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作者简介

2024-07-16

家作者简介(通用9篇)

家作者简介 篇1

谐趣就是以诙谐、有趣为主旨。在艺术上它的最大的魅力,就是一个‚趣‛字。谐趣之中有时也加进了戏谑的内涵。它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或揭露,或批判,或讽喻,或嘲谑,或玩笑、或戏说,千姿百态。最常见的谐趣表现体裁是诗和对联。所以也分别单独称之为谐趣诗和谐趣联。其他的如词、曲、赋和民谣、歇后语、顺口溜等文学形式也有不少采用谐趣法来表现的。如果不区分它的雅俗,几乎所有含有谐趣成份的有韵短篇作品,都可以称它为谐趣诗,而由于诗的句数多于对联,可以使用的方法就更多,表现方式更丰富,因此谐趣诗的数量比较多。

以谐趣感染、吸引读者,比板起脸孔来说教,自然要高明百倍。谐趣诗一般是文人故意为之,或含蓄或直露的营造出意味深长的谐趣效果;而且文学成份较高,鄙俚的成份较少。而打油、民谣等诗通常是老百姓的创作,浑然天成,自然而然的达到质朴无华的谐趣效果。但从总体上来说,凡是谐趣则多植入滑稽,戏谑、调侃的内涵,无论文人的诗还是老百姓的诗,不管它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达到或揭露,或批判,或讽喻,或嘲谑,或玩笑的目的。通常多是意在言外、言犹未尽,有点戏说的感觉,却又不仅仅是戏说。读起来令人忍俊不禁,感觉愉悦。

追踪溯源,谐趣、戏谑诗。古称‚俳谐体‛。其特点是追求调笑戏谑,制造幽默诙谐。‚俳谐‛一说,最早见于《史记〃滑稽列传〃索隐》:‚姚察云,滑稽犹俳谐也‛。南北朝刘协在《文心雕龙》中专辟有《谐隐篇》,说‚谐‛是‚浅辞会俗皆悦笑也‛,‚隐‛是‚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也‛。显然,这里的‚谐隐‛和‚俳谐‛相近。明代徐师曾的《文体明辨序说》说:‚按《诗〃卫风〃淇奥篇》云:‘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此谓言语之间耳。后人因此演而为诗,故有俳谐体、风人体、诸言体、诸语体、诸意体、字谜体、禽言体‛。

俳谐诗很早就出现在《诗经》中。由于它并不那么引人发噱,在这里不想介绍它。从大诗人陶潜开始,自觉地在作品中创造戏谑意味的,如著名的《责子诗》:‚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宝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滞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子粟。‛陶诗故意将‚家丑外扬‛,说他的几个儿子如何懒惰、懵懂、顽劣,其实也仅幽默风趣而已。至唐代,谐趣、戏谑诗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很多戏谑诗。李白的《戏赠杜甫》云:‚饭颗山前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何故别来太瘦生,只为从前作诗苦。‛郭沫若曾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引此诗说李白多么瞧不起杜甫,其实,此诗是善意的调侃,开开玩笑罢了。郭老未免太认真点罢。杜甫的戏谑诗则更多。胡适曾说:‚陶潜与杜甫都是诙谐风趣的人,诉穷说苦,都不肯抛弃这一点风趣。‛ 据清代钱谦益的《草堂诗笺》所列杜诗,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以‚戏‛为题的诗组,就有二十一组之多。如《戏为六绝句》、《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戏赠友二首》等等。明末清初金圣叹在他的《杜诗解》里说:‚先生凡题中有戏字者,悉复用滑稽语。‛

但杜甫的那些诗作中,幽默之句,虽时常有之。那都是有分寸的一般的趣语而已。古往今来一些成名的诗家都喜欢把诗写得有生气点,因此,诙谐之句,间或有之,多表现于自嘲、解嘲、遣兴和调侃一下老朋友间之情绪方面。毕竟他们是以雅谑为主,不比后来的市井韵人、无聊骚客,那种肆无忌惮的一味戏谑。宋代大词人辛弃疾、苏轼都可算是‚俳谐词派‛的主将。如最著名的《西江月〃遣兴》:‚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苏轼生性风趣幽默,他认为嬉笑怒骂皆可成文章,《续资治通鉴》卷八十六云:‚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常自谓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如他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既充满哲理,又风趣横生。

至明清两代,解缙、唐伯虎、郑板桥、李调元、纪晓岚等都有不少戏谑诗作。此外,还有大量无名作者的幽默、戏谑诗作。但由于这些诗广为流传,经过各地多番转述、转抄,与原故事有时出入甚多。作者张冠李戴,版本丛出不穷,内容也百花齐放。

谐趣、戏谑诗经常是峰回路转,机巧百变的,很能看出做诗人的功底,比如有个故事说:明朝大学士解缙是有名的才子,这天,皇上想考考他,叫他写首咏鸡冠花的诗。解缙张口就来:“鸡冠本是胭脂染”.谁曾想皇帝从衣袖中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一朵白色鸡冠花说::‚是白的‛。想难为解缙.,不少大臣也等着看笑话.。谁知解缙不慌不忙的接着吟道::‚今日为何浅淡妆.。只缘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却满头霜。‛前后浑然一体,却又构思奇巧。

关于解缙写此类戏谑诗的传说颇多,就象很多民间传说中,纪晓岚通常都和奇对巧联联系在一起一样。故事的真假且不论,但至少说明了大家对他们这样为官清正的文人的喜爱和赞许。下面也是关于解缙的故事。

解缙成名后,许多人慕名求诗讨画。一天,一老道士拿来一幅自画像,请解缙写诗题字。解缙并不认识这老道士,就和他开了个玩笑。先刷刷地写了三个贼字,道士当时愣住。待解缙润笔写完后三句:有影无形拿不得。只因偷吃吕仙丹,而今变作蓬莱客。称他变成神仙,老道士才擦擦汗露出笑容。

