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七年级下册的课件

2024-06-10

生物七年级下册的课件(共13篇)

生物七年级下册的课件 篇1

知识:

1、说出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

2、说出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及其过多、过少时人体的病症

3、说出胰岛素的功能及其分泌不足时的病症

能力:

通过课前收集资料使学生初步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团队精神;通过介绍我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国家为什么要严厉打击贩卖私盐行为”的讨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说出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的名称和位置

举例说出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说出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及其过多、过少时人体的病症

说出胰岛素的功能及其分泌不足时的病症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完成“糖尿病发病率”的调查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引入:为什么在体育比赛中要禁止服用兴奋X ?(学生讨论,交流)

师:在人体内,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物质,叫激素。激素调节主要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就学习几种激素的调节作用

(二)新课学习: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有什么功能

实验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

讨论:为什么添加甲状腺激素的蝌蚪先发育为青蛙?

阅读讨论: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及过多、过少时人体的病症

师:同学们知道呆小症、甲亢、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等病症的病因吗?

生:读课文、讨论、表达(呆小症的病因是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甲亢病因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病因是成年时甲状腺激素不足)。

师:对,这几种病都与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有关。甲状腺激素是什么部位产生的?正常生理功能是什么呢?

生: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是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食用的盐是加碘的,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加碘吗

生:讨论、表达[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我国大部分地区饮食里缺少碘,碘不足会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患地方性甲状腺肿,食盐加碘可防治碘缺乏病]

师:对。地方性饮食缺碘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你们知道碘盐的正确使用方法吗?

生:讨论,表达,交流

师:预防碘缺乏病除食用碘盐外,还有什么方法?

生:还可以食用海带等海生植物。

5、说出胰岛素的功能及其分泌不足时的病症

师:讲述胰腺的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相关内容。胰岛素是胰岛分泌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不少糖尿病患者跟胰岛素的分泌有关,你们知道有什么关系吗?

生:阅读相关内容,讨论、表达[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

师:对。导读胰岛素功能。

活动:布置学生课后对糖尿病发病率进行调查

师: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糖尿病,可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介绍:1965年9月,我国科学工作者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具有全部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开创了人类合成蛋白质的先例,在生物学研究上有重要意义。

俄罗斯七年级地理课件的特点 篇2

俄罗斯七年级地理课件注重对地理发展史和重要地理学家的介绍,专门介绍了地理学家和探险家的地理探险事件,在平常的地理课件中也有很多对相应地理学家的介绍,这在我国是很少见的。对地理学家的介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探险精神、爱国精神等。例如,在“伟大的地理学家与探险家”PPT课件中专门介绍了对世界地理发展具有重大贡献的地理学家:希罗多德、亚里斯多德、马可·波罗、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詹姆斯·库克、罗蒙诺索夫。

二、课件教学目标显性化,具有较强导向功能

俄罗斯七年级地理介绍的是大洲大洋,即世界地理。与我国七年级地理课件不同的是课件除了有完整的教学内容外,还在第二页设有课程计划(表1),相当于我国的教学计划,课程计划的设置具有较强的导向功能,使学生在新课学习前明白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重难点,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课件末页设置有参考文献,非常方便对本课题感兴趣的同学在课外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

三、课件结构清晰,彰显逻辑性和简约性

俄罗斯的教材体系结构严谨、完整,与之相应,俄罗斯七年级的地理课件体系结构也很完整。俄罗斯七年级地理课件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和简约性。以“北极地区”一节地理课件为例,其课件结构如下:课程计划一纬度位置一海陆位置一海盆海脊一延伸至俄罗斯的大陆架一比较北冰洋的大陆架与其它海洋大陆架的异同一海冰一海冰的分类一冰层和冰山一引起的灾难一冰的反射率一北冰洋的气候一海洋的动物一海洋的管理一大陆架的石油开采~海洋渔业一有趣的事实一海洋污染一冰川在融化一海洋环境的保护一冻土融化一北极熊迁徙。课件先介绍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然后介绍北极地区的主要地理特点,再介绍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逻辑性强。

四、课件难度适中,符合学生心理认知

课件难易度适中,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特点,以介绍地理现象、地理事实、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为主,大部分是陈述性知识,较少涉及地理原理的推导、地理过程的分析、地理成因的分析等内容。以非洲为例,先介绍非洲是人类的祖先,接着介绍非洲的土著人、非洲人口众多、非洲的非殖民化进程、非洲的文化,最后介绍非洲的政治版图。该节内容以陈述性知识为主,没有涉及非洲的气候类型及成因,非洲的工业、农业、矿产及成因等程序性知识,而且图片丰富多彩,符合初中生好动、积极、活跃的心理特征。

五、课件交互性强,注重师生互动

笔者搜集的俄罗斯课件多为PPT课件,Flash课件较少。从PPT课件来看,课件的交互性较好,这里的交互性主要体现在课件考虑了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课件效果能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尤其在“北极地区”一节课件中可以看出,由于俄罗斯与北极地区比较近,所以对北极地区讲解得比较全面和细致,相比之下,我国离北极地区比较远,课件对本节内容就不如俄罗斯课件介绍得详细。

六、课件呈现速度与顺序适当,符合认知顺序

俄罗斯七年级地理课件呈现的速度和顺序都比较适当。呈现速度主要体现在动画中文字出现速度的快慢,PPT顺序设置即前后PPT的设置是否按照一定的逻辑性来设计,如按照因果关系(如非洲的非殖民化进程对非洲政治版图变化的重要影响)、从属关系、并列关系(如在北极地区一节。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就是并列关系)、时间顺序(如在伟大的地理学家与探险家一节就是按照地理学家出现的历史时间顺序介绍的)、空间顺序、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等各种顺序排列PPT,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也利于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七、课件色彩搭配合理。清晰度高

