,许多美好的时光应该是用来“虚度”的。

第二部分: 界定“虚度”。这里所讲的“虚度”是指享受时光,与传统意义上的珍惜时光,努力工作、学习是有机融合的。

第三部分: 阐释与分析。生活的内容应该是丰富的,每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可以呈现不同的取向。譬如牺牲闲暇时光,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将大量时间花费在工作与事业上,是一种人生;将大量时间用来陪伴家人,追求恬静悠然的生活,不追求一般意义上的成功,也是一种人生。

2011年福州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 篇3

【小题1】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小题2】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小题3】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___。【小题4】__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小题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中的这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离开家乡时对亲人的难舍之情。【小题6】朋友对你的进步表现出吃惊的神情,你可以用《孙权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回应他。

2.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小题1】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小题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小题3】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小题4】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小题5】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小题6】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小题7】李白《闻王昌龄左迁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朋友的思念。

1.大风 莫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 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很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去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快,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提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子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不知何时,天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爷爷,那是什么?”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在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梁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小题1】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 【小题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一句中,“爬行”一词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2)品味“我们钻进了风里”一句中“钻”的妙处。

【小题3】阅读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结合全文说说爷爷是个怎样的人。【小题4】文中画直线的段落描写了大风降临前的情形,请简要赏析。【小题5】小说中“我”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

2.让文明素养追上现代化的脚步 李浩燃

①“海星被摸死!模型巨蜥的脚趾也被摸断了!”最近一则微信广泛传播,从一个侧面表明,开馆不足一个月的上海自然博物馆,陷入了喜忧参半的处境。博物馆受公众热捧令人欣喜,但观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不文明行为,又引人忧虑。②事实上,“海星被摸死”只是网上持续热议的文明话题的一个新注脚。从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到成都武侯祠《前出师表》石刻,“路培国”们的“到此一游”刻字,至今没有绝迹;向空服人员泼面、攀爬红军雕塑照相,种种劣行仍然在各种场合上演。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一些地方出现的当街暴打妇孺现象,更引来群情激愤。③无论是出境旅游的不良行为被媒体打“差评”,还是公路上的违章驾驶、危险飙车等,许多不文明现象,可说是腰包“鼓起来”、生活“阔起来”后遭遇的社会发展新课题。搭乘着城镇化、现代化的时代快车,许多人逐步远离了物质匮乏的窘迫,又浑然不觉地陷入了另一种窘境。“发展的列车匆匆驶过精神的站台,现实的变化把心灵的地图抛在身外。”充满诗意的语言,道出了一些人“脑袋”轻于“口袋”、灵魂跟不上身体的尴尬状态。如果从社会层面来思考,公民文明素养如何与现代化同步,精神文明如何与物质文明比翼齐飞,已经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课题。④恩格斯说,“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关键词汇,“文明”折射国家发展的境界、社会进步的状态,是凝聚当代中国价值公约数的重要平台。应当看到,文明不仅仅需要被唤醒,更应在制度设计层面体现软硬结合、标本兼治。日前,继《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近一个月后,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大闹亚航、强行打开飞机应急舱门、攀爬红军雕塑照相等不文明事件的四个当事人被列入“黑名单”,便是一种积极的尝试。惩恶扬善、久久为功,以不断加大的外力强化约束,让放纵自我、妨碍他人、侵害公序良俗的行为付出代价,方能防止“破窗效应”,变压力为动力,促使文明变成公民的行为自觉与生活方式。

⑤看得见的硬伤容易修复,看不见的短板却难补齐。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文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从不文明到文明,从文明的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递进,自然需要一个“进化”的过程。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也不应一味批评公民素质参差不齐,更当以每一次问题暴露为契机,优化管理方式、加强机制构建,真正从治理现代化的高度推进文明建设,依靠“制度文明”稳步提升“公民文明”,不断推高全社会的文明水位。