与此相似的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纪晓岚。大清乾隆朝王翰林为母亲做寿,请纪晓岚即席做个祝寿词助兴。老纪也不推辞,当着满堂宾客脱口而出:‚这个婆娘不是人。‛老夫人一听脸色大变,王翰林十分尴尬。老纪不慌不忙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顿时全场活跃、交口称赞,老夫人也转怒为喜。老纪接着高声朗读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满场宾客变成哑巴,欢悦变成难堪。老纪喊出第四句:‚偷得蟠桃献母亲。‛大家立刻欢呼起来。

还是说的解缙。这天朱元璋让解缙陪着在御花园垂钓。解缙善钓,屡有收获。朱元璋却半天不开张,很不开心。这时,解缙为了给皇帝解闷就说:‚陛下钓不到鱼,是因为鱼不敢来,它们懂礼节。‛ 朱元璋说:‚小小鱼儿,懂什么礼节?‛

于是,解缙就吟出下面的诗文:‚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钩一抛荡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朱元璋大笑。后来,有人评论说是解缙拍马有术。其实,解缙并不是这样的人。历史上他曾经上过万言书批判朱元璋屡改政令,杀人太多,终被罢官。

又据冯梦龙《古今谭概》记载:一次,解缙跟着朱元璋在御花园玩,朱元璋想考考解缙,就有意出题:说宫中夜来有喜,你试作一首。

解缙脱口吟出第一句:‚君王昨夜降金龙,‛朱笑着说:‚是女儿。‛解缙又吟出第二句:‚化作嫦娥下九重。‛朱笑着又说:‚已经死了。‛解缙又吟第三句:‚料是世间留不住,‛朱进一步为难他说:‚已经扔到水里去了。‛解缙马上吟出第四句:‚翻身跳入水晶宫。‛ 朱元璋赞赏地说:‚ 临机应变,不愧是才子。‛

朱元璋不但会难为别人,但能这样难为别人的人,自己当然也要有点水平的,据说他也能写上几句的,有时候写的还不错,比如下面这首诗。

明洪武十四年(辛酉鸡年)。新春佳节,朱元璋十分高兴,驾临翰林院文华殿,与众学士饮酒赋诗。这一天,鸡鸣即起,按时上朝。席间他以《金鸡报晓》为题,命每人吟诗一首。这时,一个老学士奏道:‚陛下才高,理应先吟。‛ 朱元璋乘兴吟出:‚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意是鸡每鸣一次,必撅一次尾巴。众人想笑,可又不敢。待朱元璋吟出后两句,‚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众人不由得心悦诚服。

还有一天,朱元璋微服私访。到了南京城东北,长江南岸的燕子矶(燕子矶是江边一屹立之小山,形似飞燕故得名)。燕子矶上,俯视江水茫茫,水天一色,蔚为壮观。只见几个秀才正吟诗,他便凑前去听。

‚燕子矶兮一秤砣‛一个秀才开口朗诵了一句。可是,再等半天,却无下文。朱元璋笑着说:‚我续上几句,你们看可否?‛于是一气吟出了后三句:‚长虹作杆又如何。天边弯月秤钩挂,称我江山有几多。‛‚好!‛众秀才听罢,纷纷称赞。此诗续的几句浑然大气,很是符合朱元璋的帝王气概,果然是好诗!

虽然朱元璋和后来的朱棣都不是儒雅的皇帝,施政也难免暴戾,但有这样的皇帝领天下风气之先,当然天下的老百姓也就难免跟着戏谑起来了,哪怕是苦中作乐,也比死气沉沉来的好。所以整个明朝象解缙 这样善于写戏谑诗的人很多,其中还有不少大名鼎鼎的文人墨客,比如‚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

相传他死前不久还写了一首《绝笔》。从容自如,充满风趣: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可见唐寅对人的死亡抱乐观态度。他认为人生在世,就像参加宴席,总有散场时候。又认为阳间和地府差不多,死了到地府去,就如去异乡漂泊。因此,他不需要畏惧害怕。他笑对死亡的态度,也让人会心一笑。

明朝的徐渭徐文长也是个中高手。

话说一年春天,徐渭坐一小船游西湖。在湖心亭岸边,碰到一十来岁女孩啼哭。一问方知其父是渔民,出门打鱼遇太守游船,未及躲避被扣押。徐渭不平,带女孩去找太守评理。太守问:‚你是何人?‛徐渭回答:‚我乃一秀才。‛太守有意刁难,让其作首诗,作得好才肯放人。

徐渭提笔连写七个‚天‛字,太守大笑:‚你这也叫诗?‛徐渭不理,紧接着写下后三句,着实厉害。‚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子新丧才半年。山川草木皆含泪,太守西湖独放船。‛意为:老皇帝才死半年,你这个太守就乘船游湖……这是大不敬的事,是要论罪杀头的。太守看后,面如土色,只得立即放人,并客客气气陪个不是。

徐渭还写过一首自嘲诗: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写这首诗时,心情可谓难以言说。从小虽有‚神童‛之名,五十还没中举。积极参与抗倭,但在权力倾轧中险受株连。精神病犯误杀妻子,坐牢七年。到老心情忧郁,倔强不屈的性格不被人们接受。真像诗中所写,这两个‚闲‛寓意颇深。诗人不怕穷,但气骨不可无,再穷再苦也要活得潇洒,活得旷达,活出一点人的模样来。

郑板桥也是一个喜戏谑与旷达的人。一次,从山东潍县辞官回乡。眼看女儿要出嫁了。为官清廉的郑板桥,一向两袖清风,毫无积蓄,日常生活尚可,哪有钱给女儿办嫁妆。好在女儿懂事,体谅父难,并不嗔怪。她说:‚我最喜欢您画的兰花,您给我画上一幅,就是嫁妆了。‛板桥听罢甚喜,立即为女儿画了一幅茂盛的春兰图,并题上这首诗:

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

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再来说一个唐寅续诗戏秀才的故事。有一天早上,唐伯虎路遇两个酸秀才。那两人不知他是有名的大诗人,只顾胡扯乱谈。

