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2024-06-23

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精选13篇)

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篇1

学习内容

本册教材第34—36页上的例

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内容分析:

《四边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四边形是本单元的起始内容中的第一课时。通过涂一涂、说一说、围一围等系列活动,充分感知四边形,抽象出四边形的特征。教学重点是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学情分析:

我班的学生,善于在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以良好的合作探究学习习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思维活跃,因而课堂上我应充分给他们动手和表达的空间和时间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重点

找出四边形的特点。难点

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 教学流程

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学生汇报、交流。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

(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印发,每人一份)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有 四个角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操作)(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并说理由

三、巩固应用。

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

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就会自觉自愿的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我在教学《四边形》时,出示“喜羊羊开店”的情境,这样的导入设计,对于学生来说很有趣,有效地吸引学生倾听,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其中,真正意义上作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也就自然愿意倾听了。课堂中我始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身边感兴趣的事情,提出相关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习兴趣。

2、这节课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测及自主探索,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学习内容

本册教材第37—38页上的内容,完成第37页上的“做一做”。内容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和边的特征。而平行四边形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只要求学生能从具体的实物和图形中识别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对它的一些特征有个初步直观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为下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做了铺垫。并为今后深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内在联系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由于本学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直观阶段,因此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引导观察和操作获取数学知识。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重点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难点

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 教学流程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

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

师: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师: 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3、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拿出教师给他们准备的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3)小组讨论操作: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 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

(二)掌握平行四边形。

1、在钉子板上“钩”。

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在钉子板上围围看。(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

2、在方格纸上“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

3、折一折、剪一剪。

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

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组讨论)

(三)巩固平行四边形。

1、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九第1—3题。

2、课外练习:完成练习九第5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深刻的体会到了新课标给课堂带来的新的生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操作时,充分体现了个性化思维,有的能研究三个图形,有的能研究两个图形,有的研究问题很全面,有的只注重了图形边的特点,而忽略了角的秘密,有的同学能用多种方法得到结论,有的只能用一种方法,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使我切身感受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人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第三课时 周 长

学习内容:

本册教材第41页上的例1。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 教学流程:

一、认识周长 1.活动一

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 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

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2.活动二

⑴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 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

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3.活动三 ⑴出示

⑵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指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⑶学生独立完成

⑷汇报:它们的周长在哪? 4.周长的概念

⑴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⑵学生说一说

⑶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

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

二、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

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2.学生活动

3.汇报: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

三、联系生活,概括总结

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 1.思考题:

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

五、]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

第四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练习内容:

教材第44页练习十 练习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练习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3.课本44页第二题:

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

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如图: ⑴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

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 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⑶全班汇报

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习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姓名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腰围厘米

四、作业

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

第六课时 估 计

学习内容:

教材第45页例4例5,46页练习学习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重难点:

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物品的长度。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

3.不用尺子,在本子上是着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5.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样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二、新授 1.教学例5 ⑴摸一摸数学书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⑵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独立完成。⑶全班汇报: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的。

⑷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拿出彩带估计一下,用彩带数学书围一圈至少要多长?剪一段试一试。并讨论:怎样才能估计得更准确?

⑸全班汇报:你估计得怎样?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办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吗? 2.巩固练习。

⑴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⑵46页做一做第二题

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篇2

1. 自主梳理本单元课文内容, 背诵《欢庆》全文及《北京》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2. 在游戏中积累重点词句, 运用生活经验, 趣味练习动宾词组搭配。

3. 运用积累的词语写1~2句通顺、连贯的话, 尝试表达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聚焦北京

1. 讨论:你们喜欢旅游吗?最喜欢哪里?能用几句话介绍一下吗?

2. (在中国地图上找首都) 北京对于中国来说, 就像心脏对于人来说那么重要。不仅如此, 它还是个风景优美的城市呢!今天, 让我们在单元导语的指引下, 再次去这座美丽的城市游览、参观, 好吗?

二、回顾课文, 自主积累

1. 导语回顾。

(1) 我们的祖国妈妈叫什么?她还有其他名称吗?

(2)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回顾《识字三》, 关注“耸”“朝”“兴”“与”的读音)

2. 课题抢答:看课文图片回顾课题。

3. 句子竞赛:跟着图片, 回忆本单元课文中优美的词语或句子, 比比谁的记性好。 (随机展示课前自主复习单中抄写频率高的句子)

4. 自主练习。

(1) 自主选择星级, 课堂练习。

田野献上 ( ) 的果实, 枫林举起火红的 ( ) , 蓝天飞着 ( ) 的鸽子, 大海奏起 ( ) 的乐曲。

请你用下面的四字词语完成填空。 (填序号)

1绿树成阴2鲜花盛开3风景优美4来来往往5高楼大厦6名胜古迹

北京真是个 ( ) 的城市, 这里 ( ) 、 ( ) , 立交桥上车辆 ( ) 、川流不息, 还新建了许多 ( ) 。 ( ) 更是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

(2) 练习单反馈:谁的字写得最端正、清楚?你最喜欢北京的什么?

5.易错词复习:北京人的普通话可标准了, 他们想考考我们这些小游客, 谁愿意挑战一下?

你发现带点字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点?

三、搭配游戏, 初识动宾

1. 看图回顾《看雪》片段:看, 北京的孩子们在雪地里干什么?

2. 再次练习课后习题。

3. 讨论: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4. 玩搭配游戏 (师生) 。

(1) 师生示范: ( ) 桌子。

师:我是名词——桌子, 谁来找个动词和我做朋友?

生“:抬”, 抬桌子。 (搬、擦、移、整理、推、拉、拍……)

(2) 指导下的生生示范: ( ) 衣服。

生:我是名词——衣服, 谁来找个动词和我做朋友?

