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2024-08-16

关于天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精选8篇)

关于天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篇1

教育均衡问题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当前党和政府的实事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于2010获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荣誉称号,但由于种种因素,我市义务教育离高位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距离。为此,市教体局专门组织人员于2月中下旬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深化教育改革,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提升教师素质,巩固“两基”成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我市紧紧抓住国家对农村教育加大投入的机遇,大力实施规范化学校建设、初中校舍安全工程、“班班通”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等,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2所合格学校,在合格学校共11所正在建设中。全市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达40万平方米,生均占有校舍8.04平方米;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率为61%,体育器械配备达标率72%,音乐器械配备达标率65%,美术器械配备达标率64%,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率90%;初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率为81%,体育器械配备达标率84%,音乐器械配备达标率88%,美术器械配备达标率72%,理科实验仪器达标率87%;小学和初中微机拥有量达2268台,图书藏量达202万册。

(二)队伍素质稳步提高。我市出台并实施了教师、校长管理暂行办法,加上“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教师心灵建设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不断革新,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大为提高,全市小学、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9.7%、97.3%。省、市、县、乡、校五级骨干教师梯队基本形成,省级骨干教师5人、市级27人、县级365人。完成继续教育新一轮培训,培训率100%,校长持证上岗率为100%。

(三)教育质量逐年提升。坚持德育为首,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日益优化,全面启动新课程改革,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得到更新,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相继开展了“提高教学质量年活动”和“责任效益年活动”,大力实施教育教学两项常规管理,进一步完善考试评价体系,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学业水平监测成绩逐年提高。

(四)教育管理空前强化。办学体制实现了由“人民办”向“政府办”的根本转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经费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2008年全市公用经费1122万元、维修费224万元、贫困寄宿生补助136万元,2009年公用经费1351万元、维修费224万元、贫困寄宿生补助136万元,2010年公用经费1417万元、维修费224万元、贫困寄宿生补助171万元,教育经费投入呈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坚持依法治教,学校管理不断加强,办学行为不断规范,教育行风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突出“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五)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两基”成果巩固提高,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100%、99.8%,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100%、98.8%。全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194所,其中普通初中34所,小学160所。全市小学和初中共有

个教学班,名学生,教职工总数达

人,其中专任教师

人,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9.4%。

二、我市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表现

从总体上看,我市义务教育发展仍然处于不均衡状态,主要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发展不均衡和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县城学校与乡镇学校、乡镇中心学校与面上小学之间的办学水平上存在着较大差距,无论在办学条件上,还是师资力量上,都有明显差距,这种差距成为“择校风”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一)办学条件不均衡的具体表现。一是“城区学校太挤”。城区小学班额严重超员。城区的市一小、市二小、金庄小学等三所小学共设计规划

个班,容纳学生

人,实际开班131个,容纳学生7365人,超负荷接纳学生4962人。平均班额65人,超省规定20人,最大班额已达82人,超省规定班额37人。但是,乡镇在校学生不足100人的学校(含村小、教学点)却多达150余所。二是“农村学校太弱”。我市27所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仅有12所达到了合格学校建设标准,还有15所学校由于配套设施设备不全,无规范的食堂及餐厅,无学生生活必需的设施等,而其他乡镇的联校及村小在基础建设、设施设备的配备上更加落后,普及合格学校任重道远。三是农村学校“先天不足,后天乏力”。近年来,我市学校校舍经过大力度的改造与建设,基本消除了危房,城乡之间在校舍方面差距主要表现在功能室、行政用房、生活用房、生均用房等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教育信息化步伐越来越快,在信息技术装备方面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又逐渐拉开了距离

(二)师资力量不均衡的具体表现。一是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中青年教师主要集中在高中学校,中老年教师集中在中、小学。“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阿姨教初中,爷爷奶奶教小学”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存在。目前,我市小学专任教师的平均年龄达41岁,乡镇面上小学专任教师的平均年龄是45岁,部分小学51岁以上教师占70%以上。二是专业学科教师缺乏。在中小学,数学、语文等学科教师占大多数,而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和计算机等学科教师却很少,大部分农村小学音乐、美术、体育、英语、计算机专业教师远远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只能以非专业的兼职教师代替,或者改上其它科目。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村级学校缺乏音、体、美、英语教师,90%以上的村小还存在包班的现象。三是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不高。2000年至2007年,我市一直未招聘应届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期间,随着初中学生入学进入高峰期,不得不从小学高年级教师中选拔优秀者进初中任教。2008年来,新一轮小学入学高峰期的到来,我市以每年不少于5000名学生的速度递增,教育资源特别是师资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又不得不从初中选调部分教师到小学任教。这些“层层拔高”、“时宜调整”的做法把原本合格的教师变成了不合格的教师,把原来的骨干教师变成了一般教师,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水平和整体专业素质。同时,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在一些村级小学,教师大多数都是本乡教师,而部分教师大多由以前的民办教师转录,没有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年龄偏大、学历层次低、知识老化严重,在推进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部分教师明显跟不上课改新要求。四是农村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流失严重。由于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经济待遇不高、部分教师无房住,导致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师资流失严重,已成为当前农村中小学十分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是部分优秀教师流向城市,小学骨干教师流向初中,初中骨干教师流向高中;从办学条件差、待遇低的学校流向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据调查统计,我市4所城区初中学校骨干教师人数占72.3%,而10所农村初中拥有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占27.7%;7所城区小学骨干教师人数占63.9%,而农村小学拥有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数仅为36.1%。农村教师流失的加剧,后备力量的薄弱,进一步加剧了教师聘任过程中的拔高使用,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五是管理队伍和水平存在差异。虽然我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走进新课程已经多年,但我市农村教师,包括一些教学管理者,尤其是一些村级学校教师教育理念转变不大,重应试、轻能力思想依然比较严重,个别学校连基本的教学常规都达不到要求。

以上问题的存在,究其原因如下:

(一)教育政策过于向城区倾斜。多年来,由于教育资源十分有限,为使有限的资源效用最大化,国家一直实行城乡非均衡发展模式,使教育政策重点向城市倾斜,以农村支持城市,优先发展城市重点校、示范校,从而带动整个区域教育事业的发展,多年沉积下来,造成了城乡教育差距扩大的局面。近几年,虽然我国进入“城市支持农村” 的发展新阶段,但对教育而言,这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甚至是漫长的过程,城乡教育差距在短短三两年时间内不可能缩小到接近平衡的程度。

(二)教育管理体制不顺。在“人民办教育”政策时期,由于各地对教育事业发展理解不同、甚至个别有狭隘的本位主义思想等原因,导致全局意识体现不明显、步调不一致,甚至各自为政,加上当地乡镇、村委多方插手管理学校,不利于学校管理,学校班子不团结、缺乏战斗力现象时或存在,教师队伍建设缺乏长远眼光,客观上拉大了城乡教育差距。我市实行政府办教育以来,政府根据新《义务教育法》精神,落实了“发展先发展教育、建设先建设学校的”战略方针,理顺了管理体制,为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三)师资管理政策不完善。教师编制政策重城轻乡,城区学校办学规模大,班额也大,农村学校规模小,班额也小。优秀大中专毕业生都优先留在城区,全市教师流动只是“单行线”,即只从农村向城区,而城区教师基本没有到农村任教。教师管理政策不够完善、缺乏科学长远的教师流动机制,农村教育缺乏政策吸引,导致教师只出难进。