忽然前面有一盏灯,两人便要以灯为题,赋诗联句,一个秀才说:远看一盏灯,另一个秀才半天才憋出一句:近看还是一盏灯。第三句便没有词了。唐伯虎笑着对他们说:‚我替你们续两句如何?‛秀才问:‚你能续什么好句?‛唐伯虎说:‚一个糠布袋,一个死苍蝇。‛两个秀才听了很是不满。又往前走,看见一座山,两个秀才又要做诗。一个说:‚远看一座山,‛另一个说:‚近看山一座。‛唐伯虎说‚我再给你们续两句吧!山上石头掉下来,两个脑瓜都砸破。‛两个秀才听了,不觉十分恼火。再往前走,又看见一棵盛开鲜花的梨树。一个秀才说:‚远看一棵树,‛另一个说:‚近看两股杈。‛唐伯虎续道:‚一股叉着你,一股叉着他。‛

两个秀才大怒,拉唐伯虎去找县官评理。县官听了两个秀才的诉说后,问唐伯虎:‚秀才讲的可是事实?‛唐伯虎说:‚我是好心好意给他们续诗。‛县官又问:‚你是怎么续的?‛唐伯虎说:‚他们前两句是‘远看一盏灯,近看还是一盏灯’。我续的是‘清光驱暗影,长夜伴人行’。‛县官点头说:‚这两句续得好。‛唐伯虎接着说:‚后来他们又做了两句‘远看一座山,近看山一座’。我续的是‘幽谷生白云,飞瀑从天落’。‛县官鼓掌说:‚好诗,妙极了!‛唐伯虎最后说:‚他们做的梨树诗是,‘远看一棵树,近看两股杈’。我续的是‘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县官一听,知道唐伯虎有学问,连忙下堂来,向他作揖致敬,把两个酸秀才呵斥一顿,赶走了。

纪晓楠的临机应变也是很有名的。有一天,乾隆皇帝带着纪晓岚去圆明园,时近黄昏,忽见一只白鹤在前头飞。乾隆灵机一动说:‚卿善作诗联,能否以此鹤为题,急就一章?‛他话没说完,纪晓岚就吟出了声:‚万里长空一鹤飞,朱砂为顶雪为衣。‛他刚吟出两句,那白鹤已远远离去,在幕色中变成了一抹黑影。乾隆又连忙说:‚你看那鹤明明是一身墨黑,并无一点白色,卿为何说它是’雪为衣‘呢?这岂不是大谬?‛纪晓岚微微一笑,又转口吟道:‚只因贪食归来晚,误入羲之蓄墨池。‛乾隆听了,点头称叹,不再说话了。苏东坡也有一个对诗的故事。

说是北宋时,有一个阔秀才,不学无术。一天去城外游山,发现山间流泉瀑布甚美,一时诗兴大发,便高声吟唱起来:‚泉泉泉泉泉泉泉……‛可是除了一个‚泉‛字,他再也吟不出来别的词句了。忽听背后有人吟道:‚好似珍珠倒卷帘。‛这个秀才十分惊异、钦佩,脱口问道:‚来人莫非苏学士?‛只听苏东坡答道:‚然然然然然然然!‛秀才听说苏东坡在此,羞得面红耳赤,赶紧溜走。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一日闲暇,忆起幼年在皇觉寺为僧,曾在殿宇的门侧屋角写了些打油诗抒怀言志,不知如今在否?便下诏,定于某月某日驾临皇觉寺。到了那天,皇觉寺方丈率同全寺僧众,穿袈裟,击法器,下山恭迎圣驾。朱元璋进入寺内,四处寻找以往亲笔所题之诗,竟了无痕迹。于是便把方丈召来,责问他为什么不保护好?方丈奏曰:‚圣上题诗不敢留,诗题壁上鬼神愁。谨将法水轻轻洗,犹有龙光射斗牛。‛朱元璋听后变嗔为喜,厚赐寺僧而返。幸好这个方丈是一聪明诗僧,要不然就其祸不远了。

谐谑之诗有时通过大胆夸张的笔法,通俗的语言,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据元人陶宗仪《辍耕录》记载:‚大名王和卿,滑稽挑达,传播四方。中统初,燕市有一蝴蝶,其大异常。王赋《醉中天》小令:‚挣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谁道风流孽种,唬杀寻芳的蜜蜂。轻轻扇动,把卖花人扇过桥东。‛王和卿实是借咏小令为名,期达到鞭挞和谴责社会上那些仗势欺人,奸淫良家妇女的恶少…。

据说,赵孟頫中年后想要纳妾,管氏默默写下该词。赵看后深深感动,遂打消此念。

这首著名的曲就叫《锁南枝﹒捏泥人》

‚傻俊角,我的哥,和块黄泥儿捏咱两个,捏一个儿你,捏一个儿我,捏的来一似活托,捏的来同床上歇卧。将泥人儿摔碎,着水儿重和过。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哥哥身上也有妹妹,妹妹身上也有哥哥。‛

还有一首元人张鸣善写的《 水仙子 讥时》的散曲。这是一首讽刺之作.它用漫画般的笔调,矛头直指元代统治者及其统治下的黑暗社会.对当时的用人制度和社会风气进行了愤怒的谴责和强烈的讽刺。‚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明朝的李开先写了一首《醉太平》的曲子,用以尖刻嘲讽贪婪搜括的剥削者,也写得怪异有趣,构思奇特别致。‚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中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一首无名氏所作的薄粥诗也极尽奇特夸饰之能事,把穷人的一碗薄粥刻划得淋漓尽致,用以鸣叫民间疾苦。诗曰:‚薄粥稀稀碗底沉,鼻风吹动浪千层。有时一粒浮汤面,野渡无人舟自横。‛

金圣叹与王斫山最为友善,王近视,金作诗讽之,也釆用夸张修词,写得甚是贴切生动、滑稽。诗曰:‚笑君两眼特稀奇,儿立身旁问是谁。日透瓦楞拿弹子,月移花影拾柴枝。因看壁画磨伤鼻,为锁书橱夹断眉。更有一般堪笑处,吹灯烧破嘴唇皮。‛

