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语三步曲小学生

2024-08-15

作文评语三步曲小学生(共12篇)

作文评语三步曲小学生 篇1

我的周末三步曲就是——周五、周六、周日,哈哈哈!

又到周末,这个让无数人可以反反复复兴奋无数次的时间。我曾经无数次地想到,如果天天都是周末多好!可是,往往在度周末过程中的快乐总比不上此时此刻、盼望着即将到来的周末的快乐! 周六时,我会无比振奋地计划我的周末生活,惬意地睡个大懒觉,颇有情调地下个小厨房,悠闲地在家看碟吃水 果,出门逛街shopping,去江边吹着徐徐微风吃个浪漫的二人西餐,散散步逛逛超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 舒服。而我仍然想在那有限的时间里做尽无限美事,生怕漏掉了什么,这也是种贪婪,贪婪地要享尽一切,贪婪到除 了要享尽一切还恨不得锁住时间,不许它流失,周六就在这种不知足与贪婪中度过了。

如果用不知足与贪婪来形容周六的话,那么用恐慌和忧怨来形容周日再合适不过了。一边哀怨地可惜流失掉了 的`周六,一边恐慌着周一的到来。这种不安会伴随着度过“完美”的周日。 所以,周末情结就是如此,它真正的过程却不是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快乐在周五。

作文评语三步曲小学生 篇2

一、用文本空白, 快乐创写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 低段教材选用的文章大部分文质兼美, 篇幅短小。出于编排的需要, 在材料处理上作者总是有略有详, 有的特意留下空白, 留有可想象的空间, 令人回味。

如, 教材中《丑小鸭》这篇文章, 变成白天鹅以后的丑小鸭, 将会怎么样呢?课本中一字未提, 这就给学生的写话训练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教学这篇文章时, 为了给学生提供写话范本, 我是这样设计的, 变成白天鹅后的丑小鸭给妈妈写了报喜信, 写话情境的模板如下:

变成天鹅后的丑小鸭给妈妈的报喜信

敬爱的妈妈: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春天来了, 我!为了这一天, 我, 今天, 我想对您说:。我还要对全世界说:。

您的孩子:

年月日

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们把自己当作美丽的白天鹅, 充满了骄傲和喜悦, 高兴地写道:

“以前我每次做梦都希望自己长得美些, 现在美梦成真了!”

“我想大声地对全世界说:‘我是一只美丽、幸福的白天鹅!’”

“虽然以前我很丑, 不让人喜欢, 可是我一直对生活充满信心。”

如此的教学设计, 文本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 为学生在课堂上的练笔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有了课堂上如此的教学铺垫, 学生的练笔自然能得心应手。这样就能及时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既巩固了知识, 又训练了语言、情感体验相得益彰。

二、细化目标, 连线串写

在小学中年级, 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按一定的顺序写景以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作文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描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对于这一写作目标, 不同的年级要求不同。

如, 在第五册中的要求是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要求写动物的外形, 以及活动;第七册的要求是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要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 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那么, 如何在教学中做到写作目标的细化呢?

熟悉教材的老师都知道,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中有一篇描写动物的经典名篇———老舍的《猫》。在教学中, 我们应该以此为切入点, 把习作目标定位在先根据《猫》的写作特点及描写手法, 写一写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 写出这一种动物的外形及特点。这样, 就把阅读和写作进行了有机的整合, 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这样, 作文教学的各个目标之间有了一定的连接线, 作文教学不是孤立的, 而是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的。如此纵向联系, 把握中段作文教学各个学期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了解教材是如何提升教学目标的, 大大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三、常写“写后感”, 拓展评价

我一直坚持让学生在写了文章, 看了教师的评语之后, 写下自己的收获或得到的启发以及认为这篇文章的不成功之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使每个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和习惯。写作要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学生是否有写作的良好习惯和兴趣。学生就要能自主作文, 前提是培养其写作的积极性。再说, 对作文的评价, 对作文的批改, 都不应看作是作文教学的最后一道工序, 而要把它看作是学生下次作文的加油站, 为学生的再次作文铺垫和服务。而且一篇作文的优缺点, 虽然教师具有权威性, 但是教师讲得过多, 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而调动不起来, 在一定的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布置一份写“写后感”的作业, 学生就会很自觉地反思自己的作文, 认真地揣摩教师的评语。找到了自己作文中的优点, 说明他已具备了这方面的知识。发现了自己作文中的不足, 他定会在以后的作文中去弥补。以下一位学生的写后感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一学生写了文章《分班》后, 他为自己写了这样的评语:

听到老师说要分班, 心里十分紧张, 得知自己没有被分走, 我心里才踏实, 可被分走的同学却低头不语, 难过地流下了眼泪。这些我都亲身体会到了, 也都亲眼观察到了。所以, 我的这篇《分班》, 才会有如此细腻的心理、神态描写。因此, 这次我的作文得到了老师、同学的肯定。

如此言辞诚恳又剖析深入的写后感, 何愁提高不了学生的作文成绩, 又何愁学生不会好好去看教师的评语而进行深入地反思呢?学生的这一篇篇写后感, 犹如一台台修剪果园的锄草机, 在这些隆隆作响的锄草机身后, 留下的是碧绿油亮的草坪, 结下的是丰硕红润的果实。

小学作文教学“三步曲”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三步曲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将语文作文的目标定位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新的要求中,作文在小学1~2年级被称作“写话”,在3~6年级被称作“习作”,在7年级之后,才叫“写作”。实际上就是降低了小学作文的难度。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更多的应该是感知生活,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遵循“感知、表达、评价”三步教学方式,形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三步曲”。

