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九年级教案

2024-06-18

川教版九年级教案(精选9篇)

川教版九年级教案 篇1

1、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2、说出《最后的晚餐》的作者和艺术风格。

3、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

二、教学目标

知道但丁和《神曲》。说出达芬奇的主要成就。说出《最后的晚餐》的作者和艺术风格。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通过对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作品的朗诵与分析,理解其中蕴涵的人文主义思想,认识文艺复兴是欧洲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感受文化巨人对封建教廷的抨击与控诉、对人性的渴望与追求,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人生观,认识文化变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学生等因素的分析,本课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确定本课教师的活动以启发、引导为主,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辅,通过看图说话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探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课堂展示

[导入新课]

名言赏析: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教师引入:改革开放以来,对个性的追求成为一股潮流。近30年来,很多大中小学生在他们的毕业留言册上都写过这句话,或者在憧憬未来时表达过这样的思想。同学们,在你们的留言册上有过这句话吗?你们谁能说出这句名言的作者和他揭示的主题思想吗?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作新课导语:社会越是发展,对个性的追求就越为社会所尊重。作为新新人类的“90后”,同学们是追求个性化的主力军。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段人类历最早追求个性解放、尊重人权的思想解放潮流——文艺复兴运动。

[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盘点,初步构建知识结构:

①西欧社会的主宰力量是( ),他们的专制统治禁锢思想,扼杀人性。

②( )世纪,西欧许多人发掘和继承( )和( )的文化传统,追求( )和( ),表现了人类( )的本性。这一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 ”。

③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代表作是《 》,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 )向( )过渡的标志。这部作品批评了( )的罪恶,强调( )的伟大;提倡追求( ),反对( )。

④达?芬奇是意大利的画家、( )、( )和( ),还涉足( )等各个科学领域。堪称( )的文化巨人。

⑤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 )国的文学家。他的代表作品有《 》、《 》、《 》和《 》,合称为“ ”。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总结:以上是我们本节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那么,同学们看看四个子目的内容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边讲解知识结构,边板书或使用多媒体展示)

2、活动探究:

步骤一:看一看,画家笔下的诉说

图一:中世纪的一副镶嵌画(图略) 图二:《最后的晚餐》(图略)

教师提问:比较上面两幅图画,你觉得画中人物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图二人物内含“神秘的微笑”,其含义是什么?(通过中世纪宗教绘画与《最后的晚餐》的比较让学生找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与以前相比反映了什么思想的光辉。教学目标:说出《最后的晚餐》的作者和艺术风格。说出达芬奇的主要成就。)

步骤二:读一读,文学作品流淌的情感

《神曲》节选(内容略) 《哈姆雷特》节选(内容略)

学生带着感情朗诵后教师提问:《神曲》表达的主题内容是什么?结合《哈姆雷特》的节选,谈谈你如何理解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并简要概括这些作品是怎样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教学目标:知道《神曲》,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

步骤三:议一议,新时期的“文艺复兴”

北京大学教授林庚老先生说:“由于文艺复兴,欧洲社会才逐步地步入了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自由发展时代,同时也就使自然科学得到更大的发展,所以才会有了这个时代的胜利。”钱学森老先生说:“欧洲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也是科学的伟大复兴,它把人们从上千年的封建枷锁和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人重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人自身。因而,给了人们无穷的力量和勇气,为人类的才能和智慧的发挥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教师提问:结合我们现在受到的教育,体会两位文化老人语句的深刻含义。(教学目标:感受文化巨人对封建教廷的抨击与控诉、对人性的渴望与追求,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人生观,认识文化变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3、巩固提高

①如果有人想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你会说“他”是

A但丁 B达?芬奇 C彼特拉克 D莎士比亚

②15世纪以抨击教会、反封建为思想核心创作一部文学作品,对它评价的应该是

A国王和贵族们 B教皇 C城市资产阶级 D僧侣们

③被认为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A莎士比亚的《麦克白》 B但丁的《神曲》

C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D拉斐尔的《大卫》

④如果让你出一期“张扬人性——欧洲中世纪的终结”的主题板报,请完成下列题目:

本期板报的中心历史事件是

在人物方面你选择的是 、和 。

你会选用他们的哪些成就(文字或画作)展示在板报上(每人一项)?

如果让你对他们的成就做个评论,你怎样描述他们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

用三个词写出你在学习生活中从他们身上学习的优良品质:

、、。

川教版九年级教案 篇2

我认为对于一切, 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 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 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 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卢梭;天才, 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木村久;商人的兴趣就在那些能找到财富的地方。——埃伯克;古今中外科学家、哲学家、社会各阶层的人, 都一致认同兴趣是成功的极其重要的要素。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谈治学,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必经过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一种境界是苦学, 第二种境界是好学, 第三种境界是会学。大凡能做出成就的人, 都把自己的事业做到忘我的境界, 视学习和工作为乐趣。而今天的中学生的学习现状, 第一层居多, 第二层为少数, 第三层次更少。那该如何做?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好学, 更会学?

一、明确学习目的,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心态

在初一这种, 小升初的重要时期, 学生难于接受:十几门课程同时学习, 且学习时间大大增加, 学习要求和任务益重。于是, 产生厌学情绪, 进而完全失去学习的心理需要。针对这种情况, 要从学习历史的目的上去引导, 让他们认识到学史明智, 如了解历史王朝、家族的兴衰, 前车之鉴后世之师, 为我们家庭的建设、班级的建设、学校的建设提供模板;学习历史杰出人物的事迹, 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的世界及人生价值观, 通过引导形成个性鲜明及合格的社会公民;通过感知、理解不同的历史事件, 可以提高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思想教育, 使学生增强了现实感, 适用性。

二、进行美学教育, 让学生处处感觉到历史的美, 增强学生兴趣

历史教材增加了精美的图片, 形象的地图, 精当的史料, 精彩的故事性导入, 在客观上提供了引发学生兴趣的素材。不仅仅是这样, 现在社会上制作了精良的中国古代史纪录片, 更加形象地重现了美好的昨天。中国通史的中国十大王朝, 重现了隋文帝的雄才大略, 积极改革影响后世;开元盛世的繁花似绵, 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进入全盛时期的唐朝, 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阶段的面貌。南宋时期偏安一角, 但却对外经济大发展, 科技日新月异, 生活富庶精致, 成为世界一流的经济强国。对此, 我们应紧紧把握新课程的理念, 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营造师生和谐的教学气氛, 运用生动的语言, 丰富的材料, 形象的板书, 让学生情绪上受到感染。这样, 让学生在历史的空间中自由翱翔, 学生得到的是历史美轮美奂的享受与人生的启迪。

三、设置问题情境, 引起探究兴趣

现代教学手段日新月异形式多样, 但就普及性及认同感最高的就是设疑导学。“学源于思, 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的确, 一个好的问题, 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 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也可以启迪无限丰富的联想, 形成创见性的观点;还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探索中体会发现的快乐。设疑的起点是学情, 终点是学生的成长。设问的方式, 步骤也各不一样。中国历史的《西汉的政治》一课中, 学生观察了西汉疆域图后, 提出老师:“怎么西汉疆域图和我们今天的地图在青藏高原及与中原地区的联系那一块很有些不一样?为什么呢?”既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能够得到学生和老师的赞赏还能提高自信心, 更加的增强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当然, 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思考去想象, 在学习中去产生疑问, 去找答案就更好。在学习宋朝的社会生活一节中, 老师只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可以再现一个宋朝人的一天吗?学生自己分组去展示宋朝的民风民俗, 效果特棒。学生自己去设计职业服饰、去设计工作情境, 去想像生活情况, 整堂课精彩纷呈。历史课堂非常地吸引学生参与教学, 增强主体意识, 渲染历史情境。当然, 问题要设在要点处, 设在重难点上, 要在平淡中激起波澜, 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 要注意课堂教学需要, 不能为了设问而设问, 让学生能思考能共鸣。

