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育人成长

2024-08-21

师德育人成长(共10篇)

师德育人成长 篇1

我在成长——教书育人

上学的时候,总有个梦想,如果自己就是老师那该多好!被学生崇拜、被学生模仿,心里想一想都觉得美滋滋的。渐渐长大了,很多人就把那看起来不太成熟的想法抛弃了。而我却毅然地选择了师范专业,选择了教师生涯。只因为那小时候的小小情意结,总在心头萦绕。

确切的说,真正成为一名教师是在2009年9月份。之前,我只是一名任课教师,在我看来,我的任务就是备好课,上好课。之后,我的想法发生了“质”的改变。一年来的班主任生活,使我有了这样的感悟“在教师生涯中,没有做过班主任,就是一种不完美”。在班主任的身上,有着非常重大的责任。他不再仅仅是一名任课教师了,仅仅需要备好课,上好课就可以的。在班主任的身上更赋予着三十多个孩子及家长的信任。原来教师不仅仅要教书,还要育人。

教书育人,四个字经常在耳边徘徊。经过一年的磨砺后,我深深地理解到这四个字的真正意味。教书与育人同在,但育人先于教书。教授孩子知识只会影响一时,而教育孩子做人却会影响一世。记得在教育杂志上看过这样一段话:“当我们每天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努力时,常常会忽略了很多更为重要的东西。一个孩子可以成绩不好,但不可以品行不正,可以不成材,但不可以不成人。当我们远离孩子,远离教学,远离成绩时,就会发现一些原本是生命必须却被掩盖的东西渐渐浮现出来。”我想,这就是一些与成绩无关的,但却与人生必

须相辅相成的一些品性与能力吧!

身为数学教师的我,在一年的班主任生活中,渐渐地把一周一次的班会课,当成一堂语文课去准备,开始时会有些稚嫩,不那么成熟,反反复复向老教师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之下,渐渐成形。给孩子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小故事,让孩子去学会礼貌待人,时时刻刻将“微笑”挂在脸庞,将“谢谢”挂在嘴边;让孩子去学会诚信做人,知道“狼来了”不可学;让孩子学会与他人交往,敢于同他人交往,现在学会适应学校的生活,与同学交往,将来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生活„„虽然,现在孩子们还小,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到老师的用意,他们会觉得身边的一切都向童话书里那样美好、灿烂,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老师才更应该以身作则,谦恭有礼、积极乐观、诚实淳朴的做好孩子的楷模。我相信,一定可以让他活得精彩,活得漂亮,哪怕他的成绩并不是很好。

作为班主任,也少不了组织班级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之前,要想好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是什么,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在计划时,我会把握七个要点:发动、检查、评比、记录、总结、成果、反馈。发动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检查孩子们的活动情况,评比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收获,记录孩子们取得的活动成绩,总结孩子们的优势与不足,将成果展示给孩子及家长,并反馈此次活动中应改善的问题,为下一次活动做好积累。

有了育人,也不能丢掉教书。毕竟当孩子成人之后,我们还要肩负着让孩子成材的重任。

教书,教之前,要确立明确的课标。从学生出发,要结合学生已有的实际生活经验,备好学生。落实三维目标,研读教材的每句每字,细备教材,备好教材。拓宽教学中的知识点,充实教学的内容,不要局限于课本。把握好课本中的重难点,对于讲授的知识,可以稍带加工,利用问题情境的方法导入新课,使课堂教学乐趣无穷。备好课堂的“六语”:导入语、提问语、评价语、讲解语、过渡语及总结语。备板书,把握“五要”:要有计划性、要有规范性、要有完整性、要有针对性、要有艺术性。备作业设计,作业的设计要分层次,有针对性,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到处都有知识的存在。做好二次备课,要有预案,要有教学中的记录,要有调整及课后的反思,使之成为切实可行的好教案。

师德育人成长 篇2

从家到单位的路中,有一块宣传牌特别醒目:“中国梦我的梦”这六个大字下面,有一个泥塑的女孩形象,她穿着中国传统服装,正托腮微笑,好像在思考。看到这个女孩,我会想到我自己,属于我的中国梦是什么样子的?

