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患者工作流程

2024-06-29

门诊患者工作流程(精选9篇)

门诊患者工作流程 篇1

生效日期:2013年07 类别:制度

修改日期:2014年01

身份识别、查对制度

惠民县人民医院

2014.0

1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一、医务人员对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实施唯一标识管理。门诊病人以门诊号为标识,住院病人以住院号为标识,不得仅以床号、房号作为识别标识。

二、门诊号和住院号作为病人标识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由于病人标识的使用范围涵盖医疗机构的各个相关部门,因此这种标识必须是准确而且统一的。

(二)病人标识确保病人与其医疗档案和各种治疗活动的明确对应关系。

(三)应使用科学可靠的标识产品进行病人标识,确保该标识不会被调换或丢失,从而减少错误发生的可能性,回避医疗风险。

三、建立“腕带”识别标示卡:

(一)对昏迷、神志不清、老年人、7岁以下儿童、特殊情况(智力问题、脑萎缩等)、手术病人、告病危及重症监护的患者佩戴腕带标示。

(二)填写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诊断、入院时间、过敏史,腕带填写应字迹清楚、填写准确。填写完毕后应2人核对无误后才可使用。“腕带”原则上佩戴在病人“左手”,若损坏需及时更换,医护人员在进行各项处置时应核对以上项目。腕带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三)佩戴腕带标示实行班班交接,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

四、护士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及实施各种治疗处置前必须至少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识别患者的方法。常用标识有: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出生日期、住院号、身份证号等,不得仅以床号、房号作为识别标识。询问患者全名时须确认患者有具体回应,由患者说出自己的姓名(你叫什么名字?),不得直接称呼患者姓名而获得患者的应答。如无法回答时由家属代为回答确认。

五、完善并落实护理各项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六、不同病人身份识别的方式:

(一)意识清楚,有自主行为能力的患者使用床号、姓名两种结合的方式识别身份。

(二)对同姓名的患者除应分开收住外,进行各项处置时应严格查对制度,用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身份证号五种病人信息确认患者身份,确保准确无误。

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在实施任何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 的操作。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结合我院实际,利用门诊号作为就诊患者唯一标示管理。患者在进行各项诊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三、各诊区挂号、分诊护士,挂号时认真核对患者“惠民县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卡及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并正确分诊,帮助患者选择医师,准确为患者刷卡挂号,避免因分诊错误导致换号、退号。

四、医师为患者诊治前核对就诊卡及门诊病历患者基本信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认真为患者诊查,正确开检查单及处方。

五、对昏迷、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无自主能力、新生儿、7 岁以下患儿及无痛检查、手术等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身份的表示和查对的有效手段。在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前要认真核对腕带上的各项信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六、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

新核对。

七、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八、加强对患者身份识别情况的检查,医务科、护理部质量控制组每月进行督导检查并记录。

“腕带”识别标示制度

一、为使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更加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对于新生儿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和急诊抢救室患者、入院时神志不清或昏迷、无自主活动能力、急诊手术、交流障碍患者,入院时即刻佩戴腕带;择期手术患者术前一日佩戴腕带作为识别身份标识。

二、腕带上标明患者基本信息,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等,防走失患者腕带上标明病区电话号码。

三、佩戴前告知患者及家属使用腕带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腕带不可以自行解除,在转科或出院后,由原科室的护士负责去除。

四、佩戴前须经双人核对信息,认真识别患者身份,要求患者陈述自己的姓名,对无法沟通患者,请在场家属陈述患者的身份,无误后方可佩戴腕带,记录护理记录单并双签名。

五、腕带一般佩戴在患者手腕上,如病情禁忌,则佩戴在脚踝上。腕带松紧以放入食指为宜,多余长度可剪去。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情况,防止摩擦破溃、血液循环障碍等意外事件发生;水肿患者应观察腕带松紧度,发现不适及时更换。

六、医护人员进行各项诊疗护理工作前,须核对腕带上的信息,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七、如有脱落、损坏或自行解除,应及时补上新腕带,同样需要

经双 人核对。

住院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二、结合我院实际,利用住院号作为就诊患者唯一标示管理。

三、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 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四、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五、对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手术等患者,使用“腕带” 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六、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七、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八、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与登记制度

一、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 用姓名、性别、床号 3 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二、ICU、病情危重、意识丧失、新生儿、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三、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确认患者身份。

四、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五、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惠民县人民医院

关健科室间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ICU 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有工作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历;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与 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历;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与 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

4、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废物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5、病房与ICU 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患者与ICU 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6、产房与病房转接患者: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会阴情况、子宫收缩情况、药品应用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产房与病房患 者对接记录单。

2014.01

惠民县人民医院

院内关健科室间的患者转接流程

1、急诊与手术室交接流程

医生开出医嘱→护士收到并确认→通知病人办理入院手续→佩戴腕带→与医生确认是否通知麻醉科及手术室→术前准备工作→整理病历→等待通知→与麻醉师、手术室护士详细交班。

2、急诊与ICU交接流程

医生开出住院证→家属办理手续→核对病人信息→通知ICU护士→等待ICU通知→准备抢救用物品→与ICU护士详细交班。

3、急诊与病房交接流程

医生开出住院证→家属办理手续→核对病人身份后→通知病区主班护士→准备物品等待通知→转运前评估病情→与接收科室护士详细交接班。

4、手术室/麻醉科与病房/ICU术前交接和术后交接的流程与内容

术前交接:病房择期手术病人术前交接→核对手术交接核查表→准备病历及药物至术前准备室→病房护士与术前护士交接。

术后交接:麻醉医生开出转病房医嘱→术后恢复室护士通知病人回病房时的准备事项→送病人至病房→评估病人后,手术室医护人员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