俄罗斯七年级地理课件整个背景色与内容搭配很协调。色相、明度、纯度适宜,色彩的形状、大小、位置、肌理有起伏变化,色彩的冷暖、进退、轻重、厚薄、动静相结合,画面清晰度高,清新自然,并与课本内容联系紧密。页面色彩简洁清晰、主次分明、科学真实,如关于“北极地区”一节的课件,整个课件以冷色调为主,首页背景图片(图2)为白色的冰川与北极地区寒冷的气候及相应的景观紧密联系,也体现了俄罗斯课件科学真实的特点。

八、课件图片丰富直观,时代性强

七年级下册语文社戏课件 篇3

【教学设想】

其实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新课程强调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我在《社戏》一课的授课过程中作了具体尝试。

我们的童年对许多人来讲都是快乐美好的。在成人以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或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因为那是一段具有童年魅力的永生难忘的生活体验。即使是鲁迅先生这样的斗士,在回忆起童年往事时,笔调也是温馨的,感情也是留恋的。《社戏》这篇小说通过对“我”和小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文章景物描写优美,人物个性鲜明,语言流畅生动。正因为本文具备了文学作品经典篇章的特点,所以我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根据这一特点另行作了调整,将落脚点放在了“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欣赏文学作品”上,来培养学生对作品、作家和对生活的体验、赏析、感悟的能力,以此引导学生对人生的思考,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在教学过程设计及学习方式确定上,我以文中的“夏夜行船”这一精彩段落为切入点,着重突出: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分析、自己品味、自己质疑,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归纳出赏析文学作品的`技巧方法,懂得“赏什么”、“怎样赏”,进而达到举一反三、自己阅读其他文学作品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看小说吗?为什么?

学生可能从自己喜欢的任意角度进行回答,老师全部予以肯定。

师:你想不想在阅读所有的小说时,不仅能看出“热闹”来,还能看出“门道”来?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鲁迅先生的《社戏》,来一同研究一下赏析小说的方法。

板书课题,出示带有鲁迅先生和平桥村照片的课件。

二、整体指导

1、通过提问小说三要素的问题,让学生明确:写小说三要素缺一不可,赏小说同样要注意三要素,让学生先明确欣赏的整体途径。

2、通过让学生回忆小说情节的四部分,引出本课欣赏的切入点—夏夜行船部分。

出示具有江南水乡风格的图片课件。

三、具体探究

1、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进行配乐朗读,让学生进入情境并要求划出:

⑴ 集中写人物和环境的文字。

⑵ 你认为精彩或有疑问的句子。

2、合作学习:

在组长的组织下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究,“精彩推荐”要求分析出精彩点来,“质疑问难”要求提问具体。

3、集体交流:

将小组中仍存有的争议进行提交,并在全班范围内展开大的集体研讨。

4、教师引导:

教师将学生对人物、环境、情节和语言等方面比较零散的分析进行归拢,引导学生自行归纳出分析人物、情节和环境的赏析途径。

⑴ 引导提示:

师:文章中的人物都有什么个性特点?这些特点是靠什么方法体现出来的?

师:这一部分的情节发展怎样?

师: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作者是通过哪些手法来体现这些特点的?

⑵ 合作研讨:

各学习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再次进行阅读、讨论和研究。

⑶ 交流汇总:

赏人物→赏人物性格→赏析对人物的各种描写;

赏情节→赏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赏环境→赏社会环境、赏自然环境(赏景物特征、赏各种感觉、赏具体语言)。

四、课内自主赏析

设计要求:结合以上提示,自主选择并阅读赏析“戏前波折”、“船头看戏”、“月下归航”中任何一部分。

五、课外合作赏析

1、出示《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拳打部分的课件。

2、让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阅读,并确定赏析内容及赏析途径。

3、各组将赏析的收获写成小文章上交。

六、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小结,老师提出自读赏析文学作品的希望。

七、布置作业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4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1[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激发好奇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出示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

教师点评: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二、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

共能组成几对角?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用何语言准确表达;

有公共的顶点O,而且 的两边分别是 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结论:相邻关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3、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条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教师提问:如果改变 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和对顶角的性质

三、初步应用

练习:

下列说法对不对

(1)邻补角可以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

(2)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3)对顶角相等,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学生利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解释剪刀剪布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

四、巩固运用例题:如图,直线a,b相交,求 的度数。

[巩固练习](教科书5页练习)已知,如图,求: 的度数

[小结]

邻补角、对顶角、[作业]课本P9—1,2P10—7,8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2[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

3、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4、了解“三线八角”并能在具体图形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5、了解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举例加以说明.[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与平行公理;

2.教学难点:对平行公理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相交线是如何定义的?

二、新课引入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平行外,还有哪些呢?

制作教具,通过演示,得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平行线的概念.三、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平行线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与b平行,记作a∥b.(画出图形)

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1)相交;(2)平行.3、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两个关键:一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举例说明);二是“不相交”.一个前提:对两条直线而言.4、平行线的画法

平行线的画法是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遇到画平行线的问题.方法为:一“落”(三角板的一边落在已知直线上),二“靠”(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边),三“移”(沿直尺移动三角板,直至落在已知直线上的三角板的一边经过已知点),四“画”(沿三角板过已知点的边画直线).四、平行公理

1.利用前面的教具,说明“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提问垂线的性质,并进行比较.3.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即:如果b∥a,c∥a,那么b∥c.五、三线八角

由前面的教具演示引出.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形成的8个角中,其中同位角有4对,内错角有2对,同旁内角有2对.六、课堂练习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的位置关系是.2.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可能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4.若∠ 与∠ 是同旁内角,且∠ =50°,则∠ 的度数是()

A.50° B.130° C.50°或130° D.不能确定

5.下列命题:(1)长方形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平行;(2)经过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相交;(4)经过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 B.2 C.3 D.46.如图,直线AB,CD被DE所截,则∠1和 是同位角,∠1和 是内错角,∠1和 是同旁内角.如果∠5=∠1,那么∠1 ∠3.七、小结

让学生独立总结本节内容,叙述本节的概念和结论.八、课后作业

1.教材P19第7题;

2.画图说明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交点情况.[补充内容]

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1课件 篇5

1.掌握本节课的15个单词: make bed dirty kitchen more noisy relax read terrible feel strict be strict(with sb)

remember follow follow the rules luck

2.学习阅读方法,根据问题查找有用信息。

3.掌握句型:There are too many rulers!

