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毕业自我鉴定

2024-06-03

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毕业自我鉴定(精选11篇)

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毕业自我鉴定 篇1

自我鉴定是一个人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的自我总结,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因此我们是时候写一份自我鉴定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自我鉴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毕业自我鉴定,欢迎大家分享。

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毕业自我鉴定1

汉语言文学本科阶段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回顾大学本科的这段时光让人难忘。这段日子里,通过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不断充实自己、锻炼自己,使自己在思想认识、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方面都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很大提高。毕业之际,现对自己的各个方面作一自我评价:

思想方面,通过认真学习大学本科课程,进一步加深了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了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

学习方面,谦虚谨慎,勤奋学习,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大学本科,较好地处理大学本科与工作的关系,做到工作与大学本科两不误。自从工作以来,没有因为大学本科的紧张而放松对工作的要求,也没有因为工作的繁忙而放弃大学本科,能够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另外,注重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为自己更好地开展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生活与工作方面,树立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是一个团结同志、真诚待人的人,是一个务实重干、乐于奉献的人。

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毕业自我鉴定2

在大学期间,我由一个只知道读书的小女孩,变成一个有着自己个性和思想的先进青年。我来自农村,农村的生活锻炼了我吃苦耐劳、踏实肯干、谦虚、自律的性格。学校的生活,培养了我爱跑步、看书、上网、听音乐的兴趣。学生工作生活锻炼了我与人接触的能力、与人合作打交道的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还培养了我团队的`精神。增强了我与社会的接触。

在学习上,我刻苦地学习本专业知识,综合测评成绩连续两年居本年级的第一。本专业课程,我已圆满完成。课余时间里,我还自学广东省高等教育考试本科段课程(华师大),已顺利通过了一半课程。另我熟悉windows操作,还能熟练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操作,为将来在教学上运用先进的多媒体和电脑教学打下基础。平时,除了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文学书籍外,我还涉猎了心理学、教育学、电脑等书籍,相信在以后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会有更大的提高。

在生活上,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求自己充实充实再充实,完善自我,我相信:用心一定能赢得精彩!为此,我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我连续参加了三届校运会并取得不错的成绩,还多次参加篮球赛,成绩虽菲但也锻炼了“参战”能力。我担任了四年班的学风委员,任职期间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协调其他班干搞活动,良好的服务态度深受同学好评。另我还担任了一年分校区自律会干部,认真负责,做事能抓重点,主动和同事相处合作,深受上司和同事赞赏。下乡义教、毕业实习生活让我有了初次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尝试创新。

在思想上,我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20XX年1月11日被批准为预备党员。平时,我团结同学,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参加义务劳动,曾多次捐款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多次参加献血,探望古寡老人,深受老师和同学好评。

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毕业自我鉴定 篇2

一、汉语言专业本科教育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教学目标与市场的偏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对于综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专门从事文学研究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少。就现阶段汉语言专业的教学现状来说, 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与市场需求的严重脱节。所谓教学目标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 对具体的教学活动提出的一种纲领性的要求与指导, 本科阶段专业的教学目标又细分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目标, 进行专业培训的教学目标, 对课程进行有效设计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及对课堂进行有效利用想要实现的教学目标。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具体特点以及这四大目标的具体内容,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当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还停留在对知识进行有效构建的时候, 市场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已经发展到对人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及相关专业能力的应用层次上了, 因此现阶段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育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教学目标与市场的偏离。

(二) 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适用性有待加强

随着知识观的提出, 我们可以大致的了解整个教育界的发展态势。就教育的改革而言, 它实际上是对市场变化做出的反映, 相应的专业教材也应对市场做出相应的反应。而就现阶段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教材来看, 普遍存在过时、偏难等现象, 围绕专业核心知识进行体系构建的过程中, 内容过于繁琐,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吃力, 也缺乏一定的实用性;除此之外, 相关教材涉及的一些内容超过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范畴, 看起来感觉高深莫测, 学生学起来不知所云, 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

(三) 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顾名思义, 汉语言文学专业就是和文字打交道的专业, 大量的文字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本身就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情, 加上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以及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 学生对于专业的文字信息也就越来越无感, 再加上枯燥的教学方式,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基本上是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 完全无法有效的参与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改革有效措施浅析

从上文中的相关论述中,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的改革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 同时也是本科教育体系进行自我优化的必然措施。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现阶段汉语言文学专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教育改革。

(一) 教育教学体系的优化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体系的优化主要指的是教材内容的优化与教学实用性的优化。针对现阶段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现状来看,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今, 我们既要保证教育领域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同时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 又要做到对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体系优化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保护, 在此基础上将教学体系中一些繁琐但是用处不大的环节或者是章节进行删除, 对教材进行有效的优化, 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 能够轻松翻越遇到的语言障碍;其次, 相应的研究人员还应进行有效调研, 对有效的优化方式进行探索, 从而总结出一套适合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的优化措施;与此同时, 调研小组还应结合市场的具体需求, 制定出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 保证教学的实施与市场能保持较为紧密的联系。加强专业课程间的逻辑联系, 降低课程的随意性和散漫性, 大力提倡有机教学。

(二) 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

根据市场的具体的方向要求, 应结合汉语言专业的具体特色, 进行专业方向的划分, 增强其专业性, 从而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与此同时, 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 还应增设一些应用型的培训科目, 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与实际运用的能力, 从而提高相应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 提高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

除了相关课程配套设施的完善之外, 还应注重学生的实践环节, 充分利用好以下几个有效的实训平台:首先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将有关的课程教学与实训进行充分的结合, 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将实训带入课堂;其次是课余时间的实训教学, 这一平台主要是利用实验室以及专门进行实训培训的基地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动手应用能力, 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将实践活动与汉语言专业的专业性以及相应的特色性进行结合。

(四) 评估体系的建立

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 汉语言文学专业因此专业的特殊性,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避免不了随意性, 因此, 相应的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有效的保证。从这一层面来讲,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相关措施之外, 汉语言专业教育的有效改革还离不开相关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学院学工部应加强对专业课程质量的检查, 发挥相应的监督职能,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保证汉语言专业教育改革的有效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到, 汉语言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不仅是这一专业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 同时也是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对汉语言专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在这一改革过程中, 教育工作者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仅是专业教育的实施者和组织者, 同时也是整个教育领域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柱力量, 教师们应恪守自身的职责, 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出绵薄之力。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应用型教育不断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尤其是本科阶段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本文主要围绕现阶段汉语言专业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其成因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着重就有效的改革措施进行了重点研究, 以供参考。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现状,教育改革,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毕业自我鉴定 篇3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国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8-0139-02

1 前言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计划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实践性环节。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等院校的扩招,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随之出现滑坡现象,其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创新性。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国学素养的提升,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此提出若干思考。

2 现状及问题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毕业前要完成的最后一门课程,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全面衡量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也折射出他们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然而从这些年来的培养情况看,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并不令人乐观。

论文选题针对性差,缺乏独立见解,抄袭拼凑现象十分严重 这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很多学生没有进行第一手资料的搜集和考证,有的甚至都没有阅读所要研究的作品原著,仅仅通过网上查找相关信息,进行复制粘贴。在论文选题方面,也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缺乏新意。

论文写作不规范 很多学生对论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没有标明出处,而且字体不一致,词句的表达出现语法错误。有时为了拼凑字数,语句重复,文不对题,整篇杂乱无章,可读性差。

指导教师数量有限 随着高校扩招,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从时间和精力上而言,部分教师由于所带学生过多,再加上科研的压力,没有充裕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深入指导。而且扩招也使学生的生源质量受到影响,以致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

论文答辩环节形同虚设,学生和教师走过场,没有真正发挥检验学生论文是否符合要求规范的关卡作用 通常情形是学生对教师在答辩时提出的问题并不能正确深入作答,搪塞应付;对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在答辩后也没有进行认真修改;有的学生进行了些许修改,指导教师在答辩后并未进行严格认真的批阅和审查。

3 影响因素

高校教学经费投入不够,毕业论文经费不足 很多高校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科研经费投入有限,指导教师没有足够的科研补助来从事相关科研活动,也不能参加国内外的重要学术会议,以更好地发挥优长和吸取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在毕业论文过程中的信息检索、文献查阅、书籍购买和论文打印等都需要相关费用,经费的有限使毕业论文的进度和质量受到影响。

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不到位 虽然高校都制订了相关的毕业论文规章制度,但在执行细节过程中往往很不完善,流于形式,缺乏对毕业论文全过程的有效监管和评价科学体系,也没有对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有效奖惩措施,约束力不大。

教师重视不够 相较对于博士生和硕士生的论文指导,有的教师由于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对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缺乏兴趣和积极性,责任心不够强,抱着应付态度;同时由于承担其他的教学科研任务,指导不力,使得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也相应地打折扣。

学生的态度认识问题 很多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平时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存在不劳而获的思想,随意从网上下载拼凑章节内容。由于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再加上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欠缺,在研究的过程中没有认真思考,往往漏洞百出,得出的结论也很肤浅片面,格式规范不符合要求。

就业压力对毕业论文的冲击和影响日益严重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在有限的岗位供求情况下,大多数学生在大四阶段将主要精力用在了择业上,而不是花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写论文。有的学生急于找工作,有的虽然已经签约了工作单位,但要上岗试用,所以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静下心来写论文,这无疑影响到毕业论文的质量。

4 对策与建议

1)加大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经费投入,保证各项工作的展开。同时加强图书馆资料建设,添置必要的图书和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资源,并使用网上检测论文系统,重复率超过规定要求的需要重新提交撰写。并定期聘请相关专家,举办毕业论文讲座,提升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和规范格式的认识。广引资源,为学生就业提供有益保障。

2)健全毕业论文管理机制,加强质量监管力度。强化管理,督促教师积极认真指导,并与学生定期交流沟通,保证学生毕业论文的按期完成。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将指导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能力和水平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并与评优晋级、津贴补助挂钩。明确考核指标和标准,建立全面、合理的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体系,将学生毕业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评审教师评分与答辩评分三部分组成,对于毕业论文优秀的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奖励,对于不合格毕业论文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则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以不断提高毕业论文管理、指导和写作质量。

3)强化管理,深化毕业论文的抽查审查及复查工作。除了学校的工作部署,系(院)也要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相应的检查工作,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进行。严把答辩关,重视答辩环节及答辩后的论文复查工作,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落到实处。

4)优化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学术修养和责任意识。教师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阔的学术视野,在对学生论文的指导过程中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学生国学知识的教育,调动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切实有效的有力指导。

5)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端正学生思想。要让学生认识到抄袭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只有从根本上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才能使之改变敷衍应付态度,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同时建立毕业论文信息交流体系,将优秀的论文编印成集,鼓励发表,并提供一定的版面经费支持,在全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术氛围。

5 结语

汉语言文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深化认识,并通过强化过程管理和改革探索来改变现状,不断提升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提高其国学素养,这也是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崇义.加强毕业论文指导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若干问题的思考[J]外语教学,2004(6):73-76.