第一步:感知生活

作文想要言之有物,需要现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小学生年龄小,经历的风雨少,通常不注意观察生活的点滴。在作文课中,教师要把握让学生感知生活的方式,从生活体验中得出写作灵感。

1.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在生活中,很多看起来都是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学生不注意观察,很容易忽略掉你眼前生活的细节。实际上,同学、朋友、家人之间的交流、聚会,游戏、玩耍、旅行等,都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素材。学生只需要把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就可以完成作文课的基本内容。

2.创设情境。为了帮助学生开拓作文思路,创设情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课堂上的情境创作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给学生播放跟作文题目相关的视频或者是图像,比如,让学生写“春天”,教师就可以找一些春天的情境素材来激发学生的灵感。而课下的体验作业,也可以成为作文课的素材来源。

3.扩大阅读量。广泛的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词汇量,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叙述能力。这是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方法。

第二步:表达情感

在有了一定的写作素材之后,如何将这些素材以文字的形式整理出来就是作文的思考和写作过程。在情感表达时,教师应提倡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还要注意作文的章法。

1.巧用例文,学会迁移。对于刚刚学习作文的小学生来说,如何将自己头脑中的素材整合成一篇文章有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助例文,在让学生学习例文时,体会例文的语句章法应用,从而迁移到自己的作文写作中。

2.理清思路,编写提纲。初学作文写作时,学生容易理不清思路,导致作文缺乏逻辑性。学会编写作文提纲是一个好的提升办法。

3.突出情感。小学生作文并不要求辞藻华丽,但是要有最基本的情感,学生要学会在简单的语句中表情達意。

第三步:评价提升

1.习作评改。学生作文的评改有两种方式,一般是进行书面批改,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以面批,面批虽然耗费时间,但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有关键的指导作用,效果也更加明显。

2.二次作文。在学生得到批语后,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作文题目和类型的锻炼上,可以让学生结合批改二次作文,也就是说将原来的作文修改成为一篇更好的作文。这可以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稳扎稳打地学好作文。

3.展示平台。优秀的学生作文是可以向其他同学进行展示的,作文展示平台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让其他同学看到同龄人作文的长处,来弥补自己作文的不足。

作文评语三步曲小学生 篇4

最近,我在学骑自行车,总体感觉:苦,累,但是不难。

No.1:苦。有一次,我去练习,练了大半天,学到是没学会,却累得我满头大汉,妈妈走过来,递上一块大西瓜,说:“吃吧!”啊,这真是雪中送炭啊!由于我太累,太饿了,十分钟就把着块西瓜搞定了。就把西瓜皮随手一扔。谁知,我骑着自行车自己骑到西瓜皮上去了。讨厌的西瓜皮,让我摔了个“嘴啃泥”“55555555555,好痛那,55555555555。”

No.2:累。一个炎热的Summer的下午,我在烈日下骑自行车,那时的太阳实在太大,天气实在太热,一不小心就会中暑,嘿!还真被我说中了,骑自行车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头很晕,整个人好像要倒下去似的,接下来是眼前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清楚,在迷迷失失地我倒了下去。等我醒来的.时候,我已经躺在软绵绵的床上了,原来,我晕倒时被一位大妈看见了,她把我放到她家里的床上。

和学生生气三步曲 篇5

我这里所说的“生气”,只不过是处理学生错误的一种策略。毕竟学生会犯错误,而老师的本职工作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就是帮助学生在“错误”中提高、成长。所以当学生犯了错误,我们要帮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并能够最终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这是老师们工作的核心。但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求老师要有爱心和耐心之外,还要讲究策略。和学生“生气”是我的工作策略之一。当学生犯了重大错误,我会和学生“生气”,而且是分三个步骤“生气”。

一、怒不可遏,先造就声势。

因为和学生沟通较多,和学生的关系一直很融洽。所以平时我都是乐呵呵的,极少和学生生气,用学生的话说:“我们MissZhang脸上每天都阳光灿烂!”但是一旦学生犯了严重错误,站到我面前,我就会板起脸来,做出一副十分生气的样子,就连说话的语气都会带上怒气。一般我都会很生气地说:“你居然会做出这样事情!”“我怎么都没想到你居然……!”在这第一步,我往往会表现得很凶,这是故意的(当然也不排除有时侯会忍不住真生气,但如果真的生气,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绪,劝自己尽快消气。)。主要是要造成一种气势,让学生明白自己犯错误了--连这么可爱、可亲、可敬的MissZhang都气成这样了,我是不是真的做错了?

例如,有一个同学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和另外一位同学闹矛盾,结果却一冲动把那位同学打了一顿,打得人家头破血流。我把受伤的同学送到医院之后,让犯事的同学到我的办公室。我在办公室当着他的面板着脸半天没理他。他也低着头半天没敢说话。然后我猛地一拍桌子,大声说到:

“你一个大男子汉,做事这么欠考虑!这么一点小事情都能让你弄得糟糕到这种地步!真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然后我又怒气冲冲地坐着不理他。

二、平息怒气,和学生共同分析学生的错误和成因。

这时候无论是面部表情,还是说话的语气都要缓和下来,为的是让学生可以从紧张中轻松下来。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和学生一起冷静地处理问题。我一般是通过问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我装腔作势地和打人的同学“生气”一通之后,估计学生已经害怕了,就开始缓和下来,平心静气地问他:

“你觉得你这样做好不好?”“你认为你打了同学之后问题是解决了还是更糟糕了?”“你在打人之前是怎么想的?”“如果你被别人打了,你是什么感受?”“你觉得我为什么说你做错了?”“你认为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问答和换位思考的方式,不但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能让学生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这样就教育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事情懂得思考,懂得反思,争取以后减少这类事情的发生。