生“:做”, 做衣服。 (洗、裁、买、卖、收、晒、晾、烫、折、叠、脱、搓、拿……)

5. 练搭配 (生生) 。

(1) 选择提供的名词——“水、书、电话”, 同桌合作玩一玩。

(2) 小组合作玩一玩:为名词找伙伴。

6. 反馈:如果经常把复习变成游戏, 是不是很好玩呢?

四、语言运用, 主动评价

1. 回应《北京》主题:游完北京, 你有什么特别想介绍给别人的或有什么感想吗?

2. 选择星级, 尝试运用。

例句:北京的立交桥真漂亮啊!我多么想把它拍下来。

北京真 ______ 啊!我多么想 ____________。

天安门广场真 _______ 啊!我 ____________。

请选用括号里的词, 用1~2句话夸夸北京。 (美丽、城市、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洁白、到处、宽阔、又宽又长、来来往往)

温馨提醒: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3. 分享:谁写得好又读得好?

4. 转换角色, 尝试讲解。

(1) 明确任务:试着运用两个星级的题目, 像讲解员一样介绍自己了解的北京。

(2) 同桌扮演角色, 尝试练习。

(3) 展示并反馈:你更喜欢谁的介绍, 为什么?

5. 互评课堂表现。

(1) 你想夸夸身边的小游客吗?你想怎么夸?

提供句子范例:

________ 真 ________ !

________ 多好啊!

________ 非常 ________。

(2) 指导:如果你是被夸到的小游客, 该怎么做?

(3) 互相夸一夸。

6. 建议作业:利用作业单向家人或朋友介绍北京, 请他们打上星级或写写评语。

【教学反思】

按单元复习是复习中的常见形式。对于低段学生而言, 复习课的有趣和有效都很重要。本课例试图体现两者结合的一些做法。

1. 介入游戏“。学中玩, 玩中学”是低段学生特别喜欢的学习方式, 枯燥的复习课只会导致低效而无趣。课始, 教师在创设“游玩北京”的情境之下, 适当展开“课题抢答”“句子竞赛”“普通话考试”“动词 + 名词, 一起玩搭配”“同伴互夸”等游戏活动, 使学生能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开展语文学习。

2. 重整教材。复习课比之新授课, 更注重提高与运用。本课以《北京》为核心, 辐射欢度国庆、申奥成功、北京的冬天等内容;以语言积累和运用为核心, 将课后练习与“读读说说”有机结合。通过这样的聚焦, 突出了学生日常学习中的重难点。

3. 基于起点。课前自主复习单及课堂练习的设计和运用, 在保证书面练习时间之外, 也为教师的“以学定教”提供了确凿的依据。学有余力的学生, 能更多地参与课堂上的同伴互助, 也能在“小讲解员”的活动中崭露头角。学有困难的学生, 则能在星级作业的选择中, 扎实基础、有所提升。

附:课前自主复习单

一、我爱读 (背) 《:欢庆》全文。 ( ) 《北京》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

我很熟练 ( ) 比较熟练 ( ) 不够熟练 ( )

二、我会读。 (略)

我读给 ( ) 听了, 他 (她) 把我读得不够熟练的词圈了出来。我又读了 ( ) 遍。

三、我会写。

这个单元中, 我最容易写错的字是 ( ) 。

四、我会选 (抄抄我最喜欢的2~3个句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篇3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中的Section B 1a —1e. 本节课是一节听说课,从整体上看,是在sectionA部分的基础上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拓展和延伸,1a-1e是一组完整的听力训练,围绕“my best friend”这一话题展开,1a-1b在听前让学生谈论好朋友应具备的特质,1c-1d让学生听一段关于好朋友的访谈,听后1e要求学生利用所听信息重新组织语言编新对话。

二、学情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一系列的听、说训练,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新单词:talented, truly, care about. 并能运用本单元的语言结构——比较级,展开对好友标准的讨论及朋友之间的对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课听力部分多层次,对角度的挖掘,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捕捉重点信息,通过设置“interview”这一环节提升学生的对本课内容的语言输出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树立正确的对待友谊的态度,培养朋友间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听力和对话的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形容词、副词比较级的用法,将听力中使用的对比方法移为己用。

教学难点:通过熟练掌握本课语言结构,使学生能够对朋友之间的异同点进行描述。

三、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s and warming up

Make the students get interested in this class and reduc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

Sing a song about friendship and talk something about friends.

Talk with the teacher.

Step 2 Vocabulary

Make the students grasp the new words through creating the situations.

Use different situations to show the new items.

Answer the questions “ Is she a good friend?” to know the new items.

Step 3 Presentation of material

Make the students express their ideas about friends.

Show new items, ask the students to exchange the ideas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then present.

Step 4 Listening practice

Make the students get familiar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s, complete the listening material.

Ask the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 to the recreated chart.

Listen and fill in the chart.

Step 5 Presentation of conversations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to express the ideas about Molly’s and Mary’s best friends.

Ask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Molly、Mary and their best friends.

Talk in pairs.

Step 6 Interview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language in real situation.

Ask the students to interview their classmates

Interview the classmates and write down the information, then give a report.

Step 7 Homework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in the life.