四、在思中学、在做中学, 深化研究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已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共识, 历史学科以它广博的内容和充分的借鉴价值, 为这种培养提供了可能。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角度思维, 记得在讲隋炀帝时, 我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并展示, 自然地引发了隋炀帝到底是昏君还是明君的讨论, 自然地在学习讨论中形成了对人物评价的辩证思维, 更加的促发了学生的对历史人物的兴趣。撰写历史小论文, 历史小读物的读后反思交流, 出一期历史板报, 组织兴趣小组进行辩论, 制作剪报, 了解新的考古发现, 学生都非常感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 收集了大量资料。这样, 既巩固强化了课内知识, 又为学生未来的独立研究, 成长发展受益匪浅。

苏教版九年级文言文辩证 篇3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九年级下):“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教科书注云:“昳丽,光艳美丽。”(教科书第163页)笔者认为此注欠当。

许慎《说文解字》注曰:“昳,日昃也。”即“日落”之意,并据此引申为“光艳”(见《辞源》“昳”字条目)。由此看出,把“昳”释为“光艳”是有章可寻的,但是如果用“光艳”一词来形容“八尺”男儿的形貌,似乎给人不伦不类之感。

东汉高诱认为:“昳,读曰逸”,他把“昳”看成“逸”的通假字,《辞海》亦承认此说:“昳,神采焕发,容貌美丽。东汉高诱注曰:‘昳,读曰逸。”

其实高诱所注的“逸”也是通假字,本字应为“佚”。如《论语》“逸民”:《说文解字》引作“佚民”,“佚”有“美”之意;《离骚》:“见有之佚女”,王逸注:“佚,美也。”(见《辞海》)

显见,“昳丽”的“昳”是“佚”的同音通假字。那么,“昳丽”则为同义复词,作“美丽,漂亮”讲。故全句可翻译成:“邹忌身高八尺多,身材魁梧,容貌漂亮。”

二、《捕蛇者说》(九年级下):“苛政猛于虎也”

教材注解“苛政猛于虎也”为:“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

注文把“政”训为“统治”,笔者以为不恰当,因为此注与全文主旨不符。

全文是采用“蛇”、“赋”对照,运用逐层深入的对比来阐明主旨的。文章先以“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来点明赋毒甚于蛇毒,接着分别以蒋氏三世生活与六十年来乡邻生活、捕蛇免赋之乐与悍吏逼赋之苦、暂免与常免、后死与先死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具体阐明赋毒甚于蛇毒,并在此基础上,借用孔子说的“苛政猛于虎也”作佐证,从而得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的结论。

柳宗元本身也是封建统治阶层中的一分子,他写作本文的目的是在于“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他希望封建上层建筑能够体恤民情,轻徭薄赋,以维护封建统治。由于作者的时代性和阶级性所局限,他不可能全盘否定封建统治。如果释“苛政”为“苛酷的统治”,那就是望文生义,有人为拔高作者思想认识之嫌。故笔者认为此处“政”应注为“征”。

在《简明古汉语字典》、《古汉语常用字词典》中都收有“政,通征,赋税”的义项。贾延柱先生编著的《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也认为:“政与征上古同属章纽耕部,同音同假。”训为“赋税,徭税”。

其实,“政”作“征”解的在古代典籍中并不鲜见。如:

1.《周礼·地官·土均》:“土均掌平土地之政。”郑玄注:“政,读为征。地征,谓地守,地职之税也。”意思是:土均要掌管合理征收土地的税收。

2.《左传·哀公十一年》:“事充,政重,上不能谋,士不能死,何以治民?”意思是:徭役繁重,赋税又多,在高位的不能谋划,战士不能为他拼命,用什么治理百姓?

3.晁错《论贵粟疏》:“勤苦若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意思是:如此疲劳辛苦,还要遭受水旱灾害,官府紧急征收凶暴,不按时征收赋税。

综上所述,“苛政猛于虎也”应翻译为“苛重的赋税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

三、《曹刿论战》(九年级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教科书注“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为:“衣食这类养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独占。”

教科书注“安”为“养”是有根据的,唐孔颖达疏:“公意衣食二者,虽所以安身,然亦不敢专己有之,必以之分人。”但与情理有悖。“衣食这类养身的东西”,绝不是庄公独自专有,人们也决非要待庄公分而后有之,应该说,只要能生存下去,人人皆有,只不过有好坏之别罢了。所以清人俞樾在《群经平议》中批评孔颖达的观点:“传文但言所安,不言所以安,孔义非也。”俞樾同意三国韦昭给“孝敬忠贞,君父之所安也”(《晋语》)句中的“安”字的注释:“安犹善也。”的观点他认为:“此谓虽己之所善,而必以分人”。笔者亦同意此观点。“安”确实有“善”的意思,《中华大字典》中“安”字条目第16义项就是“善也”。《汉语大词典》也认为“安”可以释为“善”、“喜欢”,并且例句就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一句。庄公这句话是说,自己感到好的衣食,不敢专享,必以之分人。也正因为衣食中的精美者数量有限,分的面不可能广,所以曹刿说:“小惠未偏,民弗也。”如此解释既合情合理,上下文衔接自然。

全句可译作:“衣食之中好的,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分一些给臣子。”

川教版九年级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阿拉伯半岛所处的地理位置,说出伊斯兰教的创立过程;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阿拉伯帝国形成过程,知道其版图范围和帝国的兴衰;

3.通过自主学习,说出阿拉伯文化的突出成就,感受辉煌灿烂的阿拉伯文化及对世界文化所作的独特贡献。

重点 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难点 阿拉伯文化成就。导入新课 出示阿拉伯图片,引出阿拉伯,然后出示:阿拉伯国家是指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国家。他们有统一的语言--阿拉伯语,有统一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大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共22个。那么历史上的阿拉伯国家是怎样建立的?阿拉伯文化最著名成就有哪些?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了解阿拉伯的地理位置;

2.说出伊斯兰教的创立过程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二)背景材料引入

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地处红海和波斯湾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大部分地区被沙漠和草原所覆盖。其中夹带着一些绿洲。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为了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在内部矛盾丛生、商业连遭破坏、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的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国家。半岛西部两个最著名的商业城市──麦加和麦地那。

(三)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1.伊斯兰教的创立背景

公元 6 世纪以后,阿拉伯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外族入侵。建立统一国家,抵御外侮,恢复商路,成了阿拉伯人的共同愿望。2.时 间:7世纪初

3.地 点:麦加

4.创始人:穆罕默德

5.重要事件:徙志(622年)

6.教 徒:穆斯林

7.经 典:《古兰经》

(四)合作探究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统一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伊斯兰教产生以前,阿拉伯半岛四分五裂,各部落都有自己所信仰的神,部落之间相互仇杀。伊斯兰教宣扬真主安拉是宇宙间唯一的神,必须深信不疑,绝对服从;穆斯林之间是兄弟。这种“一神教”的教义,有利于打破狭隘的氏族观念和地域观念,形成统一的信仰,促进了阿拉伯的统一。同时,穆罕默德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集政权、神权和军事大权于一身,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为阿拉伯的统一提供了保障。

(四)拓展延伸 政教合一:

政 : 是指阿拉伯的国家政治、国家政权。教 :是指伊斯兰教。所谓 “ 合一 ” 是政权与宗教紧密结合为一体,两者不可分割。伊斯兰教是阿拉伯国家的精神支柱,其经典 《 古兰经 》 宣扬的宗教教义是国家法律的基础 是国家行为的指导思想。穆罕默德是国家首脑,又是宗教领袖和军事统帅,就是阿拉伯国家 “政教合一 ” 的具体表现。

二、阿拉伯帝国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阿拉伯帝国的形成过程过程,知道其版图范围;了解帝国的繁荣和解体。(二)背景材料引入

阿拉伯帝国实行政教合一的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哈里发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既是帝国最高元首,又是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

(三)精讲点拨 阿拉伯帝国

1.形成:穆罕默德的继承者——哈里发继续扩张,至8世纪中叶,形成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封建大帝国,疆域东起印度洋,西濒大西洋,北起黑海、里海之南,南达尼罗河下游。2.繁荣:8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帝国兴旺繁繁荣。

(1)政治方面:实行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哈里发独揽军政大权,还 是宗教领袖;《古兰经》的教条成为法律。

