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隔离措施

2024-07-04

艾滋病的隔离措施(共10篇)

艾滋病的隔离措施 篇1

一、艾滋病防控

一)未明确患者是否为HIV阳性

医务人员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一)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二)已明确患者为HIV阳性

(一)预防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医务人员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利器盒,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6.密切观察患者行为,避免患者因愤怒、恐惧等心理产生的打击报复行为,如故意刺伤他人等。

(二)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络合碘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三)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分级及预防性用药详见《******医院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处理方案》。

二、消毒与隔离措施

一)单间隔离。

二)地面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两次,病房内物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呼叫器等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擦拭用抹布、拖布专用,用后消毒。

三)室内空气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两次,每次30min。

四)诊疗器械相对固定,用后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消毒,如遇污染用含有效氯2000-5000mg/L的消毒液擦拭,作用时间>30min。

五)建议给患者使用一次性衣被,用后焚烧。

六)患者因病情需外出做检查时,告知医技科室,使用轮椅、担架等检查的,用后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进行清洗、消毒。检查后,物体表面、地面未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的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如遇污染用含有效氯2000-5000mg/L的消毒液擦拭,作用时间>30min;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立即清洁消毒,消毒方法按仪器要求处置。

七)医疗废物的处理:

(一)患者所产生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理。

(二)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双层黄袋密闭包装,避免刺破、渗漏。

(三)做好医疗废物的交接及记录。

艾滋病的隔离措施 篇2

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它是以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发热、午后潮热、盗汗、体重下降为主要表现的慢性消耗性疾病。我国肺结核疫情十分严峻, 在全球仅次于印度而位居世界第二位[1], 已成为危及国人健康的重大疾病。艾滋病 (AIDS) 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 是一种全身免疫功能受损导致的一系列机会感染和肿瘤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 AIDS传播迅速, 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目前已由吸毒、暗娼等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1]。肺结核合并艾滋病, 使临床表现更复杂, 肺结核与艾滋病间的流行交互作用更是致命的, 肺结核加重了艾滋病的病情进展, 而艾滋病的流行促进了结核病的传播。在此情况下对于肺结核合并艾滋病病人的痰液、血液、体液进行严格消毒、终末处理成了唯一有效、必需的控制传染源的管理措施, 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标准的消毒隔离操作流程和职业防护是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和流行的唯一途径。本科在学习和借鉴其他城市结核病区消毒隔离管理方法的同时, 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在肺结核合并艾滋病病人的消毒隔离管理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1 病房的设置

本院新的住院大楼严格按照传染病的管理要求建造, 病区内统一使用门禁系统, 严格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病房分布呈L型, 病区的病人通道两端均有出入口, 病员通道拐房安装独立空调, 禁用中央空调系统, 病房通风口直接通往户外。将肺结核合并艾滋病病人安排在病区一端的靠近出入口的病房内, 同病种的病人可同居一室, 但是情绪不稳定或有过激行为者应住单人病房, 关闭出入口大门和通道门, 与其他病人隔开。在病房的前后门口均设有明显标记, 提示其他人员不宜随意出入该病房。

2 病室的消毒

病房内有挂壁式紫外线循环风消毒机, 每天早中晚各自动开启消毒3次, 每次40min, 由护士巡视并记录。病房内的床、床头柜、卫生间的台盆、马桶等物体表面用2 000mg/L的含氯制剂浸泡过抹布擦拭, 晨晚间各1次。地面用2 000mg/L的含氯制剂浸泡过的拖把拖地, 晨晚间各1次, 卫生间每天紫外线消毒2次, 每次30min。地面、桌椅等有血液体液污染时随时用2 000mg/L的含氯制剂擦拭消毒。病房内抹布、拖把一室一用, 放置在指定的地点, 有明显标记。

3 病人的消毒管理

向病人介绍肺结核合并艾滋病的传染性、传播途径及家人的预防知识, 讲解消毒隔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指导病人注意个人卫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不剔牙、不随地吐痰, 可将痰液吐入带盖的痰杯中, 咳嗽、喷嚏时不面对他人, 用纸巾遮挡口鼻, 外出时将痰液吐在纸巾中放于小号的保鲜袋中扎紧袋口, 密闭焚烧处理。餐具和生活用品单独使用, 餐具可煮沸消毒30min以上, 衣服、被褥经常清洗, 在阳光下暴晒2h~3h。外出检查戴一次性外科口罩, 检查应先预约, 一般安排在其他病人检查结束后进行, 支气管镜、胃镜等器械严格消毒灭菌。出院后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不使用公共卫生间的座式马桶, 不去公共浴室泡澡和游泳池游泳, 在接受牙科治疗及其他侵入性操作时和涉及出血性治疗时应向医务人员说明自己的疾病, 防止医源性传播。教育病人主动承担预防传播的责任。

4 污染物的消毒

病人痰杯内放等量的2 000mg/L的含氯制剂, 经30min后倒入厕所下水道进入医院污水处理处处理。所用的医疗用品尽可能使用经济适用的一次性物品, 所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物品、生活垃圾用两层黄色医用垃圾袋封装标识称重后登记由专人用密闭垃圾车运走, 送至指定地点焚烧。注射盘、血压计、听诊器、呼吸机使用后用含氯制剂擦拭, 放置在床边护理车中。体温计采用电子耳温计, 测温接触点使用一次性保护套, 耳温计机身部分用一次性保鲜袋包裹。呼吸机管路、吸引装置等一次性使用, 严格遵循大卫生小循环的消毒隔离理念。

5 医务人员及保洁员的自身防护

医院感染科对医务人员及保洁员进行防护知识的培训及技术指导和督察。工作人员进入病区时在清洁区入口 (后走廊) 的更衣室先穿上下身分开的布制隔离衣、拖鞋, 进入半污染区更衣室 (中走廊) 穿好工作服、工作鞋, 进入病房时在病房门口穿戴好一次性外科口罩、帽子、一次性隔离衣、鞋套、双层手套。原则上有开放性伤口的医护人员不为此类病人进行操作, 如遇特殊情况可先用防水敷贴保护后再戴手套, 每做完一项即用快速手消毒液洗手, 以免病人间和护患之间交叉感染。吸痰、深静脉置管等操作时应戴防护镜, 防护口罩, 各种操作应集中进行。输液、采血尽量使用安全型留置针, 使用过的针尖不回套护针帽, 不在第二人中传递, 立即放入利器盒中, 防止针刺伤, 采集的痰标本、血标本装入密封袋中, 做好明显标记, 由专人负责运送。工作完毕快速手消毒液消毒双手后在病房内指定区域脱去第一层手套和隔离衣, 放进双层黄色垃圾袋的垃圾桶中, 再次用快速手消毒液洗手, 出病房在半污染区的病房门口脱去第二层手套、口罩、鞋套, 用流动水采用七步洗手法洗手, 感应烘干器烘干双手, 在半污染区内活动, 洗澡后方可进入清洁区休息。保洁员在病房内工作时应加戴长袖橡胶手套及雨靴。