因说起嘲近视的诗,令我又想起另一首有关眼睛的诗。乾隆晚年视力不佳,要请文学侍从官――翰林学士为其读书。有一次,这个翰林学士把‚翁仲‛一词读成‚仲翁‛,乾隆听

后,灵机一动,随口咏了一首倒序格的诗。也很有趣味。诗曰:‚翁仲何时成仲翁,可知当日少夫功。如今且莫为林翰,贬去江南作判通。‛

说到乾隆又想起乾隆的一个近臣叫张玉书的,就是那个奉旨主编《佩文韵府》的户部尚书。据《清稗类钞》中记载,一日,张玉书身穿粗布衫外出,闻鼓乐之声,便循声而行,但见一富户人家正在为老人祝寿,门上贴有太守送的对联,便站立欣赏。主人见张衣着简朴,手上亦无礼物,便问:‚你是何人?在此作什么?‛张随口应曰:‚我乃诗翁,在此读太守联语。‛主人道:‚诗翁?好吧,你就给我做首诗吧!‛

张玉书抬头见屋内有一个‘水吊子’,便做起一首咏物诗来。诗曰:‚腰圆腹扁土沙包,才上红炉气便豪。小物不堪成大器,两三杯水作波涛。‛ 这首诗借咏水壶有力的讽刺了这个富人,把他的势利小人脸孔描刻得栩栩如生。

有时诗谜也充满风趣与智慧。诸如著名女诗人朱淑真相传就有两则诗谜。一则是寄给丈夫的《圈儿词》。这封信只有一些圆圈,有大有小,有圆有缺,有单有双,有疏有密,有连有分,大圈套着小圈。据析,这首词表达的意思是:

‚相思欲寄无从寄,画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月缺了会圆,月圆了会缺,我密密加圈儿,你密密知我意。还有那说不尽的相思情,一路圈儿圈到底。‛

这样的情书,可谓别开生面。

另一则是以字谜的形式寄出的,目的在于批责其丈夫的移情别恋。人们叫它为‚断肠谜‛。其谜语云:‚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想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

虽是拆字谜,视其修辞,可谓一绝。说它是谜,不若说它是诗。真是一个冰雪聪明的女子。其实谜底是:一二三回四五六七八九十。

自古红颜多薄命,朱淑真的故事,又使我想起另一则故事。那就是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据说,司马相如后来亦是移情别恋。于是从外地给卓文君寄回来一封信,内容只是十三个数词。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欠缺的是亿。实际是向卓文君表达对她已经‚无意‛了。

卓文君接后当然是心情大坏,但又很不甘心,所以也用数字回了一封信,希期挽救。这封信也写得很动人。内容是一首诗:

‚一别之后,两地相悬。说是三四月,却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望眼穿。百般想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这些名人迭事,加上那谐趣与传神文笔,真使人读后胃口大增,难怪其不胫而行,盛传不衰,脍炙人口。

最后来谈一谈《牛山四十屁》。据记载:牛首山一僧,自名铁汉,又名铁屎。有诗四十首,见者无不绝倒。自镂印章二:一曰:‚混帐行子‛,一曰‚老实泼皮‛。秀水王司直梓其诗,名曰:《牛山四十屁》。款云:‚混帐行子,老实泼皮放。‛不必读其诗,标名已足解颐。

《扬州画舫录》中也记录了这事。但其作者名称却叫青涩和尚,俗家名字变成了平山。卷十六,在关于扬州法净寺的27节上写道:‚ 昔寺中有一僧,能作打油诗,不著名字,即号平山,刻有《平山打油诗》。如《咏猫诗》云:‚春叫猫儿猫叫春,看他越叫越精神。老僧也有猫儿意,不敢人前叫一声。‛时来一远僧,名牛山,能作‚放屁诗‛,刻有《牛山四十放》。‚水涨倡家住的高,北岩和尚得松腰。丢开般若经千卷,且说风流话几条。最喜枕边添耍笑,由他岸上涌波涛。师徒大小齐声祝,愿得明年又一遭。‛

看来这春是谁叫的,屁是谁放的,一时半会还真搞不清楚,‚假如你闻了一个屁觉得不错,又何必认识放屁的臀。‛钱钟书老先生如是说。

周作人认为这诗写得好,大加赞赏。以为它平白晓畅,直抒胸臆。没有假惺惺的道学味儿,比其兄鲁迅先生《肥皂》里写的那一批恶心的假道学先生可爱多了。

以《散宜生诗》名噪诗坛的聂绀弩先生对于牛山体也很有兴趣,其自编诗集有一种名曰《马山集》者,集前有序诗云——

古有《牛山四十屁》,此册亦近四十首,题咏投赠,于人于物,颇伤于马,其有牛者,盖偶然矣。故题曰马山,以马怀沙云。诗曰: ‚ 山外荒山楼外楼,吾诗非马亦非牛。金人自古三缄口,玉女而今几洗头。不问何之皆落胆,迄无知者乃心忧。怀沙哀郢吾何敢,偶在牛山冠马猴。‛

《牛山四十屁》的诗,我是从聂绀弩所写的《马山集》序诗那里得知的。后来四处打探,均未能得到其全部,在网上搜来搜去,也仅得二首而已,据说,此集已散迭。网上也有多首胡诌是牛山的诗,但见其内容与风格,实为今人所伪托,故不予认同。

自古到今林林总总出现这许多谐趣、戏谑的传说与作品,其实真正发生在当事人中的史实,却少之尤少,多数是一些 晋身无望,致富无门,穷困潦倒,百无一用的书生们,其最终的命运便是玩世不恭甚至自暴自弃、自我嘲讽了。或无聊之际,杜拟故事情节以自娱、搞笑或卖弄其多知与聪慧而已。但这也足以反映,在整个社会间,充满才智的能人之不少。这些作品虽不能登大雅之堂,但也是精神上不可或缺的东西。我们从其中也将能触动和收获到不少有用的东西,对诗作的思路的启发也不无裨益。