(2)经济方面:实行封建的土地国有制,自由农民是主要生产者;一 些城市工商业兴旺,巴格达是内外贸易中心;阿拉伯商人经过丝绸之路 与中国贸易,通过红海进入非洲东岸。

(3)宗教方面,伴随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教广泛传播,由阿拉伯人的 宗教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4.衰落: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人民起义、权力纷争、突厥人入侵,帝 国衰落。

5.灭亡:1258年,蒙古人攻陷首都巴格达,帝国灭亡。

(四)合作探究

回忆列举世界历史上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三、阿拉伯文化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阿拉伯文化昌盛的原因; 2.阿拉伯文化的主要成就; 3.阿拉伯人对文化传播的贡献。(二)背景材料引入

据统计,翻译局将各门学科译成阿拉伯语的名著有数百部之多。其中,从希腊语译过来的,包括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希波克拉底、盖伦、欧几里德、托勒密、克罗丢、普林尼、普罗提诺等希腊著名哲学家、医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的著作100多部;

从波斯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历史、语言、文学方面的作品约20部;

从印度梵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医学、天文学、数学方面的著作约30部;

从奈伯特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农业、园艺方面的著作约20部;

此外,从古叙利亚语、希伯来语翻译过来的有关文学、艺术和科技方面的著作也有几十部。

(三)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1.阿拉伯文化灿烂的原因: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亚非文化古国文明的营养,融汇古希腊罗马文化精华,创造了兼容东西方文化的阿拉伯文化。2.阿拉伯的文化成就

①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国译为《天方夜谭》,该书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对欧洲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②天文学成就显著

著名天文学家花剌子密(Khwarizmi,约 780—850),编制了阿拉伯最早的天文表《花剌子密历表》。他编制的《花剌子密历表》 后来成为东西方各种天文表的蓝本。③医学家:阿维森那----《医典》----“医中之王”

④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记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完整的代数是阿拉伯人创造的。

3.阿拉伯人对文化传播的贡献: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四)合作探究

古代阿拉伯人为什么能够在短短的一两百年的时间里创造出如此光辉灿烂的文化呢? ①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②阿拉伯人周游世界,吸收各过个民族文化精华,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

川教版九年级教案 篇5

《经济全球化趋向》选自川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近代史下第六学习主题第18课。将从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课标要求

1.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

2.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二、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课标(实验稿)要求进行编写。

1.从宏观角度来说——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2.从微观角度来说——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驾驭全球化浪潮以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从知识的积累到身心的发展都具有较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低年级有所增强,但还未形成学习的系统性。

四、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记住经济全球化趋向出现的时间,列举表现,初步认识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2.能力与方法:列举生活实例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向和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学习全面、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趋向的形成.

难点:正确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给发展中国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六、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自主、合作、问题探究等方法。

七、教学过程

1、教学内容:

(1)浪潮汹涌—经济全球化趋向的形成。

(2)福祸相依—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2.教学环节:第一,情境导入;第二,共同学习;第三,小结回顾;第四,体验成功;第五,快乐心得。

3.设计思路:创设情境神入历史—共同学习感知历史—问题探究感悟历史—快乐心得的情感体验。

第一,情境导入(3分钟)

观看图片“中国手机发展典型里程碑”,辅助问题探究,神入历史。

第二,共同学习(30分钟)

教学内容的两部分共同学习经济全球化趋向的形成。

第一部分:浪潮汹涌——经济全球化趋向的形成

首先,展示“手机发展简史”图片和材料《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应对策略》,结合教材。

活动:七嘴八舌话手机,故事:第三个苹果。

原因: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是课标要求,而教材的文字表述和学生运用材料及图片所进行的商讨式共同学习,学生的体验会更加深刻。

其次,发言。学生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原因、表现及主角。

原因: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后面情感的形成进行铺垫。

第二部分:福祸相依——经济全球化机遇与挑战

首先,本环节三个活动,在课前调查手机资料基础上,让学生讲述富士康手机工厂故事;发现手机的污染;波导二十年的沉浮。结合教材,感悟经济全球化特点及影响,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原因:课标要求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创设多种学习情境,以点盖面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感悟。

其次,发言。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现实、中国,谈体会。 原因:通过师生对话,及时抓住生成问题。感悟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的必要性,形成创新是生命力的情感体验。

第三,小结回顾

师生根据学习目标共同把本课内容串联起来,完成知识小结的同时,反刍一些教学中的重要概念,加深印象。

第四,体验成功

主要是课堂测评,围绕教学的重难点问题和常见的考点设计了4个简答题,随机抽取既让每个学生都产生适度的紧张感,又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第五,快乐心得(2分钟)

结合师生交流学习心得,谈谈感悟,写出疑问,对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一个小结。

川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篇6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新学案第2页的“知识网络”,讨论回答问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列强是否满足已经得到的利益?(不满足)

小结、过渡:《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扩大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由于这场战争是上一次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火烧圆明园

教师介绍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精美,组织学生看、说、议。

学生阅读6——7页的本目课文、插图、资料和第10页“自由阅读卡”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看过电影《火烧圆明园》的同学请举手。谁能结合课文内容揭发列强的罪行?(掠夺珍宝,焚烧罪证)

2、哪那两位同学愿意扮演当年的英国兵和法国兵?(背景是火烧圆明园后,他们在伦敦重逢的某一天)请他们通过对话,表示一种忏悔的心情。

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学生阅读7——8页的本目课文和表格、地图,随堂练习:

1、学生先根据第8页表格,在4人小组内“动脑筋”:沙俄通过哪些不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哪些领土?(说出大致位置和面积)

2、学生完成新学案第7页[自我测评]第二题“知识联线”:([数字]表示相应的地理位置)

(1)——[4];(2)——[1];(3)——[2];(4)——[3]

3、学生完成课本第9页“练一练”。(答案应选C)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学生阅读第9页本目课文和“插图”以及“说明文字”,思考回答:

太平军的斗争,说明中国人民怎样对待国内的腐败政府和外国的侵略势力?(“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要想改变落后挨打的命运,就必须_国内的腐败政府,坚决抗击外来的野蛮侵略。)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指导学生根据[知识网络]梳理本课线索。

2、布置作业

川教版九年级教案 篇7

但教材中的有些实验在实施过程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 教师应该不断地反思实验教学过程的不足, 及时总结实践经验。下面就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积累, 谈谈本人在实验教学中的一些改进方法和补充建议。

一、实验药品巧替代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 鼓励学生自己亲手实验。在高温煅烧石灰石实验中, 要用酒精喷灯高温分解石灰石。但对初中学生来说, 酒精喷灯的使用操作存在着一定危险性, 而用酒精灯加热来分解石灰石又不可能成功。所以, 我就用同样含碳酸钙的鸡蛋壳替代石灰石, 用酒精灯加热就能简单快速地完成实验。鸡蛋壳先去内膜, 设计对比:两个烧杯分别装入冷水, 一个直接加入鸡蛋壳, 另一个加入用酒精灯加热的鸡蛋壳, 再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观察。学生实验后, 惊喜地发现了加热鸡蛋壳的那个烧杯中酚酞一开始只有一点点淡粉色, 后来颜色越来越深, 范围逐渐扩大, 学生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此时, 再鼓励他们进一步探究效果会更好。

铁丝在纯氧中燃烧实验, 一般就用打磨后的石棉网的铁丝, 几段连接起来再绕成螺旋状, 但没有“火星四射”的实验效果不突出, 燃烧持续时间短, 也破坏了石棉网。改用废弃圆珠笔的弹簧, 实验现象明显且持续时间长。

学生用身边常见的材料或废弃物作为实验药品完成课本上的实验, 不仅节省药品, 降低实验成本, 而且可操作性强。提高课堂实效的同时, 也使学生真正领悟到:学习化学知识技能的过程, 也是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二、演示实验巧出错

在加热碱式碳酸铜的实验中, 用导管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快结束时, 请学生分析接下来该怎么操作, 学生讨论过后, 教师如果直接揭示答案, 教学效果是有限的。不如将错就错, 先将酒精灯熄灭, 这时学生就能立即观察到烧杯中的液体沿着导管不断上升并有流入试管的危险, 所以试验的操作先后顺序是不言而喻的。当然也不能让实验结果真的往错误方向发展, 顺势请学生给出纠正方案, 引领学生错中求知, 错中探究, 不但拓宽了学生思维, 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也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现象巧显现