After dinner ,I can not relax either.【预习指导】自我预习:

一、扫清障碍

根据音标读出P15的单词。

二、课本预习:

1,熟读Grammar focus, 复习本单元的重要句型.2,阅读文章了解其中反映的信息,熟读文章。

三,预习效果检查。

快速阅读3a,找出下列词组:

1.太多的规定 2.不得不 3.早餐后

4.在学校期间的晚上 5.整理床铺

6.做作业 7.在周末

8.看电视 9.上床睡觉

10.制订规则

阅读P23页的2b并回答问题:

1.Why isn’t Molly Brown happy?

2.What can’t she do in class?

3.When does she have to be in bed?

4.What does she have to do before she can watch TV?

5.Why can’t Molly play baseball after school ?

【 交流展示】

一、教材处理:

检查预习效果。

A,读熟单词,B,检查预习思考题 C,完成2c练习

二、组内探讨与要点总结

1.I have too many rules in my house.1)many一般修饰,表示“许多的”,前面加副词too,则表示“太多的”。too many后要跟可数名词复数。

如:她有太多的问题要问。

2)too much意为“太多的”但用来修饰不可数名词。

如:我们有太多的家庭作业要做。

too much意为“太多”,作adj.,修饰不可数名词也可作副词修饰动词。

much too意为“太,简直”,相当于very, 只作adv.修饰形容词和副词。

too many 意为“太多”,只作adj.修饰可数名词复数。

2.I can’t watch TV on school nights.1)在上学期间的晚上,night前若有其他词汇修饰,指具体的某个晚上,应用介词on。如:

在冬天的晚上 在星期天的晚上

2)若泛指在晚上,则用介词at.在夜晚

【 知识反馈】

根据汉语完成句子

1.我不得不做英语作业。

I _______ ________ do my English homework.2.我觉得我家的约束太多了。

I think I have ________ ________ rules in my house.3.我晚上10:00 前必须上床睡觉。

I have to _______ in bed _________ ten o’clock in the evening.4.你认为你的英语课怎么样?

What do you ________ ________ your English class?

5.我们不能在教室里吃东西。

We can’t ________ in the ____________.6.放学后我得练弹钢琴。

I ________ ________ practice the piano _________ school.7.有课的晚上我们不应该看电视。

We shouldn’t _________ TV ________ school ___________.8.十点钟前你必须得睡觉吗?

_______ you _______ _______ be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10:00?

9.音乐课上我们可以唱歌跳

We ________ sing and dance _________ _________ class.10.我们可以在食堂吃饭。

We _________ eat in the school ___________ hall.【 学后反思】

1.本节课最大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七年级下册的课件 篇6

【关键词】口技 教学技巧

《口技》这篇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第二十课,笔者就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教学技巧对此发表见解,以希望对本课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带动促进作用。

一、首先在课前要给同学们说明“口技”的具体含义

口技是一种民间表演技艺,人声模仿万物之声音可称为口技。表演者运用口腔发声技巧,同时借助一些简单道具,模仿出各种声响,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惟妙惟肖,妙不可言。古代,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口技有几种型式,一种形式就是模仿动物和日常生活物件所发出来的声音,因为这只是制造单一的音效,技巧上比较单纯。常见的有模仿猫狗叫声、爆炸声、汽机车发动的声音、玻璃破碎的声音、各种乐器的声音和走路的声音等等。某些表演者也会在口技表演的同时加入腹语术的技巧,让声音听起来忽远忽近,仿佛真的有个音源在移动似的。

二、简单介绍本文作者的基本信息

林嗣环,字铁崖,号起八。清代顺治年间的福建晋江人,当时的进士。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生,从小聪颖过人,七岁即能属文。及长赴试,因文章峭奇卓绝,考官疑为他人代笔,故不得中。林嗣环遇挫折不气馁,倍加发愤攻读,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年壬午科中举人,继而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已丑科登进士第。授太中大夫,持简随征,便宜行事。后调任广东琼州府先宪兼提督学政。

中进士后,官至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分巡雷琼道兼理学政,山西左参政道。他小时家境清贫,长大后心高志远。其博学善文,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口技》等,其中《口技》至今仍为初中语文课文。《荔枝话》是一篇记述荔枝的科技小品文,不仅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农业经济方面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他的这些著作都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宝。

三、重点讲解文言文疑难点

对于本课的文言文重要疑难点要求同学们要做重点理解和掌握。例如通假字:“满坐寂然”中“坐”同“座”,座位。例如古今异义词:(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2)虽人有百手——虽:古义即使,表假设的连词;今义表转折的连词。(3)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走:古义跑;今义指步行。(4)会宾客大宴——会:古义适逢;今义会议。(5)宾客意少舒——少: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小。例如多义词:乳:妇抚儿乳(动词,喂奶),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名词,奶头);绝:以为妙绝(副词,极),群响毕绝(动词,尽、消失)。例如难句释译:“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译文: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译文:即使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处来。“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译文: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不变了脸色,离开了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想抢先跑掉。