三、心平气和,与学生共同探讨处理问题的策略。

帮助学生认识到了错误和错误形成原因,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在现实生活中,逃避责任似乎是人的本能。但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我们都要学习勇于承担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遇到问题之后,我们都要勇敢的面对,毕竟逃避不解决任何问题。我们的学生,由于年龄小,身心发展并不健全,认知不全面,他们更会出于本能地不想面对他们自己惹的祸,更不愿意承担后果。所以我们做老师的,应该和学生们共同探讨如何面对问题,处理问题。

在这第三步当中,老师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老师仅仅是帮助学生出主意,做指导。但千万不要替学生做主,替学生处理问题,因为这样做不利于学生的成长。需要学生勇敢面对的问题,一定要放手让学生面对,不要剥夺任何可以锻炼学生的机会。

其次,当学生有逃避心理时,不要打击学生,认为学生太懦弱。其实我们成年人在面对问题时也会常常地选择逃避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理解并鼓励学生。

最后,不要仅仅给学生过于空洞的理论上的指导,要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和学生共同探讨一些比较具体、实用的方法、措施。例如,那位打了同学的学生,经过和我商议之后,制定了以下补救措施:

1、向老师,双方家长解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取得老师、家长的谅解;

2、到医院看望受伤的同学,向这位同学道歉并且做了交流,两人都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3、打人的同学提出要承担受伤同学的医药费,并且要用自己攒下来的压岁钱来承担。但由于受伤的同学伤的不重,而且受伤同学家长通情达理,提出不需要该同学承担医药费用。打人的同学很受感动,更加不好意思,和自己的家长买了不少营养品到医院看望同学。这样一来,两个同学不但解除了误会,还成了好朋友,而且双方家长也处得非常愉快;

4、打人同学主动提出在班里做检讨,并愿意接受学校的任何处罚。令人高兴的是,由于问题处理及时而且效果很好,而且学生本人对问题认识深刻,态度诚恳,再加上家长的理解,学校只给了他教育性处分。

当然,和学生“生气”这三步曲要想处理的好,必须有三个前提:

一、老师切忌动不动就和学生生气。一方面,我们都明白,学生犯点小错误是很正常的。对于一些小错误,老师完全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个醒,谈话或者开个玩笑等形式机智地解决。另一方面,如果老师动不动就生气,学生就会认为老师太过严厉,或者以为老师除了生气没别的方法了,这样一来,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就会失去魅力,学生也会渐渐地不愿意和老师亲近、沟通。久而久之,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就形成了。这对于老师日后的工作十分不利。我就曾经听到两个高一的学生谈论他们的班主任:“今天班主任怎么有发神经病了?”“就是!已经摔了三个茶杯了。今天摔得这个还是刚买的。多可惜!”……

二、老师一定要尽量避免当时当场地处理问题。

其一,老师当时当场地和学生生气,往往会对问题缺少足够的了解,而仅仅是凭经验处理。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误会,不利于问题的处理。

其二、当时当场地和学生生气,不可避免地会有其他老师和学生在场,如果老师此时严厉地批评学生,往往就会忽略学生的自尊心,也就是面子问题。而学生又都是十分要面子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一般都会为了面子而拒绝向老师承认错误,有时甚至为了面子和老师起更大的冲突。老师完全可以冷静的地给学生规定时间和地点,让学生去找老师。当学生单独和老师在一起的时候,问题就容易处理得多。而且老师留出时间后,可以让学生有所反省,而老师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了解问题发生的前因后果。更有利于问题的处理。

其三、老师平时就要多观察学生,多和学生交流,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因为只有了解了学生的个性,才能有针对性地和不同个性的学生“生气”,避免了用统一的模式去处理不同的学生身上发生的不同问题。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只要我们爱学生,了解学生,我们就能够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在爱与被爱的交流中唱响爱的乐章!

论文快乐作文三步曲 篇6

江阴华姿职业学校

刘巧云

内容摘要: 本文就教师平时在作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作一些不成熟的探讨,希望能让学生面对作文有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写得出且乐于写,并希望能从人性的高度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愉快地成长。

关键字: 应试作文写作空间写作兴趣作文本真

“今天上作文课,”话音一落,教室里一片倦怠之声,“啊?又写作文啊!?”这种场面可能对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很熟悉,但也很无奈。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让学生能高度感知汉语言文学的魅力,进而用它的精神铺成自已的人格底蕴。这四种能力中,“写”放在最后,它对学生的要求也最高。写作是语文教学中最主要也是最薄弱的一环。如何让学生喜欢写作文,写好作文,让学生不把写作文当成苦差事,而是当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尴尬处境,这些都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且必须设法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平时作文教学中遇到的这些问题,仅作一些不成熟的探讨,希望能让学生面对作文有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并希望能从人性的高度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态,愉快地成长。

一、探寻广阔的空间

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当前的作文教学以应试作文为主,主要包括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这些作文限制严格,如根据一幅图、一段话要求学生写出中心明确的文章,而文章的中心又是确定的,不能任意发挥。并且题中可能对作文的题材、体裁、题目、字数都有限制。这些限制不但不利于学生写出好文章,反而因束缚太多而让学生难以下笔,不自主、不流畅,写出的也都是挤出的 1

僵化的文字。这种指导方式让学生对作文厌烦。

当然,近年来,应试作文中的限制在逐步放松,出现了“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三自”政策,这是一可喜的现象。“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只有给学生一个自由广阔的空间,才能让学生的才情得到充份发挥,写出多彩的文字。按照这种思路,鼓励学生写“自由文”是一个创举性的决定。“自由文”让学生打开思路,放开手脚,无拘无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打破束缚后的“自由文”能引发学生激情,唤起写作动机,这样学生提起笔来,才能思如泉涌。