⑥文明不是空洞浮泛的口号,仰赖一点一滴的践行去成全。因此,与其做一个对不文明现象义愤填膺的“键盘侠”,莫如迈出坚实步伐,用双手书写文明的笔画。你的文明,或许就存在于银行ATM机的一米线旁,展现于人潮涌动的公交车站牌下,闪耀在川流不息的行车道中。如果说,遵守公共空间的秩序与规则是底线要求,那么,主动为别人着想、做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则是更高境界。从这个意义出发,知行合一,做一个更加文明的公民,其实也是在打造一个更好的自己,过一种更值得过的生活。⑦一位西班牙作家说过,“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文明是世间最动人的语言,一个视文明为阳光的国家、一个视德行如生命的民族,让文明素养追赶上现代化的脚步,必将更富有魅力,也必能赢得真诚的尊重。【小题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2】选文前三段例举众多不文明现象有何目的? 【小题3】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4】在下边横线处按例句的结构样式仿写一组句子,使其上下文连贯。

你的文明,或许就存在于银行ATM机的一米线旁,展现于人潮涌动的公交车站牌下,闪耀在川流不息的行车道中。你的文明,或许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最后一段西班牙作家的话,强调了文明是公民交际中必须具备的素养。B.文章第⑤段加点的词语呼应紧密,既对公民有宽容的心态,又从制度建设的高度指出了提高公民素养的路径。C.“看得见的硬伤容易修复,看不见的短板却难补齐。”这里的“短板”指的是公民素养的严重缺失。D.为了制止游客不文明行为,国家旅游局制定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有了这个管理办法,就能从根本上杜绝游客种种不文明现象。

1.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小题1】《黄生借书说》的作者是朝的(人名)。【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小题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表述了“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的观点。B.作者感叹“可惜”是因为在那段少时岁月,借书读反而促使自己认真读书。C.“若不相类”体现了“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的确是不一样的。D.“固”解释为“本来”,表明“幸”与“不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2.阅读文言文,完成第下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①而啜其醨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③,受物之汶汶④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⑤乎!” 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史记·屈原列传》(节选)注释:①糟:酒渣。②醨(lí):薄酒。③察察:洁白的样子。④汶(mén)汶:浑浊的样子。⑤温蠖(huò):尘滓重积的样子。【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被发行吟泽畔()(2)举世混浊而我独清()(3)屈原既死之后()(4)其后楚日以削()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渔父见而问之曰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B.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C.皆好辞而以赋见称不以物喜(《岳阳楼记》)D.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3)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捕蛇者说》)【小题4】屈原被流放的原因是(用原句回答)。屈原投江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1.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甘露寺多景楼① 曾巩②

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一钟呗③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老去衣襟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注释】①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曾巩中年后离乡宦游,曾登临此楼,写下了这首诗。②曾巩:北宋散文家,江西南丰人,嘉祐年间进士。③钟呗:梵音的歌咏。?冥鸿:指飞入远天的鸿雁。【小题1】下列对诗歌表达的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抒发不安于现状、不甘于平庸的远大抱负。B.感叹时光流逝,抒发怀念故乡的情感。C.抒发对官场黑暗现实的不满,向往隐居的生活。D.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小题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总写多景楼的形胜,提挈全篇,突出了多景楼居高临下、视野开阔的特点。B.“云乱水光浮紫翠”,着重一个“浮”字,写波光云影的迷离掩不住巍峨的碧瓦红楼,写出了动态美。C.“天含山气入青红”,用一“入”字,刻画出霞光山色的浓彩浸染了黄昏的远天,化动为静。D.诗人抓住了富有特色的景物,使之构成一副色彩明丽、山川掩映的壮阔画面,给人美的享受。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两小题。秋夜山居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小题1】诗歌首句“ __________ ”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小题2】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2011年福州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 篇4

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C3.D4.D5.D6.C

二、非选择题(除注明的外,每空1分)

29.(10分)

(1)空间结构大豆

(2)亚硫酸氢钠浓度和不同农作物(2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

(3)C3的还原类囊体结构的薄膜上否

(4)在200~300 ppm之间进行多组亚硫酸氢钠溶液浓度梯度平行实验(2分)

30.(10分)

