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要素

2024-07-04

音乐要素(精选12篇)

音乐要素 篇1

教材分析:这是人类音社高中《音乐》课本第一单元第二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介绍了音乐要素节奏、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以及中国历史歌曲《长城谣》。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目的

明确学习音乐要素的重要性,并以欣赏和学唱声乐作品《长城谣》入手,引导学生运用节奏和旋律知识,体会和感受其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感性体验和理性知识相结合,更多地从音乐的表现手段入手,分析理解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习音乐要素的知识的重要性,了解节奏和旋律要音乐中的作用,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2、有重点地简述节奏和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并作必要的解释和提问。

(二)欣赏音乐作品《长城谣》

1、导言:运用节奏和旋律要素,感受不同节奏的组合和旋律线的进行,在音乐作品中表现出的不同情感。

2、简介作品:歌曲《长城谣》是流行于我国抗战时期的一首优秀作品,刘雪庵曲,潘孑农词,作于1937年,原是潘孑农所编电影剧本《关山万里》中的主题歌,后因“八·一三”上海爆发战争,影片未拍成,但此曲却风行全国。写法上和《孟姜女》一类传统民歌相近,具有浓厚的叙事特点,典型的五声调式。

3、播放歌曲录音后,请学习讲述歌曲表达的基本情感(悲愤,感情深切)。

4、再次播放歌曲欣赏,提出分析作品曲式结构,旋律线进行的要求。

5、请学生作分析作品的具体回答(宫调式、四乐句、单二段体曲式结构),学生分析歌曲旋律线的进行,并作不同旋律线表达不同情感的比较。

6、教师小结:上行旋律往往表现高涨、激动、紧张的情绪,有渐强的趋势。下行旋律可将紧张的情绪松驰,表现出抒情、宁静、悲伤的情感,有渐弱的趋势。平行的旋律则有沉思、叙事的意境。

(三)学唱歌曲《长城谣》

1、学唱歌曲。提示:用所感受认识到的三种旋律线的进行,唱出不同的情感和强弱趋势。

2、教师演唱歌曲第二段,并将结尾的下行旋律55 61 3·5 3211-----| | 改为上行旋律556132|1------|| 试唱,请学生作不同旋律线进行表达的情感比较(上行更激昂、高涨)。

3、教师归纳:旋律要素对音乐作品的作用和影响。

(四)音乐作品中节奏的分析和比较

1、试分析歌曲中第二、三乐句节奏的松紧,对情感表达的作用和影响。

2、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草桥结拜”和“抗婚”两段乐曲片断,请学生作节奏的比较认识。教师可将两段乐曲的节奏的松紧,作反向调换试唱,学生再作比较,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节奏在音乐中作用的认识。

3、教师小结:表现婉转、抒情、优美沉思的情感,节奏比较松,音的时值长一些,音与音连接较松驰。表现激动、紧张的情绪,节奏紧密,音值短的,音的连接紧凑。

(五)教学总结

音乐要素 篇2

一、音乐要素的内容

1. 旋律的含义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

旋律的另一个名称也叫曲调, 它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 它建立的基础是节拍和调子, 单个的节拍和调子经过艺术家的整合融汇就形成了忽高忽低的、具有一定的逻辑性的有组织有节奏感的美妙运动。其实, 旋律就是一个个音符经过思维的加工或串联或并联、加工后质变而来的结果。旋律的表达不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音色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具体表现为人的声色和所配的乐器上。听古典音乐的旋律, 它所表现的更唯美一点, 让人忍不住去幻想美好的事情, 心灵也归于一片宁静;听浪漫音乐的旋律, 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它的细腻、, 这些让听者的心也不禁的变得柔软、温润起来。所以说音乐给人的感觉是广阔还是温婉、是宁静还是喧嚣, 都取决于音乐本身组合出来的旋律上。

2. 节奏的定义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

节奏指的是节拍的快慢和重复的频率, 具有时间的艺术感。每首音乐的快慢都取决于对节奏的掌握程度。可以说节奏是音乐进行的动力之源, 是音乐的灵魂, 它在一首音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节奏的存在及其所有的特点决定了一首音乐的风格。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 节拍和节奏是相互依存的, 节拍推动了音乐前进的脚步, 给音乐以一定程度的动感, 这种动感使音乐不至于杂乱无章、毫无头绪而言, 而节奏又将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 让它们有自己的生命。比如摇滚乐, 摇滚乐之所以能够使万千人们为之倾倒, 就是因为他的节奏够疯狂, 节拍够疯狂, 听得出来, 摇滚乐的切音分音节奏很明朗, 而每一个切分音的间隔也很明确, 这就是整体感觉起来很振奋, 很鼓舞人心, 让人热血沸腾;再说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的节奏就是属于悠远绵长类型的, 尤其是中国的传统音乐, 它没有在节奏上给予过多的明确的各种音阶的改变, 而是本着沉稳的态度来表达一个民族的文化。所以说不同的节拍、不同的节奏所创造的出来的音乐风格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某种角度来讲, 节拍和节奏的相辅相成为音乐的基调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它们和谐的存在于音乐之中, 为音乐创造了无穷的、奇妙的魅力。

3. 和声的含义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

和声是指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规则同时发声而构成的音响组合。和声力包含了两个很重要的因素, 调性、调式和调性。从调性上来讲, 分为主调和从属调, 主调祈祷的主和弦的作用, 处于相对稳定的位置, 起到的是核心结构里的作用;从属调为曲式的发展做好了铺垫;调性的确定可以为音乐的发展决定好布局和和声的特点。和声又与旋律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为主调音乐具有织体层次, 分为旋律、衬托声部和低音进行。一首音乐都是从和声的角度先对主体旋律的结构进行剖析的, 然后分析衬托声部的和声特点, 使之与主旋律的结构相匹配。