[2]颜敏,等.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实证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16-18.

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毕业自我鉴定 篇4

论文题目(居中、黑体、三号)

(空1行)

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姓名:XXX准考证号:XXX(宋体、居中、小四)

(空1行)

(空两格)摘要: XXXXXXXXX(一般不超过300字)(仿宋、五号)

(空两格)关键词:XXXXXXXXXX(一般不超过5个)(仿宋,五号)

(空1行)

(空2行)

注释:一般不超过10个(小四号宋体加粗):

如:① [美]J.D.亨特著,安荻译.文化战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48.② 田长霖.21世纪高等教育的趋势与展望[J].高教研究与探索,2000,(3):6-7.文:(5000—6000字)(正文,中文一律采用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1.5倍)参考文献:(小四号宋体加粗):

如:[1]刘广珠.高中生考试焦虑成因分析[J].陕西师大学报(哲社版),1995,24(1):

161-164.[2]郑霖,柴宗新,郑远昌,等.四川省地理[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8-111.(文献顶格,连续编号,宋体,五号,单倍行距。引用格式按照GB7714-2005要求,请注意标点符号)

其他说明:

1、若有注释在正文中一定要上标,注释序号用①、②……表示;

2、若有图表,字体为宋体,五号,居中,表格采用三线表;

3、A4纸打印,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厘米;

4、中文标点一律采用全角;

5、页脚须设置页码,居中放置。

选题要求:主要是以文学类、语言类、中小学语文教学教法等方面

1、结合所学的文学作品,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现象进行分析。

2、语言文字在教学、生活中的应用。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篇5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流行歌曲歌词赏析

作者:

学校:

年级:

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答辩组成员:(主持人)职称:职称:职称:职称:职称:

答辩日期:年月日

流行歌曲歌词赏析

摘要:歌词是歌的主干部分,在歌曲中起着主导作用,一些经典歌曲歌词之所以倍受欢迎,有其内在的因素。歌曲需要用语言来充分表达作者或演唱者的内心情感,这就需要具有独特的个性化和富有想象力的歌词来吸引、取悦听众的兴趣。写词谱曲是种文化艺术的创作,创作本身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各个地方、各个民族创作者独有的思想表达,也是各个历史时期的产物。流行歌曲歌词的发展也遵循着时代大背景的转化轨迹,以其特有的方式反映着不同时代人的精神需求,震撼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关键词:个性化、特色性、想象性、震撼性、时代性、文化性

一、流行歌曲歌词独特的个性化

个性化有如下两个主要体现:首先是在艺术风格上强烈凸现作者独特的个性气质与语言修养。在我国词坛上,乔羽的深情舒畅与饱含激情;港台歌坛中侯德健的质朴与深邃;罗大佑的冷峻幽默与高贵典雅;以及童安格的贵族化气息和姜育恒的孤寂冷漠… … 都深刻体现了创作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人生体验;其次,我们可以从内容上看,歌词所塑造的主人公或所营造的抒情氛围必须是具有个性化的,独此一家的,才有可能引人深思引人共鸣。如齐秦的《狼》第一句:“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旷野中……”一开首即给人一种独立不羁、向往自由、广阔、抒展的个人天地粗旷豪放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突出男性的刚烈勇猛气质;崔健《一无所有》,从题目到全首歌词,都以十分精确的语言描述自身从物质到精神都一无所有的状态,从文化意义上确立了他在当代中国的摇滚歌手中的地位;而《 爱的奉献》(黄奇石词刘诗召曲)抒发的是一种心与心的呼唤爱与爱的奉献的人间真情,因此博得广大群众热烈推崇,这些都是词作者以个性化创作态度对待词作的艺术效果。当然,个性化的取得并非一日两日的功夫,这和作者个人修养气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是创作中必须求小同存大异,才有可能显出自我的独特之处。

在创作歌词的艺术活动中,必须有意识地寻找并确立属于自我的独特的审美情趣,并积极在自己的潜意识中,在文体与语汇的选择中运用出来。我们强调一点,即词作者的审美直觉与悟性感应,在创作中往往呈灵感状态爆发出来,此时就应该抓住不放,并将之诉诸文字,才有可能建立自己的独特世界。而理性的审视则应是在作品的初稿完成之后才进行细细反复推敲定稿。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在一个变化的多元的时代,只有用强烈的独特的艺术个性才能争取听众与读者对流行歌曲的认同与欣赏。我们必须拥有足够的探索勇气与创造精神,在流行歌曲这个小领域同样演出人间的悲喜闹剧,抒真善美之情,揭假恶丑之态,写出个大世界的痛苦与欢欣,美丽与新奇。当然,追求个性化往往也有失败的时候,但失败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此路不通”对后人的释示与启发意义绝不亚于成功带来的启迪。从社会学、经济学、文学的价值观来看,失败的探索往往会开启后人成功之路,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艺术需要献身精神。

二、流行歌曲歌词的地方特色性

马金萍作词赵本山演唱的电视连续剧《乡村爱情2》的主题曲《咱们屯里的人》:“我地老家哎!就住在这个屯,我是这个屯里土生土长的人。别看屯子不咋大呀!有山有水有树林,邻里乡亲挺和睦,老少爷们更合群。屯子里面发生过许多许多的事,回想起那是,特别的哏。”歌曲在中央一台播出后,很快就唱遍东北红遍全国,那浓郁的东北韵味,特有的东北字眼,加上旋律中带有东北二人转的腔调,充

分体现了东北地方文化的特色和底蕴,深受人们的喜爱。

歌手刀郎词曲并演唱的《新阿瓦尔古丽》:“戈壁滩上的驼铃我问问你?你能否告诉阿瓦尔古丽?不管是日落,还是黎明,痴情人在等待她归来的消息,用最美的声音等你的消息。”歌词以简单流畅、通俗易懂的方式娓娓道来,带给我们一些新的名词:“戈壁、萨它尔、驼铃、伊利、阿瓦尔古丽”让我们了解维族的文化背景,那特有民族风格的旋律,带我们进入到遥远的荒漠戈壁。像这样带有地方特色和民族性的流行歌曲歌词还有很多,不胜枚举。正是这些带有各地方特色、各民族风格、各文化背景的歌曲的尽显妖娆,才汇集成当代流行歌坛百花齐放的局面。

三、流行歌曲歌词的想象性

写作时,讲究“题好一半文”意思就是说:一篇好的文章,如果能有个好的题目那么就成功了一半了。在歌曲的写作中也是一样,如果能有个好的题目那么就自然而然的就能吸引听者的兴趣。那么什么才算是“好”的题目呢?第一,题目自相矛盾,给人一种想象空间。如《最熟悉的陌生人》,能让人产生:“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又是熟悉又是陌生的,怎么这么矛盾 ?去听听看。”这样的想法。这类的题目就是凭借它的矛盾性来吸引听者兴趣的;第二,能产生疑问的想象。如《牛仔很忙》,它让人忍不住会想:“牛仔是指什么,是衣服、裤子?如果这样的话他怎么能“忙”呢?那么是不是指的穿着牛仔服的人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能理解。”能让读者产生这样的疑问的话,那么这类歌曲的题目也是成功的了。第三,带希望或期求的。如《你一定要幸福》、《不想让你哭》这样的题目,带有抒情性,提出了美好的希望。这样的题目能引起听众的共鸣,也就可以吸引他们去听,指引他们进一步的想象。

有了好的题目,还不能大意,接下来就要考虑:怎么样的歌词才能继续听众的热情?当然,像《想你,零点零一分》这样的歌,从一开始就在记叙一份动人的情感的抒情歌曲,像涓涓细流,慢慢地流过人们的心田,是能称得上好的。但,这只适合能够安静下来的人群。而有的人性子比较急,如果你总是一味地铺叙,久久进不了主题,他们就会认为你是在浪费他宝贵的时间,与其听你废话,他还不如去干些刺激的事情呢!所以,怎样吸引他们的继续听下去的热情,以期获得更多的实际效益就成为了流行歌词的要义了!有这样的一些歌,首先,像《后来》,它以“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这样的句子开头。开头就是高潮,就表达了歌词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然后再娓娓道来,慢慢地叙述经过,抒发情感。它就以一个充满丰富想象力的结局成功地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理。其次,就像《飞舞》以“漫天飞舞,一片荒芜,满眼风雪和眼泪都化作尘埃,再多的苦,于事无补,忘记所有才能够重来……”这样整齐的文字开头,配上流畅的音乐,就能吸引听众自然地跟着合,当然也就能让他们继续听下去了,因为人都有追求完美的心态,遇到一个想唱又能够唱的歌曲当然就想学会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了!再次,就像《新回心转意》,以“我曾经唱过回心转意,就是让你真心真意,不再为爱担心逃避……”这样的句子开头,把歌词的开始部分和他以前的那首比较走红的歌曲《回心转意》结合起来,既体现了作者在创作上的继承性又勾起了听众对往事的回忆,这又创造了一个很广的想象空间。这时,听众就会想象:“这首,是和以前那首是同样的作者吗?是不是,差不多的哦?听听看!”于是就成功地达到了创作的目的了。

四、流行歌曲歌词的震撼性

有这样一首歌从建国初期流行至今仍然震撼着、激励着960万平方公里地面上的每一个人,这首歌就是《歌唱祖国》,这首歌曲的诞生,要从新中国成立时说起。自那一刻起,王莘就开始酝酿一首歌唱祖国新生的歌曲。1950年国庆前夕,王莘到北京出差,经过天安门时,他看到了庄严美丽、充满节日氛围的天安门广场和随风飘扬的鲜艳的五星红旗。此情此景,让王莘激动得热泪盈眶,深深地震撼了他,他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激情,他要把心中的感受用音乐表达出来。在返回天津的火车上,他就酝酿出了《歌唱祖国》的曲调和歌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歌词中表达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这种心情是非常振奋人心的,产生一种合力,而这种合力是通过一种音乐的形式,把大家凝聚到一块,产生出一种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在残酷的一千个日日夜夜里,这首歌广为流传、久唱不衰,引导我们走过艰苦的岁月,直至战争结束。这首歌曲非常大气,歌词简洁,悦耳动听,朗朗上口,唱出了人民的心声,体现了人民对祖国强大的渴望。无论在哪里听到这首歌,都会觉得很兴奋,无论在哪里,只要是响起《歌唱祖国》的歌声,大家都会跟着唱,没有人不会唱的。

