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盛古镇简介

2024-09-12

丰盛古镇简介(精选3篇)

丰盛古镇简介 篇1

丰盛元食品有限公司简介

郭家庄村计划生育家庭创业示范基地---丰盛元食品有限公司,位于县城北3公里庄头乡境内,交通便利,地理条件优越,该项目始建于2006年,占地总面积20亩,公司规划投资3200万元,分三期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占地13亩,已投资1200万元,引进年产量11000吨五谷强化饼干生产线,主要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结合,加工生产高中档饼干,有五大系列100多个花色品种。该公司现有员工32人,其中计划生育家庭10户15人。该公司从立项到经营发展,得到了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计生协会的多方协调,同时吸收本村计生家庭户进行了工艺和技术培训,经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已发展成为一个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较高的绿色环保企业。该公司从建立到发展,始终与计划生育政策紧密衔接,极大激发计生家庭的创业热情,努力实现与计生户的互促互赢。该基地抓住机遇、结合社情,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将增添项目两个,投资二期工程1000万元建设面粉厂,投资三期1000万元建设特色彩色印刷包装厂,力争实现扶持和辐射周边计生户50户以上,使他们达到年人均纯收入一万元以上,为计生家庭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让他们在这里自主创业,实现脱贫致富。

丰盛古镇简介 篇2

丰盛古镇位于重庆市的东南边陲的巴南区,明末清初始建场镇,曾经是重庆府去南川、涪陵的重要驿站,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作为重庆饶有特色的巴渝古镇,于2002年4月,获得了重庆首批20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2008年12月23日获得了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国家文物局联合颁发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

1.1 山水交融的山地城镇格局

丰盛古镇从南向北分布有九座小山丘,形成“九龟寻母”地貌特征。水渠穿镇,山林围绕。独特的自然山水形成了人们独有的山水观,影响了城镇的总体布局,地形地貌限制与聚合、限制与引导、分隔分别作用于古镇发展,最终形成了以回字形街区。

1.2 典型徽派风格的巴渝民居

丰盛古镇老街两侧均为2层~3层全木质穿斗结构的店铺,具有典型的徽派风格。这一特点在重庆众多古镇中尤为罕见。古镇依山就势,顺应地形,尊重场地特征,灵活巧妙;建筑造型古朴大方,平面布局多变,四合院最具特色;雕刻精致,檐额、堂额、门窗等多以戏文故事、鱼虫鸟兽为饰,从而构成了丰盛古镇别具韵意的民居风貌。

1.3 深厚底蕴的文化底蕴

丰盛古镇作为地区经济中心的“旱码头”,商贾云集,自建场以来,拥有具有地方特色的驿站、商铺、酒肆、戏楼、庙宇、钱庄、医馆、茶楼,这是城镇功能的全面体现。植根于丰盛古镇的防御文化,使丰盛古镇的碉楼建筑别具一格。长寿文化、袍哥组织、扎制工艺文化等与民风民俗相得益彰,丰富了丰盛古镇的文化空间与土壤,呈现出比较完整的连续性,成为地域文化的典型体现和物化写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2 存在问题

2.1 风貌衰败,特色匮乏

古镇建筑大部分始建于清朝末年,现如今,粉墙、青瓦、栗色门窗、穿斗式木结构建筑特色风貌正逐步衰败,穿斗式木结构建筑已遭到损坏,立面残破不堪,特色正在丧失。而在古镇核心保护区的西面和北面,新建多层的现代建筑,采用了铝合金窗和面砖贴面等材质,更是对古镇的风貌的极大破坏。

2.2 古味流失,文化没落

1994年后丰盛古镇赶场周期由3 d一场改为2 d一场之后,“回字形”街道形成的“转转场”。由于功能的置换,繁荣喧嚣的旱码头变为了安静的居住组团,从而导致古味浓郁、特色鲜明、丰富生动的街道商业文化氛围逐渐没落,而走向消失的边缘的熏制豆腐干、酿酒、酿制榨菜酱油、制秤、扎制等特色工艺饮食也让古镇逐步丧失了其特色魅力。

2.3 活力丧失,品质低下

丰盛古镇区内公用设施缺乏,缺少系统和完善的下水管,电力线、电信线等乱拉乱接现象严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消防隐患。简陋的设施、较差的卫生条件,都降低了居民的生活水平。丰盛古镇内开敞空间缺乏,吸引力弱,导致古镇缺乏活力。

3 古镇更新策略

3.1 基于历史文脉延续的功能性更新

结合旅游和现代居民生活需要,恢复古镇历史悠久的特色店铺,如制秤店、酱油铺、钱庄等;将农贸市场中对环境卫生影响不大的经营项目如服装、手工制品等迁回核心保护区,恢复集市贸易功能;结合用地整治,增设为旅游服务的旅游商品店、餐饮娱乐设施。