2014.01

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科室:

姓名:

一、严格执行_______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二、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____、____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三、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_____(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四、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_______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五、对昏迷,__________,无自主能力,_______等患者,使用“______”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_________,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六、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_______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_________重新核对。

七、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__________。项目包括:_______、________、姓名、性别、年龄、_________等信息。

八、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____________无破损

九、对昏迷、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无自主能力、新生儿、7 岁以下患儿及无痛检查、手术等患者,必须使用_______作为识别身份的表示和查对的有效手段。

十、依据我院实际情况:门诊病人的唯一标识_________,住院病人的唯一标识为____________。

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一、查对制度

二、性别、床号

三、患者(四、患者识别

五、神志不清,手术,“腕带”;腕带。

六、两名,两人。

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住院号等信息。

八、皮肤完整

九、腕带。

门诊患者工作流程 篇2

1 门诊患者的特点

对门诊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必须首先了解门诊患者的特点。

1.1 人员流量及流动性大

我院每天平均接诊患者约1500余人次,人员流动性大。

1.2 病种复杂

所有患者都要经过门诊初步确诊后,然后进行门诊治疗或送到住院部相应的病区住院治疗。

1.3 与患者接触时间短

分诊护士只有与患者在分诊、候诊的时间接触,对患者了解不够全面,要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难度较大。

1.4 环境嘈杂

人员多,有打电话、说话、询问、儿童哭闹等,总体一个字“乱”,环境乱,就会影响心情乱,没有好心情,就不易接受新知识。

2 制定流程

根据门诊患者的特点,选出门诊常见的慢性病10种,对每种病制定一套健康教育工作流程,尝试从三个方面去进行。

2.1 定位

为患者定位。从患者的整体情况及患者的素质而定位。护士接触患者,从填写门诊病历手册封面起就已经开始了解患者的一般个人情况:年龄、性别、住址等,再进行分诊,进一步交谈,了解初诊患者身体状况,生活习惯,思想状态等,初步给患者定下健康问题,设定目标。如年轻的高血压患者对服药依从性的问题定为首选目标,因工作忙,应酬多,又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易忽略吃药。目标可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从初级目标开始为患者定位,然后定下所要讲的内容,必须是患者现阶段最紧要、最重要、最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或是纠正一个错误的行为,或改掉一种不良的习惯等。如高血压服药依从性定为初级目标,必须首先解决.对复诊患者通过多次交谈了解,每次可以定出不同的目标,给予讲授不同的内容,患者通过多次积累,提高了健康保健知识,可以由初级目标逐步升为中、高级目标。

2.2 定时间及方法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讲授时间和讲授技巧。门诊患者与护士接触的时间短,门诊患者的特点与幼儿园儿童的特点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是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短,只有在看病间隙的小块时间,无整块大时间。二是思想不集中,心绪烦乱。人在医院,心里想的可能是家务或是工作,可能是对病情的担心、恐惧等。三是在杂乱的环境中等待,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因此,我们要在这种特定的时间内做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有一定的基础,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时间,适当的方法,如刚开始候诊时,思想较稳定,以轻松的气氛,配合闲聊关心的语言进行交流沟通,从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开始,抓住患者的思想,引导患者的兴趣,在患者愿意学的基础上给以指导。利用有限的时间,激发患者的学习兴趣,效果就好。

2.3 定内容及量

把握患者的兴趣,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决定讲授的内容和量。讲授的量要适当偏少,即使患者的兴趣高,患者的接受能力也很关键。讲多了,他可能记住后面讲的次重要的内容,而忘了前面讲的最重要的问题,或者混在一起。因此,将患者的行为和态度与制定的学习目标相比较,判断患者的接受能力,决定讲授的量。要就低不就高,即做有效的少讲,不做无效的多讲,让患者学到他最需要的知识。做患者之所想,使他得到增值服务。

2.4 定流程

即给护士制定一套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由于目前我国护理人员缺乏健康教育的知识及方法[2],制定流程可弥补这一不足,流程可制定出一种疾病可能发生的许多问题及解决方法,帮助知识贫乏的护士找出问题及解决办法,掌握健康教育的技巧。

3 体会

流程的执行,使护士工作有目标,有章可循,做有效劳动。工作从哪一步做起,如何进入下一步,中间环节如何环环相扣,患者的定位及效果的判断,怎样对工作做出总结,改进及提高,心中有数,在工作中做到:会讲、会写、会做、会改。如果发现流程中不足之处,可随时修改,逐步完善,针对门诊的慢性病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复诊患者主动找护士询问,开展此项工作,提高了护士的位势,改善了护患关系,增强了患者防病能力。因门诊护士少,环境差,一对一的健康教育范围小,不能针对大范围的患者进行,有待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李宁,刘淑娴.医院门诊部健康教育现状的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7):189-191.