6 终末消毒

病人出院后床单、被套、枕套、病人衣服先用2 000mg/L的含氯制剂浸泡消毒后再由专车送至专用洗衣房洗涤烘干。床架、床头柜、卫生间等物体表面用2 000mg/L的含氯制剂擦拭消毒, 床垫、枕芯被褥用床单位消毒仪消毒40min, 病室紫外线循环风消毒2h。病室内的床边护理车、注射盘、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等可重复使用的治疗护理用物消毒后备用, 待下次同病种的病人使用。病人用过的便器、痰杯、尿壶、呼吸机管路、吸引装置的管路等浸泡消毒后再放入黄色垃圾袋中焚烧处理。

7 消毒隔离效果监测

医院染感科定期对消毒液进行测试, 紫外线循环风消毒仪进行检测, 以检查消毒效果, 并做好登记,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整改。定期抽查手卫生的执行情况, 快速手消毒液的使用量应每床每日大于15mL。艾滋病是目前可以预防但是难治的恶性传染病, 在明显的病候群前病人的机会感染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 其中, 以肺结核最常见[2]。严格落实肺结核合并艾滋病病人的消毒隔离管理,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 可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减少意外职业暴露的发生[3,4], 同时也可防止应过度自身防护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刘群, 齐欣, 郭桂兰, 等.艾滋病临床治疗与护理培训教材[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3:40.

[2]姚景鹏, 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1.

[3]唐素荣, 张桂秀.综合护理干预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病人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2, 26 (9B) :2464-2465.

艾滋病病人的心理护理与消毒隔离 篇3

关键词 艾滋病病人 心理护理 消毒隔离

护理人员的培训

我院自2004年1月~2007年8月共收治29例艾滋病患者,对我院护理人员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必须进行系统培训。因此,我院传染科人员需要每一个从事这项工作的医生、护士、保洁员及相关人员都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一定的思想境界,以及不断更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我院感染科和护理部经常组织学习艾滋病护理培训班,护士专题护理查房,组织护理人员参加院外学习关于艾滋病的护理消毒隔离及艾滋病病人和病毒携带者的职业暴露预防控制等相关内容,我院还派护理骨干到北京进修培训,使护理人员对艾滋病流行趋势、治疗进展、发病等有一个新的了解,以增加护理人员的紧迫感、责任感及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胜任这项工作。

建立合理实用消毒隔离制度

护理艾滋病和病毒携带者是一件极具挑战性,但又非常有价值的任务,高度复杂的心理、社会因素使护理工作面临着极大困难,直接护理的基本技巧与护理其他疾病没有什么区别,特殊措施之一是消毒隔离及管理问题。

由于艾滋病是传染病中最新的一族,特别是我院收治第1例艾滋病病人时,大家心理非常恐惧,消毒更严格,病人用物几乎能焚烧全部焚烧,其他一律高压消毒。但随着知识的普及,了解艾滋病病人主要是通过性接触、血液、体液和母婴垂直传播,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因此,目前我院的消毒隔离措施更为科学与实用。

1.消毒隔离:隔离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说明隔离的目的、要求以及如何配合,使病人能够自觉地进行自我隔离和护理。

2.尽可能将病人安排在单人房间,合并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用纸遮住口、鼻,然后将纸扔入不透水的双层密闭袋中,作好标记送出病房。

3.床头病历交班的黑板上做明显的红色标记,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止血带病人专用,其他生活用品均与其他病人分开。

4.皮肤黏膜护理:为了防止艾滋病感染实施护理时需穿隔离衣,戴一次性手套。特别是手接触艾滋病病人的第一屏障,因此,当处理血液、体液及污染物品时必须戴双层乳胶手套,在进行容易发生血液、体液、喷溅的操作时应穿一次性围裙,戴口罩及护目镜,护理病人之后及护理另一个病人之前必须洗手。

5.注意自身预防,医护人员做检查操作时要小心避免被用过的针头、器械刺伤,避免破损的伤口直接感染,工作衣帽被血迹或分泌物污染后仍立即清洗和消毒。

6.对操作的要求及污染物的处理:护士在操作前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取得合作,对不合作的病人或污染危险性较大的操作应由技术熟练的两人配合,操作时要集中,严格规范,避免误伤自己,进入侵入性治疗和护理操作时,如手术、穿刺、注射等,要注意对利器的处理,用过的利器必须放到特殊的容器中。器械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后,再经高压灭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经消毒毁型处理后由卫生局指定市环卫医用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回收。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被褥经环氧乙烷高压灭菌后方可与一般同类物统洗。

7.当病人接受手术及一些辅助治疗或检查时,护士应事先通知手术室及辅助科室,作好预防准备。

8.送检标本的处理:病人送检标本放在固定的容器里,容器外不得污染,并有特殊标记,专送检测标本用过消毒处理后在弃掉。

9.尸体处理:处理尸体应戴手套、穿隔离衣,伤口及渗出部位需妥善处理,房间物品必须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同一般终末消毒方法。

10.标本收集:收集病人的血、痰、尿、粪标本时,一律要戴双层乳胶手套,并注明警告标志,用两个特殊的红袋装好,送至检验科,化验单贴上红色标记,并用电话通知检验科。

建立靈活的护理管理模式

我院为艾滋病人提供宽松的治疗环境,尽可能将病人安排在单人房间,定期参加医院及科内组织的红丝带活动,传染科设有热线电话,咨询治疗专业指导,以及提供了方便优美的环境,消毒隔离措施严密等高效优质服务。在艾滋病尚无特殊药物的情况下,减轻病人身心痛苦,防止恶化,提高生存质量是一项重要手段。护理与病人接触最多,因此护士是医疗工作中最有利的助手。

艾滋病是一种直接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严重疾病,除对症治疗护理,患者在病程中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大部分病人面对死亡,社会孤立,人们的歧视做出的反映包括否认、愤怒、抑郁及自杀倾向等。不同病不同发病时期都会有不同的心理问题,一般的技术护理是千人一面的,而心理护理则是以不同人群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环境及不同个性素质,因人而异提供不同层次的个性化的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减轻心理负担

此病患者多为青壮年,正处于花样年华,自尊心强,且艾滋病被人们认为是一种性病,是一种违反社会伦理而又不光彩的病,被大多数人所歧视、排斥。当患者一旦被确诊或怀疑艾滋病时,其心理反映引起的矛盾冲突,容易导致焦虑、恐惧、绝望、羞愧、罪恶、束手无策等不愉快的情绪,并产生心理恐惧。对于一个艾滋病患者,我们护理人员应不恐惧,不歧视患者,主动亲切地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帮助患者正确对待所患疾病,缓解心理压力。首先,用心倾听患者自我表达,让他们感到倾听者能够明白他们的处境和想法,感到有人理解他们给他们一种舒畅、释然和满足的感觉;其次,作好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个体需要的护理,也有利于建立护患的信任关系。并且运用语言及非语言的沟通技巧,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在为他们解决身体痛苦的同时,也使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治疗。

通过我们在护理上的整体化护理,以及加强心理护理,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为使艾滋病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我们应充分地认识患者的心理反应和心理需求,同时在休息营养,保健防止并发症等方面指导他们,使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治疗护理提高到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艾滋病的隔离措施 篇4