四、欣赏体验课文

对于课文的深层次含义要做欣赏体验。对于口技人高超的技艺作者用了一个字来评价,你能找出是哪一个字吗?(善)口技人的“善”体现在哪些地方?此处主要引导学生体会:(1)口技人的“善”体现在他精彩的表演上,那么多声音“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太厉害了!(口技人主要表演了几个场景?思考讨论后明确: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场百象三个场景。你最喜欢哪一个场景?为什么?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最后一个场景,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 (2)口技人的“善”体现在宾客的反应上。(找出描写宾客反应的句子体会神态、动作描写。这些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这属于什么描写?)(3)口技人的“善”体现在简单的道具上。(文中几次提到道具?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明确:两次。在内容上反映了口技人高超的技艺,结构上首尾照应。)过渡:“口技”好听不好写,因为声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口技》的作者出色的描写使读者如闻其声,这与作者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分不开的。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你能说出本文妙在何处吗?(或在写作上值得你借鉴的有哪些呢?)此处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不可求全,学生点到哪个方面就重点研讨哪一方面)(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拓展:《绝唱》中对王小玉演唱的描写。)(2)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3)以静写动的手法。(此处课进行拓展,投放其他作品中一些精彩的例子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如王籍的《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4)按时间顺序,叙事条理。(全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由施屏障始,到撤屏障止,顺着众宾的所闻写来,使读者能有亲历的感觉。)(5)行文有波澜。(短短的三百字,由静到动,再由动转静,又由静转为大动,最后戛然而止,使人感到全文变化多端,波澜起伏,痛快淋漓。)

五、让学生合作探究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首先提出诱导问题:

(1)各场景的声音变化有何特点?请结合语段具体分析。(2)文中的以下两处是怎样以动写静、表现深夜寂静气氛的?①“遥闻深巷中犬吠”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学生研讨后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1.从三个场面总体来看,由远及近、由内及外、由少及多、由微弱到喧闹、由缓慢而急快、由简单而纷繁、由一家而涉及乡邻,淋漓尽致地表现口技的精湛奇妙,思路清晰有序,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第一个场景形成波澜,第二个场景过渡承接,声情潜伏,第三个场景是情节发展的高潮。第一个场景从“深巷犬吠”开始,以四口之家作为想象中的舞台,先模拟妇人“惊觉欠伸”拉开深夜被惊醒的帷幕,再模拟丈夫“呓语”,画面渐清晰,至幼儿大啼,帷幕大开,打破深夜的静谧。第二个场景“夫齁声起”“妇梦中咳嗽”说明一家人由醒而睡,尤其通过鼠倾盆器之声来衬托屋内的安静,甚是绝妙。第三个场景情形急转,由“一人大呼”到“夫大呼”“妇大呼”“两儿哭”,再到百千人“大呼”“儿哭”“犬吠”,再到风火声、救火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表演达到高潮。

2.(1)“遥闻深巷中犬吠。”口技表演是由“遥闻深巷中犬吠”开始的。这一句写犬吠声,而这犬吠声是远远听到的,并且是从深巷中传来的,这就营造出夜深人静的氛围,把听众带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中,使听众的注意力自然地被“犬吠”声听吸引,想知道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一句既是以动写静,烘托深夜的寂静气氛,又是使一户人家由妇人初醒到全家喧闹的铺垫。(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这是以老鼠跑动偷食声、“盆器倾侧”声、妇人朦胧中的咳嗽声为反衬,加重深夜的静谧气氛,表现一家人由醒复睡后的沉寂状态,并为下面即将表现的大火灾蓄势。以动写静是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例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写山中春夜的静谧和迷人的山色。其中就以动写静,用不时的鸟鸣来衬托春日山中的夜静,使人在鸟鸣声中更显其静,因而历来为人所称道。课文中的这两处描写,与此同理,也是从动写静、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

生物七年级下册的课件 篇7

1I、词汇 检查

A)根据句意、首字母或汉语提示,写出正确的单词。

1.---Where does your uncle live?---J.2.Americans are f the United States.3.His brother ________(要)a Japanese pen pal.4.They _______(住在)in Beijing.5.________comes after July.B)根据所给单词填入一个正确的形式。

6.y pen pal is from England.She is ________.(England)

7._________(Canada)speak English and ________(France).8.Jims parents _______(not watch)TV on Sundays.9.y cousin likes singing and ________(dance)a lot at school.II、知识梳理

()1.We are from China and we _______ Chinese.A.say B.talk C.speak D.are in

()2.The boy is ne He _____ Singapore.A.come fromB.is from C.comes inD.from come

()3.We have English lessons _______ onday ______ Friday.A.on;to B.at;on C.from;onD.from;to

()4.Jim _______ from England, and his pals ______ from the USA.A.come;isB.is;comes C.comes;is D.comes;are

()5.Where _____ you _____?A.do;from B.are;from

七年级下册英语unit1课件练习

2一、用括号内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Look!Thereareagroupof_____________(sheep)onthehill.2.Tinaislisteningtomusic.Sheisreally_______________(relax).3.—Hi,Henry.How’sitgoingwithyou?

—Pretty_________________(well).二、根据汉语句子,完成英语句子

4.秋天,这里的天气很凉爽。

________________,theweatherhereis________________.5.这个游戏很轻松,因此我们都很放松。

Thisgameis_____________,sowe’reall_____________.6.我们去听音乐吧!

太棒了!

—Let’sgototheconcert!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新词达标练

1.sheep2.relaxed3.good4.Inautumn,very/prettycool

生物七年级下册的课件 篇8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1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立春春分

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2象征气温变化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3反映降水量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4反映物候现象或农

事活动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积累词语菖chāng 蒲pú茭jiāo 簇 cù箬ruò 祭

祀sì媲 pì美 苋xiā

n菜倩 qiàn 影 菜薹 tái跌宕dàng 姗姗 shānshān龟jūn裂积累词语祭祀倩影媲美 突如其来跌宕起伏 姗姗

来迟 酣畅淋漓孔雀菱盘 荷叶草莓 远山近水大

麦 青梅 槐树花章树花野蔷薇芭蕉 豆藤 瓜藤樱桃 状态描写

动植物状态描写动植物快速的阅读课文 讨论并归纳理解探究

课文第一节内容填写表格立夏小满 小南风悠悠地吹起

来新菖蒲 新茭白 新芦苇 黄瓜四季豆葡萄 马尾松的新叶和竹林的新叶稻谷油菜子和豌豆的荚儿小麦穗儿状态描写动植物欣赏形象化的语言《立夏》一节你最欣

赏的形象化的语句是哪一句 为什么例1光是槐树花 章树花和

野蔷薇花的清香 就把时间和空间挤得窄窄的了挤字用拟人的手法

把花香浓郁的时间之长 空间之广写得十分形象2那浓绿 深绿 墨

绿 黛绿 已经把远山近水染的严严实实染字也是拟人手法好象人

生物七年级下册的课件 篇9

1.填一填。

(1)折线统计图既能看出数量的( ),又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 ),分为( )和( )两种。能同时看出两组数据变化情况的是( )统计图。