说来也奇怪,这首歌就不会过时,这样一首歌曲为什么能够历经几代,流传这么久的时间?原因就在于《歌唱祖国》这首歌的歌词不是硬邦邦的口号歌,它是有感情的,它唱响了时代前进的主旋律,唱响了时代的最强音,成为激励、震撼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向前的时代号角。今天他还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在歌词里体现了几代人的心里话,他能够表达和抒发我们几代人共有的感情,所以才为人民所铭记、所欢迎。

五、流行歌曲歌词的时代性

20世纪30.40年代,流行歌曲以旧上海滩为主要题材,吟唱出老上海的风情万种。当时的老歌歌词文学含量极高,每一首歌词都是一首诗。用词高雅含蓄,词作家也有很高的文学素养,比如陈蝶

一、陈歌辛等。歌曲旋律流畅悦耳,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个曾经给人感觉璀璨奢华的城市,有着最优雅精致的生活,流行着最时髦的享受。最最深入人心的当然有金嗓子美誉的周旋,时至今日,周旋的故事依然成为许多人追忆老上海的影子。

作家白先勇曾经回忆道:“我的童年在上海度过,那时上海滩到处都在播放周璇的歌,家家花好月圆,户户凤凰于飞。”《花好月圆》和《凤凰于飞》都是周璇主演的电影里的插曲,由周璇本人演唱。“花样的年华,月样的精神,冰雪样的聪明,美丽的生活……”王家卫的小资风格电影《花样年华》的灵感也来自周璇的歌声。另外,还有“银嗓子”美誉的姚莉、以及李香兰的《夜来香》、白光的《葡萄美酒》、吴莺音的《大地回春》等等,悠扬的歌声为我们展现的是老上海的灯红酒绿、婀娜多姿。

20世纪50.60年代以抗战题材为主要的创作,歌词也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意气风发。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在08年奥运开幕式上由林妙可小朋友演唱的《歌唱祖国》,抗战时期爱国青年们传唱的这首歌对于现如今日益强大的中国来说,依然生动贴切。使我们感受到的是无比的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繁荣富强添砖加瓦的信心和决心。

再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简短铿锵的歌词犹如口号般把全中国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歌赞共产党解放了中国,相信共产党能创造美好的明天。

20世纪70.80年代,市场开放,各个方面都有新的发展,歌曲的创作更是总入重新地探索阶段,此时大量的港台歌曲涌入大陆市场,刮起“西北风”,“港台风”。伴随着1979年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流行乐坛也开始广纳新资源,港台歌曲大量流入中国大陆,进而对其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的代表人物有邓丽君、刘文正、凤飞飞、张帝等。

首先是一批台湾校园歌曲,比如《外婆的澎湖湾》,“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怀想,也是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那是外婆拄着杖,将我手轻轻挽,踩着薄幕走向余辉,暖暖的澎湖湾,一个脚印是笑语一串,消磨许多时光,直到夜色吞没我俩,在回家的路上,澎湖湾澎湖湾”歌词清新自然,毫不做作,勾勒出了纯真的少年时代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还当时香港歌星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更是家喻户晓。歌中“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鲜明的对比勾勒出一位西装革履而又意气风发的海外游子,在海边面向祖国翘首远眺的身姿;而“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一出口,便觉全身热血沸腾,保卫祖国,建设家园的豪迈情感油然而生。也可见港台传入走红的歌曲多以爱国主义题材为主,与内地同类题材相呼应而汇成一体,完整地表达了当时的社会心态。

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歌曲更加繁荣,每种类型得到发展,并衍生出更多的种类。90年代初期,在校园歌曲大热之时,更多的流行歌曲开始转向了寄予情思的创作题材,易记忆易传唱的旋律,或轻快或深沉,让人感受到了暗恋的羞涩、热恋的幸福以及失恋的痛楚。

说到代表人物,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我最喜欢的歌手、天后——王菲。王菲的歌声也如她本人给人的感觉缥缈但又真实,演唱出的是新时代女性的特立独行、大胆执著、低调张扬。如很典型的是《但愿人长久》,巧妙地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作为歌词,古词的韵味,作为流行歌曲深受人们的喜爱。另外,要谈到的当然是现在话语乐坛大热的周杰伦。杰伦的走红不是单纯的歌坛现象,相反,仔细剖析他的歌曲很有特点,或者说正是代表了当下乐坛的歌词特点。总体说来歌曲中歌词的发展是紧密跟随着时代的步伐,它映照出不同时代人的一种文化底蕴。

六、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性

流行歌曲歌词是音乐文学,既有音乐性又具有文学性。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凭借着语言,能够独立地完成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任务,所塑造的文学形象是完整的,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流行歌曲,是指某一历史时期在社会大众,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广为流传的歌曲,一般以通俗歌曲为主。经过大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它已发展为词曲交辉、诗乐合璧的音乐体载和大众文化的主要形式,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而且成为现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流行歌歌词主要是同乐曲一起通过听觉而被感知的,但是,就歌词本身而言,它引起审美感受的却并不是声音本身,而是声音所代表的语言。学者庄捃华强调说:“一件真正的音乐文学作品,首先应是一件真正的文学作品,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一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只有通过歌词才能具体确定下来。作为语言艺术的歌词,它在诉诸听觉来传达语义方面,与朗诵、演说、谈话、广播等形式,本质上是相同的。只不过它在乐曲的衬托、延伸作用下,使感情内容发挥得更加充分罢了。例如梅艳芳的《床前明月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歌词引自唐诗《静夜思》);邓丽君的《在水一方》“绿草苍苍,白露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露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是直接引用《诗经》中的词句);毛宁的《涛声依旧》“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借鉴唐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等直接或间接引用古典诗词的流行歌歌词引用到歌词中,这样既丰富了歌词的内容,也提高了人们古诗词的文化素养。

总而言之,现在歌坛歌曲创作丰富多彩,呈现趋向不同反响。大部分歌词都是人们情感的象征,也是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的生活多半是在歌曲的伴随中度过的。有些歌曲经过了大半个世纪还能让人朗朗上口,熟而能祥,关键取决于它独特的个性和特色,以及在人们心中所产生的震撼,这种震撼不仅是时代的见证也是文化底蕴的一种真实体现。

参考文献

1.顾笑瑜.试析流行歌曲的精神内涵[J].河南大学学报,2005

2.庄捃华.音乐文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3.浅白中的艺术韵致 论文 期刊

4.张蕾,董学耕.流行歌曲浅析[J].中国音乐(季刊),1994

5.《歌词创作简论》 余铨 上海文艺出版社

6.《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孟昭泉南阳理工学院文法学院2007年第7卷4期

7.《莆田学院学报》宋毅莆田学院汉语言文学系2009年第16卷第3期

8.《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于滢慧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第4期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环节要求 篇6

实践环节包括实习和毕业论文两项内容。

一、实习

包括三部分:实习方案、实习教案和实习报告。

1、实习方案

方案包括以下内容:实习目的,实习学校班级,实习内容,实习方法、步骤和时间分配等;字数不低于300字。

2、实习教案

应当符合教案的一般要求,内容详细,格式规范。

3、实习报告

包括以下内容:题目及署名,实习目的和意义,实习时间、地点,实习方法、步骤,实习内容,实习体会等;字数要求不低于3000字,其中“实习体会”应不少于1500字。

实习方案和实习报告用A4纸分别打印;实习教案既可打印,也可手写。此三个文本加封面装订在一起。装订顺序是:实习方案——实习报告——实习教案。封面必须为打印封面。封面文头为“X校(市级电大名称)教学实习报告”,以下包括实习者、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X年X月)等项目,具体格式由各市电大统一设计。

二、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的选题应以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不能脱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范围。选题还应鼓励创新,避免选择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应当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材料翔实、有力,结构完整、谨严,语言通顺,格式规范。

毕业论文必须具备以下项目:题目,署名、完成时间,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此外,如有必要可加附录;篇幅较长的论文应编出目录。

⑴摘要是论文内容的“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首先,摘要应具有客观性。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的客观反映,要避免主观评价,避免使用诸如“本文论述了……,对……有重要意义”之类的词句;其次,摘要应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摘要应为一篇相对完整的短文,读者即便不读论文全文,也能通过摘要对论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能够获取必要的信息。最后,摘要应具有简洁性。摘要应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不宜写得过长。

⑵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标示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一篇论文应有3-8个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下方。

⑶正文规范的结构程序是“序论→本论→结论”。

开头一段或两段相当于序论,一般说明选题的背景、缘由、意义以及研究目的,提示主要观点等。作为序论,一般都要提出问题,也可在序论中限定研究范围、交代研究方法、解释基本概念等。

本论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是集中表述研究成果的部分,对问题的分析、对观点的证明,主要是在这一部分中进行并完成的。一篇论文质量的高低,也主要取决于本论部分写得如何。本论部分的内容量大而复杂,一般要分几个层次加以论述,形式上一般都用小标题或用中文序号“一”、“二”、“三”……标示。

结论是一篇论文的收束部分,是文章内容的归结,通常包含提出论证结果和指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两项内容,但可有所侧重。结论中也可对研究成果的意义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扼要的说明和估测。

论文也可以只有序论和本论或只有本论和结论,而没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明确的序论或结论。这可以看作是规范结构程序“序论→本论→结论”的变体。

⑷注释采用脚注的形式。

⑸参考文献目录是评定论文作者的研究状况及钻研程度的一个重要依据。每一条参考文献包括的项目有:著者姓名、刊物(书)的名称、卷期号数、页数、文献题目(包括书中某章的标题)、出版日期等。

毕业论文不得少于6000字,定稿统一用A4纸打印、装订,提交一式两份。经答辩合格后的论文,要装入统一印制的毕业论文档案袋中(一个学生一个档案袋),装入的材料包括:论文一稿、二稿、打印好的论文、论文指导表、论文答辩评审表、软盘等;毕业论文档案袋由市电大集中保管。档案袋及其相关表格由省电大统一印制。

除封面之外的文字字体一律用仿宋4号打印。

时间安排1、11月12日之前与指导老师沟通,确定下论文题目。

2、11月18日之前完成论文一稿。

3、11月23日之前完成论文二稿。

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毕业自我鉴定 篇7

一、要求

根据中央电大、省电大有关文件和管理规定: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集中实践环节”是学员在第五学期必须完成的一项内容,也是毕业必备条件之一。“集中实践环节”包括“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两部分,共计8学分。集中实践环节不合格者,不能毕业,且需补做,这将延长本人毕业时间。

社会实践3学分,由学生独立完成。社会实践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周,师范类学生必须参加“教学实习”。字数不少于3000字,不得超过8000字。成绩由指导教师给出,市校复核,省校验收,中央电大抽查、终审。