3.2 基于地域建筑特色的建筑单体更新

遵循分区控制的基本原则,在自然环境条件、城镇空间格局、历史人文价值的基础上,结合古镇的总体发展战略,确定了以下的改造方式:1)保护复原。保存现有建筑质量好的建筑,维修建筑构件,去除加建建筑,复原原有院落空间,维系原有的历史遗存,还原真实的历史生活。2)完善修葺。完善修缮质量中等的建筑,在原有的建筑结构的基础上,更替门窗,置换构建,整修立面。对建筑内部进行更新加固,增加建筑的使用寿命。3)整体改造。近期实现质量好的建筑的完善保护,在与古镇风貌相协调的基础上,对质量一般的建筑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造完善。4)更新拆除。拆除现有质量差的建筑,结合传统风貌,在满足规范的基础上,对整体地块进行更新规划设计,从而改善居民居住环境质量。

3.3 基于空间格局的保护的延续

丰盛古镇的空间格局饶有趣味,充分展示了建筑物与外部空间的关系,石板路、台阶、放大空间、转折流线、人性尺度等古镇特色因素,保持城镇空间的历史延续性,实现了古镇的整体特色。规划核心控制主要街巷空间,包括控制檐口高度、街巷空间形态、街道尺度、连续界面比及街道两侧特色商铺等,使街道两侧建筑的户外空间环境与街道的总体环境协调。

沿1 000 m长的“回字形”街道两侧建筑多为保存较为完好的巴渝民居风格,宽度在3 m~6 m范围内,与周围的传统建筑形成了1∶1~2∶1的高宽比,保留原有的古镇肌理,营造朴素、亲切的独特的历史商业氛围。在风貌保护的基础上,结合绿化线性空间,打造古镇特色的步行网络,延续古镇的历史脉络。

4 结语

古镇的保护与发展是一对矛盾体,保护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保护的保障,如何合理有效的保护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通过保护和完善古镇的空间格局,延续传统文化脉络,更新古镇功能和建筑单体,增强了古镇魅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摘要:结合巴渝古镇的特色,以丰盛古镇的风貌特征和历史价值的研究为基础,针对丰盛古镇风貌缺失、文化没落、活力缺乏的现状问题,指出古镇保护与更新策略不仅要保护古街既有的特色要素,而且要有利于古街功能的完善和环境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古镇保护,特色要素,更新策略

参考文献

[1]季富政.巴蜀城镇与民居[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2]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阳建强,冷嘉伟,王承慧.文化遗产推陈出新———江南水乡古镇同保护与发展的探索研究[J].城市规划,2001(3):21-22.

[4]牛增奇,李长奇.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更新策略探析[J].山西建筑,2012,38(3):25-26.

[5]赵勇,崔建甫.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2004(8):67-69.

丰盛古镇简介 篇3

“三米街铺石板路,四里古市两岸摆。木楼望星谈高岭,徽商劲旅慕名来。”这是先代人对瑶里的最初认识。瑶里,古名“窑里”,远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业作坊,因瓷窑出名而得名。直到本世纪初,瓷窑外迁,“窑里”才改名为瑶里。曾用过瑶里公社、瑶里乡的名称,1994年8月24日撤乡置镇,即今日的瑶里镇。

不管后人有多少种评价,瑶里的青石板路、江南古祠、明清建筑、古窑遗址都是人们梦开始的地方,无不让你流连忘返。

瑶里,这是一个古老的村落。数百幢明清徽派古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瑶河两岸,飞檐翘角,粉墙黛瓦,掩映在青山绿水中。踏上麻石铺成的徽饶古道,与古老历史一同保留下来的,还有宋元明清各时期的集建筑、雕刻、绘画于一体的古建筑群体和近百条纵横交错的街巷和两条蜿蜒曲折的水圳。

走进这个古老村落,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总能带给你一些意想不到的触动和感怀。在傍晚,打弄堂走过,你能听到一些低低的笑声从那些古典的门洞和精致的院落里传来;顺着光滑的青石板路走过,你能看到那粉墙瓦黛的老房子以及祭祀祖先的祠堂。总想知道,一道道厚重大门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是今日的喧嚣,还是过往的沉寂?洞开的大门,打开了一段历史,那里矗立着一个家族先祖的古老身影。

据史料记载,瑶里村古建筑群规模庞大,至今保存完好的有明清商业街、宗祠、进士第、大夫第、翰林第、老屋、狮冈胜览等。其中以一步岭建筑群最具代表性,这里集中了一步岭牌楼、老屋、大夫第、狮冈胜览等。瑶里瓷茶古镇是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从西汉建镇开始,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这里荟萃了明清古建筑群和革命旧址等众多人文景观。古镇南踞象山,北卧狮山,一条逶迤清亮的瑶河贯穿东西,沿河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数百幢明清古建筑,飞檐翘角,粉墙黛瓦,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

此外,由于深受程朱理学影响的,瑶里人对于传统文化格外推崇,从鳞次栉比的建筑群中也可以读出一份平和与儒雅。瑶里人对室内陈设也是颇有讲究,无论是高悬的匾额,还是条案上的摆设,无不透出常年在外奔波的人祈望平安、宁静的一种心态。

上一篇:《中国合伙人》观影感下一篇:15个改革领域核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