1999年,师范毕业的我做了一名山区教师。做一名教师是我上中学时就有的梦想。从教以来我深切地体会到,教书育人是人民教师的天职,教师的确是一份神圣的职业。在教学工作中,我体会到教书活动从来不是孤立的。古人讲“文以载道”,就说明了教书与育人是高度统一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精神风貌的形成能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在育人上取得主动权,必须在教学上和学术上树立威信,赢得学生的信任。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达到较高的水平,学生对教师建立了信任,教师才能通过教书更好地达到育人的目的。所以,教师要教书育人,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就必须在做人上站得住脚,而做人就其实质而言乃是人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因此,教师必须注重陶冶自己的思想情操和锤炼自己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做学生的表率。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中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但要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是很不容易的。这就要发挥我们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时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教书育人工作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教师要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就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师德修养的提高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提高三个环节。

自我认识,就是教师对自己教书育人的状况和水平进行认识和评价。正确的自我认识,可以使教师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恰如其分的估价,既不妄自尊大,又不自卑丧志。自我认识,可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尺来进行对照,找到理论素养上的差距。用自己教书育人的实践结果和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对照,找到主观愿望同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用自己教书育人的状况和水平同先进人物、优秀教师做对照,找到自己和他们之间的差距。

自我激励,就是教师在自我认识基础上给自己在教书育人方面提出新的奋斗目标。自我激励可以为教师提供奋发、昂扬进取的动力。教学是周而复始、多次反复的过程。如果不提出新的要求,往往陷于乏味疲沓的境地。因此,教师要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教书育人的新目标,向更新、更高的境界攀登,走改革、创新之路,常教常新,而不能在封闭的圈子里打转。有劳动必然有成果。教师用自己辛勤培育、健康成长的学生事例激励自己,用社会上对学生的肯定性评价来鞭策自己,从而转化为教师自身的满足感、欣慰感和成功感,觉得自己的事业有奔头。干事业总归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前进也有挫折。我们不能因遭受失败和挫折而消极退缩,而应变颓唐气馁为积极进取,从失败和挫折的反思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思想营养,走向更大的成功。

自我提高,就是教师要加强学习,勇于创新;参与实践,总结经验;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古人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的“学、问、思、辨”,讲的就是通过学习与思考,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离开了科学的思想理论为指导,教师师德必然会迷失方向。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事实证明,教师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非善恶,认识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教育强调德育为先、德育首位,是因为德育是方向,是保障,是影响学生一生一世的大问题。学生的和谐发展必须靠德育的引领。

对于农村小学教师而言,不仅要懂得如何让学生充分利用农村教学资源来充实自己,还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以“中国梦”为主题发表重要讲话。中国梦,承载着几代人的奋斗和努力,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期盼和希望。中国梦,这是属于我们全体中国人的发展梦,而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而优秀的人才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学校的任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习总书记这样说,青年一代要有理想、有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而让青少年学生学会做人永远是教师的第一任务。

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原则,我们要更加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努力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形成全方位、多渠道育人工作新格局,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创造新业绩,做出新贡献。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工作在培育祖国未来人才的岗位上,肩负着铸就下一代美好未来的重任。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勇于担当起历史的使命,用自己的奋斗去拥抱“中国梦”,在党中央的带领下,在实现统一、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乐章!

摘要:作为教书育人的天使、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教师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坚信,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潜心立师德,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就一定能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师德——育人之本 篇3

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发展潜力和持久性,在文明素养的内容里面,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就是“道德”。

作为教师,我们要从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出发,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一社会期许出发,乐教勤业,诚信包容,友爱和善,努力做一个敬业奉献的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一个宽容友善的人,让道德正能量成为教师的魂,在追寻梦想中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师德;教育;“道德”

【中图分类号】G6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马丁·路德·金曾说过: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其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其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其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其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到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低。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发展潜力和持久性,在文明素养的内容里面,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就是“道德”。

在人类历史的沧桑流变中,教师承担着教化民众、培育万代的重任,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和社会文明世代延续的推动者。这一责任和使命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能、过硬的本领,而且还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坦荡的胸襟、高尚的情操、正直的为人。自古以来,我国就不乏师德典范,被誉为“教师之祖”的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创立了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体系,自己以“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等实际行动培育了众多人才,受到了当代的尊重和后世的广为传诵。不仅如此,国外知名专家学者对师德都给予高度重视,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出:“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赫尔巴特曾讲到:“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师德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的无比重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未来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基础教育战线提出来的一项紧迫任务。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和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有部分学校和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应试成绩而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严重影响了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小学教师必须要树立全新的教书育人理念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己任实施开放式、启发式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不仅具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和诲人不倦的教育精神更要具有良好的师德风尚。加强师德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在这两个方面教师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任何其他行业无法替代的。一方面学校是传播社会文明的主阵地社会各阶层把教师的师德始终看作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因此教师队伍的道德行为在社会上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从而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另一方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通过“教书育人”既培养大批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又全面影响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促进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协调可持续发展。