门诊患者心理护理 篇3

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单位,展现了医院服务质量与医务人员的精神面貌,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和形象以及经济效益。由于工作性质和特点,门诊也是医患矛盾的多发点。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门诊护士不但要撑握高超的护理操作技术,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心理学知识,并将其发挥到门诊护理工作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门诊同时也是患者集中就诊的场所,患者因疾病因素、经济状况、个体心理特征不同,存在明显差异。门诊护士应根据其心理特征、不同的心理需要,给患者以理解、尊重、同情关心。门诊护士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就必须学习现代心理治疗技术。除做好说服解释和安慰患者以外,还应辅以支持疗法、认知疗法、行为疗法、音乐疗法、暗示疗法、生物反馈疗法[1]

门诊患者普遍存在“早就诊、早治疗”的迫切心理,急切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安慰和交流,及时获得病情信息,对医护的态度十分敏感。医生和护士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情绪变化等对患者及其家属可产生直接的影响,一名称职的门诊护士不但要具备精湛的技术操作水平,还要具备敏锐的应变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疏导患者的情绪,协调医患关系,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就诊环境。

尽管医院设有鲜明就医标示牌,但一般病患者初来到医院,面对陌生的就医环境感到困惑茫然,迫切希望护理人员能适时引导。来院就诊者希望对自己所患病痛得到合理解释。需要更多了解所患病症的前因后果,治疗的确切效果和不良反应。

一般来说,门诊病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格外突出,主要表现紧张烦躁、抑郁不安,容易激惹,有些甚至兼有明显的神经官能症症状。患者因病常处在情绪易激惹状态,常因小事与人争执。因此,护士在施治过程中讲究语言的技巧应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病情、不同心态,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并使用暗示性语言,通过积极巧妙的暗示,使治疗发挥最好的效用。还要主动协调,营造温馨和谐的人际气围。

除了就诊时的焦虑心理,患者还往往表现出较常见的抗拒与依赖的用药心理。对抗拒用药心理,必须具体分析,弄清患者抗拒用药的原因,清楚地了解原因后,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消除抗拒用药心理,阐明“良药苦口利于病”的药疗方针和效果。医护人员应尽可能帮助患者解决困难,由于受到“病弱需进补”理论的影响,病患者常常要求医生开些含有人参等成分的药,对患者中最多见的这种盲目求补的依赖用药心理,医护人员要指出其危害性,必要时可做适宜的行为阻断。

大多数的患者刚进入患者角色,行为退化、感情幼稚、依赖心理强、自我控制力下降,表现为恐惧、紧张、焦虑、抑郁等,希望得到医生的重视,得到医术高明的医生诊治,尽早期确诊断,了解到最佳治疗方案[2]。并有迫切体验到治疗效果的心理。因而就诊时,医护人员要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患者热情,工作态度认真负责,问诊详细。查体时神态严肃稳定,不可漫不经心闲谈和说些与病情无关的事情。需要做辅助检查时要讲明检查的目的、意义,并指明去向,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疑虑。如果需要检查的是未婚女性患者,在查体时,多有羞怯心理,女性护理人员需在旁陪伴,做好必要的遮挡,使患者有安全感。检查结果出來后,对患者做恰如其分的解释,使患者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讨 论

普通患者了解病情,经过适时治疗,身体很快康复,呈现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慢性患者病程长,治疗效果差,表现焦虑,忧郁、烦躁不安。疑难患者病情较重,诊断、治疗难度较大,表现忧心忡忡。综上所述,医护人员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反映,分别给予相应的心理安慰、鼓励、支持、暗示、疏导,使患者面对现实,保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患者在病期间,感情敏感,依赖性比较强,希望得到周到、方便、快捷的诊治服务,门诊护士必须处处为患者着想,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充满关爱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交流过程中,要要善于发现患者的思想变化和情绪波动,给予恰到好处的心理指导和护理从而减轻患者的病痛,消除其烦恼。总之,门诊护理人员要善于发现患者心理特征及规律,满足患者心理需要,使患者心情愉快,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护士要了解分析患者心理状态,做到心中有数。通过超前服务,让患者能够处处感受到门诊护理人员的温馨服务。把心理护理有机地渗透到工作中去,会收到良好效果,患者将更加满意,效益也会因此提高。只有正确掌握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相应心理护理,才能真正地做好“以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患者满意为目标”的整体护理。

参考文献

1 周碧兰.门诊护理工作情商应用.现代医药卫生,2006,14:2219.

门诊输液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篇4

静脉输液:是通过静脉途径提供水分、营养、药物的一种方法,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门诊各种治疗中亦广泛应用。

静脉输液的进展:从最初的皮下输液、周围静脉输液到目前输液路径的不断增加,包括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术,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股静脉管等。而门诊输液只限于浅表静脉及小儿头皮静脉。

一、门诊输液患者的观察

1、用药及用药过程的准备:三查七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核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时间和用法。查输液封瓶、询问药物过敏史,对病人提出的疑问一定要核对清楚再执行。

2、对病人现状进行评估

内容:(1)病人的病情、输液的目的、出入液量、心肺功能、心理反应、合作程度、精神状况等。

(2)穿刺部位皮肤完整性(有无破损、皮疹、感染)、静脉状况(解剖位置、充盈、弹性及滑动等)。

二、观察要点

(一)输液故障

1、溶液不滴:针头是否滑出血管外,针头紧贴血管壁、针头堵塞、压力过低、静脉痉挛等;

2、滴管内液面过高;

3、滴管内液面过低;

4、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二)输液反应

1、发热反应(较常见)、静脉输液作为一种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早已被人们所接受,但在输液过程中:(1)由于环境空气污染输液室,治疗室内人员流动量大,空气中的尘埃、细菌、纤维、微生物含量都很高,这样可随着排气进入液体造成污染。(2)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输液针头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适合病菌附着,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可引发感染。(3)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无菌观念淡薄,在工作量大的情况下用手抓注射物的情况,反复抽吸药液,反复暴露针栓,造成注射器污染。