二、如何运用好音乐要素来指导音乐的学习

1. 音乐要素的变化要和音乐情感结合在一起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所以它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是情感的载体, 它的特殊性就在于音乐的旋律或者内容是对情感的一种表达、宣泄。所以学习音乐一定要依附于情感, 通过对音乐的深层次解析来把握音乐所反映的情绪和情感的特质。这种解析还不能仅仅停留在音乐表面上, 要发自内心的去感受、去体验, 去挖掘音乐要素在不同阶段的变化, 从而感受音乐情感的变化, 以求达到一种美轮美奂的艺术境界。

2. 场面变化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的时候, 最先进入我们耳畔的是这首音乐的主旋律, 或忧郁悲伤、或慷慨昂扬;其次我们感受到的才是音乐节奏的快慢, 力度的强弱, 最后才会注意到演奏出这首音乐的乐器是什么。所以我们多数情况下我们只分开来的注意了这些音乐要素, 而没有把他们结合在一起, 通过音乐要素的变化来想象、判断它所表现的画面。以《爱劳动》为例, 它首先是以活泼的旋律来表现小和尚的状态, 然后以笨重、低沉、浑厚的旋律来表现老和尚的体态和状态。不同的旋律通过不同的音色才为我们呈现了不同的场景, 让我们感受到了别样的画面。所以在欣赏音乐时我们不能只把眼光停在音乐的表面上, 忽略了音乐的要素。再以《三个和尚》为例, 整首音乐中既有悠闲的、欢快的旋律, 又有紧张的节奏, 我们要通过音乐的快慢和旋律的变化来感受音乐要素的变化所带来的强度的改变, 要知道, 是因为音乐要素的变化才带来了音乐场景和音乐场面的变化。

三、总结

音乐是一种有别于语言的、别样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艺术表现形式, 也是沟通感情的桥梁, 还是宣扬价值观, 文化精神的手段, 所以欣赏好音乐对于我们自身也是一种提高。透过音乐的表象, 通过对音乐要素的掌握和探究来欣赏音乐, 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体验音乐的美感, 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 最重要的是让我们的道德和智慧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方一帆.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路应昆.文词格律与词曲音乐兴衰[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巴奈·母路.灵路上的音乐[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音乐要素“动”起来 篇3

一、首先要理清几个概念

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音乐还有形式要素包括:节奏、曲调以及力度、速度曲式等。音乐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也称为音乐表现要素。音乐的语言是指凭借音乐的形式要素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

二、如何运用音乐要素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

(一)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运用音乐要素有效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单纯从理论上讲解,而缺少感官的体验,那么这个是不可能成为记忆的。要想让学生对节奏、旋律、力度等逻辑性强的要素变成学生记忆,我们就要在教学中广泛运用相关的音乐要素来提高有效性。很多在教学中有自己心得的老师对合理运用音乐要素进行有效教学都是有实践研究的。比如,节奏就像是人的脉络,能给音乐旋律带来鲜明的特点。一切音乐情绪都是以一定的节奏变化来实现的,如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人音版第11册)中典型地体现了意大利少年儿童沐浴在大自然中活泼、奔放的情绪特点的节奏型,附点八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大面积应用;《化装舞会》(人音版第11册)中典型的探戈舞步节奏,八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的结合;又如典型的新疆民歌的节奏特点,朝鲜民歌节奏特点等等。只有通过这样的节奏体验,抓住这些典型节奏把认识提升到感性的高度上,学生才能理解和把握音乐的风格特点,这时学生对歌曲的掌握就快得多了。

(二)在对音乐的性格有所把握后,还要强调力度变化

力度是音乐中音响的强弱程度与变化,是音乐作品塑造音乐形象,表现音乐内容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要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聆听的方式来感受不同力度表现的音乐形象,或根据音乐形象的变化来配合“力度”,使音乐形象更好的得到刻画。比如,《山谷静悄悄》一课,可以先让学生唱会歌曲,再让学生结合自然界中不同的声音来体现力度变化。歌曲中“叮咚,叮咚”的强弱处理,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通过比较再确定哪种强弱处理比较合适,还可以用道具模仿自然界中的声音,用力度来表现歌曲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如,《摇篮曲》可以用轻柔的声音来体现进入梦乡的宁静。可利用“力度”深刻理解音乐内涵,抓住关键要素教学。在教学中,教师都要运用“力度”要素使学生读懂音乐要素,抓住音乐文本的要素,围绕力度展开教学,这样才能使力度“活”起来,真正诠释“力度”的魔力。

三、“音乐要素”要综合运用

黑格尔曾经说过“音乐是心情的艺术”,要体会和了解这种心情就要学会运用“音乐要素”的语言来读懂音乐,从感性角度上来理解音乐,使学习成为自己感性理解的心声。当然表现形式不可能是单一的,而要体现音乐作品的内涵就通过音乐要素的综合作用表现出来的,但是我们把音乐要素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时要综合运用,不能把它割裂,甚至片面地强调其中一个要素,要在充分理解音乐的同时,众要素“合力“来体现其本身所要达到的情感和意境。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提高使学生理解音乐内涵读懂音乐语言的能力,整体性运用音乐要素才能让学生站在理性的高度上去理解音乐,创编音乐,使音乐成为其学习过程中一个有效的载体,充分地发挥自己本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帮助学生开启音乐的大门,真正走入音乐的殿堂。