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篇4

黄河路小学 刘社贞

一、单元主题 角的初步认识

二、单元内容:

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角,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三、单元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让学生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四、单元重点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

2、帮助学生建立角、直角的空间观念

五、单元难点

1.注意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正确把握教学要求。角和直角本册是第一次出现,只要求通过各种实际活动初步认识即可。如认识角,只要通过折一折、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对角和直角有些感性认识,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画角就可以了。关于角和直角的其他知识,将在以后的教材中进一步学习。

2.在教学中注意科学性。

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内容虽然浅显,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必须是科学的、准确的。例如,指导学生画角时,教师应说: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而不应说成:“从一点起,用尺子横着画一条线,斜着画一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六、单元教法与学法:

教法以观察法和动手操作法为主,学法以自学法、动手操作法和小组合作法为主。

七、教学准备:

三角板,红领巾,两根硬纸条等。

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篇5

鹤山市沙坪街道第五小学 梁盛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布置前置作业让学生自主探究画角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在课堂中进行合作交流,进一步探究量角的方法,并能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互相学习,总结不同的画角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动手操作、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掌握画角的方法。

二)、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快乐,在操作与交流中体现学数学的快乐,让学生主导课堂带来更多的知识碰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画角的方法,并能正确画出角。

2、难点:按要求正确画出角。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拿出自己的两个三角尺,分别说出每个角的度数。

2、量一量下面的角多少度? 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举手上讲台汇报,并说一说量角的过程。

3、量角时要注意什么? 1)中心与顶点重合;

2)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 3)度数就看角的另一边重合。

二、探究新知

1、展示前置作业,小组合作交流。

1)让学生拿出提前自己的前置作业,在小组里交流学习。2)教师巡视,引导小组合作交流。

2、展示点拨。1)、点名个别小组上讲台汇报。2)、讲台上的汇报小组与讲台下的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

3、归纳升华

1、让学生根据同学们的汇报结果及自己的见解,对画角的方法及易错做法进行小结。

4、画角的方法小结。用量角器画角: 1)、画一条射线

2)、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对准60˚的刻度点一点。3)、从射线的端点起,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4)、画完角要画上弧线和写上度数。

提醒注意:画角时要弄清,看外圈刻度,还是内圈刻度。

三、动手操作

用两个三角板可以拼出哪些角?

四、巩固练习

1、画一个95°的角,步骤是: 1)画一条(),使量角器的中心和()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重合。

2)在量角器()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以画出的()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

2、我说你画,让个别学生说一个角度,让全班画。

3、完成书本43页做一做的第2题。

五、全课总结

这一节课里,你们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画角

一、量角器画角的步骤:

1、画射线

2、重合,3、找点连线,4、画弧线,标度数

5、检查。

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篇6

1.过一点可以画()条射线。

一、填空题。

A.1

B.2

C.3

D.无数 1.线段有()个端点,射线有()个端点。

2.角的两条边是两条()。2.()角小于90°,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A.直线

B.射线

C.线段

D.曲线

3.1平角=()直角

1周角=()直角

1周角=()3.9:30,时针与分针形成的角是()。平角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平角

4.在一个5倍的放大镜下看一个5°的角,看到的角是(4.下图中,∠1与∠2组成的角是()角,已知∠1=40°,那么∠

A.5°

B.25°

C.30° D.45° 5.可以测出长度的是()。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D.角的边 2=()。

四、给下面的角分类。

93° 24° 100° 89° 2° 75° 121° 90°5.在时钟上,时针与分针成90°是()时与()时;时针和分针形成平角的时刻是()。

二、写出下面用三角尺拼出的角的度数。

锐角

直角

钝角

五、先量一量,再在里填上“>”或“<”。

()()

()()

()

三、选择题。(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

1.已知∠1=35°,那么∠2=(),∠3=(),∠4=()。

()

六、量出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

()

2.已知∠1=65°,那么∠2=(),∠3=(),∠4=()。

七、按要求画一画。

1.以A点为顶点画一个50°的角,并在角的一边上截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2.用合适的方法画出下面度数的角。

135°

110°

72°

八、看图填一填。

图中有()条射线,()个角,其中有()个直角,()个锐角,()个钝角。

3.已知∠1=30°,那么∠2=(),∠3=(),∠4=()。十、三个正方形的摆放如下图,已知∠2=30°,∠3=45°,求∠1。

第三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1.2 1 2.锐 钝角 3.2 4 2 4.平140°

九、看图计算。5.3 9 6时

二、105° 120° 75°

三、1.D 2.B 3.C 4.A 5.C

四、锐角: 24° 89° 2° 75°

直角:

90°

钝角:93° 100° 121°

五、30°< 100°

80°< 130°

六、120° 60° 90°

七、略

八、4 6 2 3 1

九、1.2.十、3.15°

145°25°

35°115°

30° 60° 65°

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篇7

本课围绕介绍家庭成员开展听说读写教学活动, 中心话题是“The family”, 语法重点是能用who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询问第三方是谁。介绍家庭成员。教学内容为语法的学习和使用提供了必要的感性材料, 同时也体现了语法项目与交际情景自然结合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展开的。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所面对的是初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活泼好动, 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本单元所谈论的是关于家庭成员的话题, 这贴合学生的生活, 使学生容易对本课产生兴趣。但初一的学生年龄仍然较小, 尤其在有人听课的条件下, 他们更容易紧张,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是本课的难题之一, 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注意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引导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于表现, 大胆发言, 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本节课所设计的学习任务。

三、Teaching aims

1. Language goals

Make the students recognize different familym e m b e r s a n d b e a b l e t o u s e t h e s e n t e n c estructure “Who is /are…?”, and the key words“photo, have a good day”.

2. Ability goals

B e a b l e t o 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f a m i l y m e m b e r s b y l i s t e n i n g t omaterials.

Be able to talk about family members usingsimple structures.

3. Emotion goals

Make the students not only care about theirown families but also their classes, their schools…

四、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points

1. Different names of family members.

2. The sentence structure “Who is …?”

3. How to use the sentence structure “Who is…?” to describe the family members in the realsituations.

五、Teaching methods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cooperativelearning method

六、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blackboard

七、Teaching procedure

(一) Leading-in (5 minutes)

Show a group of the teacher’s own familyphotos.