1、遵守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每日自检负压1-2次,方法;在门缝处采用烟柱、飘带,观察其气流方向,吸入烟雾的房间为负压,每日记录。(准确的压差应采用仪器检测)。

2、每日监测负压病房的温度(22-25℃)、湿度(50-60%)1-2次,并每日记录。

3、负压病房门保持关闭、门口要有黄色标识。

4、进入负压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帽子、N95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穿隔离衣、吸痰等护理操作时戴防护面罩,建议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减少感染几率。

5、病房内手卫生设施配置齐全,遵循5个重要的手卫生指征:接触病人前,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及时洗手或快速手消毒剂消毒;戴手套不能取代手卫生,戴手套前、脱手套后必须洗手。

6、在缓冲间穿脱个人防护装置(遵循个人防护装置(PPE)穿脱次序标准操作规程),穿脱个人防护装置前后应洗手。脱下的防护用品放入医用垃圾桶内。

7、负压病房内的一般医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压脉带等专用,不能专用应在每一位患者使用前后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呼吸机、监测仪等医用仪器,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

8、门把手、床单位,每天用75%酒精擦拭消毒,每天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便器专用,每日用15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抹布、拖把专室专用,定位放置。

9、按医嘱继续留置痰标本,应连续收集3天清晨痰液,送检应在2小时内送至实验室,配置专用密闭式标本运送箱,标本箱出入病房消毒。

10、病人生活废弃物及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都按医用垃圾处理日产日清,密闭运送。

11.病人床单位更换时避免抖动。

12、负压病房缓冲区及其他ICU病房作空气监测,病人入住时监测一次,住院期间每季度一次,患者离开后病房空置1小时,作空气监测一次,怀疑感染、感染爆发时进行目标微生物监测。

制订部门:医院感染管理科

制订日期:2014年8月

持有部门:ICU

重症科消毒隔离措施 篇5

一、工作人员管理

1、工作服:工作人员进入ICU要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外出时应更衣,患有感染性疾病者暂不得进入。接触特殊病人如MRSA感染或携带者,或处置病人可能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2、口罩:接触有或可能有传染性的呼吸道感染病人时,或有体液喷溅可能时,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接触疑似为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病人,应戴N95口罩。当口罩潮湿或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3、鞋套或更鞋:进人病室更换拖鞋。

4、手套:接触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或进行无菌操作时,须戴无菌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处理被它们污染的物品时,建议戴清洁手套。护理病人后要摘手套,护理不同病人或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特殊情况下如手部有伤口、给HIV/AIDS病人和急诊病人进行高危操作,应戴双层手套。

5、手卫生:应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下列情况应进行手卫生:接触病人前、接触病人后、进行清洁或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体液或分泌物后、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后。科室每床头配备免洗手消毒凝胶。当手上有血迹或分泌物等明显污染时,必须洗手。摘掉手套之后、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也必须进行手卫生。

6、每年应接受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

二、病人管理

1、应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感染病人在开始抗感染治疗前,尽可能先留取相应标本做病原学检查。

2、对于疑似有传染性的特殊感染或重症感染,应隔离于单间房间。对于空气传播的感染,如开放性肺结核,应隔离于负压病房。

3、对于MRSA、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感染或携带者,尽量隔离于单间房间,并有醒目的标识。如房间不足,可以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集中安置。

4、对于重症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和其他特殊感染病人,实行分组护理,固定人员。

5、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

三、探视管理

1、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探视。

2、探视前更换探视服、戴口罩、帽子,并进行快速手消毒。若被探视者为隔离病人,穿专用的隔离衣。

3、对于疑似有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应避免探视。

4、进入病室探视病人前,和结束探视离开病室时,应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凝胶消毒双手;

5、探视期间,尽量避免触摸病人周围物体表面。

6、访客有疑似或证实呼吸道感染症状时,或婴、幼儿童,应避免进入重症医学科探视。

7、在重症医学科入口处,以宣传画廊、小册子读物等多种形式,向访客介绍医院感染及其预防的基本知识。

四、建筑布局和相关设施的管理

1、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均相对独立。

2、配置2个单人房间负压病室,用于隔离病人。

3、每张病床使用面积≥15m2,床间距≥1m;单间病房使用面积≥18 m2。

4、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和手套。洗手设施单间每床1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2床1套。采用脚踏式、肘式或感应式等非手接触式水龙头开关,并配备擦手纸。每张病床旁须放置手部消毒装置(酒精擦手液)。

医疗操作流程管理

1、留置深静脉导管:置管时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操作要求,包括戴口罩、帽子、铺设大无菌单、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前洗手或酒精擦手。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尽可能选择锁骨下静脉。茂康消毒液消毒穿刺点皮肤。更换穿刺点敷料的间隔时间,无菌纱布为2d,专用贴膜可达7d,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更换。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置导管的日常护理。每天评估能否拔除导管。

2、留置导尿: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插管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减少粘膜损伤。对留置导尿病人,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完整性,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病人清洁以后还需消毒。每天评估能否拔除导尿管。

3、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对气管插管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须使用无菌水,每日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病人气道。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

4、放置引流管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整个引流系统的密闭性,减少因频繁更换而导致的污染机会。对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较长的病人,水封瓶可以每周更换1次,更换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必须保持水封瓶在引流部位以下、直立,并告知病人协助及时报告发生的问题。

5、除非紧急状况或生命体征不稳定,气管切开、大伤口的清创术等,应尽量在手术室中进行。更换伤口敷料时遵守外科无菌技术。

六、物品管理

1、呼吸机及附属物品:外壳,按钮、面板使用75%酒精擦拭,每天1次。耐高热的物品如金属接头、湿化罐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热的物品如一些种类的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首选洗净消毒装置进行洗净、80℃~93℃消毒、烘干自动完成,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亦可选择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流动水冲洗晾干密闭保存备用。亦可选择环氧乙烷灭菌。不必对呼吸机的内部进行常规消毒。

2、其他医疗仪器:听诊器、血压计、叩诊锤、皮尺等医疗用品一床一套。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物品,如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听诊器、血压计、氧气流量表、心电图机等,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仪器的按钮、操作面板,应每天仔细消毒擦拭,建议用75%酒精消毒。对于感染或携带MRSA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病人,医疗器械、设备应该专用,或一用一消毒。

3、护理站桌面、病人的床、床栏、床旁桌、床头柜、治疗车、药品柜、门把手等,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电话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应定期用75%酒精擦拭消毒。当这些物品有血迹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为避免含氯消毒剂对物品的腐蚀,消毒一定的时间(通常15min)后,应使用清水擦抹。

4、勤换床单、被服等,如有血迹、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应及时更换。枕芯、被褥等使用时应防止体液浸湿污染。

5、便盆及尿壶应专人专用,定期消毒,腹泻病人应一用一消毒,方法: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

七、环境管理

1、空气:开窗通风、机械通风是保持重症医学科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空气微生物密度的最好方法。洁净重症医学科,气体交换每小时至少12次。负压隔离病室气体交换每小时至少6次。