症状:患者出现寒战、高热、口唇紫绀、四肢湿冷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处理:(1)停止输液或减慢滴速,解释反应原因,给病人安慰以消除其紧张心理,遵医嘱给非那根等治疗,保暖,吸氧等。

(2)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加强无菌观念,加入药液的注射器,做到一个一针一管,并避免橡皮屑随针头进入液体内。

(3)治疗室,输液室应定时消毒,保持清洁,空气要流通,减少污染等。

2、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与输液速度过快,输入液体量过多有关。

症状:输液过程中,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咯粉红色泡沫样痰、肺部可闻及湿罗音,门诊输液很少见。

处理:(1)立即停止输液,及时与医生联系,配合抢救、,安慰病人;

(2)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

(3)加压给氧,20-30%酒精湿化吸氧,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4)遵医嘱给镇静剂,扩心血管药及强心药等;

(5)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呼吸,消除呼吸道分泌物;

(6)止血带四肢轮流结扎。

预防:(1)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其是有心、肺病患者、老人及儿童。

(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认真倾听病人主诉。

(3)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

3、静脉炎:与长期输入高浓度和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输液管长时间留置,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关。

症状:沿静脉定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发红、肿胀、灼热、痉痛等。

处理:(1)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酒精或硫酸镁湿敷;

(2)超短波理疗。

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要注意保护静脉,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使用时要向患者交代。

4、空气栓塞:输液过程中,不慎有少量气体进入静脉时,病人有不同程度和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胸部发紧、气喘和紫绀等,严重者可引起昏迷和死亡。

处理:(1)解除进气的因素;

(2)给氧;

(3)取头低足高左侧卧位;

(4)必要时给高压氧治疗;

(5)对症治疗。

预防:输液前要排尽空气,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加压输液时要专人守护,及时更换输液瓶等。

5、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大环内脂类,喹喏酮类等不需要做药物试验的药物。

症状:病人可有恶心、呕吐、出冷汗或皮诊,头晕等症状。

处理:停药或减慢输液的速度,给予心理安慰,一般可自行缓解。

6、药物的外渗:在临床上很难避免,这与药物的刺激性,病人血管的通透性,尤其是小儿或儿童,哭闹,多动,胶布粘贴缺陷等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与我们的穿刺技术和巡视病房是否及时有关,与工作责任心有关,一旦外渗,轻者致穿刺局部肿胀疼痛,若处理不当严重者可导致组织坏死。据我们临床观察,一般抗生素药物无须特殊处理;红霉素,阿奇霉素等用酒精、硫酸镁湿敷有效。当然,抗肿瘤药物是绝对不能渗出血管的。

门诊输液患者的护理:

1、输液前护理(心理舒适护理)

(1)创造一个良好的输液环境。输液室空气新鲜,每日用紫外线消毒,按时通风,做到整洁舒适,整洁的输液环境能缓解病人的紧张感,达到心情舒畅。

(2)输液前与病人及时沟通,达到语言安抚作用。护士主动与病人交流,使用安慰性语言询问其病情,有无过敏史及特殊的要求,在交流中注意礼貌称谓及谈话务员语调和语速,语言安抚能反映出护士的美好心灵,给病人以温暖和鼓舞,消除紧张情绪达到心理舒适。

2、输液中护理(心理、生理、舒适护理)

(1)护士在操作中必须沉着、稳健、熟练、稳、准、快、一针见血,尽可能减少穿刺中的疼痛刺激带给病人的不适,使生理上舒适。

(2)输液中护士要严密观察病情,对于输入抗生素类药物的患者,护士必要在旁观察30分钟后,确定无异常情况下方可定时观察,同时观察输液是否通畅,针头是否头过高过低,注意观察病人的注射部位有无液体外溢,疼痛等。根据病情控制滴速,及时密切观察,使病人心理上得到满足感和安全感。

(3)在巡视过程中,可用轻松的语调,适中的音量询问病人,“有什么不舒服可以告诉我”,让患者感到心理舒适,同时嘱咐病人在输液过程中选择舒适体位,防止 劳累。

3、输液完毕后的护理(心理、生理舒适护理)

(1)输液结束拔针时动作要轻柔,嘱咐病人按压3-5分钟防止血肿形成,对行动不便的病人,护士应主动为其按压,直到注射部位不再出血,对于血管弹性差的病人,嘱其经常热敷,保持血管弹性。

(2)输液完毕后帮助病人穿好衣服,整理床铺,嘱其有关注意事项,再次观察有无输液反应等。

门诊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对策 篇5

2.2以人为本,取得患者的信任门诊医护人员每天都要和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文化、修养及不同疾病患者接触,帮助和满足患者心理上的需求,各诊区以主动服务为目的,维持良好秩序。

2.2.1门诊的预检台掌握各科专家医生门诊的应诊时间正确分诊,有问必答。对患者预检台必须做到一问、二看、三检查、四分诊,服务台设立一位资深护士,对患者的困难给予及时帮助解决,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疑难问题先请示汇报再做处理。门诊导医护士工作,更是一项以主动关心为主的便捷优质服务的工作,为行动不变的患者提供轮椅,为老、弱、儿童及急、危、重患者帮助检查治疗,引领有需要的患者挂号、候诊、取药、检查等。再如:患者看病时突然发生意外,又无家属的情况下,这时导医护士就要陪伴在患者身边,联系家属,直至安排妥善为止。门诊护士的工作是琐碎的,但她们每个细小的环节如良好的语言、仪态,都给患者带来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门诊工作以主动服务为目的,提供温馨、优质、便捷的窗口服务,取得患者的信任。

