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治安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2024-09-13

突发治安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共14篇)

突发治安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篇1

校园突发治安事件应急预案,是应对校外人员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滋扰突发事件,控制事件发展,降低事故损失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防范机制,落实防范责任

学校建立以代廷兵校长为组长的处置突发治安事件工作小组,构建校园防范网络,明确职责,落实到人。

二、事件预防

1、建立严格的值日制度,确保上课期间有人值班。

2、值班教师应增强责任意识。

3、来人来访必须查验登记,执行好登记制度。

4、学校报警、监控设备应时刻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5、学生进校后一般不得中途离校,确有需要,应出具出门证明。

6、学生不得携带管制刀具等违禁物品进校。

7、如发现不良分子袭扰,应立即制止、制服,并拨打“ 110”报警。

8、如遇恐怖事件,要尽力稳住局势,迅速疏散师生,并立即向公安机关和教育部门报案。

9、加强平时的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应急疏散、救护演练。

三、事件应急处置程序 外来暴力侵害事故

若外来人员强行闯入校园,学校值日人员不得放行,向其发出警告,并应尽力将其驱逐。对不听劝拒者或遇突发不良分子袭击、行凶等暴力侵害时,迅速与校领导取得联系并拉响警报铃,同时立即启动如下应急程序:

1、学校领导立即报警110,请求援助。

2、校长指挥护校队立即赶到出事地点,应首先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制止、制服,使之停止侵害行为,及时控制事态、保护现场为公安部门勘察取证提供方便。同时,安全专干鄢守政组织教师安抚保护好学生,作好疏散撤离准备,并视实际情况将学生紧急疏散撤离至安全区域。同时,学校应及时向教育局报告情况。

3、总务处负责联系医院,请求“120”支援。一名学校领导带领总务后勤人员负责劝散围观群众,分散堵塞进入校门通道的车辆。一名值日教师佩带标志,负责到路口引路接“110”、“120”车辆。

4、校医老师对受伤师生及时紧急止血、初步救治、护理。

5、一名学校领导带领政教处或教导处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做好调查取证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正阳县皮店乡孙寨村小校

突发治安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篇2

城市地铁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缓解城市地面交通的不利情况,减少交通对城市环境的干扰,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但是,在实际的城市地铁运营中,地铁会受到的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常见的地铁突发事件,主要有火灾、爆炸、列车脱轨、设备故障、大客流爆满导致踩踏事故。

(1)火灾。火灾是城市地铁常见的突发事件类型,导致地铁火灾发生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以电气设备故障、易燃易爆物品流入车站等,会严重地影响城市地铁的安全,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爆炸突发事件。在实际的城市地铁运营中,会在地铁检票口之前设置安全设备,通过安检设备避免有毒、易燃易爆物品流入。但是若检测不够彻底,使得危险品进入到地铁内部,就可能会导致爆炸突发事件的产生。

(3)列车脱轨。列车在实际的运行中,可能会受到脱轨的威胁,其中轨道设计、列车质量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列车脱轨。列车脱轨对城市地铁而言是十分严重的突发事件,需要极力避免。

(4)设备故障。各类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是地铁车辆运行的关键部分,如果设备运行质量控制不够完善,必然会出现设备运行安全问题,影响乘客的出行安全。

(5)大客流爆满所引发的踩踏事件。在实际的地铁运行过程中,会受到节假日和特殊天气原因导致的大客流爆满情况,过多的乘客拥挤在地铁车站内部,会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严重时还会产生踩踏事件,可能致使人员伤亡。

2 突发事件的产生原因

突发事件是导致的地铁安全的主要因素,影响地铁的稳定的运行,制约城市地铁的经济效益,影响人们的安全出行。为此,需要强化对地铁突发事件的分析和解读,为应急预防和处置提高参考。

(1)应急和预防工作不够全面。在实际的地铁运行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需要科学地构建的应急和预防工作。如果应急和预防工作不够全面,有可能会导致相关工作控制不够全面,客流疏散不够及时,使得安全问题的扩大。图1为地铁乘客疏散的流程。

(2)救援体系和应急预案不完善。在实际的地铁运营过程中,如果救援体系和应急预案不够完善,会导致的地铁突发事件的时,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救援不够及时,制约乘客的安全,造成城市地铁的经济损失。

(3)应急指挥存在欠缺。应急指挥需要由专业的指挥人员,针对地铁突发事件,制定的相关措施和抑制途径,从而使得突发事件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避免事件的进一步扩大,影响乘客人身安全。图2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

3 地铁突发事件的应急预防与处置策略

针对地铁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需要科学地展开应急预防和处置策略,促使地铁的突发事件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避免安全问题的进一步扩大,提高城市地铁的运营质量和安全。图3为城市地铁应急处置流程。

(1)优化地铁的应急结构设计。针对地铁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展开应急结构设计工作:(1)需要科学地设置隧道内部的紧急通道,使得突发事件停车后,乘客可以通过紧急通道逃生,并保障逃生的有序性,避免踩踏的发生;(2)科学地设置车站内部的紧急出口,提高地铁车站的人群疏散能力,保障乘客的安全;(3)科学地设计防火防毒设备与装置,使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4)需要强化对安全标识的安装,保障其清晰性。

(2)强化地铁内部的监控。针对地铁的实际情况,需要科学地对地铁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使得设备可以始终处于稳定的运行状态,规避安全隐患。1需要应用监控系统进行管理,发挥监控系统的功能性,规避设备故障的发生,推动解决地铁的安全隐患。(2)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设备调预案,并适时展开各类应急演练,保障地铁的稳定运行。

(3)高效调度指挥。为了实现的地铁突发事件的应急预防和处置策略,需要强化调度指挥,使得调度指挥的功能性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合理地应用现代通信技术,使得列车信号系统和调度系统得到有效的应用,提高调度指挥的效率。此外,需要强化调度人员的素质培训工作,重视车站内部的安全宣传工作,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防和处置。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分析地铁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和导致突发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制定了有效的应急预防和处置策略,使得突发事件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保障城市地铁的功能性得到发挥,实现城市地铁的持续健康及稳定地发展。

摘要:文章就地铁突发事件展开探讨,并制定有效的应急预防和处置策略,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提高地铁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突发治安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篇3

关键词:校园突发治安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标准体系

目前阶段高校制定应急处理标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我国在2006年1月8日正式发布并实施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这促使了各个高校纷纷开始进行应急机制的建设和健全,从而提升自身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紧急处理能力,将高校内部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有效地预防并及时地解决,从而使得校园内师生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让高校能够心无旁骛地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高校应该树立平安校园的管理思想,编制和完善适合本校状况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制度,在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以此作为处理的标准。但是从目前的阶段来看,很多高校在指定了应急预案制度之后就弃之不顾,只有在发生紧急事件的时候才想起要套用其中的工作流程,高校对应急预案的内容动态管理能力非常差,很多原预案内容并没有随着治安事件发生性质的变化或者变动而改善,这导致很多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时候预案制度早就已经陈旧和过时,操作性已经大大降低,所以仅仅依靠应急预案来进行应急处理标准体系的构建是远远不足以应对社会的复杂动态形势的,应急预案的实施应该仅仅是应急处置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具备教育、引导、规范和操作的功能,应急预案的内容应该侧重于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响应和处理,而且这些操作流程仅仅靠书面表述是难以达到应用的效果的,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升,如果缺乏健全的应急管理机制和体制、日常高校突发治安安全事件的演练,那么在真正地安全事件发生的时候,高校安保人员大多会手忙脚乱、手足无措,从而导致最佳的处置时机被延误,造成严重的、惨痛的社会效果。