诗只要出意好,为谐趣而打点油,其实亦无妨。下面顺便介绍二首今人的打油习作,念给大家听,作为结束语。

乘公共汽车(启功):‚这次车来更可愁,窗中人比站前稠。阶梯一露刚伸脚,门扇上关已碰头。长叹息,小勾留,他车未卜此车休。明朝誓练飞毛腿,纸马风轮任意游。‛

咏闪电(无名氏):‚黑云团团堆上天,想是天公要吃烟。何以知其要吃烟?一闪一闪打火镰。‛

2008年10月19日

诗与胡说

夏天的日子一连串烧下去,雪亮,绝细的一根线,烧得要断了,又给细细的蝉声连了起来,“吱呀,吱呀,吱……”

这一个月,因为生病,省掉了许多饭莱、车钱,因此突然觉得富裕起来。虽然生的是毫无风致的病,肚子疼得哼哼唧唧在席子上滚来滚去,但在夏天,闲在家里,万事不能做,单只写篇文章关于Cezanne①的画,关于看过的书,关于中国人的宗教,到底是风雅的。我决定这是我的“风雅之月”,所以索性高尚一下,谈起诗来了。

周作人翻译的有一首著名的日本诗:“夏日之夜,有如苦竹,竹细节密,顷刻之间,随即天明。”我劝我姑姑看一遍,我姑姑是“轻性智识分子”的典型,她看过之后,摇摇头说不懂,随即又寻恩,说:“既然这么出名,想必总有点什么东西吧?可是也说不定。一个人出名到某一个程度,就有权利胡说八道。”

我想起路易士②。第一次看见他的诗,是在杂志的“每月文摘”里的《散步的鱼》,那倒不是胡说,不过太做作了一点。

小报上逐日笑他的时候,我也跟着笑,笑了许多天。在这些事上,我比小报还要全无心肝,譬如上次,听见说顾明道③死了,我非常高兴,理由很简单,因为他的小说写得不好。其实我又不认识他,而且如果认识,想必也有理由敬重他,因为他是这样的一个模范文人,历尽往古来今一切文人的苦难。而且他已经过世了,我现在来说这样的话,太岂有此理,但是我不由得想起《明月天涯》在《新闻报》上连载的时候,我非常讨厌里面的前进青年孙家光和他资助求学的小姑娘梅月珠,每次他到她家去,她母亲总要大鱼大肉请他吃饭表示谢意,添莱的费用超过学费不知多少倍。梅太太向孙家光叙述她先夫的操行与不幸的际遇,报上一天一段,足足叙述了两个礼拜之久,然而我不得不读下去,纯粹因为它是一天一天分载的,有一种最不耐烦的吸引力。我有个表婶,也是看《新闻报》的,我们一见面就骂《明月天涯》,一面叽咕一面往下看。

①Cezanne,通译塞尚(1839-1906),法国画家,后期印象派代表人物之一。

②路易士(1913-),原名路逾,笔名又作纪弦,现代诗人。一九四八年去台湾,创办《现代诗》杂志,为台湾现代诗派开创者,后移居美国。

③顾明道(1837-1944),笔名梅倩女史,现代小说家。其作品为历史题材的言情小说。

顾明道的小说本身不足为奇,值得注意的是大众读者能够接受这样没颜落色的愚笨。像《秋海棠》①的成功,至少是有点道理的。

①(秋海棠),鸳鸯蝴蝶派作家秦瘦鸥写于四十年代初的富情小说。

把路易士和他深恶痛疾的鸳蝴派相提并论,想必他是要生气的。我想说明的是,我不能因为顾明道已经死了的缘故原谅他的小说,也不能因为路易士从前作过好诗的缘故原谅他后来的有些待。但是读到了《傍晚的家》,我又是一样想法了,觉得不但《散步的鱼》可原谅,就连这人一切幼稚恶劣的做作也应当被容忍了。因为这首诗太完全,所以必须整段地抄在这里……

傍晚的家有了乌云的颜色,风来小小的院子里,数完了天上的归鸦,孩子们的眼睛遂寂寞了。

晚饭时妻的琐碎的话——

几年前的旧事已如烟了,而在青菜汤的淡味里,我觉出了一些生之凄凉。

路易士的最好的句子全是一样的洁净,凄清,用色吝惜,有如墨竹。眼界小,然而没有时间性,地方性,所以是世界的,永久的。譬如像:

二月之雪又霏霏了,黯色之家浴着春寒,哎,纵有温情已迢迢了;

妻的眼睛是寂寞的。

还有《窗下吟》里的

然而说起我的,青青的,平如镜的恋,却是那么辽远。

那辽远,对于瓦雀与幼鸦们,乃是一个荒诞……

这首诗较长,音调的变换极尽娉婷之致。《二月之窗》写的是比较朦胧微妙的感觉,倒是现代人所特有的:——

西去的迟迟的云是忧人的,载着悲切而悠长的鹰呼,冉冉地,如一不可思议的帆。

而每一个不可思议的日子,无声地,航过我的二月窗。

在整本的书里找到以上的几句,我已经觉得非常之满足,因为中国的新诗,经过胡适,经过刘半农、徐志摩,就连后来的朱湘,走的都像是绝路,用唐朝人的方式来说我们的心事,仿佛好的都已经给人说完了,用自己的话呢,不知怎么总说得不像话,真是急人的事。可是出人意料之外的好诗也有。倪弘毅①的《重逢》,我所看到的一部分真是好:——①倪弘毅,未详。

紫石竹你叫它是片恋之花,三年前,夏色瘫软

就在这死市

你困惫失眠夜……

夜色滂薄

言语似夜行车

你说

未来的墓地有夜来香

我说种„片刻之恋‟吧……

用字像“瘫软”,“片恋”,都是极其生硬,然而不过是为了经济字句,得压紧,更为结实,决不是蓄意要它“语不惊人死不休”。我尤其喜欢那比方,“言语似夜行车”,断断续续,远而凄抢。再如后来的