2、墙面和门窗:应保持无尘和清洁,更不允许出现霉斑。通常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洗即可,但有血迹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各室抹布应分开使用,使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3、地面:所有地面,包括病人房间、走道、污物间、洗手间、储藏室、器材室,每天可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拖擦。对于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的重症医学科,必须采用1000 mg/L含氯消毒剂消毒地面,每日至少一次,但后者刺激味较大。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所污染,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不同房间使用的清洁工具,应分开放置,每天至少消毒1次,可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4、禁止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5、禁止在室内及走廊铺设地毯,禁止在重症医学科入口处放置踏脚垫并喷洒消毒剂,禁止在门把手上缠绕布类并喷洒消毒剂。

6、对空气净化系统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

八、抗菌药物管理

参见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九、废物与排泄物管理

1、处理废物与排泄物时医务人员应做好自我防护,防止体液接触暴露和锐器伤。

2、拥有重症医学科的医院,应有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病人的感染性液体可直接倾倒入下水道,在倾倒之前和之后应向下水道加倒含氯消毒剂。

3、生活废物弃置于黑色垃圾袋内密闭运送到生活废物集中处置地点。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要求分类收集、密闭运送至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暂存地,由指定机构集中无害化处理。

4、病人的尿液、粪便、分泌物和排泄物应倒入病人的厕所或专门的洗涤池内。

5、重症医学科室内盛装废物的容器应保持清洁,但不必加盖。

十、监测与监督

1、常规监测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类型、常见病原体和耐药状况等,尤其是三种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和导尿管)相关感染。

2、加强医院感染耐药菌监测,对于疑似感染病人,尽量采集相应微生物标本做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检验和药敏试验。

3、进行重症医学科抗菌药物应用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4、每季度进行一次呼吸机螺纹管、使用中的消毒液、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微生物

测。每季度进行重症医学科病室空气微生物监测。但怀疑医院感染暴发、重症医学科新建或改建、病室环境的消毒方法改变,应进行相应的微生物采样和检验。

5、接受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对重症医学科的监督、整改意见,落实控制措施,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多重耐药菌病人隔离措施要求 篇6

1、接触隔离措施,单间隔离(床旁隔离):

2、在住院病人病例上贴有“MDRO”蓝色的隔离标识:

3、在病人床头挂标有“MDRO”蓝色小牌的隔离标识:

4、病人床边备快速手消毒剂:

5、病人床边备隔离衣:

6、可复用的医疗器械(体温表、血压计等)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

7、该病人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每天清洁消毒:

8、对病人及家属宣教:

9、转诊或行检查前通知接诊、检查科室:

10、诊疗或接触该病人前后进行手卫生:

11、感染病人的生活垃圾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艾滋病的隔离措施 篇7

1对于安装调整过程:由于操作中用力过大, 有时产生机构内齿轮吻合不当的情况, 造成三相不同期, 在调整过程中须一点点地去找合适点, 这样即找到最佳配合点需很长时间。

2在调整中触点的接触不当:当调整不仔细, 可能出现动静触头接触不当, 插入深度不够, 触头未全部接触, 出现发热现象。

3接地刀闸的合开卡涩:在运行中接地刀的连杆长, 操作时相对主刀闸要费力些, 所以同期调整很重要, 同时要给动静触头涂固体润滑剂, 减少摩擦, 防止有卡涩的现象, 使合分困难。

4触头部位仔细检查:触头上的油脂在长期运行中易粘上尘土、砂粒易磨损触面, 使触面接触不好, 易发出电弧、过热现象。

基于以上问题, 我们一定要在选择设备上注重设备质量, 如瓷瓶、电气原件、镀件、漆件、灵活性等方面严格把关;在运行维护中, 巡视要注意, 接触处接触是否良好, 有无过热现象, 铁制件是否有严重锈蚀, 瓷柱是否有裂纹和损伤, 重点检查传动部件有无变形损坏, 紧固螺栓有无松动, 给传动部位加润油等, 同时要严格按规程规范的要求进行调整, 检修。提高主刀和接地刀安全可靠性, 检修人员要定期维护。

摘要:简要论述了户外高压隔离开关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隔离开关发热分析及应对措施 篇8

摘 要:根据2014年本地区隔离红外缺陷分析,进一步阐述分析隔离开关发热缺陷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今后减少隔离开关发热应对措施。

关键词:发热;隔离开关;分析;措施

1.前言

随着设备制造工艺水平和运维水平的提升,状态检修开展后检修模式的改变,检修工作量显著降低,但是隔离开关导电及导电接触面发热缺陷仍占较大比例,发生缺陷后需要停电检修或者限制负荷运行,避免缺陷进一步扩大,对电网及供电可靠性影响较大。

2.发热缺陷分析

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本单位共发现红外缺陷207起,其中隔离开关缺陷占同期发热缺陷的37.20%,对供电可靠性影响最大;电容器缺陷占同期33.81%,对供电可靠性影响次之,本文主要对隔离开关发热进行探讨。(见表一)

说明:母线设备含母排。各设备发热缺陷和设备应用多少有一定关系,本文不做过多追述,仅对典型发热讨论,下同。

隔离开关发热按缺陷缺陷统计分析如表二、表三,严重缺陷、危急缺陷占同期缺陷29.87%、2.6%,由此造成的临时停电对供电安全性造成重大风险。

从表二中可以看出隔离开关发热缺陷110kV隔离开关发热缺陷占同期隔离开关发热量的36.36%的,对110kV隔离开关进一步分析如表四、表五。

3.缺陷发热发热原因分析

3.1环境原因

近年来工业发展天气异常特别是本地区存在较大石英生产工厂及水泥厂,周围环境污染严重,隔离开关未户外设备,长期运行在恶劣环境下,开关动触头与静触杆在电吸尘和自然降尘的作用下,导电膏与尘土混合形成接触电阻大的硬壳而发热。

3.2设计原因

变电站建设时未能就环境潜在污区分度变化作出准确的判断或者对设备防腐设计余量不足,造成隔离开关投运后,因为环境的变化造成防腐能力不足,加速发热现象发生。隔离开关设计存在缺陷,生产时对隔离开关选材考虑不足,设计时对导致运行一段时间发热现象增多。

3.3隔离开关本体原因

3.3.1触头发热

以GW4型刀为例分析其发热原因,如图1:

(1)隔离开关安装在室外,运行环境较恶劣,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经过雨雪、粉尘的不断侵蚀,会在接触面形成氧化层,曾加接触电阻,随着接触电阻的增大就表现为深度升高,特别是电网大负荷时表现尤为突出。

(2)对于经过完善化改造的隔离开关当合闸不到位或合闸过度造成触指、触头接触面积减小,电阻曾大,触头发热,发热后经过雨雪天气接触面氧化,接触电阻进一步增大,发热持续

恶化。

(3)对于未经完善化改造的隔离开关,当合闸不到位或合闸过度,触指、触头接触不良,电流被迫从内置夹紧弹簧中流过,当弹簧长时间流过较大电流后将使其退火,弹性减弱,接触压力进一步减弱,使接触电阻增大,接触不良情况进一步恶化,触头发热越加严重。