(2)反映一家人身高情况,用( )统计图较好;反映一个人身高变化情况,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2.小红为了提高自己的跳绳成绩,最近一段时间练得很刻苦。她记录了每天的锻炼情况,并绘制成了统计图。

(1)小红第( )天到第( )天跳绳成绩提高最快,第( )天到第( )天提高最缓慢。

(2)估计小红第6天的成绩大约是( )个/分,达到每分钟130步大约是在第( )天。

3.下面是某市5月份第一周(1~7日)每天最高和最低气温统计图。

(1)这是一幅( )式( )统计图,它适合表示( )组数据的( )情况。

(2)这周中,( )日温差最大,相差( )℃;( )日温差最小,相差( )℃。

(3)这周最低气温的变化情况是( )。

二、巧手操作。(32分)

1.下面是阳光小学五年级同学家庭汽车数量统计表。请完成折线统计图。

(1)该校五年级同学家庭汽车数量增加最快的是( )年,比上年增加了( )辆。

(2)平均每年拥有汽车( )辆。

(3)五年级同学家庭汽车数量呈现的变化趋势是( )。

2.两架模型飞机在一次飞行中飞行时间和高度如下表。

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完成折线统计图。

(1)( )飞机的飞行时间长,比( )飞机长( )秒。

(2)起飞后第15秒,甲飞机的高度是( )米,乙飞机的高度是( )米。

(3)起飞后( )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起飞后大约( )秒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最大。

三、解决问题。(35分)

1.下面是某股票昨天的交易价格统计图。

(1)每天股票交易的开始时间是( ),一天交易( )小时。

(2)该股票前一天的收盘价(每天股票交易结束时的价格)是10.55元,昨天收盘时( )(填“涨”或“跌”)了( )元。

(3)你能说说该股票昨天的走势(价格变化情况)吗?

(4)不计算,你能估计出该股票昨天交易的平均价格大约是多少元吗?

2.下面是甲、乙两地去年4~10月份月平均气温统计图。

(1)两地的月平均气温哪月相差最大?低温是高温的几分之几?

(2)根据统计图,简单分析两地一年中的气温变化情况。

北师版七年级生物课件 篇10

一、教学目标

1、简述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

2、说出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和原料

3、了解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的实验探索

四、教学难点: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探索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营养。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生命活动,是整个生物圈中物质和能量的基础。光合作用是在哪里发生的,需要哪些条件,又是如何进行的呢?这节课我们通过几个实验来了解光合作用。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

阅读教材72—73页学习活动的文字资料,完成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实验,思考:

1.为什么要对银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

2.为什么要对叶片进行部分遮光处理?

3.为什么要除去叶片中的叶绿素?为什么必须隔水加热?

探究二: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阅读教材74——78页的文字资料,观察普利斯特里的著名实验,海尔蒙特实验,完成金鱼藻实验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简述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思考:

1.带火星的小木条插入后,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2.如果将该装置放在暗处,能产生这种现象吗?这又说明了什么?

3.通过海尔蒙特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4.海尔蒙特认为,柳树质量的增加来自水。你认为这样的看法对吗?

5.叶片A装置的作用是什么?

6.叶片A和叶片B颜色变化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根据实验结果,简述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以及光合作用发生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

探究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阅读教材78页的文字资料,简述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合理密植: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是,密度要适当,植株之间的距离要合理。

间作套种:根据不同作物的高矮不同、播种和收获时间不同等原因来合理安排种植。

(三)知识运用

1.小兰为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

(1)当图甲中试管内的气体充满二分之一左右时,迅速取出试管并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管口内.结果卫生香猛烈燃烧起来(如图丙).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_______.

(2)为探究“进行光合作用的是金鱼藻”,设置了如图乙所示的对照组.该对照组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改正:应去掉图乙中的_______

2.某果农为了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采取了下列几项措施,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A.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B.合理密植

C.适当增加光照时间 D.保持棚内温度恒定

(四)归纳小结

1、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

2、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

3、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4、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

5、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生物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

6、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措施可有效利用光能

(五)随堂检测

1.在甘蔗的茎杆中储藏着大量的糖分,这些糖分是( )

A.由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B.由甘蔗茎内细胞制造

C.由甘蔗的绿叶制造的 D.由甘蔗的果实制造的

2.世界上首先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的科学家( )

A.比利时的海尔蒙特 B.英国的虎克

C.荷兰的英格豪斯 D.英国的普里斯特里

3.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

B.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C.绿色植物的叶片是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D.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

2、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

3、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4、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

5、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生物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

6、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措施可有效利用光能

七、作业布置

1. 实验小组将某植物置于A、B两种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环境中培养,其他条件均适宜且相同.然后将新增有机物量绘成图曲线.请据图回答:

(1)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

(2)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图中曲线A表示_______(填“高”或“低”)二氧化碳环境,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预习80——82页 人和动物的营养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七年级生物下册试题 篇11

一、选择题(每题1分,计20分,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填入表格)

1、青春期是人生的花样年华。青春期发育的特点是()

A.身高不再增长 B.性器官迅速发育

C.体重不再增加 D.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也不再增强

2、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

A、输卵管 B、子宫 C、卵巢 D、阴道

3、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

A、脐带 B、胎盘 C、输卵管 D、卵巢

4、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是()