从音乐剧四大要素分析音乐剧 篇4

音乐剧是一门融合了戏剧、音乐、舞蹈、舞台艺术等表演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以其令人陶醉的流行音乐元素,扣人心弦的戏剧故事,吸引众人眼球的舞台艺术效果,以其不可阻挡之势征服了和征服着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美国著名音乐剧作家奥斯卡.小哈默斯坦曾给音乐剧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它是你能想象到的任何一种形式。”从音乐剧的四大要素来看,音乐剧是以戏剧为基石,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表现手段,讲舞台美术融为一体讲述故事、刻画人物、传达概念的表演艺术娱乐产品。

改编自法国文学巨匠雨果同名小说的音乐剧《悲惨世界》诞生于1978年的法国,首演于1980年。1985年被改成英文版登上伦敦舞台。1987年亮相美国百老汇。乃当今音乐剧界“四大名剧”之一。

提起法国著名文学大师维克托·雨果的名字,中国人并不陌生。用他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改编的同名影视及芭蕾舞剧,就有几种版本在我国放映或公演过。他这两部小说的中译本,以及戏剧《欧那尼》、《笑面人》,诗集《惩罚集》,也为我国文学、戏剧爱好者所熟悉。但是谈到雨果一生费时最长,耗去精力最多的作品,当数《悲惨世界》了。《悲惨世界》是雨果1828年在巴黎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后,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后而创作的。从他搜集资料、构思情节,到1848年小说正式出版,前后整整经历了34年时间。也可以说,《悲惨世界》耗费了雨果一生大部分心血。是他创作的伟大结晶。从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取材,使音乐剧的作者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创作,使音乐剧的剧本有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和艺术基础。自一九八五年上演《悲惨世界》以来,世界各地的《悲惨世界》剧迷们如滚雪球般不断地快速成长,超过《猫》、越过《歌剧魅影》,从来没有一出音乐剧可以十二种语言,同时在世界一百多个城市上演。《悲惨世界》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如此大的关注,其剧本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而提起剧诗,许多人会感到陌生,但是一提起音乐剧中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中令人难忘的歌词,人们会侃侃而谈。比如剧中拉马克将军的死讯传开后,学生领袖恩佐拉带领众人唱的“你可听到人民的歌声”充满着昂扬的斗志,激荡人心,让人听后不禁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且旋律朗朗上口,过耳难忘。而后面的一首“只待明天”也是一首很有气势的大合唱,与前一首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说,剧本和剧诗是“一剧之核”。

但在我个人看来,音乐剧《悲惨世界》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其音乐创作的成功,而声乐在该剧音乐中又占有主要位置,从观众在欣赏完后对剧中的多首歌曲的久久难忘也可见该剧歌曲创作的成功。毫无疑问,音乐定义了音乐剧的存在,是音乐剧的灵魂。小哈默斯坦在解释音乐剧的定义时还说过另一句话:“其中,只有一个元素是音乐剧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音乐!”

音乐剧《悲惨世界》的音乐整体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富有史诗般的色彩。其中有许多令人难忘的曲目,比如《I dreamed a dream》、《Who Am I》等。《Who AM I》这首曲子是在悲惨世界的故事中,沙威暗示冉阿

让自己发现了冉阿让就是24601之后,冉阿让反复问自己是否要坦白的过程中,冉阿让的内心独白。冉阿让在内心反复思量,是否应该让被沙威抓住的那个人当自己的替罪羊,自己是应该坦白还是苟活下去,多次发问自己是谁,即《Who Am I》。这段唱段包含深思的感觉,是冉阿让对自己的发问,唱段的情绪由开始的疑惑,迷茫,渐渐变成挣扎,最后的时候情绪明朗,冉阿让的善良战胜了胆怯,于是在最后,长短的情绪转为激昂,强硬,全部管弦乐一起再次推出《Who Am I》的主题时,表明他的光明一面已经战胜了怯懦的一面,完成了精神上的升华。在音乐剧《悲惨世界》中,全新的音乐并不很多,而且旋律很简单。而正是因此,才更显出作曲家超凡的创作才能,用很少的素材就能将雨果笔下的鸿篇巨著诠释地如此细腻深刻。旋律简单是为了好唱、好听,让观众容易理解和记忆。有人不屑一顾地说这远不如歌剧的音乐语言丰富。的确,我承认这点,但音乐并非为了音乐本身,而是为其表达的内容。单单旋律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如果这个旋律打动了某一根心弦,那便是它的意义所在。比如芳汀在临终前唱响的曲子的旋律在最后快闭幕时又出现了,尽管歌词内容不同,但观众却能跟着哼唱了。这就是为什么随着情节的发展,观众对某些旋律已经开始耳熟能详,产生一种亲切感了。《悲惨世界》中的部分音乐旋律感不是很强,但这些旋律感不太强的音乐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起到的作用却不小。观众也许听后忘了这些旋律,但是却记住了旋律衬托出的人物。

再来谈谈《悲惨世界》中的舞蹈表演。《悲惨世界》这部音乐剧中体现出来的舞蹈的部分真的不是太多,它是通过演员对剧情的了解然后以神态动作等一系列展现出来的。比如德纳第的表演把德纳第的势力,狡诈,阴险表现的恰到好处。他醉醺醺的神态,阿谀奉承的动作以及皮笑肉不笑的表情让人一看便知他所扮演的角色是怎样一个人。芳汀在唱起“我曾有梦”时先是充满笑意与希望,随后因现实的残酷与无情使得她的希望破灭了,她的嗓音越唱越沙哑,脸上带着无奈与忧伤,扮演者在情感的转变上把握的很好。芳汀在沦为妓女之后,表面上看来变得沉沦放荡不羁,实则内心充满怨愤,扮演者通过表情和嗓音的转变把这些都表现出来了。总之,音乐剧《悲惨世界》里舞蹈成分不多,但这些也足以考验表演者的舞蹈功底,而且能把剧本的核心思想表演出来,更是这部音乐剧的成功。