举例来说,某高校校门口出现一个手持60厘米长、4厘米宽的尖刀的歹徒,其先是踢翻校门口停放的禁止机动车停放的标牌,然后挥舞着尖刀冲向校园主干道,安保人员一面追赶歹徒,一面用对讲机呼叫队友进行增援,在距离校门口300米的地方4名安保人员堵住了歹徒,但是由于安保人员没有携带任何安保设备,只能赤手空拳应对歹徒,被堵住的歹徒开始疯狂地向安保人员砍杀,其中三名安保人员先后中刀倒地,此时一名学生抓住机会将歹徒踢倒在地,随后接到报案的民警赶到现场制服了歹徒,但是手上的安保人员中两名因为伤势过重,不幸殉职。这样的突发事件带来的后果是非常惨痛的。

现在高校内部人员流动大、开放性高、治安形势日益复杂,高校的治安管理维护和校园安全工作应该以很强的针对性,当前很多高校的校园安全和治安维护工作只要依靠的是校园内的保安,大多数的保安接受的安全培训较少,对于相应的器械操作也不熟练,在应对紧急突发事件上的应对能力还非常差。我国从2010年起开始实施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要求全国各个高校在每年至少举行一次消防演练,借此提升全校师生的安全管理意识,使得他们在遇到火灾的时候能够提升自身的自救能力,并让校园内火灾事件的发生概率大大降低,由此也可以窥知相关的安全演练对于提升校园内部的紧急事件处理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治安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对策建议

首先,应该构筑高校治安突发事件的体系框架。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具有社会性和普遍性特点,国外不少的专家已经意识到这方面领域研究的重要性。在针对应急处置阶段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发现理论界认同度最高的模型主要有四个:芬克的四阶段生命周期模型、美国联邦安全管理委员会的4R模型、危机管理专家米特洛夫提出的五阶段模型以及三阶段模型。笔者认为三阶段模型对于我国高校来说非常适用,它将突发事件的管理划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在顺序和逻辑上都比较清晰,能够将应急处理的全过程囊括其中,在处理的手段上具有很大的弹性,也符合中国人在处理事件上的习惯和习俗。该模型保持了标准体系在级别维度和性质维度上的完整性,而对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应该主要集中在校园突发治安安全事件的应急内容维度的研究上。所以我们应该结合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工作的特点来对校园事件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合理的控制和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内容维度为主线的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框架体系。

其次,要建设健全应急处置组织体系和建设专门的组织机构。现阶段我国社会已经进入到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频发的阶段,常设的校园突发事件处理机构的构建是十分必要的。应急处置应该秉承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在管理内容上应该实施全员参与、各有分工的管理体系,在责任追究制度之下进行健全的应急处理体制的构建。每个高校应该专门设置一个部门来负责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各个院长和主管应该对应急事件的处理承担不可推卸的职责。

再次,注重应急预案的演练,实施责任共担。在处置紧急预案的工作中,应急预案的演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检验应急能力和提升应急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高校安全教学和维护稳定的重要举措。学校各个院系和部门应该从提升安全综合治理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治安安全事件应急演练的重要性。只有经常性的应急演练才能够让全校的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在现实的管理中因为频繁演练而取得成功的案例是非常多的,平时多演练,事发时候承受的损失才能降低。全校的全体师生都应该参与到演练之中来,和学校共同承担责任,为学校的安定和和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要完善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学校各分院也应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门机构,并赋予其特别权力,负责监管本分院安全状况;校园突发治安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计划应通过相应规章制度加以确定,将危机经费纳入学校发展计划,明确有关部门责任,加强主管部门的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姜传胜,邓云峰,贾海江,王晶晶.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理论思辨与实践探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

[2]刘尚亮,沈惠璋,李峰等.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

突发治安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篇4

一、前言

为切实加强消防管理,防止和减少治安突发事件如:火灾危害,盗窃等,确保公司生产、物资、设施、和人身安全,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治安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本《治安突发事件处置预案》使用于公司治安突发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救援。

二、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能

(一)治安突发机构领导小组的构成

公司的“治安突发事件”是治安突发事故应急救援的领导小组,是由公司总经理??????????

(二)应急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负责本预案的制定、审查、批准和修订;

(2)组织实施本预案,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预案演练;

(3)检查落实各种治安事故的预案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4)现场的组织指挥:发布命令、事故报警、救援、现场警戒、治安保卫、人员物资疏散、道路管制、内外联络等;(5)组织事故调查处理;

(6)安排受损设施抢修,恢复作业;

(7)本预案在公司发生治安突发事故时启动,对于一般治安突发事故,在街道报警后,负责人应立即根据师太情况决定拨打110报警,对于一般火情,负责人应根据情况决定拨打119报警,同时迅速组织扑救工作;

(8)重大事故应急只会地点:工作地点或火灾现场。

三、治安设施及人员配置

(一)公司消防器材、监控设备、安防设施由主管定期检查,确保符合规定使用标准。

(二)公司负责人定期或不定期对治安重点部分进行巡查。

(三)按规定对进出公司的人员、车辆、物资进行检查,对可疑人员、物资或危化物品、出入车辆进行登记检查。

(四)对摄像头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正常使用。

四、应急措施

(一)一般火情的应急措施

(1)火情发生部位的发现人员应该立即报告给负责人,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同时向119报警。(2)消防人员必须在5分钟之内赶到现场并就近利用消防设施进行灭火扑救,及时疏散人员和重要物资。

(二)一般治安事件应对措施

(1)突发治安事件应立即向负责人反应或大声呼叫报警;

(2)调解无效,拨打110向当地治安部门报警救援,维护现场,等待治安部门调查;

(3)积极配合治安部门调查取证,详细记录发生时间、地点、发现者、事件调查结果情况等。

(三)爆炸事故应急措施

(1)发生爆炸时,必须按照“救人重于救物,防范胜于救灾”的原则。

(2)按预案要求领导小组成员进行指定位置,进行现场指挥,领导救灾工作,员工积极配合救援工作。

五、预案的维护 A本预案由主管制定

公司治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5

为规范公司应对突发事件行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及时控制和最大限度消除突发事件危害,保障公司及广大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制订本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治安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成员主要由公司领导、各部门负责人与部门员工组成。

组 长:*** 电话:*** 手机:*** 副组长:*** 电话:*** 手机:*** 副组长:*** 电话:*** 手机:*** 副组长:*** 电话:*** 手机:*** 治安突发事件报警电话:******* 应急指挥部下设五个应急小组:治安疏散组、法制宣传组、通讯联络组、医疗救护组、车辆保障组。

治安疏散组: 法制宣传组: 通讯联络组: 医疗救护组: 车辆保障组:

主要职责: l、具体负责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沟通协调和统筹安排等工作。

2、负责维护现场公共秩序,化解矛盾纠纷,平息治安突发事件、救护伤病人员等工作;

3、按照“分级响应、处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实行治安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各小组相互配合、联动的应急工作责任制。

4、坚持预防为主,反应快速,及时发动、组织人、财、物,迅速控制和处置突发事件,保障办公、生产正常秩序。

二、应急程序步骤

公司门卫值班人员应保持高度警惕,遇有来公司群体上访或滋事闹事等突发事件,应立即启动公司治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基本应急

(1)公司门卫值班人员应迅速关闭大门,并立即向公司办公室领导汇报突发事件;

(2)公司办公室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组长,应急指挥部组长召集副组长、各应急小组负责人讨论制定对策,防止事态扩大,必要时候应立即报警;

(3)由通讯联络组负责通知各应急小组成员,应急小组人员必须5分钟以内到岗到位;

(4)由法制宣传组迅速赶到公司门口与来访者进行沟通,了解情况。(5)治安疏散组控制重点人员、危险源和现场,疏散现场人员,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保护好现场财物,维护好现场秩序;

(6)医疗救护组及时救治受伤及患病人员;(7)车辆保障组随时待命接受运送人员的任务。(10)根据现场情况,法制宣传组与来访者接洽确定1-2名来访者代表进入公司办公楼一楼接待室,并向公司领导汇报后安排人员与其谈话。其他来访人员由应急小组成员负责安排到二分公司会议室,由各应急小组负责人进行接待,并进行耐心解答,安抚情绪。