毕业论文:5学分,必须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撰写。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毕业论文字数不低于6000字,不得多于10000字。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初稿后,送指导教师审阅,并根据指导教师批复意见做3次以上修改,直到指导教师认为合格,同意提交答辩为止。指导教师给出初评成绩,将三稿一并提交上级电大。学员完成毕业论文后,还要参加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7人组成(省电大和市电大专职教师),经过答辩,最终给出每位学员论文及答辩成绩,报中央电大审查确定。

二、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为3学分)

按要求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员社会实践必须到中学参加中学语文教学实习,时间不得少于三周,教学实习之后需提交“教学设计”和“教学实习报告”各一份(打印)。

1、“教学实习报告”的写法:根据你所提交的教学设计,写出你的课堂实施过程、教学效果以及个人体会。

2、字数:要掌握在3000----8000字之间。

3、格式要求:正文统一使用A4纸进行文字打印及装订(侧面装订),页面上下边距各2 CM,左边距2.5CM,右边距2 CM。标题为小二号黑体字,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字,小标题用小四号黑体,行距为1.5倍行距。各级标题序号为“一”、“

(一)”、“1”、“(1)”、“①”。定稿要求加盖学校公章和单位意见。

二、毕业论文(占5学分)

(一)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

1、毕业论文的选题应以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而不应脱离汉语文学专业范围。选题还应鼓励创新,避免选择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

2、毕业论文应当具备学术文体的一般特征。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各类非学术文体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论文提出。

3、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必须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学生在专科学习阶段所作毕业论文不得直接或变相用作本科学习阶段的毕业论文。

4、毕业论文应当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材料翔实、有力,结构完整、谨严,语言通顺,格式规范。

5、应当具有与本科毕业论文相当的学术含量和内容容量,要有分析、有认识、有新意。论文总的字数不得少于6000字。

6、毕业论文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论文活动应在第五学期完成选题、拟纲两个实施程序,包括收集资料、撰写、修改、定稿、答辩等。

(二)毕业论文的格式规范

毕业论文的格式必须统一、规范:

1、一份完整、规范的毕业论文应当包括以下项目:封面、内容摘要(500字左右)(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毕业论文封皮统一采用A4纸的形式,具体格式见毕业论文表格。

毕业论文正文统一使用A4纸进行文字打印及装订(侧面装订),页面上下边距各2 CM,左边距2.5CM,右边距2 CM。标题为小二号黑体字,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字,小标题用小四号黑体,行距为1.5倍行距。各级标题序号为“一”、“

(一)”、“1”、“(1)”、“①”。定稿时要求有

印刷稿和电子文稿。

2、毕业论文制作成电子文档一份(光盘)。应统一采用打印形式,A4纸张,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字型,论文标题为小二黑体,文中小标题用小四黑体。

3、每个学生一个毕业论文档案袋,其中包括论文的初稿、修改稿、最后定稿(一式三份,每份附评审表)、光盘等内容。

(三)毕业论文选题参考(略:参见保定电大在线平台专业介绍)

(四)毕业论文的答辩

1、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原则上均应参加毕业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者方能毕业。

2、毕业论文的答辩过程主要由学生介绍论文(10分钟)、答辩组提出问题、学生准备(30分钟)、学生回答问题及答辩组评议并评定成绩几项程序构成。

3、答辩组评审论文,首先对论文的论点、论据进行审查,看论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文章是否有新意,给出初评成绩;然后在论文研究的范围内,提出三个以上质疑问题,要求学生答辩,据此给出答辩成绩。最后由答辩组对学生的毕业论文给出综合成绩。

(五)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

1、评定内容

(1)论文质量

1)学术性:选题具有一定的学科意义,内容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含量。

2)创见性:选题、立论或材料运用,应当具有一些新的学术见解。

3)逻辑性:论证有力,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结构完整。

4)规范性:论文的总体构成及表述方式符合文体规范和学术规范。

(2)答辩情况

态度是否端正、认真;对问题的回答是否准确、到位;语言表述是否清楚、流畅。

2、评定标准

毕业论文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等,取得合格以上成绩者给予毕业论文的学分5学分。未完成毕业论文或成绩不及格者不计学分。

评定标准如下:

(1)优秀(85分以上):观点明确、新颖,材料翔实、充分,结构完整、谨严,论证深入、有力,语言流畅,格式规范。从总体上看,文章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和理论性,表明作者确已很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作者在答辩中有较为出色的表现。

(2)良好(75分—84分):观点明确,材料翔实、充分,结构完整,论证有力,语言流畅,格式规范。从总体上看,文章具有一定的新意,表明作者确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作者在答辩中有较好的表现。

(3)中等(65分—74分):观点明确,材料翔实,结构完整,论证有力,语言通顺,格式规范。从总体上看,文章没有明显的漏洞或缺欠,表明作者已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和素养,并且能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作者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答辩。

(4)合格(60分—64分):观点明确,材料较为翔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格式规范。作者在答辩中能够比较正确地回答问题。

(5)不合格(60分以下):

有下述情形之一者便为不合格:观点不明确或明显错谬;内容空泛或材料虚假;结构不完整,缺少层次感和逻辑性;语言不够通顺,病句或错别字较多;格式不够规范,不合乎文体特征;字数少于6000字;有剽窃、抄袭及其他弄虚作假行为者。

3、成绩评定的步骤与办法

(1)指导教师和答辩组成员分别给出论文初评成绩,答辩组根据初评成绩和答辩情况给出论文综合成绩。

(2)论文综合成绩和评语一同记入学生成绩册。

(3)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为优秀者的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总数的20%。

(4)中央电大、省电大对毕业论文成绩进行检查和审核。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8

文题: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代友情诗赏析》

写作意图:

友情诗,是建构在离别、怀念、追悼情境下的抒情言志之作。唐代,达到国家规模的空前统一,从贞观到开元,“遍观百家”、“好语王霸大略”、“喜纵横任侠”成为文人的共同风尚,“济苍生”、“安社稷”、“致君尧舜”建功报国成为文人的政治理想,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志向,使许多文人墨客成为挚友,如李白与杜甫、韩愈与孟郊等。传统的友情诗在盛唐特有的时代文化中,呈现出空前的繁荣,蔚为壮观,并涌现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友情诗显透盛唐人广阔的心灵境界,不论在内容、技巧与风格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开拓与创新,有极高的艺术成就。这一中华文化史上的瑰宝值得我们去研究。

本论文的前沿观点: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在一切艺术里,诗的艺术占着最高的等级。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上下五千年,连绵不断留下了灿若星河的诗歌。在诗史发展中,唐诗为一代文学之标志,进入我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唐代诗坛以百花齐放、美不胜收的繁荣局面享誉千古。诗人辈出,巨星丽天;作品浩瀚,内涵丰富;风格多样,形式齐备;技巧成熟,流派纷呈;名篇佳句,传颂不衰。唐诗以高度成就和独特魅力,成为中华文明史上足堪自豪的瑰宝。

中国现代杰出诗人闻一多先生曾说:“一般人说唐诗,我却要说„诗唐‟,诗

唐者,诗的唐朝也,懂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诗。”而当你置身于唐代诗歌的海洋时,你就更知道了什么叫做陶然忘返。这是一个美仑美奂的世界,这是一个心声奏鸣的神殿。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东方缪斯们翩翩起舞;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远古吹来的醉人熏风……

友情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以描写友情为主要内容的唐代友情诗,可能不具有很高的政治价值,但它却充分展示出人性的美好,人世间情谊的可贵。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宋.顾乐:“唐人多送别妙作。”(《万首唐人绝句选》)这些描写友情的诗中有真情,即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叮咛,身处异地时绵绵的思念,还有永远失去友人之后的酸楚。这些言愁悲别,慰人慰己的友情诗,结合友情给人带来的感情波澜和心灵震荡,以其淳朴的真情美而打动人心。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路径:

本论文拟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等方法来收集资料。

本论文的观点创新和介绍:

本论文拟从两大方面进行论述:

根据诗的思想内容,唐代友情诗大体上可分为送别、怀远、追悼三类。诗人们在抒发心中这些情感时,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使用比喻。

文献综述: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民族。崇尚友道、珍惜友情,是我们优秀的民族精神之一。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大圣人孔子,在其经典著作《论语》第一篇《学而》篇的第一条便这样说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把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看做是人生十分快乐的事,这集中体现了对友道的高度重视。

中国古代诗歌史中的友情之作,从《诗经》的比兴托物,汉魏时的率真直抒到六朝的绘景写心。逐渐趋于成熟完美,到唐五代时达到了物我浑融,形神兼胜的境界。唐人友情诗意象的高度情思化包括三种情形:即情中景、景中情和情景的“妙合无垠”。这就使得友情诗的情感含量大大增加,艺术感染力明显增强,具有了超时空的审美价值。唐人送别诗色彩缤纷,情深意长,成绩显著,意象使用的个性化是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诗人,受理想愿望、个性气质、情感类型、审美趣味等主体品质因素的影响,其诗歌在取向方面不尽相同。观照唐人友情诗中诗人取象与意象营造方面的特征,对于探寻诗人熔铸在意象中的深层意识,挖掘诗歌作品的文化内蕴,评价诗歌的美学风格,均不无裨益。

写作计划:

1、2007年9月2日至9月12 日查阅有关文献,收集资料2、2007年9月13日至9月15日拟订论文题目3、2007年9月16日至9月26日撰写论文写作提纲4、2007年 9月27日至10月30 日撰写论文初稿5、2007年11月1日至11月18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二稿6、2007年11月19日至12月30 日修改论文,完善论文格式以及答辩

前准备

7、毕业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

《唐诗三百首》[清]孙洙 编选 山西古籍出版社

《唐诗十三论》吴湘洲 著 学苑出版社

《唐诗审美十论》刘洁 著 民族出版社

《唐代送别诗一向营造的个性化》李英 著 北方论丛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二》

《试论唐代送别诗》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05期《唐代送别诗刍议》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04期蔡静波《中华活页文选》 中华书局

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毕业自我鉴定 篇9

我一直担任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似乎以自己的知识积累完成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是绰绰有余的,而且社会上很多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真正专业对口、学以致用的例子越来越少。所以当初参加全国成人高考真正的目的完全是想拿一张本科文凭。但随着教学工作的深入,当自己以读者的身份解读一篇篇课文的时候,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更要是一眼活水”的重要性,当面对一次次教学中的争议时候,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中感觉最大的障碍就是工作和学习不能兼顾。一年三次的面授除了夏季是安排在假期中进行的,春季、和秋季的面授都与我们的工作时间相冲突(我们一般是连续面授10天左右)。我能克服长途跋涉的辛劳(到苏大要转车,来回将近2个小时),能顶着高温参加暑假中的每一次面授。在春秋两季的学习中,由于小学语文课务的安排特点,无法请假参加每一次学习,所以只能采用调课,回来补上的办法尽量参加每一次的学习。另外我还采用自学的方式来弥补自己面授学习的缺失,使自己能尽量多地汲取知识。

采用面授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三年中我学习了《古代汉语》《西方文论》《文献学》《美学概论》《语文教学心理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明清小说》《逻辑学》等多门课程,选修了《语文教学散论》《古代小说艺术鉴赏》《刘锋杰现代文学评论集》等课程,同时自己还阅读了《徐志摩诗文赏析》《鲁迅随想录——呐喊人生》等书籍。老师的面授让我听得津津有味,收益非浅,获益良多,自我的学习更我体会到学习读书的乐趣。三年的学习,丰厚了我对文学理论的理解,积淀了我的文学知识,提升了我的文学修养,所有这些让我在语文教学中更有底气和自信。

函授时一位老师讲的一个故事让我对学历进修有了更深的体悟:“你请朋友吃饭,一顿饭吃了198元,如果你口袋了只有200元,付钱时你是什么感受?——紧张、庆幸。假如你口袋里有1000元,你又有什么感受?——坦然、从容。口袋里的钱就好比是一个人的学识,虽然有时不一定能直接派上用场,但储备得越多,你在工作中就越能游刃有余。”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自荐信 篇10

您好!