2.2.2合理安排,有序检查门诊的辅助检查科室较多,如B超患者很多,为稳定患者情绪,避免不必要的等候,本院开设了预约窗口,通过预约告诉他们检查的注意事项,如哪些需要膀胱充盈的检查,哪些项目需要空腹检查等,避免了盲目的等待,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减少患者不必要的奔波,又能够获得及时的检查。

2.2.3门诊布局合理,环境幽雅门诊工作紧张有序,在每一层候诊区域中供应茶水,设立报刊和健康教育宣传栏,良好的环境使患者心情愉悦,有利于医疗工作的开展。

3小结

住院患者门诊控费措施(推荐) 篇6

为切实降低病人次均住院费用,尤其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病人次均住院门诊费用的严格控制,经院院长办公会议讨论,特制定(住院患者)门诊人均费用控制措施,并纳入到绩效考核中,由医务科、药剂科每月核查、汇总,望相关科室认真执行。

一、控制指标

1、科室住院患者人均门诊费用中外配药品一律由科室主任审批签字。住院患者人均门诊费用控费标准:妇产科剖宫产1600元/人次、顺产700元/人次,其余科室人均门诊费用控费标准1000元/人次;

2、药品选用目录药品内,同等情况下,价格优先,特殊情况,需医务科审批;

3、门诊人均费用控制标准130元/人次;

4、门诊药品比控制标准,药占比≤48%。

二、违规处罚

1、科室住院患者人均门诊总费用控费标准,每超1%,处罚相应科室1%劳务费;

2、目录药品外用药超过3%,每超1%,处罚相应科室0.5%劳务费;不遵循“同等情况下,价格优先”、“合理用药”用药原则(特殊情况除外),违规选用药品,一经查出,经医务科、临床药学评估后,不合理用药费用全部由科室承担,在当月劳务费用中扣除;

3、门诊人均费用超标准,每超1%,处罚相应科室0.5%劳务费;门诊药品比例控制标准,每超1%,处罚相应科室0.5%劳务费;

门诊患者工作流程 篇7

关键词:满意度,门诊,流程再造

患者满意度调查作为一种医院管理工具和方法已经被普遍使用,多数医院将其视为医疗质量考评的重要内容。因调查患者满意度不但可了解患者对在医院所接受的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更是患者对医疗服务的直接体验和亲身体会。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客观公正地收集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为科室考核、医院的管理和发展提供可行的依据。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满意度调查有时并未完全真实反映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调查表的设计、患者的选择、调查时机、患者对调查表的理解、调查组织者的身份造成答卷者顾虑等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问卷调查结果的准确性。若使用第三方身份开展调查,调查前对问卷充分解释,问卷设计通俗合理,选择合适的发放对象与时间均能提高问卷调查的准确性,问卷中调查项目的设计过于宽泛则容易致使答卷者以偏盖全,患者在某环节的不满情绪可能影响整体评价;调查的内容也应与流程管理有直接联系,这样取得的结果无疑会更客观、公正、真实、准确和全面。

在综合考虑以上多种因素后,本课题对宣武医院门诊患者进行了基于各个就诊环节的满意度调查。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表设计

基于促进就诊流程改进的目的,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在达到普通患者满意度调查中就诊最关注项目、选择该医院原因、对于该医院环境、布局标识、服务态度、质量等方面的整体评价等,调整了有针对性的调查内容:(1)一般情况:陪同家属人数、在该院就诊次数、号别(普通/专家)等。(2)项目设置:将就诊流程划分为挂号、候诊/就诊、相关检查、收费、取药几大环节;每环节分别针对等候时间、接受服务时间、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熟练程度等进行评分;将就诊环节对医师服务的满意度细分为:倾听病情、仔细诊查、解释疾病原因、征求检查/治疗意见、交代用药有关事项、指导生活方式、保护隐私、接诊时间等内容。(3)评分方法:许多研究常用的10等级/15等级等量表在理论上更能反映患者的感受程度,却在理解上增加问卷难度,造成拒答率和不合格率升高。因此,我们认为选择李科特的5级标度法比较适宜,包括:“满意”、“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不满意”5级。

1.2 调查对象与方法

选择在取药大厅等候取药的患者发放调查问卷,这类患者(及家属)已经历过主要的就诊流程,对各环节有较直观的认识,且处于等候取药阶段不影响其就诊时间,配合度较高。

1.3 调查时间

调查持续3个月,涉及不同工作日的各个工作时段。

1.4 调查现场

为避免答卷者对问卷项目的不了解,采用调查员一对一访谈形式完成每次调查。为确保调查问卷真实有效,问卷以匿名形式,调查完成后调查员当场发放礼品。

1.5 统计方法

资料通过Epidata软件双份双盲输入核对。利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2.1 患者问卷调查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患者满意度问卷5 1 0份,收回5 1 0份,回收率100%,有效合格问卷504份,合格率98.82%。因问卷发放对象主要选择等待取药或者等待进行辅助检查患者,其大部分就诊流程均已经过,并辅以一对一访谈方式,故回收率、合格率较高。

本次调查对象年龄中位值47岁。初诊者占26.2%,本院就诊2次以上者占71.03%。就诊时无人陪同者占5.6%,有1人陪同者占40.1%,有2人或以上陪同者占54.4%。约95%的患者就诊有人陪同,故节约候诊时间减少流程相当于节约了多名社会人的工作时间,有较强的社会意义。

选择该医院就诊原因中排在前三位是医疗水平高、医院声誉好、离家近。

为了更直观的找到问题,我们将患者调查问卷分成挂号、候诊/就诊、实验室检查、化价/收费/取药、就诊关注点、宣武医院综合评价几个大的部分,每部分罗列调查结果并将结果进行不同排序,以便找到薄弱项和重点需要改善的方面。