除了外在形式束缚要打破,作文题目还要在本身内部具有无限的写作张力,有内在空间。一些常见题目,如“失败是成攻之母”、“我的妈妈”、“暑假话趣”等等,学生从小学写到高中,早已感到腻烦,又怎能写出好文章。因此,选一个好的题目,一个有空间感的题目也分外重要。我曾让学生作“小小说”的作文,我只告诉学生,“小小说”是一种新兴的小说体裁,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但它又能在有限的篇幅中生动展现人物性格,或反映一深刻主题,它作为小说又要求能完整清楚地交待故事情节,所以有一定的难度。请大家构思一篇小小说。作文完成后,我异常惊喜的看到学生的作文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小说类型:言情、武侠、魔幻、恐怖、童话„„有传统叙述模式,有日记体,有散文体„„这些形式多样,内容生动,人物命运感人的文章让我惊诧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不是不会而是我们没有给他们合适的机会,其实每位同学心中都有故事。又如,写《后花园》的作文,我引导学生说:古时富贵人家都有私家花园,也称“后花园”,景色怡人自不必说,像今天的苏州园林,大都是古时的私家花园。后花园中有花有草,有桥有水,有亭台楼阁,更有许多离奇的故事。如《牡丹亭》中,杜丽娘就在后花园中做了个“不在梅边在柳边”的梦,发生了一个缠绵凄美的爱情故事。后花园中的故事还有很多,皇家御花园中的故事又比私家花园里来得复杂得多。发挥想象,假设你身在其中,能发生或看到什么样的故事?这篇作文中我运用题目中所包含的历史空间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写作空间,结果学生写了很多才子佳人或闺中怨妇或宫廷斗争或童话传说等,非常有趣。

因此,作文写作中的空间感非常重要,除了要破除表面的体裁、题目、字数的限制外,文题本身要有广阔的张力,要可写,广阔的空间才能让学生舒展手

脚,写出佳作。

二、点燃兴趣的火花

广阔的空间能消除学生作文的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想写、写得出。接下来,就该让学生感到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渴望写、乐于写。使写作变成一件快乐的事,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关键。

当前作文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题目陈旧,内容单调重复,限制过多,教师指导也公式化、概念化,这都造成了学生思维单一,对写作产生反感。要克服以上弊端,让学生对作文重新亲近,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开头要自然

作文课的一开头,教师的第一句话:“今天写作文”,让学生已经产生了条件反射,即厌烦心理。教师最好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你的话题。这样,情境作文很有可取之处,它从学生需要出发,有意创设一些具体场合,让学生置身其中,进行思考、想象引起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如一次课上和学生聊电视剧《铜牙铁齿纪晓岚》,说到贪官和绅,又联系到了现实中的好官任长霞,学生对贪官恨之入骨,对好官敬佩有嘉,反映热烈,思维活跃。我趁机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的为官之道。结果学生的论述观点新颖,内容充实。又一次,碰巧作文课上飘起了雪花,天地一色,学生很兴奋,我和学生一起回想与雪有关的诗句,又让学生用一句话描写雪景。最后让学生写了一篇以雪为主题的作文。作文中写景的文章景色优美,雪中的故事也纯美感人。因此在作文的开头老师动点脑筋,对学生写好作文起重要作用。

2、内容要新颖

一些陈旧老套的话题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产生无名的反感,懒得动笔,不去思考,应付了事。因此作文在选题上一定要新颖有趣,要能调动学生兴趣,同时又能让学生展开想象,开动脑筋,写出佳作。一次作文课上我给学生讲起了鲁迅《故事新编》中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故事说到:傍晚,后羿拖着疲倦的身子,背着弓走了很远,仅打回一只小乌鸦,嫦娥一阵责难,说“嫁给他到现在,一年到头,整天的乌鸦炸酱面„„”接下来的故事可能有怎样的发展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七嘴八舌,异常兴奋。结果,学

生写出的作文想象丰富、奇特、角度多样,非常有趣。甚至于平时一贯不写作的同学也写出了自己的故事,可见学生的思惟都很活跃,少的只不过是有趣的题目和恰当的点拨。再如一次五一长假,我要求学生看《鲁滨迅飘流记》,让他们假设自己一天划船出海遇到风暴,经过七天终于获救,然后要他们用日记的形式,发挥想象,写出七天的经历。后来发现学生好像个个都成了历险的勇士,作文写得有声有色,想象奇特。可见,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学生的创造水平会出乎我们的想象。因此,选取一些能调动学生想象力、学生感兴趣的文题对帮助学生写好作文,陪养他们写作的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

3、形式要多样

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对一事物的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因此作文教学在形式上还要不断变化不断求新,以维持学生兴趣的稳定性。如除了一般作文,还可让学生编写课本剧,编完再演,这样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提高了写作能力。除了写出来,还可口头作文,如让学生讲故事、进行演讲比赛、举行辩论赛等。除了课堂训练,还可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如进行社会调查,如调查中学生对网络的看法、调查老百姓对菜场的满意程度等,把调查结果写成报告,不仅锻炼写作能力,还可让学生对一些社会问题有全面客观的认识。所有的这些形式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中掊养写作的兴趣,让学生能对作文兴趣盎然。

三、回归作文的本真

不管是给学生广阔的空间,还是努力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目的都是让学生能够喜欢写作文,不把写作文当成一种负担。喜欢了之后,老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该让学生明白写作的本质是什么,这样才能让学生走出对作文单纯的喜欢,从而能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面对作文,这样也才能达成作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即:让学生学会用文字记录自己心中真挚的感情,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

叶圣陶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不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真”这道出了做人也是做文的真谛。文章的生命在于真实,应情真、理真、事真,它是生命的表达形式。文章贵自然,应把自己心里所想所感用笔说出,让真挚的感情从心底流出。“我手写我心”是作文创作的优良传统,也是作文创作的重要原则。老师应引导学生明白,用笔反映真实的生活,记下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用笔倾