Review the words that they have learnt lasttime.

(二) Listening exercises (12 minutes)

1. Pre-listening

Make a conversation in pairs.

A: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B: There are…

A: Who are they?

B: They are my father, mother…….

2. While-listening

2a: Listen and circle the words.

2 b : L i s t e n a n d m a t c h t h e n a m e s w i t h t h e people.

3. Post-listening

Pair work

A: Who is the man in green?

B: He is Cindy’s…

A: What’s his name?

B: His name is…

A: Who’re the two old people?

B: They are Cindy’s…

...

Improve the students’ listening skills and make them know some simple listening strategies.

(三) Fun time: (3minutes)

Enjoy a short period of a movie named TheCroods.

Make the students relaxed.

(四) Reading (2d) (8 minutes)

1. Pre-reading

Talk about the picture in 2d with the students

2. While-reading

Read the conversation quietly and quickly and match the names with the people.

Sally’s sister Paul

Sally’s friend Kate

Sally’s brother Jane

Read after the tape and imitate the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Read aloud together.

3. Post-reading

Act out the conversation in groups of three.

Make the students learn to talk about their family members in the controlled situation. Learn how to use the sentence structures.

(五) Group work (12 minutes)

Help an foregingirl Amy to find a Chinese family to live with.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target language in the real situation and improve their speaking ability.

(六) Homework

1. 请给我写一封电子邮件, 介绍你的家庭情况, 邀请Amy到你家居住。要求包含以下内容。 (不少于40词)

(1)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2) Who are they?

( 3 ) What do you and your family members like? (40 words)

2. Draw a family tree.

My email address: 355415336@qq.com.

Make the students consolidate what they learnt today and improve the stud ents’ writing ability.

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篇8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酝niànɡ()黄yùn()抖()衣()

2.填空。

①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③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④开轩面场圃,__________。

⑤《观沧海》中表现曹操博大胸襟、宏伟气魄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与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②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

③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②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③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5.对何其芳《秋天》中的第二节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A.这节诗描绘了一幅“霜晨归渔图”。

B.“冷雾”一词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相吻合。

C.“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节诗中的“清晨”相呼应。

D.“游戏”一词暗示了渔人劳而无功的惆怅。

6.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__________①__________,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__________②__________!

A.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B.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C.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D.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7.根据上下文,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语句。

春天不是一种气象和景象,它是一种生命状态。正如 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的安闲,都是生命的状态。春天是生命的勃兴。

二、阅读理解

(一) 阅读选文,完成8-11题。

①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③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8.景物本身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许多景物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请你列举一例,并陈述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中三个分句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选文第④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春风的?描绘了春风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古诗词中描写春景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你较为熟悉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春到瘦西湖》,完成12-16题。

春到瘦西湖

傅晓红

清晨,踏着青麻条石砌成的石阶,从御码头登上古色古香的画舫,向瘦西湖驶去。

窄窄的湖道,漫溢着春天的桃花碧水,宛曲逶迤地前行。两岸远近的楼台亭阁隐现在水洗般的翠色新叶中。烟花三月,我来到扬州,有幸感受最美季节里的瘦西湖。

临水的“冶春”茶社,是最让人发思古之幽情的地方:那是座“茅屋”茶楼。弯翘的飞檐突入湖道,半架坡面用银黄色的茅草苫顶,下面当然是古旧的板壁和花窗。花窗朝着常年飘动着氤氲水汽的湖水,依窗而坐的应是位乌髻上插着珠簪,粉脸上描着娥眉,着绿袄红裙怀抱琵琶的扬州美人。

如今,从洞开的花窗朝里望去,扬州百姓世俗生活的场景呈现眼前:三两围坐的布衣百姓,以老年人为多。临窗的桌上摆放着碗盏茶具和冒着热气的蒸屉。人们吃着点心品着茶,有一搭没一搭地谈古论今。人声、茶香与蒸饺鲜味同从窗口逸出,那是叫人欢喜的鲜灵灵的世俗气息。这里是扬州百姓早晨“皮包水”常到的地方。

画舫缓缓前行,两岸一步一景。光看看各景点的匾额题名,就能体会出它们的秀美与典雅。“香影廊”“绿杨城郭”“问月山房”“卷石洞天”“西园曲水”——美景目不暇接,我却更多地留意观察扬州人。

树丛中有遛鸟的大爷,花圃前有打拳的大妈,神态举止、肤色衣着都能让人感觉到他们生活的闲适与安逸。

瘦西湖的特色在于它的纤细窈窕,周边绿地也极少开阔,园中小道大多顺坡迤逦,绕树穿藤。扬州市民的晨练就少了我们南京大广场人多的气势,却有了别样的风韵。

画舫过了虹桥,湖面豁然开朗。湖水波光粼粼,两岸桃红柳绿,瘦西湖的美妙春景此处最能体现。右边有鹭岛,岛上树林茂密,植被丰盛,只只白鹭在树丛中自由自在地翻飞、歇息;左边是瘦西湖著名景点“长堤春柳”。沿湖一道长堤,逶迤数十里。三步一桃,五步一柳。一桃一柳,相间成行。刚抽芽嫩绿色的柳枝随着微风,拂过湖面,婆娑起舞。白、粉、朱各色桃花间或其中,艳丽缤纷,色彩强烈得让人兴奋。

五亭桥是瘦西湖最热闹的地方。湖面上游船穿梭,载着古装艺人的表演船,吹拉弹唱着与我们擦肩而过,飘进耳的是欢快的《杨柳青》曲调。许多小划子停靠在湖边,等待生意。船娘们全都穿着蓝印花布袄裤,都年轻,脸上红扑扑的,保留着些许纯朴的乡土气,据说她们都来自水乡宝应。我仔细地打量她们,她们也好奇地观看我们。