话说音乐剧的舞美设计是一剧之美。这部剧在舞台背景,服装,音响,舞台灯光上也构思巧妙。剧中运用了许多如打字幕来转換时空背景的电影手法。舞台的设计十分巧妙,在中间有个大的旋转圆盘。人物在剧中利用圆盘在制造走路,远近上的效果上很有真实感。舞台上有一可个以组合、变化的大型场景道具。可以一瞬间从一座贫民窟的陆桥变成大学生的咖啡店,再成变成路障的,再变回去。歌曲不论是平靜、活泼或雄壮都透露著对生命的无奈,和对未來的期望。很完整的描绘出当时法国人民的心境。而剧中那个行径恶劣的店老板和他的老婆,都是穿着肥大的衣服,大大的垫肩,夸张的裤子臀围,这些服装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就是:他们不是好人。最重要的是在美国第49届音响协会奖上,《悲惨世界》夺得最佳音响效果奖。由这几点上看来,《悲惨世界》的舞美设计绝对是无可挑剔的。

我认为《悲惨世界》之所以如此感人,是因为他对人性的描写如此真实如此深刻又如此亲切。他的沙威,那种绝对的不宽容,相信自己就是正义的偏执,难道不是我们人类千百年来多少悲剧的根源吗?他的那些小市民,他们自私,贪婪,嫉妒,没有廉耻,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得道德阴暗面?他里面的爱情,有那么痛苦那么绝望的爱情也有那么快乐那么自私的爱情。他包括了这么多人,好的坏的,却并没有太多的夸奖或者谴责,倒是有深深的理解和悲悯。而当他把人性看得如此透彻时,却没有悲观,反而,用冉阿让,来热烈的赞美爱的美丽,宽容的温暖,人性的高贵。音乐剧《悲惨世界》无论从剧本还是音乐,舞蹈还是舞美设计,都无可挑剔,还有比这更精美更宏大更深邃的作品吗?

参考文献:

1.《悲惨世界》,作者:维克多·雨果,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2.《综合音乐艺术赏析》,作者:刘星,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3.《音乐欣赏教程》,作者:张丽民编著,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4.《音乐剧魅影》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服装面料知识的几大要素要素 篇5

天然纤维化学纤维

2、什么物品属于天然纤维?

棉织品、毛织品、丝织品、麻织品。

3、合成纤维有哪六大纶?

涤纶、锦纶、晴纶、维纶、丙纶、氯纶。

4、针织物的特点有哪些?

1)延伸性;2)吸湿和透气性;3)保暖性;4)弹性;5)脱散性;6)卷边性。

5、纺织品的分为哪五种?

棉布类、麻布类、呢绒类、丝织品、化纤类。

6、什么是涤棉混纺物,有何特点?

涤棉混纺物是以涤纶为主要成份,采用65%—67%涤纶和33%—35%的棉花混纱线织成的纺织品,涤棉布俗称棉的确凉。

特点:既突出了涤纶的风格又有棉织物的长处,在干、湿情况下弹性和耐磨性都较好,尺寸稳定,缩水率小,具有挺拔、不易皱折、易洗、快干的特点,不能用高温熨烫和沸水浸泡。

7、什么是平纹针织物?

平纹针织物是由一根纱线沿着线圈横列顺序形成线圈的单面组织。

8、什么是罗纹针织物?有何特点?

罗纹针织物是由一根纱线依次在正面和反面形成线圈纵行的针织物。

罗纹针织物具有平纹织物的脱散性、卷边性和延伸性,同时还具有较大的弹性。

9、什么是纯棉梭织物?有哪几类?

纯棉梭织物是以棉花为原料,通过机织由经纬纵横沉浮相互交织而形成的纺织品。分为本色白布,色布,花布及色织布四大类。

10、什么是涤纶?

涤纶是致聚酯纤维的商品名称,市场上又称为“的确凉”。它先从石油和炼焦副产品中提取原料聚合成聚苯甲酸乙二酯树脂,然后熔融纺丝成为涤纶。

11、纯棉有哪些特点?

保暖、吸湿、耐热、耐碱、卫生。

12、丝光棉有何特点?

丝光棉属棉中极品,比一般棉织物轻薄,手感柔软,穿着舒适,不刺激皮肤,吸湿性、透气性良好。

13、绦纶的特点?

绦纶(又名的确良)具有抗皱、耐磨、保型性好、透气性差、易生静电等性能。

14、灯芯绒是什么面料?有何特点?

属于棉的一种,耐穿、柔软。

15、什么叫水洗布?

水洗布是以棉布、真丝绸化学纤维、稠等织物为原料,经过特别处理后使织物表面色调、光泽更加柔和,手感更加柔软,并在轻微的皱度中体现出几分旧料之感。这种衣物穿用洗涤具有不易变型不褪色,免熨烫的优点。较好的水洗布表面还有一层均匀的毛绒,风格独特。用水洗布制作的服装美观大方,颇受人们的青睐。

16、怎样识别人造丝,真丝,涤纶丝?

人造丝光泽明亮,手感稍粗硬,且有湿冷的感觉,用手攥紧后放开,皱纹较多,拉平后仍有纹痕,抽出布丝用舌端湿揉之,人造丝伸直易拉断,破碎。干湿时的弹力不一样。

真丝光泽柔和,手感柔软件,质地细腻,相互揉搓,能发出特殊的音响,俗称”丝鸣”或”绢鸣”,用手攥紧后放开,皱纹少且不明显,真丝品的丝干湿弹力一致。

涤沦丝反光性强,刚度较大,回弹迅速,挺括,抗皱性能好,结实有力,不易断。

17、各种面料特点有哪些优缺点?