立德是教師的为师之魂,更是育人之本。欲立学生之德,先立为师之德。当代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最主要的是立乐教勤业之德、诚信包容之德、友爱和善之德。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勤奋敬业。像“蜡烛”、“春蚕”那样无私奉献,像“孺子牛”那样默默无闻,一心扑在教育上,带着一颗心来,不衔半根草去,做到“甘为人梯育桃李,愿做红烛照人寰”。要学会用“爱己之心爱人、责人之心责己”的心态看待学生,把每一个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殚精竭虑、夙夜在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感动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精神的感召下更加自觉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社会和未来,教师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才能在学生的身上得到传承和发扬,使他们成为和我们一样的人。其次要宽厚真诚。爱生是师德的关键,一个教师是否爱学生,是师德最集中的体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赞柯夫曾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平等真诚的对待每一名学生,教师爱生的感情要纯真、要深厚,一定要丹心一片,与学生心心相印,既要做到“有教无类”,又要做到“因材施教”。特别是对后进生,教师更应高看一眼,厚爱一层,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多一些宽容的支持,多一些鼓励的话语,多一些赞赏的目光,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打动学生,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让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一生。第三要做到和善待人。学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可见教师做到和蔼善良、平易近人至关重要。教师要主动走进学生中间,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需要,搭建起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的桥梁,怀着一颗包容之心,做一个友善之人,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可亲、可近、可敬,为你的行所吸引,在无形中感召学生。“身教胜于言教”,德高为师,身正是范,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着耳濡目染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自己必须先做到,不仅对待学生要和善可亲,对待同事朋友也要做到言行一致,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真正起到模范和榜样作用,用高尚的德行来感化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践行教育的崇高使命。

总之,教师在平凡岗位上改变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高尚的灵魂。作为教师,我们要从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出发,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一社会期许出发,乐教勤业,诚信包容,友爱和善,努力做一个敬业奉献的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一个宽容友善的人,让道德正能量成为教师的魂,在追寻梦想中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3]刘晓明.师德规范践行面对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

[4]刘晓明.生本备课——备课与师德行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

践行师德育人 篇4

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学手段。只有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素质教育才不会失真,教育质量才会蒸蒸日上。

坚持立德树人,首先要践行师德育人。教师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以自己的言行引领学生、感化学生,走进学生心灵,关爱每一个学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对于我们今天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息息相通的。爱教乐业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拥有 “爱满天下”的博大情怀和高尚情操,引领自身的专业发展,坚持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做一名好教师,必须广施爱的甘霖,以高尚的情感感召学生,以和谐的环境陶冶学生,以丰厚的知识哺育学生,以满腔的热忱关爱学生,把“爱”洒“满”天下。

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立德树人”做出了最为诚恳的回答。立人先立德,道德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应该坚持德育为先,培养有着健全道德的人。

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我们要切实做到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要关爱学生,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职教事业;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用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要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我们要要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在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穷的条件下,要成为合格教育者,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

用高尚师德育人范文 篇5

本报讯记者杨杨报道三位教师的事迹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从他们身上,人们再一次领略到为人师表者的人格魅力。昨日,在辽河大剧院举行的营口市西市区教育系统师德报告会为在场的听众上了一堂生动的师德教育课。据介绍,为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不断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激发广大教师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西市区在教育系统

内开展了师德建设系列活动,要求全体教师“达到三个要求,树立三种意识”。即要求教师对学生全面关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对他们既要严格又要尊重、信任;要求教师热爱每一个具有不同性格的学生,使他们发展各自正当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要求教师不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惟一标准。三个意识即服务意识,学习意识,合作意识。

用师德铸就育人之魂 篇6

师德,网络如此定义: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我们又形成了自我认识的师德,用我们所理解,所认知的师德在教学活动中传播自我的理念,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路。通过一天的青蓝工程培训,使我更加的明白了师德在育人过程中的价值。

钟康校长如此解释师德为何物?

一、自我约束,堂堂正正做人。

二、“爱”为是的光辉。

三、为长期失业中遵循的准则。

四、内外兼修,事业上有追求。

五、勤奋奉献。

王小槐老师如此解释师德为何物?

研究自身——做到“知己”。

用四“善”来高度概括师德。

善假于物,善于识人,善于学习,完善自己。

钟校长和王老师在他们的职业教育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的师德体系,那么作为我们教育界的新生,我们又如何的学习师德,掌握师德,形成自我的师德体系,用以教书育人。

近几年是教育界发生巨变的几年,失德现象时有发生,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每况愈下,在如此情势下,我们如何尽快的加快师德建设,加强自律,钟校长总结的非常到位。我自己如此认识如何用师德铸就育人之魂。

首先,自我约束,堂堂正正做人。作为人师,当先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如果没有自我的强大约束能力,那么将是散乱无章一团糟。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堂堂正正做人的基础之上,为人师表,当先做好表率,必须学会如何做人,身体可以残缺,但是思想不能残缺,如若思想残缺那么将会是社会的悲哀,国家的悲哀,当先爱国,方可爱家,没有国,哪有家。其次,把育人当做事业。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不缺乏为了铁饭碗,为了稳定而加入的。但是我们既然走上了教书育人的这条道路,那么当以“干一行,悟一行”。这个时代不缺乏资本,唯独缺乏自省,干了这一行,不要求大家爱一行,但是一定要“悟一行”。“悟”如何提升自己,如何教书育人,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在育人的过程中如何的表述自我的价值,如何树立自我的育人形象,这才是育人的事业。