我叫xxx,是xx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值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教育工作的执著追求,真诚地向您推荐自己。

大学四年里,我时刻按照“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标准去锻炼及发展自我。学习上,我刻苦努力,圆满完成了学校开设的语言文学、教育学等课程,每科成绩都达到优良以上,可以说对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有了相当程度的理解和掌握。并且在一个多月的教育实习工作中表现出色、获得了学校最高级别“双优”实习成绩,相信有能力胜任中学语文的教育工作。

大学期间,我还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国家计算机水平考试、且能闲熟操作Word等办公软件及CAI课件的制作,网络检索信息的能力也较强。此外,我还一直担任学生干部工作,曾当过三年班长和社团部门负责人,有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活动组织策划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我正处于人生中精力充沛的时期,并且热爱教育事业,决心做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希望贵校能提供一个让我发挥专长的平台,我定会竭尽全力的在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随信附上我的个人概况,以便你能更好的了解我。

此致

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毕业自我鉴定 篇11

一、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的写作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实施专业教学计划、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凡未撰写毕业论文或毕业论文不合格者,不得毕业。

2.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坚决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论文中凡引用他人著述或学术成果,均应采用注释或列参考文献的方式,一一注明出处。抄袭、剽窃他人论文的一经查实,该论文做不合格处理。

3.毕业论文的选题应严格限制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范围之内,大致包括:语言学研究(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研究(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可具体到对某一作家、某一作品、某一文学典型、某一文学现象的研究等);文学理论研究;写作学研究以及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等。调查报告、工作总结以及本专业以外的论文不得作为毕业论文提交。本方案提供了参考选题附后(有的仅提出一个大致的研究范围或方向,意在引导学生研究思路,提倡学生发扬独立思考精神,自主确定选题)。

4.毕业论文应当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材料翔实、有力,结构完整、谨严,语言顺畅,格式规范。

5.毕业论文的内容容量应与所给予的时间及学分相应,本科字数不得少于6000字超过10000字,专科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超过8000字。正文前必须附有300字左右的论文摘要。论文摘要位于论题及正文之间。在论文摘要下应有3-6个关键词。

6.毕业论文统一使用A4纸规格打印并按要求装订,同时提交论文电子版(采用WORD软件)。

7.毕业论文应包括:目录、正文(论文题目、论文摘要、关键词、文章内容、脚注)、引用参考文献资料目录(不少于十篇)及后记。对所引用的中外文参考文献资料,论文中必须注明所引用著作的作者、书名或论文名、出版单位(或期刊名)、出版时间及版次,引用其它参考材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参考文献单独列一页正文之后。后记放在参考文献之后单列一页。

8.毕业论文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二、毕业论文的选题技巧

选题如挖井 1.选题大小适中

2.选题要有价值(新材料、新观点、新方法)

三、古代汉语参考选题方向

说明:

1.可由指导老师提供参考选题,学生也可以自己选题。

2.下面参考选题中有的只是论题范围,用作论题则范围过大,请指导教师注意把关。

一、文字部分

《说文》部首的文化学研究(贝部研究、女部、玉部)《说文》部首研究 《说文》省声研究 《说文》中农业文化探讨 《说文》重文研究

《说文解字》“女”部字研究 《说文解字》“尸”部字研究 《说文解字》“心”部字研究 半坡刻符的性质及其与文字的关系 对汉字性质的认识 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 汉字编码研究及方案设计

汉字的结构(论汉字的结构规律或者论汉字的结构类型等)

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形体演变中的文化探讨,汉字形体演变的原因探讨等)汉字起源研究述评 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汉字考释方法述评 汉字前途讨论述评 汉字析形方法研讨 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 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 会意兼形声问题探讨 假借字与通假字 古今字和异体字 甲骨文形声字研究

江永“女书”的形体结构研究 江永“女书”源流研究

六书性质特点(六书文化探讨、从六书的演变看汉字的造字法等等)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 论汉字的性质 论汉字的音义联系 论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 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 论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 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 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

浅论《说文解字》一书的历史价值 声符表义的成因初探 声符表义的成因初探 试论词义引申的规律与方式 说会意 说假借

探求本义的方法种种 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 现代汉字构形特点 形声字起源试论 形声字声符说略 形声字义符说略 许慎六书说论评

义符表义与声符表义异同论 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

二、词汇研究

《论语》(某个或某些)代词研究 《论语》常用词汇研究

《孟子》(某个或某些)语气词研究 《世说新语》第二人称代词研究 《儒林外史》某类虚词研究。《诗经》叠音词研究 《诗经》连绵词研究 词的多义性和词素的多义性 词义演变的深层意义基础 词义引申的原则和方法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 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

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他关系)的看法 古今词义变化(现象原因规律)同义词和同源词浅说 先秦偏义复词研究

先秦同义复词研究(《左传》、《论衡》、《墨子》等)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 专书的词汇研究 汉语词汇双音化动因研究

三、语法部分

“是”的用法及其发展 《韩非子》中的被动句 《老子》(某种)句型研究

《论语》句法研究(判断句研究、祈使句研究、疑问句研究)《孟子》中的“其”字 《孟子》中的“之”字 《史记》(某种)固定结构研究 《荀子》副词研究 《战国策》中的“是”字 《左传》“焉”字研究 《左传》“之”字研究 《左传》被动句研究 《左传》判断句研究 《左传》祈使句研究 《左传》疑问句研究 《左传》中语气词“也” “被”字的词义演变

词类活用问题探讨(起源新说评价)从《韩非子》看先秦的副词 从《庄子》看先秦的宾语前置句

从唐宋元明清的白话作品切入考察近代汉语语法的有关问题 古代汉语“把”字句研究

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 古代汉语“之”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 古代汉语处置式考察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综述 古代汉语词序研究

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 古代汉语活用现象研究 古代汉语兼语式研究 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 古代汉语连动式研究 古代汉语判断句研究 古代汉语省略现象研究 古代汉语使成式考察 古代汉语双宾语考察 古代汉语重叠词研究 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近代汉语代词研究近代汉语量词研究 秦双宾语句的类型

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 唐诗句法研究

指代性“见”字词性研究 指代性“见”字词性再研究 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 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 主谓间“之”字探源 专书的语法研究

四、音韵研究 专书的用韵研究 学习音韵学的心得体会 陶渊明用韵研究

论音韵学在古籍阅读中的作用 联系古音考察现代汉语方音问题 汉语语音演变规律考察

联系汉语语音史研究现代汉语语音规范方面的有关问题 古代韵文用韵考察

五、方言研究 方言词汇研究 方言语法研究 方言音系研究

方言保存的古代汉语特殊成分

六、训诂学研究 标点研究

论中学教材文言文的注释 试论“据文证义”的训诂方法 试论“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 校勘研究

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注释研究 反训研究

七、修辞研究

《左传》的外交辞令研究 杜甫诗文修辞研究

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 《红楼梦》人物语言风格研究 《左传》人物语言风格研究 《水浒传》人物语言风格研究 古今修辞方式的比较 《孟子》论辩艺术研究 《战国策》外交辞令研究

八、其他相关研究 辞典学理论研究 中学文言教学研究 《说文》释义方式研究 古代汉语字词典释义辨正

总之选题尽量对专书、专人进行词汇、语音、语法研究。

二、语言学

1、对立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

2、互补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

3、说汉语的音节

4、说同音词

5、说同义词

6、说汉语的词类划分

7、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或偏正式、述补式等)

8、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

9、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

10、汉语的借词

11、论使用语言和艺术语言

12、论20世纪中国语言理论教材的发展

13、论语言和交际的关系

14、论语言和文学的关系

15、论语言和新闻传播的关系

16、论中国的语言教育

17、论共同语的类型和发展

18、论社会观念的变化和语言观念的变化

19、论语言环境的类型和作用 20、论语言规范化和语言发展的关系

21、论语言系统的结构

22、关于营业员语码转换的调查

三、现代汉语

1、论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及普及

2、论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

3、论五四运动中的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

4、论书面语发展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的现代化

5、论废除文言文与学习文言文的关系

6、关于普通话和方言相互影响的考察

7、论广告语言技巧的变化趋势

8、论当前语言生活中的问题及对策

9、关于校园普通话应用情况的调查

10、关于双语生活的调查

11、论一部文艺作品的比喻(比拟)语言艺术

12、关于身体部位的方言词的比较调查

13、家乡方言和周围方言基本词的对比研究

14、家乡方言和普通话的对比研究

15、方言保存的古代汉语特殊成分

16、报刊图书中的汉语拼音应用考察

17、“正词法”和汉语的书写改革

18、论网络时代的语言生活

19、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 20、普通话语音研究

21、XX作家(或作品)语言研究

22、网络汉语研究

23、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

24、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

25、现代生活中的新型句式研究

26、新词新语研究

27、外来词规范研究

28、字母词研究

29、成语研究

30、同义词反义词运用研究

31、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

32、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

33、汉字和汉文化

34、现代汉字学的研究

35、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研究

36、部件研究

37、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

38、如何整理异体字

39、如何整理异形词 40、规范汉字的研究

41、汉字的前途

42、“修辞与语境”浅谈

43、“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

44、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

45、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

46、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

47、谈词语的“巧妙配合”

48、谈“成语的活用”

49、谈“叠用句” 50、谈“四音节语音段落”