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写下属于自己的文字,这样写作才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的体验。当然,这种写作境界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耐心,需要作文水平的慢慢提升,才能让真情从笔底涓涓流出。它需要有前面两个阶段的铺垫。我想到那时再写《我的老师》、《我的同学》类似的文题,学生会更自然,也会有更深刻的表达。

快乐作文,让学生体验作文成功的欢乐,让教师体验教学成功的欢愉。快乐作文呼唤人文价值的回归,旨在让学生健康快乐学习成长,旨在建立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本质论:拨开迷雾 返璞归真》 程红兵 中学语文教参 2004年第6期

2、《话题作文的新发展》俞发亮中学语文教参2004年第2期

3、《作文个性化 写“我”是关键》 韦志成 中学语文教参 2004年第5期

作文评语三步曲小学生 篇7

一、阅读积累是前提

古语道:“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写作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 (input) 何谈语言输出 (output)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写作是阅读的结晶。通过阅读材料去获取写作素材, 是教学中最主要的任务。

1. 立足课本, 做好“点、线”教学。

学生的主要学习时间是课堂学习, 其主要知识来源于课本。课本是学生学习的根本, 给学生提供了基本的词汇、句型、语法知识。每一种语言都有其内在的联系, 英语也不例外。这种联系无非就是:词———词组———句子。许多学生写作时无从下笔, 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词汇贫乏、词组不认识、句子不会翻译。要攻克这一难点, 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对单词的记忆, 另一方面则要在学习每一课时, 引导学生把其中的重点句型找出来, 把课本中的知识点学透记熟。例如, “How could you miss the train?Because of the bad traffic, we missed the train.”查字典了解“miss”在这里是“错过”的意思。当你想说:“我错过了一次好机会。”就可以翻译成“I missed a good chance.”

2. 面向生活, 做好“知识面”的积累。

生活中遇到的英语单词, 句子都是学生积累信息的好机会, 如标语牌, “No smoking!”对课文或其他文章中的一些精彩的句子, 名人名言, 常用的套句和过渡连接词, 应摘抄下来, 熟读成诵, 并有意识地将它们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目前, 信息的来源非常丰富, 学生课文中有记叙、电子邮件、书信、故事等多种体裁, 文中还有大量的插图, 诗歌以及英语歌词等,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来指导学生的英语写作。要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就必须从词汇开始, 从课文练起, 从一些常见的文体练起, 由短到长, 由易入难, 循序渐进地进行。

二、指导要领是重点

只有掌握了写作基本要领, 在写作过程中才不会走偏, 只有掌握了写作基本要领, 才会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 整篇文章才会思路清晰, 有逻辑感, 才能明白中英文写作的区别和中西方思维的不同。教学中, 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写作要领。

1. 关键词和短语写作训练法。牛津版教材注重通过新颖

的、充满动感和活力的活动开展语言训练, 力求让活动更贴近学生生活, 更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可根据本模块的话题, 每天精选2~3个词组或句型, 让学生造句练习, 下节课让学生用这些词组或句型进行写作。例如, 在教“Module1 People and Places”的写作之前, 笔者每天给学生布置2~3个词组或句型造句, 有时给出两句中文, 让学生翻译成英语。在上写作课时把这几天中用过的词组或句型写在黑板上。同时,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然后要求学生用上述词组或句型写一篇关于介绍某个地方的作文;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并互相批阅。最后, 教师从各小组中选一篇习作板书, 并讲评。

2. 问答写作法。

问答写作法是笔者经常使用的方法。牛津版教材教材中的写作话题既新颖又有较强的时代感。但学生的词汇量有限, 为此, 教师可设计一系列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并作答。当学生回答完所有问题后, 把这些问题的答案串联起来就是一篇完整的作文。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可给予提示, 如词汇、短语和句型等。恰当的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3. 话题讨论写作法。

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对写作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 然后给出一个话题,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和语言材料表达思想和感受, 既能锻炼听说能力, 又锻炼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体验创造的喜悦,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又为下一步的写作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让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 有利于训练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 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丰富形式是关键

单一的英语写作训练形式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好动、求新、好奇的孩子, 教师应在英语写作训练形式上不断学习和创新。教学中, 我除了经常采用的诸如“听写”、“看图作文”、“仿写”和“调查和报告”外, 还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

1. 看图描述。

即要求学生写一段文字来描述一幅图画。可以随后讨论图画中各部分的最佳描写顺序。这一方法可以训练学生如何组织语言来对空间进行描述。

2. 重新排序。即要求学生将打乱了顺序的句子或篇章重新排序。这一方法有助于学生练习为多个句子选择一个逻辑顺序。

3. 根据提示写作。即要求学生将所给提示扩展成篇章。这一方法可练习学生连贯地组织观点的能力。

浅谈小学作文有效教学三步曲 篇8

【关键词】小学作文 有效教学 三步曲

一、走出来

1、兴趣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我们传统的教学就固于书本知识和课堂,没有将学生的思绪放飞。从而导致学生怕作文,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让他们爱上作文,而不是害怕作文。通过社会实践、主题班会、网络互动的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走近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一再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们如果不让学生去实践,又怎么能培养他们的作文能力呢?例如:我在给学生指导写人作文的时候,我曾从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一一讲起,甚至给同学们罗列了很多的关于写人方面的词语。但结果是学生的作文写得很“假”,甚至有的同学只是用老师给的词语进行造句,然后连“连句成篇”,于是,我带着学生到了街上,让他们去购物,去逛街,但布置了任务:“观察你所遇见或看见的人的语言、动作,外貌等人物特征”。回来后重新布置作文。有的同学就写到:“卖冰激凌的老奶奶脸上的皱纹记录着她卖冰激凌的数量”。多么深刻啊!还有“一个残疾人匍匐在车上,用乞求的眼神看着大家”。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啊!