你在同代前殉节

疲于喧哗

看不到后面,掩脸沉没……

末一句完全是现代画幻丽的笔法,关于诗中人我虽然知道得不多,也觉得像极了她,那样的宛转的绝望,在影子里徐徐下陷,伸着弧形的,无骨的白手臂。

诗的末一句似是纯粹的印象派,作者说恐怕人家不懂:——

你尽有苍绿。

但是见到她也许就懂了,无量的“苍绿”中有安详的创楚。

然而这是一时说不清的,她不是树上撇下来,缺乏水份,褪了色的花,倒是古绸缎上的折技花朵,断是断了的,可是非常的美,非常的应该。

所以活在中国就有这样可爱:脏与乱与忧伤之中,到处会发现珍贵的东西,使人高兴一上午,一天,一生一世。听说德国的马路光可鉴人,宽敞,笔直,齐齐整整,一路种着参天大树,然而我疑心那种路走多了要发疯的。还有加拿大,那在多数人的印象里总是个毫无兴味的,模糊荒漠的国土,但是我姑妨说那里比什么地方都好,气候偏于凉,天是蓝的,草碧绿,到处是红顶的黄白洋房,干净得像水洗过的,个个都附有花园。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她愿意一辈子佐在那里。要是我就舍不得中国——还没离开家已经想家了。

(原刊1944年8月《杂志》月刊第13卷第5期)

在2006年第9期和第13期的《读者》的“言论”这一版块中摘录的张爱玲语录,出现了严重的谬误。

在2006年第9期第31页印着:“望着你时,我觉得自己很低很低,低到了尘埃里,只是我的心里是欢喜的,于是从尘埃里开出花。---张爱玲” 而原句应该是“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这句话是张爱玲写在送给胡兰成的照片背面的。杂志上且不说摘录得不大准确,而且连人称都换了。我一直认为张所用的第三人称正是这句子的妙处之一,不知道编辑者是担心读者理解能力太低还是怎么的,需要把它改成这样的大白话。这样改动过的句子实在比原句逊色不少。

更令人气愤的是在第13期的23页印着:“悄然而逝的时光中到处可以发现一些珍贵的东西使人高兴一上午,一生,一世。---张爱玲说”而张爱玲写的明明是“所以活在中国就有这样的可爱:脏与乱与忧伤之中,到处会发现珍贵的东西,使人高兴一上午,一天,一生一世。”我不明白《读者》为什么要将句子改头换面成这样俗气的句子,而且还要套上张爱玲的大名!难不成这世上真是“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所以可以这样随心所欲地瞎说?

我并不是说摘录张爱玲的句子非得一字不差,否则就该揪出来批评一番。以上两句实在不能不让我认为是有意篡改,难道这还能用“无心之失”来解释?如果只是以讹传讹的话,即使是只看过一遍原句再来回忆,也不至于记成以上这样吧? 我平时不怎么喜欢看《读者》,但是这恐怕是父母唯一支持我看的课外书了,这几年一直都有给我订,所以我也会大致翻看一下。在我看来《读者》是一本中庸的杂志,而且很受家长欢迎,我周围很多同学都在看。(有的是自己爱看,有的和我一样:说不上喜欢,反正家长爱给买,无聊时也会拿来翻一翻。)可是没想到一本在中国颇具影响力的文摘杂志会不止一次地出现这种叫人难以容忍的谬误,就算语录是他人推荐的,编辑无论如何都是有责任的,因为这样明显的谬误并不需要很认真地核实才能发现。

这件事情还会影响没读过张爱玲作品的人对于张爱玲的印象。第一句摘录被改了人称,已经让我够郁闷的了。至于摘录的第二句,也许因为我是张迷,说话难免偏激点,可我实在认为把“悄然而逝的时光中到处可以发现一些珍贵的东西使人高兴一上午,一生,一世。”这样的句子说成是张爱玲写的,简直是侮辱!而且之前我在本吧已经看到有人发帖问这句话出自张爱玲的哪篇文章,很显然问的人是从《读者》上看到了这句所谓的张爱玲语录。

家作者简介 篇2

作者简介:姓名 (出生年—) , 性别 (民族———汉族可省略) , 籍贯, 职称, 学位, 简历以及研究方向 (任选) 。

本刊现对“作者简介”中有关著录项目具体说明如下:

多作者署名时, 仅要求提供第一作者 (或主要责任者或执笔人) 的简介即可, 一般应将其姓名置于首位;“籍贯”是指“××省市、自治区或直辖市人”, “职称”指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教师, 助教, 教授……, “学位”指学士, 研究生, 硕士, 博士……, “研究方向”也可提供主要从事的研究工作和技术成果等。具体情况可参阅本期的“作者简介”示例。

让“作者简介”架起一座桥梁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作者简介;文本对话

小学语文教科书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几乎每一篇文章都备注了作者,但对这些作者的介绍,有多少是我们广大教师经过精心了解、有机整理并传递给学生的呢?有多少作者是在学生内心留过痕迹的呢?似乎不太确定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这往往是大多数老师所忽略之处,就算是众所周知的大家,教师往往也在揭题导入环节后以“姓名、生卒、作品”等贴标签式的内容作简单介绍,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根植于学生的内心。对“作者简介”的无视之、淡视之、模式之,使得“作者简介”在课堂上匆匆地来,在学生心里匆匆地走,“水波不兴,心静如水”,学生敏感而鲜活的心也变得迟钝麻木了。让独具匠心的“作者简介”令学生为之怦然心动,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背后,与之进行思想情感的对话和碰撞,语文课堂会绽放更绚烂的光彩。笔者在此谈一点自己的拙见,只求抛砖引玉之用。

一、知人论世,追寻真情实感

《难忘的一课》一文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情,“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中一再反复,是教学的重点,它非常直接而又强烈地表达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作者也被台湾教师教授这句话的场景所深深打动。笔者在备课时,脑海中始终萦绕着一个问题:为什么这简简单单的9个字就能让作者如此心潮澎湃、情难自抑呢?于是多方查阅资料,整理了这样一段资料,在学文后出示:

本文作者名叫雷观成,笔名田野,四川成都人。1923年出生,1946年毕业于原国立政治大学。田野大学毕业便去了台湾,曾在一家航业公司的海轮上当见习水手;后又在台北师范学校任教;还在一家洋行任过职。在台湾的每时每刻他都想念着祖国大陆,他曾在作品《怀念》中写道:“因为,我怀念大陆,而且是,我曾经为之朝思暮想的、为之战斗过的新生的祖国的大陆!”思念到无法忍耐时,他经历了生死考验的“偷渡”,千辛万苦回到了大陆,直到26年后,才和台湾的家人取得联系。

师:哪些内容深深地打动了你?