(四)农村教育资源整合不够。面对农村学校散、小、弱状况,尤其是村小较多、学生太少、师资紧缺状况,对大力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与撤并小规模学校挂钩的顾虑较多,使有限的教育资源效用未能实现最大化。

三、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配备、教师资源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为人人享有公平、公正教育权利提供充足的保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是推进县域内的均衡发展,核心问题是教师和校长队伍、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的均衡。县域内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减少差异,缩小差距,巩固优势,使优者更优,狠抓薄弱,使弱者变强,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大力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和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深化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于2006年9月1日起施行。该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把以人为本作为立法的基本宗旨,在实施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制度创新,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培养目标,明确了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和经费保障机制,将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的要求确定下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新要求,具有较强的时代性、针对性、规范性和前瞻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整体安排,是指导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该《纲要》于2010年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义务教育要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教育。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教育事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践行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迫切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要在继续宣传、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大张旗鼓地、持之以恒地宣传、贯彻《纲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上来,形成共识,凝聚力量,自我加压,协同努力,大力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新发展作出贡献。

(二)遵循就近入学原则,循序渐近地调整学校布局,继续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近年来,我市城镇化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我市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城镇,农村人口逐步减少,原先分级办学时的村办小学生源减少,对分散在农村的初中、小学进行相应的调整非常必要。要充分考虑我市农村现阶段的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本着方便群众,有利于适龄儿童就近入学,有利于减少教育资产流失,有利于争取国家和省级投入的原则和精神,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循序渐进,宜保留的尽可能保留,确需撤销的也应逐步过渡,避免出现农村小学覆盖半径太大、学生就学不便、班额过大和增加学生家庭负担等问题。要在继续巩固“两基”成果的同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可在城乡借鉴试行“一校制”、“学区制”、“联校制”等办学模式,实现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共建共享,以优带弱,以中心校带边远校,促进相对均衡发展。

(三)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衡发展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教育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建立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教育新格局。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加快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我市农村初中学校及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实现信息技术教学“校校通、班班通、人人会、天天用”,使城乡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 教育投入是一项支撑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资基础。要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一是要继续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要求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税费改革固定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不低于60%”的规定,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2012年达到4%;二是继续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惠及城乡居民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三是足额征收教育附加,支持义务教育发展;四是保障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和公用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五是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教育项目投入和中央、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确保农村中小学改造、改善、建设的需要;六是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探索建立捐资助学、出资办学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规范有序地进入教育。要科学、合理地核定农村中小学基本经费,并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社会各方面要关心、支持教育,尽力为学校减轻经费开支负担。要按照国家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五)采取综合有效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造就适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优秀教师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尽快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一是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是进一步加大校长、教师培训力度。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要多层次、多渠道,以提升校长管理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为重点,按要求组织参加省、市培训,分期分批地组织县内集中培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组织开展教师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培训,做到有针对性、适用性、实效性;要重视离岗集中培训,强化在职在岗教学交流、实践锻炼,努力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大力做好特岗教师的资教工作,以缓解紧缺学科教师资源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四是根据教育发展规划,大力引进青年教师,边远学校教师的引进、补充,可以实行定向招聘,合同约订最低服务期限,不足服务期限的不得调动。五是对不适合、不适应继续从教的人员,要研究办法,适当调整;对年龄偏大的教师,可允许提前退休或离岗休息。对调出来的岗位、编制要及时引进优秀人才予以补充。六是要建立健全校长轮岗、教师定期交流制度,组织城镇、优质学校对口支援艰苦、边远、薄弱学校,鼓励县城、乡镇集镇教师到条件艰苦的边远学校任教。

(六)加强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营造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环境

关于天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篇2

一、研究设计

1.研究指标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包括硬件均衡和软件均衡[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教育资源包括硬性教育资源和软性教育资源两部分。本文在调查天津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时,对于城乡硬性和软性教育资源配置的对比,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定考察指标。

硬性教育资源:从教育经费投入来看,用生均教育经费这一指标;从学校办学条件来看,用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等指标;从师资队伍来看,使用生师比、生均达到规定学历教师数等指标。

软性教育资源:从学校办学条件来看,用学校环境这一指标;从师资队伍来看,用教师教学观、教学能力、教师情感等指标。

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硬性资源配置现状相关数据来自近5年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和《天津教育年鉴》。

在研究软性资源配置现状时,使用问卷法。调查对象为天津市城乡小学、初中教师。问卷由4个维度组成,分别是教师教学观、教学能力、情感和学校环境。在设计形式上,各题均采用封闭式并设计成里克特五点量表。在进行问卷试测、修订问卷后开始正式调查。调查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在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间,共在天津市城乡12所学校中发放教师问卷435份,在剔除15份无效教师问卷后,共获得420份有效教师问卷(小学教师问卷220份、初中教师问卷200份),有效率为96.55%。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查阅近5年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和《天津教育年鉴》,进行整理、统计发现,总体而言,天津城乡义务教育硬性资源配置的差距还是存在的,但正在逐步缩小,存在较明显差异的是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达到规定学历教师数这两个指标,其他方面的差距并不明显。这说明天津市近几年来推行的一系列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对天津城乡软性教育资源现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将问卷数据通过SPSS17.0版本统计软件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进行城乡数据差异检验。下面分小学和初中两个部分,根据问卷统计结果对天津市城乡义务教育软性资源差异状况进行分析。

1.小学

(1)教师教学观

教师教学观,包括教师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品德发展等的认识。

结果显示,天津城乡小学教师教学观差异显著(t=5.420,p=0.000<0.05),城市教师教学观优于农村教师。城市教师比较关注或很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占63.01%,农村教师52.06%;比较注重或很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城市教师占88.62%,农村教师84.53%;比较重视或很重视自身对学生品德影响的城市教师占94.31%,农村教师91.75%。

(2)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教学能力,包括教材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应用、课堂管理和师生交往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和教学能力自我评价。

结果显示,城乡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差异显著(t=6.749,p=0.000<0.05),城市教师教学能力显著强于农村教师。具体来说,城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教学方法的频率比较高或很高的占91.06%,农村教师78.35%;城市教师对教材掌握程度比较高或很高的占88.62%,农村教师81.44%;城市教师比较擅长或很擅长课堂管理和师生交往的占87.13%,农村教师80.41%;城市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比较满意或很满意的占81.63%,农村教师75.49%。