2、应急结束。治安突发事件危害已经停止,无次生、衍生危害发生时,应急分队队长报请公司安全保卫工作委员会决定结束应急行动,信息综合组通报相关信息。

三、应急措施

1、各单位、部门认真做好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工作。对本单位、部门存在的各种不稳定因素、重点监控对象要做到人员清、情况明、措施有力,出现问题,及时化解,努力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

2、应急指挥部成员要保持24小时通讯联络畅通,接到应急预案启动通知后,应立即到达指定地点。

3、应急指挥部成员在履行本职工作时,要落实工作责任、正确把握政策,遵守办事程序,积极化解矛盾,防止事态扩大,确保各项工作扎实平稳运行。

4、加强对各单位、部门稳定工作责任人和应急指挥部情况考核,切实做到一级对一级负责,谁出问题谁负责,责任到人。

四、调查总结

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篇6

为了提高我局预防和控制突发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官兵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执勤备战秩序和队伍稳定,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我局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官兵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卫生事件不在内部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官兵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突发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我局的突发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我局成立由XXX政委负责的突发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的突发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单位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官兵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官兵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制度,及时掌握官兵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官兵,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厨房、厕所及其他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官兵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7、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市XX局汇报的突发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应经常对食堂、营区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卫生规范化管理。

1、加强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2、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3、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环境卫生,为官兵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4、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严格执行新兵下队前登记制度,防止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官兵的防疫抗病能力。

1、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卫生知识,引导官兵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官兵的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官兵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

4、督促和组织官兵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突发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学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建立考勤监测制度,指定专人对官兵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行重大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有关部门应立即向我局突发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XX部门报告。

3、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4、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部门和个人有权向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主管部门举报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的职责的情况。

六、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

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以下分级标准根据《全国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标准界定。

(一)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①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系统内的疫情通报。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③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执勤、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进行控制。

④传染病流行时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食堂等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⑤严格执行出入营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提高官兵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②对全体官兵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③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加大进出营门的管理力度,控制外部人员进入。

⑤根据情况,及时向官兵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实行封闭式管理,官兵不得离开,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

②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官兵和去疫区的人员返回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③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不组织官兵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调整大型会议时间。

④对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⑤每日公布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4、内部疫情

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以下工作:

①要根据出现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调整力量编程。出现一例传染病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应先进行隔离观察。

②尊重和满足官兵的知情权,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对官兵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部队稳定。

(二)食物中毒

及时掌握官兵健康状况,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突发卫

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动,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和公安等部门;

2、立即将发病官兵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予卫生部门处理;

4、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其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维持正常的秩序;

6、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保障

成立突发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各级各类应按《卫生工作条例》要求设立卫生室,具体负责突发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人力资源保障

按《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配齐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应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定期接受卫生部门组织的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熟悉突发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三)财力和物资保障

安排必要的经费预算,为突发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保障和物资储备。

突发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

副组长:

突发治安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篇7

一、突发环境事件特点及其应急处置中信息公开的特殊性

(一)突发环境事件的概念与特征

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内涵及外延,目前学界尚未形成一致的结论[2]。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第7.1 条和《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第1 条的规定,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3]。

突发环境事件,相比较于普通事件,其特征极其明显:(1)突发性。突发环境事件没有固定的发生时间,突然发生有很大的偶然性和瞬时性。因其发生迅速,人们缺乏预防而可能造成更大的社会恐慌和危害。(2)蔓延性。突发环境事件一旦发生,无论是污染物扩散,传播规律,其危害程度等,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明确,甚至可能导致国家危机和国际间的纠纷。(3)严重危害性。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通常直接威胁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破坏社会稳定。事件发生后的长期整治与恢复,会造成严重的间接损失。

(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信息公开的特殊性

1.政府主动公开环境信息义务的法定性。只有让公众充分,及时,准确的掌握相关环境信息,才能使其人身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增强公众对政府应急工作的配合,有效预防和从容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充分维护好公众的切身利益。

2.信息公开主体。为了使信息广泛传播,公开途径多元化使得媒体蜂拥而上,公众有被误导的可能。如何解决多地区、多部门、多媒体与信息公开统一性之间的矛盾,便成为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亟待解决的问题。

3.政府问责机制的可及时启动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中政府主动公开信息[4],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将有关环境信息公布一下的问题,而是时刻处在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政府在环境信息公开过程中的任何迟延、疏漏或不尽责都可能耽误最佳处置时机。

二、中国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公开的立法现状与不足

(一)中国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公开的立法现状

1.综合性基本法中的原则性规定。在《环境保护法》第31条规定,“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2007 年《突发事件应对法》第53 条规定,“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统一,准确,及时发布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第63 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违反本法规定,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这两条则准确及时公开信息定位为政府法定义务,违者将受到行政处分。

2.环境保护单位法律法规的规定。2000 年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第20 条规定,“单位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大气污染事故,必须立即采取防治大气污染危害的应急措施,通报可能受到大气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报告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受调查处理”;2008 年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第66 条则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依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做好应急处置工作,这自然包括《突发事件应对法》中环境信息公开的义务和责任。除《水污染防治法》外,均未明确规定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法定义务。

3.国家和地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2006 年1 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纳入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范畴。并发布了《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在《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第四章第6 条中对信息的规定,与《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第53 条规定基本相同,都是以“要及时”,“信息准确、权威”等笼统的要求政府对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进行公开,不得不说是一种操作性不强的法律规制。

(二)中国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公开立法的不足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公开方面亦存在明显不足。仅以美国为例,1986 年,美国颁布了《应急计划与社区知情权法案》,旨在保障公民的知情权[5]。迄今为止,美国已形成了包括 《电子政务法》、《阳光下的政府法》、《隐私法》、《联邦咨询委员会法》等,在内的完善的信息公开法律体系。其次,美国的突发环境事件管理体制以国家环境署为核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鼎力协助,参议院、众议院负责相关法案的制定。最后,美国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中,建立了完备的信息网络发布平台,有效降低了信息传播不畅所带来的弊端[6]。

对照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中国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公开制度至少存在以下不足:

1.公众环境知情权法律地位不明确。环境知情权是公民对本国乃至世界的环境状况,以及自身的环境状况等有关信息获取的权利[7]。在中国现行法律中,宪法对公众环境知情权未作出任何规定。在《环境保护法》中类似环境知情权的内容仅有两个方面:一是在一定范围内规定了政府的环境信息公开的义务,二是规定了排污企业在特殊情形下的环境信息公开的义务。

2. 现行立法并未体现突发环境事件中信息公开的特殊性,原则性过强。中国现行立法主要针对的是常态下的环境信息公开,突发环境事件下的信息公开仅有零星的规定。紧急状态下的信息公开因其公开的方式、内容、程序等特殊性,使得中国现行以环境信息公开为依据的法律法规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3.法律对信息公开统一性规制存在缺陷。由于突发环境事件的复杂性,应对管理体制需要在“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这不仅意味着政府系统内部的协调、合作,也要求政府和社会及公民之间积极协作,而单一、分散的管理体制很难适应突发环境事件应对的现实需要。

4.突发环境事件政府信息公开的问责机制不健全。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对信息公开义务的行政追究问题给予了原则性的规定。但中国的行政问责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其行政问责机制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了问责主体缺失、行政权责划分不清等。

三、中国突发环境应急处置中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

(一)在宪法和环境基本法中赋予公民环境知情权

中国《宪法》第26 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建议在其后面增加一款:“公民享有在良好(或适宜或健康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权利,有权获得环境状况的信息,有权参与环境保护运动。”

(二)制定《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公开办法》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公开办法》应允充分考虑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中信息公开的特殊性,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和制度。其内容主要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为总则;第二部分为信息公开的主体;第三部分信息公开的范围;第四部分为信息公开的程序和方式;第五部分为信息公开责任追求;第六部分为信息公开救济途径;第七部分为附则。