(1)淋巴因子记忆B(淋巴)细胞自身免疫病

(2)Ⅰ.①抗体②胸腺③向A、B组小鼠各注射适量且等量的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Ⅱ.①抗体含量不变抗体含量增加②抗体含量增加抗体含量增加

31.(11分)

Ⅰ.(1)两者在杂交过程中都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两者都是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减半;成对存在的基因或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在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以及非等位基因都表现出自由组合。(写出任意两项即可,每项1分,计2分)

(2)类比推理果蝇的白眼基因

Ⅱ.(1)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

(2)BbXAXa(2分)BbXaY(2分)

(3)深红眼雌蝇∶猩红眼雌蝇∶深红眼雄蝇∶猩红眼雄蝇∶无色雄蝇=6∶2∶3∶4∶1(2分)

32.(8分)

(1)食物链

(2)捕食者(植食性鱼类)增多竞争者(浮游藻类)大量繁殖

(3)饵料中的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4)减少

(5)凌晨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最低

39.(15分)

(1)酵母菌20培养液的缺氧环境及酵母菌产生大量酒精能抑制绝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2分)

(2)过程③所用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过程④所用醋酸菌是好氧型(2分)

酶 C2H5OH+O2CH3COOH+H2O(2分)

(3)芳香油含量较高压榨压榨

(4)焦糊水解

(5)植物组织培养高压蒸汽灭菌

40.(15分)

(1)基因组文库PCR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显微注射滋养层

(2)核移植胚胎移植(3)体外受精

(4)相同胚胎分割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2分)

2011年福州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 篇5

郑州市教研室中学语文科

一、命题思路:

1、二测命题尽量体现2005年《考试大纲》的精神,试卷结构和考试内容大体上与2004年河南用全国卷保持一致,只是个别题型针对2005年《考试大纲》的变化做了调整,一方面想检查一下学生对《考试大纲》变化的内容是否掌握牢固,另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对《考试大纲》变化的内容高考命题趋势的预测。[如第一大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古今中外的“文学常识”,第四大题“诗歌鉴赏题”考查了“文学体裁”中律诗“颔联”的常识;古文翻译中对“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词类活用”(“使动”)的考查等]

2、由于今年一测试题的难度过大(难度值理科0.62,文科0.59),略低于高考命题理想的难度值(0.60~0.65),我们本想在二测命题时降低试题的难度,比如把小阅读由科技说明文换成社会科学类的文章,文言文阅读选文也较浅易,作文也降低了审题难度等。但是由于第四大题(古文翻译、古诗鉴赏和名句名篇默写)、第五大题(散文大阅读题)和第一大题难度较大,得分仍然较低。理科平均分93.40(92.31),得分率62.27%(61.54%),难度值0.623(0.615);文科平均分89.61(88.63),得分率59.87%(59.09%),难度值0.60(0.59)。

3、命题尽量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实际。这一特点在第一、七大题的选材(像电影《孔雀》、《天龙八部》选入高中语文读本、禽流感、旅游景点涨价、新闻间的衔接等)以及社科文小阅读(《门神俱乐部》)、散文大阅读(《生命》)和作文(“追求和放弃”)等的内容上有所体现,从而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二、考生答题情况:

(一)各大题得分率如下:

(一)基础知识48.52%⑤(52.005%⑥);

(二)科技文小阅读66.5%③(43.755%⑦);

(三)文言文阅读67.12%②(61.796%②);

(四)古文翻译、古诗鉴赏和名句名篇默写41.98%⑦(52.25%⑤);

(五)散文大阅读47.12%⑥(55.9%④);

(六)语言运用和表达50.89%④(60.3%③);

(七)作文75.46%①(71.15%①)。总平均分91.605,得分率61.07%。

(二)存在问题(薄弱环节):