坐在“熙春台”喝茶时,天空飘起了春雨。最美的雨中湖景竟有幸让我们在一天中见到。

推开“熙春台”的八扇大窗,窈窕、袅娜、妩媚的瘦西湖尽入眼帘:湖上起雾了,迷迷蒙蒙的烟雾与片片雨丝,网成一遍,宛如水天一色。细雨中的柳更翠,花更艳。莲花桥、白塔、四桥烟雨楼——全都笼罩在烟霭薄雾之中,朦胧、缥缈、空灵,极似一幅清幽淡雅的中国水墨画。我看得痴了、醉了,完全迷失在画中了。古人夸赞瘦西湖的种种美与妙,此时我方能体会。

12.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描写的是什么时候游览瘦西湖所见的景色?文中哪些细节能表现出时间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写景一般要遵循一定的顺序。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景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本文作者看来,瘦西湖的特色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为什么认为五亭桥是瘦西湖最热闹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任选一角度,对文章末尾一段的画线句略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17.题目:家乡的________(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要求:①从括号内的四个选项中任选一个填到横线上,补全作文题目。

②以写景为主,但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③字数在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酿晕 sǒu suō 2.①风正一帆悬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③稻花香里说丰年 ④把酒话桑麻 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⑥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3. ①肥硕: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②玄奥:玄秘深奥。 ③落地:指婴儿生下来。 4.①对偶②比喻③反复 5.D 6. A 7.示例:夏天的张扬秋天的成熟

二、(一)8.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举例正确、分析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地”在这里是“悄悄地、不知不觉地”的意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草人格化,使它富有动感和情趣。9.不可以调换。“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中的三种颜色和上句“桃树、杏树、梨树”的顺序一一对应。10.作者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写春风,分别描绘了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 11.答案符合要求即可。示例: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二)12.时间:烟花三月(春天)的清晨。“树丛中有遛鸟的大爷,花圃前有打拳的大妈”及人们在茶社喝茶等细节表明是早晨;“刚抽芽嫩绿色的柳枝随着微风,拂过湖面,婆娑起舞”“白、粉、朱各色桃花间或其中,艳丽缤纷”等都是春天特有的风景。 13.以作者游览瘦西湖的行踪为序。 14.瘦西湖的特色在于它的纤细窈窕,周边绿地也极少开阔,园中小道大多顺坡迤逦,绕树穿藤。 15.湖面上游船穿梭;表演船上的古装艺人吹拉弹唱着与我们擦肩而过;许多小划子停靠在湖边,等待生意。16.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摹出细雨中的瘦西湖的美丽景色。

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篇9

XXX小学教师:XXX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整理和复习。既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教材在本单元专门安排了整理和复习的内容,这是学生入学以来的第一次系统整理好热复习数学知识。本节主要就第三单元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整理,包括比大小、5以内数的分解以及加减法,已形成课本第32页的5以内加法表和减法表,并且要求学生对两张表格进行探索,发现两张表格中的算式的排列规律。本节课重点是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整数加、剪发算式并发现期排列规律的过程,从中感受算式排列的有序性和不同算式之间的联系。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通过整理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形成加法表和减法表;通过加法表和减法表的排列规律,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本课重点:提高学生正确、熟练的进行的口算能力。本课难点: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学具准备:小棒。二.学情分析

我们知道,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大多数儿童在未学习部分内容之前,已经能数出5以内的数,甚至会写,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5以内的数。况且通过前几周学习,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初步已经建立了5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对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为以后学习数学及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但是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然而对校园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心。只要是新奇好玩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

三、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在复习数数和比大小时,电脑出示一些动物头像,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4人一组充分说一说这些美丽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小动物,并数一数分别有几只,再比较多少。在复习数的顺序时,电脑打出小鸽子回家找房子的图片,让学生按顺序编号。在练习时,电脑又打出课本33页第3、4题图片,让学生仔细看图、列出两道算式。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发现法

再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时,教师发给每人发给5个小帮让学生自己摆一摆,通过摆小棒,让学生发现2分解成1和1,3可以分解成1和

2、还可以分解成2和1.用同样的办法摆4和5.发现4和5的分解。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四、说学法

注意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1.观察法

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主题图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上都画了什么,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呢?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2、实践操作法

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5以内数的分解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摆小棒,亲身感知、体验数的分解,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通过多媒体形、声、色、动的功能,吸引并引导孩子们在教学情境中,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究、去解决问题,体验数学的魅力。

(一)提问导入,唤起记忆

教者提问学生:谁还记得这个单元我们学过的几个数字朋友?对于本班学生不难记得已经学习了那几个数字,教者随机拿出数字卡片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这样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电脑打出学习目标,教者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达到什么学习目的。从而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三)师生互动,梳理本单元的所学知识。

1、复习数数和比大小。电脑打出几个小动物头像,让学生去认一认,去数一数,去比一比多少。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较好的联系起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2、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这部分内容教者得组织好学生用摆小棒的办法分解2、3、4、5几个数字。通过摆小棒形象直观的了解这几个数字的组成。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知识,体现了学生特点。

3、整理5以内数的加减法算式归纳程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者电脑打出5以内加、减法表,引导学生以“开火车”形式计算并很快说出结果。对于存在的规律,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

4、复习数的顺序。教学这部分内用电脑打出小鸽子回家找房子图片。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给小房子从0到5编号,进一步学习了0到5的排序。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四)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1、电脑打出课本33页练习七第二题。教者引导学生仍然“开火车”形式计算、回答。针对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的特点,这一教学设计能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电脑打出电脑打出课本33页练习七第三题两幅图。当学生看见小狐狸回家、小青蛙游泳的两幅图时,教者采取了情景教学法。学生注意力一下集中了起