(3)教师情感

教师情感包括教师满意度、职业自豪感和教师压力,教师满意度具体包括对工资水平、职称评定办法、学校管理、学生素质、与家长交流状况和对教师职业总体等6个方面。

结果显示,城乡小学教师满意度差距显著(t=5.455,p=0.000<0.05),城市教师对从事教师这一职业更加满意。具体而言,城市教师对所在学校的管理工作和与家长的交流状况更加满意,其中,城市教师对其比较满意及以上的占79.27%,农村教师64.43%;城市教师比农村教师更认可目前的职称评定办法,其中,城市教师认为现有教师职称评定比较合理及以上的占50.41%,农村教师22.68%;工资方面,城乡小学教师总体上对其基本满意,其中,城市教师对其比较满意及以上的占24.39%,农村教师36.08%。城乡小学教师职业自豪感差异不显著(t=1.806,p=0.072>0.05),城乡教师都为从事教师职业感到自豪。这样的职业自豪感使天津市广大教师对投身教育事业保持较高的热情,并且有更持久的内在动力。

小学教师压力数据统计结果见图1。

图1显示,城乡小学教师都承受较大的压力。农村教师感到压力较大及以上的超过75%,城市教师感到压力很大的占到了32.52%,是农村教师的5倍。

通过上述维度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方面,城市小学教师职业情感体验更为积极;另一方面,对教师情感的具体分析,从侧面反映出农村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有较大改进的空间,城市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应引起注意,同时城乡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有待提高。

(4)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包括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学校给教师提供的科研环境、培训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等)和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及学校支持的认识和态度,后者是为了便于与学校提供的客观环境统一起来进行分析,将其归入到本维度内。

结果显示,城乡小学给教师提供的支持差异显著(t=4.154,p=0.000<0.05)。

具体来说,对于科研,城市小学教师参与科研的频率比 较高或很 高的占87.80% , 农村教师64.95%,同时,城市教师更赞同参与科研(t=3.176,p=0.002<0.05),比农村教师更加认同科研对提高教学能力的作用(t=4.409,p=0.000<0.05)。

对于学历培训,城市小学更加支持教师的学历进修,城市教师认为所在学校提供学历进修的支持程度较高或很高的占85.37%,农村教师该比例占75.73%,同时,城市教师对学历培训对提高教学能力的认可 程度显著 高于农村 教师(t=3 . 650 ,p=0.000<0.05),城市教师进修的意向也高于农村教师(t=2.343,p=0.020<0.05)。

对于非学历培训,城市小学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城市教师参加非学历培训频率较高或很高的占71.54%,农村教师53.61%,并且城市教师对参与培训 的赞同程 度高于农 村教师(t=2.052,p=0.041<0.05)。

对于城乡教师交流,城市教师更认可其对缩小城乡校际间差距的作用(t=2.571,p=0.011<0.05),但是农村教师参加城乡教师交流的频率较高或很高的占55.67%,并且认为作用一般,而城市教师该比例为33.33%,也就是说,农村教师是参加城乡教师交流的主体,但其对城乡交流作用评价更低。

此外,城市教师认为所在学校给自己提供的职业发展空间较大或很大的占69.11%,农村教师63.92%,城市教师更加经常考虑自己的专业发展(t=2.731,p=0.007<0.05),城市教师考虑自身专业发展的频率 较高或很 高的占67.48% , 农村教师60.82%。上述分析表明,城市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更强、态度更积极,同时城市小学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而农村小学与之有一定差距。城乡小学非学历培训、城乡教师交流还需进一步落实。

综上,天津城市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能力要优于农村教师,而且城市小学给教师发展提供的客观环境也更好。此次调查反映的问题主要是,现有的农村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有待改进和落实,城市教师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此外,城乡小学教师工资水平均有待提高,城乡小学的非学历培训效果均有待改善,城乡教师交流制度有待完善落实等。

2.初中

(1)教师教学观

天津城乡 初中教师 的教学观 差异显著(t=4.011,p=0.000<0.05),城市教师教学观优于农村教师。城市教师比较关注或很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占51.53%,农村教师43.63%;比较注重或很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城市教师占82.65%,农村教师61.76%;比较重视或很重视自身对学生品德影响的城市教师占93.88%;农村教师81.37%。

(2)教师教学能力

城乡初中教师教学能力差异显著(t=4.090,p=0.000<0.05),城市教师教学能力强于农村教师。城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教学方法的频率比较高或很高的占88.78%,农村教师68.63%;城市教师对教材掌握程度比较高或很高的占87.76%,农村教师78.43%;城市教师比较擅长或很擅长课堂管理和师生交往的占80.61%,农村教师69.12%;城市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比较满意或很满意的占82.93%,农村教师75.49%。

(3)教师情感

城乡初中 教师职业 情感体验 差异显著(t=3.575,p=0.000<0.05)。城市教师对所在学校管理工作和与家长的交流状况比较满意及以上的占64.80%,农村教师52.45%;城市教师认为现有教师职称评定比较合理及以上的占20.41%,农村教师16.67%;城市教师对其工资水平比较满意及以上的占14.29%,农村教师22.55%。

城乡初中 教师的职 业自豪感 差异显著(t=2.804,p=0.006<0.05),城市教师的职业自豪感比农村教师更强。

初中教师压力数据统计结果见图2。

图2显示,城乡初中教师都承受较大的压力,其中,城市教师感到压力较大及以上的占78.57%,农村教师感到压力较大及很大的占66.67%。

简言之,城市初中教师职业情感体验更为积极。但是,城乡教师的情感体验反映出现有的城乡初中教师职称评定和薪酬管理制度有所欠缺,城乡教师的压力较大。

(4)学校环境

城乡初中给教师发展提供的客观环境差异显著(t=4.705,p=0.000<0.05)。

具体来说,对于科研,城市初中能给教师提供更多的科研支持,城市初中教师参与科研的频率比较高或很高的占80.61%,农村教师53.92%;同时,城市教师更赞同参与科研(t=2.581,p=0.011<0.05),比农村教师更加认同科研对提高教学能力的作用(t=2.827,p=0.005<0.05)。

对于学历培训,城市初中更加支持教师的学历进修,城市教师认为所在学校提供学历进修的支持程度较高或很高的占86.73%,农村教师61.76%;同时,城市教师对学历培训能提高教学能力的认可程度显著高于农村教师(t=2.609,p=0.010<0.05),但城乡初中教师学历培训意向无显著差异(t=-0.091,p=0.927>0.05)。

对于非学历培训,城市初中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城市教师参加非学历培训频率较高或很高的占65.31%,农村教师48.04%;城乡教师对非学历培训效果评价无显著差异(t=1.932,p=0.55>0.05),但城市教 师对培训 效果比较 满意及以 上的占42.86%,农村教师30.39%。

对于城乡教师交流,城乡教师认为该政策对缩小城乡校际间差距的作用无显著差异(t=2.581,p=0.75>0.05),城市教师认为其作用较大或很大的占52.04%,农村教师37.25%,城市教师参加城乡教师交流的频率较高或很高占45.92%,农村教师27.45%;此外,城市教师更加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t=3.538,p=0.001<0.05),同时,城市教师认为所在学校给自己提供的职业发展空间较大或很大的占56.12%,农村教师31.37%。上述分析表明,总体上天津城市初中给教师提供的环境要优于农村,而农村初中在这些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此外,城乡初中教师对非学历培训的效果评价均不高;城乡初中教师参与城乡教师交流的次数较少,并且作用认同度不高,这说明城乡初中教师交流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综上,城市初中教师的观念和能力优于农村教师,而且城市初中给教师提供的客观环境也更好。此次调查反映的城乡初中共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现有的城乡初中教师职称评定制度、薪酬管理制度、城乡交流制度和教师培训工作都有待改进。