棉:优:舒适性好,手感柔软,吸汗性强

缺:耐用性差,弹力较差,褪色缩水,易皱

麻:优:舒适性好,透气性好,价格实惠

缺:对皮肤有刺痒,弹力差,褪色

毛:优:舒适性好,不易折皱,弹性好

缺:对皮肤有刺痒,易发霉生蛀

涤:弹性好,强度大,表面光滑

丝:优:舒适性好,弹性好

缺:折皱性强,易生蛀,会缩水

人造丝:金属光泽,手感粗硬

真 丝:光泽文静,亮而不刺眼,手感柔软,富有弹性,不易折皱

18、什么叫树脂整理,经树脂整理的织品有何优缺点?

树脂整理即一类多数能溶于酒精和醚的非结晶性无定型态的有机化合物的整理。

优点:提高抗皱能力、挺括、易洗快干、免熨烫、改变和减轻化纤织物的起球现象、提高弹性、保型性;

缺点:降低织物的抗断裂强度、耐磨损性差,部分树脂处理使织物带有似腥臭的异味,如处理不当,会使织物产生泛黄和破损。

经过树脂整理后的织品外观、手感及其他性能上都有很大提高,适应了消费者的需求。

19、棉涤织品与涤棉织品是一样吗?

涤棉与棉涤织物虽然都是由涤沦和棉纤维混纺而成,但两者决不是同一种织物。棉/涤是以棉纤维为主,涤沦为辅的混纺织物;涤/棉是以涤沦为主,棉花为辅的,其混纺比例是65%的涤,35%的棉。棉/涤织品不如涤/棉织品那样结实而耐磨,挺括,但其吸湿性能较好,价格和纯棉织品其本相同。

20、鉴别纺织品的方法有哪几种?

有四种:燃烧法、显微镜观察法、手感目测法、化学试剂试验法。

21、什么叫支数?什么是高、中、低支?

用作纺织品的棉纱有粗,有细,这种粗细程度通常用支数来表示。支数也就是用来比较棉纱粗细的一种标志,用“S”表示。

高支纱:指29支以上的纱;

中支纱:指18—28支之间;

低支纱:指18支以下的纱。

22、什么是服装?

服装是穿于人体,用于起保护作用和装饰作用的制品。

23、决定服装质量好坏的三要素是什么?

色彩,造型,材料。

24、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中必须具备哪些内容?

(1)注册商标和制造商的名称;(2)型号、规格;(3)原料的成分和含量;(4)特殊使用性能(包括阻燃性、防蛀、防水、防缩等;(5)洗涤方法说明;(6)穿用或使用的注意事项;(7)保存条件和注意事项;(8)出厂合格说明;(9)制造者地址。

25、男女服装号型分为几种?

四种:Y型、A型、B型、C型。

26、服装上衣的规格有哪几种?

上衣:36、38、40、42、4427、西裤的规格有几种标注方法?

S、M、L、XL、或24、25、26、27、28、29等两种方法。

28、T恤衫各种码数之间如何对应?

SMLXLXXL

4648505254

2345629、成年男仕袜的尺寸一般在多少?

25CM--28CM30、熨斗标识中的点带表什么意思?温度多少?

一点是底温熨斗,温度110度;

二点是中温熨斗,温度150度;

三高温熨斗,温度200度。

31、常用材质中英文如何对照?

LINEN--(麻)COTTON---(棉)NYLON--(尼龙)WOOL(羊毛)RAYON--(人造棉)SILK(丝)VISCOSE(人造丝)POLYESTER---涤纶(聚脂纤维)

32、什么是缩水率?常见织物缩水率是多少?

织物的缩水率是指织物在洗涤或浸水后织物收缩的百分数。

会计要素教案 篇6

徐克美主编.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配套用书,财经商贸类职业培训用书——《财经基础知识》(非会计专业),2008年6月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知道六大会计要素的名称 2.能力目标:学生理解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会计六要素的包含的内容 2.教学难点:理解会计等式 【教学方法】

列举实例,讲授法为主。【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以芳欣计算机有限责任公司为背景,进行设置问题:“公司经常要进行购买计算机及其一些配件,然后卖给客户;有些客户直接付款,而有些客户款项未付;公司每月要计算利润,每月要上交一些税金,每月要给职工发工资等等。这么多经济内容,我们怎样才能更好的核算呢?”引出“会计要素”课题。

新课内容

一、会计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收入、费用、利润是反映财务成果的要素。

(一)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

举例:芳欣计算机有限责任公司现在资产200万元,其中现金、存款等30万元,计算机存货50万元,办公房等固定资产100万元,其他财产20万元。这200万元的资金中,有150万元是股东入股的,还有50万元是从银行借入的。

师提问1:创办企业的目的是什么?“盈利”

师提问2:为了实现盈利这个目的,企业需要投入资金,从例题中,找出资金表现出来的形态有哪些?“现金、银行存款、存 货、固定资产等”

1.资产

(1)资产概念:资产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结合例题来说明)

(2)资产的内容:

A.流动资产指将在一年(含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流动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商品、原材料等。

B.非流动资产,企业的资产除了流动资产之外,就是非流动资产。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2.负债

(1)概念:负债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结合例题说明)....(2)负债的内容

A.流动负债:指将在一年(含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 等

B.长期负债: 是指在一年以上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偿还的债务,长期借款、应付债券。

3.所有者权益

(1)概念:是指企业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结合例题,导出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课堂练习:判断下列属于哪些要素: 1.出纳员保管的现金; 2.仓库里的材料; 3.欠外单位的货款;

4.投资者对投入机器拥有的权益。

教师过渡:企业要获得实现盈利,就必须把资金投入生产经营,在经营过程中,一方面有资金的耗费,另一方面又可取得收入,一段时间后,将收入与其相应的费用进行比较,就可计算企业是盈利还是亏损了。