A、脂肪 B、糖类 C、蛋白质 D、无机盐

七年级生物期中下册

5、日常生活中,从营养学角度炒菜最好用()锅

A、铝锅 B、铁锅 C、瓦锅 D、不锈钢锅

6、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A、唾液 B、胃液 C、肠液 D、胆汁

7、课间,小王吃了一个面包,则此面包在小王体内被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A.胃B。小肠C。大肠D。食道

8、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患(),因此我们在饮食时应有适量的绿色蔬菜。

A、夜盲症 B、贫血症 C、坏血病 D、佝偻病

9、与人体心脏四腔直接相连的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是()

A.肺动脉和主动脉 B.肺静脉和主动脉

C.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 D.肺动脉和上下腔静脉

10、造成贫血的主要原因有()

①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②血液的总量减少③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④血浆中的营养成分过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将新鲜哺乳动物的血液分别装在A、B、C、D四支试管中,其中A、B两支试管内加入抗凝剂柠檬酸钠,C、D两试管什么也不加,静止一段时间,应出现的结果是

12、青海玉树地震导致大批人员伤亡,抢救伤员急需大量AB型的血液。下列为四名志愿者的血型鉴定结果,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ABCD13、某同学到医院血常规检查,被告知有炎症需输液,输液时医生常选择()血管。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D、“青筋”

14、主动脉与心脏相连的腔是()

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

15、四位同学关于骨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骨的成分只包含无机物 B.骨的成分只包含有机物

C.骨的成分既包含无机物又包含有机物D.儿童和青少年骨内有机物含量比成年人低

16、小林在医院进行了血常规化验,化验结果如下表,如果你是医生,你认为小林血常规数据中正常的是()

17、小张同学最近刷牙时牙龈经常出血,我们应该建议他多吃一些()

A.动物肝脏 B.鲜奶 C.蔬菜,水果 D.海带

18、人体内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是由血液流经()

A.心脏实现的 B.消化道壁毛细血管实现的C.肺泡壁毛细血管实现的 D.组织间毛细血管实现的19、为人体血液循环提供动力的器官是()

A、动脉 B、毛细血管 C、静脉 D、心脏

20、某同学上肢伤口感染在其臀部注射药物,药物到达伤口经历的循环路线是()

A.只经体循环 B.先体循环,接着肺循环,后体循环

C.只经肺循环 D.先肺循环,接着体循环,后肺循环

二、综合分析题(10’)

21、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刘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在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糊。

(2)在甲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并进行充分搅拌;在乙试管

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

(3)将甲乙两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烧杯中,15分钟后取出,分别滴加碘液,观察现象并回答:

①刘明提出的问题是 ?

②他作出的假设是.。

③其中设计的实验变量是,设计的对照组是 试管。

④观察到的现象是 试管中没有变蓝。

⑤人体分解淀粉的主要场所是,淀粉分解成 后才能被人体小肠吸收。

七年级生物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计20分,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填入表格)

二、综合分析题(10分,每一小题2分

①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化学性消化作用吗?

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③设唾液淀粉酶乙

④甲

生物七年级下册的课件 篇12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自主学习、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归纳认识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建文帝和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②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能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②阅读课文、史料,观看视频,正确地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信息,提炼、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方法。③采用创设情境,启发式与比较法相结合,感悟内化,激励践行等教学方式落实课标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难点是八股取士。

教具学具准备: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朱元璋》的主题曲,直接点明主题。

2.落实课标

(1)明朝的建立

播放动画评书版的《明朝那些事儿》。学生看动画评书,总体认知朱元璋。

师:说说评书中朱元璋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积极发言,了解朱元璋虽出身贫寒却终成大业建立明朝,并掌握明朝建立的史实。

师:创业不易,守业更难!朱元璋是用什么措施来巩固明朝统治的·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第一,自主探究。出示学案引导学生标注知识点。

第二,初试身手。让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抓重点词总结归纳并展示成果,之后用多媒体出示答案。

第三,创设情境。走近明朝一位官员的生活,了解一下明朝那些事儿。

第四,举一反三。教师出示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示意图,学生根据秦朝示意图小组合作制作明太祖加强君权的示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明太祖加强君权示意图。学生看图回顾明太祖在地方和中央的各项措施,认识到其一步步把军政大权集中到自己手中,加强了君权。

第五,图说历史。展示“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元世祖、明太祖”图片。说说他们为巩固统治分别采取过哪些措施·学生选择一位自己最熟悉、印象最深的皇帝,說说其统治措施。先组内分享,再展示。

(3)明成祖统治的措施

出示“靖难之役”视频,了解朱元璋的继承人如何加强君权的。学生认真观看视频,结合课本知识归纳总结:①视频中介绍了哪几位皇帝·②建文帝为加强君权采取了什么措施·后果怎样·③明成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3.反思完善

(1)“朱”联璧合。出示本课学习的明朝三位朱姓皇帝及其采取的加强君权的措施,让学生连线使皇帝与其措施结合,巩固明太祖、建文帝、明成祖的统治措施。

(2)知识整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形成结构。学生根据课件内容,先自主回顾明朝统治者对各个阶层采取的措施,再小组交流,然后在老师引导下回顾各项措施,形成结构,加深印象。

(3)重点提示。明初统治者的措施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八股取士、厂卫特务机构是明朝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采取的“非常”手段,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也是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给明朝的统治埋伏了危机。

4.巩固拓展

(1)自主闯关。让学生自主选题,集体动脑,完成练习,巩固知识。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选题,检查学习情况。

(2)感悟历史。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同时要“加快推进政府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认为怎样的社会环境才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说课稿教案 篇13

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说课稿教案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做为初中生物课的开篇之作,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标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1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说课稿汇总,可供参考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3.教学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4.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5.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由于学生刚升入初中,一切都有陌生感,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融入生物课之中,让其产生一种归属感,找到一种家的感觉。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从学生熟悉的知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走入新知识,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不要把这节课引的过难,要从感性入手。第一课的教法要以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为基点。我个人认为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在本课都应围绕“兴趣”做文章。