最后,善假于物,勤奋奉献。我自己把钟康校长和王小槐老师的观点整合,形成了自我的观点。善于观察、善于学习、善于听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把教育当作事业,当作一份希望的收获。但是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勤奋和奉献精神上面。如果缺失了后者,前面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只有结合实际,全心奉献,方能做出自己的成绩。

师德育人成长 篇7

一、以人为本的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和意义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高等教育坚持人本理念, 就是追求对人本身的关怀。教育事业发展要“以教师为本”, 把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同时要“以学生为本”, 坚持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 二者缺一不可[1]。以人为本, 是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师德, 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应必备的良好道德水准和素养, 包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等内容[2]。师德是教师之魂, 是高校立校之本。师风, 是教师行业的风尚风气, 体现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方面。优良的师风是体现教师群体素质的重要标志。好的学风来自好的师风, 教师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治学方法等都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 是决定教师素质、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势在必行。

二、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及成因

1. 现状。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分析发现, 现阶段, 高校师德师风总体呈现积极、稳定、开拓进取的态势, 但仍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其并时时腐蚀着高校教师群体的道德, 主要表现在: (1) 敬业精神不强, 育人意识淡薄。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目前有部分教师消极应付本职工作, 只履行“授业”之职, 却淡漠“传道、解惑”之责。在教学实践中, 对本职工作不负责, 对教学投入的精力不足, 备课不认真, 只满足课堂教学, 对于学生是否爱听、课堂纪律及作业情况等一概不管, 师生间感情淡漠, 严重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校风和学风。个别教师随意调课、停课, 上课迟到、早退等, 缺乏应有的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师德风范。 (2) 价值观念扭曲, 教育信念消失。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正在对高校教育环境造成冲击。当前, 部分教师的功利化心态日显突出, 对个人既得利益看得过重, 将神圣的“教书育人”之职简单的与谋取利益相提并论, 而忽略了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 教育信念正在缺失。 (3) 学术道德精神被扭曲。坚持对科学精神和学术道德的学习是高校终生的教学任务。科学精神是支持科学工作者成功进行科学探索的根基。科学精神首先是热爱, 其次是执着和兴趣, 再次是乐观、好奇心, 最后是创新和不断探索的精神。目前, 高校师德建设中普遍存在一个现实的问题, 即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缺乏, 学术道德观念淡薄, 治学态度不严谨, 学术功利心态突出, 学风教风浮躁。部分高校教师为了职称和待遇, 应付教学, 将课堂教学与物质报酬挂钩,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衍生出学术造假、舞弊、学术贿赂等现象。这些实质上是学术道德精神在物质利益的驱使下被扭曲的结果。 (4) 专业知识水平不够, 难为人师。“学高为师”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但部分高校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欠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部分高校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满堂灌”, 课堂枯燥单调。课堂知识陈旧, 难于适应社会的发展, 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缺乏深度和宽度, 这是国内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 也是目前高校加强师风师德建设的主要难点。当前, 这些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各高校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以加强课堂监督, 以西华大学为例, 目前广泛实行教学督导制度、校处级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学生网上评教制度、专业内互听以及教学竞赛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有监督作用, 但实际上这些外在的监督制度和激励机制难以真正的发挥效力, 最根本的解决措施还是要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2. 目前高校师德师风失范的成因。