三、研究结论及建议

综合以上对天津市城乡小学、初中教师问卷的分析可以得出,天津城市小学、初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能力要优于农村教师,而且城市学校给教师发展提供的客观环境也更好。调查分析反映的问题主要是,城市教师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现有的城乡小学、初中教师职称评定制度、薪酬管理制度、城乡交流制度和教师培训工作都有待改进。

要进一步推进天津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提高教师待遇。考虑到城乡所能给予教师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不同,相对应地调整城乡教师的薪酬水平和福利待遇。

二是改进教师职称评定办法。给农村学校教师提供更多的提升空间。

三是加强城乡间的教师流动。加强城乡间、校际间的教师流动和校长流动有助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四是将教师培训和学校管理者培训落到实处。现有培训多是以高校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以教育理论为主,缺乏对实践性和经验性知识的整合[4]。所以,可以聘请优秀一线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参与培训,对培训者不仅要进行必要的理论提升,还要给予有针对性的实践指导。

五是促进城乡间的教育资源共享[5]。这不仅包括学校场地、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等硬性资源的共享,还包括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能力、学校文化、学校理念和学校环境等软性资源的共享。硬性资源共享作为基础,软性资源共享作为核心,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进而推进城乡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定华.关于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审视[J].中国教育学刊,2010(4).

[2]陈瑞昌,张策华,赵建春等.江苏无锡创建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纪实[EB/OL].(2009-11-17).http://www.jyb.cn/basc/xw/200911/t20091117_324027.html.

[3]李清刚,黄崴,李柏宁.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0(10).

[4]梁平.农村英语教师培训的指导思想和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23).

关于天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篇3

【关键词】天峨县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调研报告 建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012-03

为深入了解与掌握天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情况,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及群众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各乡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积极稳妥推进天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参考,笔者随天峨县政协调研组赴天峨县八腊、纳直、更新三个乡,就当地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历时一个多月。

一、调研工作概况

2015年3月28日至4月15日,调研组在天峨县政协张艳琴副主席带队下,赴河池市天峨县八腊、纳直、更新三个乡15个村和学校开展了为期5天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题调研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实地查看等方式,对三个乡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进行调研,共召开座谈会15次,实地查看学校15所,收回调查问卷167份。

二、三个乡义务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情况

八腊乡有中学1所、中心校1所、村完小8所、教学点2所,中学生654人,小学生1 731人,小学教学班63个,中学教学班13个,最大班容量为69人;纳直乡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村完小4所、教学点2所,中学在校生173人,小学生555人,中学教学班3个,小学教学班数32个,最大班容量为69人;更新乡有中学1所、中心校1所、村完小8所、村级小学3所、教学点5所,小学生1 859人,中学生724人,小学教学班75个,中学教学班12个,最大班容量为65人。三个乡学校布局基本合理,村完小以上学校基本是寄宿制学校。

(二)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情况

八腊乡学校占地面积45 944m2,尚缺校舍建筑面积34 583m2、运动场地38 411m2、计算机58台、图书41 907册,全乡校园文化建设改造需要投入40万元;纳直乡学校占地面积16 323m2,尚缺校舍建筑面积2 528.4m2、运动场地20 652m2、计算机49台、图书12 506册,全乡校园文化建设改造需要投入41.7万元;更新乡学校占地面积40 284m2,尚缺校舍建筑72 171m2、运动场地72 171m2、计算机117台、图书41 830册,全乡校园文化建设改造计划投入186万元。三个乡教学用房需要基本满足,教师用房、学校功能室、围墙、文化长廊、公厕等尚未完善,需要扩充建设。

(三)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八腊乡现有教职工107人,小学师生比1:16,中学师生比1:16,尚缺教师21人、生活管理员14人、炊事员13人、安全协管员11人、卫生员1人;纳直乡现有教职工51人,小学师生比1∶15,中学师生比1∶12,尚缺教师18人、生活管理员7人、炊事员8人、安全协管员6人;更新乡现有教职工117人,小学师生比1∶22,中学师生比1∶24,尚缺教师30人、生活管理员18人、炊事员18人、安全协管员15人、卫生员1人。三个乡中学和中心校有专职英语教师和图音体教师,村级以下学校都未配备专职英语教师和专业图音体教师。三个乡内宿生管理员和安全协管员基本上是值周教师兼任,炊事员是临时聘请,无医务人员。

(三)调查问卷统计情况

此次调研,三个乡镇共发放调查问卷167份,调查问卷统计情况如下:1.对于“适龄儿童是否能够就近入学”问题,赞成能够就近入学68人,赞成“基本就近入学”89人、赞成“普遍没能就近入学”10人。2.对于“我县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如何”问题,赞成“基本无差距”18人、赞成“差距较小”56人,赞成“差距较大”93人。3.对于“我县城乡学校教师配置是否合理”问题,赞成“合理”12人,赞成“基本合理”73人,赞成“不合理”82人。4.对于“所在的乡镇学校布局是否合理”问题,赞成“合理”36人,赞成“基本合理”103人,赞成“不合理”38人。5.对于“对所在的区域的学校建设及办学条件是否满意”问题,赞成“满意”55人,赞成“基本满意”92人,赞成“不满意”20人。6.对于“所在学校教师队伍是否稳定”问题,赞成“稳定”27人,赞成“基本稳定”81人,赞成“不稳定”59人。7.对于“认为哪种模式比较适合本地实际”问题,赞成“初中集中县城、小学集中乡镇”11人,赞成“划片区办学”43人,赞成“保留当前学校布局现状”113人。8.对于“当城乡学校达到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是否选择就近入学”问题,选择“就近入学”157人,选择“到城区学校入学”5人,选择“不确定”5人。9.对于“对所在地的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是否满意”问题,选择“满意”65人,选择“基本满意”85人,选择“不满意”17人。

三、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条件仍有较大差距

甘洞村完小有11名教职工,教师住在七间简易的砖混结构平房里;麻洞村完小无功能室;纳直乡仅有纳直九年一贯制学校和那里村完小两所学校厕所验收合格;当里、下景、百河三所村完小厕所小,蹲位不够;更新乡中心校教职工宿舍紧缺,师生公厕建设年代已久;安亭村完小学校管理难度大,通往学校的小桥仅有简易护栏,桥面狭窄,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新林村完小无学生饭堂;加里村完小学校活动场所不够,校门紧靠公路,学生出入很不安全;文里和当里村完小厕所建在校外,晚上学生进出不安全;边里村级小学活动场地没有硬化、无校门;等等。三个乡办学条件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相差甚远,需要不断完善。

(二)教师配备不足

我们在调研时,发现三个乡的教师配备不足,尤其是专业教师严重缺乏,教师配备无法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八腊乡自请代课教师8人,纳直乡自请代课教师2人,更新乡自请代课教师18人。各乡除了中学和中心校配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英语、体育和艺术教师,各村完小普遍没有开设英语课,无图音体美专业教师,一些村完小因为教师紧缺,基本没有开设体育和艺术课。学校无法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重影响了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三)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