2.2 对于各个环节满意度分析

2.2.1 挂号环节。

挂号环节我们对比得出满意度最低的前3项为病历传送时间、挂号等候时间、病案室人员的服务态度。挂号等候时间较长有多种影响因素,在某种意义上难以做到完全消除等候时间,但病案室人员的服务态度及病历传送时间过长的改善比较具有可行性。

2.2.2 候诊和就诊环节。

就诊环节是医疗机构的重头戏,有针对性的找到问题才能有的放矢的加以改善,为此我们将本环节的满意率进行从低到高排序,据此找到瓶颈环节(见表1):

就诊环节满意度最低的前3项为候诊时间、医生是否指导生活方式和医生是否征求患者对诊疗和检查的意见。候诊时间长是三甲医院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以专家门诊为著,因专家门诊患者对具体医师的倾向性较强,难以通过改善流程和增加窗口数缓解。但医生是否指导生活方式和医生是否征求患者对诊疗和检查的两方面意见可以通过医院内部职工教育等进行改善。

2.2.3 实验室检查环节。

本次调查对实验室检查划分为抽血、化验、超声、心电图、放射、CT、核磁、其他等8个项目的等候时间和服务态度进行打分。总的来看,实验室检查部分中半数患者对核磁共振、超声诊断、放射3个环节的等候时间较长表示不满;同时核磁共振、心电图、超声诊断3个环节工作人员的服务满意度最低。核磁共振和超声诊断环节服务态度不满意与等候时间满意度比例吻合,过长的等候时间是服务态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之一。心电图环节普遍反映等候时间尚可,但服务态度较差,这提示与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有直接关系。

2.2.4 划价/收费/取药环节。

通过对比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无论是收费和取药,等候时间的满意度均最低。尤以收费等候时间为著,这可能与宣武医院的收费处设置有一定关系。

2.3 患者关注点

为了更好的调查患者选择医院或就诊过程中最关注哪些项目,在调查表中设计分成了医疗质量、服务态度、就诊总时间、就诊总费用、就医环境、整体布局、卫生情况7个方面,统计结果显示医疗质量、服务态度、时间成本为前3位的关注项目。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就诊的时间成本,改善患者满意度亦应从这3方面入手。

2.4 对宣武医院的整体评价

对于宣武医院的综合评价中,医疗质量和环境卫生评价最高,均超过卫生部在《全国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中规定的≥85%,但布局标识的分数较低,可见宣武医院医疗质量已得到广大患者认可,而在门诊布局和相关标识方面有待提高。

2.5 各环节满意度分析

将各环节服务态度和等候时间结合分析我们发现,取药、抽血2个环节无论是等候时间和服务态度均获得较高评价,而核磁共振、超声诊断、放射3个环节无论在等候时间还是服务态度方面均不令人满意。

虽有些环节可能因等候时间过长影响患者对服务态度的评价,但也有例外,如候诊虽40%患者表示不满意或一般,但服务态度却有85.6%的患者表示满意。心电图环节患者对等候时间满意度尚可,但对服务态度评价不高,这应该与心电图医师有直接关系。患者就诊过程中满意度较低的环节主要集中在相关检查科室,我们应据此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3 结论和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搜寻并排序门诊流程中“重点问题”,然后分析主要原因,力求对症下药地提出医院门诊流程再造具体的方案和思路。如下是我们对医院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就诊流程再造的可行性建议。

3.1 重点改善调查中表现突出的服务态度问题

因患者对超声诊断、核磁共振、CT、心电图等检查科室的服务态度满意度普遍低于就医和挂号、收费、取药环节,应通报批评,在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以观后效。

3.2 调控服务台的服务率

根据排队论理论,我们测算了目标窗口的服务概率和等待概率,以此可计算出该窗口最优化的服务台数设置。提高总的服务率可以通过增加服务台的数量、改善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实现,更重要的是设立标准操作规程,提高工作人员服务速度以减少服务操作时间,也可增加总的服务提供量。

3.3 缓解就诊高峰,内部分流

通过开展分时段挂号和就诊、多种形式的预约、合理宣传就诊规律以提高就医效率等方式干预顾客到达时间,使顾客到达时间间隔均匀化,避免患者过于集中的到达,可使系统尽快达到稳定状态,减少无效等待。

3.4 增加辅医人员数量,减少医师无效劳动

成立辅医中心,将具有一定医学知识的辅医人员进行服务和行为的规范化培训。在如诊疗科室、检查科室等工作量大、等候时间长的科室增加辅医人员数量,承担就诊资料整理、单据填写、导医等相对低技术含量的医师助理工作,加强患者的医疗辅助支持。减轻医师劳动强度,增加劳动效率,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

3.5 严格执行标准的诊疗操作规程

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建立统一标准的诊疗操作规程,采用高效、经济、方便的诊治方法,为患者提供标准的诊疗服务,做到合理检查,规范用药,节约时间且便于宣传。

3.6 加强空间管理

3.6.1 增加醒目的标识,完善引导系统。

本次调查中的3种形式均有患者对门诊标识不清和布局不合理有很大意见,应借鉴专业的标识系统,形成有规划的引导系统:统一各建筑物名称、统一楼内标识、发放便携易懂的纸质图示、增加闭路电视和触摸屏式查询系统、在门诊、循环播放相应的健康或疾病、就医流程知识,方便挂号或检查排名较后的患者合理利用等候时间。