(三)完善信息公开协调管理机制

首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统一指挥部应设立环境信息公开办公室,负责信息公开,受理公众信息申请与答复的机构,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由新闻发言人及时准确发布政府掌握的相关环境信息。其次,设立跨部门跨区域的信息协调机构,将环境作为一个不可分割和相互关联的整体进行保护。此外,建立统一的环境信息网络平台[8]。

(四)健全行政问责机制

突发治安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篇8

【关键词】济南市;突发;环境应急;总体框架;信息技术

1.国内研究现状

在系统研究方面,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预警系统进行研究,李俊红等尝试建立起环境预警指标体系;魏文达对水质预警理论和江河水质预警系统建设模式进行了探讨;冉圣宏等提出了多中心多指标的区域水环境污染事故预警系统,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较为全面的应急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基本满足了各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和应急管理各个阶段的需求,在事故发生时能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但是,我国环境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正处于探索阶段,现有的应急管理系统大多是针对应急管理某一方面或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某一类型建设而成,存在管理分割和信息资源分散等问题。建立一套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贯穿“事故预防—事中处理—事后总结”全过程管理、具备强大决策支持功能、界面友好,操作简便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系统是环境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方向。

2.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环境应急业务流程分析:

当前的环境应急管理可分为事前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事后管理四个关键环节,见示意图2-1。事前预防主要任务是风险源识别、评估、监控和预警;应急准备的主要任务包括机构、人员、车辆、设备、物资等配备及管理,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并开展预案演练,事故发生后制定应急决策所需的各方面支撑信息的技术准备;应急响应的主要任务是以最小代价使突发环境事件得到迅速有效处置,事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损害价值评估、应急过程回顾评价等。这四个环节紧密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将业务流程进一步细化,得到环境应急管理较为详细的业务流程,在环境应急管理的四个环节中,尤以应急响应环节是最为关键,由图2-2可以看出:该环节从事故接警开始到应急终止,需要调用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各个方面高效运转,是整个应急处置过程的核心;而应急准备环节则为应急响应环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其内容涉及诸多方面,该环节准备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事故发生后应急响应环节的正常运转;事前预防环节业务主要集中在对风险源进行及时识别,并加强监管,提早发现事故隐患,尽量减少事故发生;事后管理环节的重点则是对突发事件处置全过程进行分析、总结,进一步完善环境应急管理体系。

3.总体框架设计

依据对环境应急处置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借鉴国内其他城市的研究成果,结合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设计出开发的总体框架,见图3-1。由图3-1可以看出:整个系统自下而上分为6层,依次为基础环境层、技术支撑层、数据服务层、系统应用层、门户层和用户层。基础环境层主要包括平台所需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等,如:硬件服务器、网络和路由器、硬件防火墙和指挥中心、值班室、视频电话系统等;技术支撑层主要包括平台所需的软件平台,如:操作系统、GIS平台、数据库平台和软件开发平台等;数据服务层主要包括平台所需的数据库等,如:空间数据库、标准规范库、专家信息库、应急预案库、应急案例库和危化品库等;系统应用层主要包括平台应用所需的地理信息系统和应急事件处理流程等,其中应急事件处理过程包括事前预警、事中处理和事后评估等;门户层主要是指通过浏览器进行系统的展示应用;用户层主要是系统满足不同用户需求而使用的角色系统。这6层在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运行体系约束下集成为一个统一的系统。

基础环境层和技术支撑层由成熟的硬件和软件产品构成,研发内容较少,研发主要集中在数据服务层、系统应用层、门户层和用户层4层。

4.重点内容总结

由前面系统功能需求分析和系统框架设计不难看出:该系统的成功研发需要依托大量的信息开发技术和大量的信息资源输入。在这些技术和信息资源中,有些技术实现和资源获取相对较为容易,而有些则较为困难,且在系统研发中起着关键作用。我们把这些内容总结如下:

(1)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

基础信息资源库包括环境风险源数据库、应急预案库、危化品库、机构人员库、专家库、应急救援物资库、案例库、应急知识库、空间数据库等多个数据库,为系统提供信息数据支撑和信息资源的管理,是整个系统的数据基础。

(2)关键开发技术

应急处置系统需要集成大量的数据,实现多项功能,最终通过浏览器进行展示应用,需要采用多项关键开发技术才能确保系统稳定、安全、高效的运行,这些关键技术主要涉及系统框架、系统展示浏览及系统集成三个方面。

(3)水、气扩散模型

在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需要及时掌握污染物扩散趋势和影响范围,以便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这就需要在系统中引进水、气污染物扩散模型。

参考文献

[1]付朝阳,金勤献.环境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与构成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07,23(5):82-86.

[2]郑晓军,王奕首,滕弘飞.应急系统开发与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1:9-11.

[3]谢红霞,胡勤海.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警系统发展探讨[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26(1):44-46.

[4]郭丽萍,李月彬.石家庄市环境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的建设思路[J].中国西部科技,2008,7(14):45-46.

[5]徐民英.论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环境应急管理中的应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1):78-80.

[6]杨凌.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应急管理中的应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5:49-50.

作者简介:

尹衍鹏,男,济南市环境信息中心工程師。

宫艳玲,女,济南市环境信息中心工程师。

刘康,男,济南市环境信息中心助理工程师。

尹继法,男,济南市环境信息中心助理工程师。

于冰,女,济南职业学院助理讲师。

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9

学校校长、学校教导处、政教处、少先队负责人。

二、报告程序

1、学校校长

2、学校教导主任、政教处主任或大队辅导员

三、处置措施

1、学校任何人员在大型师生活动中,发现或确认建筑物或构筑物出现严重安全隐患、电器设备或其他物品爆炸、收到恐吓电话、发现可疑物品、电线断路起火、发生火灾事件、活动特别拥挤且无序进行、人员伤亡、自然灾害无法进行等,要在第一时间报告学校校长,由校长根据预案和实际情况现场发布停止或疏散命令。

2、应急预案起用后,领导小组人员按照分工和职责要求,全面进入紧急工作状态。

3、如果师生出现伤情,立即组织人员送往国华中心卫生院救治,情况紧急报警求助。

4、立即确定疏散路线,并组织人员疏通所有安全通道,排除障碍,引导人员分流,确保人员安全疏散。

5、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相关区域。

四、注意事项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篇10

一、基本任务

(一)负责对本辖区内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污染源或危险废物的鉴别鉴定,进一步核实污染物的性质。

(二)判定环境污染危害范围,提出区域隔离、人员撤离及其他防护建议。

(三)参与对污染区域、水域、建筑物表面等消除去污及对染有生物粘剂、化学毒剂的物品和其它危险废物的善后处理与处置。

(四)完成市环保局应急预案赋予的其他任务。

二、应急启动

(一)接到环境污染事故和突发事件通知时,立即通知应急人员,指定集结地点,明确集结时限(20分钟以内),明确相关要求,展开应急准备工作。

(二)视具体情况报告有关领导,通知相关部门。

三、应急准备

(一)应急任务

受领应急任务内容:

1、事件的基本情况;

2、本单位的基本任务;

3、可能得到的支援及协同规定;

4、向上级部门报告情况和通知相关部门。

(二)应急措施

在分析判断情况的基础上,应结合预案、应急任务和实际情况,定下执行应急任务的行动计划。应急器材、设备、任务、处置方法及应急人员防护等措施。

四、应急处理与处置

(一)协同监测应急小组采取应急监测,接收应急监测有关数据;

(二)对污染源进行定性的鉴别鉴定,准确判定污染源的种类、性质、规模;

(三)向上级部门报告鉴别鉴定结果,并提出处置建议。

(四)根据污染源的种类和性质以及应急监测数据,对污染或危害范围作出概略判定,及时提出人员撤离及防护建议。

(五)根据污染源种类、性质、污染范围,组织实施消除相应污染。

(六)认定污染类别,选择处理方法,对污染危害进行最终彻底处置。

(七)及时上报各类污染信息,发生较、特大突发事故是地,及时请求社会救助。

五、应急终止及应急保障

(一)组织人员返回,维护、保养应急设备。

(二)指导有关部门及事故单位查出原因,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发生。

(三)进行应急工作总结,编制应急总结报告,上报应急工作情况;