1、第四大题“古文翻译、古诗鉴赏和名句名篇默写”得分率最低(得分率41.98%)。

15小题古文翻译题(得分率43.5%)由于涉及文言句式(○“不容于齐”)和“词类活用”[“侯(之)”]的考查,再加上另一得分点“得”(译为“能够”、“可以”等)绝大多数学生没翻译出来,得分率较低。[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没有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意译过多。如:“在齐地游学,很多人排挤他,呆不下去。”②省略成分补不出或人称补不齐。如:“儒生相互排挤,(谁?)不被齐国所容。”“主父偃”译为“父偃”或“偃”。③关键词语翻译不准确。如:“游”译为“游玩”、“交游”等,“齐诸子”译为“齐王的几个儿子”、“齐各地”等,如一生译“他游说齐国各个子嗣,各儒生对他排挤压迫”,一生译“游学于齐国有名的读书人之间,这些儒学之人争着宴请他,齐国都容不下他了。(名气太大了?)”;“相与”译为“互相”、“互相都”等,“以地侯之”中“侯”使动用法译不出来,译为“分地给他们”、“用地给他们封侯”等。]

16小题古诗鉴赏(得分率37.5%,在25个小题中列倒数第三)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不审题。有部分学生对整首诗进行了鉴赏;还有的学生没有注意“就此特点”中“此”指“诗中有画”,关键是“画”,所以大量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②诗歌体裁知识欠缺。不少学生根本不知道哪两句为颔联,写成首联和颈联的居多,写成尾联的也有。③学生普遍没有答第二个得分点[“色彩映衬”、“动声”(或“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多数学生只是描述了两个画面再说出蕴含的感情就没事了。“飞行”、“鸣啭”一动一声,或有动有静有少数学生写出,至于“雪白”、“金黄”的色彩映衬极少有人提及。

17小题名句名篇默写(得分率45.75%)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识记基本功不好。不少学生三个题都没做。②错字、落字较多。如第一句写成“匹夫不可夺其志也”、“匹夫不可夺志”的较多;把“匹夫” 写成“彼.夫”、“君子”,还有写成“皮肤”的。第二句“映”写成“应”,“阶”写成“街”,“叶”写成“夜”的较多。第三句句首加“其”,把“迩”写成“弥”,把“义”写成“意”的较多。③学生粗心大意。如写成“隔叶黄鹂空好空”。.④个别学生胡写一气。如“三军可夺帅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2、得分率倒数第二的是第五大题“现代文大阅读”(得分率47.12%)。这个题是历年高考得分率最低的题,是命题人有意拉开档次的题,难度一直较大。18小题(得分率31.33%,在25个小题中列倒数第二)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语言没有概括性,抄录文中的某几句话,如“小狗小猫„„” ②学生多写成人与人的关爱、回报等,不是抓住与“生命”或“自然”之间的关系。③组织语言时没有层次感,语言较乱或思维只停留在表面。④答案的第三个要点推导不出。(约有96%);另外,答非所问,表意不明。

19小题(得分率58%)第一问得分率较高,很多学生答的都不错,少数○失分答“人类社会”、“无数的蜻蜓”等属局部理解;只理解到生物界,而忽视了生物生存的背景。第二问学生多答“心的交流”、“心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等,不够准确。另外,有的学生语言组织较乱,且简单化。

20小题(得分率47.5%)四个知识点大都答三点,○“世上万物有生命”、“万物(生命)是平等的”、“善待生命(大自然)”,很少有答出第三点“互相依存”关系的。88%以上的学生答不出“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21小题(得分率59.5%)C项正选率较高;误选B项的较多,未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

3、得分率倒数第三的是第一大题“基础知识”(得分率48.52%),除了标点符号68.99%(40.06%)、病句辨析61.93%(53.385%)得分率较高外,其他四个小题[字音字形54.64%(46.05%、52.095%)、近义词辨析52.74%(66.23%)、熟语运用13.97%(54.21%)、文学常识38.83%] 得分率均不及格,其中熟语运用、文学常识两题的得分率在25个小题中分列倒数第一、第四。