在做铁丝和盐酸反应的实验中, 一般只能观察到铁丝表面有小气泡, 无法观察到溶液变成浅绿色, 往往出现实验现象与理论的“不配合”, 教师如果不尊重实验事实, 强行让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就是违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但如果增设用铁粉和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 就会成功获得理想的“浅绿色”。如果实验室没有铁粉也可以用暖宝宝的成分来代替, 但要注意说明暖宝宝中的其他成分。我们只有让学生真正观察到实验的本质现象, 才能水到渠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否则, 不利于学生严谨认真科学态度的培养。

四、趣味实验巧延伸

课本上对氨分子运动实验虽然现象明显, 但趣味性不足。设计将四根15cm左右的细铁丝, 下端拧在一起, 插在大橡皮塞上, 上端分开成树形, 将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绑在树枝上制成“花树”, 小药瓶中倒入浓氨水 (实验完毕时及时塞上瓶塞保存好, 多次使用) , 一起罩上大烧杯, 观察现象。过一会儿, 棉花团由白色逐渐变成红色, 犹如一株开满红花的“铁树”, 再将“铁树”搬到室外自然干燥, 红色消失 (进一步说明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着) 。这样实验就充满了趣味性, 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

在《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一节“烧不坏手帕实验”的趣味实验演示时, 为进一步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再延伸“果冻”和“魔棒”两个趣味实验。将饱和醋酸钙溶液注入酒精中, 醋酸钙从酒精溶液中析出, 呈半固态的凝胶状物质, 酒精充填其中, 即得所谓的“果冻”。再用玻璃棒蘸取高锰酸钾和浓硫酸的混合物轻轻往果冻上一触, “果冻”立即就被“魔棒”点燃了, 再用果冻上的火焰完成“烧不坏手帕”的实验。整组实验环环紧扣, 层层递进, 激发思想冲突, 魔术味十足,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实验计划巧调整

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 如果按照课本教学实践安排教学实验, 根本无法观察铁钉生锈的一个缓慢过程, 硬生生将探究内容变为强行灌输和说教, 使学生缺乏体验和感受。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情感基础, 将这个实验计划调整至同一章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在学到“金属能否与O2反应”中铁不仅能在纯氧中燃烧, 还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设计完成“铁钉只和水接触”“铁钉只和空气接触”“铁钉和空气、水同时接触”三组对比实验, 在学到“金属能否与酸反应”时完成第四个对比实验“铁钉和酸溶液接触”, 再利用生活经验切过咸菜的菜刀容易生锈完成第五个对比实验“铁钉和氯化钠溶液接触”, 将该实验内容调整后距离“钢铁的锈蚀和防护”一节约一个星期的时间, 学生通过连续观察, 完成实验记录, 亲身感受铁生锈的变化过程。所以“铁钉锈蚀实验”调整后不仅让学生对金属性质有了系统的认识, 更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对信息加工的能力, 学生充分享受着自由、参与的快乐。

六、增设实验巧对比

实验室制取CO2所需的原料为石灰石 (或大理石, 其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 和稀盐酸。而有很多原料都可以制得CO2, 那为什么偏偏选择它们?这时可增设一些实验, 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作对比, 说明选择此原料的原因。若选择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 反应的速度太快, 来不及控制与收集;若选择石灰石 (或大理石) 与浓盐酸反应, 不仅反应太快而且收集到的CO2不纯 (混有杂质气体HCl) ;若选择石灰石 (或大理石) 与稀硫酸反应, 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增设实验后不仅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实验室制取CO2所需药品和反应原理, 而且也使学生学会对比实验和优化实验的方法。

在做倾倒CO2熄灭烧杯中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的实验时, 尽管上下蜡烛高低位置、收集CO2的体积多少都会影响实验的成功, 但在考虑过这些因素后, 灭火成功的学生发现了有的组是自下而上熄灭, 而有的是自上而下熄灭, 此时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了, 经过讨论和比较课本图片后发现了倾倒的位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这时再增设与上一次实验倾倒位置相反方向做一次对比。只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学科科学方法的感悟,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七、实验结尾巧点缀

在高锰酸钾加热制O2实验中, 棉花的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而堵塞导管, 学生往往不能理解, 误认为是生成的物质造成的。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 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 独立地掌握他们。”要将知识的学习内化为自己的个人体验。所以, 在学生实验完成拆卸装置时, 巧妙地安排了用镊子夹取用过的棉花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 立即能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变成了紫红色, 这一误区迎刃而解。

再如铁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时, 尽管很明显观察到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但学生很难理解这是个“表面功夫”, 这时适当安排了用砂纸打磨铁丝表面析出的铜, 银白色铁丝立即暴露出来, 再插入硫酸铜溶液后又有红色固体析出。

总之, 在化学教学中, 不断改进和补充实验, 可以给本来就趣味横生的化学实验更加魅力无限, 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理解和巩固化学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围绕“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的话题, 从实验药品巧替代;演示实验巧出错;实验现象巧显现;趣味实验巧延伸;实验计划巧调整;增设实验巧对比;实验结尾巧点缀七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化学实验,出错,对比,点缀

参考文献

[1]林志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初中化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

[2]崔红莲, 李洁.浅谈初中化学教材中实验的改进与补充.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0 (12) .

建设川教版特色的历史课堂 篇8

关键词:川教版 教材 历史课堂 特色 心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为满足改革的需要,不同版本的初中历史新教材应运而生。由龚奇柱先生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教材 (以下简称川教版),以其科学性、实用性和推广价值被广泛使用。教材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武器,教师如何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充分发挥这一利器的最大功效,至关重要。笔者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有幸成为了川教版的第一批执教者,本文将就川教版历史教科书的使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利用“写给同学们”,授之以渔

川教版的编写说明取名为“写给同学们”,以编者与学生亲切对话的形式出现,既交流了编者的编写意图,又提示了学习各部分的方法,显得亲切、活泼,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有利于学生接受。这样,新学期的第一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先不应着急上新课,而是先用一节课充分发挥“写给同学们”的特有作用,先从宏观上“授之以渔”,为一学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善用目录,初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

川教版历史教科书的体例与以前的教科书相比较有较大突破,采取主题与时序相结合,教师应该善用目录,初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

如《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面分六课,第一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从总的方面讲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总方针的制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基础;第二、三、四课从经济角度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与第三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第四课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第五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从政治角度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六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则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由此可见,本主题各课之间严密的逻辑关系。学完本学习主题后指导学生阅读目录并作上述的分析、讲述,必然有利于学生建立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理解历史的能力。

三、巧用导语,创设历史情景,导入新课

经过精心设计的川教版课前导语具有较强的诱发性,它为学生学习该课创设最佳历史情境,并提示重点,还能引发学生一气读完本课的欲望,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同时,它也能针对课文中对历史深度背景叙述不足而又愿意作进一步思考的学生以一定的提示,以帮助他们加强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从这一点上看,该教材兼顾了中差生对历史的学习与启发。因此,在绝大部分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引用导语创设历史情景导入新课。或由学生阅读体会,或由教师引导启发,迅速将学生导入本课知识的学习状态中。

四、运用辅栏,转变教学方式,实现三维目标的培养

川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就是课文部分由主栏和辅栏组成,辅栏配合主栏,是对主栏知识的巩固、加深。新创的辅栏包括“写写”“读读”“记记”“看看”“议议”“说说”“想想”“谈谈”等形式。这些要求有深有浅,每种要求都有明确的指向,刚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要求,还反映出本课的重难点。

五、图为我用,加深理解,激发兴趣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中插图很多,从彩图、主题题图、课文题图到正文插图,再到历史地图册,插图数量和图文比例的增加反映了编者的思路和对我们教师的导向,也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学实践证明,视觉效率比听觉效率高约百分之三十。因此,我们在教学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川教版教材的这一特色。

六、选用“学习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活动课成为川教版教材花大力气推出的“品牌”。在活动设计中将小活动(如课文“辅栏”中的读、写、说、议等)、中型活动(每课课后“学习与探究”的“学习活动”)及大型活动(主题活动)有机结合,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紧密相连。