生:“思念到无法忍耐时,他经历了生死考验的‘偷渡,千辛万苦回到了大陆,直到26年后,才和台湾的家人取得联系”让我感动。因为作者为了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不惜冒着生命的危险“偷渡”回祖国,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生:我对“曾在作品《怀念》中写道‘因为,我怀念大陆,而且是,我曾经为之朝思暮想的、为之战斗过的新生的祖国的大陆!”深受感动,因为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无时无刻不思念着自己的祖国,在自己的作品中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思念。

《孟子·万章下》中指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反之,我们对文本的解读就会变得肤浅,甚至会成为空中楼阁,变得难以确认和把握。《难忘的一课》旨在表达台湾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但文章往往是作者情感的真实表达,正因为作者内心也积蓄着满腔的爱国情感,以致于这简简单单的一节课能让作者产生如此大的共鸣。以上这段“作者简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立体、全面的作者形象,让文中的“爱国情”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蔓延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二、文以载道,凸显主题思想

宋朝的理学家周敦颐在《通书·文辞》中有言:“文所以载道也。”意思是说写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弘扬精神的。同样,教科书中一篇篇佳作也有其各自的主题思想,是作者用来诉说自己的“理”,但这些“理”学生未必都能领悟,借助“作者简介”,往往会有事半功倍之效。如《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课,文章的作者伊尔莎·斯奇培尔莉是作家,也是一名服装设计师。文章记叙了“我”人生道路上两次身陷困境、面临挑战的时候,就是父亲从小的教诲使“我”得到了“走另一条路试试”的灵感和勇气,最后走出困境取得成功。但如果在教学时,只教授文本本身,学生获得的内心体验还是只停留在说理的层面上,还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为了把这个“理”灌输到内心深处,在教学内容结束后,出示“作者简介”:

她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名的服装设计师之一。1927年在巴黎开设自己第一家服装设计沙龙,追求设计的创新性,她第一个设计了护肩,毛皮织物和将拉链染成和衣服相同的颜色。她与当时著名画家联系密切,并聘请他们参与纺织品的设计,把超现实主义风格引入服装设计中,掀起服装新风格的热潮。

文中讲到“我”在服装设计中遇到的困难得到解决,以及这段简介中提到作者的成功,都很好地证明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个深刻的道理。这也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之所在。如果没有这份“作者简介”的扩充,学生对课文中所阐述的道理理解得一定不够深刻。

主题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它是作者通过对其所选材料进行艺术加工、提炼、塑造出人物形象及揭示人物高尚情操、美好品质、深刻哲理的载体。如何让学生更直接地触摸到文章的灵魂,就需要教师的智慧。让“作者简介”为这两者之间搭一座天梯,定会让课堂教学成就无限精彩。

三、文如其人,体味文体风格

每个作家的作品都会有其独特的风格,而吸引读者的也往往是他们身上这独具一格的个性。《“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由意思完全相反的两个词组构成的课题就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而且文中所叙述的父母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评价的事情在学生身上也有過体验,学生读来备感亲切。在感受长大后的巴迪明白了父母亲截然不同的态度的良苦用心后(课文第16节),教师启发学生,父母不同的爱的方式对其的成长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在作者巴德·舒尔伯格的其他作品中也能充分感受到,出示:

巴德·舒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在他68年的写作生涯里,共创作了34部作品,其中13部被拍成电影或搬上舞台。所出版的作品有《在滨水区》《码头风云》《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我喜欢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等。

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样,在上述的作者作品标题中可以看出,大多也由一组组意思完全相反的词组组成,可见作者喜欢惯用辩证式的词组并非偶然,可能是其父母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使他形成了他特有的写作风格,也正因为他的独具风格,使他跻身于美国畅销书作家的行列。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语文教学的美妙之处就在于此,在那里,没有时空界限,没有心灵隔阂;在那里,想象的空间无边生长,思维的翅膀纵情飞翔。让“作者简介”成为这一道桥梁,引领学生徜徉于一篇篇文章佳作,和古今中外的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使学生在与作者、文本、自我对话的过程中获取智慧、经验和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韩信利.语文教学中作者简介的艺术探讨[J].信息教研周刊,2013(2).

[2]刘金梅.浅谈作者简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学习,2012(11).

[3]师延峰.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介绍作者”的有效性[J].语文报·教师版,2008(4).

作者简介 篇4

作者简介

张勤,字楚枫,号一林(一0),夕阳名乙山,一力,楚烨,紫枫堂主人。男,汉族,1944年11月生于湖北钟祥罗集,晚年随子居住荆门掇刀。一生在农村从事畜牧工作,高级牧医师,国家干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会员,湖北省科技写作研究会理事,湖北省科技传播学会常务理事,钟祥市第二、三届政协委员。曾在《中国牧业通讯》、《中国兽医杂志》、《湖北农业科学》等10多部杂志报刊发表畜牧科技文章400余篇,获奖10多次,参编合著《畜牧兽医适用技术百科全书》、《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技术指导》、《商品蛋生产新技术》等,后者获省农业实用技术丛书特等奖。1998年第二期《中国牧业通讯》曾以《张勤在基层科普中闪耀》重点报道,同时《湖北农业科学》杂志、《湖北农民报》相应多次报道。曾任中国老年作家协会、中国诗词家联谊会,荆门市作家协会会员,发表文学作品300余篇(首),获奖20多次,并出版文集《樱桃红了》、《枫叶红了》。同时,一生爱好书法,作品入选、入展、入编、收藏600余幅,获奖200多次,已出版《壹林书法作品集》。曾为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中国国学协会、中国书法艺术委员会、中国书法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宝延轩书画院院士、并聘为荣誉副院长,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硬笔书法协会、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荆门市书协理事、荆门市掇刀区书协(含老书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楚简书法专业委员会主任,掇刀区首届文联委员、书协顾问等职。曾发表书法论文20余篇,并有多篇获奖。传入《国学艺术大典藏》、《中国书画人才大典》、《世界文化名人辞海》等20多部书典,并被授予“少林国际知名艺术家”、“中国书法百杰”、“当代中国实力派书画家”、“德艺双馨艺术家”等荣誉称号,曾获“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国际文化交流贡献奖”等殊誉。