从目前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分析, 造成师德师风失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教师自身因素及社会消极面的影响。由于社会消极面的影响及不正之风的侵蚀, 使部分教师价值观念失衡, 受不住外界的诱惑, 导致师德水平下滑。有的教师自身缺乏良好的素养, 未真正意识到教师职业的价值和内涵, 主观上又放弃了师德修养的自觉能动性, 在为人为师方面不负责任, 自甘落后。在学术研究方面, 也不注重学术道德修养, 过分追求个人名利, 有失高校教师的学术水准。 (2) 高校的原因: (1) 德育工作重点错位。尽管高校都积极采取措施以改进和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重业务、轻政治, 重师能、轻师德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 导致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流于形式, 教师的师风师德建设成效不显著。 (2) 激励机制不完善, 考核重业绩轻师德。高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职称评定和年度综合考核。年度业绩考核有明确的指标体系, 评价结果常与职称晋升和个人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 受到教师的普遍关注。目前大多数高校对教师的评价仍然集中在如师德师风考评、教学质量评估和科研成果与业绩等三方面。科研业绩易于量化, 但教学质量、师德师风评价掺杂过多的主观因素, 很难有统一、客观的评价标准, 往往出现科研最硬, 教学次之, 师德师风则被忽略的现象。这类重物化成果的考评、轻师德等精神成果考察的管理模式不利于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 (3) 缺乏有效的师德建设管理和监督评价机制。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是多数高校采取的主要措施。但由于领导精力投入不足、监督管理力度不大、评价体系不实等原因, 使工作多数还停留在书面上, 很少落实或取得实际效果, 师德建设方面的规章制度也形同虚设, 这些情况直接影响了高校的师德建设。 (3) 教师待遇不高。伴随住房商品化、医疗制度改革、物价上涨等, 很多教师生活压力大、收入低, 部分对职业产生消极和倦怠心理。尽管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连年增长教师工资, 但与其他行业相比还是偏低, 这种现状或多或少影响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留在学校的也大多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第二职业。 (4) 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整体上不及中老年教师。近年来高校扩招导致教师缺编, 一些高校降低要求, 只要专业、学历相当, 就能引入教师队伍, 导致相当比例的青年教师为非师范专业毕业, 未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 缺乏专门的教育教学素养, 包括师德素养。同时, 因高校教学科研考核指标越来越苛刻, 而教学、科研的业绩所带来的利益也越来越可观, 这种利益日益成为青年教师追求的目标, 客观上导致青年教师放松了对职业道德的坚守和师风师德的捍卫。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提高育人成效的主要对策

1. 加强入口考评与评价。

目前, 高校引进人才时, 过分关注学历和业务能力等教师基本素质, 而对其政治素养、思想表现的考察权重不高。高校引入人才时, 应加强入口考评与评价, 对政治素养、思想表现差, 不能胜任高校教师的候选人员直接淘汰。应把政治思想素质及其表现放在与业务能力同等重要的位置。

2. 加强组织领导。

要大力加强对师德建设工作的领导与统筹, 把师德建设作为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学校成立由校领导、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师德教育活动的规划、组织和落实工作;各院系成立由党政领导、教师代表组成的师德建设工作小组, 结合院系实际落实师德建设工作, 把师德建设与日常的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结合起来, 做到制度落实、内容落实, 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3. 建立和完善机制, 加强保障监督。

(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学习培训。高校相关部门应不定期组织和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学习教育。通过座谈、与优秀教师的面对面谈心、树立模范, 使教师主动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素养, 从而不断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水平。 (2) 健全师德建设的激励约束机制。广泛创建“教书育人光荣、不讲师德耻辱”的舆论和制度氛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应对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予以表彰和奖励, 大力宣传其先进事迹, 并在职称晋升、学术梯队选拔等方面优先考虑。建议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设立国家、省、校级奖项, 对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特殊津贴, 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3) 完善师德考核评价制度。高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和教师聘用制度, 把思想道德品质作为重要考察内容, 使师德建设由虚变实;要完善师德考评制度, 将考核指标量化, 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育人效果, 做到师德师风评价的科学、客观性;强化考核结果的使用, 将测评结果作为教师考核、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对师德不佳的教师要劝戒、批评, 情节严重的应撤销其教师资格, 调离教学岗位, 使广大教师具备忧患意识, 着力优化教师队伍。 (4) 建立和完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力保障。高校应注重增强教师爱岗敬业意识和提高教书育人水平的相关教育, 积极完善和明确高校教师岗位职责, 让职业道德规范等规章制度扎根于每一位教师心中。以西华大学为例, 目前已经建立教学督导员制度、学生教学信息情报员制度, 完善了“领导听课周”、教学督导团“随堂听课”等, 对教学开展督导, 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对玩忽职守, 师德师风存在严重问题的教师及时劝诫, 并依据《教师法》等规定对严重失德的行为予以严惩。 (5) 优化校园舆论环境, 建立和完善宣传机制。马克思称“舆论为一种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量”。高校相关部门应经常留心并收集教师舆论和校园舆论, 及时掌握教师的思想动向, 积极分析诱发的原因, 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法, 提高师德师风建设的成效。正面的舆论环境能激励人们追求美好的理想和事物。应加大对师德师风正面舆论的宣传, 形成对负面舆论的压倒优势, 从而优化师德师风建设的舆论环境。要大力弘扬师德先进典型, 并运用多种形式宣传推广, 在树模范、抓典型的过程中, 使先进人物感染、引导教师, 让师德标兵可敬、可学。