③小题“熟语运用”题由于错项“日甚一日”(甚:加深,超过。一天比一天厉害。形容事物发展的程度日益加深或日趋严重。)与“发生率”(应用“高”、“低”等与之搭配)不搭配。而学生对该成语语义不甚了解,所以失分过多。这也说明这道题难度过大——这一点我们需要反思。另外,熟语运用主要是民间常用的口头俗语,而学生由于与社会接触太少,民间俗语了解很少,更不会运用。但它又是规定的考试内容,如这次考的“当面鼓(对)对面锣”,就是面对面地辩清楚,普通市民或农民应用很多,是正确项,而41.98%的学生认为它是错误项,结果得分率最低。

⑥小题“文学常识”题“王之涣的《凉州词》”是诗非词,要说学生应该非常熟悉,但学生由于审题不细致,造成失分过多。另外,文学常识因为多年不考,学生一直不重视,基础较差,其作家作品知识又浩如烟海,学生一时不知从何着手复习——这也是该小题失分过多的原因之一。

4、得分率第四的是第六大题“语言运用和表达”(得分率50.89%)。22小题(得分率52.5%)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解不准确。用○数字代语言表达。(如“游客量达到1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6亿元左右”)(1)绝大部分缺少项(“门票”),但整体判断正确。(2)游客量等三项关系概括不准确。个别学生缺少分析,不能把握“2004年”的情况。

23小题(得分率71%)大部分学生均可得满分。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一项(多为“全体士兵”)信息的较多;个别学生不能表述准确。

24小题○(得分率43%)是个新题型,去年有两个省的高考卷出了这类题,我们也命了这类题,但考生做题很吃力。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缺少承上启下的内容,联接不自然,如“祖国出台了《反分裂法》,我们郑州市也不再让东西交通分裂开”;或是承上启下的内容不够具体。②生动性欠佳。③用词不甚恰当。④不审题(个别学生)。

三、复习建议:

(一)依据2005年《考试大纲》,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考前复习,关注今年《考试大纲》调整的内容。这一点在一测质量预测分析会上已经强调过,但从二测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对“文学常识”中的中外“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文学体裁常识”的掌握并不理想,对古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掌握也不好。因此,下一阶段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复习和训练。特别是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要下大力气,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筛选,记重点作家,与课文有关的作家。

2005年《考试大纲》取消了加※号的内容,意味着2005年高考将对所有考点进行选择性考查。2004年《考试大纲》加※号的有“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中的“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和“古代诗文阅读”中的“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推测:

1、文学常识的考查将采用两种形式:

①以选择题(或配对题)的形式考查;②放在默写题或古诗词鉴赏题中以填空的形式考查。

2、对“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考查将采取直接命题(在对词语的理解上体现)或在翻译中作为“采分点”等形式来体现。(后者的可能性大些)

2004年《考试大纲》中,写作题要求考生“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今年的表述调整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留给了学生选择文体的更多自由。

推测:作文可能出现以话题作文为主,各种作文(漫画、材料、命题、续写、扩写、一大一小作文题等)形式并存的格局。

(二)针对我市二测学生答题的薄弱环节(见前)及时查缺补漏,并加强临战应试训练。

1、古文翻译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字字(尤其是关键词语)落实,尽量直译;要补出省略的人称或其他成分,使语句通顺流畅。由于高考文言文的命题原则是材料出课外的,但考点的内容根基在课内。所以文言文复习还要回归课本,把常见文言现象归纳整理一下,如文言实词(一词多义、通假、活用等)、文言虚词(18个)、文言句式等。

2、古诗鉴赏要首先审清题意,按照命题要求,从形象、语言和技巧三个角度去鉴赏。需要注意的是,古诗鉴赏不是让你整体的大而空地去鉴赏(如“请你从艺术和内容上对这首诗进行赏析”),而是从对诗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入手,即从“炼字”的角度去鉴赏诗歌句、篇的形象、语言和技巧。(如03年)也可以从对诗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入手,去鉴赏诗歌句、篇的形象、语言和技巧。(如04年)

3、名句名篇默写一般两句出自课本,一句出自课外。因此对《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目一定要会背默,至少要会背默其中的名句及其上下句,字词一定要记准确,不能似是而非。课外的名句主要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或富有哲理性的名言名句让学生记一下,字词也一定要记准确,侧重点在孔子孟子等人的语录。另外,写完后要检查一下,不要再犯“隔叶黄鹂空好空”这种粗心大意的错误。.