来。教者随机引导学生思考,你从图片中获得什么信息,怎样列式计算,学生积极思考,争先恐后发言。

(五)总结回归,并提出要求

教者提问,这节课学习之后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说说,在这节课是对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进行了整理,并归纳成了表格,希望同学们回去后熟记表格中的算式和得数,能够又对又快的口算。这样的要求,对学生以后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篇10

循环小数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并能够正确进行区分它们之间 的关系.2、我要学会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3、激情投入,阳光展示,全力以赴,挑战自我.学习重点:

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等概念.学习难点:

培养应用能力,综合能力.收集生活中的重复现象.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观察课本33页400÷75的竖式计算,可以发现竖式中余数总是重复出现的数字是(),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继续往下除的话可能永远也(),所以它的商可以表示为().2、用竖式计算28÷18和78.6÷11,边算边观察余数和商的情况.28÷18

78.6÷11

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

3、()叫做循环小数.像上面的()、()和()都是循环小数.还可以写作:()、()、().4、自学课本34页,说说什么是循环节,再写出下列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3.2525…=()

0.45858…=()0.99…=()

0.3042042…=()

5、先计算15÷16和1.5÷7,再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自学课本34页,说说什么是有限小数?什么是无限小数?

二、达标测评

1、在○里填上“=”、“<”、“>”

1.666○1.6

2.35○2.3

50.238○0.238 4÷5○0.8

1.23○1.233

2.72○2.72

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

2、判断

(1)、无限小数都是循环小数.()(2)、3.1415926…是无限小数.()(3)、0.5555是循环小数.()(4)、7.16161616是循环小数.()

3、服装厂原计划做120套西服,每套西服用布4.8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用布4.5米,原计划用的布现在可以做西服多少套?

4、计算下面各题,商是循环小数的用循环小数表示.5.7÷9=

1÷0.6=

4.62÷8=

2.42÷1.8=

1.42÷1.1=

10÷7=

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

★5、0.275275……的小数部分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小数部分前100位上的数字和是().四、整理学案

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篇11

一 列写作提纲

《游陵西湖》提纲(空间顺序)

中心:通过介绍家乡的陵西湖各个景点的特点,表现其优美风光与人文精神,抒发喜爱之情。

1.开篇点明游览的时间,交代游玩地点——陵西湖。(略写)

2.介绍去往途中的风光见闻,渲染心情。(略写)

3.摹写湖心岛千姿百态的怪石。再写湖心亭,说明整体印象。(最详)

4.湖心岛北岸风光,只见鱼儿欢快,人影荡漾。(较详)

5.攀登北岸的小山,从山顶俯视湖面,一派好景致! (详写)

6.回家,内心留恋。(略写)

《颍南植物园》提纲(逻辑顺序)

中心:按照逻辑顺序,说明颍南植物园的位置、建设缘起和各个组成部分,让读者领略其特色,突出其社会意义。

1.概括说明植物园的地理位置、占地面积,以及人们的总体印象。(略写)

2.介绍建设生态园的缘起,给人们呈现一个绮丽的自然风貌,开创界首旅游业发展新篇章。(略写)

3.由主到次,依次介绍植物园的布局和组成。

(1)介绍主要景区,即东部的果树种植示范区和名树区,让徜徉其间的人们,能领略到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详写)

(2)介绍北部的盆景园,介绍花的品种、岩石景观,中西方环境艺术巧妙结合,匠心独具。(较详)

(3)介绍南部的休闲中心——垂钓,介绍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略写)

4.总结风景区特色,凸显给人们的感受,点明主题。(略写)

【李老师评】

无论写说明文还是写记叙文,除了言之有物外,还要“言之有序”,这正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向外地游客介绍本地的名胜或景点,要确定一个说明对象,确定好文章主旨,还要一个环节,就是“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也就是说,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里需要详写,哪里需要略写,都要胸有成竹,然后精心列好提纲。

上述两个写作提纲,是依照课本中的导引和掌握的说明文写法来拟定的。《颍南植物园》采用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对颍南植物园的成因及其文化意义作出了探讨说明;而《游陵西湖》,却是采用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移步换景,层次清晰,表现对景区的观赏与喜爱。这就告诉读者,安排说明顺序完全是根据写作主旨而确定的。

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篇12

一、课前练习:文本合一, 注重整体感知

1. 整组单元预习

人教版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采取主题单元建构的方式”。这种编排形式着眼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在联系, 有利于学生进行有序组合。我们发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这四篇课文无论在文章体裁、内容安排以及人物精神体现上都是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 如果放在一起预习, 也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尝试着运用“课前单元预习单”进行了单元预习, 丰富多样的文本内容、简单而清晰的表格形式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极大地激发了他们预习的热情。从下面随机选取的一名学生的“课前单元预习单”中 (表一) , 我们欣喜地看到, 通过这种形式的预习, 孩子们已经对四篇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 毛泽东这一伟人的形象已不再平面, 有效地避免了单篇课文学习显得单一、枯燥的缺陷。值得一提的是, 我们从“积累的新词”一栏中发现, 孩子们所积累的词语正是我们字词教学的重点, 而“我的问题”中真实地反映出了孩子们的困惑, 为我们提供了“以学定教”的依据。显然, 进行整组单元预习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 还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 推荐相关背景材料

“红色经典课文”的事件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单篇课文的学习往往会因为缺乏一定的信息储备而产生阅读障碍。我们设计了“资料研究单”, 分为“人物研究”和“事件研究”两类, 教师推荐相关的材料, 以四人小组为“研究单位”合作完成。本单元为“人物资料研究单”。