4. 坚持以人为本, 把加强师德建设与尊师重教相结合, 创造关心教师切身利益的生活环境。

高校领导要关心教师的成长, 鼓励教师的求知欲。党政领导要多渠道、多形式地主动听取教师的意见, 关心教职工的利益诉求等, 从了解和掌握教师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 为教师排忧解难, 提高和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 使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要搭建便于教师沟通的平台, 创造关心教师切身利益的工作环境。中、青年教师是高校持续发展的主力军。尤其对于青年教师, 他们在事业起步阶段, 工作和生活压力都较大, 高校应积极关注青年教师面临的困境, 为青年教师提供广泛的平台, 将为其做实事与师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经费申请等方面做适当倾斜, 为青年教师解决后顾之忧, 让他们全力投入到加强自身修养、履行教书育人和科技创新工作中。

5. 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度。

建议学校为青年教师选配思想品质好、学术造诣深、作风正派、教学和科研能力强的中老年教师进行一对一地帮教, 开展好业务指导和“传—帮—带”工作, 使青年教师从老教师身上学到精湛的师能和高尚的师德, 在教学、学术和思想上得以更快提高。在执行过程中要对他们政治上关心、业务上指导、生活上帮助。导师对青年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业务和科研方面提出培养要求, 在师德方面也要提出一定的目标, 并作为考核的硬指标。这样, 相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会有很大程度的改观。

师德师风建设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之一, 是高等学校的一项全局、长期性的工作, 也是高校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要想收到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效, 高校教师应从自身着手, 加强自身修养, 脚踏实地做出行动。同时, 高校相关部门也应健全和完善相应的制度, 为师德师风的建设提供平台和环境。有些高校尽管对师德师风建设有一些师德规范、评价奖惩、监督机制等, 但往往停留在文字等层面, 未很好地实施与完善, 未真正建立起师德建设的调控体系。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 要坚持“以人为本”, 严把教师入口关、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 实行行之有效的对策,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不断提升师德师风建设的成效, 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精神文化, 为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优秀人才。

摘要:以人为本是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文章从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成因着手进行深入的分析, 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高育人成效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师德师风建设,现状,成因,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宽亮.高校师德建设中的人本前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2004, 25 (10) :18-129.

教书育人,师德为先 篇8

当前,师德素养整体很高,但我们不可否认,少数教师在从教过程中不能够很好地遵循师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失去了教师应有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师德理想的迷失。一些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仅仅看作是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而未把它看做是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崇高理想的一项事业。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在课堂上只注重讲授书本知识,缺乏与实际的结合,更没有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引导教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信任和理解。工作三心二意、照本宣科,教师的角色意识淡化,缺乏进取心和紧迫感,不精益求精,学术水平下滑,以致误人子弟。

二是师德准则的失范。有的教师师表意识淡薄,自尊、自重、自爱精神缺乏。如:有的教师仪表不整,举止粗俗,脏话连篇;有的教师“文人相轻”、“同行相斥”,在学生面前有意无意地贬损其他教师;还有的教师利用“三尺”讲台任意发泄对社会和他人的不满情绪,教书育人的根本职责抛于脑后。

三是师德行为的失序。其主要表现为,面对色彩斑斓的市场经济,一部分教师缺乏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追逐个人物质利益和精神荣誉的私心杂念过重,工作中只讲实惠,甚至出现了拜金主义倾向,缺乏精神追求,教育过程的功利行为强化,敬业奉献精神受到“实惠”的侵袭。

凡此种种,小则让学生受害,大则造成国家未来教育的缺失。梁启超说得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要用自己无私奉献的精神去做好一个老师应该做的,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1、使命感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教师的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苦的,必须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教育事业,像陶行知先生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爱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广大教师必须满腔热情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注重言传身教,注重为人为学,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努力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3、做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按照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守师德,身正为范,时时处处作学生的表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教授做人的道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之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四、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把自己知识的百分之一用于课堂讲授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可见,作为教师必须严谨治学,勤练基本功,既要精通学科知识,又要博采相关知识,还要有过硬的有关本领。为师者只有达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应变不惊,胜任教师职业。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五、育好人是师德的归宿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觉悟。“德以率才、才以养德”,师德、师魂,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构筑起我们民族教育事业的根基。因此,重德行、慎操守、严律己、勤治学、遵师道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

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学生。教师必须以自己的高尚道德品质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做一个身教重于言教为人师表的楷模。多一点坦诚自然的交谈,少一点功利性的宣传;多一点面对面地交流,少一点无礼的喝斥;多一份平等的关心,少一份不公的偏心;多一点设身处地,少一鲁莽冲动,用自己切实的行动去感召学生,感化学生,用高尚的品德去教育学生。

教书育人是师德的关键 篇9

蔡军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

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师德师风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个人师德师风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师风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江泽民同志也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综上所述,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育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由此可知,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大的影响。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也需要广大教师提高自律意识,自觉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

我认为要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尊重学生 每一位大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把学生平等看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努力进取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