调研发现,教师老龄化现象较为突出。我们所调研的纳碍、五福、老鹏、甘洞、洞里、龙峨、当里、上景、加里等九所村完小,共有69名教职工,平均年龄50岁。他们年龄大且多疾病,大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变为公办教师。由于历史的原因,这部分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其中不少教师长期生活在偏远农村,信息闭塞,走出去参加培训机会少,又不能自觉地提高文化素养,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他们目前的工作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天峨县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后勤人员缺乏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各中学、中心校和村完小基本上没有安全协管员、生活管理员、卫生员和后勤人员。各校为了确保工作运转,使用学校公用经费自请后勤服务人员共47人。其中八腊乡自请炊事员17人;纳直乡自请炊事员7人、安全协管员1人;更新乡自请炊事员19人、生活管理员2人、安全协管员1人,每年用于自请后勤服务人员的公用经费约为65万元。学校用公用经费自请后勤服务人员,违反了相关文件规定。

四、几点建议

经调研,多年来,河池市天峨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原则,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全县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校容校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育事业欣欣向荣,教育前景美好。但是由于天峨县地处偏远,发展滞后,对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的标准,该县仍有较大的差距。现综合调研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纳碍村完小校内有一幢当年有中学时建设的教师集资房,前几年中学已停办,大部分教师已调走,现在房子一直空置,建议政府就地购置,作教师周转房用,以解决目前学校教师住房紧张问题。纳直乡中心校行政办公室在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楼内,挤占了学校资源,建议在该校运动场边空地(学校用地)上再建一幢楼作为办公楼。建设一批教师周转房,解决甘洞村完小、更新乡中心校、新林村完小、文里村完小、加里村完小等五所学校教师住宿紧缺问题。

(二)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乡镇教师流动很大,教师队伍不稳定。要留住教师,就要设法为教师提供优越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国务院2015年6月初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把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财政部门要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当前天峨县给予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补贴,在一定程度上稳住了教师队伍。目前,只有教学点和偏远村完小享受生活补助,我们认为实施生活补助要实现乡镇中小学教师全覆盖,并且加大补贴金额,越往基层、越是艰苦,补助力度越大。把教师纳入年终绩效考评管理,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按岗位全额发放。继续实施教师周转房项目建设,满足乡镇中小学教师在校住房要求。对家庭经济困难的乡村教师,人事部门应尽量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各级工会要关心基层教师的冷暖,为他们解决生活困难。教师职称及时聘任,增加乡村教师岗位,对乡村教师实行岗位聘用倾斜,可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到岗即聘。在评先评优时,多考虑乡村教师。

(三)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名片。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发现校园文化建设仍需加强。一些学校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差,部分学校围墙不完整、厕所小、校舍门窗框破损、墙壁陈旧、活动场地凹凸不平,无校门、洗澡房、文化长廊等,很不美观。学校没有专项经费,建议教育部门及各学校领导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设计,创建文化气息浓郁的优美校园。

(四)多渠道充实乡村教师队伍

根据《自治区编办 教育厅 财政厅 人社厅 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有关工作的通知》(桂编办发〔2015〕85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办法(修订)》(桂编发〔2012〕5号)文件精神,配齐配足教师,确保乡村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和地方免费师范生项目计划。继续推进自治区统一组织教师招聘考试和乡村教师专场双选会,对已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且自愿到乡村学校任教的人员,可采用直接面试的方式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在县级以下学校任教的,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桂政发〔2015〕29号)及有关规定,给予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补偿,全面激励各类人员服务乡村教学。今后招聘和定向培养教师,应该多考虑少数民族和边远山区的学生,予以定向分配,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到乡村任教。

(五)招聘后勤服务人员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办法(修订)》(桂编发〔2012〕5号)等文件精神,配齐配足学校后勤服务人员。

(六)稳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当前天峨县城乡之间存在教育不公平现象,要打破这种现象,在财政支出方面要向农村倾斜,坚决解决农村水电路问题,彻底改变乡村落后状况,加大对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师资配备、教师培训、后勤服务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消除教育不公平因素。对学校布局调整要谨慎进行,因为县内人群居住分散,村屯到乡镇较远,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经济困难承受不了,不能一刀切,亦可集中片进行,如果不同乡镇村级学校相邻可集中办学。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有计划、有目的地促成农村相对薄弱中小学与县直中小学、示范性学校友谊结对,通过互派教师听课、评课、交流信息等形式,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建立和完善校长和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继续开展支教和走教活动,使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得以及时交流,促进乡村学校标准化办学。

(七)加强对乡村教师培训

这次调研,我们了解到乡村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很少,年龄大的教师更是如此,人民群众对乡村教师教学质量和整体素质欠满意。教育部门要鼓励乡村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积极参与学习培训,尤其是加大对中年以上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大乡村教师培训投入,坚决落实从公用经费中安排5%的经费用于乡村教师培训的制度,严格执行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充分利用远程教学、在线课程等形式优化课堂教学和进行自主学习,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开展向莫振高同志学习活动,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全过程;建立乡村教师政治业务学习、培训制度,形成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校本六位一体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乡村教师业务素质和师德水平。

关于天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篇4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教育公平为宗旨,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为契机,通过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师资源,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缩小与城区差距,提高我校整体办学水平。

二、基本情况

我校处于三类区,属乡镇欠发展学校。1987年转入现址后,学生数不断增多,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经历了普九高峰后,学生数逐年减少,现在处于学生低谷期。学校现有教学班6个,学生253人,教工26人。对照《湖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指标,我校基本情况主要表现为:

1、学校用地面积方面:校园面积实有8000㎡,生均校舍建筑面积4.45㎡,低于标准2.21㎡;绿化用地面积528.6㎡,低于标准1871.4㎡。同时,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地质因素的影响,学校建设处于较低水平。表现在布局欠合理,房屋过于集中;重复建设多,建筑面积不足;缺乏科学规划,发展空间不够等。

2、体育场所方面:

按省标,我校应有100米直跑道,或者有能满足全校师生同时做操和开展体育活动所需的场地,可视为达标。我校体育场地基本能满足需要,但场地质量较差,未硬化或硬化后无资金来源,且无正规篮球场。

3、条件装备和图书方面:

省标要求应建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一间,且配备了相应的实验器材设备,我校因校园出现地质滑坡,教学楼西头被封存,实验室不足,原有实验器材为普九时配备,亟需配备新的实验器材及药品。

省标还要求建有音乐、美术教室和体育器材室各一间,且配备了相应的器材设备。

我校现在无音乐、美术教室和器材,体育器材及器材室能基本满足需要。

我校计算机室现配备学生电脑30台,距省标50台标准相差20台,计算机教室不达标。

我校现有图书约5000册,与生均40册标准相差5000多册,且无阅览室及阅览桌。我校课桌椅和学生床铺、宿舍面积能满足现阶段要求,但食堂生均面积不能达标。

4、学校文化建设方面:

学校有校训、班训、教风,但挖掘不够,校风、学风有倡导,但不够明确,贯彻不够。申请了文明礼仪研究的市级课题,但活动开展不够。根据一校一品、一校一特的要求,学校拟以堵河奇石为载体,挖掘奇石文化内涵,突出学校特色。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迎接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验收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刘浩