活动形式多样:有锻炼学生表演能力的历史话剧表演;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辩论会;有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讨论活动,还有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讲演会和故事会,更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小制作……每一项活动,编者不仅安排了活动的内容,还明确提出了活动建议,操作性很强,真正发挥了活动课应有的作用。

七、活用“史海拾贝”,深化理解,拓展知识

“史海拾贝”可谓川教版教材的又一大特色。我校杨智慧老师在执教九年级上册《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战争》一课时,在指导学生完成辅栏“想想:亚历山大东侵对东西方国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时,为了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她将课后“史海拾贝”的内容“亚历山大里亚”提前使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进行中来阅读分析,补充正文资料的缺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八、坚持使用“心得与疑问”,加强与学生沟通,弥补教学不足

与全国其他版本相比,“心得与疑问”是川教版教材所特有的,可谓最大的特色。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小块阵地,通过它收集教学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法,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以此作为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同时可以弥补教学的不足。

巴蜀中学的刘丽君老师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每一节课后学生必须把本节课学习心得或疑问写上,两周批阅一次。在批阅中,既解答了学生的疑问,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批阅时,她注意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通过长期坚持,与学生建立起了相互学习探讨历史的沟通渠道。

总之,川教版历史教科书反映了历史学科的特点,科学性、知识性、可读性和适应性强,基本实现了由“教本”到“学本”的转变。教师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充分发挥这一利器的最大功效,必须抓住其特色,建设川教版特色的历史课堂。

川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9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信息材料:(教师的表情给学生感觉好像很神秘)

(1)学生的美术作品、学生的作业等。

(2)让学生观看VCD

2、展示信息材料后教师问学生:你们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从而引出:信息与我们非常密切,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3、教师问学生:我们使用计算机能做些什么事情?学生回答如: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绘画、写文章、收发电子邮件等等。(在此让学生充分发挥一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新课

1、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

⑴让学生观察书上的熊猫“咪咪”利用计算机做事的四幅画面,同桌的同学讨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 熊猫“咪咪”是通过什么设备用计算机绘画的?

② 熊猫“咪咪”是通过什么设备看到自己正在画的画?

③ 熊猫“咪咪”是通过什么设备用计算机写字?

④ 熊猫“咪咪”是通过什么设备传声音

⑤ 用计算机画的画、写的作文能够印在纸上吗?如何实现?

(对回答的学生教师加以鼓励。教师注意自己的引导作用)

⑵由学生讨论回答:哪些是计算机接收了我们给它的信息;

⑶让学生讨论回答:哪些是计算机向我们输出的信息。

⑷由学生的回答而总结出:我们在使用计算机时,随时都在向计算机输入信息,而计算机也随时向我们输出信息。

⑸除了计算机还有网络也可以接收发送信息,还可以用扫描仪将照片或画面原样输入计算机内,也可将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拍摄到的景物输入到计算机内等等。(在此向学生展示数码相机)

2、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⑴由信息的输入与输出,都需要相应的设备而引入到输入、输出设备。

⑵教师出示幻灯片:如书上图1-5,学生讨论并在书上连线,(这个环节为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最能干)学生练习、交流,分析为什么?

⑶最后请学生在教师机上连线。同桌的同学互相批改。

三、学生做教材后的想一想、练一练。(通过练习巩固、提高能力)

四、全课总结:我们学习了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了解了计算机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回家后就可以正确地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计算机中哪些是输入设备,哪些是输出设备。小朋友们都能正确区别,你们真是聪明,希望小朋友们再接再厉,学好以后的内容。

五、〔课后记〕略。

4、你们还记得怎样设置画图颜色吗?

请同学示范设置红色、蓝色和黄色的铅笔。

二、自学课文,尝试操作,学生示范讲解,教师适当点拨

1、自学课文试一试中的“试一试矩形工具”。

⑴打开课本,翻到 在交流中加强人与人的沟通,增进情感。

4、激发学生学习利用电脑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画图工具画简笔画。

教学难点:

利用画图工具有比例地作出要画的简笔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习了“画图”软件的基本绘画工具,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绘制电脑简笔画。

2、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参加“电脑简笔画画图比赛”。

教师操作配乐课件,演示利用铅笔、刷子、直线和椭圆画出花、鸟、数字、人物动作、物品等简笔画。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教师随意演示用椭圆画茶壶的步骤,介绍课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与步骤。

2、让学生自学教材P10—P13,选定自己感兴趣的一幅简笔画利用课件进行学习。

3、让学生自主操作课件,一边浏览与自己选择要画的简笔画相关的资料,一边进行工具的使用学习和绘画创作构思。

4、让学生分2~4人小组,交流心得。

三、动手尝试 教师随机辅导 学生简笔画比赛,老师作随机辅导。

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做好组织管理,要尽量让每桌同学都对对方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每个同学都提出改进意见。

四、师生互评 体验成功

1、让学生分2~4人小组进行讨论,选出小组内最好的作品,并进行协作完善。

2、将小组评选出的作品再通过全班投票选出班级优秀作品并给予奖励。

3、师生互评评选出的优秀作品。

五、拓展延伸 深化主题

1、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经掌握了画图中“铅笔”、“刷子”、“直线”和“椭圆”工具的使用,并且用这些工具画出了非常漂亮的简笔画。

2、利用本课学习的方法,先构思,创作一幅自己满意的简笔画。(课后练习师:用计算机来进行绘图,对屏幕上显示的作品,如果不加以保存,关机后可能就再也找不到了。那么如何保存这些作品?怎样给这些作品取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助小明,保存自己画图作品。板书:保存画图作品

二、【文件名的组成】

师:把在计算机上制作的各种作品保存在磁盘上,就形成了“文件”。磁盘上可以保存许多文件,这些文件分别取了不同的名字,这些文件的名字我们统称为“文件名”。(打开“我的文档”展示预先存放的各种类型的文件)

师生互动(抽生回答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生:„„

师:同学们,我们的名字由姓和名组成,磁盘文件名由“主文件名”和“扩展名”组成,中间用一个点号隔开。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主文件名可以是字母或数字,也可以是汉字。不同类型的文件有不同的扩展名,用画图软件制作的作品,存盘时通常都用bmp或jpg做扩展名。

三、【保存画图作品】

(一)、操作示范

1、启动画图软件:开始按钮——程序——附件——画图

2、用简笔画的形式创作一幅风景画。

3、保存创作的图画

1)、单击菜单中的“文件”菜单,选择“另存为„(A)”或“保存(S)”;2)、注意观察弹出的对话框:保存的位置——我的文档;

3)、给文件取名——输入文件名“taohua”;

4)、点击“保存”。

(二)、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打开已存作品和保存修改后作品】

师:如果我们想对刚才创作的作品进行修改,首要的任务是打开创作的作品,怎样打开已存在的作品和怎样保存修改后的作品呢?

(一)、分组操作

(要求:组长进行组织,会操作的同学起到小老师的作用,帮助不会的,各小组总结出操作的步骤)

(二)、学生操作演示

1、抽一组学生代表进行操作演示(要求:一边演示一边说出操作步骤)

2、各组进行补充

(三)、教师总结归纳

1、启动“画图”程序;

2、点击“文件”菜单中的“打开(O)”;

3、在“打开”对话框中,选中文件;

4、点击 “打开(O)”按钮;

5、修改作品;

6、点击“文件”菜单中的“保存(S)”。

【总结】

播放课件:【课件内容:谢谢同学们!我学会了怎样保存自己的作品了。同学们看看我操作的是否正确。(演示保存过程)】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帮助小明学会了怎样保存画图作品,怎样给这些作品取名。今天学习内容是一种最简单的保存文件和打开文件的方法,今后会遇到比较复杂情况,再学习更复杂的方法。

3、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进行画画的兴趣,提高绘画能力。渗透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喷枪”和“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1、计算机、网络及辅助教学软件。

2、范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下列图形。

提问:同学们知道图1是怎么画的吗?