可以告诉孩子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进行资料的收集, 也不要直接从网络上下载大篇幅的文字, 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和已有的知识积淀进行相互交流, 共同完成第一次的研究任务。现在的孩子知识面广, 再加上小组的互助, 通过完成这一张小小的研究单, 能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毛泽东这一人物形象有一个较为立体的认识, 为走入红色经典课文作好铺垫。

二、随堂练习:讲练合一, 重视个性体验

1. 批注中整体感知

通过课前练习, 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在课堂上进行“红色经典课文”教学时,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根据孩子们的反馈因势利导, 让红色经典真正走进孩子心里。如何了解孩子们的心声呢?运用批注进行整体感知是一种极其有效的策略。

我们根据四篇课文体裁、语言风格、教学重难点的不同, 设计了不同的主题:《七律·长征》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而且语言精练, 含义深刻, 我们就放手让孩子们自由说, 了解孩子们的已有基础;《开国大典》通过抓住群众的反应, 感受领袖的伟大;《青山处处埋忠骨》的精彩之处在于对主席言行的细节描写;《毛主席在花山》是本组课文的最后一篇, 教学时则可以直接从人物的品质入手进行感悟。

2. 想象中深入体悟

走进人物生活, 才能感受人物的精神。特别是红色经典中的伟人, 离我们的生活十分遥远, 只有帮助孩子们展开合理的想象, 才能和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是一处含蓄而感人的细节描写, 放在结尾意味深长, 充分地表现了毛泽东主席伟人博大的胸襟。在引导学生学习了课文之后, 在学生充分理解了“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深刻含义之后, 让学生展开想象, 想一想主席在签字时的复杂心情, 写一写: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那一个晚上, 主席____。

这样的想象练习在“红色经典课文”的学习中尤为重要, 它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孩子和伟人、先烈们之间的距离, 做到“感同身受”。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这样的想象练习时, 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时机, 做到“情到而辞发”。

3. 拓展中加深理解

在教学“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 孩子们对“暖”和“寒”的理解是:金沙水长时间地拍打着高高的石崖, 使崖壁变暖;大渡桥上的铁索十分危险, 寒气逼人。显然这样的理解是浅层次的, 如何让孩子们体会到毛泽东主席那份喜悦、那份豪情?这里, 教师就可以适时进行拓展———拓展巧渡金沙江解放军欢呼雀跃的场景, 拓展飞夺泸定桥时那惊心动魄的镜头———此时仅仅是石崖变暖了吗?仅仅是铁索让人胆战心惊吗?“四两拨千斤”, 孩子们看着那一个个鲜活的画面, 思维豁然开朗:是的, 是胜利的喜悦让这陡峭的悬崖变得温暖如春;是凶残的敌人让这天险透出了刺骨的寒意, 但在英勇的红军面前, 又算得了什么呢?

同样的, 一篇《长征》让孩子们热血沸腾, 老师此时又顺势拓展了好几首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雪》《卜算子·梅花》《清平乐·六盘山》。诗歌的魅力是无穷的, 当孩子们朗朗诵读的时候, 又怎能不被毛主席那气吞万里的胸怀和雄视千古的睿智深深打动, 强烈感染呢?

“红色经典课文”中的拓展练习可以是画, 也可以是文;可以看, 也可以读;可以成为帮助理解的金钥匙, 也可以作为增量的强化剂。

4. 迁移中促进写作

“红色经典课文”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在学习中, 结合文本提供的范例进行适当的“迁移”, 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感受了《开国大典》的隆重、盛大的气氛后, 教师出示了“世博会”人头攒动的场景, 结合自己参加世博会的体会, 一篇篇精彩的小短文便诞生了。

在感知了人民群众的心奋、激动、自豪的心情之后, 教师让孩子们想一想, 什么时候我们也有这样的一种心情———“运动会”“拔河比赛”“奥运会”……那份激情总是让我们难忘。读读《开国大典》中描写场面的方法, 既要写毛主席, 也要写观众, 还可以写写周边的环境;既可以写人们的神态, 也要写动作, 还可以加上心情。就让我们学着课文的样子, 写写那同样让我们激动万分的场面。

精彩的范例加上饱满的情绪, 此时的“迁移”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三、课后练习:知行合一, 强调综合运用

本组“红色经典课文”的学习目的在于让孩子们走近毛泽东, 感受他的风采采, , 同时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方法。在设计课后后练习时, 我们同样需要根据文本特点, 将“对人物的研究究””和“对知识点的运用”两者有效结合在一起。

1. 继续完善任务研究单

学习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 学“红色经典课文””更更要注重其认识的一个再提升的过程。所以, 我们要求学生生在课后取出预习时的“资料研究单”, 看看通过学习, 你又又获得了哪些新的信息, 对毛泽东这个人物又有了哪些新新的认识。

2. 撰写推荐书

学完了本组课文, 相信孩子们已经对毛泽东主席和和那段红色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积极鼓励孩子们们去阅读相关的书籍, 观看各类红色影视作品, 在“研究单单””的基础上通过“我的推荐单”进行展示交流。 (见表四)

从这份随机选取的推荐单中, 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们已经走进了“红色岁月”, 对那个离自己生活十分遥远的的时代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同时, “内容梗概”的描述述、、“精彩片段”的选取以及“推荐理由”的编写又真真切切地地锻炼了孩子们的能力。这, 不就是我们期待的吗?