-----以身作则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38师德的模范、育人的楷模 篇10

---记克州实验小学冯小兰老师

在克州实验小学每天匆忙上班、上学的老师、同学中,总是可以看见这样一个身影:拖着一瘸一拐的腿,却总能早早到校上班,她就是克州实验小学的优秀教师--------冯小兰。

冯小兰,女,汉族,1962年2月18日出生,1980年2月参加工作,小时候,因为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肌腱及骨骼严重萎缩,致使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命运的坎坷并没有打垮这位坚强的女性,她凭着坚强的意志,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挑战命运,勤奋学习,最终走上了她心爱的三尺讲台。为实现其心中的理想和人生的价值,冯小兰老师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心血与汗水,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磨难与艰辛。她是生活的强者,是实验小学的优秀教师代表,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全校教职工及家长、学生的尊敬,以其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意志,演绎出完美的人生,谱写了一曲催人奋进、自强不息的时代赞歌。

一、敬业爱岗、刻苦钻研

冯老师坚持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课后及时做课后记。课前,她总是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力求吃透教材。为了适应多媒体教学,上好每一节课,她努力学习电脑操作的方法,拜年轻老师为师,不耻下问,认真学习,现在运用多媒体教学已不是问题了。她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然后根据学生特点,对教案进行多遍修改。冯老师刻苦钻研业务、认真授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培养习惯,提高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抓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生动有趣、幽默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得到知识,受到启迪。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自从我校开展课改以来,她的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她的信条是,勤勤恳恳工作,老老实实做人。多年来,冯老师一直承担2个班的教学任务,课多,作业量大,但她总是把每一件事都干得井井有条。

有一个班由于该班数学老师生病,数学课都是由其他老师代课,日子长了,这个班的成绩就与其他班的差距就很大了。冯老师接上这个班后,发现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很多同学没有完成过作业,她看到了这种情况就在家长会上和家长沟通,了解家长和孩子们的心声,请家长和自己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还经常打电话和孩子的家长交流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在班里只要有时间,她就辅导学生,给学生做思想上的工作,让他们树立信心,“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最终,经过一年的辛苦付出,这个班的数学成绩名列年级第一。

二、孜孜不倦、踏实工作

在工作上她兢兢业业,力求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她要求学生们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脚踏实地,认真履行职责,勤勤恳恳为学生服务。她服从领导,顾全大局,以校为家,在平时的工作生活学习中,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自觉维护学校的良好形象,尽心尽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她教学严谨,善于创新,她认为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基石。在学习上,她向学生提出要做到“三先三后”、“三戒三倡”。“三先三后”是: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三先三后”的学习方法,极大的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同学们学习的被动局面有了较大改变,学习成绩不断上升。“三戒三倡”是:一戒把学习当苦役,提倡把对知识的追求当作一种乐趣,把对智慧的启迪当作一种享受。二戒过多的、单纯的死记硬背,提倡掌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真正把知识弄懂。三戒解题模式化,提倡勤于思考,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这些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在同年级中成绩优秀。

冯老师的工作作风就是无论做哪一项工作都是脚踏实地、尽心尽责,都是高标准严要求,辛勤工作,并和其他教师一起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认真听课评课,在实验小学,提起冯老师的教学能力,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冯老师的好学在学校中是人人都认可的,她在课余时间总是不断地学习,同时为了让年轻教师早日成长起来,冯老师以身作则,用心教年轻老师上课,带领她们努力工作,钻研教材,每一次的示范课都不放松要求,精心准备,尽最大能力起示范作用,每次的示范课,年轻老师们都受益匪浅。

她也经常鼓励年轻人要大胆学习吸收新东西,大胆创新,在教学上要敢于创新、只要是有利于教学的,就大胆去做,即使一时失败也不要紧,可以及时总结教训重来。在她的支持、鼓励下,年轻人都很注意吸收新信息、新经验、新方法,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她所在的数学教研组在2011年被州教委评为教研先进年级组。她所带年轻老师已可以独立承担公开课了。冯老师对年轻人讲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教学工作是良心工作。

三、爱心铺路,用心育人

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冯老师对学生思想上积极诱导,学习上耐心帮助,生活上关怀体贴。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亲切交谈,多方面了解每一位同学的生活和学习状况。

在冯老师的班里,有个叫周文新的学生,他父母打工不在家,不能照顾他的学习和生活,冯老师得知情况后,拖着病残的腿到他家里去,了解了他家的具体困难,并号召班干部去关心他,给他在精神上以极大的鼓励。在班里经常询问他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遇到他不开心的事就多和他交流沟通开导他,在学习上给予他最大的关心和物质帮助。有时间就把他留下来辅导他的学习,督促他完成作业,由于她的努力,这个学生的成绩一直保持良好。后来他父亲给校长还专门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冯老师对孩子生活心理上的帮助和支持。