(二)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 1.收入

(1)理解概念: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教师要特别强调这收入是“日常活动”引起的,否则就是利得。(可举实例说明)2.费用

(1)理解概念: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教师要强调:费用是日常活动产生的,否则就是损失。(可举实例说明)3.利润

(1)理解概念: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举例导出会计等式。

利润=收入-费用

利润=收入-费用+利得-损失

课堂小结

教师说明:资金的占用为资产,资金的来源为权益,包括债权人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资产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所以在数额上始终相等。生产经营之后产生收入,收入补偿费用剩余的部分,即利润,最终归投资者所有,所以又形成了所有者权益。两条等式合并形成下列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音乐欣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 篇7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 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 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音乐教学中, 要充分揭示音乐的要素 (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 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 将音乐要素贯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 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地讲授。要注重艺术的完整性, 这正是音乐教育区别其他学科的一项重要原则。与音乐隔离开来的单纯的记忆音乐概念, 讲解音乐知识是毫无意义的。所以音乐欣赏要把音乐要素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音乐欣赏中情景 (场面) 变化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当人们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欣赏音乐时, 首先听到的是音乐的旋律, 其次是音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快, 然后才考虑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而不再去揭示出表现这个场面的音乐要素是什么?只是来个走马观花的欣赏。

如对《三个和尚》那段优美的旋律与救火的那段音乐进行比较时, 学生说出了慢的音乐是衬托和尚们睡觉、喝水等悠闲自在的场面。另一段音乐学生则衬托和尚们在救火、打架等场面。老师这个时候接着问你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慢而且很轻、第二段音乐重而且快、很紧张。通过学生对乐曲慢与快的比较, 轻与重的比较体会出音乐的强与弱、快与慢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的根本是音乐场面、情境的变化, 是音乐变化的真理。

二、音乐欣赏的情绪、情感变化中要渗透音乐要素变化

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的层面上, 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 寻求那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让音乐面对学生, 用音乐的情感来呼唤学生的情感。当然在体验情感的同时要更深层次地挖掘音乐要素的变化, 小小的音乐要素变化了, 音乐的情绪、情感就会发生变化, 情绪甚至会相反。如, 在欣赏《三个和尚》那段优美的旋律与救火的那段音乐进行比较时学生说出了第一段音乐是:和尚们睡觉、喝水等悠闲自在的情绪。另一段音乐学生则说:和尚们在救火、打架等焦急的情绪。老师这个时候接着问你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慢而且优美, 第二段音乐很紧张。通过学生对乐曲舒展与紧张情绪的比较, 体会出音乐快与慢的音乐要素的比较, 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中音乐要素变化是音乐情绪、情感变化的根本要素。

三、音乐欣赏的体裁形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一、二年级对音乐体裁的了解是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 能够区别独唱、独奏、齐唱、齐奏。《少年之歌》是进行曲体裁的歌曲, 老师在进行歌曲教学中, 首先通过歌曲中的衬词:啦啦啦啦啦……与行进的步伐相结合来了解体验“进行曲”这一体裁音乐与行进的步伐是统一的, 突出了节奏在音乐要素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以上, 教给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在音乐教学中, 深入浅出, 潜移默化地渗透音乐知识、音乐要素的欣赏教学, 有助于提高学生欣赏音乐、审美音乐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 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要充分揭示音乐的要素 (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 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 将音乐要素渗透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也即情景变化、情感变化以及体裁形式中。

论音乐课程组织的要素 篇8

关键词:音乐;课程组织;要素

目前,“课程组织”理论的运用在我国音乐教育领域的研究甚少,只有一些音乐教育论文涉及到了“课程组织”的研究范围,但没有明确运用“课程组织”的理论。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倡学科综合”,即音乐学科内部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的综合,都体现了目前“课程组织”领域的重要议题——课程统整(课程综合)。另外,在其实施建议和课程资源利用中均涉及到了课程组织的研究议题。

一、课程组织的概念

“课程组织”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1923麦克默里(C.A.McMurry)出版的《怎样组织课程》一书中。从此,“课程组织”便成为了西方课程理论的一个重要领域。后来泰勒(R.W.Tyler)在其“八年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继承并发展了前人的课程研制理论,于1949年提出了课程的四个基本问题,即著名的“泰勒原理”。其中第三个问题,即教育经验如何组织的问题,便属于“课程组织”的研究范围,后来国外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作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动,如塔巴(H.Taba)指出:课程组织是实施课程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塞勒(J.G.Saylor)、亚历山大(W.M.Alexander)和刘易斯(A.J.Lewis)亦认为如何组织课程是实施课程计划的一个重要阶段,等等。

2009年张蓉和李方元指出:组织的定义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课程组织是指将构成教育系统或学校课程的要素,加以安排、联系和排列的方式,即是《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中史北克对课程组织的定义,此定义适用于学校、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的教育系统。

目前,国内外比较认可的释义见牛津大学出版的《课程百科全书》,该书“课程组织“词条由史北克(M.Skilbeck)撰写。史北克认为,课程组织是指将构成教育系统或学校课程的要素,加以安排、联系和排列的方式。这些要素包括:教学计划与方案,学习材料,学校器材与学校设备,教学力量的专业知识及评价与检查体系的要求等。

二、课程组织的要素

课程组织的要素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课程的外部要素、课程的内部要素(课程活动的参与因素)、课程知识的组织要素。

(一)课程的外部要素

课程的外部要素是指影响课程决策和实施的各个层面。这些层面分别为上述提到的社会意识形态层面、国家层面、专家层面、学校层面和教学的层面,其中每一个层面都有其独特性,而各层面之间的组织也有不同程度的联系。