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深入实践是最佳的一种方式。不但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

二、读进去

陶行知曾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要学生去读教科书,这是我们千百年来的传统的做法,但我这里要说是如何去指导的问题。

1、读懂

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指导学生读懂它的基本意思,包括字词句段篇。首先从最根本的字做起,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识字就是一大困难。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将字形象化,让难的字变得容易起来。用联想法,迁移法等方法辅助学生的记忆,而不应传统地从读音、笔顺笔画,甚至讓学生抄写几十遍这样做。对于句子,我们应联系生活,让学生将自己平时的话转化成书面语。例如:同学们平时说:“你长得好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另外一种方式去说“你像春天的花儿一样美丽”。这是我们四年级学生说的一句话。

让学生读懂教材,关键的是在意思上明白教材中所给的含义,但不能局限于教材的表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更深层的意蕴中去理解教材,用生活这本活书去激活教材,让我们的教材变得有活力,让课堂变得有生机,让学生变得有兴趣和收获。

2、读出感情来

文字就是我们的感情的载体。如何让学生从文字中去理解作者的感情,这还得从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说起:“在小学里,你要教会……而这一点正是顺利地学习和整个智力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条件”。

这就是告诉我们教师,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要让他们漫无目的的去读,而要带着问题去读,让学生在问题中去思考、去体悟、去领会,去发现作者透过文字掩藏的东西——感情。

3、学会积累

学生在写作的时候遇到的第一问题就是心中想到了,但笔里却写不出来。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积累的知识不够,包括字词的积累和写作方法的积累。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因在学生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积累。积累的方法很多,我们常用的方式是让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摘抄书本上的经典语句,写写日记等。其实我们还可以用造句的方法,若单独让学生去识记一个词语,他们会感觉到枯槁,我们不防让他们每天用两到三个词语进行造句,这样,日积月累,在写作时便可随心而用句子了。当然对于经典的段落,我们教师还应指导背诵,但笔者这里认为的背诵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而是将文章分层分段,找出修辞,明白含义的基础上,配合比赛、讨论、互助的方法来进行。最后就是教材上写作方法的学习,要让学生学着去应用那些名家的经典手法。

三、写出来

要让学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或所见所感,用真是的笔触表达出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从零做起

很多学生你让他写三四百字的文章,他会感觉到困难。但写几十个字的文章是没有问题的。于是老师可以化繁为简,指导学生对所写文章列提纲,例如:我们小学四年级时候曾要求学生写人物的文章。同学们摸头不着脑,我带领学生们对文章列了提纲:①你最熟悉的是谁?②他有什么特征?③最让你难忘的是他的是哪一特征?④你和他之间发生过什么有趣或者是让你难忘的事情?⑤这件事情中他有些什么表现?(包括语言、外貌、心里、动作等)⑥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通过这样问题式的提纲,学生就可以“顺藤摸瓜”、言之有序地进行文章的写作。但这其中还是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不能让他们固守一个模式。

2、学会批改

“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我们的学生写作文总是忽视作文的修改,其实修改可以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笔者认为修改可以采用以下形式:①自我修改。找出自己认为好的和不好的地方。②同学胡改。所谓旁观者清,让同学们互相进行修改,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③教师指导。教师指导不一定传统地去找标点符号、错别字,我们应学会从学生的遣词造句方面去考虑,对发现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让他们扬长避短。

四、总结

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好教法,指导好学法,持之以恒,方能收到效果。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3、计铁士:《小学生作文引路》,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考试三步曲作文 篇9

作业压力大

期中考试首先派出的是作业大军。它们像汹涌的洪水一样气势汹汹地向我们冲了过来,我立马拿上我的武器一一圆珠笔,改正带,可它们就像打不完一样,打完一拔又来一拔。

父母老师更可怕

父母现在也不让我看电视,玩手机了。每当我刚打开电视,妈妈就立马瞪圆眼睛吼道:“都快期中考试了,你怎么还在看电视,快点给我去看作文书。”不一会,妈妈又换了一张脸,缓和了语气说:“只要这一次你考好了,我就给你吃汉堡,但你如果没有考好,那你就尝尝这个吧!”说完,便向我挥了挥拳头。

老师们也跟我们玩起了车轮战。语文老师刚走,数学老师就来了,而数学老师刚走,英语老师就接踵而至了。更让人忍无可忍的是,他们还把我们喜爱的音乐课、体育课都取消了,当我们不满地嘟囔时,他们还振振有词地说:“我也是为了你们好。”

数学大军来战斗

数学试卷发下来了,我希望数学试卷上的所有题我都会,我扫了一眼数学试卷,太好了,这些题我都会做。我立马开始了对数学大军的疯狂扫射。没一会儿,就把数学大军都给扫射完了。