4、现代文大阅读的根本问题是要能够准确、迅速地从文章中获取信息。主要考查具体的内容要能加以概括,概括的抽象的内容要能加以解说,含蓄的内容要能加以阐说。一般的解题步骤是: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主旨。(可参照多项选择题帮助理解)然后找到题目在文中对应的信息点,并对信息点进行筛选、整合。最后,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地概括出文中信息。[对议论性散文(近几年高考常考)也可以先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或关键句,概括出每一段的大意,(用概括法)找出类观点、类论据,然后再辨别类论证方法,进而鉴赏语言和写作特点——姚家祥语。]

(三)关于作文:

这次作文,提示明确,降低了审题难度,跑题的作文较少,出现了一部分优秀作文。(网上已登出了六篇优秀作文)

[评卷要求]围绕二者的关系去立意的文章,在内容上应该归入一类卷。如果不是从双向的角度出发,主要谈其中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略有涉及,可以认为符合题意,在内容上归入二类卷。如果只谈其中的一个方面,丝毫不涉及另一个方面,在内容上归入三类卷。内容与“追求与放弃”无关、跑题的、看法太片面的可以归入四类卷。

第一立意:勇于追求是一种精神,放弃是一种更高境界的追求。

一类作文:要有积极意义,向上的精神;要在每段材料中清晰地显示追求和放弃了什么。

记叙文、散文,要在叙述的形象里显露出追求和放弃的影子。(无影子不行)选题情况:放弃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己能力所不及的,不切合自己实际的目标或追求;二是金钱、名利、权势、地位甚至生命。

材料:举例要有积极意义。使用较多的有鲁迅弃医从文,追求驱逐黑暗的真理;陶渊明、王维淡出官场,追求自由的生活;李白放弃功名利禄,追求个性解放和人格完美;登山运动员明智地放弃最后几十米的攀登等。[阅卷中发现的问题]

1、立意方面:(1)大部分同学都能紧扣话题去写,但有个别同学把“追求与放弃”和“取舍”、“得失”、“选择”等混同。

(2)单单以例取胜,缺乏分析,没有阐明二者的辨证关系。例文:追求?放弃?(割裂)

人有多彩的一生,但在一生中,有许多时候要决定我是要继续追求还是放弃。

某高中三年级的一个班举办了一个辩论会,主题为面对人生,你选择追求,还是放弃?

正方:追求 反方:放弃

(3)缺乏深度,泛泛而谈。如:放弃困难(遇到难题不会做,就先放弃)等。

(4)偏离话题,仍有单方面阐述的倾向,如:永不言放弃、追求永无止境、放弃是人生的美丽等。还有根本与话题不沾边的,如:抓紧时间奋力拼搏等。

(5)有的同学对“放弃”的理解有失偏颇,如:一味赞美放弃妻子生命;救助灾民;放弃亲情忘我工作等。几种不理想的角度:

(1)写放弃什么是为换得什么,和“追求”打了一个“擦边球” ..(2)写费尽心机、挖空心思,追求不到时放弃,没有积极意义。

(3)写放弃“执着”,有消极因素。

(4)写在父母离婚时选择父母,毫无意义。

(5)写追求打架、吸烟、追女生等低级的生活。

(6)以“幸运52”和“选择题”为材料,写毫无意义的追求和放弃,(7)以往年作文题为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心灵的选择、相信自己。

2、结构、语言方面: 不理想的结构:

(1)标题是“三者论”:一追求 二放弃 三辩证

(2)开头结尾是观点,中间一个长故事。(3)追求和放弃平分秋色。毫无意义的标题:

生命的意义:追求+放弃 追求+放弃=更追求 或此,或彼(没有观点)不好的开头:

雄鹰搏击长空,追求那深沉的蓝天,放弃了辽阔的大海;鲤鱼遨游大海,追求的是碧波的大海,放弃那深沉的蓝天。好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放弃一朵鲜花的娇艳,可能会得到一个春天的芬芳;放弃一只鸟的低吟,可能会听到整个森林的欢歌。