请同学们尝试用画图软件中的工具将这些图形画出来。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

一、新课

要点:

① 如何选择“刷子”工具大小和样式。

② “喷枪”工具色点大小、疏密的应用。

③ 在使用“颜色填充”工具时会出现的问题。

讲述:为了使同学们的画更美,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些基本图形的画法。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画(图1)的树干和树叶用工具箱中的那几种工具画好?

学生回答:

讲述:画树干用不同形状和宽窄的“刷子”工具画出。树叶可以用不同疏密色点的“喷枪”喷出。“喷枪”工具的色点大小、疏密是在工具栏下面的选择窗口中选择。色点越大“喷枪”喷出的色点越稀疏。要达到色点又大又密的效果可以在一个地方多喷几次。果实可用大小不同的“刷子”点出来,也可以用“椭圆”工具。

(教师在讲述的同时进行演示)

学生尝试练习,同时要求学生练习完图1后,参照本课图5-3中所标示的顺序试一试,教师巡视。

教师单独出示图2

讲述:“颜色填充”工具只能够对完全封闭的区域进行填色。

(教师在讲述的同时进行演示)

提问:那么没完全封闭的区域进行了填色会是怎么样呢?这种情况又如何复原到填充之前的样子呢?

学生尝试练习,找出答案。

教师评点:

教师出示图

3、图4

请同学们利用刚学过的工具自己动手上机试一试。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

讲述:画小草的叶,可以用不同形状、不同宽窄的“刷子”来画,花瓣用大圆点“刷子”点出,也可以用较窄的“刷子”画花瓣,或用小椭圆小花瓣。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云彩和远山的倒影应该怎么画?

同学们回答:

巩固练习

让学生自自己选择练习课后“画一画”

1、2的内容。

小结

教师讲评学生的练习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展示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

1.会使用画图工具“矩形选定”和“任意形状剪裁”。2.学会使用图块选定、移动的方法画组装图形。

3.学会简单图形的复制,会发挥电脑绘画特点,运用复制的方法快捷地作图。教学准备:

制作图6-

3、图6-

4、图6-7的准备图形,分别保存在学生机上,以备练习用。教学过程: 【拼图游戏】:

一.引入课题:

教师在黑板出示图图6-1小房子图形,提问:你在纸上怎样画出这个图形?在电脑上以准备怎样画?

二.教师示范: 步骤1:打开画图程序。

步骤2:用工具栏中的矩形工具画一大一小两个矩形;用椭圆工具画圆,用“矩形选定”选取并删去半圆,再用直线工具补成半圆形。

步骤3:用“矩形选定”工具选中矩形图块,并移动到指定位置,组成一幅房子的图。提问:用电脑画画是不是很方便、神奇?请同学们试着自己在电脑上用这种方法画房子!

三.学生练习:

1.按教师示范的方法和内容进行练习,作图6-2。2.“练一练”:拼图游戏

1、拼图游戏2

通过这个游戏,掌握“矩形选定”和“任意形状剪裁”工具的使用。

教师指导:由教师已先将熊猫图形任意分割、打散,保存在学生电脑上,练习时指导学生打开这两个画图文件,进行拚图游戏。

学生练习:可采用分组比赛的形式进行。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作简要的评比和小结。【复制图块】 一.引入课题:

提问:你在纸上怎样画出这个图形?在电脑上又准备怎样去画?

二.教师示范

步骤1:打开画图程序。

步骤2:用铅笔工具画树干、树冠,只画1个果子。步骤3:用复制方法画其余果子。

注意:(1)复制的要点是:“先选取,再粘贴”。

(2)复制的方法不止一种:可用选取后按住Ctrl键不放并拖动的方法,也可用“选取-复制-粘贴”的方法,而后一种方法可用多种方法实现:

(1)点击鼠标右键弹出有复制、粘贴命令的菜单进行复制和粘贴。(2)点击“编辑”→“复制”,“编辑”→“粘贴”。(3)按组合键“Ctrl+c”复制,按组合键“Ctrl+v”粘贴。

提问:用这种复制的方法画画是不是很方便、神奇?请同学们试着自己在电脑上用这种方法画一棵果树,再顺便快速地涂上颜色!

三.学生练习:

1.按教师示范的方法和内容进行练习,作图6-5大树。2.“练一练”:用刚学的图块复制的方法完成图6-7和图6-8。

通过这个游戏,掌握怎样进行图块的复制,懂得用复制的办法快捷地画图。教师指导:先让学生观察图形,有多少相同图形。想一想,怎样快捷完成? 学生练习:教师可适当提示学生怎样画图6-7和图6-8,也可据情况让学生自主练习,动脑筋自己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作简要的评比和小结。

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学习精神。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绘画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能分析并通过实践正确辨析绘制简单图形应用到哪些不同的基本工具。

2、进一步熟练应用“矩形”工具和“椭圆”工具组合绘制简单的组合图形。

教学难点:能分析并通过实践正确辨析绘制简单图形应用到哪些不同的基本工具。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素材 教学过程:

一、引入:(3分钟)

1、教师先画出一个圆,请学生猜猜老师打算画什么? 学生回答:球、太阳、饼„„

2、在刚才的圆下绘制一个矩形。师: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圆形,古时候科学不发达,就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你能说出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圆的?哪些东西是方的?

二、活动一(7分钟)展示方钟和圆钟

1、请同学们找一找画图软件的工具栏中什么按钮和方形有关?什么按钮和圆形有关?抽学生回答。

2、试一试:(5分钟)点击矩形按钮,在画布上按下鼠标左键不放,拖动看拖出个什么图形,拖动到合适的大小再松开左键。用同样的方法,在旁边画出大小差不多的圆形。并且尝试将两个图形画成象老师所展示的那样的钟

3、提问:要画出和老师一样的钟,还要用到什么工具?

直线、橡皮擦、选取工具工具等。

注意:由于画画的方法不同,用到的工具也不同。用多种工具配合使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活动二(7分钟)

观察下图,并注意教师的演示是如何绘制的a、绘制矩形鱼缸,要画出粗线条的图形,要按下键盘上的“+”,用矩形拖出鱼缸。

b、要画出正方形的饲料袋,需要按住shift键的同时,用矩形工具拖出正方形。然后用矩形工具拖出矩形的小饲料。

c、鱼的身体、用椭圆工具拖成,尾巴、眼睛两个小正圆,也用按住shift键的方法拖出。

d、直线和喷枪工具做修饰。

四、学生练习:(18分钟)

1、游戏:相互出题,画出一个圆形或一个方形,让同桌补充完整,画出任意物体。(同桌相互进行)

2、做得快的同学可以做书P32练一练。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用机的安全。

五、作品展示及总结:(5分钟)

随机抽取学生作品全班展示,并抽生相互评价。在评价学生作品的同时对本课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

师:我们的世界就是因为有了红、黄、蓝、绿、紫等丰富的颜色才变的美丽、生动、活泼。

二、教学过程:

1、(师出示两幅一样的图画,一幅有丰富的颜色,一幅没有)师:老师有两张照片。孩子们,请大家找一找这两幅照片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生回答:画面一样,颜色不同,一幅有颜色,一幅没有)师问:你们喜欢哪一幅画呀?为什么?(生回答:有颜色的)

2、利用任务驱动,完成复习“颜色填充”工具。

⑴、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幅画,它是黑白色的,我想把它变得漂亮些,该怎么办呀?(师出示图1)(生回答:可以用以前我们学习过的“颜色填充”工具。)

⑵、师:大家还认识我们的“颜色填充”工具吗?请一位同学上台找一找,并用它给大树涂上颜色。(生上台演示)

⑶、师:孩子们,你们能使用“颜色填充”工具吗?(生回答:能)请你们在桌面上找到并打开“画图1”文件,给这幅图填上你喜欢的颜色。

⑷、(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孩子们完成填色,师巡视。)师选择几幅色彩搭配好的画进行展示,并请孩子们进行评价。

3、师:孩子们,老师昨天在画画的时候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你能帮帮我吗?(师出示图2)

4、师演示用“颜色填充”工具填充后问:为什么颜色老是要跑到外面去呢?请大家相互讨论后回答。(生回答可能是因为角上的线没有合拢。)