(四)做好器材、车辆、通信设备、医疗及生活的应急保障。

六、应急组织机构

(一)设定应急投诉报告电话:xxxxxx

(二)应急领导小组

成立黄山区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导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突发治安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篇11

摘要:中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各类应急预案还要在实践中经受检验,不断完善,切实提高政府处置突发事件和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关键词:应急预案;公共事件;国家

一、应急预案的定义及其基本构架:

1 应急预案的基本定义

应急预案又可以称为应急计划,是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针对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开展控制与救援行动,尽量避免事件的发生或降低其造成的损害,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而预先制定的应急工作方案,主要解决“突发事件发生前做什么、事发时做什么、事发后做什么、以上工作谁来做”等四个问题,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操作指南。其几大重要子系统为: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

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案体系

根据国务院于2006年1月8日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我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2.1国家总体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而制定的。

总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2.2国家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者几种类型突发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已发布的国家专项应急预案包括:

1)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3)国家地震应急预案;4)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5)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6)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7)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8)国家处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预案;9)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10)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11)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12)国家核应急预案;13)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4)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15).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6)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17)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18)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待发布的国家专项应急预案:

1)国家粮食应急预案;2)国家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3)国家涉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X230)。

2.3国务院部门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如:《公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

2.4地方应急预案。具体包括:省级人民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上述预案在省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分别制定。如:《贵州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贵阳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

2.5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由企事业单位根据总体应急预案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

2.6重大活动应急预案。由主办方单位根据总体应急预案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

三、存在的问题:

1 应急预案编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部分企业对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不重视、不了解,编制的应急预案往往侧重于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对突发环境事件疏于关注。

2 应急预案间欠缺联动性

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中,一个事件往往涉及到各级各类大大小小的好几个预案。这些预案所涉及的部门有市政府、区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不同的预案虽然有些格式内容雷同的情况,但是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编制和管理。这些部门有自己的一套灾情搜集系统,但每个部门更多地管理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方式也不同。虽然在应急管理上强调应急联动机制,但是在面对突发事件的第一时间各部门间往往信息沟通不畅,了解不够全面,只能掌握自己部门范围内的信息。

四、健全应急预案管理

1 加强宣传

采取多种形式对相关内容进行宣传和培训,督促各级环保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对环境应急预案编制、评估、备案、修订等各环节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工作。

2 规范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切实提升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1企业是环境安全的责任主体,也是积极防范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第一道防线,因此企业的环境应急预案应该建立在对自身环境风险隐患详细排查、分析周边环境敏感点、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充分储备应急物资的基础上,与环境风险分析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相适应,侧重于消除环境隐患,降低环境风险,明确遇到突发环境事件时如何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并及时上报情况。

1.2环保部门负责对企业进行指导和监管,同时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置中承担开展应急监测、事件调查以及提出应急处置建议等责任,因此环保部门的环境应急预案应该侧重于对突发环境事件应对中应急预案启动、信息报告、分级响应、智慧与协调、应急终止建议等各环节程序的划分,以及明确各个程序中如何开展工作。

1.3地方政府是环境安全监管的责任主体,也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责任主体,因此政府的预案应当建立对辖区内环境敏感点、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和保障措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侧重于环境风险防范工程的落实,突发环境事件时如何统一指挥,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最大程度消除事态影响,适时发布信息等方面。

3 建立完善的预案报备制度,逐步规范预案管理。

推动《暂行办法》的贯彻落实,将工作模式从环保部门前往企业检查环境应急预案的情形,转化为企业在预案的编制和评估工作结束后主动向环保部门备案,这既能增强企业的环境安全意识,提升环保部门的工作效率,又能通过预案的备案管理帮助环保部门全面及时的掌握辖区内企业环境风险和隐患的状况。同时环保部门对应急预案进行动态管理,随时增减更新。

结束语: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可以保障其实操性。我国目前对于应急预案的评估缺乏实质性规定,没有统一标准,学界认识也不一致,导致评估工作混乱无序。要坚持对应急预案进行动态综合评估,全面考量应急预案的编制质量和实施效果,及时反馈各种信息,为预案的修订提出建议;尽量避免实操性较差的预案在应急处突中反复使用,造成重復性的损失;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预案的及时启动和顺利运行,为突发事件的现场应对提供指导,真正减缓突发事件带来的负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S].2003-05-09.

[2]李俊清.应急预案的蜕变及其原因分析[J].晋阳学刊,2011(4):18-22.

突发治安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篇12

1 铁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系统的设计目标

铁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辅助决策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如何将行车、货运、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所包含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并提炼、处理加工, 并生成特定条件下的应急处置决策方案, 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可以迅速的提供决策参考。因此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应急处置辅助决策系统进行设计。

(1) 能够随时调用突发事件现场的视频资料, 迅速获取决策的信息;

(2) 除了各部门制定的应预案, 更需要对结合部的应急预案进行优化调整;

(3) 具备利用已有的突发事件的基础信息和决策的过程内容, 通过辅助决策系统的不断学习, 优化改善决策内容的功能。

2 铁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系统原则

针对铁路运输的特点设计应急辅助决策系统时需要特别注意数据的安全可靠性, 特别是具体救援方法的可实时性, 贴近现场实际;充分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的优势全景式的展现突发事件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救援力量的配备情况;决策系统严格执行铁道部的规章制度和标准以及特殊地点的作业办法;功能模块化的设计便于日常的维护和操纵。

3 基于神经网络优化的CBR应急预案修正系统设计

由于处理的问题多是些不良结构, 有时甚至很难用公理化的方法进行表示。受人类认知过程的启示, 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如果有经验而无理论同样能提供解决问题的启示, 于是专家们提出了基于范例推理 (CBR) 的方法。CBR的基本思想是:人类在解决问题时, 常常回忆过去积累下来的类似情况的处理, 通过对过去类似情况处理的适当修改来解决新的问题。CBR技术反映了人类认知科学研究的新成果, 强调了人类对过去经验和前人智慧的重现, 并依据它们指导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CBR特别适用于领域定理难以表示成规则形式, 而易于表示成范例形式并且积累了丰富范例的领域。

在基于事例推理循环中, 经过事例检索得到的事例并不一定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 这就需要对事例进行修改, 通过修改在解决新问题时获得认可的事例, 如果认为有价值, 可以将其加入事例库中, 以备将来使用。当范例库中没有旧的范例与当前情况完全匹配时, 范例的检索只能得到与当前输入情况最类似的过去范例。对待求问题来说, 这个旧范例的解表示相近的解决方案, 只有通过一定的修正, 适应新的情况, 才能得到新问题的解。范例修正则是将范例检索到的与当前情况大部分匹配的范例改写成完全匹配的范例。

范例修正可以被简单的理解为把问题的解决方案的一部分用其它的内容替换, 或者修改整个解决方案。范例的修正是CBR中关键的一步, 由于与具体领域知识关系密切, 确定一种普遍可用的修正方法是困难的, 往往一类问题 (如建筑设计) 的修正与另一类问题 (如应急处置) 的修正是不同的。

现有CBR系统所使用的修正方法大多数是将修正知识代码化成修正规则集或领域模型。修正规则可使检索到的范例转化为一个满足所有输入的新范例。许多成功的CBR系统是利用存储的己有范例来完成修正的。当然, 即使范例不能被计算机成功的修正, 也为人工修正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起点。目前, 己有的修正方法主要有神经网络技术或领域模型等。

基于CBR方法有一假定:当两个问题相似的时候, 它们的解也应该是相似的。因此, 在输入了新发生突发事件的有关情况后, 需要在预案库中查找突发事件地点情况、损伤情况等与之最相似的预案, 这些预案称之为该目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法的源预案。由于这些条件千变万化, 可能没有完全相同的预案, 为比较相似程度, 需要采取一定的计算方法。为实现该子系统, 应用神经网络系统对CBR方法进行修正。