结尾:人生好如背着筐子拾石头,拾一块就放进筐子,总不舍得扔,若是不放弃,怎么会拾到更美丽的石头?学会放弃吧,放弃是另一种追求。

开头:放弃了纸醉金迷的生活,我们收获了知识的充实;放弃了吃喝玩乐的安逸,我们收获了积极进取的性格;放弃了追求虚荣的浮夸,我们收获了真实的存在。

开头:追求快乐,你要放弃痛苦;追求成功,你要放弃懒散;追求崇高,你需放弃庸俗;追求旷达,你需放弃私欲;追求知识,你需放弃玩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就要放弃无休止的索取。人生总有许多美好的追求,同时也要舍得放弃。世上因有了愉快的追求而多姿,因有了痛苦的放弃而精彩。

结尾:追求是有限度的,就像你双脚的占地面积,到一定时候便不能再增大,该放弃时就放弃,或许迎接你的是另一片艳阳天!

[建议]首先要加强对作文审题立意的训练。作文主要从“感情与体验”、“生命和自然”、“人际关系和人生智慧”、“生存和生活状态”、“健康(身体、心理、人格、个性等)问题”、“价值取向和处世态度”、“社会责任感与法律意识”、“回顾与前瞻”等方面考查学生。需要注意的是,从双向的角度辩证地谈事物的两个方面的话题作文仍是出题热点,看图作文也要让学生同时练一练。另外,作文审题时一定要注意所给话题材料下面的“提示语”,它是对话题的形象的解说,是帮助考生正确认识话题、开拓思路、激活思维的必要提示,必须引起大家重视。其次,多做连接训练,就是把自己熟悉领域中的话题和自己所掌握的素材和考题连接起来。然后,用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三是一定要写明白文。尤其是写成小说、故事、寓言这类体裁的作文,要运用抒情句或议论句点明中心。四是文章结构要完整,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排比句不可无,引用、比喻不可少。尤其是文章的开头一定要写好。要懂得“凤头、猪肚、豹尾”等写作常识。一定要讲究文面。最后,字体要美观大方,起码要端正清晰,不要随手涂抹,行文格式要正确,包括标点符号的运用也要规范,这些均属文章的“脸面”。[姚家祥对作文复习的建议:

2011年福州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 篇6

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日要求的。)1.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细胞周期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周期中,细胞的分裂包括细胞核的分裂和胞质分裂两个过程

B.前期核膜开始解体,形成在有丝分裂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可看到的分散小泡 c.染色质与染色体的相互转变及染色体行为的规律性变化是有丝分裂的本质特征

D.G2期时细胞中已有一对中心体,在分裂前期成对的中心体分开,其间有丝状纤维相连 2.下列关于细胞内物质的合成、运输或分拣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尔基体中合成的蛋白质可能运送到溶酶体 B.部分小分子也可能通过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 C.易化扩散的速率通常都小于甘油的扩散速率 D.极化状态K+外流时需要K+载体蛋白的协助

3.右图为原核细胞某个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的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右图中有6个mRNA与模板DNA形成的杂交双链 B.该基冈被转录多次,方向均由右向左进行

C.转录结束后立即开始翻译,没有转录后加工的过程

D.多个核糖体串联在一起,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增加了翻译效率

4.在无人为干扰的某热带雨林中,生活着绒毛蛛猴、红眼树蛙等生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绒毛蛛猴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类型Ⅲ(凹形)B.绒毛蛛猴种群分布型呈随机分布

C.尽管红眼树蛙排出的卵(精子)非常多,但其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

D.可采用标记重捕法标记捕获繁殖季节成蛙等过程,计算获得红眼树蛙的种群密度 5.将某植物幼苗分别培养在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中,再用相同的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测得根的生长情况及负向光性倾斜角度(d)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外源生长素对根负向光性倾斜角度影响最小的浓度是10mol/L

-4-3 B.既不促进,也不抑制根生长的外源生长素浓度在10~10mol/L之间 c.施用IAA对根生长的作用都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D.根尖发生弯曲生长的间接原因可能是单侧光引起根尖两侧IAA含量的差异