5、师:我又怎样检查是哪一个角呢?请大家在工具栏中找工具试一试,帮老师检查检查是哪个角没合拢呀。(生尝试各种工具的作用。)

6、生回答可以用哪些工具进行检查,并上台示范。(师应对每位学生进行评价及表扬和鼓励。)

7、师归纳:谢谢大家帮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你们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发扬这种探索的精神。

8、游戏:比比谁仔细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个游戏:“比比谁仔细”。在 我们桌面上有“画图2”文件,看谁能在一分钟里,找出这些图形的哪些地方线条没有封闭或合拢,并用红色把它圈出来。(生进行比赛后评出 教学重点:“合成画面”的画图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创作图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启发提问:以前我们都画过圆或者椭圆,有谁画过半圆或者半椭圆吗?如果要我们画个半圆,就像这两个图形这样的半圆(师出示图9-1),你会怎样画呢?同桌的同学可以互相讨论。请同学们把自己或者同桌想到的办法填在书上37页下面的横线上。1分钟后我请两位同学来给全班的同学讲讲自己的方法。

2.师:在没有能直接画出我们需要的图形的工具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动脑筋,想出其它的方法画出来,书上38页告诉了我们画半圆的方法,你想的跟它一样吗?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遇到较复杂的图画的时候,在一张纸上直接画出来是很困难的,比如这幅图画(师出示图9-3),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难题吗?

二、新课

(一)指导思路

师: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在图9-3中有两种图形,一种是树叶,一种是瓢虫。以前我们学习过拼装图形的方法,类似的道理,我们可以分别画好树叶和瓢虫,然后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二)示例操作

1.分别打开“树叶”图画和“瓢虫”图画

请哪位同学帮帮老师,在我的D盘中将这两幅图画打开 2.将瓢虫复制后粘贴到树叶上

结合以前学习过的使用鼠标加键盘的方法复制图形,新授通过菜单进行图形复制粘贴的操作过程。

提问:1.无论用何种方法进行复制操作,在复制前都必须完成一项工作是什么?(框选中将要被复制的图形)

2.这里 为什么不能用以前学过的鼠标加键盘的方式进行复制?(不在同一个窗口中)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并相互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新知识的学习始终与旧知识紧密联系,利于学生记忆掌握,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

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应是掌握新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细节问题,却是较关键的问题。此处可故意操作错误,让学生指正,既应用和复习到了“撤消/恢复”操作,又加深了对新知识的记忆。

3.移动并调整 “瓢虫”的大 小

演示在粘贴“瓢虫”后将其进行移动和大小调整的操作。

提问:1.当光标呈现什么形状的时候可进行移动 操作?(十字箭头)什么形状可进行 大小调整操作?(一字箭头)

2.“抓 住”被调整对象的哪几个控制点进行调整可同时调整它的长和高?(四个角)

操作总结

师总结操作过程,强调过程中还应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如框选对象时应选择“透明”选项;在调整对象大小未完成时不能单击该对象以外的范围等。

三、课堂实践操作

实践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具体班额确定,一般每组5-8人)将老师准备的两幅画:一幅水仙图,一幅蝴蝶图组合成一幅画,要求有大小不一的一群(至少3只)蝴蝶围绕水仙花,有的停在水仙花上,有的正飞过来。每小组以一幅为代表参加与跟其它组的评比。

实践要求:应突出组内的集体智慧,注重分工协作,注重创新。

四、评比激励

采取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的方式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最佳协作奖。

[课后练习]

教材40页“练一练”,请将思路写在书上空白处,然后在计算机上将“图9-6”画出来。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文件夹的相关知识学会在画图软件环境下

教学难点:画图环境下建立新文件夹的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文件夹、文件柜或文件夹、文件柜的相关图片;事先在教师机D盘上创建一个教师姓名的文件夹,并在该文件夹下创建几个分类文件夹如:画图、歌曲、电影、游戏等,放入相关的文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①设问:看书P41想一想,你知道自己的作品保存在哪里吗?

②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完成书上的填空并回答问题

③教师 评价 学生:积极思考

学生:通过思考以及自己的操作完成任务并相互讨论回答问题 激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二、认识文件夹

学习把作品存入指定文件夹的方法

①出示实物文件夹、文件柜或者文件夹、文件柜的图片。请同学们观察

②提问:同学们请看看,这些东西是什么?是用来干什么用的呢?评价

③引入电脑中文件分类存放工具——“文件夹”

演示:教师机D盘上建好的教师姓名的文件夹及该文件夹下分类设置的文件夹、展示分类保存的文件

④提问:同学们的文件也是这样存放的吗?想这样存放吗?你认为这样存放的好处有哪些?

学生:倾听,观察教师所出示的物品

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教师的操作情况

①过渡: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了文件分类存放的好处,那么我们怎样来进行分类存放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把文件存入指定文件夹的方法

②演示:把作品存入指定文件夹的方法

③小结:指导看书P43把作 品存入自己文件夹中的操作 步骤(并板书)

三、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①布置任务:P43 想一想、练一练

②教师巡视、指导、评价 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

学生:任意选玩所学的游戏 复习巩固画图环境下建立文件夹的方法

复习巩固画图环境下把作品存入指定文件夹的方法

四、小结

①文件夹的相关知识

②画图环境下建立新文件夹的步骤

③强调:电脑使用中对文件进行分类存放的良好习惯养成

“程序”——“附件”——“写字板”

请仔细观察写字板窗口由哪几部分组成,再对照图11—1记住窗口各部分的名称

2.请用鼠标探测一下工具栏、格式栏上的按扭。当你的鼠标箭头指向某个按钮时,在鼠标箭头的下方会出现按钮的名称,同时在状态栏上将会看到对应按钮的功能说明。

3.你能用鼠标探测出下面常用按钮的名称和功能吗?试一试。

二、转换输入法

写汉字必须使用汉字输入法。适合小学生的汉字输入法有“全拼输入法”和“智能ABC输入法”等。

单击任务栏上的输入法按钮,便能看到如图11—2所示的输入法菜单,从中可以选择你需要的输入法。

观察:你的电脑里有哪些输入法?切换到智能ABC输入法。

1.单击任务栏右端的输入法按钮

2.在输入法菜单中选择

此时屏幕上显示

(输入法提示),表示已切换到“智能ABC输入法”。

3.在输入法选择菜单中单击选择“”即可切换到“英语输入法”。

三、用拼音写汉字

师:谁会用拼音写汉字?来为同学示范写一句“春眠不觉晓”。

提示:要求指法正确。

观察一:1.抽一学生操作,其余同学仔细观察:

(广播教学)刚才这位同学是怎样写出汉字的?

对了,先写声母,再写韵母,然后呢?(操作的同学作答)

小结:我们用电脑写字的时候,要先写声母,再写韵母,然后按下空格键。

同时教师介绍:光标、输入条和文字待选框。

2.提示注意同学是怎样输入“晓”的。

观察二:看看这位同学是怎样让“晓”字出现在写字板上的?

试一试:

1.当光标位于“晓”字之后,敲一下回车键,观察光标的位置。想一想在“写字板”中回车键起什么作用。

2.同学们自己试一试写“处处闻啼鸟”这一句。

注意:遇到问题可以找同学帮助,也可以看书上的48页的小知识,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3.你能输入汉字“绿”和“律”吗?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拼音写汉字,大家觉得好玩吗?

操作: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

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练一练:

输入完成后将文件命名为“古诗欣赏”并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

出这个句子中的词组。

2.以输入“学习”这个词组为例。

步骤:(1)先键入“学”字的拼音xue。☆注意:输完不要按空格键。

(2)接着键入“习”字的拼音xi,两字的拼音连起来。

(3)按空格键,此时出现与„学习“一词读音相同的词组选择框。

1.练习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下面的词组,然后说一说词组输入与单字输入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词组输入有什么优点?

中国

四川

成都

儿童

老师

班主任

努力

(二)使用隔音符号。

1.输入“西安”一词时,拼音显示“xian”,汉字出现的是“字”的同音字。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词组“西安”和字“先”的拼音都是“xian”,怎么区分呢?