成员:刘国庆胡昌保刘安国刘朝根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校办,陈琼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5个工作组,具体分工如下:

1、宣传报道组

组长:刘国庆

成员:刘安国胡昌保陈琼段久辉邓发强

责任指标:C23

工作任务和职责:营造创建氛围,刷写标语,宣传报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情况、工作亮点,完成好迎检“八个一”工作。

2、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组

组长:刘朝根

成员:刘安国王太新张昌田胡立喜吴吉银

责任指标C4、C5、C6、C7、C8、C10、C11、C16(2)(3)、C17、C18。

工作任务和职责:完成薄弱学校改造、学校绿化规划与实施,负责理化生实验室设备、体音美器材、计算机、图书装备的配套与管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达到“一校一品、一校一特”的目标,统一规范学校名称牌、标志牌。

3、教学质量一体化、教师队伍均衡化组

-,组长:胡昌保

成员:刘红霞张华邓龙琴吴修武王太新

责任指标:C12、C13、C14、C15、C16(1)、C19、C20、C21、C22、C23、C24。工作任务和职责:负责规范办学行为,推进高效课堂改革,落实地方、校本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立“比教学”工作考核体系,组织开展“访万家”活动及工作考核。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深入开展“大家唱大家跳”活动,落实每一小时体育锻炼、学生体质监测及艺术教育活动。查处学校乱订滥印教辅资料现象,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教学质量监测工作,推广普通话,规范汉字,实施教师每五年一个周期的全员培训规划,确保培训达标率100%。

4、政策统筹数据监测、关爱机制组

组 长:刘安国 成员:胡昌保陈琼吴修武王太新欧林芝

责任指标:Cl、C2、C3、C25、C26、C27、C28

工作任务和职责: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和治安状况,建立学校安全防控体系,学生风险防范工作,建立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巩固机制,落实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制定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帮扶制度。

5、档案材料工作组

组长:陈琼

成员:段久辉潘萍杜昌平刘红霞张晓苗

工作目标和责任:负责均衡教育发展创建工作档案、工作汇报、会议材料、表册统计工作和工作手册等,收集、整理、归档相关资料。

(二)建立校长、组长责任制

校长为本单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和迎评工作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创建迎检工作。各组创建迎检工作由各组组长负责,对照标准找差距、找问题,针对差距和问题整改落实。

姚坪中学

关于天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篇5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对安徽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反馈意见的函》,结合前期国家督导检查问题清单,现将我县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有160个班级超过50人,其中有28个班级超过60人,小学、初中最大班额分别为68人、65人。县实验小学平均班额57.6人,最大班额68人;

县实验初级中学56人以上班级有6个,最大班额68人。”问题

我县将通过优化学校布局、调整学校服务区和推动城区学校扩大教育资源三项措施,逐步解决城区教育资源不足和大班额现象。一是优化学校布局。2017年和“十三·五”期间,我县将进一步推进全县中小学合理布局,统筹城乡、突出重点,调整优化、平稳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二是调整学校服务区范围。2017年,我县将通过调整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范围,扩大县三小和实验初中的招生范围,适当压缩县实验小学和县二中的招生范围,同时推进均衡分班,缓解城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大班额问题。三是推动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我县结合“全面改薄”规划,进一步扩建县实验小学和实验初中。同时,“十三五”期间,我县将在县城区东、北区域规划建设公办初中、小学各1所,其中小学配置48个教学班、初中配置36个教学班,可基本满足在城区居住、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需求。目前实验小学扩建工程已开工,实验初中扩建工程已进入规划设计阶段。新建小学已完成规划设计,启动招标,新建中学也已实质性启动。

二、关于“郎溪县实验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运动场地面积严重不足,分别仅2.9平方米、1.6平方米,与省定标准差距较大,分别缺4400平方米、5000平方米。”问题

2016年县政府在实验小学东侧征地6500平方米,规划建设1幢340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1幢320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及风雨活动室。目前项目建设已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该校生均校舍面积和生均运动场地面积将达到省定标准。

三、关于“有2所小学功能室不足,红山小学缺美术教室、音乐教室,实验小学缺美术教室。”问题

2016年县政府在县实验小学东侧征地6500平方米,规划建设1幢340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项目建成后,将解决实验小学缺美术教室问题。按我县项目建设规划,红山小学将于2017年建成6套教师周转房,校内居住的教师将入住,腾出的校舍可用来改建功能教室,从而解决红山小学缺美术教室、音乐教室的问题。

四、关于“按照核定编制,缺教职工64人。全县缺音乐教师8人、美术教师7人、体育教师12人,缺科学教师15人、信息技术教师3人,缺小学语文教师28人、小学数学教师15人”和“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全县教师平均年龄为43.8岁。45岁以上教师占比61.7%。”问题??

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6

一、基本情况

**市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位于**自治区西部,1976年建市,面积1754平方公里,辖**、**、**三个区,全市总人口50万人,有蒙、汉、回等25个民族。经过近50年的开发建设,特别是经过近年来的改革、调整和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建材、特色冶金为主体,第三产业和城郊型农业相配套的经济格局,地区特色经济的框架初步形成,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562.56亿元,比上年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700元,分别增长15%和17%。

截止2012年底,全市有学校、幼儿园168所,在校生84256人,教职工7598人。其中:公办学校、幼儿园67所,在校生70292人,教职工6246人。

二、**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成效、经验

**市现有义务教育学校47所,其中:初级中学17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生15849人,专任教师1480人;小学30所,在校生30593人,专任教师234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92人。

全市下辖三个区,没有旗县,农区面积与人口很少,且已完全实现城乡一体化。消除了农业户口,农村学校基本已经融合到城区,学校建设管理与城区学校完全执行相同标准,不存在城乡差异。

办学体制上分三区、市直属四块,民族义务教育(1所蒙古族中学)和特殊教育(1所特殊教育学校)由市直属管理,其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归三区政府管理,实现了以区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管理体制顺畅,责任明确,工作有序,发展良好。

**市党委、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义务教育的发展,再加上多年来经济状况较好,全市义务教育整体水平较高,均衡状态良好。1996年在**自治区率先实现了盟市整体“普九”达标;率先实现了城乡一体化,消除了农户籍,整体改造了农村学校,实现了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一体化标准、一体化管理。率先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一直能够享受同等待遇。近几年,经过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的校舍条件及校园环境整体上又提升了一个档次,校际间差距基本上得以消除。目前正在推行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大力推进学校设施设备配备,将整体上提升义务学校装备水平,实现学校办学条件的均衡。

师资队伍整体良好。由于市区人口较少,居住集中,全市设立一个教师培训中心,教师培训从机构、制度、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形成了较完善的体系,常规继续教育培训、知识更新培训、提高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以及分职能分类别的培训均成为常态化,每位教师均能及时得到充电、提高。按照隶属关系,市直及三区每年都有计划地引进新毕业大学生及优秀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并注重加强相对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师队伍梯次连续,结构合理,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结构。根据实际,出高薪聘用部分名优校长,为薄弱学校增添力量。此外,各区还积极探索内部调整机制,制定激励性政策,调整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经过几年的努力,应该说全市师资队伍水平在地区、校际间是均衡的。