6.苦皮藤素Ⅳ和苦皮藤素V均对昆虫的突触有影响,能抑制并阻断神经一肌肉兴奋性接点

-5电位(EJPs),其中苦皮藤素Ⅳ通过增大细胞膜的膜电位,使细胞更不易兴奋,从而抑制肌肉收缩。研究人员将果蝇幼虫神经一肌肉标本分别置于陶中所示A~F组不同溶液中,电刺激神经并在肌肉细胞处测定电位变化,记录数据并整理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所用的生理溶液中必须应加入Na+、K+等无机盐离子

B.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苦皮藤素Ⅳ和V不同比例混用对EJPs的影响 C.依据图中实验结果可知苦皮藤素V可使苦皮藤素Ⅳ的作用效果减弱 D.苦皮藤素Ⅳ能抑制肌肉收缩的原因是它能抑制突触后膜Na+通道的开放

30.(14分)同方位不同林冠高度(N1和N2)樟树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有效光照强度(PAR)日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影响光合效率的主要因素是 ▲。

(2)森林群落在空间配置上具有 ▲结构。树冠层是指乔木树干以上连同集生枝叶的部分,树冠层大小可以通过叶面积指数来反映。树冠层下的叶片的净初级生产量的主

要限制因子是▲。

(3)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源采用人工光源,在光照强度差异微小的情况下,不同林冠高度的 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差异 ▲(填“不明显”、“明显”)。若其它条件不变,对 叶绿素而言,能有效利用的光主要是 ▲。在07:05时,Nl高度的樟树叶肉细胞产 生O2的扩散路径是▲。

(4)经测定,该植物细胞内DNA、RNA和蛋白质的物质含量比值为10:3l:119,经植物生长调节剂Ttgx~15处理细胞后,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变为10:46:220。据此分析,Ttgx-15作用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

3l.(12分)胰岛素不敏感(IR)是指各种原因使胰岛素促进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的分泌过多胰岛素,以维持血糖的稳定。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及用具,完善验证熊果酸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作用的实验思路,并预测、分析实验结果。材料用具:健康大鼠若干、高脂饮食诱导的IR大鼠若干、熊果酸溶液、胰岛素溶液、蒸馏水、血糖检测仪、注射器等。(注:血糖具体检测方法不作要求)(1)实验思路:

①各取健康大鼠、高脂饮食诱导的IR大鼠若干,分组如下:

A组:若干只健康大鼠,每天向其胃内灌适量等量蒸馏水; ▲。②A组大鼠每天给予适量等量普通饲料,其余各组每天给予等量高脂饲料。一段时间后,检测、记录每组大鼠的血糖浓度,计算平均值。

③所有组大鼠禁食适当时间,皮下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

④一段时间后,检测、记录每组大鼠的血糖浓度,计算平均值。(2)预测实验结果(用坐标系曲线示意图表示)。▲(3)分析与讨论

①血糖作为检测指标之一的依据是 ▲。

②实验思路④中,若检测各组大鼠血液的胰岛素浓度,则浓度最高的组别是 ▲。32.(18分)某一果蝇品系,有两对相对性状,分别有两对等位基因来控制。其中控制棒眼和正常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用B、b来表示。控制长翅和残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用A、a来表示。某一研究组利用两个亲本杂交得到的F1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表格中的F1代的表现型和比例,可推断亲代的基因型为 ▲。

(2)进一步研究发现,F1中出现异常分离比的原因是某一亲本的一条X染色体上出现一个突

lll变基因l,l基因的纯合子在胚胎期间死亡(XX或XY不能存活)。请判断存在该突变基因的亲本是▲(填“母本”、“父本”)。该亲本中X染色体上基因的分布是▲。

(3)现要从F1中选出不携带突变基因的棒眼雌果蝇用于后续的研究,需用棒眼雌性与一▲ 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若▲,则该果蝇即是所需果蝇;若▲,则不是所需果蝇。

上一篇:溪口小学教科室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下一篇:三年级作文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