2.在韵母“an”前加一个隔音符号“‟”,输入成“xi‟an”就可以了。以输入西安为例,教师示范隔音符号的使用。

3.练习输入下列词组天安门

单个

高昂

答案

长安

感恩

惨案

金额

以上我们输入词组时,采用了输入词组的全部音节,不能够提高输入速度。我们用“智能ABC输入法” 的简拼法输入词组。能够使词组输入更加方便、简单、快捷。请同学们看书后告诉老师。

(三)快速输入词组

1.快速输入词组在输入词组时的步骤:

(1)输入每一个字的声母;

(2)输入完毕后按空格键;

(3)从词组选择框中选择所需的词组。例如,要输入“计算机”一词,首先输入“jsj”按一下空格键当出现“计算机”一词时,再进行选择就可以了。

2.学生试一试你能很快输入下面的词组吗?

蝴蝶

植物

学生

秋天

教师

家长

足球

体育

3. 多字词组的简拼输入方法。

例:输入“中华人民共和国” 简拼输入“zhhrmghg”,“中华人民共和国”。仍只需输入各个音节的

2、复习文字输入,在写字板中继续输入:我爱我的学校„„

3、Shift键和Caps Lock键的作用?

今天我们要认识键盘上的新朋友,它不但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使用键盘,还能帮助

我们学习语文知识呢。

二、学习新课:(二十分钟)

1、启动多媒体网络管理软件,控制学生电脑,出示幻灯片:《法默先生的闹钟》

但其中没有标点。

师:同学们,有谁来一口气念这段话,看谁念的长、念的完。

(学生抽读,由此引入语文概念中的标点,让学生认识标点的重要,同时利用知识的整合、迁移,让学生对电脑学习产生动力)

师:刚才有同学脸都念红了,也没念完?怎么回事?

生:没有标点。

师:谁来说说我们都学习过哪些标点?

(抽生上台板写)

(传统教学的手段不能丢,板书的意义在信息技术课上也一样能体现。其它学科的教学手段一样可以迁移到信息技术学科中来)

师:好,请同学们在老师发下的纸张上给这段话加上标点。

2、请打开书,对照看看你的标点正确了吗?

师:同学们已经会在电脑上输入文字了,电脑强大的作用让我们更多的文字放到了电脑上处理,所以电脑上的文章输入也需要标点的输入。

[板书:标点的输入]齐读课题

3、请同学自己观察键盘上有哪些认识的标点?有哪些是我们知道而键盘上没有的?请同一组的同学一起来找一找。学生小组活动。

你找到了哪些符号?谁上来指指看?(指名交流)

4、电脑发送不含标点的文章《法默先生的闹钟》,请同学们在写字板中打开这篇文章,先选择输入法(单击任务栏上的语言指示器,打开输入法选择菜单,单击“智能ABC”),自已在文章中先试着输入逗号与句号,观看是否正确。

(学生自我探究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好奇心解决问题)

这时有两种情况:

A、个别学生会正确输入,可请他们来当小老师讲解。

B、都不会输入。

这儿针对 研讨学习]掌握中英文输入法切换,中英文标点切换。

老师巡回检查,在刚才的学习中,老师发现同学们都会输入,但输入的标点符号形状不一样。有的是“,.”有的形状是“。”,这是为什么呢?(引入输入法状态的切换方法)。

5、抽生上台演示:尝试输入。(输入了英文的逗号和句号)。

输入的逗号和句号跟我们平时作文里用的逗号和句号一样吗?(生:不一样!)

(生:我们作文里用的句号是空心的一个圆圈,这里是一个实心的点。)

谁能输入我们作文里用的逗号和句号呢?

另一学生尝试上台操作(单击输入法工具条上的“标点切换”按钮,切换成中文标点,再键入逗号和句号)。

师点评:之前输入的这种叫做英文标点,而后面这种比较大的和我们平时用的一样叫中文的标点。

我们将输入法设置成中文状态,还需要要单击“中英文标点切换”按钮,把它切换成“中文标点”[CAI课件出示:任务栏、工具条及相应按钮名称的图标,用箭头指向标明。]

下面请大家把中文的逗号和句号重新输入到自己的文档里。学生练习输入。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输入法的设置是关键,一定强调。]

6、请同学们观察,含有‘。’的键有什么特点?

引入双符键的概念,并讲解。[出示CAI课件,键盘图中将双符键标注成红色]

我们把这种一个键上有两个符号的键叫做双字符键。(板书:双字符键)

7、刚才我们输入的标点逗号和句号位于双符键的什么位置?引入下档键及输入。

[板书:下档

直接输入]

在下档字符中,除了逗号和句号(出示键位),还可以输入哪些标点符号?

[小组讨论并尝试]

学生发现问题:怎么单引号只能输一半,‘[’变成了‘《’,怎么输入‘》’

请优生演示并回答:再按一次该键,就可以输入另一半了。

《“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在学生自主练习后再由教师组织交流学习活动,学生之间互相介绍,取长补短。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又能准确地完成教学任务。》

8、有哪些标点符号位于上面?找一找„?、“、{、:‟的位置。学生讨论问号等的输入方法。(引入上档键)

9、要输入上档符号就要用到前面学习的一个键,它的

2、打开书上P56-57页,看书,用自己的方法默记,然后思考完成课后练一练。

3、出示各种句型,学生练习打标点。可以生说师输,也可以师说生输入,学生自说自练互检多种形式。

我们的校园真美丽啊

他说 我放学后先做作业 然后才看电视

我喜欢踢球 看书

不过 我最喜欢看书 我喜欢的书是 十万个为什么

„„„„.分小组完成教师的活动任务。老师巡视指导。展示自己小组成果。

五、自我评价(2分钟)

1、通过练习,对自己标点符号输入的操作水平的评价是()。

2、与其他同学比,自己的成绩()。

3、通过实践和思考,要想正确输入标点,键盘操作熟练,我认为要()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孩子们善于观察、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并学会用语言、画图等多种形式表达。

3、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孩子们从生活中去观察美、发现美,从而培养孩子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从小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教学重点 : 引导孩子们用语言表达某次郊游观察到的美好景色,从中提炼出印象最深、兴趣最浓的画面,并学会用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用画图的形式表达观察到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

主要是调动孩子们的兴奋点,引导孩子们将自己郊游时看到的景象表达出来)师:孩子们,你们喜欢郊游吗?生:喜欢。(这一定能得到非常肯定的回答)师:老师知道,孩子们小脑袋里装了许多美好的郊游记忆,请同学们仔细地回快一下,对你印象最深、兴趣最浓的一次郊游,再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听。生讨论、编故事、讲故事。„„

二、学课文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注意有针对性的点评,同时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和语言的艺术性,千万不能范范而谈)师:我们来看看课文,课文的小主人一次郊游后,不仅把自己所看到的用优美的语言写成了日记,而且还配上了美丽的连环画。

师:下面我们请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小主人翁的日记。

生:读课文 „„ 师:请孩子们对照小主人翁的日记和画,先看看日记中写出了他所看到的哪些景物?生回答:„„(提示: 表达大自然的美。

师:我们郊游时,看到许多美丽的景色,不可能一一画出来,这时,我们应该抓住郊游时印象最深、最感兴趣,又比较好用画图表现大自然的美的画面。比如书上的三幅画,分别画了出行、游玩和回家的三幅典型景色。

师:请与同学一起讨论,书中三幅画分别用到了哪些画图工具和操作技巧?你认为作者哪些方面做得不好?你准备如何改进?生讨论回答:„„

四、创作连环画

让孩子们自由作画,表现出自己所见所闻和内心感受,画出美丽的大自然。学生创作时,老师巡视,指导。

五、全班展示

给孩子们一个舞台,让他们展示自己、表现自己,从小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展示画图时,事先让同学自我介绍自己创作了什么?主要想表达一幅什么景色?再让生生互评,评优点、评缺点,最后老师点评。

师:同学们创作的画都很好,想不想把自己画图设置为桌面墙纸,让其他班的老师和同学也能欣赏到你的作品。请你按照“小知识”中的方法,用自己创作的画图装饰计算机桌面。再试一试“设置为墙纸”中的“居中”和“平铺”有什么区别?

上一篇:《爷爷一定有办法》教案下一篇:望庐山瀑布描写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