51、谈“比喻” 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

52、词典释义研究

53、常用字字频研究

四、逻辑学

1、浅议条件句的真假情况

2、语言量词的辖域问题

3、脏话的语法特点分析

4、脏话的指向性分析

5、文学创作中脏话现象分析

6、流行歌曲的语言构造

7、脏话的社会解构

写作类(写作方向)毕业论文选题

1、老百姓“春晚”情节解读

2、“无厘头”喜剧的幽默表达模式

3、普通话测试中四川人易读错汉字的归类与分析

4、试论书法艺术对魏晋南北朝文学传播的影响

5、浅论日韩影视剧对大学校园流行语之影响

6、《世说新语》悭吝形象浅论

7、中小学生对写作的抵触心理探源

8、《花间集》中的鸟意象

9、李白、杜甫生死观比较

10、《水浒传》中女性形象分析

11、流行歌词的诗意化写作

12、《红楼梦》诗歌用典分析

13、拜物意识的渗透--现代流行小说主题分析

14、论几米漫画文字的主题倾向

15、从《三言二拍》看市民意识的觉醒

16、当代诗歌创作中的游戏风格

17、日韩恐怖电影中的叙事模式

18、白先勇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中的色彩运用

19、武侠电影主题中的现代意识分析 20、卡夫卡小说的象征模式

21、试论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心理刻画艺术特征 22、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女性形象探讨

23、浅论苏童小说的女性悲剧美

24、试论20世纪中国成长小说的主人公形象

25、浅论王安忆《长恨歌》的女性形象

26、试论张爱玲小说语言特征

27、浅析张爱玲《倾城之恋》的女性心理

28、中国乡土小说的语言艺术特征

29、试论沈从文小说的散文化语言特征 30、简析郁达夫《沉沦》的人物心理

31、论阅读与写作的交融性

32、论皇甫枚《步飞烟》中的悲剧冲突与悲剧元素

33、论阅读者的再创造

34、论文学解读流程中的情感导向

35、唐人小说《尼妙寂》、《谢小娥》的叙述话语与艺术建构

36、论文学阅读的心理定势

37、《霍小玉传》之主题思想与人物性格

38、论模糊语言在写作中的运用

39、唐宋“公案小说”写作模式分析 40、《虬髯客传》肌理结构探析

41、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

42、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43、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44、试论李清照的词学观及其创作

45、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

46、网络小说写作得失论

47、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

48、论王海鸰小说创作特色

49、当代散文写作特色研究 50、论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

51、从写作角度看陆机的《文赋》

52、张爱玲小说写作技巧初探

53、叙述角度中的第二人称

54、从心理学角度看写作中的灵感

55、意境说

56、《长恨歌》主题分析(注:此《长恨歌》为唐朝诗歌)

57、《白鹿原》的语言艺术

58、《文心雕龙》中所提出的写作理论

59、中国传统画论中显现出的写作艺术 60、受体意识对于写作的影响 61、试论“美文”的为文基础 62、戏剧中“冲突”出现的写作技巧 63、多元叙事主体笔下的事实还原 64、写作中指代方式的运用 65、都市言情小说的写作优势分析 66、试析新闻写作中的言语暴力现象 67、指代对写作情境的拓展 68、应酬之作的优劣势比较 69、试议散文中的意境与情境 70、概念陈述与描述的写作分野

“戏拟”手法在当代文艺评论中的运用 72、新闻写作中主体意识渗入模式分析

73、第一人称与全知视角的交融----余华《在细雨中呼喊》的叙事方式分析 74、苏、辛词中典故使用与情境出现 75、《儒林外史》中“曲笔”模式分析 76、简析当代“恶搞”类视频作品中的叙事元素 77、“莽汉”诗歌中的意象与文化符号 78、“莽汉”诗歌中的性别书写 79、“莽汉”诗歌中校园的色彩

80、余秋雨散文中的情景设置与想象空间 81、《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82、《试论鲁迅文体风格》

83、《简论左联文学的取材和结构特色》 84、《演义小说的故事性叙事》 85、《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 86、《论新写实小说》 87、《舒婷诗歌鉴赏分析》 88、《八十年代农村叙事-论路遥》 89、《万水千山走遍—三毛作品简析》 90、《上海的见证-王安亿和张爱玲》 91、论张爱玲小说对《红楼梦》的继承 92、论金庸作品中的“侠义”精神 93、当代女性作家创作特点分析

94、从“超女”、“快男”等文化现象入手分析当代大众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95、论鲁迅作品的当下意义 96、周星驰电影的喜与悲

97、论好莱坞电影中所蕴含的西方文化图式 98、论网络写作中的读者介入及其影响 99、论民工诗歌创作的特点和价值 100、从偶像剧的风行看受众接受心 文学类(文艺学方向)毕业论文选题 文学理论史系列

本系列选取中外文论的重要理论人物与理论命题,从文化背景上透视其历史渊源,又从内在理路关注其理论价值。诸如:

1、孔子文艺思想研究

2、庄子的审美心胸理论研究

3、禅宗思想与中国古典美学

4、论以意逆志的诠释学意义

5、以中国古典文学为例谈谈“以意逆志”

6、谈谈”诗言志”和”文以载道”观的局限

7、比较陆机、刘勰关于艺术想象的理论的异同

8、试论”写景”和”造景”.9、意境理论的确立和发展

10、中国文学思想中的文学与世界的关系

11、论朱光潜文艺思想的现代意义

12、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特征

13、柏拉图文艺理论对西方后世文学的影响

14、论亚里斯多德的悲剧理论

15、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对西方后世文学的影响

16、黑格尔文艺思想研究

17、论尼采审美救赎观的意义

18、文学性问题与现代文论

19、论“远距异质”的比喻法则在现代诗学中的意义 20、论元叙述理论对小说的影响

21、论英伽登文本层次论的理论价值

22、论叙述视角在故事讲述中的意义

23、论唯美主义内在的精神困境

24、新批评“细读”原则在现代诗学中的意义

25、论“像作家自己一样去理解其文学”之信念于现代阐释学的意义

26、“作品本体论”的得与失

27、米兰.昆得拉的小说理论与其创作的结合

二、文学基本问题系列

本系列针对古今中外文学现象集中讨论文学基本问题,诸如: 论语音层面在文学抒写中的重要性

1、论文学语言中的复义特性

2、论文学观念演变的原由

3、论文学接受是文学的再创造活动

4、互文性与文学的独特性

5、女性主义文学中的身体意识

6、博客与文学创作

7、网络时代的文学

8、文学经典的生成

9、论现代文学创作观

10、中学文学教育中的文学理论问题

11、文学作品:存在先与本质

12、就《包法利夫人》、《莎乐美》、《尤利西斯》谈文学的不同类型与特征

13、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学性”

14、从通俗文学看文学与生活关系

15、论文学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16、论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结构

17、从“手中之竹”到“胸中之竹”看文学形象的创造

18、试分析某一作家或作品的创作动机

19、论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三、比较诗学系列

本系列以跨文化视野展开文艺问题研究。诸如: “虚一而静”论与“心理距离”说

1、精神分析批评与中国文学研究

2、比较诗学视野中的王国维境界说

3、论意境与典型的共同点和区别

文学类(古代文学方向)毕业论文选题

一、先秦文学段参考选题

1、古代神话研究

2、中国古代文学原型研究

3、盘古神话研究、略论昆仑山与西王母崇拜

5、《周南 关雎》接受史论

6、论《诗经》中的水文化

7、《诗经》与原始宗教

8、《诗经》叙事特征研究

9、《诗经》中女性美的标准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0、论《诗经》对中国文学民族特征形成的影响

11、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

12、论《诗经》婚恋诗的民俗意义

13、论孔子的诗学思想、《庄子》中的畸人形象及其思想内涵

15、《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

16、庄子文艺思想研究

17、《左传》与《三国演义》战争描写之比较

18、论《战国策》的叙事艺术对《史记》的影响

19、孔子诗论分析

20、孔子、庄子的审美观念之比较

21、《孟子》散文艺术汇评

22、论“三言”与庄子的立言方法

23、论《庄子》寓言中的人生意蕴

24、论《庄子》对神话的改造和使用

25、论《离骚》与《庄子》浪漫风格的异同

26、《离骚》与《诗经》比兴手法之比较

27、屈原《天问》与柳宗元《天对》比较研究

28、《楚辞》与湖湘文化的关系

29、《离骚》创作的时间与地点研究 30、《九歌》与湖湘文化的关系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段参考选题

1、《史记》与先秦历史散文的关系

2、汉朝四言诗与诗经的关系

3、建安诗歌对古诗十九首的继承和发展

4、《出师表》与《兰亭序》的文化比较

5、陶渊明田园诗与谢灵运的山水诗比较

6、试论谢眺诗变对唐代诗风的影响

7、汉乐府的叙事诗中的个案研究

8、《史记》的人物描写与春秋笔法

9、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

10、曹植诗风的衍变

11、《古诗十九首》的人生思考

12、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

13、论“建安七子”的文艺思想

14、王充《论衡》中的文艺思想研究

15、《史记》帝王形象述论 16、《史记》诸侯形象述论 17、《史记》将军形象述论、从《史记》“太史公曰”看司马迁的史传艺术思想 19、陆机《文赋》的文论思想

20、论司马迁《史记》人物传记的进步倾向

21、论汉乐府中的人民自由精神

22、《孔雀东南飞》与中国叙事诗传统

23、试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及它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24、论汉乐府民歌与《诗经》民歌

25、试论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6、试论三曹诗歌的艺术差异

27、试论阮籍《咏怀》诗

28、司马迁《史记》对既有古史材料的利用、借鉴、摘取的研究。

29、《史记》、《汉书》文风比较研究。30、贾谊文赋的思想、艺术渊源和特色。

31、对建安七子的专人研究。

32、论阮籍《咏怀诗》

33、魏晋门阀制度与魏晋文学的关系。

34、东汉末期士风与文风的关系。

35、论“魏晋风流”。

36、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与此前、此后的相关文学和史传的关系。

37、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与当时佛、道信仰 38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鬼怪形象研究。39杜甫对魏晋风流的继承和发展。40《文心雕龙》的文学观。41宫体诗中的女性描写。

三、唐宋文学段参考选题

1、冯延巳词研究

2、郑谷诗研究

3、漫游之风对唐山水文学的影响

4、论贞观诗风

5、论陈子昂诗歌主张

6、试论晚唐骈文复兴的原因

7、柳永词中市民情调分析

8、林语堂眼中的苏轼——评林语堂《苏东坡传》

9、秦观艳情词分析

10、论杨万里的“诚斋体”特征

11、论辛弃疾“以文为词”的得失

12、宋人咏王昭君诗文分析

13、西昆体何以盛行于宋初?