4 应用于工务应急预案的修正系统的测试

4.1 样本的建立

为了验证CBR系统对应急预案修正的效果, 选取铁路工务胀轨跑道应急预案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分类, 并利用神经网络对预案的内容进行学习并修正。首先设计6个基本突发事件发生的特征向量。

VAR1:起拨道器不足6台, 撬棍20根数量不足, 取值范围1, 0

VAR2:胀轨跑道是否发生在封闭点内, 取值范围1, 0

VAR3:附近是否有水源, 能否对钢轨进行降温处理, 取值范围1, 0

VAR4:能够满足跑道故障两端拨200m的反向曲线, 取值范围1, 0

VAR5:是否配备钢轨快速减温器, 取值范围1, 0

测试样本中VAR1至VAR5指工务施工中发生突发事件特征值, VAR6为专家综合评价得出的评价值, VAR7代表最终对该项应急预案修正的最终结果。譬如VAR1变量取值为0时代表, 应急设备不足, 设计好的应急预案应无法很好执行评级分为57分, 即当该条件不足时预案无法实施 (见表1) 。

4.2 修正系统学习的分析

通过设置3层BP神经网络对工务胀轨跑道样本信息进行学习, 可以看到系统可以很快的收敛达到很好的效果。预期的学习可以很好的再现专家对预案评价效果, 同时具备修正结果的能力 (见图1) 。

根据排序的结果可以看出工务胀轨跑道事件发生时, VAR1变量取值为0时对整体预案有抑制作用, 最终应急预案将无法顺利执行, 当VAR5变量取值为0时并不一定对预案进行修订, 因为如果未配备钢轨快速减温器, 如就近有水源, 可组织人力覆盖钢轨浇水降温。通过对简单应急预案样本的分析, 可以看出这种基于神经网络的CBR预案修正系统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当预案的内容分类及内容非常庞大时,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迅速制定合理的应急方案, 并且排查有冲突的预案内容。但对于怎样设置合理的应急预案的逻辑结构模型才可以更好的优化预案查询系统, 以及如何建立稳定有效的神经网络范例修正系统还需要更多的验证。

5 结束语

本论述在对铁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系统做理论探讨的基础上, 利用神经网络的CBR应急预案修正系统进行测试, 取得一定的效果, 但由于较难收集到铁路各类事故的具体情况和救援方法的多样性、复杂性等原因, 没有进行更详细的测试, 仅在理论上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如何把该子系统付诸实施乃至将整个辅助决策系统完整实现的工作将成为笔者和同行们在今后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

摘要:根据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相关理论、铁路突发时间应急处置有关规则以及经验, 对铁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系统的建立进行初步的探讨。该系统旨在为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领导及现场人员提供科学的操作依据和处置方法, 以便及时准确地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处置方法, 降低由于在突发事件发生现场临时讨论处置方法等环节造成的时间延误, 从而减少损失, 提高处置效率。

关键词:铁路,应急,辅助决策

参考文献

[1]宫辉.着力强化站段应急管理能力的若干思考[J].上海铁道科技, 2009, 4.

[2]张雅琴.关于高速铁路应急预案管理的思考[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09, 7.

[3]孙元明.国内城市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与平台建设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1.

[4]寇有观.国家应急信息系统总体框架研究[J].办公自动化, 2003, 8.

中学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篇13

一、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 长:xx

副组长:xx

成 员:xx、xx、xx、xx、xx、xx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xx任办公室主任

二、各部门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制订学校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并确保全校师生了解预案;强化监测与预警,坚持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特别是消防,食品卫生、校舍安全等方面检查;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发生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成员各负其责,各工作组各司其职,采取有效措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有序地开展处置工作,同时向上级汇报。

学校教务、工会、团委职责:负责监测和报告自然灾害、社会安全类、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组织安全技能演练,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制观念;组织开展多种教育宣传活动,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配合做好参与突发事件人员的思想工作。做好学校平安保卫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及时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校内发生的各类治安案件及危及治安情况;协助公安部门维护现场秩序、保护案发现场,控制事态发展,配合做好侦破校园案件的调查取证等工作。

学校后勤职责:负责监测和报告公共卫生类突发公共事件。加强后勤设施服务检查,配合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做好学校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防治;监测学校人群的健康状况,并根据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或提出处理意见;及时救治学校病伤人员。

学校其他部门职责: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向学校领导报告,并采取应急措施,做好事件的前期处置工作,保护好现场,稳定情绪,防止事态扩大。

三、运行机制

<一>、建立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的逐级报告制度

最先获悉可能发生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或发生突发事件者,应立即向校长或值周领导、值周组长报告,学校应当在1小时内向县教育局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件的简要过程、伤亡人数、波及范围,经济损失初步估计和事件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已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等。同时,随着事态的发展做好续报工作。特殊时期实行24小时值班和信息报告制度。

<二>、先期预防和处置措施

(一)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

学校要根据政府发布的自然灾害预警级别落实预防和处置措施,针对学校的特点,重点做好防汛、抗台工作,消除安全隐患,一旦接到预报,立即进入抗灾状态。

1、一般灾情

值班人员向分管领导汇报灾情;分管领导进岗到位;通知下属各处室负责人做好抗灾准备。

2、较大灾情

分管领导向主要领导汇报灾情;主要领导进岗到位;落实防御措施,通知、部署学校相关人员做好抗灾准备。

3、重大灾情

全体领导进岗到位,成立抢险救灾领导小组,分管领导向抢险救灾领导小组汇报灾情;救灾指导小组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落实抢险救灾,处理善后等工作,全力做好学校师生财产转移安置和抢险救灾,最大限度减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并把灾害情况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二)事故灾害类突发事件

1、学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安全管理、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措施,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

2、突发事故发生后,学校有关责任人要迅速赶赴现场救助受伤害师生,同时在第一时间内把事故情况报告处置学校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并拨打“110”、“119”、“120”等报警电话向有关方面求助。

3、组织好学生的疏散工作,做好学生家长的安抚工作,阻止学生参加突发事故救援工作。

4、对事故的处置,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处理。

(三)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

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1、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

学校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具体措施:启动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内各处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校内的疫情通报:组织专门人员指导与督促落实各项防治疫情措施,做好进行应急状态的准备;学校内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要进行控制;传染病流行时要加强对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必须加强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

学校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掌握全体师生情况并及时上报;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制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

学校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全校师生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行;对教室、实验室、食堂、图书馆、计算机房、厕所等场所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学校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四〉后期处置措施

(一)结果报送,建立档案

按照逐级报告制度,突发事件过后,学校及时报送相关情况。报送内容包括事发单位、时间、地点;事故经过、伤亡人数、直接损失;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已采取的措施、需有关部门协助解决的问题;事故报告单位等。

学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资料整理归案,建立学校突发公共事件档案。

(二)追究责任,实施奖惩

根据现场调查掌握的证据,对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置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或迟报、瞒报、漏报重要情况的有关责任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参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并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总结经验,完善制度

学校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完善制度,不断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水平,积极探索稳妥、快速、高效做好学校突发性公共事件处置工作的新途径。

四、其他

学校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督促各应急突发事件的工作小组和各处室要根据本校实际和本预案要求,制定演练计划并付诸实施,要通过演练,发现应急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要建立稳定的预防和处置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的队伍,确保预防和处置学校突发事件工作顺利进行。

全体教师应长期开通手机等通讯设备,确保信息畅通,随时获悉突发事件信息,保障应急预案迅速启动。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篇14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总预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学校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案》的精神,有效处置学校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做到遇事不惊,临危不乱。特制定此学校突发事件应急总预案。

一、建立学校应急事件处置领导小组。

学校应急事件处置领导小组:以校长任组长,安全办主任为副组长,其他校委会人员为成员,作为学校处置突发事件的领导小组。

二、建立学校应急事件预警系统。

由校长室、教导处、安全办、总务处、办公室等人员组成。主要职责为:及时提供危险信号,畅通信息渠道,提醒教师和学生注意险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竭力避免发生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情况,及时向领导建言献策,参与制定预防及处置方案。