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篇1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ɑi、ei、ui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2.能准确拼读声母与ɑi、ei、ui组成的音节,正确书写音节。3.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

二、教学重点

1.学会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能正确地读音和书写。

2.正确书写b2i h5i hu9三个音节。

三、教学难点 读准复韵母的音

四、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幻灯片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

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把两个单韵母放在一起的拼音字母吗?这样的字母叫复韵母。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复韵母。

板书:ai ei ui

问:这里的复韵母都是由几个字母合成的?

讲:像这样由两个或三个字母组成的韵母就叫复韵母。

(二)、看图学习字母ai

1、讲:图上的两个小朋友挨得很近,“挨”就是字母ai的音,ai要先发a的音,开口度大,声音响亮,然后迅速向i滑动,i的发音轻短,合起来一口气读成ai。

2、教师范读:ai。学生学读ai。

3、ai有四个声调:āi ái ǎi ài。

(集体读字母和四声,个人读,分行读)讲标调方法

ai ei ui都是由两个单韵母合成的,那么标调的时候应当写在谁的头上呢?

老师教你们一首儿歌,这首儿歌就告诉我们怎样标调。

儿歌:有a不放过,没a找oe,iu并列在一起,注意标在后一个。

4、指导书写:

两个字母靠的近一些,占格的方法和以前学的一样

(三)看图学习字母ei ui,教法同上

(四)认读字词,读句子、儿歌(1)、认读字词 方法:1.看清图中人物的动作

2.自读音节

3.直呼音节

(2)看图读句子

方法:1.看清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自由拼读图下的四个短句。

3.直呼音节读出句子。

(五)扩展活动

六、作业:写音节bái hēi huī 七:预习下一课 ao ou iu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ɑo、ou、iu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2.学习声母与ɑo、ou、iu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3.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复韵母“ao ou iu”的发音。拼读有关音节。了解“iu”的标调。

教学难点:“ao”的发音是难点,口型唇位到位,才能正确发音。

“iu”的教学也是难点。发“iu”时,中间有“o”;“iu和

“ui”的字形相近,学生容易混淆。

三、教学用具:课件、卡片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单韵母的本领可真大呀!除了能组成“ai、ei、ui”外,还可以组成另外的新朋友呢!想不想跟他们交朋友啊?(板书课题)

(二)初步认形。

⒈师:请同学们翻开书本汉语拼音第10课。看看今天要写的3个复韵母分别是由哪两个单韵母组成的?

⒉指名说,师板书:ao ou iu

(三)读准音。

⒈这几个新朋友谁会读呀?指名读。

⒉不会读的小朋友,我们也可以根据图来猜出读音。

像第一张图,图上画的是五环旗,是奥运会的标志。“奥”字就是“ao”的第四声。

第二张图上画的是“藕”,“藕”就是“ou”的第三声。

第三张图画的是小朋友在游泳,我们就可以推出这个复韵母念“iu”。

⒊听录音读→同桌互听互读→全班抽查→正音。

⒋读读四声。

①自由读→同桌指读。

②师任意写“ao”的四声,学生读,开火车读。

③生标“ou”的四声→纠正→各种方式读。

④生标“iu”的四声,注意与“ui”比较,儿歌记忆——小i在前iu、iu、iu,小i在后ui、ui、ui,同时强调“iu”的声调标在“u”上。

⒌做手势齐读板书,抽读。

(五)音节练习。

(六)书写练习。

⒈说说要注意什么?①要靠拢;②要匀称;③写中间。

(七)语境识字,巩固拼音

1.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在挂图的相应事物旁加上识字卡片:“马、牛、鱼、草”,让学生读一读。

2.读句子。学生自己读,全班交流读,教师指导读好句子。3.画出句子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它。

4. 巩固认读。通过朗读句子和儿歌,巩固汉语拼音,并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小、爱、吃、鱼、和、牛、草、好”八个汉字。

六、作业:

七、预习下一课ie üe er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ie、üe,学会特殊韵母er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e、yue。

2.能正确拼读声母与复韵母ie、üe组成的音节。

3.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体会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复韵母ie üe,特殊韵母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 yue。

使学生能够区别ie üe和ye yue,掌握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

三、教学用具:课件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二)教学复韵母ie,和整体认读音节ye。

1、看插图说话,引出ie:图上画着什么?启发学生回答“椰树”,板书ie。

2、教学ie的发音,记清形。

ie老师是怎么读的呢?(先发i,紧接着向e滑动,i重e轻,就成了ie。)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板书ye,教师讲解:ie是复韵母,不能给汉字注音,整体认读音节ye跟复韵母ie的读音一样,写的时候,要把i换成声母y。

4、复韵母ie和整体认读音节ye的四声练习。(自由读、抽读、组词读)

yē 椰树yã 爷爷yě 田野yâ 叶子

(三)教学复韵母üe及整体认读音节yue。教法同上

1、写yue时,要把üe的两点去掉,前面加上声母y。谁能说说为什么要去掉ü的两点?(大y来带头,小ü擦掉眼泪笑嘻嘻。)

2、、ü不但和大y在一块儿把眼泪擦去,回忆一下,ü见了谁也把两点给藏起来了?(小ü见了j q x,去掉两点还念ü。)

(四)教学特殊韵母er。

er发音时舌头往上卷,是个卷舌音。它只能单独做音节,不和声母相拼,用法很特别,所以叫它“特殊韵母”。

(五)巩固练习。

(六)指导书写。

(七)出示课件:课本插图

1、探究图意:图上有什么?老爷爷在干什么?学生练习说话。在说话时引出音节。练习拼读音节词语。

2、语境识字,巩固拼音,通过朗读句子和儿歌,巩固新学的字母和音节,并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家、飞、机、有、儿、河、入、校”八个汉字。

上一篇:安塞腰鼓仿写200字下一篇:便函怎么写