注重并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严格落实国家规范办学行为的有关规定,下力气治理有关招生、收费、教学等行为。彻底消除了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校、重点班;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在内,均实现了划片、就近、免试入学;强化学籍管理,规范“小升初”分配手段和程序,遏制择校现象也有明显成效。所有学校均能按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按学科配齐各教师,学生的入学机会,升学机会均相对公平。同时积极探索实施改革,支持薄弱学校发展,近几年实行的将一部分高中招生计划按比例分配到各初中的改革措施,对促进薄弱学校的提升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市整体现状看,地区、校际间的办学条件、师资配备、课程实施、升学机会都应该是均衡的,但是,偏失的质量观和盲目的择校观制造并助推着教学质量校际间的不均衡。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城市改造,城区居住区出现收入层次和文化层次群体差别,收入和文化层次较好居民区的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基础较好,其片区学校学生成绩就好一些,客观上造成了学校质量差别,这些学校就成了群众极力择校的热点,择校又为学校间质量从舆论到事实差距的拉大,超了助推作用。尽管采取了许多遏制择校的手段,但由于人际关系复杂性,择校现象仍然很热。目前,全市核心区内2所初中和3-5所小学择校热现象比较突出。

四、对策和建议

1.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我国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了国务院领导下,地方负责,以县为主,分级管理,省级政府统筹的体制后,对推动义务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义务教育现状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细化各级政府的责任。如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分担比例,各级政府制定政策的权限。特别要强调顶层设计,对长期难以解决的,地方各级政府及基层群众认识不统一的,关系到教育大局的,一定要强化顶层设计,出台统一政策,标准等,如,义务教育质量的标准,义务教育均衡的标准,经费投入的标准,甚至包括考试测试标准等。

2.要强化政策、法规的严肃性,强调令行禁止。有关中小学生减负、规范办学行为等规定政策已很明确,而且无疑是正确的,由于执行不彻底,基层仍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讨论,广大家长群众认识一直提不高,各地学校执行政策一直不完全到位,学生负担仍然很重。

3.教师职称制度需要调整完善。中小学教师职称实行“评聘分开”后,本意要激活分配制,打破论资排辈的固化局面,但由于操作难度过大,各学校无法通过考核自行聘任职称,仍然处于固化局面,不能以此调动职工积极性,出现了有些地区干脆不开展聘任,导致大量评上职称的无法聘任,而有些条件好的地区放大聘任职数,降低难度,又回到按资历聘任的老路,而且出现了地区间教师待遇的不均衡。这一问题需要从顶层上研究解决。

4.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机制与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是国家保障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但对城市既没纳入保障范围,也未做公用经费保障的政策规定标准,由于各地城市的财力不同,重视程度也不一致,城区间存在经费水平不均衡,甚至出现城市不如农村的经费水平。

二是投资结构上普遍存在不合理。多注重房舍、校园建设,对内部设施设备的配备,更新注重不足,需要做好政策规定,对设施设备投入要加大,并对地方政府提出要求。

三是对区县一直以“第一个增长”即,“财政对教育的增长比例高于地方经常性的财政收入增长比例”的标准与要求已经不尽合理,地方经常性财政收入忽高忽低,而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应该稳定增长。应该研究调整更细更具体要求。

关于天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篇7

一、凤翔县财政支持教育均衡发展的做法

(一) 优先保证教育支出,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起点, 在全面完成“普九”任务、人人都有学上的新阶段, 追求教育公平, 实现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 让所有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也是实施高水平义务教育的必由之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基础的公共事业, 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是财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公共财政的奋斗目标之一。通过强化“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责任, 建立“三保” (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 机制, 逐年加大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比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 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享受平等教育的机会。

教育投入是基础性、战略性投资, 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 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责。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履行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职责。凤翔县财政教育支出增幅高于经常性收入增幅, 2012年, 财政经常性收入为24 389万元, 预算内教育支出51 702万元, 比2011年21 361万元增加3 028万元, 增长14.1%;2012年, 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投入5 502万元, 生均公用经费1 366.38元;2011年, 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投入5 067万元, 生均公用经费1 027.3元, 2012年比2011年生均公用经费多339.08元, 增长33%。2012年, 预算内教育事业费32 412万元, 生均教育事业费8 049元。2011年, 预算内教育事业费26 407万元, 生均教育事业费5 354元, 2012年比2011年生均增加教育事业费2 695元, 增长50.34%。

(二) 城乡一体, 均衡配置, 逐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一是提出“建构城乡一体模式”, 支持实施统一城乡办学标准。结合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际, 提倡统一学校建设规模、基础设施、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资源配置基本标准, 以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校建设为重点, 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 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逐步达到基本均衡, 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二是支持学校布局合理优化调整。依照“整体规划、适度超前、一次定点、分类实施、先建后迁、先易后难”的工作步骤, 通过“培植典型引路、因势利导推广、因地制宜建设和科学有效管理”等方法, 近几年共撤并学校102所, 其中高中2所, 初中3所, 小学97所,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学生数量减少57 079人。对布局调整后保留的学校, 我们会同发展计划局、教体局统筹规划各类教育项目和资金, 聚集财力改善这些学校的办学基础条件, 累计投入资金2.49亿元, 先后组织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县镇学校扩容改造、中小学体育运动场改造等项目。另外, 还实施了中小学灾后重建和图书、设备配置、取暖工程、食堂改造等项目, 建成了郭店中学、糜杆桥中学、竞存中学、范家寨中心小学、田家庄中心小学等一批质量高、安全放心的学校, 有效改善了学校办学基础条件, 推进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支持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在师资力量配备方面, 财政提供充足保障, 支持建立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定期交流和对口支援制度, 使教师的观念逐渐转变, 由原来归属某个城镇、学校渐变为“系统人”。对自愿去边远山区薄弱学校或长期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 财政每人每月发放50元补贴, 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合理流动, 鼓励他们长期扎根农村教育。依法保障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年增长, 准时按月发放, 对长期在农村边远山区薄弱学校工作的教师, 在职务评审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 为特岗教师解决地方性工资福利待遇基本实现同工同酬。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教师培训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加大对城乡教师发展的经费投入, 每年按公用经费总额的5%提取教师培训经费, 主要用于各类教师培训交流及高效课堂教改, 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三) 抢抓机遇, 集群推进, 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构筑教育信息化平台, 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 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是提升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借助创建市级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的机遇, 支持建设学校学生信息库、教育信息库、设备信息库, 加强教育电子信息动态管理, 提高学校规范化管理水平。支持建成优质教育资源库, 实现了县内外名师、名校、特色优势教学的交流和优秀课教程教学与教材的网上查询, 为广大师生搭建了学习平台。开展现代信息教学, 努力缩小校际间的教学差距, 使农村孩子接受了高水平的优质教育。近两年, 配发电子白板69个, 35所学校实现了“班班通”, 2所学校新建了校园网, 9所学校新建了校园区域网, 127所学校接入了基础教育专网, 更新教学资源库6195.7G, 建成了凤翔教育网开通了网上办公, 实现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交互式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全覆盖。从今年起, 县财政计划每年拿出2 000万元, 支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创建工作, 力争2016年建成市级教育现代化先进县。