冯老师帮助过的孩子还有很多,有个叫苏胜的同学,父母离异家庭条件不好,到了冬天,还没有穿棉袄。冯老师看到了,下班后就和孩子一起到街上,给他买了一件棉袄。班里的同学看到后,也为他伸出援助之手,给他买了一条棉裤,苏胜同学手捧这套新衣服,禁不住热泪盈眶,感动地说了一声:“感谢老师妈妈!”多年后,每当同学们想到那个寒冷的冬日,冯老师拖着残腿给生活困难的学生买衣服时,同学们依然被感动着。

“以责任为重,用心灵育人”。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用爱心铺路,时刻与师生们打成一片,是最受老师信任的教师之一。冯小兰老师说:“教书育人,我一直坚守四个字:爱心、责任。”她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无论学习成绩如何,她一样尊重他们人格权利,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从不用刻薄、粗俗的语言打击学生,她经常与学生交换意见,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在冯老师的班里有个很个性的女孩子,她非常爱接话,并且是与学习无关的话,也很爱动,扰得四周同学无法安静学习。冯老师在数学课上就注意观察她的表现,发现她喜欢老师上课要注意她,要多看她几眼,这样她才会安静地听一会课。抓住了她的特点,冯老师就想取得家长的配合。可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就是老师的事,她也没办法,面对这样的家长,冯老师耐心用自己见过的例子和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经过多次交流,家长终于认识到孩子的习惯养成,家长也需要配合的,后来这位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什么困惑总喜欢向冯老师请教,现在这个孩子有了很大的转变。

因为腿脚不方便,别的老师走5分钟的路程,她却要走10分钟,上下台阶也十分不方便,所以她上班总是很早,平时也几乎不请假。冯老师带两个教学班,每天至少有三节课,一百二十分钟都要站着上,这对一个身体健康的老师来说,都是不小的工作量,何况对于冯老师,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呀,她经常在上完课后,感到疲惫、双腿又酸又痛,这时她总是自己揉一揉,他爱人也劝过她:“你这是何苦呢,请假休息几天吧,儿子在喀什上学,生病了,你都不去看看,自己

累也不请假吗?”她说:“我也想请假休息,也想请假去陪孩子,毕竟高中的学习对孩子来讲是很重要的,但自己班里的孩子也面临小学毕业,也很重要,家长孩子就盼望老师能尽心尽力,我请假了,两个班的孩子怎么办?”所以她碰上这种情况都没有请过假,这使得学校的领导、教职工、学生对她又多了一份敬佩和爱戴。尤其是家长非常认可冯老师,为自己的孩子能让冯老师教而放心自豪。

孩子有时也生气、不理解妈妈,有一次他发高烧,打电话想让妈妈来照顾一下自己,可冯老师却始终没有去,孩子抱怨说:“别人的妈妈一个电话就来了,而我的妈妈就铁石心肠,我在发烧,你还在给你的学生们义务补课,我对你根本不重要,行了,你就看你的学生吧„„” 每当听到这些话后,冯老师她就感到很内疚自责,但仍然没有去陪孩子,总是熬到双休日才去。

冯老师在工作上的辛苦劳动,换来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上的进步,更多的是孩子们的认可和那一份特殊的爱。有一次上课时,突然地震了,她的第一反应是大喊一声“地震了,孩子们快跑啊!”好多孩子跑到门口的时候,竟然停下来齐声地说:“老师你先走!”在这紧急关头,学生却想着老师的安危,想着老师腿脚不好,跑不快,让老师先行。每一次同事们之间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无一不被学生感恩老师的那份真情感动着,同时,也深深感到:正是冯小兰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孩子的无私关怀照顾,才有了学生在重要关头,挂念着老师的感人场面!

有一次,在上班的路上,冯老师的腿不幸扭伤了,无奈在家治疗,同学们捧着鲜花,拿着各种治疗跌打损伤的药,出现在冯老师的面前,那一次,冯老师感动极了,她说同学们的爱激励了她,她第二天就去上课了。由于腿伤中午不回家,同学们又给老师送来了热饭热菜,就这样一直到恢复。遇到下雪天气,路滑,同学们就会到冯老师的家去接她上班,小心翼翼扶着老师走路,路人看到这一幕都非常感动。同学们这样爱着自己的老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冯老师在同学们心中的位置和威信,真可谓良师益友。

冯小兰老师的不懈努力,赢得了学生的尊敬、爱戴、家长的称赞,也取得了许多荣誉:

2006年、2007年、2009年、2010年获自治州级优秀教师 ;

2002年教师节获自治州教育系统优秀教师 ;

2010年至2011年获自治州优秀教师

2012年获得第二届克州道德模范提名奖。

上一篇:全市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下一篇:亮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