3.3.2接线板桩发热

蚌埠处淮河两岸、冬天寒冷有雨雪,夏季炎热雨水较丰富,加上电网负荷较大,设备热胀冷缩变化较大,空气中的水蒸气、雨雪污水较容易侵入接线板(桩)交接面形成氧化层,增加接触电阻,对于一些铝质导电杆、接线夹与铜导电带连接处还会产生电化学腐蚀,接触电阻进一步增大,形成热点、热面源。

3.3.3线夹(螺栓)发热

螺栓线夹接触面和到导线间缝隙较大,更容易受环境影响,造成接触电阻增大。螺栓发热对于使用铁螺丝的,在户外非常容易氧化生锈发热,对于热镀锌螺栓在固定线夹、接线板时由于螺栓、接线板、过度片材质不一样在受潮时容易引起电化学腐蚀,温度升高同样会进一步造成恶性循环,最终引起螺栓发热。另外螺栓还有受到电磁环境变化引起发热。

4.应对措施

为提高隔离开关运行可靠性,提高电网安全水平。必须足够重视隔离开关设计选型运行维护。

4.1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变电站所处位置误区分布及潜在污染源,充分考虑环境情况,设计满足环境需求设备

4.2设备选型阶段:隔离开关应选具有良好运行业绩,完善化改造后的隔离开关,螺栓选型选用热镀锌螺栓,线夹选用压

接式。

4.3运行操作阶段,准确预测电网负荷分布,合理优化电网潮流分布,加快电网建设,避免设备长期重载超载运行。加强红外检测,注意设备温度变化,做好记录,并做好对比分析,发现隔离开关的细微变化都要注意其变化趋势。分合闸操作时注意观察隔离开关动作情况,合闸时动静触头刚接触时应迅速果断地将隔离开关合上,但是不能用力过猛,防止过度合闸。分闸时在动静触刚离开时,应迅速拉开,尽量减少燃弧时间,以减少动静触头的电弧烧损,损坏动静触头。

4.4检修阶段

(1)检修时严格控制检修工艺,将所有的隔离开关全部拆散后,更换所有的销轴,螺栓螺母,轴承,重新按照工艺组装,保证轴承座及传动部分转动灵活,使导电闸刀分,合灵活。

(2)装配后进行隔离开关三相联动的分,合测试,三相分合基本一致,同期性符合要求。

(3)检修前后进行直阻测试,并进行对比分析,确保检修质量。

5.结论:隔离开关在电力系统中是使用量最大的设备,其安全性直接关系电网和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在日常工作中要充分关注隔离开关的运行情况,依据设备状态检修,制定行之有效的运行维护方法,确保隔离开关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如高高压电气有限公司GW4(A)-126户外高压隔离开关安装使用说明书

[2]王树声.变电检修(下).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3]国网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交流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4]刘青胜、张立杰、王新彤,高压隔离开关发热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华北电力技术,2008

手术室消毒隔离措施11-24 篇9

2014-11-24 病人消毒隔离管理

1.进入手术间的病人,需戴帽子及更换干净病人衣服,用交换车床送入手术间。2.病人不带任何物品进入手术室。

3.有传染病的患者,按感染性或特殊感染性手术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医疗器械用物管理

一、无菌物品管理

1、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必须分开放置,严防混淆。

2、无菌敷料及无菌器械包,均有专人(人员名单)负责,保持柜厨清洁、干燥。

3、灭菌后物品应存放于无菌物品存放室的专用柜内(离地面20cm、距天花板50 cm、离墙5cm以上),无菌包注明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列,先灭菌的先用,日期近的排在后面,排列整齐清楚,以便于保管和使用。包外要有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期、化学指示带、签名。

4、负责人(值班)应每天检查无菌包的灭菌日期及保存情况,在未污染及包布未破损情况下保存7天,纸塑包装为6个月,过期或包装受潮应重新灭菌。无菌包一经打开,24小时内有效,过期重新灭菌。二、一次性物品管理

1、一次性物品的购入需经过院管理部门的严格把关和审定。

2、对进入手术室内的一次性物品要严格把好包装、产品质量、消毒灭菌情况和价格关。对产品外包装上的中文标识项目逐一按要求确认。

3、每次使用一次性物品打开包装前,必须再次确认灭菌方法和灭菌有效日期,包装有无破损、潮湿。

4、一次性无菌物品应存放在专用的无菌物品存放库内并设专人定期检查,进货、发放、管理,不许与非灭菌物品和其他仪器存放一起。

5、使用和开启无菌物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6、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应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统一的无害化处理或毁形,不得 1 随意丢弃。锐利的物品,血液及其他有机物污染的物品应单独专门处理。

7、开启但未使用的一次性物品原则上不得自行重新灭菌,制造商通过广泛的管理及测试手段保证一次性无菌物品的清洁、无毒、无致热性,具有相容性,无菌并质量稳定,自行重新灭菌便解除了制造商的责任。如必须重新灭菌的一次性物品,就要对使用中的安全和效用负责

三、手术器械管理

1.无菌手术包及手术仪器由值班护士每天检查使用期限与使用性能,腔镜仪器每周检查维护,设专人管理,所有手术器材由专管护士每周大检查一次。2.贵重手术器材设专柜上锁,定位、定量,定册、专人管理,设立“贵重手术器材登记本”,由专管护士负责每周清点与使用后销账,防止器械丢失。3.外来手术器材由供应商送供应室交接清点,清洗、灭菌。

4.耐温、耐湿的手术器械及物品首选高压蒸汽灭菌,不能高压灭菌的器械及物品选用低温气体灭菌或内镜灭菌机灭菌。禁止使用福尔马林熏箱作为手术器械灭菌。

5.手术器械使用后应立即清洗祛除污迹、血迹,同时检查器械的性能与配件状况。

6.常规手术器械:日间手术结束,器械经初步清洗后即送供应室处理。夜间手术,器械用1:200多酶液浸泡10分钟→清水冲洗干净→用气枪吹干后次晨送供应室。污染手术器械先浸泡于2000mg/L含氯消毒液30分钟,再按以上方法处理。

7.腔镜手术结束后,腔镜器械经初步清洗后即送供应室处理。夜间腔镜器械及附件清洗如下。

1)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软式内镜进行清洗。选择清洁剂、软毛刷、化学试管刷、高压水枪清洗;清洗用纱布应当一次性使用,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2)使用后分离各器械部件,用多酶洗液浸泡或擦洗,用流动水冲洗,除去血液、黏液等残留物,纱布擦干。管道内灌满多酶洗液。3)注意:用毛刷刷洗所有管道、关节处。毛刷头从另一端露出后,洗去毛刷头部的组织碎片。4)用流动水再次冲洗,气枪吹干器械,要求无水、无污物、无锈迹,次晨送供应室处理。