14、晏几道的爱情观

15、论苏轼“以诗为词”的得失

16、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

17、岳阳楼诗文与洞庭文化

18、评陈子昂的文学革新主张及创作实践

19、试论盛唐诗歌的美学风貌

20、唐代边塞诗的风骨(或再认,新评价)

21、谈李白诗歌的夸张

22、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美学特色

23、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美学特色

24、从“三吏三别”看杜诗“诗史”之特征

25、高岑边塞诗风格的异同

26、高适、岑参、王昌龄边塞诗之比较

27、试论王维的边塞诗

28、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

29、杜甫诗歌在诗学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30、《长恨歌》主题新探

31、王维山水诗的意境美

32、论《长恨歌》的艺术美

33、从新乐府诗看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

34、评韩、柳古文理论的语境功能 35、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个性特征 36、论杜牧的咏史诗 37、论李商隐的无题诗

38、论李商隐的七律诗 39、论唐代描写音乐的诗歌 40、重评西昆派

41、论张先写影的艺术特色 42、论苏轼诗词散文的理趣美 43、论苏轼的婉约词 44、论宋元话本中的妇女形象

45、江西诗派评述

46、欧阳修散文风格论

47、李清照的词和词论 48、论严羽的辨证诗学观

49、论严羽诗论对明清诗论的影响 50、论苏轼的人生态度及志趣

51、论苏轼对词体的创新

52、苏辛词风异同论

53、论辛派词人的创作成就

四、元明清文学段参考选题

1、论关汉卿杂剧中妓女形象的塑造。

2、从《琵琶记》蔡伯喈形象看伦理冲突中的科举士子。

3、试论《三国演义》毛评的人物品鉴。

4、《三国演义》周瑜形象浅析。

5、《水浒传》中的战争叙事艺术

6、“梁山好汉”道德评说。

7、论高启之死及明朝文人政策。

8、浅析《西游记》中女妖之欲求。

9、袁宏道山水游记与“性灵”说。

10、试论《金瓶梅》的道德理想。

11、话本小说的题材类型与线索结构关系述论。

12、论《儒林外史》与《围城》中的士风人情。

13、论《红楼梦》续书的情节设置。

14、《红楼梦》中伶人生存状况考察。

15、乱世名妓自风流-------论李香君与柳如是的政治节操。

16、《西厢记诸宫调》和《西厢记》杂剧比较

17、论关汉卿的历史剧

18、《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刘备形象

19、《三国演义》和三国戏初探 20、论《水浒传》的招安结局

21、《西游记》与心学

22、论明代商业活动――以“三言”“二拍”为中心

23、杜丽娘与崔莺莺之比较

24、清代小说中所反映的科举制度

25、《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形象论

26、《红楼梦》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

27、薜宝钗论

28、清初散文三大家(魏、侯、汪)比较

29、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 30、简论《东堂老》的商人意识与文化意义

31、《四声猿》杂剧中的女性意识 32、元散曲的隐逸思想 33、论马致远的神仙道话剧

34、论关汉卿喜剧之“双壁”——《救风尘》与《望风亭》 35、“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 36、《聊斋志异》的男权意识 37、论龚自珍诗文的萧声剑气 38、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 39、《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 40、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 41、《西游记》的谐趣

42、论曹雪芹的悲剧观

43、论“意淫”与“皮肤滥淫”区分的文化内涵 44、陶渊明与曹雪芹

45、以人为本与权诈——治理大观园的两条路线 46、钗黛合一论

47、薛宝钗的诗与诗论

48、薛宝钗的二难处境及其对策辨析

49、论贾宝玉的人生道路及其文化意义 50、论黛玉的性灵之真

51、王熙凤论

52、探春论

53、妙玉与惜春之比较

54、关于《儒林外史》主题的思考

55、论《儒林外史》中严监生形象及其意义

56、论王国维的意境理论

文学类(现当代文学方向)毕业论文选 题论说书艺术对张爱玲小说的影响 论张爱玲小说的空白艺术 论现代文学的“童真神话”书写

论当代文学对“童真神话”的颠覆性书写 四川乡镇文化与四川小说 成都文化与当代四川文学 川康地方文化与阿来小说 何其芳散文研究 《最小说》研究

当代四川文学与流行文化观察专题(可分解成若干小题)

11、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特征及其与“五四”文学传统的关系。

12、当代战争小说中的英雄形象分析。

13、样板戏中情欲叙事匮乏的表征及其原因的文化解读。

14、汪曾祺的小说与抒情小说传统的关系。

15、以具体作家为例,试论当代先锋文学的先锋性弱化的形式表征及其原因。

16、当代小说中的“成长”主题的不同形式表征及其原因的文化解读。17、90年代以来小说中情欲叙事泛滥的形式表征及其批判。

18、当代小说中的“乡下人进城”这一底层叙事在不同语境下的形式表征和文化解读。

19、对“第三代”诗歌、“民间写作”、“下半身写作”中粗鄙美学的诗学分析及其批判性解读。

20、九十年代以来诗歌中的叙事性书写的诗学意义及其困境。21.中国现当代乡土文学比较研究 22.视觉传媒与文学变革关系论 23.当代都市习尚与都市文学 24.全球化语境下的华语小说 25.论“京味小说” 26.台湾作家笔下的“文革”描述 27.当代作家的民间立场论

28.20世纪女性文学个人话语的历史审视 29.多元竞华的文化寻根——寻根文学论 30.先锋浪潮下的苏童

31.论周树人到鲁迅的嬗变及其意义 32.试论郁达夫与张资平性爱题材小说的异同 33.郁达夫小说中的感伤和忧郁与作家的生命体验 34.旧体诗词修养与郁达夫的游记散文 35.中西诗艺的整合与戴望舒诗歌创作的启示 36.论王鲁彦与鲁迅小说创作的异同 37.宗教体认对许地山小说创作的意义 38.汪曾祺小说的沈从文影响与自我追求

39.从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看鲁迅小说的当代影响 40.郭沫若四十年代的历史剧再现创作高峰原因论 41.赵树理的文学贡献与局限。42.试评王朔现象。

43.如何如何看待“重写文学史”现象。44.以余秋雨为例,分析文化散文的特征。45.辨证地评价“样板戏”。

46.如何看待王朔作品中的“顽主”形象。47.试析王安忆作品中女性与都市的关系。48.如何评价《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形象。49.如何评价十七年代表作品《创业史》。50.如何看待海子诗歌中存在的内在矛盾性。

51、十七年文学的精神偏差现象研究

52、论十七年文学“恋爱”主题处理的乖谬 十七年文学人物二极对立处理方式的研究 试论十七年文学中女性情感的二难处境 十七年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 十七年文学中的爱情变奏

试论建国初期诗歌创作中的主观意识显现与扭曲 论文革时期地下文学的精神关照意义 《第二次握手》的文学史意义研究 对诗歌“审美疲惫”的当下思考 61.港台作家笔下的“文革”描述 62.郁达夫作品中流浪意向的文化心理内涵 63.80后的青春写作及文化背景 64.当代玄幻小说中的神秘主义 65.传播视野中的中国当代小说变迁 66.《白鹿原》与新历史主义 67.当代知识分子小说探悉 68.北岛的悲剧意识论

69.当代“反腐”小说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 70.论现当代“散文化”小说的道路 71.《呐喊》《彷徨》中女性形象论析 72.试论郭沫若诗歌中的“传统”与“现代” 73.论茅盾小说中的爱情描写 74.巴金《寒夜》中人物的心理分析

75.祥子与高加林的苦乐人生——《骆驼祥子》与《人生》人物形象比较 76.曹禺《原野》与鲁迅《铸剑》的复仇精神比较 77.青春的花季和雨季——《边城》中翠翠的心理分析 78.心灵的城堡——钱钟书《围城》之我见 79.哲理精神对穆旦诗歌创作的影响 80.试论朱自清散文的抒情艺术

81、“文摊文学家”——论赵树理的农民写作及其对当代文学的意义 82、论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

83、“侠之道”与民族大义——二十世纪两次“武侠热”文化语境探讨 84、论影视对“红色经典”的改编

85、何去何从?——试论二十一世纪女性文学的发展 86、论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及当代散文化小说的发展 87、余华小说中的死亡观

88、政治与文学的联姻——论样板戏

89、老舍小说与“新写实小说”的市民形象比较 90、非道德化的价值取向——论陈染的“个人化”写作

文学类(外国文学方向)毕业论文选题

1、浅论西方文学的“两希传统”

2、试析古希腊文学蕴涵的人本意识

3、浅析中西创世神话的异同点

4、从中西神话“大洪水”题材的异同看中西民族特性

5、由中国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形象比较看中西民族特性

6、中西神话中的女神形象比较

7、阿基琉斯的愤怒与史诗的结构艺术

8、浅论《荷马史诗》的战争观和妇女观

9、从“互文性”上分析古罗马文学对古希腊文学的借鉴

10、比较古希腊文学与古罗马文学在审美倾向上的异同

11、从《俄狄浦斯王》的命运悲剧看人类由野蛮到文明的艰辛进程

12、在女权主义批评视觉下重构美狄亚形象

13、基督教的罪感意识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14、中世纪文学体现出的理性与原欲的对抗

15、试论《神曲》中两希文化的对立与融合

16、“智慧和爱”的引导——重读《神曲》

17、浅析列那狐形象

18、浅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地位和影响

19、试析流浪汉小说结构模式 20、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试论《堂吉诃德》

21、试论《堂吉诃德》与中世纪骑士文学的关系

22、浅析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丑角形象

23、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24、《麦克白》与《俄狄浦斯王》的命运观比较

25、哈姆莱特与堂吉诃德的形象比较

26、从夏洛克形象看莎士比亚的宗教种族观

27、对巴洛克风格的再认识

28、“三一律”对古典主义戏剧的影响

29、试析《伪君子》的结构技巧 30、试论莫里哀喜剧人物的类型化特征

31、卢梭“返回自然”思想对浪漫主义作家的影响

32、“浮士德精神”的现代阐释

33、浮士德的两难命题

34、浅论《浮士德》的艺术特色

35、“怨”与“慕”:中西爱情诗比较

36、浅论欧洲抒情诗的发展与繁荣

37、“拜伦式英雄”的现代阐释

38、试析《巴黎圣母院》人物设置的圆形结构

39、善恶美丑的多重变奏——试论雨果小说人物的类型 40、恶之花:试析嘉尔曼

41、于连与拉斯蒂涅形象比较

42、浅析伏脱冷形象

43、普希金创作的民族性与独创性

44、浅议东正教对俄国文学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45、试析俄国文学中的“小人物”形象

46、从《叶甫盖尼 奥涅金》看俄国文学“多余人”的精神失落

47、试析俄国文学中“多余人”到“新人”的转变

48、试析俄国文学的“圣愚”形象

49、试论俄国文学体现的“忏悔意识”和“弥赛亚意识“ 50、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的“复调”艺术