(四) 关注弱势群体, 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关注弱势群体, 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公平的教育, 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体现。在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方面, 财政部门加大扶持资助力度, 执行困难学生资助等各项教育惠民政策, 建立了覆盖全学段和各类学校的教育资助体系, 努力保证每个家庭困难的孩子有学上。目前已经建立起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 一直到高等教育阶段的多元化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 实现了贫困学生救助工作的无缝隙、全覆盖和常态化, 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建立进城务工农民子弟就学绿色通道, 方便就学, 就近入学。全面完成首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1所。建成县特教学校, 实现开门招生, 补齐了教育短板。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 营养餐计划惠及学生6 400人。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 教育一体化在管理、投入、人事等制度上还存在一系列的瓶颈

在教育管理制度上, 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只能在县域层面统筹城乡教育发展, 镇、村两级权责不清, 农村学校难以获得有效的管理和及时的资助;在教育投入制度上, 农村义务教育明确了中央和省各自的经费保障责任, 但对省级以下各级政府的经费保障责任仍不明确;在教育人事制度上, 教师资源配置长期倾向于城市或经济发达县区, 农村教师资源十分薄弱, 编制少、年龄老化结构性短缺问题严重。

(二) 教育投入仍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

城乡学校公用经费不均衡矛盾比较突出, 城区学校由于教育资源优越, 择校热导致学校学生多, 规模大, 财政按学生人头拨经费, 公用经费富余, 农村生均公用经费普遍不足。虽然, 中、省拨入公用经费投入确实做到了逐年增长, 但就取暖工程实施的农村学校一年仅取暖费一项就几乎占去经费的80%, 目前凤翔县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普遍规模小, 有的学校甚至供暖锅炉因经费短缺无法供暖。100名学生以下规模的学校公用经费非常拮据, 无法满足学校正常运转, 导致了学校硬件普遍“不硬”, 农村中、小学虽然硬件设施基本实现了标准化, 但受公用经费高位增长的影响, 普遍存在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中、小学图书室、实验室、电脑室普遍使用不多。近几年, 在学校发展中, 由于学校项目建设前期费用垫付等种种原因, 多数学校负债运行, 困扰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 布局调整不到位, 教育的规模效益无法显现

整体规划不到位, 干部群众对撤点并校认识不足, 没有抓住危房改造、灾后重建之机遇, 一次性将学校布局规划到位、调整到位, 没有实现一镇一所初中, 1—2所小学的规模办学目标, 造成重复建设, 教育资源浪费。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共有中小学128所, 其中100名学生以下学校46所, 50名学生以下学校23所, 最小的学校只有23名学生。学校点多面广线长, 办学效益低下, 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指标要求中, 小学、初中达标学校的总数和比例不足, 差异系数值明显增大, 均衡水平低下, 直接影响着国家和省级的两项验收。

(四) 教师流动机制不活, 教师队伍建设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学段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交流不畅, 形成了初中教师富余, 小学教师匮乏, 体音美教师短缺, 制约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上述现象的存在, 体现了城乡义务教育还存在较大差距, 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这种现象, 使我县农村中小学教育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不相适应, 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和“平等性”不能落到实处, 严重影响着我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设进程。

三、对策与建议

(一) 政府统筹规划, 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就是把城乡义务教育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 突破城乡分割分治的二元制度束缚, 教育资源城乡共享, 教育要素在系统内、城乡间合理流动, 城乡间教育互相支持、互相补充, 统筹发展、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过程。要突破制度局限,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坚持一元标准, 实施城乡统筹, 制定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力争实现教育投入一体化、师资配置一体化, 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缩小城乡义务教育之间的差距。

(二) 加大投入, 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

要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必须加快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要加大利用国家、省、市投入农村中小学薄弱校建设资金的力度, 按照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一次规划与突出重点分层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适度调整中小学布局, 建设规模适度、设施完备的农村中小学校。学校撤并工作一定要因地制宜, 充分听取民情, 反映民意, 条件成熟一所撤并一所, 努力解决学校规模过小, 班额、学生过小问题。统筹规划, 坚决杜绝重复建设, 避免教育资源浪费, 基本实现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布局科学合理, 学校功能完善的目标要求。在生均公用经费拨付上坚持城乡一体, 适当倾斜农村中小学, 对不足100人的学校依据政策按100人拨付到位, 逐步化解学校债务, 使学校减负运行。

(三) 促进交流, 加快实施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工程

发挥县内初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多的优势, 实施名校孵化, 带弱校、带农校工程, 县内初中和小学分别辐射一个片区, 从硬件、师资、管理等方面向所辖片区初中和小学实施扶持, 部分教师实行双向交流、定期轮换;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一一结队挂钩, 联动发展。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和担任领导职务, 建立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轮岗、中心校教师到村小轮岗制度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柔性流动。通过名校输出办学理念、管理方式、干部和优秀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等, 提高农校、弱校的办学质量,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打造优质教育品牌。结合我县现状, 目前可以通过“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和“名校+农校”三种模式, 借助名校的资源优势发展农村学校、改造薄弱学校、扶持新建学校, 以名校带动的方式, 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行“小班化”试点工作, 逐步破解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 吸引外来人口来我县购房入学。

(四) 加大培训力度, 加快实施农村优质师资建设工程

关于天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篇8

关键词:政策保障;财政投入;师资队伍;资源共享

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促进城乡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应从政策、财政、师资力量等方面做起,为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保障,促进城乡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政策保障

发展幼儿教育作为我国社会的重要公益事业,同时是政府所必须重视的工作,通过明确的立法来确立各个阶层对于发展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的职责和角色,用政策来保障每一位城乡儿童都能受到平等的入学权利与机会,确保幼儿在接受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受到公平的待遇。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物质保障,然而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由乡镇政府承担,由于乡镇政府财力本身比较薄弱,必然会影响幼儿教育的投入。促进城乡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政府需要通过宏观调控来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促进城乡幼儿教育的发展,确保其有足够的资金来进行各项教育活动,进而缩小城乡幼儿教育差距。

三、建设稳定的师资队伍

由于农村幼儿教师的待遇较差,各项社会保障难以落实,这就直接影响农村师资队伍的稳定性。相关部门应当制订统一的教师招聘与人事管理制度,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為教师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建设稳定的师资队伍,让幼儿教师主动地服务于农村幼儿教育事业,为城乡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保障。

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是促进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农村幼儿园可以选择一批幼儿教师到城市幼儿园培训、学习,将城市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带到农村,优化农村幼儿教育。充分发挥城市示范幼儿园的资源优势,将优秀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带到农村,促进农村幼儿园的发展。

总而言之,城乡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社会上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重视幼儿教育工作,关注农村幼儿教育,促进城乡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李秀芳.国外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策略初探[J].继续教育研究,2009(9):117-119.

上一篇:农村垃圾收集清运方案下一篇:招聘注意要点及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