第一,从社会意识形态层面来看,课程随着社会的取向和价值而有所倾向,其课程组织也有特定的安排。随着社会的发展,其意识形态亦会随之而改变,并深深地影响学校课程的取向,而各种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就体现了一时一地的社會意识形态的发展。

第二,国家层面的课程组织是从社会政治的角度去规划课程,制定课程的人包括社会上各利益的相关者,以课程的决策者为主,并颁布有关的课程目标、指引、教学用书给学校使用。

第三,从专家层面来看,他们是国家层面课程组织的直接实施者,也是教材内容的决策者,他们对课程观和国家层面课程理念的理解差异,自身知识结构与积累的不同等因素,将直接影响到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学习经验的来源。

第四,从学校层面来看,音乐课程组织所顾及的是校内对音乐课的管理安排,如学校对音乐课的管理政策,音乐课开课年级、学期、师资分配与课室设施等问题。《音乐新课标》,对学校一级的课程组织作出了相应描述:“学校应配备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手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

第五,从教学层面来看,课程组织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有关课堂的实施中,也体现在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馈上。在某种程度上,这一层面的课程组织会受到中央课程规范的影响,如颁布各种教育决策文件、经审批的教科书等。

(二)课程的内部要素

课程的内部要素是指参与课程互动的要素,即教师、学习者、学科内容和环境,这是施瓦布(J. J. Schwab)提出的课程的四个共同要素。课程活动在进行中与这四个要素直接发生联系,相互之间产生互动。

(三)课程知识的组织要素

组织的三个要素 篇9

新型的领导者必须要建立有道德的组织、机构和体系,让其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来为看似不可战胜的社会问题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这些新型的组织有哪些特征呢?我们认为,未来有道德的组织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与共同愿景的一致性;对所有参与者的授权;对基于质疑、诚信和反思的学习型文化的承诺。本书将为你领导具有这些特征的组织提供工具。

1.一致性

组织中每个人都对他们共同致力的价值观和目标有着清楚的认识。这种一致性与精神和团队氛围有很大的关系。要在没有一个共同愿景的情况下建立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福特公司或者苹果电脑公司是无法想像的。西奥多·韦尔(Theodore Vail)有一个环球电话服务的愿景,它的实现花了50年;亨利·福特的愿景是让平民大众拥有自己的汽车;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以及苹果电脑公司的其他创建者,把计算机看成是一种可以给所有人授权的工具。一个共同的愿景可以调动人们的热情,协调他们的渴望。在一个具有一致性的环境中工作,意味着分享一个体现在组织的产品或服务中的更高目标。

2.授权

授权意味着人人都相信他们处在组织的中心而不是外围,人人都觉得他们在为总体努力的成功做出贡献。得到授权的个体知道,他们所做的一切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他们会表现出决断力,会承担起责任并在一种相互尊重的文化中工作。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无需通过层层的审批就可以采取行动,实现他们的目标。得到授权的组织可以营造和保持信任,让他们的组织结构扁平化,并鼓励全系统范围内的沟通。

3.学习型文化

一种基于质疑和反思的学习型文化鼓励诚信,可以保证创意和信息无障碍地流动到每一个人。在这样的文化中,人们对于问题解决和问题发现的态度都是坦率的。适应能力强、基于价值观的学习型组织,可以在问题演变成危机之前发现并解决问题。他们明白复杂之后的简单才是适宜的简单;他们会避免在复杂之前到来的简单。这些组织鼓励成员自由地去获得解决问题所需的创意和信息。他们不怕检验自己的创意。一个学习型/质疑型组织会提供反思的机会,并诚信地评价他们过去的行动和决策。

管理五要素 篇10

第一是付出:即奉献、给予、不计较个人得失、衷心地、不企求回报地付出、并把这种付出作为自己长期并且自觉的行为。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得失计较就会变化,人性中善性就会显现,人的高尚与自信就会随之而来。

第二是信任:这里面隐含着因果报应关系,你信任别人,别人也会信任你。信任是一种纽带,是可以互相传递的,信任实际上是一种对人的尊重,只有建立了信任才能谈得上精诚团结。

第三是欣赏:所谓欣赏就是作为每一个人来讲,他有他的长处,当你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一个人的时候,你应该喜欢他、爱护他,当一个人指责别人的时候他往往自己也是痛苦的,其实欣赏别人的时候亦是一种快乐、幸福的感觉,互相欣赏的人际关系是最融洽的,相互之间也会是一种鼓励。

第四是沟通:人和人之间不可能没有矛盾,意见不同的时候很多,但是不同不要紧,这就是个性,否则就没有个性了。正因为有了矛盾才有个性的存在,那么对个性的存在怎么达成共识呢?只有通过沟通化解疙瘩、解决矛盾。企业管理中每一个方案都是大家坐在一起研究,对事不对人,讲方案的是学生,评方案的是老师,这里每个人的智慧就变成大家的智慧。

浅谈音乐舞蹈教学的三要素 篇11

关键词:音乐舞蹈 舞曲 舞步 舞伴

音乐舞蹈是融艺术、娱乐、音乐、舞蹈于一体的休闲健身项目,是在特定舞曲伴奏下由舞伴二人共同完成的。

一、舞曲节奏

音乐舞蹈离不开音乐。而音乐的基本手段——旋律和节奏,更是自始至终贯穿于舞蹈之中。因此,在音乐舞蹈专项课教学中,应把舞曲节奏的训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首先,要对一个舞曲的节拍、旋律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应选择节拍性强,旋律明显的,最能代表所教舞蹈的舞曲,每次课安排一定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听,在听的过程中教师可辅助口令帮助学生对舞曲的理解,也可把教学用的舞曲录制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加深对舞曲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舞步

音乐舞蹈是一种以人的身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是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生活的一种无声语言,所以学好音乐舞蹈,掌握好基本舞步至关重要。