3.6.2 改善环节设置瓶颈。

取消划价环节,与收费合而为一,每就诊层均设置挂号收费处;集中设置相关功能科室,如中西药房、相关检查部门。

3.7 加强患者就诊心理管理

3.7.1 目前公立医院普遍存在重技术轻服务现象,一定程度上的人性化服务不但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还可增加工作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收。(1)加强导医服务:跟踪调查患者中约半数为初诊者,这些患者及家属对所就诊科室位置、就诊注意事项、检查科室位置等都不清楚,应在各楼层和患者反问题较多的区域增加导医台,引导患者就诊;并加大流动导医岗位数量、增加候诊区和休息区等,避免患者因不了解情况产生焦躁情绪。(2)增加候诊区和休息区:营造舒适的排队等待环境,分散顾客排队等待时的注意力。例如各楼层均增加候诊椅、轮椅数量,为顾客休息和聊天场所提供饮水等,以缓解顾客等待时的焦虑心情。

3.7.2 管理顾客排队等待时的感受,提高候诊服务质量。通过导医、流动宣传车等使患者在就诊时更合理的整理就医资料,熟悉就医流程,以提高就诊效率。因空闲的时间比忙碌的时间感觉更长,所以应营造舒适的排队等待环境、分散顾客排队等待的注意力,使顾客在排队等候时有事可做。并利用电子显示屏等及时告诉患者等待时间的估计值,有助于其心情平静的接受事实。

参考文献

[1]李嘉,姚刚,陈翔.关于我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工作的做法与建议[J].当代医学,2009,(4):021-023.

[2]谢满,毛君晓.影响病人满意度问卷调查的因素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4,(2):005-007.

[3]姜良美,郭继志,胡善菊,等.患者满意度测量方法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11):743-745.

[4]E.J.Rising,R.Baron and B.Averill.A Systems Analysis of a University Health-Service Outpatient Clinic[J].Operations Research,1973,21(5):1030-1047

[5]汤建平,陈立柱.门诊大楼人性化环境、私密性诊室初探[J].中国医院,2008,12(3):75-77.

[6]王敏怡,黄淇敏.医疗服务中顾客满意度的概念与评估[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46-48.

[7]任真年.现代医院顾客满意度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6):370-372.

腹膜透析患者门诊随访管理 篇8

【摘要】目的了解腹膜透析患者门诊随访的相关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查阅门诊随访病历收集2006 年2 月至2009 年2 月期间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100 例腹膜透析患者纳入本研究。结论应鼓励患者坚持规律的门诊随访,以提高其治疗质量。【关键词】腹膜透析; 门诊随訪。

腹膜透析除了是一种自我治疗方式外,还是一种门诊治疗方式[1]。患者通过门诊随访可以评估其各项生理指标状况,进行治疗方案调整,同时了解患者生活质量,并为其提供心理咨询和进行康复指导等。国内有报道指出,有效的门诊管理和指导是提高腹膜透析质量的关键[2]。定期的门诊随访可以实现腹膜透析患者透析质量的持续改进[1],腹膜透析门诊管理规范化后,患者的病死率、转血液透析率和失访率大大改善,同时各项生理指标的达标情况也有好转[3]。

目前很多医院缺乏有效的门诊随访管理,患者来随访完

全是出自遵守医嘱的自觉性[4],而门诊随访在人们观念中易与门诊就诊混淆[3],因而造成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或身体不适才来门诊,耽误了病情,也缩短了患者的寿命和降低了患者的透析质量[2]。

有研究表明,随访率和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①随访率高的患者预后较好。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通过随访,医护人员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努力将患者的各项指标维持在正常的范围内, 从而有利于患者生存。这说明随访利于医护人员监测病情、尽早预防和发现并发症,从而利于患者的生存率的提高,提示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坚持门诊随访。②随访率低的患者预后较差。随访率低的人群往往身体状况较差,相关分析也显示高龄和活动能力差与实来随访率相关。而且他们因为随访率低也容易被医护人员忽视,而这样的人群预后不理想,提示医护人员对这些患者应格外重视,可采取家访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以随时监测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腹膜透析门诊护理随访在我国仅在几个大的腹膜透析医院开展,其随访形式均根据自己医院的情况制定,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内容。我们考虑在形式上、内容上有以下几方面改进:①不能只采取单一的传统的门诊模式,作为专业腹膜透析护士应能调动病人及家属的积极性,把每次门诊随访都做好精心安排,形成一个小型的肾友聚会,以旧带新,以好带差,使病人及家属依从性提高,使他们感到每次复诊都有收获;②医护人员主动家访,特别是新做腹透病人,既可进行家居环境指导,也使病人感到自己受到关心,增强生存意念;③建立电话随访,专业腹透护士要做好病人与医生之间的桥梁作用,通过电话随访的形式,将病人的信息、医生的处理意见,均能及时传送;④每3~6个月进行营养评估;⑤与我院的营养师联系,得到更专业的饮食指导。

总之,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应加强对腹膜透析患者的门诊管理,不过,应在形式上及内容上应更加多样、更加丰富。通过不断的改进,相信对腹膜透析的发展会起相当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汪涛.持续性质量改进(CQI)在腹膜透析中心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血液净化,2006,5(3):121-122.

[2] 汪涛.要加强腹膜透析治疗的管理[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6(2):117-118.

[3] 殷晓红,张晓辉,葛吉美.居家腹膜透析患者门诊随访与管理[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7,5(4):319-321.