51、理性与信仰的矛盾: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体现的“惩罚观”

52、托尔斯泰人道主义精神中的空想成份和宗教色彩

53、浅析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描写艺术

54、浅析苔丝的形象

55、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内倾性转变

56、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创作的“冰山原则”和“硬汉性格”

57、浅析海明威创作的女性意识及女性人物形象

58、海明威作品中的“水意象”分析

59、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评价问题 60、格利高里 麦列霍夫形象分析 61、试析非理性哲学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 62、人的自我回归:浅析现代派文学中的人本意识 63、浅议现代派文学体现的时间意识和死亡意识 64、寻找失落的意义:现代派文学的追寻主题 65、试析现代派文学体现的“丑”与“审丑”取向 66、神话原型运用——现代派文学的神话倾向 67、浅论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化主题 68、浅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69、浅析《荒原》中“水意象”的象征涵义 70、《荒原》的“死亡情结” 71、艾略特对浪漫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72、象征主义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

73、荒诞框架下的细节真实——浅析卡夫卡《变形记》的创作艺术 74、权力的图像:卡夫卡作品中的父子冲突主题 75、《喧哗与骚动》的神话象征结构 76、《局外人》莫尔索形象分析

77、加缪的创作与现代“西绪福斯神话” 78、荒诞派戏剧的特点:以《等待戈多》为例

79、现代派文学的反英雄色彩:以黑色幽默《第二十二条军规》为例 80、论《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集体无意识 81、博尔赫斯小说创作的迷宫叙事

82、浅析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寻根文学的影响 83、试论《百年孤独》的叙事技巧

84、拉美的孤独:浅析《百年孤独》的文化批判意识 85、从《百年孤独》看“魔幻”与“现实”的结合 东方文学

1、浅析东方文学体现出的宗教伦理色彩

2、试论上古东方文学的特征

3、《吉尔伽美什》体现的史诗母题

4、圣经《旧约》中“语言创世”的哲学意蕴

5、试论《旧约》的文学意义

6、浅论《圣经》简约含蓄的叙事艺术

7、浅析《沙恭达罗》的艺术成就

8、沙恭达罗形象分析

9、试论中古东方文学的特征

10、试论《一千零一夜》中爱情故事的思想价值

11、物哀与幽玄:浅析日本文学的审美特征

12、唐代文学对日本平安时代文学的影响

13、《源氏物语》的艺术特色

14、试论纪伯伦《先知》的艺术特色

15、试论纪伯伦《先知》的思想内容

16、试论近现代东方文学的特征

17、试论泰戈尔后期政治抒情诗的思想意义

18、泰戈尔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

19、《吉檀迦利》体现的泛神论和泛爱论思想 20、《雪国》的艺术特征 教学法类(教学法方向)毕业论文选题

1、教学设计研究

2、语文课堂教学优化设计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的研究

3、课堂教学目标多元化设计的研究

4、课堂教学层次化设计的研究

5、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设计与研究

6、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设计与研究

7、课堂教学中练习与作业设计的研究

8、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调控策略研究

9、语文新授课教学模式研究

10、语文复习课教学模式研究

11、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策略研究

12、语文课堂教学中监控与调节策略研究

13、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程序、教学结构设计研究

14、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

15、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研究

16、语文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研究

17、关于加强学习策略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实践研究

18、语文教学中忽视对学生指导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19、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反省思维的实践与研究 20、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关系之研究

21、语文策略性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探究

22、阅读教学中元认知策略运用例说

23、加强对学生自我监控能力训练的实践与研究

24、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25、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探索

26、语文教学教法、学法一体化实践研究

27、语文教学中“有效学习”的实践研究

28、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与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9、关于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0、阅读教学中学习目标正确定位的实践与思考

31、阅读教材处理方式的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

32、阅读教学内容切入口选定的理论依据及操作措施

33、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

34、阅读教学优化序列层次设计的实践研究

35、阅读课中教学设问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36、阅读教学中优化教师指导行为的实践研究

37、阅读教学中强化反馈矫正的实践探索

38、阅读课中教学节奏调控艺术的探索

39、文言文阅读教学基本课型研究 40、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策略研究

41、作文教学研究

42、开放式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

43、作文教学中命题形式的研究

44、作文教学中指导形式丰富性的实践研究

45、多种途径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研究

46、把握作文选材的广度与深度

47、创新性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

48、作文教学中规范与创新的研究

49、作文生活化的操作策略 50、“话题作文教学”的研究

51、改革作文评改方式,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的实践研究

52、初高中语文实施新课程方案的实践与研究

53、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思考

54、中学语文教育育人功能的再思考

55、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新课程语文教学的研究

56、中学语文新教材教学方法的探索

57、中学语文教材特点分析及对策研究

58、语文课堂“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策略运用的实践研究

59、语文学科综合学习的理论思考与实践研究 60、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思考与实践研究 61、语文教学中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62、语文学科自主学习运作模式的实践研究 63、语文学科合作学习运作模式的实践研究 64、语文学科开辟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的研究 65、关于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几点思考 66、案例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67、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素质要求的研究

68、语文教学处理好目标预设与生成教学关系的策略研究 69、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理念提升与操作困惑的对策研究 70、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角色的思考与认识 71、新课程背景下考试的命题与评价方法的研究 72、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研究 73、语文选修课专题讲座的研究

74语文创新性教学模式与策略的实践研究 75、新理论研究

76、接受美学与语文教学研究 77、图式理论与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78、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

79、模糊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80、中学语文教学空白艺术探究

81、多元智能理论影响下的语文教学改革 82、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研究 83、复杂性理论视阈下的语文教学 84、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教育 85、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研究

86、试论语文隐性课程及其开发利用 87、主体参与式语文教学的探索 88、情境教学研究 89、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 90、建构主义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91、四川省(或其他省)小学语文教师需求状况之研究 92、四川省(或其他省)初中语文教师需求状况之研究 93、四川省(或其他省)高中语文教师需求状况之研究 94、四川省(或其他省)职业院校语文教师需求状况之研究 95、大学生应聘小学语文教师工作之研究 96、大学生应聘初中语文教师工作之研究 97、大学生应聘高中语文教师工作之研究 98、大学生应聘职业院校语文教师工作之研究 99、我校大学生历年应聘语文教师工作情况之研究 100、历年语文高考题型之研究 101、历年语文高考作文之研究 102、历年语文高考优秀作文之研究 103、语文高考之研究

104、如何做好初中新生的语文教学衔接工作 105、如何做好高中新生的语文教学衔接工作 106、如何正确评价初中新生的语文水平107、如何正确评价高中新生的语文水平

108、某位(或几位)中学语文教师语文教育思想之研究 109、某位(或几位)中学语文教师语文课堂教学之研究

110、某位(或几位)中学语文教师语文教案之研究

111、某位(或几位)中学语文教师成功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经验之研究 112、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的联系及影响 113、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状况之研究 114、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状况之研究

115、中学语文教学中方言对普通话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116、现代科技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117、社会传播中语言的不正确、不规范等的使用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118、试论中学古文教学对现代文化构建的意义

119、试论语文教学对中华民族的自立和自强的重大意义 120、试论语文教学中多文化的渗透对语文教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121、试论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参与与语文教学对象的本体性存在的矛盾及化解

试论师生生理状况的变化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 中学生语文学习负担的调查研究 城乡学生语文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 影响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的研究 家庭教育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 中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状况调查研究 开拓学生语文学习、应用空间的策略研究 中学语文美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语文教育艺术个性的形成研究 试论现代语文教育的利与弊

语文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对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 语文教师的敬业精神对语文教学的影响研究 134、社会变迁中的四川农村语文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135、四川语文教育考试与语文评价制度创新研究 136、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育创新研究

137、社会变革时期四川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新情况与语文教育的对策研究 138、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师角色的研究 139、语文主体性教学研究

140、对话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141、农村留守学生问题与语文教学的对策研究 142、人格塑造与语文教育的关系研究

143、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四川语文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144、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学习方式转变研究 145、四川革命老区语文教育质量及特色研究 146、感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147、语文教学中的学生学习心理研究 148、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说创作教学研究 149、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诗歌教学研究 150、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科技文教学研究 151、后现代课程论与语文教学的关系研究 152、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153、感恩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研究

154、四川民族语文教育文化适应性和跨文化心理研究 155、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文言文创新教育研究 156、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157、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 158、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研究 159、语文个性化教育研究

160、接受美学与语文阅读教学关系研究 161、学习型社会与语文人才观的重塑研究 162、中学语文教师学术生态研究

163、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等师范院校语文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164、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问题及对策

165、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66、浅议语文教学中人性化教育 167、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探微

168、论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与语文教学 169、试论新时期语文教师的素养提升 170、语文学习内容的多元创生 171、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机智 172、试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172、语文教学中如何贯穿审美教育 174、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互动 175、理论语境下的语文对话式教学 176、当下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和对策 177、贴近学生实际,回归作文教学的本色 178、个性化写作的校本构建

179、论探究性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养成 180、中学语文教师的尴尬处境与形象重塑 181、浅谈“读”在语文教学“人文性”中的作用 182、让对话引领语文课堂

183、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解读 184、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185、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186、浅谈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187、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88、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189、摭谈语文日常课与公开课的差异 190、语文教师更应走在课改的前列 191、语文教学要走进生活 192、让语文课堂充满个性 193、作文教学走向的理性思考 194、在语文课堂中落实三维目标 195、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模式探索 196、新课改视角下的语文教师素质 197、构建审美化的语文课堂教学 198、语文教学的个性化阐释 199、新课标下语文教师的多重角色 200、生命化语文课堂的建构 201、语文课程改革代价的理性思考 202、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203、谈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的整合 204、让学生走进语文课探微 205、教的个性与学的个性

206、语文教育新理念提出的背景研究 207、语文课程改革问题的哲学审思 208、浅谈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的误读与反思 209、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诗歌鉴赏

210、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11、浅谈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的误读与反思

212、努力实践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213、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浅谈

其他类毕业论文选题:

当代四川文学与流行文化观察专题(可分解成若干具体题目,多人共选,各做一题,如《从<成都,今夜请把我遗忘>看四川休闲文化》)

四川地方文学文化名人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的调查和思考(可分解成若干具体题目,多人共选,各做一题,如《“郭沫若” 作为一种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的调查和思考》,还可具体选择巴金、李劫人、沙汀、阿来、翟永明、郭敬明、何其芳、陈敬容、“三苏”、杜甫、李白等等名人进行具体调查和研究)论四川文学名人资源在中文教学实践中的开发与利用

论四川文学名人资源与四川品牌文化建设(可分解成若干具体题目)试析郭敬明的“仇乡”心态 注:

上一篇:时光的流逝演讲稿下一篇:法院社会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