三、无菌溶液管理

1.各种无菌溶液,应注明开启日期、时间,静脉注射溶液不得超过2小时,稀释液不得超过12小时。

2.大包装碘酒、酒精密闭保存,注明开启日期,有效期为30天,小剂量包装有效期为7天。

3.手术用洗手液、消毒凝胶注明开启日期及失效期。

4.各种消毒液的浸泡方法,药物浓度等要符合要求。定期更换,手术器械浸泡前按要求做好化学浓度的监测。

四、室间管理

1.每日清晨,术前一小时开启层流空调,术前术后要有空气静化记录。2.每日手术前半小时,用清洁巾湿式擦拭手术间窗台、地面、无影灯、敷料桌、托盘、输液架、麻醉机、手术床及走廊地面等,每台手术后应擦净地面上的污液,清除线头、纸屑等杂物。手术结束后彻底打扫手术间卫生。每周进行彻底清扫1次。使用的清洁工具用不宜掉纤维的织物材料制作。

3.每周五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清洁消毒净化空调回风口过滤网。手术室物品用清水擦拭,包括手术床、转椅、电刀、盐水架、踏脚凳、操作台、吸引装置、仪器表面、壁橱等。

4.地面:每台手术结束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和清水各湿拭拖地一次。连台手术,前一台手术结束后打扫并整理手术间,清洁干燥层流自净20分钟,再接下一台手术。

5.墙面消毒:一般污染时,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和清水擦洗处理,特殊病种污染时,用2000m/L含氯消毒液擦拭。常规每周二次室间墙面擦拭消毒。6.手术交换车的管理:①手术交换车分为一般手术交换车和感染手术交换车。②手术交换车所用物品用后应及时更换,有血迹、污液时即时更换。③每日手术前用清洁巾进行湿式擦拭,当日手术结束后更换车上所有物品,500mg/L有效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感染手术交换车消毒按感染种类分别处理。如接送隔离病 3 人(或疑似病人)后,使用一次性床单,注明病种,用双层不渗漏黄色胶袋双层包裹——→焚烧,平车及时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7.送敷料包和器械包的运输车,每日一次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和清水各擦拭一次。

8.无影灯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和清水各擦拭一次,并保持其透明度。9.手术中所用的无菌持物钳为干罐,每4小时更换,有或疑有污染的应立即更换。10.血压器、听诊器、电脑、键盘、鼠标每周五用清水擦拭干净,遇污染时用75%酒精擦拭;简易呼吸机面罩每次用毕即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后流动水冲净晾干。(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流动水冲净晾干)

11.氧气湿化瓶、内芯、接管等,用后送供应室作灭菌处理。

12.一次性吸引管用后按感染性垃圾处理。吸引内胆每台手术更换。吸引瓶每周五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晾干备用。13.手术室专用鞋:每日用清水清洗一次。

14.清洗器械的刷子:每次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晾干后备用。15.清洁抹布、拖把、地拖桶标识分明,按清洁区、污染区、无菌区,分区使用。不同级别的手术间清扫工具不能得混用,以防交叉感染。垃圾应装入污物袋后拿走。使用后的清洁工具要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水洗净晾干。特殊感染手术,手术结束后遵循消毒——清洁——再消毒原则。

五、净化程序的管理

1、术前1 h将净化空调机开关开至高速运行,术毕再调回低速运行状态,以进行室

内卫生清洁工作。

2、若长时间不用的手术间,使用前除做好风口等清洁工作外,应提前开机3 h。

3、当日全部手术结束后,由巡回护士关闭净化空调系统,防止系统磨损。

4、净化系统设专职人员进行维修保养。设备有故障,应及时修复。根据监测结果更换过滤器。一般初效、中效过滤器半年更换一次;高效过滤器半年检修一次,1~2年更换一次。

六、感染性手术:(HAA阳性、肝炎大三阳、脓肿、烧伤切痂手术、尖锐湿尤等)手 4 术后床单、被袋、布类、手术器械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1小时。手术间内所有用物、仪器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抹拭,封室开臭氧消毒室间1小时作空气及物体表面的消毒。(在进行臭氧空气消毒前,应关闭各手术间独立的净化空调机,以免臭氧排除,降低消毒效果)

七、特殊感染手术:(艾滋病 气性坏疽 破伤风)

 术后引流液、冲洗液加2000mg/L含氯消毒液搅拌静置1小时——→弃去

(配制方法一:1200ml水,加速消静干粉20g,浓度为2000mg/L)(配制方法二: 1000ml水,加爱尔施消毒片4片,浓度为2000mg/L)。 敷料、清除的病理组织、可用双层不渗漏黄色胶袋双层包裹——→送焚烧  手术器械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1小时,清洗后送供应室,注明“感染手术名称”。

 手术间内的所有物品、家具、仪器、手术床、地面等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清洗, 室内空气消毒:

1.用臭氧消毒灯进行空气及物体表面消毒、照射时间1小时。

2.过氧乙酸薰蒸,浓度1mg/m3稀释成3~5%水溶液在60~80%相对湿度的室温下加热蒸发密闭2小时——→通风。

3.手术间封闭,作间歇空气消毒后进行空气培养——→合格后开放使用。

八、监测管理

1.手术室成立以科主任、护士长为领导核心的感染监测小组,设米志英为感染监控护士,全面负责手术室感染监控。

2.监测人员经专业培训后上岗,掌握一定的消毒知识,熟悉消毒设备和药剂性能,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选择合理的采样时间(消毒后、使用前);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正确采集标本。

3.手术室每月对百级手术间1间、千级手术间1间、普通手术间1间、无菌物品间进行空气采样,洁净手术室菌落数≤10cfu/m3,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每月作手术人员的消毒洗手效果监测一次,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为 5 消毒合格;每月作消毒灭菌器效果监测一次和医疗器械灭菌效果的无菌检验监测一次,包括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以未检出任何微生物为合格。每月作消毒液监测: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以未检出致病性微生物为合格。每月对手术间表面物品做细菌培养并负责每月对所有手术间进行周期卫生及运行效果监测,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各护士长。4.感染监控护士负责收集、整理、分析有关监测结果,将化验单按时间粘贴在登记本上,将监测结果报告护长。培养不合格,应积极与护长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直至培养合格。5.负责科室消毒隔离的培训工作。

九、废弃物管理

手术室医疗废物可分为三类:①感染性医疗废物;黄色垃圾袋:棉签、棉球、纱布等敷料;一次性针筒、一次性输液器、输血器;一次性药碗、手套、引流袋、帽子、口罩、鞋套等。②损伤性医疗废物;锐器盒:医用针头、缝合针、各类刀片、玻璃试管、安瓿、药瓶。③病理性医疗废物:手术切除的组织。

1、正确使用利器盒,盒内放玻璃安瓿、针头、刀片、线锯等锐利器具,3/4满时密封容器口,放入外套有标识的黄色垃圾袋内,置于科室指定暂时贮存点由专人统一回收处理。

2、手术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及手术病人排泄物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装入黄色专用医疗垃圾袋中,3/4满时进行有效封口,置于科室暂时贮存地点,由专人统一回收处理。感染及急诊手术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及排泄物按感染手术处理原则处理(要求双层防渗漏污物袋)注明特殊感染。

3、病理性医疗废物:胎盘及切除的人体组织器官(不需做病理检查者),装入包装袋内有效封口置于暂时存放点,由工人统一回收处理。

4、过期、淘汰、变质、毒麻、精神类药品,返回药房由其统一处理。

5、医疗废物运送人员每日上午、下午从科室暂时贮存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固定路线送医院医疗废物暂存间,应有(防渗漏、防遗撒、无税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

6、科室设立医疗废物运送登记本,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数量(或重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手人签名,登记本至少保存三年。

7、医疗废物转交后,由工人对暂时贮存点,设施进行清洁消毒。

8、包装物或者容器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措施 篇10

一、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1、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的意义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收益大的符号我国国情的预防措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 主要人群是广大的育龄妇女,孕产妇以及她们的家族.她们是保健和教育方面的脆弱人群,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育龄妇女知识水平不高,保健意识较差.健康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作用,将艾滋病母婴传播及如何预防的信息传递给她们,提高她们的认识,帮助建立安全的行为,自觉地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健康教育成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中,联系多部门,多系统共同参与的纽带.