语文大军力量大

当语文试卷发下来,我立马开始了对语文大军的.凶猛进攻,可语文大军靠着它们人多势众,怎么也打不完,眼看考试就要结束了,我才匆匆将语文大军打败了。

英语大军不好惹

我正信心满满地准备将英语大军一举歼灭掉,哪知平时弱不经风的英语大军现在竟然如此强大。听力大军最难打败,我竖起耳朵左听右听,终于将它们打败了。

考试三步曲作文 篇10

秋风萧瑟,落叶纷飞,昔日的景区——校园,也被落叶点缀成另一道美丽的风景。就是这带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味道的收获季节里,飘荡着考试岁月的勤学、智慧、希望三步曲——考前考前,是一段用汗水来演绎的前奏,下面是我拍摄的几串浅浅的足印。“《观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天刚露出一丝丝晨光,同学们早已在教室中正襟危坐,捧着课本,开始了一天的温习之旅,正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请坐。”“请同学们拿出数学课本,翻到第35页,今天我们复习‘角的度量’。”……没错,这是数学老师第N遍帮我们不厌其烦地温习数学概念。考中结束了那一串串复习的足迹,这让我们变得忐忑不安,因为这意味着考试到了!考中就是一首智慧的交响曲。怀着一颗紧张的心走进考场,拿起笔在卷子上“妙笔生花”,那“沙沙”的声音就好似天籁,让我们在“舞台”上神采飞扬。考后考后,放下笔,走出考场,我们放下重担,有了那希望畅想曲。同学们迫切的等待着,焦急之中裹着紧张,紧张之中透着期盼,不断地猜测自己的成绩……考试三步曲永远不会结束,让我们在考中学、学中考,不畏辛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不断向那光耀的顶点前进!

“三步曲”激活小学数学课堂 篇11

【关键词】教材 思维 自主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新课标理念和教学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让新的理念在数学课堂中“活”起来呢?关键是学生在课堂中是否“动”起来,是否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是否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操作、归纳乃至猜想,这也成为数学课堂是否合格的主要标准。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发展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下面就我在课堂中所进行的一些尝试,谈谈我的体会。

一、教材“活”起来,润物细无声

课程标准对数学内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同时也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而“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也是苏教版教材的一个基本特点。教材中一些例题、习题,如果教师能从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出发,充分开发教材的潜在功能,结合实际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大胆用活例题、习题,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抛开教本上的情境图,创设了《西游记》里的故事情景:一天,唐僧师徒四人经过一座荒山野岭,身体精疲力竭,已经好长时间没吃东西了,悟空想,不吃点东西师傅会饿坏的,不一会,他不知从哪弄来了几个桃子,好吃的八戒见了桃子直流口水,未等悟空站稳,就抢了几个桃子,刚想吞进肚里,悟空说:“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①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沙僧,每人分几个?②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沙僧,每人分几个?③有1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沙僧,每人分几个?”利用学生喜爱和熟悉的动画形象,生动有趣的动画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具体的情境呈现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快速愉悦地投入到学习情境中。再如:学习《确定位置》时,在新授部分让学生写下自己在第几排第几号,然后收上来,在本节课的最后打乱顺序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按发给你的号码,找到自己的新座位。通过实践,使学生真正掌握“找座位的方法”。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不但很快投入到学习中,而且兴趣高涨,思维活跃,从中获得的成功体验也更深刻、更自然,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二、思维“活”起来,一石激起千层浪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正如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一样,对知识而言,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讨论、思维澄清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亲自做一做、试一试,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有成功的可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由教师讲授转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要先设计好问题探索的过程和要求,给学生以明确的目标、任务,并带着这些目标、任务选择恰当的方法去进行探索,使学生有所得、有所获。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让学生用正方形的纸片去折一折。如:把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4份,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可以怎么折?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加以指导,并指名到讲台展示:

学生的折法多种多样,并在动手折纸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平均分的认识,在涂色的过程中,掌握了分数中整体和部分间的关系,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通过这个自主探索的过程,学生不仅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而且也能体现现代数学教学思想的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通过教师合理的引、恰当的放,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勇于创新。

三、让后进生“动”起来,相信我能行

一个舰队航行的速度不是取决于最快的舰只,而是取决于最慢的舰只。教学同样如此。如何提高后进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妨采用赏识教育,让他们“动”起来,因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而在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强烈的探求欲望,创造条件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成为活动中的主要角色。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让那些成绩落后的学生扮演一些简单的、容易操作的角色。比如在编练习题时,用上他的名字,“某某同学每天做3件好事,这样他一个星期共做好事多少件?”他一听到自己的名字注意力就会集中起来,而且他也有了加入到学习中的欲望。又如:学习《小数的认识》这一课时,在测量黑板的长度中,我请了一名后进生上来,我对他说:“这节课你听的这么认真,老师请你上来当助手,帮老师做记号共同测量。”学生很自豪地走了上来,在帮忙中他也学会了测量的方法,因为此次备受重用而增加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并逐渐在课堂中活跃起来。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潜移默化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带着孩子们走进数学的天地,让数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在充分的生活角色体验中,感知生活,亲近数学,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做数学”、“用数学”和“再创造”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数学学习的持续发展服务。

总之,要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数学课堂教学。

大学生英语词汇记忆三步曲 篇12

第一, 无论是非英语专业学生还是英语专业学生, 他们在记单词时的第一步, 就是根据该单词的音标, 准确无误地拼读或者默读该单词, 这个就是最基本的音标记忆法, 虽然音标记忆法不及后来提出的联想记忆法有影响力, 但是, 每个学生在记忆新单词时, 都会根据读音来将新单词中的字母组块, 比如说:单词“hinder[hind], 阻碍”, 根据读音或者音标可将其组块为“hin-der”, 而不是“hi-nder”, 从而促进单词词形的记忆, 又如多音节词“together[tɡe (r) ]”, 这个词就有三个音节, 分别是[t]对应to, [ɡe]对应ge, [ (r) ]对应ther。对于大学生来说, 经过长达至少六年之久的英语学习, 对音标的拼读已经非常熟悉了, 已经掌握了发音的规则及单词拼写的规则, 因此, 在能够读出该单词的同时, 就可以基本无误地拼写出该单词了。所以, 对于任何学生, 记忆新单词的第一步就是要正确朗读, 而且可以根据音标或者音节将单词进行拆分组块记忆, 从而记住单词的拼写。