三、建立学校应急事件处置机制。

1、信息报送。

学校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班级、知情者应立即将发生地点、时间等基本情况和有关信息立即报告学校应急事件处置领导小组、校长室。学校应急事件处置领导小组、校长室在规定时限内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危害程度、发展趋势、所采取的处理措施,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等情况迅速报告乡中心校领导。

信息报送时限:一般突发事件2小时内报送,重大突发事件必须即时报,最迟在半小时报送。具体为先口头报,再书面报。同时应及时续报事件发展情况、原因、后果及对事件的处理情况。

2、应急事件处置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指挥、协调和组织突发事件和其他特殊突发灾害事故的处置工作作出重大决策,协调解决处置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按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

突发事件发生后,应立即成立突发事件现场指挥小组,负责具体的施救和各项善后处理工作。其具体职能为:发布应急救援命令;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及时向上级汇报和向有关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认真调查取证,写出有关书面材料。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现场指挥机构可视情况设立现场协调组(负责传达贯彻领导指示,报告处理情况,协调有关单位负责救援和险情排解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现场抢救组(负责对事故进行现场救治)、善后处理组(负责对死难、受伤家属的安抚、慰问工作,做好群众的思想稳定工作,妥善处理好善后事宜,消除各种不安全、不稳定因素)等具体工作小组。

3、现场保护。

重特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及当事人要在依靠当地组织、群众力量,迅速展开抢救工作的同时,对事故现场实行严格的保护,防止现场痕迹和相关物品、证据被破坏和丢失,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作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的痕迹和物证。

发生突发事件时,校主要领导及相关负责人须亲临现场指导救援工作。

四、善后处理工作

1、学校突发事件调查工作,由学校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调查工作。学校要及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积极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2、在突发事件期间,对散布谣言、破坏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扰乱社会秩序的,要及时报公安机关,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3、对在处置突发事件工作中,表现积极,贡献突出,奋力抢救抢险,成效显著的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反之,要给以批评和处分。、预防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和消除校园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保证广大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制定预案,做好日常防范工作,避免发生拥挤,踩踏事故。上、下课,放学、课间操、集合等上下楼梯活动中,不强调快速,整齐,时刻注意安全第一。

各班级必须走规定楼梯:

教学楼二、三楼北楼道北侧的班级走北侧楼梯。教学楼二、三楼南楼道南侧的班级走南侧楼梯。中间两个班走靠近本班楼梯。楼梯口安排楼道护导教师值班(由当节课教师负责)。

二、报告制度

任何班级学生和教师发现发生拥护踩踏事件时,在及时处理的同事,还要以最快的方式向学校报告,学校接到报告后及时处理,并根据实际情况以最快的方式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任何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因隐、缓、谎报者追究其行政及法律责任。

三、紧急预案

1、如果出现踩踏事件,发现人要以最快的速度报告校长室。

2、学校应急小组要马上到故事地点,进行科学,认真的处理,将受伤人员送往就近医院治疗。

3、学校要以最快的速度将事故情况上报有关主管部门。

四、防拥挤踩踏校园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安全副校长 成员:校务人员

防汛应急预案

为了切实做好每年的防汛工作,确保学校全体师生安全防汛和学校财产等不受损失,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防汛工作预案:

一、成立防汛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安全副校长 成员:校务人员 领导小组的职责:

具体负责本校的防汛工作,做好校舍的安全检查工作以及对周边地理环境进行排查,积极与周边单位联系协调,安排好本校防汛抢险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对师生做好防汛抗洪工作的宣传教育,坚持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努力做好防汛工作,确保学校财产不受损失,师生无伤亡。

二、成立防汛抢险小分队 各班班主任

三、报警程序

学校值班室 →学校校长 →学校抗洪领导小组 →报告上级部门

四、防汛工作安排及措施

1、要注意了解汛期气象信息,多渠道收集暴雨洪水和地质灾害风险的信息。同时成立本校的防汛领导小组和抢险小分队,具体负责本校的防汛工作,确保师生安全渡汛和学校财产不受损失。

2、做好防汛宣传工作,提高全体师生的防汛意识,确保师生无伤亡,校舍无塌方。

3、防汛期间坚持24小时值班。实行领导班子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不能离岗、脱岗、代岗,如遇大雨,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老师必须到岗。

4、总务处要将所有房屋等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不留死角,发现问题及时与学校联系。各班要做好排查工作,班主任应及时了解学生家庭居住条件尤其是住在偏远地带的学生家庭情况,与家长保持联系,提高防灾意识。

5、防汛抢险队成员要做到手机不关机,保证通讯工具畅通,及时联系,每当遇到特大暴雨,都应注意观察校园及周边的水位上涨情况。

6、做好避险看护工作,尤其是路远的学生。汛期期间,视情况可提前放学,遇险情学生在没家长接送和老师看护下,不能单独离校,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确保无人员伤亡。

7、及时掌握险情,一旦学校发生洪涝灾害,全体抢险队员应立即赶到学校,听从校长的指挥,如有被困师生应首先集中精力疏散师生,然后奋力抢搬学校的教学物资。

8、师生在校期间突发险情,学校应立即发布应急消息。需紧急转移时,全校教师必须立即到位,按照学校领导的指挥,组织学生及时有序地按预定的路线安全转移。由班主任管好各自的学生,不围观,不拥挤,防止学生慌乱、走失,维护学校秩序。

9、若有人员遇险受伤,应立即组织抢救并护送受伤人员去医院救治;必要时拨打“120”求救,将伤者紧急送医院救治。

五、注意事项

1、抗洪的首要的任务是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救灾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

2、一般不组织学生参加救灾。

预防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为了预防地震灾害,确保校园平安,特制定苏甲乡九年一贯制学校预防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具体如下:

一、“预防地震灾害、确保校园平安”领导小组 组 长:乔家奎(***)副组长:陈关雄(***)

曹先洪(***)

耿 靖(***)

刘兴伟(***)

成 员:张云诚(***)代宝发(***)

翟正艳(***)兰志翔(***)杨正帅(***)王维邦(***)

工作内容:全面负责地震灾害安全事宜,统一指挥调度全校师生员工,确保师生员工生命安全,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二、为保证此项工作的落实,特分设6个工作小组:

1、疏散引导组

组长:乔家奎

副组长:耿 靖

成员:(各班班主任,共计18人)

李文江 马 俊 王小娥 郑 艺

易庆菊 薛玉华 孟家义 荣国靖

马晓旭 胡冲生 江刚翠 杜友春 蒋清忠 李玉雷 邓奠国 严 锐

王维邦 普 红

工作内容:

(1)走读生管理:班主任尽量与走读生家长取得联系,解除警报前,学生暂不到校,由家长直接监护自己的孩子。

(2)宿舍楼人员疏散:根据灾情预报,解除警报前,住读生暂不住读而走读。

(3)教学楼人员疏散:行政人员和值周教师分散在两个楼道,协调指挥学生出入教学楼的秩序;班主任和当堂课的任课教师带领学生,按行政值周分配的楼道有序撤离教学楼。

(4)师生宿舍楼人员疏散:行政人员和值周教师分散在楼道协调指挥学生出入宿舍楼的秩序

(5)空旷地带学生的组织管理:在学校的统一调度下,各班班主任以班为单位,把学生带到空旷地带(操场)休息,教育学生远离建筑物,注意检查学生的身体状况,防止出现中暑、脱水等现象发生。