三、说学法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资料──长白山风光片,展示长白山的秀美山川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从学生熟知的长白山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入生物圈之中,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从感性入手,拉近了课程与学生的距离,同时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点,为后续教学打开了局面。然后让学生说出在片中看到的哪些是非生物、哪些是生物?这时可能会对某一个产生的不同的判断,这时教师不要进行评判,做出结论,而是由此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问题:如何判断什么是生物?也就是说生物应有哪些特征。

(二)分组讨论

对于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特征,教师要播放有关生物和生物的五个特征的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分组讨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一种隐性的课程资源,课堂上要充分激活。学生通过观察和资料分析、分组讨论来探究新知识,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相互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

当学生讨论完后,教师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围绕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意见一致,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才下结论。如果意见还不一致,这时要发挥教师的作用,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实例来加以概括和总结。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说课稿汇总,可供参考

讨论时,教师要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加活动,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对或错,都要给予掌声或语言鼓励,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知识迁移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生物除了上述特征外,还有哪些特征呢?教师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课后去收集资料。

(五)巩固与练习

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到前面模仿中央台《幸运52》栏目的方式,学生两人一组一个比划一个猜,通过这种形式既复习了知识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我们每个人也是生物圈的一个成员。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谈谈做为生物圈的一分子,学完本课内容有什么感想,从而提升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爱护我们和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的意识,懂得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七)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校园内有哪些生物,做好记录。这样既可以把课堂教学得以延续,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为生物课的后续教学打下了铺垫。

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说课稿教案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物的特征》这节课是本套教材的开篇内容,它交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从而为本学科指出了研究的对象。本节内容的呈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避免了从理论到理论的弊端,从而召示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由此可见,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3、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4、教学难点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讨论的组织

二、学情分析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还带着稚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初一新生,他们还不懂什么是生物学,虽然具有一些小学自然课基础,但对生物的特征只具朦胧的认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不强。

三、说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法、探究法。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拿来做教具,充分设疑,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认识生物,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说学习方法

学生以小主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五、说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目前我校还没有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基于这种实际条件,我一实物为教具,准备大量的生物和非生物实物,及一些图片。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实物,如蘑菇,含羞草,瓢虫,水瓶等

六、说教学过程

1、小组竞赛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开始上课,先进行一个小组竞赛,教师把师生课前准备的实物放在一起,要求各小组把它们分成生物和非生物两类写在纸条上,看哪组正确率,然后排列名次。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抓住了初一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增长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能提高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2、充分质疑分析讨论畅所欲言

从上面的竞赛内容,順理成章地提出本节课要讨论的重点问题(1)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全班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样不仅有利于解决问题,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真正体现新课标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宗旨。通过这一过程,教师收集学生的正确观点,纠正学生错误观点,使生物的共有特征在学生头脑中渐渐清晰,以利于接下来的教学的顺利进行。

3、举例和讨论突破重难点

通过以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从而突破本节的重难点。

(1)小组讨论:人为什么要吃饭?动物都要吃东西吗?植物也“吃饭”吗?它们吃什么?这些都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一出,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纷纷亮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还争得面红耳赤。这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了知识,最后在教师适当的讲解下各小组达成共识,得出结论: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小组讨论:人为什么要大小便?动物都要排出体内的废物吗?动物还有哪些排出废物的途径?植物是怎样排出废物的?这说明生物都有什么现象?

通过学生的讨论,最后得出:生物都要排除体内的废物。

(3)小游戏、小讨论:拿东西在小组成员眼前晃一下,他会怎样?或拿东西想打他的头,他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植物会对刺激做出反应吗?怎样证明你的说法?

对这些现象的原因,学生能解释的很少,而且解释的也不够到位,特别象植物对刺激有明显反映的例子少。这时教师做适当的解释得出结论即可。更多的疑问作为质疑留给学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的_。最后总结出:生物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4)小竞赛:

举例说出生物繁殖的方式,看哪组举的多。谁能说出生物体是有什么组成的?生物都能由小长大吗?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回答这些问题,比谁的知识丰富,谁为小组作出的贡献大。由此启迪学生,平时要多用功学习,将来才有胜过别人的希望。“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舞”,在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由学生总结出: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什么样的,学生并不清楚,由此设疑,为以后的学习设下伏笔。

(5)学生讨论:

小猫掉到水里,长时间出不来会淹死,死亡原因是什么?植物也要进行呼吸吗?由此你得到什么结论?

通过学生分析讨论,让学生把所知道的告诉给其他同学。通过表达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得出: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因学生知识有限,只要求知道什么是呼吸,而不能对呼吸进行深入地探究。

4、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通过以上的学习,让学生总结出生物的特征,教师板书。

同时提示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如果你对课本中提出的生物的特征有什么不同意见而需要补充和建议的话,课后可以进一步观察生物,查阅相关资料。

5、课堂练习

小组间举出不同的例子,相互提问是生物还是非生物,教师做裁判。

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说课稿教案

一、说教材

㈠.教材分析

“水中生活的动物”是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的第一节内容。教材主要关注鱼的形态、运动、呼吸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安排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探究活动,以达到重点认识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这一目的。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通过两个“观察与思考”、一个“探究”实验、一个课外实践,让学生认识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进一步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举例说出几种水中动物的名称.⑵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2、能力目标

尝试完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学习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㈢.教学重点

1.以鱼为例,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生生活的特点。

2.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以及鱼的呼吸器官。

3.总结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㈣.教学难点

1.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及该实验的组织教学。

2.运用以学知识,通过对“鱼类呼吸器官及其作用”的观察与探究,阐明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二、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脑、动手,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本节的教法我选用了创设情境法,活动探究法,问题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法,对比法。

三、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我采用的学法为观察法,实验操作法,小组讨论法,总结归纳法。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播放有关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各种动物的影象资料,有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有活蹦乱跳的各种动物,还有飞翔在空中的小鸟……。

问题:如果按照生活环境分,我们可以如何划分?