门诊患者工作流程 篇9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312-01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近年来,随着药品种类的增多,ADR的发生率也有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门诊输液病人,由于年龄跨度大、用药多且缺乏连续观察,ADR时有发生。笔者通过对其所在医院2011年至2013年间收集的100例ADR报告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ADR患者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6月一75岁,平均年龄45.6岁;引起ADR的相关药物:抗生素类药物65例,占50%;中成药23例,占25.29%;其他药物(抗病毒药、心脑血管系统药、解热镇痛药等)12例,占24.71%。

1.2 临床表现:本组患者约在静脉输入液体50~150 ml、输液10-30分钟后出现ADR 症状。轻度者32例,严重者8例。临床表现为皮疹、皮肤发红、出冷汗、寒战、发热、面色苍白、恶心、心慌,局部刺激疼痛、沿静脉走向有条索状红肿等。出现ADR时间为输液后1~6min。护理

2.1 心理护理。分析患者生理、病理因素,在输液前了解患者的病情、用药目的和用药情况,知道观察内容及患者特点,详细询问过敏史,对有过敏史的患者,向其说明禁用此药的原因,患者若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空腹状态,容易诱发低血糖反应、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及晕厥,因此护士需要创造良好的治疗氛围,以热情诚恳的态度,亲切柔和的语言接待患者,耐心解释药物的适应症,作用及不良反应,使患者保持稳定的心态、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配合治疗。倾听病人的诉说,且耐心解答,及时给予精神上的开导和生活上的帮助,选择合适的针头,用高超的技术迅速一针见血,减轻疼痛,如患者年龄大,身体弱,精神差,或主诉头晕、心慌时,应给他们取平卧位,保持合适的温度,清新的空气,避免吵闹,输液速度稍慢,播放一些轻音乐,使患者感受轻松

2.2 ADR 的护理:患者发生ADR时应立即停药,更换输液器与液体,观察30min,症状轻者无须特殊用药即可缓解。在发生ADR时患者往往会出现一种以上的不良反应表现。ADR症状中、重者,询问患者既往病史、过敏史,及时反馈给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在更换输液器与液体的基础上对症处理。①有头痛,头晕者立即取平卧位,休息。头痛剧烈伴呕吐者给予测血压等检查。

②胸闷、心慌症状占ADR的32.41%,应控制滴速。不能过快。③出现呼吸困难者通过给予中流量吸氧症状可好转。④患者发生仰嘬,尤其是药疹,常常会感到瘙痒。应多与患者交流。做好心理护理,并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患者瘙痒难忍时,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⑤发热反应于输液数分钟开始即可发生。应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根据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寒战、大汗淋漓者注意保暖,防止受凉。⑥如果发生注射部位局部发红,肿胀,灼热等静脉炎时,应停止在此部位输液,抬高患肢,并用50%硫酸镁等溶液湿敷或冷敷。⑦喉头水肿是ADR中较重的反应。应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给予抗过敏药。安慰患者,保持患者情绪稳定,避免躁动。监测生命体征,尤其密切观察患者意识,颜面、日唇颜色,动脉血氧饱和度等。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3 输液护理

2.3.1 无菌操作是减少输液微粒污染,预防反应发生的一种重要措施。因此,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原则进行配药,护士在静脉输液操作前要有效地进行手的清洁与消毒。使用合格的一次性输液器和注射器,严格做到一人一针一管。穿刺前核对患者姓名时采取“呼唤应答法”及发放座位号牌进行双重查对。护士在患者输液的过程中主动巡视,及时调节输液速度,发现患者有不适反应及时处理。

2.3.2 3 遵守操作常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操作常规可以避免医疗差错及医疗事故,也有助于及时辨别及处理ADR。增强法律意识,可认清护理工作中诸多潜在的法律责任问题。

2.3.3 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学习,掌握一定的药物知识加强药理知识学习,对药物的用法、用量以及药代动力学、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有所掌握,遇有新药或特殊用药护士之间互相咨询、多看说明书或打电话向药房工作人员咨询对已发生的ADR病例进行分析讨论,以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识别、处理、预防能力

2.3.4 健康教育

①首先要询问、了解患者有无过敏史或不良反应史,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输液途中有不适感觉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输液完15min后方可离开。②将输液的告知事项制作成宣传栏,把门诊常见疾病印成门诊健康处方发放到患者手中,还将门诊常用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表现汇编成册供患者翻阅或制成电视短片到门诊输液室播放。③门诊输液室发生双硫仑样反应例数趋多,与护士掌握的知识欠缺和健康宣教不够有关。如输注头孢类药物的患者2天内有大量饮酒史,有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可能。为了有效避免此类反应的发生,我们加大了健康教育的宣教力度,对患者宣教的覆盖率要求是100%。因此,在输注头孢类药物前应详细询问饮酒史,告知用药期间及停药1周内禁止饮酒或饮用含乙醇的中草药、补品及饮料。④胃肠道反应比较普遍,护士在输液前应询问患者的进食情况,若空腹,应让患者进食后再行输注,若患者无食欲,应适当减慢输液速度。

参考文献

[1] 梁桂珍,右旋糖酐40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混合静滴致严重不良反应[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5.1519]:425

[2] 熊兴江,王阶,何庆勇,基于方证对应理念的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思考[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4]:537

[3] 刘丽萍.不同稀释浓度的奥美拉唑静脉滴注液稳定性研究[J].安徽医药,2008.12(7): 61

[4] 孙家跃.我院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安徽医药.2007,11(11):1053-4

上一篇:茶花女读后感--李晓洁下一篇:湘潭大学学生科技创业者协会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