健康教育能够营造对艾滋病正确认识,减少歧视的社会氛围,号召全社会给予妇女,儿童真正意义上的关怀.

2、健康教育的方法

大众传播:通过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以图象,文字等形式,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传递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过程.

人际传播:需要传播者掌握交流技巧或沟通技巧,是达到传播目的的关键.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中多采用咨询(个别,门诊,电话,电脑),讲座,小组讨论等传播方式.

3、健康教育核心内容(1)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a、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也称艾滋病病毒,是一种严重传染病.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也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一般要经过7~10年的时间(潜伏期)才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在这一期间,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工作和生活,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它人.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成为母婴传播时,会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等症状.艾滋病的病死率极高,目前还没有可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预防.

b、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性传播;性伙伴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越感高. 血液传播;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会被感染.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针灸针或其他侵入人体的器械会感染艾滋病.

母婴传播: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孕期,分娩期或产后哺乳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儿或婴儿.感染的机会为15%~50%.

c、可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行为 输血,美容,吸毒,不安全的性行为,性病,孕妇传染给胎婴儿

d、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的意义 及早了解感染状况.

改变危险行为,避免自身感染. 采取措施,避免感染对方. 尽早做出对婚育的选择.

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对后代的影响. e、艾滋病病毒感染"窗口期"

一般为1~6个月.此时,人体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已具有传染性,但在血中检测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

具有高危行为者,要分析是否在"窗口期".在高危行为后尽一次艾滋病病毒检测阴性,还不能排除感染的可能.需在3个月后再次检测,方能判断是否感染.

(2)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 a、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途径:

怀孕期间,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皮肤或黏膜接触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分泌物或血液,可能被感染;

产后哺乳过程中,艾滋病病毒可通过乳汁感染婴儿. b、艾滋病对儿童的威胁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所生育的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几率是1/3.

目前,艾滋病母婴传播是15岁以下儿童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若未获得治疗,大部分会在5岁以前死亡.

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所生育的儿童,将面临不能获得良好的呵护,沦为艾滋病孤儿的悲惨遭遇.

c、艾滋病病毒感染与妊娠

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初产妇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经产妇相比,更易将病毒传染给胎婴儿.

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营养不良,特别是维生素A缺乏,可增加母婴传播的机会.

艾滋病病毒合并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会导致孕妇艾滋病病情加重,并增加母婴传播的机会.

70%以上感染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产妇乳汁中含有艾滋病病毒,其中初乳的艾滋病病毒含量最高.

婴儿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与产前检查或分娩方式有关.为艾滋病感染的孕产妇进行会阴侧切,胎头吸引,人工破膜,羊膜穿刺术等操作均会增加母婴传播的危险.

妊娠期阴道分泌物中病毒的含量最高.次时要减少性接触,性生活时使用避孕套.

(3)孕产妇健康教育要点

一、孕期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关键时刻. 怀孕妇女都应尽早孕期保健,接受预防艾滋病的咨询,并免费进行艾滋病检测,尽早了解自己的感染状态.有高危行为者更应接受检查.

不论HIV检测结果如何,都应改变危险行为,采取安全措施,正确使用安全套.

HIV检测结果阳性说明体内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可以经胎盘,产道,母乳感染胎婴儿.

孕早期发现终止妊娠毒感染,应充分了解艾滋病对胎婴儿和自身的危害,知情选择是否继续怀孕.

决定终止终止妊娠的孕妇,要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手术.终止妊娠后可依病情需要积极治疗.

继续妊娠者,要定期产前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自孕期或在产时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一定要住院分娩,医生助产时会避免侧切,胎吸,破膜,产钳助产等不安全的操作,以减少经产道感染胎婴儿的机会.

艾滋病病毒孕产妇在孕期或产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婴儿出生后,应及时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对婴儿实施人工喂养,尽量不要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 婴儿在12个月和18个月时应分别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确定婴儿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

应同其他儿童一样完成全程计划免疫. 儿童应接受保健,生长发育检测.(4)婚前保健人群健康教育要点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要从婚前开始,准备结婚的青年男女都应接受婚前保健,获得咨询,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尽早了解自己和对方的感染状态慎重决定婚育.

学会正确使用避孕套,一方感染艾滋病病毒,性生活时必须使用避孕套,以免对方感染.

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应慎重决定是否怀孕,避免不艾滋病病毒,因为不安全行为是艾滋病,性病得以迅速传播的温床.

杜绝毒品和一切不良嗜好及行为.

在艾滋病的高发地区或有危险行为的男女双方,尤其应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

二、自愿咨询与检测(VCT)服务

1、概念;VCT指人们在经过咨询后能够对是否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做出民智选择的过程,这一决定完全基于求询者自愿,完全是保密的.

RCT推荐咨询检测;国际及国内专家对VCT的服务,在自愿知情选择咨询与检测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合理的解释和建议,即向人们推荐咨询检测,也可理解为负责任的咨询检测.

2、服务对象及要求;

医疗保健机构的妇产科门诊为婚前保健人群,孕妇,产妇设立VCT的服务.

场所要求; 服务人员要求; 咨询技巧

3、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检测前咨询 a宣教;内容同前 b危险行为评估;

c解释HIV检测及告知检测的意义; 4、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检测后咨询 a对检测结果阴性者咨询 b对检测结果阳性者咨询

告知检测结果阳性,表示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并不是病人.从感染到患病有较长的潜伏期,在潜伏期内应照常生活.这时期要保持身体健康,能延缓发病.

告知艾滋病病毒感染对妊娠的影响:

通过妊娠,分娩和母乳喂养可以将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几率为20%~40%;而由于父母感染故去,也会使后代成为孤儿. 妊娠可以加快孕产妇从感染者转为病人的进程. 妊娠期间,阴道分泌物中的艾滋病病毒检出率较非妊娠期高2~3倍,所以妊娠期应减少性接触,要进行安全的性生活.

终止妊娠建议原则

对妊娠小于12周或大于12周伴有身体欠佳者,特别是艾滋病病毒感染急性期或已确诊为艾滋病患者,建议终止妊娠.