2.1舞步的力效及表现形式

力效是人体在进行舞蹈过程中,所具有的柔韧性、灵敏度、协调性、自控能力、爆发力、延续性、重点变化和各关节、肌肉的极限生理运动变化。力效在音乐舞蹈项目中,是做好一切动作的基础。

2.2加强力效在教学中的训练

在进行音乐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加強对学生力效的专项性项目。首先进行把木干练习,通过擦地、下蹲、大踢、上踢、弹腿、划弧等腿部练习,训练腿部肌肉的柔韧性、控制力、收缩力量以及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其次应加强学生形体的训练,通过形体基础训练,使学生体会空间感觉和肢体的对称、平衡感觉。

音乐舞蹈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只有在音乐舞蹈教学中,克服重视舞步而轻视舞曲和舞伴配合的现象,把舞曲、舞步、舞伴三个音乐舞蹈的基本要素同等对待,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李世功.音乐舞蹈教学三要素.中国学校音乐2007.4

探析萨满音乐的构成要素 篇12

满族萨满音乐的构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音乐表现工具

在萨满的观念中, 对于在跳神活动中应用最广泛的神鼓和腰铃, 并不具有乐器的含义, 而只是人们所说的神器、法器或礼器。按照现代乐器分类方法, 神鼓和腰铃则分别归属于膜鸣乐器和体鸣乐器。此外萨满经常使用的神器还有抬鼓、晃铃、扎板、神镜、哈马刀等, 其中, 有的神器按照发声机制、形制、以及使用功能严格地划分, 很难划入乐器类。

从一些乐器的形制和制作材料上看, 以及通过一些满族民间传说中的记载, 可以判断, 神鼓的历史最为久远, 而腰铃、晃铃等一些金属制乐器, 最早也只能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 人类掌握冶炼技术之后。能够看出, 萨满使用的乐器基本是以体鸣乐器和膜鸣乐器为主。这些乐器在漫长的岁月中, 经过一代又一代萨满文化交流, 形成北方的一些弦鸣乐器、气鸣乐器, 尽管音色多变、技巧丰富, 但已很难再进入萨满的祭祀仪式以至观念当中了。有些弦鸣乐器后来尽管在清宫萨满祭祀活动中出现, 但已不具备任何象征意义。

二、音乐表现形态

如果从音乐形态学的角度剖析现存的满族萨满音乐, 它所具有的人类早期音乐特征是极其明显的。神歌的音域一般较窄, 旋律平直, 多以同度、二度、三度、四度音程构成。有的神歌甚至只用了两三个音, 如被认为是满族民间“原生腔”的神歌《念杆子调》, 只用了宫、商、徵三个音, 全曲通篇几乎完全是在调式主音宫音上进行的。 (1) 从满语研究的角度, 这种近乎于念白的旋律特征, 被认为是“受满语语音谐合规律”所制约 (满语无四声) 。按照旋律生成、演化的规律, 这种缺少小二度、大小六七度及增减变化音程的旋律形态, 正是音乐欠发达的标志。此外, 萨满神歌中大量的类似数板式的说唱体和“一曲多词”的形式, 也足以表明, 萨满神歌尚未完全脱离语言的胚基而进入独立发展阶段。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求得曲调方面的变化, 萨满们在演唱神歌时, 往往采取运用各种装饰音的手段来润色和渲染旋律, 以此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

笔者认为, 造成神歌旋律缺少变化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神鼓在萨满祭祀活动中的意象作用, 而使节奏 (鼓点) 占据主导地位, 这也是人类原始音乐构成特征之一。由此, 对于萨满音乐的研究, 尤应重视节奏的形态和作用。从目前探知的一些具有规律的节奏原型, 如老三点、老五点、快五点、正七点、花七点等节奏型来看, 其组合运动形式完全是以满族语言的“音节规律”和人体的律动周期规律作为发展基础的, 其中也蕴含着满族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形成的独特的心理素质和审美趋向。

三、音乐表演形式

与其他地区和其他民族的原始音乐存在方式、表演形式相类似, 满族萨满音乐的表演形式也带有一种综合性艺术表演的特点。所不同的是, 由于萨满的艺术表演一直贯穿于整个祭祀活动当中, 大量神辞溶于其中, 从而形成“歌、舞、乐、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表演形式。匈牙利学者迪欧塞吉曾作过形象的概括:“萨满是一个演员、一个舞蹈家、一个歌手和一个整体管弦乐队”。 (2) 其中就包括了词、舞、歌、乐四个方面的表演技能。

随着历史和文化的演进, 作为萨满文化框架的祭典程式逐渐定型, 无论是野祭 (俗称“放大神”) , 还是家祭 (俗称“跳家神”) , 都已形成严密规范的表演程序, 在这其中,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并不具备独立的存在意义, 而只是一种物化了的祭祀内容。所以脱离这种艺术模式, 对其中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进行单独的分析和研究都将是十分困难的。

为了进行必要的比较和说明, 在这里以与北方萨满文化处于同一历史层面上的我国南方盛行的傩文化为例, 作以类比。作为傩文化的主要外化形式傩乐, 其表演内容和形式都是在傩事活动的固定框架请神———酬神———送神过程中体现的, “跳、唱、念、做”是傩乐的主要表现形式, 与萨满表演中的“歌、舞、乐、词”是对应一致的。这种“多职能的混融性文化现象”, 构成了原始时期的“仪礼之俗、礼乐之风” (3) 。

注释

1 李玉珍:《浅谈满族萨满音乐》, 戴《乐府新声》1994年增刊。

2 石光伟、刘厚生:《满族萨满跳神研究》, 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 第33页。

上一篇:雅安芦山地震:把生命通道留给最需要的人下一篇:工信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