第二, 大学生在经过长期的英语学习后, 除了掌握了在无教师教读的情况下, 就可以拼读出新单词的基本技能的同时, 还有就是可以判断该单词的词性、组成、前后缀的情况等以及针对不同新单词, 可以运用不同的记忆方法比如谐音记忆、形象记忆等进行综合记忆的能力。当然, 运用联想记忆法在英语学习中是比较常见的, 比如说, 单词“hinder”, 它的完整释义有“1 vi.成为阻碍;2 vt.阻碍;打扰;3 adj.后面的”, 在记其中文释义时, 可以选择最主要的意思进行记忆, 然后根据不同的语境对不同的释义进行拓展, 如“阻碍”就是其最主要的释义, 而短语“hinder from”就是这个单词的常见用法。在记住了这个单词的基本释义以后, 可以根据单词的结构, 进一步分析这个单词, 例如, 在看见这种-er结尾的单词时, 学生们可以大胆猜想这个单词是否本身就是-er结尾或者是加的后缀, 通过查阅, 可以得知, 单词“hind[hind]”有“adj, 后面的;n, 雌鹿”的意思, 虽然这两个单词仍然不能够判断有直接联系, 但是有共同的意思, 因此, 在记其中一个单词时, 完全可以联想到另外一个。此外, 英文单词中, 中文释义为“阻碍”的英语词汇有很多, 比如说“block, impede etc”, 虽然这三个单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界定为同义词, 但是在用法上肯定有所不同, “Hinder”的意思是“通过延迟的方法加以妨碍”:“Impede”的意思是“通过使活动、行动发生困难而延缓发展”;“Block”表示“完全阻挡了进程、通道或行动”, 经过这样一比较, 大家在运用时, 就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运用不同的词语了。又比如说, 单词“evaluate, [ivljeit], v.评价;估价;求…的值”, 这是一个典型的以“-ate”结尾的动词, 如“accelerate、decelerate、penetrate”, 这类动词的名词形式都是-ation, 因此动词“evaluate”的名词就是“evaluation”, 而“evaluator”就是“评价员、鉴别器、求值程序”的意思。如果是第一次遇见这个单词, 那么怎么样才能记住它的中文释义, 其实这个单词可以将其拆分e-valuate, 而动词“valuate, 对…做估价”则是由“value+ate”构成, 单词“value, 价值, 估价”的意思, 这样在前面加一个前缀“e”表示“加强或引申意义、使…”, 因此, 根据这个单词的词根“value”就可以知道“evaluate”的意思了。当然, 联想记忆法的运用会根据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具体情境的不同而不同, 只有将单词的词根, 词缀这些构成单词的几大要素加以灵活运用, 单词的记忆才不会显得如此无趣了。

第三, 通过音标记忆法, 掌握了单词的拼写以及通过联想的方法, 掌握了单词的中文释义、用法、同义词等以后, 那么这个单词在大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就算简单完成了, 但是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记忆单词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巩固, 复习。可是, 很多学生发现, 即使经过反复的朗读, 拼写后, 单词的记忆仍然停留在表层, 而且巩固、复习的时间远远多于最初记单词的时间。那么怎样可以提高效率, 甚至做到一劳永逸的结果?其实, 方法很简单, 这就需要学生们将记忆中的单词进行分类、整理, 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正如历史课上, 如果分别记忆“夏朝、周朝”这些朝代, , 学生们的记忆会很容易混乱, 但是如果学生们将其整理, 并按顺序把他们处理成一个整体及历史朝代歌, 就好记多了, 如“汤尧舜禹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这样学生们不仅可以准确无误地记忆朝代的顺序, 而且可以总结某一朝代的特点。同样, 学生们在记忆单词时, 每一个单词之间是没有联系的、分散的, 琐碎的, 这就使他们把每个单词都看作是一个记忆材料, 而根据研究, 记忆材料一组为7个左右是最佳的, 那如果大家在记单词时, 将七个单词作为一个整体, 就可以一次记忆49个单词, 这就大大提高了效率。例如, 一组单词“declaration, 声明”、“coverage, 保险险别, 承保范围”、“exclusion, 责任免除”、“summarize, 概括”、“policyholder, 投保人”、“premium, 保险费”、“compensation, 赔偿金”, 乍一看, 这一组单词之间是没有任何联系的, 如果学生们采取瞬间记忆的方法, 再回想这些单词, 显而易见, 记忆的效果是不理想的, 但是如果根据这一组单词设置一个场景或者一段话, 而这一个场景或这一段话能够把所有单词都可以包括进去, 再回想这些单词, 记忆的效果就很不错了。比如说, 通过整理, 学生们可以设想:“投保人在做概述、声明时, 要求保险公司付赔偿金, 因为自己交了保险费, 而且保险险别是全险, 这样自己的责任就可以免除。”这一段话中包含了上述7个单词, 忽略在句中的词性, 就可以将这7个没有联系的单词串联在一起了, 从而看作一个记忆材料。因此, 只要通过第一、二个步骤将这几个单词记忆, 在记忆的黄金时间如晚上睡觉前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巩固、回忆, 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 这种将词汇串联的方法的最佳运用时间是在复习时, 而且设置情景, 语段时需要联想能力, 尽量减少干扰语句。这样反复几次, 就可以避免遗忘了。

通过以上三步, 单词的记忆就会变得容易多了, 当然, 与任何新事物一样, 新单词的记忆也需反复地在大脑中留下痕迹, 才不会被遗忘。

参考文献

[1]刘启辉.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英语词汇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 2009

[2]王道平.如何利用联想记忆法扩展英语词汇量[J].海外英语, 2012

上一篇:爬山小学作文下一篇:摄影部个人工作总结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