引出“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生活的动物”“空中飞行的动物”,以“水中生活的动物”为例来分析水生生物的特征。

播放水中生活的动物---鱼的视频资料来整体感知鱼的特点。

⑴、如果陆生动物(包括人类)到水中生活会遇到哪些问题?

⑵、鱼类等水生动物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⑶、都说鱼儿离不开水,那么离开水会怎样?水到底给了鱼什么呢?

⑷、鱼的种类多吗?四大家鱼是哪些?中华鲟有哪些特点?

隐含知识:

1.海洋鱼类:表明鱼的种类很多(多样性)

2.淡水鱼类:暗示我国的特有物种(独特性)

3.要求:保护环境以及它们生存的水生环境.[讲授新课]

一、观察鱼的形态结构

1.观察方法:由整体到局部,由单一变量到若干变量。

1.观察外形:分析这些特征对鱼类适应水生生活有什么意义?

2.再观察局部:鱼在游泳时每一种鳍是如何运动的,思考它们对鱼的运动分别起了什么作用,并观察鱼在完成某一种运动时,各种鳍是如何配合的?

2.一个理念:结构决定功能

例如:1.梭形:有利于克服水中的阻力。

2.鱼鳍:与鱼的运动有关,帮助鱼在水中游泳。

3.侧线: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探究】鱼鳍的作用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讨论交流

1.提出问题

鱼的尾鳍有什么作用?(强调单一变量)

2.作出假设

假设鱼的尾鳍可以是鱼前进的动力,可以决定方向

3.制定计划

⑴方法选用:选用直接剪掉尾鳍法,现象比较直观

_直接观察法:各种鳍在一起相互协调合作,因此直接观察很难得出结论。

_模拟法:是科学探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采用这种方法。具有局限性。

局限性:

1.气球容易漏气,而且水不容易灌进去,很难扎紧。

2.游动时,现象不明显。

当用手按住鱼前部时,鱼的前进不明显;当不按头部时,鱼头就翘起来,感觉没有方向感。

这个实验可以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一下,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__法:鱼体很滑,要想完成_某个鳍的动作,操作起来有点难度,如果让学生来完成,可能很难完成,因此做了几点改进:

_法的改进:

对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中的实验“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用教材或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方法很多时候难以成功。为此,我对这两个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改进一_鱼鳍时,教材提示用细线_鱼鳍,事实上宜用粗线、纱布条会更好些,不宜用细线,否则易造成对鱼的伤害。而且用细线_的,很少有绑成功的。另外_时,为了尽量减小对鱼的伤害,要注意用很湿润的纱布包住鱼头,并不时要将鱼头浸入水中,以保证其正常呼吸。

改进二根据教材提示,只要用线分别_鱼的胸鳍、腹鳍、背鳍和臀鳍,就能探究出各种鳍的作用。事实上,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观察出鱼的平衡性、稳定性所受到的影响(见图1)。为此我对这组实验作了一点改进:用手指从侧面顶一下己_好了的任意一种鱼鳍(见图2),可以发现鱼很容易倒下,失去其平衡性或稳定性。学生经过这样的操作,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探究出这几种鱼鳍的作用。

改进三教参上介绍用轻的塑料片_鱼的尾鳍不易滑脱,可事实上在实验时也不容易_成功,一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绑好,实验后鱼往往容易死亡;二是即使绑住了,但只要一将鱼放入水中,鱼身稍微摆动,_的塑料片就会滑掉。用粗糙的薄木片_效果较好,可以增大摩擦力,并且鱼也不易受到伤害。

⑵实验用具选择:

_水槽选择(不要用玻璃的,避免打碎)

_鱼体大小选择;7—10cm(由学校提供)

_剪刀、纱布

⑶分组实验

学生共52人,分13小组,每组4人

每组提供两条鱼

1—2组,探究胸鳍的作用

3—4组,探究腹鳍的作用

5—7组,探究背鳍的作用

8—10组,探究臀鳍的作用

11—13组,探究尾鳍的作用

4.实施计划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观看探究尾鳍的作用的视频,与小组做出来的结果比较,得出结论。

5.得出结论:

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鱼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他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胸鳍、腹鳍和背鳍都有维持鱼体的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6.讨论和交流:

⑴一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就一定正确?

⑵与实验法相比,模拟实验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课后作业]:让学生课下完成模拟实验的制作。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播放投影,检查所学知识。

1.小河、池塘等野生品种的鱼,身体的背面和腹面颜色是否一致?这有什么作用?

2.鱼的身体两侧有一排鳞片上有小孔,这些小孔连起来构成一条侧线,它有什么作用?

3.鱼的身体表面都有黏液,知道黏液的作用是什么吗?

4.鱼体内有个白长囊状结构叫做鳔,想想看,鳔的作用是什么?

[推进新课]

继续探究,鱼除了用鳍游泳之外,还有什么其它特征。

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各种鱼放在小组水槽中摆放在桌子上进行分组观察。

观察鱼的呼吸时,先观察鳃的颜色和鳃丝的形状,鱼鳃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鳃上布满毛细血管,所以人们买鱼时可以从鳃的鲜艳程度判断鱼是否新鲜。鳃丝在水中呈舒展状态扩大了与水接触面,离开水鳃丝互相粘结、破坏了气体交换的功能。鱼一般不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而是通过鳃获得溶解在水中的氧气。“鱼儿不是离不开水”而是离不开水中的氧气,所以养鱼缸要经常换水,养鱼池到了冬季冰封期间要打冰眼(结合书中实践活动)因此,若水域污染对鱼及其它水生动物十分不利(渗透环保意识)。

得出结论:鱼的呼吸靠鳃来进行,鳃的结构包括鳃弓和鳃丝,这些结构有利于鱼在水中进行交换氧气。

上一篇:学校志愿者服务计划下一篇:信访维稳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