(6)学生就餐管理:学校值周教师到食堂指挥学生有序端饭,正吃饭学生注意远离建筑物,若突发灾情,值周教师及时有序疏散学生。

(7)上课时段管理:在上级允许上课的时段内,学校按照正常教学秩序上课,行政领导亲自查岗。

2、后勤保障组

组长:曹先洪

副组长:张云诚

成员:王玉涛 马仙梅 唐家鸿 房玉学

陆叶花

职责:负责通讯联络,车辆调配、道路畅通、电路控制、水源保障、医疗救护等。

3、秩序维护组

组长:陈关雄 副组长:杨正帅

成员:干小芳 何亚先 郭世伟 许光俊

刘家敏 师学艳 金元丽

4、灾情检查组

组长:刘兴伟

副组长:翟正艳 成员:各班班主任教师

内容:建立震后检和课前检制度,检查建筑物损坏情况,重点检查门窗(玻璃)、瓷砖、围墙、电线以及其他教学设施设备,并将检查情况及时上报。

5、应急工作组

组长:陈关雄

副组长:刘兴伟 成员:颜亨富 保东红 王文莲 职责:负责以上小组交办的临时任务。

6、安全教育小组 组长:乔家奎 组员:代宝发 兰志翔 耿 靖 内容:

(1)召开行政会议,布置工作,学习预案,安排24小时值班人员。

(2)召开紧急班主任会议,分配疏散学生的楼道,及时对各班学生进行心理安抚。

(3)开展师生员工的安全教育,着重开展地震知识、疏散秩序、人员急救等方面的培训。

三、若紧急情况发生,工作机构人员按工作职责到现场指挥全校师生进行紧急疏散,具体如下:(1)学校发出约定的紧急集合信号。(2)用高音喇叭进行现场指挥疏散。

(3)各班主任、教师立即到班指挥学生按确定疏散路线进行紧急疏散。

防火应急预案

为加强消防管理,防止火灾危害,在万一发生火灾事故时,能有条不紊地加以处置,以使损失尽可能地减到最小,特制定本校防火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处置我校各处室存在的重大火灾隐患和因各种原因发生的火灾事件等。

二、处置措施:

(一)预防措施:

1.成立义务消防队,由学校男教师组成,学校校长任队长。义务消防队队员应掌握消防知识和灭火工具使用方法。

2.对全校师生进行消防安全的教育。

3.学校行政领导值班的同时要检查消防情况,发现火灾隐患及时采取措施。

(二)发生火灾时应急措施:

1.发现火情后,当值人员(火灾现场目击者)要迅速告知学校义务消防队人员,用校内的消防器材力争把火控制、扑灭在初期阶段。同时迅速拨打“119”报警求救。

2.立即报告学校主要领导(灭火领导小组、疏散小组成员附后),尽快增加援助人手。

3.如果火情发生在有学生的教室,应一边控制火情,一边引导学生有序疏散。当事人视发生火灾时的具体情况,酌情采取各项对保证安全最有利的处理措施,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三、指挥机构:

1、灭火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安全副校长 成员:校务人员

2、疏散小组 各班班主任

四、职责分工:

1、灭火领导小组职责

(1)接到火情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在消防人员未到现场处理事故之前,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组织本校教工进行最大可能的扑救和抢救(贵重设备,重要文件)工作。(2)听从并协助消防工作人员的现场指挥。

(3)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危难面前最后一个离开的思想准备。根据火情,服从最高指挥的指令,对需要抢回的设备,文件等采取必要措施。

2、疏散小组职责

(1)接到火情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根据火情发生的位置、扩散情况及威胁的严重程度,通过广播或大声喊叫等方式通知师生疏散。(2)打开各通道的门窗,保证各消防通道通畅。正确引导全体师生向疏散通道疏散,并授之以正确逃离姿势。(3)听从并协助消防工作人员的现场指挥。五.学生疏散方法与路线:

1.各班在班主任带领下,按原订疏散方案有序撤离(每班两队)。疏散方案:

(1)规定楼道撤离路线:

教学楼二、三楼北楼道北侧的班级走北侧楼梯。教学楼二、三楼南楼道南侧的班级走南侧楼梯。中间两个班走靠近本班楼梯。楼梯口安排楼道护导教师值班(由当节课教师负责)。(2)规定班内疏散路线:

每班的前三排学生走教室前门,后几排学生走教室后门。所有学生在撤离时都要尽量弯腰用手捂住鼻口,不要拥挤、慌张。

预防校园暴力侵害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为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努力打造“平安教育”;为科学、迅速、有效地处置学校突发暴力侵害事件,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暴力侵害事件造成的危害,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教育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学校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案》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处置方案。

一、学校暴力事件的范畴

学校暴力事件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校师生员工为侵害对象的或师生员工实施侵害的涉及破坏社会和校园秩序或造成人身财产较大损害的事件,其它可能发生的治安事件。

二、建立保障机制

1、信息报送

学校暴力事件发生后,知情者应立即将发生地点、时间等基本情况和有关信息报告校长,学校必须尽快核准情况,在规定时限内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危害程度、发展趋势、所采取的处理措施、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等情况,迅速报告上级和有关部门领导。事故发生后及时告知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信息报送时限:一般学校突发暴力侵害事件1小时内报送,重大突发暴力侵害事件必须即时即报,最迟在15分钟内报送,具体为先口头报,再书面报。同时,应及时续报事件进展情况,原因、后果及对事件的处理情况。

2、立即成立现场指挥组织

突发暴力侵害事件发生后,应立即成立突发事件处置现场指挥组织,由现场最高领导任总指挥(上级领导到场后立即调整),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具体的施救和各项善后处理工作。其具体职能为:发布应急救援事件;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及时向上级汇报和向有关单位通报事件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配合公安等部门开展事件调查工作,认真调查取证,写出书面材料。在处理突发暴力侵害事件时,现场指挥组织可视情况设立若干工作组。如:现场抢救协助组、警戒维护组、善后处理组、师生安抚组等。

3、迅速启动与实施救援

(1)、发生学校突发暴力侵害事件时,学校领导须亲临现场(如不在校,须先指派分管领导立即赶赴现场,并要根据方案进入应急处理程度)了解事故情况,及时组织救援工作,并及时向上级汇报。

(2)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包括明确现场事故处置中设置的机构人员,分工及职责,并向有关部门请求支援。

(3)指挥协调现场的抢险救援工作,组织调集救援人员和组织撤离疏散危险区内的人员,把损失降到最低。

(4)负责设置警戒区域实施现场保护、维护现场保护,指导善后处理和师生安排工作。

四、善后处理工作

1、学校突发事件调查工作,由处置突发事件的组织及学校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调查工作。学校、有关教师要及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积极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2、突发事件发生期间,对散布谣言、破坏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扰乱社会秩序的,要及时报公安机关,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3、对在处置学校突发暴力侵害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表现积极、贡献突出、奋力抢救、成效显著的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反之,要给予批评和处分。

预防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为切实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严把食品卫生安全关,及时处理和控制食物中毒事故,保障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特制定以下措施和预案:

二、成立领导小组

为了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领导协调各部门处理食物中毒事件,学校成立食物中毒防治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安全副校长 成员:校务人员及班主任

三、报告程序:

1、凡就餐后,师生出现不明病因的肚痛、胸闷、恶心、乏力昏沉、呕吐、水泻等症状,班主任应马上报告校领导。

2、迅速与医院联系、诊治,采取救护措施,并向教育局、及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包括:时间、地点、联系电话、中毒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

四、应急措施:

1、以最快速度将中毒人员送往就近医院,或拨打急救中心电话“120”或“110”请求救助。

2、保护现场,做好预留食品、蔬菜的取样工作,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急于冲洗,以备卫生部门检验。

3、迅速排查食用致毒食物的师生名单,并查询他们的身体状况。

4、根据事态发展情况,迅速与家长联系

5、如实汇报有关情况,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诊治、调查、事故处理工作。

五、注意事项

1、稳定师生情绪,要求各类人员不以个人名义向外扩散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2、如有个别家长来校探视,由各学校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和接待工作。

3、事故发生后,要注意维护正常的学习秩序和工作秩序,组织人员做好食物中毒人员的思想工作。

4、如有新闻媒体要求采访,必须经过有关领导同意,未经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采访,以避免报道失实。

5、总结报告

上一篇:暑假综合实践活动下一篇:在创新中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