是否终止妊娠不仅要本人决定,同时还应征得配偶的同意,以取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如果要求终止妊娠,最好在妊娠12周内终止. 评估检查要求:查记录(自愿咨询服务登记、HIV检测登记),考医务人员相关知识知晓,咨询技能。

三、孕产妇保健管理

1、艾滋病感染孕产妇的保健 a、加强孕期保健

对孕妇及家庭提供健康教育和咨询,提高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认识,了解艾滋病病度感染对本人及胎、婴儿的危害,使其知情选择妊娠结局。

对于要求终止妊娠的艾滋病感染孕妇,应尽早实施人工流产手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人工流产服务,并给予有效的避孕方法指导。(选择妊娠结局知情同意书)对要求继续妊娠的艾滋病感染孕妇提供常规孕期保健、检测和随访,建议孕妇定期检查,并建立保健卡。为孕妇提供特殊心理支持和关怀。

给予优孕、优育、孕期保健及孕其哺乳准备、孕产期抗病毒药物应用、产后婴儿喂养问题的咨询和保健,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

产前避免进行羊水穿刺、胎儿镜等有创性检查。感染孕产妇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应加强营养检测和指导。

了解孕产史、有无并发症和合并症、既往分娩方式等,了解其他疾病史和药物尤其是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情况。

密切观察可能出现的症状和体征,预防和积极治疗孕期并发症、生殖道感染和性传播疾病。

b、提倡住院分娩

在孕期提供充分的咨询,使孕妇及家庭了解住院分娩对保护母婴安全和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作用。

倡导住院分娩,鼓励所有孕产妇尤其是艾滋病感染孕产妇住院分娩。

为所有住院分娩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提供自愿咨询和检测、母婴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应用、安全助产、避免产时损伤性操作、产后保健和婴儿喂养指导等服务。

四、提供预防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目前认为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是可以同过干预手段而被阻断,通过干预可使30%左右的母婴传播率降低至1~2%。

金标准:药物治疗+产科干预+人工喂养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抗病毒药物应用方案(2008年7月修改)

一、没有抗病毒治疗指征、既往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孕产妇

(一)建议方案

孕期:自28周(或妊娠28周后发现感染尽早)开始口服齐多夫定(AZT)300mg,每日2次,至临产;

临产后:立即口服AZT300mg,奈韦拉平(NVP)200mg以及拉米夫定(3TC)150mg;之后每3小时服用AZT300mg,每12小时服用3TC150mg,直至分娩结束;

分娩后:产妇继续口服AZT300mg及3TC150mg,每日2次,连续服用1周。

HIV感染孕产妇分娩抗病毒药物

出生后尽早(6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8小时)单剂量口服NVP2mg/kg(或混悬液0.2ml/kg),最多不超过6mg(或混悬液0.6ml);同时口服AZT4mg/kg(或混悬液0.4ml/kg),每12小时1次,连续应用1周。如果母亲服用AZT的时间不足4周,新生儿需连续应用AZT4周。

对于孕期未发现、临产后才发现感染的产妇,也应及时按照建议方案,自临产后的药物方案开始应用抗病毒药物。

对于分娩后才发现感染的产妇,产妇本人可以暂不应用抗病毒药物,分娩婴儿则应尽早(6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8小时)开始应用单剂量NVP以及4周AZT,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同建议方案。

(二)最低限度方案

产妇临产后:立即口服奈韦拉平(NVP)200mg,一次;

HIV感染孕产妇分娩新生儿:出生后尽早(6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8小时)单剂量口服NVP2mg/kg(或混悬液0.2ml/kg),最多不超过6mg(或混悬液0.6ml)

一、具有抗病毒治疗指征或既往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孕产妇

HIV感染孕产妇抗病毒药物应用参见《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2007版)》相关内容。

分娩新生儿:出生后开始服用AZT4mg/kg(或混悬液0.4ml/kg),每12小时1次,连续应用1周。如果母亲用药不足4周,婴儿用药需持续4周。

签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药物服用知情同意书(保密)评估检查内容:查阳性产妇及新生儿病历、服药记录 考医务人员了解药物的可及性

五、提供安全助产

1、阴道分娩 产程处理总原则:避免产科损伤性操作;尽量缩短产程;避免强宫缩;缩短膜

早破时间。

避免产科损伤性操作主要是指:宫内胎儿头皮电极检测、会阴侧切术、人工破膜、产钳或吸引器助产等。接产时注意保护会阴,防止裂伤。胎头娩出后,充分挤出口鼻内黏液和羊水,以减少感染机会。

胎膜早破的,要积极处理,缩短产程。

2、剖宫产

改变观念;阴道分娩和剖宫产的感染机会无明显差异。要求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有产科合并症者剖宫产。

属地管理,就地治疗,避免转治。

3、新生儿产科相关处理

新生儿断脐后,交台下护士(或换手套)处理,保暖。及时清除皮肤黏膜、鼻腔、口腔等处的母血、羊水及分泌物。注意操作轻柔,防止黏膜损伤。

出生后及早用流动的温水清洗新生儿,手法应轻柔,避免损伤新生儿皮肤和黏膜。

新生儿脐带处理严格消毒。

新生儿体格检查(注意记录出生体重、身长和头围、呼吸、肝脾、淋巴结肿大)。

预防接种,进行CD4细胞检测(若大于cp/mm31500 cp/mm3可用卡介苗)不能确定者,尽量不用活疫苗。12—18月阻断好的,可以补种卡介苗

指导人工喂养

出生2-6个月开始卡氏肺孢子肺炎的预防:复方新诺明20mg/kg/d 每日2次 每周服3天。

筛查HIV:对HIV阳性母亲的婴儿出生后的管理包括筛查和确诊实验,9-12月、18月两次。

评估检查:查产妇及新生儿的病历记录 考医务人员了解诊断治疗及剖宫产的手术指征

六、产妇及婴儿预防

1、产科干预

HIV产后传播的主要途径是母乳喂养。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

人工喂养最安全,指导正确的人工喂养方法。包括奶制品的选择、喂养器皿消毒、配制比例、添加泥糊状食物等

如果无条件进行人工喂养时,可劝其纯母乳喂养、替代喂养,并缩短喂养时间,不超过4个月。HIV阳性的母乳应进行热处理,如巴氏消毒法(将母乳加热至62摄氏度,持续加热30分钟)

杜绝混合喂养,多项研究表明3种喂养方式中混合喂养母婴传播的几率最高

2、确保孕期和产后良好的营养 孕期应补充铁剂、叶酸、锌和其他微量元素,预防贫血。贫血和Va缺乏与母婴垂直传播有关。HIV阳性产妇在分娩后应补充Va

3、指导正确的喂养技术

注意哺乳期乳房的保护,出现乳头皲裂、乳腺炎和乳腺脓肿时应停止母乳喂养

孕产期保健艾滋病检测和服务流程 产时保健艾滋病检测和服务流程 婴幼儿随访和检测服务流程

七、对感染孕产妇及婴儿进行随访与关怀

上一篇:在无聊的时候作文550字下一篇: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