拓展阅读:作者简介 篇5

陈忠实,男,汉族,1942年6月生,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西安市第三十四中学。历任西安郊区毛西公社蒋村小学教师,毛西公社农业中学教师及团支部书记、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及党委副书记,西安郊区文化馆副馆长,西安市灞桥区文化局副局长,桐城县文化馆副馆长,陕西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中共第十三、十四大代表,中共陕西省委第七、八届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石油大学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西安石油大学“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陈忠实小说自选集》(3卷),《陈忠实文集》(5卷),散文集《告别白鸽》等。短篇小说《信任》获1979年全国优秀作品/

出书作者简介英文 篇6

Long Yingtai, was born in February 13, 1952 in Taiwan Kaohsiung County Township Village Da Liao, modern writers, “the Minister of cultur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In 1974 graduat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went to school after American,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In 1988 moved to Germany, a professor at University of Frankfurt. 1994, published “in Europe”. in , her three book “,” Shanghai man “, the turmoil of the world”, “Hometown” in Shanghai have issued a. , Long Yingtai served as director of the Taipei Municipal Bureau of culture first. In , a professor at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was named outstanding humanities scholars Qiao Ling beam. November 15, , Long Yingtai to 2600000 yuan royalty income, on the writer rich list sixteenth, causing widespread concern.In December 5, , officially retiring Taiwan “Minister of culture”.

《作者简介》书写格式要求 篇7

根据有关部门制定的杂志编排规范的要求,本刊所刊稿件均要有《作者简介》项,敬请作者(多作者为第一作者)在投稿时提供相关信息,格式如下: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学位,职称/职务,简历,研究方向或分管业务。

希望广大作者予以配合。

摘要:<正>根据有关部门制定的杂志编排规范的要求,本刊所刊稿件均要有《作者简介》项,敬请作者(多作者为第一作者)在投稿时提供相关信息,格式如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学位,职称/职务,简历,研究方向或分管业务。希望广大作者予以配合。

家作者简介 篇8

亳州农产品市场建于1997年,占地8万多平方米,是安徽省“菜篮子”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目前市场建有蔬菜、水果、干鲜、食用油等几大交易区和菜农直销区、加工包装区、配送中心区和低、恒温冷库及生产、生活资料服务区。拥有2万多平方米的交易大厅和6万多平方米的交易场地。

市场建有信息中心、电子结算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农药残留检测中心和加工配送中心及监控系统,连年评为全国“菜篮子”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联网先进单位。并预计在3年内建成蔬菜、水果、水产、副食、粮油、干鲜调料、饮料、种子八类市场。

市场连年被评为农业部定点鲜活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定点市场,安徽省“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市场和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2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安徽省先进集体”。

安徽合肥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

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建于1992年12月,先后经过了五期工程的滚动发展建设,市场规模由最初的占地10亩发展为280亩,从单一的水果交易发展成为集蔬菜、水果、水产品、畜禽肉类、粮油、禽蛋、干鲜、调料等交易为一体的综合型农产品批发市场, 2008年市场共实现综合成交量232万吨,成交额105.8亿元。

市场先后被农业部列为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商务部列为重点联系商品市场,2006年被列入商务部“双百市场工程”,此外,市场被国家“三绿工程”办公室选定为首批绿色市场创建示范单位,被安徽省农委授予“农业产业化发展十强企业”、省商务厅审定为首批绿色批发市场、安徽省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

福建福州亚峰蔬菜批发市场

亚峰蔬菜批发市场隶属于福州榕福集团公司,是福州市“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部首批定点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全国“三绿工程”示范市场和“样板市场”。

琵琶行作者简介 篇9

写《琵琶行》作者是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与李白、杜甫齐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迁居河南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降生了。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号称“香山居士”。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死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罗隐、杜荀鹤,宋代王禹偁、梅尧臣、苏轼、张耒、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

白居易的主要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宫词》 《问刘十九》《买花》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

白居易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

主要成就

翰林学士

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

杭州刺史

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822年,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在杭州任职期间,他见杭州一带的农田经常受到旱灾威胁,官吏们却不肯利用西湖水灌田,就排除重重阻力和非议,发动民工加高湖堤,修筑堤坝水闸,增加了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今杭州)、盐官(今海宁)之间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白居易还规定,西湖的大小水闸、斗门在不灌溉农田时,要及时封闭;发现有漏水之处,要及时修补。白居易还组织群众重新浚治了唐朝大历年间杭州刺史李泌在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的六口井,改善了居民的用水条件。

文学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白居易作品介绍

一圣二仙

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中国三大诗人,人们尊杜甫为“诗圣”、“诗史”,尊李白为“诗仙”,对白居易称“诗魔”等,日本学界则称白居易为“诗神” 。其实,在唐代对白居易的称呼是“诗仙”,请看唐宣宗的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而李白的“诗仙”是清代文人给予的称呼。因此,学者认为:中国诗坛应该是一圣二仙。

创作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

作品风格

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

主要作品

《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问刘十九》《买花》《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放言》《池上》等。

白居易的诗

1、<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3、<后宫词>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4、<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5、<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上一篇:驾驶员聘用制度下一篇:高中数学培优补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